[高階班]台灣蝙蝠生態與保育+蝙蝠洞田野調查-鄭錫奇老師

Filed Under (eci高階班) by 邱鴻麟 on 21-04-2017

4/15(六)
這次是在南投集集的第一堂課,是鄭錫奇老師帶來的蝙蝠
有三分之一的植物需要蜜蜂授粉,那~剩下三分之二呢?很多植物都是靠蝙蝠授粉的,別誤解蝙蝠會對人吸血,其實會吸血的蝙蝠只有一種,在中南美洲,只固定吃同一隻大型動物的血
蝙蝠吃昆蟲、花蜜和一些小型動物,平時住在屋簷、樹下或山洞中,由於住在黑暗處,眼睛較為退化,用耳朵與鼻子來作回聲定位
蝙蝠為哺乳類,身上有乳腺,是翼手目,為唯一會飛的哺乳類,是夜行動物,壽命30年,天敵為蛇、蜘蛛、蟾蜍和鳥與人

這次我們還去了蝙蝠洞,看了蝙蝠,這是我第一次如此接近它,甚至還碰了它,真有趣~

弟弟:「哇!那隻鳥長得好特別!」
哥哥:「呵呵!那不是鳥,是蝙蝠!」
弟弟:「可是他長得不像蝙蝠俠。」
哥哥:「那你就錯了,蝙蝠是唯一會飛的一種哺乳類動物,蝙蝠俠的樣子只是模仿他來的而已。」
弟弟:「蝙蝠飛的方式好怪喔!」
哥哥:「因為他飛行時,不是靠眼睛來觀看,而是發接受被打回來的超音波來判斷。」
弟弟:「他是用嘴巴發出超音波的嗎?」
哥哥:「是的沒錯。而且他的超音波非常的厲害,可偵測物體的速度、大小、方位和整個3D的面貌,可以『聽』見他的四周」
弟弟:「太厲害了他比蝙蝠俠還強,蝙蝠俠只會丟飛鏢,但他的招數這麼厲害。啊!對了!他都住在哪裡呢」
哥哥:「他們都住在洞穴裡,然後吊掛在天花板上。」
弟弟:「吊掛?為什麼要這樣呢?」
哥哥:「吊掛的原因很多,像是為了怕獵食者突然進來,這樣他們就可以直接把腳放掉,像傘兵一樣空投下去,然後再展開他們的翅膀,就可以逃生了。」
弟弟:「蛇會吃他們對不對?那這樣蛇也爬不上去了,好厲害喔!我明天早上還要再來看他們!」
哥哥:「啊!對了!蝙蝠是夜行性動物,早上是不出來的,他們都是在傍晚才會出來覓食地。」
弟弟:「為什麼?」
哥哥:「因為他們的天敵都在早上出來,所以晚上出來就可以避免被掠食。」
弟弟:「真的耶!天色越來越暗,蝙蝠也越來越多了。」
哥哥:「呵呵!天色越來越暗,我們也該走了。」

經過三個小時的漫長車程,我們終於到集集了。
第一堂課是鄭錫奇老師帶領,主題是蝙蝠,蝙蝠是世界上唯一真正會飛的哺乳類,他們已很少動物聽得懂的超音波溝通,而且傳不遠,可以使敵人聽不見。至於蝙蝠之所以倒吊,是因為牠要將位能轉換成飛行的動能。
我們在蝙蝠洞看到許多蝙蝠,但是我忘記牠叫甚麼名字了,但是我們看到許多倒吊的蝙蝠,不過前一批人太吵,以至於有一些蝙蝠飛除去成了老鷹的食物,因此老師叫我們進去不要講話。

蝙蝠是對翼手目動物的總稱,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蝙蝠是動物界中唯一會飛的哺乳類。
by 維基百科

過了三個小時的舟車勞頓,我們終於抵達集集了。
第一堂課是鄭錫奇老師帶領,主題是蝙蝠,蝙蝠是動物界中唯一會飛的哺乳類,他們以很少動物聽得到的超音波溝通,可以讓天敵聽不到。
而蝙蝠吊掛的原因很多,像是為了防止天敵突然進來,這樣他們就可以直接把腳放掉,將位能轉換成動能逃離現場等。

蝙蝠洞生態觀察
經過許久,總算到達特生中心了,這次課程是由鄭錫奇「真稀奇」老師來演講,主題是蝙蝠。
蝙蝠是一種被人視為不好的動物其中一種,因為有個故事說「德古拉」,會在晚上時跑去吸小朋友的血,所以很多人認為蝙蝠會吸血,但其實大部分的蝙蝠都不會吸血,只有少數種類會吸血,而這種種類分布在中南美洲,而且只吸同一隻動物的血。而其他蝙蝠大多吃小動物、昆蟲或花蜜,通常住屋簷底下或山洞中。
可是蝙蝠也是一個會傳染狂犬病的動物,所以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備藥時還是必須做檢查保險保險。
蝙蝠是唯一一種會飛行的哺乳類動物,而他們也是黑暗中的獵捕者,為什麼呢?
在黑暗中,所有人伸手不見五指時,蝙蝠卻能確定你的位置、動作、移動速度,你的樣子他都能知道喔!難道他有「夜視力」能在晚上時看到各種東西,其實蝙蝠是運用「超音波」來偵測的,當他發出超音波時,反彈回來的超音波讓他知道前方是否有物體,也有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把蝙蝠放在沒有光的地方,蝙蝠能飛行且能知道方向,如果把眼睛矇起來,蝙蝠照樣能飛行,直到把發出超音波的地方遮起來,蝙蝠就只能亂飛了。蝙蝠吊掛在天花板上的原因是方便飛行和躲避敵人,當有敵人進入時,蝙蝠後腳一放,就可以飛走了,像鳥類還要後腳鄧一下或揮翅膀幾下才能飛行;另外像蛇這種天敵也爬不到那麼高,所以可以躲避天敵。
而蝙蝠不會在早上出來是因為,容易被猛禽類攻擊,而晚上出現的獵物比較多,所以蝙蝠才會挑晚上出來。
另外這次蝙蝠洞老師有抓兩種蝙蝠給我們看,我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到蝙蝠,而且還摸了牠呢!牠的毛好軟、翅膀模超有彈性,真是個新奇的體驗。
而之後看到蝙蝠時,要當個好人,不要在那裏尖叫「哇!有蝙蝠!」不要打擾他們,要給他們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活空間。

在這堂課中,鄭錫奇組長帶我們認識了許多有關於蝙蝠的知識,現在就讓我們憶起探索蝙蝠的奧秘吧!

蝙蝠,是位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翼手目動物的統稱。蝙蝠在人們的心中,總是扮演著一個很可怕的角色—吸血鬼德古拉,但其實蝙蝠並沒有很可怕,只有少數種類會吸血,而這種種類分布在中南美洲,而且只吸同一隻動物的血。而其他蝙蝠大多吃小動物、昆蟲或花蜜,因此,蝙蝠其實沒有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可怕。但是,蝙蝠其實也是一種擁有傳染病的動物,如果摸完蝙蝠後沒有洗手的話,其實是很容易生病的。

蝙蝠為甚麼能在黑暗中飛行呢?它的視力是不是很好呢?其實蝙蝠經過演化後,視力已經退化成弱視了,它其實是靠著超音波的反彈來得知前面的情況,就和海豚的原理一樣,他先往前發射超音波,再藉由超音波來回的時間,來判斷和前面物體的距離。而且白天的天敵比較多,晚上獵物也比較多,這些都是使他加入夜行性動物行列的原因。

雖然我對於這次無法參加兩天一夜的特生中心戶外教學感到十分可惜,但我仍透過影片感受到鄭錫奇組長想保護動物的那份心意。

蝙蝠
1. 大約有200種的蝙蝠吃花和果實,百分之70吃蟲子
2. 蝙蝠誰一會飛的哺乳類
3. 蝙蝠不易觀察的原因:
(1)夜行性動物 (2)具飛行能力 (3)棲所隱密
(4)超因波不易察覺 (5)捕捉調查困難
4. 蝙蝠是變溫的哺乳動物
5. 蝙蝠為何於晚間覓食活動?
(1)怕熱 (2)覓食容易 (3)避開天敵
6. 蝙蝠為何要使用超音波?
(1)干擾少 (2)在空氣中傳不遠
(3)不易被天敵查覺 (4)可分變獵物
7. 蝙蝠一年一胎,一胎一隻,獸命約30年,會冬眠

蝙蝠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動物,怕熱,白天都躲在洞穴裡,晚上才會出來覓食,這樣的習慣可以避免和鳥類搶食,也可以避免被一些白天活動的掠食者吃。蝙蝠在一些東南亞的國家是一種很重要的動物,因為有些蝙蝠會幫當地的一些果樹傳播花粉,讓那些果樹能夠順利結果。蝙蝠在我們中華文化中也很有關係,我們常常可以在一些寺廟牆壁上的雕刻或繪畫中看見五隻蝙蝠,這是代表五福(蝠)臨門的意思;但在西方的社會中蝙蝠常代表著陰森、邪惡之意,包含著名的德古拉,以及在巫婆住的城堡邊亂飛的蝙蝠,都是關於西方對蝙蝠的不好觀感。

蝙蝠是利用超音波定位,這樣有很多的優點,因為也使用超音波的動物很少,干擾很少,而且在空氣中傳遞不遠,不易被天敵察覺。蝙蝠平常休息時是倒吊的,因為這樣只要把腳放開就可以飛了,非常方便。

臺灣有約36種的蝙蝠,全部都是不會吸血的蝙蝠,會吸血的蝙蝠都在美洲。我們那天在洞穴裡有看到兩種蝙蝠,有一種是很多縮在一團,有一種是一隻一隻吊,兩種差別很大。老師有抓蝙蝠下來給我們看跟摸。老師還有說現在這一個蝙蝠洞已經成為一個觀光景點了,有許多觀光客來洞裡觀光,但都沒有遵守欣賞蝙蝠的規矩,隨意在洞裡吼叫且在洞中亂照手電筒和嚇蝙蝠出蝙蝠洞,這樣都是不對的行為,大家應該要提升我們的素養,為生態的永續發展盡力。

台灣蝙蝠生態與保育+蝙蝠洞田野調查
這次我們去宜蘭特生中心,其中除了上課之外,我們還多了一些野外觀察有關的課程,其中的一個活動就是去蝙蝠洞。
首先我們從特生中心做了約半個小時的車,就到了蝙蝠洞的入口,在那之前,我們有先上了跟蝙蝠有關的課。這讓我知道,蝙蝠不是只會吸血,還會吃水果、花蜜等,不過被會吸血的蝙蝠咬到的話,可能會被感染狂犬病等。蝙蝠牠在黑暗的洞穴中,是靠超音波來定位,但是我們的人聽不到。除此,蝙蝠還是哺乳類中唯一會飛的動物,也以一個不太一樣的習性,就是會倒著休息,因為這樣子遇到敵人,才可以馬上放開自己的腳,趕快逃跑。
再來,我們來到了我們的重頭戲-蝙蝠洞,不過我們再進去前,前面有一組遊客先來,所以我們進去時有很多蝙蝠都跑出去了,老師還說,那些跑出去的蝙蝠,會變成老鷹的食物,所以我們等前面的遊客走了之後,我們在靜靜地走進去,一探究進蝙蝠的世界。在洞裡面,很暗,只有手電筒的光線,也看到了很多成群的蝙蝠聚集在一起,不過因為太暗,所以我拍的照片並沒有拍得很好,不過第一次看到蝙蝠的我,相當的興奮。走完後,老師還抓了兩隻蝙蝠給我們看,這兩隻蝙蝠的翅膀很有彈性,這跟我一開始所想的完全不一樣啊。
這次去蝙蝠洞,讓我親眼看到、摸到了蝙蝠,真的很謝謝鄭錫奇(真稀奇)老師帶我們去蝙蝠洞,且解說給我們聽。

蝙蝠,有時三三兩兩,有時成千上百。他們身手矯健,在黑暗之中,穿梭自如。他們披著黑色的迷霧,使我們搞不清他們的真面目。
首先,要釐清一件事,那就是蝙蝠跟老鼠是不同的東西,要說多不同,他們從目就已經不一樣了,老鼠是囓齒目,蝙蝠是翼手目,且蝙蝠在五千二百萬年前,白堊紀大滅絕之後就出現了,可說是活化石了。
能成為如今的活化石,顯示他們擁有優秀的生存技能。
首先是關於他們放出的超音波,早在1780年代 Lazzarro Spallanzani已經提出蝙蝠是用”耳朵“來”看“,透過實驗的精神得出的東西有時候雖然有些模糊,但卻是正確的,不過直到1930年代 Donald R. Griffin才用儀器證實他的論點。世界上僅少部分動物像鯨豚類能透過超音波來觀測,超音波的優點是傳的不遠,就不會被狗之類的發現,且可以在晚上生活。
yeh生活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如今有幾項推論,去先是關於身體機能問題,白天的高溫似乎讓他們不怎麼好受,而食物問題則較多,首先夜間的昆蟲十分多,且不用與太多鳥類競爭,最重要的時,他們自己也可以避免成為猛禽的獵物,因此清晨對他們而言是一個苦惱的時刻。
另外,我們可以觀察到他們在睡覺時都是倒掉著的,偶爾擠在一塊十分逗趣,不過這實際上是一種善用空間的方法,聚集在一起躲在狹小空間不易被發現,並且可以避免體紋散失。
不過即便他們因為優秀的基因而存在至今,我們仍然需要注重其保育工作,一年一胎,卻可以活上三十年。自然情況下其實不怎麼會死,不過由於緩慢的繁殖週期,要恢復其族群數目便十分困難,因此只要有洞穴之類的被破壞了,便很難再有蝙蝠了。
我們還要再提到一下跟我們緣份淡薄,生存在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前歐洲常把吸血鬼和德古拉的故事融合一塊,顯示出他在歐洲不像在中國一樣有吉祥的意思,不過事實是歐洲並沒有吸血蝙蝠。吸血蝙蝠的生態不同於一般的蝙蝠,沒錯他們會吸血,且會傳播狂犬病。不過他們卻是透過十分厲害的方式來維持群體。一隻吸飽了寫的蝙蝠可以活大約五十小時,如果有隻蝙蝠晚上沒吃東西,僅剩二十小時,他便會從其他飽餐後的蝙蝠拿一些血,便可以延長生命至三十小時,可說是一個分享的社會。
這次幸運地去到了荒廢的隧道,卻也看見了許多無知的民眾驚擾蝙蝠。蝙蝠面對我們這種大型哺乳類動物又發出巨大的噪音,當然是嚇跑了。讓我再拍葉鼻蝠和小蹄鼻蝠的時候有一點罪惡感。蝙蝠在台灣有36種持續發現中,數量卻也正持續地減少中,早上睡覺,冬天睡覺,雖說蝙蝠大半時間都在說睡覺,卻也不能讓他們一睡不起啊!(錯誤請不吝指正)

古隧道探險-台灣葉鼻蝠
今天,我們早上坐遊覽車往南下,到南投集集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在員工宿舍放完行李後,準備上遊覽車出發到「大觀古隧道」。隧道長有兩、三百公尺,聽鄭老師說,裡面有很多蝙蝠,進去時要輕聲細語、不要講話,免得吵到蝙蝠。

蝙蝠,是唯一可以飛行的哺乳動物,全世界的蝙蝠有一千多種,而台灣的蝙蝠約有35種。隧道裡漆黑陰涼的環境,是蝙蝠棲息的天堂,隧道的壁頂上垂掛著數百隻台灣葉鼻蝠與東亞家蝠,台灣葉鼻蝠飛行時,雙臂張開可將近60~70公分。

蝙蝠是夜行性動物,白天住在洞穴內休息,晚上出去覓食,一隻蝙蝠一個晚上
就能吃上千隻的昆蟲,也有蝙蝠以水果、昆蟲為主食,所以蝙蝠不僅有除害蟲的作用,也能擔負為植物授粉的責任,蝙蝠的糞便,可用來做中藥,稱為夜明砂,聽說可治夜盲症(不過蝙蝠尋找食物靠的是超音波而不是視力啊!),對人類而言算有益的動物。

台灣葉鼻蝠,全台各地都可見到牠們蹤跡,連海拔3千公尺左右的山區也有機會看到,因鼻部外觀像葉子而得名,長得像醜比頭,加上大耳朵,超醜。靠後肢吸附天花板,身體懸空,垂直吊掛。

現在正是葉鼻蝠的育幼期,幾乎每一隻母蝙蝠都掛著小孩,十分特別;台灣葉鼻蝠吃昆蟲蝙蝠中體型最大的,最喜歡吃的昆蟲是鞘翅目,主要棲息在洞穴、坑道或廢棄建築物中,分布的海拔範圍0~3000公尺,全台各地都可見到牠們蹤跡。牠們屬群居型的蝙蝠,但棲息時個體之間不緊靠,會保持距離。

台灣葉鼻蝠不是保育類的蝙蝠棲所經常受人干擾而影響牠們的生存。

既然醜比頭的醜模樣受到許多人歡迎,台灣葉鼻蝠也辦得到。

資料參考: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 蘋果日報∕台灣葉鼻蝠 害蟲剋星

來到特生中心後,我們第一堂課是由鄭錫奇(真稀奇)老師為我們上的蝙蝠的課。
蝙蝠,是一種大家比較不喜歡的動物,但牠其實很神奇。首先,他們會發出超音波來定位,由於會使用超音波的動物很少,所以牠不太會被干擾,而且就因為這個,牠們能夠在晚上行動,且不需要像貓頭鷹一樣還要借助一些光線。至於蝙蝠為甚麼會倒吊,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倒吊時飛下來時比較順暢,不需要藉由揮動翅膀來抬高高度,就可以直接飛出。
老師介紹了很多蝙蝠的知識與一些種類後,帶我們去看蝙蝠。我們到了大觀古隧道後,看到有一些觀光客也進到這隧道,老師告訴我們要保持安靜,以免驚擾到蝙蝠。我們進到黑漆漆的隧道裡走了一陣,突然老師告訴我們前方上面有一群蝙蝠,我抬起頭,果真看到了好幾個黑影,有的還在飛,我們興奮地拍了照,繼續往前走,接著又看到了一群蝙蝠倒吊在隧道上,這些蝙蝠比較小隻,一群聚在隧道上。
我們走出蝙蝠洞後,老師告訴我們他有抓了兩種蝙蝠,並給我們看,老師帶著手套從袋子裡抓出蝙蝠,並告訴我們戴著手套的原因是因為把蝙蝠抓著可能會被牠咬,而蝙蝠是會傳染很多疾病的,所以要戴手套。我發現蝙蝠的翅膀是幾根手指間有薄薄的一層膜,有許多同學都去摸和拍照,蝙蝠的眼睛長得不太明顯,可能是視力退化的關係吧,而牠的嘴巴看起來有點可怕,難怪會有一些人把蝙蝠跟吸血鬼牽上關係,雖然有的蝙蝠長得滿可愛的。我們觀察完後,老師把牠們放飛,大家都很興奮地拍照。
這堂鄭錫奇老師上的課,讓我知道很多蝙蝠的相關知識,也讓我近距離的看蝙蝠,是一次新奇的體驗,讓我印象深刻。

上課前,邱老師先跟大家分享說:「以前台灣有很多蝙蝠,但現在連陽明山都很少出現,以前曾在屋簷下躲雨,前面就掉下來一隻蝙蝠,老師就大膽的撿起來。」我想問老師不怕「狂犬病」嗎?

鄭老師一開始就告訴我一件令人驚訝的事,和蝙蝠生態相近的竟然是「蜜蜂」,因為這兩種動物都可以幫忙花果授粉,另外一件事就是別人常說蝙蝠是長了翅膀的老鼠,但其實牠和老鼠不同,牠一年只生一次,一次只生一隻;但老鼠是一年多胎且一胎多隻。
老師還提出我很小時就聽過的故事,盤古開天闢地之初,鷹大王和獅大王在打仗時,誰有打贏的跡象,蝙蝠就跑去那一方,非常不忠誠。老師說其實有很多錯誤,例如:鳥和哺乳動物一開始不可能出現在地球上,牠們是後來才出現的動物。

蝙蝠其實是很難研究的動物,因為牠安靜會飛,而且是夜行性的動物。但老師依然努力的想要去瞭解並保育牠。上完這堂課才發現,原來我對蝙蝠的想法和事實落差很大。

蝙蝠
東方與西方對於蝙蝠的方法有很多
福、一日壽, 二日富,三日康寧, 四日修好德, 五日考終命
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西方有人說德古拉是吸血鬼、怪物

大自然的生態服務
1. 維生的服務
2. 供給的服務
3. 調節的服務
4. 文化的服務

去年暑假我參加瑞芳蝙蝠季活動-知蝠惜蝠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壯觀蝙蝠数量,當太陽下山,母蝙蝠就帶幼蝠於7-8月試飛,就在那海濱公路旁,為了誏車羣緩慢行使,瑞芳区公所特別宣導生態導覽,大型車看到一旁人羣,就會慢慢行使,小幼蝠就不會在試飛時被這些行駛快速的車輛嚇到而墜落在馬路上,所以宣導老師很希望我們都來參加此活動。

不好意思,請問問下你是誰啊?你長的又像鳥類又像哺乳類

嗯…..我是哺乳類動物,蝙蝠,而且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動物喔!
哺乳類:(由爬蟲類演化而來,人類和蝙蝠為其中一員。地球上僅哺乳類及鳥類為內溫(恆溫)動物)

那為甚麼你要於晚間活動覓食?

因為阿..我怕熱,而且晚上比較好覓食,而且早上好多和我一樣肚子餓的小動物也要找東西吃,這樣大家都要吃東西我就沒得吃了,當然是要到晚上沒人跟我搶食大膾跺兒的吃啊!最重要的是早上有好多好多想吃我的掠食者呢!

疑…..都這麼晚了,還有人在這裡啊??

喔…他們是來觀察我們的觀察員阿。可是阿,我可是很難觀察的喔!!

為甚麼啊??

因為我是夜行性動物,而且我會飛來飛去的,他們很難抓得到我,而且啊我們的棲息地很難發現喔,最重要的還是我們是適用超音波在飛行的喔!!

原來如此,那人類們是如何發現妳們是使用超音波的呢??

因為阿在自然界生物中使用超音波的種類很少,而且超音波在空氣中傳得不遠也不容易被天敵發現,但是他可以分辨裂物是誰,很厲害吧!!

邊幅為大自然的服務很多像是
 為生服務
 供給服務
 調節服務
 文化美意服務

蝙蝠是一種對生態有益的動物,大家要好好愛護她及尊重他

蝙蝠
它們通常發出超聲波探索獵物,多在空中捕食。蝙蝠捕食獵物十分敏捷,某些蝙蝠直接用口捕食,有些用翅膀攔截獵物到嘴裡,有的用尾膜像勺子一樣將蟲子舀到嘴裡,捕食方法十分多樣。蝙蝠的食蟲量很大,每個晚上能吃掉約三分之一自重的昆蟲。老師說夜明砂是中藥的一種,,為蝙蝠類動物的糞便,具有清肝熱、散瘀血的功效,中醫相信其可治夜盲症。由於蝙蝠的「蝠」字與福氣的「福」字諧音,在中華文化中,蝙蝠是幸福、福氣的象徵,蝙蝠的造型也常出現在很多中華傳統圖案中,如「五福捧壽」就是五隻蝙蝠圍繞著一個壽字。因為近幾十年來,水泥取代的原來的房子,使得居住在人群中的蝙蝠數量銳減,有些國小有人造的蝙蝠屋可以讓蝙蝠有個新家,材質須以木造為宜。

這堂課是由鄭錫奇老師來為我們上課,老師不只知道蝙蝠,還知道穿山甲的洞、獼猴的大便等等……,讓我覺得很有趣。

蝙蝠是哺乳類動物,牠的翅膀其實是翼膜,他為了要能及時逃脫天敵,而演化出倒掛的習性,蝙蝠是對翼手目動物的總稱,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獻聲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佈於全世界,蝙蝠有吃果實的、吃昆蟲的、有吃花粉的,還有吸血的,有的蝙蝠會吃花粉,可以幫忙植物受粉,蝙蝠其實很害羞,只要有人一來,他們就會快速的飛出去。

謝謝鄭老師的指導讓我更了解蝙蝠的生態。

這次我們坐車到南投的特有生物中心上課,有許多老師來為我們上課,有鄭錫奇老師、菇媽、林春富老師…….,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野菇的生態觀察、鄭錫奇老師的蝙蝠課和詹芳澤老師的野生動物救傷。
第一天我們上了鄭錫奇老師的蝙蝠課,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堂課,我學到不是每種蝙蝠都是吃同樣的食物,不像蝴蝶都是吃花蜜,蝙蝠有吃果子的,也有吃肉和吸血的,如果有一隻飢餓的吸血蝙蝠,超過20小時再沒吸血就有可能會死亡,有些吃飽的吸血蝙蝠會分一些血給飢餓的蝙蝠,讓同伴不會死亡,說了這麼多蝙蝠到底是哺乳類、鳥類呢?答案是哺乳類,講到哺乳類大家一定會想到哺乳類的4大特徵,1有毛髮2有肚臍3有乳腺4是胎生,哺乳類是用有乳腺這個特徵命名的,那為什麼不叫毛髮類、肚臍類、胎生類,因為鯨魚沒有毛髮、蝙蝠沒有肚臍、鴨嘴獸不是胎生。蝙蝠洞中有小蹄鼻蝠和大蹄鼻蝠。

在這次到南投特生中心野外參觀課程中的我獨鍾臺灣小蹄鼻蝠,臺灣小蹄鼻蝠一般棲息在洞穴中,常與其他種類蝙蝠共用洞穴,如臺灣葉鼻蝠,無尾葉鼻蝠,臺灣大蹄鼻蝠等等。為群聚性,一個棲所的個體數量由數十隻到數千隻都有可能。以鱗翅目等大型昆蟲為主食。飛行時會成隊飛越樹梢。分布於全臺中低海拔森林,數量稀少。(資料來源: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與知識平臺)

我第一次看到蝙蝠是在去年夏天,那時到新化中興林場準備夜間賞螢火蟲和螢光蕈,傍晚時突然有一大群黑壓壓的鳥傾巢而出,經驗老道的志工老師立即指正:那是蝙蝠!

這次在南投看到老師把蝙蝠像小寶貝般的包起來,近距離看有覺得小蹄鼻蝠長得可愛,而且經過老師解說蝙蝠對人類的助益,以及牠們族群繁殖不似鼠類那麼多產,不禁心生憐愛。

不過在野生動物傷救課程中有提醒不要撿拾掉在地上的蝙蝠,因為蝙蝠是哺乳類,有帶原狂犬病的可能性,會掉在地上的恐怕是已經生病的蝙蝠所以要多留意,進行生態觀察的首要事項就是安全第一。

蝙蝠洞田野調查

  乘著慢慢駛入深山裡的遊覽車,搖搖晃晃地抵達目的地。

  旁邊有座常不見底的隧道,裡頭毫無燈光,僅有未知的黑暗,有種害怕的感覺。

  臺灣人普遍的習慣就是大聲講話,很多事情就要講的很誇張、誇大。有一群遊客比我們先進入隧道內,從進去前,到從隧道口看不見他們為止,仍可聽到他們的喧嘩聲,可見其隧道回音能力極大。於是我們達成了協議,在隧道裡以手語或動作代替指令與溝通,不要發出任何一點點聲音。

  大家掏出手電筒,為自己開出一到安全的路。隧道兩旁,有凹下去的排水溝渠,上面仍有些積水,仔細看,還有可能看到小昆蟲或是小生物。隧道內的地上,隨處皆可看到凹一塊、凸一塊,甚至還有幾塊爛泥巴在路上,走路像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擔心自己沒注意到前方未知的危險。

  大約在隧道的一半,我們停下了步伐,大家皆以驚奇的眼神看著眼前的事物,天花板上有數十隻,甚至塊百隻的蝙蝠倒掛著,有些蝙蝠在頭上飛來飛去,不時聽見蝙蝠「吱…吱…吱…」的叫聲,彷彿正警告我們趕緊離開他們的領域。行經牠們下面時,感覺到腳下怎麼都是軟軟的,才驚覺,原來地上滿滿都是牠們的排泄物!應該很少人能體會到不斷走在排泄物上的感覺吧!

  隧道牆壁真的很殘破不堪,漏水的漏水,龜裂的龜裂,還有一處牆壁有硫磺流到地面的痕跡。

  出了隧道,重見光明,一時眼睛還不太習慣。解說員又走進了隧道,準備抓蝙蝠給我們解說牠們的特徵。

  解說員抓了一大一小的蝙蝠,蝙蝠會吃一些小動物,所以牙齒很利,以方便撕咬獵物來進食。因此解說員只敢戴上超厚的塑膠手套抓住大隻的蝙蝠。我們爭先恐後的搶著拍攝蝙蝠,也搶著觸摸蝙蝠,蝙蝠的翅膀看似很薄,卻十分堅韌,有彈性,觸感也不錯。蝙蝠翅膀上布滿微血管,就算那層薄膜破了,不久後即可長回來。蝙蝠是夜行性動物,晚上出去捕獵,白天回隧道內休息,也順便躲避天敵老鷹的威脅。

  當時,被抓到的那兩隻蝙蝠是極為恐懼的,緊咬著解說員的手,他們想掙脫解說員的手掌,兩上露出的表情也很痛苦。

  一解說完,我們立刻回到洞口,把牠們放生,我們不要再折磨牠們了。

餅乾、姐姐、及爸爸一行人來南投縣集集鎮的蝙蝠洞進行蝙蝠的生態觀察。
姐姐:好噁!洞穴為什麼一直滴水下來呀?
餅乾:哼!(不屑)
姐姐:(大吼)不要不回答我!
爸爸:這裡是蝙蝠洞!請小聲說話!你把蝙蝠都嚇走了!
餅乾:由於洞穴裡有回音,所以聲音很容易傳開,就會嚇到蝙蝠,如果蝙蝠受 到驚嚇,他們就會亂飛,我們也就很難做觀察。
一行人就慢慢走出蝙蝠洞,沿途只有腳步聲及相機的快門聲…
到達洞外,爸爸將拍到的照片播給姐姐與餅乾看…
姐姐:這隻一定是台灣狐蝠!我保證!
餅乾、爸爸:(竊笑…)
姐姐:怎樣啦!!!
爸爸:這…這隻其實是與台…台灣狐蝠長的很像的…的「葉鼻蝠」(邊說邊笑)
餅乾:不過妳…妳也滿厲害的嘛!(邊笑邊說邊諷刺)
姐姐:葉鼻蝠有甚麼特別的?
餅乾:很多!比如說他們是群居型的蝙蝠,但棲息時個體不會像其他群居蝙蝠一樣,他們會分開站,不會緊靠。
爸爸:而且他們最愛吃的昆蟲是鞘翅目。
餅乾:說到昆蟲,他們是台灣吃昆蟲的蝙蝠之中體型最大的唷!
姐姐:那蝙蝠對人類又有甚麼好處呢?
爸爸:他們在中醫治療上很有幫助。
餅乾:有一種中藥叫夜明砂,原名叫做天鼠屎,生藥為蝙蝠類動物的糞便,具有清肝熱、散瘀血的功效,中醫相信夜明砂可醫治夜盲症。蝙蝠肉也是一種食材,嶺表土人特別喜歡,蘇軾有一首詩:「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熏鼠燒蝙蝠;舊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
姐姐:那牠們吃甚麼?
爸爸:大多數的蝙蝠以花粉、水果、昆蟲、小動物為食。不過,吸血蝙蝠喜歡吸食血液,會傷害人畜。
餅乾:吸血蝙蝠會先在攻擊對象的皮膚上劃開一個傷口,再注射一種讓你的傷口無法癒合的東東,然後吸牠的血,接著每天固定來吸牠的血,直到牠死亡。
爸爸:他們也有可能是狂犬病的帶原體唷~
姐姐:好恐怖唷~
餅乾:蝙蝠很恐怖通常是西方人的迷信,我們東方人普遍認為蝙蝠是福氣的象徵。不過妳覺得恐怖也不是沒道理啦…

台灣蝙蝠生態與保育心得報告-五福臨門,福祿添壽

(一)「蝙蝠的文化」:中國自古將蝙蝠視為福氣,其中五福包括: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因此建築物上有蝙蝠的雕樑畫柱。西方世界將蝙蝠是為吸血鬼,代表象徵邪惡的文化。
(二)「大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維生、供給、調節、除汙減廢、文化藝術。
(三)「蝙蝠生理構造」:沒有汗腺、夜間覓食、避免競爭、減少天敵。是唯一會飛的群聚性哺乳動物。
(四)「超音波探索」:蝙蝠聽覺聲音頻率位於20kHz~120kHz,展現夜間行動能力。
(五)「蝙蝠雜食性」:食植性(果實、花粉)有助花粉傳播繁殖、食蟲性(昆蟲、青蛙)、食魚性等皆有。
(六)「吸血蝙蝠」:棲息在中南美洲,西方世界的蝙蝠代表。

經過3小時漫長的路程 終於 從台北到了集集 到了集集的第一堂課 就是蝙蝠 其實我一直很期待上這一堂課 因為我之前都沒有親身接觸過 蝙蝠 只有在照片上看她很可怕的樣子 一開始老師先跟我們介紹 蝙蝠的習性 蝙蝠是利用超音波來感受物體的位置的 所以在黑暗中也不怕撞到牆壁 實際觀察蝙蝠時 這蝙蝠洞裡又黑又暗又潮濕 大家都拿起手電筒照亮環境 發現有很多蝙蝠老師輕聲提醒我們不能太大聲 蝙蝠飛出蝙蝠洞到老鷹被吃掉 其實吸血蝙蝠是在台灣沒有的而是在西方世界的蝙蝠代表 這一堂課我學到很多謝謝老師!

我們在集集的第一堂課就是大家最期待的蝙蝠,演講的老師是真稀奇的鄭錫奇老師,蝙蝠是世界上唯一一種有翅目的動物,蝙蝠真的是有一點可憐,在西方文化被描述成會在半夜吸血害人的動物,但其實他們都被誤會了,其實在世界上九百多種蝙蝠里面,只有一種會吸血,而且只會溪大型動物的血,但是蝙蝠在東方卻是福氣的代表,因為五福臨門之類的成語,’蝙蝠在中國到是好的生物呢,雖然說他們真的是長的很醜,要讓人喜歡他們也真的是滿難地。

蝙蝠洞調查
我們上完老師的課後,就期待的坐上覽車,因為準備要去蝙蝠洞探險了!
到達蝙蝠洞,好巧不巧,剛好遇到一些人,所以我們決定要等那些人走遠後再進去,準備要進去時,老師提醒「入洞後,不得跑步,不得嬉戲,不得講話,不得推擠,不得用閃光燈。」後便進入洞,走道一半,見不到半粒蝙蝠屎,我心想,「這裡真的有蝙蝠嗎?」
才剛說完,就看到一道黑影劃過,我們心中不約而同得大叫「是蝙蝠!」,大家一起「慢馬加鞭」的走上去,才發現,原來有一群「無尾葉鼻蝠」在洞的上方睡覺,但因光線太暗,且離我們4-5公尺遠,再加上我的相機只能放大55倍,所以沒拍到什麼好照片。後來發現,旁邊還有一群「東亞家蝠」,黏成一個圓球,我心想「如果是我在裡面,我肯定會被熱死…….」
後來我們走山洞外面的路回去,而老師則走山洞回去,說抓兩種蝙蝠回來,而在回去時我們又發現一隻赤尾青竹絲,大家一看到牠時,就埋頭猛拍,我猜,牠一定在想「為啥一下變白天,一下又變黑夜呢?」當我們看到蝙蝠時,也是「埋頭猛拍」,而老師抓著無尾葉鼻蝠時還差點咬破手套,當我們進看時,才發現,這是怪物吧?而且是一隻很老的怪物,牙齒尖銳,鼻子塌扁,還充滿皺紋,但另一隻就很可愛,而且動作很好笑,感覺很像我們想抓癢卻抓不到的樣子。
後來我們準備要放蝙蝠時,唉–還真是巧到極點,剛好又遇到一群人,更糟的是,有十幾個小孩,而且還一直大吵大鬧,不得已,只好走道對面的洞口放蝙蝠,我還有錄到影片喔!而在上遊覽車時,不小心聽到他(她)們得談話,內容是這樣的,「蝙蝠大便在我頭上,有夠髒的!」「我是差點被『大』到,算妳可憐啦!哈哈!」「有蝙蝠喔?我啥都沒看到耶!」上車後,我們都大聲笑了出來!哈哈哈!誰覺你們嚇到蝙蝠了啊?

以下為補教作業
環境變遷
今天老師上的課是環境變遷,老師先說全球暖化的結果。環境變遷會讓很多物種連結消失,而且還有可能因為食物鏈缺少了一個物種,就有可能造成一連串滅種消失的大災難……..
先講溫室效應,地球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但從外太空的陽光從大氣層、雲、大海和陸地吸收及反射,送到地球上表面時,照射出來的光線只有21%。也就是說地球平均溫度只有-18度,但因為溫室效應的原故,讓地球的平均氣溫為15度!差了 33度!
但……現在,大氣層有發現破洞,始得強烈的陽光直接射入地表,再因為溫室效應,讓地表的溫度急速上升!而讓大氣層出現破洞的兇手正是二氧化碳!
而且這樣也會讓不可見光-紫外線增加,雖然曬一曬紫外線對身體有益,但照射太多也對身體有害無益。尤其現在,臭氧層(大氣層的一個層次)在南極上空出現破洞,有700多個臺灣大,700多個!而我中於知道為什麼南極的冰溶的越來越快了。
還有,最近的天氣變化多端,不久前,陽明山的低海拔山區才下起雪來,但隔了一年,高溫又在度重創臺灣,有可能是地球給我們的一個警訊,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護地球,幫地球退燒!

全世界蝙蝠種類有一千多種,台灣有三十多種。蝙蝠的種類數目在哺乳動物中排第二位,僅次於囓齒類動物,牠們是動物界中唯一會飛的哺乳類。蝙蝠下肢連有皮膜, 體型不易站立與立即起飛, 因此停靠時倒吊,能將位能轉換成飛行的動能,迅速飛離天敵的追捕。他們彼此以超音波溝通,大蝙蝠亞目成員視力好,眼睛大,會依靠視覺來辨別物體,但多數的小蝙蝠亞目成員通常視力退化,眼睛小,主要依靠回聲來辨別物體和地形距離,有一些種類的面部進化出特殊結構,來增加聲納接收,例如鼻葉、臉上多褶皺和複雜的大耳朵。

從小許多次的蝙蝠印象是春夏黃昏時候,山邊天空中一閃而逝的黝黑小身影。第一次近距離觀察蝙蝠是2014年暑假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白楊步道的入口山洞中,當時還幼稚地擔心蝙蝠是否會突然變身成吸血魔,心中又愛又怕。第二次近距離觀察是2015年暑假在南投梅峰農場的森林小木屋,兩三隻蝙蝠悠閒的倒掛在屋簷角落,我隔著窗台用望遠鏡仔細看著,覺得真是幸運!

這次特生中心戶外課程去大觀古隧道(1919年開鑿全長200mS型)觀察台灣葉鼻蝠與東亞家蝠。台灣葉鼻蝠是食蟲蝙蝠中體型最大的,喜歡吃鞘翅目昆蟲,每天晚上能吃掉自己體重約三分之一的昆蟲。四月正是台灣葉鼻蝠哺育期,許多母蝙蝠身上都掛著小孩。老師特地捉了兩隻蝙蝠讓我們觸摸。牠細軟的毛,薄薄有彈性的雙層皮膜,真是越看越可愛呢!然而心中卻隨之浮現一個淡淡的隱憂。網路新聞報導提及:因為今年暖冬氣候,農友噴灑較多農藥防治病蟲害,導致蜜蜂農藥中毒日趨嚴重。我擔心素食或雜食的蝙蝠是否也同受其害呢? 蝙蝠一年繁殖一次,一次一胎,妊娠約2-6個月,應該會不容易復育。

去年五月我在台北野鳥協會看2015野望影展影片【墨西哥蝙蝠俠】,
影片中的學者羅椎戈從小就喜歡蝙蝠,在家中浴室裡飼養蝙蝠,並且保護墨西哥各種令人驚奇的蝙蝠,因而綽號「墨西哥蝙蝠俠」。
南美洲因為蝙蝠數量減少而影響龍舌蘭授粉,導致龍舌蘭酒產量大減。當地吸蜜的蝙蝠在生活習性上與蜂鳥有相似之處,它們口鼻細長,下顎小,舌頭細長而延展性好,是適合吸蜜的進化特徵。在蝙蝠吸蜜的同時,也替夜間開花的植物授粉(例如龍舌蘭、仙人掌等)。冬季前南美洲蝙蝠會集體遷徙,數量龐大,沿路棲息於洞穴、樹洞、森林中。羅椎戈決定研究追蹤蝙蝠的遷移路線,並且保護牠們。他勇敢面對颶風、蛇、馬雅古墓還有蟑螂,終於找出蝙蝠遷移路線和棲地。

墨西哥蝙蝠俠的歷程讓我想起在台博館看第六屆野望影展影片【帝王斑蝶的旅程】,兩篇動人的生態保育故事,同樣令人敬佩!
祈望今年暑假七月能去瑞芳蝙蝠洞看哺育中的蝙蝠小寶寶,以及明年四月能參加雲林黃金蝙蝠館(金黃鼠耳蝠)的免費生態營隊。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