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初階班]ecoi20210424台灣兩生類動物介紹-邱柏愷老師[心得分享區]

Filed Under (eci初階班) by 六家國小輔導主任 on 26-04-2021

兩棲動物是所有陸上脊椎動物的先鋒,是最早從海裏到陸地的脊椎動物,牠們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地上生活,同時擁有兩種生活方式,過程中也演化出多種適應方式。邱老師透過詳細的解說,讓大家對於台灣的兩棲動物有更為深刻的瞭解,請初階班的同學在此寫下課程心得與大家一同分享。

今天柏愷老師教我們認識兩棲類生物:
山椒魚沒有鱗片、身體上有黏液、眼睛的形狀接近圓型
沒有中文名字,英文名叫:Rough Guardian Frog
(Limnonectes finchi)的青蛙
在婆羅州才有的婆羅洲角蟾
Megophrys nasuta)
蟾蜍的眼睛後面有一個突起來的耳後腺,當他覺得自己受壓迫、傷害時會分泌出白色的毒液,他也很擅長偽裝,背中線就像葉脈,身體粗糙,最大的天敵是台灣藍雀。
老師也有告訴我們,全台灣有35種青蛙,最大的是虎皮蛙、最小的是小雨蛙,求偶時最會抱錯種類的拉都希氏赤蛙,腳上有吸盤的樹蛙和在密閉空間內會自己毒死自己的日本石川蛙......等許多豐富的知識。
兩棲動物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地上生活,同時擁有兩種生活方式。讓我很羨慕。

今天的課程是上兩棲類動物,這次老師用了蟾蜍被毒死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大多數的蛙類都有非常強的毒性,而且還有可能毒死自己喔! !

後來老師又講了一個故事,是有關於他的大學教授,其實青蛙會吃的東西很多,只要會動而且比自己小就會想要吃,而且吃了還不會吐出來,所以他們就用了一大坨蝌蚪,在又3公尺的釣竿綁蝌蚪上去,就可以輕輕鬆鬆的釣到青蛙,而且那個教授還可以在一小時內釣到三四十隻青蛙(一般人一小時只能釣三到四隻) ,真是非常神奇。

蛙類還是有很多種,有蟾蜍科、樹蟾科、樹蛙科、叉舌蛙科、狹口蛙科、及赤蛙科……像蟾蜍後腦勺就一個大大的凸起,在樹蛙科和樹蟾科,其實都是可以爬樹的,腳上都有一個吸盤,但是他們的骨架不太一樣,一個像蟾蜍一個像青蛙,非常特別。

最後老師講了一個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經歷,老師有一天看到一隻青蛙正在吃另一隻青蛙,老師覺得非常神奇,立刻拿起手機向前拍,但是發現他們動也不動原來是一隻虎皮蛙看到一隻腹斑蛙,就覺得:「那好像是獵物」。但吃下去時,卻又發現太大隻了,但吃進去哪捨的吐出來,便活活噎死了,真是可憐啊!

今天是由邱柏愷老師來上課,老師今天要教我們關於兩生類的一些知識,他說兩生類與其他對物的最大的差別就是牠們會有“蝌蚪期”,而這個辨別方式,就可以最簡單的分辨出牠是不是兩生類。
老師後來又說了一件吃了沒有處理好的蟾蜍而中毒的事件,來告訴我們蟾蜍其實是有強烈的毒性的,還跟我們分享,在他其中一次的調查中,甚至還看到青蛙自己毒死自己耶!
老師又分享了青蛙辨別同伴或敵人的方式:如果體型比自己大,就是天敵;如果體型跟自己差不多,就是同伴or配偶;如果體型比自己小,那就是獵物。所以在青蛙的世界中,經常有可能誤以為別種的青蛙是自己的配偶,所以就緊纏著「錯的伴侶」不放,老師就說:青蛙的愛情世界是盲目的。
老師最後還介紹了一種最時髦的蟾蜍─黑眶蟾蜍,為啥說他是最時髦的呢?原來是因為他都戴著黑框眼鏡、擦黑口紅、甚至還塗了黑指甲油。

第5次的生態營課程是由邱柏愷老師帶我們認識台灣以及世界各地的蛙類、山椒魚,老師也有說青蛙和蟾蜍都有可能有毒,像是青蛙的毒會分泌在背側摺,而蟾蜍會分泌在耳後腺、背中腺。
上課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拉都希氏赤蛙,因為有好幾張拉都希氏赤蛙抱錯配偶的圖十分好笑,除此之外,還有在鳴叫的雄蛙都不注意到,周圍已經有隻喜歡牠的母蛙,都還沒知覺呢!老師還說:「青蛙的愛情世界是盲目的」
老師最後也說青蛙鳴叫是因為有鳴囊,不管是單鳴囊、雙鳴囊還是內鳴囊。這次的蛙類課程十分有趣,青蛙從大到小至0.5公分都有,是個值得探究的動物之一。

這次的課程由邱柏愷老師分享了許多兩生類動物的知識
1兩生類:兩生類(也稱兩棲類) 通常小時候是蝌蚪,身上有黏液,保水能力不佳,可以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地生活。
2蟾蜍:蟾蜍會有耳後線,用來分泌毒液,或者背中線,用來在陸地偽裝成葉子,或是腹中線,用來偽裝成水上的落葉
3青蛙:青蛙有背側摺,分泌毒液用,瞬膜,保持眼球濕潤,還有最讓我驚訝的牠們的眼球可以幫助進食!
4鳴囊:有分單鳴囊、雙鳴囊及內鳴囊。
這次的營隊,讓我獲得了許多兩生類的辨別方式及知識,下次再遇到青蛙就不是:诶!有青蛙,而是:诶!是台北樹蛙。

今天邱柏愷老師教我們認識世界各地的青蛙和蟾蜍。
蟾蜍:蟾蜍多在陸地生活,因此皮膚多粗糙,大部分蟾蜍耳後有毒腺,會分泌白色毒素。
青蛙:蛙體形較苗條,多善於游泳。四肢肌肉發達。
兩種體形相似,因此蛙類和蟾類很難絕對地區分開。

今天邱柏愷老師教我們認識世界各地的青蛙和蟾蜍。
蟾蜍:蟾蜍多在陸地生活,因此皮膚多粗糙,大部分蟾蜍耳後有毒腺,會分泌白色毒素。
青蛙:蛙體形較苗條,多善於游泳。四肢肌肉發達。
兩種體形相似,因此蛙類和蟾類很難絕對地區分開。
這些奇妙的動物是一種值得研究的一門知識。

今天邱柏愷老師帶著我們認識各地的青蛙和蟾蜍。
蟾蜍有耳後腺
危險時會分泌毒液
也會裝成落葉
然後鳴囊有分單鳴囊和雙鳴囊
是兩棲動物
飼養蝌蚪時
一定要給牠一塊石頭或陸地
不然的話會被淹死
還有青蛙(台灣原生種)吃到有毒的外來種
很有趣
希望下次能夠觀察到 真正 的青蛙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