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班]ecih20210410-11夜間觀察+台灣的兩棲類動物+台灣山椒魚-林春富老師課程心得

Filed Under (eci高階班) by 邱鴻麟 on 11-04-2021

[高階班]夜間觀察+台灣的兩棲類動物 林春富老師

在林春富老師安排下,三組老師(葉大詮、陳惇聿、林毅倫)帶領走訪了夜晚的特生中心,風聲鳥聲蛙聲蟲聲火車聲孩子聲歷歷在目、在耳、在心中小小的緊張。也許也是今年春節邱老來集集的五千隻螞蟻事件,也許是葉老師說的上次女孩的包包裡溜進了一隻赤尾,也許是看到了盲蛇白梅花蛇龜殼花,讓大家踩在厚實的經年的歲月的軟硬兼施的樹葉地毯中,多了一份真實感的警戒。
但,夜晚就是屬於夜晚,依舊美麗。
看見小小緊張的美麗,你發現了甚麼?

20210410 夜觀 葉大詮老師

我們剛開始在宿舍外面看老師們抓到的動物,我覺得老師們很厲害,連青竹絲都抓地到,接著老師一一介紹這些動物和昆蟲:
1.台灣大蟋蟀
跳得又高又快
2.班腿樹蛙
影響台灣最大的外來種青蛙
3.龜殼花
六大毒蛇之一
4.蛇皮
因為蛇蛻有彈性,所以會比本來的蛇常1-2公分
5.蜥蜴的斷尾
看的到裡面的肌肉組織和神經
6.班腿樹蛙的卵泡
裡面有很多班腿樹蛙的卵
7.赤尾青竹絲
尾巴從慮到咖啡色到紅色的漸層
看完這些動物後,我們才正式開始探險。

我們在探險的過程中有聽到很多聲音,老師說地上繪有烏龜的卵,所以要輕輕地走。我們在途中遇到施工的涼亭,所以我們只好繞路,我們走進叢林裡很害怕,因問老師說去年有蛇跑進小朋友的背包裡,所以我們走路的時候要很小心。

這次的夜觀很有趣,讓我看到了許多以前從未見過的植物和動物,很難得有這個機會可以夜觀,在都市從來沒有這樣的體驗,這次的夜觀真的讓我收穫滿滿。

20210411台灣的兩棲類 林春富老師

諸羅樹蛙:分布在台南和嘉義和雲林

青蛙叫:
青蛙用聲音溝通,只有公的會叫唱歌,母的平常不會唱歌,但母的在天敵來時會叫,聲音不同

青蛙交配:
母的青蛙比公的大1公分左右,母的要在底下被公的抱著交配,有時候會有很多公的搶一隻母的,會變足球的樣子,最後母的就沒辦法交配了,有時候會遇到別種的,這時候母的就會唱歌,公的就會離開
莫氏樹蛙和艾氏樹蛙在競爭,結果三隻都是公的,沒辦法交配,聲音在晚上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產卵:
會有很多青蛙一起產卵,青蛙的卵沒有殼。面天樹蛙的卵在陸地上,會被樹葉蓋住,觀察時要很小心
有些卵在卵泡裡面,一次可以有幾百顆卵,陸地的樹蛙使用卵泡,有在地上也有在樹上的
艾氏樹蛙的卵很特別,把卵產在竹筒裡,過程中如果沒下雨,卵就會因為乾掉而死,但如果爸爸隨時照顧就不會死
艾氏樹蛙在蝌蚪期會是媽媽照顧,因為爸爸不在了

三年的蝌蚪期:
2002年7月17日從野外攜帶一些橙腹樹蛙的卵泡,九天後蝌蚪流入飼養河中,過程中以腐菜與飼料餵養蝌蚪,保持穩定的水體,至於研究走廊上
結果蝌蚪以每年七點五毫米及零點五四公克的速度,經歷兩個冬天及三個夏天,每年夏天都有蝌蚪變小蛙

世界紀錄:尾蟾
尾蟾每年七月產卵八月變成蝌蚪,蝌蚪可生活於冰雪覆蓋的溪流底層歷時四年,剛孵化的蝌蚪全長十一毫米,第四年變態
腳牙第一年出現,前肢在此過程中則隱藏在體表內

兩棲類:山椒魚
楚南氏山椒魚體背有很多花紋,短時間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下次再去觀察時,就能知道是不是同一隻

交配:
台灣山椒魚通常不會近親交配,不然可能會導致不好的基因跑出來

卵:
台灣山椒魚的受精卵含卵其總共要六個月才會變成小小的山椒魚,這個受精卵只有一公分,大部分的幼體都是吃東西過生活的,但山椒魚的寶寶都只靠她肚子裡的某樣東西過活

台灣的兩棲類物種有:
1. 山椒魚科
2. 蟾蜍科
3. 樹膽科
4. 樹蛙科
5. 赤蛙科、叉舌蛙科
6. 狹口蛙科
山椒魚的卵跟青蛙的很像,山椒魚的卵約1公分,台灣有5種山椒魚:
1. 楚南氏山椒魚
2. 台灣山椒魚
3. 阿里山山椒魚
4. 觀霧山椒魚
5. 南湖山椒魚
楚南氏山椒魚跟青蛙很像有4根手指,和青蛙很像。楚南氏山椒魚、台灣山椒魚長得很像,台灣山椒魚機型比例很高。山椒魚有一半都用皮膚呼吸,台灣山椒魚以及楚南氏山椒魚都是一級保育動物,而阿里山山椒魚因為數量較多,所以是二級保育類動物。
阿里山山椒魚:
1. 在3800公尺的山上,是最高的
2. 公的約13公分
3. 後腳有5根、前腳有4根
4. 青蛙大多7-8歲死掉,而山椒魚壽命10年

這天,我在夜晚的特生中心和此起彼落的青蛙聲中拉開了夜觀的序幕,班腿樹蛙在這片大地隨地撒野,任意妄為,而我也正行走在大自然為我們鋪的道路,我也在夜晚看到了五色鳥,只不過不是活的,五色鳥的屍體遭到螞蟻的啃食,早已碎屍萬段,帶隊老師說應該是撞到玻璃掉下來的,接下來出場的是哪位呢?是貢德氏赤蛙,老師也教我們最好的抓青蛙方法,就是大拇哥和小拇指輕輕捏住青蛙後腳,這樣青蛙才不會受傷。

後來到了青蛙站,有卵泡,青蛙但在卵泡裡面,軟軟的,還有日本樹蛙,腿力非常好,有人拿出來看卻不小心被他跳走了,只能說特生中心跟我心中想的差太多了,接下來沿路走,又走到抓到蛇的地方,龜殼花那銳利的眼神說明牠在自然中是多麼可怕,雖然龜殼花在毒蛇中是常見的物種,但在我此生是第一次看到野生的龜殼花,盲蛇是很細很細的,很像蚯蚓,這麼小的東西不知道是怎麼抓到的,在生態池旁也有斑龜,只可惜運氣不好沒看到,兩棲類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生活在水域和陸地的生物,常見的有山椒魚、青蛙等等,台灣原生種山椒魚有五種,這次的夜觀可以說是收穫滿滿,看到了平常都市人比較少看到的東西,讓我大開眼界了解大自然的東西。

校外教學第一天晚上,我們吃完晚餐後,準備要去特生中心夜觀,園區非常大,有分成許多小區域,像是溪流動物區、池塘區等等,非常適合我們來夜觀,我們在便利商店稍作休息後,準備進行夜間觀察,走吧!

我們從八點觀察到九點半,我們這次會觀察兩大類的生物,分別是蛙類和爬蟲類,我們一開始去到一個小池塘,結果居然看見一隻已經死掉的五色鳥,然後再往旁邊一撇,居然看見了一隻小而靈活的青蛙,老師跟我們說,這是隻斑腿樹蛙,是一種外來種,體長雄蛙約5公分,雌蛙約7公分,主要食用水生植物,不過成蛙會吃一些昆蟲像是蒼蠅、蚊子等等的小動物。接下來在準備走去另一個池塘的路上,我們又找到了一隻青蛙,『拉肚子吃西瓜』痾⋯是拉都希氏赤蛙才對,拉都希氏赤蛙是一種小型蛙類,體長只有4 cm,比斑腿樹蛙還要小,主要住在水塘邊。之後,老師帶我們到了一個小涼亭,打開了他的那一包『八方雲集』,也打開了我的好奇心,正當我以為我們有宵夜可以吃了,結果裡面竟然是裝著許多隻品種都不一樣的樹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亞洲錦蛙,他肥肥胖胖的身體讓我覺得很可愛,老師還帶了一個很特別的東西,就是青蛙的卵泡,這個東西是用來保護青蛙的卵不要被吃掉,讓他們能健康的破卵而出。最後老師帶我們回到宿舍們口,看老師先準備好的蛇,我們看了四條蛇,有一隻青竹絲,全身綠綠的,看到就覺得很害怕,怕他會咬到我,第二隻是龜殼花,全身有一種特殊的斑紋,還蠻特別的,第三隻是一無毒的蛇,全長大約20幾公分,算是滿可愛的,第四隻蛇是我覺得最特別的:盲蛇,他長得非常像蚯蚓,眼睛也因為長時間在地底下活動而退化。

同場加映
老師還給我們看蛇皮,真的是蛇脫皮下來的皮,摸起來延展力還可以,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就覺得很特殊。

今天夜觀的行程就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告一段落,這是我第一次進行夜觀,覺得一切都非常的陌生,也以為夜觀是很無聊的行程,但在這一次觀察過後,讓我對夜觀的印象完全改觀,真的是很有趣的活動,靠著自己的手電筒找尋生物真的不是老師直接拿給你看可以比擬的,找到特殊的生物真的會很有成就感,之後我也要自己去野外觀察生物!

在月色的照耀下,我們開始了夜觀的行程,我們看到很多東西
班腿樹蛙:嚴重入侵的外來種樹蛙,和布氏樹蛙十分相似。
拉都希氏赤蛙:體型嬌小,但是彈跳能力十分厲害。
老師的爬蟲類外送:
亞洲錦蛙:母的非常圓潤(我覺得肚子挺好摸的)。
黑眶蟾蜍:擁有黑眼鏡、黑指甲、黑嘴巴。
盤古蟾蜍:有一粒一粒的疣,耳後腺會分泌毒液。
貢德氏赤蛙:皮膚很光滑,曾經差點跳走(因為太滑同學抓不住)。
白梅花蛇:用和雨傘節相似的花紋騙敵人,但常常被人類誤以為是雨傘節(很冤枉耶)。
盲蛇:看起來滑溜溜的,而且牠的身體一定要保持冰冷。
龜殼花:台灣六大毒蛇之一,具有類似雲狀的花紋。
赤尾青竹絲:六大毒蛇之一,容易和青蛇搞混(可是也差很多啊)。
隔天......
林春富老師教我們兩棲類的生活型態,一起來看看ㄅㄜ〜
世界紀錄最長的蝌蚪期:尾蟾
剛孵化11mm,第一年32mm,第三年42mm,第四年變態。
世界紀錄最短的蝌蚪期:史丹吉氏小雨蛙
野生的蝌蚪大約要8天就得變態完成,不然就蒙族寵召了。
還有各種逃生方法,各有千秋喔!
史丹吉氏小雨蛙:成蛙裝死
古氏赤蛙:幼蛙裝死
拉都希氏赤蛙:逃跑
日本樹蛙:幼蛙的保護色
褐樹蛙:成蛙保護色
山椒魚也有獨特的魅力喔,欣賞一下〜
楚南氏山椒魚:體型長達12公分,有紫色或褐色的斑點,前腳四趾,後腳五趾。
台灣山椒魚:體長12〜18公分,有較細密的褐色斑點,前後腳都是四趾。
阿里山山椒魚:體型最長只有10公分,顏色為黑褐色或褐色,背部有白色圓形斑點。
觀霧山椒魚:全身都有布滿了細小的藍、白色斑點,體長約10公分,前、後腳都只有四趾。
南湖山椒魚:全身有黑褐色或褐色的斑點,體長約10〜14公分,前腳為四趾,後腳為五趾。
山椒魚的卵:有一串串的長條形年一來保護卵,大約要六個月才能孵化成幼體,而且成體有護卵現象。

最後一堂課,也是在特生中心的最後一個下午,我們跟著林春富老師來認識兩棲類。很多人都聽過兩棲類,但兩棲類到底是什麼呢?
青蛙
兩棲類、鳴叫
什麼是兩棲類呢?兩棲類的生物可以在水域和陸域生存,而在池塘裡常見的青蛙就是兩棲類的生物。青蛙發出鳴叫聲會鼓起鳴囊,有些青蛙是一個鳴囊,鼓起來就跟一顆乒乓球一樣大,有些兩個鳴囊,他們鳴囊相連在一起,非常特別,希望有機會能看到。
抱接、產卵
母青蛙和宮青蛙誰的體型誰比較大?母青蛙的體型通常較大,公的會抱在母的身上,很多人會好奇會不會有青蛙抱錯?答案是會,當公青蛙抱錯時,母青蛙會發出叫聲告訴抱錯的公青蛙牠抱錯了。上課時老師給我們看一張照片,照片裡有兩隻莫氏樹蛙和一隻艾氏樹蛙,艾氏樹蛙抱錯抱在莫氏樹蛙的身上,結果後面有一隻真正的莫氏樹蛙把抱錯的抱在莫氏樹蛙的身上,結果後面有一隻真正的莫氏樹蛙把抱錯的艾氏樹蛙趕走,當真正的莫氏數蛙抱上去時才發現,另外一隻也是公的青蛙。當青蛙抱接完後就會找適當的地點產卵,有些會產於水中,在水中的卵有些會黏在石頭不被流水沖走,而 在靜水的卵,會浮於水中或沉於水中,有些會產於樹上,產於樹上的卵會黏在樹枝或樹葉上,還有些產於泡巢,外觀像泡沫很特別。
蝌蚪、蝌蚪變態
青蛙的蝌蚪期有長有短,像:史丹吉是小雨蛙蝌蚪期只有短短八天,而尾蟾的蝌蚪期最長,牠的蝌蚪期有四年。蝌蚪變態成小蛙的過程中,牠會先長出後腿,前肢到了後期才會成型伸出。
避敵
青蛙是如何避敵?有些青蛙遇到敵人時會裝死,也有些遇到敵人會直接跳走,還有些會躲到環境顏色和牠皮膚顏色相近的地點。
山椒魚
外表看起來很像魚,目前台灣的山椒魚的五種都屬於保育類。
楚南氏山椒魚
牠的體背有明顯的花紋,主要棲息在海拔3000公尺左右的山區,在合歡山有比較大的族群,牠們的卵串成螺狀,可以從外面看到卵裡面的小山椒魚。
台灣山椒魚
體背呈暗紅色.牠的受精卵大約1公分,卵裡的小山椒魚靠卵黃生存。
觀霧山椒魚
體背黑褐色,主要分布在雪山山脈山區。
阿里山山椒魚
體背暗褐色,全長8-10公分。
南胡山椒魚
是台灣五種山椒魚中體型最大。
這堂課除了讓我認是很多兩棲類生物外,也讓我增加更多兩棲類知識。

類的家
蛙類的名字字尾一定是蛙嗎?偏偏有一種不合群的蛙類——山椒魚。為什麼牠的名字字尾會是魚呢?古人看到想什麼就說是什麼,所以山椒魚長得像魚,就被古人誤認成魚。因為山椒魚是在山上生長的,所以名字裡頭有『山』字。
蛙類到了一定時期會轉變成另外一種形態, 就是變態。從小蝌蚪時期到完全變成蛙類的時期,這段時期就稱為變態期,變態期最短的蛙類——史密斯氏小樹蛙,變態期只有8天,最長的可達三年。變態期結束後,就會變成真正的蛙類了。
青蛙要在物競天擇之下生存,必定要繁殖。從青蛙卵的數量可以判斷出青蛙爸媽照顧的時間,卵比較少的青蛙,照顧的時間就會多一點,這麼少的卵,天敵過來的話卵馬上成為牠的大餐。所以多一點的照顧時間是正常的。假如卵很多的話呢?通常卵很多的蛙類是樹蛙。樹蛙把卵產在樹上,並且用卵泡包起來,如果卵泡破掉的話,那麼卵會散到各處,比較不容易被天敵吃掉,這種方式也比較不需要照顧。
一般蛙類的體型,母蛙比公蛙大。成蛙需要交配,雄蛙會趴在雌蛙上,產完卵後就跳走了。雄蛙為了要交配而會不停的叫,吸引雌蛙,但是遇到很多雄蛙,卻只有一隻雌蛙的情況時,雄蛙們就會開始打架了。當牠們打架的時候,雌蛙就會慢慢的跳走,但當雄蛙們包圍住此蛙的時候,沒有一隻會繁殖成功。因為在包圍的時候,雌蛙恐怕已經窒息了。蛙類交配也有失誤的時候,就像雄蛙抱上雄蛙,或是抱上不同種的,這時候下面的青蛙就會發出急促的叫聲警告上面的青蛙,讓牠下來。
蛙類的外來種——班腿樹蛙,繁殖期很快,卵很大量,一旦這麼大量的卵完全孵化的話,那麼那個地區的其他蛙類生態會遭受威脅。這種事就發生在班腿樹蛙身上,班腿樹蛙跟台灣本土的布氏樹蛙長得太像了,生物學家們擔心會雜交,所以他們就把班腿樹蛙的卵泡先冷藏,再冷凍,讓班腿樹蛙的卵失去孵化能力,這樣就不會有雜交的問題了。
從青蛙身上可以學到這麼多東西,真的不能太小看他們那!

今天是第一天的晚上,我們去夜觀,一開始我們看了老師先抓的幾種蛇類,有何雨傘節像的無毒的白梅花蛇,老師說抓到牠後他會一直咬人,很痛、第二隻是青竹蛇,是台灣六大毒蛇中最常見且毒性最弱的、第三是龜殼花,老師說此蛇比百步蛇還好很多,因為牠不會像百步蛇的毒全身性,牠的毒只會在局部、最後是盲蛇,這種蛇無毒就和蚯蚓一樣唯一的差別是牠的身體很光滑。

之後我們就去夜觀了,在地上的土堆是台灣大蟋蟀挖的個個的小土堆看起來很可愛,之後走著走著就到一個生態池,水裏頭有著各式各樣的青蛙,樹上都有許多的螞蟻和飛蛾,地下還有烏龜蛋,不過令人擔心的是乾旱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到了隔天,林老師介紹山椒魚和兩棲類的生活,不管是世界都很有趣,不過最吸引我的還是山椒魚,台灣有五種山椒魚,有楚南都很有趣,不過最吸引我的還是山椒魚,台灣有五種山椒魚,有楚南山椒魚最多產二十顆卵、台灣山椒魚,受精到孵化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最多產二十四顆卵、阿里山山椒魚,台灣唯一的二級保育類,其餘是一級在阿里山最常見、觀霧山椒魚,身體是山椒魚中最短的,也是海拔最低的品種,大概一千多就有了、南湖山椒魚,最早發現於南湖,海拔三千多公尺都有。

筆記:
講師:林春富 老師
諸羅樹蛙 在樹上鳴叫
青蛙的鳴囊有單一一個的,也有兩個鳴囊的
母的青蛙不會唱歌
母的青蛙沒事不會叫
世界上最大的蟾蜍一次可以產兩萬顆卵
青蛙會到水邊排卵,進化到不一定要在水裡了
步氏樹蛙和班腿樹蛙很像,但是聲音完全不一樣
野外第一個辨識的是聲音
青蛙的卵沒有殼
有殼的是鳥蛋或蛇蛋
卵泡是體內的膠質用後腳踩一踩,形成的泡泡,是為了適應陸地的環境才演化出來的
有些青蛙會在竹子裡面產卵(艾氏樹蛙,別的我不知道)
艾氏樹蛙產完卵後,公蛙會在旁邊照顧,讓卵保持濕的
蝌蚪大多吃素
青蛙只有百分之二十皮膚呼吸
正常的青蛙有年輪
爬蟲、兩棲因為是變溫動物,所以有年輪
有的動物的年輪一輪不是一年

艾氏樹蛙‘s蝌蚪:
是卵的時候是公蛙在照顧,變蝌蚪後就變公蛙在照顧
卵黃比較營養,膠質比較不營養
全世界屬於絕對只吃媽媽回來產的卵的蝌蚪是「「-+》絕對肉食主義者《+-」」
有的蝌蚪會有兩個媽媽回來餵
蝌蚪可以活三年
很多的青蛙只會在下雨天出現
蝌蚪變態:
蝌蚪是先伸出左手(大部分)
有研究顯示蝌蚪的四肢是同步的,在他的腳長出來的實現,其實手已經長好了
蝌蚪有排水的出水口
變成青蛙的時候,出水口就會不見

避敵:
裝死很難被天敵發現
裝死的能力可能是天生具備
陸地上跳比較快,水的阻力太大了,不易跳。
手在游泳的時候,雙手放後面,可以減少阻力
皮表的顏色和環境很像:保護色
是跑去和自己身上顏色很像的地方,不是會變色
古代只有蟲魚鳥獸
所以將蛇和青蛙視為蟲(所以是蟲部)
將山椒魚視為魚(所以叫山椒「魚」)
台灣有很多綠色的青蛙都是特有種(因為在綠色的環境下比較不會遷移)
蟾蜍的耳後的毒腺足以毒死一個人類,南部有很多人吃青蛙誤食蟾蜍

山椒魚:
山椒魚在英文裡是蠑螈,亞洲特有的叫山椒魚
山椒魚在台灣只有5種
山椒魚的卵很像魚,腮蓋骨裡面打開有腮
台灣的五種山椒魚都是保育類一級或兩級的
夏天在野外比較能找到
山椒魚很害羞
牠們三個月孵出來,三個月長大成完全的山椒魚,共需六個月變成小山椒魚
山椒魚有極高的近親較配現象,因此有很多都是畸形的
一半以上的山椒魚是用皮膚呼吸
阿里山那裡有最多的山椒魚,想看要去阿里山
山椒魚都是躲在石頭下

楚南氏山椒魚:
保育一級
其實是楚南這個人在找昆蟲的時候意外發現山椒魚,後人為了紀念他才取名叫楚南氏
爸爸媽媽會把天敵吃掉
科學家從他們排遺裡面的東西看出有天敵
山椒魚在冬天產卵,一對山椒魚產兩條卵串,卵串裡面有卵粒

石蠶蛾:
水棲昆蟲
他會用石頭把自己包起來
石蠶蛾是山椒魚的潛在天敵

台灣山椒魚:
保育一級
台灣山椒魚和楚南氏山椒魚有點像
牠們是產下一對的卵串

阿里山山椒魚:
保育二級
身上有白色斑點
牠會吃蚯蚓
剛變態完成的小山椒魚是大約2.2~2.3cm
山椒魚的骨頭也有像樹木一樣有年輪
山椒魚是變溫動物所以像樹木一樣有年輪

觀霧山椒魚:
最早是在觀霧被發現的
大約在海拔1280
最黑,有白斑
比較短,大約8.5cm
是用最早發現的地區來命名為的

南湖山椒魚:
在南湖最早被發現
斑塊偏黃
大約在海拔3000
學名有冰河的意思

夜間觀察一直以來是西湖失態營不可或缺的好玩活動,夜觀顧名思義就是要在夜晚觀察,其實當天晚上看到許多的青蛙,像是班腿樹蛙和步氏樹蛙,大家都說青蛙是在夜觀最好的夥伴,因為在夜晚時特別安靜,到處都聽得到青蛙的鳴叫聲,我認為青蛙這求偶的方式非常聰明,就是百分之百利用了聲音的優勢,將求偶的過程發揮的淋漓盡致,說道叫聲他不輸給鳥類喔!

山椒魚是我一直非常想要看到的動物,牠看起來身上滑滑的,非常好摸。山椒魚可分為阿里山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台灣山椒魚,他們都是山椒魚的分類,我相信台灣只要將山上的環境做的更透徹,山椒魚出現的頻率將會變得更高,兩棲類的定義非常簡單,大致上可分為2個就是小時候是長在水裡的,長大就離開水裡,另外一個說法是可以長時間待在水裡,也可以長時間在陸地上的。

夜觀有幾個非常好的觀察地點我想分享給大家:
1. 水池邊:
大家都說有水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動物,不管是青蛙還是豆娘還是多種的魚類和植物,而且還有可能看到青蛙的假交配,所謂的假交配是公的會在母的上面,公蛙會不停擠壓母蛙的肚子,將公蛙的精子與母蛙體內被擠出的卵子進行結合,雖然目前台灣的水質沒有想像中的好,但也沒有到會危害多物種的地步,我認為水質更清澈,我們想看的動物就會一一浮現。
2.電燈旁:
有許多昆蟲都有趨光性,而且蛾類佔據大部分的空間,有蛾類就會有壁虎來獵食,所以我們那天看到大約20幾隻的壁虎,很多也很多種,現在專業的昆蟲學家都會利昆蟲的趨光性架設有利的燈架,我覺得這是非常聰明的作法,不管是昆蟲還是要獵食昆蟲的中型昆蟲,也會被一網打盡。

簡單來說乾淨便成為台灣目前要克服的問題,不管是地面還是海水中的水質都有比現在還要更好,這樣我相信現在面臨絕種的動物也還有機會繼續繁衍下去,就會有大量的台灣原生種興盛起來了,我希望台灣的政府不只是在向國外的國家學習貿易還打仗的訊息,而是要將國外的生態新訊息擷取下來,將新的措施用在台灣身上,那麼台灣以後一定會變得更好。

夜間觀察+台灣的兩棲類動物+台灣山椒魚-林春富老師課程心得:
2021年4月10日,晚上老師們帶來了 褐樹蛙 ( 眼眶之間有一黑褐色橫帶,向後頭部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斑紋)、斑腿樹蛙 ( 外來種青蛙,後肢股部內側,大腿內側有網狀斑,網紋較粗,類似黑底白點狀。) 斑腿樹蛙的卵泡(用來保護斑腿樹蛙的卵不要被其他動物吃掉)、盤古蟾蜍 ( 耳後腺大而突出會分泌毒液,全身佈滿大小不一的纍粒。)、黑眶蟾蜍 (像戴著黑框眼鏡、擦黑指甲、嘴巴抹黑口紅。)、亞洲錦蛙 ( 又名花狹口蛙,外表近似三角形,口部細小,背側呈土黃色並具有三角形的深褐色斑塊,足部趾端具有吸盤。 )、赤尾青竹絲 ( 頭呈三角形,眼睛紅色,全身翠綠。尾巴後段磚紅色 )以及蜥蜴的斷尾 (是一種特殊的防禦效果,能夠提高在野外的生存率,還能重新長出一條尾巴。) 老師們一一向我們說明這些動物的特徵、習性……,這是一個知識豐收的夜晚。
黑夜來臨開啟了夜行性動物的甦醒時鐘,我邁開步伐進入夜晚的特生中心,在四周自然環境中我聽到風吹動葉子的聲音、蛙鳴聲、蟲鳴聲……聲聲不絕,我沒有夜行性動物夜間敏銳的觀察力,我有的只是好奇心,黑暗中我開啟頭燈照射著,腳踩在經年歲月層層重疊的樹葉地毯上,我開始了夜晚的探訪!台灣的生物豐富多元,夜晚的兩棲類在我的觀察下我逐漸發現,在特生中心有背側褶粗大明顯的拉都希氏赤蛙,我還聽到牠用「內鳴囊」發出「嗯 嗯 哥…..」的叫聲。接著我還看見腹斑蛙躲在草叢底下發出尾音拉得很長「給-給-給」的鳴叫聲。在夾雜著蟲鳴聲中我聽到斑腿樹蛙微弱的「嘎嘎嘎」的鳴叫聲。夜晚的蛾類很多有的會飛到我燈罩前,我看到的是圓端擬燈蛾 ( 前胸背板淡黃褐色具5枚黑斑,前翅褐色,中央有一條白色細縱帶,近端部粗寬,末端尖細 )休憩時展翅停留在地上。我還看見壁虎在交配,果然春天是動物繁衍後代的季節。
2021年4月11日,中午過後我腦子裡一邊回想著前一晚的夜間觀察,一邊看著林春富老師課程中介紹的兩棲類動物和台灣山椒魚。
青蛙是弱視,因此雌蛙要聽雄蛙叫聲來尋找伴侶。在繁殖期雄蛙會使用咽喉兩側的外聲囊鳴叫,不同種的雄蛙鳴囊不同,鳴叫聲也不同,鳴叫時向外鼓出成為一個或兩個大氣囊,使聲音更加宏亮。我覺得動物界為了繁衍後代適應環境而演化出不同的特質,不同種類的雄蛙以不同蛙鳴聲來吸引同類的雌蛙行體外受精。雄蛙用不同的鳴叫聲溝通,雌蛙只會發出求救叫聲,但聲音和雄蛙不同。
青蛙的生殖行為:
兩棲類沒有交配器官,受精方式為體外受精。為了使卵能夠順利受精,雄蛙要抱在雌蛙的背上,雌蛙比雄蛙大,但是在背上容易滑下來,因此有些雄蛙的前肢大拇指基部有膨大的婚姻墊,雄蛙會以前肢夾緊雌蛙的腹耶,幫助雌蛙排卵,雄蛙再排精子讓精子和卵結合成受精卵。雌蛙數量比雄蛙少,有時候會有很多雄蛙搶一隻雌蛙,就會變成層層相疊的樣子,有時候會遇到別種蛙類抱錯或同類雄蛙抱錯雄蛙。
產卵:
有些青蛙會集體一起產卵,青蛙的卵沒有殼。有些卵在卵泡裡面,一次可以有幾百顆卵,樹蛙多使用卵泡來保護卵。艾氏樹蛙在以前是將卵產在樹洞裡的,但是現代樹木被人類過度砍伐,所以樹洞就減少了,為了生存下去,有些艾氏樹蛙就將產卵的地方改在積水的竹筒裡。雄蛙及雌蛙都有護幼的習性,雄蛙交配之後繼續留在竹筒或樹洞內照顧卵粒,以維持卵粒的濕潤避免發霉;雌蛙則定期回來產出未受精的卵讓小蝌蚪吃,蝌蚪會很努力的咬卵膜,咬破之後就吸營養成分較高的卵黃。遇到來吃卵的蟲,艾氏樹蛙就毫不客氣的將蟲一口吃掉。但是遇到蛇就只能先逃走了。
橙腹樹蛙的腹部是橙色,而且橙腹樹蛙的背部和腹部是不一樣的!橙腹樹蛙的背部有著一層臘質膜,可以防止水分散失而化身為蛙乾,腹部則是水分進出的地方。橙腹樹蛙會將卵泡產在枯倒木上,而橙腹樹蛙遇到生長環境如果不夠好,牠就會一直停留在蝌蚪時期,直到環境適合牠生存後牠才變態。
世界紀錄最長的蝌蚪期:尾蟾。尾蟾每年七月產卵八月變成蝌蚪,蝌蚪可生活於冰雪覆蓋的溪流底層歷時四年,剛孵化的蝌蚪全長11mm,第一年32mm,第三年42mm,第四年變態。
世界紀錄最短的蝌蚪期:史丹吉氏小雨蛙。
野生的蝌蚪大約8天就能變態完成。
不同種類的蛙類遇到天敵時自我保護的方法有:保護色、跳走、毒液、裝死、膨脹變大嚇走敵人、尿遁。例如:台灣特有種的史丹吉氏小雨蛙的成蛙遇到的天敵時會裝死,古氏赤蛙的幼蛙也是以裝死來防禦。大多數的蛙類是以體色為保護色來防禦,而拉都希氏赤蛙以快速跳走的方式來保護自己。蟾蜍則是以釋放毒液來保護自己。而蛙類有哪些天敵?除了爬蟲類和人類之外,步行蟲也是蛙類的天敵,幼蟲期的黃緣步行蟲孵化後會停留在潮濕的地方,等待經過的青蛙,狠很的咬住牠,並一口一口的吃食牠的肉,直到下次蛻皮前才會鬆口,大隻一點的步行蟲則是直接的把青蛙吃掉。福壽螺則是直接把蛙類的卵泡給吃掉,柴棺龜可以抑制福壽螺的生長。蛙弧菌會導致蛙的皮膚變厚,使蛙不能呼吸(蛙類是用皮膚來呼吸的噢)而死亡。
兩棲類除了蛙類還有什麼動物呢?答案就是山椒魚!山椒魚的名字裡有「魚」字,但是牠不是魚唷!山椒魚壽命大約十幾年,牠的主要食物是鱗翅目昆蟲、步行蟲、蚊子、蜘蛛、…等。台灣原生山椒魚有一短而側扁的尾巴。是台灣唯一的有尾兩棲類。和其他兩棲類相似,皮膚只有黏膜,沒有鱗片覆蓋。皮膚呼吸佔總呼吸量的一大半。
山椒魚在繁殖季時會遷移到溪流附近產卵,每次產下的卵大約有 16-18 顆左右,並且由串連的條狀卵莢包覆著,親代有時會有護卵行為,直到卵孵化才離開。台灣山椒魚的受精卵只有一公分,大約要六個月才能孵化成幼體,山椒魚的幼體稱做幼態,出生時具有三對外鰓及一對前肢芽,隨著成長的過程會先長出前腳,之後才長出後腳,然後外鰓會逐漸消失,最後才開始爬上陸地,靠肺及皮膚來進行呼吸。
台灣發現的山椒魚目前有 5 種:
1.阿里山山椒魚:分布較廣、數量較多,從中央山脈南段丹大山至北大武山、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都有紀錄。身體背面呈現一致的褐色,上面可見細小腺性斑點,尾部通常較身體色彩略淡或暗。體型最長只有10公分。

2.楚南氏山椒魚:分布在中央山脈中北段,體色褐色,上面有大小不一的白色斑點。體型長達12公分, 前腳四趾,後腳五趾。

3.南湖山椒魚:分布在中央山脈北段及雪山山脈。身體黃褐色,密布深褐色蠕蟲狀斑紋,體型較大,體長約10〜14公分,前腳為四趾,後腳為五趾。

4.臺灣山椒魚:分布在中央山脈中北段,體色褐色,上面有大小不一較細密的黃褐色斑點。體長12〜18公分,前後腳都是四趾。

5.觀霧山椒魚:主要分布在雪山山脈西北部。1996 年在觀霧地區首次被發現,身體全長可達約 10 公分,背部體色為全黑,全身布滿了細小的藍、白色斑點,尾巴一般較短狀而略扁。前、後腳都只有四趾。

兩棲類可以當作學術研究和教學的對象,也可以搖身一變,變成「天然的殺蟲劑」。自古至今,俗稱「田雞」的蛙類成為人類的美食,由此可見,兩棲類對人類的貢獻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牠們,兩棲類也是生態平衡重要的一員,因此保護生態環境讓兩棲類能繼續生存!否則兩棲類被我們趕盡殺絕之後,就成為了「無蛙多蟲的世界」!

20210410、0411夜觀+台灣兩棲生物
台灣兩棲生物
這次特生中心兩天壓軸的,就分別是夜觀和台灣兩棲生物,就先從整個特生中心的壓軸-台灣兩棲生物開始介紹。台灣兩棲類主要分成青蛙和山椒魚,青蛙有數十種,而山椒魚只有五種,兩棲類顧名思義,就是有兩個棲息地,而他們住的地方就是水域和陸地,青蛙的卵和幼蟲是在水裡,而成蟲則住在陸地上,山椒魚的卵和幼蟲也是在水裡,而成蟲則住在陸地上。這是台灣兩棲類共同的生活型態,也是大多數兩棲類的共同生活型態。
首先,先介紹青蛙,青蛙是一個四隻腳,有蹼的動物,全世界都有分布,在台灣最小的是小雨蛙,最大的是美洲牛蛙。常見的品種有班腿樹蛙等等,青蛙是食物鏈很重要的角色,青蛙一旦滅絕,食物鏈就會斷掉,所以盡量不吃青蛙肉。
除了青蛙,台灣兩棲類還有山椒魚,總共有五種,分別是觀霧山椒魚、台灣山椒魚、南湖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阿里山山椒魚,五種山椒魚幾乎沒有重疊生存的地方,因此不會爭奪地盤。而他們居住在高山上,所以很少人研究山椒魚,其實台灣的山椒魚研究沒有很深入,所以可能陸續還會有更多種出爐,當然,也有可能有滅絕了但我們不知道的品種,現在台灣大部分的品種都是特有種,而有一部份是保育級,台灣的山椒魚很特殊也很稀奇,我們要珍惜現有的山椒魚。
夜觀
說完了兩棲生物,接下來我們來看夜觀的旅程,我們這組的帶隊老師是林毅倫,一開始我們去了一個小池子,裡面有很多青蛙,在上面我們還看到一隻五色鳥的屍體,那裡有很多螞蟻在吃五色鳥,還有貢德氏赤蛙、班腿樹蛙、拉都希氏赤蛙等……,沒想到只是一個小池就可以有這麼多生物,因此期望接下來可以看到更多生物,下一站是青蛙站,我看到了更多的青蛙,有軟泡、太田樹蛙、班腿樹蛙等等,最後當我們回到住宿前的最後一站—蛇站時,大家興奮得不得了,有很多人這趟旅程最喜歡的就在這個地方,這裡有盲蛇、白梅花蛇等等。這裡還有蜥蜴及他的斷尾,大家都在搶著拍照觀賞,我們還看到了大約身體粗10公分龜殼花和青竹絲,看完蛇後,我們便踏著愉快的心情,回住宿去了。

台灣的兩棲類動物+台灣山椒魚-林春富老師
台灣的兩棲類物種
山椒魚科
蟾蜍科
樹膽科
樹蛙科
赤蛙科 / 叉舌蛙科
狹口蛙科老師說他們在2002年7月17號於野外帶回一堆橙腹樹蛙的卵泡,9天後蝌蚪流進飼養盒中,過程中,以腐爛的葉子和飼料為食蝌蚪保持穩定的水體置於研究的走廊上,結果蝌蚪每年以7.5毫米及0.54克的速度成長經歷兩個冬天吃3個夏天,每年夏天均有蝌蚪變態為幼蛙。
但是老師的這個三年蝌蚪期還不是最久的,世界紀錄的尾蟾(Ascaphus truel) 每年七月產卵八 月變成蝌蚪,蝌蚪可生活於冰雪覆蓋的 溪流底層歷時四年。剛孵化蝌蚪全長 11mm;一年後32mm;二年後36mm; 三年後42mm;第四年變態。但是他的腳芽其實於第一年出現,前肢在此過程中則隱藏於體表內。
台灣的山椒魚有
楚南氏山椒魚
台灣山椒魚
阿里山山椒魚
觀霧山椒魚
南湖山椒魚,五種。
老師說他們在紀錄山椒魚的時候是使用軟性螢光標記,來進行標放,標記的方法是在四肢及尾部的腹面打上不同的螢光標記。

因為當天比較累,所以筆記較少(我有抄),因此我講我的心得就好。
心得:
我以前以為青蛙很噁心,但上了生態營之後我就從此覺得任何生物都是美的。夜觀當天我非常想睡覺,所以只有拍一些照片,我們走去的路上經過一個水池,那個時候老師叫我們燈全關掉聽聲音,我聽到了貢德氏赤蛙 給 給 給的叫聲,以前聽說過有人叫他「許願蛙」,因為他的聲音給給給聽起來像是要給你東西,「小明:給我法拉利好不好? 貢德氏:給 給 給」,後來我們到了涼亭老師拿出「八方O集」的袋子,然後同學就很興奮地大吼大叫,我當然也有一點。老師介紹了斑腿樹蛙、小雨蛙、牛蛙和盤古蟾蜍,但是到後面有同學一直講話,所以老師就直接走了。我們後來到另一個水池,在那之前有段小走廊,算來算去有十幾隻壁虎,到了水池那裏就真的只有貢德氏赤蛙了,他給給給的叫聲讓我想到一個遊戲「如果」,我就說如果我期中考有一百請給給給,他就給了,結果我期中考社會就真的一百(其他不好說(* ̄▽ ̄*)),所以真的有點靈喔!夜觀結束我睡了一個覺,我夢到我騎著盤古蟾蜍,把他當仙人模式的癩蛤蟆。隔天,林老師的演講,因為同學左晚在防太吵,公民素養不佳ಠ╭╮ಠ害我沒睡好,但我有聽演講,只是筆記不多而已。青蛙的鳴囊有分單、雙,在平常只有雄性會鳴叫,但是如果抱接報錯雌的也會叫。產卵有分水蛙、樹蛙,水蛙在池子裡生蛋,樹蛙在樹上生蛋,而且會用卵泡。在這之後我就去捕小「眠」羊了……………ㄅㄧ~。

學院日常──熬夜的「後遺症」
【人物介紹】
小萌:生物學院學生,是個夜貓子。
樂樂:生物學院學生,樂於助人。
【前言】
「姐姐,姐姐,我剛剛看到青蛙了耶!」小萌的妹妹興奮的笑著,小萌不耐煩的翻了個白眼,揉了揉那雙沒睡好的眼睛,畢竟她昨晚為了追劇,因此只睡了兩個小時,她心想,有個妹妹就是那麼麻煩,總是嘰哩呱啦的,她上課就要遲到了,她很羨慕那些住宿舍的同學,都不用擔心惱人的弟妹,也不用擔心遲到,她心煩的抓起書包,衝出家門,話說回來,她根本沒仔細聽妹妹說什麼。
【故事】
「蛙類是兩棲類動物的一種,牠們生存在……」臺上的教授奮力的講課,而台下的小萌卻奮力的告訴自己不要睡著,等著等著,下課後,小萌才驚訝的發現,她的筆記居然連一個字都沒寫,她情急之下,趕緊打電話給好朋友樂樂,於是,大方的樂樂便把她上課所做的筆記整理好,然後傳給小萌。
【筆記】
《蛙類的生活史》
●鳴叫
蛙類鳴叫主要是為了吸引異性交配,所有的公蛙、母蛙,都會鳴叫,只是時間點不同,母蛙只會在遇到危險時,才會發出警告性的叫聲,而公蛙會在求偶季節發出鳴叫,好吸引母蛙。
●配對
等公蛙成功地吸引到母蛙後,就可以開始交配,而同種的公蛙、母蛙,才有可能繁殖成功,但有時候就會發生抱接錯誤的現象,這時候母蛙就會發出高亢的鳴叫聲,來警告公蛙。
●產卵
公蛙和母蛙抱接成功後,母蛙就會到附近的水域產卵,不過有些母蛙會到潮濕的落葉堆上產卵,蛙類產下的卵,有些會有卵泡保護,而有些則是以自然環境保護,像是竹筒、水坑等,而等成功小蝌蚪孵化後,就會在鄰近的水域成長。
●蝌蚪
卵在孵化後花3年的蝌蚪期就會蛻變為青蛙, 2002年7月17日於野外帶回一堆橙腹樹蛙卵泡,9天後蝌蚪流入飼養盒中,過程中以腐葉及飼料餵食蝌蚪,保持穩定的水體,置於研究走廊上,實驗結果發現蝌蚪每年以7.5 mm及0.54g的速度成長,經歷兩個冬天和三個夏天,每年夏天均有蝌蚪變態為小青蛙。
●成長
蝌蚪變成青蛙其中有一段過程,蝌蚪的四肢幾乎同步生長,而剛孵化的小蝌蚪是用鰓呼吸,並以皮膚做部分氣體交換,不過當成長為青蛙後就改用肺呼吸。
●避敵
為了保護不被敵人攻擊,蛙類演化出許多躲避方法,像是裝死,讓敵人以為他已經死了,所以放棄追獵;或是有保護色,讓別人看不見自己,如果威脅嚴重,青蛙會選擇逃跑,不是跳進一旁的樹叢,就是躲進水裡,再用強有力的後腿踢水,並且前肢擺在身側,以減少阻力。
《台灣兩棲類》
●蟾蜍科
●樹蟾科
●樹蛙科
●赤蛙科
●山椒魚科
●狹口蛙科
《山椒魚》
台灣至少有5種山椒魚,而因棲地不連續,因此獨立演化,且數量稀少。
●楚南氏山椒魚
在合歡山有很大的族群,為一級保育類動物,是生活於寒溫帶地區的山椒魚,首次在亞熱帶地區被發現。主要分佈於台灣3000公尺左右的海拔高山,體長約12公分,顏色越褐色或紫褐色,背部有明顯的斑點,前腳四趾,後腳五趾,為主要特徵之一。
●台灣山椒魚
體長約12到18公分,可在2000公尺(或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上生存,每年的8月,是他們的產卵季節。年幼時以鰓呼吸,而在長大後肺部發育完成,鰓會逐漸消失,之後就使用肺和皮膚呼吸。
●阿里山山椒魚
皮膚表面是褐色或紅褐色,後腳趾是五根腳趾,而前腳則是四根腳趾,體長約13公分左右。是二級保育類動物,是因為族群較為龐大的緣故。學者把它剖開,發現他的體內骨頭有一圈又一圈類似年輪的結構,有10圈多,有和樹木相似的構造,屬於變溫動物。
●觀霧山椒魚
全身是黑褐色或褐色的塊狀斑點,體長約10到14公分,前腳是四趾,後腳是五趾,主要分佈於中央山脈北段,海拔3000公尺左右的地區,是台灣5種山椒魚中體型最大型者,目前為一級保育類動物。
●棲息地
通常是在水中生活,不過有些種類有時也會在陸地上生活,像是在森林底層的落葉,和大小不一石頭下等,較為潮濕的環境。
【報告結束】
小萌十分感激樂樂的幫忙,讓她輕輕鬆鬆的完成了校內作業,終於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學院生活,可以回家好好養精蓄銳了!
【故事結束】
【旅遊心得感想】
這堂課是由林春富老師授課,主要是在說明兩棲類動物的生物多樣性,其中的兩大重點就是蛙類和山椒魚,而在夜觀的過程中,老師也教我們很多關於蛙類的「常識」,像是如何分辨斑腿樹蛙(也就是偉大外來種)、以及如何分辨青蛙的鳴叫聲,指導老師真的很專業,一看就知道是哪種青蛙,連圖鑑都不用翻,我希望我也可以那麼厲害,對生物種類那麼了解,像是家人朋友一般親近。一路上,我們經過了小水池,在那裡,我們發現了在池水中游泳的拉都希氏赤蛙,好像有四到五隻。後來在一片低矮的灌木葉子上發現一隻斑腿樹蛙,老師徒手把它抓起來,給我們觀察。我們後來也依序發現許多生物,走著走著也真有點累了,拿起相機拍照時,都拿不穩,一直晃來晃去,不過我馬上就打起精神,因為以往的經驗告訴我,若在夜觀時不專心,可是會錯過許多「重要戲碼」的。
學習是一種寶貴的經驗累積,我們要把握當下,說不定以後就看不到這些生物了,因此,我們也要做好良好的環境保護,不要帶給牠們不必要的負擔成為環境的好主人。

帶著期待心情,風塵僕僕的來到目的地南投集集特生中心。當夜暮低垂,周圍環境開始了它的寧靜,此刻,不是休息的時候,而是有更重要的任務等待著我們~出發去「夜觀」。
一開始老師拿出幾盒飼養箱,其中有一種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盲蛇,牠的外觀跟蚯蚓很相近;
盲蛇科是蛇亞目下包含所有盲蛇的科,科內的蛇類主要分布於非洲、亞洲及美洲的熱帶地區。由於盲蛇主要生活於地下,所以牠們的嘴部鱗片相當突出,呈鐵鏟狀,便於穿梭地底。盲蛇的眼睛被鱗片覆蓋著,只有上顎有牙齒,尾巴末端有一塊角狀的鱗片。大部分盲蛇都是卵生的,目前有6個屬共204個品種已被確認。
還有有毒的青蛇,
青蛇(學名:Cyclophiops major)又名翠青蛇、大青蛇,為黃頷蛇科青蛇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中國大陸、台灣、北越南,寮國。細長的中型蛇,總長度為75-90厘米(2.5-3英尺),但偶爾會長到120厘米(4英尺)。背面是鮮綠色; 腹面鱗片黃綠色。少數個體背部有黑色斑點。死亡後體色常轉為藍色。青蛇為無毒蛇,常常被誤認為有毒的赤尾青竹絲(Trimeresurus stejnegeri)遭到殺害。兩種蛇的區別方法為,赤尾青竹絲頭部呈現三角形、眼睛很小且呈紅色,體側各有一條白線延伸到赤紅色的尾部。青蛇頭是橢圓形,眼睛大且呈黑色,全身為翠綠色沒花紋,體側沒白線、尾巴為綠色且很長。認識了這兩種蛇後,我們繼續往前走,一路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說在池塘邊,會有烏龜媽媽上岸生蛋,石頭路裡極有可能隱藏著烏龜媽媽生的蛋,老師說我們要好好保護這些蛋,不可以踩到牠們,於是我們便小心翼翼地繞過。後來我們來到一座涼亭,在那裡有青蛙的飼養箱,裡面有各種的青蛙,例如:褐樹蛙、面天樹蛙等,我覺得青蛙腳的吸附力非常好。我伸手摸到一隻青蛙,牠非常「黏」人,很是特別。
雖然夜觀的時間不長,但卻收穫滿滿、獲益良多!結束夜觀行程,快速洗滌後,準備進入夢鄉,我靜靜的躺在牀上却遲遲睡不著,耳朵聽到的盡是蟬鳴鳥叫、蟲聲蛙鳴,好特別的夜晚呀,就這樣,在輾轉難眠與聲音交融下漸漸的……睡了。

艾氏樹蛙:
艾氏樹蛙會把卵產在竹筒裡或是積水的樹洞,可是食物問題怎麼辦,母蛙會把下半身浸泡在水裡,等裡面的蝌蚪咬她屁股,她受到刺激後,就會排還沒受精的卵
給蝌蚪吃。

山椒魚:
1.楚南氏山椒魚
大部分的腳趾數量前四後五
夏天較容易發現他
楚南氏山椒魚的爸媽在保護卵時,會直接把要吃卵的生物吞掉
2.台灣山椒魚
因為活動範圍小,所以常常近親交配,畸形率很高
3.阿里山山椒魚
骨頭橫切,會有像年輪一圈一圈的東西
是變溫動物
冬天長得比較慢,夏天長得比較快
4.觀霧山椒魚
台灣五種山椒魚裡體型最小的
5.南湖山椒魚
都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度

說道台灣的兩棲類動物大多數人會想到青蛙,青蛙的鳴囊分一個和兩個,是不同種類的差異。青蛙交配時有時可以看見青蛙球,就是很多隻公蛙抱著一隻母蛙的情況,有時交配完母蛙就奄奄一息了。有時也會發生抱錯的情形,公蛙抱到另一種母蛙,這時平常不會教的母蛙就會叫。卵也會因種類有變化,樹蛙會做卵泡,也可以看到生在陸地上的卵或在竹子裡的卵。在竹子裡的卵是艾氏樹蛙的卵,艾氏樹蛙是一種會照顧卵的青蛙,公蛙會照顧卵,母蛙會生沒受精的卵給蝌蚪吃,很特別的是卵和蝌蚪的數量有一定的規律。

兩棲類動物還有山椒魚,山椒魚分為5種,分別楚南山椒魚、台灣山椒魚、阿里山山椒魚、觀霧山椒魚、南湖山椒魚。 楚南山椒魚的卵一次生兩條,是不是很特別?而且牠會照顧卵,因為要不讓卵的天敵食蠶蛾吃掉卵。台灣山椒魚的卵也是一條一條的,頭旁邊的角兩邊共有6條。阿里山山椒魚的骨頭橫切面有像樹一樣的年輪,因為牠是變溫動物。觀霧山椒魚、南湖山椒魚老師沒有太多研究。

台灣的兩棲動物

大家好,今天介紹的是兩棲動物,蜥蜴、青蛙、蛇、烏龜、蟾蜍……這些動物中有哪些是兩棲動物呢?大家知道嗎?不知道也沒關係,趕快來認識兩棲家族的成員們吧!

1.兩棲動物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動物是兩棲類?
兩棲動物顧名思義就是在水中、陸地都能生活的動物,除此之外,兩棲動物的特徵還有卵生和變溫。兩棲類最大的特徵是皮膚濕潤,而且皮膚外沒有毛皮、鱗或甲殼等保護,這是他們跟爬蟲類最不一樣的地方。最常見的兩棲類就屬青蛙了,其他還有山椒魚、蠑螈、娃娃魚等。

2.台灣有哪些青蛙呢?多少是保育類?
台灣共有36種無尾目生物(就是青蛙啦),總共分成6科。有叉舌蛙科、狹口蛙科、樹蟾科、蟾蜍科、赤蛙科和樹蛙科。這36種裡面,有7種保育類,其中豎琴蛙、台北赤蛙、諸羅樹蛙和橙腹樹蛙是保育II級,台北樹蛙、翡翠樹蛙和金線蛙是保育III級。另外,斑腿樹蛙、美洲牛蛙、亞洲錦蛙和海蛙是4種外來種。

3.聽說「青蛙的愛情是盲目的」,這是什麼意思?
青蛙交配時,會由體型較小的公蛙抱住體型大的母蛙,因為青蛙的視力不好,只能看出物體的大小,所以經常「抱錯蛙」。最常見的是抱到別種青蛙,不然就是很多公蛙抱一隻母蛙,這時母蛙就會發出釋放叫聲,公蛙就會放開。除了以上的情況,也有公蛙抱公蛙、好幾隻青蛙疊在一起或抱到「非生物」,像木頭、石頭等。

4.青蛙是怎麼產卵的?
青蛙大部分會將卵產在水中,有些適應陸地的蛙則是產在地上用樹葉掩蓋或挖洞產卵,而很多樹蛙產的都是卵泡。艾氏樹蛙大概是產卵方式最特別的了,他們會將卵產在竹筒裡,一開始會由公蛙負責護卵,讓它們保持濕潤。後來會由母蛙負責養育小蝌蚪,而小蝌蚪出生後就會先吃掉自己的卵,但挑食的牠們只吃營養的卵黃。
5.除了青蛙,台灣還有哪些兩棲類呢?
台灣總共有41種兩棲類,扣掉前面的36種青蛙,剩下的5種都是山椒魚。這5種山椒魚分別為:觀霧山椒魚、南湖山椒魚、阿里山山椒魚、台灣山椒魚和楚南氏山椒魚。這5種山椒魚都是保育類,而且除了阿里山山椒魚是保育II級,其他全都是保育I級,所以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山椒魚的環境。

6.山椒魚有哪些特徵呢?和青蛙有甚麼不一樣?
楚南氏山椒魚的背上有花紋,主要棲地是合歡山,喜歡在冬天下雪時產卵,通常產的是卵串。台灣山椒魚的特徵是外鰓裸露,可看到微血管,一半用皮膚呼吸,一半用肺(青蛙是大多用肺,少部分用皮膚)。阿里山山椒魚身上有小小的白色斑點,但遠看幾乎是黑色的,顧名思義住在阿里山。觀霧山椒魚最早發現於觀霧而得名,外型又小又黑。南胡山椒魚的命名方式和觀霧山椒魚一樣,身上有像楚南氏山椒魚的斑紋。山椒魚和青蛙最大的差別就在尾巴,這也是山椒魚分在有尾目,青蛙在無尾目的原因。

希望大家看完後,對兩棲家族有更深的了解,以後千萬不要再說青蛙是爬蟲動物、蜥蜴是兩棲類啦!兩棲類41種生物中,就有7種保育類,我們要好好保護牠們喔!

夜間觀察+台灣的兩棲類動物+台灣山椒魚-林春富老師

台灣兩棲類主要分成青蛙和山椒魚,青蛙方面老師介紹了斑腿樹蛙、小雨蛙、牛蛙和盤古蟾蜍,而在夜觀時,我一直聽到貢德氏赤蛙 給 給 給的叫聲,對於青蛙,我本來是沒有什麼興趣,但是自從在中央社區夜觀後,對牠真的是改觀了,尤其是夜觀時,牠常常一動也不動地以為人家沒有看到牠的樣子,實在是傁得可愛.

而台灣山椒魚(學名:Hynobius formosanus),又名台灣小鯢、臺灣小鯢,因身上有胡椒的味道,所以被稱作胡椒魚。其體長約12~18公分[3],終生具有尾巴,屬於兩棲類的生物,牠們是肉食性,原本是處於寒帶的物種,約在十萬年前的冰河時期,牠們移至臺灣生活,就是所謂的孑遺生物,現可在臺灣二千(或一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高山(如玉山)看到他們的蹤跡[4]。因為生活環境受侷限,以及棲息地森林砍伐破壞,現已屬於瀕臨絕種動物。臺灣山椒魚位於世界山椒魚中分布的最低緯度,目前可分為下列三種:阿里山型山椒魚、能高型山椒魚、南湖型山椒魚。(一般分為阿里山山椒魚、臺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目前的分類仍未有定論,可能有更多種,而也有學者認為臺灣山椒魚和阿里山山椒魚是同種。)

臺灣山椒魚幼時以鰓呼吸,在肺部發育完成後,鰓會逐漸消失,之後則會改為用肺來呼吸,這時臺灣山椒魚也可以離開水面生活。(呼吸器官由鰓變成肺的過程中,發育較差,皮膚上於是分布了許多黏液腺,可使皮膚保持濕潤,幫助呼吸。)臺灣山椒魚多半居住在較冷的溪流岸邊、森林底層的岩石。賴以維生的食物是地面上的節肢動物,每年的八月則是他們的產卵季節。臺灣山椒魚由卵孵化成蝌蚪,再發育為成體。因為牠長得很像蜥蜴,常被誤認為爬蟲類。
台灣的山椒魚共有五種
楚南氏山椒魚
台灣山椒魚
阿里山山椒魚
觀霧山椒魚
南湖山椒魚

這次夜觀竟然還附加看了蛇,這裡有盲蛇、白梅花蛇等等。還看到了龜殼花和青竹絲,看完蛇後,我已體力不支,回到房間立刻躺平。

夜間觀察看到的東西:
1拉都希氏赤蛙(拉肚子吃西瓜)
2貢德氏赤蛙
3死五色鳥(ps.身上很多螞蟻)
4竹節蟲(野生)
5黑眶蟾蜍
6盤古蟾蜍
7亞洲錦蛙(花狹口蛙*3)
8周氏樹蛙(舊名日本樹蛙,別名溫泉蛙)
9褐樹蛙
10班腿樹蛙
11赤尾青竹絲
12白梅花蛇
13龜殼花
14蜥蜴的斷尾
15蜥蜴(名子?)
16班腿樹蛙的卵泡
台灣的兩棲類:
1叫聲:只有公青蛙會較,母的不會叫;但是母的在遇到危險時或抱錯時會叫。
2交配:母的比公的大,要在下面,如果很多隻公的爭議之母的,會變成一顆「足球」。
3產卵:通常是很多種青蛙一起產卵,一次有上百顆卵;樹蛙的卵是在卵泡裡,一樣有上百顆卵;艾氏樹蛙會把卵產在竹筒裡,公母都會照顧卵。
4世界紀錄:尾蟾,尾蟾七月產卵八月變蝌蚪,四年後變小蟾蜍。
5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的斑紋通常短時間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下次觀察時能知道是不是同一隻。
6交配:台灣山椒魚通常很少近親交配,避免有不好的基因混進來。
7台灣山椒魚的卵通常要6個月才能變成小山椒魚。

在特生中心幫我們上關於兩棲爬蟲類的課程的是林春富老師,幫我這組帶夜觀的則是葉大詮老師

林春富老師有介紹青蛙和山椒魚
台灣的兩棲類有青蛙、蟾蜍、山椒魚三大類。
關於青蛙:
台灣有一種外來種青蛙叫做班腿樹蛙,這個物種長得和台灣原生種的布氏樹蛙外型長的差不多,要辨別他們只能從兩個地方1.他們的叫聲完全不一樣2.班腿樹蛙的大腿內側黑線較粗,白色斑塊較小;布氏樹蛙的大腿內側黑線較細,白色斑塊較大。艾氏樹蛙的卵孵化成蝌蚪後,媽媽會回來照顧他們,蝌蚪會用嘴巴輕輕咬母蛙的屁股,刺激母蛙排出未受精的卵,這些卵就變成那些蝌蚪的食物。

關於山椒魚:
山椒魚會叫「魚」是由於中國古代對動物的分類只有蟲、魚、鳥、獸四個種類,因此像蛇、蛙等等就被歸類於蟲類,並在這些動物的字上加上虫部,而山椒魚被歸類在魚類,因此名字裡就有了魚字。
台灣的所有山椒魚都是保育類,其中因為阿里山山椒魚的棲地範圍比較大,數量也比較多,所以是二級保育類,其他的觀霧山椒魚、台灣山椒魚、南胡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等,都是一級保育類,因為台灣的山椒魚因為地形的關係,有很高的機會可能形成近親交配,導致台灣的山椒魚有一部份是畸形的。山椒魚大多用皮膚來進行呼吸。山椒魚的骨頭很像樹木,有年輪,是因為他是變溫動物,會冬眠,冬眠時新陳代謝較慢,年輪就較細,夏天時會活動,年輪就較粗,和樹木一樣。

夜觀時,我有看到一隻蜘蛛正在織網,他的網每天換一次;我也有看到一些小蝦子,和兩隻台灣大蟋蟀和他們的土堆。

聽完老師的課,我學到很多關於山椒魚的知識,夜觀時也看到很多特別的動物,希望下次還有機會來聽老師講課。

台灣的兩棲類
兩棲類是指可以在陸地上行走,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的生物,例如青蛙、蟾蜍⋯⋯,我們最常以「鳴叫」來分類物種屬於哪一類、哪一科,青蛙的媽媽產卵,蝌蚪最短時間八天出生(小雨蛙),最久可達到三年,有八千種的青蛙,只有8類會以青蛙媽媽生的無精子的卵作為養份的來源,接著,他們開始變態,從原本的蝌蚪,開始演變成青蛙,在演化過程中,小蝌蚪四肢同步,從原本只有尾巴,變態成有四肢的青蛙了。

山椒魚科、赤蛙科丶叉舌蛙科、蟾蜍科丶狹口蛙科丶樹蟾科、樹蛙科,全都是雨棲類,其中的山椒魚,山椒魚分部在臺灣總共有五種,分別為楚南氏山椒魚(有花紋丶紅色)、臺灣山椒魚、阿里山山椒魚(點點的身體)、觀霧山椒魚(較黑丶短胖),以及南湖山椒魚(生存在海拔3600以上的高度),山椒魚屬於變溫動物,太陽的取暖工具。

聽了老師的講解,還做了實際的夜間觀察,這兩天一夜的生態之旅,真是使我收穫滿滿。

夜晚的特生中心,此起彼落的青蛙叫聲,打破了寧靜,也拉開了夜觀的序幕,我們這組的第一個地點是在宿舍外面的走道,老師神秘兮兮的拿出許多盒子,每個都是老師在之前抓到的動物,從青竹絲到龜殼花,蛇蛻的皮到蜥蜴的斷尾,每個都讓我們驚呼連連,除此之外還有盲蛇、蜥蜴等,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卻是龜殼花,他是全台灣六大毒蛇之一,平時很難看到,這次居然能這麼近距離的觀察到牠,接著是夜觀的時間,我們走在一階一階的步道上,抬頭望著滿天的星空,手上拿著手電筒,一同跟著葉大詮老師踏進夜晚的特生中心世界,我們一路上一直聽到青蛙的叫聲,原來是有名的貢德氏赤蛙,牠的聲音就像狗一樣,所以又稱作狗蛙,他還有另一個別名叫做許願蛙,因為牠的叫聲是「給給給」,所以什麼都給給給,地上的土堆裡面是台灣大蟋蟀,爸媽小時候常常在玩的灌蟋蟀就是在灌台灣大蟋蟀,老師還跟我們講說之前他曾經帶過一個團,牠帶著他們去落葉堆裡冒險,結果有一隻青竹絲滑到一個小女生的包包裡,結果當她要洗澡時,將包包打開一看,裡面居然有青竹絲,從此之後老師就不在帶學生走落葉堆了,走著走著地上還出現一窩的螞蟻,數量多到驚人,真的是密集恐懼症,我們還看到好幾隻的白額高腳蛛和人面蜘蛛,到了涼亭之後老師拿出了一個袋子,裡面放滿了許多的青蛙,有盤古蟾蜍、小雨蛙、外來種的班腿樹蛙、牛蛙等等,結果發現有一盒的青蛙好像已經不小心跳走了,這次的夜觀行程雖然不長,但是卻讓我有一個印象深刻的記憶,也讓我收穫滿滿,獲益良多,夜觀完後,我們回房間盥洗,睡意便馬上襲來,但是在床上聽到的卻是吵鬧的蟲鳴鳥叫,讓人實在睡不著,但是窗戶外面的蟲鳴鳥叫,讓我感受並且認識到了這專屬於夜晚的特生中心的美麗。

大家在外時,或許於池塘邊聽見低沉而有力的叫聲,卻找不到聲源,永遠只知道——「那邊有青蛙」。有些人可能覺得青蛙有點噁心,但牠們也對人類有些益處喔。現在就來揭開青蛙的神秘面紗吧!
青蛙屬於無尾目,無尾目包括蟾蜍與青蛙,牠們的卵通常產於水中,孵化後就是所謂的蝌蚪,為雜食性,用鰓呼吸,隨著時間流逝,牠們逐漸長大,長出了後腳,但此時卻在半透明的身體中發現手的形狀,可以推論前腳和後腳約在同時間發育,可能是因為水中阻力較大,前腳晚點長能維持圓滑的身形,方便游泳!在尾巴持續縮小的同時,牠們逐漸轉化成用肺呼吸,而濕潤的皮膚則有輔助呼吸的效果。成蛙與蝌蚪不同,牠們捕食各種昆蟲,還擁有標準的蛙式,可是游泳健將呢。約在3至5月,是青蛙的繁殖季節,雄蛙會爬上雌蛙的背上交配,有時還會有相似品種抱錯的情況,甚至體色差極大也會抱錯,這時雌蛙會發出各品種特有的叫聲來提醒雄蛙,也有時同品種的雄蛙成為情敵,兩隻一推一擠不斷在雌蛙的背上上上下下,相當滑稽!而最後的勝利者獲得交配權,雌蛙在水邊產下卵泡,較為特別的艾氏樹蛙則會回巢照顧子女。
蛙類生態非常特別,在人類文化上其實也大有貢獻喔!青蛙的俗名是「田雞」,古人就有在吃田雞肉,而且還覺得肉質鮮美,還受過多位詩人評論。蟾蜍的耳後兩側各有條狀突起,稱為「耳後腺」,內部的毒素能提煉成中藥。箭毒蛙的體色極為鮮豔,明顯有毒!南美當地的土著,就會利用牠們的毒素,塗抹在武器尖端,用於打獵。
同屬於兩棲類的還有山椒魚,牠們有點像蜥蜴,只是皮膚光滑,生活在山區,一定會在潮濕的地方棲息。國內共有5種,分別是台灣山椒魚、阿里山山椒魚、南湖山椒魚、觀霧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牠們常於夜間出沒捕食,是肉食性,會吃各種小動物。
說了那麼多,我們來實際踏查吧!,大家在南投特生中心的園區內夜觀,一路在池塘與樹木間尋找生物,導覽老師展示了盤古蟾蜍、班腿樹蛙的活體與卵泡,還有赤尾青竹絲與龜殼花,更有蜥蜴的斷尾和蛇皮,大家還在池子旁發現五色鳥的屍體,走廊天花板竟有交配中的壁虎!驚呼聲此起彼落,那精彩的一晚真是令人難忘,希望還有機會夜觀。

大家應該都知道青蛙、蟾蜍、山椒魚是種兩棲類動物,但兩棲類的定義是什麼呢?有些人說是可以同時活在陸地跟水裡,其實不算錯,但沒這麼精準,顧名思義「兩棲」,就是可在陸地與水中生存,以青蛙來舉例,蝌蚪在水中生活,成體較多在陸地生活,以肺、皮膚呼吸。

關於青蛙
青娃的交配過程
1.鳴叫:青蛙鳴叫時用鳴囊來發出聲音,鳴囊可能有一個或兩個,但並不會影響鳴叫的聲音大小
2.抱接:把母蛙抱著來交配,平常只有「公蛙」會叫,「母蛙」只有在「公蛙」抱錯或被攻擊時才會叫。
3.產卵:溪流青蛙V.S樹蛙
「生長環境」水裡、泥土裡V.S樹上
「生長地方」卵V.S卵泡(讓大雨把卵泡用破,讓小蝌蚪能掉進水池裡)
Q1.:課本上說蝌蚪會先長出後腳,再長出前腳?
A1.:如果從上面看的話,果真是這樣如此,但如果是在牠底下看的話,會發現牠的手其實已經長出來了,只是如果長出來會增加阻力,所以不如晚一點長出來還比較好。
Q2.:蝌蚪好像都是先把左手長出來,再把右手長出來的?
A2.:因為蝌蚪的出水口大多在左邊,所以左手會先長出來。

關於山椒魚(娃娃魚、蠑螈)
山椒魚是保育類動物,而且目前只有發現「5」種山椒魚,牠們的皮膚上有一層黏膜,牠們一半都用皮膚呼吸。
()=特徵~「」=腳數~『』=生活地區~{}=保育類等級
1.楚南氏山椒魚(體背上有花紋「白、咖啡」)「前4後5」『中央山脈中段』{1}
2.台灣山椒魚(體背上有花紋「黑、咖啡」、手指分明)「前4後4」『中央山脈中段』{1}
3.阿里山山椒魚(咖啡紅身體、有小白點)「前4後5」『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中央山脈南段』{2}
4.觀霧山椒魚(身體較黑、有小白點、短短、胖胖)「前4後5」『雪山山脈』{1}
5.南湖山椒魚(體背上有花紋「黃、咖啡紅」)「前4後5」『南湖山區』{1}
山椒魚在冬季產卵「卵串」就是像一串豆子,裡面都裝著山椒魚的卵
「台灣山椒魚」會長得有點畸形,因為牠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區域,因此會「近親繁殖」(家人自己繁殖)
山椒魚跟樹一樣,多歲就多一圈年輪(變溫動物)
Q1.:所以只要是變溫動物就會有年輪嗎?
A1.:像青蛙、鱷魚、烏龜、山椒魚都有,由此可推論,大部分的變溫動物都有年輪吧!

林老師課室最後一堂,老師介紹的生物是兩棲類和山椒魚
山椒魚也是兩棲類,我先來介紹一下兩棲類有幾種吧!
1.蟾蜍科
2.樹蛙科
3.樹蟾科
4.赤蛙科
5.狹口蛙科
6.叉舌蛙科
7.山椒魚科
那我們除了知道兩棲類有幾種以後我再介紹台灣的山椒魚吧!
1.楚南氏山椒魚
在合歡山被發現有很多,現在被公認為一級保育類動物,
牠們活在比較寒冷的地方,被發現時在亞熱帶地區,
大多分布在台灣三千公尺的高山上,身體大約十二公分
,生體的顏色非常特別,是紫色或褐色,背上有斑點
前腳有四趾,後腳有五趾。
2.南湖山椒魚
牠們目前被公認為一級保育類動物,這種山椒魚
非常稀少,是山椒魚科裡面體型最大的山椒魚
大多分布在中央山脈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山上
,特徵是全身有黑褐色或褐色的斑點
身體長十到十四公分公分。
3.阿里山山椒魚
身體的顏色是褐色或紅褐色,後腳趾有五根腳趾頭
,前腳有四根腳趾頭,身體的長度約十三公分,
現在被公認為二級保育類動物,是因為家族太多
隻,所以引起學著的注意,學著把牠剖開來發現
骨頭有像年輪的東西,是屬於變溫動物
4.台灣山椒魚
身體的長是十二公分到十五公分,身長在一千五百公尺
到兩千公尺的高山上,每年八月,是他暪生產的時間,
小時候用鰓來呼吸,然後長大換用肺呼吸,鰓會慢慢
不見。
5.觀霧山椒魚
這種山椒魚非常稀少,牠們目前被公認為一級保育類動物
,是山椒魚科裡面體型最大的山椒魚身體長十到十四公分
公分,大多分布在中央山脈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山上,特徵
是全身有褐色或黑褐色的斑點。

台灣共有五種山椒魚

牠們的棲地:
常常在水裡生活,有些山椒魚會生活在陸地上,牠們產的
會在石頭底下,山椒魚爸爸和山椒魚媽媽會在旁邊照顧和
防護。

山椒魚和兩棲類真的很有趣,
不但可以在陸地生活還可以
在水裡生活,大自然真奇妙。

這一次是林春富老師的課,同時也是葉大詮老師的夜觀調查(因組別而異)。
那就說我最xN期待的夜觀課吧!
我認為夜觀,是一件非xN常有趣的事情,你可以在當中得到許多的生物常識,也會看到許多新奇的物種,或是物種的新知識,甚至能觀察你從未看過的物種喔!
補充一下,這個葉老師在青蛙方面很厲害喔!
那麼,就開始說夜觀吧!
老師開頭就說要找青蛙,這下我可是高興不已,
下一站,池子
到池子後,我們馬上就找到一隻「拉都希氏赤蛙」綽號拉肚子吃西瓜,以下是他的特徵:
1、有極粗的背側摺
2、鳴聲像上大號,便不出來的聲音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出乎我意料了,因為我們看到了一隻GG的五色鳥,心裡倒是嚇了一跳,現在想起來還是怕怕der,心有餘悸,後來看到了外來種-斑腿樹蛙,沒想到連特生都有族群了
,感覺有點傷心,不過接下來又是看到沒看過的青蛙-貢德氏赤蛙,俗稱狗蛙,以下是他的特徵:
1、戴白色耳環(鼓膜)
2、鳴聲如狗叫
老師說他的警覺性很強,當我們拍完照,老師伸手要抓時,他就跳走了,真可惜。
不過後頭還有更xN精采的喔!我們前往老師所說的「青蛙區」到了那裏後,我們看到了一個「八方雲集」的塑膠袋,袋子裡面有五個盆子,盆子旁有大袋子,裡面各有青蛙,有盤古蟾蜍,以下是他的特徵:
耳後腺下有粗黑線
黑眶蟾蜍,以下是他的特徵:
1、戴黑框眼鏡
2、擦黑色口紅
3、黑色指甲油
澤蛙,以下是他的特徵:
1、田蛤仔(?特徵?)
2、背部花紋變異大
3、上下唇有8條深褐色的縱紋
4、愛叫,貪吃
5、數量多
花狹口蛙(亞洲錦蛙)(兩隻,一大一小),以下是他的特徵:
1、體型像麻糬,生氣像饅頭
2、背部有八字型橘黃色圍巾
斑腿樹蛙(第二隻),以下是他的特徵:
1、黑色網紋細且密
2、鳴聲為細碎連續「嗝嗝嗝嗝」
3、背部花紋以又、X或斑點為主,少數呈││││條紋
這些(以上)的特徵皆參考「臺灣33種蛙類圖鑑」的P.92﹑93頁。
後來,我們回到特生中心的大門,欣賞門口的飼養箱裡的蛇,並且了解蛇的奧秘(一點點啦)。
我們看到飼養箱裡的白梅花蛇、赤尾青竹絲(很毒,臺灣六大毒蛇之一)、和龜殼花(也很毒,臺灣六大毒蛇之二),在特生的課程,我最喜歡這堂課,因為我在這次夜觀看到了許多青蛙。

這次在特生中心的夜觀,是由林春富老師安排的,我跟的是葉大詮老師的隊伍。

這次夜觀看到很多東西,有死的、有活的、有只聽到叫聲的,還有一些生物相關的產物。我們看到了黑眶蟾蜍、班腿樹蛙、椿象、攀木蜥蝪、赤尾青竹絲、死掉的五色鳥、貢德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腹斑蛙,還有青蛙的卵泡…等等。但這些都不是我最有印象的,而是當一有任何東西出現在大家眼前,就會出現不停的拍照聲,還有許多拍照閃光,大家瘋狂地搶著拍照,就好像是一場記者會,同學好像化身為各家新聞媒體了。這次夜觀結束後,我仍然認為最值得觀察的物種還是人類。

第二天,林老師向我們介紹兩棲類,兩棲類除了青蛙和蟾蜍,還有一種就是山椒魚。

台灣的山椒魚共有五種分別是:
1.楚南氏山椒魚:分布於中央山脈,體色褐色,上面有白色斑點。體型長達12cm,前腳四趾,後腳五趾。

2.臺灣山椒魚:分布於中央山脈中,體色褐色,上面有大小不一較細密的黃褐色斑點。體長12〜18cm,前後腳都是四趾。

3.阿里山山椒魚:分布較廣、數量較多,在中央山脈、大武山、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都有被發現的紀錄。身體背面是褐色,上面可見斑點,尾部的顏色比身體的顏色暗。體型最長只有10cm。

4.觀霧山椒魚:分布於雪山山脈。在1996年於觀霧地區初次被發現,體長可達約10cm,背部全黑,全身布滿了藍白色斑點,尾巴通常較短且較扁。前、後腳都只有四趾。

5.南湖山椒魚:分布於中央山脈雪山山脈。身體黃褐色,密布深褐色斑紋,體型較大,體長約10〜14cm前腳為四趾,後腳為五趾。

帶著期待心情,風塵僕僕的來到目的地南投集集特生中心。當夜暮低垂,周圍環境開始了它的寧靜,此刻,不是休息的時候,而是有更重要的任務等待著我們~出發去「夜觀」。
一開始老師拿出幾盒飼養箱,其中有一種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盲蛇,牠的外觀跟蚯蚓很相近;
盲蛇科是蛇亞目下包含所有盲蛇的科,科內的蛇類主要分布於非洲、亞洲及美洲的熱帶地區。由於盲蛇主要生活於地下,所以牠們的嘴部鱗片相當突出,呈鐵鏟狀,便於穿梭地底。盲蛇的眼睛被鱗片覆蓋著,只有上顎有牙齒,尾巴末端有一塊角狀的鱗片。大部分盲蛇都是卵生的,目前有6個屬共204個品種已被確認。
還有有毒的青蛇,
青蛇(學名:Cyclophiops major)又名翠青蛇、大青蛇,為黃頷蛇科青蛇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中國大陸、台灣、北越南,寮國。細長的中型蛇,總長度為75-90厘米(2.5-3英尺),但偶爾會長到120厘米(4英尺)。背面是鮮綠色; 腹面鱗片黃綠色。少數個體背部有黑色斑點。死亡後體色常轉為藍色。青蛇為無毒蛇,常常被誤認為有毒的赤尾青竹絲(Trimeresurus stejnegeri)遭到殺害。兩種蛇的區別方法為,赤尾青竹絲頭部呈現三角形、眼睛很小且呈紅色,體側各有一條白線延伸到赤紅色的尾部。青蛇頭是橢圓形,眼睛大且呈黑色,全身為翠綠色沒花紋,體側沒白線、尾巴為綠色且很長。認識了這兩種蛇後,我們繼續往前走,一路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說在池塘邊,會有烏龜媽媽上岸生蛋,石頭路裡極有可能隱藏著烏龜媽媽生的蛋,老師說我們要好好保護這些蛋,不可以踩到牠們,於是我們便小心翼翼地繞過。後來我們來到一座涼亭,在那裡有青蛙的飼養箱,裡面有各種的青蛙,例如:褐樹蛙、面天樹蛙等,我覺得青蛙腳的吸附力非常好。我伸手摸到一隻青蛙,牠非常「黏」人,很是特別。
雖然夜觀的時間不長,但卻收穫滿滿、獲益良多!結束夜觀行程,快速洗滌後,準備進入夢鄉,我靜靜的躺在牀上却遲遲睡不著,耳朵聽到的盡是蟬鳴鳥叫、蟲聲蛙鳴,好特別的夜晚呀,就這樣,在輾轉難眠與聲音交融下漸漸的……睡著了。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F%A0%E9%9D%92%E8%9B%87

要認識認識兩棲爬蟲,要先知甚麼是兩棲?甚麼是爬蟲?
兩棲就是指牠的一生中有部份時期生活在水中,部份時期生活在陸地。而爬蟲就是指會爬又會變溫的動物。
以下是這一次夜觀所觀察到的兩棲爬蟲動物:
1. 盤古蟾蜍:背部的顏色及花紋變化多端,體色有紅色、褐色或黑褐色。他們的身上有大大小小的疣,眼後有一對大型樸初的耳後腺。
2. 黑眶蟾蜍:眼睛周圍有黑色得一圈,體色呈黑色或暗黑色,全身布滿粗糙的疣,眼後有一對耳後腺。鼓膜明顯指端為黑色。
3. 花峽口蛙:頭部小,身體肥胖,皮膚厚且光滑,但有一些圓形顆粒。背部棕色,友誼個深棕色大三角形斑。
4. 虎皮蛙:背部有許多排列整齊的長棒狀突起,皮膚粗糙動畫為灰褐色、暗褐色、灰黑色或黃綠色,腹部白色光滑,嘴巴大而尖,鼓膜大而明顯
5. 腹斑蛙:身體肥胖,淺褐色,眼睛後方有黑色菱形斑。身體兩側有細長的背側褶,背部中央有一條淺色不明顯的背中線,腹側有些大黑斑。
6. 斯文豪氏攀蜥:口腔外緣為白色,體背部底色一般以灰褐色為主,體測黃色縱帶。
7. 白梅花蛇:背部具黑白相間的環斑,在黑白相間處呈不規則的鋸齒狀。
8. 赤尾青竹絲:頭部呈明顯的三角形,腹部的綠色較淺或偏黃。
結論:兩棲爬蟲類種類眾多,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習性,值得我們去觀察。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