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行動班]20250524-25台南魔芋特有生物課程分享區

Filed Under (eci環境行動班) by 邱鴻麟 on 29-05-2025

請同學將本次台南魔芋的課程旅讀心得分享在本篇留言下,天賦作品(檔名:日期-作品名稱-作者)與影音資料(檔名:日期-主題-副標題-作者)請分享到雲端硬碟處(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c5kK-pdK6KxBj5r4RWFrtmIQ0MulQBkH?usp=drive_link)。

請同學注意一旦發現抄襲、代筆或是AI代創都是禁止的,直接刪文。邱老的名言:”原創是神聖的,抄襲絕對嚴懲,AI代創更是剔除”,已經有同學被刪文,更可能影響你以後的報名資格,請同學創作時自重。

這兩天的0524-25台南的魔芋特有生物課程

意外的將台灣2/4的種類(密毛魔芋、疣柄魔芋)

驚喜的看完(這當然是柏愷、小樹老師好幾週連續探勘的結果)

當然也將水雉、台灣爺蟬列為高關懷對象

在天公很作美的情況下

願想清單個個打勾

順便還多了很多的意外的精靈

大家都開始期待許願下一次的課程

攝影/邱鴻麟、潘宗毅、邱紀綸

這次旅行有很多我的第一次:
①第一次參加一直很想參加的夜觀活動
②第一次在野外看到蛇皮
③第一次和大家外宿
④ 第一次看到斑腿樹蛙
這一次我真的開了眼界,因為我看到了很多我沒親眼見過的生物。如:水雉和牠的茶葉蛋、台灣爺蟬、乳頭棘蛛、紅嘴黑鵯⋯⋯。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和赤尾青竹絲的近距離接觸,我在老師的講解中學到了赤尾青竹絲是一種坐等形的蛇類,他們喜歡趴在樹上等獵物經過再獵抓,但是如果一直沒等到獵物他們還會換地方繼續等,赤尾青竹絲的眼睛和尾巴會慢慢變成紅色。這次我們遇到的赤尾青竹絲大約兩歲體型還很小,但我們拍照的時候太興奮一直往前,害老師很緊張一直叫我們後退。我拍到了一張非常非常清楚的赤尾青竹絲身影,真開心!
這次的台南田野調查,我不但學到了很多知識還認識了新朋友,一起吃宵夜一起看電視,希望下一次還可以再去。

台南之旅
去台南旅行我最喜歡的行程是日觀,因為在那裡我看到了我平常看不到的生物,尤其是水雉、彩鷸、燕鴴這些我平常在家附近看不到的鳥類,更是讓我大開眼界,當聽到老師說水雉的蛋很像茶葉蛋時,我更是很好奇牠的蛋長怎麼樣,當老師找到並給我們看時,我們全部人都同時驚呼,因為真的很像。其次是去仙公廟,我自己都沒想到我竟然能看到大名鼎鼎的赤尾青竹絲!當我親眼看到時,心裡超級興奮的!希望我以後還可以參加更多的旅讀課程。

我的簡報

日記
5/24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到台南高鐵站跟老師、同學會合後我們去了三個地方做生態調查。

首先,我們去了新化農場看魔芋,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如:
魔芋為蒟蒻的原材料、魔芋冬天的時候會把收集的能量儲存在葉子球裡(魔芋會把葉子結成球來儲存收集的能量)⋯⋯等好多有趣的知識!我們還在一棵巨大的桃花心木拍了留念照,聽老師說中南美洲和熱帶雨林的樹會有板根來留住落葉並吸取落葉分解的能量當養分。

接著我們又去烏山頭水庫參觀,以下是八田與一這位偉大的日本工程師的事跡:
八田與一是日本石川縣的人,是一名土木工程師。他在日治時期來到台灣並建造了嘉南大圳和烏山頭水庫,烏山頭水庫以特殊功法建造而成,並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成功建造。

再去下一個行程之前,我們先到旅館check-in並在旁邊的夜市吃晚餐,我吃了一碗超好吃的豆花!

吃完晚餐後我們就去葫蘆埤的菱角田進行夜觀,我們看到好多有趣的東西/動物像是:眼鏡蛇蛇皮、黑框蟾蜍、水蠆、小雨蛙⋯⋯等等。還學會透過蛇的鱗片行數判斷蛇種。

5/25
今天一早吃完早餐後,我們回到昨晚夜觀的虎頭埤賞鳥,因為葫蘆埤種植了許多菱角田,而菱角田是水雉的重要棲息地,牠們在繁殖季利用菱角田來孵蛋和育幼,水雉也為了適應菱角田的生活,發展出了細長的腳趾,使牠們能分散重量,讓牠能在屬於漂浮性植物的菱角葉上移動。
我們很幸運,在葫蘆埤,看到好幾種保育類鳥類,包含二級保育的彩鷸,公鳥的顏色和母鳥的花紋真的很漂亮;而三級保育的候鳥燕鴴,因為飛在空中像是一隻大型的燕子而得名。大家都興致勃勃的拍照,在觀察一對水雉夫婦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群單身水雉的聚集點,老師說牠們停在那裡是因為菱角田不夠,所以才聚集在那裡。離開前,我們還看到一隻成年燕鴴和一隻超可愛的小燕鴴寶寶。妳知道嗎?燕鴴和水雉的小寶寶ㄧ出生就可以自由行走!

最後我們到嘉義天公廟的步道做生態觀察,我們看到好幾隻很漂亮的爺蟬,背上的小狐狸好可愛,我們還看到爺蟬的蟬蛻呢!一路看到很多不同的鳥類,如五色鳥、大冠鷲、灰頭山椒,以及好幾隻到處爬的獼猴,老師還教我們怎麼做專業的文史工作者,就是看到動物的大便,就要像專門聞屎的工作者一樣破開大便,仔細研究裡面的內容物,來了解動物的食性和生活情況。走著走著我們看到廣翅蠟蟬,老師看到後叫說:「廣翅蠟蟬!」很好笑的是,大家聽成了港式蠟蟬!因為很多同學都爬山爬到肚子餓了。我最開心的是,下山時,我們看到了一隻很小很可愛的赤尾青竹絲,看牠盤在樹枝上吐蛇信,真是萌翻了。老師還教導我們在來不及或看不到尾巴和眼睛的情況下,用側面的白色腹線來判斷是赤尾青竹絲還是青蛇的方式。

回程的時候,邱老講的一番話,讓我深有感觸。最後,要離開台北高鐵站,各自回家前,大家都依依不捨地道別。這趟旅行讓我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我在這趟旅程中學到了很多有關生態的知識、認識了友善生態的農業、正確面對外來種的心態、珍惜寶貴的時間、全情投入來利用時間的複利、也讓我觀察到很多從未見過的生物。也讓我跟同行的同學感情更好!

超級期待下一次的活動!

謝謝老師!辛苦了!

2日官田魔芋旅遊心得
在5/24的早晨,我拿好行李,準備上車,一路到台北車站和老師、同學們會合,我們8:30準時坐上高鐵車廂,開啟這趟驚奇又有趣的旅程。
我們從台北~台南,再轉搭汽車,到新化林場,一到那兒,就看到了入口出的魔芋……
魔芋—
·會發出腐臭味吸引傳粉者(蒼蠅、甲蟲等)
·上窄下寬的花苞不容易讓傳粉者出去
·生長期通常在每年4月到6月,是從休眠期甦醒,萌芽、開花、結果的階段
填飽肚子後,我們去烏山頭水庫聽導覽……
八田與一—
·日本石川縣人
·一位土木工程師
·在台灣日治時期建造烏山頭水庫
·前往菲律賓進行棉作灌溉設施調查時,被美軍攻擊,郵輪爆炸起火,在這次事件身亡
接著去旅館check in,前往附近的隆田夜市吃晚餐,因為午餐吃很多,所以只買了飲料&零食,晚上七點夜觀,有這次的目標:小雨蛙,也看到了:負子蟲、澤蛙、許多福壽螺&卵、水雉、黑框蟾蜍……
在清晨,我聽到了一陣鳥叫聲,似乎在叫我起床了,我拿起手機看了看時間,才四點多,我決定起來玩手機,不知不覺就六點了,原本還想再睡一下,但同學們已經開始收拾行李,我只好準備下去吃早餐。
我們回到昨晚夜觀的地方賞鳥,沒想到,竟然看到了幾種保育類的鳥呢!大家都興高采烈地拍照,還有一群單身的水雉一會兒飛來飛去,一會兒待在菱角葉上聊天,十分的悠閒。
下一站要去登山步道,我坐上車,等待漫長的車程,幸運地,我們看到了在電線桿表演特技的猴子、幾隻漂亮的爺蟬,上山的途中,還發現了一隻幼蛇——赤尾青竹絲!
爺蟬—
·吸取樹汁為生
·主要棲地在中南部
·是稀有的保育類動物
回程的時候,我們去買了一些零食,等待邱老發高鐵票,最後,下了高鐵站,各自的家長來回家時,大家都依依不捨,這趟旅程雖然不長,但卻讓我意猶未盡、流連忘返,期待下次出遊!

不含心得的簡報

在忐忑心情下,我來到了高鐵站,這可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自己搭高鐵啊!正當我還在擔心之時,我們已經上高鐵了,而春夏之交的風景比我想像的還要美麗!一回頭,老師就叫我們下車了,也為這趟旅程開啟了大門。
我們來到了第一個地點,魔芋田!不過,迎接我們的是台南的熱浪,雖然汗水滴到我的眼睛上,但我還是睜大眼睛,看魔芋是大王花的親戚,所以你靠近聞的話會有點臭臭的,而牠繁殖的方式一定會讓你驚呼連連!牠會先用臭臭的味道來吸引昆蟲,當昆蟲飛進魔芋裡面之後,牠就會把洞口給關起來,讓昆蟲在裡面一直飛。一直到昆蟲沾滿了花粉後,牠就會把洞口打開,讓昆蟲飛出去繁殖,這種效果只有在夏季才有喔!以此類推,牠只有在夏季時繁殖。
我們上了遊覽車後,就要去第二個地點了,中途竟然還有導覽老師上車!原來我們是要去嘉南平原的烏山頭水庫,是八田與一所建造的,其實這間水庫也兼故八田與一紀念園區。一進去就是紀念園區,裡面介紹了水庫建造的原因,俗話說的好,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當時因為人民取水不易,田地無法耕種,所以人煙稀少,八田與一決定讓這裡繁華起來,而這個水庫竟然只花了十年就完工!當然,其中也有不少困境阻礙,一開始,台灣人民說只要用人力就可以完成,但是八田與一發現,這樣下去會拖很久的時間,於是他決定用美國進口的機器來建造,而美國工程師卻懷疑這個水庫的建築方式大有問題,但是美國工程師自己都沒想到,這間水庫竟然比任何水庫還堅固,而且水的流失量竟然只有百分之三十!這裡科普一下,當水庫的水流到名間時,還是有一些水會流到大海,現代的水庫大概會有百分之十流到大海。
時間過得好快,月亮馬上就探出頭來,來到了漆黑的晚上,大家正準備倒頭就呼呼大睡的時候,老師突然喊了一聲:「要-去-夜-觀-了」大夥兒紛紛驚醒,因為夜觀是所有人最期待的,也是最刺激的活動,我們剛進去,迎接我們的就是一條蛇皮!你可別輕忽牠,這蛇皮代表著這裡的生態有多豐富。大家剛踏進去,就是一大片的菱角田,而菱角田上竟然有水雉!水雉的腳和一般的鳥類很不一樣,因為他的腳長可以達到一個手掌大!這是為何呢?菱角田是一種水生植物,是布袋蓮的構造,也就是說,牠是漂浮在水上的,有此可知水雉是站在水面上行走,在科學界有一個原理叫「阿基米德定律」,原理就是面積越大,浮力越大,這就是水雉腳長的成因。在大家千星萬苦的尋找下,終於找到小雨蛙!小雨蛙其實只有我們人類的一個指節,而他吃的食物不到1mm!
夜晚321
開始看yt
我和室友在床上看YouTube,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隔天一早,我們來到仙宮廟,最大的目標就是找到爺蟬,爺蟬難找到就是因為牠飛行起來和蝴蝶沒有差別,這裡有趣的是,仙宮廟那邊的昆蟲飛起來也是和蝴蝶沒有差別。爬著~爬著~聽到了許多蟬鳴,原來是主角爺蟬!大家邊拍邊聽老師解說,爬到山的中央時,就看到了爸媽打人手上熟悉的生影,原來是藤條,小樹老師和我們講了一個很重要的辨別方法,因為有一種植物叫「刺藤」,和藤條不一樣的是,他只有葉子,沒有藤。在攻頂的路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寶物!像是天牛、三線蝶、螳螂和廣翅蠟蟬,寶物裡最有名的是咬人狗,牠是種會分泌蟻酸物質的植物,摸到保證你疼個兩天以上。最最最後迎接我們回家的是赤尾青竹絲,牠其實就是現代的體溫感測器。
這趟旅程中學到有關生態的知識、觀察到很多從未見過的生物、認識到的友善生態的農業、應應正確的面對外來種的心態等等,這些我絕對會利用時間來好好實踐!
宇宙世界霹靂無敵超級超級超級期待下一次的活動!!!辛苦的老師,厲害!

2日台南之旅
5月24日的早晨,我期待的往台北車站出發。座了2個多小時的高鐵,終於到台南了。
第一站:新化林場
我們一進林場,就看到魔芋了,這讓我好興奮。後來還看到超高的大葉桃花心木。
大葉桃花心木小檔案:
 1809年自中南美洲宏都拉斯熱帶地區引進。
 新化林場1975年起,有計畫地栽植桃花心木造林,成就現今之桃花心木森林。
 大葉桃花心木樹高一般在25公尺以上。
 花期3~4月。
 每一顆果實約含45~70粒種子。
 種子呈深褐色,具有長翅。
第二站: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一進屋裡,踩在鋪著榻榻米的地板上,我覺得很舒服。看過八田與一的全家福後,才知道原來八田與一這麼多小孩。
第三站: 八田與一銅像
八田與一銅像是雕刻八田與一思考時最常做的姿勢。
 1886年八田與一出生於日本石川縣河北郡今町村(現金澤市今町)
 1920年八田受命負責建造嘉南大圳的核心工程烏山頭水庫,於9月正式動工。
 1930年嘉南大圳完工啟用。
 1942年搭乘大洋丸號前往菲律賓途中,遭遇美軍魚雷攻擊,不幸罹難,享年56歲。
 1978年經過嘉南農田水利會努力,塵封已久的八田銅像再次回到烏山頭水庫。
第四站:夜觀
看到……
1. 小雨蛙
2. 父子蟲
3. 福壽螺在產卵
4. 班腿樹蛙
第五站:晨觀
看到了……
1. 水雉
第六站:爬山
我們一到,就看到台灣獼猴走電線。這讓我感覺好興奮。
上山後,風景超好的。我們還看到台灣爺禪和赤尾青竹絲幼蛇。
總結
這次跟資優班去台南玩,讓我意猶未盡。期待下次的旅程。

老師,不好意思,上一篇是我不小心發錯的,這篇才是我要發出去的。
台南官田魔芋之旅
今天是和營隊去台南的日子,我一大清早就抱著滿懷期待的心情出發,很好奇在旅途的途中會看到什麼有趣神奇的生物,當我坐上遊覽車的時候,心情更是達到了巔峰!
我們第一天先去台南新化林場看魔芋,老師在遊覽車上跟我們介紹魔芋,老師說有些魔芋裡面含有製作蒟蒻的成份,所以會被拿來製作成蒟蒻,分別是油餅魔芋、疣餅魔芋、台灣魔芋、密毛魔芋,其中,最適合做成蒟蒻的是油餅魔芋(真是讓人聽了垂涎三尺啊!),在這四種魔芋中,只有油餅魔芋之中有那種成份。因為我是第一次看見魔芋,當我們一群人看到魔芋的時候,還衝過去迫不及待的想要跟它合照呢!走了一段山路,看完了巨大的桃心木之後,大家肚子都餓扁了,中午老師帶我們到了一間很有特色的餐廳,午餐瞬間被掃盤!填飽了肚子又充滿了滿滿的能量出發去。
下午出發前往烏山頭水庫欣賞水壩的美景,並且到八田與一紀念館參觀。八田與一家裡還挺氣派的,不僅有好幾個房間,甚至還有庭院呢!接下來再去烏山頭水庫尋找生物,晚上先去隆田夜市覓食,然後再去夜觀,剛到目的地就有人發現了某種蛇的蛇皮,經過老師的觀察後發現是眼鏡蛇的皮!!真是太讓人驚訝了!!之後我還學到了要如何辨識蛇皮,讓我覺得很奇妙。
在夜觀的過程中,我們還看到了水雉孵蛋、蟾蜍、小雨蛙等⋯⋯有趣的生物,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回程路上看見的鉛色水蛇,因為鉛色水蛇都躲在水裡,只露出一顆頭,所以在黑夜裡要找到牠真的很難,當老師找到牠時,全班都超興奮的!回到旅館時,大家都累到快睡著了。
第二天的行程是先去晨觀,然後再去仙公廟。晨觀之後,老師還和我們講說如果讓巢裡的水雉孵化一到三隻,還可以合法獎勵金2000元,我們全部人聽到後無一不發出驚訝的叫聲!我們沒走幾步就會看到好幾隻水雉,聽說走回去遊覽車時,還有人近距離看到水雉呢!下一個要去的地方是仙公廟,剛走幾步,老師跟我們介紹了血桐,之所以會被稱為血桐,是因為它的傷口氧化後會變成紅色的,這種神奇的現象讓我覺得好奇特,再走幾步後我們竟然還看到了台灣獼猴!我們全體都超興奮的想幫牠拍照呢!行走途中,我們看到最多的,莫過於臺灣爺蟬了,老師率先找到了一隻給我們看,然後又有人找到了兩三隻,甚至還有找到牠的殼呢!走了好久以後,我們終於到觀景台吃午餐海苔飯捲,有很多人的飯捲都被蜜蜂咬了好幾口(好險不是我)。繼續上山時,老師們還找到了好多種蜘蛛,令我影響深刻的是乳頭棘蛛,又稱寶石棘蛛呢!當你遠看他的時候,真的很像一顆寶石!之後兩點準時下山,在下山途中老師還看到了藍腹鷴,可惜當我們過去看時他已經跑不見了⋯。老師最後下山時帶我們去找赤尾青竹絲,實際看到時還挺小隻的,可能是因為幼體的關係吧,看起來不太像有毒的樣子,反而有點可愛,去完仙公廟後我們就要準備去搭高鐵了,感覺時間過好快,回過神時已經要回家了。
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營隊活動,特有生物課程讓不僅我學到了很多新知,還讓我看到了許多平常看不到的生物,真是大開眼界收穫滿滿!希望還能參加更多的生態旅遊課程!

台南官田魔芋日記
今天的早晨陣飄著綿綿細雨,我們急急忙忙地衝去台北車站,搭完高鐵後我們就前往新化農場找魔芋,沒想到根本不用用找的剛進去沒多久就看到了一顆,於是我仔細聽著老師的解說,像是模式是蒟蒻的原料,但台灣的魔芋不會拿來做蒟蒻。我覺得非常新奇,這時老師叫我們靠近去聞聞看魔芋的味道,我靠近去聞,結果覺得說:「這什麼奇怪的味道啊?」這味道真的不知道可以用什麼形容,甚至懷疑到:這真的可以做出好吃的蒟蒻嗎?接著我們又看到了一顆巨大的桃花心木,這時我看到了它的根竟然是板根!板根長的就像一塊木板,而且板根是直直地長,不會倒下。
最後我們去烏山頭水庫看八田與一導覽,像八田與一是個日本來的建築師,做了烏山頭水庫。大至上就是這樣,因為剩下的我並不是很懂,但我覺的那裡也太漂亮了吧!接著到了我最愛的行程ㄧ去夜市吃晚餐,我們去旅館check-in後就東西拿好往夜市衝,但我們時間不夠,去不了玩遊戲的攤位,這讓我滿失望的。
吃完晚餐後,我們就往下個行程前進,要去菱角田夜觀小雨蛙,入口就發現眼鏡蛇的蛇皮,還有老師找到了一隻小雨蛙,我還以為小雨蛙跟平常的青蛙一樣,大概跟手掌一樣大,全身綠色的,長得很可愛。結果根本不是!!牠超級小隻,而且是偏灰色的、很愛亂跑亂跳。接著我們還看到很多的蟾蜍,老師還說有可能看到水蛇,我想說:水蛇!這裡真的有嗎?但我們沒找到。於是我們大家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去睡覺了。
隔天,我們回到了菱角田去看水雉,但我的手機竟然因為太遠了而拍不到,所以只能用望遠鏡去看,結果我運氣超級不好,剛用望遠鏡對焦好一隻,準備用手機拍拍照時,他竟然飛走了!但這時我發現,水雉是站在菱角田上的,但菱角田的下面是水啊!他是有多輕?輕到能站在水上,我覺得非常新奇。
接著我們到了一個嘉義某座山的廟,要去賞爺蟬,我們在廟旁的電線上看到一隻猴子在「走鋼索」、做特技,牠竟然沒被我們嚇到,於是我們就拿起手機開始拍,直到我們要上山。山上非常漂亮,我們這一趟,看到了爺蟬、大冠鷲、赤尾青竹絲等一些少見的動物,不過我覺得爺蟬一點也不像蟬,反而比較像椿象,而且爺蟬的殼是黑色的。我們下山後,前往回去的路程。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時光,但時間總是過的特別快,彷彿只過了一天而已,但我覺得非常開心。

這次的旅程是我拿到編號後第一次參加的活動,之前我都是當姐姐的家屬,現在終於可以參加自己想參加的活動,不用再依賴姐姐,有一種獨立的感覺。
這趟旅程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保育類動物,有爺禪 、燕鴴和水雉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水雉,因為我覺得他們很可愛,每個季節有不同的流行服裝,春天和夏天時,他們有細長的腳和腳趾,還有美麗的金羽毛,秋天和冬天時,他們則是有樸素和簡單的服裝搭配。有時可能會在菱角田中看見牠們的身影,有時也可能看到一坨咖啡色的東西,用望遠鏡看時會發現菱角田裡有一顆顆的茶葉蛋,那些茶葉蛋以後會孵育成水雉寶寶。
在水雉的社會中,一隻母水雉可以有很多先生,這次我們還遇到了因為雨季延遲,菱角田不夠的問題,單身水雉們在繁殖季卻群聚在一起,成為單身俱樂部的特殊情景。
這次旅程的夜觀很特別,柏愷老師和小樹老師很厲害,能在昏暗的菱角田間,找到許多特別的生物,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青蛙和蟾蜍:有和人類指節一樣大的小雨蛙、保育類的貢德氏赤蛙、還有很小隻的澤蛙。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斑腿樹蛙,他是一隻外來種的樹蛙,有非常黏的吸盤,那隻斑腿樹蛙很親人,老師講解完後便黏在我媽媽的攜帶式泡芙燈上,它都沒有跳走直到我們把它放回去。有很多保育人士不喜歡外來種動物,因為會破壞本土生態,但是柏愷老師告訴我們要尊重所有的生命,而不是隨便殺害他們,我覺得學到一堂很重要課。
這次的活動很有趣,是我第一次賞鳥和夜觀,希望下次還能再觀察到更多不同的生物。

我的簡報

台南之旅( 日記 )
2025年5月24日
(早上)
魔芋簡介:
魔芋種類:台灣魔芋、密毛魔芋、東亞魔芋、疣柄魔芋,這四種!
魔芋是天南星科的!
台灣魔芋和密毛魔芋都是台灣特有種,分布在中南部山區。
魔芋不是跟一般的植物一樣先長葉在開花,它而是先開花在長葉。
魔芋開花時,會散發腐臭味,吸引蠅類、甲蟲等昆蟲前來傳粉!
密毛魔芋也被稱為「雷公槍」。
雖然台灣很少人會用魔芋來做蒟蒻,但其實它的地下莖,可以加工製成蒟蒻!

今天我和家人們,都非常開心,能夠跟老師們一起去台南做生態研究與調查!

第一站:新化農場 看魔芋

到了新化農場時,老師帶著大家去看疣柄魔芋,近近的聞,果然有股淡淡的「臭味」。繼續走,走到了一顆大大的桃花心木下,我們拍了幾張留念照,然後老師就開始解說桃花心木了!柏愷老師說:「他有大大的板根,是為了吸收養分以及留住落葉。」之後我發現了一隻斯文豪氏蜥蜴,因為老師抓了牠,所以會張開嘴巴,侯不會廣張,喉部白斑也更加明顯(也會做出類似伏地挺身的動作)!路途中,我們看到了密毛魔芋,密毛魔芋從地下莖與葉柄,或地下莖與總花梗間長出細長白色的鬚根,也俗稱:腳毛,我知道後,不停的笑!

(下午)
第二站: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
到烏山頭水庫了!解說人員的說了好多好多關於八田與一的故事。
八田與一簡介
八田與一是土木工程師,他帶了好多好多工程師,來到這裡,他們很投入建設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的工程!到了這裡,我才知道八田與ㄧ是怎麼過世的,令人很感傷,事情: 八田與一搭乘「大洋丸」號前往菲律賓途中,遭遇美軍魚雷攻擊,不幸罹難,享年56歲。
他的貢獻:讓現在的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有了水這個資源!

(晚上)
第三站:旅館check-in、夜市、葫蘆埤的菱角田(夜觀)

check-in完,我和朋友、家人一起去夜市,之後我們就前往葫蘆埤的菱角田!到了菱角田,就有一位同學拎著一個蛇皮過來,柏愷老師數了蛇皮的麟列數說:「這是眼鏡蛇!」我很驚訝,為什麼老師知道那是眼鏡蛇的皮,後來老師教我們如何判斷這是種蛇的蛇皮,方法:看鱗片一排有幾個。
我們還看到了:
黑眶蟾蜍牠的腳有受傷,但老師說牠很健康,因該很快就恢復了!
小雨蛙牠比老師的拇指還小,食物為:螞蟻、白蟻等小昆蟲。
負子蟲,牠是一種會把蛋背在身上的一種蟲。
澤蛙,牠的拇指的地方特別粗,是為了增加摩擦力!
貢德氏赤蛙,牠是赤蛙科的,很多人以為只有蟾蜍有毒,但多多少少這一類的青蛙,都會有保護自己的小毒性,所以摸完青蛙,都要「洗手」!牠很常上新聞,因為牠的求偶期,會發出類似狗叫的聲音,有些人就會以為隔壁鄰居有養狗,還讓狗一直叫很吵。
斑腿樹蛙,牠是外來種,跟布氏樹蛙非常像,但斑腿樹蛙會奪走布氏樹蛙的食物,讓牠越來越稀少。晚上學了好多知識喔!

2025年5月25日
(早上)
第四站:葫蘆埤菱角田進行賞鳥
我們五點二十就起床了!吃完早餐後,出發前往昨晚我們去的葫蘆埤菱角田進行賞鳥!到了之後,老師指著田裡說:「在那!在那!」老師指著水雉!超漂亮!
水雉簡介:
臺灣唯一的水雉科物種,水雉演化出長長的腳趾,適合行走於浮葉性水生植物上,例如睡蓮池和菱角田。主要食物為昆蟲、魚類、種子。
水雉為一妻多夫制,母鳥負責守護領域和生蛋,公鳥負責築巢、孵蛋和育雛。公的和母的花色都是一樣,可是母鳥的體型較大,最大可以到公鳥的1.5倍大。一塊菱角田由一隻公的水雉佔據,照顧一窩蛋(3或4顆)。母鳥會巡田/巡視每個老公有沒有好好照顧蛋,
水雉的蛋,顏色很像茶葉蛋!
單身俱樂部:
還沒有家(菱角田)的公水雉們,只好在一旁遊蕩,等水稻田收割後陸續改為菱角田後,進行搶田大作戰!!
之後我們還看到了:
彩鷸,最大的特色是母鳥體型較大「花色較漂亮」。也是一妻多夫制,由公鳥負責孵蛋及養育幼鳥。水雉和彩鷸都是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燕鴴,屬於夏候鳥,是三級保育鳥類!燕鴴是早熟性的鳥類,燕鴴幼鳥出生沒多久即可自行活動。當天敵出現時,燕鴴幼鳥會趴伏在地面不動,靠身上的保護色躲避天敵。(我有看到寶寶喔!)還有牠們的棲地是生活在「乾」的農田上!

(中午、下午)
第五站:崁頭山仙公廟看爺禪和登山步道賞鳥
我們到了之後,沒多久柏愷老師就找到一隻爺蟬啦!(後面看到更多)

爺蟬簡介與習性:
生活在梭羅樹上,以吸取樹枝為生。牠的背上有一隻「綠色狐狸」非常迷人!
看完爺禪後,老師帶我們去看台灣獼猴(完全野生)的大便,動物們的大便,可以讓我們得之牠吃什麼,這裡的獼猴吃:果實、葉子、昆蟲等,非常天然!接近中午,大家的肚子,都餓得 咕嚕咕嚕叫了!所以當老師在跟我們介紹廣翅蠟蟬時,大家都聽成「港式臘腸」!超好笑!吃完午餐,我們下山了,下山途中,老師還發現了古氏棘蛛,老師還被咬!還有草蛉的幼蟲、紅腹長翅螢斑蛾的幼蟲!最後老師終於照到了黑樹蔭蝶的幼蟲(還三隻)。另外還有大約一歲的赤尾青竹絲!我第一次這們近看到!

心得:
在這趟旅行中,我學到了從來不知道的知識如:水雉!我最映像深刻的是:一、我在跟朋友過夜時,我們一直大驚小怪,因為很可怕!早上起床,我的朋友還說我晚上一直滾來滾去。二、去夜觀,由於晚上時,我們看到了好多好多青蛙與蟾蜍,每一隻都很活潑可愛,雖然感覺牠們(青蛙和蟾蜍)永遠跳不走,但大家還是很開心,我也學會如何判斷蛇皮是那種蛇的!非常感謝老師!有你們真好!辛苦了!

台南魔芋特有生物探查
Day1………
這天一早,我就前往台北車站坐火車坐往台南,在火車上看到了層層巒山以及一座座城市
,非常漂亮,不久後,我們就來到了台南火車站,準備在這炎熱的天氣中展開生態調查……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新化農場尋找這趟勘查的主角之一-魔芋,原本以為這種植物很難找到,沒想到才剛到步道入口處,就看到了一株魔芋,我一開始聽到魔芋的時候,就想到了「魔芋爽」這個零食,後來在老師對魔芋的解釋下我了解了…
1.魔芋其實是蒟蒻的原料!只是台灣魔芋不太會被製作成蒟蒻,不過如過經過加工處理,它依然能變成蒟蒻喔
2.魔芋爽其實也是由魔芋做成的
3.台灣原生種魔芋一共有四種,分別是台灣魔芋、密毛魔芋、東亞魔芋、以及疣柄魔芋,
並且屬於天南星科
4.魔芋身上會散發一種腐臭味,以便吸引蒼蠅、甲蟲等…前來為自己繁殖
5.魔芋也是台灣中最大的一種原生種花
我覺得魔芋真的是一種特別的植物,他的長相跟其他草本植物截然不同,大部分草本植物的花都會開在頂端,沒想到魔芋的花中還凸出了一根「花序」,讓我對草本植物有了新的認知
而接著我們繼續往山上走,看見了當地的板根植物(*1)桃花心木,而這棵樹竟然是當地的樹王!而老師也在附近發現了一隻可愛的蜥蜴,我還拍到他可愛的模樣^U^
後來我們去了曾文水庫的八田與一紀念館,根據老師的講解,當年八田與一在當地幫忙建造了一座水庫,也就是如的的曾文水庫,當時他的建造方法不被認可,但後來水庫非常堅固,不幸的是他在55歲時不幸去世,而當地的人們也建造了銅像紀念他,而後來我們在不遠處的樹林裡看到了「閃電鳥」(暱稱)!是非常稀有的二級保育類,再次爆紫裝了!

晚上我們來到了菱角田去觀察水雉,以前水雉是常見的水鳥,如今卻因菱角田的減少,導致他們被列入保育類,而也因為這樣,導致許多水雉必須在同一個菱角田,我覺得人們真的要停止對生態的破壞,接著繼續走,我們看到了許多蟾蜍及水蛙,剛進去不久,我們就看到了一隻黑眶蟾蜍,沒想到他的腳竟然被劃開一到大傷口!看著就覺得很痛,這也讓我意識到了再開發以及生態保育之間的矛盾…,不久後我們又看到了拉德希氏赤蛙(拉肚子吃西瓜),以及水樹蛙,這水蛙是名副其實的「小」,大小只有一節小拇指!而牠們的食物更是小到1mm都不到!!夜觀後我們回到了民宿,結束了這忙碌的一天…

(*1)板根指的是:樹木的次根向地面隆起生長,露出地面形成板狀,並向四周延伸,類似一塊塊橫置的木板,主要功能是增加支撐力,防止樹木因強風暴雨或淺薄土壤而倒塌

這次去台南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嘉義仙公廟的生態步道,尤其是在步道上發現的赤尾青竹絲幼體,當下被嚇得魂飛魄散,因為誰知道牠會不會下一秒就撲過來咬你啊!我會怕成這樣是因為赤尾青竹絲在台灣毒蛇界裡名列前茅,屬於台灣五大毒蛇之一(我都稱牠們為「台灣五邪」)。赤尾青竹絲的幼體比較危險,因為牠們不會控制毒液(就和玩瘋的小孩沒兩樣),假設牠受到驚嚇一陣亂咬,連大象都有可能死在他嘴裡。我壓根兒不敢動,只敢在一旁靜靜的觀察這「台灣五邪」的VIP小傢伙。要區分青蛇和赤尾青竹絲其實很簡單,第一個是看眼睛,赤尾青竹絲的眼睛是紅的。再來就是看鱗片,赤尾青竹絲的鱗片比較光滑,但青蛇的鱗片比較有顆粒感。
  除了赤尾青竹絲,我們還有看到一些很有趣的動物和植物,比方說咬人貓和咬人狗,這兩種植物最大的差別就是感覺痛的時間長短不同,碰到咬人貓痛比較久。
  這次的台南課程看到了好多好有趣的動物以及植物,期待七月的蘭嶼活動!

Day2……
一早起來,我們就跟著老師們回到昨晚夜觀的菱角田去生態調查,這次看到的水雉比昨天晚上要來的多很多,有看到幾對水雉夫妻,這時老師叫我們找找看水雉們的蛋,簡稱「茶葉蛋」,當我看到時,還真的以為他是茶葉蛋呢!而在繼續尋找水雉的路上,發現田裏面都是滿滿的福壽螺蛋,整片粉紅色的看起來有點噁心,突然想到昨晚老師還開玩笑地叫我們去吃”草莓果醬”呢XD,後來我們又看到了幾隻群聚的水雉,老師說那裡是水雉們的「單身俱樂部」,全部都是找不到另一半的單身公水雉。
在回程的路上,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彩鷸,不但有彩鷸媽媽,甚至還有小彩鷸,超級可愛的!運氣真的是太好了

臺南官田魔芋課程

  這一天,我們坐好久的高鐵,來到了位於臺灣南部的臺南觀賞魔芋,一抵達臺南,最先迎接我們的並不是魔芋,而是艷陽高照的天氣,讓大家都被曬得東倒西歪,但是就算多炎熱的天氣,多困難的路途,都阻擋不了我們對生物的喜愛,我們就像今天的天氣一樣熱情,迫不及待想看到這次的主角──魔芋。

新化林場—魔芋

  在日本等國家,魔芋是一種製作蒟蒻的原料,可惜臺灣有的四種魔芋中,有三種魔芋生物鹼含量都太強,或是沒有可以製作蒟蒻的原料。臺灣唯一可以製作蒟蒻的原生種魔芋是疣柄魔芋,它也是臺灣唯一附屬物像酸梅的魔芋,疣柄魔芋的別名又叫雷公屁,因為它的附屬物長得有點像屁股,而且它會在梅雨季時出現,聞起來還臭臭的(其實所有魔芋聞起來都是臭的),所以人們就叫它雷公屁。

  雖然沒有證據,但有些人認為疣柄魔芋是外來種,因為疣柄魔芋在臺灣只有生長在屏東(這次在台南看到的是移植過去的),加上這種魔芋是臺灣唯一可以拿來製作蒟蒻的魔芋,所以很有可能是外國人為了製作蒟蒻而引進的。

  臺灣另外的三種魔芋:台灣魔芋、密毛魔芋跟東亞魔芋的別名都叫雷公槍,主要原因一樣是因為在梅雨季時會出現,而且長的很像古代兵器──槍。

魔芋不好聞的氣味,也稍微減少它和其他植物授粉的競爭,畢竟蜜蜂和蝴蝶數量也十分有限,許多糞金龜和蒼蠅,這種會吃大便或腐肉的動物,喜歡魔芋的臭味,就會前來幫魔芋授粉。魔芋這麼做不但幫助自己,也平衡了這個生態系。

烏山頭水庫

  吃完午餐,我們到一個曾經是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的水庫──烏山頭水庫參觀。烏山頭水庫是一個名為八田與一的人所建,當時他不使用傳統蓋水庫使用大量人力的方式,反而動用大量機械,花了大約十年的時間,完成這個巨大的水庫,由於這個水庫十分巨大,加上不符合當時傳統的蓋法,因此這個水庫一完成震撼了當時全世界。

但是就算再大的水庫,再多的資源,都無法完全供應南部的用水,畢竟臺灣南部是一個以農業技術發展起來的地區,農業用水量相當的龐大,因此就算是現在,臺灣南部還是需要大量的水庫才能供應各種用水。仔細比對北部和南部的水庫就知道,南部的水庫多了北部的好幾倍,就算臺南有很多水庫還是免除不了缺水的危機,只要那一年颱風來得不夠多,梅雨季下雨下得不充足,臺灣南部就會缺水,希望以後可以發展出能幫幫他們的技術。

小發現

  接著我們的飯店旁的隆田夜市覓食,我發現隆田夜市和以前我去過的夜市很不一樣,以前去過的夜市逛起來很舒服,一條夜市也長,但是在南部的隆田夜市,時不時就要閃躲車子,可是南部的地大,為什麼要把夜市設在馬路上呢?我猜可能是因為隆田夜市在比較鄉下的地方,所以人沒有很多,也不會有多少人逛,所以夜市的街道就比較短、較少警察也讓交通變亂。

夜觀

  在月黑風高的夜晚,我們到菱角田夜觀,最近因為全球暖化,天氣變得很奇怪,臺灣南部炎熱的時間變的晚了一點,因此許多水稻還沒有結稻穗,菱角田就這樣變少了,許多需要水的兩棲爬蟲類,例如青蛙、水蛇就無家可歸,甚至還有可能導致死亡,需要菱角田才能築巢的水雉,也因此無法繁殖,今天晚上到明天早上我們就要來搜索有哪些動物生活在少許的菱角田。

  剛從遊覽車下車,同學們就在路邊撿到一條眼鏡蛇的蛇皮,為什麼我們知道是眼鏡蛇呢?因為我們在它的鱗片上橫著可以數到二十一節,老師上網查才知道是眼鏡蛇的蛇皮。接著我們繼續往菱角田走,看到了今天的目標生物之一──小雨蛙,我們這次看到的小雨蛙,是小雨蛙中的小雨蛙,因為他是小雨蛙屬中的小雨蛙種。小雨蛙很小,就算是成體也只有大拇指指甲那麼大而已,因此有可能被當成相似大小的外來種青蛙溫室蟾,所以不要自己移除外來種。

我們還看到各種青蛙,像是貢德氏赤蛙,叫聲聽起來很像狗叫,是赤蛙科中的一種青蛙。通常只要是赤蛙科的青蛙都有毒,像是在臺北常看到的拉都希 氏赤蛙(拉肚子吃西瓜)也有毒,但斯文豪氏赤蛙好像沒毒,以前聽說可以吃。

菱角田裡的水雉

  一早,我們到昨天夜觀的菱角田觀察水雉,看到水雉後,我發現水雉長得很像白腹秧雞,只是尾巴更長,脖子是黃色的,蛋是咖啡色的,可以浮在水上,所以搬家很容易。現在政府為了要復育水雉,只要在菱角田裡,有水雉的蛋成功孵化,就會發獎金,因此許多農民希望水雉來農地築巢,還會把有水雉巢的地方插一根竹竿來做記號呢!

仙公廟的鄰居──爺蟬

  我們坐了好久的車,到有仙宮廟的山上,尋找臺灣爺蟬的美麗身影。

  一路上,我們興奮的看著草叢中的昆蟲,沒發現厥類上的神秘危—有一條赤尾青竹絲在蕨類上休息。赤尾青竹絲其實體型並不大,最大也才90公分而已,雖然有毒的赤尾青竹絲長得很像無毒的青蛇,但還是長得有一點不一樣。青竹絲的尾巴是紅色的,而青蛇是綠色的;赤尾青竹絲眼睛是紅色的,青蛇是黑色的;最大的不同點是青竹絲的腰上有一條白色的線(好像不只有一點)。雖然他是台灣六大毒蛇之一,但其實你不欺負他,他也不會攻擊你(廢話!),因此我們不應該看到蛇就把他打死,因為這樣做反而有可能自作自受,以後蛇看到人就因為害怕於咬人一口哦!

再來我們終於看到今天的主角──臺灣爺蟬,臺灣爺蟬現在在臺灣是保育類,十分的稀有,臺灣爺蟬除了遇到被抓走做成標本的危機,還加上臺灣爺蟬只吃臺灣梭羅木的樹汁(好挑食),因為人類大量砍伐森林,導致臺灣梭羅木越來越少,因此台灣梭羅木也變成保育類。臺灣爺蟬是臺灣最大的蟬,背上的藍色小狐貍是他的商標,也是辨認他的方法之一,蟬殼是帥氣的黑色,和其他蟬不一樣,該不會是傳說中的黑狐變的吧?

  接著我們居然還看到頑皮的臺灣獼猴,他敏捷地在電線桿上跳來跳去,就像馬戲團的特技演員一樣,可是看起來小巧可愛的臺灣獼猴,在有些山上卻是一個十分危險的危機,在某些山上曾經有許多民眾餵食臺灣獼猴,因此臺灣獼猴就認為人類手上的東西就是可以吃的東西,讓人們手上的物品一直被臺灣獼猴搶走,所以現在已經有些地區有法律規定不可餵食臺灣獼猴,但是現在還有人在餵·‧‧‧‧‧。

  這次的旅行讓我大開眼界,發現在臺南生物的點點滴滴,也讓我更喜歡各種生物,希望以後還可以再參加生態營的各種活動,也謝謝各位陪伴我的老師與同學帶我度過快樂的時光。

台南官田賞魔芋心得:
嘔!這是什麼味道啊?怎麼那麼臭?一股惡臭味撲鼻而來讓我趕緊摀住鼻子,我現在台南官田新化林場看魔芋,魔芋是一種天南星科魔芋屬,魔芋聞起來有惡臭,看起來就像大王花裡面差了一根玉米筍。
接下來我們來到一家古色古香的餐廳,裡面的菜都有一種農村的氣息,彷彿讓我回到鄉下外公的家,也讓我回想起小時候和外公一起種菜的日子。
吃飽喝足我們準備出發去尋找八田與一用生命換來的傑作——烏山頭水庫。
在園區裡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八田與一的故居,因為裡面像迷宮一樣要繞來繞去才能找到想要去的房間,我覺得非常有趣。
接下來我跟我的朋友前往我們最期待的地方之一:隆田夜市,我們兩個在這裡吃到最好吃的食物是地瓜球!那個酥酥脆脆的口感,咬下去一股地瓜的香氣朝我衝來,已經過了那麼久那個味道好像還在我嘴裡徘徊。
回到旅館休息一下,準備夜觀行李出發前往尋找小雨蛙的路,在這趟旅程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動物是一隻螳螂,螳螂張牙舞爪的樣子,感覺好像要把我們全部人都攔下來。
這趟旅程中我不但學到了許多自然相關知識,還知道友誼的重要性,這趟旅程像是一把鑰匙等著我去打開接下來的每一扇門。

這次去官田是我第一次參加,生態營隊的夜宿活動,我從這次的活動中發現世界上居然有魔芋這種奇特的植物,而且蒟蒻就是他做成的,還有我發現父子從外圈的卵比較早破殼,最後老師還在夜觀的時候,教我們認蛇皮的方法。

這次去官田是我第一次參加生態營隊的夜宿活動。我們希望可以一睹魔芋開花的風采。當我親眼目睹「魔芋」,發現世界上竟然有這種奇特的植物,而且蒟蒻就是它做成的。我們第一天上午在新化林場,看到從野生移植過來的疣柄魔芋,我覺得它最大特色就是他的花是佛焰苞,而且大小跟兩個臉一樣大。我們也看到在樹林中野生的密毛魔芋,我也發現有的密毛魔芋幾乎長得跟我一樣高,最頂端的附屬物上長滿了毛,幾乎跟莖一樣長了,它的花比較小,差不多只有一個手掌大。
下午我們參觀八田與一建造的水庫,發現在那個時代要建造如此浩大的工程很不容易。
晚上老師帶我們去夜觀,有一位同學撿到蛇蛻,老師就教我們如何辨認是屬於哪一種蛇的蛇蛻。老師經過點數,辨認出來是屬於眼鏡蛇的。同時,我也發現雄性負子蟲背上背負著數十顆的卵,內圈的卵幾乎都已經破殼了。
經過這次的活動,我好奇為什麼負子蟲是雄蟲背卵?還有密毛魔芋為什麼要有那麼長的附屬物?⋯大自然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事,等著我去探索。

這次去官田是我第一次參加生態營隊的夜宿活動。我們希望可以一睹魔芋開花的風采。當我親眼目睹「魔芋」,發現世界上竟然有這種奇特的植物,而且蒟蒻就是它做成的。我們第一天上午在新化林場,看到從野生移植過來的疣柄魔芋,我覺得它最大特色就是他的花是佛焰苞,而且大小跟兩個臉一樣大。我們也看到在樹林中野生的密毛魔芋,我也發現有的密毛魔芋幾乎長得跟我一樣高,最頂端的附屬物上長滿了毛,幾乎跟莖一樣長了,它的花比較小,差不多只有一個手掌大。
下午我們參觀八田與一建造的水庫,發現在那個時代要建造如此浩大的工程很不容易。
晚上老師帶我們去夜觀,有一位同學撿到蛇蛻,老師就教我們如何辨認是屬於哪一種蛇的蛇蛻。老師經過點數,辨認出來是屬於眼鏡蛇的。同時,我也發現雄性負子蟲背上背負著數十顆的卵,內圈的卵幾乎都已經破殼了。
經過這次的活動,我好奇為什麼負子蟲是雄蟲背卵?還有密毛魔芋為什麼要有那麼長的附屬物?⋯大自然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事,等著我去探索。

兩天一夜的官田生態課程是我第一次參加生態營隊的夜宿活動。我們希望可以一睹魔芋開花的風采。當我親眼目睹「魔芋」,發現世界上竟然有這種奇特的植物,而且蒟蒻就是它做成的。我們第一天上午在新化林場,看到從野生移植過來的疣柄魔芋,我覺得它最大特色就是他的花是佛焰苞,而且大小跟兩個臉一樣大。我們也看到在樹林中野生的密毛魔芋,我也發現有的密毛魔芋幾乎長得跟我一樣高,最頂端的附屬物上長滿了毛,幾乎跟莖一樣長了,它的花比較小,差不多只有一個手掌大。
下午我們參觀八田與一建造的水庫,發現在那個時代要建造如此浩大的工程很不容易。
晚上老師帶我們去夜觀,有一位同學撿到蛇蛻,老師就教我們如何辨認是屬於哪一種蛇的蛇蛻。老師經過點數,辨認出來是屬於眼鏡蛇的。同時,我也發現雄性負子蟲背上背負著數十顆的卵,內圈的卵幾乎都已經破殼了。
經過這次的活動,我好奇為什麼負子蟲是雄蟲背卵?還有密毛魔芋為什麼要有那麼長的附屬物?⋯大自然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事,等著我去探索。

  在五月,是個感恩的季節,也是我要去臺南官田的日子,就讓我告訴你去那裡看到的動植物以及心得吧。
  首先.我們去看了魔芋,我們在那邊有看到疣柄魔芋跟密毛魔芋,我可以做個補充,臺灣有四種魔芋,有東亞魔芋、臺灣魔芋、密毛魔芋和疣柄魔芋,其中密毛魔芋是最長的,有些甚至比人還高呢!
  接著我們去八田與一紀念館,我們有進去他的家,還看了他的紀念碑,更吃了冰.
  然後,我們去逛了夜市,我吃了冰、烤鳥蛋和玩了遊戲。
  第一天的最後,我們去了菱角田,有看到負子蟲揹著卵,還有仰泳蟲,也看到了貢德氏赤蛙跟黑眶蟾蜍,最重要的是,還看到了某蛇的蛇皮。
  第二天早上,我們先去前一天晚上去的菱角田晨觀,有看到三種保育類的鳥,分別是水雉、彩鷸和燕鴴。
  再來,我們去步道看臺灣爺禪,牠們的頭看起來像小狐狸,一路上還看到了叩頭蟲、角金龜、天牛跟青竹絲。
  我的感想是:凡事要小心謹慎,以免碰到未知的危險,我也看到了許多以前沒看過的動物,例如:魚鷹、水雉…等,謝謝老師們願意帶我們出去,也帶我們探索奇妙的世界。

這次是我第一次自己參加住宿行程,我的期待大於緊張,因為可以跟好朋友一起住。

第一個行程是到新化林場看魔芋。

在新化林場有一顆很大的樹,它叫做宏都拉斯大葉桃花心木,它的種子會飛,它有板根,有人推測板根是為了儲存樹葉肥料和不被風吹倒。

魔芋~
我們來新化林場就是為了看魔芋。魔芋兩三年才會開一次花,而且只開花幾天,它的塊莖在土裡,當天氣熱的時候就會開花,花枯了之後再長出葉子。我們第一個看到的魔芋就是疣柄魔芋,它矮矮的但花很大皺皺的,用手把花瓣翻開就會很臭,但是我覺得很香。第二個看到的魔芋是密毛魔芋,是台灣最高的魔芋,甚至還比我高…

老師說有些魔芋很心機,當蟲爬到魔芋的花瓣裡後,魔芋的花瓣會合起來,讓蟲好好受粉。

老師有教我們台灣4種魔芋的分法:
疣柄魔芋就是矮和皺;
密毛魔芋的葉子是圓的;
東亞魔芋的莖是白色的;
台灣魔芋的莖是紫色的。

老師說疣柄魔芋的分布很奇怪,有可能是以前的人種的,因為它可以拿來做蒟蒻賣錢。經過了這次的行程,我才知到魔芋爽和蒟蒻都是魔芋的塊莖加工後製成的!

這天的午餐非常好吃,聽說是老師特別找的。

第二站前往烏山頭水庫,烏山頭水庫是八田與一蓋的。

八田與一~
八田與一是一位工程師,當他在蓋烏山頭水庫時,烏山頭水庫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庫。八田與一之所以會這麼有名是因為當時美國幫八田與一宣傳。八田與一人很好,會幫員工蓋露天電影、球場,當時在那邊住的工程師約有200多戶。八田與一56歲時,當他在和1000名日本很棒的建築師搭船的時候,被美軍用潛水艇的砲彈殺死。八田與一有一個秘密,當他大力卷頭髮的時候代表他在想事情;當他輕輕的捲頭髮是很輕鬆。

我們有看到黃鸝,因為牠整隻黃黃的,大家都叫它香蕉鳥。

我最期待的行程就是夜觀,因為可以找青蛙,我們到一片離住宿不遠的菱角田夜觀。菱角是漂浮性,它的花是白色的,當它的果實膨脹成熟後會掉進水裡,隔年春天才會發芽。

我們有發現蛇皮、樹蛙、小雨蛙、貢德氏赤蛙、蟾蜍。小雨蛙很小而且很會跳,我有碰到牠,牠摸起來濕濕黏黏的,在我的手中竄來竄去,最後帥氣地跳出我的手。我還有碰到樹蛙,牠的吸盤很黏。貢德氏赤蛙是雙鳴囊,叫聲像狗叫。

隔天一早,我們又去前一晚的菱角田,要看水雉。

綠綠的菱角田中,白白的身影,這就是菱角田裡最美的景象。台灣有助尾水雉又稱長尾水雉,水雉一次下四顆蛋,在求偶的時候會長出長長的繁殖羽,非常漂亮。水雉喜歡飄浮植物,牠的腳很大可以讓牠在菱角田上面行走,水雉會在菱角田上築巢並下蛋,而且是男生孵蛋。

最後的行程就是要去步道找台灣爺禪。我們有看到爺禪和爺禪的殼,我還有從老師的望遠鏡螢幕上看到牠,黑色的頭和背中間是淺藍色的,有著狐狸的形狀,看起來很優雅。

我們還看到很多有趣的生物。像是善變蜻蜓(長得像蝴蝶)、大花咸豐草(頭狀花序,讓花看起來比較大)、麵包蟲(長大會變步行蟲)。我們有看到咬人貓,咬人貓生長在中海拔,碰到的話會痛2到3天,老師還說咬人狗長得像榕樹,牠的葉子會分泌蟻酸,被咬到的話痛一個星期。老師跟我們說,原住民會用黃騰編成衣物、還可以煮湯,另外一種魚藤,根部汁液可以拿來毒魚。

回程的時候,我們在步道旁看到了一條沒有草地的路,老師說這是「獸徑」,就是動物去捕獵和回家的路。

這次的行程雖然很短暫,但卻很豐富。尤其是夜觀,看到樹蛙的時候我真的非常興奮,希望以後可以繼續和生態營出去過夜。

一大早,我們帶著愉悅的心情搭著高鐵從臺北出發到臺南,一下車迎面來的是一陣陣溫暖的微風,遊覽車滿載著歡笑一路開到新化林場,車門一打開遠方傳來陣陣的惡臭,原來是這裡正在進行魔芋的復育計畫,老師告訴我們這一次要看的主要是臺灣魔芋和疣柄魔芋,可能還有機會出現密毛魔芋或東亞魔芋。一看到散發屍體腐爛味的疣柄魔芋,實在很難和火鍋店香氣四溢的蒟蒻聯想在一起。在新化林場裡看到的第一種魔芋是疣柄魔芋,它附近環繞著一圈圈的蘭花,像舞者一樣在草叢中出現,但它的氣味薰得大家要死不活,這一陣陣的「香水味」吸引了不少熱心的果蠅幫忙傳粉。當小蟲飛入魔芋的佛焰苞時會觸發機關,使入口關閉,過數天後才會再次打開。這個機制是要確保昆蟲身上能沾黏到足夠的花粉。

到了烏山頭水庫,導覽老師熱情的歡迎我們,水庫園區的門口映入眼簾的完全不是巨大的水利設施,而是一座祥和的日式庭園。老師告訴我們日治時期八田與一為了建造嘉南大圳和烏山頭水庫,可是當時工人參加這項計畫的意願不高,因為沒有人願意獨自離鄉背井到荒涼的地方工作,所以他在工程區域一旁設置員工宿舍,提供完善的生活區域(類似竹科)。一走進八田與一家,如同機關屋一般,每一扇門板都和牆面長的一樣,還時常出現一些不知道用途的小窗戶,令人感到既新奇又有趣。離開了豪華的員工宿舍,經過一小段顛簸的路程,我們終於到了八田與一的銅像,銅像的位置剛好可以俯瞰水庫,八田與一的銅像和其他名人的銅像風格完全不同,其他人都是站著居高臨下俯瞰,但八田與一他是輕鬆地坐在石板上,順著頭髮,以沉思的眼神望向遠方,給人的感覺像是多年不見的好友一般親切。老師告訴我們當初提議製作銅像的並不是八田與一,而是他的同事們,八田與一聽到之後強烈的反對,他認為只是建造一個水庫並不需要像其他偉人這樣製作銅像,但最後大家還是說服他,最後八田與一特別請求,一定要用他平常最習慣的姿勢來製作出這個銅像,可見八田與一是一位處處為人設想、謙虛不居功的人。

這次生態觀察的重點之一是保育類第二級的鳥類「水雉」,在臺灣水雉屬於珍貴稀有野生動物。今年比較特別,因為稻田較晚收成,所以仍有許多田地在進行收割,導致尚未大量種植菱角,棲息地減少,所以水雉集中在少數的菱角田,增加我們看到水雉的機會。來到水田的附近,前方就有一整窩水雉的蛋,一旁插著一根紅色的竹竿。老師告訴我們政府為了進行水雉的鳥類復育計畫,向農民提出條件,只要每巢成功孵化幼鳥,就可以得到三千元的補助款。正好這些亮紅色桿子讓我們可以輕鬆地找到水雉的蛋,形狀像雞蛋一樣,顏色像茶葉蛋一樣呈現深褐色,讓大家越看越餓。老師告訴我們如果水雉不滿意自己築的巢,會先把所有蛋推到水裡,蓋好新的巢之後,再慢慢的把浮在水上的蛋推進新的巢裡面。水雉的腳爪很長在水上移動的樣子非常優美,像一位優雅的舞者一樣用輕盈的腳步,漫步在菱角葉上來回行走,令人嘆為觀止。我們何其幸運,可以近距離觀賞到這麼多隻的「菱角田上的舞者」。

隔天早晨迎接我們的是香甜的米漿和滑嫩的粉漿蛋餅,這兩道簡單的早餐為一整天的行程揭開序幕。

這次生態觀察的第三個重點是「台灣爺蟬」。老師告訴我們台灣爺蟬是稀有的第二級保育類昆蟲,是臺灣目前已知最大的蟬,會得到這個名字是因為牠的飛行速度較為緩慢,當地人用閩南語稱其為「蝶蟬」,閩南語「蝶」音較接近國語「爺」這個字的發音,所以後來就改為「爺蟬」。而另一個說法是爺蟬背部的圖案很像京劇裡王爺的臉譜,因此得名。我自己認為爺蟬背部的花紋很像一隻綠色開口笑的狐貍,十分逗趣可愛。牠身上的顏色就像樹幹一樣,有著天然的保護色,我們除了找到不少的爺蟬停在樹上休息,還有看到爺蟬的蟬蛻像黑曜石一樣閃亮,但老師告訴我們它屬於保育類物種,依照我們國家法律不可以從國家公園或山林保護區帶走任何保育類動植物的相關物品。過了不久老師從一旁的樹葉堆中抓來了一隻古氏棘蛛是屬於蜘蛛的一種,背上有可愛的人臉圖案,受到驚嚇時會縮起來變成一顆有尖刺的小球,十分可愛,但老師不幸的被咬了,好在古氏棘蛛的毒素只會有輕微的疼痛,對人體毫無傷害。

回想這兩天一夜的官田行程,我有和許多動物「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第一天夜觀時,老師一點亮手電筒的燈光,頓時空中各種千奇百怪的蟲子不斷飛舞,那一剎那我的嘴唇忽然感到劇烈的疼痛,回到旅社後才發現我的嘴唇上有一道深深的傷口,隔天早上老師幫我簡單的診斷了一下,發現傷口的形狀十分奇怪,有別於一般的咬傷,傷口又細又直,像用美工刀劃開的一樣,老師瞬間進入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推理模式,經過抽絲剝繭,最有嫌疑的就是螳螂,因為牠具有刀刃狀鋒利的前腳,並且具有飛行能力(但飛行技術不佳),我決定向行為人請求損害賠償,損害賠償金額為蒼蠅五十隻,可惜被告早已肇事逃逸。第二天中午,我們在山上的涼亭享用老師為我們用心準備的炸雞飯捲,飯捲中除了白米和炸雞,還有許多新鮮清脆的高麗菜絲,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動,大家準備開動時,突然一陣ㄅㄨ——ㄗ的翅膀振動聲響起,一開始大家以為只是蒼蠅,仔細看卻發現是有致命毒素的虎頭蜂,大家嚇到做不出反應只能呆呆地愣著,真不巧虎頭蜂往我的方向飛來,我也不敢揮手驅趕,只能眼睜睜看著牠把我手上的一大塊炸雞直接叼走,虎頭蜂像搬運磚頭一樣接二連三地對我的炸雞進攻,在我的飯捲上肆無忌憚的到處行走,像遊樂場一樣絲毫不當一回事,只見我的飯捲逐漸被牠們占領,過了幾分鐘才慢慢離去,我低下頭看著被空襲的飯捲,只好轉到另一邊繼續享用。針對此一突發事件,被害人我也要向被告請求損害賠償共計100000罐花蜜。下山時,電線桿上爬滿了猴子不斷的來來去去像高速公路一樣,我忽然感覺到腳後跟一陣濕熱,抬頭,原來有一隻猴子在高壓電纜上,懸掛在電纜上正朝著我的鞋子尿尿,當時我驚訝的說不出話來,哪知道世界上有衛生觀念這麼糟糕的猴子,我感到又生氣又噁心。還好一旁熱心的家長遞上濕紙巾協助處理,後來我從這個經驗中學到當猴子從頭上經過時,千萬要避開他的移動軌跡,才不會被屎尿轟炸。這行為實在是太惡劣了,被害人我要向被告請求損害賠償100000000根香蕉。

沿著原本的路回到山腳下的仙公廟,沿路上我們看赤尾青竹絲的幼蛇,他捲曲在一根纖細的樹枝上吐著艷紅色的舌頭,用紅黑色的雙眼直視著我們,就像這座山的小主人一樣平靜的看著我,即使我們環繞在牠身邊,也神態自若地凝視著,像在沉思一樣。老師告訴我們赤尾青竹絲是臺灣五大毒蛇之一(簡稱五毒),大家常把牠和一般無毒的青蛇搞混,牠習慣住在樹上,身體的顏色會和綠色的樹葉融為一體,白色的腹部看起來就像從樹葉間落下的點點陽光,所以在野外盡量不要去碰樹枝很細但又高大的樹木,因為可能會誤觸到森林的防盜機關。

在回家的路上我反覆思索著菱角田的生態系,菱角田在收成完會把水放掉,那水裡的小動物會去哪?為什麼轉作稻田時這些小昆蟲和青蛙又回來了呢?水雉有部分是候鳥,部分是留鳥,當菱角田休耕轉作稻田時,這些留在臺灣的水雉又去了哪裡?透過友善農法補助機制及生態給付制度鼓勵農民配合保育行動,政府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鼓勵農民保育野生動物?在臺灣除了菱角田以外,還有什麼適合水雉生存的棲息地呢?這次沒有吃到菱角有點可惜,什麼時候才能吃到香甜可口的菱角酥呢?思考著這些問題就忘記了時間,不知不覺就回到家,回想起這趟充實的旅程,穿插著和動物們的奇遇,反而倍感回味無窮。謝謝老師們不辭辛勞數次的場勘及用心規劃導覽,我們才能有這麼獨特的回憶,謝謝老師們!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