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2[生態資訊-右腦課程]eci20250322邱柏愷老師-台灣爬行類動物生態課程分享
Filed Under (右腦課程) by 邱鴻麟 on 22-03-2025
柏愷老師是邱老徒弟裡面,最有爬行類氣息的野小孩,從婆羅洲、台灣到沖繩,爬行類生物的龜、蜥蜴、蛇都是令人新奇與心悸的生物。今天這場爬行的探索,你彷彿小小的生態旅行,去到各地去觀察這些演化中好像離我們很遠,生活中卻離我們很近的生物,你有甚麼想像呢?
所以請用小日記的風格書寫本次的課程重點與個人觀點,分享在留言中。

3 月
22柏愷老師是邱老徒弟裡面,最有爬行類氣息的野小孩,從婆羅洲、台灣到沖繩,爬行類生物的龜、蜥蜴、蛇都是令人新奇與心悸的生物。今天這場爬行的探索,你彷彿小小的生態旅行,去到各地去觀察這些演化中好像離我們很遠,生活中卻離我們很近的生物,你有甚麼想像呢?
所以請用小日記的風格書寫本次的課程重點與個人觀點,分享在留言中。
今早的課是有關爬行類的課,爬行類就是蜥蜴、蛇那類的,我學到台灣的六大毒蛇有:龜殼花、雨傘節、眼鏡蛇、赤尾青竹絲、鎖鏈蛇以及百步蛇。其中威脅性較大的為:龜殼花,但最暴躁的為鎖鏈蛇。較常攻擊的為赤尾青竹絲,因為其數量較多
較常被蛇咬的原因通常都是因不注意,在此呼籲大家到山上要注意是否有蛇。
而有一些眼鏡蛇會噴毒是因為他們的毒牙是空心的,可從中噴出毒液。
曾弈衡對爬行類動物的心得感想:
今天早上我們上了邱柏凱老師的爬行類動物生態課,爬行類動物指的是四足鋼的羊膜動物,也就是烏龜、蜥蜴、蛇、鱷魚。烏龜分為陸龜、淡水龜、海龜,蛇有有毒的也有無毒的,鱷魚有分鹹水鱷、淡水鱷,蜥蜴則有守宮、壁虎。臺灣有六大毒蛇(其實臺灣的毒蛇不止六種,這六種只是臺灣紀錄毒性最致命的蛇),有雨傘節、赤尾青竹絲、眼鏡蛇、鎖鏈蛇、龜殼花以及百步蛇,雨傘節擁有兩種神經毒,赤尾青竹絲、龜殼花和百步蛇的毒屬於出血毒,眼鏡蛇具有神經毒素以及細胞毒素,鎖鏈蛇的毒則是混合性蛇毒。
其實許多人被蛇咬到都是因為不小心而被咬,這不是視力的問題,而是很多毒蛇身上的顏色都可以融在草地和枯葉之間,因此很容易不小心踩到蛇,蛇在被踩到之後可以立刻轉頭反咬你,這時你可能就會被咬到,又或者蛇在樹上,而你想要靠著樹休息,不小心壓到蛇,蛇也可以立刻咬你,所以爬山時盡量選擇穿雨鞋或登山雨鞋,在靠著樹休息之前先檢查樹上有沒有蛇。
爬山前最好先做好事前準備以免到時候不小心被蛇咬到。被蛇咬到時要馬上前往最近的醫院,且路上不要奔跑避免增加血液循環。而醫生也會評估你的個人狀況來決定要不要幫你打血清或者讓你住院,如果醫生說你不用打血清,可以回去的話,請不要要求醫生幫你打血清。
昨天早上我們上了 [台灣的爬行動物生態探索] 課程,主題是爬行類動物,如龜鱉、蛇和蜥蜴,講師邱柏愷老師講了很多以前我從未聽說過的知識和各種爬行類動物相關的故事和經驗。
例如棲息於婆羅洲的彼得氏彎指虎,為了適應有大量樹木的雨林環境,因此腳趾上並沒有像一般壁虎一樣的吸盤,而是有著適合抓握樹木的爪子。而其中有幾個有趣的小故事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1:老師說他上大學時牠的教授是做墾丁的梅花鹿研究,有時候研究的梅花鹿死了,於是他就調查甚麼東西會吃梅花鹿屍體,結果發現會吃的動物除了雜食性的野狗和野豬外,還有同樣為雜食性的食蛇龜(食蛇龜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牠吃蚯蚓時看起來很像在吃蛇,第二種是牠會吃蛇的屍體)
2:老師說他去過蘭嶼一個名叫海蛇洞的地方,因為台灣的海蛇不是完全海生的,要上岸產卵(完全海生的海蛇是胎生,因為海裡沒地方讓牠產卵),還要喝淡水,而剛好洞裡有淡水,所以他們就會進去洞裡產卵和喝水。
3:老師這些年來只被台灣六大毒蛇(鎖鏈蛇、雨傘節、眼鏡蛇、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青竹絲)中最常見的赤尾青竹絲咬過一次,當時他帶一群幼兒園的小朋友去夜觀,結果被咬到,於是他趕快下山去找醫生,但不是很嚴重,所以最後只打了破傷風。
這次老師帶來了各種精彩又有趣的內容,以及正確的知識(例如蛇不是只要頭部長得比較尖就有毒)和我以前不知道的小知識(例如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也有蛇,像是菊池是龜殼花),也學到了被蛇咬時的處置方法,令我獲益良多。
第一次拍照
我記得我第一次拍攝照片是在2021年年社子島賞鳥時,拍攝的田鷸照片,由於是很久以前,所以我記得的不多,這裡就我現在還記得的部分來說明。
當天很冷,我拿著望遠鏡到處觀察,像是花嘴鴨、五色鳥、黃鶺鴒和小環頸鴴等。突然,我在一處竹架下發現了十多隻田鷸,我用望遠鏡觀察了好一陣子,途中還跑來幾隻大彈塗魚和招潮蟹。
當時我爸爸正在用相機拍攝電線杆上的五色鳥,我心血來潮,也想用用看相機拍照。
我剛接過相機,第一個反應是「啊,好重!」,好在我後來就漸漸習慣並拿穩了。一開始我照片都沒有對到焦,十分模糊,後來我漸漸摸索抓到要領,也成功拍出讓大家都滿意的照片了。
114年3月22日(六)週六上午邱老師介紹爬蟲類動物如:蛇、蜥蜴、龜等。
牠們共同特徵:有鱗片、外溫動物。
目前則是由鳥類和哺乳類主宰這個時代。
(1)科莫多龍(Komodo dragons)
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摩多巨蜥的牙齒外層有一層鐵,讓牙齒更鋒利,還可做為保護層。牠們有一排排鋒利如剃刀、形狀如牛排刀的牙齒來切割獵物,並撕下塊狀肉來吞食。
(2)鹹水鱷(Saltwater crocodile)
世界上最大型的爬蟲動物,生活在鹹水或半鹹水區,也就是混和海水和淡水的地方。一隻成年的公鹹水鱷體長可達7公尺,體重可達1000公斤,相當於三匹馬的重量。
鹹水鱷體型變大之後,會開始吃哺乳類和鳥類。一隻成年的鹹水鱷能對付任何獵物,從鳥、海龜、狗、豬,到水牛,甚至是強大的鯊魚都可以。
狩獵策略多為靜悄悄地漂浮在水岸附近,只有眼睛和鼻孔露出水面,一旦有動物來到岸邊,鹹水鱷就擺動巨大的尾巴,把自己從水裡推出來,咬住獵物,再把牠拖進水裡溺斃。
(3)有些蜥蜴、蛇演化到可以滑翔
飛蜥(又稱滑翔蜥蜴)牠們其實是沒有翅膀的,我們所看到像翅膀的翼膜,是由身體肋骨延伸出來的骨架包覆皮膜而形成。平時翼膜會收起來,躲避天敵要滑翔時,先展開翼膜從高處往下跳順風而行,接著再用尾巴控制方向!飛蜥最高可滑行約17公尺的距離。
俗稱「飛蛇」的金花蛇屬(Chrysopelea)蛇類,能從一棵樹滑翔到另一棵樹,在半空中把身體攤平,像鼯鼠一樣在樹梢間滑翔,有時滑翔距離能遠達90公尺。
(4)龜類、鱉類
是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烏龜的祖先很像蜥蜴,但烏龜不能脫殼,因為牠的殼就是由骨頭演化而成的,與其他爬行類動物最大的不同點乃在於牠們幾乎能將身體全部縮進外殼內 ,而得到安穩的保護。烏龜的殼是一層一層的,鱉的殼是一片一片的。
個人觀點:
沒想到有些蜥蜴、蛇類求生欲真的很強,居然演化到有能力可以做出有趣的飛翔移動,來彌補原本缺少四肢不能跑、不能跳的活動方式,What an amazing animal!
爬行類動物
今天早上老師介紹爬行動物,老師介紹了烏龜、蜥蜴和蛇。
烏龜
前在台灣較容易看到食蛇龜,但許多人因為龜苓膏或是將烏龜當寵物而大量補捉,使得烏龜的數量大量減少。海龜的四肢演化成鰭狀讓牠更能適應海洋,仔細看海龜的鰭狀肢還能看到小小的爪子,這個爪子讓海龜覓食的時候可以固定在沙中而不會被洋流沖走。
蜥蜴
台灣的蜥蜴有很多都是特有種,這些蜥蜴大多在台灣本島,這是因為台灣的地形和氣候特殊,所以演化出特有種。其中我覺得石龍子科的麗紋石龍子很特別,牠長大後不漂亮但幼年紅色的頭部藍色的尾部,非常鮮豔。這個顏色能夠融入草叢避開天敵,當被鳥類發現時,鳥類會先攻擊尾巴而非攻擊頭部,使牠比較容易存活。
蛇類
很多人以為蛇類都有毒,但其實台灣46種蛇類只有18種有毒。有毒的蛇受到威脅時會做出準備攻擊的姿勢,但大部分都是威嚇居多。而大部分的蛇類在生態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這些蛇類可能會造成某些生物數量過多,進而影響生態圈。老師還分享了有次在野外上課被赤尾青竹絲牙齒劃到,下課後老師急忙趕去醫院,醫生在腫脹的手上用馬克比畫一圈,每隔一陣子檢查腫脹的地方有沒有惡化,最後醫生看沒有傷口惡化就讓老師回家。很多人誤以為被蛇咬就一定要打血清素,但其實沒有必要。如果被蛇咬不要驚慌的跑動,這樣反會因血液循環讓毒素更快傳播到身體其他部位。老師說預防勝於治療,在森林走動時要可以穿雨鞋、避免待在草叢裡才是最佳辦法。
這次的爬行動物課程很有趣,老師的親身經驗讓我更生動的了解爬行動物的知識。
爬蟲類文章
今天早上老師介紹爬行動物,我最喜歡也最印象深刻的是蛇。
台灣的六大毒蛇有:龜殼花、雨傘節、眼鏡蛇、赤尾青竹絲、鎖鏈蛇以及百步蛇
赤尾青竹絲是在臺灣最多的劇毒毒蛇,牠的毒是出血毒,老師曾經被赤尾青竹絲咬到,他立刻趕往醫院,醫生用奇異筆在被咬的地方畫了幾條線,最後醫生發現傷口沒有惡化,就跟老師說你可以走了,老師有些疑慮,最後只打了破傷風。
爬蟲類
生態資訊營隊-邱柏凱老師
413鍾婕羚
爬行類動物
今天上課時,我又開始做起我的白日夢。
一開始,我在一片鴉雀無聲的草地上,突然一隻巨型蝴蝶飛過上空,「小蝶!好久不見。」原來,他是我久違的朋友小蝶。
他飛下草地。「他是我的爬行類朋友-卡咪龜。」小蝶說。「哈囉!這次要去認識爬行類動物」名叫卡咪的烏龜說。接著小蝶載起我們飛向天空,「首先,要知道爬行類的定義,爬行類就是有鱗片,又是外溫動物,而你們人類是恆溫動物,永遠保持36度C左右。」卡咪說。「哦~原來是這樣分的」小蝶突然說「下面那隻好像是!」於是小蝶便飛下去了。「哦,他是彼得是彎指虎,那邊的是史密斯大守宮。」忽然,「咻!」的一聲「啊!是飛鼠嗎?」我說。「不,是我,沙巴非蹼守宮。」 他說。「原來是這樣。」大家繼續往前走,「啊,你的同類!」我說。「不,那叫做鱉,旁邊的才是龜。」卡咪說。我往前觀察,發現,鱉的鼻子好長呀,我上網查一下,原來長鼻子是用來換氣的。「啊,那邊有隻黃口攀蜥」卡咪說。然後我往前進,他開始做「扶地挺身」但我不知道他這樣做要幹嘛。「啊,有蛇!小心。」小蝶叫說。卡咪說「不,那不是蛇,是蛇蜥。」「啊?沒有腳的也是一種蜥蜴?」我說。「對呀!」卡咪說。「那裡那隻蛇真可愛呀。」「等等等等等一下!!!那是菊池氏龜殼花,有毒。」「幸好我沒碰,謝謝提醒。」小蝶說。卡咪說「你們看,那裡有庫氏真龍蜥。」「蒸籠?」我說。「哈哈哈!」他們倆『人』就笑了起來。但是,歡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現在已來到了下午。
「我們去蘭嶼的『海蛇洞』看看吧!」卡咪說。「海蛇洞?」「妳去了就會知道。」這時,小蝶已經起飛了。飛了一陣子之後,小蝶降落了,「我們走!」卡咪說。接著,我們往一個洞窟前進,那裡面有很多水,但又不是海。「那個細細長長的是什麼呀?」我問。「我們是海蛇喔!」他們說,最後,我們在那裡玩了一下子。「啊,對了,你們想看眼鏡蛇嗎?」他們說。「好啊!」「他們在那座山上,要小心喔!」於是我們飛到那座山。「找到了!在那裡。」我小聲地說。「好喔,你們看看他的牙齒,好長啊,依我所知,他的牙齒還是中空的。」卡咪說。我們觀察一陣子後,小蝶說「我們躲在這裡好久了,而且被他的毒液噴到就必死無疑,我們走吧!」飛下山後,「小蝶!卡咪!掰掰!希望下次再見。」小蝶說「一定會再見的,掰掰!」恍惚間我回了到現實,結束了這趟新奇好玩的旅程,真想知道下次又會有怎樣的夢。
3/27(四)
爬行動物課心得報告
上禮拜六早上博凱老師向我們分享了爬行類動物的知識,首先爬行類動物是什麼?爬行類動物是指不包括鳥類的羊膜動物有龜、蛇、蜥蜴、鱷魚等動物,他們都是外溫動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台灣六大毒蛇幫」1.眼鏡蛇幫因為他們毒牙的特殊構造讓們個個都是「近形狙擊手」2.雨傘節幫,他們身穿黑白條紋色衣服,雖然他們看起來很好惹,但他們可是台灣六大毒蛇幫裡毒性最強的,3.龜殼花幫頭呈銳三角型,他們的毒性為出血性毒4.赤尾青竹絲幫他們全生都是綠色的,除了眼睛是紅色的他們的毒性為出血性毒5.鎖鏈蛇幫他們的背上像是有一顆一顆的橄欖乾,6.百步蛇幫,他們的毒是混合性毒,經過這次的課程我學到了如何辨別毒蛇、他們的毒性等。
今天上午,邱柏愷老師和我們分享了爬行類動物的知識,分別有龜鱉類、蜥蜴類還有蛇類,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蛇類,我最喜歡白蛇,老師還有和我們分享了他被赤尾青竹絲咬的時候有多緊張,好在赤尾青竹絲是六大毒蛇裡毒性最小的,如果是雨傘節的話,就不好說了,台灣的六大毒蛇分別是龜殼花、鎖鏈蛇、赤尾青竹絲、雨傘節、百步蛇、眼鏡蛇,其中,雨傘節毒性最強,如果真的遇到這些蛇的話,要小心一點才行。
準時參加!謝謝老師~
我的爬行動物筆記和心得
有趣的爬行類動物
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各有不同的種類霸主,而在古生物中大家最認識的就是中生代出現的霸主-恐龍,也就是各種爬行類生物,雖然它在現代已經被鳥類和哺乳類取代了,但還是無所不在。
目前的科學家認為,爬行類其實是由魚類演化而來的,為什麼好好的魚類會演化成爬行類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突變,在古生代晚期,有些魚類的魚鰭突變成腳,那些突變出腳的魚類可以生活在樹根旁邊,那裡因為沒什麼掠食者又有很多食物,所以就一直存活在樹根旁邊,後來又突變出了肺,因此上了岸,就變成爬行類動物。
在中生代,爬行類佔據了整個地球,從陸地上的黃河巨龍與伶盜龍、到水裡面的蒼龍和薄板龍、天空中還有古魔翼龍跟妖精翼龍,爬行類佔據了整個世界,變成了中生代的霸主,可惜好景不長,過了幾億年後一顆隕石墜落,毀滅了爬行類的時代,隕石雖然沒有直接攻擊到所有的爬行類,但是這顆隕石引發了許多的火山爆發,大量的灰塵蓋住了整片天空,植物無法行光合作用全部都死光光了,植食恐龍也沒有東西吃,最後連肉食性恐龍也遭殃了,只剩一些類似現代老鼠的哺乳類、已經演化成功的鳥類、少數逃過一劫的魚類、和當時較小型的爬行類,靠著巨型爬行類的屍體和一些乾枯的植物存活下來,變成現在我們看到的各種生物。
而現在,也有一些爬行類繼承了恐龍的體型,雖然沒有以前的恐龍那麼的巨大,但是在現在也是數一數二大型的爬行類,牠就是科摩多龍,目前最大體長三米,但是通常二米或是二點五米的個體比較多,聽說他棲息的地方科摩多島曾經有許多大象,可是都被這種巨大的蜥蜴滅絕了,科摩多龍的嘴巴裡面有一種細菌(也有人認為是毒液),在獵物身上咬一口,那種細菌就會不斷的擴散,讓獵物變得越來越虛弱,雖然科摩多龍跑的速度不快,但是耐力很強,可以跑很久,只要咬一口,獵物的體力就會慢慢的被耗損,在大型的獵物牠都有能力可以捕獵。
現在,比較晚才演化出來的爬行類—蛇,雖然很多人都說是沒有腳的蜥蜴,但是跟普通的蜥蜴也是有一點點不一樣,同樣是沒有腳的蜥蜴蛇蜥明明沒有腳我們為什麼卻把他歸類為蜥蜴?這是因為蛇並沒有耳孔,但蛇蜥卻有耳孔,所以我們把他歸類為蜥蜴,相反的,雖然有些蛇擁有還沒完全消失的腳,但是卻沒有耳孔,我們也會把他歸類為蛇。
蛇這種生物雖然常常都會被說很危險,但其實你只要不去故意欺負蛇、把蛇抓起來或是踩到那些蛇,他們也不會主動來攻擊你,因為對蛇來說,人類根本不是他的獵物,只有少數真的很餓的蟒蛇,才會主動去攻擊人,所以其實只要小心一點,蛇根本不危險,可是有些人對蛇有偏見,看到蛇就抓起來打死他,那其實是不必要的,只要小心不踩蛇他或是不去攻擊他,他也不會攻擊你。
爬行類其實在現在也是佔據地球,只是沒有像中生代那麼多而已,現在除了南極和北極,幾乎全世界都有爬行類生物,天空上有飛蜥和金花蛇、水裡面有海鬣蜥與海蛇、陸地上有陸龜跟龜殼花、樹上也有綠獵蜥和青竹絲······,雖然現在已經沒有鳥類和哺乳類那麼多了,但是也是地球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
以前曾經是地球霸主的爬行類動物,現在卻隨時有被打死或是被攻擊的危機,我們不可以因為有些爬蟲類感覺很危險就攻擊他們,在自然界中原來只有為了吃才會攻擊其他生物,但我們人類卻只是為了不必要的自身利益,甚至是為了自己開心就去攻擊他們,雖然自己開心跟自身利益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因為這樣不尊重生命,如果缺少了這些爬蟲類生物,生態系就會崩塌,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3/22 天氣晴
今天一早起來就非常興奮,因為我從小就很喜歡爬行類,養了兩隻守宮,去蛇咖啡廳接觸各種蛇類,還聽過一些杜銘章杜老師的海蛇課程,一直期待著今天的內容。
到了西湖國小後,早上第一堂課就是爬行類的課,我聚精會神的聽,學到很多。我學到很多知識,例如:許多爬蟲類的蛋是軟的、印度蜓蜥是台灣唯一一種胎生蜥蜴、台灣有一種鱉類、四種淡水龜和五種以上的海龜。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介紹海龜那段,因為我前年暑假去印尼科摩多島看科摩多龍前,經過峇里島時,有在夕陽下放生過小海龜,看著被我放在沙灘上的小小海龜,賣力的撥著沙,往海裡爬,我很感動,也在心裡祝福牠,直到牠隨著海浪消失。而在課程裡,我學到海龜的產卵方式是,上岸後先挖一個跟身體差不多大的洞,接著挖一個較小的洞並在裡面產卵,再用沙子把蛋蓋住,另外海龜寶寶也會利用夕陽、月光在水面的反射來判斷海的方向,可是因為人為的光害如:路燈、房屋的影響,有時海龜寶寶會認錯方向,離海洋更遠。所以希望所有住在有海龜地區的居民,黃昏或夜晚時盡量不要開燈!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介紹斯文豪氏攀蜥,牠是我爬山時一定會看到的物種之一。當斯文豪氏攀蜥睡覺時,牠們的頭會面向樹幹,因為當蛇靠近時,牠們就可以立刻逃跑。還有如果斯文豪氏攀木蜥蜴遇到危險時,牠們會做類似扶地挺身的動作來嚇走別人,有趣吧!
蛇類的內容裡,我學到六大毒蛇、神經毒和出血毒、好多種蛇類融入環境的厲害方式、以及不同蛇類毒牙的結構和什麼時候需要注射血清和截肢,也讓我更了解了野外生態觀察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很感謝柏愷老師。
我很喜歡這個營隊,期待下週校外教學的課程!
3月22日 上午 天氣:晴天
今天上午的演講是關於台灣的爬行類,爬行類有許多不同的種類,有龜鱉類、蛇類和蜥蜴類,龜鱉類是烏龜和鱉,鱉全台灣只有一種 , 牠叫做中華鱉,喜歡鑽進沙子裡面。烏龜有4種淡水龜和5種以上的海龜,但是有些烏龜是保育類像是柴棺龜和食蛇龜,食蛇龜是一級保育類動物,牠會吃已經死掉的蛇,但是有時在吃蛇時會被路殺,如果想去看食蛇龜也可以去日本的石垣島賞龜。
台灣的蛇類有很多種,在陸地的蛇有超過46種,其中具有毒性的有18種,海邊和高山上都可能會發現有他們的存在。雖然我屬蛇,但是我一直很怕蛇,因為我很害怕蛇會咬我,上完這堂課後我才知道原來蛇類看到人類只會想逃跑,而不是攻擊。
<>
HI!我叫小花,是一隻龜殼花,也是臺灣六大毒蛇的一員。我今天來介紹我的朋友們。
我們是動物界的脊索動物門裡的爬蟲綱,特徵就是:有鱗片跟外溫。有蛇、蜥蜴、龜和鱷魚…等。
首先來介紹-龜;牠們在臺灣有分龜和鱉。鱉有「豬鼻子」,而代表臺灣的物種是-中華鱉。其實,龜還有分「海龜」,對,就是海裡的龜!
接著,我們來看看我的食物—蜥蜴。聽說有一種叫麗紋石龍子,牠的麗紋其實只出現在小時候喔!還有還有,臺灣有許多OO草蜥,例如:翠斑草蜥、雪山草蜥⋯等。還有一種跟我很像的—蛇蜥,牠們不僅沒腳,還會吐「蛇信」喔(是舌頭)!
最後,是我們的壓軸—snake,也就是蛇!我們有水蛇、海蛇,也有盲蛇喔!我覺得牠太可愛了,因為牠還有眼睛,而且長得像蚯蚓!我們蛇的祖先是有腳的喔!
好了,我有點想吃了,下次我再多說一點!Bye Bye!
1.遊戲
有一天,小呆正在玩一個名叫超級食蛇龜的遊戲,他的角色是一隻剛剛孵化的食蛇龜,他的目標是獲得1000個經驗值,就可以升級一級,等級越大就可以把人幹掉,突然他看到一個廣告,只要點一下就可以得到999999999999999經驗值,他毫不猶豫的點了下去°
2.開溜
突然間,他被迫捲進手機°進去後他變成了一隻食蛇龜,他看了看四處,他在一座山上,還找到了一些經驗值,他收了起來,他一級了!但是他沒發現其他的經驗值,所以他到處找,他突然發現了一隻二級的變異蜥蜴!他被發現了!因為等級比較低,所以他當場開溜,他跑下山,但是變異蜥蝪還是在追他,他到了一個村莊,他很開心,因為村名會保護他,但走近了才發現,這早被遺棄,到處都有經驗,代表所有的村名都死了,他收起了所有的經驗,他變成了三級,反過來一拳把變異蜥蜴幹掉,他再次升級,他變成了四級。
3.找食物
夜晚到了,變異生物到處遊走°所以他在一個村名的家,把門換成木頭,他待在裡面的箱子找到了一些食物,但只有曼苺果,他很餓,所以立刻吃了下去,但還是很餓所以他冒險出去找食物,他把木頭敲掉,跑了出去,看到了3隻三等變異老鼠!
4.發現弱點
他沒辦法只能打一打再跑,不然打不贏。把2隻打死後,第三隻老鼠散出了進化之光,老鼠變成了一隻超大老鼠,且變成了十等,小呆當場嚇死,他立刻跑回家把門堵上,這時天亮了,外面的老鼠聲消失,小呆出去看了看,發現了一大堆經驗值,看來變異生物怕光,
5.進入地獄門
他在村子附近跑來跑去,發現了一個很像Minecraft裡的破碎地獄門。在箱子裡找到了一些黑耀石,修複了地獄門,他走了進去,這時他發現他回到了原本的世界,而且身上多了一個勳章,雖然不知道勳章有什麼用,但他還是把它留著。
2025.03.22
神秘的爬行動物(邱柏愷老師)
什麼是爬行動物?爬行動物是ㄧ種會爬行的動物,但也不是沒ㄧ種有四隻腳會爬行的動物就算是爬行動物。別以為爬行動就只向蜥蜴一樣但其實以前有一段時間是爬行動物主宰的整個世界。今天柏愷老師講的爬行動物就有三種:ㄧ種是龜、ㄧ種是蛇,還有一種是蜥蜴,這三種動物的身體構造都大不同。比如說烏龜有殼卻脫不下來,因爲這是的身體的一部分,但蛇並沒有殼。柏愷老師把龜、蛇、蜥蜴分為三大類,我們先從龜開始講。
龜:龜是有殼的爬行類動物,台灣現在有四種淡水龜,還有五種以上的海龜,在湖泊旁邊常見的龜有斑龜,但也有在台灣是一級保育的食蛇,食蛇龜原本很多,但因為很多走很多人在走私食蛇龜,而且每次走私都是幾千隻,所以原本從三級保育直接升到一級保育。而在日本山上走一走,就可能被食蛇龜絆倒,因為日本在山上的食蛇龜非常的多。食蛇龜雖然表面上念食蛇龜,但是他並不會吃蛇,而是吃蛇的屍體,或是死掉的小動物。
蛇:台灣的蛇類有40幾種,有毒性的也有18種。有些分布在海邊,有些分布在高山上,而且老師說台灣人不管在哪裡都會看到蛇,有些蛇雖然有毒,但是也也不會隨隨便便就攻擊,除非你會先去招惹他,不然他也不會理你,反而有些時候很膽小,你來的時候他可能還會怕你。臺灣六大毒蛇毒有:雨傘節、眼鏡蛇、龜殼花、赤尾青竹絲、鎖鏈蛇、百步蛇
蜥蜴:台灣的蜥蜴很多都是特有種,大部分都是活在台灣本島。柏愷老師有說斯文豪氏攀蜥遇到威脅的時候會做出伏地挺身的動作。
心得
這次柏愷老師講的爬行類動物讓我原本連烏龜和蛇都沒有很熟,然後今天他介紹之後我就慢慢覺得好像爬行類動物也蠻有趣的!
上禮拜六,上了爬蟲類動物。爬蟲類動物的特徵是,1.有鱗片2.是外溫動物。爬蟲類包括龜、鱉、蜥蜴、蛇以及青蛙。台灣六大毒蛇(台灣的毒蛇不只六種)
有1.雨傘節2.眼鏡蛇3.龜殼花4.赤尾青竹絲5.鎖鏈蛇6.百步蛇。而台灣的鱉只有一種:中華鱉。
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爬蟲類,但是有一些動物不是爬蟲類,如:「青蛙、蠑螈、山椒魚.....................」牠們是兩生類
爬蟲類的特徵:「有鱗片、會脫皮⋯⋯⋯⋯⋯⋯⋯」
兩生類的特徵:「有黏液、不會脫皮、住在潮濕的地方⋯⋯⋯⋯⋯⋯」
今天上了邱柏愷老師的課.讓我學到爬蟲類有龜鱉類、蜥蜴類和蛇類。
龜鱉類有海龜、陸龜和鱉,鱉只有一種就是中華鱉。海龜有五種。台灣有很多蜥蜴,我最喜歡麗紋石龍子,因為很漂亮。
蛇類的六大毒蛇分別是龜殼花、鎖鏈蛇、赤尾青竹絲、雨傘節、百步蛇、眼鏡蛇,但雨傘節最毒。雖然蛇很危險,可是對蛇來說,人類更危險,所以請人類不要亂抓動物,愛護生態、保育環境。
我的爬蟲小日記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爬蟲課程,爬蟲類是一個很古老的家族,
身上都有鱗片,是外溫動物。之後,老師一一介紹了幾種爬蟲動物⋯
首先,老師開始介紹烏龜,很多卡通都會演烏龜脫殼,
但烏龜的殼和身體是連在一起的,所以如果殼和牠的身體分開,牠就會GG~
老師介紹了以下幾種烏龜,分別是食蛇龜、柴棺龜和綠蠵龜。
食蛇龜,牠雖然吃蛇,但只吃死掉的屍體,是一級保育類。
綠蠵龜,是海龜,和路龜不一樣。
處此之外,老師也介紹了蜥蜴,第一個是斯文豪氏攀蜥,當牠不開心時,
喉垂會變大,或是做扶立挺身。再來是印度蜓蜥,牠是胎生的蜥蜴,
九月份時,母的的肚子會愈來愈大,差不多十月小蜥蜴就出生了。
接著是麗紋石龍子,牠小時候非常漂亮~尾巴有藍綠漸層~
再來是蛇蜥,蛇蜥到底是蛇還是蜥?我之前也有同樣的疑問,
蛇蜥其實是蜥蜴,因為蛇沒有耳孔,聽不到,但蛇蜥有耳孔,所以牠是蜥蜴。
之後,老師帶我們認識蛇類,蛇喜歡吃鳥類、青蛙、蚯蚓、老鼠和其他蛇。
台灣6大毒蛇有,眼鏡蛇、雨傘節、百步蛇、鎖鏈蛇、龜殼花和刺尾青竹絲。
最後,老師也教我們被毒蛇咬了該怎麼辦,1記住蛇類特徵
2自行以彈性繃帶固定傷口3請勿包紮過緊或用口吸4立刻就醫
我今天學了好多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很其待下次校外教學~
神秘的爬行動物
講師:邱柏愷
(一)甚麼是爬行類動物?
1.蛇、蜥蜴、烏龜,牠們的表皮都有鱗片,且是外塭(變溫)動物
(二)台灣的代表爬行類-烏龜
1.他們以前是一種類似蜥蜴的生物,但後來脊椎及肋骨骨質化,變成甲殼
(三)如何分辨龜和鱉
1.殼,鱉的殼比較光滑,烏龜的殼類似瓦
2.腹甲:鱉的腹甲是光滑的,烏龜的腹甲是層狀
(四)不同個龜與鱉
1.台灣的原生鱉-中華鱉,他們會生活在較為乾淨的溪流,為了保護自己不被發現,他們會躲到沙子裡面
2.為何鱉的鼻子要演化成比較長? 牠們為了讓自己在水中呼吸,比較不容易被發現
3.台灣的原生烏龜-柴棺龜,牠的生體是棕色的,眼睛後面會有一條黃色的條文
4.食蛇龜:為何會叫這個名字? 因為牠們會去吃死掉的蛇,因此有了這個名字
5.海龜:在小琉球有非常多海龜,他們都來這裡覓食,經過多年的演化,他們的手都演化成鰭的形狀,鰭上的爪子可以可以固定住自己不被海浪沖走
(五)蜥蜴類
1.斯文豪氏攀蜥:牠是台灣的特有種,牠受到驚嚇時,會張開牠的嘴巴,牠的嘴巴裡面是黑色的,和黃口攀蜥不一樣,牠們在遇到危險時,下巴會鼓起,且黑白色會變得分明,也會「扶力挺身」
2.蛇蜥:雖然牠的腳已經退化掉了,但牠有耳孔,和蛇不一樣
3.鉛色水蛇:因為人類將埤塘的池塘破壞,所以現在生活在池塘中的蛇都成為保育類了,牠的眼睛、鼻孔都朝正上方,可以方便換氣不被發現
.爬行類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種類,以前曾稱霸地球(陸、海、天都有牠們)現在是哺乳類及鳥類稱霸地球
爬行類有哪些?
1.海鬣蜥
2.頭角溪
3.彼得氏彎趾虎
3.鹹水鱷:世界上最大型的鱷魚之一
4.史密斯大守宮:是一種超大的守宮
5.沙巴飛蹼守宮:是一種演化到會滑翔的守宮,老師之前去婆羅洲時,以為牠是一片落葉,結果竟然是沙巴飛蹼守宮
6.馬來飛蜥:是一種會
7.橫代金花蛇:是一種會滑翔的蛇
8.印度蜓蜥:牠是一種胎生的動物,在接近9月的時候,牠會懷孕
9.麗紋石籠子:牠們的鱗片比較光滑,尾巴比較粗
10.鉛山壁虎
11.庫氏真稜蜥-被困在沙灘的蜥蜴
12.翠班草蜥
13.雪山草蜥
爬蟲動物
我們在野外,很常會遇到壁虎、蜥蜴、烏龜甚至是蛇蛇,但就當我們覺得自己很了解牠們時,就會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像是人們都對蛇有「擁有劇毒、牙齒尖銳、兇猛致命」的『刻板印象』。不過,當你和「本尊」初次見面時,只要先冷靜冷靜,就會發現牠們逃跑和消失的速度比你快了許多(踩到例外)。
你有沒有想過,壁虎為啥叫壁虎?牆壁上的老虎?沒錯,就是「牆壁上的老虎」,據說古時候,古人看「牆壁上的老虎」吃蟲,越吃越像「虎」,於是就叫「牆壁上的老虎」(不知道是傳説還是「真」傳說)。那你問蜥蜴為啥叫蜥蜴?嗯~我不知道, 不過蜥蜴和壁虎,是有不同之處的,蜥蜴不是吸盤是指甲,而壁虎,不是指甲是吸盤,而且壁虎的攀爬能力很厲害,所以才會叫「牆壁上的老虎」。
在介紹可愛的蛇蛇之前,有一個叫蛇蜥的小爬蟲插隊了,蛇蜥是一種「像蛇的蜥蜴」,只是因為退化而看不到腳,那要怎麼和蛇區分呢?這就要看耳朵啦,所有的蜥蜴都有耳朵,但蛇沒有,只能靠震動來分辨,而且蛇蜥超會「斷尾」,只是不小心碰到就⋯⋯而最可愛的蛇,為了因應獵物的「需求」,因此演化出了不同的牙齒和狩獵方式,像那些專吃鳥類和魚類的蛇,因為很厚的羽毛和很滑的魚鱗,所以須要有又長又利的牙齒,而會吃蝸牛和鳥蛋的,也演化出對應的吃法。
不管是什麼爬蟲,都需要更多人的幫助,沒有任何爬蟲對人類有很大的傷害(鱷魚除外),而且大多數爬蟲,只要認真觀察,便可以看出牠們的可愛有無害的身影,出現在水管、樹上、路上、你家牆上甚至是寵物缸中。
台灣爬行動物種類
台灣有五種龜鱉目,除了中華鱉之外,有柴棺龜、食蛇龜和金龜……等都是爬行類動物。
今天我要說的是:柴棺龜和食蛇龜的故事
我們先說柴棺龜的故事好了:
小棺是一隻柴棺龜,牠的媽媽是在2018年4月21號把它生出來的,還記的那天牠在一間白白的屋子裡發呆了好像65-80天吧?屋子裡的溫度在麻馬的控制下非常舒服,忽然,有一股力量叫我把家拆了去外面玩,我一出來就看見了4個跟我長得好像小龜,麻馬告訴我那是我的家人要好好的相處。時間一晃眼就過去了,如今已經在上一年級了,第一天,龜老師叫我自我介紹,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臉突然紅了起來,老師見狀,讓我準備好了明天再上台,(隔天)小棺鼓起勇氣了台,大聲的說:(柴棺龜家族每隻龜的頭都綠綠的,絕不是我們被綠了喔!而且我們的殼大約都是在12~14公分之間的!還有還有,我問過我爸爸牠們都吃什麼,牠說都是吃葉菜、蟋蟀、麵包蟲、魚蝦、福壽螺……等,我爸還有跟牠的哥哥們為了爭奪食物而打架呢!冬天溫度低於20度以下時,我爸媽都很懶,幾乎都在睡,看他們睡我也突然好想睡呢!謝謝大家!我要去睡覺囉!)龜老師聽完就半開玩笑地大聲說:(上課時不准睡覺!)惹得全班都哈哈大笑了起來,小棺也忍不住脹紅了臉。
食蛇龜的故事即將到來!你們準備好了嗎?準備好的話就繼續往下看吧!
大家好,我是一隻不吃蛇的食蛇龜,我雖然是一隻龜,但是,我家住在陸地上,我想想……啊!我想到了!你們人類都叫我們家族「全陸棲」;我還想到,雖然你們取了好聽的名字,但是,你們的手段每個都非常可怕比如說:讓我們出國,讓我待在陌生的環境,使我們感到害怕,還有我們去看到「龜語日報」時,看見一台……呃……好像叫「汽車」東西,從別的龜身上輾過,讓我們十分緊張,如果哪天那隻龜是我,我的遺言要說什麼?雖然我們是2級保育類動物,但在我們的心裡每一種龜,每一種動物,都是大自然中的第1級保育類動物。
我的感想:
動物雖然在我們的身邊無所不在,但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身邊的生物有些種類都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地球最寶貴的東西就是DNA,如果真的有外星人他們第一個搶的就是DNA,柴棺龜是1級保育類,是非常稀有的野生動物,讓爸媽回想起幼年時,偷偷跑到山上玩,隨時都有柴棺龜來監督你。
我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救助到很多生物,希望不要再有新的生物滅絕了!
今天我們上了『特別』的爬行類課程,因為今天的上課內容顛覆了我們對爬行類的認知呢!
爬行類動物可以分成三種:蛇·蜥蜴·烏龜,而爬行類動物牠們最好分別是在於牠們都有鱗片。
1龜:
台灣著名的烏龜有柴棺龜和食蛇龜,而不要被食蛇龜的名字騙了,他之所以叫「食蛇」是因為他是吃屍體,警急的時候才會吃蛇的屍體。而他的頭·腳伸進去後,你是看不到的!所以也叫做box turtle,不像柴棺龜他頭·腳伸進去後,你還是看得到的。
台灣著名的海龜有綠蠵龜,老師在今天講了一個關於便便的冷知識,像綠蠵龜的便便可以馬上就被吃掉,因為裡面有滿滿的營養物呢!而海龜媽媽產卵時可以生100~200顆蛋,而海龜的產卵方式是上岸後先挖一個跟身體差不多大的洞,接著挖一個較小的洞並在裡面產卵,再用沙子把蛋蓋住,且海龜寶寶也會利用夕陽、月光在水面的反射來判斷海的方向,可是有人為的光害像路燈的影響,這時海龜寶寶會認錯方向,離海洋走的更遠。所以住在有海龜地區的居民,黃昏或夜晚時盡量不要開燈!
2蜥蜴
印度挺蜥他們是胎生的蜥蜴喔!而他們是在7~9月之生蛋的。
老師今天和我們講了一個大家公認的美麗蜥蜴-麗文石籠子,不要以為他長大後看起來醜醜的喔!他小時候身上有金黃色的細絲呢!而有一種沒有腳的蜥蜴,他叫做蛇蜥,為什麼還叫蜥蜴的一種呢?因為他和蛇有很大的關連喔。
爬行類動物的小日記。
1. 海蛇
住在蘭嶼海裏的海蛇,在牠要喝水與產卵的時候會去海蛇洞,因為裡面有淡水是牠需要的,牠的卵也可以得到保護。
2.鹹水鱷
生活在鹹水與淡水交界的鹹水鱷,在成年後會是世界上最大的爬行類動物。牠甚至可以吃掉兇猛的鯊魚。
我的觀點:因為人類的獵捕、走私與對爬行類動物的誤解,影響他們在台灣的生存。另外,入侵種的爬行類動物,也因為人類的各種活動,而在野外大量繁殖,影響生態的平衡。
作業
作業
作業
3月22日
早上邱老的徒弟柏愷老師來講課,這次的主題是爬蟲類。爬蟲類有蛇、烏龜、蜥蜴,一開始老師講解的是烏龜,有一種動物和烏龜長得很像的是鱉,烏龜的頭又短又圓,而鱉的頭卻是長長的,不太好看。有一種烏龜叫食蛇龜,牠的名字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牠會吃蛇的屍體,第二種是在吃蚯蚓時,看起來很像是在吃蛇,牠因為很有膠質,有人就會偷偷的把牠抓起來賣掉,導致變得很少。接下來是蜥蜴,牠們很會偽裝,為了躲避天敵,其中有一種蜥蜴叫蛇蜥,牠是一種沒有腳的蜥蜴,跟蛇不一樣的地方是牠有耳孔,而蛇沒有,蛇蜥會斷截,而蛇不會。最後,老師講的是蛇,蛇在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都有牠的足跡,山上的溫比較低,蛇會躲在石頭底下取暖,所以,在山上的時候不要亂翻石頭,不然可能會被蛇咬到。臺灣的毒蛇有很多種類,其中最可怕的是眼鏡蛇,牠會迅速的攻擊你,等你死亡時再把你吃掉。
有甚麼特徵的動物是爬行類動物?
A:是外溫動物、有鱗片
最常見的爬行類動物是蛇、綠水龍和烏龜
有些蜥蜴和守宮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演化成會飛或是吸盤變成爬樹用的爪子。
有些蛇也會滑翔。台灣其實有很多蛇都有毒,只是比較有名的只有六種。
烏龜分成海龜和生活在森林裡的烏龜,都有嘴喙。烏龜不會脫殼,因為殼是從肋骨演化而成的。鱉和烏龜最大的不同是鱉有豬鼻子,方便換氣。
究竟海蛇要不要喝淡水?
到底烏龜和鱉有什麼不同?
為何壁虎可以黏在牆壁上?
這一直是我思考很久的問題,就在今天,這些爬蟲類的小秘密,邱柏愷老師要幫我們一一解答。
爬蟲類使用肺呼吸,擁有鱗片,且是外溫動物,演化的時間很長。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蜥蜴,因為蜥蜴看到人時會一邊張開嘴巴、鼓起喉部,一邊做伏地挺身。當牠睡覺時,頭會朝著樹幹,因為蛇通常都是從樹幹爬上來,頭面對樹幹比較容易察覺到。不是所有蜥蜴都卵生,有的蜥蜴是胎生,因為環境較差時(高溫乾燥),胎生能有較高的存活率。哈特氏蛇蜥長得很像蛇,沒有四肢,也會吐舌頭,但是牠會閉眼睛,會斷尾(一受到驚嚇就立刻斷尾),而且有耳孔聽得到,所以還是比較像蜥蜴。
蛇可以生活在平地、山上、河裡或海裡,所以蛇會爬樹、會游泳、甚至還會飛,星花蛇將牠的身體壓扁,讓牠能在空中滑翔較久。水蛇和海蛇都會在水中捕食魚類,但還是要浮出水面呼吸,海蛇是潛水高手,但游久了還是要喝幾口淡水,而且要在有淡水的地方產卵。邱柏愷老師說他有去過海蛇洞,那裡的水是從山上流下來的淡水,所以有將近200隻的蛇在那裡交配、產卵、休息。老師還有介紹台灣最毒的五種蛇,分別是眼鏡蛇、百步蛇、赤尾青竹絲、雨傘節、龜殼花,毒蛇的毒液有分成用滴的或用噴的,噴毒液的牙齒孔比較小,所以毒液到牙齒的孔洞時壓力會比較大,就可以噴出去,相反的,滴毒液的牙齒孔比較大,一咬下去就很多毒液滴出來。
台灣只有一種鱉,就是中華鱉,鱉的鼻子比較長(像豬,方便換氣)、殼是一整片且殼外面那一圈有膠質,而烏龜整個殼都是硬的且有很多片,所以上完課後我覺得烏龜和鱉蠻好分的。食蛇龜不會追著蛇跑,牠只會吃死掉的蛇。我對於海龜媽媽真的很佩服,她冒著生命危險在生小孩,產卵的步驟如下:
1上岸(看是否安全,選地點,要選潮水沖不到的地方)
2前肢挖體洞
3後肢挖產卵洞(體洞加上產卵洞共有一公尺深)
4產卵(半昏迷的狀態,做研究時,就是在這時候查看編號)
5後肢覆沙
6前肢覆沙
7返海
我在鄉下常看到壁虎,也常看到壁虎排泄物,牠的排泄物是一顆黑色橢圓形(大便)加上白色圓形(尿酸),有這種乾乾的排泄物是因為壁虎生活在乾燥的地方,需要將水保留在身體裡。壁虎之所以可以黏在牆壁上,是因為牠的趾瓣上有很多毛毛,趾瓣的收縮動作可以控制牠要黏在物體表面還是放開。
這堂課讓我了解爬蟲類除了鱷魚,還有好多動物,希望可以在野外發現野生的蛇(不要被毒蛇咬到)。
114年3月30日 天氣:雨
因為我請假,所以我寫我在日本觀察海龜的日記
在名古屋港水族館我看見可憐的綠蠵龜跟赤蠵龜一直在水池裡轉圈,還有些一直想逃出去,一直撞牆壁,而且有一隻被關在像監獄的地方,我很想救牠們,因為他們太可憐了。
我看到綠蠵龜和赤蠵龜時,一直分不出來哪隻才是什麼,因為介紹都寫日文,我沒有手機,所以媽媽用翻譯翻成繁體中文,原來看起來紅紅的是赤蠵龜(我原本也是這樣想),另外一種是綠蠵龜,另外一缸是剛生出來的海龜寶寶,牠們也一直去撞牆壁,因為牠們的DNA告訴牠們你應該要出生在太平洋,不是水族館,我在想:那1000代後,牠們是不是DNA就告訴牠你一生就是在水族館,爸爸說:「1000代後水族館就沒了吧!」我覺得好像蠻有道理的。
海龜原本是沿著太平洋游,現在是沿著水族館的水缸游,看了都想哭。
日期:3\22 天氣:晴
我今天起得特別早,因為今天是柏鎧老師的爬蟲類演講。柏凱老師是我這個寒假去婆羅州的帶隊老師,在婆羅洲時我早就見識過老師的厲害,因此非常的興奮。
意到教室就看到邱老站在台上滔滔不絕得講著生物圈二號的故事,一下子就炒熱氣氛了。接下來輪到柏凱老師的時間了。
老師第一個問我們說爬蟲類是什麼意思?接下來就跟我們解釋什麼是爬蟲類,爬蟲類就是爬行綱動物通稱爬行動物、爬行類、爬蟲類,是一類脊椎動物,屬於四足總綱的羊膜動物,是包括了龜、蛇、蜥蜴、鱷、鳥類及史前恐龍等物種的通稱。
老師先講了烏龜,其中我覺得食蛇龜最可憐,因為食蛇龜被大量的抓捕現在只剩下一點點了,接下來說鱉其實我覺得鱉長得有點恐怖,接下來說蜥蜴和石龍子,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麗紋石龍子因為麗紋石龍子的小時候真的很好看,最後老師說了蛇的,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赤尾青竹絲的毒牙的非常長。
希望下一次也能聽到如此精彩的演講!!!!!!!!!!!!!!!!!!!!!!!!!
透過柏愷老師的解說,我終於了解我最喜愛的兩棲。以前,我只能到動物園的兩棲館了解它,可是現在可以聽他人解說!
1. 龜鱉類
2. 蜥蜴類
3. 蛇類
龜鱉類:台灣有1種鱉、4種淡水龜、5種以上的海龜。
蜥蜴類:台灣蜥蜴許多是特有種。
蛇類:台灣的陸生蛇超過46種,含毒性的有18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