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行動班]20241207北海岸冬候鳥課程旅讀心得

Filed Under (eci環境行動班) by 邱鴻麟 on 28-10-2024

行程

集合時間:2024年12月07日(六)上午8:00。

集合地點:西湖國小校門口。

返校時間:12月7日(六)下午5:30。

費用:1100元

0800 西湖國小集合

0930 金山清水濕地調查

1200 金山中餐(兄弟食堂 金山區民生路51巷9之2號 )-

1300-1700 獅頭山登山步道

1700-1800 回程(西湖國小解散)

ps  本次活動因交通工具為大型遊覽車。

裝備檢查

1.雙肩背包:雙肩背包(研究調查裝備與個人隨身物品)。
2.學習裝備:簡單文具、筆記本(或錄音設備)、望遠鏡(放大鏡)、攝影器材(已充電備用電池)、小型觀察盒。
3.生活裝備:帽子(防曬防雨保暖用)、寬鬆長褲(可以防蚊防曬保暖)、長袖保暖衣、防風外套、 飲水、零錢、零嘴(補充熱量)、手機、健保卡、雨具(輕便雨衣一定要帶,小雨傘攜帶,預計會有短時間下雨)、球鞋、保暖裝備(視個人需要可攜帶毛帽、手套、領巾、暖暖包,海邊可能風大,怕冷的同學可自己斟酌)。
4.個人藥品:暈車藥、蚊蟲藥、其他個人特殊需要的藥品或用品(如氣喘藥等)。

老師準備:急救包、單筒望遠鏡。

注意事項:

1.須攜帶健保卡,以防有任何醫療需求。
2.本活動將依活動規劃的狀況持續進行修正,請星期五晚上仍繼續上網進行確認。如遇天災(地震、颱風或海嘯)或其他事件,將依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與臺北市政府發布之停止上班上課命令辦理,作為是否進行活動之依據,並同時於生態資訊營隊部落格 Project Eco 發布訊息。
3.報名錄取後將不得放棄,以免影響別人的參與的權利,無故缺席者將影響往後參與課程的權利。請考慮自身健康因素,若有特殊疾病請先告知老師。請同學於星期五晚上,早點入睡,讓自己的睡眠充足,比較不會生病與暈車。若有臨時問題請打邱老電話0935002000、卓老電話0935123383。
5.出門前確實做好裝備檢查,不要影響團隊之安全,檢查完畢並請留言確認。

入選名單:遊覽車43 學生+家庭成員38+教師4

曾上恩 蔡明潔 曾子寧 黃鼎翔 黃蔚中

劉宇軒 江柏叡 江政杰 陳奕安 張育熙

曾筠淇 曾渝鈞 陳孟伶 曾威態 陳亮竹

張鈞凱 曹康倫 張十瑞 蔡逸潔 范植森

賴碩成 吳弗培 林廷赫 李振丞 蔡詠寧

魏晟祐 潘怡芳 林明頤 楊妮霏 蔡捷宇

宋芊羽 陳加恩 周樂欣 鄭展定 李品儀

鐘婕羚 陳言愷 吳芷昀

講師助教:

林玉琴 邱柏愷 卓麗容 徐妤函

自行開車
簡偉娟 邱紀綸 邱鴻麟
潘浩天(自行開車)角維馨 潘玥曈 潘玥希

桌次表

1桌
曾上恩 蔡明潔 曾子寧 黃鼎翔 黃蔚中 江柏叡 江政杰 張鈞凱 曹康倫 林廷赫

2桌
曾筠淇 曾渝鈞 陳孟伶 曾威態 魏晟祐 潘怡芳 劉宇軒 陳奕安 張育熙

3桌
張十瑞 陳亮竹 李振丞 楊妮霏 蔡詠寧 吳弗培 蔡逸潔 賴碩成 范植森 林明頤

4桌
鐘婕羚 陳加恩 周樂欣 鄭展定 李品儀 陳言愷 吳芷昀 蔡捷宇 宋芊羽 邱紀綸

5桌
林玉琴 邱柏愷 邱鴻麟 卓麗容 徐妤函 簡偉娟 潘浩天 角維馨 潘玥曈 潘玥希

請錄取同學與家庭夥伴加入以下的FB社團-20241207北海岸冬候鳥課程(非參加之親師生請勿加入社團,敬請見諒),以便安排課程細節、裝備檢查與相關通知。

虎鶇 蔡明潔

披著虎皮
不假虎威
害羞如我
叮叮鶇鶇

姑婆芋
綠毯地
伊人獨舞
翩若纖纖

側著頭
轉個身
含貝嫣然
巧笑倩兮

雪白肚皮和著琉璃
鵺聲輕盈
無拘無束

黑鳶 曾子寧

黑鳶
像一面風箏
乘著風
往天空飛去

黑鳶
像一位頑童
俯衝下去
耍著小水鴨和高蹺鴴

黑鳶
像一位橄欖球選手
玩著草球
搶來搶去

黑鳶
像一群不講理的強盜
想搶夜鷺的食物
但沒有搶到

=====
遊準 曾子寧

遊準
像一束

快速地
環繞世界

遊準
像一位
王者
高高在上
俯視鳥類臣子

遊準
像一位
敏捷的獵人
一眨眼的時間
就可以
捕到獵物

遊準
像一位
凶狠
暴躁
武功高強
的地主
有「鳥」
進入領地
一定殺的
片甲不留

剛下遊覽車,就可以感受到東北季風的強勁襲擊,大片看似荒涼的水田滿佈自夏末秋初就已凋萎的荷花,它們彎垂著乾枯的蓮蓬荷葉,強風下枯葉交頭接耳,傳遞冬季北方使團蒞臨的消息。平靜如鏡的水面,水面倒映著灰暗未明的天空,陣風拂起的層層漣漪擾亂了白鷺鷥的心緒,徬徨的在倒影與真身間來回踱步。而寬廣的田野遠方接著青山,山與田之間是人類的市鎮。數隻黑鳶盤旋在陰天、水田、溪渠之間,周旋在天與人不可抹滅的隔閡中,牠們尖銳的嘴喙無法為同類發聲、抗議人類的侵略,強壯的翅膀也無力阻止人類無窮的慾望,只能迷茫的在空中徘徊,偶爾被記錄在相機的畫面上,與風正面衝撞的深色身影被解釋成了快樂的玩耍。
沿著人類為濕地水田做出的框架,看著被極力限縮的枯黃,滿溢的水也無法滋潤被人與風為難的草,沒有堅強枝幹的它們,只是暫時彎下腰、低下頭,卻從未被摧折。被風打碎的水鏡上立著一整群高蹺鴴,黑白分明的身軀是迷濛細雨中分明的是非,粉嫩的長腳則是廣漠水田中最鮮明的色彩,在萬千水鳥中,難得被人類看上的它們,無奈成了濕地保育的代言人,或許對人類來說,可愛是自然中唯一值得保留的標準。期間夾雜著豐腴的花嘴鴨與抹了金屬綠眼影的公小水鴨,備受矚目的永遠是有「可看性」的牠們,而相對樸實無華的母鳥則被冷落在一旁,默默的融入淒涼的冬。草叢裡飛出的棕背伯勞的用餐禮儀被定位成殘忍,殊不知,比起被用引擎驅動的鋼鐵怪獸碾碎,那對蜥蜴或是老鼠們來說那才是最高的禮遇。
再往前走我們彎入了一條蜿蜒在小河與筊白筍田間的柏油路,小河堤防的另一頭,兩隻翠鳥快速飛越被侷限的河道,希望可以衝破人類設下的圍籬,只是他們無法想像,再怎麼飛,終究會迷航在我們建立起的水泥叢林之中。無際草原的上空掠過外帶鮮魚的魚鷹,鋒利的趾爪扣著減緩風阻的智慧,看著在人工建物蠶食鯨吞下一點點消失的翠綠原野,一個恍神,本該牢牢在握的魚悄悄滑落,一時還忘了折回來撿食。
連接住宅區的電線則是外來與本土勢力鬥爭的舞台,家八哥對上黑冠的冠八哥,面對不斷增長的家八哥,冠八哥漸現弱勢,加上新加入戰局的烏領椋鳥和鵲鴝,終究勢單力薄。原先的地主卻被外來的客人驅逐,就像幾十億年建立的平衡一次被幾千年的人類打碎。
今年的稀客黑喉鴝賞臉露面,一下搶了田鷸的鏡頭,而田鷸依然維持著一貫的步調彳亍在枯荷間,從來不去爭奪無謂的矚目。
下午來到雜木林兼防風林的獅頭山步道,安靜的走過草地上的步道轉入爬往高處的小路,停棲的大冠鷲難得的近,從顯眼的枝條移到了較隱密的位置上,層層的枝椏綠屏仍然擋不住望遠鏡的窺視。濕鹹的海風引起林木的騷動,謹慎的鶇知道不能輕易相信人,憑著一身的保護色躲在不為人知的深林中,幾隻不小心走漏了行蹤的白腹鶇,匆匆逃避視線的追逐。
到了可以看到燭台雙嶼的觀景台上,海風越發霸道強勁,干擾單眼望遠鏡的架設工作,幾乎要將一切晃倒吹掀,崖下蒼藍的海水翻湧,激起白色的浪花激烈拍打海岸線,海上幾塊礁石若隱若現,在海浪的波峰浪谷間隱沒。基座相連的夫妻石屹立在波濤洶湧的海域,潔白的白浪千百年下來化成了無可抵禦的刀刃,切割著堅毅的石燭台,它們終將被分成相望不及的雙嶼。
丹氏鸕鶿依偎著石壁,我們之間沒有任何的屏障,卻沒有辦法拍下牠的真面目。猝不及防,一隻遊隼半飛半飄的劃過天際,還來不及舉相機,牠就飛到山的另一面了。最後是一隻捨不得半隻「鶇」都沒看到的我們的虎鶇,牠悠閒的在草地上漫步覓食,我們也將迎來一天的落幕。
而最後的最後,北海岸留下了一根黑黃相間條紋的羽毛,等著我們繼續下一次的旅行。

交的有些遲了,不知為何前次幾番進不了網站,想是防火牆在修復吧(日期如舊,文案已打好,便不更改)

如空中的獵者
盤旋、俯衝
在天空中勾勒出所謂瞵視昂藏的神氣
扶搖、啼叫
於北風裡陳述那稱作意氣風發的雄風
你飛入電影
衝入水中
為的是一包紅豆
還是一尾魚?
六指齊開
黑眼棕翼白翅帶
十人同望
黑鳶遊隼黑翅鳶
20241230

如上

一大早我們整裝完畢,滿載著期望,出發去金山找「鳥」。我們一到,老師就帶著我們走向清水濕地。映入眼簾的是藍天中的小黑點,仔細看是一隻隻的黑鳶,像風箏一樣在空中盤旋,不時往地上俯衝尋找食物。天上除了飛行的黑鳶之外,還有一隻小水鴨,正頂著氣流想向前飛,卻又被風吹得上下移動,始終無法前進。老師分享一個在地故事,很久之前在清水濕地出現了一隻西伯利亞白鶴的迷鳥,迷鳥就是指遷徙中迷路而意外來到異地的鳥類,因此一堆人專程前來觀賞,甚至稱牠為「金山小白鶴」。

突然天上飛來 一隻魚鷹,爪子抓著一隻比自身長度還長約二到三倍的魚,飛著飛著忽然爪上的魚,因為一時恍神沒抓好而從空中落下,成為名副其實的在地美食,但這隻魚鷹或許有人類的衛生觀念,完全不理會掉落的魚,頭也不回的往海的方向飛去,想再抓一隻。

空中飛過一團草球,老師告訴我們那是黑鳶在玩遊戲,牠們是少數具有溝通能力,而且會和同類玩拋接遊戲的動物,把平時的捕食能力徹底在拋接遊戲中展現出來,當草球一飛過來,另一隻黑鳶馬上就會向下俯衝來到草球的落地點等待,並在它落地之前用抓握獵物的兩隻腳爪奮力一抓,在最後一刻完成「救球」的動作,動作的精彩度不輸世界級的排球賽。而在一旁池塘裡的小水鴨,像觀眾一樣目不轉睛的看著黑鳶們的拋接競賽,還一邊吱吱喳喳地討論著。

而在路邊的枯樹上站著一隻身形如麻雀般小巧,但眼神猶如老鷹般兇煞,那正是惡名昭彰的棕背伯勞。牠們時常會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引誘獵物,再把獵捕到的動物,串在像長槍一樣尖銳的樹枝上,我覺得牠應該要好好學習用餐禮儀,或許牠可能會是優秀的串燒店老闆。老師告訴我們,棕背伯勞是肉食性鳥類,雖然沒有強而有力的爪子可以抓握撕咬獵物,但牠會善用身邊的工具來代替爪子的功能。這種方式除了可以解決問題,還能標示出自己的領地,是自然界中少見的生活方式。

我們意外在樹林發現了一隻身形龐大的大冠鳩,牠正在安靜的休息,炯炯的眼神讓我感覺很威風。之後我們來到登山步道尋找「鶇」。鶇是一種陸地行鳥類,主要會在草叢間覓食,很類似鷸 (鶇的翅膀較為退化有一點點像奇異鳥,但比較小隻。)。走著走著,前方的道路忽然閃過一道黑影,經過同學們拍下的照片放大檢視之後,竟然發現是類似鶇的鳥類。這一張模糊不清的照片大大鼓舞大家的氣勢,因為它證明這座山上一定有我們要尋找的目標。老師帶著我們繼續尋找,結果在公園的一處草地上發現了一隻全身布滿虎斑花紋的鶇科鳥類。當時大家開心得叫了出來,老師用望遠鏡觀察發現是一隻俗名叫「虎鶇」的鳥類,我們一個接著一個慢慢靠近,希望可以拍下最清楚的照片,牠也大方的讓我們欣賞,甚至留下了一根虎斑花紋的羽毛讓我們仔細研究。

電線桿一條一條的電線是八哥們的拳擊擂臺,因為原生種的黑八哥數量較少,而外來種家八哥數量較多,導致原生種的黑八哥節節敗退,甚至面臨絕種的危機。強勢的外來種不僅對於原生種造成的強大衝擊,還會破壞環境。我認為如果我們人類真的有這些娛樂需求,不應該引進外來種,這些舉動雖然會為我們帶來一時的快樂,卻會對環境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我們應該透過網路觀賞影片來滿足,或是看書來了解該物種,為珍貴的台灣生態盡一份心力。

北海岸賞鳥遊記

  這一天老師帶我們到北海岸的濕地賞鳥,搭了好久的車,我們終於到了第一個賞鳥的地點「清水濕地」,剛下車時,我懷疑「這真的是濕地嗎?」眼前一片看起來快要枯掉的稻田,風就像十級陣風一樣呼呼地吹,天空上的黑鳶看起來都快要被吹走了。

  老師說,辨識黑鳶的方法就是看他有沒有魚尾巴,但是牠總在遠遠的地方飛翔,我還是看不清楚,等到牠從正上方飛過我們的頭頂時,我才真正的發現牠有一束漂亮的魚尾巴。黑鳶很愛玩,就像我們這些頑皮的小朋友一樣,在漂亮的河堤旁邊像風箏一樣隨風的飄來飄去,有時還故意去騷擾高蹺鴴、小水鴨和其它的許多水鳥。然而,黑鳶雖然很厲害,但是生活還是困難重重,因為農民常常會在農田裡放毒藥,不讓其他生物去吃農田裡面的農作物,黑鳶雖然不會吃那些農作物,但是如果牠的獵物吃到那些農作物,黑鳶再去吃那些生物,黑鳶也會因此而中毒身亡,所以如果我們想要保護這些生物又不讓農田受損的話,就應該要採取友善的防治方式,像是用聲音驅趕鳥類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如果是防治其他生物,也可以用架設網子的方式,但網子的材質要挑選,讓動物們撞到也不會受傷;也有人想到可以讓老鷹停在農田的老鷹休息區,並且讓老鷹抓住會吃掉農作物的獵物,但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好方法,因為老鷹是生態系頂級的掠食者之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可是好的東西總是不能太多,如果太多就會產生副作用,用這種方法可能會讓老鷹的數量變得過多,造成自然界的不平衡。

  看完黑鳶之後,我們也看到一群高蹺鴴、二十隻左右的小水鴨還有一些白冠雞。高蹺鴴的腳是粉紅色的,雖然腳有一大半在水裡面,但是腳看起來真的很高,因為水看起來很深;白冠雞的名字聽起來跟紅冠水雞很像,而且長相除了嘴巴跟腳以外,也跟紅冠水雞幾乎一模一樣,小水鴨的數量跟高蹺鴴比起來十分的少,雖然白冠雞的數量更少,但是總覺得小水鴨看起來最不稀奇。

  之後,老師又帶我們走了好長的一段路,看到兩種不同的八哥:一隻是平常很常看到的家八哥,另一隻是臺灣原生種的臺灣八哥。臺灣八哥體型明顯比家八哥大,頭上有一束很漂亮的羽毛。再往前走到一個很像沼澤的池塘邊,我們發現一隻鶇,這隻鶇的大小差不多跟麻雀一樣小,顏色也很像麻雀,可是我們一看就知道那不是普通的麻雀,鶇很喜歡跳來跳去,才剛有望遠鏡對好它就飛走或跳走了,好不容易才拍下照片,接著我們搭上遊覽車去餐廳吃飯,準備下午的旅程。

  下午,我們前往獅頭山公園,主要要找的生物叫做「鶇」,但是一開始我們走了很久的路都沒有找到,反而一開始就找到離我們很近距離的大冠鷲,老師說雖然大冠鷲體型很大,但是非常容易被其他猛禽欺負,所以猛禽不是大就有優勢,大冠鷲和鳳頭蒼鷹是在低海拔比較容易看到的猛禽,在有些公園就可以看到,大冠鷲的冠這個字,是大冠鷲的頭被風吹動頭上的羽毛時,羽毛微微隆起的樣子很像一個冠,所以叫大冠鷲。

  又走了很遠的路,我們終於看到了小島上的岩壁上的一隻鳥,這隻鳥的名字叫做「丹氏鸕鶿」,丹氏鸕鶿穩穩地站在石壁上,身上的紋路和顏色變成了完美的保護色,就算有望遠鏡已經對焦好都不一定看得到,丹氏鸕鶿和一般鸕鶿的分辨方式是嘴的裂痕,丹氏鸕鶿嘴的裂痕比較多,一般鸕鶿嘴的裂縫比較短,如果不用這種方式辨別,幾乎是一模一樣,但是我還辨別不出來。我認為丹氏鸕鶿很厲害,雖然風大到攝影器材都很難對焦,浪大到都要濺到牠了,但是牠完全不怕風浪的站在峭壁上。

  回遊覽車的路途上,我們終於發現一隻鶇,這隻鶇叫做「虎鶇」,但我認為應該叫做「豹鶇」,因為他全身都是斑點,長得比較像豹不像虎,這隻虎鶇的距離離我們很近,用肉眼就可以看到了,但是有時候跳到不見就要用望遠鏡來輔助,虎鶇是一種比較不怕人的鶇,老師說有一次虎鶇在道路旁邊覓食,有很多人在旁邊走來走去,他都不會飛走,鶇的覓食方式就是不停地翻土,然後把找出來的昆蟲吃掉,所以如果我們聽到翻土的聲音就有可能是鶇在附近活動。

  今天真是一個充實又開心的一天,也讓我學到很多關於生物的知識,謝謝老師帶我們到北海岸賞鳥,讓我們看到在平常在公園看不到鳥,也讓我們學到更多有關於鳥的知識。

自問自答TIME

問題time

1. 老鷹是由上升氣流飛翔的,正常來說很難控制方向,那為什麼不會被風吹走?

2. 高蹺鴴為什麼腿要那麼長?對他的生活有用嗎?

3. 丹氏鸕鶿為什麼不再比較多食物的地方休息,要在一個鳥不生蛋的小島休息呢?

回答time

1. 我認為因為老鷹比一般鳥類重,所以風吹不動他,當然他就不會被吹走囉!

2. 我認為高蹺鴴可能一開始不會游泳,所以才把腳變長,這樣至少比較淺的水域可以站立。

3. 我認為但是如此不到比較多食物的地方生活的原因是,因為丹氏鸕鶿已經有長得像岩石保護色了,如果他到比較多食物的地方可能因為沒有保護色而被其他生物吃掉。

北海岸賞鳥遊記

  這一天老師帶我們到北海岸的濕地賞鳥,搭了好久的車,我們終於到了第一個賞鳥的地點「清水濕地」,剛下車時,我懷疑「這真的是濕地嗎?」眼前一片看起來快要枯掉的稻田,風就像十級陣風一樣呼呼地吹,天空上的黑鳶看起來都快要被吹走了。
  
  老師說,辨識黑鳶的方法就是看他有沒有魚尾巴,但是牠總在遠遠的地方飛翔,我還是看不清楚,等到牠從正上方飛過我們的頭頂時,我才真正的發現牠有一束漂亮的魚尾巴。黑鳶很愛玩,就像我們這些頑皮的小朋友一樣,在漂亮的河堤旁邊像風箏一樣隨風的飄來飄去,有時還故意去騷擾高蹺鴴、小水鴨和其它的許多水鳥。然而,黑鳶雖然很厲害,但是生活還是困難重重,因為農民常常會在農田裡放毒藥,不讓其他生物去吃農田裡面的農作物,黑鳶雖然不會吃那些農作物,但是如果牠的獵物吃到那些農作物,黑鳶再去吃那些生物,黑鳶也會因此而中毒身亡,所以如果我們想要保護這些生物又不讓農田受損的話,就應該要採取友善的防治方式,像是用聲音驅趕鳥類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如果是防治其他生物,也可以用架設網子的方式,但網子的材質要挑選,讓動物們撞到也不會受傷;也有人想到可以讓老鷹停在農田的老鷹休息區,並且讓老鷹抓住會吃掉農作物的獵物,但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好方法,因為老鷹是生態系頂級的掠食者之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可是好的東西總是不能太多,如果太多就會產生副作用,用這種方法可能會讓老鷹的數量變得過多,造成自然界的不平衡。
  
  看完黑鳶之後,我們也看到一群高蹺鴴、二十隻左右的小水鴨還有一些白冠雞。高蹺鴴的腳是粉紅色的,雖然腳有一大半在水裡面,但是腳看起來真的很高,因為水看起來很深;白冠雞的名字聽起來跟紅冠水雞很像,而且長相除了嘴巴跟腳以外,也跟紅冠水雞幾乎一模一樣,小水鴨的數量跟高蹺鴴比起來十分的少,雖然白冠雞的數量更少,但是總覺得小水鴨看起來最不稀奇。

  之後,老師又帶我們走了好長的一段路,看到兩種不同的八哥:一隻是平常很常看到的家八哥,另一隻是臺灣原生種的臺灣八哥。臺灣八哥體型明顯比家八哥大,頭上有一束很漂亮的羽毛。再往前走到一個很像沼澤的池塘邊,我們發現一隻鶇,這隻鶇的大小差不多跟麻雀一樣小,顏色也很像麻雀,可是我們一看就知道那不是普通的麻雀,鶇很喜歡跳來跳去,才剛有望遠鏡對好它就飛走或跳走了,好不容易才拍下照片,接著我們搭上遊覽車去餐廳吃飯,準備下午的旅程。
  
  下午,我們前往獅頭山公園,主要要找的生物叫做「鶇」,但是一開始我們走了很久的路都沒有找到,反而一開始就找到離我們很近距離的大冠鷲,老師說雖然大冠鷲體型很大,但是非常容易被其他猛禽欺負,所以猛禽不是大就有優勢,大冠鷲和鳳頭蒼鷹是在低海拔比較容易看到的猛禽,在有些公園就可以看到,大冠鷲的冠這個字,是大冠鷲的頭被風吹動頭上的羽毛時,羽毛微微隆起的樣子很像一個冠,所以叫大冠鷲。
  
  又走了很遠的路,我們終於看到了小島上的岩壁上的一隻鳥,這隻鳥的名字叫做「丹氏鸕鶿」,丹氏鸕鶿穩穩地站在石壁上,身上的紋路和顏色變成了完美的保護色,就算有望遠鏡已經對焦好都不一定看得到,丹氏鸕鶿和一般鸕鶿的分辨方式是嘴的裂痕,丹氏鸕鶿嘴的裂痕比較多,一般鸕鶿嘴的裂縫比較短,如果不用這種方式辨別,幾乎是一模一樣,但是我還辨別不出來。我認為丹氏鸕鶿很厲害,雖然風大到攝影器材都很難對焦,浪大到都要濺到牠了,但是牠完全不怕風浪的站在峭壁上。
  
  回遊覽車的路途上,我們終於發現一隻鶇,這隻鶇叫做「虎鶇」,但我認為應該叫做「豹鶇」,因為他全身都是斑點,長得比較像豹不像虎,這隻虎鶇的距離離我們很近,用肉眼就可以看到了,但是有時候跳到不見就要用望遠鏡來輔助,虎鶇是一種比較不怕人的鶇,老師說有一次虎鶇在道路旁邊覓食,有很多人在旁邊走來走去,他都不會飛走,鶇的覓食方式就是不停地翻土,然後把找出來的昆蟲吃掉,所以如果我們聽到翻土的聲音就有可能是鶇在附近活動。
  
  今天真是一個充實又開心的一天,也讓我學到很多關於生物的知識,謝謝老師帶我們到北海岸賞鳥,讓我們看到在平常在公園看不到鳥,也讓我們學到更多有關於鳥的知識。

自問自答TIME

問題time

1.老鷹是由上升氣流飛翔的,正常來說很難控制方向,那為什麼不會被風吹走?

2.高蹺鴴為什麼腿要那麼長?對他的生活有用嗎?

3.丹氏鸕鶿為什麼不再比較多食物的地方休息,要在一個鳥不生蛋的小島休息呢?

回答time

1.我認為因為老鷹比一般鳥類重,所以風吹不動他,當然他就不會被吹走囉!

2.我認為高蹺鴴可能一開始不會游泳,所以才把腳變長,這樣至少比較淺的水域可以站立。

3.我認為但是如此不到比較多食物的地方生活的原因是,因為丹氏鸕鶿已經有長得像岩石保護色了,如果他到比較多食物的地方可能因為沒有保護色而被其他生物吃掉。

北海岸賞鳥之旅

又到了西湖生態資訊營的活動時間了,這次是要去台灣的「北海岸」,大概是金山一帶,也是唯一有自己的家長一起參加,所以也沒辦法太「自由」。而在這只有一天的旅行中,我也學到了許多知識,並且認識更多資訊營隊的人。

我們一早從西湖國小出發,很快就到了金山。清水濕地裡,有大量的黑鳶在玩耍,有的比較沒良心,還跑去「玩」小水鴨和高翹鴴,而田中飛翔的黑翅鳶則是尋找著獵物的蹤跡。在獅頭山公園裡,我們先是看到了在樹林中休息的大觀鷲、旁邊大聲發出警告聲的白頭翁,接著是位於燭台雙嶼上的丹式鸕鶿,最後則是在入附近草皮的虎鶇。

在強風吹拂之下,有在水田中聚集的小水鴨、佇立在路邊的蒼鷺、在吊橋上玩「風」的黑鳶、一不小心就讓魚變「空投」的魚鷹、在萬眾矚目之下展翅的黑翅鳶、被大家稱為「原來如此」的鸕鶿、從河道上飛過的綠色翡翠、藏身在水邊草中的黑喉鴝、隱藏在姑婆芋下的虎鶇,以及世界鳥類飛行速度比賽冠軍遊隼,但我覺得最特別,也是我唯一沒看過的「但是如此」,而這個「丹式鸕鶿」因為下午的雲很多,整個天空灰灰暗暗的,因此即使有很利害的望遠鏡和老師,也沒辦法看的太清楚。

就在這個式鳥類的生活圈中,我們的到來與走訪,使水田成了比遊樂園更更讓人興奮的地方,從黑鳶所屬的大橋、水鳥們抓蟲的和平區域,到黑喉鴝和田鷸的草叢天下、魚鷹「玩」空投的田地,最後是燭台雙嶼的丹式鸕鶿堡壘,這些地方都是金山的鳥類天堂。

一早坐上遊覽車,帶著相機、望遠鏡、和一顆探究的心前往北海岸賞鳥。在車上時,邱柏愷老師稍微介紹了候鳥,包括一隻從西伯利亞被風吹來台灣的西伯利亞白鶴,被取了一個「金山小白鶴」的綽號。到了濕地後,烏雲密布的天空中正翱翔著幾隻黑色類似鷹的鳥,老師介紹說那是黑鳶,是少數可以和彼此溝通的鳥類,而且牠們也會一起玩拋接球的遊戲。一隻黑鳶將草球丟出去時,另一隻黑鳶會向下俯衝,試圖用銳利的爪子去接球。一旁水塘裡的小水鴨,似乎像是在看球賽,交頭接耳的討論草球到底會不會掉到地上,還是會被接起來。
在路邊的枯樹上,站著一隻雖體型不大,眼神卻有如鷹一般銳利的眼睛的棕背伯勞。牠的捕食方式可以被說成一個字 : 賤,通常棕背伯勞會模仿其他動物的叫聲,引誘獵物,在把獵物插在尖銳的樹枝或其他東西上面。牠的習性被老師標榜成殘忍,而雖然他沒有向大型肉食性鳥類那麼強而有力的爪子可以撕裂獵物,但牠會用各種工具去代替爪子的功能,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再往前走,我們彎入了一條蜿蜒在小河與筊白筍田間的柏油路,小河堤防的另一頭,聽見了翠鳥清脆的叫聲,而我們緩慢的前進後,看到兩隻翠鳥站在堤防的石磚上。牠一看到動靜,就用雷一般的速度穿梭在河堤中,老師連腳架都還沒架好,就已經看不到牠的身影了。在前方無際草原的上空掠過一隻魚鷹,鋒利的趾爪中緊扣著一隻魚,而似乎是恍神了一下,爪中的魚悄悄滑落到草原之中,變成了鼎鼎大名的在地美食,而魚鷹一時還忘了回頭撿食物,過了一段時間後牠才醒過來,回頭找滑下去的魚。
繼續走時,在一旁的田中,老師的餘光看到了一個嬌小的身影飛到枯枝上,馬上開始架設腳架。老師邊調相機,邊介紹他所看到的鳥,是黑喉鴝,而老師那麼匆忙的原因是因為牠其實不常見,可能是我們今天所看的鳥類中最稀有的,聽到這句話,大家開始拿出望遠鏡找這隻體型嬌小的鳥。黑喉鴝似乎身體穿著一件橘色的無袖背心,而身體是黑色的,但在棕色的背景下,牠非常難找,是牠飛到綠色的草叢上後,才比較好拍攝牠。
最後到了一個登山步道尋找鶇,而老師提醒,這種鳥類對聲音很敏感,所以走路要輕聲細語,不能突然發出聲響。走著走著,前面突然閃過白色身影,老師說那是白腹鶇,而繼續往前走時,到了一個公園,而就在公園有一隻虎鶇在草皮上靈活的彈跳,大家安靜地找好位置拍攝,結果後面有人不小心發出聲音,虎鶇就跳進森林裡。老師趁這個時間帶我們到橋上,比較容易看到草皮。過了一段時間,虎鶇再次跳出來,而牠搖著屁股緩慢地前進,讓我們欣賞與拍攝。這次課程讓我對鳥類的習性大開眼界,也在我心中的鳥圖鑑增加了很多新品種,希望下次還能參加類似的活動。

北海岸

清風微微地吹
遊準有如高高在上的皇帝
俯視大地

看到獵物
瞄準
俯衝
有如百發百中的
神射手

假如你
闖入
他的領地
他一定
把你
殺個
片甲不留

魚鷹
有如漁夫一般
每次都
滿載而歸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