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班】0907/22、7/23拉拉山研究調查實習活動心得

Filed Under (eci環境行動班) by eco on 24-07-2009

文/卓麗容 

也許你是第一次到拉拉山、第一次感受到炎炎夏日中巨木森林的清涼。

許許多多的驚喜就在這第一次中,我們在路邊的野溝中見到莫式樹蛙、夜晚的竹林中巧遇艾氏樹蛙;踩在巴福越嶺柔軟落葉步道上遇見形形色色不知名的蕈類、其中還有稍不留意就錯過的晶瑩剔透的水晶蘭果實;還有森林外緣輪流成為拍攝主角的小動物們…..。

這次拉拉山研究調查實習活動,老師為同學們積極有勁的學習動力打了滿百的高分,你們優異的表現令老師們感到驕傲,也是支持老師辦理後續活動的動力泉源。

兩天的行程也許未能滿足你的學習慾望,留待日後再行前往的最佳“藉口”。先將此行的收穫與想法讓全世界知道吧!

雲霧森林拉拉山~拉拉山研究調查實習活動心得 洪儀璇
以水蜜桃聞名的拉拉山位於桃園復興鄉,屬於中高海拔的山脈,此山中,不僅有美味的水果(如:水蜜桃),還有神木,更有各種稀奇的野生動物,像是利用他們的糞便和腳印發現蹤跡的台灣黑熊、水鹿以及山羌,這些生物不僅豐富了拉拉山的態,更是引來不少遊客前往造訪。
拉拉山原名達觀山,在泰雅族語裡是「美麗」的意思,擁有全台灣面積最大的紅檜森林區,園區內的紅檜多的很!其實台灣很少有紅檜神木,但是拉拉山不僅有,而且還是二十一棵紅檜巨木。本來有二十三棵,但是第8號巨木民國77年被雷擊折斷,而第15號巨木在民國82年因因坍方而倒伏,另外還有一棵檜木是扁柏,而其餘所剩的這二十一棵紅檜巨木樹齡也都有超過一千歲!這樣加加減減下來,有被標記的檜木巨木,就只剩下二十二棵啦!
但是,為何紅檜這麼多,扁柏卻少的可憐呢?那是因為紅檜適合生長在半山腰以下,溪流河流附近,而扁柏較適合生長在山頂最溼最冷的地帶,而拉拉山不僅有瀑布,也有小溪,所以水氣很重,導致紅檜生長頻繁,加上日治時期砍伐了不少檜木去建材,所謂ひのき(hinoki) 其實不是指紅檜而是指扁柏,所以日本人所砍伐的全是扁柏,而紅檜之所以沒被大量砍伐是因為當紅檜長的很高大時,內部會被真菌侵蝕而變中空而無利用價值,還有紅檜的樹皮很薄,生長時總是長得很歪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分枝,造成接下來長出的樹枝會是原來樹幹粗細的二分之ㄧ,沒有辦法做成大型縱切的檜木桌子,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紅檜可以生存這麼久並且成為巨木。至於扁柏的話,因為它就算老了,樹也不會中空,且樹皮很厚,長得筆直粗壯,因此被日本人大量砍去建房屋,所以現今所「殘留」的扁柏巨木大部分都長得扭曲變形,當然那些就是日本人不要的、長壞的檜木啦!因此今天我們看到的神木,大半部分都是紅檜,而非扁柏!
中高海拔地區是以殼斗科植物以及樟科植物為主,是飛鼠們生存最適恰的地方,因為飛鼠們喜歡吃的就是殼斗科植物的果子以及樟科植物的嫩芽,而其中這兩科的植物各具有其代表的數種,殼斗科植物是以青剛櫟為主,而樟科植物則是長葉木薑子。長葉木薑子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他的葉子會包裹住新掌出來的嫩芽,而它的果子也是大受飛鼠歡迎的,但是最受飛鼠歡迎的果子其實是卡式櫧的果子,但是他的果子卻是殼斗科植物中體型最小的,即使如此,他仍是飛鼠們的最愛,還有,卡氏櫧的葉子背面有時因角度的關係而會呈銀色的,外觀十分美麗!
還有,拉拉山山上的各種部落的居民都是泰雅族的,泰雅族以前有一個恐怖的傳統習俗,就是成年禮時要纹面,男生若能獵下一頭山豬並且拔下山豬牙做成項鍊帶著,就可以(應該說必須)紋面在臉上,代表自己是英雄,別人看到你就知道你曾經獵下一頭山豬,而女生則是要能織出漂亮的布匹,紋面後才能代表自己是一位賢慧的泰雅女性。但是文麵可是很痛的!!最後,這項習俗也失傳了~聽說目前台灣只有五個泰雅人會泰雅傳統習俗的紋面,但五人中最年輕的一位高齡已達九開頭了!看來泰雅的紋面技術大概就要這麼”消失”了!唉~
來造訪拉拉山的遊客絕大多數應該都是來買有名的拉拉山水蜜桃,但是事實上,水蜜桃其實是外來種的,水蜜桃適合生長於潮濕涼爽的地帶,例如:日本、加州,而台灣能種水蜜桃的地方只有北部較潮濕的山區,而拉拉山所栽種的水蜜桃長的最好也最出名,所以就這樣和拉拉山幾乎是畫下了等號。我記得返回到西湖國小後,我急急忙忙敢去上已經開始上課將近有半鐘頭的數學課,一進去老師就問:「你去哪丫?」「拉拉山」「你有沒有買水蜜桃呀?」「呃…已經把那一整盒交給我老爸了」這短短的對談中讓我深深感覺,大家似乎早已把水蜜桃當成是台灣本土種的了!
拉拉山山的風景實在很好,空氣也十分新鮮,有著各種植物不同的芬多精,人家說森林有三寶:陰離子(瀑布所有)、氧氣、和芬多精,缺一不可。是呀!多麼優美的風景應該讓我們的子女也能見識到,多麼豐富的生態更應該讓他永續下去,我希望觀光客來到風景區觀光時不要隨便破壞生態,別亂丟垃圾、亂野放動物,才能使這些美麗的景點繼續”美”下去!

一般人對拉拉山的印象或許只停留在水蜜桃,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這一大片山巒疊起、雲霧裊繞的迷霧森林中,暗藏著這麼多生機。當一抹一抹暮雲隨著晚霞,為大地鋪上一層五彩繽紛的薄紗,萬物皆沉靜之時,讓人有好幾分神遊武俠,騰雲駕霧的快感。但神話畢竟只是神話,讓我們一齊揭開這縹緲濃霧的神秘面紗……
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二號是個令人難忘的日子,當全世界的人都在瘋狂追逐日食之時,我卻轉身踏入中海拔林中,儘管月球蠶食太陽的日偏食情景讓人不禁駐足讚嘆,但有個更重要任務此時必須執行─前進拉拉山進行物種調查。進入了中巴陵地區,高大的桂竹和滿山滿谷的闊葉樹野桐、山毛櫸,和擁有橘紅色刺果的構樹遮住了天空,樹影和著陽光,暖風迎面撲來,讓人心曠神怡。仔細一瞧,巨大的黃紋碟從眼前一閃即逝,黑鳳蝶和琉璃蛺蝶則在喬木底層翩翩飛舞,暮禪和騷蟬在樹上鳴著不同的樂章,顏色五花八門的盾背椿象和毛茸茸的毒蛾幼蟲則群聚在葉背休息。此時,路旁的溝渠輕輕的翻攪起來,我瞧見水中那來無影去無蹤的身影,不正是被俗稱雨怪的莫氏樹蛙?終於,牠騰躍的身影停了下來,我望著牠水汪汪的橘紅色眼睛,不勝唏噓,莫氏樹蛙適應力極強,全省曾經到處都是牠們的身影,這樣的物種為什麼還能被人類逼入絕境,被列為保育類?可見人類的破壞力,不僅破壞的快,也破壞得廣!值得慶幸的是,保育團體已在今年「開除」了莫氏樹蛙。這天下午是我們第一次練習對物種的統計紀錄,讓我見識到了森林系統的生態多樣性,而我們所發現的數目和種類,恐怕只是滄海之一粟吧!
夜晚悄悄來到,森林浸沐在黑色的薄霧中,我們僅在宿舍邊緩緩繞了一圈,但所見卻是無比驚奇!數以萬計的蛾類在燈邊飛舞,星天牛和眾多種類的鍬形蟲在樹上啜飲著山櫻花濃濃稠稠的樹脂,大家興奮的拿著相機,搶拍這些暗夜中的夜行者,我們最仰慕牠打開革翅,當膜翅伸出的那一刻,展翅高飛的英姿。在向夥伴們分享過今天的所見所聞後,夜行者的任務,再次展開。邱老發現了一隻體態臃腫的盤古蟾蜍,牠大言不慚的吞了一隻毒蛾幼蟲,看他嘴邊那幾撮毒毛,蟾除可絲毫不在意毒蛾身上的劇毒。
第二天,我在此起彼落的蟬聲中睜開了眼睛,紫紅色的奇異光芒灑落山頭,我們開始了第二天的觀察。今天,我們的目標是拉拉山巨木群,這是一座十分大眾化的「迷霧森林」。我原本還擔心視線不佳,幸好─陽光普照。這是座針闊葉混合林。巨大的檜木是這座森林的代表,檜木是世界上極其珍貴的樹種,牠的年齡可以縱貫數個千秋,然而在全世界的分布僅在台灣、日本和北美海岸。台灣的檜木大多是紅檜和扁柏。而步道上編號的巨大神木,則大多是樹皮薄、易分岔、易蛀空的紅檜。而樹皮厚,樹幹十分挺拔又實心的扁柏由於被視為高經濟樹種,能成為神木的已經蓼蓼無幾。紅檜的缺點成了生存的優勢,讓我不經嘆息人類的貪得無饜。這二十二株直上雲霄的巨木,讓人讚嘆這些立足千秋的壯闊。
走過石子路,我遇見了上回在陽明山上所遇見的老朋友。我依稀著記著當時海拔雖僅五六百,天寒地凍的刻苦銘心,卻無法和對大自然的敬畏相比,那是易種極其特殊的樹種─昆欄樹。時空背景來到了盛夏的中海拔森林,這裡的海拔已過一千五,這裡低於這個高度就無法見到昆欄樹,由此可見七星山氣候的惡劣。說到昆欄樹的奇妙之處,昆欄樹的外表有著被子植物的闊葉,然而其體內養分的傳輸系統卻不是一般常見的導管細胞,而是原始的管胞。這兩者的效益就好比一個是用吸管喝水,一個是用虹吸式,對於養份的傳輸速度差異很大。因此他極有可能是裸子植物演化到被子植物的過渡物種。
另一種令我印象深刻的植物是水晶蘭,前幾年我在大雪山時因為貪玩錯失一睹其之機會,在一處落葉堆中,我終於一睹其廬山真面目。水晶蘭不屬於蘭科,也不是大家所認為的真菌類。相反的,牠可是高等的顯花植物,牠沒有葉綠素,沒辦法進行光合作用,牠和黴菌互利共生,以黴菌為媒介,從腐植中獲取養分,牠露出地表晶瑩剔透的外表,其實就是牠的花和果實。
樹影婆娑,踩著厚厚的落葉堆,我們踏上了歸途。離開了上巴陵,我望見滿坑滿谷的水蜜桃田,不禁擔心起這兩日的所見所聞,這一大片充滿生機的原始森林,是否也會因為商業利益,而變成了一大片水蜜桃園。雖然沒有見到我期待已久的中海拔迷霧世界,但這一切的一切,已十分令我滿足,感謝帶領我們發掘拉拉山生態的四位老師,期待下次研究班的出征!

報告老師!TEST是我的新暱稱~~

下回要不要改成 contest !?

雲霧森林—巴陵拉拉山漫步 98.07.23

隨著老師及同學們的腳步,我生平第一次的中海拔森林之旅在這水蜜桃聖地—拉拉山展開了。

終年雲霧繚繞的拉拉山,藉由雲霧帶來的水氣,孕育了多樣的植物和動物。大家都知道,低海拔是闊葉林的天下,而中高海拔則屬針葉林管轄。用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現象,可以猜測在森林剛開始形成時,地球的溫度十分溫暖,當時稱霸世界的針葉植物因而單單倚靠著其細小的葉片生存在各個角落。但這時,漸漸演化出的闊葉植物憑著較大面積的葉綠素,適應了溫暖、舒適的低海拔地帶,將原生的針葉植物趕進了中高海拔森林,幸虧針葉植物仗著葉子小的特性,在溫度低,紫外線強,有時甚至會下雪的中高海拔成為了強勢的物種。少數生存於中海拔的闊葉植物—殼斗科和樟科,在森林中的「空隙」中利用少許的陽光和針葉植物並肩生存。其中一種代表的闊葉植物—昆南樹是一種十分特殊的植物,他生存在中海拔,擁有闊葉樹的葉子,但植物內部卻是利用針葉植物的管胞進行養份運輸,可見它是一種率先演化出闊葉的針葉植物,是之前所沒有的種類呢!

高大雄偉的巨木群,也深深吸引住大家敬畏的眼光,檜木有些只幾百歲,有些則可以到三千歲之久!全世界有七種檜木,僅分布於美國、日本和台灣。台灣僅兩種檜木,便是大夥兒熟知的紅檜以及扁柏。紅檜的樹皮薄,且分枝較早,隨著它的年紀漸長,樹的內部會漸漸被菌類所蛀蝕,年年累積下來,內部的空洞也會日益變大,終於整棵樹會變成空心的,這些樹洞,常常被白面鼯鼠所利用,成為自己溫暖、安適的家。中海拔地帶,一方面有豐富的殼斗科堅果,又有不少的紅檜樹洞,白面鼯鼠吃好的、住好的,或許對牠們來說,中海拔森林可說是人間伊甸園呢!

樹皮厚厚的扁柏在台灣的數量比起紅檜又少了許多,一來扁柏需要比紅檜更潮濕、陰涼的環境,分布的海拔自然高了許多,二來由於扁柏內部的組織不易被菌類蛀蝕,實心的木材十分適合建築,在日治時期時被大量砍伐運回日本,因而現今我們所能看到的扁柏,已是寥寥無幾了。下一回去日本遊憩時,別忘了多多留意當地神社的建材,或許這一根根樑柱是來自我們台灣喔!

不知道此時你會不會問:巨木兩三千的歲月下來,能夠好端端的不受蟲害,是否有些生存的機制?沒錯,飄散於林間的陣陣檜木香就是答案!也就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兒的「芬多精」。「多吸吸森林中的芬多精對身體有益。」這句話是大家常常聽到的,植物們為了抵抗昆蟲的侵害,各自演化出許多驅蟲的味道,這就是芬多精。這些芬多精吸多了,身體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一些對付病魔的抗體,增加抵抗力,這就是芬多精對人體的好處。芬多精的好處在檜木身上也十分管用,這天然的防蟲液,在一棵檜木上從數千年前一直用到今日,保全著他們的安全,這份機制是不是超棒的呢?

走著走著,一棵長滿瘤刺的植物映入大家的眼簾,這就是「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所提到的「食茱萸」。住在巴陵的泰雅族人並不會耕種,他們的食物來源除了狩獵之外,就是山地的野菜。泰雅族人最有名的野菜有兩種,一種是山胡椒的果子,另一種是食茱萸。食茱萸除了嫩葉可供我們食用,花蜜在森林中也是數一數二的有名喔!每年就在雌花綻放的那段期間,不只有蝴蝶會來造訪,連蜜蜂、鍬形蟲、獨角仙等昆蟲也會蜂擁而上,搶食食茱萸的花蜜,然而人面蜘蛛也會佈下天羅地網,在這段時間好好的飽餐一頓。這皆大歡喜的場合在這棵不起眼的木本植物上發生,你是不是要大聲讚揚大自然的奇妙?

這時,大家的眼光再一次的轉移到一棵略微傾斜的大樹上,不同於其他植物的是,這整棵樹被大量的附生植物所佈滿,猶如披上了一件耀眼的綠色衣裳,在森林中特別顯著。傾斜的大樹因為暴露的面積較大,容易堆積沙塵、泥土,在雨水及陽光的攪和之下,成為營養豐富的腐植土。由風和蟲子所帶來的種子們最喜歡這樣的絕佳住所,它們有的利用自己的葉綠素在此自給自足的生活,有的乾脆直接吸食寄主所製造的養分而活;半寄生植物—桑寄生藉由鳥兒們的糞便攜帶也來到這兒,它們一年之中有一半自力更生,一半則偷食養分,各種型態的植物,都在此一一呈現了。

第一次漫步於中海拔的森林,各種有趣的自然現象被我一覽無遺,步道旁的一草一木都令我驚豔。下一次遊覽這美麗的雲霧森林,可得細細留心身旁的每一件事物,感覺一定絕然不同!

  前往拉拉山的路途中,適逢難得一見的日偏蝕。小客車一停靠路邊,邱老立刻帶頭衝出車門,提起「大砲」單眼相機。仰頭,瞄準頭頂只剩四分之ㄧ大小的太陽,「喀擦!」扣下快門。咱們這群小毛頭立刻戴上觀日眼鏡,一睹為快。昏黑的鏡片中,橘紅的大餅,變成一彎蛾眉月。
  走在狹窄的北橫公路上,左是深谷山崖,右是陡坡絕壁,怵目驚心。經過一番顛簸,才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崇山峻嶺的巴陵鄉。
  林老師介紹道,巴陵鄉位在中海拔又稱雲霧帶,由耐寒、喜愛潮濕的檜木統治;闊葉家族的樟科、殼斗科,則是不容輕視的競爭者。
  舉目望去,不難見到桂竹林。高瘦的竹子,在風中搖擺,嘎嘎作響。老師說,當泰雅族人遷移到新的地區,會先種植桂竹,因為,竹子生長快,能快速形成密林,成為籬笆;竹筍是良好食材;輕而堅固的它們,更適合製作家具。難怪!我和家人爬山時,常見到整片的竹林。
  沿著林道,緩緩走著。羅氏鹽膚木上,彈跳力佳的白斑大葉蚤,被逮個正著;盲蛛停在山壁上,一旁還有隻擬態成蜜蜂的虻,不安分的嗡嗡飛舞。蹲下身子,撿拾毬果,烏鴉鳳蝶正好從頭頂飛過。環紋蝶在林間穿梭,像竹叢中的一絲燐光。生命最自然的律動,令我看的如痴如醉!
  晚間,群山剪影依稀可見。路燈旁、樹梢上,數不盡的蛾類,成群飛舞,令人眼花撩亂。我們還得以一窺「大避債蛾」成蟲的廬山真面目。只可惜,在黑暗中難以對焦,拍出來是一片模糊。
  還有隻可憐的椿象,在他修長的身上,竟黏著四隻鮮紅的寄生蹣。唉!不知他花了多大的力氣,才能餵飽自己和「包養」四個「吃軟飯的」。
  分享完整天的經歷,夜已深。見到學長仍不休息,提著相機往外跑,我也不甘示弱,跟著衝出房間。一隻隱隱散發紫色金屬光澤的步行蟲,攀爬在山櫻花的樹幹上;身材碩大的黃石蛉,動也不動的臥伏櫻花樹葉背;不遠處,青蔥色的草蛉停棲在旁。石蛉、草蛉一大一小,對比之下,妙趣橫生。
  不知是被誰搖醒的,當我睜開雙眼,是清晨五點十分,空氣最為清新之時。不愧是中海拔森林,陽光普照,溫度卻舒適宜人。用餐完畢,進入上巴陵。林老師說到,「巴陵」代表巨木倒下,「拉拉」則為視野良好處之意;兩句合起來,便表示拉拉山風景優美,林木蒼翠,是蓊鬱的人間天堂。
  拉拉山國有林屬於「向源侵蝕」的河谷地形,河岸坡度大,容易崩塌,從上俯視,看見不少因坍崩而滾落河谷的巨木殘骸,大自然的力量實在不容小覷。檜木中的紅檜適合河谷地,所以這裡的神木排名幾乎被他們獨占;因此另一種酷愛寒冷的台灣檜木──扁柏,族群不多,神木只登記到一棵。
  隨著林老師前進,不時聽見「吐米酒~」冠羽畫眉的青翠鳥鳴。台灣赤楊夾道相迎,身為中海拔先鋒植物,每當大地出現創口,他總是一馬當先,填補裸露的土壤。錐果櫟側著身子,往河谷張望,背上滿是附生蕨類,樹冠還頂了叢半寄生植物──桑寄生。我看著粗壯的樹,樹看著渺小的我,瞬間,感覺人類是如此微不足道。
  往插天山的路程長達十七公里,須經申請方可進入,不過,我們還是走了一小段。這條步道遊客干擾少,更為原始,瀰漫溼氣。濕軟的腐植層,冒出奇形怪狀的蕈類,有的色澤樸素,有的鮮豔斑斕──一看就知不好惹!最後的意外驚喜,是水晶蘭的果實──想不到,和它的花一樣潔白透明。我真是三生有幸,能多次在深山內見到這難得一見的腐生植物,尤其是它的果實!
  兩天之中,親眼見證拉拉山的盎然生態。就像邱老說的:「寧可保留適度的不便,也不要將保育區變為觀光勝地。」任何的開墾,都會對生態系形成衝擊。期望大家好好珍惜眼前美景,讓青山長在、綠水長流!

中海拔拉拉山生態研究調查實習

  說到拉拉山,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水蜜桃,但是,很多人卻不知「拉拉」這兩個字,正是泰雅族語「美麗」的意思。其實,拉拉山這個名字真的當之無愧,因為細細去觀察,遠至高低迭起的山巒;近至環繞身旁的桂竹;大至高聳入雲的檜木;小至掠過身旁的昆蟲,都有它獨特的美。而拉拉山,也就成為我們這次生態研究的地點。

  這次生態研究的時間,好巧不巧,正就是「天狗食日」日蝕發生的一天,而我們當然不能錯過這個奇景,便在半路停了下來,一窩蜂的下車,選了最好的位子,拿起日蝕眼鏡便開始觀測。看那本來有如圓盤大的太陽居然化成猶如眉月般的形狀,另我們驚異不已。不過可惜的是沒有把這個天文奇景拍攝下來,算是一點小小的遺憾。

  抵達中巴陵的景仁山莊後,林老師便先大概的介紹拉拉山的生態與植物系,說明中海拔森林是針闊葉混合林,針葉樹大多是檜木;而闊葉木的典型植物是樟科和殼斗科的植物。接著,我們便沿著步道,做個生態觀察。不一會兒,就發現了停在水泥牆上的尺蛾;一轉頭,發現了在桂竹林穿梭的巨大環紋蝶;站在高處眺望那連綿的山巒;俯身觀看被輾過的蟾蜍;一撇頭,發現了躲在樹間的蕈類;一轉眼,找到了藏在葉背的椿象。短短的路程,就帶給我們許多的驚喜!

  夜幕悄悄降臨,大家所期待之夜間觀察的序幕也展開了,雖然只是繞行宿舍一圈,但是所發現的生物還是不勝枚舉:在樹幹上休息的寬腹螳螂;在樹上稍作停留的大避債蛾;樹根上被我們發現的星天牛;圍繞著燈光的飛蛾;還有,成為今天夜間觀察的主角──鍬形蟲,大家圍在它的身邊,爭相拍著它展翅飛翔的那一刻;另外,邱老還發現了一隻吞下毒蛾幼蟲的盤古蟾蜍,他嘴邊的那些細毛,證明的那隻幼蟲的毒對他來說根本不礙事。

  回到宿舍的那一刻,我卸下全身的裝備,轉頭一看。咦?不知道什麼時候,竟然有一隻巨大的蜘蛛與我們同居。而我的室友立即請了邱老過來,後來得知是一隻專吃蟑螂的長腳蜘蛛。因為在宿舍裡看到了那麼有趣的動物,我們的相機當然也猛拍個不停。後來,我們用牙線盒將它擒拿了起來。而後,我們也就將它放了出去。

  第二天,我在晨曦下起床,而當然,我也很期待今天的拉拉山之旅。不一會兒,我們便搭乘休旅車抵達了拉拉山自然保護區。一下車,林老師便開始向我們介紹拉拉山的植物。其中,老師說明了檜木分為紅檜和扁柏,全世界就只有台灣、日本和北美洲海岸有這種特殊的植物,我深深得替這些「台灣之光」感到驕傲。而且途中,老師還說明了我們台灣的紅檜,各個長相奇特,令北美洲來的專家也不禁感嘆這些紅檜真得是太神奇了!我們在途中看到許多的寄生植物,還看到了特殊的「桑寄生」──半寄生植物。為何此種植物會被稱之為半寄生呢?因為他們的宿主是落葉植物,等到宿主落葉時,他們也就要自力更生,因此被稱為「半寄生」。雖然有很多人都認為寄生植物很低賤,但是,我認為這也是他們的生存方式。他們也是遵循著大自然的法則生存下去。途中,老師還特別提到彎的大樹會有比較多附生植物,因為這種樹木會堆積許多養分,所以自然就有許多附生植物來「朝聖」了。

  走著,我們便看到一種受歡迎的植物:食茱萸。不僅是原住民會把其嫩葉當食物,昆蟲們也會爭相吸食其花蜜。而不懷好意的人面蜘蛛也在一旁結網,等待昆蟲不慎「誤觸法網」。另外,老師還介紹了一種特殊的植物,那就是:「看似闊葉,實而針葉」的昆蘭樹。它雖然外表看似闊葉樹,但是體內卻是原始的管胞。所以,被判定為針葉進化到闊葉的過渡期植物。

  往插天山的福巴步道,需要申請才能進入。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這裡保存的生態完整性更勝於拉拉山自然保護區。才走一小段路,就發現隱藏在落葉堆中的馬陸;峭壁上,有各式各樣的蕈類;樹洞裡,一隻麵包蟲躺在其中;而在草地上所發現的長角鋸齒螢火蟲,為這次的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這兩天了拉拉山之旅,令我體會到拉拉山的生態真的是十分的豐富,且我對拉拉山的印象也不會只停留在水蜜桃上了,反而對於拉拉山的生態會被水蜜桃田給破壞感到憂心。希望人們也能注意這個問題,讓拉拉山的生態能繼續保存下去。

【雲深不知處–拉拉山】108 介壽國中 王懷瑄 98.7.22-98.7.23

在二、三、四年級的過年假期,老爸都會帶我們全家去拉拉山玩,由於記憶力不甚佳,對於拉拉山的記憶只剩桃源山莊裡好喝的卦菜雞湯、前往神木區時的塞車擁擠……。

位於中海拔上巴陵的拉拉山在泰雅族語裡是「美麗」的意思,而巴陵也是用泰雅族語翻過來–「把哢(ㄌㄨㄥˋ)」意思是巨木倒下。拉拉山有典型的中海拔氣候及林相–針闊葉混合林。針葉代表樹種是紅檜及扁柏,闊葉則是殼斗科(例:森氏櫟)及樟科植物為霸主,另外,美麗的台灣紅榨楓和可作為清潔品的無患子等變色葉植物,也為拉拉山點綴不少。生物則有:蛙類以盤古蟾蜍、莫氏樹蛙及白頷樹蛙居多;赤尾青竹絲、大頭蛇等蛇類朋友常來串門子;孔雀青蛺蝶、環紋蝶也是常客,運氣好一點說不定能看到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大紫蛺蝶呢!

在發出陣陣惡臭的水溝旁舉步向前,光是在長滿苔蘚岩壁上就發現好幾隻毒蛾幼蟲及小昆蟲,更別說水灘裡發現原為保育類的莫氏樹蛙!野桐上發現為數不少的盾背椿象,雖說數大就是美,但……反胃感從胃裡悄悄湧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路上遇到了好幾棵「只聞其名不見其面」的樹種;為夸父綠小灰蝶幼蟲食材的山毛櫸、環紋蝶幼蟲愛吃的食物–具有多種用途的桂竹、有兩個空的鳳蝶(疑似烏鴉鳳蝶)化蛹後空殼的賊仔樹、高大筆直的山毛櫸,學長發現了好幾隻不同顏色的獵椿,回來的路上還看到被壓扁乾掉的蛇屍,真是難以形容的喜悅!

夜幕降臨,天空悄悄的出現了幾顆頑皮的星星,向我眨著眼睛。千千萬萬隻飛蛾在燈下狂亂的飛舞著,一隻令人不寒而慄的寬腹螳螂,鼓著牠那顯得有些巨大的眼睛瞪著我們,彷彿怪我們打斷牠原本寧靜的狩獵。告別螳螂,轉身繼續往斜坡踏上,發現了或許在稍久之後可能成為螳螂美食的大避債蛾。僅離宿舍窗口幾步之遙,小樹旁有著天牛家族中最漂亮的星天牛。空地上台灣深山鍬形蟲出於本能來到燈光下,驚惶的看著一台又一台的照相機,牠猶疑不決的張開翅膀,「碰!」撞到某人的膝蓋–邱老準確的把握時機,用力推開身旁可憐的人,拍下牠完美展翅的畫面–最後,這隻可憐的昆蟲,被我們弄得暈頭轉向,終於也把握時機,「咻!」的飛到樹上,全然不管背後嘆聲連連。

累癱的晚上總是特別好睡,在某位不明人士響亮的敲窗戶聲醒來,低低咒罵一聲,任命的爬下溫暖的被窩。「清晨」(在平常起很晚的我眼中)的空氣是如此的清新,拉拉山國有森林裡更是充滿著芬多精,令我們這些都市小孩貪婪的大吸特吸,在「吐米酒~」的鳥鳴中輕快前進。一棵令人感覺在步道角角邊的植物,原來就是飛鼠的目標–卡式櫧,香甜可口(猜的)的卡式櫧果實,是白面鼯鼠的最愛。向陽先鋒植物–台灣赤楊挺直腰桿站在眼前,有地方崩塌,它總是「義不容辭」的站在第一線當「第一棵植物」。別名雲葉的昆欄樹是冰河時期的孓遺植物,奇特的是,葉子明顯是闊葉,裡面的傳輸系同卻不是闊葉樹種的「導管」,而是針葉樹的「管胞」,大概是面對地球由冰河時期到現在溫度的改變,也慢慢演化出闊葉來吧!
樹皮薄的紅檜,佔了被編號的神木二十ㄧ分之二十,樹皮厚的扁柏則只有一棵。日據時代日本人大量砍伐木頭,運回日本做房子。他們看中了高大筆挺的扁柏,而紅檜卻因為分枝早、樹中被蛀空而倖免於難,成了現在的神木,扁柏則寥寥無幾。終於看到神木,神木真是名不虛傳,獨具造型,樹齡更高達上千年;仰望之際,心中油然升起崇敬之心。

踏上往插天山的步道,腳步無聲無息的消失在厚厚的落葉堆裡。總算不枉跟邱老脫隊–有足夠的時間拍攝或豔麗奪目或樸實無華的各種稀奇古怪蕈類,甚至發現隱身腐葉裡晶瑩剔透的水晶蘭果實。當李老師的跟屁蟲的結果是發現從樹上搖下的捲葉象鼻蟲,以及色彩斑斕的馬陸。不過,沒聽到林老師對植物深入的講解是脫隊慘痛的代價。

拉拉山是我前幾年春節的必遊之處,但每逢過年,總是人潮洶湧,垃圾滿地,到處都是人聲。完全沒有心思找尋這小小的蕈類,今日重來森林,竟然有如此多的蕈類!,一條僅離遊客步道幾步之遠的福巴步道,卻有著難得一見的水晶蘭、捲葉象鼻蟲。遊客的破壞力之強,令我震撼不已。另外令人擔憂的是,有多少人只注意水蜜桃的價錢?只注意水蜜桃甜不甜?期盼遊客對拉拉山的印象別只停留在水蜜桃上,讓拉拉山除了水蜜桃、神木區滿地的垃圾,還有一大片完整的、不被破壞的蓊鬱森林。

翠綠的山頭昂然聳立,崎嶇的陵線訴說壯闊,如果碧藍無瑕的天空是雲霧的畫布,那麼綿延無盡的山脈就是樹木的天堂。觀宇宙之大,察品類之盛,在一座座連綿的山丘。這裡是拉拉山自然保護區,一個除了水蜜桃和美景之外,還擁有豐富中海拔生態的美麗之地。

或許這樣美麗的景致是造物者給台灣最好的禮物,因為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是世界上少見的,從熱帶到冷溫帶,從東南區到古北區,都可以在台灣這個僅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小島上一覽無遺。這樣的特色也造就出豐富的針葉林和闊葉林,我們的「綠色寶藏」足足佔有全島的58%,不僅呈現出像拉拉山這樣的美景,更孕育了相當豐富的生態。

拉拉山可說是台灣中海拔生態的縮影,雖然受到相當嚴重的人為開發,但仍有著價值匪淺的自然生態。拉拉山森林步道是沿著二十四棵巨大的檜木所建,這些檜木的樹齡少則一千多年,多的則可以達到三千多年,這種特殊的樹種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針葉樹木,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使得這種分布地區小的珍貴樹種得以在這塊土地上生長,除了台灣以外,只有日本和美國擁有類似的檜木。

漫步在由落葉鋪成的柔軟步道,每走幾十公尺就能夠與千年巨木擦身而過,欣賞它們粗壯的樹幹和豪邁的枝條。台灣的原生檜木是紅檜和扁柏,由於扁柏的枝幹筆直,樹皮較厚,較少分枝,再加上樹幹不易產生蛀洞,成為很好的木材,在早期被大量砍伐,所以沿途所看到的巨木都是「薄皮仔」,也就是木材較差的紅檜。

檜木所屬的針葉樹種是屬於較早演化出的植物,曾經主宰整個地球,但隨著闊葉樹種的出現,針葉樹種因養分吸收速度較緩,無法與闊葉樹競爭,便利用它養分不易散失的優點,退到海拔較高或較寒冷的地方,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容易在台灣的平地看到針葉樹。

但中海拔地帶仍是闊葉樹所能適應的範圍,因此,構成拉拉山林相的另一個重要角色就是闊葉林。拉拉山的闊葉林以樟科和殼斗科植物為主和檜木一樣,它們大多都屬於長青樹種。而少數例外的變色植物,例如台灣紅榨楓,在秋天時葉子會變的一片透紅。

闊葉樹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昆欄樹,他不僅有著闊葉樹代表性的光滑、革質葉面,更是冰河時期留下來的珍貴樹種。昆欄樹是昆欄樹屬中的唯一品種,而且現存樹種都是由同一個枝系一脈相承的,世界上已經所剩無幾。昆欄樹屬之所以會如此特別,是因為他雖屬於闊葉樹,但他的木材中並沒有用來運輸養分的導管,只有原始的管狀細胞,在植物的世界中可謂一大奇蹟。

拉拉山的夜晚就如不夜城一般,告別了太陽的光輝,夜行動物們才正開始活躍,急著釋放一整天儲存的體力。夜晚的步道成為熱鬧的舞台,屬於各種生物開始即將上演。微弱的手電筒燈光下,許多不知名的蛾類和鍬形蟲正吸食著樹汁,蜘蛛也正努力的結著網,希望捕到更多的昆蟲,盤古蟾蜍也一蹦一跳,不放過人和捕獵的機會,在蟬聲譜成的激昂配樂中,我相信在黑暗的深處還上演著更多更精采的戲碼。

行程的第二天,我們起了個大早,來到拉拉山森林保護區。我們所住宿的景仁山莊位於拉拉山的中巴陵地區,拉拉山森林保護區則是在海拔較高的上巴陵地區。「巴陵」在泰雅族語中,指的是「巨木倒下」,所幸這樣的景象並沒有被我們遇上,但這裡的巨木著實讓我們大飽眼福。這裡的巨木就如前所述,主要是以針葉的檜木所構成,但這片森林中除了檜木之外,還藏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生物。

一根傾斜的樹幹上佈滿了植物,它們大多是不折不扣的寄生蟲,吃別人的、喝別人的,卻不以任何利益來回報(在此部份未提到互利共生的植物)。雖然這樣的行為實在有些過分,但在這個爾虞我詐的世界中,只是另一種求生存的方法。寄生植物又分為三種,一種是完全倚賴寄主植物的養分來生存的植物,這種植物不需要葉綠素就可以生長,另一種則是半寄生的植物,雖然會吸收寄主植物的養分,但也能自行製造部分的養分,第三種則只是利用寄主植物的樹幹來支撐,所有的養分都可以靠自己來吸取,對寄主無害,我們稱之為著生植物。在拉拉山上常見的寄/著生植物有屬於半寄生的桑寄生還有屬於著生植物的小膜蓋蕨以及外來種的著生植物─火炭母草等等。

然而在這次的探索旅程中最美麗的植物莫過於是罕見的中海拔植物─水晶蘭,在要踏上歸途之際,老師特別開放讓我們走一小段平常必須經過申請才能進入的福巴步道,就是在這一段路途中與水晶蘭不期而遇。水晶蘭雖然不是蘭花,但仍然屬於植物的一種,由於水晶蘭的根部被真菌感染,可以透過真菌的菌絲來吸收朽木中的養分,屬於植物和真菌的互利共生。透明的花朵中透著淡淡的藍,嬌小的身影巧妙的隱藏在成堆的落葉旁,要不是正仔細尋找著昆蟲的蹤跡,根本不會注意到它。整株植物沒有任何的葉綠素,雖然局限了它的生存環境,卻也讓它有了特別獨到之處,更提醒我們只要細心觀察,認真體會,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發現和體驗‧

2009.07.22~23【 拉拉山研究調查實習活動】
……………………………………………………………………………………………………………

簡述拉拉山
這次行程是我第一次去拉拉山,也是我第一次跟研究班出征。拉拉山近年改名為達觀山,而「拉拉」在泰雅語裡意思為美麗,因為屬於中海拔針闊葉混合林,所以擁有豐富的生態,又因為位處「霧林帶」 ,所以潮溼的環境也適合高大檜木生長,更因為如此,也非常適合生於寒帶的水蜜桃,這也是為何拉拉山水蜜桃那麼好吃的原因。

第一天 98.7.22
景仁山莊
到達山上的遊客中心時,遊客中心內展示著各式各樣,一櫃又一櫃的甲蟲標本,而且保存相當完好,後來我才知道,這些標本是我們今晚落腳的「景仁山莊」莊主「阿守哥」用拉拉山採集到的甲蟲製成的,他的技術還真不錯呢!接著我們就在阿守哥帶領下,到山莊放置行李並在此午餐。

步道觀察
聽完林老師對拉拉山生態環境介紹後,我們到山莊附近的步道,分組進行生態觀察。在這裡進行觀察,溫度真的非常的舒適。從路旁飛出的「環紋蝶」,體型大的讓人以為是鳳蝶飛過。除了環紋蝶,還是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蛺蝶、鳳蝶,讓人眼花撩亂!這條步道兩旁的植物上,不是椿象就是體型碩大的枯葉蛾,可見這條步道上真的有豐富的生態,但我認為這森林裡應該還有更多的生物。

山莊夜觀
晚上我們大家準備了自己的手電筒和相機,到山莊裡面夜觀。在夜觀時林玉琴老師找到了一隻「艾氏樹蛙」,這隻艾氏樹蛙跟環紋蝶一樣,都靠這裡的桂竹「吃飯」。如果這裡沒有那麼多桂竹,我想艾氏樹蛙也活不下去吧!後來不斷的有老師和同學們發現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昆蟲,像是大避債蛾的雄性成蟲,還有一隻兩點鋸赤鍬形蟲,在山莊裡還有為數不少又大隻的盤古蟾蜍。這次夜觀算是成果豐碩的一段行程。

第二天 98.7.23
晨間散步
第二天,天才微亮,我就起來了,溫度非常的涼爽舒服。我帶著我的小相機出了房間,想要看看早上的景仁山莊附近有甚麼好東西,於是我就在附近的灌木叢裡找找看,但是似乎沒有看到甚麼,只看到一隻草蛉,還有零星幾隻金龜子、金花蟲。

與神木邂逅
吃完早餐後,大夥兒搭著老師們的車,分別前往拉拉山保護區。集合完畢後,我們沿著步道往上走,並且了解這步道上的生態。這個步道上總共有二十二棵巨木,但在我查的資料裡,原有二十四棵神木,但其中八號神木被雷擊斷,而十五號神木因坍方而倒伏。步道殘存的二十二棵神木只有一棵扁柏,而且那棵扁柏已經枯死,或許扁柏會那麼少的原因,應該是因為木頭較不容易遭蟲、真菌蛀蝕,在加上樹幹不容易長成中空,遭到據台日人太量砍伐做為建材,才變那麼少,或者是,其他扁柏神木都沒有編號,又或者,現存的老扁柏都還沒有到可以編號的年紀吧!

保護區裡的植物
這個拉拉山保護區有著豐沛的生態資源,尤其是植物,如果要說它是中海拔植物的天堂,那可一點也不為過!周遭環繞著詩意的霧氣,以及高大的神木群,真是讓人以為來到了室外「桃」源、人間仙境!我們一路上看到了擔當崩壁先鋒植物的「赤楊」,還有冰河時期的孑遺植物「雲葉樹」,也就是「昆欄樹」。昆欄樹的葉子雖然是闊葉樹,但內部器官卻不似闊葉植物的管束,而是針葉植物的管胞,而這項特徵, 即是證明了其為裸子植物進化至被子植物的過渡型態。接著林玉琴老師又講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台灣紅榨槭」,就是所謂的「台灣紅榨楓」,二者是一樣的;在這拉拉山的植物生態中,還有一個不能不提到的殼斗科代表植物--「長葉木薑子」,這是混合林裡較常見的樟科闊葉植物,正如其名,它的葉子非常的長,甚至可長達十五公分。這些植物都是中海拔針闊葉混合林的常見植物,是這個中海拔林相非常重要成員。

巴福古道
這條巴福古道是以前日據時代,因為日本人要鎮壓原住民,所以開闢了這條古道搬運軍械。這條古道循著等高線不斷往上爬,下坡一樣遵循等高線往下,所以爬起來比較省力,但是就算都設計的那麼好走了,這條古道還是有十七公里的長度,要走完全程還是相當累人,聽說走完全成得要十個小時。這條古道上堆積了不知多久的腐葉土,聽說這條道路上連藍腹鷴、黑長尾雉、台灣黑熊,甚至是台灣雲豹都曾出現,或許這是因為,這條古道是僻靜的保留區,所以人為干擾較少,也比一般的國家公園、保護區保留了更原始的風貌。聽林老師說這條道路長可看見不少的腐生的穗花蛇菰、水晶蘭,但它們兩個都不是真菌,而是腐生植物,水晶蘭也不是蘭科植物。後來在眾人尋找許久後終於發現了好幾棵水晶蘭,而且還是結果的,讓大家拍得非常的開心,但我們當然沒有時間走完整個古道,達成「巴福越嶺」,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夠走完它。

歸途
在我們回山莊午餐完後,大家搭車回西湖國小準備返家,在角板山時,大家甚至把水果攤的拉拉山水蜜桃搶購一空。之後大家也帶著新獲得的知識,和好吃的水蜜桃充實的返家。

心得
在這第一次與研究班出征,我看到了讓人類倍感渺小的巨木,這些巨木真像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者,幾千年來屹立不搖的守護著拉拉山,不知道他看過幾次日全蝕,也許在他年輕時,早已看過雲豹捕食山羌的場景,但現在幾乎不可能看到了,真的是讓人心生感嘆!以前習以為常的東西,完全不給予任何保護甚至還遭到濫捕,直到數量已經很少,連深山裡都看不到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已經太遲,無法挽回了!所以我們真的要好好珍惜我們現有的生態資源,不要在有像台灣雲豹一樣下場的生物出現了。

自從部落格上公佈要造訪拉拉山的消息之後,我無時無刻不期待七月二十二日的到來。

當天一早趕到了集合地點,發現許多同學早已抵達。登上遊覽車後,第一個目的地是角板山。謝謝老師們的精心安排,讓我們又添加了一個行程:觀察日偏蝕。看著平日圓形的太陽「被吃了一口」。我們每一個人都戴起觀察太陽的眼鏡,看看這難得一見的一幕。想到還有一年才可能再見到著個景象,我多看了幾眼,便下定決心明年也要去看日偏蝕。

接著,我們就到宿舍放行李,準備開始今天的生物調查。一路上,各種植物在兩旁歡迎著我們這些造訪者。不但如此,他們還慷慨的將森林三寶中的氧氣和芬多精提供給我們。走入這一片森林,誰能忘記它的美好呢?森林其實不只有三寶,它的寶物多到讓我們數不完呢!多少生物把這裡當作溫暖的家?蛇類、蛙類蝴蝶、昆蟲和各種植物都是!無論是水溝中的莫氏樹蛙、還是五彩繽紛的蝴蝶,都是我們這二十幾個鏡頭瞄準的對象。

一路上,黃紋蝶在上空飛舞著,白裙弄蝶和環紋蝶偶爾也會來湊熱鬧。仔細一看,會發現處處充滿生命。在葉子上可以看到十幾隻盾背椿象聚在一起,有時還看得到獵椿在葉子上,看著大自然所給予它們的美麗家園。各式各樣的蛾類也喜歡在這裡孕育自己的下一代。走在步道上,角蟬、暮蟬和騷蟬的叫聲此起彼落,編織成一首首美妙的歌曲。因為它們的存在,讓這一條普普通通的路變得有趣極了!

吃完晚餐,我們就開始進行夜間觀察。雖然大地已經一片昏暗,但是大家想和更多種生物認識的意願卻沒有被時間給帶走。我們在宿舍旁的空地上進行這個活動。夜晚的大自然更加奇妙了!在我們的手電筒和微弱的路燈燈光下,可以看到一些趨光性的昆蟲繞著路燈婆娑起舞。在樹根上看到的星天牛、落葉堆中的青蛙、或是空地中的台灣深山鍬形蟲,都在那裡等著我們。可惜我們這些都市小孩要看到這種美麗的畫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有時候到郊外走一走也可以收穫良多!

第二天的早晨,空氣特別的清新,而且還有一陣淡淡的木頭香和芬多精的味道。今天,我們要到拉拉山巨木國有林來認識認識檜木家族。然而,我們應該先認識一下住在這座幽靜的深山中的原住民—泰雅族。泰雅族最特別的習俗就屬紋面了。紋面是給予一位族人肯定。有紋面的族人代表他們很英勇或是很能幹。雖然紋面是一種榮耀,但是這是非常痛的!雖然如此,但是這一個特色也快要失傳了!想到這裡還是覺得有點可惜。另外,泰雅族人還引進桂竹。步道旁,有一大片的桂竹林密密的排列著。泰雅族人也很聰明,就用它們來做家具、掃把和陷阱。桂竹的引進也「造福」了環紋蝶的幼蟲。像泰雅族這種和大自然和平相處,只拿取他們必須要用的東西,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

然後,林老師開始介紹檜木了。檜木可以分為紅檜和扁柏,而要區分它們很容易。第一,如果要以分佈範圍來區別的話,通常扁柏會分佈在較靠近山頂的地方,因為它們比紅檜更愛又濕又冷的環境。第二,紅檜通常比扁柏早分枝,也因為如此,紅檜就比較沒有經濟價值。在步道旁的二十二棵檜木中,只有一棵是扁柏,其他的都是紅檜。第三,如果我們把紅檜的樹幹都剖開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較老的紅檜內部會因為真菌的影響而中空,這也是影響它經濟價值的因素之一。第四,有些人會叫紅檜「薄殼仔」,叫扁柏是「厚殼仔」,顧名思義,紅檜的樹皮會比扁柏薄。知道了如何分辨紅檜和扁柏之後,我們就去拜訪二十二棵大樹中的幾位「長老」。每一棵檜木都讓我們驚奇萬分,有些檜木高可參天,我們要仰起頭才看得到頂;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大部分的檜木都已經上千歲了,活了一千多年的感覺一定很奇妙吧!

除了檜木之外,在國有林內也有看似闊葉樹而擁有針葉樹假導管 (管胞) 的昆欄樹、各種形狀有趣的蕈類、有漂亮紅色木頭的錐果櫟等等。這是一個中海拔森林,所以是同時擁有闊葉樹和針葉樹的針闊葉混合林。在這座國有林中,闊葉樹最佳的代表是殼斗科和樟科植物,像是卡氏櫧和錐果櫟就是殼斗科的植物,它們在這個森林中是十分重要的主角。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容易被人忽略的水晶蘭。在棕色的落葉堆中,它露出圓圓白白的果實,那小巧玲瓏的身影像個晶瑩剔透的小燈籠。

時間在我們進行觀察的時候悄悄地溜走了,該是啟程回家的時刻了。我看著森林中的一切,想到這一幕景象要經過上千年才能形成,而我們人類只需要幾秒鐘就能將它破壞,我便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讓大家看到這座森林之美,讓他們知道森林的重要。如此一來,還怕它的「美」不長久嗎?

拉拉山,彷彿蓋了層神祕的雲霧面紗。面紗下,山巒層層起伏,森林裡更是暗藏了許多生機。難怪泰雅族人會稱這個美麗的地方為「拉拉」!

  追逐日食,爲這次的拉拉山之旅做了個驚奇的開場。當遊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繞來繞去時,窗外的太陽,已經開始在和我們玩躲貓貓了。太陽就像隻大鴕鳥,一下遮這邊,一下遮那邊,始終沒有將整個身體完全藏好,讓我們不廢吹灰之力便找到他了!車子一停下,大家迫不及待的衝下去,對著太陽猛看。從小到大,我只有在書本上看過「太陽被吃掉了」的圖片,第一次親眼看到當然讓我十分興奮。毫不猶豫地拿起了相機,模仿大家試著透過日食眼鏡拍攝,卻發現只能拍到一個不起眼的小紅點,所以後來我決定用相機對著天空亂按,希望能捕捉到日食的畫面,沒想到亂拍了很多張,竟然都沒有拍到日食,大概是我對準的方式太差了吧!

  沒過多久,我們來到了潮濕的巴陵地區。從鳥瞰圖可以看見大漢溪彎彎曲曲的流過兩旁高聳的山脈,這條溪流發源於雪山山脈大霸尖山,流域的森林茂盛可以涵養許多水分,因此水源充沛,石門水庫便是建在他的上游。但是這裡的地底下藏了個搖頭怪─地震帶,所以淤積嚴重,河道也會隨著改變。如果把幾十年、幾百年來,同一個位置的照片放在一起,搞不好會變成一段有趣的動畫呢!

  放眼望去,一片混雜著桂竹林和針闊葉林的景象映入眼簾。海拔1200~2000公尺的山區,是針闊葉林的天下,一塊塊淺色的竹林則是泰雅族人種植的,用它成長速度快的優勢,作為最方便的建築材料、食物、及其他的生活器具。這裡雲霧繚繞,植物以紅檜、扁柏為代表,山坡上、小徑旁看得到大塊板根,樹木用這些巨手,緊緊抓住泥土不放。

下午的資源調查,老師第一次要我們對發現的生物做紀錄,包括他們的種類、位置、和數量。儘管我隨時注意著路旁植物中的動靜,仔細的尋找葉片下、樹枝中、落葉堆等可能的藏身處,但是除非運氣好,也很少發現生活在裡面的小昆蟲,所以只好跟著別人看。才剛步出山莊,一塊不起眼的邊坡便給了我們許多驚奇的發現。幾隻荷氏黃蝶在樹枝上休息,像極了一朵朵小黃花;腎厥上兩隻黃三線蝶,靠近一看腹部有著X形圖案;還有一種不知名的漂亮蜘蛛,銀色帶點黃細線條的背格外亮眼。後面傳來一陣騷動,水溝中幾隻可愛的莫氏樹蛙,對著圍觀的我們瞪大了他們橘紅色的雙眼。繼續向前走,水泥牆上出現了許多稜蝗和一種身體灰色外面畫了一圈黑線條的蜘蛛,看這些小黑點在牆上慢慢移動,非常壯觀。

夜晚的拉拉山有些許的涼意,比白天寧靜許多。街燈下,數以百計的蛾聚集在一起,舞著他們的小夜曲。手電筒一照,牆上竟然有一隻比手掌還要大的黑蜘蛛,看著他毛毛的腳,我不禁跟著心裡發毛。今晚的明星是那隻鍬形蟲,一大群追星族抓著相機緊緊包圍著他,只要輕輕展翅,一連串的閃光燈立刻籠罩著他,害他有點害羞。

感覺沒過多久,朝陽已從山頂的薄霧後緩緩透了出來。走進拉拉山森林,高大樹木把炎熱的太陽阻擋在幾千里外,天氣十分涼爽,徐徐的微風還夾帶著令人舒暢的芬多精。兩旁隨時可見中海拔特有的檜木和扁柏。檜木喜歡雲霧帶潮濕、濕冷的環境,所以多生長在雲氣聚集的谷地山腰。扁柏也喜歡濕冷的環境,只是他們長在山頂,而且樹皮比檜木的厚。扁柏的數量比紅檜少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扁柏需要更潮濕、陰涼的環境,可以生存的範圍本來就比較小,再加上他實心的木材更適合使用,而被大量砍伐。實心的木材是好不容易抵擋住菌類的侵蝕才有的,本是要讓自己更堅固、更不怕風吹雨打,但卻讓人類更喜歡利用而大量砍伐,如果我是扁柏,應該會覺得倒楣吧!

植物葉片的演化要從針葉開始,後來才出現葉片比較寬大的闊葉。也可以說演化的過程中,針葉早於闊業,競爭後針葉樹才往上長,退到山上。在拉拉山,我們看到了一脈相傳的昆楠樹,正是屬於針闊葉的過渡,難怪看起來特別,而且不論猜他的葉子是針葉或闊葉都答錯!四處張望,一棵傾斜的樹,樹幹上佈滿了大量的共生植物,好像披了條毛茸茸的棉被,非常亮眼。這種形狀彎曲的植物因為容易附著的面積大,養分也多,是共生植物的最佳選擇。但是前來尋找寄主的不一定全是「善良」地,只行對寄主無害的片利共生,也有些「居心不良」的顧客想要趁機奪取養分,佔盡了便宜還不打算給對方一點好處!我們知道寄生植物不自己製造養分,那麼,如果他的寄主是落葉植物,冬天不就沒有養分了嗎?別擔心,半寄生的生物就是爲了因應這樣的狀況,一年當中有一半的時間由別人製造養分,另一半的時間再自立更生。可見無論面臨什麼問題,生物總是有辦法找到辦法,克服難關!

最有趣的大自然自動修復的力量。拉拉山森林屬於向源侵襲的河谷地形,坡度大,易發生崩塌。沒想到崩塌後,崩塌處竟然會自動冒出小小的生機─ 臺灣刺楊,再過不久,這裡會回復原本的綠意的!

森林裡的每種生物、每個角落,都是那麼的美。走出了森林,卻看到本該是綠油油的山,東缺一塊,西缺一塊,人類的生活痕跡遍佈在山上,讓人有點難過卻也無可奈何。來到了盛產水蜜桃的拉拉山,更讓我感受到美麗山林和人為破壞的強烈對比。

如果想要趁暑假來一趟生態知性之旅,千萬別錯過拉拉山!拉拉山自然保護區步道環行於由紅檜、扁柏所組成的巨木林之中,漫天綠傘為遊客遮蔽陽光,構成豐富的自然旅程,再清涼不過了!若你是個美食達人,夏日的甜滋味—水蜜桃更是上上之選!

7月22日,全國吹起了一陣瘋狂的追日風潮,因為千載難逢、本世紀最大型的的一次日偏食在台灣就可以觀測到,在途中路旁的人們無不抬頭看一看太陽是不是真的「不見了」,老師特別帶著我們在角板山用日蝕眼鏡觀測日蝕,下次要再看到可能還要等到2070年,那時我可是70幾歲的老先生啊!

經過橫跨大漢溪兩岸的優美身影,至今仍是北橫線上最搶眼的景點之一的巴陵橋後就進入下巴陵。透過了下午在中巴陵(下巴陵往上巴陵路上的一個小聚落)的觀察,看見了許多動物稀客,例如:沿路飛舞的環紋蝶,擠在野桐葉背上,成千上萬的黃胸盾背椿象,觀察到了椿橡母蟲特別的互卵行為。路邊的小水灘中更驚奇的發現了莫氏樹蛙的幼蛙,賊仔樹上鳳蝶的蛹,獵椿休息的樣子等等,說不出的喜悅縈繞心頭,充滿探索與發現的一個下午。

當夜幕低垂時,看著路燈下的蛾類開始慢慢變多,夜觀開始了!第一個見面的就是一隻小寬腹螳螂,接下來,柑橘樹根上有一隻星天牛正努力的完成果農的惡夢—啃樹皮。深山扁鍬型蟲和兩點鉅鍬型蟲也陸續來到路燈下湊熱鬧。最特別的是台灣深山鍬型蟲大型公蟲竟然也被發現了,馬上被各位同學好好的用相機「圍毆」了一頓,來過這麼多次拉拉山,居然這一次才發現他的蹤影,真是幸運。雖然只是在民宿附近做小範圍的觀察,但是多樣的夜間生物,卻處處充滿驚喜。

第二天一大早五點半左右,我就帶著相機想觀察一些還沒從路燈下飛走的昆蟲,順便拍日出,但是太陽竟然被小木屋擋住了,雖然日出沒有拍成,但是還有看到一些「賴」在樹上不走的蛾。用完了早餐,大家就上車前往達觀山自然保護區。泰雅族人從南投他們稱之為Pinsbkan的地方,一路遷徙到現在的桃園境內,當到達現在「巴陵」這個地方時,泰雅族祖先們看到參天巨木,便脫口說出Parong這個字,並且成為當地地名,Parong 即是檜木的意思,後來音譯成為現在的「巴陵」。原住民常以對自然景物的觀察作為命名地方的依據,現在拉拉山這個名稱也是泰雅語R’ra,意思是登高望遠或美麗的意思。民國62年11月27日中國文化大學的周彥輝教授在此發現巨大的神木森林,從此聲名大噪。因為境內林木茂盛高大,身臨其間,令人心胸開闊,使人有通達樂觀的心境,於是於民國64年8月由省政府更名為「達觀山」。不過大多數人仍以舊名「拉拉山」稱之。藏身海拔1500、1600公尺的拉拉山,是屬於典型的中海拔雲霧帶,潮濕的氣候孕育出了許多獨特的動植物,林相屬於針闊葉的混合林,闊葉林的代表是殼斗科植物和樟科植物,殼斗科的代表包括森氏櫟,錐果櫟和鼯鼠的最愛卡氏儲,樟科則是有長葉木薑子,台灣紅榨楓,台灣赤楊。針葉林則是紅檜與扁柏。放眼檜木、扁柏巨木群,樹齡在500至2000年者就有120棵,步道沿線編號有22棵特色巨木,5號樹齡達2800年,為最老的一棵,21號身長達55公尺,是最高挑,還有最粗、最年輕,以及分支造型各具特色者,漫步於林間,細細觀察巨木姿態。在22棵巨木中,其中21棵是紅檜,只有一棵是扁柏,這是因為在日據時期,扁柏的木材較好,(因為不會太早分岔)所以幾乎都被砍光了,而另一點則是因為扁柏較喜歡生活在稜線上,而拉拉山是濕氣較重的溪邊,所以幾乎都是紅檜的天下。

在沿途潮濕的環境中,分布著各式各樣寄生、腐生的種種菌類,但這裡的菌類顏色都很單調。突然看見了邱老不疾不徐的舉起了大砲,原來是低海拔幾乎看不到的條紋松鼠出現在樹上,特別細的尾巴,背上也有可愛的白色條紋,是牠最大的特徵!動作敏捷的牠,也逃不過邱老的望遠鏡頭,隨然我也舉起了我的鏡頭,但是邱老的焦距是我的兩倍,所以我也只好眼睜睜的看著那隻可愛且少見的松鼠,從我的眼前輕輕跳走。

在這兩天的拉拉山研究調查實習活動中,不但一遊林相豐富且台灣最大的紅檜森林,吸收被譽為「北台灣氧氣最多的地方」林中,所散發的陰離子和芬多精清新的空氣外,也聽到蟲鳴鳥叫聲,舒暢一下我們的心靈。而提供自然科學研究最佳場所的豐富生物資源,更是讓我大開眼界,隨時隨地都能發現驚喜。但是當大量遊客津津有味的品嚐香甜多汁、入口即化的水蜜桃,和新鮮爽口的其他蔬菜水果時,卻忽略了這是山上大面積開墾的結果。每逢颱風豪大雨,水土保持不易的山坡地,不但大量的土石傾巢而出,隨著滾滾泥水進入大漢溪中,造成當地居民身家安全極大的威脅,也影響水庫的壽命和造成停水的困擾。而大量機具快速且過度的開發與破壞,使自然失去了平衡;人潮如湧的旅遊高峰期,垃圾遍地,植被受破壞,動物被驚散等等都是破壞自然生態。如何讓生態和觀光可以相輔相成,還需要政府和每個人從永續的觀點加以確實執行。畢竟沒有了生態環境就沒有人類生存的空間,哪來的觀光可言呢?所以,維護並且保存生態的永續性是每一個人應盡的基本責任。

永樂國小 王振庭 西湖國小生態資訊營
拉拉山研究調查實習活動心得 — 雲霧森林拉拉山

水蜜桃的故鄉
今天我們來到這次的拉拉山之旅,實在非常的幸運。因為在到拉拉山的路程中我們遇到了十分罕見的日偏蝕,再加上我是第一次來拉拉山,所以更感到興奮。因為拉拉山地處雲霧帶,終年雲霧繚繞,孕育了許多各式各樣的珍奇植物和動物。拉拉山不但是水蜜桃的故鄉,更長滿了許許多多的神木。

中高海拔的拉拉山
拉拉山是屬於中高海拔的山,因此長滿了針葉林,拉拉山最具代表的針葉植物是紅檜與扁柏,而最具代表性的闊葉植物為樟科植物和殼斗科植物。但是為什麼我們在中高海拔常看到針葉植物,在低海拔卻十分罕見呢?根據科學家的推論,其實原本低海拔也是針葉植物的天下,但是後來形成了闊葉植物來適應低海拔溫暖的氣候。針葉植物的條件輸給闊葉植物,因此針葉植物被闊葉植物慢慢的趕上中高海拔,但是到了中高海拔變成了針葉植物的天下,因為針葉植物有著針狀細小的葉子來適應中高海拔的紫外線,因此大多的闊葉植物只能在低海拔生存,因為針葉植物葉子小所以便適應了溫度較低、紫外線較強,有時候還會下雪的中海拔,變成為強勢的物種。

中海拔特別的闊葉植物
闊葉植物也不甘示弱,樟科植物和殼斗科植物便成了中海拔典型的闊葉植物。其中最令我驚訝的是昆蘭樹,它是一種十分特別的植物,林老師說它生存在中海拔,擁有著闊葉樹的葉子卻被歸類為針葉植物,它利用針葉植物的管胞進行水分的吸收,因此我覺得它比其他植物還要來得特別。

高大的神木群
這次的拉拉山之旅,令我值為票價的,就是我看到了高大的神木,而且是年紀十分年老的神木群。有些神木只有幾百歲,有些卻可長到二千多歲;但是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這麼多神木,紅檜佔大多數,而扁柏卻沒有幾棵呢?原因是因為當時扁柏喜歡更潮濕的環境,因此當然會比紅檜生長的海拔還要高了許多。第二個是扁柏的芬多精功能較強,較不易被菌類蛀掉,因此大多數的老扁柏神木擁有實心的木材,但是在日本統治台灣的時候,因為這種木材十分適合蓋日本的神社,所以被大量的砍伐運回日本,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扁柏就是當年那些日本人認為沒有什麼利用價值的扁柏。

動植物與食茱萸
走著走著我們看到了一株長滿了刺的植物,它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食茱萸,大家都知道住在拉拉山這邊的原住民大多是泰雅族人,他們的食物一來是狩獵,二來就是山中的野菜。他們常吃的野菜有二種,一種是山胡椒的果實,另外一種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食茱萸。他們通常是吃食茱萸的嫩葉來調味,但是除了讓泰雅族人食用以外,食茱萸還有另外一個特別的地方,它的花蜜十分的香,每年只要花蜜香飄出常常會有蝴蝶、蜜蜂、鍬形蟲等昆蟲都會蜂湧而上爭相吸取食茱萸的花蜜,但是聰明的蜘蛛們就會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食茱萸花朵的附近架了雄偉的蜘蛛網,當眾昆蟲吸食食茱萸的花蜜,而沒有留意到蜘蛛網的昆蟲們就會撞上人面蜘蛛們佈下的蜘蛛網,這不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食物鏈嗎?

夜間觀察
接著我們大家都很期待的夜間觀察開始了,雖然只有繞宿舍一圈,但是發現的生物卻多得不得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鍬形蟲,我連續看到了四隻,其中包含了二隻扁鍬形蟲,一隻兩點赤鍬形蟲,還有一隻台灣的深山鍬形蟲。前面所說的三隻我都有用採集箱將之採集帶回宿舍觀察,等拍照完過後我們就將牠放生,只不過可惜的是我沒有拍到那隻帥氣的深山鍬形蟲即將起飛的模樣,令我有點惋惜。我們也看到了兩棲類動物,有盤古蟾蜍,白颔樹蛙,也看到了在樹幹上休息的寬腹螳螂,以及在樹叢裡被發現的星天牛,都令我十分的驚訝。

拉拉山國有林保護區
第二天早上我一大早就起來了,我也十分期待今天的拉拉山之旅。我們大家搭著多台休旅車進了拉拉山的保護區,一下車林老師便告訴我們拉拉山的植物,老師也說了檜木分別為紅檜和扁柏,全世界只有台灣、日本、北美洲沿海有這種特殊的植物。而老師也教我們分別紅檜和扁柏的方法,紅檜的樹皮較薄,因此生長時樹皮會成為螺旋狀,它也比較早分枝;而扁柏的樹幹較薄,樹皮較厚,因此生長時較沒有螺紋,也比較少分枝,所以我們常常看到的扁柏常是一棵大樹高聳入雲且都沒有分枝。

生物的天堂
我們進了拉拉山的保護區後發現這裡真的是生物的天堂,看到了許許多多珍貴稀有的動物,後來走著走著終於走到了拉拉山步道的終點,突然看到往插天山步道的路標,我們一時興起便走了一小段,林老師說這裡原本是泰雅族的獵徑,但在日據時期被開拓成推送戰車的步道,因此十分寬廣,不會很難走。北插天山是因為它十分的高,而且也是跟拉拉山一樣處於雲霧帶,因此遠處望去雲霧繚繞,好像插在天空中一樣。

拉拉山有的不止是水蜜桃
我以前曾把拉拉山和水蜜桃的故鄉劃上等號,卻發現拉拉山有的不止是水蜜桃,還有的就是讓我們挖掘不完的生物寶藏。以前我聽到拉拉山就想到水蜜桃,但現在我聽到拉拉山就會為拉拉山的那些生態感到憂心,因為這些生態有可能因為人們的利益因此開拓水蜜桃田而破壞了這些生態,因此我也會好好愛惜這些生態,不白白的浪費大自然賜給我們的寶藏。

拉拉山之心得報告
望著車窗外呼嘯而過的美麗景色,我努力的把它們深記在腦海裡。蜿蜒又美麗的大漢溪在太陽的「精心打扮」之下,變的波光磷磷、閃亮亮的;聳立的高山山頭,也有著白雲的陪伴。看了又記下這麼多,我豁然覺得心曠神怡。終於遠離了都市繁雜、擁擠的狹小空間,一想到能夠來到這很少「拜訪」的大自然中,我的心也像外頭高照的陽光,頓時愉悅了起來。

拉拉山是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水蜜桃聖地」,但有多少人除了知道要著重去注意香甜多汁的水蜜桃外,去認真發覺它還有著多元的生態資源正等著你呢?海拔差不多2000m的拉拉山,分部最廣的是泰雅族人,他們可是最早來此開墾的族群。拉拉山中的「拉拉」二字,便是這些泰雅族人取的,意思是「美麗」;而拉拉山所謂的「巴稜」地區,也是他們命名的。由原音母語ㄅㄚ ㄌㄥˋ(ba-long),演變至今成了現在的巴稜,意思是「倒下的巨木」。既然有「美麗」和「倒下的巨木」之稱,想必拉拉山更是令人感到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這些前輩「給予」這些形容?原來美麗又資源豐富多樣的拉拉山適合檜木的生長,滿山遍部了高大又驚人的巨木,但日後環境天災等因素,使這些巨木也一一隨之無奈的垮下。

除此之外,拉拉山國家公園裡最令人難忘的一點就是它那豐富的水資源,而差不多在1600m的地方便是著名的「雲霧帶」。還記得陳老師說過在夏天的時候,一到了中午時分,濃濃的白霧便成了山中的霸主,籠罩了整個森林。這現象使得拉拉山變的如同是一個神秘隱者的面紗,這也是孕育著這座山萬物的主要來源!因為有它,拉拉山有著喜愛潮濕環境的可愛蕨類,為步道旁的岩壁、石頭加了點綴;因為有它,拉拉山便有了全世界僅生長在日本、美國和台灣才有的巨大、壯闊的檜木〈紅檜和扁柏〉為台灣土質鬆軟的高山地形更「抓把勁」的牢固;還有,因為有它,才會有這些不同林像的樹木。

還有,這次的旅程中絕對不能錯過的就是那令人敬畏也是最熱門的神木。拉拉山擁有著22棵神木,有些只是100多歲的「年輕小夥子」,但有的年齡卻高達2000多歲視為「阿祖級」的輩分了。在這之前提到拉拉山有著紅檜和扁柏二種檜木,但在這22棵巨木中,唯有一棵才是扁柏!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扁柏的數量那麼少呢?原來在日治時期,日本人大量砍伐取用木頭材質較上等的扁柏,只留下了許多奇形怪狀且老了後會被針菌類蛀食成空心的紅檜。但這些「薄皮仔」〈台語〉紅檜可是代表強韌生命力的寫照。自幼苗開始,它們就長在危險、陡峭的中海拔崩塌地;長成了大樹後,雖然不免有些扭曲,但它的莖卻能夠牢牢抓穩那塊地方,成了一雙隱形、無可獲缺的大手。還有,紅檜也是動物們安然舒適的家。聰明的白面鼯鼠以及飛鼠,利用中空的紅檜樹佈置成自己能夠得到安全感的家,加上中海拔有著牠們愛吃的殼斗科植物〈錐果櫟〉,這樣的生活好比擁有頂級般的豪宅享受!

在樹木林像方面,我們都知道「闊葉樹」是稱霸在低海拔的,而中高海拔地區是「針葉樹」的天下,但卻很少人知道其實針葉樹是闊葉樹的「長輩」。早在針葉樹的「統治時期」,氣候是屬於濕冷又舒適的時代,即使自己的葉片細小,也能生存在這世界的各個角落。後來演化出葉片大又能適應溫熱低海拔地區的「闊葉林」,兩個物種便開始了一段競爭。最後,針葉林被趕到了中高海拔的地方,但它們憑著自己葉片小、耐冷、又抵的過紫外線的優勢,所以存活了下來。而我們也親眼看見一脈相連的昆楠樹,它可是在自然界的一大見識。外表看似闊葉樹的它,其實把大家都騙了。剖開仔細觀察,赫然發現昆楠樹竟是針葉樹和闊葉樹的「混樹兒」或過度,既不是闊葉樹也不是針葉樹。這樣的奇景不僅讓我大開眼界,心中也暗自佩服它的「唬人功」。

拉拉山是一個著名的觀光勝地,不僅能吃到如此先進的水果──水蜜桃,又能親身體驗原始森林的美好。在這片遼闊的「山中之林」,不只有芬多精、陰離子和氧氣這「三寶」外,更有著無限的「生態物資」隨時提供你擴張視野、增加知識。但,到此遊玩的旅客可不要再犯不好的習慣──隨手丟垃圾,把充滿生命的步道當成了「垃圾桶」。這不僅成了此地美觀的一大「扣分」,更是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別為了自己的方便而做出一些自私、不人道的「惡事」。請為我們自己和後代子孫多著想吧!

美麗的山 ~~ 拉拉山
一般人對於拉拉山的印象,主要就是以山中精心種植聞名的拉拉山「水蜜桃」。而我經過這次的研習後,才慢慢地對於拉拉山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很高興這次有林老師、李老師為我們的行程沿路來做解說。其中在初步簡介拉拉山時可從一座山的外觀,就可以解讀出主要的植物類別分布。不同的植物會有不同的色澤,像是果園就會看出整齊的果樹,闊葉樹也就是大多數的淺綠色植物,而至於針葉樹就是較高、顏色較深,加上針葉樹大多喜好住在潮濕多雲霧處,所以就不難去辨認出了!
而拉拉山還有大量的竹子,那是什麼種類的呢?它就是主要的植物之一—桂竹。因這區域以泰雅族為主,當泰雅族由一處遷移到另一處時,就會種上桂竹。由於桂竹質輕又生長得快,所以當族人們安定下來時,也就有了更多資源生存下去了。
小組的觀察也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藉此訓練我們的觀察、記錄、整裡、發表能力。我們這組沒有特定的工作分配,只是每個人都拍一點不同的相片、抄不同的筆記、也聽老師不同的講解,原本以為這樣子的分工方法可以比他組充分些,但是發現每個人都覺得「反正我用的他們也會處理。」這樣的心態,便讓我們的報告反而沒有什麼內容,都是那些「基本概念」。所以我覺得下次的分工一定要分清楚,才不會再次什麼都沒有。可以肯定的是,組員和組員之間的討論必須充實,要不然在組員上台報告的時候就會造成尷尬的現象!
夜晚也是一個另類觀察動物的時候。把平日的慵懶丟一邊,在手電筒的光照之下,神秘害羞的森林也活潑了起來。在不同的時刻都會有許多不同的小生物在活動,可能有青蛙在石縫中唱歌,而水溝旁的樹上可能也會有蛇類正虎視眈眈、伺機而動,等待著傻傻的食物落入他的攻擊範圍中,然後一口吞噬。
早晨,當陽光親吻著大地,森林又從山的另一頭甦醒了,匆匆前往拉拉山的入口,馬上映入眼簾的是一波又一波的遊客,像是要去朝聖一樣。人來人往,我們也要前往拉拉山向大自然朝聖了!一邊漫步在森林中,輕輕踩著樹蔭下的點點綠光,彷彿在柔軟的地毯上,接受一場芬多精的洗禮。由於中海拔山區大多屬於霧林帶,所以在石壁上,就有一層苔癬,為石壁穿上華美的衣服,相較於在熾熱的海邊走,我反而比較喜歡在森林中享受陽光灑落,微風吹拂之輕鬆。
猛然看到巨人們的腿踩在我面前,大巨人的腳有穿綠色襪子或是咖啡色襪子,我想他之所以久久都無法走下一步的原因是因為他在踏出第一步時太用力了,讓地質脆弱的土崩塌了一些,所以他的腳就深深的陷入軟泥中,無法動彈。哈哈!其實他就是檜木。在台灣,也就是「扁柏和紅檜」的總稱,擁有無數利用價值的扁柏和紅檜,事實上扁柏的價值較為紅檜高,因為在紅檜老的時候,會有真菌寄生於其中,而把它的心材逐漸蛀蝕;相反的,扁柏的心材就較不會被蛀蝕掉。
難得這次可以走到神秘的古道,少了遊客的干擾,就有比較多的小可愛東西出現。像是山中的小裙子「蕈類」,沿途中見到不少的蕈類「出淤泥而不染」,仍然呈現出最美的一面給我們欣賞,喜歡那種小型蕈類微微墊起腳尖,娉婷的模樣,像是在等待著什麼一樣呢!
這次的檜木之旅,改變了我對於「拉拉山」的印象—滿坑滿谷的水蜜桃樹,取代而之的是,原始的森林和蜿蜒的大漢溪迷霧美景。

興奮出遊&日偏食
我為了這個拉拉山的活動所以起的很早,非常興奮,因為我從沒去過拉拉山,也沒到過中海拔。
這次的座位比上次少,但是分配的很好,而且比較好坐,可以讓我們車上的人微微的看到日偏食,可是一轉彎就沒辦法看的到,太陽簡直是在跟我們玩躲貓貓,所以在車上的我們就一直努力在記錄這些日偏食,也順便把日偏食照起來做紀念。
到了我們下車的地方,全部人都迫不及待的衝出去看日偏食,我也不例外,只可惜那時已經過了食甚,無法拍到或看到百分之八十五被遮住的太陽,覺得有些可惜,但還是有很多人在觀察日偏食。
我們一到景仁山莊就覺得秋高氣爽非常的涼,不像台北非常熱,不久後就忙著吃飯和分配房間,但是我一直在車上晃來晃去,感覺快吐了,所以沒胃口,吃的比一般少很多。吃完飯我們就開始分配房間,我一直在心裡喊「我一定要當上室長」,沒想到老師真的會選我當室長,真是非常開心。
分組跟上課
上課時林老師說到,泰雅族的「巴陵」代表巨木倒下,「拉拉」則為美麗之意;兩句合起來,便是拉拉山風景優美,林木蒼翠,是人間天堂。拉拉山河岸坡度大,容易崩塌,而紅檜非常適應河谷地,幾乎占據了全部的神木族群,而另外一種神木「台灣扁柏」卻只有在山頂附近才看的到,非常稀少。老師還有說到林霧帶的一些先驅植物,都是樟科和殼斗科植物。
初體驗
後來我們就分組跟在林老師後面沿著馬路走到林道參觀,沿路我看到難以估計的盾背椿象和許多隻的環紋蝶飛過,還有錨角蟬及苔蛾幼蟲,最後竟然看到保育類的莫式樹蛙在水溝裡游泳,顯然環境汙染太嚴重,害莫式樹蛙無家可歸。
接下來就是我們所期待的夜觀,手電筒像流星般亂揮,接著就看到許多擁有趨光性的蛾和正再吸食樹液的鍬形蟲一一出現,還有天牛的明星-「星天牛」也來參加這場夜觀,然而今晚的主角卻是被燈光吸引過來的台灣深山鍬形蟲,被許多鏡頭給包圍住,大家都想拍到他展翅的那一刻,我只有拍到一張清楚的,但非常不幸卻被旁邊的手電筒給遮住了一部份,但想拍第二張時沒想到他已經飛走了,晚上的辛苦簡直是泡湯了(♨)。
到了宿舍後我又跑出來夜觀,而且我還拍到非常漂亮的魔目夜蛾,以及一些在樹梢鳴叫的螽蟖,回到宿舍睡覺後又聽到吵雜的褐背露蟖在猛叫,害我整晚睡不好。
上巴陵&神木
第二天的行程就是到上巴陵認識植物,林老師介紹了許多紅檜和扁柏的木質,才知道扁柏以前被大量的砍乏是因為木材非常好,而紅檜長大以後樹幹中心會被蕈類寄生,樹幹會中空。林老師也介紹在路旁的神木,這時我才知道台灣最老的神木高達三千多歲,雖然比全世界最老的樹少三千歲,但是在台灣已經很了不起!林老師還有介紹食茱萸這個蜜源植物每年只要花香飄出常常會有蝴蝶、蜜蜂、鍬形蟲等昆蟲都會迅速飛來吸取食茱萸的花蜜,泰雅族也把這個植物的嫩葉當成調味料,後來我們還有進去需申請的步道,在那裡看到非常漂亮的馬路,林老師還說這是日本人因為要搬運大砲所做的步道,非常平緩,回頭時遇見邱老,邱老說在入口處看到水晶蘭,於是我們就往出口快速前進,終於看到幾顆矮小的水晶蘭在步道旁出現,於是大家就拿著照相機衝過去拍照,想要拍個清楚這小傢伙的真面目,因為它是非常特別的植物,與蕈類共生,一起寄生在樹根上,不需要葉綠素,拍完之後我們就直接沿著彎曲的山路走出上巴陵,坐上遊覽車回到西湖國小回家了。
後記:後來我八月底還有去惠蓀林場住一晚,我發現(惠蓀林場)白天超多鳳蝶的,而且很溫暖,也常有過山刀出來曬太陽被我們發現。而拉拉山白天卻幾乎都沒東西,而且很涼,只有許多鳥兒出來鳴叫。惠蓀林場的蜻蜓和鍬形蟲非常多,只是種類很少。而拉拉山幾乎都是蜂,種類很多,也有許多都是圖鑑查不到的,而且長的都很奇怪。惠蓀林場晚上天蛾非常多,還有更多的扁鍬形蟲和兩點距鍬形蟲,以及一些少許的青蛙。而拉拉山晚上有各種鍬形蟲、螽斯及蛾,夜晚的風很冷。還有拉拉山和惠蓀林場都有一些人造林,而且都要收費,但對我來說我覺得惠蓀林場比較好玩,那裡有許多步道,還有吊床可以躺,非常悠哉。

四周環繞著山間的林木與薄霧,發現這裡有種世外桃源般的原始清靜….深深淺淺的綠色林景,盡收眼中,與蔚藍的天空組合成一幅如畫般的景色,除了舒適美好~沒有任何言語能形容當下擁抱大自然的心情..

「拉拉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海拔約1500公尺的上巴陵地區,擁有台灣最大面積的紅檜森林。民國六十二年(1973年)文化大學周彥輝教授在此地發現紅檜巨木(神木)森林,因而聲名大噪。後來台灣省政府將「拉拉山」更名為「達觀山」,於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成立「達觀山自然保護區」,並開放部份區域供遊客觀賞巨木群。近年來,拉拉山又改回舊名,正式定名為「拉拉山國有林自然保護區」。

夏天的拉拉山彷彿是添加檜香的萬噸冷氣,高溫悶熱一掃而空,空氣變得清涼,步道沿途洋溢著森林芬多精的芳香。大約走幾百公尺,就出現巨木了。「拉拉山自然保護區」的步道沿線原有22棵巨木,現在又添2棵,變成為24棵。其實巨木不只此數,這24棵是位於步道旁,有編號命名及解說的巨木,以方便遊客親近,沿途還可看見遠近森林間都還有不少巨木的身影。根據林務局的資料,擁有可能超過十萬棵的原始檜木群,樹齡多在一千到兩千之間,是全球唯一可與美國紅杉林群並列為全世界最古老、最大的巨木林。而今天我們在拉拉山能看到的巨木,只是一小部份而已。由此可見,占台灣面積三分之二的山地裡,尤其是深山地區,其實還保留著許多珍貴的自然資源呢。

山巒峭立,雲霧聚散不定,海拔800公尺到2300公尺間,年降雨量約達4500公釐,濕度大,植物生長快速,森林茂盛,林下灌木叢密,植物種類繁多,歧異度大,植物生成結構呈多層次的景象。豐富的降水和常年雲霧籠罩,本區被稱為台灣的「霧林帶」。豐富的林相且提供豐富而穩定的棲所及食物來源,因此又有「針闊葉林混合帶」、「囓齒類動物天堂」及「鳥類樂園」之美名。

於是再走進拉拉山深處,在深山我看到一棵又一棵身形壯碩魁武又巨大的神木,這些神木最高的有五十五公尺那麼高年齡也都快三千歲了,神木屬於檜木有分紅檜與扁柏,他們是針葉植物在日治時期日本人常常拿扁柏做為木材,因為它的外皮厚又實心,而紅檜的皮薄內部會被真菌寄生而中空,現今扁柏可是珍貴稀有的珍寶。

走著走著,在不知不覺的路途中充滿了許多的驚奇,也不知什麼時候太陽公公都下山了,夜幕低垂在這兒仰望星空,夜晚在山中的景色分外寂靜而美麗,尤其此時豎起耳朵聽大自然的音樂又加上這裡有許多的樹,看到樹葉在樹梢搖曳著,吹來栩栩夏夜的涼風,讓我一整天疲憊的身體放鬆了許多,讓我們常在都市生活的人們得到一個大自然的薰陶。

物種最豐富,也是生態最複雜的地區。以立體的植物結構組成來說,可分為四層。第一層喬木是非常高大的針葉樹,主要以紅檜為主,少部份的鐵杉,高度大約是四十公尺;第二層喬木為一些闊葉樹,高度大約二十公尺,以樟科和殼斗科為主,還有一些其他的闊葉樹;第三層為灌木層,灌木高度約為1公尺到2公尺;第四層為低矮的草本、蕨類。以森林覆蓋度之比例來說,大約百分之三十是紅檜,另百分之三十是樟科植物,百分之二十是殼斗科,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就是中海拔代表性科別,五加科、冬青科、八仙花科、杜鵑花科,還有一些比較小的科。以平面來說,除了一、二層喬木,灌木層、草本層或地被層等多層結構外,另外還有附生、蔓生、寄生、半寄生等倚賴種共同組成。除了地上的結構之外,地面披覆腐植層,地下還有根系、藻菌,以及動物等作立體分化,使上壤成為多孔隙,而且擅於儲藏水份等物質。數萬年來演化成的嚴密組織,立體與平面的交錯下,把中海拔的空間及能源,運用得淋漓盡致,構成一個成熟的森林生態體系。

第一層:重濕霧林帶的針葉林
檜木這一屬樹木,在地球上的分布僅見於北美、日本與台灣,其所形成的大森林以台灣最發達,普遍生長在台灣一千五百公尺到兩千八百公尺的重濕霧林帶。而台灣的檜木有兩種,一種是特產的紅檜,另一種是難與日本扁柏區分的台灣扁柏。

台灣代表性植物—紅檜
位居中海拔地區的森林立體結構中的第一層,其森林覆蓋率約佔百分之三十,高度大概有40公尺,其高度之經濟價值,曾經大筆挹注日據時代的日本財政,也曾成為光復後林業單位收入豐厚的主要來源。阿里山上之神木,新中橫夫妻樹為其著名代表。

紅檜雖無法一眼就看到它的特徵,但可以從其他的線索來探查。紅檜生長的位置通常稱為雲霧帶,這個地方水氣凝結最多,每天雲霧撩繞,所以稱為雲霧帶。而在雲霧帶附近的地上可以看到圓圓的,如同羊大便樣的果實,就是紅檜的果實。紅檜毬果不同於一般如同蠶繭的鐵杉毬果,是一種小型的毬果。
紅檜木材色淡而紅,質地細柔而結實,內有油脂,略香而無辛味,耐朽力高,持久而不易腐朽,神木群多屬之。其樹皮的剝片較薄,裂溝淺,早年的伐木工人稱之為「薄皮仔」。也是建築的上等材料。

台灣扁柏是紅檜的血親,二者均屬於柏木科之扁柏屬,但台灣扁柏之樹皮剝片較厚,裂溝較深,所以稱之為「厚殼仔」

第二層 植物社會的中間份子—
闊葉樹中海拔的植物社會是針闊葉混淆林的狀態,其中闊葉樹木中的樟科、殼斗科植物,可以說是社會的中堅份子。闊葉樹高度約在20公尺左右,樟科植物暨一些楠木類植物其覆蓋森林約有30%。而殼斗科植物覆蓋森林約佔有20%亦分布於此層。

中海拔代表植物–特立獨行昆欄樹
常綠喬木,葉集生枝端,革質,倒卵形至長卵形,葉面有光澤,上半部鋸齒緣,總狀聚徹花序頂生,裸花,果實由數枚蓇葖果構成聚合果,木質部具假導管,是冰河時期孑遺植物。外型像闊葉樹,身體裡又有針葉樹的組織形態,生長在中海拔的雲霧帶,其名又稱為雲葉,起因為樹幹上布滿苔蘚、蘭花、著生植物。

昆欄樹的樹冠並不鬱閉,枝葉桸疏、生長在比較開闊的地方。葉片呈黃綠色、並無絨毛覆蓋,有厚的角質層、比較長的葉柄,外形像一隻湯匙,這是基本的特色。從樹型結構來看,它的枝條分岔的方式為二岔,中間的是短岔,兩側是長岔,用這種方式每年向外長出一截。花朵有很多雌蕊和雄蕊,沒有花瓣,但為蟲媒花,利用雄蕊特別是雌蕊上面分泌一些蜜汁來吸引昆蟲。

昆欄樹的特徵,由木材來看,具有針葉樹的特徵的管胞,且為台灣唯一有管胞的闊葉木。以木材結構來說,它是介於針葉樹和闊葉樹之間,這些都為其特殊之處,昆欄樹是古老的植物,全世界只有兩屬四種。在台灣,它更是昆欄樹科中唯一的一屬 一種,由於設計良好的樹型結構,使得昆欄樹適應得頗為良好。

昆欄樹雖具有良好的三角型樹型結構,但沒能成為景觀植物,但在過去,它卻別有用途。如果將昆欄樹的樹皮搗爛,可作為鳥黐,即為相當具有黏性的黏膠,一但鳥被誘來踏上鳥黐,就無法逃脫了。

沿途在蜿蜒的霧林間的小徑,幽暗潮溼的落葉層,霎那間我真的的不敢相信我的眼,在我眼前冒出晶瑩潔白的身影,有如水晶狀的菸斗這正是半腐生植物水晶蘭,發出誘人的白色亮光引人佇足欣賞。水晶蘭不是蘭花也不是蕈類,它屬於鹿蹄草科植物全身沒有葉綠素故不行光合作用,而它是靠腐爛的植物來獲得養份在課堂上得知水晶蘭可是生育在中海拔森林呢!

這兩天一夜的中海拔研究讓我腦中充滿了無限的知識,同時也更了解大自然的景物。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