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5昆蟲生態的調查與研究-陳建志教授

Filed Under (eci高階班) by eco on 25-08-2009

陳建志教授上課的簡報完整下載

flash播放器下載及安裝,請到這個網頁:http://get.adobe.com/flashplayer/

台灣的昆蟲與環境
上了這堂課後讓我了解了許多有關昆蟲的相關問題和生態等~以下是我的心得:

1.昆蟲的棲地與分類
a.溼地:在池塘, 溪流中的水棲昆蟲
b.地底:沙灘, 土壤, 洞穴中的昆蟲
c.倉庫:穀物害蟲
d.草地:草原性昆蟲
e.森林:森林性昆蟲
f.植物:生活於花, 葉, 果實及朽樹
g.動物:外體寄生臭蟲頭蝨及蚊蠅等
h.腐屍:屍體上的埋葬蟲,蒼蠅

2.昆蟲生態區;
a.平地
b.熱帶海岸林
c.亞熱帶雨林
d.暖溫帶林
e.冷溫帶林
f.亞寒帶區
3.昆蟲的防衛:
a.走為上策
b.避不見面
c.裝甲自衛
d.化學武器
e.在顏色上作文章
e-1
警戒色
e-2
保護色
e-3
擬態
f.僱養傭兵
g.恐嚇

3.心得;
我覺得昆蟲很有趣,因為很多昆蟲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在身上做一些改變
讓自己不那麼突出而避開很多災難, 如果昆蟲躲不了的話則會以三十六計
中的走為上策先落跑等~因此我覺得很好玩

昆蟲生態的調查與研究
今天,生態資訊營隊的課程是由陳建志教授為我們介紹昆蟲調查與研究的各種方法。首先,教授介紹了一些做研究的科學方法,像觀察、應用空間及時間關係、分類、應用數字、測量、傳達、預測、推理、控制變因、解釋資料、形成假設、下操作定義及實驗等方法,都能準確計算出研究成果。

接著,教授讓我們看到45屆的科展作品,各個作品中都有學生們的努力結晶。老師也講了許多有關這些科展的故事,因為教授本身是科展的評審,所以知道許多科展的趣事。其中教授特別介紹了一個科展「黑擬蛺蝶的生存策略」,因為他在好幾個月的時間中,持續不斷的去蝴蝶園觀察黑擬蛺蝶生態,這種研究精神令人十分佩服。

教授也介紹了做研究的常用方法,像採集、飼養、觀察及實驗操控:假說,如果是更高層次的研究者,就可以使用生物技術的方法來做研究。教授說,依照實驗步驟:收集資料→發建問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修改加說或結論的人並不多,因為這些步驟雖說容易,但卻少見應用。

特別叮嚀的一點:注意事項,做科學研究的注意事項有:安全第一及守法。教授更介紹了青斑蝶的遷移,一開始有少數人標放青斑蝶,發現有在日本標記的青斑蝶被臺灣人抓到,餘是越來越多人開始標放。不過較少人標放時,認為青斑蝶會遷移,但較多人標放後,發現從日本來的青斑蝶有上百隻,而飛回去的只有一兩隻,所以青斑蝶的遷移行為,至今仍是個謎。

教授今天也介紹了昆蟲的捕捉及飼養,正確的採集應該要全面採集、標本完整、正確紀錄、詳細觀察、珍惜資源及守法。採集的方式有:掃網採集、燈光誘集、攔截籬直落式陷阱以及水中的定置網採集,掃網採集有個缺點,因為竿子是由碳纖維製成,所以觸電的機率高。飼養昆蟲的方法有:飼養箱養殖及套網養殖兩種。

只要遵循以上的各種實驗方法及步驟,以及抱持著研究精神,就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了。

西湖國小生態營 昆蟲生態的調查與研究 陳建志主講

在野外發現了帥氣的鍬形蟲,真想放進手中的飼養箱帶回家進行飼養和研究。但研究、調查昆蟲的生態前若無事先了解其中的方法,不但會浪費了珍貴的生態資源,甚至會牽涉到法律!究竟該怎麼做,才是真正研究昆蟲生態的好方法呢?

玉米到底可否在不使用農藥的情況下驅除寄生的蛾?標放蝴蝶,解開青斑蝶從台灣到日本遷徙情形的密碼?從屍體身上的蛆判斷蒼蠅的來源,成為破案的關鍵!?這些問題都和昆蟲的研究有著直接的關係。世界上估計約有一億四千萬種動物,而昆蟲佔了其中的一億種。如此龐大規模的物種,時常成為研究的對象。進行昆蟲研究有著一定的程序:為什麼想研究這個主題?先確定研究動機,接著收集資料,找到相關的研究文獻,並請教專家,以決定研究的方向及方法。科學實驗研究,需先擬定研究的假設並進行實驗(採集、觀察或飼養),實驗後驗證研究的假設,若實驗結果和假設相互吻合,就可以直接下結論,若不吻合,再擬定一個假設,並進行實驗。重複這個動作直到假設符合實驗的結果再下結論。完成以上的步驟,就可算是一份完整的研究報告了。但在實驗的過程中,千萬要避免將研究的小動物弄死,否則牽涉法律可是吃不消!

研究的方法也同樣有番學問,擅用圖和表來記錄觀察,其可讀性大於冗長的文字描述。如果研究的對象需養殖,需針對研究對象的種類來進行設計,例如蝴蝶需要用套網的方式養殖,若放進養殖箱,只會讓牠們因為激烈掙扎而弄斷翅膀。採集的方法也因種類而異,有掃網、燈光誘集、食物誘集和直落式陷阱等,在野外進行採集時要記得將自身的安全放在第一順位,並顧及法律,別涉入保護區、驚擾保育類生物。採集的過程也不忘要有道德,某些人利用直落式陷阱進行採集,但獲得研究資源後並沒有進行恢復,導致事後無數昆蟲也接二連三落入陷阱,是缺乏研究道德的後果。懂得珍惜,日後研究資源才能取之不盡。

端紅粉蝶真的「擬態」赤尾青竹絲嗎?人們常以自己的角度去解釋大自然的現象,被蒙蔽在權威人士營造的迷思當中,事實上,端紅粉蝶和赤尾青竹絲沒有任何的關係。做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求真的心,不要以人的角度解釋生態,用科學的方式進行研究,才能更了解生態的原貌,解釋有趣燦麗的生命現象。

昆蟲的研究-陳建志
  今天上的是關於昆蟲的研究,雖然前面有些無聊,不過慢慢就變得很精彩啦!來一起踏進昆蟲的世界哩,一起了解昆蟲吧!
  目前估計,世界上約有1億4000萬個生物,昆蟲則佔大約其中的1億種。
研究手法過程:
(1)收集資料
(2)發現問題
(3)設立假設
(4)預測
(5)驗證假設
(6)修正假說或詩論
研究注意事項:
(1)安全第一
(2)守法
  有了這些研究常識,就可以以防一些研究時的意外即研究時的一些尷尬,況且有時候我們總會犯下一些不可收拾的錯誤,有很多是因為不了解規則而導致錯誤,所以在這方面一定要嚴加小心,要遵守規定更不要故意去違法或搗亂!
  在自然界哩,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就生活在我們的四周,而且有些微小的小動物,就能夠產生驚人的力量,例如老師上課時說自己被一個小小的毛毛蟲”刺”到,就不知道痛了多久!尤其是有些顏色艷麗的動植物,最具有危險性,對於我的認知,大部分的不知道這些常識人看到美麗的動植物都會伸手去摸,但在自然界中,最美的東西就等同於最為顯的東西,所以諸位一定要有這種認知!

sorry老師!我前面最後的部分打錯字,不是”為顯”而是”危險”

20090425昆蟲生態的調查與研究-陳建志教授
今天老師講的昆蟲演講,雖然一開始有一點無聊,但後來越來越有趣.也讓我學到很多做昆蟲科展的技巧.
老師一上課,就跟我們講了一些關於些昆蟲的科展.做科展的訣竅就是要採集,飼養,觀察,和假說.
科學方法的程序有:
1.收集資料
2.發現問題
3.設立假說
4.預測
5.驗證假說
6.修改假說或結論
老師還提醒我們,在採集或實驗時「安全第一」危險的地方不要去,而不要去干擾一些兇猛的動物.而是保育類的動物不抓,保護區不要去.
有興趣才做,沒興趣就最好不要做,因為會做的很無聊而且會做的不耐煩.
當我們要選擇題目時,要選擇有趣又稀奇,也沒人做過的方面想,才能想出創新,又吸引人的研究.採集昆蟲的方法有很多種:有的可以使用牠趨光性的的特徵來採集.也可以用掃網採集.還可以設陷阱,把桶子埋得跟地面一樣高,然後在地面上放幾塊豎立的板子引昆蟲進陷阱.但用長竿抓昆蟲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因為較長的竿子都是用碳纖維做的,而因碳纖維為導電,所以千萬不能再烏雲密佈的時候或有電線的地方用碳纖維做的長竿抓蟲.老師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它有一個朋友,他就是在有台電電線經過的道路上,拿著碳纖維的長竿在捕捉昆蟲.結果誰知道「啪!」一聲,碰到高壓電線,他整個人被吸過去,而他又穿膠鞋,使電排不出身體,一直在他身裡跑.當有人發現他時,他已經要死不活了.
今天才剛上完課,媽媽和爸爸就帶我去石碇的山上看螢火蟲,我們看到的螢火蟲大部分都是雄的,因為他的發光器有兩條,雖然也有看到雌的,但是因為他的亮度很微弱,也沒什麼在動,所以比較不會注意到.今天我抓了十幾隻,放在觀察盒裡,就像聖誕樹上的燈一樣,好漂亮喔!今天抓到的螢火蟲讓我學到很多.但臨走前一定要放他們走,好讓他們傳宗接代.
今天的課程中我也學到很多關於以後怎麼做關於昆蟲的實驗,以及如何做出個好作品.

基礎調查的重要性
你認為基礎調查重要嗎?我認為基礎調查是非常的重要,因為如果運用較長的時間或認真、深入的調查,台灣的生態會會保護的更好,而對工程公司來說他們並不喜歡生態調查,因為如果在計畫地內發驗保育類動物就很麻煩了,因為整個計畫要拖很久,生態調查因此不會受工程單位歡迎。
傑出的科展品來自鍥而不捨的精神
相信許多同學對科展都不陌生吧,而在收集資料上一定花了很多的心力,在做有關海洋方面的科展多數都與潮汐離不開,要得到潮的長期資料絕對要向中央氣象局「買」資料,而老師分享了一個例子,是有一位小朋友需要氣象資料,打電話去中央氣象局與中央氣象局的員工詢問氣象問題,最後他鍥而不捨積極詢問的精神使這位氣象局的員工把完整的資料送給他呢!而我就有一次打電話去給一位環境教育所的主任電話,詢問蝴蝶的問題,首先他說我是誰;再問他有沒有空,最後問我所想問的問題以及道謝,聽完他的意見後照著去做研究,就得到了一個很棒的結果,所以只要對專家有禮貌還是很容易有很好的結果的。
生物的研究方法
最基本的是 採集→收集資料、鑑定→飼養→長期觀察→試驗設計→設立假說→發現問題→驗證假說→修改假說或結論
採集:例如「陷阱式」-捕鼠籠、直落式陷阱(首先在森林底層、草地的土表挖一個洞,把桶子放入洞中,統自不得高過地面,使動物走一走就掉下去)、食物誘集(在隨處擺放誘餌,例如擺放鳳梨會吸引蝴蝶、甲蟲,擺糞便會吸引蒼蠅、糞金龜,而也可以把誘餌上在直落式陷阱的桶子中,動物被吸引掉入桶子中就爬出不來了)、攔截籬直落式陷阱(再三百六十度中每一百二十度放一個板子,高約三十公分長五十公到三公尺不等,再圓心放一個桶子板子的另一端再放一個桶子,昆蟲走路遇到直線、板子會沿著它走,走一走就會掉到陷阱裡了)、燈光誘集(在野外找一個位置用160-1000燭光的燈搭配白布做反射功能誘集蛾、甲蟲、椿象等趨光性性強的昆蟲),但是不要為了娛樂而濫採,因為不拱是動物植物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族群不夠大,可能會造成生態系的破壞。
研究注意事項。
一、守法:不再保護去或國家公園內採集,也不採集保育類動植物。
二、安全不單獨一個人做田野調查,因為如果遭遇危險有人可以幫忙。
請教專家路徑
◎網路e-mail※禮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專家學者沒回應,可以詢問,不要破口大罵
◎不恥下問※不管對方是誰,只要他對這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就可以問他
◎積極請教專家是使他給你更多資訊的重點
◎有禮貌的人是專家最樂意與他分享的較大原因

(在野外找一個位置用160-1000燭光的燈搭配白布做反射功能誘集蛾、甲蟲、椿象等趨光性性強的昆蟲),但是不要為了娛樂而濫採,因為不拱是動物植物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族群不夠大,可能會造成生態系的破壞。

改成

(在野外找一個位置用160-1000燭光的燈搭配白布做反射功能誘集蛾、甲蟲、椿象等趨光性性強的昆蟲),但是不要為了娛樂而濫採,因為動物植物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族群不夠大,可能會造成生態系的破壞。
研究注意事項。

不會出現底線嗎?從word複製過來 底線 就沒了!
請老師解答

西湖國小生態資訊營 西松國小 108 王懷瑄
研究昆蟲的科學方法
科學展覽,簡稱科展,是所有中、小學學生都要參加的。其目的是在落實全民科學素養及科學教育的發展,常用的方法有採集、觀察等,至於科學的方法首先要收集資料(找文獻),發現了問題後在設立假說,然後驗證假說(例:做實驗)最後修改解說或下個結論。現今全球動物的數量若開放算的話,約有1億4千萬種,其中有1億種都是昆蟲;因此在選擇題目時,許多人選擇以昆蟲來做研究或實驗。
研究主題的方向確定
許多團體會選擇從教科書中、生活週遭或校園裡找尋研究的主題。而有些昆蟲以有趣的現象或亮麗的外表吸引許多人的目光(例如:小單帶蛺蝶或將自己的糞便築成糞橋及糞巢),更激發研究的動機。但切記,科展是為了研究自己不知道但好奇的問題,而不只是單單為了得獎而已,甚至為了得獎而不擇手段、或抹殺了長久以來的友誼。而將成果展示出來,必須要有圖、表格以及文字表示清楚,少一樣可就不行了。
文獻資料的找尋
網路是第一個找尋資料最便捷的方法,然而,網路資料完全沒有過濾,有些資料可能是錯誤的、過時的,想要找尋最新資料,可以拋開’自尊心”,寫信或e-mail到擅長這方面的專家學者恭謹詢問,若是沒有回信,不必氣的破口大罵,詢問者可能正在忙,耐心等候吧!
昆蟲科學研究的注意事項
首先,安全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溪邊;其次是守法 。想要採集昆蟲標本,可要小心不要踏入保護區、不要抓到保育類,並要注意動物保護法。像某位知名歌星在保護區拍MV時把鋼琴燒了,最後因涉及保護區而被罰錢。而也有法律條文規定,高中以下不能使有骨頭的動物死亡,做科展得小心了。
在野外觀察時對昆蟲的防範
例如到了內蒙古大興安嶺對於蚊虻的防護如帶頭罩、全身穿的密不透風是不可或缺的,否則,擁有非常尖利的牙齒但細小的虻可是會咬的你鮮血淋瀝的!在野外,也要謹慎提防蜂類的攻擊,如虎頭蜂、長腳蜂等攻擊性強的蜂類。一旦走進虎頭蜂的範圍,原本打著圈子的巡邏蜂會朝你一直線飛過來,此時跑越遠越好!因此,到野外儘量不要露出頭髮,要戴淺色帽子、穿淺色長袖衣褲。另外,有些昆蟲在感到自身有威脅時會流出一種液體,使人碰了會有如被燙傷般的傷口及疼痛;爬山小歇片刻、想坐在石頭上時,可得注意了!
昆蟲的採集方法
共有四種採集的方法,像常見的以食物誘集(例如用鳳梨等甜度較高的水果或發酵的果汁引誘蝴蝶)、燈光誘集(在空曠地掛一大張布,並在布後面打紫外線光或日光燈,不過在月圓是不宜),也有比較不常看到的攔截籬直落式陷阱,還有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小孩子傻呼呼的拿著蝦網隨便亂輝,想要捉蝴蝶。(真正的掃網採集法當然不是這樣,不只方法不對,拿的網子更不對)掃網採集法有兩種網子,一種是由玻璃纖維所做的手操網(長度較短),另一種則是由碳纖維做的(會導電)十公尺長竿,專門採集飛在比較高地方的昆蟲。不過也因為會導電,絕對不要在高壓電線下進行捕捉,避免觸電,因此也有人選擇以爬樹來替代使用長竿。
昆蟲採集、養殖的工具
昆蟲的採集工具就跟昆蟲的種類一樣很多樣,必備的好比説捕蟲網(採集)、放大鏡(立刻觀察)、望遠鏡(即時找到昆蟲)、相機(記錄聲音及影像)等工具,而養殖也要有適當的養殖箱(最好是有袖套的)、要觀察昆蟲與植物的寄生關係(套網養殖),再準備適當的紀錄表,以記錄昆蟲的各種生活型態。不過,養任何一種昆蟲都要一隻一隻養。
昆蟲的擬態
昆蟲真的是擬態嗎?枯葉蝶的外表像落葉,當翅膀張開來時,卻有一對眼睛狠狠瞪著你,有人說是擬枯葉,使天敵不易發現牠;有人說是被鳥類咬在口中時,翅膀一張開來,鳥類被那雙眼睛嚇到,急忙吐出來,枯葉蝶便趁機飛走。端紅粉蝶的幼蟲擬態青竹絲?但…….第一、端紅粉蝶的幼蟲不會和青竹絲生活在一起,第二、端紅粉蝶的幼蟲跟青竹絲的身軀相差是多們的大!再怎麼樣,你有可能跟被嚇到嗎?無論是否是個難解的謎,是否清楚明瞭,昆蟲有牠們的生活型態,是完全不能用人的角度去詮釋牠的。

心得
昆蟲也是個生命,要飼養就好好飼養,要觀察就好好觀察。這堂課雖然是在講研究昆蟲的方法、工具…..等等,但老師的口中卻透出濃濃的「保護昆蟲」的味道,「昆蟲雖小,五臟俱全!」不要輕賤了這小小的生命!

我發現……
換另外一種寫法(例:這次)
好難寫喔~
想超超超久的!
期待明天的集集特生中心校外教學!

請教老師
為什麼有時候我的回應上會寫
Your comment is awaiting moderation.
??

台灣昆蟲與環境
陳建志教授的課雖然有點無聊,但是卻很實用,以嚇是我的筆記整理:
科展訣竅:
1.收集資料
2.發現問題
3.設立假說
4.預測
5.驗證假設
6.修正假說或結論
7.擅用圖和表
採集或實驗的注意事項:
1.安全第一
2.守法〈特別注意動物保護法〉
科展常用方法:
1.採集〈例:直落式陷阱─先在森林底層、草地的土表挖一個洞,把桶子放入洞中,桶子不得高過地面,動物一走就掉下去、食物誘集─在隨處擺放誘餌,擺放鳳梨等水果吸引蝴蝶、甲蟲,擺糞來吸引糞金龜,而也可以把誘餌上在直落式陷阱的桶子中,動物被吸引掉入桶子中就爬出不來)、攔截籬直落式陷阱─在三百六十度中每一百二十度放一個板子,高約三十公分長五十公到三公尺,在圓心放個桶子板子的另一端再放個桶子,昆蟲走路遇到直線、板子沿著它走,之後就會掉到陷阱裡、燈光引誘
2.飼養
3.觀察
4.生物技術
要抱持著追求真相的精神:
端紅粉蝶真的會擬態赤尾青竹絲?人們最常犯的毛病就是以自己的角度去解釋自然的現象,要生活在同樣的環境才可以叫真正的擬態,因此端紅粉蝶跟赤尾青竹絲根本沒有任何的關係,由此可見做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求真的心。

今天我是由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系副教授-陳建志教授所帶來的-台灣昆蟲與環境。令我非常的期待,一聽到是有關昆蟲的事情,我就迫不及待的想些聽到這些具有豐富知識和常識的教授們講解,真的非常的幸福呢!因為我有別人沒有的學習機會,我一定會好好的珍惜每一次的上課,不辜負老師的辛苦。
(一)、昆蟲的特性
昆蟲的身軀分為頭、胸、腹三部份,胸部通常有六隻腳,多數的昆蟲具有變態的現象,少數的則是沒有變態。科學家估計熱帶雨林內大約有30000000~8000000種的昆蟲,世人淚值亮的12倍,所以昆蟲有驚人多樣性的族群量。
一.具幾丁質外骨骼: 昆蟲的幾丁質外骨骼除了保護器官,也是餵了減少水分的流失。
二.演化出具飛翔功能的翅:飛行較厲害,可以增加存活的機會。
三.具變態現象已適應環境:昆蟲種類有88%是完全變態,通常都有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四.強大生殖潛能:利用龐大的生殖功能來以量取勝,像一對蝴蝶在一季就可以產下3000000隻蝴蝶,這些數量真是恐怖及了。
五.體型細小:體型較小,可以躲過掠食者的攻擊。
(二).台灣昆蟲與棲地
一.台灣的地理位置:台灣位於歐亞大陸的海島地形,有暖溫帶林、亞熱帶雨林、亞寒帶區、平地、熱帶海岸林等……所以有著豐富的且複雜的昆蟲相。
二.台灣的地質形成史:台灣因為在冰河時期時,從大陸有生物遷移過來,冰河時期過後,海平面上升,動物回不回去大陸了,所以都留在台灣。
三.台灣的地形及氣候:也因為台灣地形的多樣化,也孕育了許多的昆蟲。地形如:盆地、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
四. 豐富的植物相:台灣約有4000餘種維管束植物,台灣也具有25%高比例特有種維管束植物。
一.昆蟲的棲地
生活於不同七地衝的昆蟲:
溼地:池塘、溪流中的水棲昆蟲。
地底:沙灘、土讓、地底中的昆蟲。
倉庫:穀物害蟲。
草地:草原性的昆蟲。
森林:森林性的昆蟲。
植物:生活於花、葉、果實及朽木。
動物:體外寄生臭蟲、頭蝨與蚊子等……
腐屍: 屍體上的埋葬崇、蒼蠅。
(三).昆蟲的天敵與防衛
一.捕食性天敵。
二.寄生性天敵。
一.走為上策。
二.避不見面。
三.裝甲自衛。
四.化學武器。
五.保護色、警戒色、擬態
六.顧養傭兵。
七.恫嚇。
我覺得昆蟲對我們來說非常的重要,因為如果沒有蜜蜂,就沒有花蜜,我們人類就永遠不可能吃到好吃的蜂蜜,所以我們因該要和昆蟲共存,保護他們,尊重他們,才是愛護大自然的不二法門。

昆蟲研究
人類被賦予了「好奇心」,因此日後演化出「研究(實驗)」或俗稱的「試試看」這種方法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來驗證自己的假說是否準確。然而,當人類所必須涉及的知識層面變的又廣又多時,所發掘的疑問與問題就越多越深入,這時,所研究的事物亦會發生同樣的變化,因此所設計及需要的實驗當然也會越複雜、越重要。
研究的設計與經過是非常重要的,標準的研究過程是這樣的: 採集→收集資料、鑑定→飼養→長期觀察→試驗設計→設立假說→發現問題→驗證假說→修改假說或結論,但是卻少見如此循規蹈矩的作法,但是老師說明了「安全第一」的原則,不管做什麼實驗,都要以個人安全為優先考量,第二則是守法,絕不觸犯法律。
我在陽明山也曾經遇過毛毛蟲,然而他卻渾身都是毛,我很想近距離仔細觀察,但基於安全考量,我也沒靠他太近,遵守了老師講的安全第一的原則。老師也曾經跟我們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次老師去野外做實驗,走累了,便想斜躺在一座石頭上,才剛要坐下去時,馬上又跳了起來,回身一看,天哪!是一隻「毛毛」蟲!結果老師就在家昏睡了三天(威力驚人?!),這可以做為我們的借鑑,在野外觀察時要細心留意身邊的事物。較有趣的是,我曾經再陽明山看過一隻糞金龜,小小的身軀竟能滾出如此圓、如此大的糞球,令人驚嘆大自然的神妙(好個大力士)!

要做昆蟲這一方面的科展,在千拜託、萬拜託下才請到的昆蟲,卻在進行調查、研究中死了,這樣不但會為了殺了好幾條性命而內疚,還有可能會吃上官司呢!研究、調查昆蟲的生態前若無事先了解其中的方法,不但會浪費了珍貴的生態資源,甚至會牽涉到法律!究竟該怎麼做,才是真正研究昆蟲生態的好方法呢?

台灣有著”昆蟲王國”之雅稱,但台灣實際上又有多少種昆蟲呢?據推測台灣境內大約有二十萬種之譜,但已知種類只有9%而已,以台灣區區三萬六千平方公尺的面積而言,有這麼豐富的昆蟲寶庫,”昆蟲王國”之稱當之無愧。更難得的是,許多在國外珍貴無比的稀有昆蟲,到了台灣就成了處處可見的物種。使外國人一陣驚呼!

世界上估計約有一億四千萬種動物,而昆蟲佔了其中的一億種。如此龐大規模的物種,時常成為研究的對象。進行昆蟲研究有著一定的程序:為什麼想研究這個主題?先確定研究動機,接著收集資料,找到相關的研究文獻,並請教專家,以決定研究的方向及方法。科學實驗研究,需先擬定研究的假設並進行實驗(採集、觀察或飼養),實驗後驗證研究的假設,若實驗結果和假設相互吻合,就可以直接下結論,若不吻合,再擬定一個假設,並進行實驗。重複這個動作直到假設符合實驗的結果再下結論。完成以上的步驟,就可算是一份完整的研究報告了。但在實驗的過程中,千萬要避免將研究的小動物弄死,否則牽涉法律可是吃不消!

另外,研究時還要注意幾件事情:
1.不要在保護區或國家公園內採集,也不可以採集保育類動植物。
2.不單獨一個人出外做調查,因為如果遭遇危險要有人可以幫忙。
請教專家路徑:
1.寄e-mail請教專家學者
2.不管對方是誰,只要他對這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就可以問他
3.積極請教專家學者是使他給你更多資訊的重點
4.專家學者最樂意教導有禮貌的人

研究的方法也同樣有番學問,用圖和表來記錄觀察。如果研究的對象需養殖,需針對研究對象的種類來進行設計。採集的方法也因種類而異,有掃網、燈光誘集、食物誘集和直落式陷阱等。在野外進行採集時要記得將自身的安全放在第一順位,並顧及法律,別涉入保護區、驚擾保育類生物。採集的過程也不忘要有道德,某些人利用直落式陷阱進行採集,但獲得研究資源後並沒有進行恢復,導致事後無數昆蟲也接二連三落入陷阱,是缺乏研究道德的後果。懂得珍惜,日後研究資源才能取之不盡。

厲害的老師!!
聽陳建志老師的演講已經不是第一次,但厲害的是每次的題目都不同,雖然都與生物有關,但有動物的、有昆蟲的、有外來種的防治還有他幫忙海關處理和鑑定生物等許多特殊的經驗, 我覺得他真是生物界一等一的高手。

昆蟲&科展
陳建志老師這次演講的主題是台灣的昆蟲與環境,但是這次老師主要介紹的是以昆蟲為主題最近幾年得獎的科展作品,老師藉著每個不同的主題跟我們分析作品的優點與可以改進的地方,尤其是在利用圖表分析的地方,以前從來沒有想到圖表分析這麼重要,而且也發現,好的圖表分析可以簡單的把實驗結果清楚表達出來。老師也告訴我們做科展一定要自己親手做,東西才會是自己的。老師還告訴我們做科展的方法,應是由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修改預測或提出結論。我想這些對於自然研究有興趣的人都非常重要,因為唯有正確的方法才能的到正確的結果。

採集與研究的注意事項
老師的實務經驗中介紹了許多不同的裝備與方法,還有應該注意的安全的地方,以及遇到危險時正確的處理方法。另外老師還介紹了一些做研究前的應該準備的事情,例如要飼養柑橘類鳳蝶時就應該先把食草準備充足,還有在飼養幼蟲時應該捕捉母蝶回來產卵,而不是在野外採集幼蟲回來飼養,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寄生的問題,而且也才可以從卵到成蟲完整的觀察與記錄,這樣的紀錄也才能較正確客觀。

人類觀點vs動物表現
老師還告訴我們,很多事情不能用人的角度去解釋,必須透過研究才能更客觀的去了解許多現象,像端紅粉蝶的幼蟲,雖然是那麼的像一條小蛇,但卻不適合用「擬態」來解釋。還有。青斑蝶的遷移,早期認為是由臺灣遷移日本,但近期的研究結果卻告訴我們那可能是偶發的,而這些仍需要更長期的研究,才能有更客觀的結論。
我想就像老師說的,任何一個領域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興趣」,有興趣才可以持之以恆。老師的這堂課真是給了我許多不同層面的收穫。

昆蟲在科教上的應用
在永安國小,從三年級開始有一科是明水時間,也就是可以選定一個研究主題,完成一份研究報告,這個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能從周遭生活觀察及體驗中,覺得感興趣並想深入瞭解而作的研究,我記得有一次是無尾鳳蝶的研究,因為知道芸香科是鳳蝶幼蟲的食草,所以很快就找到卵,接著就是觀察其變態行為,你會發現幼蟲出來會將卵殼吃掉,蛻皮時除了頭殼不吃其他部分也會吃掉,吃葉子時會很整齊從葉尖邊緣由前往後啃蝕,大便時還會調頭將糞抖掉,雖然研究過程只是觀察,但是很多奇怪行為模式會讓我繼續探索下去。陳老師這堂課讓我能更深入瞭解科學研究方法,對於我們培養科學研究能力及瞭解科學本質非常有幫助。
在全國科展以昆蟲為題材作品中,有些是觀察昆蟲行為、生活史或與生態、環境影響等,讓我覺得這些得獎作者是要有非常敏銳觀察力、必需有耐心及毅力長時間觀察及記錄,生活在我們週遭的植物與昆蟲,雖然我們看起來是那麼不起眼,但是在科學研究上有其價值及意義在。
在昆蟲科學研究方法上:首先是採集,方法有掃網採集、燈光誘集、食物誘集及攔截籬直落式陷阱等,採集時要注意安全及不要違法,記得跟蝴蝶保育協會觀察時,因為他們都瞭解蝴蝶的食草及蜜源植物所以很快就找到昆蟲,所以在自然觀察中也要學習如何記錄觀察地點、時間、在什麼植物上找到及數量等,可以瞭解昆蟲與植物間關係;接著飼養,使用養蟲箱或套網養殖,記得我在養無尾鳳蝶時,是用整株柑橘樹飼養,因為養在室內所以不用套網,這時你可以靜觀其行為模式變化,後來我養在紙盒內,摘樹葉養,我覺得昆蟲在不正常環境下,有些行為無法顯現出來,所以最好是模擬昆蟲實際生存環境,才能真實呈現其行為;觀察,觀察除了要有敏銳觀察力外,首重觀察記錄表,要能詳實記錄觀察過程;假說的驗證及生物科技方法。
觀察對於科學研究是很重要的,所以要培養自然觀察能力,就要走入大自然,跟大自然學習,動植物的奧妙行為值得我們學習與觀察,藉由科學研究方法及態度讓我們能揭開疑惑解決問題,並進而由瞭解而關懷。

壹. 筆記
*目前估計世界上大約有1億4000萬種生物,昆蟲則佔其中的1億種。
一. 科學方法
1.收集資料
2.發現問題
3.設立假設
4.預測
5.驗證假設
6.修正假說或詩論
*研究注意事項:
1.安全第一
2.守法(保護區、保育類、動物保護法)
二.常用方法
1.採集
2.飼養
3.觀察
4.實驗操控,假設
5.生物技術(快速鑑定技術【DN萃取】)
三.科展的意義
1.要就好好作,不可敷衍了事
2.參加不是為了得獎
3.避免惡性競爭
4.落實科學素養
四.科展的過程
1.透過有趣的生命現象引發動機
(小單帶蛺蝶的糞橋與糞巢、烏鴉鳳蝶的臭角)
2.研究主題的確定
五.昆蟲採集
*生物多樣性研究
*正確的採集
1.掃網採集
2.燈光誘引
3.攔截籬直落阱
4.食物引誘

這次上課.我學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作每一件事都要認真的去做不是敷衍了事.更不是為了要得獎而參加比賽!!而且.作每一件事都要以”安全”為第一!!

台灣的昆蟲與環境
台灣自古以來就有著「昆蟲王國」的美譽,從熱帶雨林到高山寒原的多樣環境,使得這個僅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小島上,能夠蘊育出超過二十萬種的昆蟲(估計)!在這之中,佔最大部份的就是翹翅目甲蟲的4500種、鱗翅目的4000種、雙翅目的2800種以及膜翅目的2500種,其中還有不少是台灣的特有種。然而目前在台灣已知的昆蟲種類卻還不到總數的十分之一,只有一萬八千種左右的數量。

保護昆蟲有妙法
也因為有著豐富的生態,更需要設立生態的保護區,「保護區」能夠打造一個較少人為干涉的自然環境,任何人在進入保護區前都必須經過申請,而進入保護區後,也不能任意採集或破壞自然景觀。在西元1992年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所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國際研討會中,各國共同擬定的目標就是要讓每一個國家的保護區至少達到國土的30%,希望各國能夠在西元2010年中的第二次會議發表出良好的成果。
雖然台灣只是大會的觀察員,但為了生態著想,台灣也該盡一份心力,只不過台灣目前的保護區只佔了全台灣的20%,而且這些保護區往往也沒有受到妥善管理。去年七月就曾經傳出過某知名歌手到台中縣的高美濕地保護區焚燒鋼琴的事件,而這件事直到他的專輯開始發行後才被發現,這樣的舉動不但會傷害野生動物,也會危害空氣品質,更揭露出台灣保護區管理不夠嚴謹的問題。
然而,除了保護區,還有另外一種比較簡單也比較普遍的保護昆蟲方式,使用黃色的路燈。聽起來或許奇怪,但用處極大,研究發現:昆蟲比較不會被紅、黃色系的光線吸引或驚擾,以往的白織燈卻經常會吸引大批的昆蟲甚至是危害到螢火蟲的棲息空間,這往往會導致昆蟲的死亡,也因為如此,現在所看到的路燈,大多都照出黃色的光芒。

昆蟲大解謎
除了保護,了解也是相當重要的,最好的了解方式就是觀察,透過這些觀察的過程,我們經常也可以破解過去錯誤的想法。例如:過去青斑蝶都被誤認為是會在台灣和日本之間遷徙的,但隨著越來越多民眾也加入標放的行列,才發現真正會在台、日之間來回的青斑蝶實在是少之又少,進一步了解後,科學家認為青斑蝶可能是隨著風向移動的,冬天有著強勁的東北季風,能夠將青斑蝶從日本吹向台灣,夏天的西南季風則比較弱,所以從台灣飛到日本的青斑蝶也較少。
「不能以人的角度思考自然的事物」是很重要的一點,一個研究自然的人就要以大自然的角度來思考事物。端紅粉蝶的幼蟲經常會被不夠了解的人解釋成「擬態青竹絲」,但真的仔細觀察,端紅粉蝶幼蟲的生活特性似乎無一和青竹絲雷同,若真的要談到擬態,端紅粉蝶也是較早演化出來的,說不上是模仿。
觀察的過程中,自然會遇到許多困難,這些都必須用到很高的意志力才能克服,研究蝴蝶的人員往往會為了要捕捉棲息在高處蝴蝶,而攜帶長達數公尺的蝴蝶網,帶著那麼重的工具,還要隨時小心不要讓會導電的竿子靠近電塔(電塔大多都設在山區),走上數十公里的路程,實在十分辛苦。但其實對昆蟲有興趣,不一定要那麼麻煩,由於昆蟲是少數在法律規範上被允許進行實驗的動物,是一個研究生態方面很好的起始點,陳教授告訴我們:「只要有恆心、肯用心,並把握住作實驗的基本原則:收集資料→發現問題→提出假說→提出預測→進行驗證→修改假說,一定能夠得到滿滿的收穫。」

            昆蟲在科教上的應用
昆蟲的龐大數量及狗的限制

  昆蟲在台灣已經有20522種,已台灣佔動物界種類(33117種)約67%,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另外,若是研究脊椎動物,只要不小心弄死都有可能觸犯法律,所以昆蟲算是一種很有研究題材的動物。
★評論:後來聽老師說,那條法律是為狗設計的,我認為他們也真的是,要講也不講明白,若真的是這樣,寧可縮小範圍針對「狗」來說,不要把範圍擴的那麼大。

開始課程

  俗話說的好:「給人一簍魚,不如給他一把釣竿。」這次的營隊上課,也正是教導我們研究昆蟲的要領。

昆蟲在科教上的應用
  經過老師的介紹,發現有許許多多的科展都以「昆蟲」作為題目,但是真正喜歡做科展的並不多,所以小學高年級是科展精華,但是,老師說,煩是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才有較佳的發展機會。
★評論:凡事因為了解才喜歡,凡事喜歡才會深入研究,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就可以激發起研究的興趣,要喜歡才會做到精,凡事不要應付,你應付到最後也只是在應付自己。

研究技巧:(套用一下我們最近的五子棋研究)
☆收集資料-收集五子棋資料。
☆發現問題-黑若無禁手是否必勝?
☆設立假說-黑若無禁手必勝。
☆預測-黑若無禁手一定必勝,否則黑不會有那麼多禁手。
☆驗證假說-蒐集資料並親自實驗。
☆修改假說或結論-結論:黑若無禁手必勝。

研究注意事項:
☆安全第一 -畢竟什麼都沒比一條生命重要吧!
☆守法   -當然要守法啦!不然還沒研究出什麼就被罰,太划不來了吧!

昆蟲採集
☆掃往採集-分長竿和短竿
優點:可採集到許多不同的昆蟲
缺點:光從安全方面就已經被大打折扣,那個導電的碳纖維竿子……會害死不少人……
替代方式:爬樹
評比(1~5):安全1,守法3(你不知道你灑下來是不是抓到什麼保育類把她弄死)
☆燈光誘集
優點:較為安全,可以吸引趨光性昆蟲
缺點:嚇跑非趨光性的昆蟲,太過於明亮的光線……
替代方式:紫外線燈管
評比:安全4,守法3,對生態的危害1
☆攔截離直落式陷阱(詳見圖1)
              杯
              │
              │
     ←昆蟲      │  
杯子────────────┴──────────────杯子
優點:易收集
缺點:易失敗
評比:安全4,守法2,對生態的危害4
☆食物誘集
優點:可自動等昆蟲上門。
缺點:要隨時密切注意,要有極佳的記憶,要小心不傷害昆蟲。
評比:安全4,守法2,對生態的危害3
★不要以人類的角度看事情,因為它是他,有它自己的生存方式,人們常常因為先入為主而損失不少東西。★
                    By 北斗七星

台灣具有熱帶和副熱帶高溫多雨氣候、海島的孤立位置和物種遷移的中繼站等特性,所以是一個物種多樣化和獨特性的豐富生物資源的寶島。因此在野外常常會看到想要研究又喜愛的昆蟲,這時心情就會像中了樂透一樣的興奮!但是,如果要研究它們,並且加以觀察時,要怎麼做才能讓這些昆蟲不受到的傷害?研究時又有哪些要注意事項呢?

昆蟲花樣多
昆蟲,莫過於地球上最懂得適應環境的動物了。光是看他們的數量,就有1000萬種,約佔全部動物總數的一半,為了能讓自己在殘酷的食物鏈中存活,他們想盡了千奇百怪的方法來逃過敵人雷達般的偵測技巧或是直接主動攻擊。但是,像我以前養過端紅蝶,老師總是說他是「擬態」青竹絲的生活型態,是否真的為擬態,就要以昆蟲的角度來看事物。

備受重視的生物多樣性
在1992年,全求的人開始重視到保育的問題,於是定下了「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公約的目標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持久使用護生物多樣性等,雖然台灣因為政治因素而沒辦法參加這個公約,但是也遵照其中的指示,開始做保育。台灣共設下了7座國家公園和19座自然保留區,佔地為台灣總面積的20%。而在國際上對於保育首屈一指的就是澳洲,設立國家公園的面積超過總面積的30%。而這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標準,而「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工作小組會在2010年驗收各國的保育成果。

台灣的保護區
台灣因為有熱帶、副熱帶又多雨的氣候,非常利於生物的生長和活動,進而蘊藏了多樣化的物種,然而,因為許多因素造成某些物種瀕臨滅絕,所以政府設立了許多國家公園和自然保留區。但是,最近卻頻頻傳出有藝人因為要拍短片而在高美濕地焚燒鋼琴,華江雁鴨公園有流浪狗攻擊雁鴨群等驚人的消息,政府對自然保留區的管理顯得有些疏漏。

令人期待的科學展覽
科學展覽是學生們最期待的活動之一,而通常因為昆蟲的取得非常方便,所以常在科學展覽的作品中應用。配合九年一貫教育,科學展覽能幫助大家靈活的應用學校的所學或是科學方面的知識,更在思考智能與科學精神方面大有幫助。

科學實驗方法
若是想做一件有趣的昆蟲研究作品,除了要有耐心的仔細觀察,更要有應用空間及時間的概念,還要會分類、應用數字、測量、傳達、預測、推理、控制變因、解釋資料、形成假設和下操作定義。

研究報告架構不可少
在做研究之前,必須先收集到足夠的資料和文獻,來證實自己的題目是獨一無二且無人研究過的(或是當做日後的參考)。接著就要發現問題,試著讓自己想出越多問題越好,因為,想問的問題就是要透過實驗來解決。當實驗項目和器材設備都準備好了之後,就可以設立假說,並且預測實驗結果。最後,再驗證自己的假說是否正確,如果實驗進行的順利且正確,就可以討論實驗結果。

採集與研究方法有學問
研究過程固然重要,但是,昆蟲天天被關在飼養箱中,會不會死掉或是不適應新的環境呢?所以有一些要點是在進行昆蟲觀察時應該要注意的,例如賽飼養蝴蝶時,應該用套網飼養,因為若是用飼養箱直接飼養,很容易因為蝴蝶的過度掙扎而導致翅膀破損。在進行採集時,可以利用掃網、燈光誘集、食物誘集和直落式陷阱來採集。但是採集後一定要記得把自己佈置的直落式陷阱收好,要不然接下來會有無數隻動物掉落,因為沒有食物而活活餓死,有時候,採集時應該以自己的數量為目標,這樣下一個來觀察的人才可以繼續看見這種生物在這裡生活。在進行野外採集時要記得把自己的安全擺第一,也不要到保護區、國家公園採集,而保育類生物更是不能帶走,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相機捕捉牠美好且極為珍貴的身影。

個人經驗及心得分享
從四年級開始,我已經連續做3年有關昆蟲方面的研究,包括:野外棲息地觀察、氣象條件的影響、身體構造、活動力、飼養環境、生活本能行為和感知行為。前兩年的研究在台北市科展競賽中都有獲獎,今年也即將在五月中參加第三年的初審。所以這次老師跟我們解說的事項我也自己做過,所以老師解說的同時,我心裡真的有一種身體力行的感覺。當老師在介紹別人辛苦的結晶時,我也了解在一份精采的報告後面其實包含了很多的辛苦與挫折,多次的嚐試和多次的努力。觀察昆蟲時耐心絕對是不可少的,也許你必須在飼養箱前待一、兩個小時呢!做一份精采的報告更要有那份永不減退的熱情,你必須熱愛自然。我認為做實驗是一種享受,當你在做實驗時最好玩的地方就在於動腦思考如何走你的下一步,有點像是在下棋,也有點像是在玩益智遊戲,若是做錯了,就從頭再來一次。不用怕失敗,也不用氣餒,因為,這就是—做實驗的樂趣所在。當然,如果按照著老師今天精采的解說內容來進行昆蟲研究,不但可以獲得很多的樂趣,也可以了解真正的了解科學精神與實驗方法,當你在競賽中脫穎而出時,那更是一份永遠無法取代的成就感。

昆蟲生態的調查與研究心得——–「科展的重頭戲」

上了台灣昆蟲生態的調查與研究後,令我十分崇拜陳建志老師,今天他教了我們許多要如何做科展與昆蟲的調查。首先一上課老師就給我們看了許多國中、高中歷屆科展有得獎的組別,例如「再見了蚜蟲」、「螞蟻也討厭塞車」、「廁所裡的神秘客」、「萬眾蟻心」等優秀的作品。

老師告訴我們昆蟲研究的常用方法,第一種是採集、第二種是飼養、第三種是觀察、第四種是實驗操控、第五種是生物技術。生物技術有包含快速鑑定技術,也就是所謂的DNA粹取流程。老師也有告訴我們,現在已經有太多人唸生化所了。

科學方法的程序,老師說第一步是收集資料,多看或者是查書。第二個是發現問題,第三個是設立假說,第四個是預測,第五個是預測假說,第六個是修改假說或結論。雖然說起來很容易,可是很少有人應用到科展上面。

做科學研究注意事項:第一種是安全第一,一定要帶個伴一起去,而且要通知父母。也要注意不然有可能會墜落山谷,遇到蛇的時候不要驚慌,遇到死亡率最高的虎頭蜂時頭髮千萬不要露出來,因為虎頭蜂喜歡黑色,而且要戴淺色帽子。也要注意野外的毛毛蟲大部份有漂亮的顏色、或有毛大部份都是有毒的,最好是要戴頭罩。第二個要注意的是要守法,在保護區絕對不可以抓保育類動物,不然會違反動物保護法。

老師也說蝴蝶如果標放牠,如果還要再找到牠是十分困難的,如果科展有照片、圖跟表是最好的。第四點要解決問題,小單帶俠蝶的糞巢跟糞橋就是可以做成一個科展。第五點研究主題的確定,近年來一直出現的竹節蟲研究主題其實是由同一個家族得獎。老師有說過研究主題最好是有日常生活中所發現的問題來進行討論,通常不離開這幾項,從生活周遭取材,比如說柑橘類鳳蝶幼生期的辨識,在第四十四屆的科展,蝴蝶吃柑橘類植物的六種蝴蝶之幼蟲的型態比較。

昆蟲的採集,採集昆蟲最好是做成標本,做成標本的昆蟲要完整,要記錄正確、詳細觀察,也要珍惜資源,更重要的是要守法。

昆蟲採集有的是撒網採集,撒網採集是用手抄網在草叢中飛舞。第二種是燈光誘集,是利用昆蟲的趨光性,老師說用紫外線燈光和五百瓦的白熾燈泡十分有用,但是要注意是在月圓時千萬不要用燈光採集,而且也要注意採樣的時間。也有攔截直落式陷阱補捉法,在草地中埋入四個空瓶,並設置攔截籬,只要昆蟲碰到攔截裡就會順著攔截裡一直走,就會掉入陷阱當中,陷阱裡可以塗酒精或乳瑪林,可是乳瑪林卻通常不太能維持標本的完整性。

第四種方法是食物的誘集。而飼養的部份,如果是飼養蝴蝶的話就要用養蟲箱,而且要用套網養殖。老師說用網子採集時有的是用手抄網,有的是用十公尺的長杆,各抓不同的昆蟲,手抄網是玻璃纖維做的,而十公尺長杆因為玻璃纖維無法做成這麼長的杆子,所以只好用碳纖維代替。

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碰到電線或電箱,老師曾經有一個同事就是因為這樣差點死掉。老師也說過研究昆蟲的工具一定要有放大鏡、望遠鏡以及游標尺。老師有說過從家中到國家公園都是觀察的場所,只要我們能注意就行了。老師說想要學習就要熟悉,而且請教教學者門徑,而且也可以利用網路資訊,而且還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

這次老師的演講十分的好,令我們收獲很多,希望下次老師來演講時我還能有機會聽到,也希望我以後能把今天所學到的知識和研究方法應用在生活中,這次陳老師的演講不禁令我回想起這次所做的科展,有關蝸牛的科展,我才發覺我所做的假設並不是做得很好,我想如果我有機會能再做一次我這次做的科展,我想我一定會把老師教我們的方法全部應用在這次科展中,而且我想我一定會得特優吧!

205 永樂國小 王振庭

昆蟲是世界上族群最多,也是世界上種類最多的一種生物,主要的原因是昆蟲具有許多優於其他族群的適應環境能力:
1. 具幾丁質外骨骼
2. 演化出具飛翔功能的翅
3. 具變態現象以適應環境
4. 強大的生殖潛能
5. 體型細小
台灣擁有昆蟲王國的美稱,特殊的環境條件是形成的主因
1. 台灣的地理位置:台灣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方,因此台灣擁有許多在冰河十期來到這兒的昆蟲,另外台灣也常成為遷移性昆蟲的中繼站
2. 台灣的地形與氣候:台灣因地形多變,且氣候從熱帶到亞寒帶無一缺席,使得不同生活習性的昆蟲,都能找到適合的生活環境
3. 豐富的食物:因台灣的地形、氣候多變,因此植物的種類自然也多,因此形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鍊
昆蟲的天敵與防衛
天敵
1. 捕食性天敵
2. 寄生性天敵
防衛機制
1. 走為上策
2. 避不見面
3. 裝甲自衛
4. 化學武器
5. 保護色、警戒色、擬態
6. 僱養傭兵
7. 恫嚇
昆蟲的防衛機制,是我個人認為在觀察昆蟲時最有趣且最令人嘆為觀止的部分
昆蟲的保育
根據科學家估計在未來30年內,地球上平均每小時有19種昆蟲會滅絕,棲地破壞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更積極的保育策略如棲地經營管理、昆蟲復育等,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行動了
我喜歡昆蟲,因此每每聽到某些地方、某些人正在努力昆蟲復育工作時,就會決得很高興也很佩服,甚至有機會時,也會和家人親到現場去一同感受這神聖的工作,像南投的陶米社區及東勢的大雪山社區,都讓我感動不已,希望將來我也能有機會盡一份心力

一直以來的遺憾……

從上幼稚園起,我就時常抓到如竹節蟲、鍬形蟲、螳螂…….等昆蟲,但每次都不知怎樣研究而忍痛將牠們放歸,這次聽完陳老師精采的演講,我終於豁然開朗,了解如何研究這些可愛的昆蟲。

昆蟲題材做科展???

世界上共有一億四千萬種動物,而昆蟲則約有一億種,而如此龐大的數目也使昆蟲成為科展中常被拿來當做研究的生物。老師也讓我們看歷屆科展作品中以昆蟲為題材的作品,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黑擬蛺蝶的生存策略」,作者花了很多的時間和心血在研究黑擬蛺蝶的習性,這種研究的精神使我十分佩服。

常用的研究方法~

目前大家最常用的研究的方法包括:採集、飼養、觀察、實驗操控:假說,實驗的程序依序為:收集相關的資料〈可上網收集、到圖書館查詢〉→發現所不了解的問題→設立一個假說→預測結果→驗證假說是否正確→修改假說以及結論,這些方法雖然說起來容易,但真正這樣做的人也不多。

研究時還有要注意的問題!?

在實驗中,一定要遵照「安全第一」的原則,做任何實驗時必須以自身的安全為重,另外也不要觸犯法律,例如不在國家公園、保護區採集生物,並且不要抓保育類的動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喔!

大家的誤解v.s.實際的真相

端紅粉蝶的幼蟲是擬態「赤尾青竹絲」嗎?人們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大自然,其實端紅粉蝶和赤尾青竹絲相差很大,生活環境也完全不同,根本稱不上是擬態;另外過去青斑蝶都被誤會是會在台灣與日本之間遷移的蝴蝶,但隨著許多人加入標放的行列,才發現其實會在台灣及日本中間遷移的青斑蝶數目竟然只有個位數而已,由上可知大家要以科學的方法來做實驗,才能認識大自然的真面目。

ㄧ.筆記
世界上約有1億4000萬種,而昆蟲大約就佔了1億種,由此而知,昆蟲在世界上佔了很大的比例,因為他們小,又有各種生存方式以及棲地環境,因此從遠古時代,可能在恐龍時期就已經有大型昆蟲出現,慢慢的演變成今天的這番面貌。
昆蟲的棲地,以大多數可分類成8種,分別是溼地、地底、倉庫、草地、森林、植物、動物、以及腐屍。在溼地中,例如:池塘、溪流中的水生動物,或者是沼澤地區的生態昆蟲。地底下,大多都是以是鞘翅目的幼蟲為主。倉庫裡,就是一些穀物害蟲,專門吃一些收成好存放的植物。草地上,就更不用說了,多采多姿的世界,有各種昆蟲,像是花仙子、蜂大俠等,適合眾多昆蟲居住。森林,就適合稍潮濕的昆蟲,像我曾在阿里山上看到遍布滿山的蟬殼,多多少少每棵樹上幾乎都可以找的到,不然就是發現於一旁木製的欄杆,讓我很驚奇,原來中高海拔仍有我們平地上常見的昆蟲,而且是成群的呢!真好奇他們是怎麼飛上來的?植物方面,有一類屬於樹木上的鞘翅目昆蟲,另一類則是躲在花中,以植物為食的小昆蟲,像是蚜蟲等。動物這方面,就是以寄生蟲居多啦!還有腐屍,大概就是埋葬蟲、蒼蠅等我們認為髒髒的、噁心的六腳怪蟲。
而昆蟲的生態區則分成了平地、熱帶海岸林、亞熱帶雨林、暖溫帶林、冷溫帶林、以及亞寒帶區。平地上的昆蟲是我們最常見的,也就是位於都市中我們隨時都可接觸到的一些昆蟲,而所謂熱帶海岸林指得是一群生長在熱帶地區的植物,且具標準海岸植物之兩項特徵:一為種子或果實具有浮力,可在海水裡漂浮而不失其生命力;二為雖經海水之長期漂浮,一旦被沖上岸,其種子仍可立即發芽、生長,且主要以珊瑚礁岸為其主要的生長基質,臺灣地區的熱帶海岸林主要分佈於南部低海拔的恆春半島香蕉灣一帶,而蘭嶼地區也有,是分佈於海岸地帶的被子植物,也許會組成海岸林或混生於一般海岸植被中。而台灣很多風景區或保護區都說是熱帶雨林,其實頂多能算亞熱帶雨林或季風林,再來,太平洋溫帶雨林(北美洲西北部)它是地球上最大的溫帶雨林,位於北美洲西岸沿海山區,從加州伸展至阿拉斯加。那裡的溫帶雨林可再分為數個生態區,它們俱以針葉林為主。世上最高的樹位於加州北部。在其中台灣所有的並不多,除了平地,大概也只有南台灣有熱帶海岸林。
(以上熱帶海岸林的介紹取自http://web2.nmns.edu.tw/botany/most/most2_01.php而亞熱帶雨林以及暖溫帶林取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032408548&q=1508012210900&p=%E7%86%B1%E5%B8%B6%E9%9B%A8%E6%9E%97)
昆蟲的天敵,有以下兩種,捕食性的天敵以及寄生性,我想最為恐怖的是寄生性的天敵,因為它是在你沒有任何防衛下入侵至你的身體,最容易受寄生動物侵略的時期是卵期,待長大後,寄生動物從身體中跑出時,表示他們已吸取完體中養分,此時會使昆蟲痛不欲生,就算熬過痛苦,內臟等也被吃光了,要存或下也很難,因此寄生蟲幾乎說是無法防衛的,而面對於捕食性的天敵,昆蟲倒是衍伸出自己的一套秘訣!
在昆蟲的防衛上,是昆蟲中不可或缺的秘笈,因為少了它,容易喪失性命,因為沒有自我防禦的能力,而這些防禦能力,大多是昆蟲自己演化出來的。而他們防禦的妙招就如以下~走為上策、避不見面、裝甲自衛、化學武器、在顏色上作文章、警戒色、保護色、擬態、僱養傭兵、以及恫嚇。三十六計中的走為上策,為昆蟲保命的妙招,遇見天敵立即跑,我想這也是唯一無風險的逃命法。許多昆蟲位了不讓天敵發現,便時常棲息於隱蔽性良好的環境,有就是所謂避不見面。有些昆蟲會進化出堅硬的的構造來保護身體,使捕食者難以嚥下,就是裝甲自衛。化學武器,一提起此名就讓我禁不住的想起常常是放毒氣的昆蟲—椿象,臭氣熏天,讓我很難受!在顏色上做文章…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具有保護色的意思,但和保護色的不同是具有色彩的變化。保護色是指昆蟲個體天生的顏色與棲息環境相似,不容易使天敵發現。警戒色,一般是鮮豔的色彩,以警告天敵【我有毒~】。擬態,其實簡單說就是狐假虎威,例如擬龜殼花。顧養傭兵,要解釋有些難,但要舉例就說螞蟻和蚜蟲間的關係就知道啦!最後的恫嚇,鱗翅目昆蟲或其幼蟲常利用金屬光澤或眼紋配合突然的動作來嚇唬天敵。
在昆蟲的保育上威脅台灣昆蟲永續生存的最主要原因是棲地開發而導致的棲地破壞,其次是商業用途而引進大量的外來種,對台灣的原生種造成不利的影響,由於眾多因素,使得原生種漸漸步上瀕臨絕種的道路。有科學家說,地球上平均約一小時就有19種昆蟲滅絕,因此,保育生態,停止棲地開發以及控制、滅絕外來種的侵入是現今我們搶就生態的第一步,才能減少各種生物快速的絕跡。
二.心得
昆蟲,是大自然中的小精靈,上課時所提到的捕蟲方法,也只提供做研究觀察用的。看到昆蟲數量的減少,我心中也很難過,因此,當看到班上有人抓昆蟲來玩不是做生態觀察的,都會極力勸阻放生他們,因為我不希望那些無辜的生命會無緣無故的死在他們手上,我希望大家都能愛護自然中的生物,不要因為他們的數量多而認為殺一些也不會怎麼樣,因為若大家抱持著這種心態,很快的,常見的麻雀有可能淪落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麻雀都是瀕臨絕種動物,那田園間還看的到生物嗎?因此,希望大家能好好珍惜大自然,別隨意破壞,才能使各種生物能永續生存,逃過絕種的命運。

更正一下…我是305,不是308!那是我過去的號碼…

我想請問一下老師,為什麼我回復時會出現Your comment is awaiting moderation.呢?和王懷萱的問題一樣 …

2009.04.25 陳建志教授 主講「昆蟲生態的調查與研究-陳建志教授」心得

和昆蟲做朋友
……………………………………………………………………………………………………………
對昆蟲做研究,有助於讓我們了解牠們的生理構造及生存環境,但如何做好一個對昆蟲的研究呢?這就是一門學問了!所以這次的上課高階班請來了市教大昆蟲系陳建志教授,來為我們指導如何做好對昆蟲的研究。

老師先對我們講解有關國內玉米螟的鑑定,因為玉米螟市個可怕的農業害蟲,所以分佈在亞洲的亞洲玉米螟入侵台灣後,我們台灣的研究員就使用了日本對亞洲玉米螟的防治方法,結果對我們認為的亞洲玉米螟解剖後,才發現牠是歐洲玉米螟,所以從這個事情可以了解到–絕對不能用 “理所當然” 或 “想當然爾” 的心態來做研究。不過我還真因為好奇,養出過一隻玉米螟蛾,但若非牠是這樣大的害蟲,說實話牠還長得真漂亮耶!

老師接著讓我們了解做研究的常用方法以及程序,又講到了研究的注意事項,其中一樣是「安全第一」!因為有時在野外,可能會有一些具有危險性的昆蟲,像在山區螫死最多人的虎頭蜂,還有具有毒刺棘的刺蛾,更是在野外最應該小心的。只要是任何有可能在野外發生的意外,像從山坡滑落,或是不小心栽到溪裡去,這些都是有可能致命的。

第二個注意事項,就是「守法」。有的時候在野外,可能會不小心採集到保育類昆蟲,因此觸犯了法律。另外也要注意國家公園或是保留區的任何東西,都要申請採集證才能帶出,否則一律都是犯法。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特別注意的。

另外老師又講到近年紫斑蝶的標放行為。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要證實紫斑蝶和青斑蝶會在日本和台灣之間往來遷徙,後來有人發現從東北方下來的蝴蝶有很多,但我們台灣要上去的蝴蝶卻只有一兩隻在日本被發現。所以大家開始認為,正好是因當年的東北季風比較強,西南風比較弱,所以斑蝶的遷徙或許只是偶然。

做研究還有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 “要認真的做研究” ,並解決身邊的各種問題;還要避免惡性競爭,也不要為了得獎而不擇手段!如果做不到這些,研究就沒意義了。

研究的動機透過有趣燦麗的生命現象引起,像小單帶蛺蝶築糞巢和糞橋,或是烏鴉鳳蝶的臭角,這些都可以引出題目。研究的主題大多都可從生活周遭的問題取材;與我們生活周遭的問題有關的題材,像是「校園環境與蝴蝶關係探討」,這個題目在講校園各區的蝴蝶分佈和數量,但如果要讓人明瞭蝴蝶的分佈和數量,在圖表的使用就不能用曲線圖,而是要用柱狀圖才能讓人明瞭。

對昆蟲的採集有各種方法,在各種情況下要選擇對的工具,俗話說得 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總不能要抓一個在大樹上的蟲,卻拿一個連最下層樹枝都搆不到的捕蟲網!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拿長十幾公尺的捕蟲網來捕捉,但前提是手臂必須夠壯,拿這種長竿必須格外小心高壓電塔,因為這個竿子是導電的,如果竿子正好碰到高壓電塔的電線,那麼運氣好的下半輩子殘廢,運氣不好的當場被電死!

如果不想拿著長捕蟲網冒生命危險,就可以利用昆蟲夜間的趨光性,架起布幕並在後方打開水銀燈,時間久了就可以誘集到一大堆的蟲,就不用像捕蟲網一樣那麼費力了。還有一些方法可以捕蟲,像是攔截籬直落式陷阱,或是食物誘集等,都是不錯的採集的方法。但在前面提到的長捕蟲網,因為有很多問題,所以現在就有人以爬樹來替代,雖然麻煩但至少風險比較小。

只要有心從家中到戶外都是觀察場所,像是家裡的高腳蜘蛛和蟑螂的關係,也是可以拿來觀察的題材。如果在研究中有問題的,可以利用現在日新月異的網路資訊,來與專家學者連絡並勇於發問。

上完這堂課,我了解到了不少研究要領,和一些範例題材還有注意事項,以及研究時的必要工具,最重要的研究精神是要勇於發問,只要多提問題,可以讓自己知道得更多,懂得更多做研究一定也能更順利、容易!相信聽完這堂課做研究的功力,應該也增進了不少!

錯字訂正:

第二段第一行
“因為玉米螟市個可怕的農業害蟲” 訂正為

“因為玉米螟是個可怕的農業害蟲”

不好意思,下次不敢了!

臺灣的昆蟲與環境心得報告
[105 國語實小 朱惟歆 ]
相信在生態營的每一位小朋友,應該都有親自體驗過做科展的辛苦過程,而其中最熱門且最大的科展主題和研究對象,便是全世界動物界比例佔最大的生物--昆蟲。也許到現在,還是會有人對昆蟲畏懼三分,但是以我們住的「福爾摹沙」來講,這些細微的小東西,對一位研究者而言,可重要的很!

在野外絕不能把偏偏起舞的蝴蝶或其他屬於當地的生物抓進觀察箱、科展中不能以有脊椎動物來進行實驗……等等。很多你不經意的一個小動作,卻都可能是觸法的,也隨時可能擾亂到大自然的法則以及循環。以前在校內參加科展時,曾經有一組同學因為不了解這些「遊戲規則」,所以使用了有脊椎骨的動物──黃金鼠做實驗後,而遭淘汰的悲劇,深深刻印在我腦海中。我想,雖然政府所訂的這些規則在某些地方或場合適用「實施」,可以避免許多小動物的「冤魂」增多,但卻也因而使得我們許多參賽者的創意受到多重「發揮」上的限制以及有可能在更盛大的比賽場面中,埋沒了另一位「科學菁英」!所以我們的政府首長們,是否可以考慮改變一下現有的政策呢?

在做科展時,一定少不了大家最喜愛的戶外觀察。但我們也得記住同樣抱持著對於動物們的「同理心」,以決不要欺負、干擾或虐待牠們為主要觀點!還有,最好是在做完調查和觀察後,趕緊「物歸原主」把牠放回原本的棲地。除此之外,去野外捕捉昆蟲時,千千萬萬不要用手去抓,一定要用捕蟲網!也許有些人認為這很麻煩,用雙手就能搞定一切,何必如此小心翼翼呢?反而失去一次大展身手的好機會。但,你曾想過這多一層的「防備」,反而對自己及小動物都具有相對較好的保護。譬如:花仙子──蝴蝶;假如我們以手去捕捉牠,也許將會因過於用力而造成牠們翅膀的損壞。所以,最基本且避免雙方「受害」的採集觀測動物方式,也是大家該知道的常識!

近年來,台灣開始注重島內的生態保育。在西元1992年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所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國際研討會中,各國共同擬定的目標就是要讓每一個國家的保護區至少達到國土的30%,希望世界各國能夠在西元2010年中的第二次會議發表出良好的成績。也許,現在台灣只是大會中的聽眾〈旁觀者〉,並不能參與任何大會中的討論活動〈或是爭吵〉。但是,自從某位著名的歌手在台中縣高美濕地保護區焚燒鋼琴事件的發生後,我們不得不承認,台灣之前的生態保育工作是完完全全沒有受到任何管理與重視,竟然能夠放任民眾們隨意進出,做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同時,台灣政府也終於才開始注重及挽救起我們的大自然。所以如今的山區中,會「開始」使用黃或〈類似〉橘色的路燈,也是為了避免驅光性的昆蟲被太陽般明亮的「白」燈泡給深深著迷,而影響牠們的生活作息以及整個生態系統。

自稱為萬物之王的人類,有著聰明的腦袋,卻同時也具有著自私的心靈,凡事都以自己的角度來判斷和決定事情的一切。像是可愛的端紅粉蝶幼蟲,被大家認為是「擬態」五大毒蛇其中的赤尾青竹絲。事實是如此嗎?其實,不到10公分長的端紅粉蝶毛毛蟲,和一隻超過90公分長的青竹絲比起來,既使要「互相擬態」體型也未免差太多了吧,早就被敵人拆穿了!「不要以人類的角度來錯判昆蟲的世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假使人類一直長久以來,用自己的標準來看待事情,將會錯過及增加許多自然界中,不知道的奧妙及奇幻。

臺灣的昆蟲與環境 ─心得報告 主講─陳建志教授

自然之美─
臺灣的自然之美自古有名,早在四百年前大航海時代初期,航海在東海海域的葡萄牙人,從船上眺望翠綠的台灣東海岸時,就不禁發出”Ilha Formosa” 的驚嘆!

動、植物相的形成與地史關係─
目前所知臺灣最古老的地層位在中央山脈東斜面及台東縱谷西側古生代〈2億5千萬年前〉大南澳片岩,其後至今共發生六次冰河期,臺灣所在的地域曾多次為海水所淹沒,造成該使其臺灣的動、植物因海浸而滅絕。大約500萬年前,菲律賓海洋板塊撞及歐亞板塊 ,形成現今臺灣的主體。使台灣在太平洋西緣島弧上不致因為間冰河期海水上升而被淹沒,讓進入此地的生物能夠棲身立足。

※所謂的冰河期─乃由於氣溫降低,大量海水結冰,造成緯度較高地域的冰河大為擴大、海平面降低,至使淹沒於海水的前海地育裸出海域變成陸地。

台灣素有「媩蝶王國」、「昆蟲王國」的美譽─
臺灣的地形富於變化,因此孕育的植物相及動物都非常豐富。
在不到36000平方公里的島嶼上,從平地到高山呈現出自熱帶至亞寒帶的四種氣候帶,這在地球上甚為罕見。

就植物而言,形成熱帶季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樹林、溫帶針葉樹林、亞寒帶針葉樹林,如此多樣植物相,〈無疑的提供多種適合昆蟲生活的環境,使得台灣的昆蟲相呈現複雜富麗的形貌〉。

昆蟲來源與生活環境─
台灣的昆蟲種類繁多,已知的種類就超過15000種,每年還有許多新種被發現。
為什麼台灣這麼小的土地上會有這麼多的昆蟲種類呢?
主要有幾個來源:第一,台灣高海拔地區的昆蟲相是由冰河時期孓遺的,和喜馬拉雅山系的昆蟲相相近。第二,有些昆蟲具有比較強的飛行能力,偶爾會頂著氣流由鄰近地方飛到台灣來,其中一 部分的種類就在台灣定居並且繁衍下來。第三,現代的交通發達,一 些經濟害蟲或衛生害蟲,經由空運或船運之便在無意間嵌入台灣後,因吳天敵同時一入而大量繁殖,〈比如說家中的蟑螂以及一 些倉儲害蟲,都是遠渡重洋而成為台灣的昆蟲種類之ㄧ。
地形的優勢與量的充沛,提供了野生動物及昆蟲良好的棲息地。

驚人的數量昆蟲─
昆蟲是地球上動物種類中數量最多的一群,〈假設全世界的動物有100萬種的話,那麼昆蟲就佔了其中的75萬種,也就是說昆蟲就佔了其中的75%。

喜愛大自然的我─
在六歲時就對生物及昆蟲有相當濃厚的興趣,也同時有許多機會接受大自然的洗禮,閱讀許多動植物特殊生態、行為。
以前因經驗不足缺乏觀察與記錄,在我小學四年級有機會參加校內科展比賽,因有實務的觀察及紀錄讓我成功培育昆蟲,那時得了2項獎。今年五年級的我又再接再厲向水面昆蟲挑戰,研究過程中考量到尊重生命,如何在不危害又可研究出好的作品也讓我費思量,因有5、6年的昆蟲經驗也讓我今年蟬連校內科展,希望明年我能再接再厲邁向我所挑戰的目標前進。

讓我處處可見到多樣植物和昆蟲,而所有自然界中生物原本的樣貌都必須親自去探索、觀察,當你想研究任何生物,請一定要先想好主題→研究的動機→研究目的→研究設備及器材→研究過程或方法→研究結果→討論→結論→最後可要記得參考資料。按部驟來我相信我們都可成為小小科學及生物學家呢!但高興之餘可別忘了要尊重大自然的每一生物。

昆蟲來源與生活環境的最後一行
與量 更正「雨量」

呃…..
305洪儀璇
我是”王懷瑄”
名字打錯了唷~

老師對不起我忘記上傳了

20090425昆蟲生態的調查與研究 陳建志教授
兩千零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我去參加生態資訊營隊高階班課程,教授教我取多知識。

首先教授介紹了許多關於第四十五屆科展,其中教授特別介紹了一個科展「黑擬蛺蝶的生存策略」,因為為了了解黑擬蛺蝶的生活習慣,所以他在能好幾個月持續不斷的去蝴蝶園,去觀察黑擬蛺蝶生態,這種研究精神努力不洩我非常佩服。

教授也介紹了做研究的常用方法,像採集我們能佈陷阱讓昆蟲掉進去,例如攔截籬直落式陷阱,我們把木板子裝在地上(裝成一個Y字型)在木板子頭尾端放桶子,讓昆蟲掉進去,掃網採集就是揮動網子,讓昆蟲跑進去,燈光誘集,部分昆蟲喜歡燈光,所以長聚集於光源,就能把昆蟲抓起來。

飼養方面,也是一門大學問,例如養蝴蝶時,老師說不要使用飼養相把蝴蝶放在裡面,希望能暫時放夾練代理面,雖然不人道,但可以保護他不會受傷。

假說是實驗時的猜測或預測,如果你的假說是正確的,那就能下結論,如果你的假說是錯誤的,那就要下從新設定假說,一直到為止正確。

教授說,要先收集資料才會發建問題,就可以設立假說或預測,才能驗證假說,就能修改加說或結論的人並不多,因為這些步驟雖容易,但卻少見應用。
教授提醒大家注意,做科學研時安全第一及守法。教授更介紹了青斑蝶的遷移,一開始有少數人標放青斑蝶,發現有在日本標記的青斑蝶被臺灣人抓到,於是越來越多人開始標放。不過較少人標放時,認為青斑蝶會遷移,但較多人標放後,南北遷移的平衡失衡,發現從日本來的青斑蝶有上百隻,而飛回去的只有一兩隻,所以青斑蝶的遷移行為,現在仍是個謎。

我的心得:
雖然昆蟲比人類渺小許多,但是我們為了研究和實驗,把牠們小小的養在牢籠裡面,非常不人道我覺得應該是少要有一個大箱子,或者把他們放在一個房間讓他境情的飛行,這樣牠就不會受傷。

昆蟲生態的調查與研究
全球生物大約有一億四千萬種,而驚人的是,其中約一億是昆蟲。
面對如此龐大的數目,保護更不容易落實,對大家來說,這可是一大挑戰啊!
而我們,必須從了解做起,對昆蟲有了研究,才能實踐自己對牠們的保護。

研究–是為了讓自己了解自己最好奇.最想知道的一個有趣現像,而不是為了得獎而不擇手段。

「有趣的」研究動機
糞巢和糞橋是小單帶蛺蝶幼蟲的傑作。在葉片上,牠不停的吃.不停的「拉」,並努力的將過度進食的成果排成巢和橋。糞巢到底有什麼妙用呢?由於牠本身長的很像牠自己的排泄物,所以當天敵來襲時,只要躲到糞巢,敵方便不容易吃掉牠了。在有趣的生存方式中,突然讓人發現小單帶蛺蝶竟是如此聰明.奧妙的生物,這是否使你動心去好好認識牠呢?

誠心的發問
一個完美的研究中,一定有一些誠心的發問。在研究中,往往要記住一點,就是——不恥下問。可以寫一封有禮貌的e-mail,也可以打個電話到「專家所在地」,加上耐心的等候,相信只要大家用真心,便能感動那些專家學者們,使他們提供出「免錢」的資料及經驗。

實地踏查唯一要點–安全第一
出門在外,除了靠朋友,還得靠自己。頭罩.手套及研究工具備齊後再出發。在路上,若遇到巡邏蜂正對你感到好奇,興奮的繞著你轉圈圈,千萬不要大手一揮就走人,不然你就麻煩大了。但是,若遇到的是一隻直直飛向你的蜜蜂,得先閃為妙,因為牠準備讓你腫的滿頭包。所以,出外的配備,及對於動物的攻擊時機知識是必備的,保護自己也保護其他人。

「擬態」青竹絲?
端紅蝶的幼蟲常被稱為「擬態青竹絲」,但這句話可是大有問題。第一要點是—-牠和青竹絲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嗎?答案當然是沒有。光是這點牠就不足以稱是「擬態青竹絲」。端紅蝶的幼蟲是用身上類似青竹絲的顏色,使鳥類捕食牠們時,突然看見自己正要抓住一隻疑似青竹絲的「東西」,因事發突然,短暫的驚愕讓端紅蝶的幼蟲處於優勢。

向保護昆蟲前進
在台灣有20%的腹地是保護區,許多卻形同虛設,根本無人管理。當然,還是有些地方正默默進行著”保護昆蟲”的重責大任。例如道路旁的路燈為什麼是橘色的呢?這是避免讓昆蟲感到懼怕,或是影響螢火蟲的好方法。研究顯示,紅色是最不會影響螢火蟲的顏色。所以為了避免路燈成了昆蟲們的”死路”,黃.橘色的路燈是一大關鍵。
而保護昆蟲的重任,也需要大家來分攤。小時候,常常到處抓螳螂.瓢蟲在手上把玩,若稍微有個閃失,脆弱的生命就會這樣消失。研究者往往忽略了一點,在抓到一隻昆蟲後,除了實驗之外,別忘記牠的小命正在你手上,還可能讓你觸犯法律。無論多麼脆弱微小,畢竟是生命!

昆蟲生態的調查與研究心得
台灣素有「昆蟲王國和『蝴蝶王國』的美譽,保守估計有1000萬種昆蟲,開放估計有1億種昆蟲,因此常有人拿昆蟲來做科展,
上課時,老師給我們看許多國中、高中歷屆科展有得獎的組別,例如「再見了蚜蟲」、「萬眾蟻心」等優秀的作品,
這些都是他們研究的心血結晶。
◎要如何做有關昆蟲的科展呢?
[1]採集
[2]飼養
[3]觀察
[4]實驗操控
[5]生物技術
◎科學研究的步驟?
[1]收集資料
[2]發現問題
[3]設立假說
[4]預測
[5]預測假說
[6]修改假說或結論
很少有人應用到科展上面。
◎做科昆蟲研究時注意事項?
[1]安全最重要:結伴同行,小心虎頭蜂和刺蛾
[2]守法:不隨意採集保育類動物
[3]注意國家公園中,不得隨意採集
◎昆蟲的採集?
[1]撒網採集
[2]燈光誘集
[3]攔截直落式陷阱
[4]食物的誘集
◎採集昆蟲的用途?
[1]做成標本
[2]記錄正確正確紀錄
[3]仔細觀察
[4]愛惜資源
[5]知法守法
老師說想要學習就要請教專業學者,不恥下問,
更要利用網路資訊來獲取資源。
我們常以自己的角度去解釋大自然,陷入權威人士錯誤的迷思當中,事實上,端紅粉蝶和赤尾青竹絲ㄧ點都沒有關係。
做任何研究都要有一顆探求事實的心,不要以我們人的角度解讀生態,用科學的方式進行研究,得到才是最正確得答案,解釋有趣璀璨的生命現象。

老師:
成績何時出爐?

已更新~

說到科展,相信有不少同學有相關的經驗,而我對做科展可是一竅不通,也未曾嘗試。而科學素養的培養,在上課的過程中,便是其中一環,像是學校的自然課,實驗或調查時,也是學習的方式,我的自然老師會補充課外教材,有更多延伸的生態課程,這是一個學習的機會,能累積更多的知識,自然不能錯過,要專心聽講抄筆記。
想要掌握研究,科學方法可不能少,除了最常用的五官觀察外,將觀察到的事物加以分類,會更為條理分明,數字應用也十分重要,明確數字容易記憶,且較言語文字來的清楚,我想,數字和文字描述比較起來,似乎較為可信、有說服力;精確的測量可以幫助了解事物現象的關連,複雜的測量則需要精密儀器上場。
如果有一個極為成功的研究,卻沒有好好的呈現,無法讓人理解、對這個研究一頭霧水,那麼再怎樣有價值的研究,終究是沒有價值的,因此,傳達的重要性便能突顯,可以利用數字、書面報告、照片、圖畫等方式,讓研究更加錦上添花。預測,即是先設定一個結果,假設狀況,不一定準確,是要靠研究來驗證自己的假設。
思考、解釋、分析時,都是在推理,推理的方法因人而異,但我認為推理是不能省略的步驟,多推理可以幫助邏輯思考,過程也較有趣吧。控制變因在自然課的實驗中常會用到,如果保持不變的變因做得完整,實驗也會較精準!在做研究時,如果能掌握這些科學方法,說不定對研究、實驗都會有進步和改善呢。
科學研究的注意事項,不外乎是注意安全,自然界中的蜂類、毛蟲部分是有毒性的,要特別小心,像是對吸血蒼蠅虻的防護,就是在野外調查要注意的,否則被叮得哇哇叫,可是自討苦吃。要到野外時,老師們常會叮嚀要戴上帽子,也是為了避免從天而降的奇兵。注意的事項除了安全,也要守法,保育類的生物不能隨意捕捉,保護區、保留區等地是在保護生物,而不是讓人在裡頭破壞自然。
科學研究和科展是讓人彼此交流學習、良性競爭,可不要為了獲獎不擇手段,或是草草了事,敷衍帶過,不論得獎與否,只要在研究中認真的做,認真的學習,經驗和知識都是無價的財富,這才是應有的精神。
「惟有了解才會關心,惟有關心才會行動,惟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在行動中,便能越加了解、關心生態,一個小小的行動,可以是從你我做起,舉手之勞,或是宣傳資訊,行動能累積成力量,大自然需要探索,也需要人們的保護。
西湖國小|405|林妍緹

老師,我知道這篇有點短而且寫得不甚理想,有些文不對題……在此說聲抱歉,因為這一堂課我並沒有上到,問了我弟課程內容,可能是過了一段時間,他也忘得差不多了。
我是根據老師的簡報來寫心得,畢竟老師在講課一定會有多的補充,沒寫出來的地方,還請老師海涵哪!
PS特生中心心得已交,請老師過目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