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班]20200919陳建志教授-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課後心得作品

Filed Under (eci高階班) by 邱鴻麟 on 19-09-2020

請在10/03前完成本次心得作品。

今天是我生態營高階班第一堂課,今天是陳建志教授來介紹昆蟲的生態調查與研究,老師首先先介紹歷屆主題跟昆蟲有關的科展, 特別是跟螞蟻有關的主題非常多,有的人是研究各個螞蟻的種類、有人是研究跟螞蟻很像的蜘蛛,之前因該還有更多人想要做紅火蟻的研究,但是後來因為政府禁止所以才沒有人研究。

稍作休息之後,老師開始講觀察昆蟲的方法。採集、飼養和觀察是較為基本且簡單的方法,實驗、做標本和生物技術都是比較困難的方法。其中有個東西叫做適存值,定義就是有效子女的多寡,有分間接和直接,一個是指自己的兒子,一個是指自己的孫子、姪女、姪兒,適存值的取得方式就是生存下去和繁殖。做這些研究有許多的步驟,第一步就是先收集資料,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管道查詢資料,接下來就是從日常生活中找尋想要研究的問題,設立假說,接下來驗證,假如與事實不符就再修改。

現在我已經知道研究的方法了,接下來就出門去研究吧,但是兩手空空的⋯⋯,到底要帶什麼研究的工具呢?首先最基本的捕蟲網,有分長的和短的,抓到昆蟲後,要馬上反手甩,不然昆蟲有可能會飛走。定置網,水上的捕蟲網。毒瓶,把昆蟲放進去讓他死亡,做標本用〔鱗翅目、蜻蛉目的昆蟲請用三角紙,不然怕會傷害到翅膀。吸蟲管,吸一些小型昆蟲。游標尺,梁昆蟲的大小。

最後請大家在研究時,不要故意傷害昆蟲,有一顆愛護動物的心!

今天是我生態營高階班第一堂課,今天是陳建志教授來介紹昆蟲的生態調查與研究,老師首先先介紹歷屆主題跟昆蟲有關的科展, 特別是跟螞蟻有關的主題非常多,有的人是研究各個螞蟻的種類、有人是研究跟螞蟻很像的蜘蛛,之前因該還有更多人想要做紅火蟻的研究,但是後來因為政府禁止所以才沒有人研究。

稍作休息之後,老師開始講觀察昆蟲的方法。採集、飼養和觀察是較為基本且簡單的方法,實驗、做標本和生物技術都是比較困難的方法。其中有個東西叫做適存值,定義就是有效子女的多寡,有分間接和直接,一個是指自己的兒子,一個是指自己的孫子、姪女、姪兒,適存值的取得方式就是生存下去和繁殖。做這些研究有許多的步驟,第一步就是先收集資料,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管道查詢資料,接下來就是從日常生活中找尋想要研究的問題,設立假說,接下來驗證,假如與事實不符就再修改。

現在我已經知道研究的方法了,接下來就出門去研究吧,但是兩手空空的⋯⋯,到底要帶什麼研究的工具呢?首先最基本的捕蟲網,有分長的和短的,抓到昆蟲後,要馬上反手甩,不然昆蟲有可能會飛走。定置網,水上的捕蟲網。毒瓶,把昆蟲放進去讓他死亡,做標本用〔鱗翅目、蜻蛉目的昆蟲請用三角紙,不然怕會傷害到翅膀。吸蟲管,吸一些小型昆蟲。游標尺,量昆蟲的大小。

最後請大家在研究時,不要故意傷害昆蟲,有一顆愛護動物的心!

今天我稍微遲到了一點點,上課地點是西湖國小的視聽教室,但因為沒冷氣,我快熱瘋了,到了十點多之後,才全體移動到別的教室。
今天的主講老師是陳建志教授,他教了我們一些有關於昆蟲生態調查的知識,比方說,在野外的時候遇到虎頭蜂不要去惹他,不去動他,他也不會來叮你,教授還說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像有四年級的把保特瓶往虎頭蜂的蜂窩那兒丟,虎頭蜂出來了,四年級的就跑走了,’可憐的一年級只能被虎頭蜂叮得滿頭包。
教授還說了,有一群三年級生亂丟東西去砸到虎頭蜂的巢,結果下面的狗就一直叫,就引來了虎頭蜂,那隻狗,就被叮死了。
還有一次,教授分享她去雙溪國小時那裏有委員,委員們看到虎頭蜂時都超怕,結果小朋友居然說委員不要怕,你不去動他,他也不會來叮你。沒想到,小朋友還比委員們知道的多,令人驚訝。
謝謝老師這次精彩的分享,讓我獲益良多,收穫滿滿,學到了這麼多老師豐富的經驗,希望下次可以更精彩!

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

科學方法之研究步驟

一. 觀察
二. 提出問題。
三. 參考文獻資料。
四. 提出假說
五. 實驗
六. 分析實驗數據
七. 討論(若實驗與假說不符則重新提出假說並修改實驗)
八. 結論
九. 學說

昆蟲之研究資源
1.採集(地區資源調查)
2.飼養(了解其生存方法)
3.觀察(了解其行為及生態)
4.毒瓶
5.生物技術:DNA萃取(磨蟲、PCR、電泳)

適存值(fitness):有效子代的多寡。沒有生殖能力,就稱為無效子代數
直接子代:自己親生子女(直系血親)
間接子代: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生物的子女(旁系血親)

補充:毒瓶製作

用乾淨、大小不同的廣口瓶和與橡皮塞。在瓶內放入一薄層小塊或粉末狀的氰化鉀或氰化鈉,立即在上面均勻撒上一層木削後,用木棒壓實。 再向木削上面澆一層石膏糊(以能流下為度),待乾後即可使用。 在瓶外標註「毒瓶」字樣,以示區分。 製作時,速度要快,凡皮膚有傷口的人,絕對不能操作。 使用前,可在石膏上層放上大小適宜的白紙,將紙上的髒物以鑷子夾溼棉球擦淨,以保毒瓶內的清潔。 棉球和換下的過髒白紙應妥善處理。 採集小型鱗翅目昆蟲,可備製單用毒瓶,不宜混用,以防脫落鱗片弄髒其他昆蟲。 在一般毒瓶內,可放置少量紙條,既可吸收蟲體排出的水分,也可防止昆蟲直接擠在瓶底,更有利於昆蟲在未死前抱附用。 昆蟲死後應及時取出製成標本,如在毒瓶內存放時間較長,容易變色或損壞。 毒瓶可連續使用數月至一年,時間過長,或瓶內過於乾燥,昆蟲不易毒死時,可加入少量稀醋酸或酒石酸液,促進毒物分解,增強毒殺效力。 如製作毒瓶選用三氯甲烷或四氯甲烷等麻醉劑,可在瓶底放些脫脂棉吸收藥物,上面用厚紙片或軟木片隔開,最好鑽些細小通氣孔。 瓶塞應使用軟木塞為宜,因橡皮塞用久易被侵蝕膨脹和腐爛,也不易再次放入。 這種毒瓶作用雖快,但需延長薰殺時間。 存放過夜的昆蟲也不會變色受損。 如放置時間較短,昆蟲容易復活。 過小的昆蟲可裝入口徑30毫米的指形毒管內,毒管的製作方法同毒瓶。
乙醚,醋酸乙烷都可用來製作毒瓶。

補充:PCR功用
1.基因圖譜建立
2.親子鑑定
3.偵測遺傳疾病
4.複製特定基因
5.基因突變研究
6.DNA遺傳演化
7.基因表現比較

這次的課程上的是昆蟲在科展上的應用,昆蟲在世界占了地球上生物種類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地球上的昆蟲估計有一億種,非常驚人。昆蟲在科展上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說:蝴蝶的破蛹位置和方向、蝗蟲的跳躍高度和距離等等,但是如果要近距離觀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野外觀察或採集昆蟲及去飼養牠,這樣就可以更方便的去研究。

不管昆蟲還是動物,都會有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及行為生態學。所謂非生物因子是溫度造成,比如說:球背象鼻蟲如果到台灣,牠可能被冷死,所以非生物因子是溫度造成的。所謂生物因子是昆蟲或動物的本能禦敵,如果獼猴被老虎追過,九死一生才換回一命,牠從此便會害怕老虎,因此造成生物因子的原因是牠自己的記憶和本能反應。所謂行為生態學是父母傳子女的延續方式,子女會遺傳到父母的取食、禦敵及生殖的方式等等。

如果你決定要做有關昆蟲的科展,那你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原則:
1. 收集資料:收集你要研究的昆蟲資料。
2. 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和特性。
3. 設立假說:假設一個研究方向。
4. 預測:預測出實驗結果。
5. 驗證假說:藉由實驗證明假說。
6. 修改假說:修改假說錯誤的地方。
7. 最後的修改結論:做出最後正確的結論。
如果依照以上的方式,就可以比較容易得到高分或受到評審老師的青睞。

我本來不知道昆蟲也可以成為科展的主題,上完這次的課程後,就在想,以後我的科展題目也可以用昆蟲來當題材,說不定可以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的驚喜呢!

這次上課的內容是如何用昆蟲來做科展,不過要先知道為什麼要用昆蟲科展呢?因為可昆蟲是世界上最多的動物,不過要硏究昆蟲必須花很多時間,所以研究昆蟲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昆蟲總類很多,所以有運用非常多樣。
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中,非生物因子包括影響生物體中生長,維持和繁殖方面的物理條件和非生物條件。其中包括由生物從環境中取得來利用的物質、或從環境中攝取的必需養分。

今天上的課程是『如何將昆蟲應用在科學展覽上』。昆蟲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動物,昆蟲在科展上的作品應用也很多。依據老師的資料顯示,前50屆的的科展有三分之二是昆蟲當主題,科展做昆蟲有很高機率會拿高分,應為有很多主題可以做,譬如,寄生蜂是如何寄生其他昆蟲的幼蟲,黑擬夾蝶是如何擬態其他漂亮的蝴蝶呢?……這些都是昆蟲科展的主題。再來,就是做昆蟲如果想有拿高分的話,絕對少不了以下六個重點:1.收集資料(收集準備要研究的資料)2.發現問題,發現牠的問題與特性3.設立假說,假設某個方向4.預測驗證假說的結果5.驗證假說6.修改假說。如果有做好以上這些步驟的話,就能輕而易舉的拿到前十名的佳績。如果要去野外調查的話,那就要有一件事情:安全第一,如果要採集標本的話,必須要帶毒瓶,或三角紙,不然就會像老師一次悲慘的經驗:老師要把獨角仙帶回去做標本,結果沒有帶毒瓶,於是只能放在車上,等到老師開車到飯店的時候,好不容易才找到 五隻獨角仙,他們的身體都軟了,因為牠們被大東西給壓住了,老師拉拉看獨角仙發現牠們的身體軟到可以把頭,頭,胸,腹拉開,不過牠們還活著,隔天老師起來,發現牠們都不見了,結果有人告訴他,別人去上廁所的是後,發現馬桶裡有物質獨角仙,還好他沒有衝馬桶,不然那些獨角仙就慘了!
我覺得我會拿大白斑蝶來做科展,因為很常見,而且牠比較大,比較好觀察。我會先去抓一隻大白斑蝶,把它放到毒瓶裡,做標本,然後仔細觀察他的翅膀,把它拍照加上註解,寫出做調查的原因與興趣就完成了。

昆蟲科展
這次的課程比較特別,所以無法寫故事,但我可以寫出我的筆記內容。
筆記內容 :
(1) 科展可以做關於昆蟲的題目
(2) 如果要做關於親自手作的科展,要注意安全。
(3) 科展盡量選擇自己喜歡的議題,不要敷衍了事。
(4) 科展只要做到下列幾點,應該就能得名:1.收集資料-查閱關於你主題的資料、2.發現問題-在製作過程中提出疑問、3.設立假說-在問題裡面成立假設句、4.預測-預測實驗後的結果或者成果、5.驗證假說-把假說用實驗來證實他、6.修改假說-把假說改為真正的事件、7.心得或結論-把做完的心得or把
科展的結語寫下來。
以上就是我做的筆記。

2020-09-19陳建志教授:
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
今天是我在生態營高階班的第一堂課,內容是陳建志老師來介紹昆蟲在科展上的應用,科學家估計地球上大約有10000種昆蟲,每次科展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做昆蟲,因為有很多主題可以做,比如說:黑擬蛺蝶的生存策略,蝴蝶破蛹的位置等等等……非常多的題目。
做科展的常用方法是:
1. 採集
2. 飼養
3. 觀察-行為或生態
4. 實驗-假設
5. 生物技術
而科學方法程序則是:
1. 收集資料
2. 發現問題
3. 建立假說
4. 預測
5. 驗證假說
6. 修改假說
7. 結論
生態學-昆蟲和環境的關係
適存值-直接和間接:有效的子代數
昆蟲要活下去的三件事:
1. 取食
2. 禦敵
3. 生殖
再來就是如果要去野外採集標本,一定要帶三角紙,千萬不可以把蝴蝶關在觀察箱裡!!!否則他的翅膀會破掉。
還有,出去野外要注意,有些地方要有採集證,才可以抓特定的昆蟲,不然有可能會觸犯動物保護法。

以下為在自然中觀察昆蟲的方法
1.採集-資源調查(捕蟲網、吸蟲管、三角紙)
2.飼養
3.觀察-行為或生態資料
4.實驗操作:假說(行為生態)
5.生物技術:DNA萃取(磨蟲、PCR、電泳)
6.毒瓶及標本

採集
採集昆蟲時通常會用捕蟲網,捕網是最常用的捕蟲網,主要用來捕捉飛蟲,網袋材質通常為尼龍紗,可避免傷害蝴蝶翅膀;掃網則主要用來捕捉草叢間的昆蟲,網柄較短,網袋材質也較捕網堅固。 若昆蟲太小,不適合徒手抓時,可以用吸蟲管。吸蟲管是一種開口上插有一個細塑膠管與一橡皮管的粗塑膠管。使用時用嘴巴吸就好了。在細塑膠管上綁有紗布,可防止小蟲吸入口中。 在捕獲蝶蛾類時,為防鱗片脫落,可將採集來的昆蟲置入三角袋中。三角袋的材質為光滑透明的臘紙或描圖紙,可以製成各種大小、放置不同大小的蝶蛾類。

飼養

各類昆蟲食物
蝴蝶和蛾的幼蟲、竹節蟲:大多從圖鑑上可查得他們的食草。

蟋蟀:是雜食性。

甲蟲成蟲:水果或是果凍。

甲蟲幼蟲:腐植土

螳螂:肉食性,活體小昆蟲。

飼養環境

一般常見的就是用飼養箱飼養,竹節蟲、蟋蟀、螳螂、獨角仙、鍬形蟲…,都很適合。不過不能把蝴蝶成蟲養在裡面,不然他們的翅膀會受傷喔!

飼養蒙古包也是不錯的選擇,運用起來也很多樣化,大部分的昆蟲種類都適合,就連體質虛弱的蝴蝶都可以,但別忘了按時清理呦!
備註:標本與毒瓶製作
1毒瓶:採集到昆蟲後,如果想製成標本,則使用毒瓶來殺死昆蟲,以防止昆蟲在掙扎的過程中受傷。瓶內使用氰化鉀、棉花沾乙醚、四氯化碳、醋酸乙酯等毒劑而成。毒斃後的昆蟲應盡快分類,註明採集日期與地點。毒瓶中的毒劑對人體也有影響,應避免長期接觸。
2.標本使用適當粗細的蟲針,垂直插入消毒過的蟲體。以大頭針在展足板或展翅板上調整肢體、觸角、翅膀、姿勢等。標本量大時,需立即附上標籤避免日後混淆。固定好的蟲體置於乾燥不受光照處數週,標本需完全乾燥才不容易發黴,乾燥期間需注意蟑螂、螞蟻等其它昆蟲蛀食。

今天我上了陳建志教授昆蟲觀察與研究的課,一開頭,老師就講了跟昆蟲有關的科展作品,有關於黑棘蟻的研究、關於白蟻的、著重在紅姬緣椿象與台灣欒樹的關係、還有聚焦在蟑螂的、以及解說像螞蟻的蜘蛛,也就是蟻蛛,他說現在大家幾乎都是做關於螞蟻的,以前有很多都是做關於竹節蟲的 。還有他教了我們科展要如何做才能得獎,還講了養昆蟲的秘訣,他也說了一些要採集昆蟲的注意事項還有一些道具。最後就是大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就是要注意安全。
今天我學到關於科展的有:
1以後可以做昆蟲的
2科展要怎麼做才會得獎(內容要包含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修改假說以及最後的修改結論……等)
3內容有包含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修改假說以及最後的修改結論……等的科展題目大部分都會得獎
關於採集昆蟲的:
1要注意附近有沒有電線
2採集昆蟲的材料有哪些(有三角紙、捕蟲網、毒瓶)
3捕蟲網有到幾公分到幾公尺的
4抓昆蟲的方法(可以用陷阱、捕蟲網與徒手抓)
5陷阱的種類(有抓地上爬的、有抓天上飛的、有抓水裡游的)

今天這堂課學到了很多東西,希望下次還有這種課程。

  今天是我們高階班的第一堂課,我既興奮又期待,不知道今天是哪位老師來教導我們,結果正是對生物、昆蟲熟悉且經驗豐富的陳建志老師,他以前是台北市立大學的學生,一開始老師說了一些五十九屆國小全國生物優秀昆蟲相關的科展,讓我吸收到了很多知識,也使我決定好了這次科展的題目。
  
  接著,老師說過他曾經看過新聞,說有三、四年級的調皮學生在學校亂拿石頭丟虎頭蜂巢,使虎頭蜂暴走,但那幾個三四年級的人已經逃走了,那時旁邊的中班在上課,因此所有的虎頭蜂都去叮中班的小朋友,那幾個中年級生的行為真的很過份、也很令人討厭啊。

  我自己也有看過虎頭蜂巢,就在我五年級教室旁邊,原本我們班上每天都有一些虎頭蜂在我們班上飛來飛去,我們卻以為是蜜蜂,沒有去理會它,隔了幾天,有同學發現了虎頭蜂巢,老師趕緊打電話給學務處,沒過多久,消防局的人來了,他們拿著噴火槍把一些蜜蜂燒死了,但是隔天又有一個蜂巢,然後消防局又來了,就這樣連續了好幾天,因此我覺得任何生物的生命力真的都很強大。

  聽完老師的演講之後,我認為我們都不應該去打擾那些危險的生物,不然可能會使自己和別人受傷,所以,我們應該要保護那些生物,而不是去干擾牠們傷害牠們,保護各種微小的生命。

昆蟲研究
老師說做昆蟲研究最好要別人沒做過的和自己附近的,然後到野外觀察要記錄,且盡量不要做無尾鳳蝶的科展。
基礎研究很多是從做標本開始;在飼養過程中如果餌料時活的,要確保牠不會跑走,可能餌料是外來種,讓牠跑掉可能會入侵台灣的原生種。
到野外時如果看到樹上的巢包住樹枝那可能是螞蟻的巢,如果是吊在樹上的哪可能是虎頭蜂的巢。
科學方法程序:
1收集資料
2發現問題
3設立假說
4 預測
5驗證假說
6修改假說或結論
到水邊要注意安全,野外咬小心毒蟲,被叮了也不能塗尿,遇到虎頭蜂在頭上繞時不要打牠。
要採走生態保護區的昆蟲時,要有昆蟲採集證,沒有的話要去申請。
做昆蟲科展時,可以從你有興趣的或你的生活周邊做起,且要與教科書有關。
如果要帶回家養或做標本要用三角巾包著。

高階班的第一堂課是由陳建志教授上的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陳教授說科展作品當中,有25%的作品都是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做科展必須記錄採集時間(空間、地點)、飼養(過程紀錄、資料)、觀察和研究。觀察及實驗。觀察昆蟲時,我們要了解那昆蟲的適存值,昆蟲們如何生存、繁殖取食、禦敵,我們可以按照科學方法的程序:收集、發現、假設、預測、驗證及結論。科學方法的程序看似簡單,卻少人按照順序做科展。當我們在做科展或昆蟲時,一定要注意自生的安全,注意採集地點是否是保育區域。許多的研究主題都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像小單帶蛺蝶的幼蟲會用糞便來製作糞橋和糞巢,鳳蝶有促腳等等……。最後,陳教授再三提醒我們,蝶、蛾、蜻蜓、豆娘捕捉一定要使用三角紙,千萬不要用觀察箱,以免造成昆蟲的翅膀受傷或死亡。

今天很高興邀請到了陳建志教授,他是位優秀的昆蟲大師,從老師的身上就可以觀察的出來,陳老師說他一年四季都穿長袖長褲,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在我們身邊的昆蟲或是植物是否會傷害到我們,還有老師故意留較長的頭髮,不然在觀察的時候,不然再觀察的時候耳朵會被太陽曬得受傷,可見得老師的觀察是經驗豐富。今天除了指導我們戶外觀察的穿著秘訣,還有教我們如何去做一份有效又能幫助我們的科展,科展就是要不斷去實驗與重新設立假設,所以科展簡單來說就是從問題發現後,更進一步的實驗,科展有分8點:
1觀察
2提出問題
3參考資料
4提出假說
5實驗
6分析實驗數據
7討論(假如實驗不符合假說)
8結論
有更厲害的人就可以設立學說,
我其實有做過科展,但我的主題並不是關於昆蟲,而是關於紙飛機的研究,我們的研究動機是因為觀察到學弟妹一直在丟紙飛機,因此我們就有了紙飛機的這個想法。最近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有趣的科展-『從昆蟲的趨光性談起』,剛好也是我一直疑問的問題,到底昆蟲的趨光性有沒有一個規律性?很多的昆蟲專家都知道在夜觀的時候應該將自己的手電筒外包上紅色的玻璃紙,那是因為紅色對昆蟲的傷害低於其他顏色,所以大家都選用紅色玻璃紙。他們開始採取科展第1點「觀察」:在不同的燈光下,觀察昆蟲總是會往紅、橙、黃、綠、藍、紫、白等顏色的燈光下飛,這時他們採納了科展第2點「提出問題」:為什麼昆蟲喜歡的光會不同?科展第3點「參考資料」:經過他們參考許多的維基百科與網路資料,科展第4點「提出假說」:提出他們覺得白色水銀燈是可以引來許多昆蟲的這個假說,第5點「實驗」:他們將白色水銀燈放置在一個定點,且放在一般的白布上點燈,第6點「分析實驗數據」:他們發現真的白色水銀燈真的可以引來很多的昆蟲,第7點「討論」:他們討論結果的同時也發現綠色水銀燈與橙色水銀燈效果並沒有白色水銀燈來的好,科展第8點「結果」:於是他們的結論就是白色水銀燈能引來昆蟲,澄色水銀燈和綠色水銀燈不但無法吸引昆蟲,更有趕走昆蟲的效果。即使這份科展的結果是如此,但我們也不能忘了遵守夜觀的規則,很多人都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做出傷害昆蟲的行為,也很多人為了觀察昆蟲,甚至連大型動物都要設陷阱,去把牠們抓起來,去做非常不人道的行為,根據這份科展來看對蚊香過敏的人有辦法了,因為最近要烤肉了,許多怕蚊子的人,但又對蚊香過敏,這時候就可以使用藍色水銀燈與澄色水銀燈,將蚊子趕走,所以我覺得科展是一種非常好用的文件。
關於動物實驗與動物表演,我也想跟各位分享一則新聞,這則新聞的內容是,泰國的大象到底要不要被我們這些遊客騎?很多人都發現泰國的大象被那邊的人非法對待,因此大象才能如此的溫馴,雖然騎大象是一種享受,但也是對大象的一種殘忍,看到大象身上的傷,便會讓我聯想到馬戲團,馬戲團在國外非常的火紅,臺灣也不例外,所以我就想了,到底馬戲團的動物為什麼都會失去牠原有的野性與獸性?且會這麼溫馴的演出和雜耍,原來是因為只要他們現出原有的野性與獸性,就會被馬戲團的人員一陣陣的挨打和不給牠們食物,因此問題就這樣產生了,我覺得對待動物也應該像對自己一樣好,而不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娛樂,把快樂建築在動物的痛苦上,同樣的做動物與昆蟲的實驗,都應要有同理心,愛護動物和昆蟲就是成為有自然素養的最基本原則!
參考資料:
https://www.ntsec.edu.tw/Science-Content.aspx?a=6821&fld=&key=&isd=1&icop=10&p=1&sid=808

這一次上的課是有關昆蟲的科學研究,有點像科展,因為全國的生物最多的是昆蟲,所以科展有大概三分之一是做昆蟲的相關研究,做捕食性的昆蟲是最難做的,因為難飼養,因此很少有科展作捕食性的昆蟲,捕食性的昆蟲也就是肉食性的昆蟲有像螳螂、瓢蟲、螨……,這些都是捕食性的昆蟲,但其實科展很多題目可以從身邊做起,因此題目的選擇很重要,要做科展要努力的思考題目才行。
要做科展所要照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1.收集資料
2.發現問題
3.設立假說
4.預測
5.驗證假說
6.修改假說
研究都可以照這方法做。
科展要研究昆蟲要從:
1.採集
2.飼養
3.觀察
4.預測
5.實驗
這種方式做,或從做標本開始做也可以,但不管怎麼做都要以安全為主,和不傷害昆蟲的狀態下做研究,是好重要的。

以下為在自然中觀察昆蟲的方法
1.採集-資源調查(捕蟲網、吸蟲管、三角紙)
2.飼養
3.觀察-行為或生態資料
4.實驗操作:假說(行為生態)
5.生物技術:DNA萃取(磨蟲、PCR、電泳)
6.毒瓶及標本

採集
採集昆蟲時通常會用捕蟲網,捕網是最常用的捕蟲網,主要用來捕捉飛蟲,網袋材質通常為尼龍紗,可避免傷害蝴蝶翅膀;掃網則主要用來捕捉草叢間的昆蟲,網柄較短,網袋材質也較捕網堅固。 若昆蟲太小,不適合徒手抓時,可以用吸蟲管。吸蟲管是一種開口上插有一個細塑膠管與一橡皮管的粗塑膠管。使用時用嘴巴吸就好了。在細塑膠管上綁有紗布,可防止小蟲吸入口中。 在捕獲蝶蛾類時,為防鱗片脫落,可將採集來的昆蟲置入三角袋中。三角袋的材質為光滑透明的臘紙或描圖紙,可以製成各種大小、放置不同大小的蝶蛾類。

飼養

各類昆蟲食物
蝴蝶和蛾的幼蟲、竹節蟲:大多從圖鑑上可查得他們的食草。

蟋蟀:是雜食性。

甲蟲成蟲:水果或是果凍。

甲蟲幼蟲:腐植土

螳螂:肉食性,活體小昆蟲。

1毒瓶:採集到昆蟲後,如果想製成標本,則使用毒瓶來殺死昆蟲,以防止昆蟲在掙扎的過程中受傷。瓶內使用氰化鉀、棉花沾乙醚、四氯化碳、醋酸乙酯等毒劑而成。毒斃後的昆蟲應盡快分類,註明採集日期與地點。毒瓶中的毒劑對人體也有影響,應避免長期接觸。
2.標本使用適當粗細的蟲針,垂直插入消毒過的蟲體。以大頭針在展足板或展翅板上調整肢體、觸角、翅膀、姿勢等。標本量大時,需立即附上標籤避免日後混淆。固定好的蟲體置於乾燥不受光照處數週,標本需完全乾燥才不容易發黴,乾燥期間需注意蟑螂、螞蟻等其它昆蟲蛀食。

2020-09-19陳建志教授:
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
今天是我在生態營高階班的第一堂課,內容是陳建志老師來介紹昆蟲在科展上的應用,科學家估計地球上大約有10000種昆蟲,每次科展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做昆蟲,因為有很多主題可以做,比如說:黑擬蛺蝶的生存策略,蝴蝶破蛹的位置等等等……非常多的題目。
做科展的常用方法是:
1. 採集
2. 飼養
3. 觀察-行為或生態
4. 實驗-假設
5. 生物技術
而科學方法程序則是:
1. 收集資料
2. 發現問題
3. 建立假說
4. 預測
5. 驗證假說
6. 修改假說
7. 結論
生態學-昆蟲和環境的關係
適存值-直接和間接:有效的子代數
昆蟲要活下去的三件事:
1. 取食
2. 禦敵
3. 生殖
再來就是如果要去野外採集標本,一定要帶三角紙,千萬不可以把蝴蝶關在觀察箱裡!!!否則他的翅膀會破掉。
還有,出去野外要注意,有些地方要有採集證,才可以抓特定的昆蟲,不然有可能會觸犯動物保護法。

今天上課的內容是昆蟲的生態調查與研究,幫我們上課的老師是陳建志教授,一開始老師就先介紹了歷屆科展有關昆蟲的主題,而在全國科展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是有關昆蟲的題目,有許多的人選擇做螞蟻這塊主題,且之前還有人想做紅火蟻的科展但是因為在做紅火蟻的實驗當中很可能會被紅火蟻螫,所以後來就被政府禁止了。.
如果決定要做昆蟲的科展後就要注意以下的事情:
1.收集資料-收集以及查閱有關於你的主題的資料
2.發現問題-在收集及製作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問
3.設立假說-在問題裡面提出一個假設句
4.預測-預測實驗的結果或者是成果
5.驗證假說-透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假說
6.修改假說-當發現假說錯誤時把假說修改為正確的
7.心得與結論-把最後做完的心得修改成正確的結論
上玩了這次的昆蟲生態研究的課程後,我才知道用昆蟲當主題的科展原來這麼多,而且昆蟲竟然也可以當作一個科展的主題,讓我非常的驚訝,謝謝老師在這堂科中的解說,真的讓我獲益良多,也更讓我期待下次的課程。

(上次未完)
這次上課的內容是如何用昆蟲來做科展,不過要先知道為什麼要用昆蟲科展呢?因為可昆蟲是世界上最多的動物,不過要硏究昆蟲必須花很多時間,所以研究昆蟲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昆蟲總類很多,所以有運用非常多樣。
昆蟲也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所以為的生物因子是的意思是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中,維持和繁殖方面的物理條件和非生物條件。其中包括由生物從環境中取得來利用的物質、或從環境中攝取。
要做有關昆蟲的科展,有以下幾個原不步驟
1. 收集資料:收集要研究的昆蟲資料。
2. 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和特性。
3. 設立假說:假設一個研究方向。
4. 預測:預測出實驗結果。
5. 驗證假說:藉由實驗證明假說。
6. 修改假說:修改假說錯誤的地方。
7. 最後的修改結論:做出最後正確的結論。
用這個方式法可以有效的做科展。

任何學說都可能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唯有懷疑與實證,並發揮創意,才能創新。大自然變化多端,充滿未知,蠶寶寶是昆蟲,卻有十六隻腳,實在不可思議!
能呈現科學及生物的舞台,非「科展」莫屬啦!應用簡易的科學方法:觀察、懷疑、假設,然後提出結論或修改假說。近年來,「昆蟲」可是熱門題材!
若想馬上出發研究,你需要各式捕蟲網、三腳紙、毒瓶……。此外,必須注意安全第一!不論是蜂類或蛇都可能因受刺激而攻擊你。除外,有時須申請採集正、入山證,以免觸法!
調查昆蟲可不容易,研究蝴蝶的遷徙要好幾年呢,採集要全面、標本要完整、資料要正確,報告更要詳細。誰說無法在家做科展?探討家中的小蟲子也可以!選擇主題時,可從日常生活、時事、在地等等方面著手取材,但有些題目過於危險而被禁止,如:紅火蟻等。
跟動物接觸與互動十分有趣,卻仍有風險,玩弄蜂窩以及毒蛇的後果皆不堪設想啊!了解牠們的三大行為模式:取食、禦敵和生殖之前,一定要妥善準備唷。

我覺得老師這次的上課方式很特別,不像之前是鎖定一個範圍,老師這次的課程從昆蟲介紹到如何做科展,老師都有講解。
首先老師先帶著我們看歷屆的科展得獎主題,發現裡面有很多都與昆蟲有關,感覺做昆蟲的分數都蠻高的,但明明昆蟲很多,但要做關於他的科展卻要準備很久,也是因為他很多,相較之下也較容易捕獲。很多人都很想做紅火蟻的研究,只可惜政府禁止,要做科展主要有六個步驟,感覺很簡單和卻很難,基本上按照這個做的人分數都不會低,六步驟如下
1. 收集資料
2. 發現問題
3. 設立假說
4. 預測結果
5. 驗證假說
6. 修改假說
老師還有講很多有關虎頭蜂的故事,我發現每次丟的準的時候都是在做壞事,有一群四年級的學生拿石頭丟蜂窩,並立刻逃跑,可憐的一年級們就只能在旁邊被叮了。還有是一群小孩在圍牆外拿東西丟蜂窩,一樣的套路,但是被盯的是那隻可憐的狗,最後還被釘死了,也害老師被罵。或是小學生告訴老師不用動就沒事,看來小孩在某方面也勝過老師啊。
去野外採集時,也要記得帶捕蟲網、三角紙或是毒瓶,要抓蝴蝶時千萬要記得不要放進觀察箱,否則牠的翅膀會受傷,要把它放進三角紙,才能完整的保存。去採集時也要先確認該地方是否需要採集證,才可以去捕捉,否則是會觸法的。

今天我在家裡聽了陳建志教授的昆蟲生態調查,陳教授這次講的範圍很廣,也是我高階班的第一堂課,老師首先先跟我們講做科展的技巧,但聽起來很簡單,但要做得好,也是一門學問,科學方法的程序是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是否正確、修改假說或直接結論。 陳教授也跟我們講了如果遇到虎頭蜂或蜜蜂,不要拿東西丟他或亂揮,因為蜜蜂或虎頭蜂們其實更怕我們,否則一發不可收拾,因為如果你沒有傷害到他或驚嚇到他,基本上牠們不會主動攻擊。
接下來也講到了在野外燈光誘集時,要注意趨光性、空曠地、燈管、月圓時不宜以及取樣時間,同時也要注意安全,教授也講了許多有關餘陷阱知識,在野外觀察時,需要的工具有放大鏡、望遠鏡、以及游標尺,今天學到的東西真的是非常的多,可以說是滿載而歸。

109/09/19 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 陳建志教授
昆蟲是世界上最大宗、也是最常見的動物,在動物界裡佔5分之4,是一個很適合當科展題目的動物。

做科展的步驟:
1. 觀察周圍環境—找到自己喜歡的主題
2. 探討文獻以及資料—尋找相關資料
3. 提出問題—提出不應該出現的現象或事情
4. 提出假說—提出你覺得的原因
5. 做實驗—設計並進行實驗來驗證假說
6. 討論實驗結果—如果符合假說,就繼續往下做;
如果不符合,那麼回到第4步驟
7. 做出結論—把結論寫下來
如果做到以上幾點,就很容易得獎,不過大部分做科展的人都不會做到。

做科展常用的方法:
1. 採集—資源調查,要清楚和確定種類
2. 觀察—行為、生態資訊、聲音、影像
3. 飼養—可以較容易觀察行為,但有些行為也可能會消失
4. 實驗—設計實驗來做

採集用具有:
捕蟲網,握柄從50cm到6m都有,使用長度很長的網的時候,要注意附近是否有電線,因為捕蟲網的握柄很有可能是會導電的物質,老師有一個朋友,在山區用握柄很長的捕蟲網做實驗,結果捕蟲網碰到高壓電線,老師的朋友先被高壓電電到,身上又被融化的捕蟲網握柄黏住,還好有爬到步道上,不然可能就會死在山裡了。
吸蟲管,抓小型昆蟲用的,一定要記得放網子,不然蟲會直接跑到喉嚨裡去。
陷阱,在地上挖個洞,裡面放塑膠杯,在頂上蓋一個有樹汁的東西,可以抓到甲蟲。
燈光誘集,在晚上架一塊布,旁邊點燈,可以抓到蛾。

採集後如果要做標本,就要趕快放入毒瓶;如果是蝴蝶、蛾、蜻蜓、豆娘的話,就要用三角紙包起來,千萬不能放入飼養箱,他們的翅膀會破損,不是這些的昆蟲才能放入飼養箱。

如果要在國家公園採集,記得要有採集許可,入山證有時候也需要。

動物感覺到或看到一個東西,會影響他判斷的,有兩種可能: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就像是自己或家人曾經被那個東西追過,被咬過,例如蛇會怕大冠鷲一樣;非生物因子就是風,氣溫…等

以下是動物在野外的生存模式
活下去->取食->禦敵->生殖->產生後代->活下去 一直循環

最後,做科學研究,以不傷害生物為最好,安全最重要!!

今天是第次上高階班,是陳老師的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一開始老師就介紹跟昆蟲有關的科展像蚱蜢、螞蟻等,之前科展上有一半以上的人都介紹昆蟲,其中以蝴蝶和螞蟻的最多,例如紅火蟻、黑擬蛺蝶、和鳳蝶幼蟲,不過因為冷氣壞掉了,所以講到一半就快被熱死了!!到了之後轉到一間比較小的教室,算是一個小插曲。
在後來老師還介紹做昆蟲科展的科學方法的程序,1:收集資料2:發現問題3:設立假說4:預測5:驗證假說6:修改假說或結論。就是收集你要的資料、找出有什麼問題、假設一個目標、預測結果、驗證假說是否正確、修改錯誤的假說,只要完成這些步驟就很有機會贏得第一名的稱號,不果卻很少有人做到,真是太可惜了。
而在科展常用來做實驗的方法是1:採集2:飼養3:觀察-行為或生態4:實驗-假設5:生物技術。也就是採集昆蟲、飼養起來、觀察牠們的行為和習性、假裝牠們的生態、鑑定DNA。
之後老師說虎頭蜂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一個禮拜前我和同學去博物館回來時,看到一隻虎頭蜂,沒想到有個婦人去拍牠,害牠叮到我同學,當他痛得大叫時,那名婦人還說他是不是有毛病,真是惱人。不過幸好這次的課提前教了我保護自己,我很喜歡上陳老師的課。

今天是陳建志老師來教我們的,主題其實就是跟生態科展和一些有趣的生態小知識有關。一開始陳老師是先教生態科展的事情,就是像研究方法的步驟:
一、觀察
二、提出假說
三、證實假說
四、修改假說
等等的東西,還有以前還有學者在研究紅火蟻,但因風險過高,政府已禁止這項研究。
接下來是有趣的生態小知識,像是老師曾經站在虎頭蜂窩前叫大家不要動,接下來一巴掌打在虎頭蜂窩上,大家下的面容失色,但不敢移動,這時飛出幾隻虎頭蜂,在大家面前飛來飛去巡視一下就走了,所以,如果虎頭蜂不是直直的朝你飛來,就不要慌張落跑,反而惹事多端?

這次的課是昆蟲的科學研究,昆蟲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已發現超過100萬種,陳老師更提到在科展中,更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主題與昆蟲有關。其實昆蟲研究是許多方面的研究主體,對昆蟲進行觀察、收集、飼養和實驗,像是生態學、生物學和遺傳學等等。除了昆蟲的基礎研究外,也有著重在有害昆蟲的防治和有益昆蟲的利用。科學家探討自然界的第一步驟就是觀察,觀察後提出問題、接著參考文獻資料、提出假說、實驗、分析實驗數據、討論、結果結論、最後形成學說。但是當提出的假說與實驗結果不相符時,這時候就需重修假設。如果假設和經過多次實驗的結果皆符合時,即可形成學說,然而學說有可能因為新證據的出現而重新改寫或者推翻。(維基百科:昆蟲學)

在昆蟲研究中,相同的可以根據上述邏輯概念的思考模式來調查及研究,採集、飼養、觀察、預測、實驗。之前讀過法布爾的昆蟲記,至今令我印象深刻,書中講到有一次法布爾看到了孔雀蛾羽化,隨手抓了把牠放進籠子觀察,在過程中,法布爾把一隻雌蛾放在窗口的籠子,結果許多和籠中同類的雄性蛾飛了過來,引起他的注意,為了得到答案,法布爾用實驗來證明。第二天把籠子放在陰暗的角落,窗戶開著,結果一大群蛾又飛了過來,他用捕蟲網把所有的蛾抓了起來,仔細觀察原來都是雄性的蛾,而且又相同品種。於是最後得到雌蛾是靠著特殊的氣味吸引雄蛾,而且這種氣味也只有同品種的雄蛾才聞的到。而他的這個推斷到後世,被科學家證實雌蛾在腹部有個可散發出味道的腺體,這種味道對雄性的蛾來說是有吸引力的。即使在昆蟲科學不那麼發達的年代,法布爾藉由觀察昆蟲的行為過程,繼而提出許多有趣的假設,設計出許多的實驗,並加入自己的創意研究,來說明各類昆蟲行為發生的原因。他說過「在科學的世界裡,正確的觀察比什麼都重要。」(法布爾昆蟲記)

不論是科學研究方法或是昆蟲研究,最主要的是讓我們清楚了解某個領域、生態中的自然規律、活動或是形式。加上人類近年來的開發,昆蟲或是其他生物的數量都在銳減當中,我們很可能在未來看不到許多特有的生物或昆蟲模樣,只能從照片圖鑑上認識。藉由科學的研究過程,讓我們更加了解周圍的環境及正在發生的變動,每個研究都是經過一次一次的過程檢驗和重新測試後,建立起新的知識和技術,甚至開發出不同領域的相關潛能的利用價值,也因為在日常生活應用到科學研究方法,也許有一天你我有機會成為不同領域中的科學家、救世主。

昆蟲是一種奇妙的生物,在全球的分布廣泛。目前已發現的種類大約有100萬種,占全球生物的75%,而還有數以萬計的昆蟲還沒有被發現。在科展的生物研究中,也有3分之1的人研究昆蟲。昆蟲的種類很多,研究題目當然也五花八門,有人研究住在陽明山溫泉裡的蚊子-搖蚊,也有人研究澎湖的青斑蝶,觀察牠們的遷徙移動路徑,更有人研究了在忠誠路大量出現的紅姬緣椿象。研究昆蟲的方法有很多種,最重要的是採集,也就是資源調查,但採集回來要知道種類和名字,不然就白費力氣了。接著是飼養,把飼養過程、行為記錄下來,也可以拍照,它的好處是可以針對單一種類。再來是觀察,觀察要有影像紀錄,有時候還會需要聲音的紀錄,並且做行為觀察。然後是做實驗操控,要做實驗的設計。最後是生物技術,有DNA萃取、磨蟲、PCR上機、電冰等方式。一個生物要活下去要做三件事:取食、禦敵和生殖,昆蟲的行為學也最常研究這三個項目。
當然,研究昆蟲最重要的還是注意安全,如湍急的河流、小溪邊不要待在水裡太久,最好待在岸邊做觀察。也要小心虎頭蜂,如果在樹上看到包覆著樹一圈的窩,不用擔心,因為那是蟻窩。但如果看到垂吊在樹上的窩,很可能就是虎頭蜂窩,這時候就要慢慢離開現場,不要跑,也千萬不要用手揮趕。還有一點,要守法。沒有申請採集證,不可以在國家公園、保護區隨便採集生物,也不可以採集保育類動物,這些都是違法的行為。昆蟲的身上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祕密,想知道牠們的秘密,研究昆蟲就是最好的方法。

歡迎收看今天的冷知識王,我是主持人梁又曦。今天為你們帶來的節目是昆蟲的冷知識,裡面會有蝴蝶、蜜蜂和蟑螂的知識, 那我們趕快來開始吧。

我們就從我最喜歡的蝴蝶開始。你知道嗎?蝴蝶就算在下雨時也能飛,原因是因為,蝴蝶翅膀上的鱗片不容易附著水珠。 第二點,蝴蝶可以看見兩種我們看不見的顏色。因為人類的視錐細胞只有3種,蝴蝶則有5種 。

你知道世界上最會放屁的人是誰嗎?你以為昆蟲不會放屁嗎?你知道嗎?世界上最會放屁的生物就是蟑螂!!據說蟑螂每15分鐘屁股就會動一下,這就是放屁。大家都說蟑螂的存活率很高,你知道嗎?就算蟑螂的頭斷掉了他還是可以活很久,而最後死掉的原因只是因為營養不良而已,所以他會死掉不是因為失血過多而死。另外如果蟑螂跑到外太空去,在外太空的蟑螂會比在地球的蟑螂生長的更快、更茁壯、更強。所以希望蟑螂不要跑到外太空去變成龐大生物。據說有些蟑螂還可以無性繁殖。

對有些人來說蜜蜂很可愛,但也有人覺得他很可怕。其實看似普通的蜜蜂,卻與我們的生活有密切的關係,在我們的日常中吃的水果蔬菜都是藉由蜜蜂傳播花粉才可以種植出來的,如果蜜蜂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那麼人類將無法再活超過4年。

每個昆蟲在自然界都有他重要的地位,如果少了任何一種昆蟲,世界都會變得不一樣。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冷知識王我們下次見。

這堂課是高階班的第一堂課,是由陳建志教授來上我們的第一堂課。這次一開始結合了有關昆蟲主題科展來讓我們了解昆蟲的得獎率占3分之2,更讓我知道了要如何挑選題材和小技巧,如:主題盡量符合時事和生活周邊,且要事先設立一個假說,並最後要去驗證他,這是多數人比較沒做到的,獲獎機率也會大幅提升。
教授也有分享蘭嶼的一個國小的老師,每年都帶學生做有關琉球青斑蝶的科展題目,而且每年做的觀察都不一樣,令人敬佩。之前紅火蟻大量入侵,就有一大堆人想做有關紅火蟻的實驗,但卻因為紅火蟻的危險之考量,教育部不答應紅火蟻的題目。
老師也有分享採集昆蟲的方法,像是捕捉蜻蛉目或鱗翅目昆蟲且要帶回去製作標本時可以使用三角紙,避免鱗片或翅膀剝落。還有,捕蟲網的長度最少要是開口的1.5倍。最後老師也有教我們如何製作陷阱等,陷阱的製作方法:在中間挖一個小洞,並在小洞裏面放入有酒精的水桶,最後在周圍放上隔板,就會有小蟲掉入陷阱,我覺得掉進陷阱的小蟲們好可憐,所以如果我要研究昆蟲,我不會用製作陷阱的方法來採集昆蟲,雖然製作陷阱來調查當地的昆蟲是最快的方式,但我寧願不傷害他們來調查。
這次的課程非常的特別,讓我收穫滿滿;我了解了更多採集昆蟲的方法,且讓我對這學期要做的科展有更多的想法和如何選擇適當題目的方法。

109年9月19日我聽了陳建志教授的「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的課程」,陳建志教授說:「生活處處都是生態研究的線索,從家中到國家公園都是動物生態的觀察場所。例如:科展作品中,有學生研究高腳蜘蛛與蟑螂的關係。」
陳建志教授分享了很多屆中小學與高中學生的科展作品,陳建志教授說:「科展作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作品,是用不同類的昆蟲當做科展的主題,因為昆蟲十分接近我們的生活,所以很適合小學生做為觀察與研究活動的主題。因此建議同學們可以飼養昆蟲觀察記錄昆蟲的一生。」
晚上睡覺前我「閉著眼睛」躺在床上和哥哥討論參加學校科展的主題,聊著聊著……,我竟然看到白天課堂上見到的陳建志教授,我嚇了一跳心裡正好奇這是怎麼一回事時,我聽到教授問我:「同學妳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嗎?」我緊張到結結巴巴的說:「教授,我想參加學校科展,但是不知道要找什麼昆蟲當作科展主題……。」教授笑著說:「研究主題最好是由日常生活中所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通常不離下面幾項:從生活週遭取材、從鄉土教材方面著手、從改進或推擴課本實驗取材、從時勢方面取材,例如:玉米田裡的捲葉風波的科展作品就與時事有關。」
我疑惑地問教授:「那如果我想好主題之後要怎麼著手準備科展呢?」
教授說:「首先要收集資料,可以從網路、圖書館……尋找相關資料參考。接著思考這些和主題有關的資料中,發現有那些不確定或是不知道的問題,再自己設立假說,預測可能的答案,經由實驗研究去驗證假說,得到實驗結果之後再去修改假說做成科展實驗的結論。但是要注意,當妳在做實驗或科展時,餌料不可以掉出去,因為外來種動植物(例如:蟻態共生的外來種蚯蚓、白花三葉草)入侵本土會影響本土的生態環境。也不建議展示活的動物,更不可以以「紅火蟻」當研究對象。」
我又問教授:「做科學實驗有哪些方法呢?」教授不厭其煩的說:「做科學實驗的方法有1.採集 – 資源調查 2.飼養 3.觀察 – 行為或生態資料 (拍照、文字記錄) 4.實驗操控:假說 (行為生態) 5.生物技術:快速鑑定技術(DNA萃取)流程是透過分組進行磨蟲、PCR上機、電泳…….等。」教授提醒我:「做科學研究時要注意『安全第一』例如:遇到虎頭蜂時,不要動不要害怕,離開蜂窩附近比較不會被攻擊。蜂喜歡叮深色的地方,例如:黑色頭髮。食蟲虻會吸血要避開牠。還有要『守法』,要知道在保護區要申請採集證和入山證,不可以擅自捕捉動物和拔取植物,要保護『保育類生物』,並遵守『動物保護法』。」
我又好奇的問教授:「教授您剛剛說的做科學實驗的方法第一項是『採集』,那我想做昆蟲資源的調查有哪些方法呢?」教授說:「方法有1.網捕法 2.河邊挖穴捕蝶法 3.陷阱法 4.馬氏陷網法 5.標識再補法 6.目擊法 ……等。」教授又補充說明:「如果妳要做『昆蟲採集生物多樣性研究』妳要有正確的採集方法:1.全面採集 2.標本完整 3.正確記錄 4.詳細觀察 5.珍惜資源及守法。還有採集的時間與地點也很重要。」
想著想著……我擔心教授覺得我問的問題太多,所以我就小小聲地說:「採集昆蟲需要那些器材的支援與技巧的指導呢?」沒想到教授竟然聽到我的問題,他笑著說:「採集昆蟲需要攜帶望遠鏡、放大鏡、游標尺、三角紙(光面透明單光紙捕捉鱗翅目、蜻蛉目的昆蟲)、三角箱、毒瓶,還有捕蟲網釣竿(碳纖維的捕蟲網深度是捕蟲網網口直徑的2.5倍以上)。捕捉時捕蟲網要撒網來回10次,要做『昆蟲採集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以要採集不同昆蟲。還有10公尺長釣竿可替代爬樹,方便捕捉高處的昆蟲。但是要注意不要碰到高壓電。」教授又說:「水網(定置網)和捕蟲網不同。採集到的昆蟲為了標本的完整性,最好放入毒瓶或將要做標本的蝴蝶包入三角紙中,可以防止鱗片掉落與翅膀的破裂 (不要將活捉的蝴蝶或蜻蜓放在飼養箱,否則牠們的翅膀會斷掉)。捕捉很小的昆蟲(例如:寄生蜂)要用吸蟲管,要記得放細網在裡面才不會在使用吸蟲管時我們一吸氣就將昆蟲吸入我們的喉嚨裡。」
我笑著問教授:「『採集』昆蟲的陷阱法是甚麼?」教授也笑著回答:「有
1. 燈光誘集法:在無光害的夜晚(月圓時不適合),找一片空曠地,架一塊布,使用紫外線燈管,開燈後因為蛾類昆蟲有『趨光性』,會停棲在有光源的布上,我們就可以收集想採集的蛾類。2. 攔截籬直落式陷阱調查法,使用後發現在登山步道及涼亭裡有最多昆蟲。3. 玻氏漏斗法,最適合在廚房裡使用此方法採集昆蟲研究。4. 餌料誘集,可以使用動物糞便或屍體……等食物引誘昆蟲,採集所需要的昆蟲。」
教授問我說:「妳有聽過目測法 – 穿越線調查法嗎?」我搖搖頭。
教授接著說:「穿越線調查(穿越不同地形,結合GIS) :為了瞭解蝴蝶在棲息地中的資源利用模式,進行穿越線調查時的記錄項目應該包括蝶種、性別、時刻、時間、地點、棲地型式及氣候、開花的蜜源、植物種類等,試驗地的詳細資料。」
我又好奇的問教授:「您剛剛說的做科學實驗的方法,其中有一項是『飼養法』,請問教授,昆蟲飼養要注意些什麼呢?」教授看著我說:「在戶外捕捉昆蟲要帶野外攜帶箱,帶回來後可養在1.花盆養蟲箱 2.樹上套網 3.有袖套的昆蟲箱,養昆蟲要給水,蝴蝶和蜻蜓要養在溫室、網室裡。溫室、網室的需求條件:1. 溫溼度依照蝶的種類,以常見的蝶種為主。 2. 通風條件:要有微風較利於飛行。 3. 強日照有利於植物開花,人工照明不如陽光。 4. 溫室、網室的結構要少死角。 5. 光對比:要上亮,如果周邊亮蝴蝶會衝撞。」
我告訴教授:「我在戶外常常觀察蝴蝶有些不同的行為,有些行為我猜不出牠在做什麼。」教授說:「我一一介紹蝴蝶的行為定義:
1.吸蜜:蝴蝶個體在花朵上吸食花蜜或在花朵間進行短距離的位移,並且有探索碰觸花朵的行為。
2.吸水:蝴蝶個體在水邊、濕地或葉面吸食水分。
3.腐食:蝴蝶個體吸食樹汁幹流出的汁液、腐爛的水果、垃圾、飲料等。
4.休息:蝴蝶個體停留在固定位置,沒有陽光直接照射牠的身上,而且也沒有其他明顯的行為發生。
5.飛翔:蝴蝶個體以翅運動進行位移,而且沒有明顯改變飛行方向的現象,與其他動植物間沒有明顯的交互行為。
6.巡弋:蝴蝶個體表現的領域行為,是指個體在固定範圍來回飛翔或不斷改變方向繞飛。
7.追逐:蝴蝶兩個個體以上,飛行時互相撞擊,或一個個體快速而直接地飛撞其他個體,經常發生在個體進行覓食或巡弋時有其他個體進入牠的範圍內。
8.求偶:蝴蝶個體間非攻擊性地互相探索,伴隨飛行,身體間並且有輕微碰觸,有時行進間翅膀有顫抖式搖動的現象。
9.交尾:同種蝴蝶間,雌雄個體以生殖器互相連接。
10.產卵:蝴蝶雌體以腹部末端將體內的卵排出的過程,包括產卵前慢飛,探索產卵處的行為,產卵時腹部彎屈勾起並靠近產卵處。
11.曝曬:蝴蝶個體停留在陽光下,且不時有展翅的行為,有些個體還會變動牠身體的方位。
12.地盤領域性:蝴蝶飛到草地上和樹上至高點都是占地盤,當有外來動物侵入,牠會飛撞侵入者。」
我告訴教授我在網路上看過一個科展的主題內容是「旯犽」(白額高腳蜘蛛),旯犽是剋蟑高手。我看了白額高腳蜘蛛的習性與食性研究的報告後,我發現白額高腳蜘蛛的腳斷了,會經過蛻皮之後,腳可以再生,第一次再生出來的腳會比原來的短,成蛛不會再蛻皮,所以沒有辦法再生。經由這個研究讓我更加認識牠們,我發現我對牠們多一分了解之後,心中就解除了以往我對於牠們的那份恐懼感,不再害怕了!因為認識了這些昆蟲後,不知不覺我的心中就會開始關心這些昆蟲,期待牠們的生命繼續繁延下去,生生不息!
天亮後,我睜開眼睛,發現這是一場夢,夢醒後我一一上網搜尋這次的課程中教授提到的很多科展得獎作品,這些科展作品讓我學到很多知識。我發現這些看似平凡常見的昆蟲,牠們隱藏著不平凡的能力,也因此打開了我對生物的好奇與探究的心!

今天是上高階班的第一堂課,分享的老師是陳建志老師,主題是:昆蟲的生態調查與研究,老師教了我們很多做調查與研究的技巧,我記錄以下的資料來幫助自已,之後希望可以實際遇用。

昆蟲調查常用的方法:
1. 採集
2. 觀察
3. 飼養
4. 實驗
(以下是我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及我自己記錄的總和)
一般採集法:利用捕蟲網採集空中、草叢或水棲的昆蟲,或利用吸蟲管捕捉小型昆蟲。
燈火誘集法:是利用昆蟲趨光的習性,捕捉趨光性昆蟲。在沒有月亮的黑夜,選擇適當的地點懸掛白布與誘蟲燈。趨光性昆蟲見到燈光,便會自動飛來。
陷阱法:是將裝有誘餌的玻璃瓶埋入土中,步行性昆蟲受到引誘自然掉入陷阱中。步行性昆蟲由於無法飛行,因此掉入瓶中後也無法爬出。

採集用具有:
1.捕蟲網:是採集昆蟲的基本工具。依照用途,捕蟲網可以分為三種:捕網是最常用的捕蟲網,主要用來捕捉飛蟲,網袋材質通常為尼龍紗,可避免傷害蝴蝶翅膀;掃網則主要用來捕捉草叢間的昆蟲,網柄較短,網袋材質也較捕網堅固;水網則是用來捕捉水棲昆蟲,網袋材質以金屬製居多。捕蟲網,握柄從50cm到6m都有,使用長度很長的網的時候,要注意附近是否有電線,因為捕蟲網的握柄很有可能是會導電的物
2.吸蟲管:徒手或用鑷子不太容易採集小型昆蟲,這時可以用吸蟲管來捕捉。吸蟲管是一種開口上插有一細塑膠管與一橡皮管的粗塑膠管。在細塑膠管上綁有紗布,可防止小蟲吸入口中。一定要記得放網子,不然蟲會直接跑到喉嚨裡去。

3.毒瓶:採集到昆蟲後,如果想製成標本,則使用毒瓶或毒管來殺死昆蟲,以防止昆蟲在掙扎的過程中受傷。毒瓶或毒管結構類似,只是大小不同。瓶內使用氰化鉀、或棉花沾乙醚、四氯化碳、醋酸乙酯等毒劑而成。若直接使用酒精殺死昆蟲會使得綠色昆蟲失去色素。毒斃後的昆蟲應盡快分類,註明採集日期與地點。毒瓶中的毒對人體也有影響,應避免長期接觸。氣態的毒劑揮發快,一定時間需要更換,避免藥性散失。
4.三角袋:在捕獲蝶蛾類時,為防鱗片脫落,可將採集來的昆蟲置入三角袋中。三角袋的材質為光滑透明的臘紙,可以製成各種大小、放置不同大小的蝶蛾類。捕獲蝶蛾類後,以手指捏壓其胸部,再將翅膀摺好置入袋中。
5.捕蟲籠:採集到昆蟲後,如想飼養,可以將昆蟲裝入捕蟲籠中帶回飼養。捕蟲籠材質不一、型式多樣。主要方便捕獲的昆蟲丟入籠中,以及防止籠中昆蟲逃逸。

飼養昆蟲可以觀察昆蟲在各階段的型態、瞭解昆蟲的生活史。飼養前應先瞭解昆蟲的棲息環境、習性、食性等,否則帶回家也活不了多久。肉食性昆蟲只能單獨飼養,否則會自相殘殺。食物、排泄物應定期更換,否則會污染、發黴,影響昆蟲健康。外來種昆蟲不能隨便在野外放生。

最後,老師特別強調,做科學研究,以不傷害生物為最好,安全最重要!!

在九月十九日,我去上第一堂生態營高階班,這次的主題是昆蟲的生態調查與研究,首先我們看了不同屆有關昆蟲的科展,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螞蟻,每一屆都有人想做紅火蟻,可是後來被政府禁止了,因為紅火蟻不但是外來種,而且還會攻擊人類。

休息後,老師教我們科展的佈驟。
1.收集資料-找你想做的東西的資料
2.發現問題-發現你做的東西哪裡有問題
3.設立假說-想想看問題(末做實驗的情怳下)
4.預測-預測你的假說是對或錯
5.驗證假說-實驗你的假說
6.修改假說或結論-如果預測假說是錯的,那就改正假說或結論
只要按照這六點去做,包你一定會得佳作。
除了科展方法,也要知道如何捕捉科展材料。捕蟲器具有長的和短的捕蟲網,長的可以長到十公尺,我本來想以後用這種方法抓蟲,但聽完因為用這個竿子抓蟲而喪命後,我決定也來學爬樹,因為安全第一。

這次是高階班的第一堂課,我覺得高階和進階班很不一樣。在進階班時老師開始講課後才一下下大家就有一點亂,但是這次上課大家都很沉默。而且進階班的主題都很明確,像是一堂課都講同一種的昆蟲,但這次的主題的範圍就非常廣泛。

老師一開始上課講到科展,當我在國小時,很多人都是做昆蟲相關的科展,但大多都沒有得奬。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內容都只有對於飼養的記錄而已,我覺得如果想得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你比別人研究的更深入,而另一種則是有創意。

在這堂課中,我最有印象是虎頭蜂的部份。老師發現有虎頭蜂窩,因為老師知道下雨天時,牠們的活動量會降低,所以就選擇在雨天時去清除蜂窩,在清除會阻礙到清除蜂窩作業的枝條時,吵到了蜂群,老師就被叮了,後來發現下雨天蜂群活動量會降低,是因為牠們全部回窩了。

在我們身邊,昆蟲無所不在,所以昆蟲是很好的研究對象,但是研究昆蟲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是很辛苦的。

這次是我們暑假後的第一堂課,也是高階班的第一堂課,是請陳建志老師幫我們上課,是在上昆蟲的生態調查與研究,他給我們看了許多以前科展有關昆蟲的題目,比例佔了所有科展裡大概50%,比例很多,可能是因為比較好觀察。老師還跟我們說了一些科學研究的程序:
1收集資料 觀察蝴蝶
2發現問題 為什麼蝴蝶會飛?
3設立假說 蝴蝶會飛是因為有翅膀
4 預測 如果蝴蝶的翅膀破掉,就不會飛
5驗證假說 有一隻蝴蝶可能因為天敵攻擊,所以翅膀破很大的洞,飛不起來
6修改假說或結論 蝴蝶會飛是因為有翅膀
老師還跟我們說了好幾遍,就是野外觀察一定要注意安全,他跟我們說了一個很恐怖的故事:老師小時候,常常喜歡和朋友到河裡游泳,有一次他們上岸了以後聽到河裡有呼叫聲,原來有人被暗流捲走,老師立刻跳下去救他,但溺水的人一抓到他,他就會跟著溺水的人往下沉,後來用盡了各種辦法都沒用,只好去找大人幫忙,可是已經來不及了,被救上來時已經死了,是因為腳被卡在石頭裡,而腳被卡住的地方,正好也是害死他哥哥的地方。聽完了以後,我的寒毛都豎起來了,重點就是要注意安全。
老師還講有關虎頭蜂的故事,有一群調皮的中年級學生,拿石頭丟蜂窩,結果非常巧合地打中蜂窩,虎頭蜂立刻衝出來,那些中年級立刻逃跑,但旁邊還有一年級,那些可憐的一年級就被叮了,有關安全的事千萬不能開玩笑。
非常感謝老師教我們有關生態調查的知識,以後如果要用科展,一定會用到老師給我們的知識

20200919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
一開始,老師教我們如何做昆蟲的生態調查與研究、如何做科展,講了很多昆蟲的知識,例如:鳳蝶的生活習慣等等,還有一些要注意的事情,像是:上高山抓蝴蝶要爬樹,不要用桿子,因為可能會被電線桿電到,如果是高壓電還有可能死亡。
其中讓我最有興趣的是虎頭蜂,虎頭蜂的脾氣很暴躁, 也很特別,大部分的動物下雨前的脾氣會比較溫馴,而因為所有虎頭蜂都回來了,蜂窩比較壅擠,虎頭蜂的脾氣反而比較暴躁,虎頭蜂要攻擊人很特別,他在你頭上轉圈圈只是在偵查,直直飛向你才是要攻擊,虎頭蜂其實不去動牠不會發生什麼事,動牠,牠就會攻擊你(或別人),一次攻擊都出來很多隻,老師就曾經被叮過很多針,虎頭蜂的針是沒有倒鉤的,不像其他蜜蜂刺了自己會死掉,因為等於把自己的腸子也拉出來,而虎頭蜂只是刺了一下,並不影響虎頭蜂的身體。
昆蟲的研究也可以做科展, 歷年科展都有很特別的昆蟲題目,例如:第59屆的080316-紅燈籠下的小奇兵(紅姬緣椿象與台灣欒樹),但是,有時候在研究的時候會出意外,例如:研究紅姬緣椿象就有可能被噴到汁液,皮膚可能會過敏、爛掉。因此,需要注意研 究的昆蟲是否安全,如果不安全就不要使用該題目,以免發生被枝葉噴到等危險事件。
心得:
這堂課讓我學到了做科展的種種辦法,例如:做兩種類型的比較,做出表格,並把表格呈現。

今天是高階班的第一堂課,由陳建志教授來教我們昆蟲的生態調查。
一開始老師教我們怎麼做科展,做科展的流程如下:
1.觀察:用感官或儀器紀錄事務的特徵。
2.提出問題:根據觀察的現象,提出問題。
3.文獻探討(找資料):尋找有公信力的書籍或網路資料。
4.提出假說:根據資料提出你覺得的原因。
5.做實驗:透過設計與進行實驗來驗證假說。
6.結果分析:將實驗所得的觀察紀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整合。
7.做出結論:如果實驗結果符合假說,則可以做出結論;如果不符合假說,則須要重新修正或廢棄。

而科展的作品中有三分之一都是研究昆蟲,因為昆蟲的種類繁多,且在哪裡都找的到,而且其實還有一些昆蟲沒有被人類發現,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要做昆蟲。

如果要去野外採集時,要記得要帶捕蟲網、放蝴蝶、蛾的三角紙和做標本用的毒瓶。要抓蝴蝶時千萬不要把牠放進觀察箱,否則牠的翅膀會受傷,要把牠放進三角紙,才能完整的保存。而且去採集時也要確認此地方是否需要採集證,才可以去捕捉,否則是會觸法的。此外,抓到昆蟲時不要直接把牠毒死來製作標本,因為如果那隻是保育類的昆蟲,那可能會被罰好幾(十)萬呢!

毒瓶:它是用化學物質來讓昆蟲快速死亡(但如果你吸過量也能把你毒個半死),然而如果沒那個東西也可以把它冰到冷凍,只是它退冰時腳或角可能會斷掉,所以專門做標本的人都會用毒瓶(在山上也沒有冷凍庫)。

如果有昆蟲要攻擊你時,要看牠是什麼昆蟲或牠的巢穴在哪,像是如果虎頭蜂向你飛來,如果你離牠的巢很近,那話不多說趕快跑(但你往牠的巢跑可能更慘…);如果牠只有一、兩隻,而且沒有要叮你的意思,那你就盡量不要動,或是把頭、脖子遮住,當然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要跑(盡量往人多的地方),而你遇到豆芫青這一類的昆蟲在你身上,那就趕快把牠吹掉,如果在撥掉時太大力牠就會被壓爆,被牠的體液碰到會很慘。

這一次上課其實不是我第一次碰到陳建志教授,我在低年級就有參加過他的營隊了,而且他又和我爸在同個學校、研究室也在同一棟裡,所以他退休後我就很少會在科學館看到他了!希望之後還有機會上老師的課,聽「蝴蝶王子」說故事。

這是我寫過最久的一次,從9點20打到11點…

這次的課是昆蟲的科學研究,昆蟲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已發現超過100萬種,陳老師更提到在科展中,更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主題與昆蟲有關。其實昆蟲研究是許多方面的研究主體,對昆蟲進行觀察、收集、飼養和實驗,像是生態學、生物學和遺傳學等等。除了昆蟲的基礎研究外,也有著重在有害昆蟲的防治和有益昆蟲的利用。科學家探討自然界的第一步驟就是觀察,觀察後提出問題、接著參考文獻資料、提出假說、實驗、分析實驗數據、討論、結果結論、最後形成學說。但是當提出的假說與實驗結果不相符時,這時候就需重修假設。如果假設和經過多次實驗的結果皆符合時,即可形成學說,然而學說有可能因為新證據的出現而重新改寫或者推翻。(維基百科:昆蟲學)

在昆蟲研究中,相同的可以根據上述邏輯概念的思考模式來調查及研究,採集、飼養、觀察、預測、實驗。之前讀過法布爾的昆蟲記,至今令我印象深刻,書中講到有一次法布爾看到了孔雀蛾羽化,隨手抓了把牠放進籠子觀察,在過程中,法布爾把一隻雌蛾放在窗口的籠子,結果許多和籠中同類的雄性蛾飛了過來,引起他的注意,為了得到答案,法布爾用實驗來證明。第二天把籠子放在陰暗的角落,窗戶開著,結果一大群蛾又飛了過來,他用捕蟲網把所有的蛾抓了起來,仔細觀察原來都是雄性的蛾,而且又相同品種。於是最後得到雌蛾是靠著特殊的氣味吸引雄蛾,而且這種氣味也只有同品種的雄蛾才聞的到。而他的這個推斷到後世,被科學家證實雌蛾在腹部有個可散發出味道的腺體,這種味道對雄性的蛾來說是有吸引力的。即使在昆蟲科學不那麼發達的年代,法布爾藉由觀察昆蟲的行為過程,繼而提出許多有趣的假設,設計出許多的實驗,並加入自己的創意研究,來說明各類昆蟲行為發生的原因。他說過「在科學的世界裡,正確的觀察比什麼都重要。」(法布爾昆蟲記)

不論是科學研究方法或是昆蟲研究,最主要的是讓我們清楚了解某個領域、生態中的自然規律、活動或是形式。加上人類近年來的開發,昆蟲或是其他生物的數量都在銳減當中,我們很可能在未來看不到許多特有的生物或昆蟲模樣,只能從照片圖鑑上認識。藉由科學的研究過程,讓我們更加了解周圍的環境及正在發生的變動,每個研究都是經過一次一次的過程檢驗和重新測試後,建立起新的知識和技術,甚至開發出不同領域的相關潛能的利用價值,也因為在日常生活應用到科學研究方法,也許有一天你我有機會成為不同領域中的科學家、救世主。

之前的文章不見了,這是補發的。

這次得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陳建志老師上課有說到很多國小做科展的同學都會選校園周邊的自然生態去做科展的題材。
做科展有8個步驟:
1:選擇主題:可以選擇自己有看過的或自己有把握的主題。
2:研究與主題相關內容:當你 主題選好了以後,就可以採取研究了,去查與主題相關的資料來做研究。
3:提出假設:提出你的想像,感覺。
4:擬定計畫:計畫下一個步驟是甚懡,估計要怎懡做,要怎懡完成它。
5開始實驗:開始進行那個主題的實驗,一直不斷的去練習做那項實驗。
6進行觀察:要觀察實驗的結果是否完整沒有錯誤。
7分析結果:分析實驗成果,是什麼原理所造成的。
8寫報告做摘要:寫做實驗的重點摘要,做成報告。
9寫看板:寫看板主題。
10準時展出:要知道科展的比賽時間,準時展出。

,這十步驟就是做科展的程序。
在找題材時也要注意安全,最危險的地方是溪邊,在那裡青苔濕滑很容易不小心滑倒頭撞到石頭或跌進溪水裡造成人命傷亡的事故,除了要注意溪邊調查的安全以外還要注意蜂巢,有時如果要去深山裡調查,不要去招惹蜂巢,如果一大群蜜蜂衝出來要找你算帳的話,那就不好玩了,

高階班的第一堂課,讓我感到與之前的課程內容似乎大相逕庭。初階班、 進階班教我們認識各類昆蟲、 植物、 生態及地理環境等, 現階段則進入研究方法的層面。 今天的主題是「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並涉入科展的相關內容。
科展對於高年級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科展得獎作品中有3分之2的主題都是跟昆蟲有關,昆蟲種類有100多種,占全世界生物75%,所以有很大的機率可以獲獎。但是有些昆蟲無法研究,例如:紅火蟻,因為牠極為兇殘又具有毒性,一不小心就會危害生命,故不適合我們設定為研究對象。上完這堂課,現在我感覺科展好像不是想像中的困難,我也想參加,試試看呢!
科展的研究應運用科學方法,其步驟包括:
1.觀察 2.提出問題 3.參考資料
4. 提出假說(設) 5.實驗
6.學說 。另外,採集標本須準備的工具有:三角紙、毒瓶、捕蟲網等。如欲飼養昆蟲,像蝴蝶和蛾,用三角紙將其包裏住,可保存3-5 天。而在標本的處理上,是先用毒瓶將昆蟲毒死,不要將昆蟲放在飼養箱裡任其死亡,這樣會使昆蟲更加痛苦。
此次的課程,學到很多不同的新知識,讓我在生態研究方面有進一步的認識。

陳建治教授-昆蟲生態調查及研究

科學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1.飼養:找出研究時需要的動物.昆蟲…代會加飼養,不能傷害抓回來的生物,研究完要把牠放生。
2.假說:先收集關於科學研究的資料,了解研究目標,接著去看研究哪裡有問題,然後對這些問題設立一些假說並預測,接下來就要去驗證這個假說,最後再去修改這個假說。雖說容易,少見應用。

行為生態學:
1.適存值:有效子代的多寡
(1)直接適存值:兒子.女兒.爸爸.媽媽………
(2)間接適存值:姪子.姪女.舅舅.大伯.叔叔………

生存.繁殖:
1.取食.禦敵:有生存的機會
2.生殖:繁殖後代

關係:
1.昆蟲.環境的關係
(1)生物因子與非生物因子

老師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研究很重要,但是生命最重要!」

這次的「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課程,是由陳建志教授來幫我們上課,教我們如何做科展。

做科展之前,首先,要先決定題目。但要如何訂題目呢?陳教授提到:
1. 最好是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且對那個題目有疑問,想要去解決的問題。
2. 參考別人怎麼處理問題,例如:利用科教館的科展歷屆作品資料庫 https://twsf.ntsec.gov.tw/Article.aspx?a=41&lang=1。
3. 跟時事相關的題目,例如:紅火蟻、秋行軍蟲…等。
4. 要留意科展相關規定,注意全國科展的限制條件可能與縣市科展的不同。
5. 避開已經有人做過且得過獎的題目。
6. 動物行為、棲地環境觀察。 可透過以下方式進行:
採集:就是資源調查。採集的方式、地點、時間、空間…等,都要有所規畫。
飼養:將養殖過程記錄下來,可針對單一種類,飼養過程的每一步驟都要詳細記錄,相關資料都必須保留,可以透過拍照、行為的文字敘述、繪圖、影像、聲音…等方式來記錄。

決定好題目後,可使用以下的科學方法來做科展:
1. 收集資料:可利用圖書館,或透過網路搜尋的方事進行資料蒐集。
2. 發現問題:隨時留意身邊的事物,去發現問題。
3. 設立假說:假設問題發生的原因。
4. 預測:針對假說提出相關的可能性。
5. 驗證假說:驗證問題成因是否與假說相同。
6. 修改假說或結論:如果相同,提出結論。如果不同,修改假說/預測,再重新驗證。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教授提到有個學生長期飼養蝴蝶,觀察並記錄飼養過程,也將這些經驗拿來做科展,取得全國冠軍,被推薦到國外參展,也利用科展的好成績順利推甄上台大昆蟲系。我也很喜歡昆蟲,以後也想唸台大昆蟲系,也許可以參考學長的經驗,希望能多一個入學的管道。

王者三部曲 No.2野外求生戰
* 前情提要*
上次我們說到有4個小勇士成功過了關,不,那才只是第一關, 這次他們將會接受更大的挑戰,只不過他們現在還不知道而已……
* 回歸主題*
葉脩、螳螂、蚜獅、食蚜蠅四位勇士,被召集到蝴蝶老師的辦公室,蝴蝶老師告訴他們「第二關,是野外求生挑戰。」 一聽到這個消息,小勇士們都露出的非常有把握的神情,「你們必須以自己的能力,在野外求生體驗區中,成功地活下來! 現在我給你們一些時間準備,等到下午1點就整裝出發。」
時間到了~
四位小勇士們在野外求生體驗區門口集合,蝴蝶老師在他們每個人身上綁了無線通話器,每個人都有一次靠對方援助的機會,大家都蓄勢待發,各自在四個不同的入口準備進場,嗶!
螳螂小心翼翼地走進叢林,看到一個虎頭蜂窩,缺乏自然知識他,以為虎頭蜂窩裡會有好吃的蜂蜜,其實,虎頭蜂是肉食性的,他們只會捕捉小蟲子來吃,是不會採蜜和釀蜂蜜,同時也看到天色很黑,好像快要下雨了,自以為是的覺得虎頭蜂現在應該沒什麼力氣,誰知道,事實正好相反,這時的虎頭蜂可是活躍的很,但想提醒他已經來不及了,只見他隨手拿起一根木棍,用力的打!嗡~一群虎頭蜂馬上從蜂窩飛出來,螳螂嚇得拔腿就跑,但最後還是被叮得滿頭包。
剛才才追蹤螳螂動向的蝴蝶老師,一點開螢幕,就看到螳螂被虎頭蜂追的慘兮兮模樣,忍不住哈哈的笑了起來,現在來看一下食蚜蠅的狀況吧!他心想。
路才剛走幾步,容易分心的食蚜蠅突然想到下星期一他們學校要辦科展,於是他想要趁這次在野外體驗營找一些昆蟲,作為科展題材,他想到老師前幾天教的「科學方法程式」,他開始四處走走看看,完全忘了要過關,現在他「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他連最基本的飼養工具都沒有,要怎麼收集啊? 還記得老師說過要收集昆蟲並了解它們,有五個步驟,1.採集 2.飼養3.觀察 4. 設立假說,並做實驗操控 5.有能力的話可以使用生物技術,但他在採集這個部分就已經先卡關了,看到食蚜蠅這種散漫、容易分心的態度,蝴蝶老師不禁搖搖頭。
現在只剩葉脩和蚜獅了,葉脩看到了一群紅色的螞蟻,平常認真學習自然的他,就可以一眼認出他們是出名危險的入侵紅火蟻,如果不小心碰到,就可能導致皮膚紅腫,甚至潰爛,是很嚴重的,於是葉脩小心翼翼地繞過, 蝴蝶老師從螢幕中看到葉脩在叢林裡那麼小心翼翼,點頭讚許,想著「葉脩做事那麼細心,應該不會做出像螳螂一樣莽撞的事情來。」
蚜獅身上背著後背包,臉上掛著面罩,防止蚊蟲叮咬,腳上穿著長筒靴,以免被蛇類咬傷,連過一條小溪澗都要左看看右看看,深怕被藤蔓絆倒,或是踩到青苔滑倒,這種有備而來的態度,蝴蝶老師也十分欣賞。經過蝴蝶老師一番的決定,因為在野外必須要小心,對於自然的知識也要充足,然而螳螂和食蚜蠅,一個做事莽撞,一個專注力不足,而且他們的自然能力也都沒有好到哪裡去,最終他決定只讓葉脩和蚜獅進入尋寶行列,並希望他們兩人能互助合作,而螳螂和食蚜蠅則是被淘汰。
下一次,葉脩和蚜獅就要正式去尋寶了,他們兩人會分工合作,還是各自扮演獨行俠的角色呢?但我想大家會更在意他們到底會不會拿到寶藏吧?想知道結局的讀者們我下次就會公佈完結篇,請拭目以待,我們下次見~拜拜!

王者三部曲 No.2野外求生戰
* 前情提要*
上次我們說到有4個小勇士成功過了關,不,那才只是第一關, 這次他們將會接受更大的挑戰,只不過他們現在還不知道而已……
* 回歸主題*
葉脩、螳螂、蚜獅、食蚜蠅四位勇士,被召集到蝴蝶老師的辦公室,蝴蝶老師告訴他們「第二關,是野外求生挑戰。」 一聽到這個消息,小勇士們都露出的非常有把握的神情,「你們必須以自己的能力,在野外求生體驗區中,成功地活下來! 現在我給你們一些時間準備,等到下午1點就整裝出發。」
時間到了~
四位小勇士們在野外求生體驗區門口集合,蝴蝶老師在他們每個人身上綁了無線通話器,每個人都有一次靠對方援助的機會,大家都蓄勢待發,各自在四個不同的入口準備進場,嗶!
螳螂小心翼翼地走進叢林,看到一個虎頭蜂窩,缺乏自然知識他,以為虎頭蜂窩裡會有好吃的蜂蜜,其實,虎頭蜂是肉食性的,他們只會捕捉小蟲子來吃,是不會採蜜和釀蜂蜜,同時也看到天色很黑,好像快要下雨了,自以為是的覺得虎頭蜂現在應該沒什麼力氣,誰知道,事實正好相反,這時的虎頭蜂可是活躍的很,但想提醒他已經來不及了,只見他隨手拿起一根木棍,用力的打!嗡~一群虎頭蜂馬上從蜂窩飛出來,螳螂嚇得拔腿就跑,但最後還是被叮得滿頭包。
剛才才追蹤螳螂動向的蝴蝶老師,一點開螢幕,就看到螳螂被虎頭蜂追的慘兮兮模樣,忍不住哈哈的笑了起來,現在來看一下食蚜蠅的狀況吧!他心想。
路才剛走幾步,容易分心的食蚜蠅突然想到下星期一他們學校要辦科展,於是他想要趁這次在野外體驗營找一些昆蟲,作為科展題材,他想到老師前幾天教的「科學方法程式」,他開始四處走走看看,完全忘了要過關,現在他「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他連最基本的飼養工具都沒有,要怎麼收集啊? 還記得老師說過要收集昆蟲並了解它們,有五個步驟,1.採集 2.飼養3.觀察 4. 設立假說,並做實驗操控 5.有能力的話可以使用生物技術,但他在採集這個部分就已經先卡關了,看到食蚜蠅這種散漫、容易分心的態度,蝴蝶老師不禁搖搖頭。
現在只剩葉脩和蚜獅了,葉脩看到了一群紅色的螞蟻,平常認真學習自然的他,就可以一眼認出他們是出名危險的入侵紅火蟻,如果不小心碰到,就可能導致皮膚紅腫,甚至潰爛,是很嚴重的,於是葉脩小心翼翼地繞過, 蝴蝶老師從螢幕中看到葉脩在叢林裡那麼小心翼翼,點頭讚許,想著「葉脩做事那麼細心,應該不會做出像螳螂一樣莽撞的事情來。」
蚜獅身上背著後背包,臉上掛著面罩,防止蚊蟲叮咬,腳上穿著長筒靴,以免被蛇類咬傷,連過一條小溪澗都要左看看右看看,深怕被藤蔓絆倒,或是踩到青苔滑倒,這種有備而來的態度,蝴蝶老師也十分欣賞。最終經過蝴蝶老師一番的決定,因為在野外必須要小心,對於自然的知識也要充足,然而螳螂和食蚜蠅,一個做事莽撞,一個專注力不足,而且他們的自然能力也都沒有好到哪裡去,最終他決定只讓葉脩和蚜獅進入尋寶行列,並希望他們兩人能互助合作,而螳螂和食蚜蠅則是被淘汰。
下一次,葉脩和蚜獅就要正式去尋寶了,他們兩人會分工合作,還是各自扮演獨行俠的角色呢?但我想大家會更在意他們到底會不會拿到寶藏吧?想知道結局的讀者們我下次就會公佈完結篇,請拭目以待,我們下次見~拜拜!

今天在視聽教室上課時,運氣很不好,視聽教室的冷氣剛好壞掉,所以我們上到一半就搬去資優班的教室,陳建志教授告訴我們他的學生以前問過他為什麼蟬的幼蟲不是六隻腳?教授跟我們說蟬的幼蟲胸部有六隻腳,後面五對腳,長大後後面的五對腳會不見。
教授說做科展之前第一個要先採集資源調查,採集資源調查有很多種方法,例如:
1飼養:觀察行為或生態
2實驗操控:假說(行為生態生物技術快速鑑定技術
3昆蟲與環境的關係
4生物因子與非生物因子
第二個要收集資料
1發現問題
2設立假說
3預測
4驗證假說
5修改假說或結論
第三個是注意事項
1安全第一
2守法(遵守法則)
第一堂高階班的課很有趣,希望以後的高階班課程能讓我學到更多知識。

今天是生態營高階班的第一堂課,講師是台大的陳建志教授,他要和我們分享的主題是昆蟲生態調查。其中,我最有興趣的是:採集方式和採集工具,因為我很喜歡觀察昆蟲,所以我常常會抓昆蟲來觀察(我觀察完就會放走),但是我有時候會不知道要用哪一種網子抓。但這次上課時我學到了長竿是用來抓飛很高的昆蟲,手操網是用來抓草叢裡而我們看不到的蟲。下次到山上我也要用這兩種網子來抓它們適合抓的蟲。
陳老師告訴我們很多科展可以做的主題,如流動蝶、玉米田裡的捲葉風波……。老師還告訴我們很多昆蟲的知識,如蝴蝶遷移其實是靠風力、尺蛾的腳是前四後六、蟻窩是包覆式而蜂窩是吊掛式、虻會吸血……。

今天是高階班的第一堂課,是陳建志老師的課,今天有一半在說科展,老師都在說科展的昆蟲主題,我們目前班上也在做科展,啟發了我做科展的方向,經過討論,有人提議青蛙,也有人提議甲蟲,還有人提議竹節蟲,經過討論,決定用竹節蟲了!
安親班有很多竹節蟲,我跟安親班老師要了一隻飼養,竹節蟲是無性繁殖的昆蟲,我的飼養箱已經有很多顆卵,牠吃的植物就在我們的身邊,這讓我覺得好驚訝!
接下來切回「昆蟲」的主題,到底要帶什麼樣配備呢?配備有:
捕蟲網,抓昆蟲用。
毒瓶,作標本用(其中蝴蝶、蜻蜓那類用三角紙)。
吸蟲管,吸小型蟲用。
老師還說了很多東西,不過我說不完,BYE-

最近,一家名叫《花東蟲谷》的生態導覽店開幕了,大家都來共襄盛舉,非常的熱鬧。一隻名叫宋百寶的椿象,來到了這一家店,請求有關於昆蟲研究生態的導覽旅行。
只見一隻彩鷸從櫃檯的後面走了出來,向宋百寶畢恭畢敬的鞠了一個躬,說到:「你好,我是本店的導覽解說員,名叫黃薊菊,可以叫我菊花,我們今日的神秘地點是頭城農場,請您先吃下放大丸。」
宋百寶吃下放大丸,就變成了鴿子的大小。
「現在,坐在這一張椅子上,我們一下就會到頭城農場了。」宋百寶坐在椅子上,黃薊菊把手放在鏡子上,接著,出現一陣殷紅色的光,覆蓋著他們兩個,一眨眼的功夫,他們就抵達頭城農場了。
宋百寶疑惑的問:「我們為什麼要來這裡?」
黃薊菊回答:「因為這裡有我們要找尋的答案呀!」
他們走著走著,看到了一隻大冠鷲,正拿著一個瓶子,瓶子裡面有一隻瓢蟲,正在裡面到處亂爬。
大冠鷲說:「你們好,我是陳莔欣,我要觀察這一隻瓢蟲,你們有興趣嗎?」
兩人對著他點點頭,表示有興趣。
陳莔欣說:「首先,觀察方法分成五步驟:1.採集2.飼養3.觀察4.製作毒瓶5.生物技術:DNA萃取。
採集就是地區資源調查;飼養就是了解其生存方法;觀察就是了解其行為及生態;製作毒瓶就是拿一個瓶子,裡面塞綿花,再加入乙酸乙酯;生物技術:DNA萃取又分磨蟲、PCR、電泳⋯⋯等,主要是要檢驗出這一種昆蟲的種類。」
黃薊菊說:「看來你還挺有學問的!你願意跟著我們一起調查昆蟲生態嗎?」
陳莔欣說:「好啊!我就跟你們一起吧!」
他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一個森林裡面,看到了一隻鵂鶹,正在用筆和紙,記錄一隻紅色的毛毛蟲,當他看到三人走了過來,就放下紙筆,開始自我介紹:「你們好,我叫作莊重,我正在做科學報告,你們看!」三人往紙上一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英文,宋百寶看得頭昏眼花,於是問:「為什麼要用英文,不用國語呢?」
莊重回答:「因為國語只能用在臺灣或是中國,其他國家的人看不懂,所以要用英文,才能讓各個國家的人都看得懂。」
黃薊菊又問:「要怎麼寫一篇科學報告呢?」
莊重回答:「寫一篇科學報告是有順序的,順序如下:
一. 觀察
二. 提出問題
三. 參考文獻資料
四. 提出假說
五. 實驗
六. 分析實驗數據
七. 討論
八. 結論
九. 學說
其中,討論若實驗與假說不符則將重新提出假說並修改實驗,用這幾個步驟,科學報告就能輕鬆得高分喔!」
宋百寶、黃薊菊、陳莔欣露出恍然大悟的樣子。
黃薊菊說:「看來你也挺聰明的,要不要跟著我們一起調查昆蟲生態嗎?」
莊重回答:「好啊!」
他們一群人繼續走下去,遇見了一隻水雉,正在用超級長的網子捕捉在天空中飛的蝴蝶,接著他大喊:「退後!」接著一個網子掉了下來,網子裡有各式各樣的蝴蝶飛著,那一隻水雉把網子捲起來,並開始自我介紹:「我叫作林卓,我正在捕捉並且觀察蝴蝶,須要我解釋這一些用具嗎?」說完,拿出一些昆蟲研究時會用到的工具。
大家回答:「好呀!」
林卓說:「補蟲的工具有:
一.捕網是一種最常用的捕蟲網,主要是用來捕捉飛蟲,網袋材質通常都是尼龍紗。
二.掃網主要用來捕捉草叢間的昆蟲,網柄比較短,網袋材質也較捕網堅固一些。
三.吸蟲管是如果昆蟲太小,不適合徒手或用網子抓時,吸蟲管就是最好的選擇,吸蟲 管是一種開口上插有一個細塑膠管與一條橡皮管的粗塑膠管,使用時用嘴巴吸,在細塑膠管上綁有紗布,可防止小蟲吸入口中。
四.在捕獲蝶或蛾類時,為了防止鱗片脫落,可以將採集到的昆蟲放入三角袋中,三角袋的材質為既光滑又透明的臘紙或是描圖紙,可以製作成各種大小,並放置不同大小的蝶或蛾類。
五. 游標尺是一種用來量測昆蟲大小的工具,移動的那一塊稱之為”副尺”,主要測量的尺就是”主尺”,只要確認副尺上的刻度與主尺上的刻度第一次對齊的那個位置,就是你要的答案,可以測量到公釐(mm)這個單位,是用鐵或者是塑膠做的。
六.三角箱主要用來裝不會飛的昆蟲,用途和昆蟲盒差不多,是一種三角柱體的盒子,用瓦楞紙製成。
七.捕蟲網釣竿是一個非常長的網子,可以捕捉在高空中飛的昆蟲,只是要小心電線,因為捕蟲網釣竿是用碳纖維製成,是導電體,一不小心就會觸電。
八.水網是用來捕捉在水裡面的昆蟲,例如:水蠆、紅娘華、龍蝨⋯⋯等,又稱定置網。」
黃薊菊問:「我們在旅遊,你要跟著我們一起調查昆蟲生態嗎?」
林卓說:「好吧!我就跟你們一起吧!」
走著走著,他們看到了一隻戴勝正在寫筆記。
宋百寶好奇的走過去,並且問:「你在寫什麼東西?」
戴勝說:「我叫吳粵宣,我在寫的是適存值(fitness)。」
莊重說:「這一個我知道!適存值(fitness)就是有效子代的多寡,沒有生殖能力,就被稱為無效子代數:
直接子代是自己親生子女(直系血親),
間接子代是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生物的子女(旁系血親)」。」
吳粵宣說:「沒有錯!你答對了!」
黃薊菊問:「我們正在調查昆蟲生態,你要不要跟我們一起?」
吳粵宣說:「好啊!」
他們繼續走,遇到了一隻丹頂鶴,正在並放陷阱。一看到他們走過來,就高興的揮揮手,等他們走近,他便自我介紹:「我叫劉傾平,我正要做昆蟲的陷阱。」
宋百寶問:「你可以介紹昆蟲的陷阱嗎?」
劉傾平笑著點點頭,並說:「昆蟲的陷阱有:
1. 燈光誘集法:夜行性昆蟲通常具有趨光性,我們可以在森林裡的開闊地架設誘蟲燈光與白布幕聚集昆蟲,通常採集到的昆蟲種類有蛾類、甲蟲、螽蟖、蟋蟀、竹節 蟲、螳螂、蜚蠊、椿象⋯⋯等,進行燈光誘集法時應避免在滿月時進行,以免受月光干擾影響誘集效果,如果具路燈或建物照明之景點,則可就地利用現成光源採集。
2. 陷阱法:對於在地面活動的昆蟲,則可以設置攔截籬直落式陷阱(Drift-fence pit-fall trap)掉落式陷阱來採集。調查時於每一樣區內,以中心點向外輻射設置三面高30 公分長2公尺之攔截籬擋板,並於中心點及攔截籬末端挖洞,可隨採集昆蟲種類不同埋入水桶或杯子等採集桶,桶面與地面齊平。進行採集時將陷阱打開,收集在附近地面活動之昆蟲,必要時採集桶內得置入腐果或腐肉等誘餌,或是在桶中置標本固定液,以免掉入昆蟲自相殘殺,將收集之動物種類依動物類別製作標本保存。
3. 色盤誘集法,色盤誘集法是利用昆蟲對顏色的偏好進行採集,目前常利用有顏色的塑膠黏紙採集目標昆蟲。
4. 餌料誘集法,有些昆蟲喜歡吸食植物汁液,我們可選樣或種植較易流樹汁的樹種採集調 查,台灣地區常見的樹種有青剛櫟及台灣欒樹,另外我們可以利用鳳梨、香蕉等水果至於牠們經常活動又方便進行採集的地點將之誘集,也可以利用蜂蜜或 加腐果進行糖蜜誘集法,動物屍體分解者則以腐肉採集法調查,而常用的方法則以棄置豬肉屍體任其腐敗。
5. 網捕法,網捕法就是利用捕網、掃網、受網及傘網等直接採集發現之昆蟲,常見的有利用捕網直接採集發現的蝴蝶、利用掃網直接在樹叢間來回掃網採集雙翅目的蚊
類,或是於草叢間來回掃網採集蝗蟲等,也有以拍打法或搖樹,將潛伏樹上昆蟲
搖落,再利用受網或傘網承受。
6. 河邊挖穴捕蝶法,在溪邊溼地挖一小圓穴,內置尿液或置雌蝶屍體,以誘集蝴蝶,通常適用蝶道型蝴蝶谷之調查研究。
7. 目擊法,而以目擊法發展出之穿越線調查法(Transect counts)在生態調查上使用最 多。穿越線調查法為調查人員以穩定的步伐,每隔固定時間沿固定路線,記錄選定範圍,所見到之蝴蝶種類、數量與行為,穿越線調查法可因棲地性質不 同,區分不同路段記錄,故穿越線的選擇宜穿越不同性質棲地以做比較,穿越 線調查法雖然無法如標識再捕法精確估算實際數量,但可了解時間及空間上的 數量變化,並計算不同種類間的豐度指數,進行穿越線調查法時,調查者要能 以目擊法辨識蝴蝶種類,且不同調查人員辨識能力及記錄標準亦應相近,調查時所花時間、進行時刻及當時氣候條件都是極重要的參考數據。
單獨取樣法(Single sample)則是由穿越線調查法衍生的估算相對成蝶族群方式,調查方式為順著樣區內的「之」字形穿越線逢機取樣,計算每單位穿越線或單位時間的成蝶密度,此種調查誤差值大,但可用以瞭解瀕危蝶種的區域性消長。
8. 挖掘法,挖掘法通常於朽木、枯落葉中或土中,以工具挖掘甲蟲幼蟲等土棲昆蟲。
9. 馬氏陷網法,利用大型蚊帳採集向上飛且具趨光性之昆蟲,通常用於調查固定飛行路線之昆蟲。
10. 波氏漏斗法,利用燈光加熱,驅使棲息土壤中之小型昆蟲向下鑽,最後掉入漏斗底端之酒精瓶,可用以調查土棲昆蟲之群聚結構。
11. 旋網法,利用馬達啟動使滑桿旋轉,並調整高度,以採集高空遷移昆蟲。
12. 動力吸蟲機,吸塵器跟吸蟲管結合,以進行矮灌叢及草原性昆蟲調查。
13. 化學引誘法,利用昆蟲偏好的化學物質,例如甲基丁香油或費落蒙等化學物質引誘特定昆蟲。
14. 標識再捕法,利用油性簽字筆將記號及編號寫在捕獲之蝴蝶翅上然後將之釋放,為了方便標放蝴蝶在受磨損後也能再被發現,最好將記號作在後翅腹面,標記在蝴蝶翅上的記號及編號雖然並沒有特殊的規定,但是要選用能代表標放地點的記號,以便標放蝴蝶再被捕獲時之辨識作業。」
黃薊菊問:「我們在調查昆蟲生態,你要跟著我們一起嗎?」
劉傾平說:「好啊!」
他們繼續走,一隻黑面琵鷺正在觀察路邊的蟻獅,等他們走近,便站起來向他們招手,並說:「你們好!我叫乜拉圳,這一隻是蟻獅。」
宋百寶問:「可以介紹會設陷阱的昆蟲嗎?」
乜拉圳回答:「好!會設陷阱的昆蟲有:
1.蟻獅,蟻獅平時藏身於陷阱的底部,當有昆蟲掉落陷阱後,就會從陷阱底部現身,用一對強而有力的「大牙」咬住獵物,並通過「大牙」注入消化液,待獵物被麻醉並被消化成液體以後,再慢慢吸食,最後,獵物被吸食成一個空殼,再被拋出陷阱。
2.穴蛆,當獵物落入穴蛆的陷阱就會馬上被它捲住,如果獵物一下沒抓住則迅速抽打,使漏斗狀的穴壁砂土紛紛滑下,獵物爬不上去終於被擒,小些的獵物捕到後就直接拉入穴底,埋到土中去吸食,大一些的或掙扎亂蹬不易埋入土中的獵物,穴蛆就捲住不放,同時身體向上直挺把獵物舉起,使它的六足懸空就無法掙逃了,經過一段時間,獵物被麻醉失去掙扎能力後,再來慢慢吸食其體液。
3. 皮猴子,皮猴子是虎甲蟲的幼蟲,會在穴口等候獵物,當有獵物從洞口附近經過時,幼蟲會從洞口一躍而出,用鐮刀狀的上顎捕捉住獵物,幼蟲腹部有一對鉤固定在穴壁上,可以避免因獵物掙扎而被拉出洞外,獵物被拖往穴底食用,食物包括昆蟲和蜘蛛,進食後剩下的殘渣會被拋出洞外。」
黃薊菊問:「我們正在調查昆蟲生態,你要跟我們一起嗎?」
乜拉圳點點頭,表示同意。
他們繼續往下走,看到一隻東方黃鶺鴒正在用放大鏡看著一隻蝴蝶,看到他們走過來,便放下放大鏡,揮揮手,開始介紹自己:「我叫張駁孌,我正在研究蝴蝶的活動方式,你們想聽嗎?」
大家都點頭同意。
張駁孌說:「你們可要聽好喔!蝴蝶的活動方式有:
1.吸蜜:蝴蝶個體在花朵上吸食花蜜或在花朵間進行短距離的位移,並且有探索碰觸花朵的行為。
2.吸水:蝴蝶個體在水邊、濕地或葉面吸食水分。
3.腐食:蝴蝶個體吸食樹汁幹流出的汁液、腐爛的水果、垃圾、飲料等。
4.休息:蝴蝶個體停留在固定位置,沒有陽光直接照射牠的身上,而且也沒有其他明顯的行為發生。
5.飛翔:蝴蝶個體以翅運動進行位移,而且沒有明顯改變飛行方向的現象,與其他動植物間沒有明顯的交互行為。
6.巡弋:蝴蝶個體表現的領域行為,是指個體在固定範圍來回飛翔或不斷改變方向繞飛。
7.追逐:蝴蝶兩個個體以上,飛行時互相撞擊,或一個個體快速而直接地飛撞其他個體,經常發生在個體進行覓食或巡弋時有其他個體進入牠的範圍內。
8.求偶:蝴蝶個體間非攻擊性地互相探索,伴隨飛行,身體間並且有輕微碰觸,有時行進間翅膀有顫抖式搖動的現象。
9.交尾:同種蝴蝶間,雌雄個體以生殖器互相連接。
10.產卵:蝴蝶雌體以腹部末端將體內的卵排出的過程,包括產卵前慢飛,探索產卵處的行為,產卵時腹部彎屈勾起並靠近產卵處。
11.曝曬:蝴蝶個體停留在陽光下,且不時有展翅的行為,有些個體還會變動牠身體的方位。
12.地盤領域性:蝴蝶飛到草地上和樹上高點是占地盤,當有外來動物侵入,牠會飛撞侵入者。」
黃薊菊說:「我們正在旅遊,你要不要跟著我們一起調查昆蟲生態?」
張駁孌回答:「好呀!」
他們繼續往下走,遇到了一隻瀆鳧,在樹上套了一個網子,並放幾隻毛毛蟲進去,當他們一行人來到樹下時,便向他們打招呼,並自我介紹:「我叫洪舝齍,我在做的是飼養昆蟲,須要我解釋嗎?」
宋百寶點點頭,表示須要講解。
洪舝齍說:「基本上,只要是養來觀察的昆蟲這一種方法,就叫作『飼養法』,方式有:
1.花盆養蟲箱,如果這一隻昆蟲較於小型,且須要條件不高,可以使用花盆養蟲箱。
2.樹上套網,如果這一隻昆蟲體型大,或是須要條件大,乾脆就在樹上套一個網子,就可以滿足他的要求了。
3. 有袖套的昆蟲箱,養昆蟲要給水,並每天補充食物,放入本種昆蟲愛吃的植物。
4.溫室、網室,適合用來養蝴蝶、蜻蜓⋯⋯等會飛的昆蟲,條件是:一.溫溼度要依照蝴蝶的種類適當調整。二 .通風條件:要有微風利於飛行。 三.強日照有利植物開花,人工照明的效果不如陽光。四 .溫室、網室的結構中要減少死角。 五.光的對比:一定要上面亮,如果周邊太亮會讓蝴蝶衝撞。」
黃薊菊問:「我們在旅行,你要參與調查昆蟲生態嗎?」
洪舝齍回答:「可以啊!」
他們繼續往下走,天色越來越暗,林卓找了一片空闊的草原,開始搭帳篷 ,陳莔欣則拿出一些食物,提供給大家享用,大家吃飽之後,便開始散步,來到了黑漆漆的森林,吳粵宣拿出一支手電筒和紅色玻璃紙,用橡皮筋綁在手電筒上,往樹林裡面走,有一隻銅藍鶲,正使用不同顏色的燈炮,觀察某一樣東西。他一看到他們,便示意他們躲起來,大家陸陸續續的躲進草叢裡面,銅藍鶲自我介紹:「我叫作蔡趑懿,我現在正在作的是昆蟲趨光性,這一個實驗是研究昆蟲在不同的燈光下的反應,為了要吸引到昆蟲,等一下要請你們小聲一點。」
等待了一會兒,聚集的昆蟲慢慢變多。
蔡趑懿問:「你們發現了什麼?」
張駁孌搶先回答:「在白色水銀燈下聚集的昆蟲最多。」
林卓接著回答:「黃色燈泡下的昆蟲雖然不多,但是還是有少許昆蟲。」
乜拉圳說:「橙色燈泡下完全沒有昆蟲。」
陳莔欣也說:「綠色燈泡下昆蟲極為少。」
劉傾平回答:「粉紅色燈泡下的昆蟲非常少。」
洪舝齍說:「紅色燈泡下的昆蟲也非常少。」
宋百寶最後回答:「燈的亮度越大,昆蟲聚集的越多;燈的亮度越小,昆蟲聚集的越少。」
蔡趑懿說:「你們都答對了!」
黃薊菊說:「我們正在旅遊,你要跟我們一起調查昆蟲生態嗎?」
蔡趑懿回答:「好呀!」
他們一行人,回到了帳篷,在帳篷裡面休息。
隔天早上,他們又繼續旅程,遇到了一隻黃山雀,手上正抓著一隻昆蟲,看到他們走過來,便放下手上的昆蟲,並開始自我介紹:「我是楊鵬韰,這一隻是瀕臨絕種的彩虹叩頭蟲,讓我介紹該如何保護昆蟲吧!」
楊鵬韰又說:「台灣地區的昆蟲資源已經不如昔日,有許多種昆蟲被認定為瀕臨絕種之種類, 目前已有寬尾鳳蝶、大紫蛺蝶、珠光黃裳鳳蝶等三種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昆蟲,曙鳳蝶、黃裳鳳蝶、台灣長臂金龜、台灣大鍬形蟲等被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昆蟲亟待保育,威脅台灣地區昆蟲存活的最主要原因為棲地的破壞,其次為商業性採集, 外來種生物的入侵亦危及昆蟲的存活。台灣龐大的人口壓力與開發速度所造成 之棲地破壞,是台灣昆蟲資源面臨的最大威脅。
其中以台灣地區龐大的人口壓力與開發速度所造成之棲地破壞,為台灣昆蟲資源面臨的最大威脅,最適宜多數昆蟲生活的低海拔地區,因都市化及高密 度的農林開發,多數昆蟲承受不起嚴重的人為干擾而日漸消失,存活下來的昆蟲也必須能適應變遷後之環境,例如菜園中的紋白蝶,柑桔園附近的黑鳳蝶及 都市中的害蟲,中高海拔地區,也因沿途高山茶、溫帶果樹及高冷蔬菜區的濫墾,而嚴重破壞昆蟲棲地。
所以如果做昆蟲的採集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1.全面的採集 2.標本完整 3.正確記錄 4.詳細觀察 5.珍惜資源及守法。依照這幾點來做,就能減少對於生態資源的破壞
接下來,我們要來認識什麼是懼蟲症。
簡單來說,懼蟲症就是一個人看到昆蟲,就下意識的除之而後快。
該如何解決懼蟲症呢?
只要對昆蟲生態知識的了解,不必要的懼蟲症狀況就會改善。」
等楊鵬韰說完,黃薊菊就彈一下手指,好幾道殷紅色的光射了過來,化成一架飛機,黃薊菊宣布:「導覽旅遊結束!」,宋百寶跟大家道別後,便和黃薊菊上了飛機,飛機飛到了一個黑洞裡,這一個黑洞非常亮,宋百寶尖叫了一聲,就閉上眼睛。
等他重新睜開眼睛,發現自己恢復正常的體型,並坐在去程所坐的椅子上,黃薊菊走了過來,說到:「希望這一次的旅行你能學到許多知識,我們下一次再見囉!」宋百寶心滿意足的走出店。

參考資料:
1.陳建志教授的報告資料
2.科展資訊管理系統
3.保育類昆蟲
4.從昆蟲趨光性談起
5.建造陷阱來捕食的蟲蟲
6.毒瓶的製作

今天是我們今天是我們高階班的第一堂課,老師最一開始全都是在介紹以前歷年來關於昆蟲的科展作品,也跟我們詳細的說明關於科展的內容與主題需要特別注意的部分。我在一頁又一頁的簡報中看到了很多讓我感興趣的主題,我也很好奇那些研究的結果會怎樣。
之後老師跟我們說明作昆蟲觀察時需要注意的幾件事情,像是要小心水邊之類的,老師的故事讓我產生了很深刻的印象,因為老師的親身經歷實在是太驚險了,甚至故事裡面還有死人!
老師也介紹了許多捕蟲的方法與用具,像是使用毒瓶、吸蟲管、捕蟲網之類的。
我覺得陳建志老師以前發生過的故事都非常像電影裡面才會有的,這也算是一種老師經驗的證明吧!

這次的課程中,我學習到了許許多多有關昆蟲的知識,也了解到有關科展的許多事情。
●白蟻是一種古老的生物
●白蟻和蜜蜂很像
●科展有三分之一的得獎題目是昆蟲
●昆蟲在科展裡面占了很大的比例
●這幾年來科展做螞蟻題目的非常多
●網路上有很多在賣螞蟻的人
●螞蟻很難養
●科展不要做無尾鳳蝶的題目,因為很多人都做這個
●蠶寶寶有16隻腳(幼蟲時期)長大就不是
●大嘉河濱公園有一大片大花咸豐草和白花三葉草是百大入侵種
●白花三葉草在民國70年入侵台灣,入侵原因推測是清境農場引進歐洲牧草的時候,把白花三葉草的種子帶來,也引進了吃白花三葉草的蝴蝶
●科展規定,主題不能做紅火蟻,因為紅火蟻很危險,被咬到有可能會死
●螞蟻在樹上的窩是環繞樹幹
●台灣有很多蝴蝶吃芸香科的植物
●科展題目從身邊發展出來的
●血緣關係會引響行為
●每個生物要活下來必須取食、禦敵、生殖
科學方法的程序:
●收集資料(圖書館最好,網路上有用的資料都要付費)
●發現問題
●設立假說
●預測
●驗證假說
●修改假說或結論

這堂課是我們升到高階班以來的第一堂課,這次是由陳建志老師來為我們講解,老師前半堂課都在講關於以前歷年來研究昆蟲的科展作品,老師在介紹各個作品時,都會詳細的跟我們說明關於訂定科展作品名稱以及要製作甚麼內容的相關問題,老師都有給大家一些建議,以便有人之後想要做科展。
接著老師跟我們提醒要觀察昆蟲時需要注意的事項,也就是要注意安全,不要讓自己受傷了。老師為我們介紹了一些用來捕蟲需要的道具,例如吸蟲管、毒瓶,以及捕蟲網等常用工具,其中我覺得吸蟲管最為特別,因為吸蟲管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蟲子吸起來,但令我沒想到的就是竟然是直接要用嘴巴吸,這讓我不禁想到如果有人用的時候吸太大力,不就直接把蟲吃下去了!
這堂課陳建志老師講得非常有趣,我覺得這次的課題比較新穎,因為是關於做科展的,所以以前沒聽過呢!

今天我們邀請陳建志教授來介紹昆蟲生態研究。昆蟲每年科展都會有各式各樣有趣的作品,其中有25%是昆蟲生態調查以及研究,科展常用的方法是:
1採集
2飼養生物
3觀察
4實驗操控
5生物技術….等
做生物科展時,要認真的觀察生物,詳細的的紀錄生物每天的改變,也要記錄他的習性,研究牠的特徵,才能做出好的生物科展。
而科學科展的程序為:
1. 收集資料
2. 發現問題
3. 建立假說
4. 預測
5. 驗證假說
6. 修改假說
7. 結論
昆蟲活下去的三件事:
1. 取食
2. 禦敵
3. 生殖
養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飼養的空間和飼料夠不夠,才不會養了一大堆,因為飼料不足而死光光。
在野外我們要怎麼抓到昆蟲呢?
有幾種捕蟲方法:
1.網捕法
2.河邊挖穴法
3.捕蝶法
4.陷阱法
5.馬式陷網法
6.標示再補法
7.目擊法
也可以找花,水池或湖等地點,也要注意安全。抓蝴蝶、蛾、蜻蜓、豆娘要使用三角紙,不要使用觀察箱,以免造成昆蟲的翅膀受傷或死亡。
最後不管困難與否,都不能半途而廢,而他的難度就要看自己了。

今天是高階班的第一堂課,陳建志老師上了有關昆蟲生態的研究,陳老師先給我們看了許多其他人歷年來的「昆蟲」科展作品,每一樣都各具特色、獨樹一格,其中「螞蟻」的主題特別之多,有人研究各個螞蟻的種類、跟螞蟻很像的蜘蛛等。
如果要做與有關昆蟲的科展,一定要做好以下幾個原則: 1收集資料、2發現問題3設立假說、4預測、5驗證假說、6修改假說、7最後的修改結論。
現在已經知道研究的方法了,只是要帶什麼工具呢?
10公尺長竿:抓高處的生物
手操網:抓草叢裡面的生物
捕蟲網:抓低處的生物
三角紙:保存蜻蛉目類的生物
吸蟲管:吸一些小型昆蟲
游標尺:量昆蟲的大小
注意!!抓到昆蟲後,要馬上反手甩,不然昆蟲有可能會飛走!!注意
昆蟲一生的循環:活下去~取食~禦敵~生殖~有後代~
陳老師教了我們許許多多的昆蟲知識,講了那麼多,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就是「一定要有一顆愛護動物的心!」雖然昆蟲那麼小,又那麼多,並不代表我們不能不去愛牠,任何動植物都應該被尊重。

今天陳建志老師教我們如果我們要做一份研究,要注意:
1. 採集
2. 飼養
3. 觀察
4. 實驗操控
5. 生物技術
6. 快速鑑定技術(DNA萃取)流程
另外他還介紹了一些昆蟲的特徵,像是蠶寶寶胸部有三對腳(六隻腳),腹部有五對腳(十隻腳),化蛹後,腹部五對腳(十隻腳)會消失。如果今天大家都做一樣的研究,就不會有太新奇的發現,所以做不同或是更特殊的研究,我們才會有更多不同的發現與知識。

這一次生態營上了「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講師是陳建志教授,他跟我們說了許多他在抓昆蟲的故事,還教我們要怎麼抓昆蟲,並把昆蟲做成標本。
要出去抓昆蟲並把昆蟲做成標本,我覺得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毒瓶,因為老師有一次抓了一些鍬形蟲要做標本,可是老師沒帶毒瓶,所以只能放在車上,等到老師開車到飯店的時候,好不容易才找到車上的獨角仙,不過他們的身體都軟了,因為牠們被大東西給壓住了,老師拉拉看獨角仙發現牠們的身體軟到可以把頭,頭,胸,腹拉開,,隔天老師起來,發現牠們都不見了,原來牠們還活著,最後是在「馬桶」裡找到的。

這是我上高級班的第一個生態營隊的課程,講師也非常的用心為我們講解,謝謝我們的講師——陳建志老師。
一開始老師講了一些有關於科展的東西,他講的一些步驟其中包含:先找到題目、提出一個假設、證明那個假設、反覆思索那個假設,但我對科展沒什麼興趣,所以幾乎都沒有在聽。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師有一次帶著一些人到某個地方,有個虎頭蜂巢,他拍一下那個虎頭蜂巢,大家都很怕,想著為什麼這位老師要這麼做,不是會害他們全部都被虎頭蜂釘嗎?沒想到虎頭蜂只有幾隻飛出來巡視一下就飛去了,老師又拍了好幾下,虎頭蜂也都做同樣的動作,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老師還說以前有很多人研究螞蟻,特別是紅火蟻,但是政府發現被紅火蟻,便規定不能研究紅火蟻了!
謝謝陳建志老師帶給我這麼精彩的演講,我會把所有東西都銘記在心的,謝謝!


這是我上高級班的第一個生態營隊的課程,講師也非常的用心為我們講解,謝謝我們的講師——陳建志老師。
一開始老師講了一些有關於科展的東西,他講的一些步驟其中包含:先找到題目、提出一個假設、證明那個假設、反覆思索那個假設,但我對科展沒什麼興趣,所以幾乎都沒有在聽。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師有一次帶著一些人到某個地方,有個虎頭蜂巢,他拍一下那個虎頭蜂巢,大家都很怕,想著為什麼這位老師要這麼做,不是會害他們全部都被虎頭蜂釘嗎?沒想到虎頭蜂只有幾隻飛出來巡視一下就飛去了,老師又拍了好幾下,虎頭蜂也都做同樣的動作,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老師還說以前有很多人研究螞蟻,特別是紅火蟻,但是政府發現被紅火蟻,便規定不能研究紅火蟻了!
謝謝陳建志老師帶給我這麼精彩的演講,我會把所有東西都銘記在心的,謝謝!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