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行動班]20200812-18澎湖地景文化課程之天賦作品區

Filed Under (eci環境行動班) by 邱鴻麟 on 22-08-2020

共三項作品。第三項作品主題資料整理請各個人選擇(請在FB澎湖社團留言區選擇,先選先決定,請勿重複),其他老師助理家長也歡迎投稿,我們將本次旅讀課程將出版成書。

澎湖旅讀與天賦作品:
一、影音資料分享

  1. 請先加入並整理你的影音資料到雲端硬碟的分享區,未加入的同學請寄信給邱老(urtica@gmail.com),請勿使用yahoo信箱,將無法分享。
    2.雲端硬碟:請開設個人名稱的資料夾,例如:資料夾名稱為”邱鴻麟”,將我整理好的照片全放進去我個人的資料夾。照片檔名請使用日期-澎湖地點-主題-(副主題或性狀特徵說明)-作者.jpg,例如:20200815-錠鉤嶼-地景-邱鴻麟.jpg。

二、旅讀札記

本身的旅讀札記要寫,部分文章請附上或加強書寫自己選的小主題(第三大點)

三、小主題書寫:

為了將各位本次澎湖出書,請各位針對選定的小主題進行資料蒐集、講師講義與解說、圖片或地圖創作等,進行主題書寫。截稿時間:11/18日。

1.天后宮與周邊景點:四眼井、施公祠、媽宮古城等…… >> 天后宮吳老師解說)

2.外垵漁港溫王宮、三仙塔;內垵塔公塔婆在時空間的防守變化 >> 游牧笛老師解說)

3.二崁聚落落的房舍建造,和洋式建築美感學 >> 游牧笛老師解說)

4.澎湖群島自然環境概說:地理環境、氣候、季風、日照蒸發、潮汐

6.澎湖群島生成概要,從小門嶼鯨魚洞見澎湖地形變化 >> 江昭蓉老師解說):含澎湖群島火山活動時間分布圖、澎湖群島地層表

7.澎湖的岩石(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種類與分布)

8.地質構造:節理(柱狀、板狀、片狀)、斷層、摺皺

9.澎湖的玄武岩(礦物、顏色、產狀、岩理、岩漿成分(鹼質矽質))

地景的部分可以再針對 方山、岩脈、火口、風化、海蝕、礫灘、海灘、沙嘴、陸連島、石滬加強說明。

10.地景:(南方四島地景巡禮:桶盤-鋤頭-東吉-西吉-頭⼱巾,藍洞 >> 江昭蓉老師解說)

11.地景(七美島不是只有雙心⽯石滬:海蝕平台與地型摺曲變形記 >> 江昭蓉老師解說)

12地景(夕陽下的吉貝沙尾:潮汐與洋流的動態平衡,從粒徑見經歷 >> 江昭蓉老師解說)

13地景(地景含水會加分:討論本島玄武岩地景—大菓葉、池西的景點營造 >> 游牧笛老師解說)

14(特殊的花嶼,安⼭山岩與流紋岩打造奇岩美石景觀 >> 黃國揚主任解說)

15.島嶼散步,貓嶼、虎井嶼的圓潤玄武岩柱群 >> 許自由老師解說

16.澎湖⼈與海:吉⾙貝島石滬工法與潮間帶生物 >> 謝銘受老師解說

17.螃蟹博物館+野外發現

18.水族館、大義宮海龜,幾種海龜介紹。

19.澎湖的幾種燕鷗

20.澎湖群島圖、地景圖、或是地質生成圖等

澎湖之旅
這次暑假雖然變短了,卻也是充實滿滿。除了七月份三天兩夜的大雪山活動,八月份還有七天六夜的澎湖地質課程……

坐在船的甲板上
吹著涼涼的海風
感受陽光的溫度
有時低頭看著清澈的海水
有時抬頭望向蔚藍的天空
有時平視著清晰的海平面
想著人生與未來
能與你們一起相處我真的很幸運

陽光 沙灘 海浪 仙人掌 還有一位老船長。{外婆的澎湖灣}
澎湖有陽光,而且不只溫暖,還到了炎熱的程度。
澎湖也有沙灘,在同一片沙灘中,不同區域的沙子也有它們自己的一翻故事。
而一直不斷規律浸濕沙子的海浪,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是我這次旅行難忘美好的回憶之一。
在澎湖這座離島上,隨處可見一株一株的仙人掌,雖然刺刺的外表令人有種距離感,但也是因為這樣才能結出又大又漂亮的仙人掌果實。
認真算一算這七天中除了第一天跟最後一天,其他天都有搭到船,也都有專業的船長來保障我們,讓我們有平安與快樂的一天。
不過這幾天的旅程用一句歌詞是無法詮釋的,實在有太多美好的回憶與想法,填滿我的腦袋,也讓我迫不及待想用文字來一點一滴的紀錄這些與老師同學們想處的美好時光……
行前的最後一次準備結束,踏出家門,回頭看看自己在還沒出生之前就已經居住的公寓,心想:「七天後才能再見面了。」我就前往松山機場,開啟澎湖之旅。
下飛機之後,我們一行人到了天后宮,天后宮是澎湖最古老的廟宇,主要是與水有關。因為有東北季風,所以需要大扇的屏門,來阻擋東北季風的來襲。門共有六扇,上面有不同的刻紋,兩扇是刻,代表春天。一扇是刻荷花,代表夏天。一扇是刻,代表秋天。最後兩扇是刻,代表冬天。走進正殿,左右各有兩幅畫,共有四幅,圖畫中的主角都是女生。老師也有教我們如何分辨古物及古蹟,古物是可以移動的,而古蹟是不可以移動的。我們還有走到天后宮附近的街道,有一個四眼井,雖然是四眼井有四個井口,但是都是同一口井的水。導覽員有說:「原本四眼井是一個井口,但是這個區域的居民都倚賴這口井,所以當時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提水要回家使用,而在同時間提水的人,繩子很容易打結,引起糾紛。最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將井口分為四個,這樣就不會有繩子打結的問題了。先人真的很有智慧。」
因為是下午才到澎湖,天后宮的導覽結束之後,也已經六點多了。我與同學吃完晚餐後,就開始自由的採買與逛街,我買了五張明信片要寄回台灣,一張給自己,另外四張都是寄給同學。希望我也能將這次旅程快樂的心情帶給我的朋友們。到了民宿,我也就趕緊梳洗休息。等待第二天的到來。
第二天,昨晚睡得十分安穩,剛踏出正開冷氣所以很舒適民宿,因為溫差的關係,眼鏡竟然起霧了,這或許也算是在澎湖的特色之一吧!
一早起來,就前往沙灘秘境玩水。雙腳赤裸的踏著沙灘,因為被陽光曝曬所以是溫熱的,十分舒服。在小小的海灣中,感受沁涼的海水,嘴角也不由自主的揚了起來。在水中渡過清晨後,我們到地質博物館,聽江老師的導覽介紹。
澎湖最著名的就是玄武岩了,黑色最常見。玄武岩裡面的礦物有斜長石、輝石、橄欖石。玄武岩可不是黑黑的都是同一種,還有細分成矽質玄武岩跟鹼性玄武岩,手冊中有寫到它們的差異,其中我覺得最好辨認的方式是看玄武岩的顏色,跟分布。雖然看顏色不能說每一次的判斷都能十分準確,但我覺得用顏色分是最直接也最適合我的方法,矽質玄武岩顏色較淺灰有時含氣孔住,鹼性玄武岩顏色較黝黑質地細密。另一種是看分布來分辨,像是桶盤嶼跟虎井嶼這一種澎湖區域的小島它們每一座小島的分布都是同一種類就可以直接依據地區來判斷是哪一種玄武岩。另外在手冊中江老師沒有特別說明的一頁,岩石與岩石的循環,看著個圖我知道岩石融化會變成岩漿,岩石經過高溫高壓,就會變成變質岩,岩石被風化、侵蝕、堆積就會變成沉積物。他們的互相關係看著看著也覺得很有趣。老師還有介紹到其他種類的石頭,以及如何分辨算不算寶石,寶石有兩種條件1.硬度要夠2.礦物純度要高。
中午我們到永明蚵堡吃蚵,中午的午餐真的很好吃,有蚵仔麵線、海鮮粥、烤鮮蚵、炸蚵仔……等等的蚵仔料理。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烤蚵仔,因為我們一到永明蚵堡老闆馬上端出兩大桶的熱呼呼烤蚵仔,讓我的眼睛馬上亮了起來!小心翼翼地打開蚵殼,有一些還會有鮮美的湯汁流出來,”漱 ”的一聲,蚵肉立刻被送入口中,十分的鮮甜可口。之後我們還自己來體驗烤蚵,我是負責把蚵打開的,將剛烤好還在冒煙的蚵打開,放上盤子給老師同學們拿取食用。
一整個烤蚵的團隊,有的人放蚵、有的人烤蚵、有的人開蚵,團隊合作的概念。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開始在烤蚵的時候,蚵都是凌亂的放在烤盤上,大家在跟烤的人說哪一顆已經熟了的時候,都說這一個、那一個,搞得大家都不知道到底在說哪一個,沒多久大家就達成一個共識,將蚵排排放好,直接說第幾個第幾排,大家都一目了然了。我覺得這是一種在困擾中找出方法來解決問題,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學習。吃的心滿意足後,我們就到了小門嶼看地質觀察,看到了鯨魚洞,鯨魚洞在小門嶼西北海岸,是柱狀玄武岩,相傳是因為鯨魚所撞,所以叫做鯨魚洞。鯨魚洞原本為玄武岩地形,後經海蝕作用,貫穿為一道海蝕拱門。鯨魚洞東側現有兩根海蝕柱,原為海蝕拱門,因頂上玄武岩崩而成。在柱狀玄武岩下方,有看到一層淺灰質砂岩層,兩層之間夾著厚約10公分的煤層,形成原因為潮水將外地植物帶來這裡堆積,被玄武岩覆蓋,經地層變動後生成。
接著一行人搭上這次澎湖之旅的第一艘船隻,我們要去釣章魚囉!這是我第一次釣章魚,雖然最後沒有釣到章魚,不過也是很有趣又奇特的體驗呢!
第三天,是南方四島藍洞之旅,說到南方四島倒底是哪四島呢?其實南方四島是由東嶼坪、西嶼坪、東吉嶼及西吉嶼,四個島所組成,而七美、望安、虎井、桶盤這四島其實是被稱為南海四島。
我們坐上瘋船長的船,我們坐在船頭,扶著護欄,腳伸出船外,吹著海風,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將腳伸出去。有時有較大的浪來時,與船相撞,濺起水花,將我的腳用的溼答答的,坐在船頭,是沒有遮蔽太陽的地方,陽光曝曬,也順便將我已經濕的很徹底的鞋子曬乾,但是鞋子上都有曬出鹽巴來,都白白的。
一開始,我們先經過虎井嶼及鋤頭嶼,在經過東吉嶼,東吉嶼在南方四島中算是相對較繁榮的島嶼,這裡是過去城市軍事戰略的重要地點,島上不但有過去軍營的遺址更有著澎湖二座興建的燈塔。西吉嶼是四島中唯一的無人島,也在西吉嶼看到讓耳聞很久的『藍洞』,高聳的玄武岩中倒映在清澈的海水中!反倒讓我覺得很夢幻呢?!不過有時也會有落石,也是十分危險的。
船開著開著有不知不覺到了正中午了!我們就到七美嶼來地景巡禮囉!
七美嶼可說是這南海四島中最具名氣的島嶼,七美的由來是因為當地曾有七姊妹為守貞潔而投井,為紀念這七姊妹而命名,澎湖最著名的雙心石滬也正位在七美。我們也看了小台灣以及雙心石滬。接著我們又回到船上陸續經過東嶼坪,早期因為漁業發達的關係,曾經有到500多位的居民在島上共同生活,然而因為漁業逐漸沒落,現在只剩下10位左右的居民,東嶼坪與西嶼坪都同樣800萬年前火山熔岩所形成的島嶼,是澎湖群島中最年輕的島嶼。西嶼坪面對著東嶼坪,島上僅有著四位居民,這裡和東嶼坪相似有著聳立的岩塊山頭,以及石塊上的可愛羊群。形成即將進入尾聲,我們進行最後一項活動餵海鷗,將魚輕拋至空中,就會有海鷗以飛快的速度衝下來吃魚,原本都盯著海平面看幾隻海鷗的我,回頭往船底一看,哇!!這景象真的讓我驚呼連連!我覺得至少有80隻上下的海鷗在我們這艘船周圍飛來飛去。說到海鷗,在澎湖看到的海鷗六種,分別是玄燕鷗、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小燕鷗、鳳頭燕鷗。
玄燕鷗又名白頂玄鷗。雌雄鳥外形相同,但雌鳥體型較小。前額至頭頂淺藍灰色至白色,眼睛下方有一道弧形白斑,虹膜深褐色,全身其它部位大致為暗褐色,身體腹面暗灰褐色,喉部、腋下灰色,喙、跗蹠與趾黑褐色。亞成鳥與成鳥相似,但頭頂褐色,身體背面羽毛的邊緣褐色。澎湖貓嶼有穩定且大量的繁殖族群。繁殖群落位在岩質及沙質的近海小島上。成鳥全身深褐色,白色頭頂。未熟鳥的白色僅限於前額。
全身大致為巧克力褐色,頭頂灰白色。為澎湖地區之夏候鳥及小部份留鳥,主要分佈與繁殖均在貓嶼,為當地數量最多之優勢鳥種。玄燕鷗多棲息於海崖岩壁上,會以少許枯草築巢,或直接產卵於陡峭岩壁的淺窪中,每巢一卵,卵呈乳白色,有棕色及灰色斑點。為澎湖南海域中最多也最具代表性之鳥類,除貓嶼之外,附近之無人島亦可見其蹤影,但數量均較少。
白眉燕鷗又名褐翅燕鷗。擁有灰色背部、黑色頭頂及白色前額的熱帶燕鷗。不在北美繁殖,只出現在溫暖水域的海面上。經常棲息在遠離岸邊的浮木或其他漂浮物上。背部顏色較淡、尾部白邊較寬,飛羽底面顏色較淺。幼鳥頭部偏白,翅膀及背部有淡色條紋。翼背灰褐色,腹面白色,頭頂至頸後黑色有顯白眉線,嘴、腳黑色,尾有深叉 。為澎湖地區之夏候鳥,每年約四月起即陸續飛抵貓嶼、雞善嶼等無人島進行繁殖。白眉燕鷗在澎湖地區,除貓嶼、雞善嶼有成群棲息之外,在望安附近之頭巾嶼、南鐵砧嶼、草嶼、南塭以及北海之險礁、小白沙嶼、等無人小嶼,都有發現。
紅燕鷗是燕鷗科的一種海鳥,也名粉紅燕鷗。這種鳥有很多不同分布地區的族群,不同之處主要為喙的顏色及幼鳥的羽毛顏色。紅燕鷗最大的特徵,是牠們鮮紅色的嘴和腳,在幾近白色的身上,顯得格外的突出,部份個體的喙部尖端為淡淡的黑色;牠們的翅膀及背部為極淡的淺灰色,頭部上半至頸後為墨黑色。
蒼燕鷗又名黑枕燕鷗,溫暖熱帶海洋的中型長翅長尾燕鷗。最外側初級飛羽的黑色外緣,以及細長的黑色嘴喙之外,看起來是雪白的。飛行輕快,經常與白眉燕鷗、紅燕鷗及鳳頭燕鷗混群。繁殖群落位在岩石海島及岬角。常見小群停棲於沙灘上休息,或是佇立在較高之岩壁岩礁上,候機衝入水面捕魚。在南海之貓嶼及望安附近各個無人島,以及七美嶼北岸等地,亦可見少數棲息與繁殖。
小燕鷗外觀小巧纖細的燕鷗。主要在沿海地區活動,也出現在內陸。繁殖羽有黑色頭頂,V字型白色前額,黃色喙黑嘴尖。容易從較小的體型來辨識;注意觀察從肩部延伸到翼尖的黑色條紋。在海灘、河岸及湖岸的沙質和岩質基質上建立繁殖巢區,有時與其他燕鷗一起。
夏季7、8月的河口沙洲、潮間帶或礁岩上,隨時可見到鳳頭燕鷗蹤跡。牠們是燕鷗屬鳥類中體型較大的一種,主要以小型魚類為食物來源。公母外表毛色相同,自眼睛及其延伸線以上全為黑色,迎著風面看起來就像梳理了龐克髮型一般。
6月上旬是鳳頭燕鷗開始繁殖的季節,牠們喜歡緊挨彼此,一個接著一個將蛋下在較空曠的地面上,有著集體繁殖的習性。通常一巢只生一蛋,並將巢穴築於海島岩石峭壁上,由親鳥輪流餵食幼鳥。
今天的行程也在這壯觀場面下收場了
第四天,東北海半日遊,有看到雞善嶼澎澎灘以及鳥嶼,由大、小雞善嶼所組成,退潮時是相連的島嶼,可以步行往來。漲潮時卻是兩個獨立的小島。大雞善嶼為玄武岩的熔岩臺地,小雞善則是玄武岩方山小島。雞善嶼四周海崖環圍,柱狀節理非常清晰,大島四周有數處海蝕溝、四個海蝕洞,東南方有一處淺水沙灘。小島為玄武岩垂直柱狀節理,節次鱗比的六角形節理清晰,稜角分明,或長或短或高或低。澎澎灘為無人島嶼,為兩座大小不一的新生珊瑚礁島所組成,因面積不大而以灘為名,從遠處觀看如同躺在大海中央一條白色大鯰魚,全灘完由潔白的珊瑚碎屑、貝殼、有孔蟲以及石英等構成堆積而成,而且在尾端沙灘會隨著潮汐而移動。島上被旅遊業者規劃為水上活動區域,可從事水上摩托車、香蕉船等活動,更可欣賞到長期留鳥和候鳥的蹤跡,是賞鳥愛好者的的天堂。
鳥嶼,係由玄武岩組成,地勢高聳壯觀,因為面朝東北方,長期受東北季風及強勁海浪拍打影響下,風蝕與海蝕作用激烈,造成沿岸地形發達、景觀豐富。東岸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一直延伸到北岸,形成高聳雄偉的海崖亦即鳥嶼後山斷崖峭壁,上方有燈塔引導北方海域航行船隻,是澎湖北海地區最高海拔。在東北岸迎風面,有高聳筆直的柱狀玄武岩海崖,其下有一崩落的石洞,旁邊的海蝕平台,呈現發達的放射狀柱狀節理。
半日遊結束之後,我們就要前往吉貝嶼。吉貝嶼島上地勢平坦,耕地不少,較早居民,從事半農半漁。全島地勢東高西低。
全世界的石滬約不到600座,亞洲地區如日本、台灣、泰國等太平洋諸島也有石滬的分布。澎湖縣現有574座以上石滬,其中,吉貝嶼周遭至少有103座,為世界密度最高。石滬,為一種利用潮汐的傳統陷阱式漁法。石滬在潮間帶堆砌兩道長圓弧形堤岸,從淺水處一路延長至深水處,在深水處盡頭向內做成彎鉤狀。漲潮時,魚群順著海水進入石滬覓食海藻;退潮後,因石堤已高於海面,魚迴游至捲曲處而被困於滬內。我們下水,來幫忙搬石頭來補石滬的缺縫。雖然只搬了一點點的石頭,但也希望我的這一點點貢獻也能幫助吉貝嶼的居民吧!在吉貝嶼住了一晚後,隔天一早就又搭乘船回到澎湖本島。
第四天,要搭一整天的船囉!要前往花嶼以及虎井嶼都要登陸到島上。到了花嶼我們爬到花嶼燈塔,之後還到了花嶼國小,他們小小年紀就已經開始介紹花嶼的地質了,學的英文也都是關於岩石類的英文。花嶼也有許多鳥類,只是因為時節不對,而且我們在這裡停留的時間也不常,還來不及好好認識這個面積雖小生態資源卻也不輸澎湖本島的花嶼。下次有機會一定想要再來一次。虎井嶼是澎湖群島島嶼之一,是澎湖群島的第七大島,走在虎井的車道斜坡上,往海面方向眺望,還可以看到就像鄰居一樣的桶盤嶼。到了山頂,我們到現在只剩下一家在營業的店面買冰來吃,老闆娘說,他是看到有船進港,所以才趕來山上開始營業的,山頂上空的店面至少七八個,最後只剩一家。可見虎井的村民真的越來越少了。到了山頂,開始往下走,看到了虎井國小的操場很不一樣喔!有鯨魚、海龜、海星、海豚,各種海底生物。這些都是用廢棄衣物所拚出一幅畫的喔。今天又是充實的一天呢!
第六天,我們去看很壯觀的大菓葉玄武岩柱有說到風化,主要分成三種風化方式,物理風化:隨著熱漲冷縮、重複乾溼作用之後再慢慢崩解。
化學風化:大多因為氧化作用
生物風化:是通過生物死後遺體的有機酸和微生物解作用。對岩石進行腐蝕。
還有所謂的洋蔥狀風化是玄武岩常見的景觀,原因:玄武岩的組織嶼細粒節裡發達,玄武岩質地細緻且均質,厚層的岩層。再到水族館,體驗摸海底生物,以及看餵食秀。之後再到大義宮,看綠蠵龜、岱瑁,他們是在法律設立保護之前就已經開始飼養了,可以說他們是在法律之前。然後再到二崁聚落。以及觀察池西玄武岩柱。到了晚上,我們又再度坐到瘋船長的船,要出海看花火節的煙火囉!
突然想到五月天{好好}的一首歌詞「生命再長,不過煙火落下了眼角」
形容生命短暫,更要好好把握。不過我覺得,旅程再長,不過煙火落下了眼角。但是回憶不是能單單以煙火能詮釋的。在船上看著美麗的煙火,也是為這次的旅程畫下完美的句點吧!?搭上飛機跟澎湖說掰掰。
回到家,家人都在上班或上課,家裡空無一人,將安靜的家裡走過一遍,眼睛居然有點濕潤,這七天的旅程終於結束了,雖然對澎湖還是念念不忘,但也已是回憶了。回家的感覺……真好。信箱依舊沒有那熟悉的紙張出現。
不過,回到台灣的第二天,上完暑期輔導回家的我,看見我家的信箱有一張似曾相似的明信片。我馬上取下來細細的閱讀自己寫給自己的那段話,並將明信片永遠保留在我的收藏盒,還有……我的心中。終於能將旅程告一段落了。

第一天下午,搭飛機到達了澎湖最老的天后宮,其為木製建築,主祭神為媽祖,在廟中柱子之間的大楣有許多神話角色,例如八仙、南極仙翁,門上有四季的雕刻,在石制的水車堵上則有傳說故事裡出現的場景,例如水淹金山寺(白蛇傳)、關羽水淹七軍(三國演義)…等,只可惜無緣目睹那塊在每個國中生課本都出現過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石碑。在天后宮附近有四眼井,俗稱四孔井,開鑿於明代中葉,至於把一個大井眼分成四個是為了防止多人共用時打水用的繩子打結,進而起糾紛而制的,附近還有一幢古建築,是用澎湖咾咕石砌成的牆面,至於牆的四邊是用磚頭的原因是咾咕石支撐力不足,所以用紅磚做牆角,導覽完畢讓我們自行解決晚餐後就回民宿休息。
隔天早上到了附近的海灘玩水,不過這個沙灘的沙子比起台灣本島的沙子還刺、而且顆粒較大的原因是它是珊瑚砂,接著到了地質博物館,裡面有滿滿的礦物標本,幾乎囊括了這幾天在澎湖所見到的一切石頭,而且非常詳細,就連同種岩石也因為內容物比例差異而有所分別,展館裡面還有一些化石跟史前人使用的石器,在展館的時候老師還跟我們抱怨澎湖政府之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史前文化的石製工具拿去鋪步道,因此損失不知多少。中午去到一家一蚵六吃的小店,雖然店鋪小,但是料理的新鮮度跟美味程度那可不是開玩笑的,光是沒放調味料、只用清蒸蚵,味道就比以前在台灣吃過的美味數倍。午餐後去了小門鯨魚洞,是火山噴發而成的玄武岩柱經過海水長年沖刷而成的海拱,在鯨魚洞旁邊有已被侵蝕完畢的海蝕柱、海蝕平台等在本島極少見的景觀。晚上則是去釣章魚,釣章魚所使用的鉤子並不是一般的魚鉤,而是專門釣章魚、擁有2圈倒鉤的特殊鉤,這是為了使章魚上鉤機率增加而做的,釣的方法是使釣鉤垂到水底,等幾秒後拉上來再放一次,因為章魚為底棲型海洋生物,若是沒放到底則不可能釣到,至於釣鉤上不用綁餌。而我運氣不錯,竟然釣上來一隻章魚。
第三天早上主要是搭船到處觀察地質,在虎井嶼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地質,而是在那的學校操場上有一幅用布料跟舊衣服做的巨型拼貼畫,我覺得蠻有特色的,如果是我的話應該沒那個耐心去做、也沒那個藝術天份去做得好看。下午則是到七美島上看石滬、拍自然景觀,其實我以前只看圖片,一直以為石滬頂多半徑2公尺,但是實際到了現場後發現大錯特錯,光是單一石滬半徑就超過8公尺,而且所使用的石頭也是得好幾個人一起扛才扛動,今天最後的行程則是去餵海鷗,只要把要餵的東西向上用力拋,在落下的時候海鷗就會接到了,但是因為海鷗太多,而我又不是屬於幸運的人,怕被鳥屎滴到,所以我餵完就立刻躲到船棚裡。
第四天去了吉貝嶼的石滬文化館,一開始先在那放行李,順便換穿要下石滬的裝備,接著就到石滬,到了之後導覽者(一名當地常使用石滬的老先生)就教我們石頭要立著放,並且要互相卡住,這樣東北季風帶來的大浪才不會沖垮石滬,還讓我們體驗了修復石滬,石滬所用的石頭很重,所以我搬一下子就累了,也因為石頭太重,年輕人不想吃苦不學,老人又搬不動,所以石滬技藝就漸漸沒落了。在文化館內有展出以前人在石滬的基本配備(有抄網、竹簍、膠鞋、頭燈……)。黃昏則是去吉貝沙尾觀察,沙尾因季節導致洋流的流速不同,堆積跟侵蝕速度差異,使沙尾會左右”擺動”。
第五天搭船去了花嶼,在那裏聽花嶼國小的主任解說花嶼地質以及地形,還看到之前花嶼國小的學生向他人介紹地質的錄像,我還蠻佩服她的,如果是我在那個年紀,可能連哪種岩石是哪種都搞不清楚。下午去了虎井嶼,是一座人較少的島嶼,不過柱狀玄武岩地質非常清晰,可以清楚看到解理以及偶爾出現的紋石,若要觀察地質這座島是個好選擇。
第六天去了大菓葉,是位於澎湖西嶼的裸露玄武岩柱,老師還教我們到了一個景點後可以想想這個景點有哪些優缺點、哪邊可以改進、哪邊要保留……等用不同於觀察者,而是用管理者的角度去看,會發現不一樣的事物。下午去了水族館,在水族館有看到不少平時看不到的魚類,晚上則是去看澎湖的煙火,因為距離很近,所以聲音非常大,但也非常漂亮。
第七天購買名產後就回到台北松機,雖然這次的澎湖之行只有7天,但是卻讓我學到很多知識、嘗試了以前沒試過的行動、也品嘗了許多新鮮的海產,我只能說這趟真是不虛此行。

降落目標為風島
中生代時火山島
石滬海膽玄武岩
山矮風清海環抱
松山機場的起降聲,排隊插隊的喧鬧聲,電腦鍵盤的敲擊聲,全收錄在我的腦中。飛機帶我們飛越山巒、海峽和礁石,降落在馬公機場,一下機,熱情的風就往我們這兒吹。遊覽車帶到的天后宮,古色古香的廟宇建築,壓艙石蓋的樓梯、玄武岩做的門框,都能看出當地信眾就地取材的精神。三層漸上的建築,天后宮的主神¬—媽祖,端莊的坐在正中間,這種威嚴連原本吵鬧的小孩也會安靜,有身心被淨化的感覺呢。廟中的門板有春夏秋冬的區別,廟裡的沈有容碑,更是要被申請為國寶呢。旁邊的老街,曾經是澎湖最繁榮的路,路邊的萬軍井聽說曾經解決大軍的水問題,但老師說好像不可能啦…,對面的施公祠,是紀念施琅而蓋的呢,而陪伴居民多年的四眼井,就在紅磚路的盡頭,老師說裡面存著居民盥洗、辦喪禮、清洗和祭典時用的水。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學生有水玩…?。早上,趁大家剛睡醒,跑到秘境OO沙灘的我們,有的游泳,有的打水瓢,也有的踏浪,而在我跳戰走海(走在有一點深的海灘)時,突然,背突然有一陣涼意,結果是被一群可惡的同學波及,他們想把我拖下水!還好我最後逃過一劫(差點就全身濕啊啊啊)。回民宿梳洗後便前往生活博物館去了,結果,竟然週四公休,因此,我們便轉移陣地往地質館前進,裡面介紹了玄武岩是火山形成的、澎湖群島的火山噴發期和澎湖的岩石等,他們的吉祥物—榕樹,差點被我看成花椰菜…不過也是很可愛的啦。
午餐,在老師每來必吃的永明蚵堡,標榜一蚵六吃,真的耶,麵線、湯、烤、炸和煎等,真能一飽口福,烤蚵時,有人烤、有人找、有人選,也有人剝,每個人幾乎都能體驗。而下個景點—小門,有名的鯨魚洞,就是在這裡,傳說的鯨魚洞,是鯨魚媽媽為了救小孩撞出來的,但現實的鯨魚洞,卻是玄武岩海蝕洞,而旁邊的岩層裡,有硫磺、炭和玄武岩,有些人會疑惑,為甚麼有炭,因為這裡曾經是火口湖,就會有植物,而植物死後,就變成炭啦。而鯨魚洞旁邊有一些獨立的岩柱,上面有依稀可見的道路,那些都是人踩出來的呢。接下來,抵達螃蟹博物館,在入口導覽員給我們看了餵食螃蟹,是一點一點用手放進嘴裡的。館內介紹了各種各樣的螃蟹,像住在石縫中的螃蟹有底棲短槳蟹;超貴的堪察加擬石蟹(鱈場蟹);腳長的相撲角磯蟹;向石頭的粗糙菱蟹;跑最快的角眼沙蟹;超大隻的甘氏巨螯蟹;會爬牆的突瘤斜紋蟹;毒死最多人的銅鑄熟若蟹;最大隻的寄居蟹—椰子蟹;活化石—鱟和行動如影的蝦蛄,都是博物館的精華。博物館中的蝦蛄,有一種特別的黃金蝦姑,是一般蝦蛄的變種,但也是很少見的啊。
虎井、東吉,在眼前閃過,在甲板的我,吹著海風,期待著船經過,因為這樣就能有大浪撞擊我們,上下起伏,就是搭船的樂趣,南方四島,就在海風中經過。這趟行程的重頭戲—吊章魚,放下吊線,碰到海底,變重!就代表你可能掉到章魚、珊瑚或昆布,想著想著,咦!變重了,我滿懷期待的一收繩,綠綠的昆布就上鉤囉~我又好氣又好笑地看著在水面漂浮的昆布,他好像在挑釁我呢!放掉它後,再放繩,又變重,我半信半疑的拉起線,甚麼都沒有,可能是剛有勾到珊瑚吧,我就這樣一直重複,但都沒吊到,就只能再接再厲囉。吃著麵線和章魚的我們,正享受著剛才努力的結果呢(雖然我沒吊到…),回到本島後,正好是一年一度的花火節,我喝著剛在夜市裡買的檸檬汁,邊看煙火,真是再舒服不過了。
第三天,我們的群島行程開始了,第一個抵達東吉,在燈塔解說玄武岩;接著到了藍洞,從頂端照下來的光罩在洞裡,光線就轉化成獨特的藍色華麗登場。遠近馳名的雙心石滬,在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七美,七美人塚,是紀念七個美人為了躲避海盜自盡的石塚,接著到小台灣,這是一個海蝕平台,因為形狀像台灣而得名,還有旁邊的岩壁是由放射狀玄武岩組成的,這都時因岩漿而異。而雙心石滬,馬上就登場,兩個心,一個口,讓魚進去出不來的設計,非常巧妙。而母獅岩旁的海蝕平台,是由兩次崩塌組成的奇形怪狀。晚餐,在百貨公司解決,我吃了一碗拉麵,很好吃喔。
隔天,我們經過了員貝和雞善,我們也在鳥嶼吃午餐。下午,我們抵達石滬最多的吉貝,師傅帶我們認識了石滬和石滬需要的器具,有籠子、網子和魚叉等…。我們還幫他修石滬,師父說石滬裡曾經有鯊魚和魟魚呢。下個景點是吉貝沙嘴,那是因為風向和石滬的阻擋造成的,上面的沙子有分粗細,是漲退潮分成的呢。
早上時,我們整理完行李變回本島了,而到港後直接轉船到花嶼,上岸後,迎接我們的是花嶼國小的老師,我們走到燈塔邊,旁邊的一個礁石,竟然是極西點,還有這裡不是玄武岩,而是安山岩,這就是特別的花嶼。島上的居民數量雖然寥寥可數,但卻有便利商店和學校,真不簡單。午餐是在花嶼國小吃麵線,味道很棒呢~。下個島,是有著沉城的虎井,這裡的玄武岩,整齊的排在海邊,非常壯觀,從頂端俯瞰海,真能紓壓。在路上,有一些長刺的機制,那是用來防衛的呢,他是為了防止做降落傘下來的植物:龍舌蘭,一搓草中長出一根枝幹的,就有可能是龍舌蘭喲。
倒數第二天的早上,我們來到大菓葉看玄武岩,這裡的玄武岩是怪手因原本要建築而突然發現的,有明顯的柱狀節理,在這裡老師說了風化和侵蝕,風化是沒有移動到石柱本體;而侵蝕則是有移動到岩石。而附近的秘境也有柱狀節理玄武岩,還有彎曲的呢,這是因為岩漿的留法不同所以每個地方的玄武岩長得不一樣。
這次行程的重頭戲(之一),就是澎湖水族館,入口的右邊,第一隻生物映入眼簾,是隻海龜,牠的前肢有受傷,所以無法正常的活動。在海龜對面的,有西式擬龍頭魚、蓋馬氏盔魚、橫紋九刺鮨、五帶錦魚、黑腕海豬魚和邵氏豬齒魚等…,而旁邊四四方方的河豚、長相猙獰的獅子魚都是不能錯過的生物呢,在步道邊有介紹海龜的器官,胃、心臟等器官一目了然。而最經典的海底隧道裡,有雙髻鯊、護士鯊和布氏鯧鰺等魚類,我還看到魟魚的腹部,看起來笑笑的,很可愛。而二崁聚落也是避去景點之一呢,這裡的馬背很特別,有分木、雲等馬背呢。
而夏天澎湖旅遊的重頭戲之一—花火節強勢登場,今天,我們又拜託瘋船長在我們到海上觀賞這次一年一度的花火節,出發前,我買了一罐飲料準備著在海上喝。船慢慢駛出港,到了島海交界,突然,地面上出現了一些光點(是無人機),慢慢地排出邱比特、LOVE、天后宮和跨海大橋等豔麗的圖形都各個粉墨登場。煞時間天空一亮,彩色的煙火在天空中炸開,絢爛的表演著,有的像新冠病毒(真的啦),有的像花園裡熱情綻放的鮮花,各種夢幻的形狀都有,配著冰涼的飲料,這種極致的享受,舒服、開心都無法形容。但是,飲料喝的不只是有味道的水,喝的是這次澎湖行最後一夜;喝的是假期正在倒數的時間;也喝的到同學間的感情,這種感覺,只能用至高享受來形容了。
這次這麼重要的澎湖之旅,不留念實在不行,於是,告別澎湖的這天,我們到天后宮旁採購,也可以趁這個時間再逛逛市區。而我在這段時間,先去了郵局寄明信片,但發現沒貼郵票,因此我先回天后宮再走一次,而這次,我直接走到廟的後方,一睹沈有容碑的真面目,雖然它的字已經模糊不清,但是威風仍然不滅。而這是我又一次地前往郵局寄信,我貼好了郵票有備而來,但是還是沒寫地址,於是我在三分鐘內從四百公尺的郵局(差不多),衝過大街小巷,並在一間賣黑糖糕的店速戰速決的買了三盒黑糖糕,眼看時間快不夠了,天后宮到了,代表快到集合的了,終於,在我努力的極限衝刺後,如期抵達目的地(到了之後差一點點點就要累炸)。在遊覽車上,我突然冒出一線希望,機場有郵筒!!!於是我就在車上把地址寫好,我終於在萬般努力後(包括二度到郵局和急速衝刺)把信放到又綠又紅的郵筒裡。
經過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跟著隊伍上機的我,不捨地看著陪伴我們一週的澎湖群島,顛簸的起飛後,蔚藍的海倒映著我們的捨不得,山嵐訴說著台灣對我們的懷念,看著熟悉的畫面一一浮現,才想起身負作業、升國中的我,該回到正常作息了。踏上台灣島,不再有處處可見的玄武岩,不再有有問題(聰明過頭)的同學們,也不再有清涼的海風,希望這次的歡樂;這次的收穫;這次的回憶,深深烙印在大家腦海裡,被玄武岩記得;被天后宮記得;被石滬記得;被海蝕洞記得,最後,被澎湖記得。

炎炎夏日,澎湖那毒辣的太陽配上湛藍又清可見底的海洋,以及海底五顏六色的珊瑚礁、熱帶魚,充滿了南國島嶼的氣氛。或許大家會認為我們怎麼沒事會跑去澎湖那成天艷陽高照的地方,但是,你只要去倒了澎湖,你就會覺得不虛此行,澎湖不只有許多好玩的地方,更有許多地質學的現場教材,像是壯觀的玄武岩,曾是珊瑚的殼灰岩,好像生鏽的鐵質石英砂。沒想到,才在旅程的起點,就沒好運,正在機場等後飛機的時後,外頭竟下起了傾盆大雨,害飛機至少誤點了一個小時,雨停之後,才終於到了澎湖,到的時後,已經接近傍晚。
第一天主要是聽天后宮以及附近老街的導覽,澎湖靠海,自然會信仰海神,有名的天后宮,就是以媽祖為主祀,廟內有許多精美的雕刻,雖然看來十分對稱,但卻是由兩位師傅雕的,據說以前為了不要讓請來的雕刻師傅偷懶,就會找來兩位,一位刻左一位刻右,互相競技,才不會雕的那麼隨便,加上廟中的雕刻大部分都是一幅幅傳說故事,更能讓廟裡牆上的每一幅雕刻都看起來栩栩如生。在澎湖馬公市中央老街老街北端,有一個讓我覺得十分有趣的景點──四眼井,四眼井本是一口出水量很大的井,但為了避免居民取水時掉入,便由花崗岩附蓋之後改為四個取水口,最早在明朝就有歷史紀錄,是澎湖最古老的井,到最近才停止使用,不過,停止使用後,四眼井是夫成為了魚和烏龜的樂園。另外,雖然四眼井的出水口已經縮小,但清理的時後,還是會找到太陽眼鏡、相機、手機、帽子……等等無數觀光客遺留的痕跡,下次來到四眼井,請寄的隨身的物品,不要再增加紀念品給裡頭的魚兒了。
既然都來來到澎湖了,當然要來到秘徑聽一聽海的聲音,伴著第二天的晨光,我們前往澎湖的一處沙灘玩水,投入大海的懷抱,利用晨泳開始了今天的行程。中午,吃的是蚵仔大餐,蚵仔麵線、蚵仔湯、炸蚵仔,你能想到的料理方式幾乎都有了,不過大家後來都被同一件事所吸引住了,也就是讓我們自己烤來吃的「烤蚵仔」,都到了澎湖,當然還是要自己煮的海鮮才好吃,烤蚵仔很簡單,只要放上烤架後,烤至殼開了之後即可食用,只不過,在火爐旁又燙又熱而已,但是,外面的人烤的很開心,卻都不想吃,多的蚵仔全端到餐廳裡,可說是讓餐桌旁的人又哭又笑的。今天的重頭戲,便是傍晚的釣章魚活動,陽光依然燦爛,我們已經上了船,準備到定點開始釣章魚,釣小管、章魚是來之前就有聽過,似乎是很熱門的活動,本來以為如果釣不到是技術上的問題,沒想到跟技術沒什麼關係,釣到幾乎是純屬運氣好,而且,運氣用完了就是用完了,同一個人也都釣不到第二隻以上,真是讓人欲哭無淚,看到好多人釣到了,更是沮喪,不過,大家道是一直釣到某種東西──「昆布」﹝晚上加菜!﹞,後來,甚至好多人紛紛開始和左右隔壁的人聊天,似乎是宣告放棄了,回去的船上,吃了蚵仔麵線跟海鮮粥,以及剛剛釣到的一些章魚,煮熟了讓大家分著吃,當成晚餐;雖然這次沒有釣到,不過也是有分到一杯羹,也是一次初體驗,今天的活動也還算是圓滿。夜幕降臨,澎湖的市區依然是光天化日,正要回去休息,疲憊的身心卻被第一聲煙火點醒,既然在花火節期將來到澎湖,就不會錯過任何有趣的事情,便駐足欣賞,這小小的插曲也讓我們體會了生態以外的──人文,想想,今天也夠累了,應該要休息了……。
第三天,是前往各個小島巡禮,拜訪了七美、望安以及其他小島,近年來才成立的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也就是藍洞的所在地,其實,藍動原本是一個海蝕洞,但由於上頭的岩石坍塌熊成了一個可以透光的洞,正午的時後,陽光照射到海水的反光,讓洞變成了亮麗的海洋藍,如果再來一點雲霧,簡直像仙境一般;不過,藍洞雖是個有名的觀光景點,卻有個危險之處:藍凍的洞頂因曾經崩塌,才從普通的海蝕洞變成像在的樣子,所以便規定不能讓船進去,以保留藍洞的原貌,否則總有一天會像女王頭一樣搖搖欲墜。只要是沿海的居民,就一定常常看到房子旁的海岸,久了,岸上石頭也就有了名字,俗話說:「三分樣,七分靠想像。」有些看起來很像,有些卻看是毫無關聯,讓人不禁讚嘆先人的想像力。
上到七美島之後,還有一個結合古今的景點──七美雙心石滬,其實全澎湖有兩百多座石滬散步各處,不過一般的石滬都是單滬房,七美的其中一座卻有著雙滬房,而且剛剛好呈現兩個心型,也就變成了一個熱門的觀光景點,還特別在蓋了一個防浪的沙灘來保護它,但這麼做卻破壞了石滬原本的功能。不過,隔天,我們也實際拜訪了還有在使用的石滬,石滬為先民捕魚的傳統工法,全世界才不到六百座,在澎湖就有超過五百座的石滬,可說是石滬之鄉。其中,又以吉貝島有最多石滬,另外在澳洲、夏威夷、密克羅尼西亞、芬蘭等地區都有相關文獻,亞洲則日本、台灣、泰國等太平洋諸島都有石滬的分布。今天請到了當地的老師帶我們體驗修復石滬、觀察潮間帶的生物,歷經了無限的潮水,無數的歲月,石滬也是需要人關心的,修補石滬不難,只是需要時間,把大石塊堆疊起來,在由小石頭填補在縫隙,就可以完成,不過要從無到有,還真是難以想像。可惜的是,澎湖雖然有著許多石滬,近年來卻逐漸不再使用,漁船出海捕魚,一次就可以撈到許多漁獲,但使用石滬這種傳統捕魚方法,速度較慢且極度需要人力,以前都是全家大小動員,像在的年輕人都去了台灣本島打拼,愈來愈少人知道使用石滬捕魚的傳統工法了,實在令人惋惜,希望有一天,有人可以想起這個失去的記憶。
自從踏上了澎湖這個群島,除了第一和最後一天,就是每天不停搖搖晃晃的坐船行程,在船上的通勤,當然也不容許浪費,除了在甲板上吹吹海風,看看海景,有時候也有小魚餵餵海鷗。放眼望去,本來天空中的海鷗稀稀落落,看到有實務,當然是蜂擁而至,最多的也最親人的,非白眉燕鷗莫屬了,不只牠們不怕人的樣子,撿拾我們餵的小魚時,機靈的樣子,怎看都覺得像隻乖巧的寵物。白眉燕鷗屬群居,約36公分,在澎湖是夏候鳥,額、頦和喉部呈白色,頭上有一條過眼黑線,黑線上方又有一條白色的眉線,因而得名。另外,也有比較少一點的玄燕鷗在船邊飛行,玄燕鷗全身幾乎都呈灰黑色,除了前額的地方會是紫黑色,體性較白眉燕鷗大上不少,與船保持一定的距離,較少來和白眉燕鷗搶食。看著海鷗們在海上優游自在的飛行,真的有種讓人身心放鬆的感覺,牠們就像澎湖的孩子一樣,雖然不會整年都待在這裡,每年的夏天都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家,探望牠長大的地方,照顧牠的孩子,就這樣,年復一年……。
澎湖幾乎整個都是由火山爆發的熔岩形成,所以處處可見玄武岩,但要找到漂亮的節理可沒那麼簡單,這幾天走下來,最有印象的就是小門特別的地質,以及池西的岩瀑,前者的的型時分特別,跟澎湖大部分地區的地形不太一樣,小門擁有一些特別的岩石,殼灰岩以及鐵質石英砂,不過,小門也是有澎湖常見的地形,因為澎湖是由火山好幾次噴發所形成的,所以大部分的地質都是由一層玄武岩,一層沉積岩,一層玄武岩,一層沉積岩……組成;小門地質公園還有一個需要發揮你想像力的地方──小門鯨魚洞,關於小門的金魚洞,有著一個感人的傳說:在很久以前,島上還沒人居住時,海上有一對鯨魚母子走散時,小鯨魚因過於慌張,而擱淺死掉了,鯨魚媽媽好不容易找到小鯨魚時,已經無力回天,鯨魚媽媽傷心的撞上小門的岩壁自盡,牠的屍體如經變成了小門的鯨魚洞,守護著這座石壁,每當海風澎湃,海浪沖入鯨魚洞口時,當地人都會聽到石壁上彷佛母鯨魚傷心嗚咽的聲音,而鯨魚洞口流出的蔚藍海水,就像是母鯨流下的眼淚,至今依然想念著牠的孩子……。另外,池西的岩瀑則是由柱狀節理玄武岩塑造,但因冷卻時有了特別的角度,看起來就像是宣洩而下的瀑布,十分壯觀,不過,要看到如此美景,可是要等到退潮之後才行,否則下去可是會被淹沒的,除了漂亮的岩瀑,池西退潮後的潮間帶也十分熱鬧,認真看一看,遍會看到許多螃蟹和色彩鮮豔的小魚,真是難得一見的景點。
煙火雖然短暫,卻是夜空中最耀眼的花朵,當絢麗的煙花畫破天空的寧靜,天上的花海映照在海面,也是最美、最珍貴的一刻。暑假來到澎湖,當然要來見識一下澎湖的花火節,更棒的是,這次竟是在海上看煙火,雖然正值漲潮,船身搖搖晃晃,每個人卻都毫不在意,依然目不轉睛的看著火樹銀花的夜空,看著五彩繽紛的煙花,看著那一些彩色的顏料灑滿了夜空,變成了滿天的星點。這次在船上欣賞煙火的機會,顛覆了我已往對煙火的印象。
來到了被海所環抱的外島,當然要探訪海龜啦!只不過,這次看的是被圈養在大義宮的海龜,讓人覺得可惜,而且,上網查一查,多年前似乎有更多的海龜,短短幾年,大義宮好像就死了好多海龜,政府卻坐視不管,真是讓人忿忿不平。但是,海龜早在法律規定前就已經在那裡了,雖然覺得海龜待在這麼小的地方很可憐,卻也是莫可奈何。在大義宮的蓮花珊瑚洞裡,小小的兩個池子裡竟然有五隻海龜,分別是玳瑁、綠蠵龜和赤蠵龜。玳瑁的背甲約為91公分,嘴成鷹喙狀,成年玳瑁海龜的外殼由大約幾十個重疊的鱗片組成,上面有漂亮的金色,棕色,橙色和紅色條紋。這是牠最大的特徵,也是名字的由來,分布於各大洋熱帶及亞熱帶,主要分布於珊瑚礁附近水域,在台灣,則是在東部及南部有少數的發現紀錄,曾記錄於東沙島上岸產卵。雖然玳瑁的分布廣泛,牠們卻是被列為極度瀕危的爬蟲類,還是是海龜中含量最少的成員之一,估計在熱帶地區的種群數量不到25,000隻,於加勒比海附近地區的棲息地最為集中。不過還是難逃各種五花八門的走私商人的眼睛,玳瑁從古時候就有相當多被當成各式各飾品、酒館寵物的紀錄,像是中國的手環、髮飾,又或著是日本的玳瑁梳子,前者中國甚至是走私最嚴重的國家,後者日本的黑市更是讓玳瑁梳子流行了300多年,根據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數據得到的數據,在1844年至1992年的148年期間,有近900萬隻玳瑁被獵殺,雖然這個數字看似讓人無法相信,卻只是最精簡的估算,實際可能更無法想像。
綠蠵龜或許是浮潛時,大家最熟悉、常見的海龜,野外綠蠵龜大約需要20-50年的時間才會成長成熟,成熟的綠蠵龜背甲長度約90-125公分,體重可以超過100公斤,體形為長橢圓形,背甲有四對側盾、中央盾五片,呈現瓦片狀排列,盾與盾之間不互相覆蓋。或許大家常會人為綠蠵龜按照字義來說,就是綠色的,但在這裡,要來破除一下大家的迷思,綠蠵龜的體色大部分是棕色或默黑色,綠蠵龜名字的「綠」其實是指他默綠色的脂肪,脂肪的顏色來自牠的食物,綠蠵龜主要以海草等植物為食,久了呢,葉綠素就會囤積在脂肪裡。目前台灣附近海域可以看到五種海龜,但是只有綠蠵龜會上岸產卵,並且,穩定產卵的地方只有澎湖的望安鄉、蘭嶼、小琉球而已。上岸產卵的綠蠵龜會先用前肢挖個大洞來容納身體,再用後肢在尾巴附近,挖出深約50到60公分的小洞,當做產卵洞,每次約產下一百多顆龜卵。完成產卵後,母龜會仔細覆土,從觀察、尋找合適地點、挖洞、產卵到覆土,往往耗盡數小時的時間與精力,最後才緩緩爬回海中。雖然綠蠵龜走私的問題好像比較少,卻還是反映出全世界所有海龜、所有海洋的問題:垃圾!許多的海洋垃圾都在全世界「巡迴表演」,造成綠蠵龜跟各種的海龜會誤食塑膠袋、被漁網纏住……等等,是我很希望全世界關注的問題,希望未來,人能有更多科技可以幫助海洋。
赤蠵龜也是台灣海域中滿常見的海龜,可是卻比較少人認識牠。顧名思義,「赤」蠵龜就是全身紅的海龜,較好與其他海龜分辨,和綠蠵龜一樣,赤蠵龜的顏色來自於牠愛吃的食物:底棲性的甲殼類動物、蝦、蟹。赤蠵龜的成體背甲長約110公分,體重達105公斤,相較於前面介紹的玳瑁和綠蠵龜,赤蠵龜的體型會比較大一些,甲中央盾 5片,但側盾為 5對,頸盾與第一對側相鄰,明顯與綠蠵龜不同,也比綠蠵龜兇,綠蠵龜帶著溫和親切的眼神,赤蠵龜卻相對比較兇猛,總是張大嘴作勢要咬人,看他將硬的嘴喙,一看就知道不好惹。赤蠵龜主要分瀑魚熱帶和亞熱帶,但產卵時會移至緯度較高的地區,雖然算是台灣常見的海龜,卻只有在東部的宜蘭、花蓮有少數的產卵紀錄,最大的產卵的集中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海岸。另外,赤蠵龜也是被人類活動所影響的海龜,赤蠵龜產卵地區大部分都開發嚴重,因為如此,牠們在找尋底棲生物、覓食的時候,常被漁網纏住而誤捕而死亡,以及遠洋延繩釣漁業的混獲,種種都造成嚴重的生命威脅,據估計每年會有數十萬隻因此而意外死亡,更是讓人嚇的倒抽一口氣,其實現在無論哪一種海龜,都是數量驟減,不得不讓人重視。每一隻海龜都在無數光陰中成長,才能變成今天的樣子,殼上歲月的痕跡,或許還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等著我們去發現,去了解……。
外島正中午的大熱天當然是無法讓人待在外頭的艷陽底下,因此,老師安排了室內的行程:澎湖水族館,一進到水族館,終於隔離了外面的炙熱,說到水族館,當然有海龜咯!海龜在海裡悠游了這麼久,每一隻都有自己的故事,在水族館最前面的地方,就有一隻迎賓的玳瑁,仔細看看,你會發現,這隻玳瑁有一點不對勁,其實,牠是一隻缺了前肢的「三腳龜」,每年因人類的活動受傷的海龜已經不計其數,這隻玳瑁算是幸運,被發現之後,在澎湖水產試驗所治癒,變成了水族館獨一無二的三腳龜,也提人們保護海龜、海洋的重要。除了大型的海龜,水族館裡面也有一些專為小型海洋生物製作的迷你展示缸,其中幾個裡頭,有著在海草周圍上下漂浮的海馬,海馬雖然有一副奇特的外表,卻是名符其實的「魚類」,牠們身體的外面包覆著一節節的骨板,由於身體十分輕盈,常用尾巴捲在海草上,避免在海底展開無限漂流,在水族館裡的缸子中,你或許可以輕輕鬆鬆的早到花花綠綠又小小的海馬,但是在大海中,海馬可是有一等一的保護色呢!很多很多都市的孩子,小時後最熟悉的海洋生物,應該就是小丑魚了,紅白相間的體色加上流竄在海葵裡嬌小靈活的身軀,其實,小丑魚不只有一種,牠們也有很多種,也有很多不同的顏色,像是黑白相間的小丑魚,而且,小丑雖與海葵保持共生關係,也還是有少數的小丑魚喪命於海葵手中,小丑魚身上會分泌一種防海葵針的黏液,如果黏液過少、不健康的小丑魚,還是有可能被當成海葵的晚餐。還有一種小小又輕飄飄的小動物在水族館裡也是人氣明星:水母,總是頂著蓬蓬裙在海中悠遊自在的海天使,雖然表面像是彬彬有禮的美麗天使,實際上,水母卻是蛇蠍美人,看似溫柔的水母,卻是海中的殺手,牠們會捕食各種小魚、浮游生物,大部分的水母因為是透明的,在海洋中很難被發現,甚至有些種類的水母會發光,吸引獵物主動送上門,像是守株待兔的獵人,也提醒我們不能老是以貌取人。
澎湖水族館還有一區非常特別的展區──大洋池,裡面優游著各種大小型的魚類,海有定時的餵食秀!難得來了,老師也延長時間讓我們看看精彩的餵食秀,餵食秀開始、潛水員帶著食物下水時,大洋池的各種魚馬上像是餓死鬼一樣的把潛水員團團圍住,好不熱鬧。大洋池裡,最貪吃的,當然就是像是一塊布的大塊頭:魟魚啦!魟魚的身體又大又扁平,和我們印象中的魚不一樣,他們的骨架多由軟骨組成,屬於「軟骨魚」類,雖然看似沒有關聯,卻是鯊魚的近親喔,除此之外,在魟魚細長又柔軟的尾巴上,還暗藏著具有毒液的「棘」,能用來防禦天敵,不過,魟魚們的刺也只是保住小命用的,並不會隨便攻擊人類;別看魟魚在海中悠遊自在的樣子,雖然表面上,魟魚看來十分輕盈,但是,魟魚其實是很有重量的,連潛水員餵食的時後都會讓牠三分喔。另外,大洋池內最乖巧又輕人的護士鯊,也很喜歡找潛水員要魚吃,樣子就像小狗一樣,十分的乖巧又愛完就算吃飽了,也不會掉頭就走,而是繼續和潛水員玩喔!很多人第一次聽到護士鯊的名字,一定會覺得很納悶,這裡就來小小說明一下,護士鯊之所以會有這個獨特的名字,是來自牠像是頂著一頂護士帽的頭,不過,護士鯊雖然在夏天非常的熱情,冬天卻都躲在大洋池的一角,那是因為冬天的時後,相較之下,會比夏天的水溫還要低上許多,懶洋洋的護士鯊就漸漸在角落禪定了,也因為沒人理牠時都在睡覺,所以也有了睡鯊這個可愛的名字。在大洋池的魚兒們都在和潛水員討食物時,仔細一看就會發現,邊邊角角,還有一隻龐然大物在水底浮浮沉沉,那便是有些害羞的──石斑魚,雖然是大洋池數一數二的大塊頭,石斑魚卻有著奇怪的個性,就算很餓的時後,也不會去找潛水員討食,而是等在水底撿石上頭的小魚粗心大意掉下來的碎屑。滿足了大洋池的大明星們,接下來又是小魚的分食時間啦!最後,離開了充滿驚喜的澎湖水族館,朝著下個地點,出發!
到了最後一天,買完了伴手禮,也即將告別待了七天的澎湖,清涼的海水,是這次在澎湖脫離不了的印象。很感謝老師排了七天充實的行程,回想這次的旅程,也讓我成長了不少,留下不少美好的回憶,回到久違不見的家,把澎湖帶回來的燈塔公仔和在書桌,也算是正式結束了暑假生態營旅行。七天,在的地質學上,可能連眨眼的時間都不到,七天,對有些生物來說,是一輩子,七天,在人類的角度,可以長,也可以短,就看你覺得重不重要,但願在澎湖,可以留下不被玄武岩柱忘記的痕跡,藏在,風島的某個角落……。

風在海邊唱起了一首首的曲子,
海在岸邊敲起了ㄧ次次的伴奏,
而我在岸上享受著這浪漫的舞台演出。

大海幫澎湖島鑲了一個美麗的花邊,好寬好白的花邊,玄武岩幫澎湖島掛了一條項鍊,好大好酷的項鍊,陽光再幫澎湖島上了一層好亮好豔麗的色彩,搭配起來真的很美。

到了松山機場,我心中很緊張,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搭飛機,深怕出了什麼差錯,又聽說飛機的管理很嚴格,這讓我更緊張了,搭上飛機之後,我看到我們穿過雲層,高度愈攀愈高,但這個新鮮感很快就沒了,到了澎湖一下飛機,迎面而來的就是一陣熱風,出了機場,上了遊覽車,從我旁邊流過的景象都是我從未見過的,不管是建築、植物或動物,都讓我大開眼界。

在澎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四天的石滬體驗,石滬讓我感受到早期先民的智慧,以前他們竟然不需用任何的黏膠或固定的東西,只是善用石頭與石頭之間的縫隙,找到剛好吻合那一條縫隙的石頭,就可以把石滬固定好,這實在使我驚訝!也有一些石滬還必須利用魚群的習性,可是他們勢必要先了解魚類。區區一座石滬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次的失敗,多少人的用心與努力,可別小看一座石滬!他有許多你不了解的秘密!

在花嶼的那一天,我們從港口沿著坡道往山上爬,在澎湖,山都不怎麼高,所以這一座山也不例外,不過那一顆炙熱的太陽,倒是很辛勤的幫助那一座山,把一座矮矮的山頭,添增許多難度,好險花嶼有海風,當海風輕輕吹過,就好比魚兒有了水,在沙漠中找到綠洲一樣,是最好的鼓勵。花嶼的花嶼國小很有特色,在建築物後方有著一座水池,這座水池一到夏天,就是鳥類聚集的場所,因為只有這裡有水池,所以各式各樣的鳥類都會聚集於此。

去了澎湖我看到了他們的堅強,也讓我覺得凡事都要滿足,你看仙人掌,天氣再熱,水再少,它依舊挺直了身子,威風凜凜的站在那裡,你再看看住在那裡的人,每一天都在大太陽底下過日子,沒有一絲抱怨。雖然苛刻的環境每一秒都在考驗他們,但他們卻顯得更堅強、勇敢,環境凸顯了他們的堅強,而他們強調了環境的苛刻。 散落在海峽中央的列嶼,擁有著動人的魅力,我不會忘記你的,澎湖。

大家一想到澎湖會想到什麼?歌手潘安邦所唱的外婆的澎湖灣?冰涼美味的仙人掌冰?壯麗的柱狀玄武岩?還是最美的台灣離島?澎湖就像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各個島就像各個器官,各有各獨特的地方。跨海大橋、雙心石滬、大菓葉柱狀玄武岩、摩西分海、藍洞等等的景點,就像五官一樣,用最高的顏值來吸引觀光客的前來。而這裡獨特的地形景觀,就是你的骨骼,多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用這些岩石來撐起整座島上面所有的一切。結合這麼多元素的島嶼,才能吸引每年百萬人的人數前來遊玩,讓澎湖這個人成為人人見人人愛的萬人迷。而我們這次去到澎湖,為的是要認識當地的地形、文化,了解到當地令人讚嘆的地方。
在經過傾盆大雨而溼滑的跑道上,飛機使出吃奶的力氣全力的向前狂奔,還來不及看清旁邊大大小小的樓房,飛機就脫離的地表,以最快的速度穿越雲端,再以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完成了長達250多公里的馬拉松。到達了馬公機場,就感受到豔陽的熱情,似乎是在歡迎我們吧?澎湖四周環海,以海維生對當地人來說非常的自然,再加上以前澎湖是個戰場,有海神媽祖的保佑對當地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才造就了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名字繁多的天后宮,有著娘宮、娘娘宮、娘媽宮、媽娘宮、媽祖宮、媽祖宮、媽宮、天后宮等名稱,而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的石碑出土,知道至少在1604年就建造,也擁有至少四百年的歷史。這座有著非常多故事的天后宮,雖歷經了青領、日治以及民國時期的風吹日曬雨淋,但上面的彩繪、木雕、裝飾等仍舊完美了呈現當時社會的面貌,也不禁令人讚嘆天后宮的堅不可摧。天后宮附近的街道,也都是古色古香,其中還保有以前的古井,而這口井也因為裡面常會有掉落的「寶物」所以加上了鐵網防護。而這天晚上我們也在澎湖最熱鬧的地區享用晚餐,而因為我上次來澎湖已經是很久以前了,所以對於澎湖有這麼多例如麥當勞、摩斯、NET和百貨公司等的連鎖店家感到驚訝,甚至有兩座氣勢滂礡的大飯店,也印證了澎湖觀光客之多呀!
第二天一個清爽的早晨,我們到了一個鮮少人知道的海灘,看著剛剛升起的陽光,在這裡打水漂、玩水,甚至還有看到路人在海中優游自在的游泳,這也讓我們充足一天的電力,準備迎接接下來的行程。澎湖的地質特殊已經不是什麼祕密了,所以我們在當地生活館公休的情況下理所當然的去到了當地的地質館,好好的了解當地的特色地形。裡面有許多岩石、細沙的標本,把所有澎湖的地形全都濃縮成精華,收集起來藏在這裡,印象深刻到連做夢都會想到這裡!經過了一個早晨,新知識是填飽了我的腦袋,但肚子卻是越來越空、越來越餓,還好接下來我們將要到永明蚵堡。這座真的是充滿蚵的城堡,蒸、炸、烤、麵線、湯等各式各樣的蚵,就是要用各種方法衝擊你的味蕾,好讓你愛上澎湖這個地方。在豔陽高照到皮膚真的會感覺被烤焦的炎熱午後,我們來到的小門嶼,去到這裡最著名的鯨魚洞。這個經過海水積年累月侵蝕的海蝕拱門,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巨作。也因為經過了海水的侵蝕,拱門上的石塊已經不太穩固,而下面卻有遊客坐在拱門下方聊天、看海,也真是替他們感到緊張和危險。而這裡的海蝕柱、海蝕平臺、海蝕洞等也都令人看得瞠目結舌,因為這是我們平時很少接觸,而且很壯麗且非常令人敬畏大自然力量的。其實這裡的地形也不是只有海、風等大自然因素會影響,其實不能小看我們人類的力量。有的經過我們長時間踩踏的地方,地形看樣貌是會改變的,像是那裡的一個海蝕平台,就有遭到人類所採出的「人工步道」。而到了小門嶼的尾聲,我們去吃了一家仙人掌冰,這是我睽違已久的品嚐仙人掌冰,他的美味和消暑的感覺眾所皆知,我也不當美食評論員了。到了傍晚,我即將迎來我人生的「第一次」釣章魚,但這次的體驗卻讓我感到不舒服。原因是原本滿懷興奮的我,感受到我的釣竿有了重量,奮力的拉起來看,結果卻是昆布、石頭甚至是對面的釣竿,就感覺是昆布在挑釁我:「嘿嘿你以為你釣到了嗎?是我啦!」讓我空歡喜一場,當然我也會感受到不舒服的感覺。後來我實在氣不過要把昆布從鉤子上怒拔下來,結果傷了自己的手,所以這次我與昆布的對決是昆布完勝,而我連章魚的一塊皮屑的沒有釣到。最後我只好傷心地吃著別人釣到的章魚、看著海風、欣賞夜景,才得以完美的結束這一天。
到了第三天的早晨,是我這幾天最愛的搭船行程。坐在船頭、享受著風,而且還用超近的距離坐在船頭而只有隔著一個欄杆,而且腳完全是懸空的,享受看海的搖滾區。在途中,時常有海水會濺到腳上,冰冰涼涼的,配著風,暑氣全消,但也因此附上了曬傷疼痛的代價。我們這天搭船是去澎湖眾多島嶼的巡禮,無人島就在船上觀察地景,而有海港的島嶼則是上岸去體驗當地的風光。第一段所提到的藍洞,就是我們其中一站。這是一個有著絕美景色的海蝕洞,一杯碧藍的海水佐金黃陽光,也可以說是澎湖版的「天使的眼淚」。但在這如仙境般的網美景點,卻也藏有危機。因為是天然形成的海蝕洞,就像剛提到的鯨魚洞一樣很有可能會坍方,再加上海的深度無法預測,有可能會擱淺,所以進入藍洞是會讓國庫進帳更多錢。也因為如此,我們只是在旁邊停留拍照片刻,海巡署的馬上來關切,我們也只能在他們的監督下離開這被稱作上帝調配出的藍色海水。東吉嶼以前是個很繁榮的島嶼,上頭有著眾多建築物以及燈塔,而我們還有在東吉的制高點吹著涼風眺望其他的島嶼,也算是邊認識澎湖邊享受呀。接下來到了遠近馳名的七美嶼,有著著名的雙心石滬和小台灣,而這裡不僅是知名的觀光景點,還是個歷史悠久的島嶼。傳說有七位美人因為倭寇要去侵犯他們,而為了自保,他們選擇投井輕生,所以設了七美人塚來紀念他們,也讓原本名為大嶼的七美改為現在的名字。我們在這進行了島嶼的巡禮,坐著遊覽車繞島一圈,沿途經過的所有景點、地質特色全都一覽無遺,也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也因為這裡的繁榮,國小、國中也都紛紛在這裡設立,燈塔、水庫也是這裡看得見的景象,也同時是澎湖下轄的六個三級行政區之一。這裡最知名的景點毫無疑問就是雙心石滬,這座又稱為頂隙滬的石滬建造於1937年,因為其造型像是兩顆愛心所以稱作雙心石滬,也被澎湖縣政府列為文化景觀。除了小台灣外,七美還有望夫石、大獅風景區、龍埕海蝕平台等地形景觀,真的是澎湖首屈一指的觀光勝地。回到船上後,我們在海上餵海鷗。眼尖的海鷗一看見我們船上的魚,就在我們船上不停的繞。而每當我們將手中的魚拋到空中,海鷗就用極速跟旁邊的海鷗賽跑,用嘴巴精準地接住小魚。當然再怎麼精準,因為他們不是機器,所以也常發生漏接或是來不及將即將落入海中的魚送到嘴裡的糗事,也讓我們大家玩得不亦樂乎。第三天的最後,我們來到令我大開眼界的Pier3三號港購物中心用餐。這個百貨公司如我在第一段所說的證明了澎湖的繁榮,但我在來這裡前其實根本不相信這裡有購物中心,但親眼見到這座購物中心後真的應有盡有,完全不輸本島的購物中心。回到民宿後,因為一整天搭船的關係,我連站在地板上都會感覺到搭船的搖晃感,一開始還不太舒服,但過了幾天幾乎在海上的生活,我徹底愛上了這個感覺,搖晃中讓我想起在海上吹著涼風、淋著海水的爽感。
第四天,一早我們就前往岐頭港登船準備東北海的半日遊,因為又是我最愛的海上搭船行程,所以我也特別的興奮。澎湖灘原本為無人島嶼,而這座在1995年才浮起的新生珊瑚礁島是新興的觀光景點,有香蕉船、獨木舟、SUP等海上設施,是許多水上活動愛好者的天堂。澎湖攤也是座受海流作用影響而堆積出的天然沙洲島,為珊瑚碎屑、貝殼等構成的離岸沙洲,皆為白色沙灘,也稱為「活龍灘」,大退潮時則會與鳥嶼相接,可以用雙腳就能夠抵達鳥嶼。這座島同時為燕鷗的棲息地之一,所以全島僅有南部設有水上活動區,其他地方則是設置為燕鷗保護區。接下來的員貝嶼也跟剛剛提到的澎湖攤很近,從岐頭港搭船約10分鐘可達。因為形狀很像螺貝覆蓋於水面而得名,而在島的北方、東方有壯麗的玄武岩海蝕地形,景象非常的優美。同樣與澎湖攤相近的鳥嶼名稱由來,是以前海鳥群集於島的東、北方斷崖岩間築巢繁殖,因為一整天都可見海鳥成群飛翔,因而取名「鳥嶼」。這座有歷史記載的島嶼是在清領時期就有記錄。本村先民多數由金門遷入,也有部分自赤崁村遷居。在日治時期被稱為赤崁澳鳥嶼鄉,隸屬頂山澳務署管轄,而戰後則稱為白沙鄉鳥嶼村到現在。雞善嶼位於湖西鄉北寮村北北東方約4公里、鳥嶼東南方約2.5海浬的海域上,行政區域隸屬湖西鄉,由大、小雞善嶼所組成,退潮時是相連的島嶼,可以步行往來,但漲潮時卻是兩個獨立的小島,也把道路給蓋住了。大雞善嶼為玄武岩的熔岩臺地,而小雞善則是玄武岩方山小島。東北海半日遊,沿途就像是動物園,各種奇岩怪石就像各種動物,但個人的想像力還是佔多數,有的岩石就算你告訴我是什麼動物我可能也看不出來,也印證了想像力真的就是你的超能力呀!下午到了吉貝,我又迎來了我人生的「第一次」,也就是搭機車。我一輩子沒有體驗過搭機車的快感,所以當我一出發,我時時刻刻都怕自己會跌下車,心跳沒辦法減速。但當我搭了一次兩次後,這在路上狂飆的感覺深深的迷住我了,看著一旁的大海和所有事物一個個從我眼前閃過,讓我瞬間把一切擔憂拋到腦後,讓我這個「第一次」這次讓我很舒服!在吉貝,我們去到了石滬文化館。石滬是先民長久以來的智慧,獨特的設計能讓魚只進不出,而現今也成為了澎湖很具代表性的事物之一。而在這逐漸慢慢失傳的技術危機出現時,吉貝石滬文化館出現了。在澎湖采風文化協會的積極申請之下,這座保存著眾多石滬知識以及各種模型的文化館也吸引了許多人的前來,那裡還有導覽行程給民眾體驗。我們到了那邊,石滬的主人還特別把其中一小段的石頭搬走給我們體驗建造石滬的費工。在不靠任何黏著劑的情況下,利用撿來大大小小的石頭互相填補縫隙,費時費工才能完成堅不可摧的捕魚神器。在搬石頭的時候,還得小心海參有可能混於其中,把我搞得眼花撩亂。同樣在吉貝的的吉貝沙尾,是著名的打卡拍照景點。從空中俯瞰,棕色的沙、青綠色的淺海、深藍色的深海形成了最美的漸層,如夢似幻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綿延兩公里的沙尾因人為和自然海流的關係,卻是有越來越短的趨勢,雖然美,但沙尾末端也不如以往來得長、圓了。在夕陽緩緩的從海平面將下的那一刻,第四天也完美地畫下了句點。
第五天的早上,我們到了澎湖最西邊的花嶼。因為先民來到澎湖看到其他地方都非常荒涼,只有這座島有綠意,所以將這座島稱為花嶼,較南邊的叫做草嶼。花嶼同樣歷史悠久的島嶼,早在清領時期就有記載。在清領時期的一段時間中,花嶼還被列為禁地,不能隨便進入。花嶼的地質組成與澎湖群島其他島嶼相當不同,除了花嶼由安山岩質與酸性流紋岩火成岩所構成外,其他島嶼幾乎都是由玄武岩質的火成岩所構成。花嶼相對來說也還算繁榮,教育方面有花嶼國小;交通方面有船隻和每天跟馬公的兩個飛機航班,當地的居民其實也相當便利。我們也去到了民國41年就開啟的花嶼國小內參觀,這裡連續幾年的學生數量也都只有10人左右,規模不大卻有著美麗的校園和壯麗的風景。我們還看到了很厲害的影片,就是有很小的小學生,卻和大人和大小孩前非常流利的介紹著花嶼的地質,要是我根本不可能在那個年紀做到。校園中,遊樂器材、水池等一般國小的基本配備應有盡有,在資源相對來說比較匱乏的花嶼,也算是令我大開眼界。接下來去到的虎井嶼跟桶盤嶼一樣,有著軒昂雄偉的柱狀節理玄武岩景觀。虎井嶼由於崖下海域澄澈秀麗,以前有「虎井澄淵」美景之名。虎井最為人稱道的就是有一個沉城之謎,傳說中十七世紀荷蘭人曾於島上建造城堡,後來在戰火中沉沒海底。最近雖然有很多專家學者不斷的探勘,但都沒有重大發現,「虎井沉城」依然是三百年來的不解謎團。虎井嶼上也因為通過北回歸線,所以有著北回歸線的地標。虎井上有著攤販,我們在這裡也稍微休息片刻,吃著澎湖有名的各式美食、看著碧藍的天空,再加上微微的涼風吹拂,人生中就是想要有這種時光。虎井國小同樣是歷史悠久的國小,從日治時期就存在,而我們通過充滿羊大便的步道後,從高處眺望就能看到為了「虎井嶼地景藝術季」而用舊衣服布料點綴五彩繽紛的操場。但這一路走來,酷熱的天氣真叫人難受。雖然我已經擦了防曬、戴了帽子、撐了陽傘,但仍然不敵豔陽的曝曬,讓我的皮膚被徹底的烤過了一遍。離開了虎井,經過了虎井的好朋友桶盤,有著相同的地形、類似的景觀而且在島上就能眺望到對方。桶盤嶼四周有柱狀節理十分發達且排列整齊的玄武岩環抱,有著澎湖的黃石公園美譽。桶盤嶼西南海岸海蝕平臺上,由玄武岩熔漿湧出所形成的同心圓孔洞,人稱「蓮花臺」,為火山口遺跡,跟虎井與成為一大一小相鄰的兩個島嶼。在船從海上慢慢的巡回馬公時,天色已漸漸昏暗,花嶼與虎井與的一日探訪就告一段落,我最愛的搭船行程也在這一天劃下了一個句點。
第六天我們一早搭車前往大菓葉。這裡是的玄武岩日治時期為了聯絡馬公與西嶼間的海上交通,在這裡海邊闢建碼頭,挖取石塊泥土時意外地發掘了這片埋於土中、沈睡千年的壯麗柱狀玄武岩,同樣是我第一段提到大家來澎湖必去的著名地標景點,也是網路查澎湖圖片會出現的壯麗玄武岩。海底下溶漿因為地形上升而急速冷卻收縮,形成五、六角形的特殊岩體,在海水跟風的侵蝕下,呈現現在如千層蛋糕般一塊一塊的壯觀面貌。由於經過了幾百萬年風跟海不斷的攻擊,上面的岩石也都相當脆弱,所以明文禁止大家的攀爬,以免發生危險。大菓葉和澎湖其它地區的玄武岩不同,因為土質與出土時間較晚的關係,大菓葉的玄武岩色澤偏黃,大雨過後,玄武岩前方的凹地積水倒映壯觀的玄武岩,如幻似真、相當唯美。地景中有水是相當加分的,因為倒影在陽光的反射下照耀在水面上,如夢境般的美景會為地景帶來更多的欣賞性。但有水也會衍生出蚊蟲孳生、或是有人惡意放生外來種的動植物,造成環境破壞。所以水真的會為地景加分嗎?可能就是因人而異。就環境方面雖然有一些害處,但同樣的會孕育出更多豐富的生命,讓這個景點更加的熱鬧,也會增加生物多樣性。而景色方面的確是有加分的效果,而且相信很多人是因為看到照片中倒影的美景而前來,對澎湖政府來說可以撈到一大筆錢,但吸引太多因為美麗景色前來的觀光客反而可能造成環境的污染,而變成了扣分。所以大菓葉這個地方,就是真正的「美到沒朋友」呀!澎湖水族館有著各式各樣的水生動物、餵食秀等令人著迷的展覽,讓四面都是海的澎湖能夠更了解保育海洋的重要性,以及增加大家對海洋的了解。最令人興奮的餵食秀,是由一名淺水員在大水族箱中帶著小魚進入,當他拿起小魚時,最貪吃的魟魚就會一湧而上,等他們吃飽才能換其他魚類吃,場面既可愛又充滿著溫暖。二崁聚落同樣是澎湖的明星景點,古色古香的街道留存有一幢百年古厝,此外,重新整修完成的傳統閩南合院建築群,保持傳統聚落風貌,並利用為各式各樣博物館,如二崁傳香、杏仁茶等,完美呈現了當時的社會面貌。二崁陳家古厝是陳氏家族所有,用當地硓石與玄武岩為牆身,支撐屋頂結構,並以彩繪瓷磚、交趾陶、泥塑等為裝飾,瓦房、條窗、馬背,完全閩南傳統建築形式,增添了不少懷舊的味道。大義宮的地下室有著海龜洞,昏暗的地下室住著相當多的海龜,游來游去為歷史悠久的大義宮吸引許多觀光客特別前來。晚上,搭著遊艇,在海上觀賞澎湖一年一度的盛事—花火節。這是我人生最特別的體驗之一,我從來沒在海上看過煙火,更何況是名聞遐邇的澎湖花火節。在花火節一開始,無人機率先登場,排出許多澎湖的景點、特色,甚至排出了愛,讓人更加的期待煙火的施放。此時的我,和相信大部分的人,攝影機或手機早已準備就緒,蓄勢待發要來捕捉夏日最熱鬧的活動之一。在長達快20分鐘的施放過程,巨大的聲響、美麗的景象,在雲霧中,顯得特別的動人,這絕對是我人生中最棒的看煙火經驗,也絕對是我忘不了的20分鐘。搭著船回到了港口,我的心中還有點不捨,一來是因為煙火的結束,二來則是因為隔天就是這趟旅程的最後一天了,但我卻不想這麼快結束。
時光飛逝,已經到了這次澎湖之旅的最後一天。帶著疲憊和有點小失落的心情起床,早起的陽光也是有稍微讓我燃起熱情,迎接令人難忘澎湖之旅的最後一天。我們再次回到了第一天來過的澎湖市區,進行最後一天的大採購。我掏出了我的錢包,發現前面幾天的美食實在太吸引我,裡面的錢已經所剩不多。我在市區用僅存的財產吃了冰、買了魚乾,在一早行人寥寥無幾的街道上,品嚐著最純真的澎湖味。遊覽車上,我回想著前面七天發生的點點滴滴,不禁眼匡泛紅。上到了飛機,帶著疲憊,我一坐下便闔上雙眼,眼睛睜開後,已經回到了熟悉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台北。眼前沒有一望無際的大海、沒有新鮮清新的空氣,也沒有高聳直立的玄武岩地形。眼前所見,就只剩下汽車的喇吧聲、群眾的喧鬧聲的城市風帽,一切再熟悉不過。這也象徵著,澎湖之旅正式結束,我們也準備回到以往的生活。
這次澎湖的旅程,還有非常多令我印象深刻但沒有提到的景點,例如:為了防止敵軍轟炸的五德餌砲、第二天海邊的坦克形狀的廁所,以及各式各樣的廟宇等太多太多的景點,完整呈現了以前戰爭的盛況,讓人彷彿置身於其中。這次卓老也變成了我們三個人好朋友(也謝謝你們兩個讓我七天從沒放下我的笑容)的專屬司機,陪我們度過在車上各種好笑又好玩的時光。其中,我有一次要下車檢查車是不是停在紅線時,結果我還沒上車卓老就把車子開走,我只好用我全身的腎上腺素狂奔了200公尺,最後我才安全的回到車上,讓我一度以為我會在島上住一輩子(開玩笑的)。澎湖的美食令人回味無窮,從我空空的錢包就看得出來,仙人掌冰、各式海鮮等,也是讓我就算回台北仍然想念澎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澎湖的地形眾所皆知,就是以玄武岩著稱,不同形狀樣貌的奇岩怪石,形成了不同的動物,讓眾人發揮想像力後讚嘆不已,就是這裡岩石的長處。澎湖的太陽非常的熱情,艷陽讓我們這幾天充足了體力,雖然皮膚被太陽燒到通紅,但這是澎湖特有的好天氣。澎湖的人文風情相當的有魅力,這裡的居民都相當的熱情,在店裡都會時不時聽到他們大力的拉客,人也都相當的好。這次澎湖,創造了我許多的「第一次」,這些我人生中首次的珍貴體驗,通通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想忘都忘不掉。在這個旅遊的聖地,我們留下了非常多的珍貴回憶,在十幾二十幾年後,我相信我依然會記得這幾天的點點滴滴。我的腦袋就是最好的照相機,這幾天的回憶都記錄在其中,看著我腦中一張張的照片,眼匡不禁泛紅。生態營每次的行程,不僅讓我們看生態,而是地理、歷史、人文風情都會讓我們深刻的體驗到,也可以去到一般遊客不知道的私房景點讓我大開眼界,能夠順利加入環境行動班的我是非常幸運的。從最開始的金面山,到後來的東眼山、大雪山,甚至台南、蘭嶼、澎湖,讓我上山又下海,每次出去就像是開福袋一樣不知道會發現什麼新奇的事,也屢屢寫下我人生中最嶄新的一頁。2020年雖然世界上發生了很多不如意的事,但生態營帶給我了許多珍貴的回憶,在這年我最後的生態營旅程,澎湖熱情的歡迎了我,用最好的一面帶給我驚喜、快樂。
最後,謝謝老師辛苦的帶領、謝謝營隊的大家給我的歡樂,也謝謝澎湖給了我們所有人最熱情的回應,讓這趟旅程劃下了完美的驚嘆號!

今年因為肺炎的緣故,暑假短了不少,但是擋不住我們對澎湖的熱情。第一天我們飛到了澎湖的天后宮,我們雖然沒有看到最出名的「沈有容碑」但是我們看到了門上的擂金畫,以及外面的八仙過海、關羽水淹七軍、水淹金山寺等等等。再來就是在天后宮斜對面的萬軍井,這口井雖然看起來很現代化,但她可是歷經了400多年的歷史的一口井。這附近的另一口井叫做四眼井,這口井有別於一般的井,他有四個小洞,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以前的人們可以同時取水還能維持秩序,不得不說前人的智慧真是聰明啊。
隔天早上我們直接前往附近的海灘玩水,跟我們童星的兩位同學甚至直接下海游泳。而且這裡的沙子還和本島的不一樣,這裡的是珊瑚沙,所以採起來會有一點刺刺的。這天的午餐是前往永明蚵堡用餐,這裡的店面雖然不大,但邱老說上一次來的時候吃了好幾次,令我等不及的想一口品嘗澎湖的蚵子。一進到店裡,老闆就拿出兩個大籠子,往裡頭一看是滿滿的清蒸蚵仔。將殼剝開後猛力一吸,滿滿的海味撲鼻而來,這完全不不是本島可以比擬的鮮度,看來我以後都在澎湖吃海鮮好了。吃飽了蚵仔,下午要經過跨海大橋前往小門鯨魚洞,這是由火山爆發後凝結成玄武岩在加上長年的風吹日曬雨淋而形成的鬼斧神工。接下來就是我最期待的行程¬¬—-釣章魚。先聽完工作人員的解說後就馬上開始操作了,邱老還向大家下戰帖,說如果有人釣贏他,他就請飲料。聽到這句話大家的眼神都亮了起來,每個人都幹勁十足。經過了大概一個鐘頭以後,已經有人開始放棄了,但我一直催眠自己說:「別人都釣的到,我也可以」但是現實世界並沒有像電影一樣發展,但是當我要放棄時我感受到了魚竿有些微的震動,我立刻收線,竟然被我釣到了章魚!回程的時候我們有吃到我們今天自己釣的章魚,果然自己掉的就是比較好吃。
第三天我們將要前往七美看雙心石滬以及小台灣等自然景觀。我親自看到雙心石滬後覺得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震撼,倒是小台灣厲害的些。我們今天的最後一個行程就是要去餵海鷗,為海鷗其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難。只要在看到海鷗時將沙丁魚往上一拋,海鷗就會自動的江小魚吃掉(不得不說海鷗的動態視力真好)。
第四天我們將搭船前往吉貝,學習如何搭建石滬以及聽昭榮老師講解「吉貝沙尾」。我們一邊聽著一位老先生的導覽,一邊親手實際堆砌石滬,石滬的堆砌動作看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難。除了要搬動非常重的石塊以外,還要注意到時偷堆砌的方向。老師說光修復一個石滬就要花一年多的時間,這麼久我可做不來啊。參觀完石滬之後就輪到昭榮老師出場了,老師的大學論文竟然就是吉貝沙尾,果然是一名專家阿。老師說吉貝沙尾因為季風的緣故導致了沙尾一直在變化,會不會以後我們就看不到沙尾了?我心中這麼想。
第五天的行程是要去花嶼,花嶼國小的主任熱情的為我們一一介紹花嶼的岩石與地形,中午還可以吃他們廚房煮的小館麵線真是太幸福了。下午我們將前往虎井嶼,虎井國小的操場中央有一幅它們自己手工製作的裝置藝術。我看完不禁佩服他們的手做創意,它們將代表澎湖的是富都拼貼了上去。
第六天我們去了大果葉來觀察此處的地形,遊牧迪老師也讓我們可以回去想想這個景點可以改善哪裡。下午我們前往澎湖水族館,裡面有許多平常看不太到的生物,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餵食秀。只見潛水完緩緩潛入水底,將食物一口譯口的送進各種魚類之中,其中竟然包含了鯊魚於以及魟魚!
第七天也在買伴手禮的時光中渡過,這一燙澎湖之旅也將步入終點。這次的旅程雖然只有短短得幾天,但也讓我增廣見聞了不少。當我回到家看到爸爸幫我買的蚵仔湯,我也只能尷尬的笑了。

「伴隨著轟隆轟隆的飛機引擎聲,窗外是一覽無遺的海洋和無數的小島,而其中占地最大的島嶼正是我們這次的目的地—澎湖。」
在出發去澎湖的前幾天,我都帶著超級興奮的心情度過,雖然這已不是我第一次國內旅遊了,也不是第一次跟著資優班出遊,但是卻令我異常期待,因為目的地是我一直朝思暮想的「澎湖」,早在出發之前就聽聞親朋好友們對澎湖的五星評價,更是令我好奇到底在那美名之下的澎湖的廬山真面目,到底是好山好水的世外桃源,還是觀光客極多觀光勝地呢……?
終於到了出發當天,那天一早,我便懷著既期待又緊張的心情起床,看看早早便準備好的行李,再看看時間差不多了,便出發去機場,準備完登機等等的手續後,飛機正式起飛了。不到一個小時的飛行,就看見窗外出現了一座島嶼,也就是澎湖,下機後,首先大家去了澎湖有名的天后宮,一到那兒,就瞧見有許多的觀光客和各式各樣的商家林立在天后宮的小區中,講師與我們會合後,就開始與我們一群人述說天后宮的歷史和建築,還有周邊的事物,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位於天后宮後方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的古碑,講師說這是當時在祭壇下挖出的,也是使天后宮被行政院重視並證明天后宮擁有好幾百年歷史的一大功臣呢!不過當天因為時間關係沒有看到石碑的樣貌;而在建築方面呢,我最感興趣的是廟前的地面和石階都是用所謂的「壓艙石」來做的,也就是以前用來壓船艙的石頭。除次之外,老師介紹的四眼井也麗我很感興趣,原本是一口大井,為了能同時大家一起取水,又不會起衝突,於是在頸上蓋了四個口,真是個聰明的方式。這座天后宮的存在不只供學者考查,也反映了居民對媽祖的信仰深厚,要了解歷史,這裡真的是一處不可錯過的景點啊!結束導覽後,大家就各自分散覓食,在一同驅車回民宿休息,真的是十分充實的第一天。【第一天0812】
到了隔天,大家一大早便集合前往澎湖秘境玩水,炎熱的天氣配上冰涼的海水完全就是一大享受,大家都玩得挺高興的,雖然我本身不能下海,但是欣賞美景,飽飽眼福也是不錯的選擇,結束了愉快的玩水時光後,休息整頓一番後,就跟隨講師到地質博物館聽講解,對於澎湖的地質我很有興趣,對於這一塊美麗的土地到底是用什麼打造的有著很深的好奇心。玄武岩是由斜長石、輝石還有橄欖石組成的,玄武岩分為鹼性和矽質,可以以熔岩量、顏色、二氧化矽含量、分布等等來區分,而矽質玄武岩有時有許多的小氣孔,那是因為在熔岩覆蓋地面時,會空氣和水分,凝固之後就形成了氣孔,真的超級神奇的!之後,老師又說了好多好多的地質知識,腦中汲取了許多養分後,肚子也餓了,於是一行人便前往永明蚵堡享用午餐,在我的印象中,蚵仔吃起來有濃濃的腥味,所以我十分害怕吃蚵仔,但是永明的蚵仔完全不會有腥味,反而很鮮很好吃,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很新鮮的關係,老闆除了用蒸的之外,也做了一系列的菜餚,有烤的、炸的,後來聽說可以宅配,瞬間讓我想宅配一大箱回家。之後,又去了小門鯨魚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的令人驚嘆,海蝕洞的造型就像是一頭鯨魚躺在那,原本是由玄武岩形成的岬頭,但因為季風和海浪的關係,悄悄的侵蝕了它,而形成現在的鯨魚洞。到了晚上,終於要進行釣章魚的活動了,我的心臟撲通撲通地跳著,想說我應該也釣的到!然而,事實是殘酷的,我一隻也沒釣到,不過,我旁邊的同學有釣到,當下開心的氣氛,也讓我開心了起來。【第二天0813】
今天是來到澎湖的第三天,準備要搭船去看一系列的地形景觀,首先是去南方四島,有東吉嶼、西吉嶼、頭巾嶼、鋤頭嶼等等,在東吉嶼上,有一個東吉之眼,它是被鹼性玄武岩包圍的微輝長岩體的斷面,由於是圓形的斷面,加上被周圍玄武岩凸顯出來,看起來就像是一顆眼睛;此外,望安鄉的藍洞,真的很耀眼,尤其是在陽光的照射下,因為它是透天的海蝕洞,加上周遭因素,所以沒有被人為破壞,是一處很美的海蝕景點。其中一整天下來我最感興趣的是澎湖最有名的「七美雙心石滬」,它令我很驚訝,以往都是在教科書上看到,如今終於能一睹這景象,石滬的造型恰到好處,而又不缺其中的巧思,令我不得不對先人感到敬佩,由於海浪的關係,怕會引響石滬,所以會有專家會定期地修復,我才能看到傳說中的雙心石滬,此外,還有大自然所打造的「小台灣 」,是所謂的海蝕平台,而它的形狀也真的和台灣十分相似,就像把台灣縮小放在澎湖一樣。觀賞完地質後,就是要餵海鷗,但是膽小的我怕「中獎」,只得躲在遮蔽底下,用手機捕捉下海歐進食和飛翔的瞬間。【第三天0814】
說到澎湖,就會讓人聯想到石滬,於是,今天我們來到吉貝嶼要,體驗石滬的建造,在指導老師的指示下,我們一行人穿好裝備後,便騎著機車浩浩蕩蕩地前往石滬體驗,首先,老師先跟我們說了關於石滬的一些經驗和故事,老師是一位和藹的老伯伯,不過因為老師的國文不太好,所以就用台語講解,老師說了在他小的時候,都會到石滬去捕魚,沒有像我們有現在的裝備,只得徒腳捕魚,說完後,老師就領我們去石滬,老師熟練地爬上石滬,也有同學和老師一樣爬上去,而我和其他人則選擇走水路,兩路前進到地點後,老師就開始帶著我們推砌石滬,老師說要先拿大的石塊擺放好,再拿體積較小的小石子填補縫隙,才會牢固,但是因為石頭很尖銳,所以要體驗的人都先戴上手套,再使出吃奶的力氣才能搬的動,在大家的努力下,石滬也被我們重新修補好,之後,再折返的路上,有許多的海參在我們腳下,還有螃蟹爬來爬去,讓我走的好小心,深怕一不注意,就踩到小生物。晚上,我們待在吉貝度過了一個夜晚,等待明天返回澎湖本島。【第四天0815】
隔天早上收拾好後,我們便乘船返回馬公,在緊接著前往花嶼,在花嶼國小的黃主任的帶領下,我們首先去看了花嶼燈塔,它是一座白色的圓形燈塔,它的外觀很乾淨也很漂亮,靜靜地佇立在花嶼的最高處(53m),在到嶼頂的路上,路比較平坦,和蘭嶼的比起來,似乎比較容易一些,由於它是一座島嶼,所以在攀爬的路上還可以同時欣賞一望無際的海洋,不知不覺,身心也跟著舒暢起來,燈塔據說是因為電石沒電,在二戰逃過一劫,才保存至今;返回花嶼國小的途中,只經過幾戶人家,走在巷弄中,很安靜,不像大城市一樣喧鬧吵雜,感覺很放鬆,路上也有小商店,到了花嶼國小,環境很乾淨,教室也很乾淨,而且還有冷氣!台北市的小學有些可能都還沒有冷氣呢。中午的時候,是學校招待我們吃小管麵線,在老師的話語中,我才知道原來國小的學生只有不到十個人,甚至有的年級只有一位學生,但是他們平常所學習的,卻是我們在都市的小孩所學不到的;之後,接著乘船到虎井嶼,虎井的玄武岩是沿著到島頂端的路整齊的排排站,走到途中,還會看到幾隻山羊,走路途中也可以欣賞大海,很是愜意,再到頂端,有一位老婆婆在賣冰和飲料,一問之下才知道,這裡只剩婆婆在做生意了,其他都關了。接著,一行人便乘船再返回馬公。【第五天0816】
今天已經是來到澎湖的第六天了, 我們今天先乘車前往大菓葉玄武岩觀察,它是一排一排的柱狀玄武岩,是因為日人開挖才發現的,所以出土較晚,由於風化,所以玄武岩頂部已經成為了土壤,不過越下方就相對沒有風化那麼嚴重,再接著,是澎湖水族館的行程,水族館內飼養了各種海洋生物,不過,我最喜歡的的是飄飄的小水母,頂著小小的圓形帽子,一飄一飄的在水中悠游,水族館中還有章魚,旁邊放了一個罐子,起初不知為什麼,看了旁邊的解說才明白,是因為章魚可以「徒手」開罐子,到了固定的時間,水族館都會有餵食秀,潛水員一下水,全部的動物都蜂擁而至,我像其中罪惡的莫過於魟魚了吧,牠一直貼著潛水員,討吃的模樣很不得把整框魚都占為己有,好在潛水員公平的分給了其他的夥伴,才沒有讓其他餓肚子。不知不覺,時間到了晚上,澎湖一年一度的花火節開始了,我們乘船到海上欣賞,先是無數架的無人機起飛到空中,變幻出一個又一個的造型,接著便是許多大大小小的燦爛煙火,一個接一個爆炸,璀璨的絢麗光芒伴隨著聲響在空中綻放,一束一束的在天空爆開,形成各種圖案,有笑臉還有繽紛的花朵,不得不令人讚嘆,而我們的澎湖行也在花火的帶領下,逐漸接近尾聲…… 。【第六天0817】
日子不知不覺地來到了最後一天,當天一早,我們就去購買伴手禮,在購買的途中我們還吃了澎湖有名的仙人掌冰,之後,便驅車前往機場,準備回程,飛機起飛後,我望了望窗外,腦中有如跑馬燈般回顧著這七天的所見所聞,這趟旅程帶我認識了蚵仔(克服了陰影),帶我認識了玄武岩(更深入認識),更帶我認識了澎湖;過不久,飛機抵達台灣本島,一出機場,又是一片汽機車、紅綠東和高樓大廈的都市景象,雖然只有短短七天,但是卻在我腦中深深的刻印了下來,這一趟澎湖行真是太棒了!【第七天0818】

(有更改)
在出發去澎湖的前幾天,我都帶著超級興奮的心情度過,雖然這已不是我第一次國內旅遊了,也不是第一次跟著生態營隊出遊,但是卻令我異常期待,因為目的地是我一直朝思暮想的「澎湖」,早在出發之前就聽聞親朋好友們對澎湖的五星評價,更是令我好奇到底在那美名之下的澎湖的廬山真面目,到底是好山好水的世外桃源,還是觀光客極多觀光勝地呢……?
終於到了出發當天,那天一早,我便懷著既期待又緊張的心情起床,看看早早便準備好的行李,再看看時間差不多了,便出發去機場,準備完登機等等的手續後,飛機正式起飛了。不到一個小時的飛行,就看見窗外出現了一座島嶼,也就是澎湖,下機後,首先大家去了澎湖有名的天后宮,一到那兒,就瞧見有許多的觀光客和各式各樣的商家林立在天后宮的小區中,講師與我們會合後,就開始與我們一群人述說天后宮的歷史和建築,還有周邊的事物,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位於天后宮後方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的古碑,講師說這是當時在祭壇下挖出的,也是使天后宮被行政院重視並證明天后宮擁有好幾百年歷史的一大功臣呢!不過當天因為時間關係沒有看到石碑的樣貌;而在建築方面呢,我最感興趣的是廟前的地面和石階都是用所謂的「壓艙石」來做的,也就是以前用來壓船艙的石頭。除次之外,老師介紹的四眼井也麗我很感興趣,原本是一口大井,為了能同時大家一起取水,又不會起衝突,於是在頸上蓋了四個口,真是個聰明的方式。這座天后宮的存在不只供學者考查,也反映了居民對媽祖的信仰深厚,要了解歷史,這裡真的是一處不可錯過的景點啊!結束導覽後,大家就各自分散覓食,在一同驅車回民宿休息,真的是十分充實的第一天。【第一天0812】
到了隔天,大家一大早便集合前往澎湖秘境玩水,炎熱的天氣配上冰涼的海水完全就是一大享受,大家都玩得挺高興的,雖然我本身不能下海,但是欣賞美景,飽飽眼福也是不錯的選擇,結束了愉快的玩水時光後,休息整頓一番後,就跟隨講師到地質博物館聽講解,對於澎湖的地質我很有興趣,對於這一塊美麗的土地到底是用什麼打造的有著很深的好奇心。玄武岩是由斜長石、輝石還有橄欖石組成的,玄武岩分為鹼性和矽質,可以以熔岩量、顏色、二氧化矽含量、分布等等來區分,而矽質玄武岩有時有許多的小氣孔,那是因為在熔岩覆蓋地面時,會空氣和水分,凝固之後就形成了氣孔,真的超級神奇的!之後,老師又說了好多好多的地質知識,腦中汲取了許多養分後,肚子也餓了,於是一行人便前往永明蚵堡享用午餐,在我的印象中,蚵仔吃起來有濃濃的腥味,所以我十分害怕吃蚵仔,但是永明的蚵仔完全不會有腥味,反而很鮮很好吃,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很新鮮的關係,老闆除了用蒸的之外,也做了一系列的菜餚,有烤的、炸的,後來聽說可以宅配,瞬間讓我想宅配一大箱回家。之後,又去了小門鯨魚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的令人驚嘆,海蝕洞的造型就像是一頭鯨魚躺在那,原本是由玄武岩形成的岬頭,但因為季風和海浪的關係,悄悄的侵蝕了它,而形成現在的鯨魚洞。到了晚上,終於要進行釣章魚的活動了,我的心臟撲通撲通地跳著,想說我應該也釣的到!然而,事實是殘酷的,我一隻也沒釣到,不過,我旁邊的同學有釣到,當下開心的氣氛,也讓我開心了起來。【第二天0813】
今天是來到澎湖的第三天,準備要搭船去看一系列的地形景觀,首先是去南方四島,有東吉嶼、西吉嶼、頭巾嶼、鋤頭嶼等等,在東吉嶼上,有一個東吉之眼,它是被鹼性玄武岩包圍的微輝長岩體的斷面,由於是圓形的斷面,加上被周圍玄武岩凸顯出來,看起來就像是一顆眼睛;此外,望安鄉的藍洞,真的很耀眼,尤其是在陽光的照射下,因為它是透天的海蝕洞,加上周遭因素,所以沒有被人為破壞,是一處很美的海蝕景點。其中一整天下來我最感興趣的是澎湖最有名的「七美雙心石滬」,它令我很驚訝,以往都是在教科書上看到,如今終於能一睹這景象,石滬的造型恰到好處,而又不缺其中的巧思,令我不得不對先人感到敬佩,由於海浪的關係,怕會引響石滬,所以會有專家會定期地修復,我才能看到傳說中的雙心石滬,此外,還有大自然所打造的「小台灣 」,是所謂的海蝕平台,而它的形狀也真的和台灣十分相似,就像把台灣縮小放在澎湖一樣。觀賞完地質後,就是要餵海鷗,但是膽小的我怕「中獎」,只得躲在遮蔽底下,用手機捕捉下海歐進食和飛翔的瞬間。【第三天0814】
說到澎湖,就會讓人聯想到石滬,於是,今天我們來到吉貝嶼要,體驗石滬的建造,在指導老師的指示下,我們一行人穿好裝備後,便騎著機車浩浩蕩蕩地前往石滬體驗,首先,老師先跟我們說了關於石滬的一些經驗和故事,老師是一位和藹的老伯伯,不過因為老師的國文不太好,所以就用台語講解,老師說了在他小的時候,都會到石滬去捕魚,沒有像我們有現在的裝備,只得徒腳捕魚,說完後,老師就領我們去石滬,老師熟練地爬上石滬,也有同學和老師一樣爬上去,而我和其他人則選擇走水路,兩路前進到地點後,老師就開始帶著我們推砌石滬,老師說要先拿大的石塊擺放好,再拿體積較小的小石子填補縫隙,才會牢固,但是因為石頭很尖銳,所以要體驗的人都先戴上手套,再使出吃奶的力氣才能搬的動,在大家的努力下,石滬也被我們重新修補好,之後,再折返的路上,有許多的海參在我們腳下,還有螃蟹爬來爬去,讓我走的好小心,深怕一不注意,就踩到小生物。晚上,我們待在吉貝度過了一個夜晚,等待明天返回澎湖本島。【第四天0815】
隔天早上收拾好後,我們便乘船返回馬公,在緊接著前往花嶼,在花嶼國小的黃主任的帶領下,我們首先去看了花嶼燈塔,它是一座白色的圓形燈塔,它的外觀很乾淨也很漂亮,靜靜地佇立在花嶼的最高處(53m),在到嶼頂的路上,路比較平坦,和蘭嶼的比起來,似乎比較容易一些,由於它是一座島嶼,所以在攀爬的路上還可以同時欣賞一望無際的海洋,不知不覺,身心也跟著舒暢起來,燈塔據說是因為電石沒電,在二戰逃過一劫,才保存至今;返回花嶼國小的途中,只經過幾戶人家,走在巷弄中,很安靜,不像大城市一樣喧鬧吵雜,感覺很放鬆,路上也有小商店,到了花嶼國小,環境很乾淨,教室也很乾淨,而且還有冷氣!台北市的小學有些可能都還沒有冷氣呢。中午的時候,是學校招待我們吃小管麵線,在老師的話語中,我才知道原來國小的學生只有不到十個人,甚至有的年級只有一位學生,但是他們平常所學習的,卻是我們在都市的小孩所學不到的;之後,接著乘船到虎井嶼,虎井的玄武岩是沿著到島頂端的路整齊的排排站,走到途中,還會看到幾隻山羊,走路途中也可以欣賞大海,很是愜意,再到頂端,有一位老婆婆在賣冰和飲料,一問之下才知道,這裡只剩婆婆在做生意了,其他都關了。接著,一行人便乘船再返回馬公。【第五天0816】
今天已經是來到澎湖的第六天了, 我們今天先乘車前往大菓葉玄武岩觀察,它是一排一排的柱狀玄武岩,是因為日人開挖才發現的,所以出土較晚,由於風化,所以玄武岩頂部已經成為了土壤,不過越下方就相對沒有風化那麼嚴重,再接著,是澎湖水族館的行程,水族館內飼養了各種海洋生物,不過,我最喜歡的的是飄飄的小水母,頂著小小的圓形帽子,一飄一飄的在水中悠游,水族館中還有章魚,旁邊放了一個罐子,起初不知為什麼,看了旁邊的解說才明白,是因為章魚可以「徒手」開罐子,到了固定的時間,水族館都會有餵食秀,潛水員一下水,全部的動物都蜂擁而至,我像其中罪惡的莫過於魟魚了吧,牠一直貼著潛水員,討吃的模樣很不得把整框魚都占為己有,好在潛水員公平的分給了其他的夥伴,才沒有讓其他餓肚子。不知不覺,時間到了晚上,澎湖一年一度的花火節開始了,我們乘船到海上欣賞,先是無數架的無人機起飛到空中,變幻出一個又一個的造型,接著便是許多大大小小的燦爛煙火,一個接一個爆炸,璀璨的絢麗光芒伴隨著聲響在空中綻放,一束一束的在天空爆開,形成各種圖案,有笑臉還有繽紛的花朵,不得不令人讚嘆,而我們的澎湖行也在花火的帶領下,逐漸接近尾聲…… 。【第六天0817】
日子不知不覺地來到了最後一天,當天一早,我們就去購買伴手禮,在購買的途中我們還吃了澎湖有名的仙人掌冰,之後,便驅車前往機場,準備回程,飛機起飛後,我望了望窗外,腦中有如跑馬燈般回顧著這七天的所見所聞,這趟旅程帶我認識了蚵仔(克服了陰影),帶我認識了玄武岩(更深入認識),更帶我認識了澎湖;過不久,飛機抵達台灣本島,一出機場,又是一片汽機車、紅綠東和高樓大廈的都市景象,雖然只有短短七天,但是卻在我腦中深深的刻印了下來,這一趟澎湖行真是太棒了!【第七天0818】

這次暑假我去了兩個地方,一個是天然冰箱—大雪山,一個是天然烤箱—澎湖。一下飛機,出了機場,炙熱的陽光散在我身上,從炎熱轉為刺痛。
第一天上了遊覽車,準備到我們第一個參觀的地方—天后宮,雖然知道天后宮有很多很棒歷史,不過,我們來澎湖,不是要來看地質的嗎?就一座舊廟,有甚麼好看的?後來聽完了導覽,才知道,廟裡面也又用玄武岩做的石柱,而且,廟裡頭還有許多有趣的學問,例如:一座廟,會請兩位雕刻師傅來,讓他們彼此互相競爭,可以預防雕刻師傅偷懶,又可以加快雕刻的速度,真的一舉兩得。裡面的雕刻,龍呀虎的,感覺全部都是活生生的,絲毫不覺得無聊。
天后宮裡,還有一座碑,老師也有介紹,沈有容打敗了荷蘭人,並將荷蘭人逐出澎湖時立下的碑,所以碑上又那麼一串文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而這個碑在我的歷史考卷上有出現,這次去天后宮,幫了我一個大忙。
第二天的凌晨四點,我起來了,一睜開眼睛,就看到一隻肉體監視器在狂盯著我們,那就是趴在天花板上的壁虎,看了覺得有點可愛,然後我就睡了回去……。 一大早,終於真正清醒了,我們都先到廁所換泳衣,為的就是等一下的玩水活動,泡在清涼的海水裡,感覺足以把豔陽融掉,戴著蛙鏡,潛到水裡,看得到深藍的大海,永無止境,看不到盡頭,一波一波美麗的海浪,會讓我瘋狂吃水。上了岸,每個下水的人,都變成了黑炭,緩緩升起的太陽,讓沙灘變得更炙熱,我依依不捨地望著海邊,拍了一張全體大合照剪影,離開了這個沙灘。
中午吃蚵仔大餐,蚵仔麵線、烤蚵仔、炸蚵仔、蚵仔煎……,甚麼都有,一開始,我還怕怕的,因為之前吃過台北的蚵仔……難吃到爆……,不過我想著:都來澎湖了,不吃海鮮吃甚麼呢?所以我就硬著頭皮吃下去了,一咬下去,細皮嫩肉的蚵仔爆開,裡頭鹹鹹的湯汁流了出來,雖然有點鹹,不過這可是台灣本島吃不到的海味。
下午,我們到了螃蟹博物館,一進去,就看到旁邊有兩缸的螃蟹,博物館的人說:「這是他們馴化的螃蟹,不會夾人的。」讓我覺得太神奇了,螃蟹還能馴化呀!我們進了博物館,導覽老師開始一一介紹……,他們的標本區非常多樣化,有一班在海產店看的到的螃蟹,有在潮間帶不怎麼有肉的螃蟹,甚至有最多人知道的帝王蟹等等,不管是從小到大,棲息地有淺到深,那種螃蟹有沒有毒,每個展示櫃,都非常精采。
看完了標本區,該來看點活的了!旁邊有很多種蝦,穿著白襪的紅蝦,就真的叫白襪蝦,細小的腳在水裡快速的滑動著,讓人越看越可愛。蝦蛄有著像螳螂一樣的拳頭,所以又稱「螳螂蝦」,五顏六色的,有黃色的、藍色的、深綠色的、灰色的,有的像斑馬一樣的花紋,還有像石頭一樣的顏色,還長著水草呢!更誇張一點的,還有漸層的,由淺橘色到淺藍色,這直接讓我想到了現代少女的漸層手機桌面!連蝦蛄也要一起跟風嗎?
下午了,我們出了螃蟹博物館,就馬上趕去了漁港,我們要去釣小章魚,小章魚沒有想像中那麼好釣,有的時候,有感覺了,感覺自己釣到章魚了,結果有的時候呢,是可以在晚上加菜的「昆布」,有的時候呢,是你釣到了船另一端的「大章魚」,雖然說很難釣,但我還是釣到了,我們釣到的章魚,被做成今天的晚餐,搭著顛簸的船,吹著清涼的海風,吃著我們今天的戰利品,看著遠方照亮黑夜的煙火,是多麼大的享受。很快的下了船,上了車,回了民宿,結束了今天的行程。
第三天,我們搭上了船,要去其他的小島,坐在甲板上,吹著海風,把腳伸了出去,跟著船晃呀晃的,浪打到了腳上,整個腳都濕透了……,不過,這可是很難得的機會,光是要搭到船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還要經過船長的同意才能做甲板,要好好把握才行。
我們去了澎湖的其他小島,首先去看了海蝕洞,那時,有很多遊客在下面拍照,但這樣其實是不妥當的,因為海蝕洞常常會有落石,如果人站在那邊,石頭掉下來了,後果不堪設想。之後又陸續去了另外幾個小島,真是讓我感慨,每個島幾乎都是玄武岩,直挺挺的,節理把石塊分得差不多大小,頂端還會長一些草,就像撒了抹茶粉的蛋糕……。一開始在課本上看到玄武岩,想說:「好酷呀!這種岩石到底是怎麼生成的?」這次我去了澎湖,終於知道了答案……。玄武岩是由火山分很多次噴發,岩漿碰到海水而冷卻,行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玄武岩。
第四天,我們去了石滬博物館放行李,接著就出發到蓋石滬的地方,帶著我們蓋石滬的阿北講著一串一串流利的台語,我這個連台語課本都不怎麼會念的小孩,只能問問旁邊的姊姊們阿北在講甚麼,其中,阿北提到了,他是修「雙心石滬」的師傅,沒想到是個人物呀。
很快,我最喜歡的時刻來臨了,腳浸到水裡,慢慢地往前挪動,路途中還要小心不要踩到沉在水底的黑色海參。到了石滬旁邊,阿北發起了手套,很快,大家帶起了手套,開始搬大石塊,疊石滬,很可惜的,我力氣太小,只能拿起旁邊的小石塊往隙縫裡塞,不過,還是有體驗到搬大石頭!
晚上,我們去了有名的「吉貝沙尾」,夕陽就像一顆半熟蛋黃,被染成橘色的天空映照在海浪上,剛剛好,一艘船經過,我們這個角度,看得到船的剪影,這個美景,大家都趕緊用手機、相機記錄下來……。
第五天,我們包了船,要去花嶼,花嶼的太陽還真不是蓋的,在沒有樹蔭的遮蔽下,陽光又再次落到了我們身上,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一個山坡地,這裡涼多了,多虧了樹,接著走又走,我們來到了山頂,從山頂望下去,一片大海映在每個人的眼中。
我們到了花嶼國小,它位於一個小山坡上,所有人都集中在他們的自然教室,教室裡有各種岩石,玄武岩、花崗岩等等,這麼酷的教室,我還是第一次看見。我們吃了午餐,是小卷麵線,前面的投影機還投影著介紹影片,不過,今天比較累,所以就小睡了一下……。
第六天,今天是倒數第二天,因此形成好像稍稍輕鬆一點。首先來到了大菓葉玄武岩,因為是一大早,那邊還很陰涼,也沒什麼人,看到後真心覺得美呆了,陽光灑下來,土黃色的玄武岩映照在水灘上,配上藍的天空,加上玄武岩前面的仙人掌,顏色一整個超搭。繞到大菓葉後面,一邊是玄武岩,一旁是水池,有水池的這邊,明顯感到比較涼快,這就是為什麼景點旁邊都會有水池,1.是比較涼快2.比較美觀,說真的,每次去各種景點,往往會比較喜歡有水池的地方。
接下來去了我最期待的水族館,室內很涼快,我們去了體驗池,就是可以摸海參、海星、海膽的生物。還有禮品店,我在裡面買了一隻海兔的娃娃,因為我被那可愛的樣子,和柔軟的毛料吸引了……。海兔又稱海蛞蝓,這兩個名字真的相差太大了,講海蛞蝓應該沒有人有興趣,不過講海兔,可能就會有人覺得很可愛。
在澎湖的最後一個晚上,也充滿精采,我們搭上瘋船長的船,準備出發去看「水上花火節」,原來光看花火節不夠,要在海上看,我們抬頭望向天空,無人機秀已經開始了,無人機排成各種不同的字、圖案,讓我感慨,他們都不怕無人機掉下來砸到人嗎?我自己是看得心驚膽戰。不久,煙火開始了,一個一個的煙火發射到天上,天空被染了色,變得紅紅綠綠的,空氣布滿了煙霧,還有一點點的惡臭,讓我思考了一下,這樣放煙火真的好嗎,雖然知道是久久一次,但還是稍稍想了一下。
慢慢地,澎湖之旅來到了最後一天,最後一天早上,我們個個都去買伴手禮、紀念品等等,平時就不怎麼愛逛街的我,這次竟然失心瘋到處走走逛逛,不過這不是第一次了,每次跟營隊出來,我都像敗家女似的買一堆東西……。很快的,我們得搭上遊覽車,離開這座美麗的島,搭上飛機,在心中默默地揮了揮手,離開了澎湖,回到了台北,結束了這次的澎湖之旅。

轉貼 西湖國小/楊惠涵

澎湖人與海: 吉貝島石滬工法與潮間帶生物

澎湖群島這美麗的地方,被廣大的海洋懷抱著,先民為了生活必須出入海中,「以海為田」維持生存,冬天強烈的東北季風 ,更增加了出海的危險,也因此先民靠的豐富的生活經驗與技術,運用在地環境的天然材料,在艱困的環境中發展出了石滬文化,這就是人與海相互依存最好的歷史見證。
石滬,是一種利用潮差集魚的砌石工程,用石塊乾砌在淺水海域,是最天然的人造捕魚場,根據文獻的記載,「滬」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世界漁撈活動,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而且最早的澎湖石滬紀錄是在西元1696年清朝康熙的【台灣府志】中(註2),先民利用澎湖海邊黑色的玄武岩和白色的珊瑚礁,用不規則形狀的石塊直立方式堆砌相嵌,互相支撐的方式,堆起一口口石滬,再利用潮差,使魚群游進滬內而被捕捉。目前全世界石滬不到600口,光澎湖就有574口,其中白沙鄉吉貝島就有88口石滬,是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更是著名的石滬群場,所以吉貝島有【石滬的故鄉】之稱。
每口石滬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根據魚種的不同和習性,石滬的形狀也都不同,它的建造時間要很久,有的5-10年,有的甚至超過10年。石滬的堆砌方法,靠的全是先民的智慧與經驗,用雙手搬運石頭,一塊一塊在水中堆疊出來的,加上建造石滬的各種知識與技巧,沒有文字紀錄,全都是靠著先民代代相傳,隨著時間過去,漁船捕魚技術進步,現在石滬的漁獲量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有時百分之一,所以吉貝的年輕人陸續離鄉工作,導致至今知道如何修建石滬的師父和工藝也正在漸漸消失,所以為了保存這種珍貴的文化資產,由文建會補助,在西元2003年正式成立【吉貝石滬文化館】。(註3)
石滬建造的四個地理條件:(註1)
(1)潮間帶廣: 海岸沿伸到外海的海底平面傾斜度不可以太大,如澎湖廣大的珊瑚淺坪。
(2)風浪強: 海浪愈大,魚群愈容易進入滬內,如澎湖秋冬的東北季風強。
(3)海岸附近有建造石滬材料的岩石: 澎湖有玄武岩和珊瑚礁岩( 硓石)
(4)海域的潮差大:澎湖潮差最大可達3公尺。

石滬原理: 

石滬的類型: (註1&註4)
弧形石堤(The Arc Stone Wire):
沒有滬,外形像【畚箕滬】或【籠仔圈】。通常在距離海岸較近,退潮時水深在一公尺以內,又稱「淺坪滬」或「高頂滬仔」(至2020年澎湖有104口)
單滬石滬(The Single-Pool Stone Wires):
有一個滬房的石滬,通常在水位較深的地區,也稱為「深滬」(至2020年澎湖有82口)
雙滬石滬(The Multiple-Pool Stone Sires):
有兩個滬房的石滬,又稱「雙聯滬,最有名的是七美鄉的【雙心石滬】(至2020年澎湖有16口)
 (到2020年為止,澎湖尚未辨別的石滬還有44口)

石滬的主要構造: 滬牙、滬房、滬門、滬碇、伸腳、滬彎、魚井、腳路 (註1&註5)
滬牙:在深水石滬的滬堤所建造的小分支石堤,為了方便捕捉丁香魚建的小平台。
滬房:通常是建在深海處的石滬,為了縮小捕魚群的範圍,在圓弧形滬堤的中段,較深的
   地方,建一個像心形的集魚區,也稱【滬目】。
滬門:是滬房面對潮水流入內的開口處,寬度約1公尺。
滬碇:是滬門下方的門檻,在滬門底部用石塊填高,為了不讓已進入滬房的魚跑出去,有
時會放漁網封住滬門。
伸腳:是原來的滬堤延伸出去的左右兩臂,主要是引導魚群進入滬房。
魚井:在滬房的左右兩邊和伸腳相連的地方會建造一個坑洞,通常是在較好的深海
   集魚區,用來暫時存放漁獲。
滬彎(螺尾):在靠近淺水岸沒有接著陸地的滬堤端,建造成(捲尾)的造型,目的是讓
魚群入滬後,游不出去,再慢慢引進滬房。
腳路:當兩邊的海水高過滬堤伸腳時,無法相連陸地,為了往來方便,會在一邊興建的石
堤,可以讓漁民巡滬或抓魚方便行走。

石滬建造: (註1&註5)
石滬的建造就好像開一家公司,必須先募股,由合夥人共同來訂契約,而且建造一口石滬所需的材料數量要非常多和費時(石材的挖鑿和敲打),所以大家會分工準備工具和石材,再合力建造。這些合夥人可能是有血緣關係,也可能是附近的鄰居,人數可能從10人到30人,人數的多少,都依照石滬的大小決定 ,另外,股權的轉移,也會因為婚姻關係和買賣契約的發生而產生,造成石滬有公有和私有2種,像澎湖漁民會把石滬的股權送給宮廟的神明來祈求神明的保佑,這口石滬就變成公有的,公有的石滬屬於宮廟所有,如果因為家族結婚或繼承遮都是私有的。石滬建造的最佳時間,通常在農曆的4到5月,東北季風變小,比較安全作業。石滬建造的學問還不少,如每口石滬的滬門位置都是依照潮汐的流向決定,所以開始建造石滬前,需要先放一個木桶在海面上,來觀測潮汐的流向,建造何種類型的石滬,這都是需要事先對海域有了解,所以建造石滬真是不容易,因為有一座好的捕魚場才會有大量的魚獲。
石滬巡滬: (註1&註5)
石滬建造之後,股東們會用抽籤的方式,選出接下來一年【滬主】的順序和時間表記在契約的滬簿上,【滬主】擁有巡滬捕魚權。每位【滬主】的交換,用日為單位,每日都從0時起到24時止的捕魚權都屬於同一位滬主。因為每天都有2個漲退的週期,所以每天的滬主原則上都有2次的巡滬權。
巡滬裝備

照片來源: 楊惠涵 (吉貝石滬文化館)

石滬修滬: (註1 )
每口石滬代表人(最大股東)會召集各股股東,依照契約上的規定修復石滬,有關的時間、地點等都有詳細規定。

石滬魚獲量分配: (註1&註5)
【滬主】的捕魚權有優先的權利,其他的人都必須要尊重,何時巡滬和魚獲分配都由滬主決定。每一位股東都會分配到一個專用滬牙的石滬,只有在丁香魚的漁季裡,所有的股東才可以一起去捕丁香魚,但是都只能在自己的滬牙上撈捕丁香魚,但是捕魚當天滬內的其他大魚的捕魚權還是滬主的,澎湖從吉貝到目斗嶼有廣大的潮間帶,所以每月(農曆)的9、10以及25、26日前後,石滬的漁獲量會比較多,但是現在的魚獲量也都愈來愈少。
 吉貝石滬潮間帶生物: (註6)
潮間帶是指地球受到月亮和太陽的地心引力影響,每天產生2次的潮退現象,在同一個海岸,當漲潮時被海水淹沒,退潮時露出水面的沿海陸地區域。不同地質的潮間帶會發展出豐富而多樣化的海底生物。吉貝石滬是由玄武岩和珊瑚礁岩建造而成,各種魚蝦跟著潮汐進到滬內,慢慢的石滬內外孕育出許多不同的軟、硬珊瑚、各類海藻、各種螺貝、螃蟹 、蝦魚等潮間帶生物。

轉貼/ 郭晉安
二崁聚落
西嶼鄉的二崁聚落,人口由陳氏宗族組成,為單姓血緣聚落,因為東西方各有一處臺地而名為二崁(崁為高地之意)。相傳明朝末年,開基祖陳延益由金門下坑(今金湖鎮夏興)遷居至澎湖大池角(今西嶼鄉大池村),因大池角的耕地大多數已被早期居民佔據,於是又遷至龜山下的龜腳灣,之後又隨著家庭成員增加陸續遷居至現今的位置。陳氏定居後子孫逐漸繁盛,至清咸豐年間集居成「社」 。戰後初期與大池村合稱大二村,其餘時間則是獨立設村。二崁的居民外移嚴重,包括戰爭時期抽調的男丁,土地贍養力的不足造成的外移使二崁的人口逐漸凋零。二崁聚落是少數保存完整的傳統聚落,其結構簡單,建築多為典型澎湖古厝,其中二崁陳家古厝最為著名。
陳家古厝
又名二崁陳宅,澎湖縣定古蹟,由陳嶺與陳邦兄弟於日治明治43年(1910)興建,陳嶺、陳邦皆為當時離鄉背井到台灣本島工作存了錢後返鄉的二崁人。陳家古厝格局呈封閉式的「日」字形,占地百餘坪,有門廳、正廳、後堂等三進,門廳正立面的牆、柱皆由玄武岩砌成,表面裝飾了精美的交趾陶,門廳正面的山牆及鷹飾構造可明顯看出是和洋式建築,是澎湖傳統民宅中的傑出作品。

二崁聚落
西嶼鄉的二崁聚落,人口由陳氏宗族組成,為單姓血緣聚落,因為東西方各有一處臺地而名為二崁(崁為高地之意)。相傳明朝末年,開基祖陳延益由金門下坑(今金湖鎮夏興)遷居至澎湖大池角(今西嶼鄉大池村),因大池角的耕地大多數已被早期居民佔據,於是又遷至龜山下的龜腳灣,之後又隨著家庭成員增加陸續遷居至現今的位置。陳氏定居後子孫逐漸繁盛,至清咸豐年間集居成「社」 。戰後初期與大池村合稱大二村,其餘時間則是獨立設村。二崁的居民外移嚴重,包括戰爭時期抽調的男丁,土地贍養力的不足造成的外移使二崁的人口逐漸凋零。二崁聚落是少數保存完整的傳統聚落,其結構簡單,建築多為典型澎湖古厝,其中二崁陳家古厝最為著名。
陳家古厝
又名二崁陳宅,澎湖縣定古蹟,由陳嶺與陳邦兄弟於日治明治43年(1910)興建,陳嶺、陳邦皆為當時離鄉背井到台灣本島工作存了錢後返鄉的二崁人。陳家古厝格局呈封閉式的「日」字形,占地百餘坪,有門廳、正廳、後堂等三進,門廳正立面的牆、柱皆由玄武岩砌成,表面裝飾了精美的交趾陶,門廳正面的山牆及鷹飾構造可明顯看出是和洋式建築,是澎湖傳統民宅中的傑出作品。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