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課程班]20200201-0208婆羅洲神山生物多樣性課程作品分享區

Filed Under (國際課程班) by 邱鴻麟 on 09-02-2020

文/邱老、高老
請各位參與的親師生,皆可(應)進行以下作業與作品分享
一、生物多樣性影音資料庫:親師生,請儘快完成(兩星期內),並提供給天賦專案研創使用。

請各位將自己此次拍攝的菁華照片與影片,透放置google雲端硬碟分享給邱老(urtica@gmail.com),並設定為可編輯的權限,不然老師無法下載與彙整分享。
請分為生物類與人物照兩大類,生物照請依照以下檔名規則改好名稱:日期-地點-生物中文名(或學名)-拍攝者.jpg。人物照只須標示合照或某人的獨照。

二、自然書寫:親師生。將會作為參與下次活動的分隔線。(時間截止3/2)
旅行札記、學習心得、感言、謝詞或是個人對這趟行程的想法、觀點與觀察。字數800-2000字。文章請貼在本文留言中。

三、天賦專案研究與創作 :學生為主,選擇其中一樣進行,你所需要的媒材將可使用大家分享出來的影音,並請在你的研究創作版權中註明你使用了誰的影音資料。將大幅增加你的熱情點數與獎學金獎勵機會。時間截止為5/31,若有其他延長需求,請聯絡老師。

(一)Tracker自然追蹤師:如果你喜歡記錄外型、聲音、足跡、糞便、毛皮、氣味、生物生態習性等追蹤技術的某一主題的自然觀察,再結合知覺的覺醒,你就可在每次環境行動班的棲地探查中建立營隊活動的各主題棲地的追蹤資料庫。

作品參考:

台灣聲音地圖

一名野地錄音師的「聽見台灣」──范欽慧《搶救寂靜》

(二)Biologist生物學家:如果你喜歡研究生物種類辨識與分類、型態與構造、生物機制與發育、演化與分布、習性與行為、繁殖與遺傳、環境生態互動關係,你可以擔任此角色。作品插圖或圖文的重點就放在上述的生物學紀錄的筆記、各類的科展、主題研究報告。如某一類別之生物多樣性的分析 。

作品參考:
我的收藏
Field Notes on Science & Nature  點下書的圖片,可以預覽15位科學家野外的考查記錄

(三)Infographic Designer資訊圖表設計師:如果你喜歡用設計美學來將知識發聲,其中包含生物多樣性地圖繪製、知識系統美學。 如這趟行程的生物多樣性的地圖分析。

作品參考:《國家地理雜誌》御用資訊圖表設計師,繪出精確的美

(四)生態攝影師:如果你喜歡靜態攝影、動態(空拍)攝影,甚至是更有敘事過程的電影來呈現與敘說你的意念與想法,那就適合在營隊中擔任這角色進行作品的分享。如相片創作:將此次的相片匯集,照顏色或物種進行歸類,可利用疊圖、色塊,結合google地圖拼制婆羅洲物種分布或是意象。
影片創作:將圖片、影片、音效合一,製作本次課程的感受、發現與回顧。

作品參考:
野外生態攝影大賽 2017 得獎作品賞

(五)自然文學家:如果你喜歡以文學創作營造自然的學習與感受,舉反日誌、詩歌、小說、散文、新聞報導、議題分析等運用文字美學去創作你的故事,那就適合選擇這個角色作品。

作品參考:

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The Forest Unseen: A Year’s Watch in Nature

飛魚神的信差 營隊同學賴迎曦的作品

(六)程式設計師:

作品參考:之前分享的營隊 洪儀璇 學姊設計的金面山的蛙蛙學堂

(七)Artist自然藝術家:如果你喜歡繪本、漫畫、、書卡、剪紙、明信片、彩繪與各類綜合媒材的藝術創作,你也很適合進行這方面的創作。

作品參考:
森林裡的土壤製造機:雜木林的生態繪本

(八)Maker自然創客:喜歡用雙手或機器的幫忙製造或設計出實體物品、手工藝品、雕塑等。

作品參考:褚奕辰學姊的創作。

(九)自然音樂家:如果你喜歡以音樂或歌唱來表達大自然的美妙與奧祕,你也能選擇此角色進行創作的手法。 如利用現場錄製的聲音進行樂曲混音創作,軟體可上網搜尋。

作品參考:

(十)生態行動家:
報導文學或某種促進環境關懷的 action : 請參照各類資料,在自己的網路社群發一篇文章分享這次的感受與時事間的報導文學(赤道雨林的環境議題、澳洲火災、冠狀病毒等議題,發文請先給老師審閱,避免情緒字眼等)
回饋與建言action : 書寫你對於生態營隊的想像以及哪些部分可以可以level up 的建議文章。 或是各類可直播或演講的方式。

(十一)Naturalist博物學家:如果你喜歡實際探索自然棲地、研究自然歷史縱深觀點、並能綜合多樣學科,有時對自然保育行動有強烈的堅持、熱愛廣博的自然知識並對哲學有深刻的觀點,你可以選任這項角色任務。
如這趟行程的出團的時間順序紀錄、比較事件。 如順序性紀錄神山與克拉克山脈的差異,重點在於本次的歷程依據生態(生物鏈)紀錄比較事件。(如:不同區域人類與物種之間的距離,著重點在於生物鏈的比較與推測) 。
也可針對婆羅洲棲地的歷史與人為開發的歷史進行創作。

作品參考:
繽紛的生命
The Naturalist’s Notebook: An Observation Guide and 5-Year Calendar-Journal for Tracking Changes in the Natural World around You

2/01

飛機越過婆羅洲巽他群島,白雲在高山中穿縮,湛藍色的大海包圍一個又一個的小島、閃閃發亮。一踏入婆羅洲本土,我感覺天氣不同於台北的悶熱潮濕,比較像很久沒下雨的大熱天,因此也可以看到街上的民眾都穿涼鞋。這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三個國家管轄的婆羅洲島其實對我來說不會太陌生,路上隨處可見中文字,紅色的計程車也像新加坡的計程車(畢竟我曾去過新加坡,而新加坡也曾是馬來西亞的州),在老師放行後,我們四處逛逛,這裡的便利商店、速食店比較不受歡迎,反倒是雜貨店林立,也因為我們旁邊就是大海,空氣中也也瀰漫著魚腥味,有小販在叫賣他們的漁獲、雜物,有種和臺灣類似的風味,莫名親切。我們和老師到了一家椰子冰店,這天氣還是吃冰最適合了!!!起初不太敢嘗試,但在熟悉味道後其實真的不錯吃,下次我也想嘗試椰子冰布丁;肉骨茶帶著點酒味,酸酸的,肥美的蝦子讓人想要一直吃下去。
晚上老師抓了彩色過樹蛇給我們看,牠呼吸時鱗片會變成漂亮的藍色;中形金蛛在河堤旁的小洞被我們發現;三棵樹上站滿了睡覺的白鷺鷥…..

2/02
今天在神山國家公園探索了一整天,早上跟著老師一起賞鳥、探蛙。山裡的溫度從市區的「快中暑」變成較涼爽的適中狀態,走在大馬路上,兩旁的樹林伴隨著一些從來沒有聽過的叫聲,像是黃胸翁鷹、白喉鵯等。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跟著老師的步伐、眼神觀察樹林中移動的黑影,很明顯我的火候不夠,老師們看得到的鳥兒,在我看來只是遠遠的樹葉(有些鳥是綠色的),不過當我真的成功拍到鮮豔的公懷特氏咬鵑、栗頭噪眉時,還是滿高興的。古氏赤蛙、神山角蟾、山地擬齜蟾藏在樹葉堆中,黑色的懷特氏圓腹溪蚯以及鯰蚯被老師從水裡挖出來,個人認為鯰蚯也很像垃圾魚。
這幾天沒下雨,夜觀時只有看到球馬陸、夜胡蜂、大頭蛙等,不過我們也沒有氣餒,向上看,在國家公園門口發現幾隻婆羅洲金絲燕(可惜拍不出來),仰望天空,滿天星斗,獵戶座腰帶就在頭頂;低頭觀察,三葉蟲紅螢(屍體)躺在路中央,紫色澤蟹的洞隱密的藏在草叢中,不過樹鴝被路殺屍體倒是滿淒慘,連頭都沒了,血跡在路上畫了一條直線。

2/03
一早,就在國家公園賞鳥。橘、黑色的灰喉山椒在樹林裡飛翔,青藍色的青仙鶲隱藏在於樹枝上。一旁有著「京那巴魯山」,也就是神山的紀念碑,「UNESCO」代表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也讓我意識到我所踏的這片土地是多麼神聖。在用早餐時,突然發現一旁的樹上有巽他巨松鼠!可惜動得太快又被樹葉擋住,只拍到誤以為是嘴巴的白爪(因為一直掉食物)還有疾速飛過的,是染了一頭紅髮的小赤鵑鳩和黑頭白身龐克的小斑姬鶲,在在都替我們這餐增添了許多「好料」。
接著造訪植物園,豬籠草、王豬籠只有看見小小幾株,大部分都已經枯萎了真可惜,不過也有看到拖鞋蘭、神山秋海棠以及三葉蟲紅螢!不是屍體,是活生生的!!橘色的點加上黑色的殼,真的就像一隻上了色的三葉蟲以昆蟲的姿態重現在眼前。
夜幕低垂,棘斑壁虎和扁尾壁虎在住宿牆壁上爬行,叩頭蟲、螽斯、拳擊螳螂、苔蛾、雪苔蛾等漸漸被我們在住宿周圍發現,拳擊螳螂那收縮的前肢的確像拳擊手的雙拳,但是牠的複眼卻透露出獵人般的眼神,心如同鑽石般冷酷,準備快速攻擊、捕捉獵物。魔龍大兜的鞘翅在我們手電筒的照射下反射出金屬光澤,那是畫不出來的美,值得我們仔細欣賞。今天晚上便開始下起雨,但也代表之後會更有機會看到角蟾,我壓住性子耐心等候明天到來。

2/04
今天去宿舍後的山脈逛逛。大樹圍繞在我們周遭,眼前的龍腦香因為羞避現象樹葉都禮貌性避開了彼此、樹葉到樹葉之間掛滿了複合式蜘蛛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耳邊偶爾有闊嘴鳥的叫聲,腳踏在搖搖晃晃的吊橋上,高度大約110公尺,在樹的最頂端,景色比起從底部看別有一番風味,感受在高處的鳥類、昆蟲、蜥蜴看這座森林的樣子:俯視一片又一片的樹林,觀察潛藏在其中的生命,是否有一小片的葉子動的不正常?樹枝上是否有不該動的黑影?不過可能是我們太吵,在吊橋上沒看見什麼特殊的動物。蝴蝶園有各式各樣的蝴蝶在飛舞,像是裳鳳蝶或綬帶鳥小灰蝶,偶爾拍到蝴蝶在交尾,偶爾有蝴蝶任性的一直停在葉子上,但有時候想要拍的總是飛最快,還沒對焦就飛走了。
用完午餐,到了一般居民家看到了凱氏大王花,我們都連忙拿出大炮對準目標狂拍,很幸運的同時看到了年輕的大王花和老年的大王花,在拿著印著大王花圖案的鈔票和凱氏大王花合照之後,也聽到居民的心酸(由小胖翻譯):大王花開一次花要花很久的時間,如果居民的田裡有凱氏大王花開,那塊田就不能用了,雖然可以靠賺觀光客的錢有一點補助,但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有觀光客,有些人家看到乾脆直接砍掉。我意識到即使在國外,永續發展的問題、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平衡依舊存在,也還是等著去解決。
接著,到了養無螫蜂的農家去參觀。無螯蜂,顧名思義,就是沒有螫刺的蜂,聽小胖翻譯道,原本蜂巢是在樹上,之後為了方便採集、照顧,把它移到地上,用箱子餵養。掀起蓋子,不規則形的蜂巢出現在眼前,無螯蜂進進出出、爬上爬下,或從自製的洞口飛出、或是驚慌的飛來飛去,雖然拆了無螯蜂的家非常抱歉,但是也佩服牠們的力量,從空無一物到滿箱蜂巢,不知道會花多少時間精力。不過,養無螫蜂的農家也有和剛剛看大王花的農家有類似問題,一箱無螫蜂半年產700毫升蜂蜜,量不多,可能很難生存(所以也有看到一旁有種可可樹),農夫竟然願意忍痛割愛讓小邱老師嚐一口,真是非常感謝。
下午晚餐前的休息時間,拍完人生第一隻哺乳類動物—長尾彌猴後,我帶著裝備和許老師到宿舍後的山逛逛,樹上的鳥很興奮,不停的唱歌,水中的鼔甲蟲也一直游動,草叢間有三葉蟲紅螢的種,竹節蟲、凸眼蝗、以及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彼得氏端指虎,度過了美好的一小時。夜幕低垂,夜晚正蠢蠢欲動,一進森林就發現三趾翠鳥在樹上睡覺,真的是非常高興,竹節蟲、掌凸蟾、三葉蟲紅螢幼蟲也陸陸續續來迎接我們,雨水趁勢下來,嘩啦嘩啦,卻也不小心把平時棲息在樹冠層的蜥蜴請了下來,大飛蜥不知道是太久沒有回到鎂光燈下還是嚇傻了,竟然一動也不動,讓老師可以詳細介紹:牠的翼膜是由肋骨構成,喉垂用以宣示領域,爪子利於攀爬…….一旁還有夜晚常見的彎指虎以及白天常見的婆羅洲頭角蜥、綠冠蜥,紅著眼睛的黑頸鈍頭蛇也亮相了,牠身上咖啡色和黑色交疊的斑紋立刻吸引大家的目光,一直默默的在枯木中的香茹生氣了:怎麼沒人理我?氣的冒煙,冒哪種煙?原來是孢子啦!
如同周敦頤的愛蓮說,藉由牡丹和菊花襯托出蓮花的美好、如同古人觸景生情,都像是為了後面要提到的事物而鋪陳,前面的各種動物,終於把今晚的主角—婆羅洲角蟾「帶」出來啦!光是看到牠,這趟旅程就值回票價,如同網路上的照片一樣,淡淡的白色加上咖啡色帶來極似枯葉的皮膚,明顯的兩對皺摺以及細長的鼻子,大大的眼睛,讓我們興奮的拍了夠。最後在回程的路上,紫光燈這裡一照、那裡一照,有時偶然照到有趣的東西,像是蜘蛛網,有時照到發螢光的八重三蠍,結束今天的行程。

2/05
早上的目標,是蝙蝠洞。腳踏雨鞋,帶著愉快的心情,向目的地前進,手提相機,捕捉褐喉食蜜鳥的身影,觀察獵椿、鹿子蛾的身姿,一不小心踏進水裡,弄溼襪子也沒關係,乾脆光腳享受水池的涼快;蝙蝠洞是由幾片巨大的岩石組成,而主角們則待在深處,化為隱隱約約的黑影,像是在睡覺,又像是在注視著我們。離開住了兩天的旅館,到克洛克山脈國家公園去找豬籠草,道路兩旁都是野生的豬籠草和蘭花,和之前植物園飼養的相比簡直是大巫見小巫,殼斗科果實、秋海棠、神山鳳仙花、杜鵑花也不陌生,更是看到了婆羅洲樹鵲、栗冠噪眉的鳥群在樹林中穿梭,非常幸運。
墨汁撒向天空。該玩抓迷藏嘍!不知是哪一股聲音調皮的喊著,但是動物們都很聽話,古氏赤蛙躲水溝,螽斯正在樹葉自作聰明的裝樹葉,球馬陸自顧自的縮成一顆球,黃嘴角鴞的叫聲顯示牠正在倒數叫大家躲好,沫蟬用泡沫把自己包起來….不過也有憤世嫉俗的玩家,鱉甲蝸牛乾脆不跑了,雖然牠殼比一般蝸牛小,一般貝類都有外套膜,但牠的是一粒粒的,即使如此與眾不同,也不用放棄吧?史密斯鐵線蛇在準備藏起來時,身上的花紋出賣了牠,閃光燈下花紋呈現彩色,一閃一閃的,在這片把墨汁渲染的世界的確特別亮眼;也有很多高手級玩家,像葉脩,裝成樹葉的功夫可特別高明,可惜不小心動了一下被發現,如長尾夜鷹,特意蹲在進入山區的馬路上,即使不用特別躲在哪,也會最後被發現。

2/06~2/08
一早在宿舍周遭看到婆羅洲犄兜、婆羅洲大兜、獨角仙、鵲鴝、黑頭文鳥以及胖胖的木蜂,到了大王花保育中心,參觀完大王花的分佈、種類、生長使後我們便小心翼翼
來到有普萊氏大王花的地方,雖然等了很久的時間,但是可以零距離的和普萊氏大王花合照,甚至可以摸一摸大王花,真的非常幸運。下午,老師說要帶我們去吃限定的北京烤鴨!!!時候一久就吃不到了。於是我們開車到了化糞池旁…..在失望了秒鐘後,發現遠處好像有黑影在動,原來北京烤鴨的鴨是指這在臺灣少見,婆羅洲卻不稀有的斑胸樹鴨,黑色的啄、棕色的頸部,可惜拍不太到牠最大的特徵—胸前斑點。
晚上在飯店周圍四處逛逛,發現這裡夜市性質的街區其實並不熱鬧,不過漁市、菜市場倒是有很多人,真可惜時間不夠,不然真想把整個市區都逛完。

今天是最後一天,在婆羅洲文化中村參觀。其實婆羅洲有很多原住民族,像是卡達山的杜順族以及它的分支龍古斯族,沙巴第二大族巴瑤族以及第三大族毛律族等。導遊熱心的介紹各族文化,他們屋子的擺設、飲食(不過蟲實在是不敢吃)以及如何用竹子生火、特殊的卓遊、吹箭、手部彩繪等,還教我們如何做咖哩…最後,毛律族(從服飾判斷)表演竹竿舞給我們看,大家也加入一起跳,結束了我們在文化村的活動。

剩於的下午時光,我們來到第一海灘賞鳥。海灘這裡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等著我們。白胸木燕、斑馬鳩和綠皇鳩像是知道今天是我們在這的最後一天,不怕生的一直瞧著我們,準備盡地主之誼,給我們一套豐富的視覺饗宴。長尾鸚鵡和藍尾鸚鵡在樹中穿梭,成了藍色、紅色交織的畫布,牠們有時像是想要聊天一直興奮的呱呱叫、有時只是好奇的盯著我們看;鏡頭拉長、視線放遠,湛藍的天空明顯多了頸部是白色、翅膀是咖啡色的栗鳶在空中盤旋,黃色屁股的黃臀鵯以及全身都是黑白織成的黑鳴鵑鵙也在一旁,快看!大家的叫聲拉回我的視線,變色樹蜥快速的從草叢爬過、澤巨蜥躲回水池裡,但還是被我們「捕捉到」。在商店旁,剛剛追澤巨蜥太累了,,大家正在休息,但又聽見「快點,那裡又犀鳥!」疲憊被扔在一邊,拿起相機,只見一對冠斑犀鳥飛過去,趕緊拍照,這是最後一天,這對「善良」的犀鳥夫妻像是送給我們的餞別禮,讓有幸拍到犀鳥的我非常高興。終於,夕陽西下,光線撒在軟玻璃上,感染大海,熏陶白雲,靜靜的望著夕陽,我也滿足了。

忘著逐漸縮小的島嶼,回想著這幾天的點點滴滴,感謝老師的努力教學,也謝謝同學們體諒第一天就差點弄丟戶照的我;看著逐漸探出頭的日出,感謝婆羅洲這趟旅行讓我有美好回憶。

婆羅洲印象 五部曲

2020/2/1我又再次來到了婆羅洲,這是我第2次來到這美麗的雨林,就讓我說說這次來這裡,最印象深刻的五件事吧!

首部曲—三葉蟲紅螢

2月3日,我和三葉蟲紅螢有了一場美麗的邂逅。

我們在神山植物園,看蘭花、看各種豬籠草,最想不到的是,竟然在植物園裡的階梯上發現了「三葉蟲紅螢」。

我們排成一直線前進,我走在隊伍的中間,一低頭,就看到了一只龐大的母三葉蟲紅螢,一動也不動的趴在階梯上。我停下來愣了一下才抬頭大喊:「有三葉蟲紅螢!」所有人馬上迅速卡位,我也立馬蹲下來拍照,不過老師的大手一撈,就把三葉蟲紅螢抓走了,受到驚嚇的三葉蟲紅螢縮成了一個球,等老師放到草地上後,牠才慢慢的把身體舒展開來。原本以我們昨天晚夜觀的運氣來說,我還以為這次活的三葉蟲紅螢是看不成了,不過公的母的都看到了,讓我鬆了一口氣,代表這次運氣還不算差呢!

二部曲—膽量大測試—樹冠吊橋

2月4日的早晨,波令溫泉。

我們吃飽喝足,元氣滿滿後的第一個行程,就是要去走樹冠吊橋。經過二十幾分鐘路程,終於看到了樹冠吊橋的本尊。這個吊橋可不簡單,它懸掛在高45公尺的樹冠層上,只用寬30公分的木板一片一片起來,窄到只能走一個人,旁邊只有網子和麻繩讓你抓著。

一聽到每次限制只能六個人上橋,就令我非常緊張。這座橋顯然很不堅固啊!

到了橋前,我小心地探頭看了看高度,果然,這個高度可不是蓋的啊!他總共分成五段,當我開始走第一段之前,我還很開心地請同學幫我拍照,但當時的我沒想到,後面會越來越可怕…。就傻呼呼的出發了!

第一段走的還蠻輕鬆,「只有一點點晃嘛!沒什麼大不了的!」
當時我心裡這樣想。
到了第一個定點停了下來,我站在建在樹上,看起來很簡陋的小台子,覺得它應該隨時會垮掉…所以我站著完全不敢動。

慢慢的前面的人都走光了,輪到我了,我小心地跨出了第二段的第一步,第二段更晃了,而且慢慢的,底下的樹木不見了,吊橋晃到我懷疑人生,沒有樹葉遮蔽,我的雙腿離地面更遙遠….於是我崩潰了,就哭了….

可是我人在半空中,還是要硬著頭皮走完。所以從第三段開始,高老師走在我前面,陪著我一起慢慢的走,我跟著老師念著1、2、1、2,走著走著,好像也沒那麼怕了。直到最後一段,臉色發白的我,看著前面的人越來越少,發現第五段是最晃的,而且這一段的木板還有一些沒接好,我的眼淚直接被嚇乾了,慢慢地走,不知不覺也剩了三分之二的距離,三、二、一…。終於走完啦!

剛走完,我還沒適應平穩的地板,所以顯得有些站不穩;一位學姊拿著鏡頭問我:「走完吊橋了,有沒有什麼感想?」我毫不猶豫地直說:「我不會再來第二次了!」雖然嘴上這樣說,但想也不用想,我還是會再來的!

三部曲—嗨~豬籠草

2月5日,克洛克山脈。來到這裡主要目的是來找豬籠草和蘭花。

我很久以前就想看豬籠草了,這種長相奇特的植物界捕蟲高手,有很多秘密值得讓我們探究啊!

有一些豬籠草可以讓青蛙在裡頭產卵且孵化;有很多豬籠草小巧玲瓏的,特別可愛;有些大的豬籠草,是自然界的馬桶,讓某些小型哺乳類動物,一邊舔豬籠草蓋子上的蜜,一邊排放排泄物到豬籠草裡,這些糞便就成了豬籠草的養分…

除了豬籠草以外,還看到了我前幾天因為太矮或動作太慢,而一直拍不到的婆羅洲樹鵲,這次總算讓我拍到了!

四部曲—婆羅洲文化村

2月7日,最後一天總是會特別輕鬆,第一個行程就是去「婆羅洲文化村」。一開始我還以為婆羅洲文化村一定很無聊,但一進去後發現,我們除了可以參觀婆羅洲原住民的住所,還能吃原住民的傳統食物,意外地都特別好吃。我最喜歡魚湯西米露,主要是喜歡魚湯的味道,西米露的口感也很好,軟呼呼的,幾乎可以直接用喝的。他們有一間毛律族的傳統木屋,裡面有有一個坑洞,坑洞裡有一片竹蓆,一進去我就覺得它有點像彈跳床……等到導覽介紹了以後我才發現,我猜對了欸!

彈跳床的旁邊還有人可以幫我們紋身,這個紋身就是把顏料塗在手上,有些人好大一片,有一些人只有小小的一片,女生的是花,男生的是什麼我不太確定。我的花是小的,一朵花,旁邊還有一些彎曲的線條,蠻美的,到現在我還不想洗掉它。

五部曲—緣分

第七天的最後一個行程,我們和睽違一年的第一海灘再度重逢。

上次在這裡看到了鸚鵡、冠班犀鳥、綠皇鳩等鳥類…..,希望這次的運氣也能這麼好。果然抬頭一看,就有藍頸鸚鵡和長尾鸚鵡在樹上,此外,在池塘裡還有讓我覺得更棒的東西,那就是—「澤巨蜥」!

雖然上次在京河已經常常看到澤巨蜥,但這次在山上卻完全不見蹤影,所以我一整個超興奮,蜥蜴在池塘裡看不到全身,不過超乎意料的,在對面的樹下就有一隻小的澤巨蜥!老師嘗試著要抓牠,但還是被迅速又靈活的蜥蜴給溜掉了,還好我的快門按的即時,才能幫澤巨蜥拍到全身照。

我們像上次一樣,買瓶飲料,坐等鳥出現,沒多久後老師就說:「有犀鳥!」所有人直接衝到前面要拍,不過犀鳥飛走,我們一個個回到了休息的地方。等了很久,犀鳥終於又出現了,果然,等待是會有回報的。這次在一個超近的地方,牠就停在幾公尺的樹叢上,我們慢慢的靠近,終於拍到了,這是我這次來婆羅洲看到的第一隻犀鳥,卻沒想到,這隻竟然是我們去年看到的冠斑犀鳥—-同一個品種,是同樣的性別,最重要的,牠也是瞎了左眼。隔一年了,我們竟然在同一個地方看到同一隻犀鳥,真是太有緣份了。

過了很久,大家早就把相機放下了,有的人坐著休息,有的人四處走走,有的人在打棒球,上次也是這樣…。最後,我們在黃澄澄的夕陽,柔和舒服的海風下,結束了這次的婆羅洲之旅。

最後我要感謝老師、家長和學長姐們。謝謝西湖國小的老師們帶著我們快樂的去,平安地回來。謝謝邱柏愷老師這七天帶著我們跋山涉水、爬高走低,每天都有生物可以看。還要謝謝高昕妤老師這麼有耐心在吊橋上面陪著怕高的我,讓我感覺沒有那麼的害怕。最後要謝謝廖偉辰老師,在我沒有鑰匙的時候,提議可以跳窗進去,讓我不用在外面等同房的人回來開門。

亞航機艙中的空間,不知不覺的會將人帶至昏沈,飛機上空服員的口音,讓人很用力的想聽懂對方在說什麼。出發前情緒複雜,有的是對於行程的期待;也有的是對於疫情的緊張,這些感受都讓感官放至最大,座艙的空間顯得又更小了。

「Ladies and Gentlemen, This is Captain speaking. We expect to land at Kinabalu in 40 minutes…」擁擠的飛機上,機長認真的廣播飛機即將抵達目的地,而我的目光移至左側的乘客。欽羨座落在飛機的左側,一聲聲小聲的驚呼,是對於京那巴魯山的讚嘆。山體的本身是花崗岩,因此寸草不生,並有著奇特難以說明的崎形。

「好想到山的最高峰看看世界」這是我對於神山的第一個念頭,想必19世紀時的博物學家,也都是因為這小小的念想,不複雜的思維,才走得那麼遠。

京那巴魯山,有許多別稱,關於傳說、關於故事、關於音譯的,研究一個地方或一件事物「叫什麼名字」一直是一件很可愛又有趣的事情,因為名字的叫法,可能參雜著人們對於自然的敬畏、內心的恐懼、勸善的風俗以及文化的差異,而學問的開始,就是從命名認識開始,形成固定語言後進行溝通與收集,再慢慢擴散後開始排除對於事物主觀意念,最後形成科學。
看看座艙內不同年齡的孩子們,突然覺得營隊真是有趣。如果身為老師的角色,能慢慢找到一些具體的方式給予課程,而後預測某個孩子的未來,那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或許,這能成為一種長時間的研究。

神山慢慢的消失在左側窗邊,隨之而來的是身體懸空失重感,像是每次做出重大決定後等待結果的窒息感,也像是由夢初醒時坐在床上的徬徨。人生中總有許多重大事件,是沒有答案、不能掌握的,好比生死、好比低能量的逆境。唯一能掌握的事情是「思考」,想著「自己是誰?了解自己的外型輪廓、自己的學識邊境等等」這需要一次次的練習,才能拿捏的輕巧。飛機輕巧的著地,雖說是廉航,但機長的降落技巧,卻讓人由衷佩服,沒有顛簸,思緒滑順,把在機上複雜的運思甩得一乾二凈,「接下來該是發揮觀察力的時刻啦!」我在心中大聲地呼喊著。

亞庇市區,多元文化並蓄在外相上,在這裡我驚覺馬來西亞居然是個可以「掃臉」認族的國家。漢人皮膚明顯較白,五官相對較淺,身形偏瘦;馬來人五官深邃,骨架較粗,皮膚的顏色也較深。雖說台灣的原住民,在人種上雖同為馬來人,但身型上,台灣的原住民身形較為高挑,但原住民族骨子裡的熱血與外向,卻是藏也藏不住的。走在亞庇市區,除了可以「掃臉」之外,「房屋」由什麼樣的族群建立的,也可以稍稍的分類出來。比如說,漢人的房屋建立的很密集,對於自己的文字也很重視,漢民族房屋外面招牌絕對有滿滿的中式風格,像是70年代的台灣街區;而當地的馬來人,許多信奉的是伊斯蘭教,伊斯蘭的房子會有著圓圓的蒼穹、精美的壁花,諾大的白色會直接照在你的眼匡上,就算身在一公里外,你也難逃這種異國風情的襲擊。亞庇市區的房子,不像台灣具有明顯的騎樓,通常一樓的房子會直接作為攤販並向馬路延伸,就拿我們晚餐遇見的「肉骨茶」店來說,每當夜色攀在對面的巨大壁畫上時,肉骨茶裡面的店小二們,就會把事先擺在店旁的塑膠椅與斑駁的收納桌攤在街區,自己畫圈圍地,佔地為王,在亞庇市區,漢人似乎成了一種強勢文化,而這強勢的背後,好像還有著旅客無法理解的歷史線索,一絲絲的纏繞著,錯綜複雜。伊斯蘭女子的哀嘆、華人在此的辛苦,馬來王朝的秘密,在台灣的歷史課本上鮮少提及。明明相鄰台灣,但我們對於東南亞的理解還是太少,印象停留在移工、食物以及不知所云的視頻上。想到這裡,不禁自我檢討了起來,對於世界的各種文化,還是抱持著太多偏見了。

我所見的亞庇,交通順暢,地景也純樸,市容算是乾淨,人口也不如台北般密集。紅綠燈很少,最有趣的部分是該城市喜歡以圓環作為轉向的基準,我們隨著車子繞啊繞,繞得暈頭轉向。不同於台灣的左駕,馬來西亞的駕駛座是在右側的,這導致上車前我時常思考了一下,才走對邊。而過馬路是種藝術,在這座城市,「人」比車大(至少我是這樣體會的)駕駛通常看到有人要過馬路會減緩速度,熟練一些的當地人,會以百米速度逕自穿越,而初來乍到的我們,總是一次又一次的錯過過馬路的機會。要假裝成一座城市的居民,好像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亞航機艙中的空間,不知不覺的會將人帶至昏沈,飛機上空服員的口音,讓人很用力的想聽懂對方在說什麼。出發前情緒複雜,有的是對於行程的期待;也有的是對於疫情的緊張,這些感受都讓感官放至最大,座艙的空間顯得又更小了。

「Ladies and Gentlemen, This is Captain speaking. We expect to land at Kinabalu in 40 minutes…」擁擠的飛機上,機長認真的廣播飛機即將抵達目的地,而我的目光移至左側的乘客。欽羨座落在飛機的左側,一聲聲小聲的驚呼,是對於京那巴魯山的讚嘆。山體的本身是花崗岩,因此寸草不生,並有著奇特難以說明的崎形。

「好想到山的最高峰看看世界」這是我對於神山的第一個念頭,想必19世紀時的博物學家,也都是因為這小小的念想,不複雜的思維,才走得那麼遠。

京那巴魯山,有許多別稱,關於傳說、關於故事、關於音譯的,研究一個地方或一件事物「叫什麼名字」一直是一件很可愛又有趣的事情,因為名字的叫法,可能參雜著人們對於自然的敬畏、內心的恐懼、勸善的風俗以及文化的差異,而學問的開始,就是從命名認識開始,形成固定語言後進行溝通與收集,再慢慢擴散後開始排除對於事物主觀意念,最後形成科學。
看看座艙內不同年齡的孩子們,突然覺得營隊真是有趣。如果身為老師的角色,能慢慢找到一些具體的方式給予課程,而後預測某個孩子的未來,那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或許,這能成為一種長時間的研究。

神山慢慢的消失在左側窗邊,隨之而來的是身體懸空失重感,像是每次做出重大決定後等待結果的窒息感,也像是由夢初醒時坐在床上的徬徨。人生中總有許多重大事件,是沒有答案、不能掌握的,好比生死、好比低能量的逆境。唯一能掌握的事情是「思考」,想著「自己是誰?了解自己的外型輪廓、自己的學識邊境」這需要一次次的練習,才能拿捏的輕巧。飛機輕巧的著地,雖說是廉航,但機長的降落技巧,卻讓人由衷佩服,沒有顛簸,思緒滑順,把在機上複雜的運思甩得一乾二凈,「接下來該是發揮觀察力的時刻啦!」我在心中大聲地呼喊著。

亞庇市區,多元文化並蓄在外相上,在這裡我驚覺馬來西亞居然是個可以「掃臉」認族的國家。漢人皮膚明顯較白,五官相對較淺,身形偏瘦;馬來人五官深邃,骨架較粗,皮膚的顏色也較深。雖說台灣的原住民,在人種上雖同為馬來人,但身型上,台灣的原住民身形較為高挑,但原住民族骨子裡的熱血與外向,卻是藏也藏不住的。走在亞庇市區,除了可以「掃臉」之外,「房屋」由什麼樣的族群建立的,也可以稍稍的分類出來。比如說,漢人的房屋建立的很密集,對於自己的文字也很重視,漢民族房屋外面招牌絕對有滿滿的中式風格,像是70年代的台灣街區;而當地的馬來人,許多信奉的是伊斯蘭教,伊斯蘭的房子會有著圓圓的蒼穹、精美的壁花,諾大的白色會直接照在你的眼匡上,就算身在一公里外,你也難逃這種異國風情的襲擊。亞庇市區的房子,不像台灣具有明顯的騎樓,通常一樓的房子會直接作為攤販並向馬路延伸,就拿我們晚餐遇見的「肉骨茶」店來說,每當夜色攀在對面的巨大壁畫上時,肉骨茶裡面的店小二們,就會把事先擺在店旁的塑膠椅與斑駁的收納桌攤在街區,自己畫圈圍地,佔地為王,在亞庇市區,漢人似乎成了一種強勢文化,而這強勢的背後,好像還有著旅客無法理解的歷史線索,一絲絲的纏繞著,錯綜複雜。伊斯蘭女子的哀嘆、華人在此的辛苦,馬來王朝的秘密,在台灣的歷史課本上鮮少提及。明明相鄰台灣,但我們對於東南亞的理解還是太少,印象停留在移工、食物以及不知所云的視頻上。想到這裡,不禁自我檢討了起來,對於世界的各種文化,還是抱持著太多偏見了。

我所見的亞庇,交通順暢,地景也純樸,市容算是乾淨,人口也不如台北般密集。紅綠燈很少,最有趣的部分是該城市喜歡以圓環作為轉向的基準,我們隨著車子繞啊繞,繞得暈頭轉向。不同於台灣的左駕,馬來西亞的駕駛座是在右側的,這導致上車前我時常思考了一下,才走對邊。而過馬路是種藝術,在這座城市,「人」比車大(至少我是這樣體會的)駕駛通常看到有人要過馬路會減緩速度,熟練一些的當地人,會以百米速度逕自穿越,而初來乍到的我們,總是一次又一次的錯過過馬路的機會。要假裝成一座城市的居民,好像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各位旅客您好,本機即將降落於桃園機場,請繫緊安全帶,小桌板歸位,椅背調正,感謝您的搭乘,祝您旅途愉快。」
看似許久又漫長的8天旅程,沒想到已經到了尾聲。
到了出境大廳,與老師同學們道別,我就搭著車前往回家的路。
回到台灣第一句就是,回家真好,雖然婆羅洲的生態十分新奇,每走幾步就會發現自己從來沒看過的物種,但我想還是難敵台灣那一份最真誠的人情味與熟悉的味道。
因為家居住在北投,所以從桃園回去還需要一段時間,一路上我都沒說話,我一直在回憶著這8天旅程所發生的事,如此新鮮又充滿趣味。
還記得,去年的京河之旅因為我去日本沖繩,所以沒有跟到,東眼山的活動每次都只能聽同組的同學訴說旅途經過,他們說得越起勁,我越聽越不是滋味。「下一次我一定要去。」我已經在心中默默地許下這個願望。如今,我達成了……
第一天在桃園機場集合時,因為是第一次與生態營出國,十分緊張,皮繃很緊,一路上都跟得死死的,不敢大意,深怕自己一疏忽,就無法順利出國,於是我跟著隊伍通過了一層又一層複雜瑣碎的關卡,對我這種路痴來說,簡直就是迷宮的機場,還是讓我如願到達登機室。
搭上飛機,有一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我終於要出發到婆羅洲了!」一起飛,我就睡得不成人樣,不知過了多久,聽到許多人的對話聲,我想說發生了什麼事,我迷迷糊糊的戴起眼鏡想一看究竟,到底是什麼事可以讓人議論紛紛,我看著窗外,「原來只是一座山啊!」我心裡這樣想。正準備繼續補眠的我,如同觸電一般,想起,這不是這趟旅程的主角嗎?!是神山!!沒想到已經快要下飛機了,我趕緊拿起手機往機窗拍照,記錄我這次旅行的第一個畫面。下飛機後,我陸陸續續脫掉身上厚重的衣物,這裡與台北的溫度真的差很多呢!搭乘9人座的車子,在車上享受涼涼的冷氣,前往大家所說的亞庇市區,到了目的地,我興奮的第一個衝下車,一股氣流來襲,讓我不禁想窩回車上,真的是「熱」啊。沒辦法,我也只好硬著頭皮下了那舒服的車子。抵達亞庇已經下午了,自由活動,因為第一次來所以就跟著大家的腳步走,首先到了太子椰,一家全部都是椰子系列食品的店,我點了一顆椰子來嘗一嘗,椰子水很甜,又很解渴,椰子內部的果肉超多的,很Q,沒想到來婆羅洲的第一餐,就這麼美味,完全抓住我的味蕾,也讓我期待接下來的每一餐。大致熟悉了亞庇市區的地形,就差不多要集合了,晚餐是肉骨茶湯,這餐讓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一大碗的肉骨茶湯,表面滿滿的金針菇,湯很鮮甜,有中藥材的味道,肉也十分嫩,這碗肉骨茶湯,完完全全取代了我活12年所吃遍各地美食的排行地位。我們這一桌的戰鬥力偏弱,所以我幫忙吃光許多菜餚。我帶著笑容前往今天的住宿地點。梳洗完畢我立即躺在床上,期待明天的到來。睜開眼,到了旅程的第二天。其實今天才算是旅途的開始,開始什麼呢?開始探險啦!開始讓我一層又一層的掀開雨林的面紗,讓我一探究竟,雨林到底長什麼樣子呢?就讓我慢慢敘述吧!我們開了不知多久的車程,抵達了神山國家公園,我們先與神山拍張照,依靠著欄杆,望著遠處,不管是在飛機上,還是如此接近的看著神山,他還是一樣如此雄偉、壯觀。如同巨人一樣,守護著這裡的大家。這一天半,待在神山國家公園,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植物園的參觀,植物園裡的東西真的很多,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豬籠草,而且我們在要準備回程的路上,看到了三葉蟲紅螢的母蟲,它的外型極為特別還有烏黑亮麗的外表,並有著亮麗的橘色點點。之後我們就要前往波令溫泉,波令溫泉是這8天我覺得最棒的地方,不僅生態豐富,又有溫泉泡,還有吊橋可以走,甚至附近就有大王花可以看。這裡真的很棒,晚上吃飽飯,在波令溫泉的第一個晚上我有夜觀的行程,一路的夜觀我都迫不及待的走在最排頭,讓我能站在觀察的第一前線,那天晚上雨下很大,讓我真的感受到所謂的雨林是什麼感覺,待在小亭子,等小邱老幫我們抓神奇的生物,我閉著眼睛,聽著雨稀哩稀哩嘩拉嘩拉的一直下一直下,感受著雨歡迎我們到來,所演奏的曲子。真的是所謂的「在雨林被雨淋」,聽著聽著,小邱老抓的寶物也來了,是婆羅洲角蟬,雖然之前在神山國家公園就已經看過神山角蟬了,但在波令溫泉看的角蟬,反而給我不一樣的感覺,婆羅洲角蟬好像比較神氣、驕傲、有自信了點,放在桌上,許多聚光燈打在他身上,好像模特兒一般,給大家盡情地拍個夠。時間真的過得很快,轉眼間三天過去了。第四天來到,今天是要去走吊橋的日子,我那兩位可愛的室友,早已議論紛紛,擔憂著高度,但他們還是逃不了走吊橋的命運,一共有六個吊橋,每個吊橋都十分的小,一次只能走六個人,一開始我以平常心走過去,但是後面的叫聲反倒讓我緊張起來,到了橋與橋之間的休息站,我連忙安慰他們,他們很棒,最後都有走完沒有放棄,這證實了一句話,「失敗是留給不堅持的人。」我真的很替他們開心。走完吊橋,我們就去看大王花,一共有三朵凱氏大王花,花的花瓣上有白色斑點,一片大王花的花瓣,就像是一片雪餅一樣,只是被染成紅色而已,是新口味呢!真的很有趣。看完大王花後,小邱老加碼一個行程,我們再去看無螫蜂的蜂巢,觀察這一些無螫蜂如何採蜜,以及建造他的蜂窩。今天大部分的行程都走完了,我們回到波令溫泉的住宿區,前往我早已期待許久的溫泉,水溫剛剛好的溫泉,將疲憊的雙腳泡入,真的十分享受。來到了夜觀,這一次是跟著邱老夜觀,因為走的路越來越坎坷難以行走,一群沒穿雨鞋的同學早已打退堂鼓回房間了。我很幸運的有穿雨鞋,看了一下只剩5、6位同學了,但是觀察的狀況不是很好,鳥很少,但不信邪的我們,還是慢慢地向上走,一直祈禱著希望能看到不一樣的生物,果然是心想事成,到了一個空曠的平台,我們看到三隻鼯猴,其中一隻滑行給我們看,讓我們驚呼。今天也算是收穫滿滿。第五天的行程,我們去看豬籠草跟蘭花。一整段路,不管走到哪裡都有蘭花,不管是在樹上、腳邊通通都有蘭花的蹤影。還有大大小小的豬籠草,每個都長得不太一樣,我特別喜歡小小的豬籠草,感覺特別的精緻、高貴、低調、不想要引人注目。走完夜觀的行程後,已經11點左右了,我與室友都累癱了,我們趕緊梳洗一番,就匆匆入睡。接下來的兩天,幾乎都是賞鳥行程,在山區時,鳥況十分不好,我們只好再要回到市區前,到大王花保育中心,看普萊氏大王花,我們可以直接將頭探進去大王花中央的洞,聞大王花的味道,我聞根本就沒味道,其實大王花沒有像別人說的很臭嘛。到了市區還有一個婆羅洲文化村的活動,我們參觀到了許多不同族群的房子,都各有特色。過了回到亞庇後的兩個晚上,就結束了。我卻還依依不捨,不想離開這個與我才相處短短8天的地方。這幾天天過得太充實,還來不及反應,就到了機場……
「各位旅客您好,本機即將起飛,目的地是桃園機場,請繫緊安全帶,小桌板歸位,椅背調正,感謝您的搭乘,祝您旅途愉快。」
我在此感謝,一路上陪伴我的老師、同學、家長、司機。沒有您們的出現,這趟旅程不可能順利。

最新消息| 睽違六年 大王花老爺重新出關
近來葡萄藤社區管委會農夫一家發出[出關通報],凡是想拜見剛出關的大王花老爺者,皆須向管委會繳5~30馬幣不等,端看大王花家族出關人數而定。農夫一家非常的保護大王花家族,在快出關前幾天,農夫會為他們準備一個既能遮風避雨又能接待客人的地方,不讓大王花少爺老爺夫人小姐……們受到一丁點的損傷,因為他們其實還滿脆弱的。每位大王花的家族成員出關時最多就接見客人一個禮拜,剛開始待客的幾天,每位大王花家族成員都精神飽滿、思慮清晰。但到了後面幾日,他們卻會變得精神不濟、渾渾噩噩,需要重新閉關修行才能恢復。
回歸正題,為什麼這次[出關通報]會這麼出名呢?因為這次出關的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大王花老爺普萊氏和其夫人凱氏,所以拜見價格也大大飆升,更造成各大報社爭相報導。這次農夫一家請的蒼蠅警衛也因拜見人數增多而數量稍增。順帶一提,蒼蠅警衛的主要職責是巡邏看有沒有客人過於靠近而違規,以及清理大王花家族的家。
大王花家族每次出關所帶出的時裝風潮,也是一大討論話題。這次夫人老爺出關,各個有名的設計師都紛紛湧至,想一睹其成員的風采。夫人這次穿的是最經典款的玫瑰紅皮革裝,上有裝飾白色長點紋。內裡為稍粉的紅短毛,聽說這樣穿起來最舒服。鞋子則是如雲般的深靴,上頭為特殊鋸齒狀小突起,別具特色。老爺則是一如往常的紅底淺紅點打獵裝,與夫人的服裝配成一對。記得閉關時老爺的衣服都已呈黑色幾乎腐爛,但這次出關卻打理的整整齊齊,連出關前幾天黑披風也沒有一絲皺褶,讓人不禁懷疑這兩位老爺到底是不是同一人。除了引領時尚風潮外,大王花家族也常是流言主角:有時被說成奇臭無比、臭傳千里,有時則是被說成奇大無比。但其實大王花家族真的不臭,只有老爺普萊氏有一點逐臭之癖,喜歡噴一點點的臭水溝味香水,不仔細聞其實聞不出來呢!至於[奇大無比]的傳聞則不一定是假的,要看修行成果,每次都不太一樣。
這次大王花老爺夫人一同出關,難能可貴,期待下次能看到阿諾德˙大王花少爺和藤氏˙大王花小姐出關時的豔麗之姿。
(自然報記者/赤腹松鼠 報導)

離開了壯闊的台灣,越過浩瀚的南海,經過了四小時的飛行,夢想的羽翼帶我降落在魂牽夢縈之地-婆羅洲。自從上次到訪後,這兒就成了我所追隨的天堂,犀鳥、紅毛猩猩、長鼻猴…….在那兒,是動物們的天堂,也是我們生態營的天堂。

這次的目的地是神山,亞庇當然是第一落腳之點,肉骨茶、椰子冰和美碌冰當然不能少。但是,這次有不一樣的驚喜,那就是:竟然連亞庇的旅館旁都有蛇!在第一晚大飽眼福後,就進入了重頭戲-神山。一抵達休息處,絢麗的美景就佇立在我眼前,讚嘆神山巍巍之際,我忍不住拿起相機快拍。忽然,我發現在神山的右邊,出現了一群鳥,還不清楚是什麼鳥,奉行邱老平時交代的原則「先拍再說」,拍完後請邱柏愷老師鑑定,驚呼之聲在耳際響起,居然是神獸之一-花冠皺盔犀鳥,我萬萬沒想到,第六種犀鳥就這樣被我「捕捉」到了,我真幸運。

接下來登場的是神山角蟾和山地擬髭蟾,自從去年我看了邱柏愷老師的照片後,角蟾就是我這次很想看的動物之一。神山角蟾算是角蟾中很小隻的,牠的眼睛上方有肉質的角,能偽裝成葉子;山地擬髭蟾有大大的眼睛,而且還有眼白,簡直不輸卡通鳥-黑黃闊嘴鳥。紅頭林鷓鴣在我們面前走秀,小隻的山鳥也跟在牠們後頭;古氏赤蛙也出來亮相,牠長得跟福建大頭蛙很像。

接下來就是波令溫泉豐富的生態,黑頸鈍頭蛇、拳擊螳螂等神獸也都出來透透氣。而最令我開心的是,上次在RDC(雨林探索中心)看到的馬來鼯猴,這次竟然也出現了!跟著邱老夜觀,先是到了P4實驗室,有螞蟻做的蟲癭、奇怪的蕈類、木頭,還有鳥;再沿著小路往上,到了一個平臺,那兒有間小房子,就在這時,一對閃閃發亮的眼睛出現了,那是馬來鼯猴,總共有三隻,其中一隻高鵬展翅在我們面前展現滑翔特技,大家都忍不住一陣驚呼~想不到還有這樣的驚喜。

到底大王花會不會很臭呢?我一路上都在想,結果到了之後發現其實還好。凱氏大王花靠近聞有點臭味,但普萊氏大王花完全不會!凱氏大王花是沙巴最大的大王花,而阿諾德大王花是婆羅洲最大的。我們在某個住家裡後院看到了三朵凱氏大王花,在大王花花園(RAFFLESIA GARDEN)又看了一朵;而我們在大王花保育中心看到了普萊氏大王花,它比凱氏小很多,旁邊還有很多花苞。能看到世界上最大的花需要一點運氣,因為大王花花期僅有短短的7天,等待花開的過程可能需耗時9個月以上,所以能親眼觀賞這傳說中的花真是值回票價!

最後,我們到了婆羅洲文化村,在那裡能親自體驗當地原住民的居住環境及食物,能品嘗他們的道地飲食也有親手DIY體驗,還有表演可以欣賞,真的很充實。傍晚,我們到第一海灘賞鳥,看完了藍枕鸚鵡、長尾鸚鵡後,跟在後頭的是變色樹蜥和澤巨蜥;後來,白領翡翠和冠斑犀鳥也出現了!而且這次的冠斑犀鳥和上次竟是同一隻,我們跟它真有緣分。歷經一年後舊地重遊,距離這趟旅程也接近尾聲,格外珍惜之情油然而生!

看鳥看累了,打棒球休息一下,大家紛紛大顯身手;夕陽的餘暉也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離別,只能聽著小胖在車上放的歌,期待著下次的旅行。

我想感謝柏愷老師,不辭辛勞地找東西給我們看;謝謝導遊Vendon,帶領我們完成這趟旅程;感謝邱老、卓老策畫這次的課程;也感謝其他老師,一路隨隊協助我們,讓我們有這次完美的旅程,也在我忙碌的國中生活中,添上了許多色彩。

再次來到這座緊鄰南海的城市,一下飛機還是被悶熱的空氣給弄得滿頭大汗,對於從氣溫只有個位數地區前來的我,這突如其來的溫差實在是使我焦頭爛額;不過,也是因為婆羅洲終年悶熱潮濕,才能孕育出超過千萬種生物的生命搖籃,全球生態多樣性最高的熱帶雨林。
上回,我們在京河沿岸及山打根地區的低地雨林進行生態觀察;這次,我們要前往探訪的是山地雨林,婆羅洲最高峰,被當地原住民視為祖靈居住地的神山—京納巴魯山,及其屬於的克洛克山脈生態。
這趟婆羅洲的探訪之旅有許多精采的行程,但最令我映象深刻的莫過於波令溫泉的雨林夜觀。
波令溫泉渡假村的夜晚,是昆蟲的派對,以路燈做為舞台燈,在燈光下展現自己;以前在養甲蟲時,望穿秋水想要飼養的婆羅洲大兜,竟直接在燈光下的馬路停了下來,似乎想讓大家仔細欣賞;體型嬌小,前角如帶著拳套般的拳擊螳螂也來了,只是動作敏捷的它,一溜煙就跑走了;還有各式蛾類也來參加,原本寂寞的路燈下,頓時熱鬧起來。
而雨林的夜觀,則是給了我濃厚「客人」的感覺,步道旁的每片葉子,似乎都是動物的家。各式各樣的竹節蟲趴在葉片上;無論是全身長滿尖刺,看似兇惡的;身上有與台灣黑熊相同有白色V字形圖案的;粗的細的,千奇百怪的竹節蟲都出現了。除了竹節蟲,螽斯、蝴蝶,有著斑馬條紋的蚱蜢,把頭縮在羽毛內睡覺,體色艷麗的三趾翠鳥,盤踞在樹枝間的黑頸鈍頭蛇;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我從沒見過的雨林主人,我真誠了打擾牠們睡覺的客人了。忽然,天空下起雨了,我們只得趕緊找涼亭避雨,所幸一路上有大樹幫忙撐傘,我們才不至於淋成落湯雞。大雨不停的下,我們附近的雨林卻響起一陣明亮的聲響,在雨聲中載浮載沉,聲音倒也能傳的很遠,老師循著聲音接近,原來是隻婆羅洲角蟾!角蟾科蛙類的上眼瞼幾乎都有著一對角狀突起,其中又以婆羅洲角蟾的突起最為明顯,但即便最顯眼,但再搭配如落葉般,有漸層體色和紋路,及尖尖的鼻子和身體的菱角,完美的刻畫出落葉堆的樣子,使他們只要靜靜的在森林底層趴坐,無論是獵物或天敵,都很難發現牠們的存在;也只有在下著雨,他們鳴叫時較容易循著聲音尋找,能見到它們真的要有很好的運氣。角蟾也不是我們常說的蟾蜍,也並不近於任何台灣常見的蛙類,而是比常見的新蛙亞目蛙類原始的中蛙亞目,更古老的類群。
這次的山地雨林探訪,與上回相比,較少大型哺乳類相伴,但仍有許多蛙類、昆蟲及鳥兒與我們一同探索。這次雖然較少看見棕梠田,但神山牧場開闢了好幾座本來充滿生命的雨林山坡,還是令我感到悲哀,整個熱帶雨林還有超過一半的物種沒有被我們發現,卻都正急速消失中,人類的利益與雨林的生命勢必要找到個平衡,才能永存下去。

風之下 莽莽榛榛

森林大火、過度墾殖、氣候變遷、非法盜採的先備知識,讓我與婆羅州的初次照面揮不去忐忑。雖然滿心期待看到鍾愛的豬籠草,卻憂慮著這塊雨林大地也許已遭受嚴重的生態威脅。時而地氣蒸騰時而山氣沁寒的八天裡,我感覺自己在莽莽榛榛間,慢慢靠近了她。且讓我持【Sabah】─【Sabahan】之畫筆,速描出她所掀開的素顏。

【Sabah.صباح.Land Below the Wind】
沙巴,Sabah。它的別名Land Below The Wind先喚起我的好奇。它處於怎樣的風場結構?「風下之地」是個自稱或他稱?地理癮和語言癖促動我展開小小的考察。
原來,綜合緯度(7ºN~4ºS)、板塊(屬於七千萬年前形成的印度馬來地塊)、地質(太平洋火環帶未經過)之便,此地幾乎沒有水、旱、蝗災,又因為科氏力過於薄弱,鮮少受到颱風的侵襲,而年均雨量超過三千毫米。
至於“Sabah”這個名字的來由有諸多說法,似乎難以一言斷定,且曾絡繹於此的諸多族群中,賦予它不同的意義。但有趣的是,阿拉伯語صباح就讀作“Sabah”,它除了是「早晨」的意思,竟也有“Land Below the Wind”的含意。這是個巧合,還是阿拉伯人先民早已慧眼洞悉?
不論如何,處於「風下」,都是個極有利的環境條件,成為造就婆羅洲生態多樣性的關鍵,並扎扎實實、謙虛但飽滿地一一展露在我們眼前。在第一站的京那巴魯山,由於海拔高,讓我有種根本沒離開台灣的錯覺;但隨著海拔逐次下降,帶來驚呼的物種越來越多,完全超出驗證地理課本的層次。
常覺得,旅行中的時間與空間總在拔河。充裕的時間可以放緩腳步,看見環境的細節。就像是在波令溫泉的那幾天,當車子顛簸地駛過小徑,來到飼養無螫蜂的原住民農家,不太大的農園裡,密密地種滿可可、椰子、香蕉、波羅蜜。木造的高架涼台和主屋,以鐵皮覆蓋,主屋前的門庭,屋底堆放著雜物,一條麻繩連結對面椰子樹,密密晾曬著衣物。不遠處的另外一家原住民,守著剛盛開的大王花,鵠候著遊客。由於大王花一旦被發現就會被劃設保護區,附近的植生較為天然,地上只散落著過季的紅毛丹、以及一顆顆發了芽的椰子。在生態觀察時,我們必須展現「微觀」的本事,對物種的紋理與脈絡,甚至毛孔和組織具備敏銳的覺察與細膩地感知,就像是【Sabah】一詞醞釀的自然地理與生態樣貌,等候我們以微觀的態度,溯迴從之。

【Sabahan】

另一個引我好奇的是“Sabahan first, then a Malaysian.”的表述,究竟隱喻了怎樣的認同感。
馬來西亞分屬馬來半島及婆羅洲,沙巴州和砂勞越州簡稱東馬,馬來半島的十一個州簡稱西馬。馬來半島非常早就有文字記錄,與周遭國家往來頻仍,累積出不錯的人力、物力、財力,成為政經薈萃之地。婆羅洲則遲至二十世紀才被納入馬來西亞國土,隔著南海與馬來半島相望。
我首先驚訝地發現兩地的文化氛圍相當不同,且存在不少「一國兩制」的事實。我認為造成歧異的最大的關鍵,應該在於人種組成比例。相對於馬來半島居民以馬來人為主(63.7%),華裔(26.2%)、印度裔(9%),原住民僅佔0.5%。沙巴沙勞越的原住民高達49.1%,涵蓋毛律族、卡達山族、杜順族、巴瑤族等32個族群,華裔約13.2%、印度裔約0.3%,馬來人約11.5%。
高達63%的沙巴公民以「沙巴漢(Sabahan)」自居,僅有27%以Malaysian為先;而超過半數的西馬公民,以各自的宗教為認同。“Sabahan”這個詞不只是沙巴居民的自稱,還透露出多元種族和睦相處、文化交融的自豪之情。
確實在亞庇市區,各族群的建築、商店在街廓融洽交織,有些殘留著殖民風格。狹小的餐館裡,各式方言方音與食物的香氣交雜飄散,彼此心領神會。招牌則有「沙巴區林氏宗親會」、「بيت اليمويل الكويتي(Kuwait Finance House)」這一類是鎖定族群的,也有多語併陳的,眼花繚亂的我,還沒回過神就已經在肉骨茶店坐下,牆上的菜單繼續招惹我的眼神心思:「Yee Fung Laksa(怡豐叻沙)」、「Fish Ball Mee Hoon(魚丸粉面)」、「Chicken Wanton Dry Mee(干撈面雲吞)」……。
在出發前查好沙巴通華語而心理準備不足的我,在這兒深切領會到學新的語言不只是為了溝通,更是為了樂趣、為了融入、為了享受其中。於是我把握這短暫的數天,放亮眼睛注視各樣的文字、張大耳朵聆聽人們的交談,想知道多元族群如何交織運用多樣的語言。商店店員慣常以馬來語應答、司機先生在餐食間以馬來語交談,在官方教育推動下,馬來文成為公領域的主要語文,即使馬來人佔比極低。在私領域則使用各自的母語,客家話為最主流的方言,華人大多也會講粵語或華語,潮州話、閩南話、海南話則較為小眾。漫步在亞庇街頭,可以聽到華語、馬來語、印地語、日語、韓語、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音樂圈的最新流行歌或經典老歌在輪播。很可能是多國語言運用自如的能力,帶來Sabahan們面對諸多音樂類型的寬泛接受力。
在京那巴魯山、波令溫泉、克洛克山脈、亞庇之間位移的旅途,帶給我們與司機多一些交談的契機。他也證實了此地確實沒有馬來半島族群間的火藥味、幾乎不曾出現爭端,彼此早已習慣於同桌共食、平起平坐。這樣一種在山河的大數具象裡滋養的胸懷,讓控制、佔有、控訴逐漸泯於無形。以「巨觀」的態度去看待每個人、每個族群,彼此的生命都更為寬廣豐盛,就像在京那巴魯,這個最接近神與愛的地方,他們共享同一個名字:【Sabahan】。

雨林中的村寨

過去對婆羅洲的印象和期待總是茂密的熱帶雨林,其中有各式山鳥、飛鼠、蛇類、豬龍草、大王花等交織,但在真正走過一回之後,留在我心裡久久無法忘懷的卻是婆羅州的原住民文化。這些石壁畫、圖騰、古謠以口傳和工藝將古老的智慧代代相傳,訴說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共處之道。
人口約300萬的沙巴,至少包括32種以上的族群和80種以上的語言,原住民族人口接近一半,主要有卡達山杜順族(Kadazandusun)、龍古斯族(The Rungus)、倫達耶族(Lundayeh)、巴瑤族(Bajau)、毛律族(Murut)等等。來到原住民村寨,那不挑戰、不凌駕於自然,而是就地取材,順應材料的特性去製造生活所需,創造出與婆羅州的氣候、地形、土壤共生的群落。
村寨裡常見的建材是竹、藤、木,飾以鐵與瓷。婆羅洲有茂盛多樣的竹林,族人發現Auru、Brunei、Tering 適合於建築,而Bru、Abu可製造樂器和餐具器皿。住居的屋頂則使用棕葉、茅草覆蓋。鐵木是這裡的特產,樹身巨大、枝繁葉密、木質堅韌無比且耐風雨,常用於造橋,需以極其鋒利的鋸鏈,才能斷之為木板和枋條。
卡達山族居住於平坦的河谷三角洲,長於種稻、釀酒;杜順族居住在丘陵和山區,種植紅米。由於語言文化類似,常被合而稱之,佔沙巴人口30%,是最大的一族。在他們的房舍之外,通常設有存放稻米的高台,屋頂下方懸吊的人頭骨,是為了防止小偷。屋內的地面放著酒甕,高處則有閣樓般的夾層,是家裡的年輕女孩晚間休憩之處,以梯子攀爬進出。
龍古斯族和毛律族都住在長屋內,以干欄式的木造屋型,來對應炎暑及水患,也能使野生動物不易攻擊住家。長屋的一側由數十戶甚至百戶整然排列的房間共構而成,一個房間是一個家庭。龍古斯族的屋外常見養蜂設施,用以採蜜、製蜂蜜酒。毛律族的屋內中央有竹製的蹦床(Lansaran),在祭典、婚禮或打獵歸來後,會在蹦床上彈跳慶祝,中間的人必須體感同伴們由蹦床四角傳來的節奏,抓住起跳的時機,才能成功跳到最高,取得屋頂下方的物品。
沿河而居的倫達耶族以捕魚為生,崇敬鱷魚,屋外常見修剪為鱷魚身形的草皮,屋裡置有刻著鱷魚圖案的石頭、頂樑懸著鱷魚頭骨。他們擅於以樹皮和搓繩製作各式物品,以波羅蜜樹皮製做的背心,能在打獵及打仗時抵禦吹箭的攻擊。屋頂的設計別出心裁,往上推時會有徐徐涼風吹入,彷彿天然的空調。
巴瑤族來自菲律賓,篤信伊斯蘭教,屋內常設有祈禱房。台階處掛著多彩的布幕,擺設有婚禮的佈景。海上巴瑤族則將房屋以干欄式構造,築造於沿岸的岩石與珊瑚間,他們會小心翼翼地下樁,以確保不傷害海中的野生動植物。
原住民的建築是融會了傳統、文化、社會結構的集體創舉,而寄喻其中的古老智慧卻正在消失。在漂著古色調的賣場一隅,我們發現一家民藝店,展示著卡達山杜順族的織布和木刻、龍古斯族人以細籐編的手鍊、毛律族人手製的多彩串珠,以及木製樂器如Sompoton(葫蘆形的笙)、Gulingtangan(鳥形的銅製鑼)、Turah(號角)、Suling(橫吹的竹製鼻笛),然而這些手藝都面臨失傳。婆羅州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因飽受熱帶雨林考驗而最為堅硬耐用的木材、耐打不斷的藤。但現代人對於外國的松木、北歐的傢俱、進口混凝土趨之若鶩,使得本地產的傢俱總是滯銷。一旦工匠不被需要,便可能遭時代所淘汰。而當所有本土的東西消失或是停滯不前,在世界上失去競爭力,在地人便得拱手讓出選擇權。
婆羅州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木、竹、藤曾經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美好的,正在漸漸被淡忘。而婆羅州的原住民建築,細緻地在設計裡回應大自然的變化,其高度的環境適應性正來自於對環境脆弱度的認識。
人們總是渴望更堅固的材料、更牢靠的結構,但是海上巴瑤族面對海波的動盪,卻願意鬆開結構的繩索,而不以固定的基座來抵禦它。他們以潮汐來標記時刻,觀察波浪與天象的能力,已經銘刻在他們體內,因此在2004年南亞海嘯前及時先行避難,而在那場毀滅性的破壞中幾乎毫髮無傷。這讓我意識到所謂穩定並不等於一成不變,也不是一手緊緊抓著擁有的而另一手貪圖更多,當某天抓不住時又埋怨天地剝奪了自己的。而可以是一種動態的平衡穩定,仔細諦聽大自然的千變萬化,而與之共生共存。除了規求能承受更大破壞力的堅固,或許還可能是能順服但不屈服的柔韌,時時刻刻與週遭環境變化緊密聯接。
游牧、漂流、和行旅的意象,對於建築是必要的。空間設計必須具備高度的開放性、容許修改和不穩定,正視並適應環境的脆弱性,我想這也是在環境劇變裡存活的唯一解方。

坐上從亞庇回台灣的飛機,小睡過後,從窗外迎來的是台灣的山脈,在桃園機場看到來接我的爸爸,真是感到說不出的喜歡,回家了,真好。這次已經是我第二次跟生態營隊去婆羅洲了,第一天到亞庇時,總覺得對這個的城市有一股親近感,畢竟之前已經來過一次了,我很高興又見到了上次的導遊小胖Vendon,這一趟來婆羅洲,眼界當然開了不少,回憶更是多得分享不完,而其中最難忘的莫過於在第二天看到神山的時候⋯⋯
那時正在從亞庇前往神山的路上,當我車窗內看到神山,真是被他煞到了,我的雙眼只能直直的瞪著它,連手機都忘記拿起來拍照,當我的視線掃過山頂的每一塊岩石、每一條山脊,腦中能想到的形容詞除了美以外,只剩下不可思議;它那被陽光照的發光的花崗岩山頂與在群山中顯得鶴立雞群的獨立山脈,給人感受到的高度的震撼絕對是從照片或文字中體驗不出來的,這也讓我不禁對自己的眼界感到自愧不如,要是這次有爬山行程的話我真的不知道我會興奮的跟什麼一樣。
在神山國家公園的兩天裡,看到的生態是新的、昆蟲也是新的,在這對我來說是全新森林裡,若是不把視線裡的每片葉子、每根樹枝仔細的掃過一遍,實在很難往前走。走在神山的高地雨林裡,很快就能發現那裡與台灣低海拔森林有很多共同處,像植物與土地都跟台灣的大同小異,而明顯不一樣的是樹木的層次多了許多,尤其是那裡多了許多台灣低海拔森林沒有的高大的樹。另外,我還有注意到神山旁的另一座顯眼的高山,我回來有查,它叫做Mt. Nungkok,是個挑戰性很高的一座山。
第三天離開神山後到了保令溫泉,一離開高海拔的雨林後,氣溫早已上升了許多,一下車便感到熱氣撲面,沒多久背上就濕了一大片。保令溫泉的園區裡設有泡腳池與游泳池等,但是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怎麼可能比的上園區深處的森林步道呢?當我一走進那座森林就知道,這裡絕對是個可以打發掉24小時的好地方!在保令溫泉住了三天後,我覺得我真是愛上了這個地方,那裡的森林實在讓我恨不得在那裡多住一天,這三天裡,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只要進到森林裡我的眼睛便沒有休息的一刻,還有,不得不說的是,我超愛樹冠吊橋的!除了能體驗踩在30公尺高的狹窄木板上的腳踏實地的安全感外,還是個享受風景的好地點。
順帶一題,我在保令溫泉第二天的下午自由時間同樣到了森林裡找蟲,育銘老師也在那裡,我在保令溫泉看到的第一隻三葉蟲紅螢就是在那時被育銘老師發現,當時我想把那隻三葉蟲紅螢抓到好看一點的地方拍照,但拿起來的時候發現牠一動也不動,連頭都不見蹤影像是被吃掉了一樣,我想說它已經死了便那在手上仔細觀察一下,結果不久後牠就在我手上微微扭了一下才發現牠是在假死,只是牠剛開始扭的時候躲在殼下的頭一直不伸出來,害我一直不知道他到底是死是活還是殭屍,讓我有點嚇到。
在Tambunan的那兩天雖然沒有像在保令溫泉那麼豐富,但還是有幾件事讓我非常印象深刻,其中之一是我們剛到克洛克山脈時,一行人馬上先看豬籠草,當時有一位老師發現了一隻粉色的小灰蝶的幼蟲就在豬籠草的瓶內,這讓我馬上產生許多疑問,例如:那隻灰蝶幼蟲為什麼要躲在豬籠草裡面?是為了捕食被豬籠草吸引來的螞蟻?那隻灰蝶跟豬籠草有共生關係嗎?之類的懷疑,雖然我之後沒有查到有關灰蝶與豬籠草的共生關係的資料,不過有趣的是,當天夜觀的時候我又再回去找那隻灰蝶幼蟲,發現牠還在同一個位置,但不一樣的是,他已經結成了一個粉色的蛹了,而且在不久前的下午,他還是一隻幼蟲!
除了那隻小灰蝶,Tambunan還有另一隻更讓我更難忘的昆蟲,我第一次見到牠是在Tambunan第一天晚上的時候,我照著小邱老的建議到宿舍的一間廁所找蟲,但那時我只看到有一隻天牛在屋頂上,那裡因為光線不好,所以拍起來只有烏漆嗎黑的一隻,拍完後我就回房間了,結果隔天吃早餐的時候育銘老師就把牠抓下來跑到我的座位,然後就把直接牠放到我桌上⋯⋯,然而,那真是一隻非常漂亮的天牛,牠的前胸背板有著數條深陷的凹痕,還有那讓鞘翅在光線下顯得變化多端的纖毛,牠身上發著金色光芒的斑紋在陽光下更是令人捉摸不定。老實說,這隻天牛是我這次來婆羅洲看到最美的生物之一了,牠對我來說甚至比華特氏咬鵑和大王花還更令我更陶醉其中,不過這也沒辦法,畢竟我喜歡天牛。
從Tambunan回到亞庇,就像回到家一樣,我豐盛的婆羅洲之旅以活吃雞母蟲做了個結尾;其實我吃雞母蟲時只要拿到手上後就感覺像拿著一隻煮熟的蝦子一樣沒什麼猶豫了,只是在眾目睽睽下實在找不到好的時機放進嘴裡,總之,吃起來還不錯,甜甜鮮鮮的,只是皮太厚,嚼了幾下嚼不破。這次的國際課程,我要謝謝邱紀綸學長,是你把限量的雞母蟲讓給了我,這讓我有點對不起你,我很希望你也能吃到;另外還有陳老,我在車上睡著時一直撞到你,希望你不會介意;我還要感謝老天,因為這次竟能看到三株第一天開的大王花,這樣的機會不知道有多少,如果是老天為我們這樣安排,那還真是感到受寵若驚,不過當然還是得感謝那些願意捨棄穩定的收入來保育大王花的人。最後,我還要感謝所有老師的照顧,因為我平安回家了!
|
|
|
|
|
|
|
|
|
|
我還有一件事想說,這幾天裡,不管是在吃飯的時後,在車上的時候,我都常常聽到老師們或同學説到武漢肺癌的疫情;哪裡發生暴動啊、哪國多少人被感染、中國哪裡又封城,聽他們講著講著,我只想說: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這次的婆羅洲之旅,對我來說,是一次不得了的回憶。
打從我修完生態營隊的課程後,這次的旅行是我第一次參加生態營隊的國際課程。第一次與陌生的人、到陌生的國家、去觀察陌生的事物,我的心情緊張到不能緊張了。無數次的膽怯想法讓我一再地想待在台灣就好。這時支撐我的是期待,期待在即將要去到的陌生國度,會看見甚麼、聽見甚麼、遇見甚麼。就這樣,我帶著這種複雜的心情出發了。
到了當地,我就覺得不妙。因為我穿得實在太多啦。無奈之下我把厚重的外套塞進包包,穿著薄長袖,思考我之後該怎麼辦。我怕當地冷,所以帶了好多件長袖,反觀短袖只有帶三件呀!!真是太糟糕了。
分車的時候,我被分到五車。成員有:邱老、高老、知芸學妹、捷寧學妹、凱晴學妹。
知芸學妹年紀最小,也長得很可愛。就像大家的妹妹一樣。捷寧學妹是個話匣子,很喜歡博物館,也去過很多博物館,是個有趣的人。凱晴學妹則比較像姊姊,很聰明,會幫忙調解紛爭。這三個學妹感情很好,希望下次也有機會遇到他們。
我覺得,婆羅洲的雨林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地方,各種動植物都是台灣的兩倍大。副生植物也多得驚人,一棵樹往往不只是一棵樹,上面可能有各種蘭花、苔癬、真菌類。就連葉子也不得了,各種絢爛的花紋,從紫色到黃色,充分展現大自然對「美」的期待。
不過說到婆羅洲的葉子,就絕對無法忽略豬籠草這代表性的植物。這次我們不僅看到了各種豬籠草的捕蟲籃,還看見了它的果實、它枯萎的樣子、在它的捕蟲籃裡生長的青蛙蛋等。是平常不會去看到的景象。
這次我們的運氣真的很好,看到了超多大王花,有已經枯萎的、快要凋零的、正在綻放的,甚至看見了含苞待放的。一朵比一朵年輕,綻放著青春的色彩。這種與生命突如其來的邂逅,令人陶醉不已。這輩子第一次看見真正的大王花,顛覆了我對它的想像。書上如此誇大它的臭氣沖天,實際上根本聞不太出來;書上說它是全世界最大的花,巨大無比,實際上不過是臉盆般的大小罷了。雖然離我的想像有一段差距,但那抹初開的大紅色,還是震撼人心的。
這次看見的昆蟲裡,三葉蟲紅螢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泛著光的靛藍色,點綴上亮眼的橘紅色條紋,怎麼會有如此時尚的昆蟲。可愛到說不出話來。婆羅洲正是如此,是時尚昆蟲們的俱樂部,就好比蝴蝶艷麗的羽衣、棘蛛摩登的配色,就連蒼蠅也富有雷射光澤。真的很美。
感謝為我出錢的爸爸媽媽,辛苦帶營隊照顧我們的各位老師,在旅途中陪我玩,讓我不孤單的學姊學妹,看見外國人來也熱情款待的各位當地人,以及那個鼓起勇氣出發的我,讓我有一次這麼難忘的體驗。
婆羅洲,我一定會再回來!

建築新知 |豬籠草建築設計公司 榮獲[好建築,新設計]大獎
近幾年,建築界流傳著一則傳奇故事,在[好建築,新設計]獲獎名單公布後,掀起了一陣風潮。這則傳奇故事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豬籠草建築設計公司。此建築設計公司曾經是個衰敗的公司,他們只為螞蟻蓋屋子,但蓋出來的每棟房屋都成了令螞蟻聞之色變的鬼屋。這些鬼屋不只會吞噬住民,在雨天時更是恐怖,讓屋旁充滿了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路人怨魂。在將要倒閉之際,現任公司總裁巴魯大家鼠出現了,他提了幾個建議,像是[更換目標顧客][參考其他建築公司成功的例子][列出本公司的長處]等,讓這個公司起死回生。在[好建築,新設計]的頒獎典禮上,許多老員工都喜極而泣。[從沒想過本公司也能有這樣的成就]其中一位老員工在接受採訪時說。
豬籠草建築設計公司獲獎的建築有兩棟,一棟是[豬籠草社區]、一棟是[豬籠草Hotel]。[豬籠草社區]是豬籠草姬蛙的家園,每一戶蛙都住在各自不同的豬籠草中生活。社區裡有兩種住房-二齒豬籠草房和蘋果豬籠草房,其房子內皆有可供蛙類住的弱酸小池子,住起來非常舒服。[豬籠草社區]因為美麗實用舒服的住房,成為新一代社區的榜樣。[豬籠草Hotel]則是[豬籠草建築設計公司]起死回生的關鍵,以當時最後剩下的資金建造的旅館。[豬籠草Hotel]的客群是總裁親自找來的哈德威克毛蝙蝠。公司的設計師以貶幅的體型設計出專供他們住宿的單人旅館,在晚上會利用超音波吸引客人來住。單人旅館住一晚須付出的不是錢,而是…排泄物。排泄物的報酬不只便宜,又能讓住房自動升級,對客人來說很划算。因為[豬籠草Hotel]是單人旅館,所以空間相對也小了些。雖然空間少,但良好的住宿環境、服務態度,還是讓[豬籠草Hotel]被評為[此生應去的旅館之一]。
回歸正題。這是[豬籠草建築設計公司]第一次獲得大獎,所以公司特別設計了三樣限量產品來慶祝。分別是鼠類客戶專用的[豬籠草馬桶](公司總裁是第一位預購客人)、響應環保而設計的[蘋果豬籠草雨水蒐集器](耗的不是電而是蟲)和一種有著特殊耐久期的[豬籠草捕蟲掛鉤](在耐久期過後,會從綠色變咖啡色,且只剩掛鉤功能)。這些限量產品不僅用了公司最擅長的豬籠草外型,更利用了它的真實特性。
除了[豬籠草建築設計公司],同樣榮獲[好建築、新設計]大獎的還有[無螫蜂室內設計]和[金枕擬啄木設計師],他們是一群剛出道的設計師們,有著各自的設計風格。[無螫蜂室內設計]擅長把一個方方正正的房間區隔成一個個相連的圓。這群設計師是來自一個古老的蜂類家族,他們喜歡將一個空間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層是一般的生活起居室和育嬰室,上層則是倉庫(屯蜜用),當然,這些小房間都是圓的。[金枕擬啄木設計師]也挺厲害的,他的宗旨是[簡單小窩、木質用料] 。從他最著名的建築成果就可以看的出來,他喜歡用樹幹(鬆軟一點為佳),啄出圓形出入口和內部空間,以簡單的設計營造溫馨感覺。這種風格其實是來自他的好友兼老師,人稱[五色鳥]的[台灣擬啄木],難怪覺得眼熟。
這次的獲獎名單真是出人意料,許多老建築公司像[河狸水中設計]、[啄木建築設計同盟]和[鼠之室內空間設計]等紛紛表示驚嘆,有種後生可畏的感嘆。
[豬籠草建築設計公司]的傳奇故事,總是令人覺得津津有味啊。
(自然報記者/赤腹松鼠 報導)

「請要到亞庇的乘客到…登機口準備登機」聽到的當下我忍住想在大廳跳起舞的衝動,這一刻代表的是我終於要到東南亞最高峰—神山探索了,許多人是為了挑戰自我而前去拜訪,而我是為了觀察神山雨林生態及實現從小對大王花的喜愛而前往。

機上密閉的空間及周圍的氛圍讓我昏昏欲睡,在要睡著之際,突然一陣騷動把嗜睡的我從半夢半醒中叫醒,我打起精神探究這場騷動的來源,原來是這趟旅程的主角—-神山,當它清清楚楚出現在我面前,一切感覺都是這麼的不真實。從高處往下,它就像是道被棉花糖圍繞的巧克力山,看似是道美味的甜點但又是那麼的遙不可及,我手指飛快操縱著相機的快門,想把眼前一切的美好都記錄下來。看著神山慢慢地從眼前消失,我腦中不斷思索著這座島嶼的美好及危機,一座養育著連至今生態專家都無法想像有多少動植物數的巨山及一切在婆羅洲島上發生的各種事,各種當地居民跟雨林爭地所演變出來的議題,以及地球暖化對生態所造成的衝擊。

神山,真的是個特別的存在,尤其是生長在位在熱帶氣候區的板塊上,它所養育的動植物跟山下雨林的生態差異巨大。它也是當地原住民的信仰,他們認為山頂上是祖靈安息的聖地,一般人不能隨意上山。他們對神山的敬畏我能了解,因為它的絕美也使我驚豔,峰頂佇立著由花崗岩所組成的岩壁,灰白的山頂從遠處看好似被靄靄白雪所覆蓋,陽光照射下,一束束金黃為山頂添加了些許的活潑。

坐在小巴上,從大片窗戶往外看,沙巴的一切還是這麼的孰悉,大街沒什麼變化,街道上的人們都在各自的領域上奮鬥,從他們臉上的笑我看出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我期待尋出上次旅程的美好。生長在這座活的自然寶庫中,在市中心就能見到稀有的鳥類,社區的周圍就有百百種不同的動植物,真的使我羨慕。

大王花、豬籠草及隨處可見的蘭花就是生長在這個像天堂的國度中。身為克洛克山脈國家公園中的一員,豬籠草及蘭花承擔起重要角色,薄薄霧氣壟罩,讓山脈中的植物又添加了些許的神秘。溴著稍顯濕潤的空氣,我悠閒地漫步在林蔭小徑中,沿途不起眼的小草都可能是野生蘭花,「這裡就像是以前的台灣,隨處都是野生蘭花」邱柏愷老師說,很難想像以前的台灣也是這幅像畫的風景,「我要努力記好這裡的一切,回台灣在慢慢回味」我喃喃自語道。走在林間是這麼的放鬆,微濕的空氣在我鼻腔中擴散,我大口吸著樹木產生的芬多精,周圍的蓊鬱讓我想把時間暫停在這一刻,一切是這麼的快樂。

花中霸王這個稱號自然就屬於世上最大的花—大王花,身為世上最大的花它一生一定非比尋常,它是種寄生植物,且只寄生在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的根或莖上,本身也沒跟、莖、葉,只靠由吸取營養器官退化形成的菌絲體入侵寄主組織內。從授粉到開花的時間需要好幾個月,花期由短只有3~7天,似乎因為這樣才演變出臭味來吸引蒼蠅來傳授花粉。

再次重訪沙巴,使我更加了解這個多元文化的國度,雖然不再因為所有跟台灣不一樣的事而感到吃驚,但可能就是因為那股熟悉的感覺,才讓我能更深入的去探索這充滿魅力的國家。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