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7臺灣哺乳類動物與入侵種研究-鄭錫奇老師

Filed Under (eci高階班) by eco on 20-04-2011

文/邱鴻麟

 

老師出神入化的口技模仿聲中,彷彿動物來到你面前叫一樣。在與人類親緣更接近的哺乳類的認識中,我們有了更親近的概念,了解台灣

哺乳類的現況與困境,你能夠為他們做些甚麼?在面對外來種與入侵種的威脅上,人類應該如何更小心更謹慎去面對不同棲地的生物,如何去節制人類對生物多樣性的傷害呢?

我最快啦!~~~

20110417臺灣哺乳類動物與入侵種研究
壹、哺乳類是啥?
哺乳類屬於脊椎動物亞門底下的一綱,其和爬蟲類最大的差異在於牙齒,爬蟲類的每種牙齒均一樣,而哺乳類動物則依他們在頜上的不同位置分化成不同的型態,另外爬蟲類的牙齒會不斷更新,哺乳類則在恆齒之後即不在更新。

相較於其他鳥類或昆蟲,全世界約四千六百種的哺乳類動物,種類數量並不多,但在身體構造與功能上,卻可說是變化最多的動物。光是體重上的差距就可能高達數百萬倍以上。而就生活形態與棲息環境來看,以台灣為例,從棲息於地穴中的鼴鼠到飛翔於空中的蝙蝠,高海拔地區常見的黃鼠狼及活動於河川湖泊的水獺。台灣約有近80種哺乳類動物,幾乎生活於各式各樣的環境當中。

哺乳類動物有幾個共同的特徵:
1具有乳腺,成熟的雌性會分泌乳汁以哺育後代。這項特徵對於無法自行 覓食的幼兒,提供了穩定的食物來源。
2大部分哺乳動物在全身或部分身體多少有毛髮生長,可防止體溫散失,有些皮毛顏色還會與環境配合,已達到掩蔽的功能。
3除了如鴉嘴獸、針鼴等少數為卵生之外,大部分哺乳類動物皆為胎生動 物,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發育,一方面受到良好的保護,另一方面也可從胎盤中得到充足的營養來源。
4哺乳動物皆為內溫動物,使其不因外界天氣變化影響而能維持一恆定的體溫。使其能在許多惡劣的環境下生存。

正由於這些重要的特徵,哺乳類動物才能生存在恐龍所主宰的侏儸紀、白堊紀等時期,並在大型爬蟲類消失後,取代其優勢地位,造就了現今豐富多樣的哺乳類動物種類。

貳、台灣本土陸生數十種哺乳類動物的資料
台灣本土陸生數十種哺乳類動物的資料,分食蟲目、食肉目、鱗甲目、靈長目、翼手目、偶蹄目、兔形目、嚙齒目等八個目,有獴科, 大蝙蝠科, 牛科, 尖鼠科, 兔科, 松鼠科, 穿山甲科, 倉鼠科, 鹿科, 游離尾蝠科, 貂科, 葉鼻蝠科, 鼠科, 熊科, 蝙蝠科, 豬科, 貓科, 蹄鼻蝠科, 獼猴科, 鼴鼠科, 靈貓科(共 21 科)。

全世界哺乳類約有4,600種,台灣陸生哺乳動物則約有70種,分屬八個目。以單位面積所擁有的種數而言,台灣是世界之冠。目前台灣中、大型哺乳動物普遍面臨棲息地消失及人為捕捉危機,使得族群數銳減,少數幾種甚至到了瀕臨絕種的邊緣。

台灣哺乳類動物與入侵種研究

  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寶島,不僅地理位置奇佳,且物產豐富、地形多變,是一個先天條件十分優良的國家,有高聳的玉山,將北方國家的寒帶地區動物全容納在裡頭;也有緯度偏南的熱帶森林地區,物種呈現接近雨林的狀態。如此多樣的森林與地形,讓我們台灣的物種富饒,雖然只是一個太平洋上的小小島國,卻擁有幾十種的哺乳類動物、三十幾種蛙類、五十幾種蛇類、幾百種的鳥類以及在台灣適應得很好的外來種動物,為何這些外來種會十分適應台灣的生活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台灣的地理位置讓各地的氣溫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地方熱到像東南亞一樣熱,有些地方像西伯利亞一樣冷,有些地方好比是加拿大高聳的森林,有些地方與義大利的溫度相近。這些環境因素,讓到台灣來的外來種生物,擁有許多的選擇,大部分物種總是能夠在台灣找到足以棲身的地方,建立了繁殖的族群,在台灣繁衍後代。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台灣在單一面積的哺乳類動物的數量占世界第一。

  首先,要先來認識哺乳類動物。哺乳類動物和爬蟲類動物最大的差異在於,哺乳類動物擁有爬蟲類動物所沒有的乳腺;身上會有毛髮覆蓋,用來禦寒;大都為胎生動物,只有少數是以卵生為主;哺乳類動物具有自我調節體內溫度的能力,兒爬蟲類動物則沒有。

  台灣最大型的哺乳類動物-台灣黑熊,是一種大型的,高危險性的哺乳類動物,通常在遇到人類得時候會主動讓開,但是,如果運氣不好,遇到飢餓的老熊或是帶崽的母熊的話,就只能過你運氣不好。在以上述說的兩種情況下的台灣黑熊,具有超高的破壞力,會不顧一切代價的想要殺死你、吃掉你,要是你在山裡面遇到了像一隻拉不拉多犬大小的黑色物體,千萬不要靠近,先看看四周,看看母熊開始攻擊你了沒,如果暫時還沒有看到其它的大熊,那麼請帶著東西,安靜的離開,要是母熊已經開始攻擊你了,你有兩種選擇,一是爬樹,二是裝死。其實民間流傳的Z字形跑法往下坡來躲熊是非常危險的,其實熊根本用不著追你,只要輕輕的往下一滾,然後在下面等你就OK了,要是你向上坡跑,那更是危險,因為熊的後腿比前腿長,在下坡時會造成極度的不方便,但是在上坡時,卻可以跑得比大部分動物還要快喔!一般人會覺得,要比爬樹嘛,還要比Z字形往下坡跑的辦法還要爛,因為熊爬樹的速度更是比我們快上百倍,雖然理論上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美國有一篇報告的研究者,他去尋找許多曾經從熊的手底下逃跑過的人,他們認為爬樹和裝死其實是躲避熊最好的辦法,因為熊是多疑的,當他看到你突然就橫死在地板上,他一定會起了疑心,他會慢慢的靠近你,很謹慎、很緩慢,如果他覺得這是一個陰謀的話,他會二話不說,立刻走掉;如果他是一個比較大膽,喜歡挑戰的熊,那麼他會選擇靠近你,如果你覺得他立刻就會吃掉你的話,你可以使出最後絕招,那就是對著熊的耳朵發出淒厲的尖叫,包準這隻熊一定會逃出五十公尺以外,其實你很怕熊,熊更怕你的!當熊已經離開你的身邊,這時你必須立刻上樹或是立刻到有同伴的地方,因為熊一冷靜下來發現你是在裝死,他會立刻回來,並且獵殺你,你如果在這棵樹上穩穩的站好,大致上就已經沒有問題了,因為熊看到你在樹上,也會起疑,不知道你到底是在打什麼詭計,所以會守在樹下一直搖樹,搖到你下來為止。你當然不能下去給他吃,你必須大聲呼救、尖叫,因為熊最害怕的就是噪音了,你這樣的大吼大叫,他一定會因為受不了而逃跑,這時就是你的逃命機會了!當然,如果熊不攻擊你是最好的一件事情,要辨認熊想不想殺你其實很簡單,只要看他們的動作就知道了!如果這隻熊是以雙腳人立,品嘗空氣中的味道,那麼他不想殺你;如果他呈現一個蹲伏姿勢,那麼你就必須趕快使出我剛剛教你的那些絕招喔!

  台灣還有一種珍貴的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那就是-台灣雲豹。基本上,台灣雲豹應該要說是已經完全絕種的野生動物才對,或是已經消失的野生動物。因為十幾年來,已經沒有任何人在台灣發現過雲豹的蹤跡了,所以他們到底是數量太稀少而失去蹤跡還是因為已經完全絕種了呢?這沒有人知道。

  聽過獵人們有句名言吧!寧可遇到虎,也不要遇到豬。可見山豬在獵人們的眼裡是一個多麼危險的動物啊。其實,我們要遇到老虎的機率可說是微乎其微,因為正常的老虎只要聽到數里之外有人類的腳步聲,他們早就逃之夭夭了!但是,如果遇到帶崽的或是飢餓的老虎,你可要特別小心,當他們真的想要靠近你時,你是無法察覺的!但是山豬,可就不一樣了,只要有人類出現在他們的感官範圍之內,要不然馬上發動攻擊,要不然就是實施突襲,把你打個措手不及,且要是遇到帶著小豬的公、母豬,你可要當心了,他們可是會不顧一切的衝上前來與你搏鬥,山豬的皮十分堅硬,一般的刀子刺到他,還可能會斷掉呢,而且啊,要是一擊沒有死掉,那可是會激起他們戰鬥的慾望,到時候會山豬會連本帶利的跟你討回來喔!

  在看完這麼多有關台灣哺乳類動物的故事,你有什麼樣的看法,會不會覺得台灣的哺乳動物危險性都太高了?其實,除了這幾種以外,台灣的哺乳類動物其實都很溫馴的,像是台灣水鹿、山羌、山羊等,都是十分溫馴的動物。

 台灣的外來種動物大都是鳥類與爬蟲類動物,因為這些都是寵物的一種,尤其鸚鵡和寵物蛇,最後都有可能變成台灣的外來種,在台灣繁殖。要如何阻止這類的事情發生呢?不一定要將這些物種停止引進台灣,而是要請這些飼養者不要隨隨便便的拋棄長大後的寵物。像是前一陣子,有一個紅毛猩猩潮,全台灣的人都風行養這種寵物,小的時候,紅毛猩猩(也就是人猿)還可愛得很,等到長大,食量大、力氣大、暴力…等,都會讓人受不了,最後就會有飼主選擇拋棄,隨意的把這些生物丟棄在山裡,這時,長大的紅毛猩猩已經有了自我生活的能力,能夠在野外活的好好的,所以野外的族群數量一多,我們台灣野生動物的競爭對手就變多了,有一些動物就會因此而生存不下去。這都還只是小事,因為野生動物研究人員們會把他抓回去,但是,有些被放生的人猿都是斷手斷腳,要不然就是滿身傷疤,難道這些傷痕都是家裡的寵物狗咬的嗎?當然不是,這是主人拿著菜刀或鞭子與紅毛猩猩搏鬥而成的,所以這些紅毛猩猩心理上都有一些不平衡,而且會對人類特別仇視,要馴服他們,要讓他們在屏科大的動物保護中心的牢籠裡乖乖的待著,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呢!

  所以,你現在知道外來種的可怕了吧!鄭老師真的教了我們許多,尤其是那兩隻台灣黑熊Bingo跟Lucky,真是一對幸運的台灣黑熊寶寶,讓我印象深刻,但是,對研究人員來說,有他們倆的存在也很幸運呀,沒有他們,台灣對台灣黑熊的復育可能就永遠也無法成功了,目前這兩隻台灣黑熊已經野放,在台灣的山林間闖蕩,各自開啟自己的『熊』生。

這次的課程是有關於可愛哺乳類動物和外來種入侵的討論,就先來整理一下對於哺乳類動物的觀念吧!
1.以哺乳的方式餵哺小孩
2.有毛髮
3.屬於胎生
4.是溫血動物

台灣位於北回歸線上,卻沒有任何的沙漠環境,加上有許多的高山和豐富的海洋資源,造就出特殊的生態環境,擁有許多種的動物呢!

台灣獼猴是台灣唯一的野生靈長類動物,什麼樣的條件才可以說他是野生動物呢?答案很簡單:生存在野外,沒有被人類圈養。

我覺得最可愛的哺乳類動物,就是台灣小黃鼠狼,這種僅有成人手掌大小的動物,是台灣的特有種,也是保育類的動物,在牠還沒和黃鼠狼分開之前,許多學者都認為他是黃鼠狼的小孩,有一個學者將台灣小黃鼠狼帶回家飼養觀察,時光飛逝,五年過了,這隻「冒牌黃鼠狼」怎麼都沒長大?經過更多的實驗,發現牠根本和黃鼠狼一點關係也沒有,認定他是一種新的品種。

這堂課當中,讓我感到最奇特的生物莫過於是蝙蝠了,他平時體溫是37℃左右,一分鐘心跳250下,而冬眠時體溫卻可以降到4℃而不會死亡,這時它的心跳一分鐘僅有30下,換作是人類,一定早就回去找上帝了!最驚人的還是牠飛行的時候每分鐘心跳居然有800下,簡直是怪物啊!

台灣這片寶島也有一種擁有非常美麗的皮毛,但是近乎絕跡的動物,那就是台灣雲豹,現在,這種動物已經好幾年沒人看到了,絕種了沒,也沒有人知道呢!

遇到小熊怎麼辦?千萬不要因為可愛而接近牠,因為母熊可能以為你要攻擊小熊,而對你發動攻擊呢!結果傳統的之字型往下坡跑的傳統方法根本不管用,因為熊只要滾一滾,到山坡下等你下來就行了。令人吃驚的是,有位學者發現,以裝死或是爬樹來躲避熊隻的方法,存活下來的機率居然有70%,如果那隻熊對於你非常有「興趣」,那麼你還可以突然對他大吼一聲,嚇嚇他,也許幸運的話他就逃走了,搞不好,人類會怕熊,熊其實也會怕人類呢!

不過,雖然台灣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外來種卻對台灣的生態系造成了影響,像是布袋蓮造成台灣萍蓬草的生存空間便更狹小,就是一個例子。

很多人一聽到外來種就嚇得魂飛魄散,其實外來種並不可怕,而且90%的外來種對我們是有利的,像是以前有一位紐西蘭人,把中國的獼猴桃種子帶回去祖國種植,發展出奇異果這種東西,還熱銷全世界呢!

那麼,既然外來種不可怕,福壽螺不也是外來種嗎?為什麼說這種外來種不可怕呢?其實,會影響到本土生態系的平衡的種類,應該要稱為入侵種,而非外來種。想要成為入侵種,還不是想要就可以呢!他還必須要突破五項障礙-地理環境、立足點、繁殖、擴散、干擾。

我希望台灣的哺乳類動物能平安、快樂的持續生存下去,也希望這些可怕的「入侵種」可以趕快演化出能和台灣生物互相不傷害對方,又能共同永續生存的方法,讓台灣不再有動物因為人類受到無辜的懲罰。

呼—
終於寫完了.

台灣哺乳類動物與入侵種研究

壹、什麼是哺乳類?
1.有毛髮
2.胎生
3.恆溫動物
4.以乳汁來餵食幼獸

貳、為什麼叫”哺乳類”?
特徵與其例外:
1.有毛髮→穿山甲的毛髮已演化成鱗片
2.胎生→鴨嘴獸為卵生
3.恆溫動物→蝙蝠平時體溫大約37℃左右;而冬眠時體溫僅4℃
4.以哺乳來餵食幼獸→沒有例外
因此以這個沒有例外的特徵來命名。

參、台灣的哺乳類種類
1.食蟲目
2.齧齒目
3.翼手目
4.靈長目
5.鱗甲目
6.兔形目
7.食肉目
8.偶蹄目
9.鯨目

肆、台灣的外來種
外來種都是不好的東西嗎?答案是:嚴重錯誤!!事實上,90%的外來種是有利的,舉個例好了:很久以前,有一個紐西蘭的女教師到中國傳教。回國的時候他將當地”獼猴桃”的種子帶回紐西蘭培育。到現在,這個”獼猴桃”已經為紐西蘭賺取相當可觀的收益;猜出”獼猴桃”是什麼了嗎?沒錯,就是奇異果!但像是福壽螺、布袋蓮等,因為已經在台灣佔有一定大小的族群,並開始排擠本土的物種,因此這些生物其實已經成為危害生態的入侵種。大多數的外來種多是人類棄養的寵物,如:非洲灰鸚鵡、紅毛猩猩等。他們或許會因為適應不良而死亡;但某些生命力較強的動物就會留存下來,像:牛蛙、福壽螺就這樣和本土種生物爭奪食物、生活領域,造成本土種消失。所以當我們出國,千萬不要把當地的土壤、昆蟲、植物、動物等東西帶回台灣,才不會讓本土物種的負擔雪上加霜。

台灣有許多的國家公園和保育區,也有許多的森林、溪流,位在太平洋的西邊,非常適合各式各樣的動植物生存,是名副其實的寶島。
古生物學家估計台灣約有五百萬至三千萬種生物,但是只有一百八十多萬種被命名和描述。其中最先近的哺乳類,是由爬蟲類演化而來的,人類是其中的一種,主要特徵有-1.乳腺 2.毛髮 3.胎盤(胎生) 4.內溫性(溫血性)。但是為什麼部講毛髮類、胎生類、內溫類呢?是因為講毛髮類,藍鯨的毛已經退化;講胎生類,鴨嘴獸、針鼴是卵胎生;講內溫類,鳥類也是內溫性動物(地球上只剩哺乳類、鳥類是恆溫動物)而且,蝙蝠類是變溫哺乳類,但是只有哺乳類會哺乳喔!哺乳類還有其他的特徵,如-橫隔膜、心臟為二心房二心室,可以使血液循環功能更強大有力、以肺呼吸等。台灣的哺乳類有八十多種,其中約五十種是台灣特有種,如-台灣獼猴、白面鼯鼠、台灣野山羊、台灣小黃鼠狼等。
台灣獼猴是野生動物,會搖樹、大叫來恐嚇別人,公的獼猴在2~3歲時會被趕出族群,避免近親交配,使後代越來越弱。
囓齒目-除了少數種類以外,其他種類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有部份的農耕地區常遭到鼠類、松鼠類的危害。其中的大赤鼯鼠、白麵鼯鼠、台灣小鼯鼠都會滑翔,鬼鼠是台彎最大的囓齒動物,而巢鼠則是最小的。其他還有赤背條鼠、高山白腹鼠、台灣森鼠、黑腹絨鼠,以及台灣特有種-台灣刺鼠、台灣田鼠(高山田鼠)、錢鼠,又分為臭鼩和香鼩、荷氏小麝鼩、長尾鼩、水鼩(會游泳)等。
翼手類-也就是蝙蝠,台灣有30幾種,是唯一真正會飛的哺乳類,屬於小型哺乳類,有些吃果實,有些吃昆蟲和蜘蛛 用超音波辨識方向。西方認為蝙蝠代表吸血鬼,但是中國卻認為牠是福氣的象徵,因為蝙蝠=蝙「福」。台灣狐蝠是台灣最大型的蝙蝠,和無尾葉鼻蝠都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在1873發現的。而寬吻鼠耳蝠同時是最小型的蝙蝠和哺乳類。金黃鼠耳蝠都是幾千隻一起住在屋簷下,像企鵝一樣擠在一起。東亞家蝠一個晚上會吃掉一千多隻蚊子,而台灣葉鼻蝠則是吃金龜子。
鱗甲目-只有一種,也就是穿山甲,又稱唯台灣鯪鯉,擅長挖掘洞穴尋找食物或休息,行動很緩慢,遇到危險會捲曲避敵,沒有牙齒,以前曾被拿來進補、做皮革。
兔形目-台灣僅剩台灣野兔,又叫山兔,背部呈黃褐色,有不規則的黑色斑紋,門齒有兩對,後肢明顯比前肢長,擅於跳躍。
食肉目-是台灣生態系中的高級消費者、食物鏈的最高層。 貂科有-黃鼠狼、台灣小黃鼠狼、黃喉貂、鼬獾、水獺等。 貓科有-石虎、雲豹等。 靈貓科有-麝香貓、白鼻心等。 獴科有 – 食蟹獴等。 熊科有-台灣黑熊等。小黃鼠狼和黃鼠狼是不一樣的,牠們的種類不一樣,而且小黃鼠狼臉比較白,牠們吃肉,沒有嘴皮所以嘴巴可以張很大。雲豹很漂亮,在東南亞才有,但是在台灣可能已經消失了,因為好久都沒看過牠,沒有人知道牠是數量太少才看不到還是因為已經滅絕了。可愛的石虎(山貓)和普通家貓很像,分辨的方法就是看牠們的耳朵,山貓的耳朵有白色的毛,只生活在淺山地帶。水獺現在只能在金門國家公園才看得到,老師還遇到一個賣水獺皮的人呢。白鼻心,又稱果子狸,喜歡爬樹,有人養牠當寵物,因為政府有規定,白鼻心、水鹿、眼鏡蛇,只要證明不是野外抓的,就可以做買賣。台灣黑熊如果住在靠近人的地方,喜歡在晚上出來活動,才不會被發現,住在沒有人的地方就喜歡在白天出來。愛吃青岡櫟、山羌等東西。台灣黑熊只會在帶著小熊、受傷時、很餓時、被你傷害過時才會攻擊人,外國有人出了一本書,在講遇到牠時,該怎麼辦,首先,如果有樹的話,爬上樹,牠有可能不會爬上樹,但是牠的智商很高,會一直搖樹,但是你絕對不可以下去,如果沒有樹,就像烏龜一樣,跪在地上,手護頭,如果還是沒有用,就突然爬起來大聲喊叫,因為台灣黑熊很怕噪音,當牠被嚇到時,就要趕緊逃跑,一定要跑的很快,因為牠跑的速度也很快,一小時四十公里呢!
偶蹄目-豬科有-野豬。 牛科有-台灣野山羊。 鹿科有-山羌、水鹿、梅花鹿等。目前除了野豬以外,其他都是保育類野生動物呢!台灣梅花鹿在荷蘭據台期間被大量捕殺取得毛皮與鹿茸,每年運往國外的鹿皮有十萬張左右,使野外族群大量減少,在1969年滅絕,現在只有在動物園、私人養殖場圈養著少數個體,目前正負正在墾丁進行復育。
全球物種快速的滅絕,每年滅絕的物種約有4000~40000種,造成物種滅絕的重要因素有 1.全球氣候變遷。 2.棲地的破壞。 3.物種濫捕。 4.外來種引入等。台灣是島嶼型的國家,擁有獨特的生態系,對外來種生物的侵入即敏感又脆弱。政府所宣布的十大外來入侵種-小花蔓澤蘭、布袋蓮、緬甸小鼠、多線南蜥、入侵紅火蟻、福壽螺、松材線蟲、中國梨木蝨、蘇鐵白盾介殼蟲、河殼菜蛤,希望加以防除與控制。外來種-是指一種物種出現於其原自然分布即可擴散的範圍之外。 外來入侵種-指已在自然或半自然的生態環境中建立族群,並可能威脅的原生生物的外來種。本土外來種-因某種原因,將在自然情況下無法跨越地理障礙的非本地的生物或是本地原生的動物,但是已經滅絕已久的生物帶來此地。
外來種不等於入侵種,入侵種一定是外來種。90%以上的外來種都是對我們有利的,如從美國、日本、澳洲引進的牛肉;美國的櫻桃;日本的蘋果;加州的蜜李;紐西蘭的奇異果等。通常,只有小於10%的外來種會對我們的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威脅與影響,才叫做「入侵種」。其實也有許多的外來種有非常大的貢獻,如-1970年代末期,印度野生種稻株拯救東亞地區的「稻作矮化症」的威脅;1975年起台灣南部椰子受紅胸葉蟲危害,1983年由關島引進紅胸釉小蜂。
外來種的引入也分為兩種-「蓄意引入」,合法引入或非法走私,通常跟人類和環境利益有關。「非蓄意引入」,像是暗藏於花藝土壤、果實作物、運輸載具、船隻壓艙水中的生物,這種管道引入的生物都不易預防即控制。
外來種引入有很多的原因:1.水產養殖行為-如吳郭魚。 2.娛樂及觀賞-如紅毛猩猩、大陸畫眉等。 3.生物防治-大肚魚(捕食孑孓)。 4.科學研究-果蠅‘非洲蜜蜂。 5.任意放生-西部白頭翁入侵東部。 6.偷渡-亞州錦蛇、蜥蜴(藏於原木)、昆蟲的卵、幼蟲(藏於植物內)。
要成為外來種(入侵種)也是會有障礙的- 1.地理環境的障礙 物種要跨越自然的地理障礙,便可成為外來種。 2.立足點環境 外來種必須適應新生態系的氣候、土壤、物種、食物鏈才能生存。 3.繁殖的機會 沒有後代,物種就會被淘汰。 4.擴散能力 若外來種具有擴散能力,而且會對原生物種產生負面影響,就成為了入侵種。 5.可以干擾棲地,並與原生物種競爭 具有優勢的外來入侵種會與原生物種競爭生存資源,並且有可能會消滅原生物種。
外來種生物會造成的影響- 1.生態系的影響 如掠食、競爭、排擠、疾病、寄生蟲、雜交、生態系統的改變。 2.經濟的損失 美國每年因為外來種生物而花費1230億美元(如白蟻、紅火蟻、關島褐色樹蛇等)。 3.危害公共衛生及人畜健康 被入侵紅火蟻咬傷會有休克、死亡的危險。
學者會評估外來種的危害等級:1.尚不具威脅性-在野外還沒建立生殖族群,還不適應新環境的生物。如在寵物店、動物園、實驗室的生物。 2.潛在威脅性-在野外尚未建立生殖族群,但是已經有零星的幾個個體在野外生存的生物。如鳳頭鸚鵡、巨水鼠。 3.具威脅性-在野外已經建立生殖族群,但是尚未全面擴散的生物。如緬甸小鼠、牛蛙。 4.高度威脅性-在野外以建立生殖族群,並且有逐漸擴散並且威脅台灣原生種或生態的生物。如紅火蟻、松材線蟲。
在台灣,族群量已多、分布廣泛的外來入侵種有:
吳郭魚、福壽螺、非洲大蝸牛、巴西龜、琵琶鼠魚、大肚魚、白尾八哥等。
牛蛙-在1924年首次從日本引進,原產於北美洲,繁殖力強,每次產六千~四萬顆卵,對本土兩棲類生存造成危害。
河殼菜蛤-首次危害的紀錄在1986年,台北新店溪上游造成嚴重堵塞,分布於中國、日本、香港、韓國、南美阿根廷。改變湖泊和河川生態系,目前沒有有效的防治之道,以定期刮除監控。
福壽螺(金寶螺)-在1979年從阿根廷引進台灣養殖,原本想作為食用螺,但是因為口感不佳,棄養後造成危害,分布於全台水域,原產地在南美洲,危害水稻、筊白筍、菱角等農作物。
琵琶鼠魚-1980年引進台灣作為觀賞魚,棄養後分布於各河川,原產地是在中南美洲,會對本土淡水魚類產生排擠效應。
多線南蜥-1992年首度發現,分布於印度、越南、菲律賓、緬甸、大陸,目前沒有有效的防治方式。
白尾八哥-原為飼養鳥種,不知道在甚麼時候出現在野外,目前是台灣最常見的八哥,與台灣八哥造成巢位、食物的競爭。
魚虎-引進作為觀賞魚,1995年曾文水庫即有飼養,分布於東南亞,台灣則分布於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造成曾文水庫漁業資源的損失,也會威脅本土淡水魚類的多樣性。
緬甸小鼠-約在1999年來到台灣,原產於印尼的小巽他群島,會直接嚙食農作物,體毛、排泄物也會污染環境。
松材線蟲-在1985年在台北縣石門鄉發現,原產於北美洲,目前也有分布在韓國、日本、墨西哥、中國,會危害松科植物,可以藉由松斑天牛傳播。
蘇鐵白盾介殼蟲-2000年在桃園地區首度發現,分布於中國、美國、泰國等地區,危害蘇鐵,嚴重時可以導致整株枯死。在蘇鐵上沖洗、噴肥皂水、辣椒水、蒜頭水可以防除
中國梨木蝨-在2002年侵入台灣,會危害梨樹,嚴重時會造成葉片褐化、枯死,可以用藥劑噴撒梨園來防治。
入侵紅火蟻-在2003年侵入台灣,分布輿台北市、桃園縣、嘉義縣等地方,被叮咬會有如被火燒一樣的疼痛感,會有水泡、過敏會有休克、死亡的危險。也會影響農作物的成長與收成,侵入電器設備裡會造成電線短路、故障。
發現有外來入侵種時,首先要 1.首重預防-建立預防措施、海關進口貨物管理。 2.減輕影響-撲滅、封鎖、壓制等。 3.積極立法-建立相關法規,加強引進外來種的安全管理。也要培訓識別外來物種及防治的技術人員。
現在外來侵入種的問題已經是各國生態界與保育界非常重視的熱門話題,美國也在1999年成立「入侵物種委員會」,提出國家入侵生物防治的計畫,台灣也應該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對外來物種做有效率的防範與管理。
入侵外來種,真的很可怕,但是也有「好的」外來種,有些會破壞環境,有些卻對我們帶來好處,雖然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是這些外來種好像是「生」錯地方了吧!?

台灣野生哺乳類動物多樣性及保育

這次的課程由特生中心的鄭錫奇老師為我們講解關於台灣野生哺乳類動物的多樣性及保育。

生物最初是在海洋中誕生,之後演變成可在水中及陸地上生活的兩棲類、完全在陸地上生活的爬蟲類、鳥類,最後才演化成哺乳類,哺乳類是動物界中最先進的一類動物,跟其他動物不同的是哺乳類有毛髮、乳腺、屬於胎生動物、溫血動物,但還是有一些例外,例如鯨豚只有在小時候有毛髮,成年後就没有了,鴨嘴獸非胎生動物,蝙蝠為變溫動物,也是哺乳類中唯一一種可以飛行的動物。

哺乳綱下又可分為許多目,包括食蟲目、翼手目、囓齒目、靈長目、兔形目、鱗甲目、食肉目、偶蹄目等,台灣有二十四種的特有種哺乳類動物,大多都是較小型的動物,台灣也有二十六種的特有亞種,彼此間可以交配。台灣獼猴是台灣除人類以外唯一的靈長類動物,台灣擁有十九種的囓齒,其中有五種特有種,繁殖力很強,例如老鼠等,台灣有三種飛鼠及十三種老鼠,台灣最大老鼠是鬼鼠,最小的老鼠則是巢鼠,錢鼠雖然稱作「鼠」,但並不是老鼠,而是食蟲目的動物,鼠鼩的尾巴長有剛毛,可作為游泳的用途。

接下來老師介紹了蝙蝠的生態,台灣狐蝠是台灣最大的蝙蝠,台灣葉鼻蝠則是最大的食肉蝠,世界上有70%的蝙蝠吃昆蟲,有20%以上的吃果實及花粉,南美洲有三種吸血蝙蝠,蝙蝠大多是夜行性的動物,白天都在洞穴中休息,但太平洋某群島上的蝙蝠會在白天在天空飛,這是因為牠没有天敵。金黃鼠耳蝠生活在葉子上,摺翅蝠是台灣族群量最多的蝙蝠,可在瑞芳觀察到,墨西哥游離尾蝠主要食物為蟲類,數量很多。

台灣鱗甲目最著名的動物是穿山甲,穿山甲善於挖掘洞穴,食物以白蟻及螞蟻為主,遇到危險時會捲曲成球狀,没有牙齒,由於穿山甲的板材質好,因此有很多人會嘗試捕捉,捕捉方式包括用手抓、陷阱、煙燻等。兔形目在台灣只有一種—台灣野兔,非保育類。食肉目是食物鏈中的高級消費者,台灣有十一種,其中有四種瀕臨絕種—台灣雲豹、台灣黑熊、石虎及水獺,雲豹是半樹棲性的動物,生活在東南亞,會潛浮等待時機捕捉獵物,由於棲地消失、誤捕的原因造成數量大量減少,已經多年無人看到台灣雲豹,有可能已經絕種。石虎的耳後有白斑,生活在淺山地帶,雖然數量稀少,但還是有少量的族群。水獺在台灣已很久未被發現,生活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的水域森林地帶,現在剩金門國家公園有。

之後老師介紹了許多種的哺乳類的動物,白鼻心喜歡吃水果,會爬樹,因此又稱「果子狸」,現在保育等級為珍貴稀有保育類。政府在制定野生動物保護法時,因為考慮到民間的動物販賣及食用價值,白鼻心、水鹿、高麗雉、眼鏡蛇等為可買賣的保育類動物。黃鼠狼是專吃肉的動物,黃喉貂會爬樹,生活在高海拔地區,台灣小黃鼠狼跟黃鼠狼不同,成年後只有人類手掌的大小,屬於台灣特有亞種。台灣黑熊是台灣特有種,最大的特微是胸前有白色的V字型毛,跟人類居住的地區成反比,主食是青岡櫟、山羌等,擅長爬樹,台灣黑熊在母熊帶小熊、受到威脅、飢餓、曾經被傷害的狀況下會主動攻擊人類,其奔跑速度有時速四十公里,曾經有人訪問過曾被台灣黑熊追的人,發現其中50%是利用爬樹存活下的,20%是裝死,遇到台灣黑熊時也可以大聲呼喊,因為熊懼怕噪音。

台灣的偶蹄目動物有野豬、台灣野山羊、山羌、水鹿、梅花鹿等,大多體型都較大。台灣野山羊是牛科的動物,角終生不會脫落,喜歡在崩塌地生存。山羌是鹿科動物,其犬齒發達,水鹿生活在高海拔湖泊及草原,可以角來判斷其年齡,梅花鹿的野生種在荷蘭時期為了其鹿皮大量捕捉,每年最多銷售二十萬張鹿皮,造成梅花鹿的數量大量減少,最後一隻野生種的梅花鹿於西元一九六九年自野外滅絕,因此現在只剩動物園中可以看到梅花鹿。現在世界上每年消失的物種多達四千至四萬種,平均每十五分種就有一種物種滅絕,因此現在被稱為繼奧陶紀、泥盆紀、二疊紀、三疊紀、白堊紀之後的第六次大滅絕。

哺乳類動物是世界上演化最先進的動物,目前已有許多種類被列為保育類動物,哺乳類的生態是值得我們去探索的,我們應該多多保護環境,不要讓世界上的各種動植物滅絕,盡可能的減少生物滅絕的速度,保護世界上的動植物生態。

台灣的哺乳類動物
【甚麼是哺乳類動物】
台灣曾被葡萄牙人稱作福爾摩沙,意指美麗之島,而台灣從低到高海拔多樣的林貌,包括闊葉林、針葉林,也有多樣的生物,包括兩棲類、鳥類、哺乳類等,使其獲得寶島的美稱。藉由鄭錫奇老師的引領,我們將瞭解上帝的登峰造極之作,哺乳類。
哺乳類是地球上動物界所有物種中演化最高等的一種動物,主要特徵擁有乳腺、毛髮、胎盤,為內溫性動物,乳腺是哺乳類動物特有的構造,也是其名稱由來,雌性哺乳類動物用乳腺餵捕幼仔;毛髮幫助他們保暖,免於受寒,牠們的毛皮顏色也可保護牠們,躲避天敵的攻擊;胎盤幫助雌性哺乳類保護幼仔,讓幼仔吸收養分,增加幼仔存活率;內溫的特性使牠們不管溫度高低都可保持同樣體溫。這四大特點使哺乳類動物廣泛分布於全球,成為競爭力屬一屬二的生物。
【台灣的哺乳類動物】
遇到台灣黑熊時該怎麼辦?尤其遇到飢餓的熊或帶著幼仔的母熊更是危險,民間流傳的下坡Z字形跑法根本不管用,熊只要輕輕一滾達到目的地,也有許多人建議不要爬樹或裝死,但根據美國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從熊掌底下逃脫的人有高達70%利用爬樹或裝死,雖然熊爬樹比人快,但看倒你躲在樹上會起疑心,便會開始搖樹,當他死賴著不走時,便要開始大聲呼叫,熊最害怕聽見嗓音,一旦聽到便會逃跑;當你裝死時,熊看到你突然橫躺在地上便會起疑心,他會慢慢接近你,如果發現是陰謀便會逃走,如果還是死賴著不走,也循著相同模式大吵大鬧,熊會夾著尾巴落跑。人怕熊,熊更怕人!
除了台灣黑熊所屬的食肉目外,還有俗稱蝙蝠的翼手目,蝙蝠的許多特徵都使其不像哺乳類,如:蝙蝠平時體溫大約為37℃,但冬眠時卻是4℃,違反了哺乳類內溫的特徵,平時蝙蝠心跳大約30下,但飛行時卻高達800下,連人類都負荷不了,真是奇特!
【心得】
鄭老師為我們介紹台灣形形色色的哺乳類動物,有近年來從未發現蹤跡的身影,擁有美麗皮毛的雲豹,有接近人類生活的台灣獼猴,有行蹤神秘的蝙蝠,但近年來由於人類的獵捕壓力及棲息地的破壞,台灣的哺乳類數量一直下滑,所幸有更多學者發現更多新種,也有許多民間團體呼籲及復育,讓台灣的哺乳類動物能持續生存於「美麗之島」。

主題:台灣哺乳類與入侵種
講師:鄭錫奇 老師
台灣雖然是一座小海島,但島內多高山,地形海拔落差大,因如此獨特而優質的環境,造成了台灣豐富且多樣的物種,陸地和海域上的野生哺乳類動物就高達110餘種。
哺乳類動物主要特徵: 1.乳腺:乳腺是哺乳類動物特有的構造,也是其名稱的由來。成熟的雌性懷孕分娩後可分泌乳汁哺育後代,以提供又受成長所需的養分、水分與天然免疫抗體。 2.毛髮:所有哺乳類動物身上均有毛髮,無論是全身或是身體的其中一部分,沒有例外。而精於只是成年後沒有毛髮,剛出生的小鯨魚身上也是有毛髮的。這一層毛皮能防止體溫散失,而有些毛皮能配合生長環境,達到隱蔽及保護的作用,而有些則是呈現鮮明的對比,據警戒的作用。 3.胎盤(胎生):除了鴨嘴獸和針鼹等一穴目哺乳類動物為卵生外,其餘的哺乳類動物均具有胎盤,為胎生動物。發育中的胎兒受到子宮的保護,並藉由胎盤從母體獲取養分。當產出的是發育較為健全的幼體時,可提高子代的存活率。 4.內溫性(溫血性):哺乳類動物具有體溫調節中樞,能維持體溫,不受外界影響。因此縱使是在低溫下,只要食物不匱乏,哺乳類動物仍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與活動能力,如此可增加對環境的適應性,有助於分佈至寒冷的地區。而地球上只有哺乳類及鳥類為內溫(恆溫)動物,因此這兩類能廣泛分布至全球各個角落。
哺乳類動物其他特徵(有些其他類的動物也有): 1.橫膈膜 2.門齒、犬齒、前臼齒及臼齒(異型齒式) 3.外耳殼、內耳的耳蝸為螺旋狀、中耳具三塊小骨(鐙骨、砧骨、槌骨) 4.心臟為二心房二心室(血液運輸功能會更強大有力) 5.以肺呼吸 6.肛門與泌尿生殖孔分開
哺乳類的種類: 1.食蟲目,例:鼴鼠 2.翼手目,例:蝙蝠 3.靈長目,例:獼猴
4.兔形目,例:野兔 5.鱗甲目,例:穿山甲 6.囓齒目,例:老鼠、松鼠、飛鼠 7.食肉目,例:黃鼠狼、石虎、麝香貓 8.偶蹄目,例:山羊、野豬、鹿 入侵種對本土的影響:
全球物種滅絕的速率有日益增加的趨勢,而入侵種正是其中的一大原因。入侵種對於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影響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如何有效管理的問題已刻不容緩。
(一)生態性影響
1.掠食:吳郭魚、牛蛙
2.競爭及排擠:白尾八哥、巴西龜、多線南蜥
3.疾病或寄生蟲:松材線蟲(琉球松)、白輪盾介殼蟲(蘇鐵)
4.雜交:大陸畫眉
5.生態系統的改變:吳郭魚、尼羅河鱸魚
(二)經濟性損失
有學者於1999年估計美國每年因外來生物而付出的代價高達1230一美金,包括白蟻10億美金,紅火蟻20億美金,斑馬紋貽貝31億美金,棕樹蛇數百萬美金。而在台灣最明顯的例子是福壽螺每年所造成的農業損失達59億台幣。
(三)公共衛生
紅火蟻造成的人畜咬傷事件、緬甸小鼠可能傳染病毒而感染人類。

外來種和入侵種的定義:
1.外來種:一種物種、亞種出現於其原自然分佈外幾可擴散範圍之外。2.入侵種:已於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環境中建立一穩定族群,並可能進而威脅原生生物多樣性的外來種。

心得感想:
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才出現的哺乳類動物-人,腦容量出奇的大,因此智慧超群,思考能力沒有其他動物能比擬。但人們卻因想飽足口腹之慾,引進外來種生物,而這些外來種進而成為了入侵種,大大破壞了各地的生態。希望這些外來的生物,慾望的後遺症能被有所抑制。

老師不好意思!我的格式怪怪的!會再重發一篇心得!

哺乳類?不就是人、貓啊狗的嗎?有甚麼好探討的?如果你是這樣想,那你就錯了,哺乳類是非常多樣的,這次,老師就分享了很多他的研究經驗和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哺乳類是從爬演變而來的,是動物裡最先進的一種,牠們有乳腺、毛髮、胎盤、內溫性,是胎生動物,人類也是哺乳類動物之一。台灣特有種有24種,如:台灣獼猴、白面鼯鼠、台灣野山羊……等,特有亞種則有26種。
乳腺是雌性哺乳類動物特有的腺體,是由汗腺演變而來的,可以餵哺幼兒。而毛髮是在哺乳類皮膚上,用來保暖或當保護色的,有些是作為警戒色,但要注意鳥的羽毛不是毛髮, 例如:松鼠的毛尾巴可用來保暖、人類頭髮可防止頭部被太陽晒過熱。胎盤是用來保護胎兒、提供養分和供胎兒排出廢物的地方,等到胎兒發育完全後再產出。有袋類的動物是卵黃囊胎盤,而真獸類的動物是尿囊胎盤,不一樣喔;但也有例外的,例如鴨嘴獸、針鼴等單孔類動物就是卵生的並非哺乳類。內溫性也稱恆溫性,只有哺乳類和鳥類有,是由體內產生熱能維持體溫,不受外界溫度影響,可在低溫下生活;但心跳時快時慢的蝙蝠就不是內溫性動物,順便提一下,蝙蝠飛行時心跳每分鐘有到800下,但冬眠時卻只有每分鐘10~64下而已,而平時每分鐘250下。哺乳類還有異型齒式,例如門齒、犬齒、臼齒等,用來咀嚼多樣化的食物;心臟是「二心房、二心室」,有助於血液循環變得更強大;他們腦部與神經系統很發達是為了增強記憶力;有橫膈膜,分隔胸腔和腹腔,以增加氣體進出肺部的效率。而全世界的哺乳類有大約5400種,台灣就有80多種,他們分為食蟲目、翼手目、囓齒目、靈長目、兔形目、鱗甲目、食肉目、偶蹄目,其中食蟲目、翼手目、囓齒目占百分之75,而靈長目、兔形目、鱗甲目、食肉目、偶蹄目占百分之25。
囓齒目是台灣第二多的目,有19種老鼠、飛鼠等中小型哺乳類,會破壞農耕和植林地其中台灣白面鼯鼠、台灣刺鼠、台灣森鼠、台灣高山白腹鼠和台灣田鼠(高山田鼠)為台灣特有種,鬼鼠是最大的嚙齒類,巢鼠是最小的,輕盈的身軀可在林間跑來跑去,尾巴被稱為「第五之手」;食蟲目不管在骨頭、食性……等都跟嚙齒目差很多,像錢鼠(臭鼬)就常被誤以為是老鼠,台灣鼴鼠常在農耕地挖掘地道,水鼩是十分罕見、且唯一在水域覓食的種類,而台灣煙尖鼠 、鹿野氏鼴鼠、細尾長尾鼩、長尾麝鼩等為台灣特有種;翼手目是台灣最多的一目,種類有30多種,分為以果實為食的大翼手亞目和以昆蟲和蜘蛛為食的小翼手亞目,最大行的蝙蝠是台灣狐蝠,也是瀕臨絕種的動物,寬吻鼠耳蝠是最小的哺乳類,特有種有台灣葉鼻蝠、台灣大鼻蹄蝠、黃頸蝠……等十種;鱗甲目只有一種,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穿山甲,又稱台灣鯪鯉,白天躲在洞穴裡,晚上覓食,以白蟻和螞蟻為食,用黏黏的舌頭進食,遇到危險時會縮成一團,只露出硬硬的鱗甲,因此有些獵人想要殺牠,會用槍「碰」的一聲,讓穿山甲嚇到捲起來,就可以抱著走;台灣的兔形目只有台灣野兔一種,要著一跟小白兔不同種,牠的背部是黃褐色再加上黑斑紋,腹部是灰灰白白的,耳朵很大,尾巴卻很短,的重2公斤以下,有兩對門齒,黃褐色的眼睛很大;肉食目市生態系的最高消費者,大部份的族群數量都很少,除了台灣黑熊是雜食性以外,其他都是肉食性,共分為貂科、貓科、靈貓科、熊科和科,其中台灣雲豹、水獺、台灣黑熊、石虎為瀕臨絕種的動物;台灣偶蹄目有分為豬科(野豬)、牛科(台灣野山羊)、鹿科(山羌、水鹿、梅花鹿)是大型的草食性動物,是原住民的主要獵物,山羌和梅花鹿的差別除了斑點,還有山羌眼睛旁有淚腺,梅花鹿(並非野生動物)沒有,除了台灣野豬,其他都面臨絕種。
蝙蝠是翼齒目,是為ㄧ真正可以飛的哺乳類,不像飛鼠只是用滑翔的,還有超音波系統,全世界有一千種,台灣有三十多種;不同蝙蝠的家都不同,例如金黃鼠耳福就是以樹葉為家,躲在捲起來的葉子裡,而台灣葉鼻蝠則以洞穴為家;霜毛蝠已經很久沒被發現,以前只有兩筆紀錄,最近在煙囪被發現。大家都把蝙蝠作為黑暗的象徵,的確,蝙蝠都是夜行性,但世界上還是有一種蝙蝠會在白天飛,因為他根本沒有天敵,天空是牠們的天地。
鼬獾常被誤認為白鼻鋅,喜歡睡覺。兒白鼻鋅尾巴是黑色的,喜歡吃水果,很容易養,所以政府以前一直鼓勵農民養,後來因保育法出現才停止。
獼猴是除了人類唯一的靈長類,在繁殖完後除了猴王其他公的獼猴會全部離開,因為為必免近親繁殖。現在很多人都靶台灣獼猴抓來當寵物,甚至給他們穿上衣服、帶奶嘴,非常可憐。
進幾年全球物種滅絕的很嚴重,原因有幾種1全球氣候變遷2棲息地遭破壞3物種濫捕4外來種引進,而台灣因為是島嶼型土地,所以外來種的問題對台灣特別嚴重,外來種的定義:某一物種出現在他分布範圍以外的地區,外來種入侵則是指已在原分布地區以外地區建立穩定的族群,這有可能會威脅到原生物種,本土外來種是只因為某種原因,把本地區的生物帶到國內的其他區域;但要注意:外來種並不等於入侵種,入侵種是以進來該地區,且通過考驗能夠繁殖生存才算,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外來種都是有害的,就像我們的進口水果就是對我們有利的,甚至是有貢獻,像1970年台灣流行稻作矮化症,印度的野生種稻株就拯救了台灣稻。有十大外來種,分別是小花蔓澤蓮、布袋蓮、緬甸小鼠、多線南蜥、入侵紅火蟻、福壽螺、松材線蟲、中國梨木蝨、蘇鐵白盾介殻蟲、河殼菜蛤。外來種了來源有分蓄意引入和非蓄意引入,蓄意引入是人們偷偷從國外帶回的,非蓄意引入則是暗藏在合法引進的生物裡進來的,這種很難控制。蓄意引入的原因有可能是以下幾種:水產養殖行為、娛樂即觀賞、生物防治、科學研究、任意放生、偷渡。外來種入侵會遇到許多障礙,例如:1地理環境的障礙,物種需要跨越自然地理環境的障礙2立足點,它們必須適應新的氣候、新的土壤、新的物種、新的食物鏈才行3繁殖機會,必須要有成熟、可繁殖的雌雄個體4擴散能力,具有擴散的能力,會對本土生物產生威脅5可干擾棲息地、與原生種競爭,外來種要跟源生種競爭,把棲地搶過去,並威脅、消滅原生種。外來種入侵會影響生態性,會帶來疾病、寄生蟲,會產生雜交、生態系統會改變,例如台灣畫眉和外來的大陸畫眉會雜交;外來種的影響還有經濟的損失,美國每年應外來種生物付出的代價竟有1230億美金左右,白蟻的問題就要花上10億美金,紅火蟻20億美金……等。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台灣的損失表吧。1979福壽螺,損失1.3億;1985年松材線蟲5.7億;1988年非洲菊斑濳蠅0.4億;1990年水稻水象鼻蟲1.3億。除了生態性和經濟的營響,外來種還會危害公共衛生和人畜的健康,例如被入侵紅火蟻咬到的人會友休克、死亡的危險,緬甸小鼠會傳染疾病。外來種有分成四種危害等級:還未建立族群的尚不具危險性(如:寵物店、動物園)、有零星個體還在野外存活的潛在危險性(如:鳳頭鸚鵡)、未全面擴散的具危險性(如:緬甸小鼠)、逐漸威脅道台灣原生態的高度危險性(如:紅火蟻、松材線蟲),老師還給我們幾個入侵種的實例,讓我們來看看吧,牛蛙:1924年入侵,原產於北美洲,國內分布在養殖場;河殼菜蛤:1941年入侵,國外分布中國、日本、香港、韓國、南美阿根廷,國內分布中部以北;福壽螺:1979年,國內分布南美洲,國內分布全台灣水域;琵琶鼠魚:1980年入侵,國外分布中南美洲,國內分布全省河川;多線南蜥:1992年入侵,國外分布印度、越南、菲律賓、緬甸、大陸的海南島和福建南部;白尾八哥:1994年入侵,國外分布爪哇、八里島,國內分布低海拔農耕地即都市環境。
外來種的入侵對各個國家影響甚大,所以必須慎重的預防,海關要仔細檢查,且要用撲滅、封鎖、壓制的方法減輕影響,不能再讓外來種的問題持續擴大,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統計顯示全球每年消失的物種有4000~40000種,在持續下去的話有可能會啓動第六次的大滅絕,所以請維護生態的平衡,好好愛護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和平共存。

台灣的外來種與入侵種危機
【外來種與入侵種】
常有人錯認外來種與入侵種的定義,外來種意指某種生物出現於其原來的分布範圍即可擴散範圍之外,而入侵種意指某種外來生物已在此地立足並繁殖。許多人認為所有外來種都是有害的,但全球有高達90%以上的外來種對人類有益,如:紐西蘭的奇異果,奇異果原產地為中國,又稱彌猴桃,由一位傳教女老師於19世紀自中國引入,現今紐西蘭藉奇異果每年創造高達上億的產值。
【外來種的考驗】
外來種要成為入侵種需要通過五關的考驗:
第一關:地理環境,該物種必須先跨越原本的自然屏障。
第二關:立足點,該物種必須適應新生態系的自然環境、氣候及物種。
第三關:繁殖,該物種必須產生後代才得以生存。
第四關:擴散,該物種若無擴散能力,則只能局限在該區域,甚至融 入。
第五關:干擾,與當地原生種競爭,使其勢力範圍擴大。
【入侵種的危害等級】
透過下列四個分級,我們可以進行各種不同的防治方法,以控制外來種擴散:
1.尚不具威脅性:在野外尚未建立繁殖族群,還未適應野外環境者。
2.潛在威脅性:在野外尚未建立繁殖族群,卻已發現零星存活個體。
3.具威脅性:在野外已建立繁殖族群,但仍屬局部分布,尚未全面擴
散。
4.高度威脅性:在野外已建立繁殖族群,且逐漸擴散並威脅本地原生
種或生態者。
【外來種引入原因及影響】
人類因許多原因而引進外來種生物,如: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引進福壽螺,而造成農業上的危害;為了滿足娛樂需求而引進紅毛猩猩,成年後力氣變大、變暴力便棄養;因為社會呼籲而隨意放生,使西部的白頭翁與東部的烏頭翁雜交,我們不該因私慾而隨意引進或放生外來種生物,危害本土生物的生存。但某些外來種的引進卻是有益處及目的的,如:引進果蠅進行科學研究。
【心得】
當我們引進外來種後,我們應該嚴格控管,防止外來種生物跑出,也別隨意放生;當外來種變成入侵種時,我們應該極力防治,防止該物種持續擴散,或是危害社會,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這方面的議題,讓我們的本土種能持續安心的生存,放心的生活。

台灣哺乳類動物與入侵種研

壹.何謂野生動物
民國七十八年公告的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第一章總則第三條之一就告訴我們:「野生動物就是指非經人工飼養、繁殖的: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昆蟲及其他種類的動物」,但是卻又於84年把這條修定為:在一般的狀況下,應生存於自然棲息環境下(非經人工飼養、繁殖)的: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昆蟲及其他種類的動物」
接著第四條又將野生動物分為兩類:
一.保育類:指依本法應加以保育之野生動物。包括瀕臨絕種、珍貴稀有還有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二.一般類:指保育類以外的野生動物
P.S科學家估計地球年紀約有46億年,原核生命的產生則約發生在35一年左右。

貳.何謂哺乳類動物
哺乳類是地球上演化最高等的一類動物,就連人類也是哺乳類動物,而哺乳類動物顧名思義就是有媽媽有乳腺可餵小孩,沒錯這就是哺乳類的最大特徵,但是哺乳類的四大特徵是:
一.乳腺:可提供媽媽哺育後代,是唯一一個哺乳類動物都有的特徵。
二.毛髮:哺乳類動物身上有可能有一部分有毛髮或是全部都有,這可造成隔離作用,防止體溫散失,但不一定所有都有,像是「鯨」就沒有。
三.胎盤(胎生):胎兒可從胎盤獲取養分,並且排出廢物,但是鴨嘴獸就沒有胎盤。
四.內溫性(溫血性):哺乳類和鳥類為溫血性動物,可以增加對環境的適應性,所以這兩類可廣泛分部於地球上各個地方,但是蝙蝠例外,他是變溫哺乳類,不算是溫血性動物。

參.哺乳類各目介紹
經過對哺乳類及野生動物的介紹後,大家似乎對哺乳費有了初步的概念,現在,我就要來為大家介紹這九個哺乳類的「目」。台灣哺乳類的陸生物種約有50種都屬於台灣的特有種類(包括特有種:24種,特有亞種:26種),而以下是哺乳類所有目的介紹:
一.食蟲目
食蟲目的成員共有11種,都是體型小型、「長的像老鼠」的食蟲性動物,食物多以昆蟲、蚯蚓、蠕蟲等為主,另大家印像最深刻的應該是在居家中最常見的「錢鼠」,因為許多種類的名稱都有「鼠」字,而且體積有那麼小,因此常被認為是老鼠。
二.囓齒目
本目是台灣的哺乳類中數量第二多的種類,種共有19種,而這個目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老鼠、松鼠、飛鼠等小型哺乳類,此目最大的特徵就是他們的牙齒,他們的上下顎都各有一對無根的門齒,這對門齒可無線生長,所以除了吃東西以外,他們也常會模其他的東西來保持一定的長度,以免牙齒太長合不起來,而因為無法吃東西而死。
三.翼手目
這個目的團員就是蝙蝠,也是哺乳類中唯一一種會飛的動物,那各位一定很好奇,飛鼠,不是也會飛嗎?其實飛鼠的飛行方式是用滑翔的,還不能算是飛,蝙蝠是目前發現種數最多的哺乳類,種數已超過了三十種,而雖然種數多,但是他們當中也有很多特有種,這也是台灣蝙蝠的特色之一,最後,他們的食物有百分之七十都是吃小蟲子,而有百分之二十是吃水果或果子喔!
四.靈長目
本目只有「台灣獼猴」一種,他們是台灣中,除了人類之外,唯一一種靈長類野生動物。他們也可分為公猴和母猴兩種,而公猴在猴子的團體中叫做「猴王」,他們最終還是要離開家人,以免產生「近親交配」。他們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台灣獼猴不太怕人,和人很容易相處,但是也因為如此,常常把身上的疾病傳染給別人,這點是大家要多注意的。
五.鱗甲目
台灣的鱗甲目也只有穿山甲一種,他們最大的特徵就是他們全身都會披著角質化的鱗片,他們當受到攻擊時會把全身縮成一團,利用堅硬外殼讓敵人無法達到目的。
六.兔形目
兔形目也僅僅只有一種,那就是「台灣野兔」,那很奇怪啊!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兔子啊,那為什麼線再又變成只有一種呢?其實台灣野兔才是真正的「台灣原住民」,他可是和其他的兔子都不同的啊!
七.食肉目
大家最常聽到的食肉目,也是台灣最具有代表性的食肉目哺乳類就是「台灣黑熊」,也是唯一一種較偏於雜食性的食肉目哺乳類,但是若有肉食可挑選,他還是會以肉食為主,他不但很愛吃肉,還很會爬樹,他上下樹都只要五秒鐘喔!而他跑步的時速則是四公里。雖然有些人會覺得台灣黑熊很兇,但是只要你不要在他餓、受傷或是母熊帶小熊的時候過去,他是不會故意找你麻煩的,還有一種原因,就是你之前找過他麻煩,懂了嗎?他要報酬啦!
八.偶蹄目
台灣山羊、山羌、梅花鹿等都是屬於偶蹄目的,也就是說本目都是大型的草食性動物,之前他們都成為了原住民的獵物,因此有些已經瀕臨絕種了。
九.鯨目
鯨目也就是鯨魚,但是有可分為三種:1.大型鯨類2.海豚類(海豚也算是鯨魚家族的成員)3.鼠海豚類,而本目的是數量大約有三十幾種,而為什麼種類的多少不是排名第二呢?因為鯨魚他們是會游來游去的,因此並不能被列在「台灣」的哺乳類種數排名中。

肆.外來種之概念
很多人最痛恨的就是外來種,其實外來種並可惡,反而有90%的外來種是對我們是有利的,這時有一個故事就派上用場了:很久以前有一個紐西蘭教師,看到了中國的獼猴桃起了強烈的好奇心,於是決定把種子帶回紐西蘭種植,沒想到卻成為紐西蘭的名產,這個東西就是:奇異果。
大家其實都恨錯了東西,該恨的不是外來種,而是「入侵種」,但是要被稱為入侵種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喔!必須要由評審團來斷定你有沒有符合以下的條件:地理環境、立足點、繁殖、擴散、干擾,例如可惡的福壽羅就是入侵種喔!除了福壽羅,紅毛猩猩也是「全民公敵」,原本看到他那逗趣的模樣,讓大家都心軟了,想把他帶回家養一養,沒想到這種可愛的動物,長大卻變成了一種可怕的怪物,不但食量大,更利用暴力威脅著人們,讓大家都快受不了了,所以這就叫做「動物不可貌像」啊!
還有一種外來種,那就是 本土外來種,像是梅花鹿,他雖然是台灣的本土種,但是他原本已經快滅絕了,是靠著人類的培育而長大的,那就不能稱為本土種,因為若把他放到了野外,也未產生不適應等的狀況,畢竟他還是從人手中長大的嘛!

肆.心得
經過這次的課程,不但讓我大大的了解到哺乳類動物,更讓我了解到外來種及入侵種的差別,我也才知道原來入侵種是那麼的可怕,我覺得我們真的要好好保護保育類,而且要隨時注意入侵種,真希望所有的入侵種都能被消除掉!

主題:台灣哺乳類與入侵種
講師:鄭錫奇 老師
台灣雖然是一座小海島,但島內多高山,地形海拔落差大,因如此獨特而優質的環境,造成了台灣豐富且多樣的物種,陸地和海域上的野生哺乳類動物就高達110餘種。

哺乳類動物主要特徵:
1.乳腺:乳腺是哺乳類動物特有的構造,也是其名稱的由來。成熟的雌性懷孕分娩後可分泌乳汁哺育後代,以提供又受成長所需的養分、水分與天然免疫抗體。
2.毛髮:所有哺乳類動物身上均有毛髮,無論是全身或是身體的其中一部分,沒有例外。而精於只是成年後沒有毛髮,剛出生的小鯨魚身上也是有毛髮的。這一層毛皮能防止體溫散失,而有些毛皮能配合生長環境,達到隱蔽及保護的作用,而有些則是呈現鮮明的對比,據警戒的作用。
3.胎盤(胎生):除了鴨嘴獸和針鼹等一穴目哺乳類動物為卵生外,其餘的哺乳類動物均具有胎盤,為胎生動物。發育中的胎兒受到子宮的保護,並藉由胎盤從母體獲取養分。當產出的是發育較為健全的幼體時,可提高子代的存活率。
4.內溫性(溫血性):哺乳類動物具有體溫調節中樞,能維持體溫,不受外界影響。因此縱使是在低溫下,只要食物不匱乏,哺乳類動物仍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與活動能力,如此可增加對環境的適應性,有助於分佈至寒冷的地區。而地球上只有哺乳類及鳥類為內溫(恆溫)動物,因此這兩類能廣泛分布至全球各個角落。

哺乳類動物其他特徵(有些其他類的動物也有):
1.橫膈膜
2.門齒、犬齒、前臼齒及臼齒(異型齒式
3.外耳殼、內耳的耳蝸為螺旋狀、中耳具三塊小骨(鐙骨、砧骨、槌骨)
4.心臟為二心房二心室(血液運輸功能會更強大有力)
5.以肺呼吸
6.肛門與泌尿生殖孔分開

哺乳類的種類:
1.食蟲目,例:鼴鼠
2.翼手目,例:蝙蝠
3.靈長目,例:獼猴
4.兔形目,例:野兔
5.鱗甲目,例:穿山甲
6.囓齒目,例:老鼠、松鼠、飛鼠
7.食肉目,例:黃鼠狼、石虎、麝香貓
8.偶蹄目,例:山羊、野豬、鹿
9.鯨目,例:海豚、鯨魚

入侵種對本土的影響:
全球物種滅絕的速率有日益增加的趨勢,而入侵種正是其中的一大原因。入侵種對於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影響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如何有效管理的問題已刻不容緩。
(一)生態性影響
1.掠食:吳郭魚、牛蛙
2.競爭及排擠:白尾八哥、巴西龜、多線南蜥
3.疾病或寄生蟲:松材線蟲(琉球松)、白輪盾介殼蟲(蘇鐵)
4.雜交:大陸畫眉
5.生態系統的改變:吳郭魚、尼羅河鱸魚
(二)經濟性損失
有學者於1999年估計美國每年因外來生物而付出的代價高達1230一美金,包括白蟻10億美金,紅火蟻20億美金,斑馬紋貽貝31億美金,棕樹蛇數百萬美金。而在台灣最明顯的例子是福壽螺每年所造成的農業損失達59億台幣。
(三)公共衛生
紅火蟻造成的人畜咬傷事件、緬甸小鼠可能傳染病毒而感染人類。

外來種和入侵種的定義:
1.外來種:一種物種、亞種出現於其原自然分佈外幾可擴散範圍之外。
2.入侵種:已於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環境中建立一穩定族群,並可能進而威脅原生生物多樣性的外來種。

心得感想:
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才出現的哺乳類動物-人,腦容量出奇的大,因此智慧超群,思考能力沒有其他動物能比擬。但人們卻因想飽足口腹之慾,引進外來種生物,而這些外來種進而成為了入侵種,大大破壞了各地的生態。希望這些外來的生物,慾望的後遺症能被有所抑制。

台灣哺乳類與入侵種
所有人都是哺乳類,你我也不例外,近幾年來發生極端氣候的現象,哺乳類動物遭受影響,我們可以從台北到台中也是因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其實也對動物造成不少影響,人類的建設對於動物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台灣建設了許多國家公園來保育生態,避免許多動物的消失。
哺乳類動物的特徵應該是如下:
1、用肺呼吸。
2、恆溫動物,能保持恆定的溫度。
3、雌性哺乳動物用乳汁哺育下一代。
4、身體多有毛髮或毛皮覆蓋。
5、腦容積大,智力較發達。
入侵種:
如果一個物種被人為引入一個其先前不曾自然存在過的地區,並具備了在無更多人為乾預的情況下在當地發展成一定數量的能力,以至威脅到了當地生物的多樣性成為當地公害,就可稱之為入侵物種。
最早的哺乳動物化石是在中國發現的吳氏巨顱獸(Hadrocodium wui),它生活在2億年前的侏羅紀。哺乳動物(尤其是早期的哺乳動物)與爬行動物非常重要的區別在於其牙齒。爬行動物的牙齒都是一樣的,同一個動物的牙齒沒有區別。哺乳動物的牙齒按它們在頜中的部位不同。此外爬行動物的牙齒不斷更新,哺乳動物的牙齒除乳牙外不再更新。在動物界中只有哺乳動物耳中有三塊骨頭。它們是由爬行動物的兩塊頜骨進化而來的。
哺乳類動物的定義:
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亞門下的一個綱,其學名是哺乳綱(Mammalia,來自拉丁文“mamma”,意思是乳房)。哺乳動物的特徵是具有乳腺(無論雌雄),其中雌性哺乳動物的乳腺高度發達。在辨別雄性和雌性哺乳動物上,可以根據汗腺、毛髮、中耳聽小骨以及腦部新皮質上的不同來區別。哺乳動物根據生育方式分為三個主要下綱:單孔目動物、有袋類動物、有胎盤哺乳動物。除五種單孔目的哺乳動物外,所有哺乳動物都是直接生產後代的。大多數的哺乳動物擁有專門適應其生存條件而成的牙齒。哺乳動物以腦調節體內溫度和循壞系統(包括心臟)。 全世界估計有5400種哺乳動物,分為約1200屬,153科,29目。
老師在上課中說了不少哺乳類動物
其中令我硬像最深刻的是台灣黑熊
老師說遇到台灣黑熊時,許多學家認為不要爬樹,也不要裝死,但是百分之7、80被救的機率,都是裝死和爬樹被救的,這就非常奇怪了,因為台灣黑熊不但會爬樹,也會吃腐肉,怎麼可能對他有用呢,最後發現因為台灣黑熊體型大,所以不一定會和你一起上樹,而且台灣黑熊說不定吃飽了,所以對你沒興趣。所以當你在野外遇到台灣黑熊時,有四大步驟,第一爬樹,假如台灣黑熊也爬樹,那就裝死,若他還是對你很有興趣就大叫,假如這三個步驟都沒有用的話,最後一招——–拔腿就跑!
心得感想
這次的上課,讓我長進不少,身為哺乳類的我們,更不能沒有哺乳類的知識,老師在課程中叫倒了我們許多常識與知識,更教導了我們如何防治台灣黑熊,希望哺乳類動物可以淘淘不掘,讓我有更多的知識,也謝謝老師教導我們這麼多的知識!

台灣的哺乳類動物+入侵種研究
一、什麼是哺乳類?
1.擁有毛髮
2.是胎生
3.是恆溫動物
4.以乳汁來餵食雛獸
二、叫哺乳類的原因
特徵:
1.有毛髮→穿山甲的毛髮已演化成鱗片
2.胎生→鴨嘴獸為卵生
3.恆溫動物→蝙蝠平時體溫大約37℃左右;而冬眠時體溫僅4℃
4.以哺乳來餵食幼獸→沒有例外
以這個沒有例外的特徵來命名
三、台灣的哺乳類種類
1.食蟲目
2.齧齒目
3.翼手目
4.靈長目
5.鱗甲目
6.兔形目
7.食肉目
8.偶蹄目
9.鯨目
四、台灣的外來種
外來種都是不好的東西嗎?答案是:嚴重觀念!有90%的外來種是有利的,以前,有一個紐西蘭的女教師到中國教書。
回國的時候他將當地”獼猴桃”的種子帶回紐西蘭培育。到現在,這個”獼猴桃”已經為紐西蘭賺取相當可觀的收益,獼猴桃縣在叱吒市場,就是奇異果!福壽螺、布袋蓮……等,在台灣已經佔有一定大小的種類族群,開始排擠本土的物種,因此這些生物其實已經成為危害生態的入侵種。大多數的外來種多是人類棄養的寵物,如:非洲灰鸚鵡、紅毛猩猩等。他們或許會因為適應不良而死亡;但某些生命力較強的動物就會留存下來,像:牛蛙、福壽螺就這樣和本土種生物爭奪食物、生活領域,造成本土種消失。我們先萬不要一時好奇去買外來種,在棄養,這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台灣島上有很多不同的地形和四季如春的氣候,造就出特殊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合各式各樣的動、植物生存,真是名副其實的寶島啊!
台灣有70種野生哺乳動物,你認識牠們嗎?今天特生中心的老師為我們介紹台灣的哺乳動物。

【什麼是哺乳類】
1.有毛髮
2.大部分是胎生
3.恆溫動物
4.以乳汁來餵食幼獸

【台灣的哺乳類科目】
台灣的陸生哺乳類一共有8目。
1.食蟲目:鼩鼱……
2.齧齒目:老鼠、松鼠、鼯鼠…
3.翼手目:蝙蝠
4.靈長目:台灣獼猴
5.鱗甲目:穿山甲
6.兔形目:台灣野兔
7.食肉目:台灣雲豹、台灣黑熊、黃喉貂、鼬獾……
8.偶蹄目:台灣長鬃山羊、山羌……

【外來種】
外來種引入有很多的原因:
1.水產養殖行為-如吳郭魚……等
2.娛樂及觀賞-如紅毛猩猩、大陸畫眉……等
3.生物防治-大肚魚
4.科學研究-果蠅、非洲蜜蜂……等
5.偷渡-亞州錦蛇、蜥蜴、蟲卵、花狹口蛙……等

【外來種和入侵種】
外來種是指外來的物種,但是對我們沒有任何傷害,90%以
上的外來種都是對我們有利的,例如美國的櫻桃;日本的蘋
果;加州的蜜李;紐西蘭的奇異果等,不過還是有10%的外
來種會對我們的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威脅與影響,這些我們
叫牠入侵種,所以入侵種等於外來種,外來種不一定是入侵
種。

【從外來種到入侵種】
要成為入侵種的生物也是要克服很多障礙的,所以要成為入
侵種也很不容易,有一些條件才能行成,第一是地理環境的
障礙:物種要跨越自然的地理障礙,便可成為外來種。
第二是立足點環境:外來種必須適應新生態系的氣候、土
壤、物種、食物鏈才能生存。 第三是繁殖的機會:必須找
到交配的對向,沒有後代,物種就會很快被淘汰。 第四是
擴散能力:若外來種擴散能力很強,而且會對原生物種產生
負面影響,就成為了入侵種。 第五是可以干擾棲地:競爭
力強,具有優勢的外來入侵種會與原生物種競爭生存資源,
並且有可能會消滅原生物種。

【心得】
上完這一堂課我學到台灣哺乳動物的相關知識,還有外來種
和入侵種的差別,最後老師的課讓我們學到在野外遇見台灣
黑熊的時候,如何保護自己不會受傷。牛蛙、福壽螺和其他
入侵種會和本土種生物爭奪食物、生活領域,造成本土種消
失,所以當我們出國的時候,千萬不要把當地的土壤、昆
蟲、植物、動物等東西帶回台灣,才可以讓台灣的入侵種少
一點。我也很感謝老師教我們的知識,讓我滿載而歸的回
家。

【臺灣哺乳類與入侵種研究】
臺灣雖然是一座小海島,但島內多高山,地形海拔落差大,因如此獨特而優質的環境,造成了臺灣豐富且多樣的物種,陸地和海域上的野生哺乳類動物就高達110餘種呢!現在就讓我來帶你去看看這個美麗的島嶼–臺灣。
【哺乳類動物的主要特徵】
(1)乳腺:乳腺是哺乳類動物特有的構造,也是其名稱的由來。成熟的雌性懷孕分娩後可分泌乳汁哺育後代,以提供又受成長所需的養分、水分與天然免疫抗體。
(2)毛髮:所有哺乳類動物身上均有毛髮,而鯨魚只是成年後沒有毛髮,剛出生的小鯨魚身上也是有毛髮的。這一層毛皮能防止體溫散失,而有些毛皮能配合生長環境,達到隱蔽及保護的作用,而有些則是呈現鮮明的對比,具警戒的作用。
(3)胎盤(胎生):除了鴨嘴獸和針鼹等一穴目哺乳類動物為卵生外,其餘的哺乳類動物均具有胎盤,為胎生動物。發育中的胎兒受到子宮的保護,並藉由胎盤從母體獲取養分。當產出的是發育較為健全的幼體時,可提高子代的存活率。
(4)內溫性(溫血性):哺乳類動物具有體溫調節中樞,能維持體溫,不受外界影響。因此縱使是在低溫下,只要食物不匱乏,哺乳類動物仍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與活動能力,如此可增加對環境的適應性,有助於分佈至寒冷的地區。而地球上只有哺乳類及鳥類為內溫(恆溫)動物,因此這兩類能廣泛分布至全球各個角落。
這四大特點使哺乳類動物廣泛分布於全球,成為競爭力屬一屬二的生物。
【哺乳類的種類】
1 . 食蟲目,例如:鼴鼠等。
2 . 翼手目,例如:蝙蝠等。
3 . 靈長目,例如:獼猴等。
4 . 兔形目,例如:野兔等。
5 . 鱗甲目,例如:穿山甲等。
6 . 囓齒目,例如:老鼠、松鼠或飛鼠等。
7 . 食肉目,例如:黃鼠狼、石虎、麝香貓等。
8 . 偶蹄目,例如:山羊、野豬、鹿等。
9 . 鯨目,例如:藍鯨等
【入侵種對本土之影響與外來種、入侵種的定義】
一、生態性影響
1.掠食:吳郭魚、牛蛙。
2.競爭:白尾八哥、巴西龜、多線南蜥。
3.疾病或寄生蟲:松材線蟲V.S琉球松;白輪盾介殼蟲V.S 蘇鐵。
4.雜交:台灣畫眉V.S大陸畫眉。
5.生態系統的改變:吳郭魚、鱸魚。
二、經濟性損失
(1)有學者於1999年估計美國每年因外來生物而付出的代價高達1230億美金(包括白蟻10億美金,紅火蟻20億美金,斑馬紋貽貝31億美金,棕樹蛇數百萬美金)。
(2)台灣–福壽螺每年所造成的農業損失達59億台幣。
三、公共衛生
(1)紅火蟻造成的人畜咬傷事件。
(2)緬甸小鼠可能傳染病毒而感染人類。
外來種和入侵種之定義:
1.外來種:一種物種、亞種出現於其原自然分佈外幾可擴散範圍之外,基本上,並不會危害到本土的動、植物。
2.入侵種:已於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環境中建立一穩定族群,並可能進而威脅本土生物多樣性的外來種。
【遇到台灣黑熊時該怎麼辦?】
遇到台灣黑熊時該怎麼辦?尤其遇到飢餓的熊或帶著幼仔的母熊更是危險,民間流傳的下坡Z字形跑法根本不管用,熊只要輕輕一滾達到目的地,也有許多人建議不要爬樹或裝死,但其實有有高達70%的人利用這兩個方法,順利的從熊掌底下脫逃。
雖然熊擅於爬樹,但通常我們爬到樹上時,牠會開始搖樹;而當你裝死時,熊看到你突然橫躺在地上便會起疑心,牠會慢慢接近你,如果發現是陰謀便會逃走,如果還是死賴著不走,應要大吼大叫的,因為熊聽到了劇烈的聲響,起先會害怕的愣了一下,我們便可以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脫逃。
【蝙蝠的奧秘】
除了台灣黑熊所屬的食肉目外,還有俗稱蝙蝠的翼手目,蝙蝠的許多特徵都使其不像哺乳類,如:蝙蝠平時體溫大約為37℃,但冬眠時卻是4℃,違反了哺乳類內溫的特徵,平時蝙蝠心跳大約30下,但飛行時卻高達800下,連人類都負荷不了,真是奇特!
【心得感想】
鄭老師為我們介紹台灣形形色色的哺乳類動物,除了有接近人類生活的台灣獼猴,也有行蹤神秘的蝙蝠,還有擁有美麗皮毛的雲豹,但近年來由於人類的獵捕壓力、棲息地的破壞,以及為了想飽足口腹之慾,引進外來種生物,而這些外來種進而成為了入侵種,大大破壞了各地的生態,因此,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並與牠們和平共存在這片土地上。

台灣哺乳類動物與入侵種的研究
台灣的哺乳類動物有多少種?大約有80種左右。分為:食蟲目:例如:錢鼠。囓齒目:台灣哺乳類動物中是第二多的目種,例如:老鼠、松鼠、飛鼠。翼手目:為哺乳類中種數最多的目種,例如:台灣狐蝠、台灣葉鼻蝠。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類動物。靈長目:台灣除了人類之外,唯一是靈長類的哺乳類動物-台灣獼猴。兔形目:僅台灣野兔一種-山兔。鱗甲目:僅有一種-穿山甲。食肉目:例如:台灣雲豹、台灣黑熊、石虎。偶蹄目:例如:台灣野山羌、水鹿、梅花鹿。
台灣特有的哺乳類動物有24種,例如:台灣獼猴、台灣野山羊、台灣刺鼠、白面鼯鼠、台灣田鼠、台灣小黃鼠狼、台灣葉鼻蝠、台灣鼠耳蝠……
野生動物的大概定義:1.並非人工飼養。2.生活在屬於它們的棲息地中。
什麼是哺乳類動物?1.胎生(乳腺)2.毛髮3.溫血動物 為什麼是哺乳類動物?而不是毛髮動物或橫恆溫動物呢?因為唯有「哺乳」是哺乳動物中唯一擁有的共同特點。有些哺乳動物是卵胎生,例如:鴨嘴獸。有些哺乳動物沒有毛髮。有些動物非恆溫動物,而是變溫動物,例如:蝙蝠
外來種與入侵種的出現,也是大家所苦惱的問題之一,所謂「外來種」就是指一物種出現於其原自然分布及可擴散範圍之外;那所謂「外來入侵物種」就是指已在一個生態環境中,建立穩定族群,有可能威脅到原生生物多樣性的外來種;所謂「外來種」就是因某些因素,在自然情況下無法跨越天然地理障礙的非當地的生物或當地原產但已滅絕的生物引入。大家常聽見的紅火蟻、福壽螺,都可稱之為入侵種與外來種,(事實上應稱為入侵種),入侵種絕對是外來種,但大多數的外來種不一定能成為入侵種!外來種生物如何引入?1.蓄意引入:有合法引入或非法走私所造成,多半是和人類與環境利益有關。2.非蓄意引入:暗藏於其他生物或物質上,將以介入其環境中。外來種生物引入的原因:1.水產養殖行為2.娛樂及觀賞之用3.生物防治4.科學研究5.任意放生6.偷渡 外來種成為入侵種的障礙:1.「地理環境」障礙:物種需要跨越自然地理障礙,成為外來種2.「立足點」環境:外來種須適應新環境的氣候、土壤、物種、食物鏈才可因此定居3.「繁殖」機會:俗話說: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無法繁殖,就沒有後代,若想生存,就要擁有一定的族群,並且擁有可繁殖的雌雄個體4.「擴散」能力:若外來種具有擴散能力,且會對原生物種與生態系產生負面的影響時,即可成為入侵種5.「干擾棲地,與原生物種競爭」:若入侵種干擾範圍越大,整個棲地就會成為入侵種的地盤,進而威脅或消滅原來的原生物種。外來種生物的影響:(1.)生態性影響→1.掠食2.競爭及排擠3.疾病或寄生蟲4.雜交5.生態系統的改變(2.)經濟性損壞(3.)危害公共衛生及人畜健康
心得:
哺乳就是傳承,媽媽照顧我,我照顧下一代,哺乳動物何嘗不是如此呢?一代一代的傳承,生命一代一代的繁衍,即使現在面臨天然或人為的殘害,只要留有一絲的生命,他們絕對不會放棄。哺乳動物都是有靈性的,雖然它們大多不會說話,但它們所付出的愛,不會少於人類。至今,哺乳動物遭到一波接一波的波擊,活在屬於疑問的世界裡,他們不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麼事情?!

台灣外來入侵動物介紹

科技進步後,人類的活動常會有意或無意間的將一種不屬於此地的生物帶到此地,這就稱為外來種,上完哺乳類的課程後,一樣由鄭錫奇組長介紹台灣的外來入侵種動物。

老師在課程剛開始時,跟我們說從西元1999年至2009年間,每三天就有一個新物種被科學家發現,但每十五分鐘就有一種物種正在滅絕,在以前可能一年只有幾種物種滅絕,全球物種滅絕的原因有:全球氣候變遷、棲地破壞、物種濫捕及外來種引入等原因,而外來種動物就是今天所要講的題目。

外來種的定義是一個物種出現在其自身能擴散之棲地之外,當中大多有地理隔絕,例如海洋、山脈等,使物種無法以自身的能力擴散。入侵種也是外來種,但已在其入侵地建立穩定族群,威脅到本地生物,例如小花蔓澤蘭來到台灣後已威脅到了許多本土種植物的生存,就是屬於入侵種。本土外來種生物則是指在自然情況下無法跨越地理障礙,且非本地產的生物,或將本地原產但野外族群已滅絕的生物引入該區,例如梅花鹿的野生種已滅絕,若從動物園放生,則會成為本土外來種。老師也特別提到外來種不一定會成為入侵種,但入侵種一定是外來種。

外來種的來源非為蓄意引入及非蓄意引入,蓄意引入是為了人類食用或生物防制等功能才引入的,例如紐西蘭奇異果;非蓄意引入則是不小心將植物的種子帶出國或藉由其他方式引入國外。外來種的引入原因大致可分為六種:水產養殖、娛樂、生物防治、科學研究、任意放生、偷渡等,水產養殖引入了吳郭魚、福壽螺、牛蛙,這些動物的生命力都很強,到處都可以生存,現在已威脅到農業及河川生態,牛蛙甚至已成為入侵種,在陽明山有族群。娛樂及觀賞方面的外來種例如紅毛猩猩、大陸畫眉、琵琶鼠魚等。生物防治是為了藉由外來種的引入而減少一些動植物的數量,例如大肚魚是為了防治孑孓,瓢蟲則是為了防治介殼蟲。科學研究是科學家為了了解某些動植物的生態而從其他地區引入,例如果蠅、蜜蜂等。任意放生在台灣有非常顯著的例子,人類將西部的白頭翁野放至東部,造成與東部的烏頭翁交配,產生灰頭翁,偷渡則有家鼠的例子。

外來種生物來到其他地區時並不會馬上成為入侵種,在從外來種變成入侵種時,會經歷許多障礙,例如必須適應地理環境、立足點、繁殖、擴散、棲地的干擾及競爭。外來種也會對本土種的生物產生很多影響,在生態上會掠食本土種生物、相互競爭、帶來疾病及寄生蟲,外來種會造成國內的經濟損失,例如福壽螺每年造成1.3億的農業損失,也會危害公共衛生及健康,例如紅火蟻及緬甸小鼠,外來種會跟本土種雜交,產生不能生育的後代,另外也會造成生態系統改變。

外來種進入非原產地後,需要將其消滅才能保護生態系統的平衡,在入侵早期可使用遏止的方式,也可使用滅除的方式。台灣的外來入侵種動物有:1924年來到台灣的牛蛙、1941年的河殼菜蛤、1979年的福壽螺及1980年的琵琶鼠等,這些生物都已威脅到了台灣的原產生物及產業,松斑天牛是松材線蟲的傳播者,外來入侵種也使得政府每天都需花費大量的金錢來處理外來種的問題,也會利用預防prevention、減輕影響mitigation及立法legislation來避免外來種影響到本土種及產業。

外來種一直以來是生態系中的一大難題,許多外來種的來源都是因為人類的不當引入及野放所造成的,我們應該避免將不屬於一地區的生物帶到此地區,使生物生活在應生活的地區,以避免外來種對生態的侵害。

哺乳類動物主要特徵:
1.毛髮:所有哺乳類動物身上均有毛髮,無論是全身或是身體的其中一部分,沒有例外。而精於只是成年後沒有毛髮,剛出生的小鯨魚身上也是有毛髮的。這一層毛皮能防止體溫散失,而有些毛皮能配合生長環境,達到隱蔽及保護的作用,而有些則是呈現鮮明的對比,據警戒的作用。
2.乳腺:乳腺是哺乳類動物特有的構造,也是其名稱的由來。成熟的雌性懷孕分娩後可分泌乳汁哺育後代,以提供又受成長所需的養分、水分與天然免疫抗體。
3.胎盤(胎生):除了鴨嘴獸和針鼹等一穴目哺乳類動物為卵生外,其餘的哺乳類動物均具有胎盤,為胎生動物。發育中的胎兒受到子宮的保護,並藉由胎盤從母體獲取養分。當產出的是發育較為健全的幼體時,可提高子代的存活率。
4.內溫性(溫血性):哺乳類動物具有體溫調節中樞,能維持體溫,不受外界影響。因此縱使是在低溫下,只要食物不匱乏,哺乳類動物仍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與活動能力,如此可增加對環境的適應性,有助於分佈至寒冷的地區。而地球上只有哺乳類及鳥類為恆溫動物,因此這兩類能廣泛分布至全球各個角落。
5.門齒、犬齒、前臼齒及臼齒
6.外耳殼、內耳的耳蝸為螺旋狀、中耳具三塊小骨
7. 血液運輸功能會更強大有力
8.以肺呼吸
9.肛門與泌尿生殖孔分開
哺乳類的種類:
1.食蟲目2.翼手目3.靈長目4.兔形目5.鱗甲目,例:穿山甲
6.囓齒目7.食肉目8.偶蹄目9.鯨目

入侵種對本土的影響:
(一)生態性影響
1.掠食:吳郭魚、牛蛙
2.競爭及排擠:白尾八哥、巴西龜、多線南蜥
3.疾病或寄生蟲:松材線蟲、白輪盾介殼蟲
4.競爭.雜交:大陸畫眉
5.生態系統的改變:吳郭魚、尼羅河鱸魚
1999年美國每年因外來生物而付出的代價高達1230美金,紅火蟻造成的人畜咬傷事件、緬甸小鼠可能傳染病毒而感染人類。

台灣陸域野生哺乳類動物多樣性與外來入侵種帶來的問題
想必你應該聽過哺乳類吧!哺乳類可是地球上的高等生物呢!從巨大的大象到嬌小的老鼠,從水裡游的海豚到天上飛的蝙蝠,當然還有我們人類,都是哺乳類呢!

那哺乳類的特點呢?被分為一個大類一定是因為這一類的生物有共通點吧!我們現在就來看看哺乳類的成員有什麼共通點吧!一、會以乳汁餵食幼獸,也就是會分泌乳汁,餵食乳汁可使幼獸獲得身體所需的養分、水分、天天然免疫抗體等。(這是最大的共通點,也是哺乳類命名的原因)二、屬於內溫動物,因具有體溫調節中樞,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體溫,而不需要藉由陽光或靠近熱源體獲得熱能以免體溫過低。(全部的哺乳類都是內溫動物,蝙蝠雖會隨著外界懷境的變化改變自身的體溫,但由於他是靠著自己體內的體溫調節器變化自己的體溫,所以還是一種內溫動物)三、具有毛髮,不管是少部位還是全身,都可以找到毛髮。這些毛髮具有保暖作用,有些甚至有保護色或警戒色的功用。(鯨豚只有在剛出生的時候才具有毛髮,成長後這些毛髮就會脫落了)四、幾乎所有的哺乳類都具有胎盤,為胎生動物。胎生的好處為胚胎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並可使後代為較為健全健康的個體。(鴨嘴獸和針鼹這兩種動物是唯一不具有胎盤哺乳類,他們為下蛋的卵生動物,但由於幼獸出生後他們會以乳汁餵養幼獸,所以還是屬於哺乳類)

台灣產的野生陸域哺乳類有80餘種,其中就有49種是台灣特有種,實在是相當可怕的數目呢!目前發現的台灣陸域哺乳類可分為九個目,分別有囓齒目、翼手目、食蟲目、兔行目、鱗甲目、偶蹄目、食肉目、靈長目等。
現在來說說什麼是外來種吧!在這之前,先問你一個問題:外來種都是不好的物種,會嚴重破壞當地生態嗎?你應該會說:沒錯!但很遺憾地告訴你,這個答案…嚴重錯誤!你說的這叫入侵種!外來種和入侵種的定義是:外來種是一種物種、亞種出現於其原自然分佈外幾可擴散範圍之外。入侵種則是已於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環境中建立一穩定族群,並可能進而威脅原生生物多樣性的外來種。你會分辨了嗎?
外來種要變成入侵種可不容易必須要通過重重的考驗,才有可能變成可怕的入侵種。
入侵種對各個國家的生態系和原生的野生生物影響很大,一開始就最好事先的防範重於事後的補救:撲滅、封鎖、壓制等方法,只要做好事前的防範,就不會為後來的災難後悔。世界統計全球每年消失的物種有幾萬種,在持續下去的話,很有可能就這樣啓動可怕的第六次的生物大滅絕,到時我們人類就不復存在了,我們真的想食這樣嗎?

台灣哺乳類動物與入侵種研究
【哺乳類的定義】
在生活中大家常常聽到哺乳類,哺乳類到底是甚麼呢?其實我們人類就是一種哺乳類,哺乳類是脊椎動物亞門下的一綱,哺乳動物的特徵是具有乳腺,其中雌性哺乳動物的乳腺高度發達。在辨別雄性和雌性哺乳動物上,可以根據汗腺、毛髮、中耳聽小骨以及腦部新皮質上的不同來區別。
【瀕臨絕種哺乳類】
「保育自然環境和動物是一項非常重要,而且有意義的事。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有生存的權利;如果我們破壞了太多的自然環境,就會喪失那些為我們人類增添色彩的動物。毀滅一些種類的生物是我們人類的一大災難。有很多我們經常用來治病的重要藥物都是來自於植物或昆蟲;當我們破壞了一個自然生態區域,我們可能會毀滅那些在別的地方沒被發現的植物或動物的物種。」珍古德曾經這麼說道。台灣已有許多動物滅絕,因為在政府還沒規範野生動物保育法時,許多獵人一直不停的在打獵,進行交易,將台灣稀有的哺乳類銷售到國外,讓台灣的哺乳類數有下降的趨勢。但現在經過政府的規範及人類得復育後,台灣的哺乳類數量已經慢慢的多了起來。

【台灣黑熊】
台灣黑熊是一種快要滅絕的大型哺乳類生物,牠們具有極高的破壞力,也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哺乳類,即便黑熊可能具有攻擊性,但它們極少在沒有原因的情況下攻擊人類。它們被人類獵捕的歷史很長,也具有敏銳的嗅覺和聽覺,黑熊通常會儘可能避開人類。因為台灣黑熊非常稀少,現在野外已經很難發現。在記錄中,黑熊會撤離與人類相遇的現場。如果在野外碰見黑熊,最好的辦法是保持安靜和沉著的離開。維持 距離而不干擾黑熊,對人與熊來說都是最好的策略牠們這種大型的哺乳類,站起來都能比我們人類還要高,最重可高達200公斤,在胸口有黃色或白色毛呈V字型,牠們大多是獨自行動,如果是集體行動,也可能是媽媽帶著小孩出來覓食。,台灣黑熊是雜食性動物,雖然它們吃昆蟲、小動物、甚至腐肉,但它主要的食物是植物,主要吃葉子、花苞、水果、植物的根。
【入侵種類】
當然在之前獵人交易時,也不小心帶入了一些外來種進入台灣,外來種對我們台灣原生生物有甚麼危害呢?我們就以福壽螺做為例子吧!福壽螺是從早期有人無知地把國外的福壽螺引進想當成美食, 結果口感不佳,經棄養之後對水稻造成嚴重的禍害 ,由於繁殖力強且見綠就吃,牠們破壞了我們本土種的生物也危害了農夫的水稻,若再不撲滅,我們可能也會跟大自然失去了平衡。
【心得感想】
外來種真是一種可怕的危害,我期望已經進入台灣外來種能趕快歸化為不會破壞台灣生物的一種生物,也希望無知的人們不要再將強勢的外來物種帶進台灣,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後果。大家從生活中的小事情做起,讓台灣的原生種生命能延續下去。

老師抱歉有錯字,這篇才正確。
台灣的哺乳類動物
【甚麼是哺乳類動物】
台灣曾被葡萄牙人稱作福爾摩沙,意指美麗之島,而台灣從低到高海拔多樣的林貌,包括闊葉林、針葉林,也有多樣的生物,包括兩棲類、鳥類、哺乳類等,使其獲得寶島的美稱。藉由鄭錫奇老師的引領,我們將瞭解上帝的登峰造極之作,哺乳類。
哺乳類是地球上動物界所有物種中演化最高等的一種動物,主要特徵擁有乳腺、毛髮、胎盤,為內溫性動物,乳腺是哺乳類動物特有的構造,也是其名稱由來,雌性哺乳類動物用乳腺餵捕幼仔;毛髮幫助他們保暖,免於受寒,牠們的毛皮顏色也可保護牠們,躲避天敵的攻擊;胎盤幫助雌性哺乳類保護幼仔,讓幼仔吸收養分,增加幼仔存活率;內溫的特性使牠們不管溫度高低都可保持同樣體溫。這四大特點使哺乳類動物廣泛分布於全球,成為競爭力屬一屬二的生物。
【台灣的哺乳類動物】
遇到台灣黑熊時該怎麼辦?尤其遇到飢餓的熊或帶著幼仔的母熊更是危險,民間流傳的下坡Z字形跑法根本不管用,熊只要輕輕一滾達到目的地,也有許多人建議不要爬樹或裝死,但根據美國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從熊掌底下逃脫的人有高達70%利用爬樹或裝死,雖然熊爬樹比人快,但看到你躲在樹上會起疑心,便會開始搖樹,當他死賴著不走時,便要開始大聲呼叫,熊最害怕聽見嗓音,一旦聽到便會逃跑;當你裝死時,熊看到你突然橫躺在地上也會起疑心,他會慢慢接近你,如果發現是陰謀便會逃走,如果還是死賴著不走,也循著相同模式大吵大鬧,熊會夾著尾巴落跑。人怕熊,熊更怕人!
除了台灣黑熊所屬的食肉目外,還有俗稱蝙蝠的翼手目,蝙蝠的許多特徵都使其不像哺乳類,如:蝙蝠平時體溫大約為37℃,但冬眠時卻是4℃,違反了哺乳類內溫的特徵,平時蝙蝠心跳大約30下,但飛行時卻高達800下,連人類都負荷不了,真是奇特!
【心得】
鄭老師為我們介紹台灣形形色色的哺乳類動物,有近年來從未發現蹤跡的身影,擁有美麗皮毛的雲豹,有接近人類生活的台灣獼猴,有行蹤神秘的蝙蝠,但近年來由於人類的獵捕壓力及棲息地的破壞,台灣的哺乳類數量一直下滑,所幸有更多學者發現更多新種,也有許多民間團體呼籲及復育,讓台灣的哺乳類動物能持續生存於「美麗之島」。

哺乳類動物和外來種入侵
哺乳類動物大家肯定很熟悉,因為人類就算一種哺乳類動物,那現在就由我來為你介紹哺乳類吧!

哺乳類:哺乳類是由爬蟲類演化而來的,是現在動物界最先進的一類,人類就是其中之一。主要特徵:乳腺、毛髮、胎盤(胎生)以及內溫性(溫血性)等。
而當我知道了這項事實後我感到很驚訝,因為沒想到我們原先都是爬蟲類,但說我們先進,這是理所當然。

而台灣哺乳類共分成9目,有食蟲目、囓齒目、翼手目、靈長目……等,就讓我來介紹幾個吧!
食蟲目:這一目的動物都長的像老鼠一樣,食物大多以昆蟲、蚯蚓等,是住洞穴專家,也會在水邊活動,但他們可跟老鼠完全不一樣,他們的外觀、食性……等都有很大的差異。

囓齒目:囓齒目就是鼠類啦!牠們實在很厲害,因為他們繁殖力超強、適應力很厲害,只要他們食物夠、環境適合,就可以再短時間內繁殖很多子孫,而他們在生態食物鏈中是屬於低級消費者,但如果沒有他們,蛇、猛禽…等將會沒食物吃,於是便消失在台灣生態中。

翼手目:翼手目就是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而他們很特別,因為他們用超音波在溝通、感受牠的周圍與找牠的食物,而他們的翅膀不是羽毛,而是翼膜,蝙蝠能生長的地方很多,隧道、防空洞…等都可以呢!

靈長目:這一目就是猴子、人類…等啦!而他們的大腦都很發達,他們擁有社會行為,何謂「社會行為」呢?社會行為就像整個台灣社會一樣,成群結隊、團結合作,而在這個團體裡總會有一個領導者,那就是王!

外來種與入侵種的威脅
大部分人都會把外來種跟入侵種畫上等號,但可不是這樣喔!「入侵種一定是外來種,但是外來種不一定是入侵種。」這是什麼意思呢?
入侵種是會破壞本土生態,而會破壞本土生態的只有外來的生物和植物,但是外來的生物或植物,可能對本土生態還沒造成傷害,這就說明我剛剛講的那句話。

現在入侵種正在破壞台灣生態,而外來種其實不需要害怕,因為只要好好控制,然後把台灣生態保護好就好。

這次是上台灣哺乳類動物與入侵種研究是由鄭錫奇
1.以哺乳的方式餵哺小孩
2.有毛髮
3.屬於胎生
4.是溫血動物
外來種
外來種不等於入侵種,入侵種一定是外來種。90%以上的外來種都是對我們有利的,紐西蘭的奇異果等。通常,只有小10%的外來種會對我們的健康和於生態環境造成威脅與影響,才叫做「入侵種」。其實也有許多的外來種有非常大的貢獻,如印度野生種稻株拯救東亞地區的「稻作矮化症」的威脅;台灣南部椰子受紅胸葉蟲危害,由關島引進紅胸釉小蜂。
外來種的引入也分為兩種-「蓄意引入」,合法引入或非法走私,通常跟人類和環境利益有關。「非蓄意引入」,像是暗藏於花藝土壤、果實作物、運輸載具、船隻壓艙水中的生物,這種管道引入的生物都不易預防即控制。
外來種引入有很多的原因:1.水產養殖-如吳郭魚。 2.娛樂及觀賞-如紅毛猩猩、大陸畫眉等。 3.生物防治-大肚魚(捕食孑孓)。 4.科學研究-果蠅‘非洲蜜蜂。 5.任意放生-西部白頭翁入侵東部。 6.偷渡-亞州錦蛇、蜥蜴(藏於原木)、昆蟲的卵、幼蟲(藏於植物內)。
要成為外來種(入侵種)也是會有障礙的- 1.地理環境的障礙 物種要跨越自然的地理障礙,便可成為外來種。 2.立足點環境 外來種必須適應新生態系的氣候、土壤、物種、食物鏈才能生存。 3.繁殖的機會 沒有後代,物種就會被淘汰。 4.擴散能力 若外來種具有擴散能力,而且會對原生物種產生負面影響,就成為了入侵種。 5.可以干擾棲地,並與原生物種競爭 具有優勢的外來入侵種會與原生物種競爭生存資源,並且有可能會消滅原生物種。
外來種生物會造成的影響- 1.生態系的影響 如掠食、競爭、排擠、疾病、寄生蟲、雜交、生態系統的改變。 2.經濟的損失 美國每年因為外來種生物而花費1230億美元(如白蟻、紅火蟻、關島褐色樹蛇等)。 3.危害公共衛生及人畜健康 被入侵紅火蟻咬傷會有休克、死亡的危險。
學者會評估外來種的危害等級:1.尚不具威脅性-在野外還沒建立生殖族群,還不適應新環境的生物。如在寵物店、動物園、實驗室的生物。 2.潛在威脅性-在野外尚未建立生殖族群,但是已經有零星的幾個個體在野外生存的生物。如鳳頭鸚鵡、巨水鼠。 3.具威脅性-在野外已經建立生殖族群,但是尚未全面擴散的生物。如緬甸小鼠、牛蛙。 4.高度威脅性-在野外以建立生殖族群,並且有逐漸擴散並且威脅台灣原生種或生態的生物。如紅火蟻、松材線蟲。
在台灣,族群量已多、分布廣泛的外來入侵種有:
吳郭魚、福壽螺、非洲大蝸牛、巴西龜、琵琶鼠魚、大肚魚、白尾八哥等。
發現有外來入侵種時,首先要 1.首重預防-建立預防措施、海關進口貨物管理。 2.減輕影響-撲滅、封鎖、壓制等。 3.積極立法-建立相關法規,加強引進外來種的安全管理。也要培訓識別外來物種及防治的技術人員。

『外來種』VS.『外來入侵種』

之前我們談過許許多多、林林總總的生態觀念,但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一個沉重的議題『外來種』與『外來入侵種』,我們先從一萬三千年前地球最後一次的冰河時期來看『外來入侵種』這個議題,你問『冰河時期』與『外來入侵種』這根本就是無關聯性的東西啊!怎麼可以將他們相提並論呢?別急,話說在一萬三千年前……地球的氣溫迅速下降,一片綠油油的田地,成了一片白藹藹的一座冰山;從生氣盎然的平原,變成死氣沉沉的一片凍原。
原本清澈的海水,也結上了一層冰,好似現在的北極,厚厚的冰雪終年不退,形成大片的永凍層,動物們不再因為海洋的分隔而不相往來,只要生理條件足夠他們在地球上四處遊走,他們或許可以環球一週;也或許他們早就知道地球是圓的不是方的。
但是,這時的情形也好比人類開著貨櫃船將各地的動物運來運去,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移動的方式是藉由自然的力量而不是人為的力量;也許有另一說法外來種其實也是一種自然的現象,然而這樣因為人類文明所帶來的快速而大量的交流,背後則隱含了快速生態結構性衝擊,外加劇烈氣候的變遷(這是另一個議題容我日後再談);間接助長了外來入侵種(侵略、排他、單一)性問題叢生,已釀成許多生態大浩劫的悲劇!

『非洲大蝸牛』原產於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於1933年由日人下條久馬一氏自新加坡引進台灣飼養,以備作家禽、畜類或人類食用。當時引進12隻的蝸牛,經繁殖成功後大力推廣家庭飼養,僅僅兩三年內就遍及本省各地,但經過一兩年推廣飼養後,才發現味道不如法國蝸牛好吃,於是飼養者均將其拋棄野外,任其滋生繁殖,棄養後的蝸牛很快就造成農業損失嚴重。
『福壽螺』為近年來最「成功」的入侵種。農委會每年編一億三千萬預算,只能做到控制,迄今無力防治。1982年7月間各地二期稻作開始受到農害,受害農作面積達17,000公頃,其中水稻田面積達4,000公頃,政府花費三千九百多萬元試圖撲滅,但沒有效果。1986年全年台灣省受害農作面積高達171,425公頃,其中水稻田面積達19,980公頃,單就稻米損害就高達3,090萬美元。
『牛蛙』是為了食用的需求而引進,然後在飼養的過程中被逃出來,牛蛙具有相當的領域性,其棲地又與其他蛙類相似,所以,其他蛙類自然成為牛蛙攝食的最好選擇,所有台灣的原生蛙類都有可能成為牛蛙掠食的食物,牛蛙蝌蚪也會直接捕食其他的蝌蚪。
『琵琶鼠』魚俗名為清道夫、垃圾魚,隨著飼養熱帶魚的風潮,被大量引進,以清除水族箱內的碎屑殘渣。全省主、次要河川現在皆有分布,例如:冬山河、淡水河、大漢溪、頭前溪、濁水溪、高屏溪、阿公店溪、二仁溪,及農田灌溉渠道等。琵琶鼠魚屬於雜食性魚類,為在底層覓食的底棲魚種,食物以水草、附著性藻類及底層有機物為主。如果族群持續擴增,也可能消耗水中大部分的初級生產者,對本土魚、蝦之食源造成威脅。
聽到這兒,大家因該已經驚慌失色了,都覺得外來種就是壞蛋、就是惡魔、就是殺死本土種的罪惡元兇,但其實也不盡然,因為,外來種不等於入侵種,但是入侵種一定是外來種,就好比天上下雨地上一定濕,地上濕不一定天上下雨一般,90%以上的外來種都是對我們有利的,如從美國、日本、澳洲引進的牛肉;美國的油菜;巴西的羊排;加州的蜜李;紐西蘭的奇異果……等;通常,只有小於10%的外來種會對我們的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威脅與影響,才叫做入侵種,但是這小小10%的入侵種卻足以對環境造成莫大的影響,為害甚至超過其他的90%帶來的獲利與財產。「蓄意引入」通常與人類的利益有關,例如種植農作物、生物防治、水產養殖魚類、造園景觀業及寵物業。「非蓄意引入」過程比較複雜,是最難加以預防及控制的。例如暗藏在船隻下壓艙中的 蟑螂、老鼠,跟隨合法生物而來的病源(H1N1)或寄生蟲,運輸器具上的昆蟲等。
其實要變成外來種還真不容易,經過美國的統計每當你引進100種的外來種,其中有大部份的他們都因為水土不服而宣告打退堂鼓,等這90種的動物都「掛點」了之後,剩下來的10種死去活來的終於晉升為外來種,取得了美國的永久居留證,而這10種中只有1種會逃出人類的手掌心,叱吶天下,成為可帕的『外來入侵種』,而『外來入侵種』成為『外來入侵種』也要過五關斬六將,他們要挑戰的是:

1.地理環境的障礙:物種要跨越自然的地理障礙,便可成為外來種。
2.立足點環境:外來種必須適應新生態系的氣候、土壤、物種、食物鏈才能生存。
3.繁殖的機會:沒有後代,物種就會被淘汰。
4.擴散能力:若外來種具有擴散能力,而且會對原生物種產生負面影響,就成為了入侵種。
5.干擾棲地:與原生物種競爭 具有優勢的外來入侵種會與原生物種競爭生存資源,並且有可能會消滅原生物種。

外來入侵種究竟有什麼天大的本領,使的我們的原生物種無所遁逃呢?說實在他們真還有兩把刷子的!以下這就是『外來入侵種』闖蕩江湖時的看家本領:
(一)經濟損失
根據研究雖然外來物種由順利生存,繁衍擴大,到嚴重危害生態的種數比例並不高,但其衝擊卻極為嚴重,綜觀國內、外不乏成百上千的案例;而除生態的影響外,也常造成巨額的經濟虧損,如白蟻(Formosan termite) 每年10億美金,紅火蟻 (Fire ant) 20億美金,斑馬紋貽貝於十年間光是清理水管、過濾設備等即耗費31億美金,而關島每年因褐樹蛇 (Brown tree snake) 所致的電力系統中斷損失亦達百萬美金。

(二)生態影響
1. 掠食:外來種生物的引入,最直接的危害為掠食當地原生物種,使原生物種族群數量降低甚至是絕滅。以關島褐色樹蛇為例,約在1950年經軍事運輸由新幾內亞的小島意外引入關島後,至今已至少讓當地9種原生鳥類滅絕,另外造成2種森林性鳥類及3種海鳥陷入瀕危的困境。
2. 競爭及排擠:如果被引進外來種生物其生態習性與原生物種相似,那麼無論是在自然資源或棲地利用方面,將會與原生物種發生競爭現象,導致生態系平衡的破壞或物種絕滅。如北美原生東知更鳥因外來歐洲椋鳥取代其對巢洞的利用而降低族群量;關於植物的部分,發生在台灣本島外來象草與原生五節芒間棲地競爭,蘭嶼由於引進木麻黃導致入侵原生植物棲地所造成的威脅等,都是顯著的例子。
3. 疾病或寄生蟲的傳染:外來疾病或病原體對原生生物可能存有難以預測的巨大危害,如海洋時代來臨後,歐洲移民為澳洲及美洲原住民所帶來的多種疾病,就是人類史上的一大災難,禽流感、鳥病毒亦被認為是導致數種夏威夷原生鳥類滅絕的主因,台灣則有因引進琉球松卻伴隨松材線蟲的引入,而造成國內松林危害的嚴重問題。
4. 雜交:人為引進近親種的外來種生物,會使自然雜交機率提高,改變原生物種之基因組成。如目前國內寵物飼養大陸畫眉,逸出或放生後與台灣畫眉雜交;西部之白頭翁可能經由放生途徑與僅分布於東部之特有種烏頭翁雜交,此種雜交現象使得台灣原生鳥種的存活遭受極嚴重地威脅。
5. 生態系統的改變:外來物可能進一步透過生產力、營養循環、干擾幅度頻度,甚或土壤植被結構的改變而廣及整個生態系統,例如夏威夷野生家豬藉由廣泛的挖掘與腸道對種子的消化作用,促進了數種植物的傳播與生存,而大大變更了當地的植物群落組成;非洲維多利亞湖在引入尼羅河鱸魚後,除直接的掠食讓超過200種以上的原生麗魚滅絕外,更由此徹底瓦解了該生態系的食物網結構。

千萬不要小看一粒小小的種子或一隻縮瑟在行李箱角落中的幼蛇,他們可能造成的是一個生態系的崩解和永無止境的超級噩夢;或亞種的合併和不可毀滅的重大損失,基本上,其實人類就是一種外來種,而且還是名副其實的『外來入侵種』,所以請從自身作起盡量減少污染及環境負荷,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讓任何美麗的大地再被『外來入侵種』吞噬,造成不可挽回的災禍。

台灣的外來種與入侵種
外來種的定義
根據IUCN的入侵種專家,所謂外來種就是指單一物種、亞種出現在其自然分布之外圍。
外來種來源
分為蓄意引入和非蓄意引入,蓄意引入是合法引入或非法引入,非蓄意引入,則是不經意引入,常有人錯認外來種與入侵種的定義,外來種意指某種生物出現於其原來的分布範圍即可擴散範圍之外,而入侵種意指某種外來生物已在此地立足並繁殖。許多人認為所有外來種都是有害的,但全球有高達90%以上的外來種對人類有益,如:紐西蘭的奇異果,奇異果原產地為中國,又稱彌猴桃,由一位傳教女老師於19世紀自中國引入,現今紐西蘭藉奇異果每年創造高達上億的產值。
外來種要成為入侵種需要通過的考驗:
第一關:地理環境,該物種必須先跨越原本的自然屏障。
第二關:立足點,該物種必須適應新生態系的自然環境、氣候及物種。
第三關:繁殖,該物種必須產生後代才得以生存。
第四關:擴散,該物種若無擴散能力,則只能局限在該區域,甚至融 入。
第五關:干擾,與當地原生種競爭,使其勢力範圍擴大。
外來種的原因與例子
1. 水產養殖-福壽螺、吳郭魚、牛蛙
2. 娛樂及觀賞-琵琶鼠、巴西龜、大陸畫眉、美國螯蝦、紅毛猩猩
3. 生物防治-瓢蟲、大肚魚
4. 科學研究-果蠅、非洲蜜蜂
5. 任意放生-白頭翁
6. 偷渡-家鼠、亞洲錦蛙
心得
我希望這些可怕的「入侵種」可以趕快演化出能和台灣生物互相不傷害對方,又能共同永續生存的方法,讓台灣不再有動物因為人類遭受無辜的懲罰。

台灣野生哺乳類動物多樣性及保育與入侵種研究

【台灣野生哺乳類動物多樣性】
台灣雖然只是個面積約3600平方公里的小島,卻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野生動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人類歷史上,野生動物除了提供食用、醫藥、毛皮、器具、裝飾品等經濟價值用途外,對於人類文學、藝術、信仰、習俗等精神層面亦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甚麼是野生動物呢?依據行政院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法的定義:「野生動物及一狀況下,應生存於其自然棲息環境下〈未經人飼養、繁殖〉之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昆蟲及其種類之動物。」這些野生動物類族的演化關係為魚類→兩棲類→爬蟲類,再由爬蟲類分兩支演化成鳥類與哺乳類。

甚麼又是哺乳動物呢?哺乳類是地球動物界所有物種中演化最高等的一類動物。牠們的主要特徵包括具有乳腺、毛髮盤(胎生)以及內溫性(溫血性)等。
乳腺:可提供幼獸成長發育所需之養分水分與天然免疫抗體。
毛髮:可達到保護及掩飾的效果,並有警戒作用。
胎盤(胎生):受到子宮保護的胎兒能夠從母體獲取養分。
內溫性(溫血性):能夠維持體溫的恆定而不受外界環境溫度改變而影響。

目前全世界的哺乳動物約有5400種,而台灣則有110種哺乳動物〈80種生活於陸地〉,可分下列9目:
食蟲目:共計11種,體型小,食物多以昆蟲、蚯蚓為主,錢鼠與台灣鼴鼠較常見;為了適應環境,部分種類的外部型態有特化現象,例如:台灣鼴鼠前肢形成掌狀,大而有力、善於挖掘。

囓齒目:共計19種,適應力強且繁殖能力高,最大特徵為嘴部上下顎各具一對無根且可終生持續生長的門齒,除了進食外,仍需時時磨牙以保持門牙適當長度,以免嘴巴無法咬合咀嚼,飢餓而死。少數鼠類會傳染疾病,不過牠們在食物鏈上扮演著維繫生產者〈植物〉、初級消費者〈無脊椎動物〉及高級消費者〈蛇類、猛禽及食肉目動物〉之間能量傳遞的角色。

翼手目:指的就是蝙蝠,是唯一真正會飛的哺乳類動物,已超過30種,為台灣產哺乳動物中種數最多的一目。台灣狐蝠及少數種為食果性外,大部分為蟲食性,對農業害蟲的控制相當重要。蝙蝠是夜行性動物,高度特化的鼻部和耳部分別為發音器與接受器,飛行時以聲納系統的高頻率音波偵測障礙物與飛蟲,感覺神經非常靈敏。飛行時依賴飛膜的擺動而行,前肢特化伸長的掌指骨與皮膚擴展而成。東亞家蝠是最常見的蝙蝠而台灣狐蝠則因為棲息地被破壞與人類的捕捉,目前已列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靈長目:僅台灣獼猴一種,族群量多且分布廣,是群居性的樹棲動物,在樹林間來去自如。猴王帶領活動、覓食,以清晨與黃昏最為活躍,主食植物但有時也吃昆蟲。

鱗甲目:只有穿山甲一種,全身角質化的鱗片是特徵也是重要的防護,是穴居動物,無牙齒,長又黏的舌頭黏取白蟻或螞蟻為食,遭遇危險時身體會捲曲成球狀,鱗片在外,頭腹部捲縮於內。

兔形目:僅台灣野兔一種。

食肉目:所謂的猛獸,共11種,除台灣黑熊偏雜食性外,其餘均為肉食性,在食物鏈上屬於最高級消費者。台灣雲豹、石虎、水獺和台灣黑熊是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高海拔山區的台灣小黃鼠狼是本世紀發現的台灣新物種。

偶蹄目:大型草食動物,除台灣野豬因絕佳適應力及繁殖力外,其他偶蹄目動物都面臨生存壓力。

鯨目:可分大型鯨類、海豚類、鼠海豚類。鬚鯨類的藍鯨是地球上最大型的動物,體長23-27公尺,體重100-120公噸。大部分海豚為群聚性動物。

【台灣外來種與入侵種危機】
「外來種指的是一種物種、亞種乃至於更低的分類群出現於原自然分佈及可擴散範圍之外。」「外來入侵種則指已於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環境中建立一穩定族群並可能進而威脅原生生物多樣性的外來種。」並非所有的外來種都是有害的〈如紐西蘭引進奇異果〉,然而外來入侵種則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威脅。

外來種成為入侵種,也是得經過重重環境考驗:「地理環境障礙」「立足點環境考驗」「繁殖機會」「擴散能力」「干擾棲地能力」。外來入侵種的影響:生態性影響〈掠食、競爭及排擠、疾病或寄生蟲、雜交、生態系統的改變〉,經濟性損失,公共衛生。

【心得】
從過去到現在,因全球氣候變遷、動物棲地被破壞、外來入侵種的迫害及人類濫捕或人類無知,許多台灣本土種動植物面臨消失危機,將嚴重威脅台灣生物多樣性,影響食物鏈,進而讓生態失衡。如果人類從小就能多接觸大自然,在生活中落實生物、生態教育,了解人類的開發與濫墾對生態系的破壞,知道外來種生物可能帶給台灣原生種的傷害,應該會對台灣生態有正面的幫助。

哺乳類與外來種
何謂哺乳類呢?就是一種胎生,有毛髮的種類,人也是哺乳類呢!
哺乳類對環境非常的敏感,只要稍微有點汙染,哺乳類就活不下去了,所以哺乳類需要有很乾淨的棲地,不能夠被人為破壞,是一個完全自然的環境。而哺乳類中有幾個例外,像鴨嘴獸、針鼴,就是卵生的,牠們很特殊,但還是哺乳類的動物喔!
哺乳類的演化是最先進的,所以我們才能夠有可以思考的腦袋,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而哺乳類動物中許多瀕臨絕種的種類都是大型的物種,像台灣黑熊、台灣雲豹等,都是大型的哺乳類,具有經濟價值,常成為獵人獵捕的目標。哺乳類在恐龍時代就有了許多不同的、多樣化的物種,讓整個的地球更豐富。
侵入種對台灣的影響很大,像福壽螺,當初為了想吃牠的肉而引進,後來竟對稻穀產生傷害。上次到三芝玩,在田裡看過,紅紅的一大堆的卵,生命力旺盛。小花蔓澤蘭,也是可怕的侵入種。因為生長太快,許多植物被覆蓋,大樹因此枯死的很多。因為不當的引進,造成許多動植物滅絕,也造成許多農業損失。侵入種對美國的影響也很大,現在,密西西比河中,全都是鯉魚,整天跳來跳去的,根本沒人敢接近。侵入種會造成本土物種滅絕,但並不一定每種外來種都會成為侵入種,都對台灣有威脅,有外來種還是有貢獻的。
要成為侵入種,還得學學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夠成為侵入種呢!到底有哪五關呢?
第一關:地理環境
第二關:立足點
第三關:繁殖
第四關:擴散
第五關:干擾
可說是非常難,所以只有百分之十的外來種對我們有害,而我們若先發現,先把他們消滅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心得】
今天我們學到了外來種與入侵種的不同,外來種只是到台灣來,但侵入種卻會危害台灣本土物種,也會使得生態系不平衡,侵入種也會造成不同方面的金錢損失,像農業、漁業等,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要盡量避免外來種成為入侵種,在剛到台灣來時,就及早發現,滅掉他,而若已成為入侵種,就要打傷害降到最低,最初最好的抉擇。
現在,還是很多人喜歡亂引進國外物種,在做食用,觀賞等功能,但卻沒想到他那麼做,是會使台灣變成不美之島的,所以不能只會小我付出,著想,也要為大我奉獻,使社會大眾都能夠永遠生活於美麗之島上。

主題:台灣哺乳類與入侵種
講師:鄭錫奇 老師
哺乳類動物是不論體型大小或生活形態為變化最多樣的動物,從體重僅有數克的鼩鼱至體重達百頓的藍鯨;有飛翔於空中的蝙蝠,完全生活於海洋中的海豚,遊盪於森林中的猴子,挖掘地道穴居地下的鼴鼠以及人類豢養的牛、羊、貓、狗等等都是哺乳類動物,當然,我們人類也包括其中。
哺乳類動物具有下列共同的特徵:
1.乳腺:乳腺為哺乳類動物所特有的構造,同時也是哺乳類動物名稱的由來,成熟的雌性哺乳類動物皆能分泌乳汁以哺育其後代,僅少數雄性的乳腺具分泌乳汁的功能。
2.毛髮:所有的哺乳類動物全身或至少在其身體的一部份被有毛髮,這一層毛髮又稱之為”毛皮”。毛皮具有隔離作用,可以防止體溫散失。所有哺乳類動物身上均有毛髮,無論是全身或是身體的其中一部分,沒有例外。而鯨魚只是成年後沒有毛髮,剛出生的小鯨魚身上也是有毛髮的。這一層毛皮能防止體溫散失,而有些毛皮能配合生長環境,達到隱蔽及保護的作用,而有些則是呈現鮮明的對比,據警戒的作用。
3.胎盤(胎生):除了鴨嘴獸、針鼴等一穴目哺乳類動物為卵生外,其餘的哺乳類動物均具有胎盤,為胎生動物。發育中的胎兒受到子宮的保護,並藉由胎盤從母體獲取養份,得以成長發育為較健全的幼體始產出
4.內溫性:哺乳類動物具有體溫調節能力,能夠維持體溫的恆定而不因為外界環境溫度的改變而改變,是在低溫的環境下,哺乳類動物仍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與活動能力,因而增加哺乳類動物對環境的適應性,有助於分布至寒冷的地區。
哺乳動物藉著可以保持恆定的體溫(具有毛皮、內溫性),及能對子代提供較高存活率(胎生、以乳汁哺育幼仔),終取得了優勢地位,並進而在新生代成為地球上顯著的生物類群。
外來物種犯台實錄:當大家的外來種認知還停留在吳郭魚、河殼菜蛤、福壽螺、德國蟑螂、非洲鳳仙花之際,這幾年又從海、陸、空,跟著風、候鳥等不同路徑進來無數的外來種。不只種類翻新,更急速擴散,對本土產生的危害,讓第一線負責偵測的學術界瞠目結舌。
不必談經濟損失,看看以下現象,就足夠讓人吃驚。「梨木蝨」是危害梨樹的一種昆蟲,才登陸兩、三年,就重擊台灣溫帶水果高接梨產業。從高雄港登陸的多線南蜥,不到十年時間即讓七股以南本土蜥蜴幾乎絕跡。秋天開花的豬草登陸金門,讓當地高達三成民眾得了過敏性鼻炎。日月潭、曾文水庫最近發現一公尺多長、十多斤重的「魚虎」,讓總統魚、筍殼魚面臨滅絕…。
哺乳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昆蟲、悶不吭聲的植物,甚至是微生物、細菌,及更小的病毒近年都大量入侵,讓台灣的物種、生態環境、農業生產甚至是人的健康都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更糟的是民眾遲未有警覺,政府重視及防治措施也緩慢無力。

  「稀奇稀奇真稀奇,什麼東西真稀奇?因為有人很稀奇,名字就是真稀奇(鄭錫奇)!」在特生中心幫我們上課的老師裡,有位「真稀奇」老師;不要誤會喔!其實這位老師的本名是鄭錫奇,只是兩者發音比較像而已。

  鄭老師要上的內容大致上有兩個–哺乳類動物,和外來種及入侵種的危機。什麼是哺乳類?哺乳類的特徵有下列幾項:
胎生–像鳥類、爬蟲類、昆蟲就是卵生阿。
會餵乳–不然為什麼會叫哺乳類?
是溫血動物–爬蟲類就是冷血動物喔。
有毛髮–鳥有的是羽毛,蛇和龜……,不行不行,牠們有毛髮就太恐怖了。

  哺乳類有分為9目:
食蟲目:這些哺乳類動物是以昆蟲為食(不然為什麼叫食蟲目?),水鼩是食蟲目中唯一在水域中出沒的,而巢鼠則是最小隻的。
囓齒目:牠們最大的特徵就是有著不斷生長的門齒,也因為這樣,他們必須一直啃咬東西來保持門齒的長度,造成許多東西損壞(家具、樹幹、…);赤腹松鼠就是很常見,又受到小朋友歡迎的齧齒類動物。
翼手目:翼手目的哺乳類動物指的就是中國人認為很吉利的蝙蝠;台灣的蝙蝠只有台灣狐蝠吃水果,其他的不是吃蟲蟲(佔了70%)就是吃水果的花粉(佔了20%)。寬吻鼠耳蝠是最小型的蝙蝠,而金黃鼠耳蝠則是會一窩蜂的住在屋簷底下或其他地方。
靈長目:靈長目就只有台灣獼猴這一種,屬於台灣的特有種動物。
鱗甲目:聽到穿山甲,不知道大家想到的是什麼?以我的角度,我會想到一支胖胖的、圓滾滾的東西,身上佈滿鱗片,灰灰的;以好吃的人來說,穿山甲是個好吃的東西;以生物學家的角度來看,穿山甲是屬於鱗甲目,行動遲緩,前肢指甲長,喜歡吃白蟻和螞蟻,遇到敵人的時候會捲成一團來躲避危險(其實這樣反而更容易被捉)。
兔形目:野兔是兔形目中唯一的動物,牠們的兩對上門齒是一大特徵:第二對門齒位於第一對門齒的後方,成釘子狀,所以不容易被發現。
食肉目:是自然界中的最高級消費者,從名字看來,他們是吃肉的,但是很多人都聽過的台灣黑熊卻是雜食性。鄭老師還介紹了其他動物,像是:
* 目前已經可以算是絕種的雲豹。
* 身體是流線形,很漂亮的水獺。
* 又被稱為果子狸,常被人煮來吃的白鼻心(囧)。
* 耳朵後面有著白斑的石虎。
* 肚子白白,超級可愛的台灣小黃鼠狼。
偶蹄目:都是大型的草食性動物,台灣長鬃山羊、已經絕種的台灣梅花鹿、…都是屬於偶蹄類的;其中台灣野豬則因為有著良好的適應力和高繁殖力,所以在野外仍然有不少的數量。
鯨目:有瓶鼻海豚等不同的哺乳類動物。

  休息完了後,鄭老師換個主題,從哺乳類動物換成外來種與入侵種;什麼是外來種?什麼是入侵種?嘿嘿,鄭老師都有詳細的說明喔!外來種呢,是指某個物種出現在原棲息地以外的地方;入侵種,是指在自然生態中已經建立了穩定族群,而且會危害本土原生物種的生存。

  入侵種一定是外來種,而外來種有90%是有利的,只有那10%是入侵種。外來種可以做什麼呢?像是水產養殖(牛蛙)、娛樂觀賞(巴西龜)、生物防治(引進一種生物來抵制另一種生物)、科學研究、任意放生、偷渡(蘋果渡蛾)、…等,而入侵種會影響本土的生態性(會產生掠食、競爭和排擠、疾病、雜交和生態系統的改變,如:牛蛙吃本土的小蛙)、經濟(曾有調查發現美國因為入侵種,每年要付出約1230億的美金)和公共衛生(紅火蟻)。

  入侵種還有分為四種:
尚不具威脅–動物園裡的、寵物店裡的、…。
潛在威脅性–像是巨水鼠這種在野外還沒建立族群,但是已經有一些個體在野外的生物。
具威脅性–已經建立族群,但是範圍還沒全面擴散,如:牛蛙、魚虎、…。
高度威脅性–已經建立族群,而且已經危害到本土生態的生物:紅火蟻。
既然入侵種已經來到台灣了,那要怎麼辦呢?要進行「管理」的工作。立法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可以加強安全管理。

  現在世界上有著許許多多的問題,不僅是生態,經濟、教育等都有問題需要人類去改善,所以我們應該記取前人的教訓,不要重蹈覆轍,導致現在台灣的物種都像台灣梅花鹿一樣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了。

今天是特生中心第二天的第一堂課,是由鄭錫奇老師指導我們有關哺乳類動物的相關知識,上課的過程中鄭老師是以投影片的方式呈現出不同「目」的哺乳類動物一一做介紹,而我也分享鄭老師上課的精華給大家。
【哺乳類的特徵】
1.會分泌乳汁餵自己的小孩和保護自己的小孩。(乳腺是由汗腺所演化而來的)
2.哺乳類都有長毛。
3.哺乳類大部份為「胎生」,(少數為「卵生」,如:鴉嘴獸、針鼴)。
4.哺乳類大部份都為「內溫(恆溫)性」動物。(例外:蝙蝠為「變溫」哺乳類)【食蟲目~台灣鼴鼠】
此目大部份都是體型小、長得像老鼠的食蟲性動物。例如:台灣鼴鼠。雖然中文名字有"鼠"字,但它可不是老鼠的一種喔,可別混為一談喔。
【囓齒目~老鼠】
  此目會稱為囓齒目是因為牠們的門牙會終身持續的生長,必須經常咬東西磨牙來保持適當的長度,以免牙齒長太長無法進食而餓死。例如:松鼠、老鼠。
【翼手目~蝙蝠】
此目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動物,例如:蝙蝠。牠飛翔時會以聲納傳出高頻率的音波,來偵測障礙與食物。
【靈長目~紅毛猩猩】
此目是人類的近親,也與人類為同目,鄭老師說有些人偷買偷渡來台的非法的紅毛猩猩,在抓小紅毛猩猩的過程中都會把牠的爸媽殺掉,以免工作人員受傷。當主人把小猩猩養大後會因為牠的個性暴造躁,不像小時候這麼可愛了,就把牠棄養。
【鱗甲目~穿山甲】
  鄭老師說此目是穿山甲所屬,且是「無齒之徒」,牠遇到天敵的時後會捲曲身體,就算是再尖硬的牙齒也拿牠沒辦法。
【兔行目~hare野兔】
鄭老師說此目只有台灣野兔(hare),可不是一般的家兔(rabbit)喔!

【食肉目~黃鼠狼給雞拜年!!】
鄭老師說黃鼠狼的體型雖然很小,但是當牠要獵捕雞時,會先用友善的方式給雞拜年,而雞就會鬆懈警戒心,而黃鼠狼就會趁機咬住雞的頭甩來甩去,使雞斷氣,可當好幾天的食物。

【偶蹄目~已無野生梅花鹿了】
  此目是大型的草行性動物,其中梅花鹿已經不叫做野生動物了,因為最後一隻懷孕的野生梅花母鹿,被山區原住民獵捕。

【保護瀕臨絕種的物種】
目前野生動物的數量越來越少了,需要大家協助不要再濫捕抓野生動物了,以免物種滅絕,而且也要靠大家來拒買瀕臨絕種的動物,希望也有更多人能投入生態復育,幫助一些瀕臨絕種的物種,能夠繁衍下一代。

台灣哺乳類與外來入侵種研究
人類屬於哺乳類,這件事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但哺乳類到底是什麼東西?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就不一定會知道,在這堂台灣哺乳類與外來入侵種研究的課程中,我們就會藉由鄭錫奇老師所講的故事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了,那首先先來公布答案吧!哺乳類是地球上動物界中演化最高等的一種動物,而哺乳類雖然沒有昆蟲、植物的數量那麼多,但是數量也不容小看,目前已被發現的哺乳類在全世界約有五千四百多種,哺乳類的特徵有乳線、毛髮、胎盤(胎生的哺乳類動物才有,除了鴨嘴獸、針鼴是卵生外,其餘的哺乳類動物皆是胎生)以及內溫性(恆溫),乳線是唯有哺乳類動物才有的特殊構造,平常有一大半的野生動物,在生下孩子後就不會再管孩子的生活,多半都是讓牠們自生自立,但是我們哺乳類動物可就不同了,我們哺乳類動物會分泌乳汁哺育後代,以提供幼獸成長發育所需的養分、水分和天然免疫抗體,所有哺乳類動物全身或是身體的一小部分會長出毛髮,這一層毛皮具有隔離作用,可以防止體溫散失,有些毛皮的顏色可以配合生長環境,形成保護色,有些毛髮則是呈現與環境對比鮮明的色彩,具有警戒作用。

我們哺乳類動物會叫做哺乳類動物其實是有原因的,那個原因就是:我們哺乳類動物的特徵是乳線、毛髮、胎盤和內溫性,在毛髮這個部分,穿山甲例外,因為穿山甲的毛髮已經進化成鱗片了,所以牠沒有毛髮;而在胎盤這方面,鴨嘴獸和針鼴是卵生不是胎生,因此牠們沒有胎盤;在內溫性方面,蝙蝠平時的體溫是攝氏三十七度左右,而冬天牠冬眠時,體溫大約只剩下攝氏四度,在冬天時能看到蝙蝠冰棒的原因也是如此,順帶一提,地球上的恆溫動物就只有只有鳥類和哺乳類,因此這兩個種類可以廣泛分佈在地球上的各個角落。而哺乳類特徵中就只有乳線沒有例外,所以就以這個特徵來為哺乳類動物命名,這就是現今我們叫做哺乳類動物的由來。

老師講了許多有關於哺乳類動物的東西,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從台灣黑熊的手掌中逃出來?有些人說以Z字型的方式從下坡路逃跑,但是這是一個很爛的方法,因為熊根本就不用追你,牠只需要把身體一捲接著滾到下面去,馬上便可以在下面跟你說哈囉了,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裝死和爬樹是個非常不好的方法,可是美國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被熊攻擊時,用裝死和爬樹逃出熊的手掌心的機率有70﹪,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如果你裝死躺在地上,熊就會起疑,接著牠會慢慢的靠近你看看你是否真的死了,如果牠覺得怪怪的,牠就會馬上走開,但如果牠覺得沒有異樣,牠就會開始準備要吃你,這時你就要盡量的放生尖叫,利用熊害怕噪音的這個弱點把牠趕跑,可是等到牠恢復神智以後,牠就會發覺你不是裝死,隨即便衝回來追殺你,所以把牠趕跑之後,此地不能多留,你就要趁這個空檔離開此地,或是爬到樹上,如果你選擇爬到樹上,那麼你不但要牢牢抱緊樹幹,而且還要有心理準備必須承受熊的重重打擊,還不會從樹上摔下來了,因為你一旦被熊發現了以後,那之熊就會像發瘋似的瘋狂搖樹幹。

你千萬不要因為一時之念而做出一些大錯特錯的事情,那就是引進外來種動植物,引進外來種動植物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雖然外來種的動植物不一定是不好的,但是為了避免台灣的原生物種被外來入侵種破壞,我們還是不要引進外來入侵種,像是之前有人引進牛蛙到台灣,結果牛蛙在台灣不但數量暴增,且利用自己身上的蛙弧菌傷害其他台灣原生物種的青蛙,這個蛙弧菌會使青蛙的皮變厚,讓青蛙無法呼吸而死,但是這種病毒卻對牛蛙自己本身沒用,這種狀況不但使台灣原生物種的蛙類越來越少,可是牛蛙卻越來越多。這種危害本土種的外來種不只有牛蛙一種而已,除了牛蛙外,還有吳郭魚、福壽螺、小花蔓澤蘭…等,這些外來種由於數量繁多就算你想要把牠們趕盡殺絕也是力不從心,所以我們現在能做的就只有阻止外來入侵種進入台灣。

在這堂課中,我發現大部分的外來入侵種都很好,只不過有些外來入侵種是非常可怕的生物,牠們會從客人變成搶奪別人地盤的強盜,破壞那個地方的原生種,像是台灣的外來入侵種的破壞力,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我們已無法在像以前一樣小看甚至忽視牠們的力量,雖然我們無法阻止這些外來種對台灣原生種的破壞,至少我們可以盡我們最大的力量讓牠們的破壞不再擴散,讓我們盡力保護這福爾摩沙之島的自然生態吧!

【福爾摩沙】
人稱「福爾摩沙(Formosa)」的臺灣雖然僅是一座面積約 36,000 平方公里的島嶼,但由於地理位置處於熱帶和亞熱帶之間,島內多高山,地形海拔落差大,充沛的雨量衍生出各類森林,茂密覆蓋於島上每個角落,形成獨特而優質的自然環境。歷次的冰河時期使臺灣海峽海水退卻,形成和歐亞大陸相銜接的陸橋,許多野生動物得以遷移到臺灣生存繁衍,因而孕育了相當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其中更有許多是只分布在臺灣的珍貴特有種類(包括特有種與特有亞種)。

【野生動物的要點】
野生動物的定義是:
行政院農委會民國 78 年公告的野生動物保育法第一章總則第三條之一的定義:「野生動物乃謂非經人工飼養、繁殖之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昆蟲及其他種類之動物。」民國 84 年修正的野生動物保育法,於第一章第三條的定義是:「野生動物係謂即一般狀況下,應生存於其自然棲息環境下(即未經人工飼養、繁殖)之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昆蟲及其他種類之動物。」

【哺乳類是什麼】
哺乳類的主要特徵:
1.具有乳腺(成熟的雌性會分泌乳汁以哺育後代。這項特徵對於無法自行覓食之幼兒,提供了穩定的食物來源)。
2.大部分擁有毛髮(可防止體溫散失,有些皮毛顏色還會與環境配合,達到保護色的效果等)。
3.大部分為胎生動物(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發育,一方面受到良好的保護,另一方面也可從與媽媽連接的臍帶內、胎盤中得到充足的營養來源)。
4.皆為內溫動物(不因外界天氣變化影響而能維持一定的體溫。使胎兒能在許多惡劣的環境下生存)。
由於這些重要的特徵,哺乳類動物才能從生存在恐龍所主宰的侏儸紀、白堊紀等時期,並在爬蟲類消失後,取代其優勢地位,造就了現今外表、生活習慣、長相豐富多樣化的哺乳類動物。

【台灣本土陸生哺乳類動物資料】
台灣本土陸生哺乳類動物分為8個目,接著又細分為15科、種,以下有詳細介紹:
一、食蟲目:1.尖鼠科:山階氏鼩鼱(短尾鼩)、台灣煙尖鼠(長尾鼩鼱)
二、食肉目:1.貂科:黃喉貂、鼬獾(撥田豬、臭羶狸仔)、華南鼬鼠(黃鼠狼、亢仔虎、黃葉狸、竹筒狸)2.熊科:台灣黑熊(狗熊)3.貓科:石虎(山貓)4.靈貓科:白鼻心(烏腳香、果子狸、白面狸)、棕蓑貓(食蟹獴、山棕貓、膨尾狸)、麝香貓(臭七仔、七仔、七腸仔、筆貓、羌仔貓)
三、鱗甲目:1.鯪鯉科:川山甲(鯪鯉、土龜、悶仔)
四、靈長目:1.獼猴科:台灣彌猴(黑肢猴)
五、翼手目:1.大蝙蝠科:狐蝠(飛蝠、台灣大蝙蝠)
六、偶蹄目:1.牛科:台灣長鬃山羊(山羊)2.鹿科:水鹿、山羌(羌仔、鹿)3.豬科:台灣野豬(山豬)
七、兔形目:
1.兔科:台灣野兔(山兔)
八、囓齒目:
1.鼠科:巢鼠、台灣森鼠、高山白腹鼠、刺鼠2.倉鼠:台灣高山田鼠3.松鼠:赤腹松鼠(膨鼠)、荷氏松鼠(長吻松鼠)、條紋松鼠、台灣小鼯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

【黑熊—逃離黑熊】
當我們遇到黑熊時你會怎麼做呢?老師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黑熊時不能裝死、或爬樹,因為爬樹是他的看家本領、而且黑熊也會吃死屍,所以遇到熊你要先慢慢的後退,然後離熊有一段距離後才能開始跑,千萬不能跟熊賽跑,因為黑熊跑步的時速可達40公里,所以如果牠越來越靠近你時,你就突然大叫,因為熊很怕吵,所以你突然大叫時牠會被嚇到,那你就趕快跑,不要在那邊嘻皮笑臉,不然熊等一下回過神就會回來吃你。」當你被熊追時盡量Z字型跑,而且盡量往下坡跑,因為熊的後肢比前肢長,所以黑熊在跑下坡時會很不方便。

【黑熊—瀕臨絕種原因】
什麼是威脅黑熊的主因呢?
1.非法買賣熊類產品、製品
2.棲息地破壞劣化及減少
3.人熊衝突(熊傷害人,或造成農作物等財物損失)
4.一般民眾的認知不足(包括對於黑熊本身及保育的價值)
5.缺乏政治和行政的支持
6.缺乏科學的研究資料
7.圈養熊抽取熊膽汁

【黑熊—保育關鍵行動】
什麼是保育黑熊的關鍵行動?
1.透過教育改變人的行為
2.加強各單位或個人間的合作和網絡(包括政府或民間機構、學術界、地方民眾和權益相關者)
3.加強保護和執法
4.增加長期監測的工作,以評估熊類族群趨勢
5.徹底落實貿易黑熊的產製品(如:熊肉、掌、膽或膽汁)的禁令
6.增加科學研究
7.第一時間及時處理人熊衝突的事件(如:熊破壞農作物或傷害人),以減少衝突程度
8.加強就地保育(如:野外棲息地保護及減少非法狩獵)與移地(如:圈養動物的保種或繁殖)保育間的連結
9.努力尋求保育和研究黑熊所需的資金來源

【外來種】
一、外來種的定義:
某種非當地產的生物或該地已滅絕的生物,在自然狀況下無法跨越天然的河流、海洋、山脈等障礙來進行長距離擴散,但經由人為傳播、引入後,出現在不同生物地理區,就稱為外來種生物。

二、外來種的影響
因人為蓄意或不慎都會造成外來種出現。歸納外來種出現原因主要有農業或貿易行為引入、具娛樂及觀賞價值、生物防治所需、偷渡、科學研究所需、原來棲地改變。因生物入侵已被認為是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則為生態環境的破壞。原因如下:
1、農業或貿易行為引入
2、具娛樂及觀賞價值
3、生物防治所需
4、偷渡
5、科學研究所需
6、原來棲地改變

三、外來種的影響
外來種的影響可分為經濟部分與生態部分,不過,外來種對生態的影響常常無法清楚估計其損失,但是影響層面卻極廣泛,而且需耗費極大的人力與金錢彌補,也會間接影響經濟部分。

四、台灣外來種生物的現況
1、植物(舉例)
(1)食用植物:昭和草、各種蔬菜水果(西洋芹、紅蘿蔔、蕃茄、美生菜、彩色甜椒…)
(2)觀賞植物:馬櫻丹、大萍、聖誕紅、猩猩草、法國菊、薰衣草、非洲菫、大岩桐、馬格麗特、蟛蜞菊…
(3)行道樹:夾竹桃、木棉、美人樹、黑板樹、馬拉巴栗…
(4)藥用植物 : 毛地黃…
(5)環境植物:布袋蓮…
(6)工業用植物:漆樹、琉球松…
(7)木材植物:福州杉、桃花心木…     
2、動物(舉例)
(1)哺乳動物:馬來熊、馬來猴、紅毛猩猩…
(2)鳥類:高麗雉、家八哥、埃及聖鹮(ㄏㄨㄢˊ)、各種鸚鵡…
(3)兩棲類:牛蛙、大鯢(娃娃魚)、蠑螈、南美箭毒蛙…
(4)爬蟲類:巴西龜(紅耳龜)、蟒蛇、變色龍、鱷魚、各種星龜…
(5)魚類:大肚魚、吳郭魚、琵琶鼠、各種熱帶魚…
(6)昆蟲:果實蠅、寄生蜂、黑螞蟻、義大利蜂…
(7)螺貝類:非洲大蝸牛、福壽螺…
(8)蝦蟹類:泰國蝦、美洲螯蝦…

五、實例
1.事件名稱:魚虎
「魚虎」,主要是鱸形目鱧科中的「小盾鱧」亦稱「紅線鱧」。魚虎生性兇猛,且為全肉食性,大量掠食水中的魚類、蝦類、兩生類及水生昆蟲為生,連體型較大的鰱魚類也常被咬傷而死亡,其食性相當廣,包括底棲性、游動性與表層性魚類皆會受到攻擊,甚至棲息在水面上的水禽也難逃毒手,因此紅線鱧被稱為「魚虎」。
俗稱魚虎的怪魚,是幾年前從東南亞引進的小盾鱧,比食人魚還具有攻擊性,尖銳的牙齒可以一口咬斷鋼絲。
2.發生原因:
入侵時期:引進的觀賞魚,1995年曾文水庫即有發現。
國外分布:東南亞。
國內分布:南部曾文、烏山頭水庫。
3.造成的影響:
危害嚴重性:掠食性強,可能威脅本土淡水魚類多樣性,並已造成曾文水庫漁業資源損失。「魚虎」據保育人士表示,卵胎生的魚虎孵化率高達8成,且成長速度快,最大可超過1公尺,重達40台斤。魚虎為鱧魚科的小盾鱧,顎寬,上下顎佈滿尖牙,會攻擊體型較小的原生魚種和幼小水鳥,許多保育類水鳥因而遭殃,原生魚種也面臨極大災難。

【入侵種】
一、入侵種的定義
「入侵種」指的是:一個種類,經由人類活動,造成該種存在於原本的分佈地區以外,且該種造成的傷害能為害到環境、農業、及個人資源。可見入侵種一定是由分佈地區以外引進的外來種。

二、入侵種的門檻
外來種不一定會成為入侵種。這是因為生物要能成功的生存在一個環境,不僅是需要本身能活下來,還必需要能交配、繁殖,而且其後代還要能繼續存活、交配、繁殖。在一個生態系中,各種本土種生物之間的各類相互關係均已成型,外來種並不容易形成入侵種。能活下來都會是一個問題;能活下來的又不見得能找到配偶繁殖、能繁殖的後代也不一定能存活、後代能存活也不一定能造成災害。我們由各地社會新聞報告在各地發現的各種珍奇異獸,卻很少聽說,或無法知道,有哪些種類已經在本地繁殖成功,建立族群,進而到達成為有害的入侵種。

三、入侵種如何成功
1.外來種要成為入侵種,大概有幾種可能的方法。第一是本地生態環境已遭受迫害,使得生物間的相互關係變得脆弱,此時若有外來種,便極可能會成為入侵種。像是所有的農業環境,本身就是屬於已遭受破壞的不平衡狀態,而且農產原又都屬外來種,因此最容易再引發外來入侵種的產生。之所以許多農業環境沒有產生大規模的入侵種,這又是因為人會用農藥、人工、及不斷的變更作物方式加以抑制。其中一環若是稍稍輕忽,就可能引發入侵種為害。像福壽螺,就是台灣農業環境中最成功的入侵種。
2.另一種入侵種會成功的方式,是靠著被入侵的環境缺乏制衡的天敵或病害。像是被引進到許多熱帶地區的海蟾蜍(Bufo marinus),在吃了蚊蟲後,更吃光了許多被引進地區的其它動物。或是入侵關島的棕樹蛇(Boiga irregularis),便是因為在海島上缺乏天敵,而將關島多種鳥類及爬蟲類掠食到絕種的地步。海島是最脆弱的生態系,與大陸隔離愈久的島,島上生物愈可能演化成無需保護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但有外來種入侵,最容易造成本地種的滅絕。臺灣是個海島,雖然與亞洲大陸隔離時間不久,但已演化出許多特有種類。世界上其它海島上各種生物滅絕的例子,應該是我們最好的警惕。
3.還有一種入侵種成功的方式,說來諷刺,便是人類對這些外來種的刻意保護及縱容。農業、林業、養殖、畜牧都是最好的例子。當然人類的生存,都需要靠這些外來種,但是這些外來種的生活地方,應該是在人類可以控制的環境中,或是在私人擁有的土地上。國有及公有土地,若是將外來種當做是環境的一部份,就應該可說是政府的怠忽職守了。在國家公園(陽明山和墾丁)裡的水牛,放養在溪流中的鴨、鵝,放在公有山林地的家畜家禽,在公園流竄的貓、狗,對環境的影響有多大!

四、本土入侵種
1.入侵種一定是外來種嗎?答案是「不一定」。本地種類也能成為入侵種。這裡的本地是泛指人類定義的國土疆界。美國的牛蛙(Rana catesbeiana),分佈於美國東部,在被引入到西部後,造成西部溪流及湖泊中原來青蛙種類的數量骤減,已成為加州嚴重的入侵種問題。牛蛙對美國來說是本土種,但是對生物的自然分布範圍來說,牛蛙到了美國西部就成了入侵種了。因此我們不能用人類定義的國界,來套用在其它動植物的分佈上。如此從寬認定的結果,是會引發許多生態上的問題。
2.臺灣近十幾年來,演化生物學中很多的研究,都是針對生物在地理分佈上的族群變異,利用各地的同種生物的DNA或蛋白質為材料,來探討臺灣的地理環境是如何造成生物族群的分化,進而找出可能的隔離機制。但我們想想,政府或民間常以保育或復育為名,購買魚苗,放養在原來有魚,但因環境惡化而族群已滅絕或變稀少的河中;或是原本溪中從沒有,而被引進到水域中的某類魚。因此日本的香魚會在蘭陽溪中現身、濁水溪的溪哥可以在秀姑巒溪覓食。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這些作為的,應該是研究族群演化的生物學家,經過分析,會發現全省所有的鯝魚都沒有基因變異,或是發現台北縣的蓋斑鬥魚和屏東的最相似。
3.這樣的放養,也應該算作是入侵種的問題,因為這些人為的引入,影響了生物族群基因庫的組成。套句人用的詞:「血統不純」。我們不是天天在強調血統要純,又是發展地方特色嗎?我們在動手管別種生物的保育工作時,怎麼又能很有胸襟的讓別種生物大混血,去作「你血中有我、我血中有你」的顛倒事呢!人類的遷移、混血、融合歷史之久,已是不可考了,根本就沒有血統的問題。卻天天可以見到強調本土外來的言論。應該要注重的生物族群血統特性,又常被有意或無心的「保育人士」,破壞了血統的純正。

五、被保護的入侵種
人類社會是為了保護人類本身的生存福祇,因而也連帶的保護了和人類活動有關的各種事物。我們從來不會想到自己就是自然中的一個入侵種,當然也不會想到我們作的一些事,會是對自身環境社會的危害。台灣在形成一個多數服從少數的社會後,容許了各類非正規的行為,在入侵種的議題上,也形成一個入侵種反而被保護的怪現象。
1.在植物學中對引進但產生本地適應形態的植物,有一個「歸化種」的名詞。但是歸化型的外來種還是外來種,並不應該因為有適應就變成了本地種。動物界中沒有歸化種的名詞,但是在養殖界或是畜產界,對於各品系的同一種生物都會給予不同的名稱。對於這些不同品系的變異型,有人會視作是自然產生的種亞種的地位。因此會有台灣土狗、暹羅貓等名稱。但是這些生物都是人飼養的外來種,是在特定地區的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也不能把它們當作是自然生態中的一份子。
2.台灣人對待寵物似是而非的觀念,不但到處看到捧著貓狗進餐廳、麵包店、超級市場的人,就連流浪狗貓都有比本地種生物更高的生存權利,對於貓狗可能衍生的生態、衛生等問題,都可以在保護動物的前題下完全被稀釋。
3.我們見到近年來全省都是毫無章法地,繁殖、復育、野放螢火蟲、竹節蟲、蝴蝶、溪魚等動物,並一不定會去考慮有些種類是本地有或沒有的。讓本土的外來種有機會成為入侵種。但是在發展地方特色,休閒農業、保育下,有些種類又被保護了。

【心得】
我覺得交通的便利,社會的繁榮,使得外來種的入侵更加容易,若是所有進出管道都是合法的,仍可能做到有效的管理;然而臺灣四面環海,非法的方式卻是防不勝防。因此,勢必要經常的評估並執行調查,以防範外來入侵種造成危害。台灣是個海島生態系統,對於外來種的管理要比一般標準更為嚴格,然而我們卻有個比較缺乏標準及判斷力的社會,更需要能由源頭作起,明確定義入侵種,以及我們對入侵種問題所希望達成的目標。

《臺灣哺乳類動物與入侵種研究》
很多人都喜歡臺灣的野生哺乳類動物,但要說出五種「特有種」的動物,很多人就會瞬間傻住,不知如何回答,然後就開始瞎猜。同時,很多人喜歡一些寵物店賣的小魚、小蝦、水草、鳥類、蜥蜴……等野生動物,然後就跟爸媽說:「爸,媽,好可愛喔,買回家啦!」,結果顧了一兩個星期就「移交」給爸媽處理。爸媽火大了就說:「是你要的,卻老是我們在照顧,算了!放走啦!」如果那是外來種,真的放了,對臺灣會造成生態系破壞,不但你老爸老媽會不爽,生態系的原有生物會更不爽。所以,千萬要好好分清「野生」和「外來」種喔!
《哺乳類是什麼?》
哺乳類能稱霸現代世界,是因為牠的特徵,也就是牠的優勢。
哺乳類的特徵是:
1.毛髮:所有的哺乳類動物都有毛髮(無論是全身還是身體的一部份),這一層毛皮具有隔離作用,可以防止體溫散失;有些毛皮的顏色可配合生長環境,達到保護或掩蔽的效果,以躲避掠食者;有些毛皮則是呈現對比鮮明的色彩,具有警戒作用。
※例外:海洋之鯨目動物僅胚胎期具有毛髮之構造,出生後因行為適應而消失。
2.胎盤(胎生):幾乎所有的哺乳類動物均有胎盤,為胎生動物。
有袋類→原始型卵黃囊胎盤(卵黃囊、絨膜、羊膜及子宮壁組成之胎盤)
真獸類→完整之尿囊胎盤(尿囊、卵黃囊、絨膜、羊膜及子宮壁組成之胎盤)
發育中的幼兒受到子宮的保護,並藉由胎盤從母體獲取養分,排出廢物,得以成長發育為較健全的幼體始產出,可提高子代之存活率。
3.內溫型(恆溫型):地球上僅哺乳類及鳥類為內溫(恆溫)性動物。
例外:蝙蝠類為變溫哺乳類。
※平時體溫37~38℃,心跳每分鐘250次。
※休眠的蝙蝠體溫與週遭環境溫度相差2~3℃。
※冬眠的蝙蝠身體體溫很低,可降低並持續維持在4~10℃左右,心跳僅每分鐘10~62次上下。
※蝙蝠飛行時體溫約40℃,心跳每分鐘近800次。
其實,哺乳類的優勢還有一大堆呢!
《綜觀哺乳類》
全世界有約5400多種哺乳類
臺灣陸域有約80餘種哺乳類:食蟲目、翼手目約佔60種,靈長目、兔型目、鱗甲目、食肉目、偶蹄目僅約有20種。
台灣約有50種為特有種類,即特有種和特有亞種,高達六成。
台灣海域有30餘種鯨豚類。
《入侵種》
臺灣有10大外來入侵種:
1.小花蔓澤蘭
2.布袋蓮
3.緬甸小鼠
4.多線南蜥
5.入侵紅火蟻
6.福壽螺
7.松材線蟲
8.中國梨木蝨
9.蘇鐵白盾介殼蟲
10.河殼菜蛤
以上臺灣希望加以防除與控制
Ⅰ.外來種→出現於其原自然分布即可擴散的範圍之外的物種。
例:蘋果、乳牛之於臺灣。
Ⅱ.本土外來種→因某種原因,將在自然情況下無法跨越地理障礙的非本地生物或是本地原生,但已滅絕已久的生物帶來此地。
如:白頭翁之於東部。
Ⅲ.外來入侵種→在自然或半自然的生態環境中建立族群,並可能威脅的原生生物的外來種。
◇外來種不等於入侵種,入侵種一定是外來種
九成以上的外來種都是對我們有利的,如從美國、日本、澳洲引進的牛肉;美國的櫻桃;日本的蘋果;加州的蜜李;紐西蘭的奇異果等。
通常,只有小於10%的外來種會對我們的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威脅與影響,才叫做「入侵種」。
外來種的貢獻:
1970年代末期,印度野生種稻株拯救東亞地區的「稻作矮化症」的威脅。
1975年起台灣南部椰子受紅胸葉蟲危害,1983年由關島引進紅胸釉小蜂。
外來種的引入:
分為兩種
1.蓄意引入→合法引入或非法走私,通常跟人類和環境利益有關。
2.非蓄意引入→像是暗藏於花藝土壤、果實作物、運輸載具、船隻壓艙水中的生物,這種管道引入的生物都不易預防即控制。
外來種引入有很多的原因:
1.水產養殖行為→如:吳郭魚。
2.娛樂及觀賞→如紅毛猩猩、大陸畫眉等。
3.生物防治→大肚魚(捕食孑孓)。
4.科學研究→果蠅、非洲蜜蜂。
5.任意放生→西部白頭翁入侵東部。
6.偷渡→亞洲錦蛙、蜥蜴(藏於原木)、昆蟲的卵、幼蟲(藏於植物內)。
要成為外來或入侵種的障礙
1.地理環境的障礙→物種要跨越自然的地理障礙,便可成為外來種。
2.立足點環境→外來種必須適應新生態系的氣候、土壤、物種、食物鏈才能生存。
3.繁殖的機會→沒有後代,物種就會被淘汰。
4.擴散能力→若外來種具有擴散能力,而且會對原生物種產生負面影響,就成為入侵種。
5.可以干擾棲地,並與原生物種競爭→具優勢的外來入侵種會與原生物種競爭生存資源,且可能消滅原生物種。
外來種的危害等級:
1.尚不具威脅性→在野外還沒建立生殖族群,還不適應新環境的生物。
如:寵物店、動物園、實驗室的生物。
2.潛在威脅性→在野外尚未建立生殖族群,但是已經有零星的幾個個體在野外生存的生物
如:鳳頭鸚鵡、巨水鼠。
3.具威脅性→在野外已經建立生殖族群,但是尚未全面擴散的生物。如緬甸小鼠、牛蛙。
4.高度威脅性→在野外以建立生殖族群,並且有逐漸擴散並且威脅台灣原生種或生態的生物。如:紅火蟻、松材線蟲。
發現有外來入侵種時,怎麼辦?
1.首重預防:建立預防措施、海關進口貨物管理。
2.減輕影響:撲滅、封鎖、壓制等。
3.積極立法:建立相關法規,加強引進外來種的安全管理。也要培訓識別外來物種及防治的技術人員。
現在外來侵入種的問題已經是各國生態界與保育界非常重視的熱門話題,美國也在1999年成立「入侵物種委員會」,提出國家入侵生物防治的計畫,台灣也應該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對外來物種做有效率的防範與管理。
《心得感想》
沒想到臺灣還有那麼多特別又可愛的哺乳類動物,例如像在屋簷下擠成一團,或一整團吊在樹葉間的金黃鼠耳蝠(蘋果日報5月中時有用到一張金黃鼠耳蝠的照片,應該就是特生投影片中,牠們擠在樹葉間的那張);小小隻,長不大的臺灣小黃鼠狼等等。這些珍貴的動物若一隻隻被做成山產店的野菜,讓登山客補身體,對臺灣生態是一大浩劫。另外,外來入侵種也是一大問題,牠們漸漸的擠壓原生種的生存空間,這也是值得警惕的。我們應該要多愛護本土生物,不隨便引進外來種生物,這是人人都須擁有的環境倫理。

台灣哺乳類動
台灣的哺乳類動物有110餘種,包括食蟲目、囓齒目、翼手目、靈長目、鱗甲目、兔形目、食肉目、偶蹄目、鯨目,台灣哺乳類動物有60%是特有種類(特有種與特有亞種)。
什麼是哺乳動物?主要特徵是:具有乳線、毛髮、胎盤,以及是內溫性,除了鴨嘴獸等一穴目哺乳動物是卵生外,其他哺乳動物均具有胎盤。所有哺乳動物均具有毛髮,這層毛皮具有隔離作用,可以防止體溫流失,保護及掩蔽的效果。

食蟲目
本目成員共有11種,都是體型小型、長得像老鼠的食蟲性動物,食物多以昆蟲、蚯蚓、蠕蟲等為主。部分種類的外部形態有特化現象,11種當中居家常見的錢鼠(臭鼩)以及挖掘地道的台灣鼴鼠較普遍常見。

囓齒目
本目共有19種,是哺乳動物成員次多的一目,一般人較為熟悉的老鼠、松鼠、飛鼠等小型哺乳類。牠們的上、下顎各具一對無根的門齒,這對門齒會一直生長,因此除了進食外,還必須啃咬東西來磨牙。牠們不僅適應能力很強,繁殖能力很高,只要環境適合,食物足夠,短時間內可繁衍子孫,擴展族群。

翼手目
本目已超過30種,是為數最多的哺乳類。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飛翔時以高頻率音波偵測障礙物與食物。聲納系統和翼膜飛行是蝙蝠最特殊的兩大特徵,是生存的法寶。蝙蝠棲居的處所相當多樣,包括人類的住家、隧道、防空洞、天然岩洞、樹洞均可。

靈長目
本目只有一種為台灣獼猴,牠們是台灣除了人類以外的靈長動物,也是台灣大型的特有種之一。台灣獼猴分布相當廣泛,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只要有樹林的地方大多可以發現蹤影。台灣獼猴目前族群數量尚多,一般而言,獼猴以20~30隻為一群最常見,最多可達70隻以上。每群有一隻猴王統轄,帶領活動、覓食、並享有交配優勢。食物以花、果、嫩芽及嫩葉為主,但偶爾也會取食昆蟲。

鱗甲目
本目只有穿山甲一種。穿山甲原本分怖於低海拔地區,遭遇天敵時身體會捲曲成球狀,鱗片在外,脆弱的頭腹部捲縮在內形成極佳的保護。牠們的前肢指甲增長有力,善於挖掘,為穴居性動物,頭部特化成圓椎狀,口腔內無齒,進食時以長且具黏性的舌黏取白蟻或螞蟻為食。

兔形目
本目只有台灣野兔一種。台灣野兔為山兔,與一般作為寵物或實驗用的家兔為不同的種類。台灣野兔具有2對上門齒為其一大特徵。牠們以前廣泛分布在台灣全島,有平地至海拔500公尺左右的山麓較多,常可見其蹤影。牠們最喜愛的棲息地為附近有灌叢樹林的草生地,通常不太會挖洞築巢,不論生殖育幼或白天休息,多僅躲於林下密蔽處棲居,夜幕低垂後開始出現在草地上享用嫩青草。台灣野兔極少鳴叫,成堆圓形小巧的排遺卻明顯可見。

食肉目
本目共有11種,成員為大眾所謂的猛獸。除了台灣黑熊較偏雜食性外,其餘均為肉食性動物。牠們是台灣生態體系中的高級消費者,位於食物鏈的最高層,絕大部分的種類野外族群量都很少。這些猛獸在自然界都是身手矯健、行動敏捷、兇猛有力,除了人類以外幾乎沒有天敵。

偶蹄目
本木都是大型的草食性動物,為早期原住民的獵物,是主要的肉類蛋白質來源,其中台灣山羊是台灣最大型的特有種動物。目前除了台灣野豬外,其餘種類都面臨著生存壓力。台灣梅花鹿在荷西時代,曾大量捕捉,一直到60年終於至野外滅絕。其他族群也日漸減少,唯一例外的是台灣野豬,雖然同樣面臨大量捕捉,野外族群使中廣泛分布於全島各地山區。

鯨目
在台灣附近海域活動約有三十餘種,均屬於保育類動物。牠們有的體型龐大,有的身手靈巧,悠遊在藍藍大海上。可分為三類,如鯨類、海豚類、鼠海豚類等。而大部分鯨魚為群居性,一群成員多在二十隻以下。

心得
我覺得許多台灣的野生哺乳動物都很可愛,其中我最喜歡就是居住在高海拔的台灣小黃鼠狼。牠長得比一般的黃鼠狼還要可愛,而且他的體型也比較小,是個可愛的動物。
我還覺得一個動物很可愛,那就是可愛的巣鼠,牠是台灣唯一會築窩的老鼠,牠也長得很可愛,連牠的「窩」也很可愛,有機會我一定要親眼看到這兩隻動物。

台灣的哺乳動物
牠們穿梭在台灣的田野、山間、樹林中,生性靈敏。牠們就是台灣的哺乳類動物。想要了解牠們嗎?
【哺乳類的分類】
在自然界中,哺乳類動物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的動物。台灣約有73種哺乳類動物,分8目20科。台灣哺乳動物的8個目為:
*食蟲目(9種)
*齧齒目(13種)
*翼手目(31種)
*靈長目(只有一種,為台灣獼猴)
*鱗甲目(只有一種,為穿山甲,又稱中國鯪鯉)
*兔形目(只有一種,為台灣野兔)
*食肉目(12種)
*偶蹄目(5種)

【認識哺乳類】
哺乳類有幾個特點:
*是胎生
*具有乳腺
*具有毛髮(鯨豚類在剛出生時是有毛髮的,等到不久便脫落)
*為恆溫動物(除蝙蝠外)
*以肺呼吸

【我是特有種】
台灣特有種哺乳類有17種,特有亞種有27種:

*特有種哺乳類:
˙台灣高山小黃鼠狼
˙台灣山羊
˙長尾麝鼩
˙細尾長尾鼩
˙台灣灰鼩鼱
˙台灣森鼠
˙刺鼠
˙高山田鼠
˙高山白腹鼠
˙鹿野式鼴鼠
˙台灣長耳蝠
˙高山家蝠
˙山家蝠
˙台灣鼠耳蝠
˙台灣管鼻蝠
˙黃頸蝠
˙寬吻鼠耳蝠
˙台灣小蹄鼻蝠
˙台灣大蹄鼻蝠
˙台灣葉鼻蝠
˙金芒管鼻蝠
˙姬管鼻蝠
˙黃胸管鼻蝠
˙棕果蝠
˙台灣獼猴
*特有亞種哺乳類:
˙台灣狐蝠
˙台灣無尾葉鼻蝠
˙小麝鼩
˙山階氏鼩鼱
˙台灣野兔
˙大赤鼯鼠
˙白面鼯鼠
˙長吻松鼠
˙條紋松鼠
˙台灣梅花鹿
˙水鹿
˙山羌
˙穿山甲
˙華南鼬鼠
˙黃喉貂
˙鼬獾
˙台灣鼴鼠
˙麝香貓
˙白鼻心
˙台灣黑熊
˙台灣野豬
˙雲豹
˙棕蓑貓
˙小鼯鼠
˙崛川式棕蝠
˙金黃鼠耳蝠
˙渡瀨式鼠耳蝠
這些都是台灣才有的哺乳動物,消失了,在其他地方就看不到了。所以要好好保護牠們喔!

【我是保育類】
台灣目前有14種保育類哺乳類動物,分別是:台灣狐蝠、台灣黑熊、水獺、雲豹、台灣獼猴、穿山甲、黃喉貂、棕簑貓、白鼻心、麝香貓、石虎、台灣水鹿、山羌、台灣長鬃山羊。其中,台灣狐蝠、台灣黑熊、水獺、雲豹是瀕臨絕種保育類。其它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雲豹的皮毛相當美麗,也吸引了許多獵殺者,把牠們的皮毛拿去加工賣掉,雲豹幾乎被滅殺絕盡。現今,幾乎沒有人看見雲豹的蹤跡,雲豹被懷疑已絕種。

【台灣黑熊!】
在森林裡或山裡,平平安安的,就是不要遇見飢餓的公熊及帶幼熊的母熊。因為公熊的力氣是你的好幾倍,你可能沒有力氣打的過牠,而且攻擊性也很高。帶幼熊的母熊是最危險的,母熊在生了小熊之後,會非常具有危險性,會盡一切保護小熊,也會主動攻擊。有聽過「旅人與熊」這個故事嗎?故事中自私的朋友為了躲避黑熊,爬到樹上避難。而他的朋友不知如何是好,就橫躺在地上裝死,後來他們兩個都沒有被熊攻擊。後來有人提到,黑熊非常會爬樹,人絕對爬不過牠;而且熊也會吃腐肉,裝死等於送死。可是現在的研究報告卻指出,遇到黑熊而存活下來的佔70%,其中50%是以爬樹來躲避,另外20%是用裝死逃過一劫的。看來,旅人與熊的故事是對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熊的「疑心病」很重,看見你爬到樹上,會起疑心,開始搖晃樹。你就要穩穩站好,不能下去,然後大聲吼叫,熊也怕噪音,也會躲起來,但等到牠冷靜下來,又會回頭攻擊。所以在牠躲起來時,就要趕快爬下樹,然後快速逃走以免再次受到攻擊。至於裝死,也是因為熊有疑心,你突然橫躺在地上,牠就會懷疑了,也許牠會覺得是陰謀而走掉呢!有人說遇到熊可以用之字形來逃跑,熊就不會跟上,但這個是錯的。熊只要用滾的,就能輕易滾到山坡下等你;而不能再跑上坡,這是更危險的。熊的前掌比後掌長,很輕鬆就能上坡了,牠可是跑的比你快多了呢!台灣黑熊最快可以達到時速40公里呢!所以,也不能小看台灣黑熊!

【蝙蝠的體溫秘密】
蝙蝠,是哺乳類動物,卻有一雙翼手及長的像老鼠的臉,牠不是鳥類也不是老鼠。蝙蝠雖然是哺乳動物,可是卻是唯一不是恆溫動物的哺乳類。牠的平常溫度是37℃,一分鐘心跳250下;而冬眠的溫度卻可以低到4℃喔!幾乎就要結冰了!而且還不會死,這時蝙蝠一分鐘心跳緩慢到只剩下30下。牠飛行時,一分鐘心跳最高高達800下!真是驚人!

【心得】
你看啊……雲豹的毛皮多麼美麗,花紋多麼漂亮!台灣黑熊多麼雄壯,真是威武!白鼻心和小黃鼠狼,真是可愛!梅花鹿的奇特衣服,鑲著白色雪點,真美麗!可惜……牠們因為有這些特點,因為可愛,因為美麗,因為美味,因為種種吸引人的因素,所以也引來了殺身之禍。動物那美麗的毛皮是大自然所賜,大自然所創造的傑作。但卻被人類,幾槍毀滅了……。有台灣黑熊,之前曾被囚禁,然後被不法人士取了熊膽,最後再把牠的腳掌砍掉,熊膽和熊掌通通成了盤中飧,出現餐桌,出現中藥行!為什麼美麗或珍貴的動物往往在地球上活不久呢?為什麼人類無法不要殺害可憐的動物呢?最後,千千萬萬不要買熊膽熊掌,及其他珍稀動物的皮毛、加工品!以免無辜動物受害!
希望在森林裡,不會再有槍聲出現……!

台灣的哺乳動物
牠們穿梭在台灣的田野、山間、樹林中,生性靈敏。牠們就是台灣的哺乳類動物。想要了解牠們嗎?
【哺乳類的分類】
在自然界中,哺乳類動物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的動物。台灣約有73種哺乳類動物,分8目20科。台灣哺乳動物的8個目為:
*食蟲目(9種)
*齧齒目(13種)
*翼手目(31種)
*靈長目(只有一種,為台灣獼猴)
*鱗甲目(只有一種,為穿山甲,又稱中國鯪鯉)
*兔形目(只有一種,為台灣野兔)
*食肉目(12種)
*偶蹄目(5種)

【認識哺乳類】
哺乳類有幾個特點:
*是胎生
*具有乳腺
*具有毛髮(鯨豚類在剛出生時是有毛髮的,等到不久便脫落)
*為恆溫動物(除蝙蝠外)
*以肺呼吸

【我是特有種】
台灣特有種哺乳類有17種,特有亞種有27種:

*特有種哺乳類:
˙台灣高山小黃鼠狼
˙台灣山羊
˙長尾麝鼩
˙細尾長尾鼩
˙台灣灰鼩鼱
˙台灣森鼠
˙刺鼠
˙高山田鼠
˙高山白腹鼠
˙鹿野式鼴鼠
˙台灣長耳蝠
˙高山家蝠
˙山家蝠
˙台灣鼠耳蝠
˙台灣管鼻蝠
˙黃頸蝠
˙寬吻鼠耳蝠
˙台灣小蹄鼻蝠
˙台灣大蹄鼻蝠
˙台灣葉鼻蝠
˙金芒管鼻蝠
˙姬管鼻蝠
˙黃胸管鼻蝠
˙棕果蝠
˙台灣獼猴
*特有亞種哺乳類:
˙台灣狐蝠
˙台灣無尾葉鼻蝠
˙崛川式棕蝠
˙金黃鼠耳蝠
˙渡瀨式鼠耳蝠
˙小麝鼩
˙山階氏鼩鼱
˙台灣野兔
˙大赤鼯鼠
˙白面鼯鼠
˙長吻松鼠
˙條紋松鼠
˙台灣梅花鹿
˙水鹿
˙山羌
˙穿山甲
˙華南鼬鼠
˙黃喉貂
˙鼬獾
˙台灣鼴鼠
˙麝香貓
˙白鼻心
˙台灣黑熊
˙台灣野豬
˙雲豹
˙棕蓑貓
˙小鼯鼠

這些都是台灣才有的哺乳動物,消失了,在其他地方就看不到了。所以要好好保護牠們喔!

【我是保育類】
台灣目前有14種保育類哺乳類動物,分別是:台灣狐蝠、台灣黑熊、水獺、雲豹、台灣獼猴、穿山甲、黃喉貂、棕簑貓、白鼻心、麝香貓、石虎、台灣水鹿、山羌、台灣長鬃山羊。其中,台灣狐蝠、台灣黑熊、水獺、雲豹是瀕臨絕種保育類。其它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雲豹的皮毛相當美麗,也吸引了許多獵殺者,把牠們的皮毛拿去加工賣掉,雲豹幾乎被滅殺絕盡。現今,幾乎沒有人看見雲豹的蹤跡,雲豹被懷疑已絕種。

【台灣黑熊!】
在森林裡或山裡,平平安安的,就是不要遇見飢餓的公熊及帶幼熊的母熊。因為公熊的力氣是你的好幾倍,你可能沒有力氣打的過牠,而且攻擊性也很高。帶幼熊的母熊是最危險的,母熊在生了小熊之後,會非常具有危險性,會盡一切保護小熊,也會主動攻擊。有聽過「旅人與熊」這個故事嗎?故事中自私的朋友為了躲避黑熊,爬到樹上避難。而他的朋友不知如何是好,就橫躺在地上裝死,後來他們兩個都沒有被熊攻擊。後來有人提到,黑熊非常會爬樹,人絕對爬不過牠;而且熊也會吃腐肉,裝死等於送死。可是現在的研究報告卻指出,遇到黑熊而存活下來的佔70%,其中50%是以爬樹來躲避,另外20%是用裝死逃過一劫的。看來,旅人與熊的故事是對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熊的「疑心病」很重,看見你爬到樹上,會起疑心,開始搖晃樹。你就要穩穩站好,不能下去,然後大聲吼叫,熊也怕噪音,也會躲起來,但等到牠冷靜下來,又會回頭攻擊。所以在牠躲起來時,就要趕快爬下樹,然後快速逃走以免再次受到攻擊。至於裝死,也是因為熊有疑心,你突然橫躺在地上,牠就會懷疑了,也許牠會覺得是陰謀而走掉呢!有人說遇到熊可以用之字形來逃跑,熊就不會跟上,但這個是錯的。熊只要用滾的,就能輕易滾到山坡下等你;而不能再跑上坡,這是更危險的。熊的前掌比後掌長,很輕鬆就能上坡了,牠可是跑的比你快多了呢!台灣黑熊最快可以達到時速40公里呢!所以,也不能小看台灣黑熊!

【蝙蝠的體溫秘密】
蝙蝠,是哺乳類動物,卻有一雙翼手及長的像老鼠的臉,牠不是鳥類也不是老鼠。蝙蝠雖然是哺乳動物,可是卻是唯一不是恆溫動物的哺乳類。牠的平常溫度是37℃,一分鐘心跳250下;而冬眠的溫度卻可以低到4℃喔!幾乎就要結冰了!而且還不會死,這時蝙蝠一分鐘心跳緩慢到只剩下30下。牠飛行時,一分鐘心跳最高高達800下!真是驚人!

【心得】
你看啊……雲豹的毛皮多麼美麗,花紋多麼漂亮!台灣黑熊多麼雄壯,真是威武!白鼻心和小黃鼠狼,真是可愛!梅花鹿的奇特衣服,鑲著白色雪點,真美麗!可惜……牠們因為有這些特點,因為可愛,因為美麗,因為美味,因為種種吸引人的因素,所以也引來了殺身之禍。動物那美麗的毛皮是大自然所賜,大自然所創造的傑作。但卻被人類,幾槍毀滅了……。有台灣黑熊,之前曾被囚禁,然後被不法人士取了熊膽,最後再把牠的腳掌砍掉,熊膽和熊掌通通成了盤中飧,出現餐桌,出現中藥行!為什麼美麗或珍貴的動物往往在地球上活不久呢?為什麼人類無法不要殺害可憐的動物呢?最後,千千萬萬不要買熊膽熊掌,及其他珍稀動物的皮毛、加工品!以免無辜動物受害!
希望在森林裡,不會再有槍聲出現……!

幫304更正一下,是「happy」跟bingo,而且happy已經摔死,變成標本。

什麼叫做野生動物?很多人應該都只是粗糙的回答:在野外跑來跑去的動物。那什麼叫做哺乳類?很多人只知道牠會喝媽媽的奶,其實牠們還有胎生、長毛、內溫等特徵。那為什麼不叫胎生類、有毛類或內溫類呢?胎生和長毛只是哺乳類的大多數特徵,鳥類也是內溫,而只有哺乳類有乳腺。
野生動物的定義是:1.一般情況下再自然棲地的動物2.非人工飼養。蝙蝠的心跳次數真是差很大,冬眠時每分鐘只有10到62下,飛行時卻高達800下,相差了13到80倍,真是太誇張了。不過下面這個問題不是上過課或較專業人士是回答不出來的。什麼叫本土外來種?本土外來種就是在這個國家有,但是在某個區域卻沒有,當那個區域有了那種物種時,那個物種就成了本土外來種。其實外來種也滿可憐的,要能在這裡繁殖、擴散、與原生種競爭才能活下去呢。
只希望大家不要在引進外來種,讓原生種消失了。

又愛又恨-外來種注意!!
紅火蟻是不是很可怕?牠們的惡劣行徑令人人心惶惶又是恨的要命,牠們是惡名昭彰!在野外,常常看到八哥-這種有黃色嘴和黑羽毛的鳥,但你知道哪些是台灣原生種,哪些是外來種嗎?鄉下田埂間,有沒有注意到粉紅點點顆粒?那是福壽螺的卵,別看它們外表平凡普通,長大了可是農業殺手!唉~外來種和入侵種,有的可愛,有的漂亮,有的還存在你我身邊,到處常見,但是又會造成生態大浩劫,破壞原本的一個完整生態系統……真是令人又愛又恨!

【外來種是什麼】
外來種,就是由其他不屬於該物種的地方而引進該物種,該物種就是外來種。外來種可分為「蓄意引入」和「非蓄意引入」。
蓄意引入:因合法引入或非法走私作為寵物、進入動物園或是作為實驗之途,之後蓄意放生或逃逸出來。
非蓄意引入:藏於植株、土壤、作物、船隻等地方中的生物,因運輸而被帶到他地,不易防治與控制。
外來種可分為四個等級:
1.尚不具威脅性:在野外尚未建立繁殖族群,還未適應野外環境者。如在寵物店、動物園、實驗室的生物。
2.潛在威脅性:在野外尚未建立繁殖族群,卻已發現零星存活個體。如鳳頭鸚鵡、巨水鼠。
3.具威脅性:在野外已建立繁殖族群,但仍屬局部分布,尚未全面擴散。如緬甸小鼠、牛蛙。
4.高度威脅性:在野外已建立繁殖族群,且逐漸擴散並威脅本地原生種或生態者。如紅火蟻、松材線蟲。

【外來種?入侵種?】
其實,要在這裡說明一下,外來種不一定=入侵種,但是入侵種一定=外來種!入侵種的定義就是,在新的環境,族群量已分布廣泛,且嚴重引響到該地的生態。

在台灣,族群量已分布廣泛的入侵種有:
吳郭魚、福壽螺、非洲大蝸牛、巴西龜、琵琶鼠、大肚魚、白尾八哥等。

【外來種不可怕!】
外來種,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啊!牠們其實90%是對我們有益的喔,只有10%才是對生態有威脅性的。有益的例子:
˙奇異果:之前由一位紐西蘭女教師由中國帶回獼猴桃種子到紐西蘭栽種,不斷改良後就成為了現在的奇異果。
˙印度野生稻:1970年代末期,印度野生種稻株減輕了台灣稻作的「稻作矮化症」情形。
˙紅胸釉小蜂:1975年起,台灣南部的椰子受紅胸葉蟲所危害,1983年由關島引進紅胸釉小蜂防治。

【層層關卡】
外來種要成為入侵種,還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的。需要通過五關卡:
第一關:地理環境-該物種必須先跨越原本的自然屏障。
第二關:立足點-該物種須適應新的自然環境、氣候及物種。
第三關:繁殖-該物種須繁衍下一代。
第四關:擴散-該物種須能擴散族群。
第五關:干擾-該物種須與當地原生種競爭。

如果過的了這幾關,就會成為入侵種了!

【常見的外來種&入侵種】
目前所公佈的十大外來入侵種為:小花蔓澤蘭、布袋蓮、緬甸小鼠、多線南蜥、紅火蟻、福壽螺、松材線蟲、中國梨木蝨、蘇鐵白盾介殼蟲、河殼菜蛤
常見的外來種和入侵種有:
牛蛙:在1924年首次從日本引進,原產於北美洲,繁殖力強,每次產六千~四萬顆卵,對本土兩棲類生存造成危害。

福壽螺(金寶螺):在1979年從阿根廷引進台灣養殖,原是作為食用螺,但因口感不佳而被隨意遺棄,造成危害。分布於全台水域,原產地在南美洲,會啃食吸取水生農作物的汁液,會危害水稻、筊白筍、菱角等水田農作物。

琵琶鼠魚:1980年引進台灣作為觀賞魚,棄養後分布於各河川,原產地是在中南美洲,會對本土淡水魚類產生排擠效應。

松材線蟲:在1985年在台北縣石門鄉發現,原產於北美洲,目前也有分布在韓國、日本、墨西哥、中國,會危害松科植物,藉由松斑天牛傳播。

河殼菜蛤:首次危害的紀錄在1986年,在台北新店溪上游造成嚴重堵塞。分布於中國、日本、香港、韓國、南美阿根廷。改變湖泊和河川生態系,目前沒有有效的防治之道,以定期刮除監控。

多線南蜥:1992年首度發現,分布於印度、越南、菲律賓、緬甸、大陸,目前沒有有效的防治方式。

白尾八哥:原為飼養鳥種,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出現在野外,目前是台灣最常見的八哥,會與台灣八哥造成巢位、食物的競爭。

魚虎:引進作為觀賞魚,1995年曾文水庫即有飼養,分布於東南亞,台灣則分布於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生性兇猛,會捕食台灣原種魚類,造成曾文水庫漁業資源的損失,也會威脅本土淡水魚類的多樣性。

緬甸小鼠:在1999年引入台灣,原產於印尼。會直接嚙食農作物,體毛、排泄物也會污染環境。

蘇鐵白盾介殼蟲:2000年在桃園地區首度發現,分布於中國、美國、泰國等地區,危害蘇鐵,嚴重時可以導致整株枯死。在蘇鐵上沖洗、噴肥皂水、辣椒水、蒜頭水可以防除

中國梨木蝨:在2002年侵入台灣,會危害梨樹,嚴重時會造成葉片褐化、枯死,可以用藥劑噴撒梨園來防治。

紅火蟻:在2003年侵入台灣,分布於台北市、桃園縣、嘉義縣等地方,被叮咬會有如被火燒一樣的疼痛感,會有水泡、過敏會有休克、死亡的危險。也會影響農作物的成長與收成,在電器設備裡築巢或行動會造成電線短路、故障。

【心得】
外來種,是我們台灣的客人,但是絕不能是台灣永久的禍根!外來種,絕大多數是因為人為的。人類養了那些稀奇古怪或是不屬於台灣種的寵物,養了之後,也許又會反悔,就把牠遺棄,造成永久的禍患。記住,遺棄動物不會讓牠過的更好,牠會更痛苦,對環境也不會多好。動物痛苦,因為無法適應,活不下去,環境也痛苦,因為有了外來種,破壞環境。養寵物前先三思,不要隨意遺棄牠,牠被遺棄沒有家,環境難過沒辦法!外來種,還真是令人又愛又恨!

台灣哺乳類與入侵種研究
今天,我們請到了特生中心的鄭錫奇老師為我們介紹台灣哺乳類與入侵種研究。哺乳類,顧名思義,就是會分泌奶給小孩喝的種類,這是簡單來說,講複雜一點,他其實可以說是進化史上最高等的動物,哺乳類最主要的特徵是有乳腺、毛髮、胎盤(胎生)以及內溫性等。雌性成熟後會分泌乳汁哺育下一代,這是哺乳類最主要的特性。
說到哺乳類,我先把海陸空三種棲息地的代表哺乳類動物說明一下。
在海中,哺乳類是大家最熟悉的鯨豚,我還記得自然老師給我們看過一個影片,母的虎鯨,要生小孩的時候,不是有接生婆和醫生、護士,是母的很用力的,把小孩生出來,在那瞬間,還有很多媽媽的「血汗」一瞬間向爆炸一樣,瞬間炸開來,血液流向海底,偉大的母愛令人讚嘆!
在陸地上,不用說了,問問你的媽媽,你有沒有喝過母奶,小時候是一定有的!連我也有,那種溫馨感人的畫面仍印在我的腦海底,我被媽媽抱在懷裡,我一邊吸母奶,天真可愛的我與善良開心的媽媽在那,這種感覺我絕對不會忘記!可是,你一定有喝過牛奶或羊奶,當母牛生出小牛時,正要餵牛奶給小牛喝,突然,一個人類過來了,擠著母牛的乳頭,一大堆牛奶便像水龍頭一樣出來了!如果把母牛變成你媽媽,看看我們人類做了什麼好事?
在空中,就是蝙蝠,他是空中唯一的哺乳類動物,是翼手目,我還記得我們上次去瑞芳看蝙蝠洞,是摺翅蝠,他裡還有一個告示牌,寫著:蝙蝠出沒BAT(一大堆蝙蝠),我因為相機沒電,要不然我也會把他拍起來!之後,差不多7點時,一大群蝙蝠像大浪一般捲出來,一隻隻的飛向另一座山頭,那種情景時在美不勝收。
偉大的母愛,慢慢餵著自己的小孩,小孩用天真的笑容,媽媽用「喜」出望外的笑容,我們不好好珍惜哺乳類,我們自己也是一種哺乳類,其他哺乳類消失了!我們也會消失的!

台灣野生哺乳類動物多樣性及保育
台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雨水,孕育了許多生命;海拔落差大,造成各種高度不同的生物多樣性,台灣,真是一個寶島。
生物最初是從海洋中誕生,漸漸的,演變成能在水中與陸地生活的兩棲類,以及完全在陸地上棲息的爬蟲類、鳥類,最後,演化成了哺乳類,哺乳類是動物界中最先進的一類動物,跟其他動物不同的是哺乳類有毛髮、乳腺、屬於胎生動物、恆溫動物,但仍然有一些例外,例如:鯨豚只在幼期時有毛髮,成年後就没有了;鴨嘴獸也不是胎生動物,而蝙蝠則是變溫動物,也是哺乳類中,唯一能夠飛行的動物。
在台灣,有二十四種的特有種哺乳類動物、二十六種特有亞種,大多都是較小型的動物。台灣獼猴是台灣除人類以外唯一的靈長類動物,台灣有十九種的囓齒類,其中,有五種是特有種;台灣有三種飛鼠及十三種老鼠,最大的老鼠是鬼鼠,體型比一般的老鼠大很多,最小的老鼠則是巢鼠。
接下來,老師介紹了蝙蝠的生態,在台灣,最大的蝙蝠是狐蝠,而台灣葉鼻蝠是最大的食肉蝠。在這世界上,有高達70%的蝙蝠靠吃昆蟲維生,有20%以上的吃果實及花粉,而南美洲擁有三種吸血蝙蝠,但這些蝙蝠只會吸動物的血,所以人類不用擔心。大部分的蝙蝠是夜行性動物,白天都在洞穴中休息,單獨在太平洋某群島上,蝙蝠會在白天自由亂飛—-這是没有天敵的緣故。摺翅蝠,是台灣族群數量最多的蝙蝠,分布範圍很廣,可以在瑞芳觀察到。
穿山甲,是台灣鱗甲目中,最著名的動物。穿山甲没有牙齒,善於挖掘洞穴,食物以蟻類為主,遇到危險時會捲曲成球狀,用堅硬的外殼保護自己,由於穿山甲的材質好、賣價高,因此有許多獵人進行捕捉。兔形目在台灣只有一種—-台灣野兔,但他不是保育類動物。食肉目。是位在食物鏈中的高級消費者,台灣有十一種,其中四種是瀕臨絕種的動物—-台灣雲豹、台灣黑熊、石虎及水獺,雲豹,是半樹棲性的動物,生活在東南亞。由於棲地消失、誤捕的原因,造成了數量大規模的減少,近年來已經沒有人看到台灣雲豹,絕種的可能性非常高。石虎的耳後有白斑,這跟其他貓科動物叫不一樣,牠們生活在淺山地帶,雖然數量稀少,但還是有些族群。
接著,老師介紹了非常的哺乳類的動物,像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白鼻心,喜歡吃水果,善於爬樹,因此又稱「果子狸」。由於動物販賣與實用的價值,政府在制定野生動物保護法時,將白鼻心、水鹿、高麗雉、眼鏡蛇等列為可進行買賣的保育類動物。黃鼠狼則是專吃肉的動物;但台灣小黃鼠狼與黃鼠狼不同,成年後的台灣小黃鼠狼只有人類手掌的大小,是台灣特有亞種。台灣黑熊也是台灣特有種,是雜食性動物,最大的特微是胸前的白色V字毛,居住在森林裡,主要的食物是青岡櫟、山羌等,且擅長爬樹,台灣黑熊在母熊只要帶著小熊時,脾氣會變得暴躁、且受到威脅、飢餓、曾經被傷害等因素,會主動攻擊人類,否則他們見到人類也會嚇一大跳。台灣黑熊奔跑的速度最高有時速四十公里;老師說,曾經有人訪問過曾被台灣黑熊追的人,發現其中50%是利用爬樹存活下的,20%是裝死,而老師也教了我們一種方法—-由於裝死的生存率高,因此見到台灣黑熊時,可以先裝死,若牠對你沒興趣,那就是最佳的狀況;但是,如果牠正處於飢餓狀態,很有可能就會撲過來,這時,只要突然大喝一聲,在黑熊嚇到的時候,盡可能的跑離黑熊身邊,脫身的機會也將隨之提升。
台灣的偶蹄目有野豬、台灣野山羊、山羌、水鹿、梅花鹿等,體型都比較大。台灣野山羊是牛科的動物,牠的角終生不會脫落,喜歡在崩塌地生存。山羌是鹿科動物,犬齒非常發達;水鹿生活在高海拔湖泊旁及草原,可以依角來判斷生長年齡,梅花鹿的野生種在荷蘭時期大量捕捉,造成數量減少許多,最後一隻野生的梅花鹿在西元一九六九年自野外滅絕,而現在的梅花鹿,大多是從國外引進。現在世界上每年消失的物種多達四千至四萬種,平均每十五分種便會有一種物種滅絕,因此現在有科學家說,人類的科技文明將掀起第六次大滅絕。
哺乳類動物是世界上演化最先進的動物,但是許多的哺乳類都被我們獵捕,而列入保育類動物的名單。像是台灣雲豹,看起來十分的威風,但是,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幾乎看不見雲豹的蹤跡,也許,台灣雲豹將被列為台灣絕種的動物。而牠們絕種後,後代子孫將再也不能親眼見到牠們的身影,只能根據書本的記載去瞭解而已。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