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班]ecih20181117昆蟲生態研究-陳建志教授

Filed Under (eci高階班) by 邱鴻麟 on 17-11-2018

今年陳教授仍在忙碌的行程中,撥空到西小生態營隊分享昆蟲研究的點點滴滴。

每次再聽完陳教授所提示的研究方法,真的總是重新反省科學研究上思考的嚴謹與盲點!站在之前研究的肩膀,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你可以看到生態科學的全新疆界。

陳建志老師從自身的研究經驗與中小學科展的作品出發,明示各位去發現生活處處都是生態研究的線索。

那怎麼去找出好的題目?這是你面臨的第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也許從別人的研究中發現下一步研究的延伸~

二、也許從郊山的環境中發現奇特生物現象~

三、也許從自家的你泥土中找到你有興趣的卵~

四、也許從一趟旅行發現兩種生物的差異~

五、也許從野外的採集發現昆蟲多樣性的特殊奧秘~

 

確立了自己的研究題目,你就過了重要的第一關,接下來就是生態知識概念與生態研究的方法,剩餘的是就是研究的安全規章、法律知識與研究倫理的學習。

聽完陳老師的介紹,你想到了甚麼值得你去探索的主題呢?你又學到什麼更嚴謹的方法幫助自己了解這個昆蟲世界?你得到那些寶貴的研究經驗讓你在野外調查能夠更安全?請記述在你的文章吧!

用研究精進力改變世界吧!也為參與營隊的天賦成就二部曲一起來準備吧!這世界總是留給擁有天賦舞台的人。

高階班的影片密碼為英文+兩兩乘法(請注意高階班需重新核定個人編號,所以請耐心等待老師核定,別擔心文章沒出現)

昆蟲能在動物界堪稱是最多種類的一群,不是因為牠們繁殖能力比較強,而是因為牠們演化的時間比較長,且演化的較為完善;所以牠們可以在動物界之中占有一席之地。現在是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的世界,在人類逐漸發明出一些會對動物們造成危害的科技產品的外在環境下,更需要加強對牠們的保護。

怎麼做呢? 趁現在物種較多、數量也較多時,去做完善的調查、解剖;了解牠們的習性後,在保護環境的社會共同意識成熟後,結合社會上共同熱愛環境生態的團體的力量,向政府提出訴求,透過法規的制定與建立,喚起社會大眾保護環境的共識與決心,這樣才有可能去保護的了生物的多樣性,也能減少像最近美國加州野火的大災難發生。

這是身為一個地球公民必須做的事情,我們必須從自己的身邊做起,讓活生生動物到了自己子孫的時候不是只有標本而已。在大家都盡到自己身為地球公民的責任之後,相信我們能夠與大地共生共榮,與子子孫孫共同分享這個美麗的地球。

簽到
在星期六以前,科展跟我的距離是遙遠的。直到聽完陳建志老師的演講,我和科展便像是剛認識的新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認識彼此。陳老師是多次的科展評審,也曾帶領學生參加過科展。科展就像科學的競賽,而贏的競賽需要有方法。
老師告訴大家研究昆蟲的方法:第一步驟要先採集、接著飼養採集到的昆蟲、觀察昆蟲、並做實驗操控,實驗操控就是控制實驗中的某種條件、最後鑑定實驗結果正確無誤。不只是昆蟲,做科學實驗的程序老師也詳細的說明: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修改假說或定論。陳老師還提醒大家在研究時絕對要注意安全、且守法、珍惜資源、正確記錄、並詳細觀察,千萬不可以非法捕捉。採集到的動植物也要記得拿出背包,避免動植物腐爛不能做實驗,讓他們白白死了一次。更不要為了想得到獎賞就把觀察紀錄多添幾筆,做觀察時也要觀察仔細,不可以只看局部。陳建志老師曾在演講時說到:「研究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不是為了得到獎金。」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著校園轉角處的南美朱槿,腦中冒出一個疑問:植物會因為環境不同而改變生存機制,但植物要怎麼知道要演變成什麼樣子,又要怎麼改變?這個問題就像是來不及問的問題,也像是大自然故意留給每個人,但沒有解答的問題。

快樂而充實的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
這堂課是高階班的第一堂課,是由幽默風趣的陳建志教授所上的課,這次上課的主題是以昆蟲科展為主軸,就讓我們一起去昆蟲科展的奇幻世界來尋找一個又一個的寶物吧!
陳教授跟我們說,在各屆科展,昆蟲科展都站有一席之地,昆蟲可說是科展學生中大紅大紫的題目。做昆蟲科展的步驟是這樣的,1.採集2.飼養3.觀察4.實驗操控5.生物技術,大家可能對生物技術有些疑問,生物技術就是觀察基因、生物因子與非生物因子,需要龐大的經費來購買研究器材,所以做科展時可以去除掉生物技術這個部分,但是其他部分必須排除萬難,盡心盡力的玩成科展。此外,提出理論也有一個步驟呢!1.收集資料2.發現問題3.預測4.驗證5.修改假說或結論,這些步驟都是提出理論中缺一不可的步驟,另外,主題也是評審委員評分的重要依據,科展的主題最好不要用形聲字,例如:「嘴」大「顎」極,因為有些評審委員不太喜歡這種主題,所以我們就盡量不要用吧!因為在比賽場合中評審最大嗎!還有在做科展時可以用創新的方法,像是之前有一個人改變原來用印的來算葉片面積的方法,改用投影與電腦方格程式來算面積,得到不錯的迴響,也得到評審的青睞,讓它得不錯的成績。
對生物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取食、禦敵和生殖,生殖中最重要的就是適存值,也就是有效子代的多寡,如果生了很多後代,但那些後代都不具有生殖能力,那你生很多就沒用了,例如驢與馬交配的骡與獅子與老虎交配所生的獅虎,這些都不具有生殖能力,所以生這些就沒用了。這次教授也有講到小單帶蛺蝶與其他蝴蝶不同的習性,像是小單帶蛺蝶喜歡將卵產在老葉上,而且他還有獨特的糞橋與糞巢,並且在五齡幼蟲前都不會丟掉糞便,將糞便視如珍寶看待。
這次陳建志教授告訴我們做科展的金玉良言,我們都要銘記在心,不要辜負他花了這麼多的時間來準備這次的演講,如果我們以後做了科展,也可以按照陳教授所說的來做科展,並且不要忘記他所說的,做科展不是為了得獎才做的,所以我們絕對不要辜負他。

大家午安!我是符博士,我今天要演講的主題是:(昆蟲的生態研究)首先我來告訴你們一些關於台灣鳳蝶的一些小知識:例如台灣的鳳蝶之中有6種都是以芸香科植物(也就是柑橘類植物)為食,最常見的鳳蝶種類就是住家附近就有的無尾鳳蝶,還有不管是哪一種鳳蝶的幼蟲都一定會有臭角,接下來我要告訴你們耶昆蟲生態研究的注意事項:安全第一、生態保育區不可以隨便亂抓昆蟲,要有證書才可以抓…等等,接下來是收集資料:可以上網查詢、實地探訪等,還有昆蟲資源的調查方法有:網捕法、河邊挖穴捕蝶法、陷阱法、馬氏陷網法、標示再補法和目擊法等,然後是昆蟲的採集,正確的採集:全面採集、標本完整、正確紀錄、詳細觀察、珍惜資源,接下來是關於標本和毒瓶:標本:如果要把豆娘或是蜻蜓做成標本的話,不可弄死,要放進毒瓶裡慢慢毒死,毒瓶:有分兩種一種毒性很強,昆蟲一掉進去裡面比較快死亡,另一種毒瓶的毒性超級弱,弱到幾乎完全沒有毒性,昆蟲掉進去要很久才會死掉,啊!時間不早了,我要回家繼續研究昆蟲了,下次再見啦!

大家午安!我是符博士,我今天要演講的主題是:(昆蟲的生態研究)首
先我來告訴你們一些關於台灣鳳蝶的一些小知識:例如台灣的鳳蝶之中有6種都是以芸香科植物(也就是柑橘類植物)為食,最常見的鳳蝶種類就是住家附近就有的無尾鳳蝶,還有不管是哪一種鳳蝶的幼蟲都一定會有臭角,接下來我要告訴你們耶昆蟲生態研究的注意事項:安全第一、生態保育區不可以隨便亂抓昆蟲,要有證書才可以抓…等等,接下來是收集資料:可以上網查詢、實地探訪等,還有昆蟲資源的調查方法有:網捕法、河邊挖穴捕蝶法、陷阱法、馬氏陷網法、標示再補法和目擊法等,然後是昆蟲的採集,正確的採集:全面採集、標本完整、正確紀錄、詳細觀察、珍惜資源,接下來是關於標本和毒瓶:標本:如果要把豆娘或是蜻蜓做成標本的話,不可弄死,要放進毒瓶裡慢慢毒死,毒瓶:有分兩種一種毒性很強,昆蟲一掉進去裡面比較快死亡,另一種毒瓶的毒性超級弱,弱到幾乎完全沒有毒性,昆蟲掉進去要很久才會死掉,啊!時間不早了,我要回家繼續研究昆蟲了,下次再見啦!

科學早已處處圍繞著我們,但是要怎麼找到他呢?其實只要邀請你自己的兩位好朋友,問題先生和好奇心小姐。問題先生能讓我們在尋找解答的過程中利用科學、學習科學,而好奇心小姐是你我找到問題,並願意繼續做下去的原動力。研究是了解一個科學問題最好的方法,不過我向來不怎麼懂研究和科展,直到聽過陳老師的解說之後。
研究最基本的三個步驟就是採集、鑑定和觀察。老師還推薦了幾個研究主題,第一個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為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第二個是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選擇這個主題的好處是很容易引起科展評審的興趣和共鳴,第三個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動物 — 昆蟲,這也是最多人做的主題。如果今天你是一位要參加科展的大學生,研究主題已經選好要做昆蟲了,你需要遵守哪些規範?如何採集和研究呢?去參加科展絕對要抱持著理解科學的心去參加,千萬不可以因為想得獎而不擇手段,甚至犯法。當然,萬事一定安全第一,不可以自己前往研究地點,就算逼不得已要自己前往,也要告訴家人你會從哪裡走到哪裡,且絕對百分之百不能更改行程,以免家人找不到你。想做好一件事當然要有好工具幫助你,所以去抓昆蟲時,望遠鏡、放大鏡、捕蟲網、三角紙、三角箱等工具是必備的。有了好的工具和完善的技巧後,還要加上完美的時機跟地點,當你要抓水生昆蟲一定不會到沒有水的地方找,這是因為地點不對。如果你想觀察蛾類,千萬不要在滿月的時候去觀察,因為蛾會被月光吸引,你就什麼都看不到。
科學處處在我們身邊,當你找到解答時,科學和研究跟你的距離又更近一步了。細細留心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即使它很微小,也要運用自己的創意和好奇心解決問題,享受並體驗研究的樂趣。

認識這個世界有很多好方法,而其中最好的莫過於研究,本次台北市立大學陳建志教授所帶來的課程便是昆蟲生態研究。
當踩在巨人的肩上時,你就會發現的很多。從科展,我們可以學到他人做昆蟲生態研究的方法,其中包含資源調查、昆蟲觀察與飼養、昆蟲解剖以及設立假說與實驗;從書籍,你可以輕易了解、觀摩和學習前人的豐功偉業;從生活,你可以發現這世界的奧妙,發現奇妙中一閃而過的問題並解決它,而這就成為你研究的主題。
要研究昆蟲就要先觀察與飼養,教授教我們幾個捕捉昆蟲的方式,其中包括網捕法、攔截籬直落式陷阱、馬氏陷網法、三角紙、標放、目擊法、燈光及食物誘集……等,每個都有不同的特點,但有人批判說飼養、捕捉或把昆蟲做成標本是不人道的行為,但這只是個人價值觀而已,而且如果不把握牠們還沒消失的時機研究牠們並研究出使牠們可以繼續生存的方式,才是真正不負責任的行為。
人類因創新而進化,而新的點子,往往是打在舊點子的基底上,所以從今天起,開始探索周邊的世界並研究牠們吧,但記住安全第一!而且一定要守法!

認識這個世界有很多好方法,而其中最好的莫過於研究,本次台北市立大學陳建志教授所帶來的課程便是昆蟲生態研究。
當踩在巨人的肩上時,你就會發現的很多。從科展,我們可以學到他人做昆蟲生態研究的方法,其中包含資源調查、昆蟲觀察與飼養、昆蟲解剖以及設立假說與實驗;從書籍,你可以輕易了解、觀摩和學習前人的豐功偉業;從生活,你可以發現這世界的奧妙,發現奇妙中一閃而過的問題並解決它,而這就成為你研究的主題。
要研究昆蟲就要先觀察與飼養,教授教我們幾個捕捉昆蟲的方式,其中包括網捕法、攔截籬直落式陷阱、馬氏陷網法、三角紙、標放、目擊法、燈光及食物誘集……等,每個都有不同的特點,但有人批判說飼養、捕捉或把昆蟲做成標本是不人道的行為,但這只是個人價值觀而已,而且如果不把握牠們還沒消失的時機研究牠們並研究出使牠們可以繼續生存的方式,才是真正不負責任的行為。
人類因創新而進化,而新的點子,往往是打在舊點子的基底上,所以從今天起,開始探索周邊的世界並研究牠們吧,但記住安全第一!而且一定要守法喔!

認識這個世界有很多好方法,而其中最好的莫過於研究,本次台北市立大學陳建志教授所帶來的課程便是昆蟲生態研究。
當踩在巨人的肩上時,你就會發現的很多。從科展,我們可以學到他人做昆蟲生態研究的方法,其中包含資源調查、昆蟲觀察與飼養、昆蟲解剖以及設立假說與實驗;從書籍,你可以輕易了解、觀摩和學習前人的豐功偉業;從生活,你可以發現這世界的奧妙,發現奇妙中一閃而過的問題並解決它,而這就成為你研究的主題。
要研究昆蟲就要先觀察與飼養,教授教我們幾個捕捉昆蟲的方式,其中包括網捕法、攔截籬直落式陷阱、馬氏陷網法、三角紙、標放、目擊法、燈光及食物誘集……等,每個都有不同的特點,但有人批判說飼養、捕捉或把昆蟲做成標本是不人道的行為,但這只是個人價值觀而已,而且如果不把握牠們還沒消失的時機研究牠們並研究出使牠們可以繼續生存的方式,才是真正不負責任的行為。
人類因創新而進化,而新的點子,往往是打在舊點子的基底上,所以從今天起,開始探索周邊的世界並研究牠們吧,但記住安全第一!而且一定要守法!

快樂而充實的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
這堂課是高階班的第一堂課,是由幽默風趣的陳建志教授所上的課,這次上課的主題是以昆蟲科展為主軸,就讓我們一起去昆蟲科展的奇幻世界來尋找一個又一個的寶物吧!
陳教授跟我們說,在各屆科展,昆蟲科展都站有一席之地,昆蟲可說是科展學生中大紅大紫的題目。做昆蟲科展的步驟是這樣的,1.採集2.飼養3.觀察4.實驗操控5.生物技術,大家可能對生物技術有些疑問,生物技術就是觀察基因、生物因子與非生物因子,需要龐大的經費來購買研究器材,所以做科展時可以去除掉生物技術這個部分,但是其他部分必須排除萬難,盡心盡力的玩成科展。此外,提出理論也有一個步驟呢!1.收集資料2.發現問題3.預測4.驗證5.修改假說或結論,這些步驟都是提出理論中缺一不可的步驟,另外,主題也是評審委員評分的重要依據,科展的主題最好不要用形聲字,例如:「嘴」大「顎」極,因為有些評審委員不太喜歡這種主題,所以我們就盡量不要用吧!因為在比賽場合中評審最大嗎!還有在做科展時可以用創新的方法,像是之前有一個人改變原來用印的來算葉片面積的方法,改用投影與電腦方格程式來算面積,得到不錯的迴響,也得到評審的青睞,讓它得不錯的成績。
對生物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取食、禦敵和生殖,生殖中最重要的就是適存值,也就是有效子代的多寡,如果生了很多後代,但那些後代都不具有生殖能力,那你生很多就沒用了,例如驢與馬交配的骡與獅子與老虎交配所生的獅虎,這些都不具有生殖能力,所以生這些就沒用了。這次教授也有講到小單帶蛺蝶與其他蝴蝶不同的習性,像是小單帶蛺蝶喜歡將卵產在老葉上,而且他還有獨特的糞橋與糞巢,並且在五齡幼蟲前都不會丟掉糞便,將糞便視如珍寶看待。
這次陳建志教授告訴我們做科展的金玉良言,我們都要銘記在心,不要辜負他花了這麼多的時間來準備這次的演講,如果我們以後做了科展,也可以按照陳教授所說的來做科展,並且不要忘記他所說的,做科展不是為了得獎才做的,所以我們絕對不要辜負他。

陳志健教授的這堂課非常精彩,讓我對生態研究燃起了興趣,教授說昆蟲生態調查與研究的方法是:1.採集(資源調查)2.飼養3.觀察4.實驗操控5.生物技術6.快速鑑定技術,前三項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從小我飼養過的昆蟲、生物非常多,實驗操控也算是有嘗試過(例如養角蛙的時候我試過土養法和生化棉養法,看看青蛙在哪一種環境會長得比較好),但我沒有想過原來後面還有生物技術和快速鑑定方法,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想迫不及待的想展開另一輪的研究,這次的主題我一樣想聚焦在青蛙上,我想要研究【青蛙會不會喝水】,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的人一定覺得很奇怪:會有生物不需要喝水嗎?可是如果我問你;【那你有看過青蛙像其他動物一樣「喝水」嗎?】仔細想一想,是不是真的沒有?!為了這個問題我上網收集過資料,發現大部份的生物網站或PO文都認為【青蛙都不用喝水】,但這個結果讓我起了更大的疑問—-為什麼牠們不需要喝水呢?我又更仔細的爬文閱讀更多資料,後來我才發現原來青蛙確實會喝水,當牠們泡在水裡時就在喝水,因此結論是青蛙會喝水,只是我們看不出來,真是很有趣!也許我可以來設計一個觀察實驗,看看青蛙怎麼喝水、喝多少水,光是想到可能的發現就讓我覺得很期待。
除了詳盡的研究歷程與方法介紹,陳教授也提到,說當對生態的現象有疑慮時,就可以開始進行研究,但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最重要的事情是【安全第一】,有許多人就因為不小心而喪失性命,例如在過河時不小心被溪水沖走,從山上掉下來等等,這讓我想起前一陣子曾經有一位專門研究台灣山椒魚的學者居然在研究時不幸跌落山谷喪命,真的是非常令人惋惜,所以【安全第一】確實應該在研究的過程中隨時放在心上。再來做研究時的二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守法】,例如:不能隨意進入保護區進行研究或抓捕保育類,這些行為不但違背了研究倫理也已經觸犯了法律;此外做實驗時也要【適量採集】,沒有必要就不要把生物帶回家,讓自己對大自然的危害與影響降到最低。 最後陳教授還教導了一些做科展的注意事項,像是千萬不要為了得獎而不擇手段、不要讓科展變成惡性競爭的殺戮戰場等等,並提醒我們做研究最重要的是要落實科學素養。我覺得這堂課很實用也非常值 回票價,開心自己有機會加入高階班!
後記;在開場的時候聽到邱老師在說美國加州的森林大火,雖然現在屢屢發生的森林大火和全球暖化脫離不了干係,但我曾經聽過一種說法,森林大火的存在其實是一種大自然的機制,包括清除高齡不死樹種、促進新樹種的的繁衍、減少病蟲害、甚至有一些休眠的種子還需要高溫來打破休眠促進生長呢!大自然實在太巧妙。

今天的講師:陳建志教授,為我們帶來許多的知識與故事,教授還告訴我們許多捉昆蟲的方法,例如:網捕法、陷阱法等,在課堂上教授一直告訴我們在做科學研究時要注意的事情:
1.安全第一 2.守法 3.保護區域 4.保育類動物 5.動物保護法

這些注意事項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安全和不觸犯法律而擬定的,其中老師還介紹了胡蜂,我有上網去查,在雌蜂身上有一根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能會死亡,真是可怕!! 大家出去野外探察時要小心胡蜂喔! 在出去外面觀察昆蟲的時候,除了老師講的安全第一之外,同時也要記得不能非法捕捉,要珍惜資源、保育生態,辨識保育類動物好好保護牠們,不要破壞我們的家園。
教授今天還介紹了許多科展的題目及內容,令我最感興趣的是:校園內阿勃勒授粉現象之觀察,他去校園中觀察阿勃勒花的構造,和與昆蟲之間的關係,教授說:「只要題目不要太差,研究資料完整,後續的資料處理完整,都會有機會得獎。」下次的科展我會試著做做看有關於昆蟲的題目,並遵守教授的三個要點,我覺得一定會得獎,今天教授讓我受益良多,期待下次的課程。

今天的講師:陳建志教授,為我們帶來許多的知識與故事,教授還告訴我們許多捉昆蟲的方法,例如:網捕法、陷阱法等,在課堂上教授一直告訴我們在做科學研究時要注意的事情:
1. 安全第一 2.守法 3.保護區域 4.保育類動物 5.動物保護法

這些注意事項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安全和不觸犯法律而擬定的,其中老師還介紹了胡蜂,我有上網去查,在雌蜂身上有一根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能會死亡,真是可怕!! 大家出去野外探察時要小心胡蜂喔! 在出去外面觀察昆蟲的時候,除了老師講的安全第一之外,同時也要記得不能非法捕捉,要珍惜資源、保育生態,辨識保育類動物好好保護牠們,不要破壞我們的家園。
教授今天還介紹了許多科展的題目及內容,令我最感興趣的是:校園內阿勃勒授粉現象之觀察,他去校園中觀察阿勃勒花的構造,和與昆蟲之間的關係,教授說:「只要題目不要太差,研究資料完整,後續的資料處理完整,都會有機會得獎。」下次的科展我會試著做做看有關於昆蟲的題目,並遵守教授的三個要點,我覺得一定會得獎,今天教授讓我受益良多,期待下次的課程。

本周是由陳建志老師為我們介紹昆蟲的生態研究。老師告訴我們,各縣市入圍科展有一半參展項目屬於昆蟲,因為採集、鑑定觀察昆蟲的行為與生態基礎的昆蟲研究,不需要太多的設備。有一次科展第2名的題目是蝴蝶的生態觀察,相對於第一名是很複雜的癌細胞,昆蟲比較適合做為科展研究的題材。
昆蟲生態研究常用的方法:(1)採集-資源調查(要拍照存證),(2)飼養-需要適當空間, (3)觀察-行為或生態資料,(4)實驗操控:假說(行為生態),(5)生物技術:鑑定(DNA萃取)。昆蟲的行為生態主要是取食、禦敵和生殖。

在作科學研究時,我們可以透過有趣的生命現象找到題目。科學方法的程序包括: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修改假說或結論。另外,老師告訴我們,在野外時,要注意安全,出發前要先做好研究及準備,科學素養很重要,還要珍惜資源與守法。

這次幫我們授課的是台大的陳建志老師,他主要就是和我們講一些關於科展的相關研究,而讓我最最最有印象的就是如何使用毒瓶以及三角紙,來保存你抓到,且想要用來做標本的昆蟲:
方法一:將昆蟲放進毒瓶(毒瓶可裝桃仁、乙醚、醋酸乙烷)保存

方法二:將昆蟲置入三角紙保存(三角紙做法
我對這些東西很有興趣的原因是,我有時候會抓到一些我覺得非常漂亮的昆蟲,想把它做成標本,卻又不知道怎麼保存,因為我那時不知道有三腳指這種東西所以連死掉的昆蟲都一下就被我弄壞了,更和況是活的昆蟲,抓住了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成標本,常覺得很可惜,而現在知道了這兩個有趣又好玩而且非常有用的東西以後我就不用再煩惱了啦!

而這次對我來說,很很很重要的就是,老師在介紹科展時,所提到的「假設」,因為我的科展指導老師和自然老師都沒有講到「假設」,如果全五年級只有我們這組有「假設」的話,那我們就很有機會得獎啦,不是嗎?????????

認識這個世界有很多好方法,而其中最好的莫過於研究,本次台北市立大學陳建志教授所帶來的課程便是昆蟲生態研究。
當踩在巨人的肩上時,你就會發現的很多。從科展,我們可以學到他人做昆蟲生態研究的方法,其中包含資源調查、昆蟲觀察與飼養、昆蟲解剖以及設立假說與實驗;從書籍,你可以輕易了解、觀摩和學習前人的豐功偉業;從生活,你可以發現這世界的奧妙,發現奇妙中一閃而過的問題並解決它,而這就成為你研究的主題。
要研究昆蟲就要先觀察與飼養,教授教我們幾個捕捉昆蟲的方式,其中包括網捕法、攔截籬直落式陷阱、馬氏陷網法、標放、目擊法、燈光及食物誘集……等,保存則有三角紙、充滿冰醋酸的毒瓶……等,但有人批判說飼養、捕捉或把昆蟲做成標本是不人道的行為,但這只是個人價值觀而已,而且如果不把握牠們還沒消失的時機研究牠們並研究出使牠們可以繼續生存的方式,才是真正不負責任的行為。
人類因創新而進化,而新的點子,往往是打在舊點子的基底上,所以從今天起,開始探索周邊的世界並研究牠們吧,但記住安全第一!而且一定要守法!

認識這個世界有很多好方法,而其中最好的莫過於研究,本次台北市立大學陳建志教授所帶來的課程便是昆蟲生態研究。
當踩在巨人的肩上時,你就會發現的很多。從科展,我們可以學到他人做昆蟲生態研究的方法,其中包含資源調查、昆蟲觀察與飼養、昆蟲解剖以及設立假說與實驗;從書籍,你可以輕易了解、觀摩和學習前人的豐功偉業;從生活,你可以發現這世界的奧妙,發現奇妙中一閃而過的問題並解決它,而這就成為你研究的主題。
要研究昆蟲就要先觀察與飼養,教授教我們幾個捕捉昆蟲的方式,其中包括網捕法、攔截籬直落式陷阱、馬氏陷網法、標放、目擊法、燈光及食物誘集……等,保存則有三角紙、充滿冰醋酸的毒瓶……等,但有人批判說飼養、捕捉或把昆蟲做成標本是不人道的行為,但這只是個人價值觀而已,而且如果不把握牠們還沒消失的時機研究牠們並研究出使牠們可以繼續生存的方式,才是真正不負責任的行為。
人類因創新而進化,而新的點子,往往是打在舊點子的基底上,所以從今天起,開始探索周邊的世界並研究牠們吧,但記住安全第一!而且一定要守法!

認識這個世界有很多好方法,而其中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研究,本次台北市立大學陳建志教授所帶來的課程便是昆蟲生態研究。
當踩在巨人的肩上時,你就會發現的很多。從科展,我們可以學到他人做昆蟲生態研究的方法,其中包含資源調查、昆蟲觀察與飼養、昆蟲解剖以及設立假說與實驗;從書籍,你可以輕易了解、觀摩和學習前人的豐功偉業;從生活,你可以發現這世界的奧妙,發現奇妙中一閃而過的問題並解決它,而這就成為你研究的主題。
要研究昆蟲就要先觀察與飼養,教授教我們幾個捕捉昆蟲的方式,其中包括網捕法、攔截籬直落式陷阱、馬氏陷網法、標放、目擊法、燈光及食物誘集……等,保存則有三角紙、充滿冰醋酸的毒瓶……等,但有人批判說飼養、捕捉或把昆蟲做成標本是不人道的行為,但這只是個人價值觀而已,而且如果不把握牠們還沒消失的時機研究牠們並研究出使牠們可以繼續生存的方式,才是真正不負責任的行為。
人類因創新而進化,而新的點子,往往是打在舊點子的基底上,所以從今天起,開始探索周邊的世界並研究牠們吧,但記住安全第一!而且一定要守法!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看見一些小蟲,但你真了解他們嗎?
小黑蚊算是大家去郊外旅遊時最好的「夥伴」了,有時,甚至在家裡的庭院也見的到他們,傍晚時,為了迎接你回家,還會多「親」你幾下;這時我們就很聽學校老師的話,清除掉了家中多餘的積水容器,但是小黑蚊的數量感覺似乎減少?在南部的一所國小也有相同的問題,許多學生都遭受小黑蚊的攻擊,老師們絞盡腦汁的想要找出孳生小黑蚊之地,結果所有仍氣都翻遍了,都找不到,後來,有一位抽菸的老師,想要把菸弄熄,於是將煙頭往地上一戳,赫然發現附著在泥土,或石頭上的青苔中,居然有許多的小黑蚊幼蟲,經過研究後,發現,小黑蚊的幼蟲不只生活在水中,還能生活在潮濕的青苔中,吸食青苔中的有機物,所以若要有效的防治院子中的小黑蚊,不只要清除在外頭的裝水容器,最好還要將青苔刮掉!
在公共廁所中,我們常見到一種小飛蟲,他們常常停在較骯髒廁所中的牆壁或小便斗上,吸食尿液或一些髒物,讓人看了覺得十分不悅,因此它被冠上了騷擾性昆蟲的大名,這算是都市中最常見的昆蟲之一,但是,就因為常見,我們也會忽略了它的名子,我也是聽了老師的講解後才了解它們,它名叫白斑大蛾蚋,屬於雙翅目的蛾那顆昆蟲,幼蟲生活在糞坑中,因此身上應該有蠻多的病菌,不僅會使人看了心煩意亂,也會帶來病毒,還會使某些人產生過敏,若你家的廁所不希望這不速之客的到來,勸你還是先做好整潔的工作吧!
大家都很害怕蜂類,尤其是虎頭蜂,但是,最危險的真的是虎頭蜂嗎?以前,我曾經在山邊的公園中遇見一隻虎頭蜂(應該是吧),我十分害怕,但又沒有外套好遮蔽,只好假裝是一棵樹,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當時我只想到這方法),沒想到那隻虎頭蜂在我身旁繞了一會兒,就飛走了,我鬆了一口氣但也充滿疑問,到底為什麼號稱十分兇猛的虎頭蜂會直接由我身旁繞走呢?原來,虎頭蜂界也有「好好先生」,黃腰虎頭蜂,他們的蜂巢只有一個出入口,因此一次只能有一隻虎頭蜂從洞口出入,而且它們性格也較溫馴,有時你只要豎立在原地一下,他們認為對蜂窩沒有威脅,就會收兵回巢,或許我碰見的就是它們,不過,也許只是那隻虎頭蜂離巢很遠,而我也沒有招惹他所以他才「放我一馬」!
這些小昆蟲都有許多的奧妙它們都有取食、生殖和禦敵等行為,而各種昆蟲有不同的生存方法值得我們去探索與研究。

老師:我上次因校慶沒有去上課,請問有影片嗎?
還有,下一次上課12/15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有安排比賽,沒辦法取消,又要請假一次⋯⋯
如果可以,請媽媽在15號早上送學費過去,謝謝老師

老師:我上次因校慶沒有去上課,請問有影片嗎?
還有,下一次上課12/15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有安排比賽,沒辦法取消,又要請假一次⋯⋯
如果可以,請媽媽在15號早上送學費過去,謝謝老師

抱歉,號碼改103

今天是生態資訊營隊的第一天,這次的主題是-科學研究及研究方法。老師說:「做科展最好做的主題是『昆蟲』」,因為有一半以上的生物主題,都在討論昆蟲。昆蟲的研究層面很廣,包含: 1.採集-資源調查(盡量拍照存證),2.飼養-需要適當空間,3.觀察-紀錄昆蟲的行為或生態資料,4.實驗操控-提出假說,5.生物技術:鑑定。其中每一項都能發展成為一個很好的科展主題。
老師也說:「科展的目標,不是在於有沒有得獎,而是在於解決你生活上的困難。」我也覺得很有道理。
此外,課程中也提到了很多關於做昆蟲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例如毒瓶、捕蟲網……。毒瓶可以將昆蟲毒死,在昆蟲死後製成標本,成分是氰化物、冰醋酸。捕蟲網則可以活捉昆蟲,並可以較有效的知道該地方的昆蟲數量。
經過這次的課程,讓我對研究昆蟲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單純觀察昆蟲。

今天是生態資訊營隊的第一天,這次的主題是-科學研究及研究方法。老師說:「做科展最好做的主題是『昆蟲』」,因為有一半以上的生物主題,都在討論昆蟲。昆蟲的研究層面很廣,包含: 1.採集-資源調查(盡量拍照存證),2.飼養-需要適當空間,3.觀察-紀錄昆蟲的行為或生態資料,4.實驗操控-提出假說,5.生物技術:鑑定。其中每一項都能發展成為一個很好的科展主題。
老師也說:「科展的目標,不是在於有沒有得獎,而是在於解決你生活上的困難。」我也覺得很有道理。
此外,課程中也提到了很多關於做昆蟲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例如毒瓶、捕蟲網……。毒瓶可以將昆蟲毒死,在昆蟲死後製成標本,成分是氰化物、冰醋酸。捕蟲網則可以活捉昆蟲,並可以較有效的知道該地方的昆蟲數量。
經過這次的課程,讓我對研究昆蟲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單純觀察昆蟲。

今天是生態資訊營隊的第一天,這次的主題是-科學研究及研究方法。老師說:「做科展最好做的主題是『昆蟲』」,因為有一半以上的生物主題,都在討論昆蟲。昆蟲的研究層面很廣,包含: 1.採集-資源調查(盡量拍照存證),2.飼養-需要適當空間,3.觀察-紀錄昆蟲的行為或生態資料,4.實驗操控-提出假說,5.生物技術:鑑定。其中每一項都能發展成為一個很好的科展主題。
老師也說:「科展的目標,不是在於有沒有得獎,而是在於解決你生活上的困難。」我也覺得很有道理。
此外,課程中也提到了很多關於做昆蟲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例如毒瓶、捕蟲網…。毒瓶可以將昆蟲毒死,在昆蟲死後製成標本,成分是氰化物、冰醋酸。捕蟲網則可以活捉昆蟲,並可以較有效的知道該地方的昆蟲數量。
經過這次的課程,讓我對研究昆蟲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單純觀察昆蟲。

老師好,我上次也因為學校運動會所以沒有去上課,對不起!我忘記跟老師請假了!!!!(我實在是太期待運動會的大隊接力了,結果又是雨天…)請老師幫我登記請假,謝謝老師!希望您能隨時保持美好的心情並展開充滿希望的一天!

對不起,老師!我忘記向您請假了!(因為我實在太期待運動會的大隊接力了)所以請老師再幫我登記請假,謝謝老師!祝您能夠在看完這封信後變得超級開心!

今天是生態資訊營隊的第一天,這次的主題是-科學研究及研究方法。老師說:「做科展最好做的主題是『昆蟲』」,因為有一半以上的生物主題,都在討論昆蟲。昆蟲的研究層面很廣,包含: 1.採集-資源調查(盡量拍照存證),2.飼養-需要適當空間,3.觀察-紀錄昆蟲的行為或生態資料,4.實驗操控-提出假說,5.生物技術:鑑定。其中每一項都能發展成為一個很好的科展主題。
老師也說:「科展的目標,不是在於有沒有得獎,而是在於解決你生活上的困難。」我也覺得真的很有道理。
此外,課程中也提到了很多關於做昆蟲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例如毒瓶、捕蟲網……。毒瓶可以將昆蟲毒死,在昆蟲死後製成標本,成分是氰化物、冰醋酸。捕蟲網則可以活捉昆蟲,並可以較有效的知道該地方的昆蟲數量。
經過這次的課程,讓我對研究昆蟲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單純觀察昆蟲。

今天是生態資訊營隊的第一天,這次的主題是-科學研究及研究方法。老師說:「做科展最好做的主題是『昆蟲』」,因為有一半以上的生物主題,都在討論昆蟲。昆蟲的研究層面很廣,包含: 1.採集-資源調查(盡量拍照存證),2.飼養-需要適當空間,3.觀察-紀錄昆蟲的行為或生態資料,4.實驗操控-提出假說,5.生物技術:鑑定。其中每一項都能發展成為一個很好的科展主題。
老師也說:「科展的目標,不是在於有沒有得獎,而是在於解決你生活上的困難。」我也覺得很有道理。
此外,課程中也提到了很多關於做昆蟲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例如毒瓶、捕蟲網……。毒瓶可以將昆蟲毒死,在昆蟲死後製成標本,成分是氰化物、冰醋酸。捕蟲網則可以活捉昆蟲,並可以較有效的知道該地方的昆蟲數量。
經過這次的課程,讓我對研究昆蟲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單純觀察昆蟲。

科展,是一個讓人做實驗的動力,也是個能把自己的想法實踐的機會,更是一個能展現個人特色及但在世代的變遷後,科展卻被人們誤解了。
大家都以為科展是要做實驗,做那種看似很難~很難的實驗,讓評審們知道自己的知識,「卻忘記觀察為實驗知本」。愛迪生就是因為「觀察」到煤油燈會引起失火的情形,所以才開始製作並實驗,最終成功做出電燈;還有基因學之父孟德爾也是因為觀察到小孩子像父母,所以才開始種豌豆,最終從豌豆裡發現基因的定律,這麼多發明家及科學家也是從觀察開始,才能獲得今日的成就。
科展其實也有一個一定的程序,只要照著那個程序做,通常都能獲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哪個程序就是: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立假說預測結果驗證修改假說(如果修改假說就要回到預測結果的動作)和結論。而如果是做昆蟲的主題呢,則是從採集昆蟲開始,再飼養和觀察然後是實驗操控及快速鑑定。不過在這些過程中,一定要切記安全第一及守法,還有,做實驗要做就要好好做到底,並且要能解決問題,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科展的主題其實也不像想想中的哪麼難選,因為其實只要從課本、生活周遭、時事及鄉土等地方發想,必能找到好主題。
現在就先以在陸地上最厲害的小動物—昆蟲為主題。遵循採集鑑定觀察記錄操作的過程,來發展出自己的科展吧!首先是採集,採集昆蟲能分好多種方式,有網捕法、河邊挖穴捕蝶法,也有掃網、目擊法和標示再捕法以及馬是陷阱法跟陷阱法。不果要注意的是要正確採集。什麼是正確採集呢?正確採集就是要全面採集而且標本要完整,並且要正確記錄、詳細觀察和珍惜資源,最重要的就是 要守法!!!採集的時候當然也有工具,像是捕小蟲的吸蟲管、毒瓶及各式不同的捕蝶網,不過在使用毒瓶時要注意,蝴蝶、蜻蜓、豆娘與蛾不能放進去,要用三角紙包著,還有捕蟲網如果竿子是用時碳纖維做的,那在使用時就要小心電線桿和各種運電設施,不然…嘿嘿嘿!
如果你是做昆蟲的野外觀察,也別忘記思考生物因子與非生物因子的問題,簡單來說,生物因子就是昆蟲,要思考牠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可能是因為環境有什麼條件對牠有益…而非生物因子分成很多部分,有環境、也有生存,生存這部分又牽扯到關於行為生態學、取食禦敵行為等事項…噢!對了非生物因子還有繁殖這一部分,以及關於投資報酬率及式存值的種種需要思考的地方。
總之,科展是一個機會,不管困難與否,都不能半途而廢。而它的困難度,就取決與你的主題了。

本周的生態營是我們高階班的第一堂課,由陳建志老師來為我們上課,今天的主題是昆蟲研究,陳老師先說了一些關於虎頭蜂的事,他說住在台北市的虎頭蜂通常是虎頭蜂裡面最乖的一種,因為一般的虎頭蜂巢的下面整個都破了一個大洞,如果要出來叮人就是幾乎整窩一起出來,而這種虎頭蜂一個窩的出口只有三到五個,一次就只出來三到五隻,也不太會叮人。陳老師還說以前在動物園上班時,曾經用手朝這種虎頭蜂的巢打下去,然後他都不動,這些虎頭蜂出來後,在他頭上繞了幾圈,又回去了,老師說他要這麼做是因為要證明虎頭蜂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我們學校也常常有虎頭蜂出現,尤其是早上8點多的時候特別多,我會知道是因為星期二和星期五的早自習三到六年級要去操場升旗,那時候特別多,數量多的時候會有2到3隻的虎頭蜂同時在我們旁邊轉,感覺很恐怖,經過這次上課陳老師講解後,知道虎頭蜂在你旁邊轉的時候,牠並沒有想要直接攻擊你,只是觀察你有沒有威脅性,但如果你在這時後亂動,甚至是去揮打牠的話,你很可能會被牠叮。
老師跟我們說,參加科展不是要為了得獎,也千萬不要為了得獎而不擇手段,你參加科展是為了幫自己找到答案,所以如果你去參加科展卻沒有得獎的話,也沒關係,因為你至少也已經找到問題的答案。老師還告訴我們一些科展的注意事項:安全第一、要守法﹝保護區、保育類、動物保護法﹞。老師舉了一些科展的例子:有一個爸爸,他很喜歡竹節蟲,每年科展的時候,他都會帶著自己的小孩一起養竹節蟲,然後去做科展,因為每一年都是用竹節蟲當主題,所以主辦單位裡有些人不想再給他參加,但是有些人又不同意,他們的理由是:雖然他每年都做竹節蟲的主題,但是只有他做的是最詳細的,所以我們要做科展的時候要做的詳細,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老師還教我們正確的採集:標本完整、守法、正確紀錄、珍惜資源、詳細觀察。
老師還告訴我們一些關於他採集的方法和經驗,像是他說在採集地面上的動物收桶的時候,桶子裡一定要有酒精,﹝老師說他也會用冰醋酸裝在毒瓶裡﹞,不然就會有一些恐怖的事情發生,曾經桶子裡有一隻鼩鼱,旁邊有三個鼩鼱的頭顱,老師說那是因為有四隻鼩鼱掉進桶子裡,他們看到有很多蟲,就把蟲吃光了,但接下來就沒東西吃了,饑不擇食,所以他們就開始兩兩對吃,最後就只剩下一隻了,所以老師後來採集的時候,都會在桶子裡裝酒精,昆蟲動物掉下去的時候,就來不及自相殘殺就死了。
陳老師還說了一些去野外採集動物時的注意事項和要帶的物品,例如老師一年四季都會穿長袖長褲等,老師還介紹了些網子的種類,有:捕蟲網、10公尺長竿的捕蟲網、還有竿子很短的手抄網、還有抓魚抓蝦的定置網、還有一次採集一隻昆蟲的吸蟲管,﹝除了捕蟲網,其他我都是上完這次課才知道的﹞這些工具還真多,希望我有一天也能親手使用到老師說的這些工具。今天的課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期待下一次高階班的課程,也能帶給我新鮮的知識。

老師好,系統說我重複發文但我在網頁上看不到我的文章,請問我有發文成功嗎?

上完這堂課後,我學到了觀察昆蟲時要注意的事情有:第一項:安全第一,不要為了觀察昆蟲而受傷。第二項:要守法,不要為了觀察昆蟲而犯法。第三項:要保護環境,不可以為了觀察昆蟲而破壞環境。第四項:不抓保育類動物,保育類動物是台灣重要的動物,不能隨便抓們。第五項:保護動物,動物不屬於任何人,所以不能把他們帶回家。
老師還說了,我們只要不主動攻擊蜜蜂,牠們就不會來攻擊我們、如果看到蜜蜂在你身邊繞,也不用害怕,因為它只是在看你是不是敵人,但你如果把牠趕走,牠就判定你是敵人,所以避免蜜蜂「圍攻」你,最好1.不動2.使出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趕快逃啊!
不只這些,老師還介紹了許許多多的科展主題給我們參考,老師還說,盡量不要使用雙關來訂題目,因為裁判不喜歡~

今天是生態資訊營隊的第一天,這次的主題是-科學研究及研究方法。老師說:「做科展最好做的主題是『昆蟲』」,因為有一半以上的生物主題,都在討論昆蟲。昆蟲的研究層面很廣,包含: 1.採集-資源調查(盡量拍照存證),2.飼養-需要適當空間,3.觀察-紀錄昆蟲的行為或生態資料,4.實驗操控-提出假說,5.生物技術:鑑定。其中每一項都能發展成為一個很好的科展主題。
老師也說:「科展的目標,不是在於有沒有得獎,而是在於解決你生活上的困難。」我也覺得很有道理。
此外,課程中也提到了很多關於做昆蟲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例如毒瓶、捕蟲網……。毒瓶可以將昆蟲毒死,在昆蟲死後製成標本,成分是氰化物、冰醋酸。捕蟲網則可以活捉昆蟲,並可以較有效的知道該地方的昆蟲數量。
經過這次的課程,讓我對研究昆蟲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單純觀察昆蟲。。

今天是生態資訊營隊的第一天,這次的主題是-科學研究及研究方法。老師說:「做科展最好做的主題是『昆蟲』」,因為有一半以上的生物主題,都在討論昆蟲。昆蟲的研究層面很廣,包含: 1.採集-資源調查(盡量拍照存證),2.飼養-需要適當空間,3.觀察-紀錄昆蟲的行為或生態資料,4.實驗操控-提出假說,5.生物技術:鑑定。其中每一項都能發展成為一個很好的科展主題。
老師也說:「科展的目標,不是在於有沒有得獎,而是在於解決你生活上的困難。」我也覺得很有道理。
此外,課程中也提到了很多關於做昆蟲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例如毒瓶、捕蟲網……。毒瓶可以將昆蟲毒死,在昆蟲死後製成標本,成分是氰化物、冰醋酸。捕蟲網則可以活捉昆蟲,並可以較有效的知道該地方的昆蟲數量。
經過這次的課程,讓我對研究昆蟲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單純觀察昆蟲。

今天是生態資訊營隊的第一天,這次的主題是-科學研究及研究方法。老師說:「做科展最好做的主題是『昆蟲』」,因為有一半以上的生物主題,都在討論昆蟲。昆蟲的研究層面很廣,包含: 1.採集-資源調查(盡量拍照存證),2.飼養-需要適當空間,3.觀察-紀錄昆蟲的行為或生態資料,4.實驗操控-提出假說,5.生物技術:鑑定。其中每一項都能發展成為一個很好的科展主題。
老師也說:「科展的目標,不是在於有沒有得獎,而是在於解決你生活上的困難。」我也覺得很有道理。
此外,課程中也提到了很多關於做昆蟲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例如毒瓶、捕蟲網……。毒瓶可以將昆蟲毒死,在昆蟲死後製成標本,成分是氰化物、冰醋酸。捕蟲網則可以活捉昆蟲,並可以較有效的知道該地方的昆蟲數量。
經過這次的課程,讓我對研究昆蟲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單純觀察昆蟲。。

這一次的課程是陳建志教授,教我們昆蟲的生態研究。當中也含有科展教學,不過反問大家,科展到底是甚麼呢?許多人的認知是科展就是要做實驗,其實並不是,科展的目的是要學會觀察、研究、探討。去觀察校園的蝴蝶生態、食物、棲息地等……。也都算是科展的內容以及題目。當中老師有提到為什麼已經倒掉的所有積水還是有蚊子,因為小黑蚊是吃青苔底層的有機質,跟有沒有水分較無關,記得看過一篇新聞報導,如何防治小黑蚊,利用大型的噴槍去烤青苔,使小黑蚊的孳生源沒有,小黑蚊自然就會減少。
科展的基本流程1.採集資源調查2.飼養3.觀察行為生態資料4.實驗操控假說
關蟲與環境的關係有生物因子及非生物因子,簡單來說生物因子就是跟生物有關的,非生物因子就是不跟生物有關的。
講了這麼多,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第一、守法、研究是要來解決問題的、不要為了得獎而不擇手段。
希望今年的校內科展能夠利用這些方法來來完成科展比賽。

這次授課的老師是臺北市立大學的教授-陳建志教授,他說明了如何簡單的做好一個科展、做科展的注意事項、跟昆蟲有關的科展,還有蜜蜂與虎頭蜂的習性。

針對老師說的幾個科展技巧,我覺得我四、五年級的科展有幾個需要改進的地方。1:取名不要用諧音。2:我們較少參考別人的資料。3:我們沒有發現問題也沒有設立假說和預測結果。4:我們沒有做到我們研究動機內想要做到的東西。我們的科展研究有代表學校出去比賽,結果卻只得到佳作,我曾試著想我們的敗筆在何處,但是卻始終找不到真正的源頭。直到上了這堂陳教授的課,我才能歸納出以上四個缺點。最後,老師提供了科學研究的完整方法: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立假說(★重要,常會忘記)→預測結果→驗證假說→修改假說或結論。真的如老師所說:「雖說容易,少見應用。」我應該在這次的科展中:不使用諧音取名字、多參考別人的資料、要從問題中尋找題目,並且設立假說和預測結果、想好內容要做什麼不要偏離主題。

老師一開始有說明了蜜蜂與虎頭蜂,我對這方面有一些想法。 首先老師提到了膜翅目昆蟲,膜翅目昆蟲有社會性結構,是所有昆蟲中最厲害的。虎頭蜂:所有虎頭蜂中,最乖的是黃腰虎頭蜂,最兇猛的地是黑腹虎頭蜂,虎頭蜂不會主動攻擊人,所以只要不侵犯到他的地盤、不要騷擾他就沒事。蜜蜂:蜜蜂在你身邊繞圈圈時,代表他在觀察你有沒有敵意;但是如果蜜蜂直直的朝你飛來,這就代表牠要攻擊你, 這時就要三十六計,「跑」為上策,快跑!但令我最驚訝的是,蜜蜂虎頭蜂居然一樣可怕,而且蜜蜂竟然是外來種!真叫人不敢相信。最重要的是,在觀察蜜蜂和虎頭蜂時,絕對不能用手去抓他們,否則大事可能不妙!

這世界上的昆蟲非常多也非常神奇、有趣,值得我們好好的去觀察。但是要注意觀察或採集昆蟲時,絕對要注意安全,最後,別忘了一定要守法!

昆虫生態研究 陳建志教授 2018/11/17
老師這次上課的主題是科學研究及研究方法。首先,說明捕捉昆蟲的方法有:網捕法、陷阱法等。其次,做科學研究要注意的事情:安全第一、守法、保護區域、保育類動物和動物保護法。最後,老師告訴大家,有關昆蟲生態研究的方法有:採集、飼養、觀察、實驗操控及生物技術。
這次上課是以昆蟲科展為主。然而,在去年(小四),我們學校的自然老師,推薦我與幾位同學一起參加太陽能烹煮的比賽,雖然不是科展,但從上次我的親身經歷,真實感受到陳建志老師在這堂課程說明的重點,做科展不是為了得獎才做,而是從日常生活中去觀察與了解,生活中處處都是生態研究的線索,要怎麼找出好題目?真的,靠自己是否用心、花心思去琢磨與努力。
謝謝老師。

昆蟲生態研究
今天的生態資訊營隊,我已經升上了高階班。而這次來演講的老師是多次科展的評審,也帶過許多學生做過科展,而且我的專題研究又剛好想做跟科展有關的東西,所以我想從老師那裡多學一點東西,以後做科展時可以讓我輕鬆點。
研究昆蟲的第一步是要採集昆蟲,要採集當然就要有工具可以採昆蟲的工具有很多,像是捕蟲網那類的工具都是採極重要的工具。第二步,你要先把你採集到的昆蟲作非常仔細的觀察然後再來設計實驗,設計實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只能改變一個變因,然後要去觀察發現到的事。
老師有跟我們說,幫自己的科展取名子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有時候可以看到有人的科展名稱都用諧音法來取名,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很好玩很有創意,但是老師說大部分的評審都不喜歡這種取名方式。十位裡面只有一位評審會喜歡,所以老師不建議我們用這種方式。
像我們做科展的步驟應該是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如果假說是錯的話驗證假說。這種研究的步驟非常重要,在我之後還用的到這種東西,要好好學起來。
老師友提醒我們:「研究是為了解決問題的而不是那些虛榮。」我覺得這句話跟邱老師跟我們講的道理一樣:「生態攝影就是碰運氣,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不要因此破壞大自然。」
其實我覺得這堂課讓我學到了許多有關科展的知識,以後有機會的話,我會繼續地向陳建志教授求學。

這次為我們上課的是陳建志教授,教授他為我們講了許多的採集昆蟲樣本法,有:毒瓶、捕蟲網、河邊挖穴捕蝶法、陷阱法、馬氏陷網法
等等,其中,我最喜歡毒瓶和捕蟲網這兩個方法,所以我想介紹一下。
毒瓶:毒瓶或毒管來殺死昆蟲,可以防止昆蟲在掙扎的過程中受傷。毒瓶或毒管結構類似,只是大小不同。瓶內使用氰化鉀、或棉花沾乙醚、四氯化碳、醋酸乙酯等毒劑而成。若直接使用酒精殺死昆蟲會使得綠色昆蟲失去色素。毒斃後的昆蟲應盡快分類,註明採集日期與地點。毒瓶中的毒劑對人體也有影響,應避免長期接觸。氣態的毒劑揮發快,一定時間需要更換,避免毒劑沒有作用。
捕蟲網:捕蟲網是採集昆蟲的基本工具。依照用途,捕蟲網可以分為三種:捕網是最常用的捕蟲網,主要用來捕捉飛蟲,網袋材質通常為尼龍紗,可避免傷害蝴蝶翅膀;掃網則主要用來捕捉草叢間的昆蟲,網柄較短,網袋材質也較捕網堅固;水網則是用來捕捉水棲昆蟲,網袋材質以金屬製居多。
以上是我的報告,謝謝大家。

今天是生態資訊營隊的第一天,這次的主題是-科學研究及研究方法。老師說:「做科展最好做的主題是『昆蟲』」,因為有一半以上的生物主題,都在討論昆蟲。昆蟲的研究層面很廣,包含: 1. 採集-資源調查(盡量拍照存證),2.飼養-需要適當空間,3.觀察-紀錄昆蟲的行為或生態資料,4.實驗操控-提出假說,5.生物技術:鑑定。其中每一項都能發展成為一個很好的科展主題。
老師也說:「科展的目標,不是在於有沒有得獎,而是在於解決你生活上的困難。」我也覺得很有道理。
此外,課程中也提到了很多關於做昆蟲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例如毒瓶、捕蟲網……。毒瓶可以將昆蟲毒死,在昆蟲死後製成標本,成分是氰化物、冰醋酸。捕蟲網則可以活捉昆蟲,並可以較有效的知道該地方的昆蟲數量。
經過這次的課程,讓我對研究昆蟲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單純觀察昆蟲。

過了這一個月,我終於可以到生態營上課了,在這段期間我一直在期待十一月十七號的來臨,因為可以上高階班的第一堂課。
這堂課是由「陳建志教授」所演講的,在這堂課之前,我每天都在煩惱科展要怎麼製作,和內容要寫什麼,可是上完這堂課之後,我就有很多的想法,我覺得來生態營能學到好多東西喔!
陳教授說做科展要「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和「修改假說或結論」,這幾點都非常重要,不只有這樣,再觀察研究時,也要記得注意安全、且守法、珍惜資源、正確記錄、詳細觀察。
教授還有教我們要如何捕捉昆蟲,有網捕法、攔截籬直落式陷阱、馬氏陷阱法、三角紙、、目擊法、燈光和食物誘集法,這些都是老師的金玉良言,讓我們增廣見聞。
再森林探索時,你的旅伴是誰?就是愛親人的小黑蚊,牠們的幼蟲喜歡生長在竹林或草皮、樹林有長藍綠藻類的地方,並以青苔為糧食。雌成蟲好吸人血,做為哺育卵的營養補給品。如果你不想讓牠陪在你身邊的話,就盡量不要穿短袖短褲到森林探險,如果在家裡看見牠的話,可能是家裡有積水或著是有青苔在土裡,所以可以把牠清走牠不會來了。
這些知識讓我變得更聰明,回家時還可以跟父母講,老師教我們每件事都可以給更多人知道!

這堂課是陳建志教授的昆蟲生態研究課,一開始,老師向我們介紹虎頭蜂,台北市大致有兩種虎頭蜂,第一種是黃腰虎頭蜂,第二種是黃腳壺蜂。黃腰虎頭蜂比較乖,而且蜂窩的出口是一個洞一個洞的,不像黃腳壺蜂,蜂窩下是裂開的;黃腰虎頭蜂一次追人追差不多五十公尺就不追了,黃腳壺蜂還會繼續追。接著老師告訴大家如果虎頭蜂或蜜蜂在你身旁繞來繞去的話,就要站著不動,牠們感受不到攻擊自然就會回去;但是,如果你攻擊他,牠為了自保,就會螫你,留下警告費洛蒙,隨後便會有成群結隊的蜂來「追殺」你。但如果在山上遇到虎頭蜂向你直接衝過來的話,代表你被牠們盯上了,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趕快回頭離開現場,才不會被牠們「圍毆」!

接著,教授告訴我們昆蟲是很好的研究對象,而做研究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有:
1. 要守法 (不要為了得獎不擇手段)
2. 安全第一
3. 不要破壞環境
4. 為了研究可以適量採集,但不要過度,盡量以拍照替代
我覺得教授的提醒對我們日後做生態研究很有幫助,也期許自己做科展或生態研究時,能謹記並按照這個守則,不要對生物或環境造成破壞。

那天是高階班第一次上課,也就是11月17日,我上完課一回到家就跟媽媽說:「我可以寫一本科展攻略了」,我媽就問我為甚麼這樣說,我就跟他說,今天有位陳建志老師教我們昆蟲研究的注意事項及重點。
課堂一開始,老師跟我們說一些昆蟲的知識,例如:虎頭蜂窩大小跟籃球差不多、中國蜂是外來種(蜜蜂)、虎頭蜂是原生種及小黑蚊的幼蟲住在青苔下吃營養素…等有關昆蟲的小知識。
除了有關昆蟲的小知識外,老師還說科展通常以昆蟲為主題,幾乎進一拌和一半以上的科展主題都是昆蟲,而須注意及方法為
1.採集—資源調查
2.飼養生物
3.觀察
4.實驗操控:假說(行為生態)
5.生物技術
6.快速鍵定…等
老師還說生物大部分會有儲存值,儲存值是指:假設今天右邊有六隻蟲,左邊有十隻蟲,鳥明天會往哪邊去? 沒錯,就是左邊,那假如明天也一樣、後天也一樣、大後天也一樣,鳥以後應該都會去左邊,這就是儲存值。
而老師還說,做科展的科學程序是:
1.收集資料
2.發現問題
3.設立假說
4.預測
5.驗證假說
6.修改假說或結論
科學研究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且要記住以下的注意事項:
1.安全第一—與人同型、不改形成
2.守法—保護區、保育類、動物保護法
而研究的主題可以從周遭取材、加強鄉土教育方面。
如果要做昆蟲資源的調查可參考以下的捕蟲法
1.網捕法
2.河邊挖穴法
3.捕蝶法
4.陷阱法
5.馬式陷網法
6.標示再補法
7.目擊法
還有昆蟲採集的線索(地點):可找花、適合掃網的地方、有昆蟲的糞便和有水的河或湖…等。
研究生物多樣性時,可以參考以下要點:全面採集、標本完整、正確紀錄、詳細觀察、珍惜資源及守法等。
昆蟲採集時,須穿著長袖、長褲、帽子,且須攜帶顏色突兀的網子(不可用釣蝦網)、吸蟲網、毒瓶等捕蟲器具。網子的挑選可由動物的身處位置來決定,使用較長的網子時請注意,因為竿子本身是導電物質,所以如果碰到電線的話,可能會引發觸電,嚴重的話可能會死亡所以可由爬樹來代替長網子。
今天的課程讓我學到如何做科學研究、如何研究昆蟲、和如何捕捉昆蟲等,收穫很多。
心智圖

不論是調查還是研究,你都需要正確的紀錄、詳細的觀察、標本要完整和珍惜資源,如果你要研究烏鴉鳳蝶,你可能要記錄他的習性、要去採集標本、和研究一些定性特徵,像是烏鴉鳳蝶的糞橋和糞巢,為了求生存他們會把自己融入環境,讓自己不要這麼明顯,烏鴉鳳蝶的糞橋和糞巢也是一樣的道理,先是糞橋在葉子的尖端部份,再來是自己,最後他會把糞巢蓋在自己後面,當他把靠近自己的葉緣吃掉後,他就會把糞巢移動到更後面,然後就一直吃一直移。
你除了要觀察要紀錄,有時候你必須要做標本,但你要做標本總要先會抓蟲吧!
當你要去抓蟲時,你需要準備一些器具,像是捕蟲網、毒瓶、UV手電筒和白絲燈,如果你要夜間採集你最好選則在空曠的地方,並且盡量不要在月圓時採集,因為昆蟲具有趨光性,月亮的光一定比你的燈還要亮,採集到的昆蟲會比較少,所以盡量避免在月圓時做採集,在做採集時你也可以做一些陷阱,用板子擋住昆蟲的行走路線讓他只能左右移動,然後你在左右兩側放置毒瓶,使那隻昆蟲或動物掉進毒瓶,這樣就算是一種陷阱。
我覺得,學會做調查和做研究很有趣,因為你可以想一些辦法去設法讓昆蟲或動物掉進你做的陷阱,特別是在抓蟲的時候,從觀察、找尋到捕捉,每一個環節都有他的困難點,就是因為有挑戰我們才會進步,從生活中找尋你不知道的東西,去發現他,解決他,去用心觀察與思考,處處皆學問。

教授所教的研究方法,其實也不一定適用於科展,畢竟前人所總結下來如此嚴謹的研究方法也不是不無道理。或許會有人質疑藝術不需要用如此規範的方式去做。
而劇本、小說等文學創作,其實也是屬於藝術類的,其劇情若是照此架構來寫,必定中規中矩但挑不出毛病,此刻需要考驗的只有你的文筆功力及創意。
先做出一個世界觀架構,尋找其中所存在的社會問題拋給主角。接下來就是最難的部分,不斷的失敗及重新冒險,若處理不當,將會顯的乏味枯燥,使觀眾失去熱情,反之,這將成為整部作品的精髓所在,又或是結局的完美鋪墊。
做了一些簡單的歸納後會發現,這是很多冒險故事的基本公式,可我們就是愛看,為甚麼?因為人家懂得鋪陳、埋伏筆,劇情自然就漂亮、順暢,如果有餘心的還會藏彩蛋,給細心的看官小驚喜。

今天到了要上高階班的第一天,我發現原來要做好一個好的科展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要經過很多步驟才能得到好的成績。第一個是收集資料,收集資料就是要決定你要做的主題,如果用了一
個在生活中的東西,這樣你的主題的分數就會很高。第二個是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就是你對這個主題中問題。第三個是設立假說,設立假說就是假設這個最後東西會怎樣,如果你有設立假說的
話,你的成績也會很高。第四個預測,預測就是猜這個實驗的結果。第五個驗證假說,意思就是做實驗。第六個是修改假說或結論,意思就是修正原先的假說還有最後的結論。
注意事項:第一安全第一,不要因為為了觀察昆蟲而疏忽了安全。第二不要亂觸碰保育類動物,以免違法法律。最後我要告訴大家,﹝研究不只是要觀察小昆蟲,還要解決問題。﹞

我是小霖,一位昆蟲生態調查員¬—的助理。昆蟲生態調查員一直是我的夢想,可惜我沒辦法考上學校,只好來當助理。教授只把我當奴隸使喚,真是太令人失望了。沒辦法,天不助、人不助,那就自助吧!所以我天天都在加班偷做實驗。這天,我的精神狀況很不好。然後我又再加班了。正當我開啟實驗品的籠子時,突然一震暈眩,[砰!]我昏倒在地上,進入了好長~好深的夢裡。
[阿蜂!阿蜂!他是不是死了呀!][甚麼?!]咦?我嗎?[不!!我沒死!!]我大喊。現場一片死寂。[他…他是不是說了蟲話?]一隻螞蟻說[小蟻你…立下大功了!!]蝴蝶說[這…不是做夢吧!小蟻、蝶兒,科展我們贏定了!]說到科展,我眼睛一亮[你們,要參加科展嗎?][阿!是得我是蝶兒,他們是阿蜂、小蟻。我們是昆昆國民小學科展代表。但目前還沒開始。][說到科展,我可是行家呢!我問你們,生活中有沒有遇見跟人類有關的問題?][我…我想問…人類如何…禦敵。]小蟻說[很好!接下來就蒐集資料吧!收集完就要設立假說,如人類遇到比他大的生物就會攻擊之類的…][然後呢?][做實驗哪!驗證自己的假說並結論或修改假說。][那要注意甚麼事呢?][安全第一!奉公守法!解決問題!][好麻煩喔,隨便弄一弄就好了吧~][不行!要下定決心!][你真是太厲害了!]他們驚嘆道。接著又一震暈眩。我回來了。
我是小霖,一位昆蟲生態調查員的助理。昆蟲生態調查員一直是我的夢想,我找回了我的初衷。今後我會一直努力的!

當一隻蟲飛了過去,你是只有注意那隻蟲,還是你會開始好奇還是你會開始好奇這隻蟲的來源、為什麼會來這裡?好奇,是所有事情的開始。
老師一開始,就顛覆了我對虎頭蜂的印象。他說:如 果虎頭蜂繞著你飛,不是他要攻擊你,他只是要看看你有沒有威脅性。
所以,千萬千萬不要去揮他。不然他就會開始攻擊你。
研究的設計與經過是非常重要的,標準的研究過程是這樣的: 採集→收集資料、鑑定→飼養→長期觀察→試驗設計→設立假說→發現問題→驗證假說→修改假說或結論。
老師還提醒我們,在採集或實驗時「安全第一」危險的地方不要去,而不要去干擾一些兇猛的動物。而是保育類的動物不抓,保護區不要去。
有興趣才做,沒興趣萬萬不要做,因為會做的很無聊而且會做的不耐煩。
我覺得這堂課很實用,因為老師說了很多有關科展的事情,所以如果我以後參加生物的科展時, 一定很有幫助。

西湖高階般的第一堂課:科學研究及研究方法

講師:陳建志教授

這次是高階班第一次上課,我懷著一個興奮的心去上課,果然這堂課讓我學到了非常多關於科學研究的知識。

老師一開始就有給我們看前幾屆科展有得獎的作品,有告訴我們說做有關昆蟲的題目比較容易得獎,因為昆蟲可研究的範圍很廣,所以每一組做昆蟲題目的都比較好發揮。另外,老師也有補充說做科展的步驟,簡單來講就是要:
1.確定主題

2.採集資料

3.發現問題

4.提出假說

5.預測結果

6.推翻假說或支持假說

7.修改假說或結論

只要有用心做好以上幾件事情,要得獎都不是困難

接下來,老師有告訴我們觀察昆蟲的一些注意事項

1. 要守法 (不要為了得獎不擇手段)
2. 安全第一
3. 不要破壞環境
4. 為了研究可以適量採集,但不要過度,盡量以拍照替代

我認為今天教授主要講的不是我認為今天教授主要講的不是昆蟲,而是研究昆蟲的分法和注意事項,這讓我學到如果我要調查和記錄昆蟲,要運用這次教授所講的每一句話。

今天是上高階班課程的第一天,是由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蟲害所昆蟲組陳建志博士上課,老師今天說了很多有關科學展覽的知識,剛好我最近的科學報告不知道要做什麼,但聽完這堂課以後,對報告有了更多的想法。我也學到了不能因為得到的資訊不足而在調查表上加上假資料。
首先做報告時最先一定要想好你要做什麼,接著要蒐集資料,再來要發現問題,然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修改假說和結論,再來你就大概完成報告了!例如你發現家裡有奇特的蟲,可以按照上面的方式做,但是要注意安全、守法、保護區的保育類不要抓來研究。採集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採集方式就是玻氏漏斗法,玻氏漏斗法就是把一盞燈放在漏斗上,下面再放一個瓶子,而且要放一些催眠的藥劑,把這個儀器埋在土裡,隔天就會有一大堆蟲在瓶子裡面。有一次老師和他的同伴去採集昆蟲,也是用玻氏漏斗法,老師唯一沒有做的就是在瓶子面放安眠藥,所以隔天來就發現只有一隻錢鼠,老師最後才發現,本來瓶子裡有很多蟲,但是牠們都沒有被催眠,後來有幾隻錢鼠跑到瓶子裡,牠們出不去所以開始吃掉旁邊的昆蟲,等昆蟲吃完了以後,就開始互吃對方,最後就造成老師面前的景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定要放安眠藥再瓶子裡面。如果要做物理方面的試驗一定要注意控制變因和操縱變因。
下課的時候,老師打開手機看到有人發現第十二隻從日本飛來的蝴蝶到了澎湖。現在的網路科技非常發達,像這樣的事情馬上就可以用從網路得知!這次上課讓我對科學展覽和報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今天是上高階班課程的第一天,是由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蟲害所昆蟲組陳建志博士上課,老師今天說了很多有關科學展覽的知識,剛好我最近的科學報告不知道要做什麼,但聽完這堂課以後,對報告有了更多的想法。我也學到了不能因為得到的資訊不足而在調查表上加上假資料。
首先做報告時最先一定要想好你要做什麼,接著要蒐集資料,再來要發現問題,然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修改假說和結論,再來你就大概完成報告了!例如你發現家裡有奇特的蟲,可以按照上面的方式做,但是要注意安全、守法、保護區的保育類不要抓來研究。採集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採集方式就是玻氏漏斗法,玻氏漏斗法就是把一盞燈放在漏斗上,下面再放一個瓶子,而且要放一些催眠的藥劑,把這個儀器埋在土裡,隔天就會有一大堆蟲在瓶子裡面。有一次老師和他的同伴去採集昆蟲,也是用玻氏漏斗法,老師唯一沒有做的就是在瓶子面放安眠藥,所以隔天來就發現只有一隻錢鼠,老師最後才發現,本來瓶子裡有很多蟲,但是牠們都沒有被催眠,後來有幾隻錢鼠跑到瓶子裡,牠們出不去所以開始吃掉旁邊的昆蟲,等昆蟲吃完了以後,就開始互吃對方,最後就造成老師面前的景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定要放安眠藥再瓶子裡面。如果要做物理方面的試驗一定要注意控制變因和操縱變因。
下課的時候,老師打開手機看到有人發現第十二隻從日本飛來的蝴蝶到了澎湖。現在的網路科技非常發達,像這樣的事情馬上就可以用從網路得知!這次上課讓我對科學展覽和報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科展,對某些人來說相當遙遠,但卻有很多方法能接近科展。首先,我們要先有個好的主題,才能有個舞台發揮。我們可以參考歷屆作品或是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各種題目做發揮,才不會像在大海撈針的尋找,並且找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免得到時候後悔了,卻也無法回頭。就像一個人游泳到太平洋的一半,卻發覺體力不足,但想游回出發點也不行,最後只好放棄。
接下來就是要蒐集跟題目相關的資料,以便到時候遇到困難時才能從石縫中鑽出。資料是相當重要的,我們可以參考以往的相關作品並加以修改,做出屬於自己的報告。也可以從百科全書找到許多新知加進報告中。
找完資料後要設立假說,並且要預測,最後要驗證假說。這一連串的步驟都是有關你這個題目的內容。做實驗、測量、大膽的預測來證實你所想要求出的結果和答案。最後根據以上實驗內容來做出結論,這樣整個報告就大功告成了。
我覺得以上知識對我相當有用,我的專題研究報告剛好也有要拿去做科展。而這堂課也對我有相當大的幫助,不僅讓我更有方向,也讓我找到我對科展許多疑問的答案。上完這堂課後,我發覺科展離我的距離越來越近,就像認識多年的好友一樣,令我更有信心。這次的高階班初體驗,是相當好的一次課程。陳建志教授帶領我完完全全進入昆蟲及研究的世界,在這世界中許多令我驚奇的知識都一一浮現在我眼前。研究這門學問經過這一番的洗禮後讓我感到更有趣、更令人興奮,也有許多不同的奧秘在這之中。研究昆蟲這項活動在以前對我來說相當困難,老師也告訴我們許多研究的方法,以便在日後能加以運用。最後總結一句話就是……研究對我來說就是小菜一盤啊!

陳老師在這次的課堂上告訴了我們許多昆蟲生態研究的方法與經驗,對於沒有做過科展的我來說,好像也實際參與了科展的實作過程,有很大比重的科展題材都與昆蟲有關。老師在一開始有講到虎頭蜂,也講了一些有關虎頭蜂的事情和被虎頭蜂叮的事件,剛好我媽媽也在前幾個禮拜被虎頭蜂叮,還到醫院打了兩針(破傷風和抗組織胺),很神奇的是,我媽媽是在他們公司樓下大馬路邊被叮,那隻虎頭蜂不知道什麼時候跑進我媽媽的袖子裡,當我媽媽抬起手要看手錶時,牠就鑽出來叮了我媽媽一下,然後就飛走了,由於蜂刺並沒有留在皮膚上面,地上也沒有蜜蜂的屍體,所以我媽媽認為叮她的是可以反覆螫人的虎頭蜂。被蜂叮了之後,才幾分鐘的時間,我媽媽的手就紅腫了一大片,而且我媽媽形容那個疼痛的感覺,就像是不停地被打針那樣的持續刺痛,不由自主地飆淚,這真是太可怕了呀!
我上網查了一下,台灣最常見的蜂類是蜜蜂和胡蜂(又叫黃蜂、虎頭蜂),蜜蜂的螫針尖端有倒鉤,螫人之後螫針與毒囊都會脫落而留在人的皮膚中,牠自己則會死掉,如果不幸被叮時,應該趕快把螫針拔掉、冰敷、用清水清潔傷口,趕緊去醫院治療,要注意的是,螫針要用刀片鈍部或鑷子慢慢拔除,如果直接用手拔可能會擠破上面的毒囊,造成更多毒液進入身體。但是最好還是避免被蜜蜂叮,因為有可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而致命。
要如何預防被蜂類叮呢?到野外時應該要戴帽子、穿鞋子和淺色長袖衣服,最好不要穿太鮮豔的衣服,也不要噴香水,不然很容易吸引蜜蜂的注意甚至攻擊。如果不幸遭到蜂類攻擊,最好拿白色衣物把頭包住,而且要順著風的方向跑,讓牠們分不清目標,絕對不能拍打牠們,以免招來更多蜂群的攻擊。
希望我一輩子都不會遇到蜜蜂的攻擊,如果不幸遇到了,就要運用我這次查到的知識,好好的處理,才能平安無事,這也是陳老師告訴我們的,出發到野外前要好好研究和準備,要保護昆蟲也要保護我們自己。

這次的講師是陳建志老師,他教我們的是昆蟲的生態調查和研究(科展),一開始,他有跟我們說到虎頭蜂,,他說台灣有兩種虎頭蜂,分別是黃腰虎頭蜂和黃腳虎頭蜂,黃腳虎頭蜂比黃腰虎頭蜂兇猛很多,而且如果遭到攻擊,黃腰虎頭蜂只會出一兩隻,而且只會追大約五十公尺就不追了,但黃腳虎頭蜂一次會出一大群,而且很毒,而且如果背蜜蜂丁到,所以的蜜蜂都會開始去叮那個人。第二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採集樣本」,採集時(夜晚)非常重要的重點有:
 利用某些昆蟲的趨光性
 滿月的時候,因為月亮會很亮,所以不適合做採集
 採集時的時間
 標本要完整
 要珍惜資源
 要守法
 還是要守法
 依舊是要守法
接著是陷阱的種類:
 攔截籬直落式陷阱
 玻式漏斗法
攔截籬直落式陷阱是把桶子埋在土裡,並用三片擋版,讓過去的動物掉進桶子裡,裡面一定要裝可以讓昆蟲或動物馬上昏迷的東西,不然會被其他動物吃掉。
玻式漏斗法是在一個漏斗上裝電燈泡,動物或昆蟲覺得越來越乾,就會往上跑,下面放酒精瓶就會讓他們昏迷。
老師講了很多做科展的技巧,我覺得應該也可以用在獨立研究上,所以現在心理就一直在想「為什麼獨立研究要那麼早做呢?」

昆蟲的生態與研究 陳建志 老師
十一月三日 星期六 天氣陰
我是一個國中生,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決定要一起做科展,卻想不出該用什麼題目。
有人說:「賞蛙是一件重要的事,有些人常常要看青蛙卻把青蛙嚇走,不如來做跟青蛙有關的研究,讓大家能好好的看青蛙,不會驚動到青蛙!」
有人說:「不然做蕨類的孢子研究也不錯,來看孢子能彈多遠?要不要?」
大家七嘴八舌的忙著出意見,但每個題目不是有人興致缺缺,就是有人極力反對,突然,他們好像想起什麼似的,同時把眼光轉向什麼也沒說的我,「你說呢?」他們異口同聲的問,「我……我不知道……」,唉〜今天真是尷尬的一天呀。
十一月十日 星期六 天氣晴
「我決定了!我們來做小單帶蛺蝶的研究吧!」今天一大早,我就興高采烈的衝進教室,跟他們宣布,「啊嘿係蝦密(台語)?」看著他們錯愕的眼神,我真懷疑他們是不是笨蛋……。
不過,今天終於想出主題了―小單帶蛺蝶的研究。
十一月十一日 星期天 天氣晴
嗯〜今天天氣不錯,適合出去採集小單帶蛺蝶的幼蟲,我在毛玉葉金花找到一隻「綠油油」〈這個形容好像怪怪地〉的幼蟲,「ㄟ,牠旁邊那個像大便的是什麼?」那時我自言自語的說,「那是幼蟲用來混淆天敵眼睛的糞巢和糞橋。」一個陌生的聲音在耳朵想起「哇〜」我徹底的被嚇到,站在我身後的,竟然是平時不苟言笑的校長,「校…校長好!」那時的我,戰戰兢兢的向校長問好。
「嗯。」校長看起來不太想理我,「你要做科展呀!」校長問,「對…對呀!」我似乎是有「校長恐懼症」,導致我說話結結巴巴的。
後來,校長就走了〈不然用飛的嗎?〉。
今天真的是被嚇到屁滾尿流。
十一月十七日 星期六 天氣雨
今天我已經開始做科展的報告了,那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只有一個姓周的願意跟我合作。
我們說好他負責寫的部分,我負責採集、觀察……之類的工作。
「喀擦!」我用數位相機拍下小單帶蛺蝶幼蟲奇形怪狀的糞巢和糞橋,並記錄下來,「喂!」「周」喊道,「安怎?」我心不在焉的問,「你的那個什麼蝶的,要加圖片嗎? 」「周」問,當然要,還有,不要再叫那個什麼蝶了,是『小單帶蛺蝶』!」我翻了翻白眼。
「那要用什麼圖片? 」他追問,「吼!你真的很笨ㄟ,當然用我拍的呀!」我說。
我們今天完成了大綱。
十一月二十六日 星期一 天氣陰
呼〜經過了收集資料,從發現問題道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最後我們總算有個結論,花了我們這麼多的時間,當我們完成這個科展報告時,讓我們感到我們的付出沒有白費力氣──我們得到了第二名,這個過程當中,我感到除了科展內容外,團隊精神也是非常重要,期待下次的機會。

昆蟲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生物,我覺得虎頭蜂是昆蟲中最兇也是最恐怖的。
陳建志老師說黃腰虎頭蜂是最溫和的,因為牠的巢底下是一個一個洞的,一次只會出來三~五隻,而且會追人50公尺。而黃腳虎頭蜂是最兇的,牠的巢底下是一整個大大裂縫,一次就會出來一整群。
我才做了2次科展,而且都做的不太好,不過陳老師是看過很多科展的,可以說是科展的熟人。老師還給我們看了很多有關昆蟲的科展,大多都是自己養來觀察,不過還有看到是研究昆蟲DNA的,甚至還有研究蟑螂的!而且有很多是優秀的得獎作品。
陳老師說小單帶蛺蝶的幼蟲到五齡之前都不會把自己的糞便丟掉。因為它可以做糞巢,糞巢是附著在葉子上的,在吃葉子的時候可以保護自己。牠們都只吃老葉,而且都會從銳角開始吃。
老師上課介紹了非常多種捕蟲網,我最喜歡最長的網子,不過一枝要2萬多,而且整理的時候非常危險,在抓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傷到昆蟲或鳥類。
在野外抓昆蟲的時候,如果要帶回去做標本,一定要馬上把昆蟲放進毒瓶,還要記自己放在哪裡,不然就會浪費資源。老師還介紹了好幾種抓昆蟲的陷阱,我最喜歡埋在地下的掉落式陷阱,因為它可以抓到非常多種的昆蟲,有時候還有可能抓到小動物!只是一定要在陷阱桶裡面倒一些酒精,不然牠們會打起來,到時候就會變成所有的昆蟲和動物打在一起,最後就變成只剩一兩隻昆蟲或動物,就會影響調查的結果,讓我們沒辦法知道那個地方的生態如何,或是沒辦法做標本。
不過不管是做標本或是做調查,都一定要適量的抓,不要抓太多,不然可能會讓當地的生態,所以不能抓的太超過,一定要 留給牠們生存的機會喔!

昆蟲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生物,我覺得虎頭蜂是昆蟲中最兇也是最恐怖的。
陳建志老師說黃腰虎頭蜂是最溫和的,因為牠的巢底下是一個一個洞的,一次只會出來三~五隻,而且會追人50公尺。而黃腳虎頭蜂是最兇的,牠的巢底下是一整個大大裂縫,一次就會出來一整群。
我才做了2次科展,而且都做的不太好,不過陳老師是看過很多科展的,可以說是科展的熟人。老師還給我們看了很多有關昆蟲的科展,大多都是自己養來觀察,不過還有看到是研究昆蟲DNA的,甚至還有研究蟑螂的!而且有很多是優秀的得獎作品。
陳老師說小單帶蛺蝶的幼蟲到五齡之前都不會把自己的糞便丟掉。因為它可以做糞巢,糞巢是附著在葉子上的,在吃葉子的時候可以保護自己。牠們都只吃老葉,而且都會從銳角開始吃。
老師上課介紹了非常多種捕蟲網,我最喜歡最長的網子,不過一枝要2萬多,而且整理的時候非常危險,在抓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傷到昆蟲或鳥類。
在野外抓昆蟲的時候,如果要帶回去做標本,一定要馬上把昆蟲放進毒瓶,還要記自己放在哪裡,不然就會浪費資源。老師還介紹了好幾種抓昆蟲的陷阱,我最喜歡埋在地下的掉落式陷阱,因為它可以抓到非常多種的昆蟲,有時候還有可能抓到小動物!只是一定要在陷阱桶裡面倒一些酒精,不然牠們會打起來,到時候就會變成所有的昆蟲和動物打在一起,最後就變成只剩一兩隻昆蟲或動物,就會影響調查的結果,讓我們沒辦法知道那個地方的生態如何,或是沒辦法做標本。
不過不管是做標本或是做調查,都一定要適量的抓,不要抓太多,不然可能會讓當地的生態,所以不能抓的太超過,一定要 留給牠們生存的機會喔!

休息好一段時間後,終於又要上課了,這次上課的是陳建志老師,述說的內容都很貼近生活,相信大家都獲益良多。
這次上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做科展的敘述,老師給我們看了許多前例,讓大家了解大部分科展都是用昆蟲作為研究的東西,當然昆蟲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探討的,但是某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昆蟲的數量非常多,較好進行研究。科學方法的程序:
1.收集資料
2.發現問題
3.設立假說
4.預測
5.驗證假說
6.修改假說或結論
進行研究時又注意:
1.安全第一
2.守法:保護區、保育類、動物保護法
捕捉採集時可用:
1.網捕法
2.河邊挖穴法
3.捕蝶法
4.陷阱法
5.馬式陷網法
6.標示再補法
7.目擊法
注意!採集完要先丟進毒瓶或三角盒和三角紙內!
這次的課程十分充實,真期待下一次上課。

以下為已閱畢名單:
101 李映萱 西湖國小
102 劉宸瑜 西湖國小
104 蔡宗翰 中山國小
105 李恬妡 博愛國小
106 何海銘 永安國小
110 紀程翔 民權國小
111 張譯兆 教大實小
112 李曉堤 中山國小
114 古翊辰 修德國小
115 蔡沛霖 西湖國小
117 吳侑諶 關渡國小
118 申力心 廣福國小
201 林倢寧 百齡國小
203 闕云宣 西湖國小
206 張嘉晏 西湖國小
207 吳奎縉 市大附小
209 陳以函 雙溪國小
210 黃梓耘 敦化國小
213 陳林昱 西湖國小
214 古翊廷 修德國小
216 林奕宸 百齡國小
217 符敦宇 西湖國小
301 王以安 碧湖國小
302 闕翊芸 西湖國小
303 蔡朝宇 西湖國小
304 龔振宇 溪口國小
306 羅震鴻 仁愛國小
307 許桓鈞 西湖國小
310 楊凱晴 桃源國小
312 謝宥渠 南港國小
314 李振愷 修德國小
316 蕭皓哲 敦化國小
P 18003 黃詩晴 西湖國小
P 18006 盧沛潔 西湖國小

(前日已上傳,email 輸入錯誤,重傳)
昆蟲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生物,我覺得虎頭蜂是昆蟲中最兇也是最恐怖的。
陳建志老師說黃腰虎頭蜂是最溫和的,因為牠的巢底下是一個一個洞的,一次只會出來三~五隻,而且會追人50公尺。而黃腳虎頭蜂是最兇的,牠的巢底下是一整個大大裂縫,一次就會出來一整群。
我才做了2次科展,而且都做的不太好,不過陳老師是看過很多科展的,可以說是科展的熟人。老師還給我們看了很多有關昆蟲的科展,大多都是自己養來觀察,不過還有看到是研究昆蟲DNA的,甚至還有研究蟑螂的!而且有很多是優秀的得獎作品。
陳老師說小單帶蛺蝶的幼蟲到五齡之前都不會把自己的糞便丟掉。因為它可以做糞巢,糞巢是附著在葉子上的,在吃葉子的時候可以保護自己。牠們都只吃老葉,而且都會從銳角開始吃。
老師上課介紹了非常多種捕蟲網,我最喜歡最長的網子,不過一枝要2萬多,而且整理的時候非常危險,在抓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傷到昆蟲或鳥類。
在野外抓昆蟲的時候,如果要帶回去做標本,一定要馬上把昆蟲放進毒瓶,還要記自己放在哪裡,不然就會浪費資源。老師還介紹了好幾種抓昆蟲的陷阱,我最喜歡埋在地下的掉落式陷阱,因為它可以抓到非常多種的昆蟲,有時候還有可能抓到小動物!只是一定要在陷阱桶裡面倒一些酒精,不然牠們會打起來,到時候就會變成所有的昆蟲和動物打在一起,最後就變成只剩一兩隻昆蟲或動物,就會影響調查的結果,讓我們沒辦法知道那個地方的生態如何,或是沒辦法做標本。
不過不管是做標本或是做調查,都一定要適量的抓,不要抓太多,不然可能會讓當地的生態,所以不能抓的太超過,一定要 留給牠們生存的機會喔!

今天是高階班的第一堂課,由陳建志老師替我們上課。
老師首先和我們分享一些他的昆蟲知識:蜂窩有一顆一顆的小洞,代表一次只會飛出一隻蜂;有一大顆洞,代表一次成群結隊的飛出來;蜂繞在你身旁代表蜂刺探你的行為(這時不要亂動)、蜂直接向你飛過來代表蜂有敵意要攻擊(這時趕快跑逃跑)。

老師的知識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科展報告和日常觀察而來的。科展可以幫助你自己整理觀察到的、寫下來的筆記,是種知識的統整。做昆蟲科展的常用方法有:採集(資源)、飼養、觀察(昆蟲的行為和生態資料)、實驗操控(假說,針對昆蟲的行為生態)以及比較困難的生物技術、快速鑑定技術。也可以去事先準備一些資料、了解一些知識:昆蟲與環境的關係,可以分為和生物有關的生物因子以及化學、自然等有關的非生物因子;什麼是行為生態學?這可以分為適存值、投資報酬、研究昆蟲(取食、防敵、生殖)、科學方法、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等,而適存值又可以分為直接適存值(你生的)和間接適存值(你家人生的)、投資報酬的報酬應該要大於投資;科學研究的注意事項(安全第一、守法,不闖進保護區、不捕捉保育類,遵守動物保護法);做科展事先要有的心理準備,要可以解決身邊面臨的問題、應付敷衍沒意義、要做就好好做,千萬不要為了得奬而不擇手段、避免惡性競爭的殺戮戰場⋯⋯;也可以透過有趣燦麗的生命現象引起動機來作科展、準備昆蟲採集用的用具,來替自己的科展不會只死板的數據和文字描述。

這次的課程雖然沒有上到昆蟲或是動物的詳細介紹,但卻讓我們學會了學到的知識如何運用、整理,也希望我能以認真學習的心,面對每次的課程。

不論是校園的植物觀察,或各種昆蟲的變化,又或許只是再平常不過的小東西,都能成為科展的題目,有可能還會是最受歡迎呢!
想當初第一次接觸科展的我是對這需要動腦和無數耐心的任務一無所知,但對這陌生的活動卻又興致勃勃、躍躍欲試,總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這艱難的挑戰。可是,初出茅廬的我們如何負荷這困難的事情?光是時間就無法拿捏好,再來是小組的合作要培養好默契,實驗也是需要絞盡腦汁的思考才能成功,對實驗原理似懂非懂的我們完全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操作。最後還是靠著同學媽媽的幫忙才好不容易完成人生中第一次的科展。
透過這次老師的指導,我發現得獎的作品不一定很難。以前,我們的科展很少以自然生態為題,因為我總覺得觀察大自然太麻煩,動物不會乖乖的坐在那裡等你。如果是飼養就更花時間了,所以我們的題目都以物理化學為主。但是,我發現得獎作品還是跟大自然有關居多,而且研究主題也有部分是自己每天都看得到卻從來不會向牠瞧上一眼的生物。例如:不同種類的螞蟻、大家最討厭的小強或是在夏天總是給你一個大驚喜的蚊子,讓我發現其實要得獎是靠你的創意和巧思,把最平凡的生物變得最有特色;把最無聊的事情變得最有趣;把別人瞧上一眼的生物變大明星。不過,觀察昆蟲的確比其他主題麻煩,正因如此,這類題目才會更容易得獎。可是,一定有人會問:為什麼同樣觀察昆蟲的我也做了一樣精美的報告,為什麼沒有得獎?
依照上面的說法,評審老師都會喜歡有創意的作品,像是:小強之步步為「贏」會讓我好奇他們怎麼利用牠來做科展,不只是一個人見人「厭」的小強嗎?這個活在人類拖鞋底下的生物又有什麼特別之處?讓大家產生了好奇,也就是第一步。從我的經驗來看,我認為定好了標題有了方向,下一步就不會太難,但卻需要深思熟慮,走錯一步就失去了機會。首先要設立假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在實驗前先預測實驗的結果。「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是一定要有的實驗精神。 在老師所舉有關昆蟲例子當中,有些是飼養,有些是野外觀察,有些是抓來做實驗,每一種都比耗費時間感覺比其他主題要多,而且還要符合條件,例如:有些動物是保育類的,萬一養到死了,麻煩可就大了。還有,安全、守法也是不能忘記的注意事項,絕不能將性命置之度外。
其實,要完成一件優秀的科展作品並不一定很難,重要的是有想認真做完的心,不要像我們一樣只是有交差就好。有目標再加上經驗累積,再難再普通的科展題目也能擄獲評審老師的心。

昆蟲的研究帶給科學與醫學不少貢獻,有些人可能聽到昆蟲的研究就想到要抽取基因或是深入森林挖土找幼蟲之類,感覺離自己遙遠且花時間的研究,但許許多多關於生態的研究卻都是學生科展中的得獎作品,要把昆蟲當作科展的題目,也可以用身邊的小動物當題材!
要先有題目,才能找答案,如果活在只有知識沒有為甚麼的世界就沒有發現,當個生態王就培養好觀察力,還有對事物有求知慾,如果能對煩人的果蠅有疑問,桌上的螞蟻也能有疑問,只要有了好對象,不必大老遠爬樹採集就能有好結果。有一位老師專門研究生活中最接近的怪東西,像怎麼吹都趕不走的大蛾蚋,還有如似睡袋掛在浴室的衣蛾,這些小東西怪雖怪,但是因太不起眼而沒有人想去多瞭解,所以問了也沒有答案,到後來習以為常,反而錯過許多有趣的事物。
有了題目也不能盲目的盯著螞蟻大半天,有疑問了之後,還得對這了問題提出假設,再針對這個假設做觀察。大膽假設,不怕不合理,至少有個方法比沒頭沒腦地觀察好,做假設時也有幾個重點,如覓食、求偶,總之是對他們的生存與繁衍有益的都可以當成原因之一,假設之後就是驗證,也就是開始觀察,如果驗證後發現還有其他的因素影響或是不符合假設,就再修改論點,當驗證的結果符合自己的論點,那就是成功了!不過還是小心求證,不能因自己的觀念而猶自定下結論。
即便是不起眼的生物,或著小朋友熱愛的甲蟲或毛毛蟲,要以感謝的心看待這群自然中的導師,要是你雄心壯志的想往大自然出發探索更高階的研究,器材也是不可少的,學會更多的採集方法與飼養的能力後,便可以向大自然更進一步啦!但不論如何千萬不能小看大自然的危險,不懂危險總是害死很多愚蠢的人,即使你有再多的經驗還是安全第一為首要。科展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絕不是用敷衍的態度應付的作業,有長時間觀察的耐心,以及對事物懷抱好奇心,當個好知者絕對勝過智者!

此次生態營,老師主要教導我們什麼是科展,科展程序有:1.收集資料、2.發現問題、3.設立假說、4.預測驗證假說、5.修改假說。
這幾天在學校的菜園裡看菜,手一不小心碰到了一種不知明植物,這種植物看起來不像農作物,葉子是綠色的,葉緣有毛(但我覺得是剌),而且那種植物上的瓢蟲特別多。這時我想到老師教的「科學方法的程序」,所以抓了幾隻上頭的瓢蟲「收集資料」,接下來「發現問題」-為什麼瓢蟲都在這種葉子上呢?下一秒頭腦立刻「設立假說」①因為這植物是牠們的食物②因為這種葉子上的毛可以保護牠們③因為這種葉子有一種我們人看不見的顏色,吸引瓢蟲④其它因素。下一個步驟是「預測」,我刪除了假說①③④,因為我在葉子上沒有看到洞,而我也沒有測人類眼精看不到的顏色的工具。但上課了,我只好放掉瓢蟲,所以我就把「資料」放生了,結束了我(瘋狂、從沒試過)的調查。

科展,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是要下工功夫的,到底要如何做科展呢?
總共有六步驟:
1.蒐集,查詢資料
2.發現其中的問題
3.設立假說
4.預測
5.驗證你的假說
6.修改假說或著結論
不過,題目要怎麼訂定呢?其實,找題目並不困難,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自由發揮做為科展的題目,即使再微小都無所謂,只是必須要有問題可發揮,除了從生活中尋找,也可以藉由歷年來的得獎作品來做參考,接著便是發現問題,然後設立你的假說,在一步一步去驗證,注意!在進行科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因做科展而喪命的事件層出不窮,無論如何,安全第一,而提供我們研究的大教室—大自然,我們更是要好好珍惜,不要為勝利而使用惡劣的手法,破壞環境,永遠記得「志在參加不在得獎」,經過這麼多的講解,我了解了科展更深的一層涵義,目的是為了要我們多觀察多學習,就算多麼的渺小,也許連瞧都瞧不上一眼,但只要用心觀察都會有所收穫(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喔!),科展,讓我們了解許多的的知識和不為人知的秘密,透過科展,使我們跟自然更加親近,更加熟悉!

(因運動會的關係耽誤了,導致太晚交作業,下次會提早!)

科展,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是要下工功夫的,到底要如何做科展呢?
總共有六步驟:
1.蒐集,查詢資料
2.發現其中的問題
3.設立假說
4.預測
5.驗證你的假說
6.修改假說或著結論
不過,題目要怎麼訂定呢?其實,找題目並不困難,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自由發揮做為科展的題目,即使再微小都無所謂,只是必須要有問題可發揮,除了從生活中尋找,也可以藉由歷年來的得獎作品來做參考,接著便是發現問題,然後設立你的假說,在一步一步去驗證,注意!在進行科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因做科展而喪命的事件層出不窮,無論如何,安全第一,而提供我們研究的大教室—大自然,我們更是要好好珍惜,不要為勝利而使用惡劣的手法,破壞環境,永遠記得「志在參加不在得獎」,經過這麼多的講解,我了解了科展更深的一層涵義,目的是為了要我們多觀察多學習,就算多麼的渺小,也許連瞧都瞧不上一眼,但只要用心觀察都會有所收穫(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喔!),科展,讓我們了解許多的的知識和不為人知的秘密,透過科展,使我們跟自然更加親近,更加熟悉!

這次是由陳建志教授來幫我們上課,這次的主題是「昆蟲生態研究」。
我從小到大都很喜歡昆蟲,沒事看到紗窗上有甚麼奇特的昆蟲,我都會把牠拍照下來去google大師搜尋,等知道牠是甚麼昆蟲後,就會收留牠一個晚上,就會放牠走,但我從來不知道要怎麼觀察,要觀察甚麼?要怎麼紀錄?我都不太會,我只知道要找出昆蟲的名稱,然後再看一看就放牠走了。但這次,陳建志教授
改變了我的觀點。

陳建志教授,一開始先跟我們分享一些觀察昆蟲的案例,我發現這些昆蟲,都是對我們人類有害的昆蟲,例如:小黑蚊,有一間學校把所有會孳生蚊子的裝水容器除理掉了,但是還是會有小朋友被小黑蚊攻擊,於是,那間學校就請人就去那邊觀察,裡面有一位會抽菸的老師,當他要把菸熄掉時,忽然發現青苔下面有蛆,所以小黑蚊他不用水就可以繁殖,他們只需要草地就可以繁殖,因為山上有很多青苔,所以小黑蚊在山上也異常的多。

這次的課程,讓我終於了解到甚麼叫「觀察昆蟲」,讓我可以把那些錯誤的觀念刪除掉,讓我下次看到值得觀察的昆蟲時,可以細心觀察牠,不要只是看一看就把牠放出去了(觀察天數不超過五天),要珍惜每一次觀察的機會。

今天是高階班的第一堂課,由陳建志老師主講。他今天介紹了昆蟲的生態研究,首先登場的是虎頭蜂,老師講解了兩種虎頭蜂,第一種是黃腰虎頭蜂,較溫馴,追人追50公尺就不追了,第二種是黃腳虎頭蜂,較兇猛,會一直追著不放過,在教室遇到蜜蜂時,第一招是關燈,因為蜜蜂會往亮的地方飛,第二招是縮頭烏龜,因為蜜蜂不喜歡黑色,把頭髮遮住蜜蜂就會離開了,所以當蜜蜂來時,不要害怕,老師還有介紹小單帶蝶和烏鴉鳯蝶,鳯蝶科的大部分都有臭角,那是為了嚇走天敵,小單帶夾蝶很聰明,會用自己的糞便做糞橋和糞臥,所以牠的媽媽把牠們產在老葉上也是有原因的,而烏鴉鳯蝶我上網查了一下,一看到牠的圖片竟然是我們常去爬山看到的蝴蝶翅膀黑色具有藍色的鱗光,而且牠的幼蟲長的好像蛇。
教授還有提到科展的事,但我對這方面懵懵懂懂。他說要做出一個昆蟲的科展,要有五大步驟(1)採集(2)飼養(3)觀察(4)實驗(5)生物技術,我記得自然老師曾經問我們要不要養鳯蝶,我養了,但都養不活,很多同學的蝴蝶都羽化成蝶了,而我的都上天堂.我自己想了想是不是牠們的卵一定要在樹上才能孵化呢?離開原生地,他們就會無法存活。
有一次陳老師在山上挖了幾個洞,然後把三個桶子放進去,沒多久裡面就有隻昆蟲。第二個桶子空空如也,第三個桶子有一隻鼩鼱和3個鼩鼱的頭顱,因為牠們一起掉下桶子裡,吃完桶子裡的所有昆蟲後,又互相殘殺,經過一番格鬥後只剩下兩隻,剩下的兩隻又互相格鬥,有一隻又被吃掉了,就剩下一隻。所以一定要放酒精,不然又會發生恐怖的事情。
老師還提到抓昆蟲要準備一些器具:(1)望遠鏡(2)放大鏡(3)補蟲網(4)三角紙(5)三角箱,還有野外觀察一定要注意安全,這個最重要,不要為了捕蟲而受傷,會得不償失。
我覺得這次的課程很有意思,等於我們已經在當研究生,我也希望有機會能和組員一起合作完成一個小科展,能讓西湖國小的小朋友都能了解自然生態的發展,進而愛惜生命,尊重生命,同時也希望下次陳教授還可以到西湖國小演講。

昆蟲是世界上最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已發現超過100萬種,走在森林裡每走一步就會看到不同種的昆蟲,正是應為昆蟲數量很多,所以最好做科展的主題是昆蟲。
我們班同學都不知道要怎麼做科展,那是應為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題目,但是如果主題是昆蟲的話那就好辦了。我有一個好朋友做的科展主題是大鳳蝶,大鳳蝶生活史有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羽化成蝶),大鳳蝶產卵大多在葉的背面,卵呈黃色圓球狀,會依照幼蟲形成過程中卵的顏色會有變化,由黃色變為灰色變為黑色,最後鑽出來。
幼蟲階段可分為五個齡期,每增長一個齡期使頭殼及體型變大,根據頭殼寬度可推測其齡期,而完成一個大鳳蝶的生活史需要 28~50 天。
這些不需要花太多力氣,食物也很簡單。
科展可以讓我們觀察,可以讓我們更了解昆蟲,絕不是用敷衍的態度,有長時間觀察的耐心,是想要得到第一名的基礎。

「昆蟲生態研究」
這次的主題是「昆蟲生態研究」,是由陳建志教授來幫我們上課。陳老師說:如果虎頭蜂繞著你飛,並不是他要攻擊你,只是要看看你有沒有威脅性。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科展數據,好幾年的科展題目,有一半都是介紹昆蟲、研究昆蟲的,可見昆蟲對人類是多重要的,老師還有告訴我們說做有關昆蟲的題目比較容易得獎,因為昆蟲可研究的範圍很大,所以每一組做昆蟲題目的都比較容易得名。採集昆蟲方式也很多,有燈光誘集法、玻氏漏斗法、直落式陷阱、穿越線調查法等,但是最常見的當然還是「食物誘集法」。
1.安全第一 2.守法 3.保護區域 4.保育類動物 5.動物保護法 這些都是老師在課堂上千叮嚀萬叮嚀的事情。
我覺得昆蟲扮演了世界上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角色,如果沒了昆蟲,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怎麼樣呢?

我把上課的重點整理如下:
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和修正假說或結論是科展想要得獎的必要條件。
安全和守法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隨便進入保護區,也不能捕捉保育類的動物
虎頭蜂在外面飛來飛去的大多是在巡邏,因此看到牠們在那邊飛時,就只要靜靜地走過去,不要理他們就好;但是大多數人的反應是手隨便亂揮,這樣在外面巡邏的蜂就會把手在那裡亂揮的人當成敵人,所以接下來整窩的蜂就通通往你跑過來了。

我把上課的重點整理如下:
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立假說(預測)、驗證假說和修正假說或結論是科展想要得獎的必要條件。
安全和守法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隨便進入保護區,也不能捕捉保育類的動物
虎頭蜂在外面飛來飛去的大多是在巡邏,因此看到牠們在那邊飛時,就只要靜靜地走過去,不要理他們就好;但是大多數人的反應是手隨便亂揮,這樣在外面巡邏的蜂就會把手在那裡亂揮的人當成敵人,所以接下來整窩的蜂就通通往你跑過來了!!!

陳建志教授的傳 教之課
這次幫我們上課的是台北市立大學裡鼎鼎有名的陳建志教授,他這次上的是觀察生物該有的禮貌、關於昆蟲與環境的關係合作科展的說明……等,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科展方法的程序「一、收集資料,二、發現問題,三、設立假說,四、預測驗證假說,五、修改假說或結論。」但是教授說了一個重點,那就是「雖說容易,安、全、第、一。」「應付敷衍沒意義,要就好好做,千萬不要為了得獎而不擇手段,避免惡性競爭的殺謬戰場,淺移默化的百年大計,落實科學素養。」這不但讓我知道做科展的注意事項,也讓我知道做科展要從何出發,最重要的是要怎麼做才能又安全又精彩。

這次的課是有關於如何研究昆蟲和調查昆蟲,老師請來了擔任過很多次科展評審的陳建志老師,對於剛好正在做科展的我來說,是一大福音,所以整堂課下來我獲益良多,雖然說我做的科展主題跟昆蟲沒有關係,但做任何研究的主軸大都一樣,所以不管做甚麼主題,都可以在這次的演講中得到所需的知識,而在這次的演講中我更深入了解如何研究,在研究一樣東西時,最重要的就是道德,這也是這一堂課中,我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我們不能為了贏而不擇手段,像是妨礙別人的研究、抄襲別人的研究、惡性競爭,甚至變造假的研究資料,都不是老師們所樂見的,所以不管作品有沒有做到完美,只要好好地將它展示出來就好了,不用執著於獲勝,此外安全也非常重要,不管做甚麼實驗,都一定要注重安全。
當然這堂課的主題還是昆蟲的調查,在這次的課程裡老師講解了跟調查相關的事物,像是在主題的構想方面,可以從生活周遭取材,當要採集昆蟲時,正確的採集是1.全面採集2.標本完整3.正確紀錄4.詳細觀察5.珍惜資源及守法,且採集時,要穿著長袖長褲戴帽子,才能確保較不會被蚊蟲叮咬或意外受傷,至於在採集的工具方面,個人認為比較有趣的是吸蟲管,這個吸蟲管,竟然真的是用嘴巴把蟲吸進管子裡,這讓當時沒聽過吸蟲管的我,非常驚訝。在這次的課程中,我認知到了科展或研究遵循規則的重要,此後,我必然會依照老師所教導的方式去實行研究的。

昆蟲在世界上的種類已超過一百萬種,在世界上隨處可見,走在路上都可以看到有許多昆蟲在你身旁,在眾多的昆蟲中,虎頭蜂是很危險的昆蟲,但是在陳老師的演講裡,老師卻與我們對虎頭蜂的印象完全不同,老師說虎頭蜂平常不會隨便亂蜇人,只要你不去招惹他,它也不會來攻擊你。老師以前在動物園工作有一群虎頭蜂朝他飛過來,但是虎頭蜂只有在他身邊繞幾圈,就回蜂巢了,最常發生虎頭蜂攻擊人這種狀況的地方通常都是在學校,因為每次小學生看到虎頭蜂的蜂巢就會拿樹枝丟他,接著,就會有一大群虎頭蜂從蜂巢裡飛出來,朝你撲面而來,這時你想逃也沒用了。就算你殺了一隻虎頭蜂,它死後身上會傳出一種味道,這種味道會引來其他虎頭蜂,所以看到虎頭蜂,不要去惹它,他也不會叮你。
在捕蟲時,一定要放酒精,不然會發生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老師說有一次在捕蟲時,他在地上挖了一個捕蟲的陷阱,之後他再來看時,陷阱裡只剩下一隻鼩鼱和三隻鼩鼱的頭,後來老師說,一開始原本有很多蟲,後來有四隻鼩鼱掉也掉進陷阱裡,因為肚子餓而把陷阱裡的昆蟲全部吃光了,但最後因為過度飢餓而開始兩兩互吃,最後陷阱裡唯一存活下來的只剩下這隻鼩鼱。
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生物,再觀察時要保持好奇心和開心的心情,和大自然和平相處。

上完老師的課之後,我就想到有一部影片是在講有一種神水可以讓全世界和平,卻會害人提前老人失智,害了全世界的事,我就覺得老師真厲害,不用神水就可以讓蜂群冷靜下來(之後就沒有其他感覺了,抱歉,我對昆蟲沒什麼興趣ఠ్ఠ ˓̭ ఠ్ఠ)

昆蟲介紹記

大家好,我是小張,我今天特別來告訴你們昆蟲秘密,小聲一點,不要被別人聽到喔!!!
以下是我要告知你們的事情
(1):要有心理準備(必要,如果沒有那麼請勿往下看)
(2):要準備一個好奇心!!!
只有這些,是不是很簡單呢?
現在,我要來介紹第一種昆蟲(以下請看如果沒有那麼請勿往下看)
黃要虎頭蜂式第一項,牠的蜂窩最大有一顆籃球大,非常的乖巧,只追五十公尺,所以消防員一下子就把它清除了。再來,是研究青斑蝶,研究人員用油性筆寫他當時在哪裡發現
研究室解決方法是
青班蝶: 移動距離達359km以上的青斑蝶個体大多來自東北方向
只有鳳蝶的幼蟲有臭角
如果抓到要做標本的昆蟲,要把昆蟲放進毒瓶哩,昆蟲才會昏迷。
三姐妹是全臺最高的樹許多要抓標本昆蟲的人都到那裏去抓,所以捕蟲網都長達10公尺高。所以,最後我……啊!!!都被聽見了,我不講了,再見!

以下為已閱畢名單:
101 李映萱 西湖國小
102 劉宸瑜 西湖國小
103 都愷葶 明湖國小
104 蔡宗翰 中山國小
105 李恬妡 博愛國小
106 何海銘 永安國小
107 陳奕憲 健康國小
108 何品嫻 西湖國小
109 李聿之 士東國小
110 紀程翔 民權國小
111 張譯兆 教大實小
112 李曉堤 中山國小
113 陳克城 西湖國小
114 古翊辰 修德國小
115 蔡沛霖 西湖國小
116 游喻期 西湖國小
117 吳侑諶 關渡國小
118 申力心 廣福國小
119 周美汎 景美國小
201 林倢寧 百齡國小
202 郭晉安 景美國小
203 闕云宣 西湖國小
205 連宜歆 西湖國小
206 張嘉晏 西湖國小
207 吳奎縉 市大附小
208 周言 內湖國小
209 陳以函 雙溪國小
210 黃梓耘 敦化國小
212 陳炯翰 健康國小
213 陳林昱 西湖國小
214 古翊廷 修德國小
215 張原榕 西湖國小
216 林奕宸 百齡國小
217 符敦宇 西湖國小
301 王以安 碧湖國小
302 闕翊芸 西湖國小
303 蔡朝宇 西湖國小
304 龔振宇 溪口國小
305 楊涵伊 濱江國小
306 羅震鴻 仁愛國小
307 許桓鈞 西湖國小
308 陳康澤 麗山國小
309 李知芸 明湖國小
310 楊凱晴 桃源國小
312 謝宥渠 南港國小
313 謝品頤 龍安國小
314 李振愷 修德國小
315 劉叡翰 西湖國小
316 蕭皓哲 敦化國小
P 18003 黃詩晴 西湖國小
P 18006 盧沛潔 西湖國小

以下為此次課程尚未繳交作業名單:
204 鄭媛心 修德國小
211 梁宇遷 永樂國小
218 林品彣 天母國小
311 黃子睿 葫蘆國小
317 張瑞昇 中正國小
318 姚惟皓 明湖國小

請以上幾位同學儘快補齊,若是當週課程請假的同學,也請再觀看影片後補上作業喔!

這次的課程我認為內容十分豐富,不過,我現在還是在猶豫解剖到底這樣是對生物好還是人類好?之前瀕臨絕種的大海雀就是因為人類想蒐集牠們的標本,而讓最後一對大海雀滅絕的,其實,人類真的有必要去研究其他的動物嗎?生物的滅絕,本來就是大自然規律的順序,你說,滅絕真的不好嗎?其實不然,經歷大滅絕之後,我相信一定會有倔強的生物活下來,像是恐龍大滅絕之後,便有許多哺乳動物活了下來!他們重新演化了,演化出更精采的物種!就算今天地球真的被人類亂得比其他星球還糟,也一定會有原始的生物活下來!因為地球一開始本來也是這樣走來的啊!一開始的地球也都沒有氧氣呀,經過數千億年後,生物也一定會演變的,滅絕並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失敗了,就站起來,繼續向前行呀!再來,我看到有人說,沒研究出使動物繼續生存下去的方法,才是不負責的行為,但是人類總是有個缺點,往往在失去之後,才知道珍惜,等到你研究出來,牠們也已經滅絕了吧?雖然這是一個悲觀的想法,不過,我們真的有權利來決定一個物種的滅絕嗎?我們也只不過是數不清的星球裡,數不清的物種裡,數不清的人中的一人罷了,你說,我們人類有多小,小到快比灰塵小了!不過呢!有個較樂觀的想法是,如果數億個人們一起為地球而改變的話,那麼,總有一天,地球是會改變的,可是在這之前,我們要先改變,變成更好的自己,你們大家,準備好了嗎?

以上補交同學皆已閱畢!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