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班]ecih20170408蛇類的生態與保育研究-杜銘章教授

Filed Under (eci高階班) by 邱鴻麟 on 14-04-2017

杜老師的上課心得,各位學員可以延在四月二十三日一起交齊。

上完杜教授的演講,除了摸到玉米蛇外,你內心是否大呼過癮,也許你是害怕的!也許你是雀躍的!也許你是疑惑的!也許你有許多的也許!但也許這次是杜銘章教授最後一場上台北跟各位分享這樣的課程,以後這課程將要移到環境行動班,變成三天以上的台東棲地與蛇類保育課程,所以請期待下次的台東蛇咖啡廳的旅程吧!

蛇,一直是很多人害怕的動物,也是很多故事裡邪惡的象徵,這禮拜,我們是由杜銘章老師來為我們介紹蛇類生態、保育與研究。
蛇一直是被兩極化的動物,不是被當作神,就是被當作邪惡的生物。像澳洲就有流傳掌管水源的彩虹巨蛇,如果你弄髒水源,祂就會化為許多小蛇進到你肚子裡,讓你肚子痛(可能是喝不乾淨水會生病的警示)。還有在印度常可以看到釋迦牟尼在眼鏡蛇下打坐,因為據說他曾經在沙漠裡睡著,起來發現一隻眼鏡蛇幫他擋陽光,為了感謝他,他在眼鏡蛇頸部點了一下,於是印度眼鏡蛇的頸部就有兩個像手指印的白斑(只是為甚麼要點呢)。但在西方國家還有中國都覺得蛇是不好的,可能是因為聖經和孫叔敖打兩頭蛇的故事吧。至於孫叔敖打的兩頭蛇,老師也有解釋,應該不是指兩顆頭的蛇,而是生在地底下的蛇會比較小、尾巴鈍鈍的,有的蛇尾巴會長得像頭,而且遇到危險時,牠會先把頭縮起來,把假頭(尾巴)舉起來嚇跑敵人,因為尾巴被攻擊比較不會有事。
至於怕蛇的行為到底是先天還是後天的?老師說他曾經看過一個電影,裡面有隻狒狒在覓食,他翻開一塊石頭,看到一隻蛇對牠發出「嘶」的聲音,牠就暈倒了,牠起來後又去翻了一次,看到蛇後又暈倒了。很多靈長類動物都怕蛇,有的一看到蛇就跑走,老師說他也有做過實驗,在一個裝有食物的桶子裡放一隻蛇,從桶子裡拿出食物來餵猴子,之後離開,猴子自己跑去開桶子,看到蛇都嚇了一跳,之後才慢慢靠近,拿了食物就跑了。有科學家做了實驗,把蛇的圖片給小猴子看,牠不會怕,但在旁邊放上母親驚嚇的表情,牠就會害怕,但如果在母親旁邊放花的圖片,牠也不會怕花,代表怕蛇是隱藏在先天的,只要後天一引導,從此就會開始怕蛇。
老師還講了很多他調查海蛇的經過。因為文獻都顯示海蛇很危險,毒性很強,所以老師還訂作了一件全國最後的防寒衣,因為海蛇的毒牙很短。但其實老師調查發現,海蛇其實攻擊性不高,只要你不用力抓住牠,牠都不會咬你,而且就算被咬了,通常也不會太嚴重。老師講了很多他研究的故事,再再表示出研究,你要有夠多的調查結果,你才能去分析原因,還有研究你可能會有危險,或者是必須適應一些環境,為了得到結果,你一定要進行夠多的觀察,然後你可能會推翻一些理論,例如老師說有的海蛇其實並非像書上說的喝海水,然後經由鹽腺排出鹽,而是喝淡水。
這次老師上的課很精采,除了告訴我們很多知識外,也讓我們實際去摸蛇,我還把蛇掛在脖子上,是個新奇的體驗,也告訴我們蛇類也是需要保育的,我們應該要好好保護牠們。

4/8(六)
這次是已退休的杜銘章老師跟我們說關於蛇的資訊
蛇在文明中被兩極化了,像中國和西方分別因為孫叔敖打蛇和聖經的故事被大眾所討厭,而在佛教和印度、澳洲和南非及台灣的原住民所崇拜,因為人類很怕蛇
說到人類怕蛇,有先天及後天兩種因素,先天是因為有科學家團隊發現狒狒及獼猴等靈長類怕蛇,不過人怕蛇主要是因為後天的影響
據統計,怕蛇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怕毒,其實,有毒的蛇只有占80%而已,而且只有10%毒蛇的毒會對人造成嚴重的傷害,還有,為衣會主動攻擊人的蛇只在澳洲,就做劍尾海蛇,而且只在繁殖期時會主動攻擊,所以其實沒必要如此怕蛇
蛇在經濟上有很大的幫助,蛇除了可以買賣之外,還可以做表演和做成食物等,蛇毒也可以提煉成藥材,可以治癒一些複雜的疾病,當然,蛇也可以做研究
海蛇一般被認為毒性很強,不過遇到海蛇只要別理它或攻擊牠,牠就不會攻擊人,而且海蛇的毒雖強,大多是神經毒,但一般來說它的一次出毒量並不多
此外,老師還說了一些關於老師以前的研究,從蛇的習慣及構造可以找出哪些地方比較多海蛇,像日本的久高島
謝謝老師這次帶給我們的演說,還讓我第一次摸蛇,真有趣~

在這堂由杜銘章老師所上的課堂中,杜老師帶我們認識了許多有關於蛇類的奧秘與知識,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蛇來吧!
  杜老師一開始上課,就開始述說蛇類的奧秘。蛇類在現代的特殊地位,可說是已經兩極化,但在以前,有許多國家都將蛇類當作是神,例如:埃及、印度和澳洲的原住民等……,而在排灣族中,百步蛇是神的象徵,但在西方神話中,陷害亞當與夏娃的蛇,卻被當成是邪惡的象徵,這就是東西方對於蛇類不同的印象。

  在一篇故事中,有一個人打死了一隻兩頭蛇,但是,這種兩頭蛇真的存在嗎?在中國大陸,真的有一種兩頭蛇,名字就叫雙頭蛇。這種蛇,因為長期生活在地底下,所以尾巴變得短短鈍鈍的,方便在地下隧道中進出,因此,他那充滿五顏六色花紋的尾巴,總是被當成他的另外一顆頭,這就是這種奇特之蛇—雙頭蛇的名稱由來。

  蛇,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十分可怕的生物,但是,蛇類對我們的生活也不是沒有幫助。例如:經濟、觀光資源、娛樂、醫療用途……等,但是,現在還是只有一點點的蛇類被歸賴為保育類,因為,要被歸類為保育類,必須要有可愛、有價值以及瀕危這三種條件,而蛇類剛好都沒有具備這些條件,因此在西元一九九六年時,統計有三十八種蛇類瀕危,二零零四年時,有六十七種,在去年,則增加到九十七種蛇類瀕危,在這段期間,有三種蛇類確定絕種,有四種應該已經絕種。所以我們應該盡全力保護蛇類。

  在這次杜老師所上的課堂中,我學到了許多有關於蛇類的知識,而杜老師精彩的演講,也令我讚不絕口,希望有朝一日,所有人能接納蛇類,與蛇類共處一個美好的世界。

這次生態營請來海蛇的研究權威杜老師,來為我們講解有關蛇的相關課程。一開老師就用電影“不可能的任務“來說明,早期要用保育蛇來推行,是有很大的難題。因為人對蛇的評價有很大的不同,像是一些古文明的國家,埃及、澳洲、印度……對蛇是有很大的尊敬及信仰,就連台灣的原住民也可找到跟蛇的相關連接。另一方面像是西方的信仰,或是中國古老傳說,認為蛇是一種會害人的動物,所以要遠離它。
而為什麼我們會怕蛇呢?老師認為是長輩在生活中給我們的觀念,所以在懂事後我們對蛇也會跟著害怕。
蛇有很多用途,像是提供經濟價值、觀光、醫療、教學…等
經濟價值:菲律賓用蛇出口來賺錢,澳洲有成立相關蛇的工業……等
觀光:提供場地讓遊客近距離跟蛇接觸,像是園遊會、動物園,台灣有華西街觀光夜市。
醫療:蛇其實也是很多藥品的來源,所以在很多跟醫療有單的單位,都會看到跟蛇有關的圖片。
教學:研究蛇的習性,提供相關知識。
因為老師是研究海蛇的人員,所以最後給了我們很多關於海蛇的知識,像是我們印象中海蛇是一種很毒的蛇類,但老師透過研究發現,其實海蛇的牙齒都很短,只要能穿超過0.6公分厚以上的衣物,就能防止海蛇咬到,另外,海蛇的毒液釋放量很少,所以危險的程度就沒印象中那麼嚴重。老師也教我們用什麼方法來研究海蛇的棲地,因為研究一定要有很多的樣品數量,才能讓大家相信這樣的研究報告。
這次的生態課老師的上課內容很生動,還特別帶了蛇到課堂上讓同學近距離互動,聽說老師在台東有開一家跟蛇有關的店,希望有機會到台東時,能去老師的店看看。

蛇類的生態觀察
蛇是一種被人類兩極化的動物,有的文化象徵蛇是高崇的生物,而有些文化又說蛇又不吉利的意涵,到底是為什麼呢?
澳洲有傳說有一隻彩虹巨蛇,當你汙染水源,他就會變成一群小蛇鑽進你的肚子,讓你肚子痛,當時就有好多人相信;像是印度信奉的釋迦牟尼,曾經有神說釋迦牟尼在睡覺時,有一隻眼鏡蛇過去幫他擋太陽,於是釋迦牟尼就在眼鏡蛇後方點了一下,所以眼鏡蛇背後才會有兩點白點。而中國則是有一個「孫叔敖打蛇」的故事,所以可見東方和西方對蛇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孫叔敖打的蛇是一種「兩頭蛇」其實他並沒有兩顆頭,只是有一邊偽裝成頭,在遇到天敵時會將假頭伸出威嚇敵人,長的還真微妙。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到就尖叫:「那隻蛇有兩顆頭,好恐怖啊!」
其實人類怕蛇,是有原因的,老師說他看過一個影片是狒狒翻開石頭看到蛇就暈倒,還重複好幾次,所以老師有給我們看他拍的影片,狒狒打開冰桶後看到蛇就彈開,所以有可能因為狒狒怕蛇所以人類也著帕蛇。像是假蛇,如果狒狒久了發現是假蛇,那他就會開始奪取食物。
大部分的人怕蛇主要是怕毒,也有其他原因例如:長長的、濕濕黏黏的,但其實蛇不會濕濕黏黏的啊,有可是因為心裡的恐懼讓他們以為蛇濕濕黏黏的。
但是這次老師還跟我們分享了有關海蛇的研究,當我聽到海蛇,心裡就毛骨悚然,都會看到書上寫,海蛇的毒液足以致命,而且是讓人害怕,連看都不想看到的生物;當聽完老師的演講之後,我對海蛇也沒有那麼有恐懼感了。因為海蛇的毒性雖然很強,可是他的毒牙短短的,而且是神經毒,出毒量大部分很少,所以只要穿厚一點的防寒潛水衣就「無敵」了。除了剛剛說的還有期使海蛇的主動攻擊性不強,除非你用力抓住他,不然其實被咬的機率很低,老師也分享了一些調查海蛇的事情。
海蛇其實是一種喝淡水的生物,可是很多人以為他住在海裡就喝海裡的鹹水,其實他是經由鹽腺排放鹽,像海龜的鹽腺在眼睛後方,所以很多人以為海龜在流眼淚,其實只是排放鹽而已啦!
這次老師有帶蛇來給我們體驗,蛇在我的脖子上感覺滑滑的,他還會想要跑進袖口裡呢!
謝謝杜教授的演講,讓我學到非常多。
想想看,聽完杜教授的演講,你還會怕海蛇嗎?

蛇的研究
今天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關於蛇的知識.
蛇在西方的信仰和中國古老傳說中,認為蛇是一種會害人,不吉祥的動物,所以大家要遠離它。但在埃及、印度、澳洲和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的人們卻非常尊敬他.

統計過後,發現人們怕蛇的原因是蛇有毒(51%)和會咬人(24%),但是,有毒的蛇只占19%,無毒的蛇卻占了81%.

蛇在醫療方面有很大的貢獻,例如蛇的獨亦可以提煉藥材,可以仰緻凝血,促進凝血,降血壓,止痛

海蛇是一種很毒的蛇類,凡是被黑被海蛇咬一口20分鐘後便死亡,有些海蛇的攻擊性也相當強,劍尾海蛇會主動攻擊靠近的人類.刺麟海蛇,平頦海蛇和黑被海蛇的反擊性都非常強.

心得:這次的課程,讓我學到原來海蛇可以治病,真有趣

2017/04/08 蛇類的生態與保育研究
在4月8號時,我們西湖生態營請了一位對蛇類頗有研究的老師-杜銘章老師來為我們上跟蛇類有關的課程。
在我認識絕大部分的同學中,很多人都很怕蛇。但是蛇在我們人類眼裡,是一個非常兩極化的動物,像是印度的眼鏡蛇,傳說在沙漠中,幫釋迦牟尼擋太陽,所以釋迦摩尼就在眼鏡蛇的頸部點一下,也就是眼鏡蛇上面的白斑。澳洲那裏的彩虹蛇,傳說牠是掌管水源的蛇,也是創造天、地、日、月還有水,是我們人類的守護神,也因此在澳洲那裏的大人都要叫小孩不要把水弄髒,不然會有很多隻小蛇進到肚子裡,讓你肚子痛。
但是在前一段有說,我們人類對蛇的印象非常的兩極化,像是聖經中,因為蛇誤導她吃智慧之果,所以蛇在西方就是狡猾的象徵。除此,中國還有一個孫叔敖打兩頭蛇的傳說,但是其實那一頭蛇應該不是有兩顆頭的蛇,而是一些有假頭(也就是尾巴),把頭舉起來來嚇跑敵人(因為尾巴被咬到比較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傷害)。
接者休息時間時,老師拿出了四條蛇,其中包含三條玉米蛇和一條大…假蛇,原本一開始我還不太敢摸,不過後來摸一次後,發現有沒甚麼,摸起來乾乾的,還蠻舒服的,沒有想像中的那一種濕濕黏黏的感覺,這也讓我對蛇的觀感有所改變,下次遇到蛇也不會驚慌是錯了。
再來老師說人怕蛇的原因,但是除了人之外,猩猩也會怕蛇,但是人會怕蛇,其實是後天的因素,而原因有因為有毒、會咬人濕濕黏黏的等,但是老師說蛇其實不會濕濕的,有毒的也不多,其中有毒的也有很多都不太會咬人,所以大家不用怕蛇。
最後是海蛇,海蛇牠很毒,不過他的牙齒很短,所以只要穿較厚一點的衣物,就不怕被咬到了,再說,牠一次的劑量很少,所以根本不用怕。
但是我們為什麼要保育蛇呢,這是因為蛇的皮可以做成包包,也可以把牠當成光觀的用途,還可以用來當醫療用,當然,因為蛇也是生態系的一環,如果沒有蛇的話,就會影響到很多動物,最後也會影響我們人類。
這次老師上課上的很有趣,也有帶蛇來給我們看,也讓我摸到真正的蛇,有不一樣的體驗。

老師,請問最後一堂課是要報靠特生中心的心得嗎?

練習處理資訊課程的生態影片

是報告

A:「哈囉!你好!我要給你一個驚喜!」(丟出假蛇)
B:「啊!有蛇~」
A:「那是假的!你會怕喔!」
B:「不要笑我啦!」
A:「你為什麼怕蛇?」
B:「因為我覺得蛇濕濕黏黏的。」
A:「其實說一點也不會濕黏,而且牠很光滑。」
B:「可是大部分的人不是都這樣認為嗎?」
A:「並不是的。」
B:「不相信!」
A:「這是有證實的,人怕蛇大致可分成2種。」
B:「哪2種?」
A:「理由合理的和理由不合理的。大部分人的理由都是合理-怕被蛇毒傷、咬傷。」
B:「也就是說我的理由不合理囉!?」
A:「是的。不合理的理由比較多元-怕蛇常常的樣子、怕蛇濕黏、覺得蛇一直吐舌頭很邪惡。」
B:「邪惡!?真怪的理由。」
A:「是呀!蛇沒有汗腺……」
B:「這個我知道了。」
A:「是啊!牠吐舌頭就說牠很邪惡,那人眨眼睛也很邪惡囉!?」
B:「是啊!態不理性了……」
A:「等等!你後面那條是……」
A、B:「眼鏡蛇!!!!!」

蛇類的生態與保育心得報告-蛇影杯弓,畫蛇添足
陽明山常看見很多種蛇類出現,蛇是一種令人害怕又很神秘的生物,蛇在捕食時的敏銳及巨量,令人瞠目結舌。臺灣陸地的蛇類有:雨傘節、紅斑蛇、臭青公、百步蛇、青蛇、赤尾青竹絲、赤背松柏根。百步蛇因為身上圖騰顯耀,而成為魯凱族和排灣族的祖靈象徵。
我認真整理杜銘章老師教授的蛇類生態保育研究相關資料,重點說明如下:
(一)「蛇的神文化」:有神化的埃及法老王,婦女生產順利的印度蛇廟,澳洲原住民彩虹巨蛇守護水源,屏東牡丹的蛇圖騰文化及工藝。
(二)「蛇的惡極化」:亞當和夏娃的伊甸園故事,孫叔敖打兩頭蛇的故事,本草綱目中的兩頭蛇是頭部和尾部。就是因為蛇有負面不吉利的象徵,所以人們對於蛇有許多刻板印象及錯誤的觀念,看到蛇通常不是害怕就是將其打死。
(三)「蛇的保育困境」:一般人四歲以後怕蛇,吐舌信令人畏懼,不可愛不友善。臺灣因為環境破壞、棲地破碎、過度開發、農藥汙染等都會造成蛇類生存的危機。
(四)「蛇的功能用途」:經濟考量居多、觀光文化、娛樂表演、醫藥用途、餐飲美食、寵物、皮飾。
(五)「臺灣海蛇」:黃唇青斑海蛇(陸棲性)、黑唇青斑海蛇(兩棲性)、闊帶青斑海蛇(海棲性)。海蛇不喝海水只喝淡水,海蛇有舌下腺(鹽腺)排出鹽分,保持身體水分恆定。
(六)「海蛇棲地」:棲地特徵具有淡水和珊瑚礁,其中高位珊瑚礁最適合闊帶青斑海蛇生存。綠島、蘭嶼、小蘭嶼經過調查發現闊帶青斑海蛇只出現在大面積島的蘭嶼,初步結論可能是大島的淡水容易流入海中,提供闊帶青斑海蛇水源。而綠島和小蘭嶼因為面積小,只要陸地小水源就可以成為黃唇青斑海蛇(陸棲性)、黑唇青斑海蛇(兩棲性)的棲地。
最後感謝杜老師提供蛇與人類的文化關係,及專業知識和實務經驗(提供玉米蛇現場驚奇體驗活動),讓我對蛇類更有深入認識。也感謝邱老師和卓老師熱心服務和指導,希望能夠體認蛇保育的重要性。

這次上課的杜銘章教授介紹蛇。
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老師帶了一隻玉米蛇,玉米蛇很溫馴,很可愛,有點紅又有點白,但是卻不咬人,我們有些人比較大膽,將蛇掛在脖子上或手上,但是牠一直往秀子裡鑽,所以不得不把它拿起來,最可惜的事我那天沒帶相機,拍不到照。
老師一向研究蛇類,但讓我們驚訝的是,許多人最怕的時的原應竟然是蛇類不具有的特質,如溼溼黏黏的、很邪惡(吐信)等不理性原因,之所以蛇要吐信,是因為蛇的事力不佳,只能使用舌頭感應空氣中的化學氣味。
海蛇,顧名思義,就是在海裡的蛇,也是是上較神秘的動物,海蛇雖然是世上較獨的蛇,但是一來海蛇毒牙短,只要穿0.6公分厚的防寒衣便可預防,二來雖然毒性強,但低的毒液少,大多數還蛇一滴毒液僅0.05ml。
臺灣蘭嶼&綠島的海蛇都喝淡水,因此高的珊瑚礁且有淡水最吸引他們。如果牠麼喝海水,會用舌下線排鹽。但是奇怪的是,為什麼闊帶青斑海蛇在大導數量多,但在小導少卻幾乎沒有呢?具體原因,有待調查。

海蛇,顧名思義就是生活於海水中的蛇,屬於蛇亞目,由遠古眼鏡蛇進化而來,有15屬、約50種。一些分類法中,海蛇科會被歸類於眼鏡蛇科之下。海蛇科下的蛇類大多有毒,當中有全球毒性最強的蛇存在。
夏日是蛇類出沒的高峰季節,偏偏,蛇是許多人害怕的動物之一,理由不外乎是「牠會咬人!」「會被牠毒死!」其實這都是誤解。蛇在這個世界上已被兩極化:蛇出現在許多優美的神話中,擁有很高的地位,被當作神崇拜,例如澳洲有創造萬物的虹蛇、西非有支撐世界的巨蛇,而臺灣原住民布農族對於百步蛇也十分敬重,在野外遇見會優先讓路給牠。不過在部分宗教經典或民間故事及電影中,牠們卻被視為「邪惡」的象徵,甚至被媒體抹黑,漸漸地,人人看到蛇喊打又喊抓,忘了牠們也是大地的一份子、是一條生命,只想除掉蛇,讓蛇飽受被霸凌之苦。
其實大多蛇遇到人,只想溜之大吉,以免惹來殺身之禍;就算是毒蛇,也不會輕易使用毒液攻擊人,畢竟人類對牠們而言既不是獵物,更不是天敵。毒液是為了獵食,因此不會隨便浪費。如果你先逃跑,蛇絕對不會反過來追你。有的蛇發現自己暫時逃不掉,還會盤起身體、把頭藏起來,這時候若還狠心傷害牠,如同傷害沒有威脅的無辜小貓一樣殘忍。而有些人類拿蛇來泡成藥酒。

老師,請問最後一堂課{練習處理資訊課程的生態影片}是要用甚麼程式呢

蛇類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是一個黏黏滑滑、長長、有毒的一種恐怖的動物,但是其實並不是。

蛇類在人們心中地位有兩極化的現象,在古老的一些文明中,例如埃及、印度、澳洲、非洲的文明,蛇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甚至認為蛇是自己的祖先;而一些比較不古老的文化中,常常會把蛇當成一種帶凶而不帶吉的動物。例如基督教聖經裡的故事就說蛇在伊甸園中引誘夏娃偷吃禁果、中國的傳說故事說孫叔敖打兩頭蛇……等故事。

通常保育類動物都具有可愛(如貓熊)、有價值、瀕危等其中一項才會列入保育,而蛇類大多都是因瀕危而列入的。

世界上有81%的蛇是無毒的

臺灣有三種海蛇,分別為黃唇青斑海蛇、黑唇青斑海蛇、闊帶青斑海蛇。海蛇都只喝淡水而已,且喜歡住在高位珊瑚礁。如果想要找海蛇,要記得到有淡水、有高位珊瑚礁的地方。

蛇,在聖經裡是撒但的代表,也是黑暗邪惡的象徵。今天由杜銘章老師來為我們教課,並帶來了玉米蛇,真是令人驚艷呢!

蛇類有兩極化的現象,一般人覺得蛇很壞,但是在一些古文明中,都拜蛇為神。

印度的人和澳洲的原住民,以及埃及人都很尊敬蛇,蛇曾在古代壁畫中被畫為神,也有人把蛇當成祖先敗,排灣族就認為百步蛇是他們的祖先。

中國故事裡有講到兩頭蛇,大陸有一種蛇是尾巴有個假頭,並不是真實的頭,牠會先用假頭假裝要咬人,再趁機逃跑,牠們都住在地底下。

靈長類都會怕蛇,因為先天有看到蛇會怕蛇的基因,這就是為什麼人大部分都會怕蛇,但是很多人怕蛇只因為他濕濕黏黏的,其實蛇根本一點都不黏。

全世界的無毒蛇佔了81%,所以遇到蛇也不用太著急,因為蛇通常不會攻擊人,只有少數品種會主動攻擊人。

蛇毒有很多的功用,可以治療血栓、控制癌細胞等等……。

台灣的海蛇不喝海水,只會喝淡水,台灣有三種海蛇:
闊帶青斑海蛇、黃唇青斑海蛇、黑唇青斑海蛇。
這些都是蘭嶼的品種。

我們最後有摸到蛇,雖然那是無毒的玉米蛇,可是還是有人會害怕,我就把它放在我的脖子上,可惜要收起來了,我好想再摸一次,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摸。

謝謝杜老師的用心教導,讓我對蛇類有更多的認識,更了解保育的重要。

老師,請問最後一堂課的報告內容為?

蛇類的生態保育與研究
1. 蛇類的寶玉到現在都有反對的聲音
2. 蛇類有兩集畫的現象,有人很討厭他,但也有人很尊近他
3. 靈長類都很怕蛇
4. 蛇適一種嗅覺動物:將蛇頭吐出來沾一些化學分子,如同仁會不斷的查眼睛一樣
5. 蛇的皮世光華明亮的,從來步濕黏
6. 咬人,對蛇類來說適一種傷害,所以通常都不會主動攻擊
7. 蛇毒成分很複雜,但分理出來後有醫療效果,例如:抑制凝血,降血壓,只痛……
甚至可以抗癌呢
8. 與散結識台灣最毒的蛇,再來是海蛇,不過台灣的海蛇大都比較溫馴,且毒液分泌得少

餅乾、爸爸和姐姐在蘭嶼的珊瑚礁岸海域浮潛。
姐姐:啊~有蛇!
餅乾:長甚麼樣子?哪一種蛇?
姐姐:我不管!把牠弄走就是了!
餅乾:(近看)Ooh~是一條黃唇青斑海蛇!
姐姐:把牠弄走!
爸爸:又在吵架了嗎?(火大)
餅乾:是一條黃唇青斑海蛇!
爸爸:Ooh~
姐姐:我先站到旁邊…
爸爸:喝淡水的蛇耶~
餅乾:對呀!黃唇青斑海蛇及會喝淡水的魚通常會出現在高礁有淡水的地方…
姐姐:高礁有淡水?
餅乾:就是高珊瑚礁有淡水的地形,有分成高珊瑚礁、低珊瑚礁、及無珊瑚礁,每一個又分為有淡水及無淡水!看招!(戴著潛水手套,用海底攝影機鏡頭,把蛇輕輕舉起來)
姐姐:好噁!牠會不會咬人啊?
餅乾:有26%的海蛇在你輕握時會攻擊你,有63%的在你緊握牠的時候會攻擊,剩餘的11%不會攻擊你,這隻黃唇青斑海蛇目前都還沒有甚麼動作,應該就是在那11%之中吧!
姐姐:小心啊~有劇毒!
餅乾:姐姐很懂海蛇喔~這種海蛇確實有劇毒。但你們知道世界上最毒的蛇在哪裡呢?
爸爸:我聽說是澳大利亞西部的內陸有一種細鱗太攀蛇,每次分泌出的0.109克的毒液,就足以使21萬8千隻老鼠當場一命嗚呼!
餅乾:的確是這樣,爸爸很有研究嘛!但也有一說,其實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的貝爾徹海蛇,牠的的毒液比內陸太攀蛇的毒液厲害100倍,而且是類似眼鏡蛇的神經毒。
爸爸:那這些毒蛇對人類有什麼用處呢?
餅乾:蛇在經濟、醫學、觀光、學術上都有幫助。比如說,蛇在動物園裡可以帶動觀光,也可以增加經濟收入,牠們在做手術時也有幫助,有些蛇可以仰制凝血,血就不會凝固,這讓手術醫師可以好好開刀。有一些蛇還可以讓我們降血壓或抗癌!
爸爸:許多人都像姐姐一樣怕蛇,你知道人類怕蛇,是先天還是後天?
餅乾:有心理學家做過實驗,2歲以下的小孩並不會怕蛇,所以人類先天並不怕蛇,會怕蛇是因為後天的影響,大人告訴小孩:蛇很危險、可怕,所以小孩就會怕蛇,怕蛇是後天被引導出來的,許多人對蛇的印象都是錯誤的唷!
姐姐:怕蛇是很好的反應呀!因為我怕蛇,所以我就會離蛇遠遠的,這樣就不會受傷害。
餅乾:這種自我防衛本能是很好啦!但其實,世界上大約有3000多種蛇,毒蛇所占的比例不到10%,有毒的比例是很低的。雖然在台灣毒蛇的比例較高大約有30%以上,但是,你不去侵擾、傷害牠們,就不會被咬,而蛇類也能帶給我們很多的好處,因為害怕而不嘗試去瞭解蛇類,其實很可惜唷!

蛇,是這個禮拜的主題。這次應邀而來講課的是杜銘章老師。在西方,蛇是象徵邪惡的動物,因為在亞當與夏娃的神話故事中,蛇騙了亞當和夏娃,而因為孫叔敖打兩頭蛇的故事,所以中國人也是一看到蛇就打。但是我覺得蛇很有趣。老師說,希望有一天,人類和蛇可以和平共存,不再互相憎恨。老師還帶了蛇過來,這是我第一次摸蛇,摸起來滑滑的,並不會黏。很高興老師跟我們分享蛇類知識,讓我們對蛇有進一步的了解。

之前就有上過杜銘章教授的課(雖然記憶有點模糊),講的主題是「蛇」,蛇不管在東方或西方,都是人們恐懼的象徵,但也有些族群把蛇當做神一樣的尊敬。每個靈長類動物都有一些怕蛇的基因(但我的好像不存在!?),因為有些蛇對我們來說,依然是具有危險性的,這是一種防禦措施。

許多許多人都會對蛇有濕濕黏黏的印象,但其實蛇是光滑的,許多人恐懼蛇的原因就是因為這種不理性的想法,我之前去過台灣昆蟲館,裏面的導覽員姊姊有給大家摸玉米蛇,還讓他盤在我的脖子上,我反而覺得牠很可愛呢!在希臘神話裡,「蛇」還是「醫藥之神」,很多和醫學相關的機構都以蛇當主要標誌。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說關於蛇毒的故事,有一個研究生被海蛇咬到,他的同學很緊張的打電話問教授該怎麼辦,教授說,因為這是神經性蛇毒,有可能會停止呼吸,但因為出毒量少,應該沒事,只要注意他晚上睡覺有沒有持續呼吸。隔天早上教授問情況,結果被蛇咬的人安安穩穩的ㄧ覺到天亮,反而是照顧的人一夜都沒睡好。

許多人怕蛇只是因為不瞭解蛇,只要多接觸,認識蛇的特性,蛇也是很可愛的,就像有一首歌「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蛇可能也想大喊「我看起來很可怕、可是我也很可愛」吧!如果大家都聽過杜老師介紹蛇,也許人類就可以和蛇和平共處,因為很多誤會都是因為不瞭解才造成的。

說到蛇,很多人都覺得她很恐怖,有些人甚至看到蛇,就把牠打死了,不過,有些人會立刻衝過去,像我就是這樣的人,世界上很少有人衝過去,老師還做了比例圖,其中,只敢看不敢摸的是最多的,占了大約70%,是佔了最多的,大家不敢蛇的原因可能是,會咬人、有毒、長的很奇怪、感覺濕濕黏黏的……,所以人類才會那麼怕蛇。
人類說:「蛇以前是有腳的,只是因為做了不好的是,被神逞罰沒有腳。」不過蛇以前真的有腳,只是應該不是應為這樣的故事。
蛇,以前被很多人名當作「神」,到現在還是有人,像是很多手工藝品,房子上、古蹟、法老王的頭上,都有蛇的樣子,蛇有可以幫人治療疾病的毒液,也可以叫做血清,所以蛇隊醫療機構很有關西,也因為這樣子,所以蛇在醫療機構的標誌都可以看到。
老師說,蘭嶼有四種海蛇「闊帶青斑、黑脣青斑、黃脣青斑以及飯島氏海蛇。」

閱畢
未交者
謝允恆、謝睿峰、詹詠富、高翊峰、華靖宜
高詠甯、蔡鈞丞、蕭詣宸、郭語耀、魏子翔
江秉駿、吳喬薇、秦翊竣、郭維謀、魏靖蓉
戴詩翰

杜老師的開場非常生動有趣,為了翻轉我們對蛇的負面觀感,引用許多中西方的立式典故、統計還有心理層面的分析,例如對蛇的畏懼而轉化成兩種極端的反應-敬畏與嫌惡。80%的蛇是無毒的,即使是有毒的蛇,或許毒牙短穿較厚的裝備可以避免被咬,或許毒性強但毒液量少而不至於威脅性命;醫學上利用蛇類來做治療,蛇對人類的貢獻其實是不在話下的,我們應該藉由認識蛇而改變對牠們的刻板印象,進而保育瀕危蛇類。

杜老師舉釋迦牟尼佛和眼鏡蛇的故事為例,不但為給予印度眼鏡蛇正面形象,同時也強化了我對印度眼鏡蛇的外型認知-佛陀留在眼鏡蛇頸上的印記。

雖然介紹主題是蛇類,藉由海蛇攝取水分與接由舌下腺排除鹽分的方式,一併介紹了鱷魚藉舌上腺、海龜藉淚腺,海鬣蜥藉鼻子和眼睛的「鹽腺」,藉著打噴嚏排鹽。幽默的方式讓我們知到海龜不是因為被放生而感激到落淚,所以海龜流的才是「鱷魚的眼淚」-意為假同情,假裝悲傷並流下眼淚。

看到杜老師為研究海蛇踏查了上百個島嶼,大多是艱辛而克難的調查環境,但是當他驗證的過程中的到讚許,例如正確的像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推斷從未去過的石垣島海蛇出沒地點,那種快樂是無法言喻的。

從事科學的樂趣就是觀察、歸納道理、預測未知,課本上的論述是有可能被推翻的。

當杜教授拿出他從菲律賓帶回來克難的木製泳鏡與木製蛙鞋時,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其中一只被鯊魚咬缺了一口,卻是他珍藏的蛙鞋,因為這可是他的朋友博了命的紀錄。就像攝影李老師教的自製輔助攝影輔助器一樣,當客觀環境沒有辦法取得或預算不多的情況下,就要自己動手或動腦來想對策了!這只木製蛙鞋不只提供潛水用,也是處理食材的切菜板。

在物資不匱乏的宮古島,則因為預算的限制迫使杜老師展開一場冒險之旅,聽到老師一口氣潛泳12公尺的海蝕洞之旅也讓我躍躍欲試,我可以在游泳池裡一口氣潛游25公尺,不過聽完在混濁黑暗的海水裡捉不到方向的潛游,就覺得凡是要以安全為優先考量。

除了科學驗證的方法,杜老師也穿插許多小故式介紹人文,像是他在蘭嶼的朋友就可以和同屬南島語系的菲律賓島嶼小姐音與語言互通而結良緣;老師也介紹了像是排灣族對百步蛇的崇拜,百步蛇的圖騰在部落裡隨處可見,去年我曾經造訪屏東牡丹鄉,看到那張照片有種特別的感受。

杜老師為「台灣爬行動物96圖鑑」提供了多張圖片,不過在「飯島氏海蛇」、「黃唇青斑海蛇」與「闊帶青斑海蛇」的攝影者似乎被誤植為「林銘章」,我覺得應該是杜老師。youtube上有播放2010年公視晚間新聞(寶貝海洋週登場 揭開海蛇神秘面紗),雖然只有短短五分鐘,但是能看到海蛇在海水里曼妙的身影,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跟隨杜老師的腳步,潛遊在蘭嶼的珊瑚礁裡與闊帶青斑海蛇共舞

蛇的生態
老師今天說的,是蛇的生態,老師一開始講,我就有了興趣,老師從西方神話,到真正的蛇類生態,一直到海蛇的種類,海蛇的分佈地區,到真實經驗等…… 都是老師的題目
一開始老師說,神話故事中的亞當和夏娃趕到人間的原因就是被蛇陷害的,而在聖經的記載裡面,蛇是有長腳的,而後來是被天帝處罰,讓他的腳消失。
老師跟他一開始先講的蛇,是兩頭蛇。大家應該會以為是基因突變種兩頭蛇,其實是頭和尾巴各有一顆頭的蛇,其實他也不是真正的雙頭蛇,只是尾巴看起來像頭而已,而會變成尾巴像頭的蛇,大部分是住在地裡的蛇,因為在土裡面,用細細長長的尾巴因為在土裡面,用細細長長的尾巴不好推土,所以住在土裡面的蛇,就演化成寬寬扁扁的尾巴。其實台灣也有這種蛇,還有一種小型蟒蛇,他在防禦時會把頭藏在身體下面,把尾巴翹的高高的,這項自己的頭一樣。
老師接下來講的是海蛇 ,台灣海蛇的種類,有黃純青班海蛇、黑唇青班海蛇、和闊帶青班海蛇等。
老師有做一個實驗,題目是海蛇棲地,原因是不知道海蛇的棲地在哪裡,結果,得到的答案是;海蛇要喝淡水而且要上岸呼吸,所以要在長潮時不會被掩蓋的礁岩地型。

蛇,是許多人共同害怕的動物,曾有一座動物園統計,大家最害怕的動物就是蛇,這對我來說,完全就是相反的,我對蛇有特別的好感,也很喜歡毛蜘蛛。
這次主要是有關海蛇,這被許多人認為最毒最恐怖的一種蛇,但海蛇的毒牙和龜殼花、青竹絲…相比,大概是1/3的比例,只有0.6公分,連0.7的防寒衣都可以預防,最重要的是,海蛇大部分是你去用力握他才會主動攻擊,你靠近牠,牠只會理你一下(甚至不理你)所以,當地居民不穿衣服,也可以來個「與海蛇共游」的活動。
對於蛇對人與先天、後天的關係,有很多說法與研究,連老師也有研究喔!如果給一隻小猴子看一隻毒蛇和媽媽驚恐的臉,牠以後看到蛇就會嚇到,但如果給這隻小猴子看一朵花和牠媽媽驚恐的臉,他並不會被花嚇到,這是先天的研究。但你如果給一個1-2歲的小孩玩蛇,牠卻不會怕,這事後天研究的結果,所以現在蛇對人與先天、後天的關係到底主要是哪一個還是沒結果。
蛇是一種令人害怕的動物,但其實世界上有許多蛇已瀕臨絕種,希望大家能克服恐懼,一起來保護蛇喔!

A.蛇的經濟價值
1. 菲律賓每年出口20萬條的蛇到日本(1979年)
2. 澳洲的海蛇工業也在1986年開始
3. 非洲每個月初出口到美國可賺到160萬美元/月(1982年)
4. 中國大陸每年會消耗掉 700 – 900萬kg的蛇(2000年)

B. 蛇的醫療用途
1. 抑制凝血,促進凝血
2. 降血壓
3. 止痛

有一些蛇毒可以抗癌, 九高島有非常多海蛇.

大家好我是這一次的主持人小明,我們今天邀請到被兩極化的動物蛇,而這隻蛇的名子叫做敏捷,我們幫他熱烈的掌聲。
敏捷:大家好我叫敏捷。
小明:請你說說看你對同類蛇的感想?
敏捷:其實呢!我對我自己有點不清楚,但是我知道蛇類是被兩極化的生物,對我們好的是埃及,因為他們說蛇類是太陽神的守護者,所以埃及人拿我們來拜,還說我們是至高無上的動物。而有些國的人把我們抓來賣,真是太不應該了,他知道如果蛇類絕種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所以不能濫抓野生動物喔!
小明:謝謝敏捷的解說,那請敏捷說說看為什麼人類要賣蛇?
敏捷: 其實我們有很多的利益,像是經濟可以用蛇皮來製作一些皮包或衣服來賣、我們還可以利用蛇毒來製作藥劑,像如果血流太多時,可以利用蛇毒來讓血流比較慢,不會短時間大量出血造成死亡、還有可以用來表演,像是弄蛇人,吹笛子來用蛇的,和跳進蛇池等遊戲,都是一些很危險的遊戲。
小明:敏捷說的完全正確,的確有人這樣玩,我主持人在這裡強調不要做一些危險動作,不然會很慘!

這周杜銘章教授向我們傳授了蛇類的知識,蛇類是一種非常兩極化的生物,在西方歐美和中國文化中是一種邪惡的化身,惡魔的代表,但在埃及、印度和阿茲特克文明中都是神聖像是神一般的存在,所以蛇常常會被路人打死,還有人認為這是在積陰德,在台灣的調查,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因為蛇有毒怕蛇的,都是覺得蛇黏黏滑滑的很噁心,可是蛇其實只是皮膚很光滑而已,並不會黏黏的,所以蛇真的是被誤會了,真是可憐阿。
還有蛇其實在經濟上也有很大的效益,像是可以食用和製成藥物,也可以製成血清,讓不幸被毒蛇咬到的人可以有解藥,所以蛇並不是只會咬人的邪惡生物,也有好的一面啊!

30、40年前才剛騎起野生動物保育時受到大家的反對

兩極化現象

(好的)
1. 埃及象形文字裡的女神用蛇來表示
2. 印度人對什非常尊敬
3. 澳洲原住民認為水是交給蛇來管的(彩虹巨蛇)
4. 排灣族也認為誰是胎們的祖先(百步蛇)

(不好的)
1. 蛇在神話裡是不好的(邪惡的象徵)

會怕蛇是先天的也是後天的,而人們會怕蛇大部分都是因為什會吐信

蛇的醫療用途
1. 仰制凝血
2. 降血壓
3. 止痛
4. 蛇毒變抗癌藥

蛇有價值嗎?
1. 經濟
2. 醫藥
3. 娛樂觀光
4. 學術

這次,杜銘章老師帶給我們蛇類的演講,蛇是冷血動物,事實上,他的毒牙也很冷血,但是食毒可以用來仰制凝血、降血壓、止痛甚至是蛇毒變抗癌藥有很多用途喔!蛇本身也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像是,蛇在動物園中有,也可以在馬戲團見到,就連印度的吹笛手,都有用到蛇,蛇的地位也很高喔!像是,法老王的帽子上都有一隻金黃色的眼鏡蛇,原住民也有在祭拜百步蛇,而且其實蛇一點都不邪惡,很多動畫都會把他們當做邪惡的象徵,因為他們會吐蛇信,這是錯的,就想我們人類會扎眼睛一樣,不能這樣就說他們邪惡啊!!所以蛇其實也是對人類很有幫助的喔!!

原以為這堂課會聽到蛇類的分類/習性/行為/生態等資訊,但卻有別於其它生態講座,杜銘章教授分享了許多在菲律賓/日本/蘭嶼等各地做海蛇(闊帶青斑、黑唇青斑、黃唇青斑、飯島氏)研究的田野經驗與結果,讓我們聽得入神。

杜老師先從文化層面談起蛇,他希望人類能屏除負面刻板印象,客觀正確地認識蛇的生態重要性,與蛇和平共處。以前我也覺得蛇是陰冷黏滑噁心,看了會起雞皮疙瘩。聽完課,觸摸杜老師帶來的三條玉米蛇,讓人對蛇完全改觀,原來蛇的表皮真的不會slimy,而且真想與杜老師一起去蘭嶼與海蛇共舞。

海蛇生活在海洋中,喝淡水,會經由舌下鹽腺排放身體吸收的鹽分。有些海洋生物也是如此,例如:海龜的鹽腺在眼睛後方,排放鹽的時候彷彿在流眼淚,想像力豐富的人類因而延展成許多美麗的誤會與傳奇!

海蛇的攻擊性不強,被咬的機率很低(除非你用力去抓他),他的神經性蛇毒雖然很強,可是短短的毒牙出毒量很少,通常穿厚一點的防寒潛水衣就能避免蛇吻了。
海蛇出沒的棲地特徵是有淡水和珊瑚礁的海岸。杜老師調查過綠島、蘭嶼、小蘭嶼,發現闊帶青斑蛇只出現在大面積島的蘭嶼,可能是因為大島有高位珊瑚礁和淡水河流流入海中,提供足夠水源。而其它小島,常常出現的是陸棲性的黃唇青斑蛇、海陸兩棲的黑唇青斑蛇。

因為對海蛇習性的了解,杜老師正確預測了石垣島海蛇出沒的地點,讓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萬分佩服,享受了人生最開心的人蛇共處時刻。

為了研究海蛇,杜老師去過許多島嶼,許多調查的地區交通不便,生活物質和研究設備缺乏。當我看到他在菲律賓和宮古島的照片時,心中既感動又震驚,佩服他研究的熱情與堅持。在許多生態營講師的故事中,我想起某本書一句人生哲理: 擇君所愛、愛君所擇。一份熱愛可以堅持多久而無怨無悔? 我不知道。在上週完成第一次自然科學探究網路競賽的經驗中,我深深體會到: 家人支持和苦盡甘來的快樂, 就是堅持前進的動力。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