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ih20170318李惠永老師-生態攝影課

Filed Under (eci高階班) by 邱鴻麟 on 20-03-2017

請同學將心得分享到這裡

這次李惠永老師教導我們的是生態攝影的課程。
微距攝影最早是用在牙醫看病人的牙齒,後來才被用在生態攝影上。
所謂生態攝影就是生態+攝影,除了要有良好的攝影技術,還有很重要的是要照片要有生態的意義,要能說出故事。除了以上幾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拍攝工具的選擇,單眼、類單眼、微單眼、小傻瓜相機、手機,每一種都各有利弊,當然,如果是微距攝影最好的還是單眼相機,雖然我的也只是小傻瓜相機而已,至於通常不建議手機的原因是:手機是數位變焦;相機是光學變焦,雖然我也不是很懂兩者的差別。
老師還有講到很多攝影的技巧。光圈的數字越大,光圈越小,進光越少,但景深比較深(背景比較清楚),如果要只讓主題清楚,背景模糊,光圈就要調大一點。而快門也有控制進光量的功能,快門越快,進光越少,所以如果光圈小,進光較少,快門就可以慢一點,增加進光量,但如果快門比物體運動還慢,就會變得模糊,還有在風大時快門也要調快一點。感光值的功能則是提高更多自然的光線,所以如果你的光圈小,快門又快,顯示說你的畫面會比較暗,你就能增加感光值,但感光值太高會有雜訊,所以可說各有利弊。我在網路上還查到一個可以練習使用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網站: Canon Explains Exposure。
老師還講到關於光線的使用,閃光燈可增加對移動物體的固定力,且能拍得比較細,但自然光源比較有美感,使用閃光燈你可以柔化光源,讓色彩更飽和,減少魚肚白現象,可使用柔光罩或是描圖紙,甚至衛生紙來柔化光線。拍照時也可以使用反光板,或利用手電筒來多角度給光,減少陰影,並讓各個地方都照到光。
老師給我們看了很多生態攝影的照片,也告訴我們要拍甚麼。要拍生物的行為,還有他的生態歷程,如一隻從蛹裡出來的蝴蝶,你就可以每隔幾秒,拍一張照,記錄他出來的過程,攝影就是掌握光的美學,生態攝影則是生物與環境的時空美學,我記得很久以前邱老曾經這麼說過。上完課後,我又拿出我的相機,仔細研究,發現我找不到調整光圈和快門的地方(!),但即使如此,這堂課還是讓我更掌握生態攝影的方法。

生態攝影
我們一湖生態營在3/22時,我們上了跟攝影有關的課程。
這次上課的老師是李惠永老師,而他是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的,所以聽說攝影的經驗相當豐富。首先老師先教我們相機的種類和相機的基本的功能,像是光圈、快門和ISO,其中,光圈就像是我們眼睛的瞳孔,所以如果在黑暗中,我就要開大光圈,這樣拍出來的影像,且光圈還會影響景深,也就是照片清晰的範圍,還有,就是數字越小,光圈越大。再來是快門,快門就是相機所曝光的時間,如果快門越快,就可以拍速度越快的物體,像是在運動中的東西等,,就比較適合用較快的快門,然後如果快門社比較慢的話,就會有像是煙火的感覺,所以快門較慢和較快都有不同的效果。最後是ISO,ISO也就是感光能力,數值越高,吸收光的能力越強,也越是和在比較黑的地方進行拍攝,不過拍攝的品質就越差,至於除了以上的功能外,一般的相機都有輪盤可以調模式,其中我們最常調的模式就是自動,因為這樣就可以不用再調了!不過我相信我今天上了這堂課後,以後就可以不一定要用自動模式了!
再來老師介紹了一些跟攝影有關且容易製作的道具,例如像是反光板,這個東西只要用鋁箔紙,並且把它弄咒來反射光線後,就完成了!除此,山光燈柔光要用的道具也相當容易取得,只要去書店買描圖紙,就可以了行柔光的效果!不過,其實我們每一台相機的閃光燈都照不太到我們所以拍的物品,且打閃光燈會讓物體的另外一邊有影子,所以我們就必須要用反光板,來解決影子的問題,而照不到的話,我們也可以用反光板來解決,或是自己發揮巧思,做出可以反射光的東西,像是用反光板,不過把那些東西放在相機的山光燈那哩,這樣就可以了。
經過了這次的課程,我越來越了解整個相機的構造,及暨北功能的調整和如何擴充一些東西來幫助我們拍照,相信我之後所拍攝的照片,一定可以比之前拍得更好,也很謝謝老師來為我們上一堂這麼棒的課。

這禮拜,小明上了攝影課,遇到了問題。
小明:爸爸,微距攝影是如何發現的?
爸爸:是牙醫要看牙齒時發現的,為了要看到牙縫細小的部分,後來才套用道生態攝影上。
小明:那生態攝影是什麼?
爸爸:是生態+攝影,如果有一樣不行,就沒辦法拍出好照片喔!
小明:聽說手機沒辦法拍出好照片嗎?
爸爸:不,只是畫質會比數位相機差?
小明:為何會比較差呢?
爸爸:因為有一種是光學變焦,另一種則是數位變焦,兩著是不同的。
小明:原來如此,那什麼是柔化光元?
爸爸:柔光就是可以減少魚肚白、讓色彩更飽和的技術喔!
小明:謝謝爸爸,我懂了!

   生態攝影
大家好,我是攝博士,今天要來教大家幾個跟攝影有關的技巧。
首先,先解說某些攝影師的困擾,以下有幾個問題給大家一一解說。
Q:請問博士,什麼是生態攝影呢?
A:生態攝影就是生態&攝影,你的拍攝物件要有故事性,還要有好的攝影技術。
Q:什麼是微距攝影?
A:本來是用來看牙齒的,為了要看到隙縫的地方,之後才套用到攝影上。
Q:請問共有幾種相機呢,哪一種最好用呢?
A:數位相機、單眼相機、類單眼相機、微單眼相機、傻瓜相機、手機,而好用沒有正確答案,因為所有相機都各有它的最好功能。
Q:為什麼每次使用了閃光燈,拍起來都會非常白,請問如何改善?
A:可以運用衛生紙、描圖紙……等來柔光,這樣拍出的照片會比較柔和。
Q:如果我想要拍動態物體的照片,常常拍得不清楚,請問我要怎麼做?
A:你可以把快門調快,這樣拍出來的物體會較清楚。
Q:請問光圈的功用是什麼?
A:如果在黑暗的地方,就可以把光圈調大,而光圈的大小會影響背景的景深。
Q:如果不希望拍照的物體用閃光燈後有非常明顯的影子,請問要怎麼做?
A:可以用錫箔紙或珍珠板,將錫箔紙揉之後打開,擺在物體旁就會有比較好的效果,珍珠板須找到一個好角度就能反光,或是用手電筒多面給光。
Q:ISO是什麼呢?
A:ISO就是感光度,感光度越高,對光線越敏感,但同時照片畫質會降低,所以可以自行調整,但大部分都設為「自動」。
Q:什麼是白平衡?
A:如果拍出的照片看起來的顏色怪異的話,就是白平衡有問題了,白平衡正確的時候,色溫應該會看起來很正常。
Q:請問光學變焦和數位變焦有什麼差別?
A:數位變焦是把圖片放大後,用相似的顏色填充,所以看起來不正常,而光學變教室較好的變焦,照片會較清楚。

要學會真正的攝影,必須要學會許多技巧,要不是老師來教導我們,我還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拍出好的照片,以為清楚好看就好了,像個小傻瓜拿著傻瓜相機到處走來走去,看到就拍,根本不知道什麼是ISO、白平衡…..等,老師這次教的是個非常好的課程,我一定會好好用上的。

今天來為我們上課的是李惠永老師,他除了跟我們講如何生態攝影,也跟我們講了微距鏡頭的由來。

在課堂上記錄了以下的幾個要點:

1.生態攝影=生態+攝影。

2.微距攝影原本是牙醫在用的,後來才用來攝影。

3.數位相機有多種快門,而且還可以微距攝影。

4.數為單眼因為見光度高,所以才可以拍得更好。

5.相機還會有測光模式,它可以幫助偵測光的亮度。

6.相機一混誒有感光直,你把它調高,他就能拍得道光,但是缺點是畫質會變低。

7.要不要開閃光燈,自己決定就好,看你的目的
不開閃光燈,拍起來會更美。

8.閃光燈可以把瞬間的動作給定格下來。

9.當你柔化光源時,色澤會更飽滿,不會產生魚肚白現象
魚肚白現象指的是照片會有地方比較亮比較白。

10.機頂閃燈一定要有輔助裝置,如果沒有,形同無用。

11.每個人的裝置都不同,可以發揮一下自己的巧思。

12.使用墨鏡和偏光鏡可以把反射的光擋掉。

13.當小東西放大後就可以距離觀察。

最後感謝李惠湧老師的教導,讓我學會了各種攝影技巧。

這一次李惠永老師教我們如何將照片拍得更好看,首先,光源是最主要的問題。1閃光燈:打燈可以讓物體的線條變得明顯;但是好看的照片不一定要打閃光燈,閃光燈的光線太強,所以建議用柔光罩,打出來的光線會比較柔和。
2手電筒:比較實用,因為他不是裝在相機上。
3珍珠板:可以將閃光燈、手電筒的光反射回相機中,讓物體四面都受到光。
4: 柔光罩:可以將打出來的光變得比較柔和。
相機也有差別
有:傻瓜相機、單眼相機、類單眼等等。

今天的課程是由李惠永老師帶領,教導我們如何生態攝影。
生態攝影,顧名思義,就是生態+攝影,因此拍的要細緻,要有生態故事,但不要過於要求美觀。老師介紹了常用的微距鏡頭,常見的鏡頭有:50、60、100、180micro,數字小是廣角,數字大是微距。
注意拍攝時的光圈(F值越小,進光亮越多)、快門(可以使物體定格,亦可控制進光量,通常設為1/n秒)在風大時n的值要更大。閃光燈可以使物體細部紋路更加的清楚,並增加移動之物體定格)。
拍照時有一些輔助工具,例如反光板,可幫助閃攻登的光回到鏡頭;或是柔光紙,可以使照片較美,攝影店有專業的柔光罩可選擇,當然也可以描圖紙代替。

下午課程照片po那兒呢?

旁白:餅乾、姐姐、爸爸一行人在金面山上觀察生態…
突然,正前方的樹枝上有個物體瞬間移動…
餅乾:(小生的提醒,舉起右手指向前方的樹枝)看!是攀木蜥蜴耶~
旁白:大家拿起手上的攝影器材準備拍照…
姐姐:(拿出她的OPPO R9S手機,開啟照相功能,對著攀木蜥蜴,開啟閃光,按下快門,為自己第一時間拍到生態照片而沾沾自喜中)瞧!我拍到攀木蜥蜴了,厲害吧!
餅乾:嗯,很棒喔~(拿起Olympus TG4、柔光罩、反光板、置頂閃光燈及自製引導光源的輔助裝置,將反光板放光源背面的攀木蜥蜴旁邊,不疾不徐按下快門)我也拍好了,你們看~
爸爸:姐姐拍的照片怎麼有魚肚白,雖然目標很大,但完全看不清楚細節,因為太白了;餅乾這幾張照片拍得真好,雖然照片中攀木蜥蜴看起來沒有姐姐拍的大隻,但各細節都看得很清楚,也可以看到攀木蜥蜴生活的週遭環境,是一張好的生態照片喔~
姐姐:對耶~一定是我的手機照相功能太差了。
餅乾:其實,相機好壞雖然有關係,但是用手機也是可以拍到好的生態照片,只要懂得一些生態及攝影知識喔~
爸爸:是黑咁裝醬油,看不出來你還懂攝影,那你就說說看怎樣拍出好的生態照片吧!
餅乾:生態攝影也是攝影,所以也是要懂得一些基本的攝影知識。讓我教你們一些基本的攝影原理吧!首先,要了解光圏、快門及感光值,光圈是控制進光量,可以影響景深;快門是控制物體的運動狀態,像是拍運動的蝴蝶,快門比蝴蝶移動快,就可以定格,相反就會變模糊;感光值高低影響明暗度及品質。
姐姐:了解這些就可以拍出好照片嗎?
餅乾:還不夠喔~了解光源很重要,這樣才能決定拍攝的角度。對了,生態攝影很重要的一點,因為很多時候都是要用微距攝影,光源很重要,所以要適當使用閃光燈增加光線,但是像剛剛姐姐的閃光燈就太強了,所以照片才會魚肚白。
爸爸:要用閃光,又不要太強,這樣很矛盾,也很難做到吧!
餅乾:是的,閃光燈可以讓物體的紋路細節更清楚,也可以讓移動中的物體產生定格效果,但太白也不好。其實,很簡單,只要把閃光燈柔化就好,用一些小道具,像是柔光罩或描圖紙罩住閃光燈,把光源柔化,但必須留一些距離,因為閃光打在空氣中後會成很多道光束而不是一束,這樣就會將光柔化。
姐姐:這很簡單,我用白色塑膠袋、衛生紙也可以,但只要柔光就好了嗎?你不會藏一手不教我們吧?
餅乾:當然沒有這麼簡單,也可以運用反光板補光,像是陰影處黑黑的,補光了就可以拍得很清楚,這樣也可以達到消影的作用。最重要的,因為是微距攝影,所以必須將光引導到拍攝的物體,你們看我這個罩在閃光燈上的自製導光罩就是有這個功能。
爸爸:這樣我們會拍微距攝影了。但我發現你拍的攀木蜥物,並不算是微距喔,這是為什麼呢?
餅乾:是這樣的,我喜歡紀錄生物的生活史及生存環境,而不是單純的只有那個爬蟲或昆蟲而已,所以我偶爾也會用廣角來拍,將周遭的環境及牠的食物都拍進去。在偷偷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看到昆蟲時,要先用廣角,大致上拍到一張後,再加入構圖及微距,至少在昆蟲拍到之前,可以拍到一張照片。還有,萬一你的昆蟲跑掉,你不必追著他跑,待在原地就好,因為昆蟲有地域性,他們飛一飛,最後還是有可能會飛回來,反而追著牠跑,牠會認為你在追殺牠,牠反而會一直跑,你就完全拍不到了!

3/18(六)
這次是陳惠永老師的生態攝影
生態攝影就是生態+攝影
光圈是相機的進光量,它的大小會影響背景
快門可以讓相機照的速度變快,有時快門調慢也可以拍得很好
ISO感光度是相機對光的敏感度
白平衡會平衡相機的色溫
微距可以把小的東西拍得很清晰
有時閃光燈太亮,可以配合柔光罩(可用衛生紙或描圖紙替代)來柔化光線
用閃光燈還可配合反光板(可用珍珠板替代)來打好幾面的光
柔光罩和反光板可以DIY,效果不錯
焦距可以調整相機在不同距離時拍的效果
相機有分傻瓜相機、單眼相機和手機相機,可看情況交替使用
這堂課我學到很多有關相機的知識,原來攝影這麼酷!

這次的生態營課程老師來教大家有關生態攝影的技巧,攝影的器材有分成傳統的傻瓜相機、單眼相機、類單眼相機,就連手機上的相機也可算一種。不管是用那種相機都能拍出美麗的照片,只要能了解各相機的設定。為什麼這些設定那麼重要呢?因為能因時、因地,來操作它才能發揮出相機最大效果,如果這些都不懂就算拿就最好的相機也是沒用的,所以課程中講解了什麼是光圈、快門、感光值。
另外還有使用外來的輔助工具來讓相片看起來漂亮,這些東西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品,可以依自己相機的種類,加上要拍攝的事物,自己動手做就可以了,像是打光板、柔光板……等。
最後也是這堂課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老師要我們在拍攝相片時,能使相片有故事性,老師說他也不是一開始就是攝影的高手,但他了解生態的各種事物,所以他能拍出每種生物的特性,讓看他圖片的人知道這些生物在做什麼,所以他能透過相片給別人故事,所以我也要利用上生態課的機會多了解些生物的特性,希望有機會也能跟老師一樣拍出美麗,又有故事性的相片。

以前,初階班時,我還不太會拍照,不過這次上課有專業人士會來教我們生態攝影,一開始,老師教我們微距攝影,以及告訴我們一些可以裝在手機上的鏡頭,像是:魚眼鏡頭、廣角鏡頭、為具鏡頭……之後紹相機最常見的相機是:手機、數位相機(小傻瓜)以及數位單眼相機,像我就是用數位相機拍照,拍照時,常常會用到閃光燈,一般大家都是用自動,就是相機自己判斷,老師說:相機旁邊有一個圓型的齒輪,那個齒輪上有寫或畫很多東西,相是『光圈優先、快門優先、風景、微距攝影、攝影等其他符號』這些符號教完了,就準備要交一個叫做白平衡的東西,這個叫做白平衡的東西可以用來調整拍照時的天氣,有時候會自動幫你調整好,不過有時候就要自己慢慢的去調整了。
有時候大家拍人或拍其他東西時,閃光燈種是只會照到一邊而已,讓主角看起來一邊亮一邊暗有點怪怪的,老師說:「如果發生這樣的是,就拿著保麗龍板放在旁邊反光就可以了!」聽完老師的講解,讓我覺得自己下午的拍照也能越拍越好了!

高階生態攝影心得報告-生態影像,永存流傳
生態資訊營初階班時,邱老師曾經說生態攝影要以生物為中心,選擇生物外觀、動作、習性、特徵、互動、棲地、變遷、繁殖、生態系、地球圈時要表現生態意涵或故事,盡量加入光學美感及藝術靈感。邱老師也說生態攝影的內容包括生物、景觀、生態系、水圈、地圈、氣圈、天文等。初階班應該要先學會拍攝各種生物的特徵,進階班要學會搭配棲地環境特色,高階班要學會結合生態系拍攝出有內涵的作品。要拍攝出真正偉大的生態意涵,可能就是邱老師所說:「抬頭仰觀宇宙深邃,低頭觀察萬物多樣;在山巔海遙之際,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認真整理李惠永老師教授的生態攝影研究相關資料,重點說明如下:
(一)「廣角、微距」:廣角鏡頭的焦距短於標準鏡頭,視角寬於人眼。35毫米照相機的廣角鏡焦距是28毫米-35毫米,視角在76度-64度之間。廣角鏡視野寬闊及景深長。超廣角鏡頭焦距範圍在15毫米-24毫米,視角在110度-84度之間。魚眼鏡頭視角接近大於180度角以上者。微距鏡頭焦距大於標準鏡頭,主要用於拍攝十分細微的物體,如花卉及昆蟲等。為了對距離極近的被攝物也能正確對焦,微距鏡頭通常被設計為能夠拉伸得更長,以使光學中心儘可能遠離感光元件。
(二)「光學變焦、數位變焦」:光學變焦是最傳統的變焦方法,利用凹透鏡與凸透鏡的原理互相焦距而成。數位變焦就是將光學變焦鎖拉近的距離,再用數碼的方法做局部放大。數位變焦雖能有效的放大影像,但會降低畫質並耗損解析度。大多數位相機會提供光學變焦。
(三)「曝光補償」:-1EV、 ±0、+1EV 曝光補償也稱為EV(曝光值)調整,對曝光值的調整達到最佳拍攝的效果。拍攝者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曝光補償。曝光補償增加1EV,相當於曝光值(EV)減少1,也就是進光量增加一倍使圖像更亮;減少1EV則圖像會更暗。曝光值的調整是藉由改變f值和快門速度。如果相機採用光圈優先模式時改變快門速度,如果相機採用快門優先模式時改變f值。
(四)「光圈、快門」:光圈是照相機上用來控制鏡頭孔徑大小的部件,以控制景深、鏡頭成像質素及快門協同控制進光量。光圈值大小f值=鏡頭的焦距/光圈口徑。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景深越淺,D值(diameter)越小,即光圈值(N)越大。快門也叫光閘是照相機中控制曝光時間,拍攝運動中的物體,快門時間越短,曝光時間越少。風大拍攝物體時要使用快門時間短。
(五)「光線調控」:有光澤物體時使用多角度(反光板),拍攝清晰及影子型態。閃光燈使用時機為拍攝反光及實況行為,閃光燈為拍攝細部紋路及瞬間定格使用。感光值(ISO或ASA)越高時拍攝效果越亮(黑暗時拍成白天效果,但噪訊多容易失真),感光值越低時拍攝效果越暗。
(六)「柔化光源」:物體太亮時,閃光燈前加裝擴散板或柔光罩。使用閃燈輔助裝置(導引光線),可減少陰影及魚肚白等拍攝負面效果。偏光鏡(墨鏡)可消除反光,最常應用在水棲昆蟲拍照的輔助工具。
(七)「生態意涵」:拍攝生活史的過程,不同視角可創造生命力。藉由生態專業知識,掌握生態要素及拍攝時機,選擇拍攝的方法及技巧,才能顯現生態的情境和意義。
(八)「注意事項」:避免穿著鮮艷(因物制宜),拍攝蝴蝶及蜻蜓應放輕腳步,盡量採取原地守候為原則。
最後感謝李老師提供生態攝影的專業知識和實務經驗(提供很多令人驚艷的生態照片),尤其是拍攝出具有傳播教育及專業知識的精神,讓我對生態攝影更有深入認識。也感謝邱老師和卓老師熱心服務和指導,希望能夠體認生態攝影的重要性。

生態攝影=生態+攝影,缺一不可,兩者都要兼顧

微距攝影原本是牙醫在用來拍(檢查)牙齒,後來才用來攝影,不過手機無法拍為具攝影。.但數位相機就可以微距攝影。

數為單眼(相機)的見光度高一般市售的微距鏡,可看見的有50公尺
相機有測光模式,就可以你幫助偵測光的亮度。閃光燈也有補光的功效
要不要開閃光燈,自己決定就好,看你的目的
不開閃光燈,拍起來會更美。
若想拍出有沙龍感的照片,就無法顧慮太多的細節
而且閃光燈可以把瞬間的動作給定格下來,並且增加對移動物品的定格使按步細節紋路更加清楚

當你柔化光源時,色澤會更飽滿,不會產生
照片會有地方比較亮比較白的現象。

生態攝影=生態+攝影,缺一不可,兩者都要兼顧

微距攝影原本是牙醫在用來拍(檢查)牙齒,後來才用來攝影,不過手機無法拍為具攝影。.但數位相機就可以微距攝影。

數為單眼(相機)的見光度高一般市售的微距鏡,可看見的有50公尺
相機有測光模式,就可以你幫助偵測光的亮度。閃光燈也有補光的功效
要不要開閃光燈,自己決定就好,看你的目的
不開閃光燈,拍起來會更美。
若想拍出有沙龍感的照片,就無法顧慮太多的細節
而且閃光燈可以把瞬間的動作給定格下來,並且增加對移動物品的定格使按步細節紋路更加清楚

當你柔化光源時,色澤會更飽滿,不會產生
照片會有地方比較亮比較白的現象。

傳錯了311才是對的
抱歉

今天老師教我們如何生態攝影,生態攝影就是生態加上攝影{兩者都要兼顧}
我印象最深的是微距攝影,它原本是用在醫學上,後來它還能夠拍攝小花小草,而且老師還有特別說手機沒有這功能只有相機才有。
老師還教我們如何讓閃光燈到你想要的位置,就是要用珍珠板或錫箔紙來把光打到你想要的位置,有各種不同的做法,要看自己的需求而創作挡光板,英此每個人的黨光板都不一樣。

0408閱畢
未交的同學名單
謝允恆,謝睿峰,高翊峰,陳智謙,華靖宜
范浩鈞,高詠甯,黃奕翔,楊若妘,蔡鈞丞
蕭詣宸,江秉駿,吳喬薇,周幸樺,秦翊竣
高綺佑,陳怡捷,游睿洋,戴詩翰,郭語曜

小明:小華,你知道相機怎麼用嗎??
小華:知道ㄚ,想學相機就得先知道攝影是甚麼。
小明:??
小華:攝影,英文是:Photography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一般我們使用機械照相機或者數位照相機進行靜態圖片攝影,靜態攝 影也會被稱為照相。而攝影機則可以動態攝影,例如電視、電影。目前部分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同時具有靜態攝影與動態攝影的功能 。
小明:哦!
小明:攝影包括三種主要的功能 光圈、快門、感光值
小明:光圈、快門、感光值??
小華:光圈的英文是:Aperture,是照相機上用來控制鏡頭孔徑大小的部件,以控制景深、鏡頭成像質素、以及和快門協同控制進光量。有時也表示光圈值的概念。表達光圈大小用f值表示,對於已經製造好的鏡頭,不能隨意改變鏡頭的直徑,但是可以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型,並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柵來達到控制鏡頭通光量,這個裝置就叫做光圈,光圈f值=鏡頭的焦距/光圈口徑。光圈對照片的影響: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景深越淺,D值越小,景深越深,D值越大.

快門也叫光閘,是照相機中控制曝光時間的重要部件,快門時間越短,曝光時間越少。

感光度,又稱為ISO值,是衡量底片對於光的靈敏程度,由敏感度測量學及測量數個數值來決定,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為ISO 6。對於光較不敏感的底片,需要曝光更長的時間以達到跟較敏感底片相同的成像,因此通常被稱為慢速底片。高度敏感的底片因而稱為快速底片。以外和感光度密切相關的一個ISO系統是用來測量數位影像系統的敏感度。無論是數位或是底片攝影,為了減少曝光時間相對使用較高敏感度通常會導致影像品質降低(由於較粗的底片顆粒或是較高的影像雜訊或其他因素)。基本上,使用較高的感光度,照片的品質較差。

小明:ㄣ,我懂了。那相機分成哪幾種呢??
小華:相機分成四種 1單眼相機
2類單眼相機
3傻瓜相機
4手機型相機
小明:多謝小華!!

這天小傑問爸爸,甚麼是微距攝影啊?
爸爸: 微距攝影是專門用來拍微小事物的攝影方法呀。
小傑: 那微距攝影是怎麼出現的呢?
爸爸: (呃,這小子問題還真多,趕緊拿小抄)一開始是用來檢查牙齒的,後來才應用在生態攝影上喔!
小傑: (拍手)哇,爸爸真是太厲害了,那我還有很多關於攝影的問題想向你請教呢。
爸爸: (心虛)好吧,我就破例回答你一下吧,上我傳授你我豐富的攝影知識
小傑: 我已經大概知道主要幾種攝影器材了,主要分為傻瓜相機、單眼、類單眼還有大家人手一支的手機。
爸爸: (其實不懂裝懂) 诶,你還知道滿多的嘛,那你知道甚麼是柔光嘛?
小傑: 嗯﹑我知道柔光可以讓色彩更飽和,去除魚肚白的現象。
爸爸: 唉呦,不錯喔,那你知道用手機拍照拍出的照片都不好嗎?
小傑: 才不是呢,只是畫質會以用相機拍差而已,因為對焦方式不同,但如果技術好的話,還是可以拍出好照片的。
爸爸: 原來啊,你還真聰明啊,這些攝影的技巧是在那裡學的呢?可以教我嗎?
小傑: 爸爸,這些都是在生態營的時候李惠勇老師教的啊,還有爸爸,你其實一點都不懂攝影對不對,拜我為師吧!
爸爸: 你這個小兔崽子,學了一點小知識,就反過來教訓我啦,看我怎麼教訓你!
小傑: 救命啊!

「生態攝影」等於「生態+攝影」,所以不只攝影重要外,生態的元素是否在內,也相當重要。生態攝影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必須要拍出能說故事的照片,如果拍出的照片無法說故事,會變成在拍大頭照。

生態攝影有時候要拍一些很小的東西,且要很近的拍,這時候就必須運用微距攝影的技術。第一次的微距攝影是運用在牙科,後來才運用在其他地方。

有時候我們要柔化光源(簡稱柔光),是為了要降低魚肚白的現象。我們可以利用衛生紙、描圖紙來做柔光。

有時後我們在拍照時,不希望有一些很明顯的影子出現,這時我們就可以運用選舉的那個看板(珍珠板)來反射光線,讓影子變不明顯。也可以用手電筒照光。

很感謝李老師這次教我們攝影技巧及觀念的課程。

在聆聽完李惠永老師的演講及親身實作後,腦海中總浮現一層飄渺的概念,經過不少時間沉澱,終於釐清到我心底的悸動,其實是「精髓」這件事。
如同一杯具深度的咖啡,需要的是具深度的咖啡豆;一首有故事的歌曲,也仰賴有故事的旋律,創造故事性的情境;而所謂「生態攝影」的精髓究竟是什麼呢?李老師提到,生態攝影是生態與攝影的結合,但我卻不認為它的精華在於生態或攝影中的任何一方,這兩者是基本的元素──生態方面,藉由大自然的畫面詮釋意境或概念;攝影方面,利用特殊技巧使觀看者更貼近那個按下快門的轉瞬。
可說到底,對於生態攝影的精髓似乎仍缺乏解釋。
起初,我認為「生態」是一切的基本,沒有生態如何能稱作生態攝影呢?大自然的構圖應該是最不可或缺的吧?這觀念其實也沒有錯,但轉念一想,具備完美的自然背景,搭配無懈可擊的拍照技術,卻缺乏觸動人心的內涵,稱得上一幅成功的生態攝影之作嗎?它可是具備了娉婷美好的自然畫面呢!因此,若要將「生態」稱作生態攝影的精華,我更頃向於「要素」一詞,它是整張照片的地基,決定了整棟高樓的穩固安適。
「攝影」似乎不是適合的人選,對我而言,快門、光圈、柔光、剪影等技術如同房屋的雕花,砌上了它或許會讓整體外觀精緻不少,但卻不是最關鍵的元素。
於是,我回想思索,對於自己拍下的照片,到底最懷念什麼、最想重溫什麼。其實,答案呼之欲出──「動機」,也就是會選擇按下快門的原因。也許你記錄下一隻捲葉象鼻蟲的姿態,是因為牠賣力奮鬥的身軀而感動,這個,便是這張照片精髓。或著,單純為隻金龜子的美麗背影傾心,在相機的眼睛眨了眨後,也成了一種美妙的精華。
除了「精髓」的必要性外,生態用途與美有時也會相抵觸,這時便取決於「精髓」的取向為何。或許你是為了生態教學用途而取材,或者為了狩獵美這東西,也就導致了整張照片的樣貌。如同以下的比喻:房子內部的陳設風格將影響地基如何打穩、雕花裝飾如何迎合內部,同時影響愛這棟房子的人。
藉由這次初探生態攝影這領域,我在腦海裡思辯出自己的一套哲學,關於生態攝影的精髓,或者,關於攝影的精髓,必定是先有感觸,才有故事。
攝影,就是件將感觸化為一張故事的活動吧。

微距攝影最早是用在牙醫看牙,(真是出乎我意料啊~ )後來才被用在生態攝影上。生態攝影就是生態 + 攝影。

之前我有上過攝影的營隊,也有學過一些基本的概念,這次的課程,讓我知道更多的細節。像以前講過攝影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光圈、快門、感光值,那時有聽沒有懂,都只會用相機本來調的基本設定,現在我知道光圈可以調景深、快門可以控制光線的進入量、感光值可以捕捉自然的光線。

老師講課時建議拍照時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拍攝,我每次都只知道可以由下往上拍,也可以只拍一部份的小細節,但是老師有拍倒影和拍影子的照片,打開我對攝影其實可以更寬廣的視野。
另外和一般攝影不同的是,要做生態攝影必須要瞭解生物的特性,假如要拍一個只住在3000M高的生物,你沒有調查清楚牠的特性結果去1000M的地方是絕對找不到牠的;如果你要找幼蟲的話,可以透過找樹葉上的食痕。

這次的課程更加深了我對攝影的印象,知道甚麼樣的環境可以用甚麼方式讓照片拍得更美,當然需要多一些實務上的練習才能拍得更好,像老師拍的微距攝影有三個我印象最深刻,一個是拍蝴蝶的頭、一是拍蝴蝶的鱗片、一是拍不同的卵。老師教的找昆蟲的方式也給我很大的幫助,我之前拍照時,都是看到一個拍一個或是老師發現什麼昆蟲就拍起來,從來沒有自己找到過那些很會偽裝的昆蟲。

這次雖然也無法直接聽課是上了線上課程,但是也收穫非常多,希望以後能有機會直接跟老師去野外實習。老師的FB「和鏡頭私奔」裏面照片都很特別,很多都是我沒有想過可以這樣照的,裏面都是我可以學習如何照出一張好照片的素材。

生態攝影裡,我覺得微距攝影拍出來的畫面最美。微距攝影最早是用在牙醫,後來才使用在生態攝影上。生態攝影,拍出來的照片,雖然要好看,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故事。
有時候開閃光拍照時,拍出來的東西白的可怕,如果要改善,就可以用描圖紙或衛生紙來柔光。若拍出的照片太黑的話,就可以把光圈調大或開閃光燈,但如果拍出來的照片有閃光燈感覺,拿個珍珠板,找個好角度就會反光;也可以拿很多手電筒從不同方向給光,但這一個人幾乎無法完成。
在拍昆蟲時,如果牠飛走了,絕對不要追著跑,因為昆蟲有領域性,留在原地等就會等到昆蟲回來。

這次我們上的是與鏡頭私奔,歡迎我們學校的攝影專家小王來為我們解說攝影的課程。
主持人:我來簡單介紹一下小王,小王是一個非常愛拍生態攝影的人,但是他拍照時不會刻意的傷害小動物,而是拍出那隻動物最自然的動作,他也是攝影界最會拍小昆蟲的人,他可以將照片裡的昆蟲,敘述出很完整的故事,所以他不僅是昆蟲的拍照達人,也很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
小王:我今天來為大家帶來的演講是生態攝影,生態攝影是要有內涵的,而不是要求美的感受,這才是最真實最純真的的生態攝影。
小王:生態攝影是用照相機裡微距的功能來拍,因為這樣才能拍到小動物的細節。
小王:然後要拍像蝴蝶之類的東西,只要是會飛的都要用快門拍,才能拍到他們振翅的動作。
小王:有時後要拍閃光燈時,閃光燈太亮了,就要用柔光的效果,才能拍出昆蟲照片。
小王:而柔光效果是用描圖紙,擋在閃光燈前面,但是描圖紙要離閃光燈一點距離,才能真正的掌握到柔光的效果。
小王:有時候不要拍到昆蟲的影子,就要用擋光板。
小王:而擋光板是甚麼呢?
小王:擋光板就是用鋁箔紙做成的,因為鋁箔紙會反光,所以可以補足昆蟲另一面的光線。
小王:希望你們能不要傷害昆蟲,謝謝大家。
主持人:那我們下一次再見啦!掰掰!

  生態攝影=生態+攝影,這是一種跳脫傳統的拍攝方法,這種方法最早是牙醫為了拍攝牙齒照片所發明出來的,因為口腔裡面並沒有光線,而鏡頭一放進去,那就沒有位置可以放閃光燈了,於是將閃光燈裝在鏡頭的旁邊,並稱這種方式叫「微距攝影」,因大部分的昆蟲都比鏡頭小,在光線較暗時,閃光燈根本就照射不到,所以微距攝影是拍攝昆蟲的方法之一,當然可以使用其他的方去拍攝。
生態攝影之所以吸引人,除了攝影師用高超技巧補捉精緻的畫面,更可貴的是照片會「說故事」,例如拍到鳳蝶幼蟲伸出臭角的防禦動作。

  身處在科技進步、人手一「機」的世代,大部分的手機都具備拍照、攝影的功能,但手機只具備單個鏡片,所以在拍照時將畫面拉大,畫面會出現許多空白處,所以手機自動將鄰近的顏色抓過來填補,而影像就會呈現模糊的狀態,這種方式稱為「數位變焦」,而傻瓜相機、數位相機等,具有鏡片組,當我們將畫面放大時,可以透過移動鏡片的位置達到效果,而且畫面依然清晰,這種方式稱為「光學變焦」,但只能放大到一定的程度,再繼續放大,就會使用數位變焦了。

  攝影的基本原理包含光圈、快門和感光值(ISO)。
  光圈可以控制進光的量,在F2.8時光圈最大,進光量也最多,F29是光圈最小,進光量相對也就少,光圈除了控制光線,同時也可以控制景深,F2.8時背景會呈現模糊的狀態,而F29的背景反而較清晰。

  快門就是我們在按下拍攝鈕時發出的「喀擦」聲,通常快門1秒就已經很長了,而五百分之一秒也很常見。快門快,相對地進光就少,若想要拍攝星星的移動軌跡時,快門就要拖~很~久~,才能拍出來。當拍攝的物體正在移動時,移動的速度大於快門的速度,那影像就會是模糊的;反之,當移動的速度小於、等於快門的速度時,動作就會靜止。所以風大的時候,快門要調快。

  遇到較暗的位置拍攝時,通常會使用閃光燈,但這樣直接照射,光不但會太強,也會造成魚肚白現象,就是大部分的區域呈現白色,這時我們就可以使用柔光罩、擴散板、衛生紙、描圖紙或塑膠袋來減弱光線,這種方法叫做「柔光」在許多拍沙龍照、大頭照時都會用到。

  老師有提到到大自然中拍攝生態的注意事項,要避免穿著太鮮豔的衣物,然而紅色反而是許多昆蟲看不到,也不要噴灑香水等有味道的物品,還有要避免做太大的動作,在靠近昆蟲時要放輕腳步、放慢動作並慢慢地靠近,遇到有領域性的昆蟲飛走時,可以在原地靜靜守候,等一會兒,牠就會飛回來了。在拍攝時,要盡可能地去變換角度,才能捕捉到一些不一樣的畫面,也就是生態的美。例如當看到蝴蝶停在沙地上吸取水份獲得礦物質,這時就要趴在地上匍匐前進,老師稱這動作為跪拜,所以每每在結束戶外生態攝影後,總是弄得全身髒兮兮,呵呵!

今天老師除了介紹相機的構造、基本操作 (選鏡頭、對焦點、測光…..),拍攝的技巧 (閃光燈開或不開、調整補光角度…..),還教我們怎麼自製閃光燈的輔助裝置,真是受益良多,希望去特生中心生態園時能多拍一些照片,應證老師所教的方法。

老師今天告訴我們一種攝影的方式—微距攝影。微距攝影就是把相機鏡頭非常靠近要拍的東西,然後再用閃光燈經過自製工具,使燈光照到昆蟲,拍攝效果非常適合。

—自製攝影工具—
守先,將摺好的紙板黏上揉爛*的鋁箔,再把魔鬼氈貼在主板和描圖紙上,作為柔光罩,然後把原本的板子摺好、黏起來,並裝到閃光燈上,就完成了。
*揉爛的原因是因為要讓光在這裡面打來打去,均勻的照明。

其實上面的方法只是其中一種方式,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創意發明。老師也給我們看了一些別人的作品。

這禮拜,小明上了攝影課,遇到了問題。
小明:爸爸,微距攝影是如何發現的?
爸爸:是牙醫要看牙齒時發現的,為了要看到牙縫細小的部分,後來才套用道生態攝影上。
小明:那生態攝影是什麼?
爸爸:是生態+攝影,如果有一樣不行,就沒辦法拍出好照片喔!
小明:聽說手機沒辦法拍出好照片嗎?
爸爸:不,只是畫質會比數位相機差?
小明:為何會比較差呢?
爸爸:因為有一種是光學變焦,另一種則是數位變焦,兩著是不同的。
小明:原來如此,那什麼是柔化光元?
爸爸:柔光就是可以減少魚肚白、讓色彩更飽和的技術喔!
小明:謝謝爸爸,我懂了!!

攝影
這次說的是攝影,邱老師請到了一位英國BBC的專業攝影師——李惠永老師,李老師說要拍一般的攝影不難,但是要拍專業攝影便很難……
老師最主要講的是柔光攝影,而柔光攝影是讓燈光減弱,讓反光變低,達到美觀的效果。柔光攝影是最好用的拍攝方式,可以讓強烈而反光的照片變成柔和而漂亮的照片,要如何讓一般的攝影變成柔光攝影呢?首先要先做一個導燈管,之後只要黏上描圖紙後黏在在閃光燈上就大工告成!而也可以讓影子變小喔!而如果光源不夠時,可以在後面放一個反光板,讓光反射回道鏡頭裡,這是老師的建議。
老師最後有說明不同攝影模式,攝影模式最常用的是閃光和小花模式。閃光模式在相機的簡寫是一個閃電符號,就是在拍比較暗的照片時,會自動打燈的模式,可以加強光線。而小花模式,它的簡寫是Macro, 主要是可以做近距離拍攝,可以拍很近的物體,例如可以清楚拍到貝殼上的紋路。還有錄影模式,光圈快門……..等。

生態攝影是生態+攝影,不只攝影重要外,生態攝影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必須要拍出能說故事的照片。ISO值是衡量底片對於光的靈敏程度,光圈能在入光路徑上提供可以變更大小的開孔,進而控制穿越鏡頭的入光量,快門是照相機中控制曝光時間,快門時間越短,曝光時間越少。
不過,光源是最主要的問題:
1閃光燈:打燈可以讓物體的線條變得明顯。
2手電筒:比較實用,因為他不是裝在相機上。
3珍珠板、鋁箔紙:可以將閃光燈、手電筒的光反射到物體上(鋁箔紙要柔爛,光才會被打散)。
4: 柔光罩、描圖紙:可以將打出來的光變得柔和。

今天李老師介紹了相機的構造、攝影的基本原理(光圈、快門和感光值ISO)。

光圈可以控制進光的量和景深,就像是瞳孔,光線暗的時候要開大光圈,而光圈會影響景深(就是照片清晰的範圍),光圈大時背景會呈現模糊的狀態,而光圈小的背景反而較清晰。快門就是速度。拍運動中物體的時候,快門要快,光圈也隨之要大。ISO是感光能力,數值越高,吸收光的能力越強,適合光線暗的情形拍攝,但是的照片品質卻不理想了。

自從摔壞爸爸的傻瓜相機之後,我只能用手機拍攝。雖然方便,但總覺得疑惑:畫面拉大時,影像卻反而模糊了。如今終於在李老師課程中得到答案:手機是「數位變焦」,相機是「光學變焦」。因為手機是單鏡,畫面拉大時,畫面會出現許多空白處,手機相機程式會自動將鄰近的顏色抓過來填補,結果影像就會呈現模糊的狀態。而傻瓜相機、數位相機等,有鏡片組,畫面放大時,相機會移動鏡片的位置,但放大的倍數會有所限制,所以需要不同的鏡頭,滿足攝影需要。

我自己操作手機相機的心得是:注意構圖、光線亮度方向、對焦、以及不要放大畫面。

老師還教了操作相機的基本步驟 (選鏡頭、對焦點、測光),以及拍攝的技巧 (閃光燈的運用、如何補光)。

去年五月科教館辦了科學攝影展,展出許多精彩的生態攝影作品,任人讚嘆。好的生態攝影,除了攝影技術之外,最重要的是讓照片說故事,拍出每種生物的特性與環境。老師說看到昆蟲時,要搶快先用廣角拍一張,然後再加入構圖及微距。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多練習,才能拍得更好。希望我也能拍出生物世界的美麗與故事。

生態攝影
今天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關於生態攝影的技巧和知識
1.生態攝影=生態+攝影
2.要拍出可以說故事的作品
3.打閃光燈可以讓暗部細節更清楚
4.微距攝影以前是牙醫在用的,後來用來攝影
5.可以用描圖紙,衛生紙來當柔光照
6.相機的種類:
數位相機
單眼相機
類單眼相機
微單眼相機
傻瓜相機
手機
7.可以利用剪影來拍攝造型奇特的生物
8.不開閃光燈,拍起來會更美
9.生態攝影的注意事項:
不要穿太鮮豔的衣服
拍攝時要放輕腳步
如果在拍攝時,昆蟲飛走了,要原地守候不要去追昆蟲
動作不要太大
10.反光板可以自己做

心得:這次上課讓我學到許多關於生態攝影的知識和技巧,發現我更了解相機的使用方式和構造.

在這堂課中,李惠永老師教導我們許許多多的生態攝影技巧,現在就讓我們來發現生態攝影的技巧吧!

攝影,對於某些專家來說或許十分容易,但是生態攝影的難度卻是更上一層。一張有關於生態的照片,想要拍得好,本身就已經十分困難,更何況照片還要有故事說,這根本就是難上加難。

想要學會攝影,就必須有齊全的裝備,像是鏡頭就有分好幾種,例如:魚眼鏡頭、微距鏡頭……等。而拍昆蟲時,就必須用到微距鏡頭。一開始,鏡頭其實是用在牙齒治療方面,牙醫師為了在拍牙齒的時候把光打靜嘴巴哩,於是就有了鏡頭。

想要把照片拍好,除了要有齊全的裝備,還必須有技術,並善用一些功能,例如:柔光……等,就能讓照片看起來更美麗。像是柔光,就會自動填補色彩,也會有鮮豔的對比。

就算我這堂課缺席沒到現場,我還是透過影片看到李惠永老師的攝影技巧,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將攝影技術練到爐火純青,並將這個技術傳承給下一代的學生。

這堂攝影課我聽到許多有關照相機使用的專有名詞,拓展我的拍攝視界。之前我和弟弟共用的是爸爸汰換下來沒有裝SIM卡的手機充當照相機,我們兄弟離3C產品有段距離,有急事要打電話時要準備許多硬幣打公用電話。電源、對焦、快門,就是我們的手機所能及的範圍,直到去年夏天我們到拉拉山露營時,我隨手拍完放在桌上,等到要去拍神木時,就再也找不到了。回程,我的失望勝過爸媽對我的責備,這裡有好多蝴蝶可以收到記憶卡裡啊!

當然,爸爸不是常常在汰換手機,所以有外拍時,只好千叮嚀、萬囑附的交待我要小心使用他的CANON類單眼相機,當然,爸爸對3C或相機算門外漢,但是還是比我好一些,所以當他將我拍完的照片存到電腦時,又會對我拍的照片多加批判。

參加一次次生態營的課程,我覺得在生態的知識有許多長進,從生態層面來從事攝影又有另一番見解和趣味性。例如去年暑假在科教館有一場「蛙覺‧青蛙映像」生態攝影展,經過生態營課程的洗禮後,再來看這位青蛙達人鏡頭下的蛙類生態,畫面又別有一番感受。

李惠永老師強調生態攝影要從生態層面著手,要了解拍攝的生物習性,要有拍攝內涵也就是故事性,而不是拍”大頭照”,要讓照片或影片說故事,才是生態攝影的精神。我看Nat Geo Wild時也試想,如果把旁白、背景音樂都拿掉,就無法了解影片製作者要表達的意涵,攝影要有靈魂才能吸引人,當然拍攝技巧也很重要。雖然去年暑假我和弟弟都參加了偶戲館的動畫製作;但是攝影技巧有待充實,是今年暑假的學習計畫之一。

修正 我的代號為310

最早運用在牙醫查看病人的牙齒微距攝影,後來被應用在生態攝影上。我的攝影配備不是手機就是傻瓜相機,確實在近距離的昆蟲拍攝上有很大的困難度。

李老師強調生態攝影主要的精神是拍攝的內涵,進行生態時也有先前的準備工作像是要穿黑色或迷彩系列的衣物;避免突如其來的大動作;放慢、放輕腳步,原地守候應受到驚嚇而離去的生物;由遠而近逐步拍攝,先求有再求好的拍攝方針,對著拍攝主體繞一圈觀察,試著用不一樣的角度去拍攝來凸顯主體的特色,例如使用仰角可以拍出表現出植物向上生命力。

如何在現有的攝影工具自行製作輔助器來完成微距攝影的工作也是令我覺得實用又富創意,如手機加放大鏡,還有看似攤販將調味後的鹽酥雞倒入紙袋的鐵製容器的”柔光器”,李老師的DIY解說的很仔細,我打算假日空閒時也來做一個。

充分了解手邊器材的特性,利用李老師課堂上的”撇步”補足器材的不足性,老師多年的實務經驗,大方與我們分享,猶如吃了大補丸,功力增近不少。

閱畢
未交名單
謝允恆、華靖宜、楊若妘、蔡鈞丞、秦翊駿

身為一個有名攝影師的學生(至少我這麼認為),他是在BBC公司上班的一個主管,認識很多會拍精美照片的員工,可是他卻能一一找出照片裡的優缺點。他說,一張好的照片不只要夠精美,還要能說出故事。
於是一開始,老師就從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用到的3C產品─手機的照相功能來說,手機是可以配戴鏡頭的,從魚眼、廣角、微距等都是可以從不同相機中找到的。手機雖然可調整不同大小的攝影方法(也就是調遠近距離),但越不符合原本的距離,也就越不清楚。
老師還拿出了幾個「法寶」¬¬¬─珍珠板、鋁箔紙。珍珠板是反光板,鋁箔紙是柔化光源的物品,原來,善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拍出來的照也會完美。其中,柔化光源重要的一大重點:降白,當照片比實物還亮、還白,就是沒有柔光,這時,如果還有閃光燈,照片就會變得很白,很刺眼。
最主要的是,我在這堂課學到了很多,不管是反光還是柔光,都讓我領悟到拍照最原始的重點:拍好一張照。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