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班]20161001天溪園夜觀心得發表

Filed Under (eci進階班) by 邱鴻麟 on 02-10-2016

img_1695

今年天溪園依舊光線迷人而富有美感,多樣的生命一樣令人驚喜。

林玉琴老師、施宏明老師、陳王時老師的帶領下,生物多樣性的調查從下午搜尋到晚上,雖然今晚無法在天溪園內部調查,漫步於路旁的森林調查卻也發現許多生物。

森林中與黑夜中人的感官會受限,卻更開啟你想找尋的銳眼,陸陸續續赤蛙、赤尾青竹絲、蟾蜍、樹蛙彷彿依約先後出現在各位的身邊與頭頂,也是這幾年天溪園夜觀的例行常客。

相信這樣的體驗對你的夜間觀察訓練有所幫助,勇氣也提升不少,也請你將這樣的經驗分享給全世界。

備註:

一、下次為線上課程,請不用到校。

二、請利用這次的拍攝照片,進行Prezi的簡報練習,請設定一種主題,每人報告限時三分鐘,在最後一次上課時進行。

三、本次邱老在部落格上提供之照片影片,你皆可使用(不過儘量以自己的為主)。

相關照片與影片之檔案連結(本聯結將在高階班結束後失效,請儘快下載你需要的照片)

今日,老師帶我們到一個叫做「天溪園」的地方做戶外教學,一開始,大家一起到天溪園去做白天的觀察,第一個看到的是一隻鱗蝗,鱗蝗只出現在水邊,但水溝,濕地也有鱗蝗喔。第二種是保育類的無霸勾蜓,又巧遇無霸勾蜓點水,而牠還讓我們看他點水,一點也不介意呢!真幸運!接下來,還有螳螂
飛蛾,飛蝗,溪蝦…..等昆蟲,不過更好玩的在更後面呢!
接下來要做的是~夜觀!這是我最期待的時刻,因為我喜歡夜觀。夜觀可以看到白天看不到的動物,有甲蟲,貓頭鷹,青蛙等,我們看到一隻黑匡蟾蜍,牠是台灣的特有種喔。接著看到一隻盤古蟾蜍,牠也是台灣的特有種,老師還讓我們看他的毒液呢!之後又遇到福建大頭蛙,斯文豪式赤蛙,拉嘟西式赤蛙跟甲蟲和貓頭鷹…..等動物。而看完後就回家了。
真希望下次也可以上這麼好玩的戶外教學。

天溪園夜觀
今天是生態營隊去天溪園夜觀的一天,我雖然對天溪園不了解、也沒去過,所以倒是挺好奇的;到了天溪園,我們運用了超級「野馬11號公路」,以每秒1.2公尺,「快速」的前往天溪園,路途中,天空幾乎沒有雲,非常漂亮。
到達天溪園生態教育中心後,開始分成三組行動,我覺得有興趣的事情如下:
在聖人橋的入口處的河床有一些「豆腐岩」,祥撞向豆腐一塊一塊的,很有趣,主要是因為水長期裂隙向下侵蝕(下切作用)所造成的;我們在天溪園的解說庭中,在天花板上出現了兩隻超大的人面蜘蛛,一隻公的、另一隻則是母的,母的體型比公的還要大一些,當你站到他的正下方時,你會覺得他的眼睛好像瞪著你,覺得很可怕;第二個是小毛氈苔,毛氈苔是一種捕蟲植物,小毛氈苔就是更小的毛氈苔,長得非常可愛,就像一顆軟軟的刺刺球,但我還沒有看過牠捕蟲;再來就是蜻蜓界的巨無霸「無霸勾蜓」,剛好有人發現雌蟲在產卵,吸引了很多人過去拍,而且他還乖乖讓我們拍呢!(無霸勾蜓小檔案:台灣特有種,第2到第9節都有黃斑,是蜻蜓中的巨無霸,飛行速度很快,如果不被干擾,可產200次左右的卵);除了巨無霸,也有發現「白痣珈蟌」和「鼎脈蜻蜓」(白痣珈蟌小檔案:體型小,雌蟲翅膀末端有白點,雄蟲則沒有)(鼎脈蜻蜓小檔案:體型較大,數量多,腹部的3到7節是灰白色的)在靠近入口的地方有一個代表景點「天溪瀑布」,雖然沒有很大,但還是很壯觀,老師帶領我們繞一圈,最後才抵達天溪瀑布,為天溪園行程畫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在離開天溪園時,看見了一些小貓咪,在停車場的地方趴著,但是當我們一靠近便一溜煙的跑走了。
接下來是夜觀的行程,因為不能進去天溪園了,只好在外面的馬路旁探索,但也看到不少東西喔!首先有看到盤古蟾蜍和黑眶蟾蜍,老師有把毒液擠出來讓我們看喔!還有看到毒蛇青竹絲,他還是不敵我們的快門攻勢,乖乖當模特兒啦!在途中也有發現「斯文豪氏赤蛙」和「拉肚子吃西瓜『拉都希氏赤蛙』」(斯文豪氏赤蛙小檔案:體型大身體長,背部常是一致的綠色或褐色,但也有綠色夾帶褐班或褐色夾帶綠斑,偶而也會發出鳥叫般的「啾」一聲,所以會有賞鳥者搞混)(拉都希氏赤蛙小檔案:體長中等扁平,大頭的長度大於頭寬,背側褶下方有黑色的縱紋)當我們組抵達聖人橋時,聽到了面天樹蛙的叫聲,但牠沒有出現,但好像別組有看到,真可惜!(面天樹蛙小檔案:非常小,只有2~3公分,生活在低海拔的山區且潮濕的灌木叢裡,叫聲是ㄅ—、ㄅ—)
這次的夜觀活動很有趣,謝謝所有參加的老師和領隊,希望以後有更多好玩的旅程以及更有趣的是,要期待進階班的校外教學喔!

老師:
您好!
想確認10/15不用到校上課?
10/22結業式當天,我要請假,參加自然老師指派的 (點子科學競賽)
怎麼辦呢? 心得筆記與簡報檔案,我會在這週送交
但是10/22沒辦法上台,可以先交電子檔嗎?
高階班學費可以用匯款嗎?

10/15要上課。

今天我們去天溪園,白天的時候看見了那霸蜻蜓(全台最大的蜻蜓)在產卵,第一小隊趕緊拍下來,後來老師叫我們用錄的。
到了晚上,以後我們看到了赤尾青竹絲跟很多的蟾蜍,有黑框蟾蜍、古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盤古蟾蜍、面天樹蛙,有些是回家翻圖鑑,才確認牠的名字。可惜我的相機沒電,所以後面沒照到。

更改編號102

老師我10/15要請假,謝謝

老師
我10/15請假
謝謝

天溪園野外觀察,我跟隨的是陳王時老師的腳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灰鶺鴒,回家後趕緊翻開生態課程覓得的寶典「台灣常見100種鳥類」,果然在第63頁發現牠的身影!由於是圖鑑,有清晰的圖片卻沒有牠鳴叫的聲,只好問『谷哥』。

灰鶺鴒,屬鶺鴒科,冬候鳥,身形纖長,頭至背大致為鼠灰色,胸至腹部為黃色,腳黃褐色,冬天常見於中低海拔的山澗溪流及水域附近,喜歡在水域或潮濕的地面活動,偶爾會停佇於電線上,停棲時會不停上下擺動尾羽,飛行呈波浪狀,並同時發出「唧、唧、唧」叫聲。(資料來源:灰鶺鴒-新店平廣橋下 YouTube灰鶺鴒 叫聲的影片2013年11月26日-上傳者:bfpeng),從這裡可以聽到他的歌聲,真是太棒了!

之後又找到自然系圖鑑Online的資料,讓我對灰鶺鴒有更深入的了解-鶺鴒科是種類繁多的族群,一般鶺鴒科鳥類喜歡棲息在水邊,尾巴是上下擺動。鶺鴒科的鳥類,走起路來喜歡陡動身體。灰鶺鴒和黃鶺鴒極為相似,最大不同在於灰鶺鴒前腳是黃色,而黃鶺鴒的腳卻是黑色的。白鶺鴒,是台灣普便見到的鴒鳥,喜歡在河邊沼澤邊覓食,白鶺鴒能快速的在河邊行走,平地時則上下擺動,飛行路線成波浪狀。「台灣常見100種鳥類」圖鑑中卻見不到黃鶺鴒的蹤影,不知原因為何?

以下摘錄自然系圖鑑Online對鶺鴒科的定義
科別: 鶺鴒科
屬別: 鶺鴒屬
鳴聲: 飛行時常隨著振翅節奏發出清亮的「唧唧、唧唧」鳴叫。
別名: 牛屎鳥仔(台語對鶺鴒類的統稱);古又名:脊令、連錢、雍渠、雝渠、雪姑、錢母。
身長(公分): 18
食性: 節肢動物
棲地: 房屋、電纜線、林園、溪澗
遷徒狀態: 普遍冬候鳥
群聚性: 單獨
飛行:呈波浪狀飛行。

由牠的群聚性特形來看,我算是幸運的,單飛的鳥的確比較難觀察的到,群聚性的藍鵲、鷺鷥就顯得「大眾化」了些。在天溪園巧遇的灰鶺鴒也是「在水一方」,正是符合牠喜歡棲息在水邊的習性。

  天溪園的夜觀課程,是我在進階班中最期待的一堂課。想到平常上課累積的知識,可能有機會在大自然環境中派上用場,可以實地觀察,有機會讓我在看到的第一眼就能認出動物的名稱,也可以藉由這次田野調查,了解更多豐富的生態環境。

  在這次天溪園的課程中,我們分成三隊,我們這一隊由陳王時老師負責帶隊。一進天溪園,我們就看到有兩隻巨大的蜘蛛王—人面蜘蛛吊掛在天花板上,等待著獵物的到來。接著,我們就到了一座小池塘邊,才剛靠近池塘,我們就看到有一隻短腹幽蟌正停在我們前面的葉子上,大家都紛紛拿出相機要拍,但它卻以訊來不及掩耳的速度逃脫,讓我只能拍到它的背影。

  接著,我們到了一片平坦的地區,那裡的景象領我們嘆為觀止,因為不但有寬腹螳螂、許多蝗蟲,還有一大群蝴蝶,有大鳳蝶、紋白蝶、琉球青斑蝶……等。在我們下山的時候,我們還看見台灣最大的蜻蜓,同時也是保育類的無霸勾蜓正在用點水式的方式產卵,我趕緊拿出照相機錄影,不時自嘆自己真的是太幸運了。

  接著,老師帶我們到天溪園外進行夜觀,我們剛出來,別隊的老師就說有看到青竹絲,我們趕緊果去拍照,最後總算捕捉到了它的身影。再走回來的路上,我們還看到了是台灣特有種的黑眶蟾蜍和盤古蟾蜍,老師還讓盤古蟾蜍噴毒液讓我們看,盤古蟾蜍的毒液果然不是浪得虛名的,一共噴了兩三公尺遠。

  我原本以為爬山只有鍛鍊體力的用處,但是經過陳老師的專業教導後,讓我體會到,深山裡有許多的生物奧秘,值得我們一一探索、學習以及研究。

天溪園之旅
今天中午吃完午餐後,我忽然想起今天要去天溪園,於是馬上請爸爸帶我到捷運站。帶著七上八下的心,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西湖站。上了專車之後,我就找了個位子坐下。沿途風光明媚,我和朋友聊著聊著,不知不覺就到了天溪園。一下車,老師就叫我們沿著路往前走,沒走幾步路好多人就已經氣喘噓噓、汗流浹背,前進的速度比蝸牛還慢,逼得老師只得讓我們在一旁的涼亭休息。過了一會兒,大家休息夠了之後,我們又重新出發了。走呀走, 突然,一陣夾帶著水氣的風吹了過來。好涼啊!大家便打起精神往前衝,原來有瀑布呀(天溪瀑布)!怪不得有涼風!大家隨手抓了相機、手機就開始瘋狂的拍照,當我拿起相機,準備拍的時候,突然發現一件驚人的事-我的相機沒記憶卡!不要啊~~~拜託這不是真的!這只是惡夢而已!!!可惡~它就是真的˙˙˙˙˙˙。早知道就多帶一支手機,可是,千金難買早知道,怪也只能怪自己粗心大意,只好硬著頭皮向老師報告,沒想到慈愛老師拿出了一個記憶卡,叫我回去時再還他,這時,我看到老師的頭上有像菩薩一般的光芒,結果,原來是夕陽西下的餘暉˙˙˙˙˙˙我還沒開始拍就要前進了,真可惜!
我們拍的第一個植物是毬蘭,它長得像一顆顆小星星一樣漂亮,又像新娘的捧花一般,清雅脫俗,接著又看到毛氈苔,它是一種食蟲植物,長得很像魔鬼氈,拍完之後,我們又得往前走了,這時,有人尖叫:鍬形蟲!原來有兩隻鍬形蟲在對峙,牠們各自舉起自己的武器,準備開戰,真有趣。不久,我們又陸陸續續發現了人面蜘蛛、沫蟬、琉球青斑蝶,等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種斷口會流出看起來像鼻涕,摸起來像果凍的鬼桫欏,我還拍了很多張照片呢!光陰似箭,一轉眼就到了晚餐時間,我坐在我的朋友的旁邊,開心地吃著葡萄和麵包,迫不及待的想要趕快開始夜遊。吃著吃著,很快的,就到了夜遊的時間, 我們拍的第一個植物是蕨類,老師指著它說:細小的葉子是孢子葉,大的葉子是營養葉,拍完之後,我們又出發了,這時,有人大叫:豆娘!又是一陣閃閃爍爍,不久,豆娘就被趕跑了,後來,我們又陸陸續續發現了很多動植物,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赤尾青竹絲,牠的顏色綠的像翡翠,令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多捕捉幾張牠的身影,我想,要不是前面有一張大蜘蛛網,大家早就衝到牠的面前與牠合影留念了。
這趟天溪園之旅真令我大開眼界,也讓我難以忘懷,希望那裏的生態能像鑽石一般恆久遠,生生世世永流傳。

語曜-天溪園野外踏察之施宏明老師無畏大刀螳螂篇

大刀螳螂是天溪園野外觀察的壓軸,出了天溪園園區前往遊覽車的途中,眼尖施老師發現了一隻碩大的大刀螳螂,面對牠一雙大鐮刀,老師毫不畏懼,隻手將牠擒拿下,真令我佩服,讓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觀察大刀螳螂。

生態資訊營課程,還沒有一堂課專門介紹螳螂,或許是因為全世界螳螂目有9科2000多種,台灣已知17種,不過我還沒有找到專門介紹螳螂的圖鑑,或許是因為台灣還沒有發現超過30種,所以沒有出版圖鑑(是比照陳老師的蛙類圖鑑,最早出版的是台灣三十二種蛙類),不過有人知道這方面的訊息的話,也謝謝跟我分享。

施老師說:「螳螂是肉食性昆蟲,捕食技巧是昆蟲界的佼佼者。任何昆蟲只要被抓,很難逃離螳螂的手掌心。」螳螂實在是太吸引我了,舉螳螂的生活史為例子,牠是不完全變態種類中漸進變態昆蟲(複習一下漸進變態生活史:卵→若蟲→成蟲,若蟲和成蟲生活環境沒明顯的差異,只有體型外觀大小、翅之有無及生殖能力的不同,同翅目有蟬。螳螂目則有螳螂)。螳螂幼期和成蟲皆為肉食性,而且只捕食活的食物,這比吃生魚片還可怕!(上完邱老師環境教育課程的那個星球六晚上,我和哥哥毅然拒絕了媽媽的提議吃「爭鮮」迴轉壽司。

昨晚觀看國家地理頻道WILD SURVIVOR一位自然科學教師 Phil Breslin花四天時間仿效毛利人的原始生活方式(未攜帶現代的野外求生配備,以漁獵、採集、鑽木取火)登上紐西蘭的火山上,途中,在他還沒成功捕捉到獵物前,他以所撿拾的動物骨骸來挖取腐木中昆蟲食用,成為蛋白質來源,邊吃邊喊有蟲在咬他的舌頭,為了生存只好吃吞蟲吃,第一次用陷阱捕捉也只補到一尾身長越兩公分的小魚,直到第三天才叉到一尾大饅魚,相較之下螳螂,凶猛好鬥,取食範圍廣泛,且食量大,在農、林區捕食不少害蟲,是多種害蟲的天敵。好威猛!

螳螂目昆蟲通稱螳螂,大刀螂、拒斧等,是比較古老的昆蟲,其形態結構與四千萬年前的化石螳螂很相似。螳螂常具擬態和保護色,有綠葉狀、枯葉狀、花狀或竹節狀等等。螳螂的卵塊稱為螵蛸,產於桑樹者稱桑螵蛸,可以入藥。螳螂這麼優質,怎麼還沒有牠的寫真集,真不公平。

資料搜尋:百度百科

天溪園
其實,在我去天溪園之前,我弟弟已經去過一次,所以在我出發之前,他就興奮的告訴我說他看到了好多好多有趣的生物,因此我對天溪園有了滿滿的好奇與期待!

抵達天溪園後,我們由陳燦榮老師帶領,出發去尋找天溪園的各種生物!老師們都好厲害,老師常常指著那些我們平常不會去注意的地方,說:那邊有昆蟲呦!

抬頭往上看,我們找到了人面蜘蛛,椿象和行軍蟲,那天颱風過後,聰明的昆蟲都往涼亭下躲,而人面蜘蛛也正虎視眈眈的在那裡等著他的大餐,老師要我們去摸摸看人面蜘蛛的網,剛開始我有點怕,怕大家太粗魯,如果人面蜘蛛掉下來怎麼辦,或是如果我們弄壞了牠的網要怎麼辦?結果我嘗試過後發現:哇!他的往好堅固喔~而且也不太會黏,果然要嘗試一下才會有收穫,另外,行軍蟲也很特別,他們是團體亦起行動,要逃跑也是一隻接著一隻,真可愛~

而當我順著視野方向去尋找生物時,看到了蜂窩,盲蛛和青蛙,我們看到的那是一個小蜂窩,感覺很特別因為第一次這麼敬看蜂窩~盲蛛很靈敏,腳很長,身體很小,在夜從中鑽來鑽趣,舊是不給我們拍!(但我最後還是有拍到^^)我們還在水管裡發現了青蛙,他很可愛,水管內有少量的水,有水才會有青蛙

往下找,也找到了蟾蜍,青竹絲和螳螂,那隻蟾蜍超大隻的!大概只比我手掌小意點,但他還是很靈敏,跳得很快,一下就不見蹤隱,青竹絲雖然沒有很大隻(但太大隻野太可怕了),但大家還是很驚奇!易群人拿著像機狂拍他~我也是第一次在野外看到蛇呢!那隻螳螂也很大,而且他還意直爬到一個人的頭上趣,大家看了都覺得很好笑!

這次趣天溪園,除了了解更多樣性的生物,我也發現老師們都好厲害,老師常常指著那些我們平常不會去注意的地方,說:那邊有昆蟲呦!我已後趣野外觀察不能只看意點,救聯天空,屋頂,地板,泥土堆,樹葉下……等都要仔細觀察!

進階班的野外觀察就是去天溪園夜觀,我期待了好久。
我們一點多集合前往天溪園。我們在路上就看到一隻人面蜘蛛,而且後來也看到幾隻,蜘蛛網內放射線的絲是不黏的,一圈一圈的是有黏性的。我們先在進去的地方稍作停留,觀察周遭的一些植物,後來我們往內走,看到可能是因為颱風所以集體躲在屋簷下的椿象,還看到兩隻鍬形蟲在一起不知道做甚麼,也有看到泡沫蟬等很多很少真正看到的生物。
吃完晚餐,要進行夜觀了。我們開始出發尋找, 夜晚視線不佳,我幾乎甚麼東西都沒找到,老師卻可以找到一堆生物,他說他都是靠感覺的,就是感覺那裏有東西,去看就真的會找到,晚上我們依然看到許多昆蟲,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看到赤尾青竹絲還有一隻螳螂,青竹絲竟然就在路邊的草叢裡,我們看到之後就有人一直在找蛇,雖然都沒有再看到,而螳螂令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老師把它放到手上,結果他飛到一個人的相機上,結果又飛到我的肩膀上。
這次的夜間觀察讓我大飽眼福,看到一堆各式各樣的生物,除了看到毛氈苔等聽過沒真正看過的以外、看到毛氈苔等聽過沒真正看過的以外、也看到很多沒聽過的,如野鴨椿、還看到一些蝶類、蛾類,我還發現我不太擅長於尋找生物,幾乎所有看到的動物都是別人先看到我才去看的,所以我要繼續接近大自然,讓我能「感覺」到那些動植物的存在。

知了~知了~每到夏天,蟬就會開始鳴叫,但蟬其實是整年都有的,只是4~9月可能比較多,這次的課程就是講蟬。
蟬在昆蟲綱中屬於半翅目,原本是被分到同翅目,可見有時是很難區別甚麼物種是甚麼類,也屬於頸喙亞目,也就是嘴從頸部長出來,特徵是有刺吸式的口器,所以也被有些人認為是害蟲,因為牠的若蟲會吸食植物根部,可能造成植株死亡。但其實蟬對人也是有益的,例如蟬可以當中藥材等。
蟬的若蟲有五個齡期,最後一次脫皮就是羽化。具有挖掘足,通常在地下20~50公分有植物的鬚根的附近比較多。蟬在土裡都需要經過幾年,目前有兩種週期蟬:十三年蟬和十七年蟬,兩種都在北美才有,他們在土裡經過數年的時間,羽化的那一天,數以萬計的蟬會聚集在各棵樹上,從中胸開始裂開,花費1~2小時的時間羽化完成,令人感動牠們在土中這麼久,終於羽化成成蟲,這間新的生命歷程。
一想到蟬,就會想到蟬聲,蟬是如何發聲的呢?一般雄蟬的肚子裡面都具有鼓膜發聲器,裡面有V型肌,用來震動鼓膜來發聲,鼓膜發聲器的內部構造很複雜,實在搞不太懂。我們一般聽到的蟬聲都是屬於長音的召喚聲,是雄蟬召喚雌蟬時發出的。對於蟬來說,聲音就是一種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是甚麼?簡單來說,就是不同物種之間即使地緣關係相近,但物種不同的類群之間不能互相交配,或不易交配成功的隔離機制。資料來源:生殖隔離- 維琪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老師還介紹一些蟬的種類,並給我們聽了他們的聲音,有很多都是常聽到的。這次蟬的課程讓我更了解蟬──這個離我們很近,但我們很少注意到的小生物。

上面蟬的傳錯位置,已傳到「蟬的生態研究」

天溪園之路邊觀察記
在一個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山上的一角有微微的亮光在持續前進,有時亮光會停下來,彷彿好像在等待著另一個亮光,如果你的眼睛不離開那微微的亮光你會發現一個亮光分裂成很多的小亮點,那些亮光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西湖國小生態資訊營隊的小朋友拿著手電筒尋找跟我們有約的生物,然而這些生物不是你大叫他們就會出來跟你say hello,而是用眼睛去尋找這些生物。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六大毒蛇,屬於出血性毒蛇,身披脆綠的衣裳,有著紅寶石的眼睛,緋紅的尾巴,外貌酷似青蛇,猜到了嗎????沒錯就是—赤尾青竹絲,身體呈s形,吐著鮮紅著蛇信,彷彿隨時就要張開血盆大口將獵物吞下肚。我最喜歡的是福建大頭蛙,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掛在一根樹枝上,開心的泡著泥巴浴。夜觀時絕對不能露看得就是「水管公寓」,我們在裡面發現了斯文豪氏赤蛙和盤古蟾蜍。在我們觀察這些既有趣又危險的生物時,時間也同時在流失,一眨眼時間就過去了「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在我還來不及去用心體會時,我就已經坐上車回家了!!

天溪園校外教學是我最期待的課之一,到天溪園一探究竟。

才走不久,就幸運的看到兩隻人面蜘蛛和兩張大大的蜘蛛網,我以前只知道蜘蛛網不容易破,我摸了一下,才知道蜘蛛網是如此堅硬、有彈性,讓我超級驚訝。

走了一段時間後,老師發現了捕蠅草,大家開始興奮的拍照,但因為我的手機功能不好,拍的不清楚,所以只好看老師的照片,沒想到看到老師拍的照片時差點嚇死,照片裡連捕蠅草中的小蟲都拍的一清二楚,真不知道到底是老師的技術好、相機是顯微鏡還是兩個都是……

吃完晚餐後繼續上路,居然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毒蛇–青竹絲!大家都拿出相機,瘋狂的拍呀拍,我想青竹絲應該覺得:你們幹嘛一直打擾我,很討厭哪!小心我咬你們!

才走幾步路,老師又用他的超級透視眼發現躲在高處的樹蛙,接著又是一片相機的喀擦聲……天哪!連樹上都看的見?這些動物真的毫無隱私權可言啦!

這次天溪園之旅真是讓人難以忘懷,讓我認識更多生物,也讓我知道下次一定要帶相機,不然照片都不清楚……謝謝老師安排這次的活動!

天溪園參考資料:
http://www.ymsnp.gov.tw/index.php?option=com_tourmap&view=tourmap&id=16&gp=0&Itemid=222

10/1(六)
這次~我們來到陽明山腳下的天溪園,在那邊,我們看到了很豐富的生態,看到了浦葵,看到了甲蟲,看到了螳螂……在日觀就有如此多樣的生物,到了夜晚,看到了更多東西了!如在樹端的褐樹蛙,在葉子上的茶蠶蛾幼蟲,在樹枝上的青竹絲,在地上的蟾蜍,還有……在廖晉東頭上的螳螂!這次夜觀我看到許多從未看過的生物,也有吸收到許多的知識及經驗,更讓我體會到夜觀的有趣~

進階班的課程中我最期待的就是去【天溪園】進行夜間觀察。
我們到了天溪園以後居然就馬上看到了 人面蜘蛛 我從來都沒想果蜘蛛絲居然可以這麼堅韌。
我們的重頭戲是晚上的夜間觀察。我所看到的東西裡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小動物是青竹絲。
另外,我們還看了許多的動植物,並結束美好又難忘的一天

今天,我們到天溪園參觀,哇~一下遊覽車我就感覺到暖風吹來,今天的天氣是多麼好啊,還沒到園區,我們各個累的焉焉一息。老師只好向趕牛一樣把我們趕上山,到了山上換成涼風吹來,我已經迫不及待想信去裡面探險,這次帶領我們的是林玉琴老師,上次金面山也是老師帶的,一進去我馬上拿起相機把老師說的東西拍下,好死不死,我的相機快沒電了,為什麼,我還拍不到10樣東西ㄟ,可是我出門前才檢察「滿格」耶。還好出門前,媽媽提醒我要帶手機,因為結束後要和他聯絡,平常我很少用到我的手機相機,今天終於東山再起了,接下來的好幾個小時都用他拍照,裡面的生態非常豐富,我最感興趣的是,走著我們突然發現怎們有好多根樹枝裡面有金黃色的汁液,遠遠看我還以為是楓膠,但近看,好噁心又好可愛,好像快流到地上又沒有,感覺摸了會黏手,邱老師摸了後不黏手,滑滑QQ的很快的,我們必須離開園區,吃飽飯我麼開始了今天的重頭戲「夜觀」,夜觀我們沒有特別去哪,只是慢慢的沿路走下山,一開始,我們幾乎神麼都沒看見,越晚,東西誒多,我們很幸運的看見了蛇,越晚陸陸續續許多青蛙好朋友都和我們見面了,讓我遮正看見了傳說中的「水管公寓」這次的校外教學收或非常多,非常值得。

美麗天溪園

天溪園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東南側,有瀑布、步道、岩壁、森林等景觀,裡面也有許多生物,有鬼梭羅、蝴蝶、紅圓翅鍬形蟲、毛氈臺、伏石蕨、青竹絲、福建大頭蛙等生物,生態相當豐富。
天溪園的入場規定非常嚴格,必須穿著長褲、穿步鞋,他們這樣規定好像是因為怕我們被蛇咬,他們真是非常謹慎、小心。
在一個亭子裡,住著許多的人面蜘蛛,網子大得蠻嚇人的,但是有些網子怎麼找都找不到蜘蛛。在亭子後的步道樹上有兩隻紅圓翅鍬形蟲,我們到了時候它們正在一棵光臘樹上開心的吸樹汁。因為颱風剛過,地上都是落葉、落枝,所以有許多昆蟲和小動物躲在裡面,就像我在裡面拍到一大堆褐色的蚱蜢。在一個小岩壁上有很多毛氈臺,我原本計劃要抓螞蟻給它吃,但沒有做,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老師說它吃不掉螞蟻,螞蟻對它來說有點大,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我找不到螞蟻。下山的時候,在亭子後的步道樹上的那兩隻紅圓翅鍬形蟲還是在那,我猜它們一定是沒有時間觀念,才在那吸了一整個下午。那裡有一個很大的瀑布,叫天溪瀑布,很大,很壯觀,瀑布旁的水霧很涼,可惜的是瀑布上有一棵倒掉的樹,有損風景。

吃完飯後,我們到天溪園附近的路上做夜觀,路上的車子很多,也開很快,所以我們只能「非常靠近馬路邊邊」得做夜觀。那裡的路旁有一條大水溝,不知是因為它已經看過很多像我們這些夜觀的人,不怕我們,還是怎樣,那裡的青蛙看到我們都不會跳走,很有趣。我們有看到一隻青竹絲,很細很長,也不怕人。

天溪園的風景優美、生態豐富,希望有機會還能再去一次。

天溪園觀察
今天,我們到了天溪園觀察,因為我們們要來收集最後一堂課要報告的東西。
晴朗的天氣,正適合觀察東西,但是前幾天颱風攪局,因此,很多動物都躲起來了、植物也會被吹掉,所以,沒辦法觀察到太多的東西。我們一進去時老師就和我們介紹了「猴不爬」他叫猴不爬,因為它的樹皮很光滑。如果你仔細一看,就會看到有許多蟲子的咬痕,所以只有猴子不爬吧!接著我們看到了一群公椿象,再走上去,我們看到了我們看到了一群公椿象,再走上去,我們看到了兩隻甲蟲都不動還有松鼠做巢會用的植物……等等。觀察完之後我們吃晚餐,吃完晚餐我妹去夜遊,看到了會抱在一起的毛毛蟲,超肥的蟾蜍,青竹絲……等等。
我很高興可以和大家一起出去玩,觀察,也非常感謝老師!

天溪園夜間生態調查
我們這次進階班的戶外課程是要去天溪園,我們在在一點半時在西湖國小門口集合好後,就出發了!
我們一開始先到聖人橋站後,再走進去天溪園,一路上,我們呈現的是亂七八糟隊形,都零零散散的,到遊客服務區時才稍微比較好點。等我們後,我們就以小組行動方式,來進行觀察,我一開始進去後,我發這裡沒有像外面這麼熱,而且還有徐徐的微風吹來!真是舒服,而且在樹蔭的環繞下,幾乎沒什麼陽光,所以不會覺得太熱,可見大自然真的是一個天然的冷氣房!在這裡,有瀑布,也有很多的植物,自然而然也有了很多的動物在這裡,不過這裡的蚊子也很多,讓我們招架不住,可是這次的觀察還真是令人收穫滿滿,因為我們這次上去時,我們晚上不能待在裡面,不過我們可以在天溪園外面的道路上進行夜觀。雖然我們在外面觀察,不過我們還是看到很多東西,例如:青竹絲等,我雖然有想要拍照,不過我的相機拍起來都黑黑的,所以後來就放棄了。
這次的夜觀讓我印象深刻,讓我知道了更多的動植物,也多了一次夜觀的經驗,我非常的感謝老師陪我們來進行夜間觀察,也希望以後可以有更多這樣子的機會!

天溪園
抵達天溪園後,我們在陳燦榮老師帶領之下,出發去天溪園尋找生物!老師說,只要用手電筒照之後,有反光的可能就有昆蟲,像是蛾它的可就是紅光,這也讓我多了一個經驗。在下山時,我們陸陸續續的發現赤尾青竹絲、白鼻星等……,後來,在聖人橋的樹上又發現了虎頭蜂窩,虎頭蜂屬又稱胡蜂屬,在台灣俗稱虎頭蜂,是利用外形與大顎取名的,一種具有危險性的昆蟲。虎頭蜂體色通常黃黑交錯,大顎發達,腹部末端又螫針,被叮到會使人出現中毒現象,如紅腫、奇癢、刺痛等過敏現象,嚴重時引起患者休克死亡,被叮時,可用姑婆芋的汁液來以毒攻毒或是用尿液中的阿摩尼亞來酸鹼中和。

當天,我們下了遊覽車,還走了20分鐘才到達天溪園入口,我是分配到施老師這一組,施老師沿途都幫我們介紹許多植物及昆蟲,指出我們忽略的生態,像是樹皮下白色的蛾卵,超神的,連這個都能發現呢,真是厲害!
.
當我們走到涼亭時,我看到一堆椿象聚集在涼亭的柱子上,可能是因為梅姬颱風的關係,竹子都倒了,椿象找不到食物,所以才會聚集在柱子上,因為柱子是木頭做的,跟椿象的食物很像吧!在同一涼亭,我還看到人面蜘蛛結網在高處,這個高度剛好捕抓到椿象,因為我們的到訪,剛好把椿象趕到高處,頓時讓蜘蛛們抓到一大堆食物,而且,蜘蛛絲像釣魚線一樣強韌,不怕獵物跑掉呢!我有實際去觸摸蜘蛛絲,果然很強韌唷!

不久,我便在樹上看到2隻甲蟲在互鬥,也許是搶地盤、也許是求偶,真有趣。繼續走著,我便看到姑婆芋上有一些橘黑色的物體,細看才發現原來是泡沫蟬,這些泡沫蟬結繭很特別,像是一坨黏稠狀的唾液,其實這樣的泡沫,可以保護蛹,不怕震動。

再繼續往裡走,我看到山壁上佈滿了毛氈苔,這些毛氈苔圓球狀的葉片會分泌黏液,黏住昆蟲,再用消化液慢慢消化食用,這就像是豬籠草一樣,這類的植物,真的相當特別。我們往回走的路上,我看到一隻很大、將近10公分長的螳螂,這是我第一次在戶外看到如此巨大的螳螂呢!

用完餐,就是最精采的夜觀活動。我們在一棵樹上看到壁虎的卵,兩兩一對排在一起,好新奇,但很可惜的是,這些卵在2個月前就已經破殼而出,所以我們沒有機會看到孵化的小壁虎。

後來,由於天色變暗,我們必須利用手電筒的燈光才能看清楚,我們爬上一個斜坡,看到一個蜘蛛網上佈滿了蜘蛛卵,但由於這些卵太過細小,我的相機無法捕捉到這個畫面,覺得十分可惜,早知道就應該帶單眼相機。突然,我看到施老師用登山杖從旁邊的草叢勾起一條蛇,映入眼簾的竟然是赤尾青竹絲,看到青竹絲輕吐舌信,有點嚇人,畢竟這是隻毒蛇,被它咬到如果沒有立即就醫、施打血清,可能有生命危險,生態觀察也是有些小小的危險,所以保護的裝備也是很重要的。

沿路走著,我們看到一棵樹的枝節上,有一坨灰灰橘橘的毛毛蟲,施老說這些是行軍蟲,他們一起行動,一起找食物吃,行走的時候會排成一排,非常有趣。最有趣的是,這些行軍蟲如果受到驚嚇,便會以自殺炸彈客的方式從樹上掉下來,這時候,一定不要把嘴吧打開,否則就會吃到滿嘴蟲,哈哈,想像這個畫面就忍不住想笑呢!

後來,我們在一棵電線桿上,距離地面有2層樓高的地方,看到一隻蟾蜍,好令人訝異,蟾蜍竟然爬到這麼高的地方,應該是要躲敵人或是發現上面有美味大餐,才會爬上去。其實,我還在水溝裡看到大頭蛙,在地上爬得盤古蟾蜍,同學帽子上的螳螂,躲在水管裡的小青蛙。這個經驗告訴我,生態觀察還真的不可以只看一處,一定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連水管、涼亭屋頂、樹梢、草叢,都不能放過,這樣才能將大自然美麗、奇特的景物盡收眼底。

天溪園
天溪園對我來說非常陌生,我沒去過、也沒聽過,所以這次的戶外課程令我非常期待。
一下了遊覽車,我就在旁邊的樹上找到了攀木蜥蜴,到了【聖人橋】,可以從橋上看到豆腐岩,我們就開始往山上走。老師說: 天溪園,大部份是國家的土地,只有少部分是私人的土地。在路途中,有一個涼亭,只要抬頭,就可以看到兩隻人面蜘蛛望著你!在天溪園,有一種樹,它的樹皮有一部份是白色的,這就是【九芎】,九芎又被叫【猴不爬】,因為每年都會脫皮,所以樹皮非常光滑,連猴子都爬不上去。天溪園內還有一種植物叫【青楓】,青楓的翅膀是一對的,對,種子有翅膀,而翅膀是用來當成飛行工具來傳播種子的。一顆顆紅紅的果實,那就是【龍葵】,還有一朵朵淡粉色的小花,他的花蕊是紅色的。還有一種蕨類:【雙扇蕨】,雙扇蕨看起來就像是從兩邊裂開的葉子,但是可不能小看牠喔,雙扇蕨從侏儸紀時代就已經有了,真的可以算是活化石了!有一種植物,倒在路邊,從樹枝流出琥珀色的液體,原本以為會像口香糖一樣很黏,沒想到邱老用其他東西戳了那懸吊的液體之後,竟然還完好如初,原來那液體已經在外面形成一個膜,只要不戳破,就不會有事。
其中,最令人讚嘆的是天溪瀑布和夜觀時看到的蛇,感覺天溪瀑布相較於其他瀑布,地勢算是比較低,但卻還是有瀑布!夜觀時看到的那隻蛇,因為是晚上,所以我沒有看得很清楚,只記得那是【青竹絲】。

今天到陽明山國家公園裡的天溪園進行生態觀察,我們這一隊是由林玉琴老師帶隊,天溪園以前是座私人管理的遊樂園,但土地是公家的,所以被收回來設成陽明山國家公園。

  天溪園中有一條溪從中間穿過,所以很潮濕,這裡有許多變色植物,但因為是東北季風的迎風面,特別潮濕,所以早晚的溫差較南部的小,所以無法激發變色植物葉綠體中的色素,葉片就無法變成橘色、黃色、紅色的,但這種植物通常是落葉樹,所以一到冬天葉子就會掉光光,等到明年春天再次長出,而且是全部的葉子一起長,非常有趣。

  一到了天溪園的門口,就聽到秋蟬的叫聲來歡迎我們,讓我們的踏查添上一分輕快,每一種蟬叫聲的長短、聲音都不一樣,所以可以由此分辨蟬的種類,而且特定蟬會在特定時間出來,他們可以在地下待很久的時間,可是爬出來到地面後只有一周的時間可以活,所以要趕快交配。

  九芎也是一種變色植物,它每一年都會把樹皮脫落,所以表面很光滑,連猴子都爬不上去,所以也稱為「猴不爬」,天溪園的導覽老師說,連原本吃光臘樹的獨角仙,也飛到九芎上吸取它的樹汁,真是奇妙。

  今天有看到了兩隻鍬形蟲在光蠟樹上,又有一隻胡蜂飛過來湊熱鬧,可能是被光臘樹的汁液味道吸引而來的吧。光臘樹上有許多的傷痕,那是獨角仙和鍬形蟲在吃樹汁前,把樹皮推開的的樣子,獨角仙會用他的犄角前端像推土機一樣刨開樹皮,就能享受到甜美的汁液。

到了半路上,有一間介紹陽明山的涼亭,老師叫我們抬頭看天花板,我們順著老師指的方向看過去,發現有兩隻超大的人面蜘蛛,從側邊看可以發現巨大的蜘蛛網,在今天的踏尋中也陸續發現牠們的蹤跡。

  我們在下山時,看到了一種菌菇,大大平平、有圓弧邊,偏紅褐色,好像板凳一樣,因而稱作「猴板凳」,我本以為只是純屬以它的樣子命名,結果錯了,老師用她手上的枴杖敲了敲那塊猴板凳,竟然發出清脆的聲音,非常的硬,好像真的可以坐一樣,但是它長在邊坡的樹上,所以無法乘坐,而且必須遵守保護區的規定,不能攀折破壞植物。

  在下山的途中,另一隊發現了一條青竹絲,我們就趕快聚過去拍照,在燈光的照射下,那條青竹絲警戒不動,也讓我們觀察得很開心,牠全身是綠色的,身旁有兩條淡黃色的側線,而且有毒,老師說千萬不要去招惹牠,不然很可能會被咬上一口,所以要小心。

  雖然國中第一次段考很重要,但實地踏查更不能錯過,我們看到了一些蛙類、蜥蜴、蝗蟲、螃蟹、青竹絲及一些從來沒看過的生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很感謝老師們帶領我們進行這次的戶外觀察,讓我們溫故知新,真是美好的體驗。

天溪園夜觀校外教學

這次進階班校外教學的地點選在陽明山國家公園裡的天溪園。天溪園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東南側,園區內很多小溪流,生物的物種也相當多,近年來政府便把它建構成「生態教育中心」,希望藉由自然生態那麼好的地方,能成為環境教育的模範。

經老師分完三組後,便各自帶開,開始探索這微妙的天溪園環境。走上泥土路草徑,周圍都可以聽到許多小鳥高聲唱歌,時而強時而弱的蟬鳴聲,正是夏日應該享受到的樂趣。那時,周圍都充滿著稀奇可愛的小昆蟲讓我們觀察。每當有人發現了昆蟲,大家總是簇擁向前,爭先恐後地搶奪拍照權,深怕待會一不注意,昆蟲就溜走了。

天溪園有座小涼亭,上面看板有簡略介紹天溪園生態,老師意外發現在梁柱上有成群的椿象,牠們一整群擠在一起,像一隻大昆蟲般,靜靜地攀爬在上面。椿象有種群聚性的習慣,喜歡成群的出沒在野外。我想,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絕對不想看到那密集的畫面吧。

小涼亭中央,有隻很大隻的人面蜘蛛,牠在涼亭中央織了很大一張的蜘蛛網,凡是碰上蜘蛛網的小昆蟲們,都難逃人面蜘蛛的虎口。人面蜘蛛在臺灣很常發現牠的蹤跡,牠的蜘蛛網是不規則形,但最外框具有固定作用,固定蜘蛛網使得蜘蛛網不易脫落,最外圍的蜘蛛網較粗且不具黏性,而交錯在中間的蜘蛛網黏性還滿牆的,我們用手輕輕碰它,都可感覺到它的威力。

上坡路段,我們發現一旁的樹幹上竟有兩隻鍬形蟲在對峙著,聽管理人員講說,牠們已經從早上對峙到下午了,不知他們是在掙扎什麼。我們仔細觀察到,那兩隻鍬形蟲身上有幾道受傷痕跡,我推估應該是早已經開打過了,只是還沒分出勝負,正在休息準備進行下一場打鬥。

遠處已聽到溪水嘩啦嘩啦的流動生,襯托出夏天的寂靜,越靠近溪流時,越感到涼爽。站在溪流上的小橋,看著眼前的河水一階一階的像瀑布般留下,伴隨著涼風吹過,不時還會有感到小水花濺到身體上,突然感到一陣涼快,那感覺真是棒極了,夏天就是要到像這種的地方消暑一下。

路途上的風景美不勝收,有一小短路還被黃花覆蓋,看起來我們在進行浪漫的生物探訪,挖掘出其中最具內涵的東西。我當然不放過眼前的機會,拿著高達2300萬畫素的手機,調整對焦,拍出藏在細節中的美景,我對自己拍出的照片,讚嘆不己,但還是會有些要進步的地方。

旁邊山壁上長滿著茅膏菜,只要小昆蟲易掉落在茅膏菜上方,會被緊緊的黏住,然後植物便開始分泌出汁液消化昆蟲,獲取養分,算是昆蟲不折不扣的殺手。我們找了好久,才終於發現還未消化完的昆蟲殘渣,用照片記錄下來。

黑夜即將到來,準備好手電筒和做好心理準備後,我們勇敢地開始面對無知的黑暗。在一旁的草蟲裡發現了一隻偽裝成植物的青竹絲,雖然不是肉食性的蛇類,但對於野外的動物,應該都要隨時保持警惕。另一方的溪流旁,我們發現一隻蟾蜍,可是他一見到我們就落荒而逃了,有些動作不快的同學,失望地繼續探索周遭的環境。眼尖的老師在一旁高大的大樹上,發現一隻躲在葉片中的青蛙,果然是修練許久的老師啊,那麼細微的東西還能被找到,真是太厲害了。

陸續,大家也發現許多特別的小昆蟲,也對模糊的黑夜不再膽怯。但時間飛逝,一下子就必須和大家道別了。難得能脫離單調的教室,去實地探勘生物的奧妙,可遇不可求啊!

天溪園夜觀心得-棲地保護,生態復育
因為10月1日參加學校指派科學營隊,無法參加生態資訊營的天溪園戶外教學。所以利用假日和家人到天溪園生態教育中心遊玩,導覽人員解說天溪園是內雙溝溪的集水區,天溪瀑布陰離子濃度很高,崁腳斷層造成天溪園有很多巨石,東北季風林是氣候造成演化的特徵。天溪園內所見動植物特徵簡介說如下:
(一)「毬蘭」纏繞性木質藤本灌木,通常著生於樹幹或岩石上;莖葉肉質多汁,常於莖節上生根,葉對生,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花序呈球狀開展,自葉腋處發出花肉質,長梗乳白或灰白,但花心淡紅色。
(二)「台灣黃毒蛾」的幼蟲有群棲性,喜愛啃食幼嫩葉片。
(三)「厚皮香」是台灣中低海拔闊葉原生植物,肥厚又具有光澤的葉片叢生在枝端。花謝後的漿果,成熟後轉為紅色能吸引野鳥前來採食。
(四)「雙扇蕨」為多年生蕨類。根莖匍匐,質硬密生黑褐色毛狀鱗片,二裂片對稱呈二扇形,早在侏羅紀時代就廣布於世上的上古「孓遺植物」。出現在地球上的歷史比恐龍還要悠久,常被稱活化石植物。
(五)「山月桃」多年生草本,株高約1公尺,地下莖蔓生。單葉互生,廣披針形,羽狀平行脈具短柄。圓椎花序白色,帶紅色斑點和黃暈,花期2至10月,蒴果球形成熟時為橙紅色。
(六)「鬼桫欏」長在葉脈上的圓形孢子囊群,整齊的排列組合,非常漂亮。
(七)「竹節蟲」,沒有雄蟲,行孤雌生殖,不需交尾,成熟雌蟲即可產下後代。「竹節蟲」是偽裝高手,平時擬態成樹枝,如果不幸被抓住的話,會「斷肢求生」在蛻皮之後,慢慢地長回來;成蟲斷肢,則無法再長。
(八)「毛氈苔」是天溪園的食蟲植物,葉面密生腺毛,腺毛能分泌粘液,用以捕食小型昆蟲。
(九)「青黑琵蟌」雄蟲複眼上半黑色,下半藍色。合胸黑色前方有兩條藍斑。腹部背面黑色,腹面藍色,再分節處藍色包上來到側面,第8節後半起一直到攫握器均為藍色。雌蟲斑紋類似雄蟲,但雄蟲是藍色而雌蟲是黃色,第8、9腹節背面有白斑。
(十)「斯文豪氏赤蛙」屬於大型蛙,有綠色、褐色或綠色褐色交雜。指(趾)端膨大呈吸盤狀,以適應溪流生活。終年住在溪水流域,白天躲在石縫或溪邊草叢裡,常在淺水區域的石頭底下或石縫裡產卵,卵白色大型可達0.3公分,一次產40至50顆。
(十一)「青黑琵蟌」屬中型斑蝶。軀體頭、胸、足黑褐色,有白色斑點與線紋。腹部背側暗褐色,腹側橙色有白紋,左右兩側有縱走白點列。翅背面底色暗褐色,翅面佈滿半透明青白色斑紋,近翅基處線條狀。翅腹面斑紋除了前翅內側暗褐色外,其餘翅面淺黃褐色。雄蝶後翅袋狀構造半圓形、淺黃褐色,末端暗褐色。
(十二)「杜虹花」灌木,葉形變異頗大,多為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花粉紅色,花絲細長,果球形,紫色。
(十三)「鬼桫欏」耐蔭性灌木,葉柄褐色,有短刺狀突起。二回羽狀複葉,形成樹裙。每一條脈上一枚孢子囊群。
(十四)「過山龍」是一種蕨類植物,從熱帶到暖溫帶地區都有分佈,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環境。它具有匍匐伸展的特性,經常蔓延得很長,藏有孢子囊的葉片則集中在枝條的尾端,形成一串串低垂的淡黃色孢子囊穗,是重要的特徵。
(十五)「沫蟬」本種中文學名為一點鏟頭沫蟬。雄蟲性器第9腹節(尾節)側面長方形,基部邊緣為圓滑的拱型形態。腹部第10節短為圓柱形,基部比端部稍寬。腹部第9節腹面卵圓形。
(十六)「臺灣騷蟴」又稱紡織娘,體形碩大有褐色、黃褐色、綠色,頭部後方兩側各有一枚黑色的塊斑,翅鞘基部的小盾板發達,翅型寬大狹長,後腳長及腿節膨大,雌蟲具細長的產卵管。夜間雄蟲以左右翅磨擦聲音響亮,習性隱密白天不容易看到,為夜行性的昆蟲,夜間以手電筒照射能觀察,白天出現時為綠色。
(十七)「人面蜘蛛」雌蛛較雄蛛長,雌蛛頭胸背板金黃或灰白色具擬人面斑紋,腹背黑色,中央有2條黃色的縱帶,兩側有灰白色不連接的斑紋。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織圓型的網,斜向或水平垂直,網型與人面蜘蛛的體長都是台灣最大的。
(十八)「赤尾青竹絲」小型毒蛇,頭呈三角形,眼睛紅色,全身翠綠,因為尾巴後段是磚紅色。多數的雌蛇在身體和腹部交接處有一條白色的細縱線,以兩棲類、蜥蜴、鳥類和老鼠為食物,卵胎生,可產 3至15 隻小蛇。
天溪園是具有水域及丘陵生態系特性,有豐富水氣及季風特徵,生物多屬台灣原生種。空氣好造成夜間觀星清晰,也發現許多夜行性生物,所以「棲地保護、生態復育」是國家公園主要工作目標。天溪園是觀察生物多樣性和棲地保育的示範場所。希望藉由野外實地觀察,能夠深切體認生物多樣性與環境生態系統的互動關係。

今天我們去天溪園看昆蟲,我們一進去就看到綜崋珈璁,真是一個好的開始,之後我們陸陸續續看到一些黃蟲和蚱蜢,令我最驚訝的是看到台灣特有種,無霸勾蜓,{這種全長可達10.5公分,翅展更長達13分的巨型昆蟲。無霸勾蜓成蟲的發生期在每年的5至11月,主要分布於台灣本島北、中及東部。產卵底層,這樣的產卵動作可以多達200次以上。這樣獨特的產卵方式,有人特別給了一個產卵方式:插秧式產卵。】以上是用網路查的。之後我們又看到過山蝦,和兩隻蝗蟲正在交配,非常的有趣,我們又看到瀑瀑上面有彩虹,結束了白天。到了晚上我們去走原始步道,卻在路上看到了黑框蟾蜍,然後老師讓牠噴毒溢,噴非常的高,最高可達到1.5公尺,之後又看到蛇,另我開興到了極點,又看到螃蟹走路很好笑,盤古蟾蜍,最高可以噴三公尺,非常驚人,八星狐甲蟲,真的有八顆星ㄟ,又有聽到角鴞的叫聲,但是沒有看到,真是可惜,但是我們有看到,拉肚稀釋赤蛙,簡稱:拉肚子吃西瓜,結束了一天。

野外生物多樣的調查–「天溪園夜觀」
今天的課程是野外生物多樣的調查,平常我們都是在教室裡看圖片,去認識每一種的昆蟲、青蛙或鳥類,現在我們終於要走出去,到天溪園做夜觀,在大自然的教室裡驗證我們的生物知識。
在秋天的大自然裡,我們會看到怎麼樣的景色呢?在晚上的天溪園中,我們會找到甚麼樣的蟲、鳥、動物呢?真是令人期待啊!下午到學校集合整隊,帶著頭燈、遮陽帽、觀察箱、觀察盒…,和一顆興奮的心。等到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就出發了,一路上,我和同學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因為我們要去探險,超開心的。
走了一段路,很快我們就到達天溪園了,天溪園是在陽明山上的一個生態園,有山有水,生態非常豐富,景色很優美。老師帶著我們沿著步道邊走邊看,一路為我們介紹各種動植物,我們看到了人面蜘蛛、毒蛾、玉代班蛾、斑蝶…,最特別的是還看到了台灣特有種的無霸勾蜓正在水上點水產卵,但是我卻沒帶到照相機,真是可惜。
晚上我們用餐後,老師就又帶我們去了另外一個地方,在路上遇到了特有種的黑框蟾蜍,老師把牠抓起來,讓牠噴毒溢,竟然噴得好高,可以到1.5公尺。之後我們又看到青竹絲,紅紅的眼睛,綠綠的的身體,我很驚訝也有點害怕。接著,我們又看到了螃蟹和盤古蟾蜍,這次盤古蟾蜍的毒溢噴得更高,最高可以噴三公尺,超級嚇人,黑框蟾蜍跟牠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走著走著,我們聽到了角鴞的叫聲,但是很可惜,我們並沒有看到角鴞。最後我們還遇到了拉都希氏赤蛙,也就是拉肚子吃西瓜,哈哈~,真是有趣。
雖然爬山有一點累,但是秋天的天溪園,天空很藍,景色很美,到處都有熱鬧的動物、植物、昆蟲活動,讓人看都看不完。最後,我們也依依不捨地結束這一天,今天真是開心又豐收的一天。

今天到陽明山國家公園裡的天溪園進行生態觀察,我們這一隊是由林玉琴老師帶隊,到陽明山國家公園裡的天溪園進行生態觀察是我在進階班中最期待的一堂課。平常上課累積的知識,可能有機會在大自然環境中派上用場,可以實地觀察,了解更多豐富的生態環境。

天溪園以前是座私人管理的遊樂園,但土地是公家的,所以被收回來設成陽明山國家公園。天溪園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東南側,特殊氣候條件下所孕育出的東北季風林,是本區重要特色。區域內溪流眾多,植物生長茂密,溪流切割作用形成許多自成系統的小流域生態系,更造就許多生物的棲地環境。又該區鄰近崁腳斷層帶,附近地層上下錯動,包括五指山層、大寮層、石底層等地質岩層風貌各異,是推動進行生物多樣性之研究、教學、訓練與生態旅遊重要的場域。

下午到了學校集合、整隊,帶著頭燈、遮陽帽、…,和一顆愉快的心。一路上,我和同學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因為我們要去夜觀,超開心der。很快的我們就抵達了天溪園,天溪園是在陽明山上的一個生態園,生態極為豐富,景色優美。老師一面帶著我們邊走邊看,一面為我們介紹各種動植物,我們看到了人面蜘蛛、金花蟲…,最特別的是還看到了台灣無霸勾蜓正在點水產卵,但是我卻沒拍到,因為他一下就飛走了,真是可惜。

黑夜即將到來,準備好頭燈後,我們勇敢地面對無知的黑暗。邱老在一旁的草蟲裡發現了一隻偽裝成植物的青竹絲,雖然是無毒的,對於野外的動物,都要隨時保持警惕。一旁的溪流旁,我們發現一隻蟾蜍,可是他一見到我們就落荒而逃了。眼尖的老師還在一旁的水管公寓裡,發現一隻斯文豪氏赤蛙,果然是修練許久的老師啊,那麼細微的東西還能被找到,真是太厲害了。

爬山雖然有點累,但天空很藍,景色很美,到處都有熱鬧的動植物、昆蟲,讓人目不暇給。最後,也依依不捨地結束這一天,今天又是收穫豐富的一天。

今天我們來到了天溪園,天溪園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東南側,特殊氣候條件下所孕育出的東北季風林,是本區重要特色。區域內溪流眾多,植物生長茂密,溪流切割作用形成許多自成系統的小流域生態系,更造就許多生物的棲地環境。又該區鄰近崁腳斷層帶,附近地層上下錯動,包括五指山層、大寮層、石底層等地質岩層風貌各異,是推動進行生物多樣性之研究、教學、訓練與生態旅遊重要的場域。
我們在途中看到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動植物,其中令我映象最深刻到現在都難以忘懷的就是在路邊突然出現的青竹絲,但是大家不但不怕,還更靠近他,大膽的拍照,之後又看到了許多生物,這次天溪園夜探真是讓我受益良多。

今天,我和生態營的老師和同學一起去雙溪的天溪園,天溪園外片有著美麗的瀑布,園中的庭院有五顏六色金龜子,真可愛。還有許多的蜻蜓在池子邊迴盪,捉摸不到牠們的行蹤。
不久,我們看見一隻產卵中的無霸勾蜓,老師說看到蜻蜓產卵就已經是及特殊的事情了,看到無霸勾蜓更是難上加難。無霸勾蜓是點水式的產卵方式,我們看到牠點了接近50下。再來我們看到琉球青斑蝶,這是一種有毒生物,應該說只要名稱有斑蝶的蝴蝶都有毒,顏色大概是藍綠色,我看到牠一直在天空中徘徊,飛下來時卻因相機和牠的距離太近而使他害怕並逃跑。
晚間的夜觀活動使我有了許多新發現,首先我們看到一隻黑眶蟾蜍,陳王時老師讓我們看它噴毒液,沒想到牠的毒液可以噴約一點五公尺,老師還告訴我們,蟾蜍的毒液也可以做為中藥,也就是蟾酥。沒多久,邱鴻麟老師那一組發現一隻毒蛇–赤尾青竹絲,牠有著紅紅的眼睛和綠色的身體,和小青蛇的分辨方法是:赤尾青竹絲的尾巴是紅色的,小青蛇的尾巴是白綠色的。在下山的時候,我們發現一隻斯文豪氏赤蛙,斯文豪氏赤蛙是臺灣唯一有吸盤的赤蛙科動物,之所以牠們有吸盤,是因為牠們生長的環境就在水邊。
這次的天溪園之旅,讓我獲益良多,也讓我認識更多的生物。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