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行動班]20160203-0205 瓦拉米古道課程(作品分享)

Filed Under (eci環境行動班) by 邱鴻麟 on 14-02-2016


與瓦拉米神獸

來一場27.2公里的追逐

有人來的風聲

走漏在黃麻佳心裡

給了黃喉貂

最用力奔跑的貪吃美

IMG_4819 DSC06634DSC06523_調整大小 DSC06663_調整大小 DSC06670_調整大小 DSC06863_調整大小 DSC07020_調整大小

IMG_4034 IMG_4276 IMG_4182 IMG_4372 IMG_4766 IMG_4828 IMG_4558 IMG_4261 DSC06560 DSC06634

老實說這次有一點失望。
可能是人太多了,所以沒看到甚麼大型的哺乳類,只有幾群獼猴、三隻黃喉貂、一隻食蟹獴和某些人有看見的一隻山羌。當然不能用看見的動物數量來評量行程的豐富與否,所見、所收穫也不只有這麼幾隻哺乳類,但行前的高度期待總不免造成心中這點空虛。所幸背著大裝備入深山對我是前所未有的經驗,倒也讓自己有個動力。
整趟行程收穫最大的就是動物痕跡和沿途的植物。上山時是跟著柏愷老師一路找動物,動物可能都被我們這一大群人嚇走了所以看比較多的是痕跡。老師帶著我們研究樹上的刻痕是哪種動物留下,又或著只是刀砍。還翻開沿途的排遺,根據大小、殘留食物和排遺地點判斷是何種動物留下。我們在一塊微微高起的石頭上看到一條十來多公分的大便,挖開來有一段段大約一公分長的白色直條,經解釋知道是老鼠的腿骨,所以最後柏愷老師判定是黃鼠狼留下的。研究草地的食痕也能有所斬獲,切面整齊的應該是長鬃山羊吃的,因為牛科才有上下門牙,鹿科的山羌咬起來比較參差。地上還會有鼴鼠的鑽痕和山豬的拱痕,以及各種蹄印獸徑,一路下來雖然不見活體但這麼觀察推理也是個樂趣。
跟著林老師在下山時慢慢走,一路上聊著下山煮麵線該加甚麼植物吃──刺柄碗蕨的嫩葉摘了可以川燙、嫌沒味道可以加點山鹽青、想要甜甜辣辣的香氣可以放些山肉桂、想來個甜點可以用鼠麴草做粿。林老師也介紹了辨識度高的九芎極有價值的功能──濕了也能燒,而且耐燒,因為九芎密度極高且有油質,是布農族下雨天的重要薪柴。
總結這次的行程不屬於高亢刺激型,而是靜靜的觀察、發現和體會。也對人文的事件有些改觀,根據林老師所說,日本人伐木還是有章法且顧及後代的,不似國民政府一來便大肆搜刮要榨乾後反攻。見到黃喉貂這麼漂亮的動物也感到可悲可嘆,一朝嘗過人類食物後便像柴山的獼猴般猖狂且失去野性。反倒是這裡的獼猴很畏懼人,與他們多了一層疏遠,心中卻是欣慰他們仍保有樂土。越加回味,沒見到更多哺乳類似乎不再這麼令人沮喪了。

二月三日時,是我和西湖國小生態營前往花蓮瓦拉米步道的日子,但因為因為我要參加一個家族聚會,所以沒和大家一起前往花蓮、玉里。
當我抵達玉里車站時,邱老接我前往民宿和其他人會合。十分鐘後,老師們帶我們去吃晚餐,用完我們這次旅程最後一頓正常的一餐。用完餐後,我們去超市採買我們上山所需要的食品。回到民宿之後,老師們分發了全部的公裝備給我們,分發完後,我們就上床就寢,儲備明天的體力。
第二天早上起來後,我們背起加上公裝備的沉重背包(重量大多來自睡袋及加了防水袋衣物)坐上交通車,直奔瓦拉米步道口。在路上,我們的司機看到我們的又大又沉重背包就提醒我們裝備帶太多了,會使自己的肩膀受到太大的壓力。過了二十分鐘之後,終於到達了步道口,我們全部的人就分成兩組,帶隊老師由林玉琴老師及柏愷老師擔任,而我們第一隊是由林玉琴老師擔任領隊。玉琴老師跟我介紹這個步道的來歷,瓦拉米步道現在隸屬於玉山國家公園,在日治時代為了要配合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五年理番計畫」來調查這附近布農族的聚落(後來為了要鎮壓布農族而拓寬成山砲可以通過的寬度)即取代八通關古道等需求所建,而且這裡的台灣獼猴很多,所以在路上可以看到許多獼猴。當我們進入步道後,果然聞到了許多獼猴的騷味,可見這附近獼猴的數量很可觀。走沒多久,玉琴老師發現了一株名叫山耐(俗名:野山薑)的植物,它的上半部沒什麼特別但靠近根部的地方卻是淡紅色的,但那一部分是全株利用價值最高的地方,因為那一部分的味道很像薑,所以布農族人會再薑缺少時會拿山耐來當替代品,沒想到這一株不起眼的植物是和薑一般有用的佐料。走了一段路後,老師介紹一株葉子很像空心菜但大了幾倍的葉子而且莖上還有倒刺的藤蔓,老師說這種藤蔓名叫黃藤,是一種高經濟價值的作物,因為它經過處理之後可以做籐椅等物品,所以每當林務局要出售森林產物時,黃藤一定會出現在出售名單上。
因為瓦拉米步道的路途遙遠而且路況沒有太好所以我們全隊加速前進,好不容易我們來到了佳心(以前的日警駐在所,路上還有山風、黃麻兩個駐在所)休息一下,並用午餐。用完午餐後,我們持續往瓦拉米前進,路上我們還遇到一隻被逐出猴群的老猴王,當牠發現我們正用相機準備拍照時,牠馬上躲到一棵樹後面搖動樹枝來向附近的同類通知有危險,我看到牠雖然被逐出猴群了但仍然做牠猴王替猴群服務的工作,令人感到敬佩。但當時我發現我的相機快門開始出現偶爾拍不了照的情況,回去後得要好好的處理這個問題了!這時老師指給我們看一株幾乎沒有樹皮的樹,老師問我們這是什麼樹,我們因為以前上過課所以我們就回答這棵樹名叫九芎,這時老師補充說這一種樹做成的柴薪是品質最好的,因為它可以燒一整夜不會熄滅而且下雨時不會很容易熄滅也不會產生大量濃煙。走到鯊魚岩附近,老師說我們往上看就是愛玉而且上面還有愛玉的果實,果然,有三四顆果實就在上面。而且我還在地上發現了一棵被獼猴吃一半丟棄的愛玉果,我想獼猴應該很喜歡這種有甜味的果實吧!這時老師問我們一個問題:為什麼這裡有好幾棵香楠的樹幹有許多凹槽?我們全部的人都猜不出來時,老師這時就公布答案:這些凹槽是虎頭蜂在築巢季節時為了要取得材料所咬出來的,而且虎頭蜂只挑香楠咬,所以這裡的香楠很好辨認(樹幹上有許多凹槽),我可以想像這棵香楠在虎頭蜂築巢時,它身上有一層虎頭蜂!
當我們離開鯊魚岩休息地後,我們持續前往瓦拉米,當我們經過一個吊橋後,老師指給我們看一叢很普通的植物,名叫蜘蛛抱蛋(顧名思義,它結果的樣子很像蜘蛛抱蛋),經由老師的介紹下,我才知道這是布農族在收成小米後為了要綑住小米穗所用的天然繩子,真是環保!走沒多久,有幾位隊友發現這附近有冠羽畫眉的巢,這時大家馬上拿出相機猛拍,結果我要拍的時候相機失靈了!我氣惱的猛按快門,好不容易恢復了正常,但冠羽畫眉跳來跳去使我很難對焦,後來我抓緊一次畫眉暫時停止動作的機會,拍了一張清楚的畫眉相片。離開了畫眉的地盤後,我們便加緊腳步,要在太陽下山前到達山屋。還好路上沒什麼事發生,讓我們平安的到達瓦拉米山屋。
到達了山屋後,我們先卸下我們沉重的背包,我們先進入山屋放好背包,不過山屋裡的味道好重,所以我出去走一走使我的肩膀好好的休息。等了大約二十分鐘之後,第二隊柏愷老師和邱老那一組終於到達了山屋,謝天謝地終於可以吃晚餐了!不過這時我看到一群第一隊和第二隊的人聚在一邊一直猛拍,使正在切菜的柏愷老師跑過去看他們在拍什麼,結果和柏愷老師一起跑過去的人都只看到一隻黑色的動物且有一條長尾巴的動跑過去,經由我們野生動物的專家柏愷老師的鑑定下,我們認為那隻動物是一隻黃喉貂。後來那一隻黃喉貂就沒有來營地,所以我就和其他兩位隊友一起搭我們三人晚上要睡的帳篷,真好!我就不用和大家擠在一起和忍受腳臭了!搭好帳篷後,因為晚餐還沒煮好,所以我和一位跟我一起搭帳棚的隊友到帳篷區靠近樹林的地方觀察一下,沒想到我們倆竟然看到了兩隻黃喉貂!我馬上飛奔回帳篷裡拿出放在背包的相機,結果跑回去時,就和後面抵達現場的人一樣,都撲了空。這時候,晚餐煮好了!我們終於可以填飽肚子了!當我吃完了第二碗麵時,黃喉貂出現在我們煮飯地方!結果幾乎全部的人都拿起相機及手電筒跑去追黃喉貂,結果我在一陣追逐之中,我拍到了幾張比較好看的照片就回去吃飯,但還是有一大票人忘記了肚子餓,守在山屋前的廣場等黃喉貂,不過這隻黃喉貂一直被我們的食物所引誘,所以牠一直在這徘徊不去,可樂著的他們了!但牠在我們快要收工的時候叼走了一袋高麗菜,我和幾位學長趕緊把牠趕走,搶回來後,我們把牠叼走的高麗菜埋起來,以免吃壞肚子。
收好餐具後,我們跟著柏愷老師一起去觀察夜晚的瓦拉米步道,這時正在下雨,但我們用手電筒照亮了黑暗的路,使我們可以看到步道上或旁邊有沒有稀奇的動植物,走了大約五分鐘後,柏愷老師叫全部的人停下來,原來上方的樹有一隻大赤鼯鼠!我們馬上拿出相機伴隨著手電筒光來拍攝牠,這時牠的眼睛放出
紅色的光芒,因為動物為了要在有夜晚的良好的視力,所以牠的水晶體只要少量的光就可以輕易的看清楚周遭。但我們的手電筒的光太強了,所以牠的眼睛為了要排出過多光,才會呈現紅色的光芒,不過我們一直持續照牠的眼睛會造成傷害,所以柏愷老師就下令我們放了牠,繼續往前走。走了大約五分鐘,柏愷老師發現樹上附著一株黃悼蘭,一株顏色很像玉蘭花但花朵很小的蘭花,但這時我的相機又失靈了!所以我不得暫時打消拍下它的計畫。走到一公里的里程碑附近時,柏愷老師發現下方山坡低地的草叢中有一隻正在探出頭的山羌,這時大家為了要拍下一直無緣見到的山羌,所以像是一個多人部隊搜索重要物品一樣仔細,但強烈的的燈光照明下,使牠害怕得躲了起來,所以我們只好放棄拍攝牠的計畫。這時雨越下愈下愈大,所以我們加快腳步返回瓦拉米山屋,柏愷老師為了要替我們的夜觀做一個完美的結尾,所以給我們分享他收藏的標本及多年在野外調查野生動物的經驗及所見所聞,柏愷老師先介紹我們在剛到達所見到的黃喉貂,老師說黃喉貂是一種很兇猛的肉食性動物,牠們的主食是山羌,黃喉貂會使用圍攻戰略來攻擊山羌,只要牠不支倒地,黃喉貂們會不管山羌是死是活就直接從山羌的肛門吃進山羌的體內把牠的內臟吃得一乾二淨,所以你以後在野外發現外表幾乎沒有傷口但肛門有一個大洞的話,不用懷疑,這一定是黃喉貂的傑作。這時柏愷老師拿出一隻很像吸血鬼牙齒但有點彎曲的牙齒,我們看著這一支牙完全猜不出這是什麼動物的牙齒,這時老師直接公布答案,這是一隻山羌的犬齒,是老師在一個深山的林道中的一個水槽發現溺死的山羌身上所採集,經由柏愷老師的講解我們才了解:平時看起來很弱小的山羌在取得交配權時是會拼上生命的,因為老師曾看過有一隻山羌遍體鱗傷(傷口是用那像吸血鬼般的牙所造成的)的從懸崖上掉了下來,原來是牠在和另一隻山羌打架,結果失足掉了下來,使牠成了重傷。我這時覺得,動物為了爭奪利益和不惜一戰,何況是有無底洞般貪慾的人類。這時老師說我們夜觀時下面的低谷有一隊山豬通過,但我那時卻神麼也沒聽到!看來我們的噪音眼閉了許多大自然的聲音。
我們早上一起來就馬上整裝下山,現在我們第一隊的領隊是柏愷老師,在路途上,老師給我們看兩種獸徑,一種是兩旁的草被吃得乾乾淨淨的,是牛科的長鬃山羊的傑作,因為牛科動物可以把食物完整的吃光,但一旁的獸徑卻有吃剩的植物及倒得亂七八糟的植物,這是我們昨天晚觀時出沒的山豬及山羌的獸徑,原因是山羌是鹿科,無法吃乾淨植物,而野豬是很粗魯的拱開障礙物而行,所以搞得亂糟糟的。我們來到佳心用午餐時,我發現地上有動物的排遺,經柏愷老師的鑑定,這是黃喉貂的排遺。我覺得黃喉貂很有健康概念,因為除了吃肉還吃了點有益身體健康的蔬果,真比一些挑食的人有健康概念。
在回家的火車上,我深深的感謝日本人在造這條道路有把當地的原貌所保留下來,且有規矩的伐木使生態不會遭到嚴重的破壞,使這裡的動物不像一些地方的動物失去了本來的性格。不像那貪心的國民黨政府為了要實現一個虛幻且無力完成反攻計畫而榨乾了許多台灣的林地資源,讓後代無法看到美麗的森林及動物。

瓦拉米記行:山、水與我在瓦拉米的那些事

PART 1:山‧超展開!剛毅的天地使者

山 是白色的
白茫茫的霧氣
籠罩著等高線所勾勒出的山坳
山 是綠色的
常綠喬木林立
襯出山巒的莊嚴神秘
山 是黃色的
鮮黃色的葉垂在枯枝頂端
細細傾吐著冬天淒涼的哀愁

山路上
楓香用落葉為來人織出紅黃相間的地毯
石頭是其中的圖騰
經由雨水滋潤的爛泥貢獻出柔軟
青苔和地衣輕輕的四處妝點
對了
還有動物們行走所留的腳印子
共同為山寫下秋冬饗宴的壯麗詩篇
和先人開鑿的艱辛故事


是撐開天地的使者
在高低起伏之間
我的心
不斷飛翔

§

一進入登山口,我迫不及待的望向山路旁的森林。森林的樹冠層稱不上高,但是林相十分豐富,其中充斥著樹皮光滑的九芎、挺拔的巒大杉、果實堅硬的台灣胡桃、黑熊最愛的青剛櫟、橘黃色的楓香、葉子落盡了的無患子、樟樹、楠樹等等,種類隨著路線的海拔往上攀升而有所變化。地表則由蕨類上場,各式各樣的蕨類如瓦四鳳尾蕨等把地面描繪的生機盎然。如果說大樹、蕨類是縱向連接森林的路徑,那麼血藤、黃藤就是等藤本植物就是橫向連接的媒介了。各種植物縱橫錯落,交織成一幅屬於台灣森林的美麗圖像。我覺得這裡就好像一座博物館,將中、低海拔的植物按照順序陳列在此,讓人看得目不暇給。
提到瓦拉米步道,就不得不提起它的歷史。瓦拉米這個名稱的由來是源自於住在這裡的布農族部落,發音為Maravi,意思是大家一起去做某件事,在日文Maravi的意思是蕨類。瓦拉米步道是八通關越嶺道的東入口至瓦拉米段,我們所行走的是日治時期政府為了弭平因為理番政策所引起的柯西帕來、大分二事件,所修築的步道,和清朝沈葆楨所修築的步道雖然方向幾乎一樣,但修築的工法(因為要運送大砲)則更為平穩、寬廣(寬約一公尺多)。因此,步道途中重要的據點都曾經是日本警察的駐在所,包括佳心、黃麻,和我們沒走到的大分等。
動物的部分,在早上的路程中,我們看到,應該說是聽到了美妙而婉轉的鳥兒們,主要有綠畫眉、白耳畫眉,和我的最愛,留著可愛龐克頭的冠羽畫眉,啁啾的鳥語伴隨著我們,彷彿能減輕背包的重量、減少雙腿的疲憊呢。至於眾所期待的哺乳動物則是在夜晚登場,首先,在我們野炊時三、四隻黃喉貂搶先向我們報到。聞香而來的牠們早已習慣山屋,這項穩定的食物來源,所以不怕生的四處亂爬。接下來去夜觀的我們還看到了大赤鼯鼠在樹上爬行,閃爍著明亮的大眼。我更幸運的看到了爬下樹的大赤鼯鼠露出了皮膜呢!我也看到了山羌的眼睛突然從草叢閃動、聽到了豬群喧囂的腳步聲,令人開心不已。
在山路上,我不敢大意,只得緊緊盯著山路,所以看到了一個隱藏版的美景:路上飄落的楓香的橘黃、石頭的灰黑、青苔和地衣的翠綠共同織出一張「森之地毯」,是一場秋冬的視覺饗宴。另外,我也常眺望遠山,遠山中,山連著山、霧牽著霧,溪流在下頭奔騰,恍惚之間彷彿來到了仙境。
PART 2:水‧超越夢境的魔幻水瀑

拉庫拉庫溪
是中央山脈的野孩子
不受環抱的群山所拘束
隻身奔向一望無際的太平洋
並淙淙敘述著
山裡的故事

他一路
順著山坡往下爬
不走回頭路
甚至不看一眼
唯一留下來的
只有一條條
潔白而美麗的小手帕

§

我喜歡水,看著溪流、河、海,都能讓我的心情愉悅起來,所以這次沿著拉庫拉庫溪的旅程對我來說,更加引人入勝。拉庫,在布農族語的意思是無患子,而拉庫拉庫就是很多無患子了。拉庫拉庫溪是秀姑巒溪的上游,支流有黃麻溪等。這次的步道是沿著溪水所切割出的谷邊而建,所以一路上溪景盡收眼底。另外,這條溪也是很多動物取得飲水的地方,所以也擁有豐富的動物生態。
除此之外,我們的步道還經過了五座吊橋,分別為瓦拉米吊橋、黃麻一號、黃麻二號、山風一號、山風二號,來回就一共走了十次。因為懼高症,我本來是很害怕吊橋的,但這次我覺忍不住為橋上的風景所迷住,進而駐足許久:前方是巨大的山巒橫列,天連著山、山連著河,彷彿走進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中;從踏板與踏板之間的縫隙俯瞰,腳下是急速往下墜落的急流;而身後,則是像絲綢般,水流湍急而雄厚的瀑布,伴隨著轟隆轟隆的水聲呼嘯、奔騰。如此的美景,促使著我站在吊橋的中間不動,一邊享受著帶著負離子的水霧吹過,一邊欣賞─這樣的感受在平地是不可能達到的。
PART 3:我在瓦拉米的那些事‧瓦拉米心情雜記
1. 滾落的書包OAO
在回程的一開始,我們全組靠在岩壁上休息時,我的書包(小小的側背)滾下去了!滾下去了!滾下去了!當下的我腦中一片空白,就呆呆的看著書包一路滾滾滾過灌木、樹叢,最後卡在一顆石頭上(好佳在沒有滾下山)。最終,我還是勞動了英勇無比的邱老(鼓掌鼓掌)把書包救起來了。實在是對邱老不好意思,太危險了,我下次也得對書包的放置位子更小心才對。
2. 暖在心之瓦拉米野炊
在夜晚的山屋邊,傳來了陣陣的笑語、溫暖的熱氣,和美好的食物香味─這是我們,在瓦拉米山屋邊野炊的情景。一邊享用著美味的麵線和香噴噴的溫暖熱湯,一邊與老師、同學們閒話家常,既暖了身體也暖了心。在山裡頭,雖然環境並不舒適,不過眾人在大自然中一起共餐,既溫暖又美好,紓解了跋涉一天的疲憊,身、心、靈都得到了解脫。這種氣分至今仍讓我難以忘懷。
3. 驚!崩塌段的危機
我是個有懼高症的人,所以當老師說「前面是一個崩塌的路段」的時候,我整個人嚇傻了,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碎石的坡道,全部都是破碎的頁岩,讓人不寒而慄。我只好硬著頭皮向前通過了,一步一步向前走,有好幾次我幾乎要滑下去了,都在緊要關頭穩住了。最後,我在大家的協助下兩趟都通過了,不過我的心臟跳得好快好快……
~謝謝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能有這麼多的美好經驗~

「風緊,扯呼!」為首的黃喉貂一出聲,其餘賊首便紛紛領著戰利品四處逃竄,只留下傷痕累累的鏢局眾人。「唉!他們派人來踩盤子時我就應有警覺,結果還是被劫個七葷八素」瓦拉米鏢局的頭號鏢師,黑熊托瑪斯嘆息著。「上路吧!」鏢局一行人有緩緩地朝他們的目標─瓦拉米麵館邁進。
「%$#*!又是陷阱!這年頭陷阱怎越來越多!」趟子手野豬有踩到了獵人設下的陷阱,一行人只得停下。明明從山下到嘉興也才幾里路程,偏偏事情一堆?托瑪斯也只能嘆息。畢竟來到山裡面,山才是主人,不尊敬山可是會害死你。想當年托馬斯可是縱橫中央山脈無人能擋,外號中央山脈戰神,可多威風!只可惜後來與雲豹的一場拼鬥中,自己受了重傷不說,還惹得雲豹一族憤而離去,從此台灣不再有雲豹的蹤影 …在托馬斯沉思的同時,大隊又緩緩地開拔了。

大正三年
拉和‧阿雷與其胞弟在屋旁喝酒聊著。「最近日本人真是越來越超過!竟然要沒收我們的槍枝!這樣我們不能打獵怎麼活啊!」「這還好!大哥他最近不知為何,竟被日本人沒來由的抓去!甚麼警察根本狗屁!」「別說啦!早些睡了明天還要打獵!」

嘉興
這餐好不豐盛!廚子黃鼠狼親自採了些野菜並打些野味做了一桌美味。「看清楚了,這不是甚麼一般的小米粥!這可是我親手特製的山青鹽小米粥佐山肉桂!配上一碗鼠麴草甜湯,在加三盤山蘇混過溝菜蕨!最後在配上一盤新鮮野鼠!客倌是否滿意?」托馬斯邊吃邊讚道:「這可是你一生得意之作了!」霎時,一聲似狗吠的嚎叫迴響在山中。「不好!只怕是江湖同道有難!」說著托馬斯便發力衝去。只見一群黃喉貂追捕著一隻山羌,只見包圍圈逐漸縮小,眼見山羌即將落難,托馬斯登時奮力一躍,一記泰山壓頂擊倒一隻。回身再一記神熊回馬槍又是一隻。其餘黃喉貂看到來著是個勁敵,紛紛運氣凝神,運的托馬斯心中著急「其餘的看似是高手,只怕我一打三不敵,救人要緊!」思罷,他馬上抱起山羌,運起家傳輕功「縱橫山林」揚長而去,只留下三個飢腸轆轆的黃鼠狼以及兩具貪婪的屍體。

大正四年
拉和‧阿雷和族人輕輕地走向駐在所,他們積了一年的怨氣終於能夠抒發。拉和一聲令下,族人瞬間大喊。發瘋似的衝向駐在所,裡面的警察只能四待宰羔羊般被屠戮。拉和一怒之下怒斬七名警察,手起刀落。頭顱與鮮血混雜著尖叫在大廳打滾,瘋狂充斥著刀刃,這一刻,完全野性。沒有人注意到,一隻黑熊在旁邊看著,靜靜的,彷彿不受這瘋狂影響,他是托馬斯。在這混亂之中,他學著人的動作,由心而生的內勁開始在他身裡流竄。他成了台灣第一個會武的熊,也稱霸了中央山脈數十載。

不知為何,那段血腥的往事再度浮上心頭,那是一般動物不會有的經歷,他輕輕地看著兩派人廝殺,看著其中一派退入山中,看著一場婚禮化解了仇恨。他不知道,他觀看了歷史,也昇華了自己。這或許是為什麼他能做到頭號鏢師吧!過了好漢坡,就是瓦拉米了,聽說那裏現在是黃喉貂的地盤。他已經準備好在戰!

瓦拉米,謎樣的黃喉貂

在山腳下,被布農部落環繞的南安,眾人已先風聞了牠們的神出鬼沒。
「放在山屋裡的行李可要留心,一覺睡醒,常有人東西不見喲!」
真的假的?這細長褐黃,體型就像貓兒一般大小的珍稀動物,竟然是個不可捉摸的夜賊?讓人湧起不可思議的感受。
聽說布農族人以「Sina-Sagu」來稱呼牠們,意思是「追捕山羌」,在布農族獵人眼裡,牠們是習慣集體出沒的「閃靈殺手」。這個說法讓我心理的疑雲更擴大了,小小如貓兒的動物,要如何獵殺比自己大好幾倍的山羌呢?難道「集團行動」就是關鍵嗎?
既是個偷兒,又是個神獵手,我很難按奈內心的好奇,真想趕快見識牠的真面目。因為我聽說的傳說,跟上面這些勇猛迅捷的描述不大一樣。那是鄒族的傳說,在鄒族獵人眼裡,牠們總是一跛一跛地出現呢!
傳說是這麼講的:從前有位鄒族勇士很會打獵,每到山裡,經常能獵捕到很多野獸,所以他回家時,往往得背著很重的獵物走回去。有一次,他再度背著許多獵物走上歸途,半路上遇到一隻黃喉貂。這隻黃喉貂跟他說:「你背上的東西能不能讓我背?我可以幫你背。」獵人瞧瞧嬌小的牠,說:「你怎麼幫我背啊?你那麼小。」獵人知道黃喉貂存心不善、且又狡猾,不肯把獵物交給牠。可是,黃喉貂一路上都跟在獵人後面。牠發現獵人走累時,會就地找地方暫歇,並且把背上的網袋卸下來,舒展一下筋骨。於是,牠趁這個空檔溜進網袋中,偷吃其中的獵物。
牠的行動如此機靈,因此獵人一路上都沒有發覺,甚至把在網袋大吃大啃的黃喉貂都一路背回家去。等他到了家,把網袋放在地上,一開袋口,黃喉貂就趁機溜出來,想逃出門去。
獵人先看到黃喉貂一閃而逝的身影,再看到獵物全被牠吃光了,勃然大怒,趕緊從腳下撿起一塊石頭,朝著溜走的黃喉貂身影用力扔去,打中了牠的後腳。黃喉貂的腳受傷不輕,但也只得忍痛跛著腳,繼續一拐一拐地逃開。從此之後,黃喉貂成了跛腳,總是拐著後腳走路。
既然牠跛著後腳,要如何「以小搏大」地獵羌,又迅雷不急掩耳地盜走人們放在山屋裡的食物呢?
在瓦拉米步道上,我睜大眼睛、豎著耳朵,靜心觀測各種風吹草動,免得遺失牠們的身影。
可是,一路上只有偶爾聽到窸窸窣窣樹葉摩擦聲、啁啾鳥叫和潺潺流水聲,眼角壓根兒沒掃到任何大小如貓、閃閃發亮又大又圓的黑色眼珠、黑白分明的小小臉蛋、黑色尾巴、橘黃色的頸部、棕色的身體。至於叫聲……沒聽過、嚐起來……沒吃過、聞起來……沒聞到……的身影。唉……我把渴望藏在心裡,看來上山時是看不到黃喉貂了,只好把注意力轉移到斷裂的樹枝和獸徑上,不知道會不會有山羌或台灣黑熊?可是,我們人這麼多,看到的機率可能也不高吧!
在期待和幻滅的交織之間,漸漸的,開始覺得背上的背包愈來越重,腳也痠了,我只得絞盡腦汁,想出一個個理由來堅持自己繼續走而不放棄。9.5m……10m……11m……13m……終於只剩200公尺了!天空看似快飄雨了,我們以更堅毅的步伐,更快的速度爬到山頂……拍照。
因為我們是最先上山的,於是林玉琴老師帶著我們開始煮水、洗菜,為尚未到來的同伴們先準備好熱水熱食。在冷冽的山上,朔風的夜晚,只要是熱的食物,放什麼入口都像是珍饈一般。就在我吃得正高興的時候,突然竄出一個「大小如貓、閃閃發亮又大又圓的黑色眼珠、黑白分明的小小臉蛋、黑色尾巴、橘黃色的頸部、棕色的身體、叫聲……我也不知道、嚐起來……沒吃過、聞起來……沒聞到、……」的身影,在夜色的襯托下,牠顯得如此神秘而鎮定。他以矯健的身手,迅速的叼了一包垃圾,突然,不知牠察覺了什麼,放棄了那包垃圾,最後選擇一包有高麗菜的垃圾。
動物永遠出乎我們的意料,黃喉貂如此冰雪聰明,竟然知道要挑能吃的,而非無法下嚥的垃圾。
第二天,看著天空從一片烏黑,慢慢一道道曙光射進山屋。我回憶起裹在睡袋裡沈睡後,早早醒轉的夜晚,覺得真是美妙啊!
天才濛濛亮,我們就啟程了。下山的路上,我思索著:昨天我是怎麼走上來的?不過這個想法很快就被推翻了,因為我昨天上山時才在想:明天到底要怎麼下山?
我改為認真地留意右手邊的山坡和左手邊的懸崖中,一絲一毫的風吹草動。說真的,我還看到真多隻台灣黑熊呢!呃……告示牌上的。最後只有在剩下大概一半的路程時聽到樹枝的斷裂聲,不過什麼也沒有看到,我想,不知道那隻昨天來偷高麗菜的,會不會追跡而來呢!
沒想到這麼快就下山了,從泥土步道踏上馬路時,我遲疑了。回頭望向懸崖峭壁、傾洩而下的瀑布、爬上山頂時往下眺望……,雖然步步驚心,但每一步都看到前所未見的風景,每一步都聽見這座山要給我的教示,每一步都諦聽了風的低語和水澗的輕吟。

瓦拉米的《風格練習》

(一)筆記:凌亂於紙上,鐫刻於心上
臺灣胡桃:落葉大喬木,胡桃科,雌雄同株,可藥用。
九芎:臺灣原生種,木光溜、猴不爬、適合生火。
觀音座蓮:特殊的葉枕構造,水鹿、山豬會食用其基部。
無患子:曬乾→搓揉→(天然肥皂)。
香楠:樹幹上多處凹槽乃臺灣虎頭蜂取之為築巢材料所致。
蜘蛛抱蛋:百合科,花被8枚,略為反捲,包覆花柱及雄蕊。
鞭蠍:特化的螯夾及細長的尾巴(分泌醋酸驅敵)。
盤古蟾蜍:冬天繁殖,繁殖期公蛙可見婚墊及婚刺。
拉都西式赤蛙:背側褶下方有黑色縱紋(分泌毒液)。
拉都西式赤蛙及盤古蟾蜍都沒有鳴囊。

(二)倒敘:瓦拉米步道
民國105年2月4日。晴空萬里的早晨,一群少年男女來到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由拉庫拉庫溪下游以自信的步伐順溪上行。與其說他們豪氣萬丈地欲征服十四公里山路,無寧說他們以謙卑之心,欲暫時躋身於山裡的生靈之間,窺探冬日山景之奧秘。而他們腳下踩過的每一步路,讓南安、山風、佳心、黃麻不再是地圖上陌生的名字,從此擁有具體的意義。
這正是盛名鼎鼎的「瓦拉米步道」。「瓦拉米」是日語對蕨類植物的稱謂,這一地區也確實生長了高達165種蕨類,包含松葉蕨、垂枝石松、杉葉石松、擬日本卷柏、連孢一條線蕨、岩鳳尾蕨、臺灣粗榧等濱危物種。由臺灣胡桃及柳杉構成主要林相,山風一帶可見成片的海棠花和山杜鵑,佳心到黃麻之間則有山蘇、蛇木林、柳杉和孟宗竹林,途中的溪流山澗還能見到附著濕生植物生長。不僅如此,這條步道其實是條時光隧道,一路上依稀可見的的駐在所遺址、抗日事件殉難者紀念碑,在在訴說著它壯烈又跌宕的過去──可考的由清朝以來,就不斷地有修築的紀錄,在山豬、飛鼠、臺灣獼猴和臺灣長鬃山羊之外,添上人煙、探勘、輸送、戰鬥之跡。
讓我們回返大正10年3月31日那一天,玉里支廳廳長松尾溫爾及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新元鹿之助在其主持修築的「八通關越道路」上致詞時,掩不住飛揚的神采飛揚。這也難怪,於大水窟相接的這條越嶺道,可耗資約30萬日圓,通過阿桑來戛社、阿波蘭社、喀西帕南社、異祿閣社、馬西桑社、馬西太倫社哩!
順著時光隧道再往前行,大正8年6月10日,是「八通關越嶺道」的開工日。日本38人調查隊,經過一整年的探查,終於選定開發的路徑,投入2萬3千餘人力,興築一條與清朝的八通關古道路徑幾乎完全不重疊的道路,耗時費力的目的是為了有效地進行樟腦的開採、聯絡東西部交通,並加強對深山原住民的統治與「教化」。
日本人的政策從「懷柔撫蕃」走向「積極教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正4年5月12日的喀西帕南事件。布農族人不堪於日本政府所進行逼繳及沒收獵槍的政策,且對其族人刑求,累積了仇意,遂號召了二十幾名來自拉庫拉庫社、班加小社及喀西帕南社的族人,趁主任巡查南彥治率部屬九名於駐在所準備用餐的當兒,展開襲擊。花蓮港廳急派宇野警務課長率領警部4人、警部補3人、巡查89人、巡查補3人、警手72人、挑夫120人進入拉庫拉庫流域鎮壓當地族人。此事之後日本政府與布農族人經常處於敵對狀態。因此此路也肩負了警備道路的功能。
在日本人剛來的時候,這一帶其實並沒有如此戒備森嚴。許多大名錚錚的人類學家────鳥居龍藏、森丑之助、安井萬吉────都曾在拉庫拉庫溪流域進行學術調查,提出了珍貴的發現。
至於更古老的「八通關古道」,則是清光緒元年由沈葆楨奏議,由總兵吳光亮率兵2000餘人所開鑿的。他們開山東進途中,侵佔了不少原住民的居地,其路寬6尺,遇岩石便砌石築成階梯、遇溪流便舖棧道,並於要地設置營壘,最終建成約152公里的山徑。
歷史的硝煙之中,往事並未灰飛湮滅,而將透過這群少年男女的雙腳,接踵般地被傳承與銘記。

(三)隱喻:虛實黃喉貂
海拔一千米處的暮色裡,瓦拉米山屋後側。一隻褐身黑尾的黃喉貂,驀地出現在圍繞著冒著熱氣的火鍋旁。小而尖的長臉上,掛著兩顆滴溜溜的小圓眼,謹慎的目光上下打量那些呵著雙手擠著取暖的少年男女們。而這個不請自來的身影,頃刻攫住少年男女們的目光。圍繞著火鍋的歡聲笑語即時沈澱,只剩許多雙在黑暗中拼命睜大的瞳孔,炯炯如火炬般地凝視那爐台上那閃動的影子。
爐台瞬間成了舞台,這貓兒般神秘的貂,眼神閃過一絲狡黠,迅速環伺了每個觀眾一圈,便展開一場以秒速計算的快閃演出────牠惡虎般撲向爐台上的一顆高麗菜,以兩隻前腳穩穩地掐住後,神氣地再次環伺觀眾們,就此謝幕。觀眾們回神後,只見牠輕巧地躍動劃過山稜冷凝的空氣,浸潤了一抹孤傲的氣息。眾人這才頓悟原來是一場名為快閃實則偷竊的演出。
這隻為氤氳的菜香所引誘的黃喉貂,為了填補肚腹之飢,竟表現的如此大義凜然,讓不經世事的少年男女觀眾們,渾然不知該感佩還是該欷噓。

(四)夢境:阡陌般的獸徑
夜觀之後,眾人回返山屋,顧不得洗漱更衣,一頭鑽進暖呼呼的睡袋裡讓疲累的四肢歇息。
黑夜如獸,壓抑著悄然的聲息,我企圖警醒,卻敵不過反撲而來的睡意。奮力之間已不知自己是睡是醒。只見黑夜之獸故意在四下布下數條漠楞楞的路,將我圍繞。滿腹狐疑,但鼓起勇氣往前行去,霧茫茫之中,有幾條道路變得清楚些了。
我定睛細瞧,哦,原來那是獸徑,陡峭的獸徑,阡陌縱橫地恣意橫躺於山的懷抱中。
我立足於其中一條獸徑旁望下瞧,似乎有一雙眼在盡頭若隱若現,那是臺灣山羌。我不願打擾牠,卻又想追尋牠的腳步,探索霧氣中的世界。就在內心拉扯的當兒,牠轉身遠去。我瞥見身旁一個臺灣野豬留下的拱痕,那似乎是……剛發生的事?說時遲那時快,野豬喘氣的聲音逼近我身後,用餘光瞧牠,清楚讀見牠眼神裡厭惡的信息,我拔腿狂奔。
氣喘吁吁且再也跑不動時,我不支撲地。但,我腳下竟然不是整然的山路,而是另一條不知名的獸徑。我向下滾落、滾落、滾落,直到我不再抱持希望時,撞上另一個龐然大物,那是臺灣長鬃山羊!三生有幸,牠只不屑地瞥了我一眼,便飄然而去。我噓出氣來,忍住疼痛起身,往前方尋路。也許是因為我步履蹣跚搖晃,而嚇到了一隻臺灣水鹿的寶寶,且恰巧被水鹿媽媽撞見。牠立刻轉身面對我,眼神露出凶光,朝我直奔而來。
我嚇得動彈不得,只欲驚慌呼叫,卻出不得聲。天啊,這阡陌般的獸徑,在夜裡竟四下奔走著我白天望眼欲穿而不得見的動物們。黑夜如獸,壓抑著悄然的聲息,獸如黑夜,聲息悄然被壓抑。

(五)預言:沈默的「龜寶」
對有些生命來說,家,是遙遠的幻夢。對這號稱台灣「龜寶」的牠而言,也是。姑且先隱去牠的真名,別稱「黃緣閉殼龜」、「山龜」、「箱龜」的牠,被公認為「很宅」,一生只要在兩個球場大小的範圍就能過活。但是,慾望這麼低,需求這麼少,偌大地球上,牠卻被逼得幾乎無處容身。首先,牠和人類的活動環境高度重疊,人類的步步進逼,讓牠毫無退路──低海拔森林的開發,奪了牠的棲所及繁衍後代的生殖地;農地上的農藥使用,威脅了牠的生命;條條馬路則讓牠日日面臨路殺危機。牠產卵數只有一般烏龜的一半不到,卻因人們迷信龜板與龜肉的食補療效,把牠當成中藥材,甚至以盜獵和炒作的方式,從牠身上獲取龐大利益。不僅如此,還污名化了牠──牠明明以蚯蚓、動物屍體(鹿、蛇)和花果(姑婆葉的果實)為食,也是花粉傳播者,人們卻以「食蛇龜」來稱呼牠。但牠不會叫、從不為自己辯解,就這樣默默地承受了被誤解、被鼠籠夾,也不抗議的命運。
當一個個無辜的生命,在飢餓與絕望中死去時,許多牠的同類,將會在驚恐中倉皇逃離家園。盜獵、走私、查緝、收容,就像是個反覆播放的留聲機,使的一批又一批的龜,將深陷於無止盡的輪迴。

瓦拉米之行,讓我經歷了許多新的感受。我覺得認識了很多新生物非常重要,但在旅行的收穫中算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一些讓我印象深刻的經歷。這次旅程中的許多經歷,真的值得走27.2來體驗。

從台北到花蓮後,便前進到介紹食蛇龜的展館。聽到食蛇龜的故事,讓我十分震撼,食蛇龜每年只生產1-2次,每次也只產1-3顆卵,數量稀少而能賣得很高的價錢,獵人便不斷非法盜獵。我不斷的思考著,為什麼人類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食蛇龜?如果我是大自然,我一定會非常的傷心。畢竟人類和食蛇龜都是我的心血,人類憑什麼奪走食蛇龜的性命?世界各地都有人在破壞地球,人們的自私已經擄獲了那份尊重自然的心,並且大肆破壞地球。近年來氣候不只暖化,更出現異常的變動,甚至連台灣也開始下雪。民眾只知道一窩蜂的去賞雪、玩雪,殊不知這是大自然的警訊。也許2月份的地震也是個警惕?也許在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大自然要展開他的復仇?

過了一段路程,到了花蓮的田間,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景色。那片藍灰色的天和金黃色的油菜花互相映照,好像畫布上不小心灑了一片金黃,又好似是別出心裁的點綴。在那當下的我,彷彿是第一次掙脫水泥牢籠的鳥兒,正在和水鳥在一片金黃的田埂間翱翔。穿梭在田間的小徑,彷彿和山、水、天空融為一體,這是我在台北從未有過的感受。鄉下的空氣似乎有一種甘甜的味道,我想這就是未受破壞的大自然所散發出來的味道吧!當下我不斷的深吸、深吐,彷彿這樣就能夠多吸進一點大自然的氣息。隨著迎面拂來的微風和胸口微微起伏,和大自然一起呼吸,這真的是我第一次和大自然有如此親密的接觸。真的非常羨慕鄉下人,每天都能有這樣的享受!

突然,有一股香氣飄入鼻中,奇怪,路旁為何有燒木頭的味道呢?仔細湊近瞧,原來是一對老夫妻在家門口烤火。阿公阿嬤一見到一群小朋友,便熱情的拿出椅子,示意我們坐下。旁邊有一面大牆,上面有許多原住民圖騰的彩繪,奇怪的是,牆上有兩種不同族群的圖騰,原來阿公阿嬤是兩個不同族的原住民!這也讓我很好奇,兩個不同族群的原住民結婚不會受到打壓排擠嗎?不過阿公阿嬤只是笑而不語……走到屋子的大門口,竟然橫列了一整排的石頭和奇木,阿公眼神中閃耀著自豪的光芒,解釋那都是他的收藏,而且都是在旁邊的河裡撿到的。阿公阿嬤甚至邀請我們進去他們家裡,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偌大的木頭桌。我看了真的為之驚嘆,畢竟要靠自己做出這樣的桌子,絕對很不容易。旁邊的聚寶盆,看起來是陶瓷做的,阿公卻敲了敲,才證實了阿公做木工的手藝有多強大。我相信阿公阿嬤一定都對奇木和玉石有高度的熱情,才有辦法做出這樣美麗的藝術品。

在民宿睡了舒服的一晚,到了步道口,大夥兒便開始爬山了。開始那看似無止盡的山路之後,最能讓人感受到欣喜的,就是吊橋了。走吊橋的趣味不僅止於看著某些同學小心翼翼的緊張神情,還有一條條如緞帶般傾瀉而下的瀑布所帶給我的感動。這樣壯麗的景色,真的能讓人感覺到自己的渺小,也再次告訴我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是藝術家,他用春芽作畫、用夏浪寫詩、用秋風雕刻、用冬雨譜曲。他的作品兼具細膩、韻律、雄渾與洗鍊,每一筆畫、每一行字、每一劃刀、每一顆音都如此閃耀動人,任何畫家、詩人、雕刻家或音樂家都無法比擬。如果有人問我誰是我心目中最厲害的藝術家,那答案絕對會是大自然。

在爬完令人非常想放棄的山路、欣賞完各種從未見過的植物、動物後,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經驗,而這個經驗也許只有短短幾秒鐘,卻讓我感動到腿軟。這一刻,就是當我看到神聖的山屋出現在眼前時。我相信這一幕一定也讓許多同學們感動不已,而且這是要親身爬過底下的13.6公里才能體會的。每一次在路上看到還剩下幾公里時,真的很想要往回走,路牌上頭的數字彷彿每次都在嘲笑:「你到不了的!很想休息對吧?放棄吧!」看到剩下0.3公里的路牌,不但沒有很高興,反而在心裡暗自咒罵:「怎麼還沒到阿?!@#$%^~+!!!」等到終於看到山屋聳立時,卻還有一小段爬坡,不過令人驚訝的是,這段爬坡似乎變的輕而易舉!爬到平地的剎那,我覺得我的腿好像要軟掉了……這時候,我的腳早已不聽使喚的奔向木頭桌椅。這大概是整趟旅途中最美好得一刻之一!

才大概六點,夜早已吞噬了藍天白雲,在寒風凜冽的山屋,最頂級的待遇,就是來一碗熱呼呼的湯麵了。也許在台北,這樣普通得湯麵會被我嫌棄,但是在山屋上,這碗湯麵卻比什麼魚翅、海參、鮑魚都要令人垂涎!捧著溫暖的蔬菜湯麵,坐在屋簷下小口啜飲清甜的湯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享受。我想要再盛一碗湯,於是便起身往”廚房”走去。突然,一隻黃喉貂出現在木桌上,東聞聞、西嗅嗅,不知道在找什麼?雖然黃喉貂就這樣硬生生的在我的碗旁邊徘徊,可是這已經不重要了,這時當然是要拿出相機囉!突然我想到:「唉呀!我沒有帶相機出來阿!」沒關係,這一刻實在是太精采了,就算沒有相機,我也絕對會記的一清二楚!黃喉貂在附近一直徘徊、留連,所有同學都驚喜不已,爭相拿著頭燈猛照、抓著大砲猛按快門,大飽眼福的我,也就回到溫暖的屋簷底下,和老師同學們繼續聊天起來。

隔天一天亮,銜著一片土司,便匆匆的上路。下坡路段雖說十分驚險,可是卻非常快速,速度大概有去程的1.5倍,一下子便到佳興了。最後的一小段路程,我反而故意走的慢一點,祈禱可以留在山上久一點,看著這些綠樹,突然有種想要邊大吼邊跑進樹林的衝動。只不過,步道口已經在眼前,雙腿便馬上加快擺動,向著光明的石桌和石椅前進。終於,卸下沉重的背包,眼看位子已所剩無幾,我便隨意坐在地上。沒想到一坐下去,真的起不來了!不過,回頭看了看那蓊鬱的山林,卻在心裡微微一笑:27.2公里加上一雙癱瘓的腿,換來無盡的回憶和許多不可多得的經驗,我想,包準值回票價了。

這次去瓦拉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進山的那兩天了。
我們上山是由林玉琴老師帶領,老師的強項是植物,理所當然的,沿途上的植物當然講了不少,其中,有一個看起來光禿禿的樹就是九芎了,也因為他光禿禿的,所以有一個好玩的別名叫做¬¬¬¬ 猴不爬,九芎是一種很常見又很好燒的植物,原住民在外常常會燒它,而且燒九芎的時候煙還很少,是一種非常好用的植物。還有無患子,原住民在外,常常會用無患子洗手,而且只要用水搓揉便會產生泡沫,可以用於清洗,是古代的清潔劑之一。還有觀音座蓮,因為觀音座蓮的葉片基部有兩片托葉,葉子萌發前,這兩片托葉保護幼葉不受到外界破壞,隨著葉子的成長,托葉都不脫落,連到了葉子枯萎了之後托葉還在,之後托葉集聚集在根莖上,看起來就像是觀音菩薩蓮花,所以才得到這個名子。還有瓦式鳳尾厥,老師有說哇喜〈台語〉鳳尾厥,是個有趣的名子。還有看到很多的哺乳類,像是獼猴。還有說黃喉貂如何獵哺山羌,是一個團體的戰術,黃喉貂先把山羌圍起來之後,便有黃喉貂攻擊他,其中一隻會從她剛門進去,把它內臟吃掉,所以在野外發現外表沒有大傷口只有一些小傷口而肛門上有一個大洞的話,就一定是黃喉貂獵捕的。
在工程方面,林玉琴老師有說這裡原本有一條舊的瓦拉米古道是給大砲走的,因為在日治時期當地的布農族部落把住在所〈現在的警察局〉裡的警察殺了,所以日本派了大炮上去,當地的原住民敢殺警察,日本人就直接開大砲把原住民部落炸了,為了讓大砲行走,所以所有的路都很平,而且還是可以讓大砲通行的寬度,而且如果有急升急降的地方還會把它填平,讓大砲好通行。
走到了後面,因為遠方的山頭烏雲密佈看起來快下雨,所以我們幾乎都沒有講解,趕到了山屋。因為在進山之前,我們先分公家器材,部分的男生都拿了瓦斯爐,我就是其中之一,還有一個拿瓦斯,所以到了山屋我們稍微休息了一下就開始煮水。晚上吃飯時,我們有看到很多隻黃喉貂,有的黃喉貂還跑到我們的廚房,當時還有外國人,它們放在桌上的東西還被黃喉貂叼走,可是東西都掉了出來,他只咬到一個空空的袋子。吃完飯之後我們有去夜觀,不過因為有一點小雨,所以基本上看到的東西不多,我們是拿手電筒照,照到亮亮的水晶體,才會發現有動物。至於未什麼會有亮亮的水晶體呢?因為夜間動物是在晚上出現的,所以要有一種功能就是一點點的光都可以看的很清楚,我們有看到山羌和大赤鼯鼠,雖然說山羌只看到他的眼睛可是我的相機有拍出他的輪廓,所以大概知道長什麼樣子。還有一個人發現樹上有一株黃悼蘭,是一種很小的蘭花。後面老師還有講解那一些平平的草是誰吃的,因為山羌沒有牙齒,而長鬃山羊有牙齒,所以山羌吃草的時候是用扯的,長鬃山羊因為有牙齒,所以吃草的時候會是平切的。走到了後面因為雨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便開始折返回去了山屋。
回到了山屋,柏愷老師拿出一個動物的牙齒,一個很長,形狀彎彎的牙齒要我們猜,大部分的人一看到就知道是野豬的牙齒。老師還有山羌很多部位的東西,因為老師在一個地方發現了一隻溺死的山羌,所以就把它身上的部位採集了下來。還有一隻大赤鼯鼠的尾巴,因為有一次和原住民出去,看到了一支大赤鼯鼠,原住民就把牠的尾巴割下來,送給了老師,老師也就收下了。老師講完之後,大家也就上床就寢了。
隔天一早,大家起床吃完早餐就出發了,下山是由柏凱老師帶隊。我們一路上走的速度還算瞞快的,前往佳欣的路上,還有人說佳欣有一隻死掉的山羌,所以我們到達佳欣時,我們先吃午餐,吃完午餐後有很多人都在找山羌的屍體,可惜都一無所獲。直道邱老他們來不久之後,我們才準備下山。
到了山下,我們就座車回去民宿,把我們放在民宿的東西帶走。之後就去玉里車站,因為還有一點時間,所以我們還有去吃玉里麵,之後就回台北了。

瓦拉米步道生態踏查
一、 八通關越嶺道
1871年,琉球人漂流到臺灣南部,誤闖排灣族部落而遭到殺害。1874年,日軍侵臺,與牡丹社原住民發生衝突,爆發了「牡丹社事件」。隔年,沈葆楨來臺,解除了劃界封山政策,開山撫番,開闢了北路、中路、南路通往東部,其中中路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八通關古道」,總共長達152公里,但瓦拉米步道並不位於八通關古道,而是位於八通關越嶺道,八通關越嶺道是日治時期開闢的,分為東西二段,而我們這次來花蓮要走的瓦拉米步道,就是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一部份,與步道緊鄰的是一條河流,名叫拉庫拉庫溪,拉庫拉庫溪是秀姑巒溪的其中一條支流,上游源頭為秀姑巒山,在接下來的旅途中,這條溪會一直陪伴著我們。
二、 食蛇龜的奧妙
首先,我們到了瑞穗生態館,了解食蛇龜的奧妙,有許多人會覺得食蛇龜很宅,因為他的生活空間很小,一年的生活空間僅兩個籃球場。而且食蛇龜除了像其他烏龜一樣可以將頭、四肢、尾巴縮進殼裡,還可以將殼閉起來,因此又稱「黃紋閉殼龜」。至於他為什麼被稱為「食蛇龜」呢?因為相傳有蛇試圖想接近食蛇龜,然而就在此刻,食蛇龜將殼閉了起來,蛇就被夾在裡面,不仔細看,還會以為食蛇龜在吃蛇,因此得名,但事實上,食蛇龜只吃嫩草、果實,以及昆蟲、蝸牛和蚯蚓等行動較慢的生物,但他並不會食蛇。食蛇龜現在被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的動物,原因有三,首先,食蛇龜和人類一樣有「少子化」的問題,一年只會生一到二次,每次只會生一到三顆,第二,食蛇龜還會吃被車子輾過的屍體,但是他行動較慢,因此自己也會成為路殺的對象,第三,食蛇龜經常被獵人捕捉,因為獵人將食蛇龜當作「期貨」,還會利用烏龜,製作龜苓膏等沒有科學根據的食品,小隻的食蛇龜因為討喜,所以還會進入寵物市場,被走私到中國大陸,因此,食蛇龜的數量十分稀少。
三、 南安田野調查
接著來到南安遊客中心附近的田野做調查,林老師說這裡有很多的無患子,只要往遠處的山看,黃色樹葉的植物就是無患子,無患子果可以用當作肥皂、沐浴乳的香精,不管是清潔效果還是氣味都十分良好。一走下樓梯後,有一株植物,老師說它叫做食茱萸,原住民會將此植物當作香料,老師摘下了一片葉子給我們聞,食茱萸聞起來的確很香,真讓人想吃吃看它的味道。走了一會兒後,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田園的景色,令人目不暇給,心曠神怡,田裡還有許多稻米及油菜花,這樣的田野在都市是看不到的。沿途中看到了許多植物,包括:鱗蓋鳳尾蕨、白肉榕、茄苳、地瓜葉和南瓜等植物,都各有其特色。
四、 與瓦拉米步道奮鬥─豐富的植物相及鳥類
一到了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就有一群綠畫眉用它們嘹亮的歌聲迎接我們,這讓我覺得這次一定會看到很多不同的動植物。首先是研究人員為了讓蝙蝠避難而放置的蝙蝠屋,這些蝙蝠屋設置在樹幹上,離地面有大約五公尺的距離,而且我發現有很多棵樹上都設了蝙蝠屋。接著看到了一條長滿尖刺的藤蔓,原來是黃藤,藤蔓上的尖刺可以防止動物去接近它。就在此時,聽到了悅耳的鳥鳴聲,然而在我們找尋鳥兒身影時,老師已經告訴我們說,在我們聽到的鳥鳴中,有灰喉山椒和白耳畫眉的鳥叫聲,不久後,我們也發現了他們的身影。走了一陣子,終於到了喀西帕南事件紀念碑,這起事件是因為原住民攻擊警察駐在所,因此引起了死傷慘重的抗爭事件。沒多久後,我們看到了一株植物,葉子表面佈滿尖刺,原來是一種叫做蠍子草的植物,葉子上有很多刺,所以絕對不能去觸碰它。當然,步道景觀也是瓦拉米步道的一大特色,不論是吊橋、頁岩地形還是白鯊岩,都令人嘆為觀止。
五、 與瓦拉米步道奮鬥─哺乳類動物的蹤跡
來到瓦拉米步道,除了觀察植物,哺乳類動物也是重點之一。首先看到的是臺灣獼猴的排遺,其實在前面的路程中,就已經有發現臺灣獼猴的蹤跡了,臺灣獼猴有一個特性,那就是他會對陌生的生物發出警戒聲,所以我們其實已經發現「很多隻」臺灣獼猴了。來到這裡,大家一定都很想看到臺灣黑熊,臺灣黑熊最愛吃殼斗科植物的果實,尤其是青剛櫟,因此我們就鎖定了青剛櫟,找尋黑熊的蹤跡,這時,我們在一棵樹上發現了爪痕,難道就是台灣黑熊的爪痕?正當我感到開心時,老師告訴我們這只是人類無聊的惡作劇,而不是黑熊的爪痕,真令人嗤之以鼻。接著是臺灣鼴鼠鑽的地洞以及臺灣野豬的拱痕,他們留下的痕跡都十分明顯,前者可以明顯的看見一個地洞,後者則可以看見被翻得亂七八糟的路徑。走了一會兒後,老師撿起一株斷掉的植物,原來是飛鼠咬斷的,飛鼠會咬斷植物其實是為了磨牙,像是山胡桃、殼斗顆果實等,都是很好的磨牙,不只是飛鼠,所有的齧齒類動物,包括:赤腹松鼠、荷氏松鼠、白面鼯鼠等,皆需要磨牙,主要是因為齧齒類動物的牙齒在一生中的任何時刻都會不斷生長,如果不磨牙,牙齒就會刺穿自己的嘴巴,至於為何他們可以咬斷這麼堅硬的物體呢?仔細一看,會發現齧齒類動物的門牙是橘紅色的,這就表示他們的門牙有鐵質,所以咬東西對他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們一路上還發現了許多長鬃山羊的蹤跡,第一個是長鬃山羊進食的痕跡,由於長鬃山羊的牙齒很平整,所以吃完草後會留下平整的痕跡,然而正常的草並不會那麼平整,第二個是長鬃山羊為方便行走而掘出的獸徑,在步道上可以看到往上和往下兩條路徑,第三個是長鬃山羊在樹幹上磨角的痕跡,可以明顯的看到樹幹上少了一層皮,這麼做除了磨角,還可以留下自己的氣味,宣示主權。過了黃麻一號吊橋,我們在一塊石頭上發現了某種動物的排遺,老師分析了這塊排遺的內容物,發現裡頭竟然有老鼠的毛、牙齒及腿骨,這時就有人猜測說是黃喉貂,也有人猜測說是黃鼠狼,老師看了看這塊排遺的大小,說這塊排遺大小不大,所以應該是黃鼠狼的排遺,如果是黃喉貂的排遺,會比較大一些,而且裡面很可能不只是有老鼠的殘骸,黃喉貂會合作圍捕其他動物,所以還可能會發現鳥類、山羌的殘骸。
六、 瓦拉米山屋─與黃喉貂的邂逅
熬了許久,總算抵達了目的地瓦拉米山屋,在準備吃晚餐前,出現了我們期待已久的動物。這時,聽到了同隊學員發出的驚呼:「黃喉貂出現了!」這讓我感到十分興奮,因為我一直希望可以親眼見到食肉目的稀有動物,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兩隻黃喉貂一下子鑽入草叢,一下子出現在我們眼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黃喉貂雙腳站立的那一幕,黃喉貂就和他的名字一樣,脖子前方的確是黃色的,而臉部、四肢以及尾巴都是黑色的,身體則是黃褐色的,那樣可愛的外表,真令人想不到他們會圍捕山羌。吃完晚餐後,黃喉貂又再次降臨了,這次,他們的目的不是吸引大家的目光,而是來免費解決他們的晚餐,幾乎每幾分鐘就會聽到:「黃喉貂又跳到桌子上了!」受到了食物的誘惑,黃喉貂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成為相機鎂光燈的聚焦點。接著,我們就前去夜觀,這次夜觀看到的生物不多,只有看到山羌的「眼睛」以及大赤鼯鼠,大赤鼯鼠的特色就是眼睛受到亮光照射,就會變成「紅眼狀態」。
七、 告別瓦拉米
在下山的路程中,也觀察到了許多植物。「瓦拉米」在日語是「蕨」的意思,的確,沿路上隨處都可以看見蕨類,包括:瓦氏鳳尾蕨、刺柄碗蕨等,正當老師在介紹這兩種蕨類時,我看見了在不遠處的步道上,出現了一隻食蟹獴,灰黑色的身體,一下子就鑽入草叢中,所以十分可惜,沒有幾個人看見那隻食蟹獴,更別說有人拍到照片,不過,能在步道上看見食蟹獴,實在令人開心。想到昨天晚上我們吃麵的情形,我突然對原住民的食物感到好奇,如果昨天我們只有麵線,該怎麼辦?林老師告訴我們,剛才看到的刺柄碗蕨,川燙後可以食用,想要吃到有味道的麵線,可加入山鹽青、山肉桂、鼠麴草等植物當作調味料,但萬一瓦斯用完了怎麼辦,不就沒辦法吃到「熟食」了?甚至如果那天剛好下雨,也很難燃燒濕的木材,林老師馬上給了我們解答,燃燒九芎就可以解決問題了,九芎耐燒,不需一直去取木材,而且乾濕皆能燒,不用擔心下雨的問題。很快地,終於到了山下,三天兩夜的花蓮之旅,就在此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八、 瓦拉米,臺灣的淨土
在瓦拉米山屋過了一夜之後,我漸漸地瞭解到了,原來,臺灣有許多哺乳類非常的罕見,這些保育類的動物,受到生態環境破壞的影響,數量減少,現在,臺灣已經很難看見長鬃山羊、臺灣黑熊、黃喉貂等哺乳類動物了。不過,瓦拉米保存了這些哺乳類動物的生活環境,是少數可以見到他們的森林步道,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保護生態,不隨意傷害野生動物,讓每一塊土地都有豐富的生物,讓每一座森林都可以像瓦拉米一樣乾淨自然,讓每一隻動物都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臺灣是他們的家。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