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8蛇類的保育與研究-杜銘章教授

Filed Under (eci高階班) by eco on 18-08-2009

文/邱鴻麟 

摸完了蛇,大家都記得洗手的興奮。上完了這堂課,你的成長與體驗又是什麼?分享一下吧!

杜銘章教授上課的簡報完整下載,解壓縮密碼修正為ecixxxx。

上完這堂讓我了解了許多有關蛇的知識,以及克服了對蛇的恐懼,以下是我的上課心得:
1.兩極化的原因:
人類往往因為對蛇不夠了解,恐懼而使蛇成了兩極化動物!
2.為什麼蛇不會被保育?
a.蛇不可愛
b.蛇有毒
3.但是蛇很有用:
a.蛇可以幫助經濟的成長
b.蛇可以促進觀光娛樂
c.蛇可以當藥物
d.蛇對醫術有著極大的幫助
4.蛇類族群減少的原因:
a.棲地的破壞
b.惡意補殺
c.買賣交易
d.其它因素
5.結論:
蛇類雖然有毒,但是只要不要故意去招惹牠,牠是絕對不會來攻擊你的,因此如果你不想被咬的話就不要去招惹,如果真的遇到蛇就慢慢走掉避免被蛇盯上!

老師,我下載之後,解壓縮輸入密碼後,它還是不讓我解壓縮。

老師
這個簡報檔有問題

我的狀況也跟樓上的一樣

邱老
那個壓縮檔的密碼錯了
要打:ecixxxx 才能打開
可是您跟我們說的是 ecoxxxx

這個簡報檔有問題
一直叫我要關機

蛇類的保育
今天,生態資訊營隊的高階班課程開始了,今天的主題是蛇類的研究,講師是杜銘章教授。首先,我們認識了教授,他對蛇類非常有研究,而且希望能保護他們。課程的第一部分是認識蛇類的地位,人們對蛇的看法十分兩極化。像古埃及、或是台灣的魯凱族、排灣族以及斯里蘭卡、印度還有澳洲及布希曼人,這些族群都認為蛇是他們的祖先或是神。而像信奉基督教西方國家,例如英國、法國等,因為聖經的記載中,蛇,是誘惑夏娃的惡魔─撒旦,所以十分討厭他們。在中國的信仰中,蛇就沒有那麼兩極化,而是個人觀感的問題了。
很多人問:「蛇類需要保育嗎?他們可會害死人呢!」,答案是:「要」。因為就算是會害死人,也是需要保護的。要不然為甚麼要保育台灣黑熊呢?大家應該知道孫叔敖打死雙頭蛇的故事吧!大家認為雙頭蛇是甚麼蛇呢?印象中應該是脖子的部份分成了兩個頭吧!不過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記載,雙頭蛇的另一個頭卻是長在尾部呢!其實事實上,有一種叫做盾尾鐵線蛇這種蛇,就像本草綱目中描述的一樣,在尾部還有一個頭。為甚麼會有這種蛇呢?其實那個在尾部的頭是假的,是為了要讓遭到天敵攻擊時,能把傷害減到最小。另一方面,大家印象中蛇的尾巴應該又細又長吧!但是盾尾鐵線蛇的尾巴卻又短又鈍,因為牠生活在地底下,細長的尾巴會妨礙他的行動,所以才變成又短又鈍。
為什麼有人會怕蛇,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因素影響到我們?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就是讓嬰兒看看蛇,看他會不會怕牠。實驗結果是不會,但是科學家又發現,靈長類時十分怕蛇的動物。所以他們又做了一個實驗,讓小猴子看蛇的圖片,小猴子不會怕。但是科學家接著又在旁邊放了一張母猴害怕的圖片,從此以後小猴子便非常的怕蛇,這證明了靈長類怕蛇可能是因為後天父母的教導而開始怕蛇。科學家又將蛇的圖片換成花的圖片,不過小猴子並不怕花,想來應該是動物的本能,有辦法判斷什麼是恐怖的東西吧!
人們為什摩要保護動物呢?第一,他們像熊貓一樣可愛,第二,他們很有用,第三,他們十分稀有。蛇類可愛嗎?大多數人認為不,蛇類有用嗎?非常有用,蛇可以用在經濟上:賣錢、娛樂上:跳舞、藥劑上:中藥以及學術上:研究。那蛇類稀有嗎?有些十分稀有,向阿里山龜殼花,牠在日治時代被發現了一次,接著銷聲匿跡了五十多年,才再次出現。蛇是冷血動物,體溫在30度以下,而人手上的溫度是30度,所以一直摸牠的話,牠可是會發高燒的,而他發高燒的時候十分不服,就會咬人囉!

我也一樣,下載以後他都說密碼錯誤或缺少檔案。

我也一樣,有同樣的問題

後來我發現老師所給的密碼不正確,
最後密碼應該是別的!
(P.S.最後我有試出密碼,但我相信直接打出來不是個好主意)

壹. 筆記
一. 蛇類的地位:
* 兩極化—重視:印度
澳洲原住民
非洲原住民
台灣排灣族、布農族(百步蛇)
唾棄:基督教(聖經)
雙頭蛇(草本綱目)
* 因為恐懼,不狗了解,所以造成地位兩極化的原因
二. 蛇類可愛嗎?
*有人說是先天的怕蛇,但有人說是後天的
先天的理由:長靈類都怕蛇
後天的理由:1~2歲的嬰兒都不怕蛇,從4歲開始

三. 蛇類的用處:
1.經濟價值:菲律賓海蛇皮(1970年間)
澳洲海蛇工業(1986年間)
美國南部補響尾蛇活動
台灣華西街觀光夜市
2.觀光娛樂:大型動物園的爬蟲館
娛樂電影
東南亞與蟒蛇合照
蛇類表演
潛水看海蛇
3.醫療用途:許多與醫療有關的標誌都與蛇有關
東西方社會會用蛇類產品治療病痛
抗血栓的arvin
一致癌細胞轉移
治療腦血管破裂
止痛劑
4.學術特點:唯一沒有腹肢卻又能適應任何生態環境的物種
極少是整個族群都是肉食性的物種
食物站體重的30%~100%(嚇死人喔!)
四. 蛇類保育:
* 目前有180種蛇類需要保護,ICEN於1992年將38種蛇類列入。
在2006年增加為76種,但是由3種在1996年以滅絕
1.棲地破壞:
1.北美地區56種中有33種因棲地破壞
2.歐洲地取21種中有20種因棲地破壞
2.惡意捕殺:
1.遊客過度防衛
2.獎勵捕響尾蛇(16年7萬尾,大多死於捕捉過程)
3.買賣交易:
1.美國於1977~1982輸入22萬以上的蛇
2.義大利於1968~1970數入7萬以上的蛇
3.印度於1971~1975出口500萬以上的蛇皮
*用於皮革加工、寵物飼養
4.其他因素:
1.外來種引進—大蟾蜍、宗簑貓、紅火蟻
2.化學藥劑—殺蟲劑、化學藥劑

.
貳.心得
今天是生態營高階班第一次上課,心裡是又興奮又緊張。今天為我們授課的是杜教授,他對蛇類十分有研究。首先他告訴我們人們對蛇的看法十分兩極化,再問我們:「蛇類需要保育嗎?」答案是:「要!」雖然很多人覺得蛇可能會害死人,但是他們對人了的貢獻可是很大的呢!!
我印像最深刻的是孫叔敖打死雙頭蛇的故事,印象中應該是脖子的部份分成了兩個頭的,但是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雙頭蛇的另一個頭卻是長在尾部。事實上這是一種叫盾尾鐵線的蛇,他的另一個頭其實是他的尾巴,但是動作、形狀和圖案有點像頭而已啦!!
*P.S.書上都亂畫!!化成突變的雙頭蛇!!

西湖國小生態營 蛇類的保育與研究 杜銘章主講 吳仲升
相信不光是我自己,許多人對蛇並沒有好感,總覺得牠們是長著毒牙的冷血掠食者。在郊外遇上這種動物,便像見著死神似的,不是打就是逃。蛇,真的如我們所認識的那般可怕?還是我們人誤解了牠們?
杜銘章教授率先告訴我們自己和蛇互動的親身經驗,才步入正題。蛇在我們人類社會中有著特殊的兩極化地位。不是被極度憎恨,就是視為至高無上的神,這現象是來自於人對牠們的不了解。但是在今日社會的生態,多數的蛇是受人唾棄的,會害人的蛇還需要人們保育嗎?老師歸納出了三項要點,檢視蛇到底需不需要人們保育:
一、 蛇可愛嗎?相信不管是在誰的眼中,蛇並不可愛,反而以溼黏、有毒牙、攻擊人類……等惡名著稱。其實在許多的方面,蛇都受到了人們的誤解。蛇完全不溼黏,反而十分乾燥;部分蛇有毒,但有毒的蛇類只佔全部的19%,而其中絕大部分的蛇毒只是輕微的毒,並無法傷害人類,能夠置人於死的毒蛇,其實寥寥無幾,不到10%。最後,蛇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攻擊行為全然是為了自衛,在野外遇見蛇,蛇反而會怕你呢!
二、 蛇有用嗎?蛇的用途十分廣泛,從經濟、觀光娛樂、醫藥到學術都有著特別的用途。經濟方面,從台灣銷售到澳洲、菲律賓和中國的蛇製品,為台灣提升了經濟;觀光娛樂如台灣的華西街和美國的響尾蛇圍捕活動,都成了當地的招牌;在醫學方面,因相信古希臘神話中稱蛇為醫藥之神,個個醫藥組織的標誌都有蛇的圖案。蛇毒中也含有抑制凝血、促進凝血、降血壓、止痛和抑制癌細胞轉移等多項功效。學術方面,蛇是唯一沒有四肢,卻適應多項環境的動物,且每次攝食量高達30%~100%,是相當特別的動物。
三、 蛇瀕臨滅絕嗎?某些蛇種確實已瀕臨滅絕。IUCN在西元1990年將三十八種蛇類歸為瀕臨滅絕的蛇類,西元2006年卻增加到了六十七種,而在1996年有三種蛇類已經滅絕!所以蛇類保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課題。
介紹完有關蛇的基本常識,教授又向大家分享台灣的五大毒蛇: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眼鏡蛇和雨傘節。下課時,也讓我們親自摸摸、玩玩蛇,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蛇,親身體驗摸蛇,感覺到了蛇的體溫和牠富有彈性的表皮,也摸到他硬硬的骨骼。蛇也在我的指間努力扭動掙脫,讓我感覺到了牠強壯的生命力。
在杜銘章教授的身上,我看見的不只是博學多聞的老師,更看見教授為了求尋真理的堅持。費了三年的珍貴光陰投入實驗,只為了小小的一個解答,或許教授在意的不是結果,而是真理的追求!

查驗的結果是檔案沒壞,是老師把密碼打成另一個,所以本來是ecoxxxx,請你們用ecixxxx去試試看。應該就可以解決了。

謝謝老師
可以用了!!

那些聰明的小孩
密碼錯了是老師閃神
可是
千萬不要把密碼貼在上頭
懂嗎?

哈哈
可是我找到正確密碼了啊XD

沒有啦
開玩笑的
懂了

咦!奇怪!
我剛剛也試過了
但不知道為什麼說
部分檔案未建立
請重新關閉本windows……..
???
請教老師

阿!
抱歉
沒有改編號

咦!!
為什麼我的寫
Your comment is awaiting moderation. ?

老師
沒事了
是我自己笨~

老師:
我突然想到
eco是什麼?英文全名?

老師
我不知道為什麼
我跟從上面數下來第二個的狀況一樣
我解壓縮檔的祕碼都打對了
但它就是不給我開啟檔案
請教邱老(或吳老)
非常苦惱的王懷瑄 敬上

蛇,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既神秘又令人畏懼的動物,由於對牠們的不了解,再加上潛藏的攻擊性,使得蛇經常受到眾人排斥。但事實上並不是每一種蛇都那麼的可怕,還記得在生態營中和蛇第一次的近距離接觸,緊緊的纏繞在自己手上,似乎有些緊張,我才了解到原來蛇並非像刻板印象中的陰險,牠其實也和其他動物一樣有著可愛的一面。根據統計,只有大約十分之一的蛇會對人造成嚴重的傷害,而只要小心提防,大多數的蛇都不會隨意攻擊人類。
蛇的足跡可說是遍佈各處,無論是山上、沙漠、地底、海中、甚至是空中都可以看到蛇類的身影。而蛇也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演化出不同的特性,在沙漠中的蛇都較為細長,能夠快速的在沙中用側彎的方式爬行。在地底下的蛇發展出又短又鈍的尾巴,在地底下可以直接靠推動泥土來前進。在海中的海蛇更能夠在水裡憋氣憋上一個小時之久。
至於蛇的進食方式也相當特別,由於蛇是少數下顎骨沒有連在一起的動物,再加上牠的每一個鱗片之間都有縮放的空間,就連如河馬一般大的動物都能夠被大型的巨蟒給吞下去。牠們一次進食的量也相當的大,大約是自己體重的30%到100%,想像自己吃一頓總重量跟自己體重相同的「大」餐,這也難怪蛇數個月才需要進食一次。
蛇的一些特殊行為也使得牠被賦予特殊的象徵,古希臘人因為觀察到蛇的傷口在蛻皮後會自動復原的特性,而認為蛇有治癒的能力,並將蛇作為醫藥的象徵。這也讓許多和醫藥有關的單位掛上蛇的標誌,大家想必都有看過衛生署的標誌吧!其中「衛」字中間「韋」的部份就是以一條蛇的圖形來簡化。
蛇類雖然對人類造成一定的威脅,但蛇對人所帶來的利益卻遠大於害處。蛇的毒液提煉出的藥品,在醫療方面有降血壓、抗血栓以及止痛等功能。蛇的皮革在很多地方也被廣為利用。此外,在美國西南部沙漠中的許多小鎮都會有圍捕響尾蛇的活動,雖然有點慘忍,但卻能夠帶來龐大的商機。而蛇的表演以及和蛇相關的電影也是相當受到歡迎,為人類賺進大筆大筆的鈔票。
但這些原因卻也為蛇遭來殺身之禍,由於蛇的製品是以長度、面積或重量來計算,牠們每年被消耗的量實在難以估計,例如:印度光是在1971到1975年之間,就出口了超過五百萬張蛇皮!除了買賣交易外,蛇還因為棲地破壞、惡意捕殺以及外來種入侵這幾種原因,而變得越來越少,現在在人為開發的都會區中,幾乎看不到牠們的蹤影。但上面的幾個例子並沒有激起人們保護蛇的意識,因為蛇對許多人來說仍是可怕、邪惡的動物,並不需要保護。其實保護蛇最好的方法就是「永續利用」,適量的捕殺不會對蛇的族群造成太大的傷害。更好的方法則是用觀光的方式來讓大家去欣賞蛇,這樣不但不需要殺蛇,或許還能夠讓人們了解蛇,了解保護牠們的重要。蛇其實並不是那麼可怕,只要人類願意更進一步了解牠們,懂得不要過度侵犯牠們,便能夠和牠們在一起長長久久的和睦相處。

eco字源來自希臘字,簡單的說就是生態的意思。
許多英文字彙可是eco開頭的,例如生態學與經濟學。
這可妙了,到底生態重要還是經濟重要?

密碼仍然有問題的
請看上面同學的討論
請用eci開頭

老師:
我是用eci開頭啊!
奇怪了~
謝謝老師的回應
我在試試看

因為它是swf檔,你的電腦好像必須安裝Flash的瀏覽軟體才能看!

喔!
謝謝你的回答
說不定是這樣
我在試試看囉!

#筆記
ㄧ.蛇類的特殊地位—
因為許多人不夠清楚了解蛇,長久以來把「致命的毒液」和「蛇」綁在一起,因此造成許多人的恐懼,形成兩極化,像是春秋時代的孫叔敖。孫叔敖埋蛇的故事大家都聽過,他埋的是兩頭蛇,但是其實並不是有兩個頭的蛇,一前一尾,尾巴的頭是偽裝的,名稱為(鈍尾鐵線蛇),因長期生活在地下,常須往後退,尖尖的尾巴不好行動,便退化成這樣鈍鈍的,加上尾巴的圖樣又和頭差不多,而且被人抓住頭時尾巴又會靠過來,因此常被人誤認為是稀有的「兩頭蛇」。
不只是人類怕蛇,連兇猛的狒狒也很怕蛇,有人曾經把塑膠蛇丟給狒狒和猴子,兩方無不吃驚的抱頭就逃,有些還甚至當場暈倒了呢!
二.蛇類也需要保育嗎?
這個問題若問那些種田的鄉下人,我想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哎呀!蛇那些壞東西,會咬死人的,給它死就對了!還需要保育?真不知道那些做生態的再想什麼?」因而有些蛇就這樣被他們打到成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一般而言,我們的認知中,,被保育的條件就是—1.可愛2.有用3.瀕臨絕種,而蛇類就是「有用」,符合了大家心中的保育條件。
三.蛇類有用嗎?
在經濟、觀光娛樂、醫療、學術上,尤其是醫療,對人們有極大的貢獻。像是在美洲曾經舉辦響尾蛇的圍捕活動,這就屬於觀光娛樂,因此招來不少民眾前去。而在西醫的醫療方面,蛇的毒液可說是用途多多的「解藥」。例如:馬來西亞的紅口蝮蛇的血液可以治療血栓;鎖鏈蛇的血液可以治療血小板凝集導致動脈病變;蝮蛇科的蛇類和眼鏡蛇的毒液可以降血壓;而眼鏡蛇的毒液中的毒素(Coboroxin)和(Nyloxin)可以止痛。因為蛇的血液、毒液再多方面有各種作用,且無任何副作用,因此不論是醫院還是有關於醫療分面的旗幟上,多多少少都有著蛇的圖案,例如:三軍總醫院
四.蛇類已經瀕臨絕種了嗎?
在西元1987年時,統計出來瀕臨絕種的蛇類有180種以上,但並不是很精準。
1990年,由IUCN統計出來的蛇類有38種。1996年時發現已有3種蛇類絕種。
而在2006年IUCN統計出瀕臨絕種的蛇類共有67種。蛇類已經逐年消失,列為瀕臨絕種的名單上的「蛇口」逐年攀升,我們好像應該保護一下他們吧!但…要這麼做並不容易,因為還是有許多人對蛇有面的影響。
五.造成蛇類死亡的因素
~棲地破壞
高山地不斷的被開墾,發展成為觀光景點,越來越繁華,家沒了,食物沒了,反而招來許多的天敵(人),不死才怪呢!
~人類捕殺
許多人為了得到蛇的某種部位而不擇手段,例如:蛇膽,熬湯來進捕,有的蛇來就是這樣死於人類的刀下,被膛剖腹,想到就覺得可憐!
~買賣交易
每年在外國,一些較為落後的國家會大量的捕捉海蛇,取它的皮運去其他國家,或者當街宰殺為娛樂,像是我們台北的華西街就因此遠近馳名,許多外國的觀光客一到華西街,別說也知,一定是湧向賣蛇的小徑上,一個分岔路口,走進去,整條小街都賣蛇,有的把蛇掛在鐵竿上,用小刀再蛇的脖子上一劃,在拉著蛇的身體往下一拉,整條蛇皮就掉了下來,只剩下掛在上面的蛇痛不欲生的掙扎,如此殘忍的手段,實在很狠心!
~外來種引進
有些人想必是爲了增加熱鬧,便從外國引進一些各式各樣的動物,有些動物一進來因個子嬌小,被台灣的動物殺害,有些則成了霸主,四處欺負台灣原生種動物,使種動物逐漸減少,而外來種卻逐日增強。像是:大蟾蜍、牛蛙、紅火蟻等。而強烈的殺蟲劑、化學藥劑等汙染物也是造成蛇類、其他動物快速消失的原因ㄓㄧ。
#心得
蛇,是一種讓我既好奇又有些怕怕的動物,表皮有光澤,看起來似乎十分溼滑黏綢,加上擩動的身軀,讓我對他畏懼三分。在畢業旅行中,有安排一項課程—認識蛇類,介紹完台灣列大毒蛇後,他們帶了一條又粗又大的黑蛇讓我們去摸一下,我發現有好多女生都跑去排隊了,幾乎可以說是全部!在摸了之後,心中的恐懼似乎也消失了一半,現在,我對於蛇的身世,倒是滿同情它的呢!我想,大家都應該去認識你所怕的動物,因為有時的一緊張,它就死於你的巴掌或拖鞋之下,或許有時我們真的要對他們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夠分辨自己是否做出了一些…事,畢竟,真正有毒的蛇,還佔不到全部的10%呢!如此隨意打死一隻根本什麼事都沒作的蛇,是不是太無辜了呢?

哈哈!原來改成eci了,我打了老半天都不行
我會在試試的。

唉呀!還是不能用ㄟ

為麼會跑出這串英文字Your comment is awaiting moderation.

卓老、邱老:

我試了又試,還是無法開啟檔案。

最後出現這一次,可以開啟但是全部都是亂碼,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也很急。

因為今天好不容易早點將功課完成,想將心得報告整理做出。但是現在卻無法看到整個完整的簡報,尤其是後面的課程,也想到這個星期六 4/25 學校運動會的關係,無法前來聽課,如果我都無法開啟檔案,就更心急和煩惱。

明天放學我在試試看,如果還是不行,請問老師:
我可不可以參考恩慈、衍辰、庭佑、仲升、家恩他們的內容加上原先自己的小紀錄 (有的記的較不完整 )然後發表心得。

傷腦筋的 堃育 (希望傳出去後不要又有英文字出現)

耶!
成功了!
果然是沒有安裝
flash的瀏覽軟體
真是太太太感激你了~
謝謝你啦!

老師:
高階班的筆記成績
裡面不知道為什麼
沒有我的名字耶?
可能再請老師補上囉!

蛇類保育
上完這堂課,我現在更愛蛇了,希望媽媽也來上,就化解對蛇的恐懼。
蛇被大家分為「兩級化」
不是被拿來膜拜就是被拿來屠殺
許多原住民或國家會把蛇當作神來拜,例如: 排灣族(百布蛇)、xxx族會再岩石上刻出蛇的形狀、澳洲的原民民在木板上雕出蛇的圖案、印度人會做一個蛇的廟‧‧‧‧‧‧等等。
老師還講了,中國有一種蛇看起來像是有兩個頭的,其實只有一個頭,第二個頭是尾巴,因為長期待在地底下,為了前進,尾巴要一直推,所以尾巴就變成鈍鈍的,叫做中國盾尾鐵線蛇。
還有另一種,也是兩個頭的,是長在一起的,可是其中一個頭是無眼無口的。

怕蛇是先天還是後天,老師說,他們做過一個試驗,讓一個小孩看蛇,看他怕不怕,結果出來後發現答案是 (不怕) ,於是大家又做了另一個實驗,人類的近親”猿類”很怕蛇,他們讓小猴子看蛇的圖片,小猴子不怕,可是在旁邊加上母猴害怕的相片,從此小猴子就知道蛇很可怕,就會怕他,證明了怕蛇事後天的經由父母的教導而怕蛇。

蛇的保育

蛇為什麼不被保育
1.蛇不可愛
2.蛇有毒
3.蛇會咬人
4.蛇看起來濕濕黏黏的

但是蛇還是有其他功用
1觀光和娛樂
2.蛇皮可以賣錢
3.蛇可以當成藥物
4.蛇毒可以治療一些疾病

為什麼蛇會越來越少
1.大量殺掉蛇類
2.棲地被嚴重破壞
3.買賣交易

大部分的人認為,蛇都是有毒的,但這個想法是錯誤的,81﹪是無毒的,只有19﹪的蛇是有毒的。
台灣有6種常見毒蛇:
1.百步蛇
2.眼鏡蛇
3龜殼花
4.雨傘節
5.鎖鏈蛇
6.赤尾青竹絲

下課休息時,老師讓大家摸蛇,我發現有些人會覺得蛇濕濕黏黏,其實沒有,只是蛇的鱗片看起來亮亮的,像是濕濕的。
蛇大部分是 冷血動物 差不多在20~25度,假如溫度超過30度蛇就會很不舒服,所以不要一直摸他,可會發高燒很不舒服,就會咬人。

我還要和大家分享一件有趣的事:
去年的10月份,爸爸帶全家到蕙蓀林場遊玩,在有一片草地上有一個洞,很多人圍著洞用木棍去挖、敲打,我們很好奇的跑去看也跟著一起敲打,不知是哪一種動物的窩,結果裡面的主人竟然是一隻雨傘節,嚇的大家一哄而散,居然引蛇出洞,在野外還是不要隨便 「打草驚蛇」 。

老師:
我今天試過下載執行,還是不行。
電腦不讓我執行下載,沒辦法看到杜老師完整講義,但是心得我用自己整理的紀錄來登碌。

剛剛傳太快,忘了請教老師一個問題,現在補問:

3月份我所屬的童軍團帶我們去暖東峽谷露營,期間老狼們有提醒我們小狼,暖東峽谷有蛇出沒要小心,並要大家帶“石灰”灑在帳蓬四周。

我很好奇的是〝石灰〞真的可以防止蛇出沒在四週嗎?蛇會怕〝石灰〞嗎?

還有白蛇傳有提到〝雄黃酒〞,蛇會不會怕雄黃酒?

如果在野外將這兩樣灑在周遭,是不是可以避免蛇侵入?

20090418蛇類的保育與研究-杜銘章教授
蛇在世界上被人兩極化:有一半的人把牠們當神來祭拜,另一半的人則是把牠們當成畜生來對待。
把神當作神來祭拜的有:
1.埃及人:女神的象形字是一條蛇、法老王的頭上有一隻眼鏡蛇。
2.印度人:懷孕的女人會到蛇廟拜拜,祈求生產順利;印度有個傳說:釋迦尼佛,在沙漠上旅行,醒來時發現一隻眼鏡蛇正張開頸部幫忙遮擋陽光,為了感謝蛇他就用兩根手指在眼鏡蛇的頸部點了一下,變成今日的眼鏡蛇。
3.台灣原住民—排灣族:把百步蛇當作排灣族的代表,只要在排灣族部落附近的所有橋、商店、小吃店、和其他的東西的招牌都會有百步蛇的圖案。
西方人總是看到蛇,就像看到鬼一樣,把牠打死。總歸一句,我們會這樣就是因為對蛇恐懼,而不了解蛇。
很多人對蛇充滿恐懼,有人曾經調查4~14歲的人最討厭的動物是什麼,令人意外的是,蛇居然排第一!有科學家發現靈長類的動物對蛇的反應都很激烈。老師跟我們講一個故事,是他在南非聽的一個真實故事。有一個人,它是專門修籬笆的一個工人,因為籬笆壞了所以常常會有狒狒進來,而狒狒很兇猛,所以人只能待在車裡。當你在車裡時,狒狒就會去翻冰桶,把吃的全吃掉,然後再把垃圾隨便亂丟。那個人就很頭痛,但他聽說猴子很怕蛇。所以有一次,他把一隻假蛇放在冰桶裡。結果狒狒就來了,牠要去翻冰桶時,看到一條假蛇,「碰!」一聲,就昏倒在地板上了。
既然知道靈長類的動物,對蛇的反應很激烈。接下來就有人想知道,我們怕蛇到底是先天,還是後天所影響。就有心理學家去調查,把剛出生的猴子和人,拿一條蛇給牠跟他,但人跟猴子並沒有露出恐懼的表情。但又有人做另一個實驗,讓未接受教育的小猴子看蛇的照片,並在旁邊放一個猴媽媽害怕的表情,小猴子就會怕。那如果怕蛇真的是因為後天影響的話,那不就表示讓小猴子看一張花的圖片,一樣在旁邊放一個猴媽媽害怕的表情,小猴子應該也會害怕才對啊!但結果,小猴子並沒有感到害怕。這就表示怕蛇有一小部分是先天的,但大部分都是受到父母或同類的影響。
蛇全都是肉食性的動物,每次攝取的份量是體重30﹪~100﹪,所以牠吃完一頓大餐以後就可以很久不用吃東西。蛇一次能吞進這麼大的食物是因為,它的上顎跟下顎是分開的,而右下巴跟左下巴也是分開的,所以牠可以吞進比牠大好幾倍的的動物。
蛇在不同的地方會演化成不同的特徵:像海蛇,牠最長可以在水裡憋2~3小時。而在沙漠裡生活的蛇則會變的又細又長,方便讓牠快速的在沙中用側彎的方式爬行。在土裡的蛇,尾巴會變的又短又鈍的尾巴,在地底下可以直接靠推動泥土來前進。但有些蛇也會因為人為的因素而改變:像響尾蛇,他的尾巴因為會出聲,所以常常被抓。所以現在的響尾蛇,尾巴都搖不出聲音了。
蛇需要保育嗎?雖然我們覺得蛇是一種可怕的動物,但其實毒蛇的比例在蛇裡只有19﹪,不但是這樣,蛇很有經濟效用:
1. 牠的毒夜可以提煉出許多的藥物,像鎖鏈蛇所提煉的Stypven可以治療因血小板凝結而導致的冠狀動脈阻塞病變。
2. 蛇製品在1982年最高可達160萬美元一個月。
但蛇是一種自然生態,所以我們要用最好的方法來永續利用這一份資源。

回應王懷瑄
我會通知吳老解決一下
可能打錯名字了

心得報告:這場杜銘章老師的課是我來高階班最想聽的一堂課,杜銘章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是非常熟悉又陌生的,因為我一年級時的生日禮物是本叫做「蛇類大驚奇」的書,而杜老師就是這本書的作者,所以我一年級就認識他了,但卻也是第一次聽到他的課。
我非常喜歡蛇,記得我第一次再野外看見蛇是在芝山岩的手把上,那是一個夏天的午後,第一次發現牠時我是既興奮又有害怕的,我走過去想看看牠是誰時卻被牠飛現了,一溜煙的逃走了,只能回家去查圖鑑了。還有一次我們全家去逛華西街,蛇店老闆為吸引外國觀光客抓了一隻眼鏡蛇出來表演,問了所有的人有沒有人敢摸眼鏡蛇,當下我就伸手摸了一下眼鏡蛇,所有的人都嚇了一大跳。還有一次去聽林青峰老師的演講,那堂課讓我學會了許多辨識蛇類的技巧以及了解他們的習性,而且親身近距離看到台灣的百步蛇、鎖蛇和龜殼花,還摸到一隻正在脫皮的擬龜殼花,後來那張蛇蛻成了我那場活動最棒的紀念。
杜老師的課,讓我有機會從另一個面向去認識蛇類。老師告訴我們在人類的文明裡,蛇的地位常常被兩極化,不是最高就是最低,古文明裡有把蛇當神明一般的供奉,例如:埃及女神的象形字就是一條眼鏡蛇。而印度則認為釋迦牟尼佛為感謝眼鏡蛇在沙漠中張開頸部幫忙遮太陽,所以用手指點了眼鏡蛇一下,才會有現在的圖案。澳洲則認為彩虹巨蛇是主管水的神。蛇之所以會被兩極化的定位,原因大部分是出於「恐懼」,而我們要保育蛇類也唯有透過教育才可能破除恐懼進而達到目的。一般人多認為被保育的生物一定是要可愛的、有用的或已瀕臨滅絕的,課堂中老師以狒狒、靈長類以及自己兒子為例,告訴我們怕蛇的原因多數是後天教育造成。老師也告訴了我們蛇其實是很具經濟價值的,像很多蛇毒是製藥的原料,它可以具有凝血、抗凝血、降血壓以及止痛等許多不同的功用,蛇皮及許多蛇類製品也可以帶來許多的經濟收入,還有可以發展成地區特色增加觀光收入。但是現在,大多數的蛇類數量都在快速的減少,人類的恣意捕殺,棲地環境的破壞,還有如大蟾蜍、棕簑貓、紅火螞蟻許多外來種的入侵,這些生物都會影響蛇類的生存。
在這次的課程裡,杜老師多以人的角度從歷史、宗教等不同的觀點來看蛇以及蛇類的保育,讓我能有機會在對生物的認知上有不一樣的收穫,以往多只停留在物種的認識,雖然都知道要保護動物,但是這堂課卻給了我更深的認識,也了解到保育不單單只是保護,還有有效的管理利用。另外老師在介紹自己研究海蛇的經過,讓我覺得非常的有趣,也讓我們對海蛇有不一樣的認識,這堂課對我來說真是有很多很多不一樣的收穫。

不知為何在筆記成績內第一組及第二組都出現我的名字~

蛇類的保育與研究──夜晚的統治者

我今天上了杜銘章教授的蛇類保育與研究後,令我收獲真不少。上了這堂課,我除了蛇在人心目中的地位,也知道了蛇類現在所面臨的處境,與蛇的經濟價值。

其實蛇並不可怕,但是卻在我們的世界中非常的兩極化;有些人將牠視為神,有些人卻十分討厭牠。蛇在古文明十分另人尊敬,譬如說印度人相信蛇可以讓婦女生產順利,澳洲也有彩虹巨蛇的傳說,非洲的布西曼人相信蛇有腳,而且是他們的祖先,布農族和台灣族也相信百步蛇是他們的祖先。

但是,雖然古文明對蛇十分的崇拜,但是在開化的地方卻對蛇十分的害怕,與厭惡。通常西方人看到蛇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幫牠打死。

其實,蛇在我們的世界中,會變得兩極化主要是恐懼牠而且也不夠了解。根據調查英國中四到十四歲的人最不喜歡蛇,而且女生比較怕蛇,杜明章教授也做過實驗,測試靈長類看到蛇的反應,經過實驗後發現靈長類都很怕蛇,可是小時候卻不怕。所以根據老師估計是因為後天的影響。

世界上活得最久的蛇是活了五十六年。而蛇十分的有用,不論是在經濟方面、觀光娛樂方面、醫藥方面還是學術方面,都對人們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經濟方面,菲律賓抓海蛇這個行業,在一九七○年時一年大約可以抓到二十萬條海蛇;在一九八二年時聽說抓海蛇這個行業一個月可以賺一百六十萬美金。而中國在二千年時一年也可以抓到七到九百萬公斤的海蛇,在這麼多國風行抓海蛇時,澳洲也終於破例容許名眾抓海蛇,但是有限制抓海蛇的數量,避免造成瀕臨絕種的問題。

而在觀光娛樂上面,美國有響尾蛇圍捕活動,裡面有可以拍照、也有賣蛇的標本、有蛇的電影、也有蛇的紀念品或者是表演。但是美國響尾蛇活動在一七一九年時,一年需要抓到四千多條的響尾蛇,而他們捕捉響尾蛇的方式,是在響尾蛇冬眠時,將汽油或毒氣灌進響尾蛇群冬眠的洞穴裡,這樣就能使在冬眠中的響尾蛇逼出洞中;後來由於村民好奇留在洞中死的響尾蛇究竟有多少,於是便請怪手挖掘響尾蛇冬眠的洞穴,挖開後發現大部份的響尾蛇都被毒死在洞中,十分的慘忍。

老師也說,在台灣將蛇拿來利用觀光的就是親手抓海蛇。由於台灣的海蛇並不主動攻擊,而且大部份的都沒有毒,所以只要穿著零點六公分厚的潛水衣下海就可以觀賞美麗的海蛇了,因為從美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或世界各地的海蛇都有極強的毒性,所以如果要觀賞海蛇台灣是最好的地方了。

而關於醫學方面,蛇主要功能是利用蛇毒,不同的蛇有不同的蛇毒;因為有些蛇毒成份有些可以使血流不止的病患防止失血過多。或者防止血管堵塞,有一些可以降血壓還有止痛,效果跟嗎啡差不多可是又不會上癮,也可以增加免疫力防止骨質疏鬆或者是抑止癌細胞轉移等多種功能,對人類算是一大貢獻。

對學術方面,蛇牠沒有四隻,卻生活在各式各樣的環境中。海中有海蛇,樹上也有蛇,陸地上各種地形也都有蛇,而且蛇是完全肉食的,牠的食物從脊椎動物到無脊椎動物,從蛋到成年的動物,例如青蛙、魚、蜥蜴等,有時候牠們也會互相吃同類,老師也有給我們看紅斑蛇吃龜殼花的照片,老師說如果兩隻蛇在打鬥,哪一隻蛇的頭先被咬到那隻蛇穩死,而且蛇每次吃飯一定大約是體重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一百,人類都望成莫急呢~而且蛇一年吃不到五十餐,可說是十分的厲害。

在一九八七年有人估計全球大約有一百八十種蛇類需要保育,但是在一九九○年另外一個組織估計,提出全球大約只有三十八種需要保育,二○一○年同一個組織又統計全球大約有六十七種蛇類需要復育,在短短的十六年中需要保育的竟然多達六十九種,而且在一九九六年已經有三種蛇類從地球上消失了。

老師說瀕臨絕種的原因有可能是棲地的影響,在美國有五十六種瀕臨絕種的蛇類,有三十三種是棲地的影響。在歐洲更嚴重了,有二十一種需要保育的蛇類竟然多達二十種是因為棲地的破壞;也有是人類的殺害,在法國阿爾卑斯山上有一種小型腹蛇,尤於西方人看到蛇的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是打死,所以很快的法國阿爾卑斯山的小型腹蛇便瀕臨絕種了。

也有美國響尾蛇圍捕活動的原故,使得每年都有許多響尾蛇喪生,也有一些原因是因為買賣,像美國六年賣出二十二萬條蛇當作寵物,義大利三年也買出六萬四千隻蛇讓人當寵物;也有可能是做成產製品,像印度每年都有五百萬隻蛇的皮來做產製品。也有可能是因為外來種,像大蟾蜍、棕簑貓、紅火螞蟻這些都會對一些蛇類造成影響。或許也有可能是殺蟲劑或污染物的影響,總之使蛇類瀕臨絕種的原因有許多,人類十分需要改進。

老師有教我們認識了十大毒蛇,以及四種像毒蛇的蛇類。十大毒蛇第一種是百步蛇,牠的身上有三角型的花紋,而且牠的死亡人數最多,但是近年來已經很少見了。第二種是龜殼花,牠看起來灰灰的,可是攻擊性很強,咬傷的人數是所有蛇類最高的。第三種赤尾鲐,也就是俗稱的赤尾青竹絲,牠的特徵是整身是綠的,頭是三角型,尾部是赤色的,而且雄的腹部會有紅線和白線,雌的只會有白線。第四種是眼鏡蛇,牠的頸部又大又圓,而且公的眼鏡蛇比母的體型還要大,打鬥性很強。第五個是雨傘節,牠是神經毒的蛇類,雨傘節的毒物是神經毒,被牠咬到後會想睡,要儘快就醫。

第六種是鎖鍊蛇,在台灣東南部常有,通常棲息在乾河床裡。第七種是菊池式龜殼花,牠是台灣的特有種,很少見,十分的少見,可見率是五千分之一。第八種是阿里山龜殼花,牠的尾部特徵是又黑又亮,從被日本人發現後大約有五十年左右沒有人發現,近年來老師和他的學生常發現稱於阿里山龜殼花。第九種環紋赤蛇,牠頭是圓的,跟第十種帶紋赤蛇差不多,牠們都是神經毒,而且很溫和。

另外,四種像毒蛇的蛇類,第一種是高砂蛇,牠的形狀很像百步蛇,但是仔細看看就會看一些破綻。第二種是擬龜殼花,顧名思意就是長得像龜殼花的蛇。第三種是白梅花蛇,牠長得像、十分像雨傘節,但是到後來斑紋的間隔距離並不像雨傘節,所以見到牠並不要慌張。第四種是青蛇,牠模仿的是赤尾鲐,牠肚子沒有白線,眼睛不像赤尾青竹絲是紅色的,尾巴也是紅色的 經常被別人誤認為是赤尾青竹絲而打死。

此外老師最後也教我們做蛇的實驗要注意的幾點,第一點就是要克服恐懼感,但是該怕的時候還是要怕,不然的話會被蛇咬。此外做蛇的實驗一定要小心翼翼,不能太大意,如果能用蛇勾盡量用這樣比較安全。也要找出這次做蛇的實驗想要知道的答案,並找尋文件看有沒有自己問題的答案,如果沒有再做實驗。

我覺得這次十分有收獲,我記了很多的筆記,比如說孫叔敖斬兩頭蛇,在童話故事裡那種兩頭蛇是畫兩個頭連在一起有尾部,但是老師說其實真正兩頭蛇不是長那個樣子,是尾巴跟頭長得很像,那種蛇叫做鈍尾鐵線蛇,台灣並沒有,那種蛇尾巴很鈍,牠生活在地底下,而且尾部有像頭部的斑紋。我想孫叔敖斬的兩頭蛇應該是這種蛇吧。

我覺得杜銘章教授的演講十分的好,令我收獲很多,也了解蛇現在的處境,我以後也會盡量的不怕蛇,也感謝杜銘章教授在這堂課開導了我,讓我敢摸蛇,也了解蛇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希望下次有機會還能再聽杜銘章教授的演講。

謝謝”應該是邱老”的回應
我得趕工囉~

蛇的保育&研究
筆記欄:
1.蛇的保育遠比其他動物困難,蛇也需要受到保護
2.蛇的特殊地位:與極化
3.印度.埃及…等國家奉眼鏡蛇為神
3.人厭惡蛇的可能原因:恐懼.不了解(通常是靈長類)
4.各種動物保育條件: 可愛 有用 瀕臨絕種
5.猩猩.沸沸…等靈長類通常比較怕蛇
6.怕蛇小部分是先天,大部分為後天
7.蛇在經濟.觀光.醫藥.學術上都有用到
8.眼鏡蛇的功擊力很強
9.海蛇的毒牙很短(最長約0.6cm),功擊性強,多為神經毒
10.澳洲海蛇遠比台灣海蛇的毒性強,也比較兇猛
11.蛇的標誌在醫療的器具上很常見
12.有些蛇的毒液可以當作藥品
13.蛇的上.下顎可分開
14.蛇都是肉食肉食性
15.世界統計-蛇有絕大部分都是無毒蛇,少數為有毒蛇
16.蛇有180種以上需要受到保育→其中3種已滅絕
17.棲息地破壞:
北美洲 33/56 歐洲 20/21
◎有.無毒蛇佔據表網址:
http://wabis.biz/up0014/200904231238295057409490.PNG
**********************************
  很多不了解蛇的人都認為”蛇”這種生物不需被保護,就因為”討厭”所以不贊成被保護?-但是牠真的只有壞處嗎?
  並不是所有的蛇都沒有對人類”有益”的地方,有些蛇的”毒液”可以用於醫學,如:眼鏡蛇的毒液可以降血壓.止痛…等功效。
  蛇通常都生活在鄉下和深山裡,所以在郊區第代比較有機會可以見到蛇。

p.s大家都打好長唷~~~

難到俺是笨蛋還是懶蟲媽….XDD冏”….!?

在我的印象中,蛇是一種可怕的動物,嘴裡有著足以致命的毒液,ㄧ聽到蛇這個字就令我膽顫心驚,或許我是遺傳到人類祖先怕蛇的天性,這些都是從不了解蛇所衍生出來的,因此蛇在地球上有兩極化的評價,埃及人將蛇視為女神,而在臺灣的排灣族和魯凱族也認為百步蛇是他們的祖先,但在西方蛇嚴重的被污名化,視蛇為邪惡的象徵,蛇之所以不易被保育,都是因為人們錯誤的觀念。
蛇類有用嗎?
〈1〉經濟價值
在美國南部的德州一帶,在夏天會舉辦響尾蛇圍捕活動,吸引大量遊客
在萬華區的華西街夜市,也有殺蛇的表演,吸引大量外國觀光客。
〈2〉觀光娛樂
有許多的娛樂表演或電影表演,利用蛇來激起觀眾們的反應。
〈3〉醫療用途
馬來西亞的紅口腹蛇的蛇毒,可治療血栓
眼鏡蛇的蛇毒可以降血壓,控制癌細胞轉移
〈4〉學術特點
唯一沒有腹肢卻又能適應任何生態環境的物種
極少是整個族群都是肉食性的物種
食物佔體重的30%~100%
蛇類為何瀕臨滅絕?
〈1〉棲地破壞
在美國有56種蛇需要保護,其中又33種因為棲地破壞
〈2〉惡意捕殺
阿爾卑斯山上的小型腹蛇因遊客過度防衛而瀕臨滅絕。
〈3〉買賣捕殺
印度在1971年到1975年這五年出口500多萬張蛇皮。
〈4〉外來種
如大蟾蜍、棕簑貓、紅火蟻等……
臺灣10大毒蛇:
1.百步蛇
2.赤尾青竹絲
3.眼鏡蛇
4.雨傘節
5.鎖鏈蛇
6.龜殼花
7.菊池氏龜殼花
8.阿里山龜殼花
9.環紋赤蛇
10.帶紋赤蛇
我覺得只要了解蛇,就不會怕蛇,進而認識蛇這種奇特的動物,懂得不要過度侵犯牠們,就能夠和牠們在一起和睦相處。

東湖國小/洪堃育/303 ,你的兩級化的級打錯了

蛇的保育
一般人對蛇都會有畏懼感,討厭、害怕、基於自衛進而攻擊它,從小的教育方式跟之後怕蛇程度有關,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杯弓蛇影、打草驚蛇、敬蛇而遠之等,人類怕蛇有一小部份是先天的,其餘大部分都是後天教的。
現在人對蛇的觀念兩極化。聖經上描述蛇誘惑夏娃吃禁果,蛇能講話與思考;埃及人認為蛇是女神的化身,法老王的頭上也有眼鏡蛇;印度有蛇廟;澳洲有一個關於「彩紅巨蛇」的故事;西方人認為蛇是一種會騙人的動物;在台灣的排灣族用蛇顯示身分地位。在文化和宗教不同之下,對蛇會有不同喜惡及敬畏。
蛇有很多生活上的用途,可以運用在經濟、觀光、醫療、學術。經濟上,賣蛇皮或皮製的皮包;觀光上,如美國窮小鎮響尾蛇圍補活動、印度百步蛇慶典表達對蛇敬意;醫療上,蛇的毒液被廣泛地用在免疫生物研究上,毒液可改變血的組成、控制循環以及神經傳導,減少疼痛、造成血壓之血凝塊和其他療效,用蛇的毒液提煉的藥物有arvin、ancord、coboroxin、nyloxin、styvpen、cpoten、provin、701膠囊等。
在影片中,老師說蛇吞蛋,會先讓下顎脫臼,蛇的嘴開始撐大把蛋吞下去,用力推完全進到口腔,然後蠕動收縮下巴和喉嚨的肌肉把蛋移到食道內,蛋進入到鋒利的脊椎且擠碎它,再把蛋殼吐出來,蛇有氣管可以伸縮所以不會噎到。 下課時有體驗觸摸蛇,老師特別選了性情溫和的玉米蛇讓我們觸摸,果然讓我們放下戒心,冰冰涼涼的冷血動物也有它可愛的一面,讓我們對蛇有全新的觀感。
我們會怕蛇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害怕它又不了解它,這堂課的重點是蛇的保育,我覺得蛇類也應該要保育,不要因為它有毒就認為它是不好的生物,就要趕盡殺絕,我認為每一種生物都有他活著的理由,在生態平衡上都扮演重要角色,生物多樣性維繫著地球生命永續運轉,二零五零年,全球暖化,每一種生物都有可能讓地球回復健康!

蛇類,可愛嗎?我想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認為是否定的。不用說是我自己,相信大家也都認為蛇,是個又濕又黏、總是不懷好意的爬蟲類。所以,不管是在東方社會或西方社會,人們看見蛇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心生畏懼,第二就是把他亂棒打死!所以爬蟲類中最被人們厭惡的大概就是蛇類了!靈長類的動物都怕蛇,提出進化論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就已經發現,就算是一條玩具蛇在猩猩群中也會讓他們恐慌。在美國心理學家的實驗後發現,其實人會怕蛇是受到教育的影響。
蛇類的地位通常被兩極化,不是把它當成天神一般的敬畏,就是把它的等級放在「過街毒蛇—人人喊打」的地位(雖然全世界蛇類能致人於死地的蛇不到10%)。但蛇類真的有這麼可怕嗎?在古文明的社會,蛇類普遍的被崇拜,例如埃及文化把眼鏡蛇當作女神崇拜,還把它放在法老王的頭上希望法老的勢力能夠像眼鏡蛇般的明亮;澳洲的原住民相信彩虹巨蛇的存在,它掌管水資源;而非洲的原住名和台灣的原住民則相信蛇是人類的祖先。如台灣的魯凱族和排灣族原住民就認為百步蛇是貴族的祖先,是屬於有靈性的「靈蛇」,所以在雕刻品中常見到百步蛇的圖騰。而有關蛇的民間故事最有名的當屬白蛇傳。
蛇類需要保育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蛇除了常被提及是善良、邪惡、多產、不道德和迷信的象徵外,它們還具有特殊的地位,如醫學的利用價值、提供觀光娛樂和促進經濟。由於蛇類很能適應環境,所以幾乎無所不在。例如:海洋(如: 海蛇)、沙漠(如:沙漠響尾蛇)、地下(如:台灣鈍頭蛇)、樹上(如:瘦蛇、蔓蛇等)、甚至利用滑翔的方式在空中移動(如:金花蛇)。台灣山川地形高低起伏,加上位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植物茂盛,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孕育出豐富的生物相,有紀錄的蛇類有55種,其中海蛇有10種。但是蛇常常因為棲地的破壞、惡意補殺、買賣交易或外來生物引進等其他因素導致滅絕。就像台灣五大毒蛇中的百步蛇、雨傘節、眼鏡蛇和稀有的阿里山龜殼花與菊池氏龜殼花都已經被列為保育類的蛇種。

蛇類可是具有超大的食量,每次的攝食量約是自己體重的30%~100%,那是因為他的鱗片之間有很大的伸縮空間,讓它可以吞下一隻羚羊!他們是完全肉食的動物,不管是魚類,老鼠,蜘蛛或甚至是他們自己的同類都很有可能被吃。聽說,蛇只要經過蛻皮,就能讓原本的傷口癒合,難怪希臘的醫藥之神腳邊總是有一條蛇。許多醫學性的單位標章也是用蛇來當作他們的象徵,而從蛇毒中提煉出的物質能治療疾病,例如抗凝血、促進凝血、降血壓、止痛等。在觀光娛樂方面,蛇類在電影情節或兩棲類館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呢!美國的獵殺響尾蛇活動也是,除了能讓人們更親近蛇、賺取經費,但是過程確有些慘忍。另外,蛇類在生態上也有其地位,每年蛇類吃掉的鼠輩,比人們花錢買毒餌和做陷阱的效果更大的多。
這次杜銘章老師精采又具恐懼神秘的課程,除了讓我學習到關於蛇類的習性,也了解蛇類的活動規律和活動時段及地區,更了解到一位保育者應有的態度與保育真正的涵義。摸蛇時,我也感覺到了他強韌的生命正在我的手中滑動,光滑的皮膚和冰冷的身體。對於喜歡常常到野外作觀察的我,不但對於充滿不確定性和危機的大自然,要時時小心處處提防,需要一些適宜的裝備外,更要懷著一顆敬畏的心,尊重所有的生命和大自然。

老師,我的編號打成舊的了,401修改為208

蛇是一種古老的生物,人們對牠的評價兩極:伊甸園中的惡魔,或是古埃及的神化地位。今天在杜銘章教授的精彩課程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近距離的接觸。
蛇是一種沒有腿、身體細長的爬行動物,由於體內有200~400多塊骨頭,還有有力的肌肉和靈活的關節,儘管沒有四肢,蛇仍然能夠迅速的爬行、鑽洞,有的甚至還會游泳、爬樹。牠們用頸部或尾部纏住樹枝樹幹,然後上下拉動身體其他部分。蛇沒有眼瞼,眼睛的外邊有一層永久的透明膜。蛇脊柱中骨頭的數量比其他動物多,牠們透過彎曲附著在肋骨上的腹肌,向前移動並以S型的爬行來提高速度。
所有的蛇都是肉食性動物,以青蛙、鳥類、哺乳類動物等為食,牠的嘴巴結構特殊,關節鬆弛,皮膚能拉長,以便吞下較大的食物。蛇常常好幾週或幾個月才進食一次,但食量驚人,可吃下體重30%~100%的食物,蛇將獵物整個吞入後,用鋒利的牙齒將之拉進喉嚨,再運動肌肉將之擠入腹中。蛇的氣管生在下顎,由於長有軟骨與肌肉,所以吞嚥食物時不會窒息。大型的獵物須要很長時間才能吞入腹中,因此必須先將之殺死。有些蛇把身體一圈圈的繞在獵物身上將牠勒死。有些攻擊獵物時,毒液會沿毒牙流入傷口。
蛇還會為了自衛而攻擊敵人,有許多種蛇類甚至可使人喪命。蛇通常怕人,但是當牠感受到威脅時,也有可能會發 動攻擊,當我們到野外長草區,一定要記得「打草驚蛇」!如果不幸遭到蛇咬,先要認出是什麼蛇咬的,不要逃跑或做任何增加血液循環的事,應該趕快就醫。
每種動物在生物鏈中,都各自有各自的優點,不管牠可不可愛、有沒有經濟價值,都值得我們好好去愛護牠,這才是人們面對自然界應有共生共榮的態度與基本的尊重。

蛇類的保育與研究
在人類的歷史中,「蛇」時而是一種神聖.不可冒犯的生物,時而又成為低賤.受大家唾棄的動物。之所以有如此兩極化的觀感,就是出自於大家對蛇的不了解。就像一個不懂蛇的人遇到蛇,他一定是會哇哇大叫,並且走為上策,簡單來說,就是因不瞭解而產生的恐懼。 台灣的排灣族.魯凱族, 把「蛇」當作是高高在上.崇拜的對象,他們都認為蛇是他們的祖先。相反的,聖經上則是記載:蛇是引誘亞當和夏蛙嘗禁果的大壞蛋,因此被去除四肢。當然,只要認識並了解牠,蛇並不是一種可怕的動物。
但是,在大家的眼中,蛇是需要保護的嗎?大家或許在想,這麼危險的生物,留著可是一個禍害啊!除了人類,尤其是靈長類動物也是怕蛇的。先天的遺傳,是一大關鍵,而後天的引導,更加深刻描繪出蛇可怕的一面。其實,真正危害人們的蛇也只有十分之一,而且在生態營初次和蛇類親密接觸時,他們不過是一隻隻可愛的小蛇,試圖用”信”來試探著大家。
而有趣的是,孫叔敖打死雙頭蛇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不過,書中所畫的雙頭蛇你可曾注意過?那其實只是隻變種蛇,真正的雙頭蛇,是生長在地底的「鈍尾鐵線蛇」,而根據文獻記載,牠其實只是有短短鈍鈍的尾巴,專門讓敵人誤會那是牠的頭。
另外,若你和蛇參加大胃王競賽,最後,一定是你輸啦!試著想像一隻蛇,牠能吃掉一隻小羊,這可是世界第一的大胃王也不能一口吞下的食物。蛇的皮非常有彈性,加上他的上顎及下顎是「分離式」的,每次進食,只要不要太大,牠就能一口吞掉,再由胃液消化食物。牠還有一種特異功能,就是吞蛞蝓。這還得擁有特化牙齒的蛇才做得到,否則會有一段時間嘴吧被黏起來吃不到食物呢!
蛇有一個特性—-脫皮,就是這一點使蛇被喻為醫藥之神的化身。仔細觀察,許多的醫療機關標誌都和蛇脫不了關係。而蛇類對醫療最大的貢獻,便屬令人聞之色變的毒液,常常作為抑制凝血.促進凝血的用途。
除了醫療方面,蛇,可是個吸金大王。西元1986年,澳洲發展水蛇工業,為他們賺進了大把鈔票;西元1970年起,菲律賓一年出產20萬條蛇。而台灣,老師倒是想到了一個好方法—-抓水蛇。在其他地方,水蛇皆是兇猛無比,見人就咬,台灣的水蛇則是膽小無比,見人就躲,因此若業者管控得宜,這將是一個金雞母。
不過,現在蛇類有許多種族瀕臨絕種,大部分都是人們破壞棲地.買賣交易的結果。眼見蛇類瀕臨滅絕,卻還是有人舉辦獵殺蛇,取蛇皮之類的活動,或許這可以帶來無限的商機,但他們是否想過這是對蛇類存活的重大威脅?商人們把商業頭腦動到蛇身上,或許有一天等到蛇類即將絕種,他們才體認到蛇類保育的重要,豈不是太遲了?所以,不是滅絕了才說保護,而是讓牠適當的存在;不是不保護危險的生物,而是維護「大家」寶貴的生命。

蛇類的保育
蛇類自古就在人類的文化中非常的兩極化,不是被人視為高高在上的神明,就是被當成過街老鼠般唾棄。在埃及、印度、與澳大利亞的文化中,蛇類是非常被尊敬的,甚至是以神明的地位來看待他們。在西方社會及中國化則反之。西方社會之所以會厭惡蛇類是受到「聖經」非常深的影響。據說以前的亞當與夏娃是被上帝禁止吃一種特殊的「禁果」的,但是受到了蛇的誘惑後卻吃下去了,因此被上帝懲罰,所以基督徒多厭惡蛇。但中國文化應該是因為個人對蛇的觀感的影響了。
人類大多都因為不了解蛇,所以懼怕蛇、不喜歡蛇,因此蛇類的保育有過一段爭議。然而蛇是被人類誤解了,他們不但可愛,且用途也非常的多(經濟的、觀光娛樂的、醫學的、學術的…..),但卻潛在著瀕臨絕種的危險,因此蛇類是非常需要保育。
蛇類擁有驚人的食量,一次約能進食體重的30%~100%,為什麼呢?因為蛇類的顎骨擁有非常廣的伸縮空間,一次約能吞掉一隻幼小羚羊的大小,但如此龐大的食物量可能已經足夠他們一年不吃不喝了。
當然蛇類也不是全無危險性的(雖然有毒蛇類只佔10%),例如台灣的十大毒蛇﹕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眼鏡蛇、雨傘節、鎖鏈蛇、菊池氏龜殼花、阿里山龜殼花、環紋赤蛇、以及袋紋赤蛇。
這次精彩、神秘的課程讓我了解到蛇類可愛的地方,也讓充滿好奇心的我對令人為之著迷但又危機四伏的大自然知道要更加小心與謹慎,才可以更接近大自然美妙而不被之間的層層關卡所阻。

我從小就很喜歡蛇類,看到高階班的第一堂課就是杜老師上的蛇類課程,就很高興。
老師首先提到人對蛇的反應,人對蛇的反應很兩極,一種反應是看到蛇就會保護牠,因為在他的信仰中──蛇是神,例如布須曼人、魯凱族人,而也有人一看到蛇就拿東西打死蛇。人在小時候(四歲前)不怕蛇,但長大後,爸爸媽媽看到蛇的反應如果是很怕小朋友也會跟著怕。有人做過一個實驗,首先在電腦中播放蛇的照片給小猴子看,小猴子一點也不怕,但在蛇的照片旁再放出一張母猴驚嚇的樣子,再給小猴子看蛇,小猴子就會不敢看蛇。這表示怕蛇或不怕蛇是家人教育出來的。
  蛇對人類也帶來很多好處,例如我爸爸說,有一次他去南投的松柏坑,在朋友家的鳳梨田裡看到蛇,朋友的媽媽就說:「那是土地公蛇,不能碰!」因為這些蛇會吃掉咬鳳梨的老鼠,所以果農就會保護蛇。但也有人吃蛇肉,把台灣的毒蛇捉來吃(他們認為越毒的蛇越補),因此蛇越來越少。
  我上完了這堂課可以說是滿載而歸,使我對蛇的生態、習性、以及各種相關數據,像本來青竹絲咬人率最高,現在變龜殼花咬人率最高這就很有趣了世青竹絲變少呢?還是龜殼花變多,並取得更新、更齊全的資料了。真謝謝老師為我們找到這麼好的師資。

高階班的第一堂課程終於開始了,今天的課程是由師大生命科學系杜銘章教授來講授,主題是–「蛇的保育與研究」。

蛇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兩極化,有些人將牠奉為神靈,另外有些人則非常的唾棄牠,只要看到牠就會退避三舍,或是直接將牠打死。信奉蛇的文明大部分都非常古老或是非常原始,像是老師在課堂上提到的澳洲原住民的水神,也是塑造成彩虹巨蛇的形象。非洲古老的民族「布西曼人」在他們的洞穴裡的圖畫,裡面也有巨蛇的形像。此外我們最熟悉也最接近,我們台灣的原住民也有對蛇的信仰,尤其是百步蛇,他們認為百步蛇是他們的祖先。另外我也有聽過,南美洲的阿茲特克人也崇拜羽蛇神。

人們絕大多數都怕蛇,連我們的猿猴遠親看到牠也非常的懼怕,甚至只要看到就會昏倒。但實驗證明,小嬰兒並不怕蛇,因為他們並沒有受到大人刻板觀念的教育,所以就有人認為,如果人的小嬰兒不怕蛇,那麼幼猴是不是也不怕蛇呢?有人做了實驗,讓不怕蛇的幼猴看成猴看到蛇驚嚇的照片,結果幼猴以後果然也怕蛇,但他們又做了另一個實驗,讓幼猴看成猴看到花而受驚的照片,可是拿真花給幼猴看的時候牠並不害怕。所以實驗顯示,靈長動物對蛇的恐懼是先天的,但只是潛藏在心理沒被教育、引發出來而已。蛇在聖經中是誘惑亞當、夏娃吃下禁果的邪惡生物,而蛇原本是有腳的,牠也因此被剝奪了牠的四肢,並且與亞當和夏娃的後代爭鬥,女人生產時要有非常大的痛苦,男人則是必須不斷勞碌。

雖然人們怕蛇,但其實蛇對人有非常大的用處,像是經濟、娛樂、醫藥、學術等,娛樂的像是德州的圍捕響尾蛇活動,但這活動卻害死了成千上萬個響尾蛇,台灣的華西街夜市其實也以殺蛇的活動為賣點,非常的殘暴。經濟方面主要也是以出產蛇類製品為主,一樣也害死了成千上萬條的蛇。

不過蛇對人最大的用處,還是醫藥方面,因為有些蛇毒可以拿來製藥,甚至可以拿來治療癌症,眼鏡蛇毒還可以當成是嗎啡替代品的止痛劑!古希臘人又當蛇是重生的象徵,因而希臘古代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權杖也是有條蛇纏繞其上,近代的科學發現了DNA後,發覺這權杖和DNA雙螺旋結構有些相像,現代醫料機構的標誌,也都是用和蛇相關的樣式。可見蛇與醫療關係之密切。而杜老師認為,我們台灣的海蛇因為比世界其他海蛇溫馴,所以可以試試看到海裡看海蛇,而且只有到台灣才看得到。

蛇生活在各式各樣的環境,完全是肉食性的從脊椎到無脊椎無所不吃,每次吃食量是自己體重的30~100%,也因為這樣所以中國的成語就有巴蛇吞象,來表示人龐大的慾望,蛇能吞下比自己身體還要大的東西,主要是因為蛇上頷和下頷並沒有連接在一起,也就是閩南語常說得「落下巴」,也因為這樣在加上牠的鱗片能張得很大,所以能吞下比自己大好幾倍的獵物。
人類對蛇因不了解而心生恐懼,如果對牠們的了解再多一點的話,我們就更能從他們的棲息環境做保育,並且加強大眾教育,久而久之人們對蛇的厭惡感應該會慢慢消逝吧!在陽明山上,因為不斷的有珍貴物種遭車子無情輾過,所以國家公園決定擋住馬路兩側,並且在路下開鑿動物專用地下道,減少動物被輾過的機會,但我覺得如果真的要保護蛇類的話,最好真的從大眾教育動手,否則不管為野生動物增加多少保護措施,面對人為的有意傷害與破壞,也是無用武之地。我原本雖然不討厭蛇,說真的也沒有多喜歡這種爬蟲動物。課堂上藉由老師的引導,我覺得蛇其實並不是那麼恐怖,甚至姿態還很優美!只是要多花時間和牠們接觸,我不但不再畏懼,已經敢抓牠在手上了!只是覺得牠肚子鱗片的觸感還是會讓人有點雞皮疙瘩。老師說其實與蛇互動是要注意的,如果摸的蛇是一隻無毒蛇,那麼大可放心的近距離觀察牠,但如果是有毒蛇最好還是小心,如果可以的話連碰都不要碰。

老師,why is my mail REQUIRED?爾且為什麼我的迴響上有寫Your comment is awaiting moderation?

蛇類保育與研究─杜銘章教授〈筆記〉
蛇的特殊地位
兩極化
1.崇拜:澳洲原住民〈彩虹巨蛇壁畫〉、
台灣原住民─排灣族,魯凱族〈百步蛇〉
印度〈為蛇建廟〉……
2.唾棄:基督教〈聖經〉
蛇需要保育嗎?
可愛、對人有利或瀕臨絕種至人類保育動物常有的理由,我們來看看蛇類是否具備這樣的條件。
1.蛇可愛嗎?
不用說相信答案一定是不,根據調查顯示99%的人都不喜歡蛇,人怕蛇是後天還是先天呢?研究指出人怕蛇有一小部分是先天的,但大部分是受到後天的影響。許多人怕蛇是認為蛇有劇毒,事實上毒蛇只占的蛇類中的五分之一而已
2.蛇有用嗎?
*經濟價值:菲律賓海蛇皮〈1970年〉
澳洲海蛇工業〈1986起〉
奧克德拉、德州等地舉圍捕響尾蛇園遊會
華西街夜市
*觀光娛樂:娛樂電影
蛇類表演
東南亞與蟒蛇的合照
*醫療用途:許多醫療單位的標誌〈例:美國陸軍軍醫部隊〉
Copaten可降血壓
Arvin用來治療血栓
*學術特點:蛇類是動物中唯一沒有附肢去又能適應各種環境的物種,牠們整各類群都是肉食性完全沒有草食性的喲!更厲害的是牠們一次吞食量占體重30%不算甚麼,多的時候還可達100%
蛇類的處境
蛇種確實已瀕臨滅絕。IUCN在1990年將三十八種蛇類列入瀕臨滅絕的蛇類,2006年增加到了六十七種,而在1996年有三種蛇類已經滅絕!所以蛇類保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課題。

老師
看我的部落格
筆記在裡面

點這裡

回覆【102/仁愛國小/賴明緯 】
謝謝你的告知,我還真的打錯了。是〝極〞不是〈級〉

老師,4/25 的第二堂課,因學校運動會的關係,無法前去聽課。
簡報我還是無法下載,電腦不讓我執行。我很擔心明天 4/25 的課不知道會不會錯過精采內容,也煩惱明天若有小考就沒有分數,可以補考嗎?

今天的生態資訊隊是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性科學系-杜銘章 教授所介紹的「蛇類的保育」。

蛇類在人類的文明裡非常的「兩極化」,人們不是把蛇放再崇高的地位,就是把它用死在角落,這樣就是蛇類的「兩級化」。

(一).蛇類可愛嗎?

根據調查99%的人不喜歡蛇,通常1~2歲的小孩都不怕蛇,但通常四歲後,都很怕蛇,所以人們很可能是後天的,並不是先天就怕蛇的。美國調查,也只是一條假蛇,也可以嚇跑整個猴群,而且有些蛇很溫馴,想要她咬人也不太可能。
(二).蛇類有用嗎?

1.經濟價值:可以用來賺錢。

2.觀光娛樂:也是可以賺錢。

3.醫療用途:可以來以毒克毒。

4.學術特點:可以來探討蛇。

(三).蛇類的處境好嗎?

1.棲地破壞:56種有33種是因為棲地被破壞。

2.惡意捕捉:灌汽油,讓蛇跑出來,但大多數都死了。

3.買賣交易:從1977~1982,量年就補了2200000之以上。

4.其他因素:外來種的大量入侵。

参.如何做好蛇類的保育工作?

1.優先保育種類得選定。

2.基礎生物學資料的建立。

3.棲息地的維護。

4.買賣獵捕的管理。

5.社會民眾的教育。

我覺得蛇類真的很重要,如果沒有蛇,可能就沒有錢、血清等……所以蛇真的很重要,我喜歡蛇,也謝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性科學系-杜銘章 教授所介紹的「蛇類的保育」。

明天若有小考就沒有分數,可以補考嗎?

蛇類的保育
蛇類自古就在人類的文化中的地位非常的兩極化,不是被人視為高高在上的神明,就是被當成過街老鼠般唾棄。在埃及、印度、與澳大利亞的文化中,蛇類是非常被尊敬的,甚至是以神明的地位來看待他們。在西方社會及中國文化則反之。西方社會的文化象徵上之所以會厭惡蛇類是受到「聖經」的影響非常深。據說以前的亞當與夏娃是被上帝禁止吃一種特殊的「禁果」,但是受到了蛇的誘惑後卻偷吃禁果,因此被上帝懲罰,所以基督徒多厭惡蛇。但中國文化對蛇並特別尊敬或厭惡,純粹應該是因為個人對蛇的觀感的影響吧。
人類大多都是因為不了解蛇,所以懼怕蛇、不喜歡蛇,因此人類對蛇類是否應該進行保育工作曾經有過一段爭議。在我看來蛇是被人類誤解了,他們不但可愛,且用途也非常的多(經濟的、觀光娛樂的、醫學的、學術的…..),目前許多蛇類瀕臨絕種的危機,因此蛇類是非常需要保育的。
蛇類擁有驚人的食量,一次約能進食體重的30%~100%,為什麼呢?因為蛇類的顎骨擁有非常大的伸縮空間,一次約能吞掉一隻幼小羚羊,如此龐大的食量可能已經足夠他們全年不吃不喝了。
當然蛇類也不是全無危險性的(雖然有毒蛇類只佔10%),例如台灣的十大毒蛇﹕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眼鏡蛇、雨傘節、鎖鏈蛇、菊池氏龜殼花、阿里山龜殼花、環紋赤蛇、以及袋紋赤蛇。
這次精彩、神秘的課程讓我了解到蛇類可愛和危險的地方,讓充滿好奇心的我,在面對令人為之著迷但又危機四伏的大自然時候,知道要更加小心與謹慎的注意蛇類這種生物,讓我可以欣賞大自然的美妙而不受其害。

台灣常見蛇類(毒蛇)
*鎖蛇、鎖鏈蛇、鏈仔蛇、七步紅
特徵:出血性及神經性雙重毒性之毒蛇,為中型蛇類,體背有卵圓形外為灰白色,內為褐色或深褐色之三條縱列鐵鏈圖形之斑紋,腹部呈白色並布滿黑色小點。
生態習性:卵胎生,以鼠類為食物,行動緩慢,以側橫爬行,受驚時會捲縮成圓圈狀,發出嘶嘶聲,並有出奇不意攻擊人之動作。
棲息地分布:分布本省花蓮、台東、高雄、屏東、南投等中低海拔地區,棲息於山區或開墾旱地,河床礫灘地及甘蔗田。
咬傷症狀:見點狀黑色牙痕,牙痕四周腫脹,皮膚、肌肉變黑壞死,周邊長水泡,傷口流出血水。
咬傷治療:抗鎖鏈蛇毒血清
*百步蛇、尖吻蝮、五步蛇
特徵:為出血性毒蛇,體型粗短之中型卵生毒蛇,頭大頸細,鼻吻向上翹起典型成三角形,頭部頂方為褐色,體側有明顯黑褐色正三角形斑紋,腹部有黑色黑點,尾部黑褐色。
生態習性:日夜均會活動,平時棲息落葉林底層,鳥類、野鼠為主食,受干擾時頭部會抬起,亦會發出嘶嘶警戒聲及尾巴搖擺不停。
棲息地分布:本省花蓮、台東、屏東、高雄地區中低海拔山區,闊葉林、竹林、溪谷等。
咬傷症狀:咬傷數分鐘內可清楚看見點狀壞死黑色牙痕,傷口深、牙痕間距寬,快速腫脹,皮膚、肌肉變黑壞死,牙痕周邊長水泡,傷口流出血水,感覺燒灼刺痛,壞死區域大小視蛇毒注入深淺多寡而異。
咬傷治療:抗百步蛇毒血清
*雨傘節、白節蛇(閩南語)、紮Y節(客家語)
特徵:為陸地毒蛇中毒性最強之神經性毒蛇,其性情溫和,除受傷或受威脅外很少主動攻擊人類,頭部為橢圓形,體背有明顯黑白相間之環節斑紋。
生態習性:卵生,常棲息於水邊,出沒於黃昏、喜歡夜間活動;以其他種蛇類、蜥蜴、鱔魚、泥鰍為食。
棲息地分布:台灣、金門、馬祖低海拔地區之水域、溪流、水塘之岸邊。
咬傷局部症狀:針樣牙痕不易看清楚,被咬後傷口有搔癢如螞蟻在皮膚爬動感覺、有怕風症狀,視覺模糊,舌根麻木,流涎呼吸困難等症狀。
治療: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
*赤尾青竹絲、赤尾鮐、青竹絲
特徵:小型出血性毒蛇,頸細頭大呈三角形且體色翠綠,紅眼睛,體軀兩側有各有一條白色或紅白雙色縱線,尾巴為紅磚色故稱赤尾。
生態習性:卵胎生,大部分夜間活動,纏繞灌叢林樹枝上,以鳥類、鼠、蛙類為主食,受干擾時頭部會抬起、身體捲縮,尾巴搖擺不停,為攻擊前兆。

棲息地分布:全省中低海拔灌木林、竹林、山溝、溪谷、農墾旱地。
咬傷症狀:咬傷時見點狀黑色牙痕,四周快速腫脹,皮膚、肌肉壞死變黑,周邊長水泡,傷口流出血水,傷口感覺灼痛。
咬傷治療: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
*飯匙倩、眼鏡蛇、飯鏟頭(客家語)
特徵:中大型神經性毒蛇,有棕褐色、褐色、深褐色,其腹部為黑色者體型較大,平常頭部為橢圓形。
生態習性:卵生,受干擾發怒時,頭頸噴張呈扁平飯匙狀,會發出『噴氣嘶嘶聲』,頸背有寬白紋,內有黑點,擴張時看似戴眼鏡。
棲息地分布:全台中低海拔乾旱農墾地、果園、灌叢混生之山坡地;大部分在日間活動覓食,以鼠類、蛙類為食。
咬傷局部症狀:牙痕淺小,傷口少許出血,很快變黑,周圍併發血水泡。
治療: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
*龜殼花、烙鐵頭
特徵:為出血性中型毒蛇,頸細頭大呈三角形,體背為褐色或棕褐色,並具有不規則深茶色圓形斑塊之三條龜殼樣花紋。
生態習性:夜間活動,棲息廢棄房屋、木材堆,以鳥類、野鼠、蛙蜥蜴、為主食,受干擾頭部會抬起、身體捲縮,尾巴搖擺不停,為攻擊之前兆。
棲息地分布:全省中低海拔灌木林、竹林、山溝溪谷、農舍旱地。
咬傷症狀:咬傷數分鐘可清楚看見點狀黑色牙痕,傷口四周快速腫脹,皮膚、肌肉壞死變黑,長水泡,傷口不停流出血水,感覺如烙鐵灼傷之刺痛,壞死區因蛇毒注入深淺多寡而異。
咬傷治療: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
台灣常見蛇類(無毒)
*南蛇
分布:全省中低海拔山區和平地,南部較多。
習性:大型蛇類,最大約 260公分,上、下唇唇鱗後方有黑色邊緣,故嘴巴上下各有6- 7枚明顯黑色斑紋。常棲息於灌叢、樹林、農作地,日行性,動作迅速、善爬樹,性兇易怒,攻擊性強被激怒時發出嘶嘶聲並由口中噴出液體。以老鼠及小型哺乳類為主食,亦捕食青蛙、蜥蜴、鳥。
*臭青母
特徵:身長可達2.5公尺以上的大型蛇類。頭頸部鱗片大且有明顯黑紋相接,嘴巴與眼睛前端呈現”王”字紋,身體為棕或褐色,鱗片有明顯的鱗脊。卵生,每窩可產卵20枚。以鼠類、鳥類、蜥蜴、鳥蛋為食。
習性:分布於全省中低海拔山區和平地,數量普遍,但捕蛇人常大量捕抓,白天晚上均會活動,性兇猛活潑,動作迅速敏捷,具攻擊性,肛門腺相當發達,能分泌惡臭分泌物,因而得名
*花浪蛇(草尾仔蛇)
特徵:小型蛇,身體細長,約可達90公分。頭形橢圓,眼睛前後各有一黑色短斑紋,頭部有一「 W 」字型花紋,頸部另有一「 V」字型紋。背部為綠褐色,其上有黑色橫紋,此橫紋與二條淺色之縱紋垂直相交,猶如鐵路與其下枕木,而枕木與鐵軌之交接處則為白色花紋。
習性:花浪蛇性情溫和,但行動敏捷,主要棲息於中低海拔之山區、丘陵和平地,喜歡有水的環境。白天活動覓食,以蝌蚪、蛙和蟾蜍為食,也吃蚯蚓及壁虎。卵生。台灣各地皆常見。
*錦蛇
特徵:錦蛇是大型且廣為人知的蛇類,歷史上也有一些訛傳,據說能成長到吞食牛羊的地步, 其實錦蛇最大也差不多 260 公分左右。牠們的身體碩大,顏色華麗而高貴,前半部有若干菱形斑,後半部到尾巴則漸漸變成三條縱走的黃色條紋。眼後有一條黑色斑紋,像一道眉毛,故有「黃眉錦蛇」之稱。
習性:錦蛇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和平地,在草叢、灌叢、步道、溪邊或原始林中皆可發現。性情溫和,少有攻擊人的記錄,但動作敏捷。主要食物為鳥類、蛙類、鼠類和小型哺乳動物。日行性,善攀爬,卵生。因以前常被捕捉食用,故現在已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並不多見。
分布: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地區,中國各省,印度東部、緬甸、泰國及越南。
*過山刀
俗名:大眼蛇、台灣鼠蛇、黃風蛇、臭肉蛇。
分布:海平面至高山,極為普遍。
習性:以兩棲動物和齧齒類為食。靈敏性很高,當被困在角落時,會不規律的急速移動但是不會有咬人的企圖。
棲息地:闊葉林、混生林、草原、墾地、溪流、湖沼。
*紅斑蛇
俗名:半畚箕、火赤煉
分布:台灣中低海拔山區、丘陵、平地 。
習性:以小蛇、青蛙、泥鰍為食。 很少咬人,受傷時會將身體捲成一團裝死。
棲息地:闊葉林、混生林、針葉林、草原、墾地、溪流、湖沼 。
資料來源:http://www.ananedu.com/a/7/3/snake.htm 蛇類大觀園
對我個人而言,對蛇類一直沒有好感,因為不管是從小大人對我的教導或是從電視、電影中所獲得對蛇的描述,蛇代表的就是危險,只要一不留心就會要人命,也因為這刻板的印象,每次在郊外遇見蛇類時,除了尖叫,不然就是拔腿就跑,從沒對牠好好觀察,更別提對牠的相關資料加以閱讀研究,因此,這次課堂中杜教授所講述的內容,是我全新的體驗,原來蛇類對有些人而言是神聖的象徵,但對有些人而言,蛇類卻是邪惡的化身,蛇類不管在經濟、觀光娛樂、醫療用途、學術等方面,皆有相當程度的貢獻,大大的顛覆了我對蛇類的既有印象。
雖然目前有許多蛇種瀕臨滅絕的危機,但仍有許多人們覺得毒蛇猛獸為何要被保護,大部分人們覺得,瀕臨絕種的動物就該被保育,但是,唯獨蛇類談到保育卻還聽得到許多反對的意見。人們常因自己的娛樂和利益或無知的恐懼,就大量的捕殺蛇類,例如,阿爾卑斯山上的小型腹蛇,常因遊客的過度防衛而喪失性命,造成數量銳減,美國的響尾蛇,因人民的娛樂,而遭到大量的捕殺,國人進補的觀念,促使買賣捕獵的盛行。從老師的課堂中我深刻體認到蛇類的保育工作仍有一大段路要走,仍有許多的事該推動,但我相信在眾多人的努力下,成果一定會越來越豐碩的。

老師,上面那篇文章是最新的版本。

20090418 蛇類的保育與研究-杜銘章教授

上課內容:
蛇類的地位:
蛇對澳洲原住民和非洲原住民,台灣排灣族、布農族把百步蛇當作貴族的象徵,所以蛇對原住民來說

是很重要的動物。

蛇類的用處:
1.海蛇具有及高的經濟價值,1970年間菲律賓發展海蛇工業,又在1986年間澳洲海蛇工業。
2.蛇類還有極高的觀光娛樂的價值,所以美國南部常辦補響尾蛇活動、台灣華西街觀光夜市、潛水看

海蛇、東南亞與蟒蛇合照及蛇類表演。
3.醫療用途:許多與醫療有關的標誌都與蛇有關
東西方社會會用蛇毒生產治療病痛,例如止痛劑、抑制癌細胞轉移、治療腦血管破裂、使血液流動速

度建緩或加快。
4.學術特點:蛇類是唯一沒有腹肢卻又能適應任何生態環境的物種,也是所以族群都吃肉的物種,而

且也是能吃佔體重30%~100%的物種,但是他們能很久不吃東西的物種。

蛇類保育:
* 目前有180種蛇類需要保護,聯合國保護稀有動物組織於1992年將38種蛇類列入。
在2006年增加到76種,但是有3種在1996年已滅絕,十分可惜。
棲地破壞:
1.北美地區56種中有33種棲地破壞(棲地被破壞率33/56)
2.歐洲地取21種中有20種棲地破壞(棲地被破壞率20/21)
3.買賣交易:
1.美國於1977~1982一年平均輸入219995以上的蛇
2.義大利於1968~1970一年平均輸入35000以上的蛇
3.印度於1971~1975一年平均出口125萬以上的蛇皮
4.死亡原因:
1.外來種引進→大蟾蜍、宗簑貓、紅火蟻
2.化學藥劑→殺蟲劑、化學藥劑
3.人為撲殺→經濟利益、娛樂效果、棲地破壞、遊客過度害怕
心得:
蛇類雖然是可怕的動物,但目前有蛇類即將絕種,我覺得我們應該更積極的保護蛇類,牠們才不會因

各種原因而絕種,消失在地球上。

今天是生態營高階班的第一天,由杜銘章老師為我們主講蛇類的保育。

蛇類在古埃及將他奉為至高無上的女神、印度把它奉為保佑生產順利的神仙、斯里蘭卡將蛇視為釋迦摩尼佛的保護神,而台灣的排灣族、魯凱族更拜他為祖先,而到了信奉基督、天主教的國家卻變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古代人對蛇懷有恐懼,並且不夠了解,才會造成對蛇兩極化的看法。
有人觀察在一隻未受教育的猴子面前放一張蛇的照片,猴子並沒有感到害怕,後來在蛇的照片旁放另一張猴子媽媽感到害怕的照片,小猴子便開始感到恐懼。但讓小猴子看一朵花的照片,並且在旁邊放一張猴子媽媽非常害怕的照片,小猴子卻不會感到任何害怕及恐懼。因此證明對蛇的害怕有一小部分是先天就具有的,但較大部分則是受到父母的灌輸、影響。而科學家也發現雖然靈長類動物都很怕蛇,但通常在4歲以下的嬰兒則都不懼怕蛇類。

蛇屬於肉食性動物,每次吃的食物約佔身體重量的30%~100%,真是超級大胃王呢!因為蛇的鱗片中有很大的伸縮空間,且上、下顎可分開,左右下巴也可以分開,這些身體的構造使蛇能吞下比自己大好幾倍的東西。

在台灣常見的毒蛇有百步蛇〈被咬到有四分之一的機率會死,非常少見〉龜殼花〈被咬到有百分之一的機率會死,常見〉、赤尾青竹絲〈常見〉、眼鏡蛇〈屬於攻擊性很強的蛇類〉、雨傘節〈目前台灣最危險的毒蛇,屬於神經毒〉這些都是爬山時應特別注意的蛇,但其實毒蛇的比例不算高,有81%是無毒的,只有19%是有毒的,且只有6種蛇類為常見〈除了以上所講,還有鎖鏈蛇〉因此對蛇的觀感可以不用太恐懼、害怕,但該注意的還是要小心謹慎哟!

目前許多動物因為瀕臨絕種等因素而被列入保育類動物,通常這些動物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可愛、有用、瀕臨絕種,但大家都知道蛇並不可愛,但蛇可是非常有用喔!蛇很有經濟價值,蛇皮可以賣很多錢,目前許多國家及地方都靠他來維生,而蛇還可以被發展為觀光娛樂,如我國華西街就是一個例子,蛇還被廣泛的運用在醫療上,蛇毒不但可以抑制癌細胞轉移,在止痛的療效上,更遠勝於嗎啡,並且不會上癮,算是非常好用的藥品呢!

現在人類過於破壞蛇類的棲地,並且大量宰殺他們,使蛇類的處境令人擔憂,其實保護蛇最好的方法就是「永續利用」,適量的捕殺,才能永久利用這份寶貴的資源。

都是一個地球啊!不都是相依的夥伴?不都是共存的依賴?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抹不去仇視的厭惡眼神。或許來自神話中誘惑夏娃的蛇精、或許來自少數因蛇毒送命的人群。
人們對於蛇是充滿了恨意與恐懼。在現今社會中,多數人討厭蛇,然而,卻也有些人愛蛇勝過一切。他們看重蛇帶來的經濟、娛樂價值也看好牠們在學術上的貢獻。多數古文明中,蛇,更被視為至高無上的神靈,亦或者守護後人的祖先。但是,不論將蛇定位在什麼位置,會造成這樣兩極化的結果都是因為人們對蛇類的害怕與不了解。
蛇,是一種位於食物鏈頂端的獵食者,雖然數量不多,卻是在每個生態系都能適應良好的卓越物種。牠們是少數完全肉食性、沒有腳的冷血動物,一般時候體溫都維持在二十至二十五度之間。牠們擁有一張超大的嘴,不僅上下顎是分開的,身上的每片鱗也都能撐到平時的三至五倍大,以便吞食自己體重百分之三十或甚至百分之百重量的食物。也或許就是因為這項吞食的能力,使的人們更加害怕,以滅口作為保護自己的理由。加上所有物種都共同面對的棲地破壞、外來種侵襲與環境污染等問題,使得蛇類數量更加稀少。
但是,這樣令人恐懼、彷彿隨時將傷害我們的蛇類是否應該受到保育?還是,乾脆一鼓作氣,將他們趕盡殺絕?答案是「保育牠們」,就與前面所說的一樣,人類對蛇的恐懼多數來自偏見,且若不做好保育工作,無論是商業、學術的利益,或是整個自然界的平衡,都會受到相當嚴重的波及。首先,在觀光上,人們將蛇當作藥材,或者是吸引觀光客的招牌。在醫療界中,蛇毒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許多抗凝血劑、止痛劑等等的藥物都能由蛇毒中萃取,因此可想而知,蛇若消失了,那在經濟上會是多大的損失。而對於整個生態系,一個物種的消失,就等於高塔缺了一根棟樑,隨時可能瓦解。面對這樣的選擇,你還能只顧著自己的恐懼,而選擇讓世界導向滅亡嗎?

2009.04.18 蛇類保育與研究心得報告 主講─杜銘章教授

許多人覺得只要被蛇咬一口就會致命,因此都怕牠甚至討厭牠。毫無疑問的蛇會對人類構成威脅,但是只要試著去了解他們的危險性,學習如何避免被咬的方法,除此之外你會發現牠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動物之一。

蛇細長的身軀是一種極為進化的結果,蛇如同其他爬蟲類布滿硬質的鱗片,鱗片有防止水分散失,保護。
牠是屬於外溫的動物,需要外界的熱源來提升體內代謝速度正常,尤其是在蛇類進食完更需要提高體溫來幫助消化。

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目前全球共有2500多種蛇類,為了配合蛇類窄長的身體成對的內臟〈如肺、腎〉會在蛇體〈前後〉排列而非〈左右〉互對。可吞下比自己大幾倍的獵物,一般蛇下顎的幾塊骨是分開的,因此蛇的嘴巴就可以張大到130度甚至180度的角度。更可以吞下比他身體大3至5倍一年進食3至4次,每一次的攝取食量是體重30%~100%。蛇的消化很慢,吞一次隔要很久再吃,※大部分動物的嘴巴都合在一起,※而蛇左右兩邊骨頭是分開的,在進食時身上的鱗片也是分開,食物進入口中氣管就可以延伸至很前面。蛇類沒有肢體,運動前進的方法是身體向兩側做波浪狀的屈曲,前進時兩側的肌肉頭到尾依次伸縮產生推力。

◎一條年紀較大的蛇每年平均進行1-2次的蛻皮,而一條成長的幼蛇一年可能會進行4次蛻皮,只要蛻皮過程順利的話,而他蛻皮主要是為了成長,同時亦能去除身上的寄生物。

歐洲在英語中使用SNAKE文學化稱SERPENT哈利波特的惡魔學院史萊哲林象徵就是蛇。
在東方文化最知名的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白蛇與青蛇,蛇又有著特殊的地位如人類始祖伏羲與女媧都是半人蛇的形態,不管是科學或藝術都有相當美好的神話故事背景,醫學也是如此,
希臘神醫阿斯克萊皮斯他和他的神杖所擁有的治療力量到今天成為醫學的圖騰,也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標誌【蛇徽】。
蛇對的醫學貢獻與用途,他可抑制凝血促進凝血可治療血栓,對血管壁種急降壓有特別的功效。

經濟的價值也同時因人類的自私讓有些蛇瀕臨滅絕因棲息地的破壞及人類大捕殺如美洲的響尾蛇賦予很高的買賣價值。

蛇在人類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東方文化或者是西方文化而居住北美洲的印地安人他們認為蛇蛻皮象徵著新生命閃電像蛇的突襲,雷、雨聲向響尾蛇的角質環,對印地安人來說真是對響尾蛇又敬又怕,在東方人來說,台灣的原住民排灣族也是對蛇有份濃厚感情,然而他們還在日常生活中用蛇來做圖騰。

如果我們能小心的話無論走到哪裡都不必擔心會被蛇咬,必須牢記蛇並不是真的想咬你,除非他們覺得你會傷害牠們,因此我們務必不要驚嚇到他們,也不要讓牠覺得陷入危機中,不然牠可是為了自衛而攻擊你。

西湖國小生態資訊營 西松國小 108 王懷瑄
各位在淺意識裡對蛇的印象是什麼呢?不瞞大家,在我還沒上這堂由杜銘章教授主講的「蛇類的保育與研究」之前,我很怕蛇,好笑的是,我的原因竟然是–蛇濕濕黏黏的、蛇的動作很敏捷、蛇有些有毒……….有理性也有不理性的。不過,上了這堂課之後,我對蛇的印象「大改觀」。第一.蛇從來不濕濕黏黏的。第二.蛇的動作在看到人類(也就是在人類的想法裡)之所以敏捷,是因為牠(蛇)怕人類。第三.蛇只有約1/5有毒,但真正危險的約只有1/10不到。
言歸正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蛇在人的社會裡的地位,其實是兩極化的,不是被人所唾棄,當過街老鼠,就是被供為高高在上的神。例如:在印度的佛像,可以看到正在打坐的釋迦牟尼上面,一隻眼鏡蛇吐著蛇信,可見印度人對蛇的尊崇。另外,像埃及的神(蛇)廟、澳洲原住民畫在洞穴裡比人還大的彩虹巨蛇(水蛇)、非洲布希曼的原住民同樣畫在洞穴裡長腳的蛇(傳說是他們的祖先)以及台灣屏東縣牡丹鄉幾乎全用蛇來裝飾……等,這些都是人類敬蛇的例子。而像西方社會將蛇視為邪惡的象徵,是早在聖經裡就有的傳說,聖經描述,擁有跟其他動物一樣–四隻腳的蛇,引誘夏娃去吃淨果,因此,蛇就被除去四隻腳,被迫用肚腹爬行世世代代。而這是為什麼會如此的兩級化呢?是因為恐懼,不夠了解,這些就得靠教育來教導了。
蛇類需要保育嗎?等等,在談這個問題前,先想想「保育」到底是什麼意思吧!這個問題,我從來沒有想過,乍問之下,實不知如何回答。但……老師輕易的回答了這個問題–保育,就是永續的經營及利用。澳洲向來以「保育」聞名,但近來竟然發展海蛇工業!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把握住「永續的經營及利用」的原則來開發工業,控制好捉海蛇的數量,而不是濫抓濫捕,適度的開發也是好的。啊!講太多了!還是回到原問題吧!為什麼要保育動物?(反問)可愛?這問題很顯然的被否認了。嗯,的確,貓熊很可愛,要保育絕對不會有反對聲浪。但蛇類?若是問大眾,「大眾意見」可能是:「保育蛇類?不不不,那些蛇會咬人!保育幹什麼?」有用?有些魚類在「專家」眼中是盤美食,但……蛇肉?哦…說不定會有人欣賞。瀕臨絕種?跟可愛的假設一樣,「那些蛇就 ㄙㄨˋ 要牠們死,瀕臨 ㄐㄧㄝˊ ㄗㄨㄥˇ ㄗㄟˋ 好!」老伯伯激動的說。很顯然,「蛇類需要保育」這個議題,不是很快的就能被大眾接受的,因此,這些就得需要「教育」來引導了。
老師曾做過一個有趣的調查,他將大眾對蛇的恐懼分成五級。一級–連蛇的圖片都不敢看、二級–敢看圖片但不敢看活體、三級–敢看活體但不敢摸、四級–敢摸但不敢抓、五級–敢抓,調查發現,大部分的人集中在三、四級。雖然很多人在看到分級標準的時候在笑(包括我),但我仔細想想,在上這堂課之前,我敢看蛇的圖片,但一看到蛇就尖叫,那我算不算是第二級呢?是不是該被別人笑呢(甚至是我自己)?想來也真灰心。
後來老師又做了一個調查,他調查大眾討厭蛇的原因。其中有:怕蛇有毒牙(理性)、怕蛇的攻擊性很強(理性)、怕蛇長長的樣子(不理性,那水管呢?)、怕蛇濕濕黏黏的樣子(不理性,蛇從不濕濕黏黏的)、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怕(非常不理性)……等。至於我討厭蛇的原因?回到上一段,算來,總共有兩個理性的理由、一個不理性的理由以及一個非常不理性的理由,哈哈!原來我這麼怕蛇!
根據研究顯示,「女生」比較怕蛇,從四歲開始怕蛇,六歲是一個高峰,之後慢慢掉下。另外也有個研究,發現像猴子、狒狒等靈長類(包括人類)怕蛇,
因此有人認為–人怕蛇是先天的,不過,也有人認為,人怕蛇事後天的。他們做了一個實驗,在一隻剛出生沒幾天、什麼都不知道的小猴子放了一張蛇的圖片,小猴子並沒有反應,於是,他們再把一張顯然很害怕的母猴照片,小猴子嚇的尖叫跑開;因此,他們主張人怕蛇是後天。(老師自己也有做過,他將一條沒有毒的蛇,放在他剛出生幾個月的二兒子前面,兒子很好奇,把蛇緊緊的抓在手裡,然後往嘴巴塞。顯然完全不怕蛇)最後,老師告訴我們,他認為–人怕蛇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後天的成分在,因為有個實驗是這樣的–把一張花的圖片放在同一隻小猴子前面–沒有反應,再放一張同樣的母猴照片–仍然沒有反應。可見花在小猴子心中,是完全沒有危險的。畢竟嘛!有哪種花是有危險的呢?
蛇雖然不是大眾所被喜愛的,但就經濟價值以及觀光娛樂的利益上,充滿著無限的商機,恐怕有許多商人明白了之後,會努力克服對蛇的恐懼囉!像每年約20萬、甚至多達45萬尾由菲律賓運往日本的海蛇皮,做成日本人愛吃的海蛇皮壽司;還有澳洲的海蛇工業(於第三段有講到)在1986年正式開跑;美國所進口的蛇類產製品,包括皮包、背包及鞋子等,總值將近5000000美元;奧克拉荷馬及德州等美國南部一些地區,會舉辦圍捕響尾蛇園遊會,裡面的活動有:賣蛇肉、蛇玩偶、蛇工藝品及蛇表演………等,殘忍的是,這些響尾蛇都被拔去了他們的毒牙,或是把牠們的嘴巴縫合在一起,真的好殘忍喔!另外像我們台灣的華西街觀光夜市,整條街都是與蛇有關的東西,甚至有現場「殺蛇」的表演!呃……….起雞皮疙瘩了!潛水看海蛇也是個有待發展的觀光業,台灣的海蛇不但性情溫馴,也因為沒什麼天敵,所以反咬動作不怎麼「熟練」(也就是說攻擊性很弱),如果還是怕怕的,可以訂做厚0.6公分的緊身潛水衣(海蛇的毒牙最長到0.5公分)就可以安心的觀察可愛的海蛇囉!雖然在其他地區如日本、菲律賓等地也有海蛇的族群,但台灣的海蛇最容易觀察;要潛水看海蛇,就來台灣看!還有…….小甜甜布蘭妮拿蛇唱歌怎麼樣?有此可見,蛇在經濟價值及觀光娛樂設的地位可真不小啊!
仔細想想,蛇類再學術上也有許多跟其他物種不相似的地方。例如:在海水、淡水、地上、地下、樹上、空中都可以發現牠們的蹤跡,有著適應成功的特性; 沒有一種蛇是不吃的「葷」(也就是肉食性)不但吃,還是完全只吃肉,半點「素」的都不碰;牠們完全以吞食而不咀嚼的方式進食,因為牠們的上下顎骨並沒有連接在一起,而每個鱗片都有伸縮的空間,因此除了吞食不咀嚼的特點外,他們可以吃無脊椎動物,也可以吃各類脊椎動物(像青竹絲會吃蚯蚓、台灣遁頭蛇吃蛞魚,也吃有殼蝸牛、水蛇吃魚、大蛇吃小蛇、王蛇吃響尾蛇),甚至有一種進化成專門吃蛋的蛇類,牠們將蛋用力往身體後推,蛋會碰到一個骨頭,並被壓破,同時將蛋液往後送,蛋殼則吐出來,很聰明吧!而他們的食物佔體重30﹪是非常簡單的,而100﹪也沒什麼問題,真的是大胃王耶!不過也因為「一餐」的進食量非常大,往往每隔三、四個月才吃一餐,一年也才不過吃三、四餐而已;至於牠們令人噁心的「綿長身體」,因為以肚腹爬行,因此在調節體溫上有著很特殊的地位。
在古希臘,因為有人看到蛇把皮蛻去,卻依然毫髮無傷,因此將蛇立為醫藥之神,直到現今,仍然有相關單位將蛇作為其標誌,像衛生署就是,衛生署中的韋字簡化成一條蛇,而三軍總醫院則是旗桿是纏繞著一條蛇,旗桿的最上方有一對展開的翅膀。除了標誌外,蛇毒也有它在醫藥上的貢獻,例如可治療抗血栓的arvin就是從蛇毒的一種抗凝血酵素,蛇毒也可以拿來降血壓(刻甫定),而止痛的療效更勝於嗎啡,且不會上癮。可見蛇在醫學上也有所貢獻。
然而,也是身為生態圈一員的蛇類,在1990年有38種全世界應保育的蛇類,如今卻有67種,而其中3種已經滅種,在地球上再也看不到牠們了。為什麼會衰滅如此的快呢?元兇禍首就是人類,棲地的破壞、惡意的捕殺、買賣與交易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造成了蛇類慢慢的消失。北美地區需要保育的蛇裡,33/56是因為棲地破壞所致,而歐洲地區則有20/21的瀕危蛇種是因為棲地的破壞慘遭族群衰滅的命運;在阿爾卑斯山上,遊客因為「過度害怕被咬」,往往見了一隻殺一隻,而使小型腹蛇大量消失;圍捕響尾蛇活動,雖然能帶動當地的經濟,賺進大把大把的鈔票,卻使得響尾蛇不再有「響著聲音的尾巴」,以免輕易地被人類抓到,成為過去16年內7萬餘尾中的其中一尾;有許多無毒、可愛的小型蛇類(例如玉米錦蛇),成為富商家中新奇的寵物;而像大蟾蜍、棕簑貓、紅火螞蟻及化學藥也是使人類在也看不到許多十分可愛的蛇類了。
有趣的是,老師準備了三種,不,應該說是四種蛇在下課時給我們看,三種都是玉米錦蛇,一條是白子,另一條也是白子(但黑色素殘留較多),另一條則是正常的。還有最後一條,也是最可愛的一條,老師準備拿出來的時候說:「我怕蛇不夠,因此又多帶了一條,這條很大一隻,看到了不要嚇一大跳喔!」然後從洗衣袋裡拿出最大的蛇(可以聽見好幾個人倒抽一口氣的聲音),結果……..竟然是一條玩具蛇!全班都笑翻了,這條玩具蛇按它的頭會發出「斯….斯」的聲音呢!到了下課,大家紛紛往講台上擠,想要搶著摸蛇,還有人將蛇「戴」在頭上說:「我是法老王唷!」我也拼命擠,就在我摸到蛇的一瞬間,我對蛇的恐懼及界線消失了。我將牠輕輕放在脖子上,凝望著牠亮晶晶的眼睛。不過牠似乎很緊張,想要趕快爬回洗衣袋裡去,我輕輕一笑,將牠放回牠「夢寐以求」的洗衣袋裡。
老師補充了十種台灣毒蛇,我大略整理了一下:
1. 百步蛇:有1/4的機率死亡,鼻子翹很高,身上有黑色三角形花紋。
2. 龜殼花:有1/100的機率死亡,攻擊性最強,但毒性不強,咬傷的機率第一名。
3. 赤尾青竹絲:有紅帶是公的,只有白帶是母的,但有少數例外。
4. 眼鏡蛇:非常兇,動作很大,公蛇比母蛇大,背後有紅色似眼鏡花紋。
5. 雨傘節:身體是黑白一節一節的,毒性為神經毒的蛇。
以上五種是台灣五大毒蛇。
6. 鎖鏈蛇:橢圓形花紋,知在南部、中部出現。
7. 菊池氏龜殼花:2000公尺高山才會零星出現,攻擊性沒有很強。
8. 阿里山龜殼花:數量很少,曾經50年沒人看到,很多被車子壓死。
9. 環尾赤蛇:橢圓形的頭,個性很溫馴,毒性為神經毒。
10. 帶紋赤蛇:橢圓形的頭,個性很溫馴,毒性為神經毒。
老師也稍微講了些做些關於蛇的實驗的步驟,以及他們有一次做實驗的例子。
1. 要克服對蛇的恐懼
2. 若是毒蛇,要特別小心
3. 認清目標(要做什麼)
4. 找文獻
5. 設計實驗
聽了老師的例子,我很感動。他們願意花了6萬塊卻只買一個儀器(甚至只用到這個實驗),願意花了三了的時間與精神只要知道一個題目的答案(無論假設的對錯),廣大淵博的學問或許使人相信–你講的是對的,但,像杜銘章老師這樣執著的態度,是令人完全信服的。

蛇類的保育

還記得兩年前到埃及旅遊,發現古埃及人的神廟中,隨處可見以動物作為神來祭祀了神廟,當然蛇也不例外。例如:艾德喬(Edjo)是三角洲的蛇神,同時也是下埃及的象徵及守護神呢!其實,許多的古文明非常尊敬蛇,賦予了蛇十分崇高的地位。那麼,究竟為什麼現在大部分的人都那麼不喜歡蛇呢?

撇開宗教故事給人們的想法,大部分的人竟仍然不喜歡蛇,讓我也百思不解。難到真的是因為恐懼、以及不夠了解所產生的陌生感嗎?我仔細想了想,的確,對於自己從沒嘗試過的事,總是會存著戒心,難免會有些膽怯、猶豫、退縮…。一旦克服心中的那堵堅硬的牆,相信便能發現自己做得到。就像是這次上課,我終於鼓起勇氣輕輕的摸摸小蛇,才發現根本沒有幻想中的可怕,而怕蛇的程度也從「敢看活體,但不敢摸」,變成了「敢摸,但不敢抓」!

很多人一定對「蛇是需要保育的」存著懷疑:牠又不可愛,可以讓大家像熊貓一樣看到就很想衝過去抱一抱;牠又不是很有用,可以讓貪心的人類賺取豐厚的利益;牠又沒有真正到嚴重瀕臨滅絕,那為什麼要重視牠們的保育呢?甚至有人認為蛇是非常可惡的動物,含有極多可以使人致命的毒。但是只要看看全世界的調查資料,便可以知道:世界上的蛇只有19%是有毒的,在這之中更只有1/10有毒性較強的毒。所以,這是由於對蛇的不了解,而有的錯誤想法。

人類似乎是要每一項資源都必須充分利用。爲了賺錢,竟大量捕殺蛇類來食用,市面上出現了蛇製產品,還變成特產呢!此外,在美國西南部沙漠中的許多小鎮每年舉行響尾蛇圍捕活動,雖帶來了龐大的商機,但也是殘忍的殺了許多蛇。這兩種方法皆不適當,缺乏永續利用。比較好的觀光娛樂結合方式,是透過電影、表演,不但可以吸引大批人潮,更可以趁機向觀眾解說一些蛇的特點!

蛇在醫療與學術上,也有極重要的角色。從許多醫學院、醫藥協會,將蛇作為標誌中的一部分,絕對可以明白牠的意義非凡。若能善用不同蛇的毒液,還可以拿來抑制凝血、促進凝血、降血壓、止痛、增加免疫力…等等,光看就要頭暈眼花了啊!對於學者來說,蛇,是一種完全肉食,沒有腹肢但生活在各種生態環境,而且還有超乎想像的大食量,每次進食的量等於體重的30%~100%,的動物。

但令人驚悚的是,人類正在快速的消滅特殊的蛇類。一個個驚人的數據呈現在眼前,訴說著人對大自然造成的難以彌補的破壞。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數據顯示,1990年有38種蛇在瀕臨滅絕的警戒名單上,到了2006年急速增加為67種,其中3種已在1996年完全滅絕,正式告別了地球生態圈。這些結果背後的因素,正是因為人類過度破壞棲地,快速失去了生存環境、過度捕殺,超過了動物的繁衍速度,還造成突變種的產生、不當的買賣交易、外來種引進的干擾、以及殺蟲劑等化學污染物。看來人類該好好反省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並用具體的行動作出改善。

既然生活在臺灣,當然要認識些在小山丘上也容易看到的常見蛇。百步蛇、龜殼花、青竹絲、眼鏡蛇、雨傘節,是在我們周圍巧遇的機會最高的五大種。有一次,英文老師拿了一張蛇的照片,說是在住家附近的山丘上發現的,要考考我那是什麼蛇?以我對蛇的了解,實在很難判斷,決定用消去法。想到是在住家附近發現的,不太可能是罕見的蛇,我的腦中馬上浮現出這五種常見蛇的特徵,刪一刪後,果然猜對了!

以我們現在的能力,要對蛇類的保育有大的貢獻是不太可能的,但至少不要捧場這些嚴重破壞蛇類生態的行為。最重要的是,將蛇視為一種可愛的小動物,降低對牠們的恐懼,相信下次的野外生態觀察,一定每個人都希望能夠發現休息在樹枝上的蛇,增加一段有趣的插曲。

啊 !對不起!
昨天打太快
最後一段:
”他們願意花了三了….”
改成”他們願意花了三年……”

蛇類的保育研究
今天,是生態資訊營隊高階班第一次上課,我十分的期待,這次的課程我也十分的喜歡,是蛇的保育研究。
就因為上次到天溪園時有近距離接觸過赤尾青竹絲,激發了我對蛇類的興趣,因此我對此堂課感到特別的期待,經過老師的教導之後,我了解到許多有關蛇的知識,同時也對許多人對蛇的偏見感到不平,更對蛇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好感。
經由杜老師的說明,我了解了許多有關蛇的事情:
★對蛇有兩極化的看法。
 ◈尊重:當神般的崇拜。(原住民,非白人……人)(原因:多種,神聖等)
 ◈厭惡:當畜生般的厭惡。(白種人,尤其是西方人)(原因:聖經的故事)← 
     關於這一點,我倒是覺得十分的荒唐,聖經也是人寫的啊!
◎評論:所有造成「蛇」的看法都是因為不夠了解所造成的畏懼,因為畏懼,所以才會引伸出那兩種想法。
★兩頭蛇:孫叔敖打得兩頭蛇
 ◈並非真正分岔兩頭,而是頭、尾兩頭。
★4~14歲的小朋友最討厭蛇
★怕蛇是天生還是後生?
 ◈靈長目怕蛇類-狒狒怕蛇。
 ◈經過實驗:小猴不怕蛇,小孩不怕蛇,但是只要在猴子面前擺一張蛇的圖片,    
       加上媽媽驚嚇的臉,小猴從此就怕蛇,但讓小猴子看一朵花的照
       片,並且在旁邊放一張猴子媽媽非常害怕的照片,小猴子卻不會       
       感到任何害怕及恐懼。由此證明,怕蛇是先天隱藏,後天引導。
◈怕蛇程度-敢看不敢摸最多,其次是敢看活體不敢摸,但是只要摸完蛇
      之後,感自己抓最多,由此可見,摸蛇可以讓然比較不懼怕  
      蛇。
◈怕蛇理由-其中最讓我感到無法理解的是怕濕濕黏黏的,蛇不是很乾爽
      嗎?後來,老師說是因為蛇的鱗片看起來亮亮的,所以有人才  
      會認為他濕濕黏黏的。
◈毒蛇百分比-無毒蛇:81%,有毒蛇:19%
★蛇有用嗎?
◈海蛇具有及高的經濟價值:
 ◎1970年間菲律賓發展海蛇工業
 ◎1986年間澳洲海蛇工業。
 ◎台灣未來可發展:看海蛇
◈觀光娛樂價值:
 ◎響尾蛇圍捕活動
 ◎台灣華西街觀光夜市
 ◎台灣未來可發展:看海蛇
 ◎東南亞與蟒蛇合照
 ◎女藝人與戴著蛇類
 ◎表演(眼鏡蛇與吹笛人)
◈醫療用途:
 ◎許多與醫療有關的標誌都與蛇有關(墨西哥獸醫協會、以色列醫藥學
  會、美國藥物學協會、美國醫藥學會等)
 ◎東西方社會用蛇毒治療病痛,例如:仰制凝血、促進凝血、增強免疫力
  功能、抑制癌細胞轉移、降血壓、止痛、預防骨質疏鬆、等等。
◈學術特點:
 ◎沒有腹肢卻能適應任何生態環境
 ◎完全肉食(各種種類的食物都吃)
 ◎可吃佔體重30%~100%的物種
 ◎能很久不吃東西。
★台灣五大毒蛇:
 1.動物類-脊索動物門-爬蟲綱-有鱗目-腹蛇科-百步蛇種
2.動物類-脊索動物門-爬蟲綱-有鱗目-腹蛇科-龜殼花
3.動物類-脊索動物門-爬蟲綱-有鱗目-腹蛇科-赤尾青竹絲
4.動物類-脊索動物門-爬蟲綱-有鱗目-蝙蝠蛇科-眼鏡蛇
5.動物類-脊索動物門-爬蟲綱-有鱗目-蝙蝠蛇科-雨傘節
★其他五種毒蛇::
 1. 動物類-脊索動物門-爬蟲綱-有鱗目-腹蛇科-菊池氏龜殼花
2. 動物類-脊索動物門-爬蟲綱-有鱗目-腹蛇科-阿里山龜殼花
3. 動物類-脊索動物門-爬蟲綱-有鱗目-腹蛇科-鎖鍊蛇
4. 動物類-脊索動物門-爬蟲綱-有鱗目-蝙蝠蛇科-環紋赤蛇
5. 動物類-脊索動物門-爬蟲綱-有鱗目-蝙蝠蛇科-帶紋赤蛇
★心得:
  這次的蛇類的保育研究,讓我可以與蛇類近距離接觸,想到我把玉米蛇掛在頭上,就會心一笑,我想,我喜歡上蛇了。

蛇類保育心得報告
[105 國語實小 朱惟歆 ]
「蛇」,在所有的動物中,是最為兩極化的。在童話及伊索預言中,蛇永遠扮演著邪惡、狡猾的角色,而許多人也對這些神秘卻又令人畏懼的動物,留下刻板印象,簡直比過街老鼠還要可惡;像是西方的傳說-亞當與夏娃的故事,就把蛇形容成奸詐狡猾的傢伙,騙夏娃吃禁果,最後三人都受上帝懲罰的聖經故事。但是,在某些較為古老、歷史也悠久的國家中,倒是把蛇看作神般似的尊敬祭奉著;如澳大利亞穴居的原住民們,認為他們的水神是一條彩虹巨蛇。有了巨蛇的庇祐以及幫助後,當地的原住民們才不會因長期的乾旱而導致死亡,所以族群中的長輩們絕對嚴禁小孩們把池水、河水弄髒,避免觸犯水神,遭來厄運。

在動物國度中,大概只有蛇能夠在地底、陸、海,甚至於空中「四方位」裡生存及出現的動物。在地底下,牠們的尾巴漸漸演化成又扁又鈍的形狀,方便在地底下爬行時,具有往前推移和欺敵的作用,如:本草綱目的鈍尾眼線蛇。而居住在海中的海蛇,是許多去澳大利亞玩的潛水者,畏懼三分的「惡魔」;據說這種蛇類非常兇猛,甚至還會在交配當中,主動上前攻擊外人呢!其實,我們台灣四周的某些海域,會發現海蛇的出沒,而且很溫馴、反應慢〈連要咬人時,動作也是很慢!〉、並且還有些怕生呢!比起澳大利亞的海蛇,還真是差了個十萬八千里呀!陸地上,是蛇最容易被發現的棲息地,大家也是最清楚不過的。無論是偏遠鄉下的學校裡、住家中、還是到處都可見的山區中,都有屬於蛇的國度領域。

很多人都因為怕以及討厭蛇,認為他們又濕又黏,噁心死了!也有人認為,這種動物長長的,看了後就直打哆嗦。更覺得蛇都是劇毒又會咬人的冷血動物,所以感到害怕厭惡。其實,我們不必怕蛇,因為當你認識和了解牠後,就會發現牠並不可怕,反而滿酷的!首先,身體看似濕亮的蛇,皮膚永遠保持乾燥且冷冰冰的,從不濕黏。第二,根據統計,其實真正劇毒的蛇類,在100%中,只擁有不到10%的蛇有劇毒,但卻很少見,所以根本不必擔心或畏懼。好玩的是,像是狒狒這類的靈長類,也如同我們人類一樣的怕蛇除此之外。曾經有一位在動物園修籬笆的工作人員,因為常會有狒狒甘擾他的工作,還會吃掉卡車後方冰庫中所放的飲料,所以決定放一隻假蛇在冰庫中最上層的位置。結果當狒狒再來「偷襲」卡車時,帶頭的領袖馬上昏倒,真可笑!

蛇也可說是動物界中的大胃王加「貪吃鬼」。一次攝取的食物量,大概是自己體重的30%到100%吧!這也是為什麼蛇一年之中的攝食量,如此的少。曾經有一隻全國體型最龐大的蛇--非洲巨蟒,整整吞下了一隻河馬寶寶,情況真是太「壯觀」、太不可思議了,令人吃驚的啞口無言。會有這種事情發生,是因為蛇的嘴巴構造跟許多動物都不同。牠們的下顎及上顎、左顎及右顎並未連在一起,又加上蛇鱗和蛇鱗之間都有縮放的空間,所以像河馬這樣的小case,也只不過是小事一樁罷了!

人和蛇,到底是誰怕誰呢?這回答非常的彈性,每個人的觀點都不同。蛇雖然不可愛,長的也很令人感到抱歉,但其實牠們也是需要被保育的。杜老師說,其實人類以及靈長類,都不是先天就怕蛇,基本上都受到後天的被指引和錯誤的教導,才會使得你開始「學會」感到害怕。所以,經過這次的蛇類講解,我覺得要求每個人都能與蛇和睦相處並不容易,但是起碼從我們自身先試著去了解牠,那就夠了!

檔案有問題的同學
1.請自行檢查下載過程有無完全
2.自動解壓縮過程是否輸入老師提供的修正密碼
3.檢察家裡是否有flash播放軟體
4.真的都無法解決,下次帶隨身碟來copy

蛇類的保育
說到蛇類,應該有許多人對牠的印象是恐怖、可怕、冷血吧!當然,這是大家的刻板印象,不夠了解促使人們對這種生物避之唯恐不及。其實許多蛇類非常溫馴可愛,不會主動攻擊,真正能致人死地的蛇類,是非常少的。
蛇類在人們的社會中,是一種兩極化的地位,牠們不是被當作神來膜拜,就是被人們大大的厭憎。舉例來說:在埃及,眼鏡蛇是他們的女神,許多文化遺物上也有眼鏡蛇的蹤跡;位於亞洲的印度,則為了蛇建造了蛇廟;澳洲有著彩虹巨蛇的傳說,彩虹巨蛇據說是他們的水神,由於澳洲水源資源不多,因此他們對水神非常尊敬;非洲的布希曼人認為,他們的祖先就是蛇類;而台灣的原住民排灣族,也將百步蛇視為祖先,對之十分崇敬。
我們可以發現,在西方社會中敬畏蛇的,似乎很少。這是因為聖經上的創世紀,記載一則故事:上帝因為亞當和夏娃犯罪而將他們逐出伊甸園,而引誘他們犯罪的,就是蛇類。由於西方幾乎都是信仰基督教,他們憎惡蛇的原因恐怕就是因此而來。當然,聖經記載的故事不會是事實,蛇不會有那種本領去欺騙人類,對此,我只能感嘆,因為分不清是非善惡就胡亂唾棄蛇類,看得出宗教對人們的影響真是太大了!
不只西方社會討厭蛇,孫叔敖的故事,大概頗為人知。孫叔敖由於見到象徵不祥的雙頭蛇,而將蛇打死埋起,其實,不祥之物云云,都只是人們隨便將罪名派在倒楣的蛇上頭,不吉利的原因,只是人們的心理作祟。附帶一題,孫叔敖打的雙頭蛇,不是真的有雙頭,而是一種名為鈍尾鐵線蛇的蛇類,這種蛇的尾巴就像是牠的頭部,連花紋都十分相似,就像是前後各有頭部一般,雙頭則是我們的誤解。
人們討厭蛇,動物也懼怕蛇,杜教授在課堂上幾個故事,像是狒狒看到蛇後,「砰」的一聲立刻暈倒,或是猩猩在一位修籬笆工人的冰桶裡看到蛇後,從此不敢靠近等等故事,證明靈長類動物真的很怕蛇。曾經有學者做過實驗,讓小猴子看一張蛇的圖片,配上牠母親露出驚嚇表情的照片,小猴子從此怕蛇,但是讓小猴子看一張花的相片,同樣和牠母親的相片放在一起,小猴子卻不怕花。
由此可知,怕蛇有一部分是先天的,但是大部分,還是後天的教育原因,如果你周遭的許多人都怕蛇,那你也就可能是怕蛇一份子;如果你常有接近蛇的機會,你或許可以和蛇成為朋友。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我也怕蛇,但是在摸過蛇後,開始有膽量把蛇放在手上,還記得那時嚇壞了媽媽,我卻笑得心花怒放,和杜教授所說的正好不謀而合呢!
蛇類在觀光娛樂上的用途非常廣泛,例如華西街就是著名的代表,他們以蛇類進行表演、娛樂遊客,有人認為這是不人道的,但杜教授說,保育就是永續的經營利用,如果不讓華西街的商家們在進行這種活動,那麼不僅觀光客會大大減少,地方特色沒落,商家們也無法支持。在中東地區也有類似的例子,當地居民為了吸引遊客,把眼鏡蛇的毒牙拔掉,讓遊客拍照、玩耍。
我的看法則和杜教授想的十分相似,的確,利用蛇類發展觀光,是個很棒的點子,也非常有吸引力,但因此也曾殺了許多蛇,讓蛇類保育陷入困境,站在商家們的立場,當然是賺越多越好,但站在生態保育觀點,保育這些蛇類才是重要的,真是兩難的情況。杜教授認為只要能同時做好保育,那麼發展觀光便沒有問題,我認為這是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商家和學者,只好各退一步達到最好的效果了。
蛇類的食量也大得嚇人,牠可以吃下自己體重30%到100%的食物!我們人類一餐吃體重的2%以下,可想而知蛇的食量多麼驚人了,但這樣的演化,也有助於牠們的生存,有些生活在沙漠的蛇類,食物掠取不易,因此找到食物時,一次儲存需要的能量,那麼就無須為了食物而煩惱,正好適應了沙漠的地區。
台灣最常見的五種蛇類,大家也一定時有耳聞,這五種不外乎是赤尾青竹絲、雨傘節、百步蛇、龜殼花和眼鏡蛇了,以前這些蛇是很常見的,在鄉下更是常遇到,我爸爸就有這種經驗,他說,小時候有一次坐上椅子,發現椅子下似乎有東西在活動,一看之下才發現那是一隻龜殼花!他還差點就要一腳踩上去。另一回他在拔草時,不經意的抓到一隻赤尾青竹絲,嚇得他立刻放手,爸爸還說,我的叔叔一次到山上除草,一轉身才發現身後一隻百步蛇在休眠,帶回家秤,那隻蛇還足足有兩斤重呢!
聽爸爸這樣說,我真是羨慕,現在在都市裡也看不到那樣的蛇了,鄉間的蛇類是多了些,卻很少機會能看到這些蛇,我還真想和蛇類做朋友呢!但杜教授也提醒我們,無毒的蛇類不用怕,有毒的蛇還是該怕,免得牠冷不防咬上一口,應該多多注意。
保育蛇類,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後的說法,大大不同,三十年前人們認為這種毒蛇,根本不需要保護,那麼恐怖,乾脆讓他們消失算了!但三十年後,人們的想法大大改觀,認為稀有的蛇類更該保育,何況牠們還具有許多經濟、觀光、醫藥、學術上多方面的用途,決不能任牠們滅絕。
這樣的觀點改變令我感到可惜,若是三十年前的我們,就有保育生物的概念,及時推動保育工作,消失在這世上的生物,是否會減少許多?不過,現在開始努力於生態環保也還不遲,至少別讓牠們絕種,維持生態平衡,才是當務之急,也希望這群可愛的蛇類朋友們能和人類好好地和平相處。
西湖國小|405|林妍緹

這堂課的開始,我立馬翻開了課本。課本裡面有幾篇寫蛇的文章令我很感興趣,裡面有介紹龍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一種失敗的作品。不過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後來老師告訴我們在人類的文明裡,蛇的地位經常被兩極化,不是被當作至高無上的神就是被當作從地獄來的厲鬼,有許多的古文明把蛇當神明一般的供奉,例如:埃及女神的文字就是一條蛇。而印度則認為釋迦牟尼佛為感謝眼鏡蛇在沙漠中張開頸部為他遮擋太陽,所以用手指點了眼鏡蛇一下,才會有現在像眼鏡一樣的圖案。澳洲則認為彩虹巨蛇是主管水的神。不過,也有文化將蛇當成惡魔的化身。例:中國童話裡有提到孫叔敖打兩頭蛇,聖經裡也有提到蛇騙了亞當和夏娃吃善惡果。不過,這些兩極化的評論是不是因為蛇很恐怖?很不好掌控?很厲害?很……?我覺得是因為不了解,因為不了解,才會懼怕不該懼怕的事物,才會去誤解。老師最後說:我和金恩博士一樣,我也有一個夢,我希望有一天,人和蛇可以好好共處在這世界上。金恩博士只是希望黑人和白人可以好好相處,而我是希望人和蛇可以好好相處。這是化物種的交流,黑人和白人已經一起生活了,希望有一天,人和蛇也可以這麼做。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