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0螢火蟲的生態-陳燦榮老師

Filed Under (eci進階班) by eco on 21-10-2012

文/邱鴻麟

本次請到螢火蟲專家陳燦榮老師來跟各位介紹螢火蟲的點點滴滴,你會發現田野經驗豐富的老師信手拈來都是有趣的故事,隱藏在故事中的都是老師親身的分析與發現,常常一個人在黑暗中陪著這些發亮的小蟲子,除了熱情與天賦外,是不容易做到的!也許你不能立刻變成專家,不過陳老師也告訴你/妳許多的方法,讓你第一次看螢火蟲就上手的秘技,希望你有很大的收穫。

20121020螢火蟲的生態

螢火蟲的生態觀察
星期六,我們的課是螢火蟲的生態觀察,老師也是在螢火蟲界非常知名的陳燦榮老師。
老師一開始就說全世界有兩千多種螢火蟲,水生種類約20種,台灣有12屬54種,螢火蟲大致可分成三種,日行性、夜行性和日夜行性。生活史從卵→幼蟲→蛹→成蟲,幼蟲變成蛹時會作一個土繭,而有趣的是螢火蟲在每個階段都會發光,陳燦榮老師說這應該是有警界的功能,提醒天敵說他有毒。而幼蟲%80吃蝸牛%20吃蚯蚓,而成蟲只吃露水和花蜜。
我覺的螢火蟲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也使一個環境指標,因為雌螢火蟲不會飛又不太會走路,所以一旦哪一個地方遭到環境破壞,螢火蟲就很難在那個地方重新出現,因此我們應該更加愛護螢火蟲。

書忻簽到

這裡拜是請到螢火蟲專家-陳燦榮老師,來為我們上課,陳燦容老師是一位專門研就螢火蟲的螢火蟲專家。
上課時,老師講了好多好多有關螢火蟲的是喔
1.全世界有2000多種螢火蟲,水生種約20種
2.全台灣有12屬54種螢火蟲,水生種共3種(1種為熠營屬、2種為水生螢屬)
3.新北市有12屬31種的螢火蟲,水生種共3種(1種為熠營屬、2種為水生螢屬)
4.日行性的螢火蟲是不會發光的
5.螢火蟲分為日行性、夜行性和日夜行性
6.雄的螢火蟲的發光器是兩節,雌的發光器只有一節
7.螢火蟲的幼蟲80%是吃蝸牛,20%是吃蚯蚓
8.雌的螢火蟲通常都待在草叢裡,在天上飛的99%都是雄的
9.雌的螢火蟲比較喜歡大隻的雄螢火蟲
10.有些小隻的螢火蟲會只發一節光
上完這次的課後,讓我更認識螢火蟲,也讓我希望我下輩子能當一隻螢火蟲,這樣我就可以體驗在屁股上裝一盞燈。

螢火蟲生態研究
大家好,我是古代囊螢讀書的車胤,小朋友可能會覺得我很笨,用電燈不就好了,但是那時連電燈都沒有哩!我家又窮的買不起油燈,只好用螢火蟲!現在我要跟你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我讀書時的經歷,你可要專心聽喔(以下故事純粹是用編的,請別當真):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小孩叫做車胤(就是我啦!)他很認真的跟著陳燦榮老師學習有關螢火蟲的一切,不幸的是,一場大火燒光了他們家的一切,車胤沒有錢買油燈讀書了,陳燦榮老師便告訴他一個方法:晚上的時候,拿著網子及一個透光的小布袋,先用網子捉住螢火蟲,再把牠們放進袋子裡,因為牠們會發光,所以只要將布袋擺在書旁,就有光可以看書了!但是令車胤很好奇的是,要捉哪種螢火蟲比較亮呢?陳老師馬上告訴車胤,臺灣已命名的螢火蟲有12屬54種,水生種佔了3種,螢火蟲又分為日行性、夜行性及日夜行性,雌雄都會發光的幾乎都是夜行性,車胤住在臺北,常見的是黑翅螢及山窗螢,不過比起黑翅螢,山窗螢亮多了,所以陳老師建議車胤可以捉山窗螢,從此以後,車胤就可以在晚上讀書了。
後來,車胤偷偷的拿了山窗螢的卵,自己養起了山窗螢,以下是他的觀察紀錄:
1.山窗螢的幼蟲是肉食性,多半吃蝸牛。
2.山窗螢的幼蟲是陸生型的,用氣孔呼吸。
3.山窗螢的終齡幼蟲化蛹時是直接蛻皮化蛹。
4.雌蟲的翅膀大多退化了。
5.成蟲的壽命只有2~4個星期左右。
等車胤長大成人後,還是不斷的研究螢火蟲,終於成為螢火蟲專家,投入保育螢火蟲的活動。
車胤投入保育活動後,深深的體驗到螢火蟲的生活非常辛苦,牠們也是一種環境地標,牠們一生的目標,就是不要被人類害死,只要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也逃過了人類的魔掌,對牠們來說,就算是非常厲害的一件事,牠們的一生能過的燦爛,對車胤來說,就是最大的快樂。

台灣螢火蟲觀察
星期六上的是螢火蟲的生態,由陳燦榮老師來為大家上課,跟沈錦豐老師一樣告訴大家許多故事,不過是關於螢火蟲的故事…

最喜歡的一個故事:節約能源
某天,陳老師帶著學生去觀賞螢火蟲,學生們興高采烈地看著滿天飛舞的螢火蟲,老師則是自行去尋找草叢中只有一節發光器的雌螢火蟲,因為在天上飛的都是雄螢火蟲。找呀找,老師終於發現了一隻只有一節發光器的雌螢火蟲,馬上對學生們喊:”找到雌螢火蟲了!”學生們三步併兩步爭相要來看雌螢火蟲的廬山真面目,老師便將雌蟲翻面然後用手電筒一照,咦?那诶阿捏?怎麼有兩個發光器,這隻竟然是雄的!…但畢竟是行家,會找個好台階下,於是老師說:”這隻雄蟲是為了節約能源,才會只發一節光的。
沒想到老師那天的玩笑竟然成真了,他在某研究報告中發現”節約能源”的螢火蟲可延長一天半的壽命,增加交配成功率。但這理論不久後就被推翻了,另一個論點是說只發一節光的雄蟲並不是要節約能源延長壽命,而是一種交配策略,通常都是較瘦小的雄蟲在用的,為何如此呢?因為雌蟲較喜歡壯壯的雄蟲,對瘦小的雄蟲不屑一顧,看到他們便不發光,使他們找不到雌蟲所在。瘦雄蟲想:”好,既然身體沒人家壯,我就來個智取!” 於是飛往雌蟲氣味最濃烈的地方,停在那,只發出一節光芒,你知道這有何用意嗎?將自己偽裝成雌蟲,如果一隻壯雄蟲被吸引過來,真正的雌蟲會發出光芒,這時雄蟲就跳到雌蟲身上跟牠交配,只剩下在天上飛被唬得一楞一楞、完全不知甚麼事發生了的壯雄蟲。

經驗分享
我在每年夏初都會與爸爸到貓空賞螢,在此分享一個不會傷害到螢火蟲的捕捉方法。到賞螢地點後下車,接近螢火蟲(不要站到草叢,以免有蛇攻擊),身處一隻手,手掌呈倒扣碗狀,模仿葉子,耐心等待一下,馬上就有螢火蟲飛到你手上休息喔!(若沒成功我不負責)

心得:螢火蟲真是奇妙,夢幻般的光點真令人著迷!

螢火蟲的生態研究
大家好!我是山窗螢,是一種長久以前經常遭受人類誤會的螢類。在我出發去尋找女朋友前,想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習性,以免繼續被人類誤會。不過,為了言而有信,我請了一位助教──螢火蟲界赫赫有名的權威陳燦榮老師來為我補充。
全世界的螢火蟲有2000多種,水生螢火蟲約20種。我居住的臺灣,共有12屬54種,包括水生3種,熠螢屬1種、水生螢屬2種。我們螢火蟲分為夜行性、日行性和日夜行性;像我這種夜行性的螢火蟲會發光,公的有兩節發光器,母的只有一節,這是最好辨認我們夜行螢火蟲的方法,主要是吸引異性來求偶。
啊,請各位稍待,我看到有蟲在呼喚我去求偶,終於找到女朋友了!
謝謝大家耐心等待,此時我已經擁有200個可愛的小孩,過不久牠們就能享用蝸牛大餐了。這裡順便跟大家介紹一下螢火蟲的食物──水生螢火蟲的幼蟲大部分吃螺,陸生螢幼蟲吃蝸牛或蚯蚓(有些兩者都吃),褐斑螢火蟲與腰腹螢火蟲跟我長的有點像,大家不要搞錯喔!我們山窗螢80%吃蝸牛,20%吃蚯蚓,像我已經是成蟲了,所以我吃露水。
啊,我扯太遠了,言歸正傳,除了我們這種夜行性螢火蟲外,日夜行性的代表性螢火蟲是櫛角螢,櫛的名詞是梳子,動詞是梳頭髮,因為牠的鼻子(觸角啦)看起來就像梳子一般。日行性的代表性螢火蟲是黑翅螢,因為數量多,而且分佈很廣,只有屏東和宜蘭沒有。另外黃胸黑翅螢、紅胸黑翅螢、紋胸黑翅螢等,都是常見的螢火蟲。
大家應該記得晉朝的車胤抓了螢火蟲來讀書的故事吧?雖然那是古老的事,但我根據種種跡象猜測,他應該抓了小黑(黑翅螢)去當燈,不過這樣很傷眼睛,看久了一定會近視。哪像我的光最適合當燈來使用了,又亮又可以持續很久。
不僅是車胤的故事,讓人們對我們抱有很大的好感,認為我們的光亮為窮困的讀書人帶來內心的光明,鼓起他上進的心志。唐朝的詩人杜牧為我們寫了「秋夕」這首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他優美的文字讓我們螢火蟲飛進了詩文裡,飛進了千千萬萬人心裡。有人因此問我,究竟在廣闊的田野中,提者小小的燈籠在尋找什麼?其實我們發光是為了要和對方溝通。不過我也不得不自豪地承認,在黑暗的邊際裡飛來飛去的我們,小巧的身體蘊含大大的能量,可以在漆黑的夜色裡點一盞小燈,為夜行人的照亮回家的路。

螢火蟲的生態研究
寧靜的夜晚,徐徐微風吹來,螢火蟲自由自在的飛翔,靠著牠們閃爍的光芒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彷彿是沾滿亮麗光采的小仙子,令人賞心悅目。小時候,每年夏天我都吵著爸爸媽媽帶我去看螢火蟲,欣賞像小星星的螢火蟲,傾聽雄蛙的鳴叫聲,和風一起飛翔,大自然好像有神力般把我拉進充滿魔力的世界裡,好像自己也是存在於大自然中的小仙子,所以我非常喜歡螢火蟲。

大家好,今天我將要化身為黑翅螢,陪大家一起來了解我這個星星家族。不要以為我們螢火蟲家族只是閃閃發光的小生物,我們之所以閃閃發光是為了求偶,現在為了讓大家知道更多關於我們的事,所以這次請了螢火蟲專家──陳燦榮老師,來為大家解決心中的疑問,請大家熱烈歡迎。

我們在全世界總共有2100~2900種,水生種約20種(東亞)。在臺灣有12屬54種,水生有3種。我們依每種螢火蟲成蟲出現的時段來分類的,總共分為3種:夜行性、日行性、日夜行性。我們小時候大部分是吃蝸牛、少部份吃蚯蚓,長大後因口器退化改吃露水和花蜜。雌的光腹器大部分是一節光,雄的大部分是兩節光,接下來為大家介紹我們黑翅螢特殊的生活史:
卵(3~4周)→幼蟲(約1年)→用大顎咬泥沙做土繭,在土繭中化蛹(1周~1個月)→羽化成蟲(2~4周)

請大家去賞螢時不要隨意踐踏步道旁邊的泥土地,因為我們做的土繭可能就在那堆不起眼的土堆裡,你有可能就把我們快羽化的成蟲給踩死,也請大家不要把我們生活的地方蓋水泥溝渠讓它變得更漂亮,不然就會像日本的賞螢地區變得都沒有螢火蟲了。

還有大家千萬不要相信網路上賞螢地區說我們在那個園區有幾百萬隻,其實他們的照片全是騙人的,因為只要在拍螢火蟲時曝光久一點,就可以呈現同樣的效果,而且我們2秒可以閃3次,所以老師還特地去賞螢園區實際抓給他們看,結果總共也才20幾隻而已,真的是「標準的」詐騙集團。

重點整理:
** 螢火蟲是指鞘翅目螢科的昆蟲。生活史是屬完全變態。
** 螢火蟲的種類在全世界有2100~2900種,水生種類(東亞)約20種;在台灣有12屬54種的螢火蟲,水生種類共3種(黃緣螢、黃胸黑翅螢、條背螢)(1種為摺螢屬,2種為水生螢屬)。在台北有12屬31種。
** 台灣雌光螢有3種。(指雌蟲有明顯的發光行為,雄蟲發光及不明顯)
** 甲蟲目、鱗翅目都是完全變態,半翅目是不完全變態。
** 螢火蟲的食性:大部分幼蟲吃蝸牛,少部分吃蚯蚓,極少部分吃屍體。幼蟲捕食時會以大顎攻擊獵物,大顎前端注射麻醉劑使裂物麻痺,再注射消化劑分解獵物,用吸食方式吸食肉汁。成蟲口器退化只能吸食露水或花蜜。
** 冬天的螢火蟲蟻卵越冬,卵期長達3個月,如山窗螢、雲南扁螢等。
** 夏天的螢火蟲卵期1周~1個月不等,以幼蟲階段過冬,如黑翅螢、端黑螢及蓬萊短角窗螢等。
** 依幼蟲的生長環境可分水生(指幼蟲在水中生長)及陸生及半水生(指鹿野氏黑脈螢可在水中待較久)。幼蟲均生長在較潮濕而隱蔽性高的環境中。
** 幼蟲有12節,陸生的幼蟲及成蟲都是用氣孔呼吸。水生的幼蟲用氣管鰓呼吸,終齡水生幼蟲上路準備化蛹會改為用氣孔呼吸。
** 螢火蟲的幼蟲化蛹可分:蛹室(黃緣螢、雲南扁螢)、裸蛹(山窗螢、蓬萊短角窗螢)、土繭(黑翅螢、端黑螢)
** 大部分成蟲具備完整的翅,善於飛行。部分雌螢翅退化無法飛行,因此固定性高,如棲息地受破壞,對族群的影響很大。
** 依成蟲活動的時段可分類為:
夜行性:雄的腹部有2節發光器較亮,雄的複眼較雌的大,雌的有1節發光器較暗,顏色也不一樣。(但冬天的雌螢不是發1節光)(妖婦螢火蟲:雌的會發出褐斑螢的光,騙其他種的公螢靠近吃掉。)
日行性:沒有發光器,不發光,要用DNA做比較。公母的眼一樣大,不是靠視力來找伴侶,是靠嗅覺。(櫛角螢是夜間發2個小點光,公母都一樣。大端黑螢是台灣最大的端黑螢,從台北、花蓮、南投都有,是白天飛行,晚上交配)
** 日行性及日夜行性求偶時不是用視覺而是用嗅覺,可由觸角分辨公母。(在不開燈的情況下,比較亮的是公的)
** 冬天在中高海拔會有螢火蟲,天剛黑(約5點)就出來,活動1小時就休息。所以冬天賞螢應在吃飯前。
** 冬天低海拔可看到成螢、山窗螢。冬天在天上飛的一定是公的。
** 螢火蟲每2秒閃3次,在天上飛的是公螢,母螢發光弱躲在草叢中。
** 黑翅螢數量多又分布廣,從台北到台南(屏東、墾丁沒有)及東部有(宜蘭沒有)。前胸背板是橘黃色,幼蟲是陸生。
** 黃胸黑翅螢的前胸背板是黃色的。。
** 紋胸黑翅螢 雌的翅小不能飛,所以遷移性不佳。
** 母的黑翅螢會找高的地方產卵,孵化成幼蟲後以大顎咬泥沙做土繭,會留一個喇叭口方便進出,結蛹前再用3~4個大石檔住喇叭口。羽化成蟲發的光是一閃一閃的。
** 山窗螢是台灣體型最大的夜行性螢活蟲。是冬天的螢火蟲,公的會飛會發出持續性的光。母的翅很小,腹部很大不會飛,有4個發光小點像地下發光,會將腹部側翻讓公的看到2個光點。母的倒數第2節是生殖器。成蟲有18天的生命。幼蟲尾部有吸盤,吸在蝸牛殼上以防被甩掉,尾部有2個發光小點。
** 夜行性螢火蟲的成蟲、卵、幼蟲、蛹(警戒光)都會發光。
** 螢火蟲的翅膀是對稱的,有中線。蟑螂的翅膀是重疊的,沒有中線。
** 蝸牛的眼長在觸角上的是雌雄同體。蝸牛的眼是長在觸角的根部是雌雄異體。
** 螢火蟲消失的原因:
1.自然環境過度開發,螢火蟲的棲地被破壞或完全消失。
2.農藥及除草劑過度濫用。
3.稻田,溝渠邊坡被人工水泥化,造成水生螢火蟲的幼蟲無法上陸化蛹。
4.照明設計不當,造成夜行性螢火蟲無法求偶繁殖。
5.不當野放造成原生螢火蟲減少或滅絕。
** 防止螢火蟲消失的方法:
1.不要在非必要處架設人工光源,將人工光源的照射範圍、角度及光色(以紅色或橘色較好)等適度調整,減少對螢火蟲的干擾。
2.以人工砍草代替化學藥劑除草。

螢火蟲的生態研究
螢火蟲是鞘翅目螢科的昆蟲,全世界差不多有兩千多種的螢火蟲,而目前台灣已有五十四種,曾經有幾種同物異明和鑑定錯誤的的螢火蟲,讓台灣的紀錄錯誤,螢火蟲分成兩大類,分別是日行性和夜行性,但其中有些日行性的螢火蟲在夜間也會發光,所以配歸為日夜行性。
螢火蟲的幼蟲有百分之八十吃蝸牛,有百分之二十吃蚯蚓,牠們大多是在土中和小溪或植物上,而成蟲就只吃露水和花蜜。
在幼蟲要化蛹時,牠會做一個土繭來保護牠不被天敵攻擊,在晚上時,雄蟲會發出兩排光,若是雌蟲的話就會發出一排光或是點狀光。
這次聽完陳燦榮老師的演講,讓我學到很多螢火蟲的知識。

人生常面臨重要抉擇,相信當遇到必須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做取捨時,是令人非常痛苦的一件事,看過陳燦榮老師研究螢火蟲的經過,不得不心生佩服陳老師的堅持和毅力,今日有幸和陳老師結下情緣。以下是螢火蟲的筆記及心中有感:
螢火蟲是鞘翅目螢科的昆蟲,目前台灣已命名的螢火蟲有54種之多,欣賞螢火蟲的季節大約在5、6月,但有些地區在8、9月還看得到螢火蟲飛舞的美妙情景。螢火蟲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螢火蟲的一生依種類、生長環境在每個階段都有所差異:
1.卵:絕大部份均呈圓形,卵期因種類及季節不同有所差異。冬季出現的螢火蟲是以卵過冬,卵期長達3個月以上,例如:山窗螢等。春、夏出現的螢火蟲的卵期從一星期到一個月不等,是以幼蟲階段過冬,例如:黑翅螢等。
水生型:卵產在水邊土堤潮濕陰暗的青苔上。
陸生型:卵產在土縫、石縫陰暗處或落葉底下。
2.幼蟲:
陸生型:絕大部分的螢火蟲的幼蟲生長在陸地上,用「氣孔」呼吸。
水生型:少部分的螢火蟲的幼蟲生長在水中,目前台灣只發現黃緣螢、黃胸黑翅螢和條背螢等3種幼蟲棲息在水中,用「氣管鰓」呼吸,終齡時上陸準備化蛹時,會改由「氣孔」呼吸。
3.蛹:化蛹方式可分3類:
第1類:在土面下築「蛹室」的方式。終齡幼蟲化蛹前,會先鑽入土內或樹根、石塊底下;再利用身體擠壓形成「蛹室」,像黃緣螢。
第2類:「裸蛹」方式。終齡幼蟲會在石縫、土縫或樹洞內直接化蛹,像山窗螢等。
第3類:在土面上築「土繭」的方式。終齡幼蟲會在土面上找適當位置,就近啣土築「土繭」,並在其內化蛹。
4.成蟲:發光特性依活動時間不同分為「夜行性」、「日行性」及「日夜行性」三類:
(1)夜行性:除三節熠螢外,常見的雄蟲多是發出2排光;雌蟲則僅發出一排光或二至六點的點狀光。
(2)日行性:成蟲大多不具發光器,故不發光,或具有較不顯的發光器呈點狀光。
(3)日夜行性:可在白天至上半夜發現,但以白天較常見,和部分日行性一樣僅發出兩點光,但較日行性的種類為亮。
螢火蟲成蟲口器退化,僅吸食露水或花蜜維生。幼蟲為肉食性,陸生幼蟲多以蝸牛、蛞蝓、蚯蚓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水生幼蟲則以螺及貝類為食。螢火蟲發光的主要目的是求偶,雄成蟲會展翅高飛,尋找地面上雌蟲,以便進行交尾,每種螢火發光的時間和頻率不同,只有同種類的螢火蟲才能互相辨認。發光行為除了求偶,還有其他意義:誘敵、警戒、恫嚇、照明、偽裝和族群調節等功用。
螢火蟲消失的原因:
1.棲地遭到破壞。
2.農藥、除草劑的使用。
3.河流溝渠水泥化:不利幼蟲化蛹及成蟲產卵,河岸植被改變,影響幼蟲活動與其賴以為生的螺、貝類的生存。
4.人工光源帶來的衝擊:影響求偶及幼蟲活動。
5.不當的野放行為。
6.外來種之引入:福壽螺及外來魚,如玻璃魚等,使其生命飽受到威脅。
7.水污染。
在中國文學中,和螢火蟲有關的詩詞可以說不勝枚舉;像唐詩、宋詞中,就有不少詠螢,或以螢思人、寄物懷古的詩句,連台灣也出現不少有關火金姑的童謠。
《詠螢》 唐朝周繇詩曰:
『熠熠與娟娟,池塘竹樹邊;亂飛同曳火,成聚卻無煙。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舊曾書案上,頻把作囊懸。』
描寫螢火蟲成群飛翔的情形,也描述螢火蟲的發光現象,更是說人和螢火蟲間的密切關係;是一首頗為寫實的詩歌。
秋夕 唐朝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牛郎織女星。』
這首唐詩幾乎人人都能朗朗上口;乍聽之下,既寫景,又抒情,又有幾分浪漫的色彩,難怪讀過的人愛不釋口。
台灣膾炙人口童謠:
『火金姑,來食茶,茶燒燒,配香蕉,茶冷冷,配龍眼,龍眼會開花,瓠仔換冬瓜,冬瓜好煮湯,瓠仔換粗糠,粗糠要起火,九嬸婆仔賢炊粿,吹到臭火焦,兼著火。』
最近幾年全台灣從四月份起,都有夜賞火金姑的生態饗宴活動,使許多上了年紀的人勾起童年的美麗回憶,這世界竟然有如此奇妙的生物。在漆黑的夜裡欣賞螢光點點、飛來舞去,是一種美妙樂趣的賞宴。每逢春末夏初之際,在田裡水渠邊,很容易見到火金姑飛舞的美妙情景。它的生命如此短暫,但卻充滿美的生命意義!螢火蟲是非常嬌貴的昆蟲,只要有牠們的存在就是環境優良的保證,因為牠們需要乾淨的環境和水質才能生存。曾經在新北市平溪鄉平雙隧道附近有處荒廢已久的農場賞螢,我們會挑選較没有月圓(没有光害)時,並將所攜帶的手電筒燈罩蓋上一層紅色玻璃紙,才不致於影響賞螢的品質。觀察過程中只限欣賞,不隨意捕捉,如此才能讓更多人都有機會欣賞大自然的「螢光」之舞,讓我們的子子孫孫永遠看得到這些黑夜的小精靈!

我第一次看到螢火蟲是在新竹的薰衣草餐廳。當時正值仲夏夜,繁星點點,明月皎潔,我偶然走進一旁的樹林,展開了我與螢火蟲的邂逅。懵懂無知的我見到一片螢光,一時興奮之際,竟然看到忘我!
今年暑假,全家出遊嘉義大埔。在歐都那領隊的領導之下,走上賞螢步道,再次見到螢火蟲。這次我有試著拿相機,捕捉牠們的身影,只可惜沒有成功。看著領隊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說著關於螢火蟲的一切,讓我對螢火蟲產生興趣。
陳燦榮老師在一上課就回答了所有人對螢火蟲的第一個問題:螢火蟲有幾種?在全世界來講,螢火蟲約有2100種,其中有20種水生的;就台灣而言,螢火蟲有12屬54種,其中有3種水生的。
螢火蟲分為3大類,日行性、夜行性和日夜行性。以下是關於日行性螢火蟲產生的問題。螢火蟲不是都只有晚上出現嗎?答案是否定的。螢火蟲也有不會發光的種類,那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行性螢火蟲。那不會發光怎麼能叫螢火蟲?那是因為他的DNA和螢火蟲一樣,因此被列入螢火蟲。
螢火蟲的公母很簡單分辨,在天空中飛的百分之99.9都是公的;通常眼睛比較大的都是公的;凡是有2節發光的就是公的,發1節光就是母的。但總是有例外的部分。老師曾經在帶營隊時發現地上有一隻發1節光的螢火蟲,就指著他說這是母的螢火蟲。但放到手上一看,怎麼會從1節光變2節光?老師只好隨便找台階下,說那是因為他要節約能源。關於這個奇怪現象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前幾年一個博士生寫的論文中提到的。有些體型較小的螢火蟲比不過體型大的螢火蟲,因此他將一盞燈關掉,減少消耗的能源,延長自己的壽命。但這個說法有疑點,因為螢火蟲不可能同一天羽化,因此即便他比其他人長壽,到後來還是敵不過比他晚出生的螢火蟲。意思就是他一出生是「肉腳」,就永遠是「肉腳」。
第二種說法來自義大利的螢火蟲專家所提出。根據他的觀察,體型較小的螢火蟲因為找不到母的光,進而無法交配,因此要用點智慧才能取勝。首先他將1節燈關掉,飛到母的附近,男扮女裝一番,好引誘體型較大的的螢火蟲。接著母的看到帥哥來了,就亮出自己的燈光說:「帥哥,我在這裡!」。然後在一旁埋伏多時的、體型較小的螢火蟲就撲上去,跟母的螢火蟲交配。
大多數母的螢火蟲十分奇妙,她們一輩子移動的距離竟然不超過15公分!那是因為她的翅膀實在太小(或固有性高),而且產完卵就死在孩子旁邊,因此根本沒有機會在天空翱翔。我覺得這根本就是中國古代女子的裹小腳(纏足)!
有一種在美洲的螢火蟲十分特別,名叫妖婦螢火蟲。這種奇怪的名字正好對應著她的個性,怎麼說呢?就以她取食的方式而言,就可以證明他是名符其實的「妖婦」。首先她會發出和其他種類的螢火蟲相同的光,來吸引其他種類的公螢火蟲。然後趁公的還沉浸在愛的呼喚時,妖婦螢火蟲一口把它吃掉。這就類似社會上許多「假結婚,真賺錢」的事件,利用人性來騙錢。
老師給我們看一張上頭滿滿都是光點的圖片,要我們猜圖片上有幾隻螢火蟲。我們大家幾乎都猜1000隻以上,但老師說實際上只有20隻而已。因為老師用相機曝光八分鐘,所以才會彷彿看到成千上萬的螢火蟲。有一次老師到觀霧時,當地人說那裡有上萬隻螢火蟲,但老師並不相信,所以將螢火蟲抓下來一隻一隻數,結果只有260隻而已。其實許多東西是假象,都是有人故意誇大的。
老師說到黑翅螢的幼蟲時,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他們做土繭的過程,彷彿是建築師在蓋高樓大廈一般,非常複雜。首先他會評估適合蓋土繭的地方(預建地),看會不會淋到雨,或者是地形平不平坦。確認好地形後,他們會啣土到預建地開始施工。做得差不多的時候,留下一個出入口,再將出入口堆上一些土粒,以防螞蟻入侵。這種做法好似颱風來臨時,在家門口堆沙包,以保全家中的安全。老師還做了一個實驗:將做得差不多的土繭切一半,看螢火蟲有甚麼反應。結果螢火蟲一看到即將完工的家被破壞,先是東看看西看看,然後再去找建材,重新修建家園。過了2天,老師又再把他的土繭切一半。他再次看到,應該是看到傻眼,而把屢次被騷擾的家園給放棄了。可見昆蟲的忍耐還是有極限的。
我覺得這堂課顛覆了我對螢火蟲的想像。本以為螢火蟲那麼可愛,應該是一輩子「吃素」吧?但上完課才知道,螢火蟲的幼蟲是肉食性。所以還有許多生態的神秘現象,等著我們去發現。

台灣螢火蟲介紹:
全世界的螢火蟲大約是2100種左右,水生20種左右,台灣有12屬54種螢火蟲,水生3種,陳燦榮老師說:「未來可能會增加到80種左右!」。台灣由火蟲有分:夜行性、日行性和日夜行性。
夜行性的代表性螢火蟲是黑翅螢,數量多,只有屏東和宜蘭沒有。另外黃胸黑翅螢、紅胸黑翅螢、紋胸黑翅螢等,都是常見的螢火蟲。
日行性的代表性螢火蟲是櫛角螢,體長 16 -19 mm,前胸背板紅色,前緣米黃色,翅鞘黑色,小楯板黑色,腹部 除末2節外都是黑色, 雌雄外觀差異不大。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以東部和南部較多見,成蟲出現於 3- 5 月,晝夜都會活動,夜晚有微弱的光。櫛的名詞是梳子,動詞是梳頭髮,因為觸角看起來就像梳子一樣,
日夜行性的代表性螢火蟲是大端黑螢,體長10-15mm,前胸背板及前翅橙色,翅端黑色,本屬有10種,本種雄蟲發光器2節,腹面橙色無其他黑色斑或條紋與邊褐端黑螢有別,主要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 成蟲出現4-6月,為常見的種類。
食性:幼蟲大部分是吃蝸牛、少部份吃蚯蚓,成蟲因口器退化改吃露水和花蜜。他的生活史:卵(3~4周)→幼蟲(約1年)→用大顎咬泥沙做土繭,在土繭中化蛹(1周~1個月)→羽化成蟲(2~4周)
最喜歡故事:賞螢之節約能源
某天,陳老師帶著學生去觀賞螢火蟲,學生們看著滿天飛舞的雄螢火蟲,老師則是自行去尋找草叢中只有一節發光器的雌螢火蟲,找呀找,老師終於發現了一隻只有一節發光器的螢火蟲,馬上對學生們喊:”找到雌螢火蟲了!”學生們三步併兩步地來看雌螢火蟲的廬山真面目,老師等大家都看完後,便將那隻螢火蟲抓出來,放到觀察盒內時,阿勒!怎麼有兩個發光器,這隻竟然是雄的!…但畢竟是行家,要找個台階下,於是老師說:「這隻雄蟲可能是為了節約能源,才會只發一節光的。」
沒想到老師那天的玩笑竟然成真了,再有一位大專生研究報告中發現”節約能源”的螢火蟲可延長一天半的壽命,增加交配成功率。但這理論不久後就被推翻了,另一個論點是說只發一節光的雄蟲並不是要節約能源延長壽命,因為可能是不同天所與畫出來的,而是一種交配策略,通常都是較瘦小的雄蟲在用的,為什麼呢?因為雌蟲較喜歡壯壯的雄蟲,對瘦小的雄蟲不想鳥她,看到他們便不發光,使他們找不到雌蟲所在。瘦雄蟲想:「好,你想跟我玩,我就和你玩!” 於是飛往雌蟲氣味最濃烈的地方,停在那,只發出一節光,你知道用意何在嗎?將自己偽裝成雌蟲,把一隻壯雄蟲被吸引過來,真正的雌蟲便會發出光,這時瘦小的雄蟲就跳到雌蟲身上跟牠交配,只剩下在天上飛,完全不知甚麼事發生了的壯雄蟲。
螢火蟲中的代表種:
山窗螢:體長雄17-22 mm,雌26 – 28 mm,雄蟲前胸背板橙黃色,中下方有一塊橙紅色斑紋,前緣弧圓,翅鞘黑色,前後翅緣四周具黃色邊線,小楯板橙紅色,各腳黑色。雌蟲翅鞘較短,下翅退化無法飛行。外觀近似台灣窗螢但本種翅鞘邊緣的黃色較細窄,本種成蟲出現於10 -11月,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之潮濕的草叢及溪流環境,少數個體出現在中海拔,成蟲夜間成群飛舞,具持續性黃綠色螢光,夜空中發光的個體都是雄蟲。幼蟲,體長19mm,體色黑褐色,體背具稜脊中線,腹邊緣鋸齒狀,腹面顏色更黑,黃褐色條紋明顯。
黑翅螢:體長8.5mm,頭部黑色,觸角黑色11節,前胸背板橙黃色,小楯板橙黃色,翅鞘黑色,各腳黃褐色,脛節以下黑色。雌雄外觀近似,雄蟲發光器為2節,雌蟲發光節一節,雄蟲腹面黑色,雌蟲腹面橙黃色具黑色斑紋。本種與黃胸黑翅螢很像但體型較小,雌雄腹面的顏色也可作為辨別依據。本屬有10種,本種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3-5月出現,夜間發出黃綠色的光尋找配偶,數量多時十分壯觀。
紅胸黑翅螢:
體長17mm,前胸背板桃紅色,小楯板黃褐色,頭小,複眼大而圓潤,翅鞘黑色,前緣脈黑褐色,各腳黑色,胸腹面黃褐色,腹面黑色,雌蟲倒數第2節為發光器。 本屬10種,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4-6月出現,為常見的種類。
紋胸黑翅螢:
體長5-6mm,前胸背板橙黃色,中央近基部黑色,翅鞘黑色密布短毛,小盾板黑色(低海拔個體),中海拔個體為橙色或橙、黑分布的中間色,雄蟲發光器2節。本屬12種,本種又稱紋螢,外觀近似擬紋螢但本種小盾板黑色體型較小,雌蟲短翅,擬紋螢小盾板橙色體型稍大,雌蟲有翅與雄蟲同,以此分辨容易。本種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3-6月出現,中海拔個體5-7月,墾丁地區8月還看得到,局部地區普遍。
分辨公母的方法:
體型大小:雄:大 雌:小(大部分)
發光器:雄:兩節 雌:一節
眼睛:雄:大 雌:小(夜行性)
在天上飛的是公(大部分)
心得:
螢火蟲,是一種有趣的動物,也是一個環境指標,因為雌螢火蟲不會飛又不太會走路(有些一生只走不到15cm,翅膀實在太小,而且產完卵就死在孩子旁邊),所以一旦哪一個地方遭到環境破壞,螢火蟲就很難在那個地方重新出現,因此我們應該更加愛護螢火蟲。

螢火蟲的生態觀察
今天是由陳燦榮老師來介紹螢火蟲的生態。
生活史:
今天是破殼而出的第一天,好不容易找到的蝸牛,卻吐出黏液來黏住我,害我差點被淹死,好不容易掙脫了黏液,又碰到我的天敵人,好在我命大,剛好鑽進了鞋縫裡,才逃過一劫,接下來我又碰到了另依之蝸牛,因為有經驗了,所以我先注入一口麻醉劑,他沒吐出黏液後再攻擊,果真這個方法奏效了,終於可以吃到一頓蝸牛稀飯,聽螢火蟲界的萬事通說,我們家族再台灣大約有五十四種,共有十二屬,而我是分布全台最廣的紅胸黑翅螢。接下來的日子,吃了不少的蝸牛,終於,結土繭的日子到了,我開始不停的去找土,直到只剩門口的洞,再用土塊堵住,我的身體開始產生變化,變了大概塊一個月時,我終於破繭而出了,我陷再是一隻雌的紅胸黑翅螢,雌的紅胸黑翅螢很醜,但雌的數量很少,到了晚上我開始亮起我的一節燈,後來我找到一隻體型較大的雄蟲交配,沒多久後,變產下大約一百多顆的卵,之後便永遠的手在卵旁,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今天的課程非常好玩,希望下次還能學到有關螢火蟲的知識。

螢火蟲的觀察

歡迎各位來參加一年一度的昆蟲搶答大會,今年的題目跟螢火蟲有關,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傅思齊,參賽者有四位,我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他們,第一位是對生態很有熱忱的邱老,第二位是生態知識很豐富卓老,第三位是我見過最愛搞笑的吳老,請大家先吃個麵包,免得到時候大家笑到沒力氣走出攝影棚,最後一位則是對生態沒什麼瞭解的蘇老。介紹玩人物後呢我們比賽就要開始了。

首先是問答題,第一題:請問全世界的螢火蟲共有幾種?吳老先按鈴了,他回答螢火蟲?不就是屁股會一閃一閃的蟲嗎?台灣只有一種,全世界三十種應該夠了。哈哈哈!其他人都忍不住笑出來。邱老答出正確的答案,螢火蟲有兩千二十幾種,兩千種是陸生螢火蟲,二十幾種是水生螢火蟲。一部份是會發光的夜行性螢火蟲,一部分是不會發光的日行性螢火蟲,剩下的一部份是不一定會發光的日夜行性螢火蟲。

第二題:請問螢火蟲兩千萬到三千萬年前會不會發光?蘇老搶到鈴,她說這題太簡單了吧?好像是陷阱題嗎!題目出得不太好喔,我現在就要來揭穿,答案是「螢火蟲以前不會發光」。蘇老還一臉茫然的說她答對了大家怎麼會為她那麼開心呢?這種感覺實在怪怪的。最後卓老在笑聲中搶到鈴,為我們解釋說確定螢火蟲在兩三千萬年前會發出光是因為我們找到那幾世紀的化石,然而螢火蟲的腹部居然有非常明顯的發光器,雖然我是主持人,但我不得不說這組實力真的很懸殊,而且蘇老頭腦也未免太簡單了吧!

第三題:請問天上飛的螢火蟲是公的還母的?這時邱老和卓老為了不讓蘇老他們繼續鬧下去,所以他們同時按鈴,異口同聲的說:在天上飛的螢火蟲有九十九點九九九都是公的,偶爾會參雜一些母的,母的都會待在草叢裡,所以以後看螢火蟲就跟你朋友只說天上飛的那隻是公的,那隻也是,那隻也是,看地上那隻是母的,那隻也是喔,這邊地上也有母的。真不知道他們哪裡來的默契!

這次的比賽就在笑聲和驚訝聲中不知不覺得結束了。

螢火蟲的生態研究
在四到五月帶著親朋好友到山裡賞螢,是那時候的一大享受,可是我都不知道牠是什麼種,有幾隻?是公是母?所以今天就請螢火蟲界的權威—陳燦榮老師來為我們做解說。
老師一開始說全世界有2100多種螢火蟲,其中有20多種是水生種,而臺灣就有12屬54種,水生種有3種。接下來老師滔滔不絕的說了好幾個故事,例如頭腦聰明的小螢火蟲PK深受異性喜愛的大螢火蟲等。投影片轉到一張黑漆漆的照片,我心想:「投影機是不是壞了啊?」沒想到老師說把燈關起來,突然那張照片不再是一片黑暗,它有著數不清的光點和一叢叢的樹叢,哇!原來光點是許多的螢火蟲,看起來有好幾千隻呢!結果只有20幾隻而已,你知道為什麼嗎?嘿嘿,不知道吧,其實這張照片是由慢速拍攝,所以如果牠那邊閃一下,這邊閃一下就會形成許多光點了。故事聽夠了吧,以下是我從老師的解說整理下來的結果:
土繭
土繭是幼蟲要化蛹時住的地方,是一個橢圓有喇叭口的小房子,牠們會蓋在不會受干擾、淋雨的地方。
幼蟲
別看螢火蟲那麼溫和,牠的幼蟲可是很兇的,幼蟲吃蝸牛等軟體動物(少部分吃蚯蚓)
成蟲
成蟲可分日行性、夜行性、日夜行性,日行性的不會發光,夜行性會發光,最常見的就是山窗螢和黑翅螢。
求偶
求偶時公的到處飛,母的會回應,公的就爬到母的身上。
發光
公的發光是兩節,但有的例外(老師說的故事) ,母的只有一節。
心得
老師今天介紹了哪麼多,我只希望可愛的螢火蟲不要絕種了!

邱老,下一次的「環境教育課程 生物多樣性之探討」課,我要請假,謝謝!

【螢火蟲的生態研究】
大家對螢火蟲應該不陌生,就是那種在空中飛的鞘翅目昆蟲。奇特的是,牠的腹部會發光。但是,我以前看螢火蟲總是只會說:「哇!哇!好美喔!」,完全不想對牠們有更深入的了解。
螢火蟲以出沒時段來分類,可分為:夜行性、日行性、日夜行性,但日夜行性的標準有點模糊,有些人認為日夜形性的螢火蟲大部分是日行性,只是晚上被你「不小心」看到了而以,並沒有交配等的行為。
螢火蟲幼蟲吃蝸牛或蚯蚓,從這裡開始就有點噁心了,當幼蟲鎖定目標後,就會快速的移動到接近蝸牛的地方,然後咬一下蝸牛最脆弱的地方,並且將一種麻醉液注入蝸牛體內,但這對蝸牛起不了什麼作用。現在把鏡頭轉向蝸牛,牠被咬到後立刻縮進牠「自以為」很安全的家,牠在殼裡只感覺有點麻麻的,過了不久牠覺得安全了,就會探出頭一探究境,這一探,顯然不是個好決定,幼蟲不會那麼快就霸休,趁機又咬蝸牛一次,蝸牛不停的被注入麻醉液,過了不久就會死掉,肉會滑出來,幼蟲風剩的饗宴就開始了。但,還有最後一個程序,幼蟲會用消化液將蝸牛肉變液體,然後就開始吸食牠的大餐。
今天,陳燦榮老師為我們介紹螢火蟲,我驚訝的發現!螢火蟲也有日行性的!老師也給了我們一個概念:因為在天空中飛的大部分是公的,所以你抓得全是公的,只要環境不被破壞,就不會使螢火蟲族群減少。老師不只給了我們概念也給了我們一個可以讓別人覺得自己是螢火蟲專家的小撇步:一樣,因為天上飛的都是公的所以你可以一隻一隻指給聽眾看,然後說牠們全都是公的,要是裡面穿插了一隻母的,也沒有人會發覺,實在是機智又狡猾啊!

《倚天賞螢記》

《第一部:拜陳燦榮師傅,歸隱山林練賞螢》
「懇請大師留我為徒!」我單膝跪下,真誠的期盼陳大師收我為徒。陳大師,本名陳燦榮,因長年歸隱深山,對於螢火蟲的瑣事瞭若指掌。而我,只是平地的一個無知小毛頭,抱著誠懇的心向陳大師求教。「恩,就看在你的決心,我決定收你為徒弟!先把道館掃乾淨,再把伙食房的饅頭蒸一蒸,接著……」「謝師傅!」我興奮的跳起來,開始跟著師傅到各處調查螢火蟲,觀察螢火蟲。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眨眼又過了五年。驕傲逐漸萌生,「我乃大師的徒弟耶!」。自以為學成的我,以為自己可以下山佈道了,於是去找了師傅。「你要出關了?」師傅質疑的問。「是的。」「那麼我出四道考題,過了,就可以出關了。第一題,說說螢火蟲的基本常識。」「我想想…螢火蟲是鞘翅目瑩科的昆蟲,學名是Lampyridae,全世界約有兩千一百種,台灣有十二屬五十四種左右,而我們所在的新北市就有十二屬三十一種。他們的幼蟲是肉食性的,大部分都吃蝸牛或蚯蚓,少數也會吃腐肉和排泄物。啊!還有還有,螢火蟲是屬於完全變態的種類,生活史有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恩,那我再問你,要如何分辨螢火蟲的雄蟲和雌蟲呢?」「這個我會!雄蟲有兩節發光器,雌蟲只有一節發光器,而且很多雌蟲的翅退化到不具飛行能力了,所以冬天在步道上飛來飛去的螢火蟲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都是雄蟲。」「第三道問題,你知道為甚麼有些雄蟲會停在草叢間而且只發一節光嗎?」「這有兩種解釋,第一種原因是這些雄蟲因為沒有體型的優勢,所以要藉由『節約能源』來活更久的時間,以取得交配權。另一種解釋是說因為這些雄蟲沒有體型優勢,當們在求偶時不受雌蟲的青睞,所以雌蟲沒有發光招呼他過去,而在黑暗中如果沒發光雄蟲是不可能找到雌蟲的!所以,這種雄蟲便躲在草叢中發一節光,假扮成雌蟲吸引具有體型優勢的大型雄蟲。而當真雌蟲看見雄蟲的光時,便也發光,如此一來,假雌蟲便可以趕快撲上去和他交配了。我個人比較相信第二種解釋啦…」「不錯,最後一道考題─說說台灣螢火蟲的復育。」「糟糕!」我暗自擔心著。「師…傅,我…不清楚…」我結結巴巴,羞愧地說出。「我讓你到沙巴看看,你好好思考一下吧!」師父說罷,一擺手,我就這樣糊里糊塗的被送了馬來西亞…

《第二部:來去沙巴,下凡見世面》
隨著水波時而上浮,時而下沉,我靠著船首,看著眼前不可思議的「聖誕樹」。我現在正在馬來西亞京那巴當岸河上,喝著瓶裝水,享受著驚愕。眼前,螢光閃閃,成群的螢火蟲沿著樹梢排成一列,照亮了河道。月光在此時顯得遜色,掛滿夜幔的星點也不過只是陪襯品。我曾經在宜蘭頭城農場看過成群的螢火蟲,但若真與此相比,也真是小巫見大巫了。這裡,是克里亞斯濕地,是長鼻猴和螢火蟲共生的地方。這幕景象像燒紅的鐵塊,伴著絢麗亮點,深深烙印在我的心裡。

《第三部:靜坐省思,悟道賞螢去》
回到山上,我靜坐在菩提樹下,雙腳盤坐,頭微微向下,雙眼緊閉,不斷接受來自心靈深處的譴責。為甚麼馬來西亞做得到螢火蟲的復育?他們懂的利用自然資源,也懂得保護這種寶貴的資源,這才是正確的環境保育觀念吧!難道現在如此景象就足以讓台灣人滿意了嗎?昔日,台灣的螢火蟲就像是路邊的蜻蜓一般,俯拾即是。晚上,躺在田埂上,身旁便圍繞著無數發光小精靈。難不成,我們已經對我們微不足道的復育行動心滿意足了嗎?如果現在面對外界的批評都是滿嘴藉口,推託說甚麼復育很困難,很難能短期見效,那為甚麼當初不預防呢?總是任意排放廢水、盜伐森林、開墾坡地,總蒙騙自己以後再補救還來的及,現在卻又繼續濫墾,你說呢?這樣環境會改善嗎?空談!預防勝於事後「早知道」,保育不是明天的事,正視這個問題吧!不要再逃避了,環境保護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我倏然睜開雙眼,頭猛地一抬,我頓悟了。只有當全台灣的人正視這個問題時,才是環境保育的起始。

忽隱忽現散發著淡淡螢光的小型甲蟲,自古以來就是詩人讚頌的對象,來吧!跟著陳老師一起探訪螢火蟲的世界。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們今天要上的是螢火蟲……」對於這種課堂開始模式厭倦了嗎?那就來上陳老師的課吧!陳老師上的內容一般老師也會上,但不同的地方在於不僅上課沒人睡覺,下課還找老師討論!好了,廢話扯太多,咱們來認真上課吧!首先呢,螢火蟲是甲蟲的一種,所以構造和甲蟲大致相同,但是腹部尾端有發光器,公的兩節,母的一節。說到發光器,陳老師就想到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提醒我們要節約能源:
從前,陳老師帶大家去看螢火蟲,結果在草叢中發現一隻母蟲,把那隻母蟲抓出來後竟然發現是公的!為什麼呢?原來這種偽裝的螢火蟲體型較小,老師認為可能是因為不受母蟲青睞,而躲在草叢中,只發一節光來「節省能源」,等到母蟲對喜歡的公蟲發光時,那隻偽裝的公蟲就撲上去和母蟲交配,達成傳宗接代的目的。這樣是不是很聰明呢?這就是智慧的力量。
講完故事了,接下來介紹牠們的一生。牠們孵化後,便開始吃東西,牠們常吃蝸牛,不知道有沒有分成鄉村式、法式、和台式的差別呢?不過,牠們都是先用毒液麻痺蝸牛,再吃掉牠們。終於到了化蛹的時間,螢火蟲這一生蓋的第一棟房子也是最後一棟房子,就是保護蛹的土繭。牠們找了許多土壤來蓋土繭,最後含著土,慢慢的將土繭關起來,享受幼蟲的最後時光。羽化後,牠們靠著發光來找配偶,並且交配生下卵,結束這個世代的生命。
你以為這麼快就結束了嗎?不!通常有螢火蟲的的地方環境都很乾淨,但是現在要看到一大群的螢火蟲的地方要到特的地區才看的到,所以螢火蟲數量現在真的不多,要保護牠們除了保護環境還有許多因素,像是路燈設置地點和顏色(以紅色或橘色較佳)、農藥除草劑等過多導致棲地汙染等…都是影響螢火蟲生死的條件。重點是要營造適合螢火蟲的大環境,要保護好環境呀!
這次上課完我開始認真看待這些螢火蟲,以前看到只是覺得驚奇而已,現在發現沒有了螢火蟲,車胤就不能囊螢夜讀(雖然說抓螢火蟲是不對的),我們也無法體會詩人「輕羅小扇撲流螢」的意境,陳老師就要更努力的上山下海,找出對僅存的螢火蟲最適合的安居場所。

這一次為我們上課的老師是陳燦榮老師,主題則是「台灣的螢火蟲」。從小到大我就喜歡看螢火蟲的光亮在夜晚一閃一閃,十分的驚豔。可是沒有深入的觀察,所以很期待在這堂課看看螢火蟲的蘆山真面目與深入了解牠們的習性。

以下是我的在網路找到的補充資料:
(一)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呢?

光是螢火蟲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可是螢火蟲為什麼能發光呢?原來在這些螢火蟲的發光器裡頭含有一種叫做螢光 (luciferin) 的含磷化學物質。這種螢光素在發光酵素的催化下會進行一連串的生化反應,而光是這些複雜生化反應下的產物。由於在反應過程中大部份的能量都用來發光,只有2-10%的能量轉化為熱能,所以當螢火蟲停在我們的手掌上時,我們不會有有熱熱的或燙燙的感覺,你看 圖一,螢火蟲發光的樣子是不是很可愛呢!有關螢火蟲的發光機制。
二、 水棲螢火蟲

1. 幼蟲的習性:
水棲螢火蟲的幼蟲通常是以水域中的螺貝類或小型水棲昆蟲為食物。捕食獵物的模式與陸棲螢火蟲相似。根據牠們所棲息環境可分為靜水域及流水域兩種。靜水域的種類就如大家常看到的,如黃緣螢 (Luciola fica);牠們生活於水田中,捕食螺類為食,老熟的幼蟲會攀到田埂上化蛹;化蛹時會築一至二公分深的蛹室;約401成蟲羽化;再經一至二日後便可進行交尾,交尾後一至二日便會產卵。流水型種類,例如黃胸黑翅螢,棲息在河流緩流的地方。

2. 棲息場所:
水棲的螢火蟲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生態棲位;蛹期在水邊岸上渡過;成蟲則依雄蟲及雌蟲分為水上方開闊水域及水邊的植物上。卵期則在岸邊。由此可知,水棲螢火蟲的棲地需要包括田埂、水域、水域上方的開闊空間及水域旁的植物等。目前許多農村由於現代化,將田埂及田間的溝渠水泥化,這種建設方式容易導致螢火蟲蛹及卵的環境遭到破壞,幼蟲無法尋覓化蛹地點,成蟲也找不到適合的地方下蛋!

3. 成蟲活動時間:
螢火蟲成蟲依種類不同,活動的時間也有差異;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及夜行性的種類。夜間活動的種類出現的時間,由傍晚六點至清晨三、四點都有。一般而言,多數種類是在日落後開始活動,而且大多在晚上八、九點休息;以黃緣螢來說,通常活動高峰在晚上七點半左右,到八、九點就很少飛翔了。
其實,除了水棲種類和陸棲種類,螢火蟲也有所謂半水棲的種類;這類螢火蟲幼蟲是棲息水邊,但覓食時則進入水中,以捕捉螺類為主食。
(三)繁殖
螢火蟲幼蟲階段分為水生和陸生。時間上以幼蟲階段最長。幼蟲一般需要6次蛻變後才進入結蛹羽化的階段。牠們有與同類分享食物的習性。曾經有住在農田附近的參加者將雌性雙色垂鬚螢螢火蟲放在窗口,連續數天都吸引到雄性的雙色垂鬚螢在窗口附近徘徊,所發出的光亮較常見的水生螢火蟲暗弱。窗螢的成蟲在7月開始出現,在11月相當明顯。

以下是上課筆記:
1•螢火蟲完全變態的4個階段都會發光。
2•幼蟲喜吃螺類和甲殼類動物,捕捉獵物後會分多次注入麻醉液,在癱瘓的獵物上以消化酶把肉分解成糊狀液體方便吸吮。
3•在泥地發現的窗螢,如果尾部兩點發光的是陸生窗螢,屬台灣窗螢幼蟲,和全身發光黑白雙間的垂鬚螢是屬雙色垂鬚螢幼蟲,此兩品種的成長雌蟲翅膀退化,與幼蟲形狀沒有太大分別。雄蟲才可以飛行。曾經有住在農田附近的人,將雌性雙色垂鬚螢螢火蟲放在窗口,連續數天都吸引到雄性的雙色垂鬚螢在窗口附近徘徊,所發出的光亮較常見的水生螢火蟲暗弱。窗螢的成蟲在7月開始出現,在11月相當明顯。
4•所謂的十萬隻螢火蟲其實最多也只是二百多隻,只是眼睛產生了錯覺,看起來十分的多。加上有人就很愛誇大。
5•全世界有2000多種的螢火蟲,而水生的就只有20種。台灣有12屬54種(可望達到70種以上)。
6•新北巿就佔了「12屬31種的螢火蟲」。
7•台灣和新北巿的水生都是只有3種。
8•幼蟲有80%是吃蝸牛,20%是吃蚯蚓。成蟲則是吃露水或是花密。

感想:
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是在幼稚園的一個暑假,媽媽帶我去美國的康州住一段時間,在那裡每當吃完晚飯之後家裡的庭院就會出現一閃一閃的亮光,那時我才知道那是螢火蟲。而我對螢火蟲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去牛伯伯生態園區看螢火蟲。我為了近看螢火蟲而一不小心掉進了池塘

上一次的音有錯而修改
這一次為我們上課的老師是陳燦榮老師,主題則是「台灣的螢火蟲」。從小到大我就喜歡看螢火蟲的光亮在夜晚一閃一閃,十分的驚豔。可是沒有深入的觀察,所以很期待在這堂課看看螢火蟲的蘆山真面目與深入了解牠們的習性。

以下是我的在網路找到的補充資料:
(一)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呢?

光是螢火蟲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可是螢火蟲為什麼能發光呢?原來在這些螢火蟲的發光器裡頭含有一種叫做螢光 (luciferin) 的含磷化學物質。這種螢光素在發光酵素的催化下會進行一連串的生化反應,而光是這些複雜生化反應下的產物。由於在反應過程中大部份的能量都用來發光,只有2-10%的能量轉化為熱能,所以當螢火蟲停在我們的手掌上時,我們不會有有熱熱的或燙燙的感覺,你看 圖一,螢火蟲發光的樣子是不是很可愛呢!有關螢火蟲的發光機制。
二、 水棲螢火蟲

1. 幼蟲的習性:
水棲螢火蟲的幼蟲通常是以水域中的螺貝類或小型水棲昆蟲為食物。捕食獵物的模式與陸棲螢火蟲相似。根據牠們所棲息環境可分為靜水域及流水域兩種。靜水域的種類就如大家常看到的,如黃緣螢 (Luciola fica);牠們生活於水田中,捕食螺類為食,老熟的幼蟲會攀到田埂上化蛹;化蛹時會築一至二公分深的蛹室;約401成蟲羽化;再經一至二日後便可進行交尾,交尾後一至二日便會產卵。流水型種類,例如黃胸黑翅螢,棲息在河流緩流的地方。

2. 棲息場所:
水棲的螢火蟲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生態棲位;蛹期在水邊岸上渡過;成蟲則依雄蟲及雌蟲分為水上方開闊水域及水邊的植物上。卵期則在岸邊。由此可知,水棲螢火蟲的棲地需要包括田埂、水域、水域上方的開闊空間及水域旁的植物等。目前許多農村由於現代化,將田埂及田間的溝渠水泥化,這種建設方式容易導致螢火蟲蛹及卵的環境遭到破壞,幼蟲無法尋覓化蛹地點,成蟲也找不到適合的地方下蛋!

3. 成蟲活動時間:
螢火蟲成蟲依種類不同,活動的時間也有差異;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及夜行性的種類。夜間活動的種類出現的時間,由傍晚六點至清晨三、四點都有。一般而言,多數種類是在日落後開始活動,而且大多在晚上八、九點休息;以黃緣螢來說,通常活動高峰在晚上七點半左右,到八、九點就很少飛翔了。
其實,除了水棲種類和陸棲種類,螢火蟲也有所謂半水棲的種類;這類螢火蟲幼蟲是棲息水邊,但覓食時則進入水中,以捕捉螺類為主食。
(三)繁殖
螢火蟲幼蟲階段分為水生和陸生。時間上以幼蟲階段最長。幼蟲一般需要6次蛻變後才進入結蛹羽化的階段。牠們有與同類分享食物的習性。曾經有住在農田附近的參加者將雌性雙色垂鬚螢螢火蟲放在窗口,連續數天都吸引到雄性的雙色垂鬚螢在窗口附近徘徊,所發出的光亮較常見的水生螢火蟲暗弱。窗螢的成蟲在7月開始出現,在11月相當明顯。

以下是上課筆記:
1•螢火蟲完全變態的4個階段都會發光。
2•幼蟲喜吃螺類和甲殼類動物,捕捉獵物後會分多次注入麻醉液,在癱瘓的獵物上以消化酶把肉分解成糊狀液體方便吸吮。
3•在泥地發現的窗螢,如果尾部兩點發光的是陸生窗螢,屬台灣窗螢幼蟲,和全身發光黑白雙間的垂鬚螢是屬雙色垂鬚螢幼蟲,此兩品種的成長雌蟲翅膀退化,與幼蟲形狀沒有太大分別。雄蟲才可以飛行。曾經有住在農田附近的人,將雌性雙色垂鬚螢螢火蟲放在窗口,連續數天都吸引到雄性的雙色垂鬚螢在窗口附近徘徊,所發出的光亮較常見的水生螢火蟲暗弱。窗螢的成蟲在7月開始出現,在11月相當明顯。
4•所謂的十萬隻螢火蟲其實最多也只是二百多隻,只是眼睛產生了錯覺,看起來十分的多。加上有人就很愛誇大。
5•全世界有2000多種的螢火蟲,而水生的就只有20種。台灣有12屬54種(可望達到70種以上)。
6•新北巿就佔了「12屬31種的螢火蟲」。
7•台灣和新北巿的水生都是只有3種。
8•幼蟲有80%是吃蝸牛,20%是吃蚯蚓。成蟲則是吃露水或是花密。

感想:
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是在幼稚園的一個暑假,媽媽帶我去美國的康州住一段時間,在那裡每當吃完晚飯之後家裡的庭院就會出現一閃一閃的亮光,那時我才知道那是螢火蟲。而我對螢火蟲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去牛伯伯生態園區看螢火蟲。我為了近看螢火蟲而一不小心掉進了池塘

這一次為我們上課的老師是陳燦榮老師,主題則是「台灣的螢火蟲」。從小到大我就喜歡看螢火蟲的光亮在夜晚一閃一閃,十分的驚豔。可是沒有深入的觀察,所以很期待在這堂課看看螢火蟲的蘆山真面目與深入了解牠們的習性。

以下是我的在網路找到的補充資料:
(一)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呢?
光是螢火蟲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可是螢火蟲為什麼能發光呢?原來在這些螢火蟲的發光器裡頭含有一種叫做螢光 (luciferin) 的含磷化學物質。這種螢光素在發光酵素的催化下會進行一連串的生化反應,而光是這些複雜生化反應下的產物。由於在反應過程中大部份的能量都用來發光,只有2-10%的能量轉化為熱能,所以當螢火蟲停在我們的手掌上時,我們不會有有熱熱的或燙燙的感覺,你看 圖一,螢火蟲發光的樣子是不是很可愛呢!有關螢火蟲的發光機制。

(二) 水棲螢火蟲
1. 幼蟲的習性:
水棲螢火蟲的幼蟲通常是以水域中的螺貝類或小型水棲昆蟲為食物。捕食獵物的模式與陸棲螢火蟲相似。根據牠們所棲息環境可分為靜水域及流水域兩種。靜水域的種類就如大家常看到的,如黃緣螢 (Luciola fica);牠們生活於水田中,捕食螺類為食,老熟的幼蟲會攀到田埂上化蛹;化蛹時會築一至二公分深的蛹室;約401成蟲羽化;再經一至二日後便可進行交尾,交尾後一至二日便會產卵。流水型種類,例如黃胸黑翅螢,棲息在河流緩流的地方。
2. 棲息場所:
水棲的螢火蟲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生態棲位;蛹期在水邊岸上渡過;成蟲則依雄蟲及雌蟲分為水上方開闊水域及水邊的植物上。卵期則在岸邊。由此可知,水棲螢火蟲的棲地需要包括田埂、水域、水域上方的開闊空間及水域旁的植物等。目前許多農村由於現代化,將田埂及田間的溝渠水泥化,這種建設方式容易導致螢火蟲蛹及卵的環境遭到破壞,幼蟲無法尋覓化蛹地點,成蟲也找不到適合的地方下蛋!
3. 成蟲活動時間:
螢火蟲成蟲依種類不同,活動的時間也有差異;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及夜行性的種類。夜間活動的種類出現的時間,由傍晚六點至清晨三、四點都有。一般而言,多數種類是在日落後開始活動,而且大多在晚上八、九點休息;以黃緣螢來說,通常活動高峰在晚上七點半左右,到八、九點就很少飛翔了。
其實,除了水棲種類和陸棲種類,螢火蟲也有所謂半水棲的種類;這類螢火蟲幼蟲是棲息水邊,但覓食時則進入水中,以捕捉螺類為主食。

(三)繁殖
螢火蟲幼蟲階段分為水生和陸生。時間上以幼蟲階段最長。幼蟲一般需要6次蛻變後才進入結蛹羽化的階段。牠們有與同類分享食物的習性。曾經有住在農田附近的參加者將雌性雙色垂鬚螢螢火蟲放在窗口,連續數天都吸引到雄性的雙色垂鬚螢在窗口附近徘徊,所發出的光亮較常見的水生螢火蟲暗弱。窗螢的成蟲在7月開始出現,在11月相當明顯。

以下是上課筆記:
1•螢火蟲完全變態的4個階段都會發光。
2•幼蟲喜吃螺類和甲殼類動物,捕捉獵物後會分多次注入麻醉液,在癱瘓的獵物上以消化酶把肉分解成糊狀液體方便吸吮。
3•在泥地發現的窗螢,如果尾部兩點發光的是陸生窗螢,屬台灣窗螢幼蟲,和全身發光黑白雙間的垂鬚螢是屬雙色垂鬚螢幼蟲,此兩品種的成長雌蟲翅膀退化,與幼蟲形狀沒有太大分別。雄蟲才可以飛行。曾經有住在農田附近的人,將雌性雙色垂鬚螢螢火蟲放在窗口,連續數天都吸引到雄性的雙色垂鬚螢在窗口附近徘徊,所發出的光亮較常見的水生螢火蟲暗弱。窗螢的成蟲在7月開始出現,在11月相當明顯。
4•所謂的十萬隻螢火蟲其實最多也只是二百多隻,只是眼睛產生了錯覺,看起來十分的多。加上有人就很愛誇大。
5•全世界有2000多種的螢火蟲,而水生的就只有20種。台灣有12屬54種(可望達到70種以上)。
6•新北巿就佔了「12屬31種的螢火蟲」。
7•台灣和新北巿的水生都是只有3種。
8•幼蟲有80%是吃蝸牛,20%是吃蚯蚓。成蟲則是吃露水或是花密。

感想:
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是在幼稚園的一個暑假,媽媽帶我去美國的康州住一段時間,在那裡每當吃完晚飯之後家裡的庭院就會出現一閃一閃的亮光,那時我才知道那是螢火蟲。而我對螢火蟲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去牛伯伯生態園區看螢火蟲。我為了近看螢火蟲而一不小心掉進了池塘

這一次為我們上課的老師是陳燦榮老師,主題則是「台灣的螢火蟲」。從小到大我就喜歡看螢火蟲的光亮在夜晚一閃一閃,十分的驚豔。可是沒有深入的觀察,所以很期待在這堂課看看螢火蟲的蘆山真面目與深入了解牠們的習性。

以下是我的在網路找到的補充資料:
(一)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呢?
光是螢火蟲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可是螢火蟲為什麼能發光呢?原來在這些螢火蟲的發光器裡頭含有一種叫做螢光 (luciferin) 的含磷化學物質。這種螢光素在發光酵素的催化下會進行一連串的生化反應,而光是這些複雜生化反應下的產物。由於在反應過程中大部份的能量都用來發光,只有2-10%的能量轉化為熱能,所以當螢火蟲停在我們的手掌上時,我們不會有有熱熱的或燙燙的感覺,你看 圖一,螢火蟲發光的樣子是不是很可愛呢!有關螢火蟲的發光機制。

(二) 水棲螢火蟲
1. 幼蟲的習性:
水棲螢火蟲的幼蟲通常是以水域中的螺貝類或小型水棲昆蟲為食物。捕食獵物的模式與陸棲螢火蟲相似。根據牠們所棲息環境可分為靜水域及流水域兩種。靜水域的種類就如大家常看到的,如黃緣螢 (Luciola fica);牠們生活於水田中,捕食螺類為食,老熟的幼蟲會攀到田埂上化蛹;化蛹時會築一至二公分深的蛹室;約401成蟲羽化;再經一至二日後便可進行交尾,交尾後一至二日便會產卵。流水型種類,例如黃胸黑翅螢,棲息在河流緩流的地方。
2. 棲息場所:
水棲的螢火蟲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生態棲位;蛹期在水邊岸上渡過;成蟲則依雄蟲及雌蟲分為水上方開闊水域及水邊的植物上。卵期則在岸邊。由此可知,水棲螢火蟲的棲地需要包括田埂、水域、水域上方的開闊空間及水域旁的植物等。目前許多農村由於現代化,將田埂及田間的溝渠水泥化,這種建設方式容易導致螢火蟲蛹及卵的環境遭到破壞,幼蟲無法尋覓化蛹地點,成蟲也找不到適合的地方下蛋!
3. 成蟲活動時間:
螢火蟲成蟲依種類不同,活動的時間也有差異;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及夜行性的種類。夜間活動的種類出現的時間,由傍晚六點至清晨三、四點都有。一般而言,多數種類是在日落後開始活動,而且大多在晚上八、九點休息;以黃緣螢來說,通常活動高峰在晚上七點半左右,到八、九點就很少飛翔了。
其實,除了水棲種類和陸棲種類,螢火蟲也有所謂半水棲的種類;這類螢火蟲幼蟲是棲息水邊,但覓食時則進入水中,以捕捉螺類為主食。

(三)繁殖
螢火蟲幼蟲階段分為水生和陸生。時間上以幼蟲階段最長。幼蟲一般需要6次蛻變後才進入結蛹羽化的階段。牠們有與同類分享食物的習性。曾經有住在農田附近的參加者將雌性雙色垂鬚螢螢火蟲放在窗口,連續數天都吸引到雄性的雙色垂鬚螢在窗口附近徘徊,所發出的光亮較常見的水生螢火蟲暗弱。窗螢的成蟲在7月開始出現,在11月相當明顯。

以下是上課筆記:
1•螢火蟲完全變態的4個階段都會發光。
2•幼蟲喜吃螺類和甲殼類動物,捕捉獵物後會分多次注入麻醉液,在癱瘓的獵物上以消化酶把肉分解成糊狀液體方便吸吮。
3•在泥地發現的窗螢,如果尾部兩點發光的是陸生窗螢,屬台灣窗螢幼蟲,和全身發光黑白雙間的垂鬚螢是屬雙色垂鬚螢幼蟲,此兩品種的成長雌蟲翅膀退化,與幼蟲形狀沒有太大分別。雄蟲才可以飛行。曾經有住在農田附近的人,將雌性雙色垂鬚螢螢火蟲放在窗口,連續數天都吸引到雄性的雙色垂鬚螢在窗口附近徘徊,所發出的光亮較常見的水生螢火蟲暗弱。窗螢的成蟲在7月開始出現,在11月相當明顯。
4•所謂的十萬隻螢火蟲其實最多也只是二百多隻,只是眼睛產生了錯覺,看起來十分的多。加上有人就很愛誇大。
5•全世界有2000多種的螢火蟲,而水生的就只有20種。台灣有12屬54種(可望達到70種以上)。
6•新北巿就佔了「12屬31種的螢火蟲」。
7•台灣和新北巿的水生都是只有3種。
8•幼蟲有80%是吃蝸牛,20%是吃蚯蚓。成蟲則是吃露水或是花密。

感想:
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是在幼稚園的一個暑假,媽媽帶我去美國的康州住一段時間,在那裡每當吃完晚飯之後家裡的庭院就會出現一閃一閃的亮光,那時我才知道那是螢火蟲。而我對螢火蟲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去牛伯伯生態園區看螢火蟲。我為了近看螢火蟲而一不小心掉進了池塘

螢火蟲,一直令我著迷,牠那小小的燈籠發出淡淡的綠光,讓人身心舒暢,尤其當他們聚集時更是美麗,但那光可不是用來給你觀賞用的喔!
螢火蟲的幼蟲呈蠕蟲狀,攝食時會分泌唾液把螺類、蝸牛或其他獵物麻痺,再分泌消化液把獵物肉質溶化,享受美味的「牛」肉湯,而成蟲通常只吃露水,也有些種類會吃花粉、花蜜;少數種類會捕食其他小蟲;在野外壽命一般為3-7天,但也有長達10-20天。多數種類由卵至成蟲,各期都會發光,時分美麗。
由於牠們是夜行性昆蟲,因此只在夜間發光,攝食活動也是以入夜以後為主。所以在白天時,牠們大多靜靜地憩息在隱蔽的地方,很少活動,也不會發光;但是如果受到騷擾,仍會發光。光是雌雄間求偶的訊號;交尾時,雌雄都會同時發光;交尾時間可長達數十分鐘或數小時。交尾之後雄蟲在1、2天內死亡,而雌蟲則在產完卵後香消玉殞了。
螢火蟲依幼蟲之棲息環境,可分為水棲及陸棲 二大類;但也有人把水棲中幼蟲會上陸的種類另歸一類--半水棲:
陸棲螢火蟲

幼蟲特徵:
陸棲螢火蟲幼蟲身體側扁或略呈筒形,體節分節明顯;頭部可完全縮入前胸背板下方;腹部第九節的兩側各有一個發光器,尾節有一叢帶黏膜的絲狀物可用來吸附在穩定的物體上以固定幼蟲本身。活動時會以尾節先向前移動,固定後,再以腳爬向前,所以身體時而彎曲,時而伸直。如受干擾會把頭縮進前胸背板下,甚至呈假死狀態。
螢火蟲的幼蟲與部份種類的雌蟲形狀相似;但陸棲螢火蟲幼蟲的觸角只有三節,而雌蟲觸角節數在10節以上;幼蟲只有簡單的複眼,並具有尾節的固定器,所以可藉這些特徵來區分幼蟲與部分無翅型或短翅型種類的雌蟲。
幼蟲食物:
陸棲幼蟲的獵物有:蝸牛、蛞蝓、蚯蚓及彈尾目昆蟲等。幼蟲尋獲獵物後,首先透過中空之鐮刀狀的大顎,將麻醉物質注入獵物體內,待獵物被麻醉後,注入消化液,使獵物的組織形成肉糜狀,再吸入口中;幼蟲平均一至二日的時間才會離開獵物。此時,若獵物為蝸牛,則只剩下一個空殼;若為蛞蝓或蚯蚓,則只剩下殘骸。
幼蟲棲息地:
陸棲螢火蟲幼蟲之棲地,多位於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對濕度高之林間小徑。因為遮蔽度高小徑不受陽光直射,可保持棲地溫度的穩定,並可涵養森林中的水分使其不易散失,而幼蟲便棲息其間;而且這種環境也是牠們獵物喜歡棲息的場所。
今天上完螢火蟲專家陳燦榮老師的演講後,我發現在上完堂課後,我已開始有一些基本概念,我會繼續努力,加油!

螢火蟲的生態
全世界約兩千一百多種的螢火蟲,屬於鞘翅目昆蟲,對環境變化的敏感度,足以讓他成為一個重要的環境指標。雖然網路中廣泛流傳全世界螢火蟲約兩千九百多種的螢火蟲,但這是因為牠們這個數據只有統計,沒有刪除重複的物種。其中水生螢火蟲有十九、二十多種,而臺灣便有三種。
水生螢火蟲,日本有著名的「源氏螢」、「平家螢」,臺灣則有「黃緣螢」、「黃胸黑翅螢」等等。水生螢火蟲大多分佈於東亞地區,例如香港、日本、臺灣、中國、菲律賓等國家。水生螢火蟲的幼蟲,並非是因為一生都生長在水中而有此名子。水生螢火蟲和陸生螢火蟲的差別在於幼蟲生長的環境。水生螢火蟲的幼蟲生長於水中,以及附近的潮濕土。牠的幼蟲食物和陸生螢火蟲的幼蟲不一樣,同是軟體動物,但牠們吃的是螺類。
除了幼蟲分陸生和水生,昆蟲分日行性、夜行性和日夜行性。日行性的螢火蟲,由於白天發光無法吸引雌蟲(因為太陽贏了全部的雄蟲),牠們不論雌雄都沒有發光器。夜行性的螢火蟲,則能大展身手,用明亮的冷光,幽幽的閃爍著,如同成千上萬個小小的燈籠,飛舞在夜間裡的樹林。螢火蟲大多都是雄體吸引雌體,然而還是有例外。(大自然中例外好像特別多)生長於北美的妖婦螢,就是一個手法高超的詐騙集團。接下來,我們請她為我們解釋它的習性:
詐騙集團?這是什麼天理嘛!我們只是為了求生存就被說是詐騙集團,這樣太不道德了吧!好歹也是你請我來的。嗯,言歸正傳。我們妖婦螢的成蟲雌體,就是最愛吃褐斑螢。褐斑螢鮮美多汁,體內又含我們能用來禦敵的毒素,你說,我們是不是沒有浪費任何一點東西呢?相信你們一定有去過「7-11」買東西,而「7-11」不是能集點數嗎?我們妖婦螢也在暗中集點數喔,每吃一隻褐斑螢,我們就累積多一點的毒素。吃愈多隻,我們就愈毒。
在臺灣,我們也有姊妹唷,又被人稱作「妖婦」或「蟑螂」的雲南扁螢,身體全黑,屬於扁螢屬。牠們從小就是兇悍的幼蟲,脖子極為發達,蝸牛、螺類、蚯蚓,甚至是同類或不同類的幼蟲,也一起吞下肚。雲南扁螢,因為光芒呈黃綠色,因此橙螢和山窗螢都會上鉤。你看,我們的手法很高超吧!連冷光的顏色都和別人很像!
以上感謝妖婦螢為我們做的解釋,當然,螢火蟲的成蟲中,只有妖婦螢有此習性,不然螢火蟲成蟲主食是露水,副食花蜜。這也造成螢火蟲壽命很短,大約在八到十八天之間。螢火蟲雄蟲發光器兩節,雌蟲的則是一節到兩節。
日夜行性的螢火蟲,有櫛角螢屬的所有螢火蟲、大端黑螢等等。櫛角螢的觸角公大母小,是以氣味尋找女友的螢火蟲。牠的冷光,是兩個小光點。櫛角螢的觸角,由於形似櫛(即梳子),因而被稱作櫛角螢。
日夜行性的螢火蟲,在 1995、1996年才被承認。「日夜行性」螢火蟲,最早是由日本大場信義博士提出,後來因「大端黑螢活動時間」的實驗證明而終於受到各界科學家的承認,「日夜行性的螢火蟲」不再受到質疑。大端黑螢原本確定會在晚上出現,是臺灣最大的端黑螢。經過實驗發現,不論在白天、黃昏、夜晚大端黑螢都會有出現蹤跡。
中高海拔,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由於氣溫太高,螢火蟲的分佈不大,但其實中高海拔正是觀賞螢火蟲的精華區。冬天,也不會因為氣溫低,螢火蟲就不會活動。
冬天的螢火蟲,大多是在剛天黑時出現,在閃一個小時候就會停止動作,下班回家休息。冬天低海拔螢火蟲多以山窗螢和橙螢為主。
黑翅螢是一個大家族。廣泛分佈於臺灣,但就是墾丁、宜蘭、屏東沒有。黑翅螢,前胸背板為橘色;黃胸黑翅螢,前胸背板黃色,屬於水生螢火蟲;紅胸黑翅螢,前胸背板紅色;紋胸黑翅螢,前胸背板橘且有黑斑,而且毛特別明顯。
許多母蟲的鞘翅都很短,不能飛行,也不愛爬行,只能爬行。因為雌蟲固有性強,造成螢火蟲是明顯環境指標的原因。固有性,使得環境一旦被迫壞,雌蟲跑掉了,就很難回來了。以紋胸黑翅螢為例,它的雌蟲一生大約只移動了1~15公分,非常驚人!
夜行性螢火蟲的辨識,能靠發光器、眼睛、觸角來分辨。體型則是非絕對的參考辨認方式。發光器都是雄亮雌弱,眼睛雄大雌小,觸角雄長雌短。體型,則大多是雌大雄小,但也不一定。辨認,除了雌雄、另一種就是種類。光的顏色,亮的時間,飛行的高度,都能夠用來辨識。
交配,是螢火蟲生活史的起源。交配時,雄蟲多是用嗅覺、視覺來尋找雌蟲,因此牠眼睛和觸角也更發達了。而雌蟲也比較喜歡大型的雄蟲。經過觀察發現,小型的雄蟲常被拋棄、冷落。日行性的螢火蟲則因不會特別需要用眼睛找女友,眼睛和雌蟲一樣大。
幼蟲肉食性,主食軟體動物,如蝸牛、蚯蚓。牠們以體外消化的方式,將消化液吐在獵物上,在吸入腹內。幾乎沒有一種蝸牛都難逃它的魔掌,但非洲大蝸牛卻因為會分泌泡沫,堵住幼蟲的氣孔,能將他殺死、吃掉。幼蟲擁有一個吸盤,除了能幫助行動,還能進行清潔工作。也用在攻擊蝸牛上,以吸住蝸牛殼,在咬住蝸牛為攻即方式。
幼蟲化蛹前,和水蠆一樣,不吃不喝。有些則會築土繭。土繭的原料,是由泥土和幼蟲的唾液,以及一些小石子。土繭,由於考量羽化時出來的方便性,因此牠會留一個洞。但防止螞蟻侵入,牠會用小石子堵住洞口。
螢火蟲羽化了,日行性的螢火蟲,在晨間,雖然發不了光,仍賣力的找他的伴;夜行性的螢火蟲,則打開他的燈,放著美麗光芒。牠們各具特色,或許是鞘翅、前胸背板的亮麗色彩,或是螢光所帶來的驚喜或感動。
我曾在坪林、石碇交界的山區看到螢火蟲,是姐姐的朋友邀我們一起去。在那裡,人煙稀少,自然景象沒有怎麼被破壞。旁邊也因為有濃密的草叢,能讓雌蟲躲,因此一到晚上,天一黑,牠們的冷光變成唯黑夜最亮、最顯眼的。綠黃色的螢光,隨著燈光干擾愈來愈少,牠們更顯得漂亮耀眼。牠們的光變得更清楚了,溪水潺潺的聲音,似乎是在為牠們伴奏。這時姐姐的好友突然踢到一個軟軟的物體,在一片黑暗中,牠黑白相間的軀體勉強能被看到,極像一條雨傘節!移動的方式,更讓我們嚇一跳。當下很緊張、很害怕,但回想起來,又不大像雨傘節,更像白梅花蛇。而那隻被踢到的蛇,當時可能比我們更緊張吧。
陳燦榮老師由於長期的調查,經驗多,故事也多。老師的故事十分有趣,他用他自己的觀察和實驗,推論出許多心想法。像是以土繭為例,老師曾將它二度剖半。第一次,螢火蟲幼蟲為他進行修補的動作,但上半部的土繭就被牠遺棄了。第二次,幼蟲認為這裡干擾太多,決定搬家,不再理會舊土繭。因此,老師推論出螢火蟲的幼蟲只會對被損壞的土繭「適度」修補,但太多干擾,仍會致使牠遷居。
我覺得,大自然的動物,就如同我們一般,思考模式都有相同之處。而螢火蟲也和我們一樣,會搬家、會追女友、會蓋房子。牠們也要吃飯成長,經歷必要的過程,接受艱苦的考驗。小小的螢火蟲對這些事情都沒抱怨了,何況是人類?

二年級時,媽媽帶我和全班同學去四獸山的虎山看螢火蟲,那裡是螢火蟲的復育地,每年四~五月時,那兒的螢火蟲很多,我們把螢火蟲一隻一隻抓進帽子裡,在漆黑的夜裡,把臉埋進帽子裡看螢火蟲,真是美呀!好像在看天空中一閃一閃的小星星,牠們很乖,都不會飛走,我一直帶著牠們,直到我們要離開虎山,才把牠放回草叢裡。
  
在我們尋找螢火蟲的過程中,遇到一個叔叔,他好像是螢火蟲專家,告訴我們螢火蟲要怎麼分辨公母,哦!原來是看發光器,母的發一節光,公的發兩節光。我一直以為是這樣的,但是上過生態螢的課才知道,公的有可能只發一節光(因為要省電)所以,夜行性的螢火蟲,公的眼睛比較大,因為要找要找女朋友,母的眼睛比就較小。

四年級時,我跟一起在北市教大上課的同學,去南港椿萱農場看螢火蟲,我懷著期待的心情到處找,卻沒發現一隻是母的螢火蟲,我把它抓在手上,很多人都來拍照。我覺得椿萱農場有一個地方很讚,那裡有一個小瀑布,看得到多螢火蟲,我半坐半躺在階梯上,一邊賞螢,一邊聽瀑布的聲音,很享受。

[螢火蟲的生態-陳燦榮老師]
記得小時候,有幾天媽媽不在家,她說要去探勘,並且說她們要去的地點是”瓦拉米步道”。當時的我才四歲,當然是不能跟去。過幾天後,她回到了家中。我將原本期待已久的心,轉換成能快快跟我分享在這幾天的日子裡,都發現了什麼事呢?我記得有一段,一直記在我心中迴盪,到現在大一點,我都還常常因為這段話出現的場景,而不時還會出現嚮往的心。媽媽是這樣說的:「當我和夥伴們坐在廣闊的草皮上,期待美麗的螢火蟲從林間出現,在瞬間微微弱弱的光開始慢慢聚集,漸漸的數量越來越多,當時的奇景圍繞著整個山屋。我們試著想伸出手來捕捉他,又怕驚嚇到那些螢火蟲,螢火蟲小小閃爍的光芒,照亮當時每個人的心,仔細瞧著他們互相追逐著、互相依慰著,但心中知道這一切都會是短暫的……..。」我就問媽媽,為什麼昆蟲的生命都是那麼短暫的呢?而且他們常常交配完,就得結束他們的生命。為什麼他不能像人類有旺盛的生命力呢?媽媽說:「短暫的如果是美好的,而且常常被人期望與讚嘆的,其實不在乎生命的長短啊! 常溫馨人們的心,常美麗了這世界的觀感,最後也就是留給我們許多美麗的想像。」
而現在的我慢慢長大知道螢火蟲發光的目的,是為了用來交換彼此的訊息,雄蟲便是利用亮光,找尋雌蟲,而達成交尾的目的,每種螢火蟲發光的顏色與頻率都不同,如台灣窗螢是發持續的黃綠色光,而黃緣螢則是發閃爍的黃色光,牠們的閃爍有著特定的節奏,就好像是螢火蟲的語言,。除此之外螢火蟲的發光行為還具有誘敵、警戒、對捕食者的恫嚇、照明、偽裝及族群調節等目的。而美國南部卻有一種螢火蟲(Photuris spp.)雌蟲,會模擬其它種類雌蟲的發光,當滿懷熱情的雄蟲接近時,卻被牠所捕捉,成了牠今晚的大餐,我們稱牠為攻擊性擬態,這種現象很奇特呢!
螢火蟲交配後,便開始尋找陰暗潮濕的地方,然後將卵產在青苔上或是濕潤的土壤中。形狀一般為圓球型或長橢圓形,直徑約0.2-2.5公厘。剛產下的卵軟軟的像布丁一般,上面附有一層黏液,然後開始變硬,卵的顏色也漸漸變深,有些種類在胚胎末期甚至會發出淡淡的光芒,此時裡面的小生命正待機破殼而出。
螢火蟲是如何發出這神秘的光呢?原來在螢火蟲的腹部末端長有發光器,而發光器是由發光細胞、反射細胞、透明表皮、氣管等組合而成。牠的發光是由螢光素、螢光酵素、三磷酸和氧作用,產生複雜的氧化還原反應,而產生亮光,光由反射細胞反射,經由透明的表皮透射出來。且螢火蟲的發光效率極高,只有2~10﹪的能量轉變為熱能,其餘能量完全用來發光,我們稱之為「冷光」,所以螢火蟲的光是不燙人的哦。
螢火蟲是屬於鞘翅目的昆蟲,一生必須經歷卵、幼蟲、蛹與成蟲四個階段並以幼蟲期、蛹期或卵期越冬,幼蟲期長達10個月,而成蟲卻只有20天左右的短暫生命。牠出現的季節:
1.十一月至次年一月上旬,在寒冷的中高海拔山區,也有另一批短角窗螢屬的螢火蟲發生,數量頗多。
2.選擇林相較原始且濕度較高的地點。
3.森林邊緣的空曠地上,也是螢火蟲聚集的地點。
4.太陽剛下山,天色轉暗時,螢火蟲會漸漸增多,活力也最強,九點以後發光的情形就會減少。
5.選擇月色較暗的夜晚。
6.選擇沒有光害的地點
螢火蟲的蛹是屬於裸蛹,也就是由外表,便可以清楚的看見牠的複眼、口器、觸角、足、及各體節等,蛹大多呈乳白色,且多數種類會發光。牠化蛹時會選擇較隱蔽的場所,如落葉下、或石縫中,有些種類甚至會利用口器掘土,築個如花瓶般精緻的蛹室,靜靜等待破蛹而出。
陸生水生螢火蟲的區別,螢火蟲依其幼蟲生長的環境,可分為水生型、陸生型和半水生型三種。牠們生存的環境以及長相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
陸生型-陸生螢火蟲種類繁多,牠們的幼蟲白天躲藏於落葉下或石縫中,夜晚則爬行於陰暗潮濕的森林底層,以陸生蝸牛、蚯蚓、蛞蝓…等動物為食,而成蟲則飛行於草叢與樹林間,終其一生,都生活於陸地上。
水生型-水生螢火蟲顧名思義,便是幼蟲生活於水中的螢火蟲,直到化蛹前,才會爬上陸地築土繭化蛹,並羽化為成蟲。在台灣幼蟲水生的螢火蟲僅有三種,分別是黃緣螢、黃胸黑翅螢與條背螢三種,牠們為了適應水中的環境,分別具有特化的呼吸器官,如黃緣螢與黃胸黑翅螢的腹部兩側有8對「y」字形的「氣管鰓」,因此幼蟲可以直接在水中做氣體的交換,而不必離開水面換氣。而條背螢則是靠生長於腹部倒數第二節末端的氣孔,伸於水面上呼吸,因此必須每隔一段時間便要爬上水面換氣。
半水生型-鹿野氏黑脈螢是目前台灣發現僅有的一種幼蟲為半水生型的螢火蟲,牠的幼蟲一般躲藏於山澗旁的岩縫中,夜晚捕食的時候便潛入水中捕捉螺貝類,但由於它沒有像黃緣螢一般特化的氣管鰓,僅用氣孔呼吸,因此無法長期生活於水中,所以牠會先將食物拉上岸然後再慢慢的享用,由於其幼蟲生活橫跨水陸兩棲,因此我們稱牠為「半水生型」的螢火蟲。
陳老師說全世界有2000多種螢火蟲,而台灣約有58種。螢火蟲是一種既美麗又神秘的小昆蟲,我曾經聽說過數百年前在台灣的美麗島上,台灣地區是螢火蟲的天堂,當時的螢火蟲在林間漫天飛舞,點綴著幽暗的叢林,在夜晚的月色中更添的無比光彩。但照明設備越來越多與人類的開發森林資源,房屋稻田取代了樹林與草叢;螢火蟲也漸漸地消失在我們的四周,牠曾是爺爺奶奶的兒時玩伴,如今想看看我們必須跋山涉水,遠赴深山野地,才能一賭牠們的風采。我們必須先更清楚的了解它們消失的原因:
1. 河川的污染,工廠廢水的排放。
2. 農藥的大量使用。
3. 山坡及沼澤地的開發,使螢火蟲和牠的食物失去棲息的環境。
4. 光害使雄蟲無法找到雌蟲,以達成交尾的目的。
5. 河床不當的整治,河岸成為水泥護岸,使水生螢火蟲無法產卵,也無法上陸化蛹。
最後,我期待人們想法會改變,在發展科學時,相對也要有一棵種樹的心,能保有生態環境與人類共存的關係,讓昆蟲與動物和下一代我們的子子孫孫們,因為我們的用心規劃,而感謝我們!

螢火蟲
  今天的講師是陳燦榮老師,他介紹的昆蟲是螢火蟲,螢火蟲有12屬54種,螢火蟲有分為日行性、日夜行性、夜行性三大類,日行性的螢火蟲是在白天出來活動的,牠們的發光器已經退化了,所以牠們不會發光。日夜行性的螢火蟲是在白天晚上都會出來活動,夜行性的螢光蟲是晚上才會出來求偶。
  我曾經在大崙尾山的步道發現了一群在求偶的水棲螢火蟲,牠們發出的綠色光點讓我覺得這些在求偶的螢火蟲像在提著燈籠尋找新娘,但我在看草叢裡有沒有雌蟲時,卻只有看到幾隻雌蟲,其它全部都是雄蟲,我們正要到下一個地點時,我在步道中間發現了一隻在地下爬行的雄蟲,牠大約有0.3-0.5公分大,牠的品種好像是一隻黑翅螢的雄蟲,我把牠拿起來的時候,牠卻因受到驚嚇而把發光器熄掉,我再把牠放到土面時,牠就把發光器打開飛到草叢裡求偶去了,我們又再草叢裡發現了一個黑翅螢的光點,領隊廖老師說這隻黑翅螢好像被牠的天敵抓到,因為螢火蟲被抓到時會一直發出光點也不會熄一下,這樣是為了警告其它的螢火蟲不要去那邊活動,我們看了幾分鍾之後才發現,那隻螢火蟲是一直停在那求偶的,並不是在警告那邊有危險。
  我對這次的夜間觀查發現更認識螢火蟲的生態,現在螢火蟲面臨最大的危機是環境的破壞和都市化,造成螢火蟲棲地減少族群也相對減少,所以我們到野外看螢火蟲時不要把螢火蟲帶回家養,因為這樣會加劇牠們族群減少。

螢火蟲的生態
螢火蟲是鞘翅目的甲蟲,其中有一些雌螢火蟲不會飛,全世界有兩千多種螢火蟲,可是在日本卻有兩千七百多種的螢火蟲,因為日本的做法是每個國家有同樣的螢火蟲的話就會多加一次。台灣有十二屬五十四種螢火蟲,新北市就占了十二屬三十四種,螢火蟲幼蟲吃蝸牛的有八成、吃蚯蚓的有二成,螢火蟲成蟲吃露水。
螢火蟲主要有三種,日行性、夜行性、日夜行性,只有夜行性會發光。主要分辨雌雄的方法有幾種:看牠的發光器有幾節和牠的眼睛大小(夜行性)。台灣有很多的螢火蟲都叫黑翅螢,但是他們的胸部顏色都不同,因此有黃色胸部的黑翅螢叫黃胸黑翅螢,以此類推。
有些雄的螢火蟲會發出一節光偽裝成雌螢火蟲,主要目的是節約能源和搶著交配,因為節約能源的螢火蟲會活得必較久,而且雌螢火蟲必較喜歡大隻的雄螢火蟲,而瘦小的雄螢火蟲會偽裝成雌螢火蟲來吸引大隻的雄螢火蟲來,等到真的雌螢火蟲來的時候,偽裝成雌螢火蟲的雄螢火蟲會直接和牠交配。妖婦螢雖然無毒,但是牠會吸引雄的褐班螢,把牠吃掉,吸收牠的毒。
螢火蟲的幼蟲吃各種蝸牛,但是他不能吃非洲大蝸牛,本末倒置,反倒被非洲大蝸牛吃。螢火蟲的幼蟲即將要結蛹的時候會做一個土繭來保護自己。有些螢火蟲會被當成環境指摽,因為只要把螢火蟲居住的環境破壞螢火蟲就居住不下這個環境,所以只要有螢火蟲的地方就表示這裡的環境很好。
心得:我覺得螢火蟲非常美麗,如果破壞他的居住地,那螢火蟲不就死翹翹了嗎,因此我們應該要好好吧環境治理好。

老師抱歉,之前上船的後半亂都傳不上去,殼以麻煩刪除前面的嗎?希望這次可以成功 。
這一次為我們上課的老師是陳燦榮老師,主題則是「台灣的螢火蟲」。從小到大我就喜歡看螢火蟲的光亮在夜晚一閃一閃,十分的驚豔。可是沒有深入的觀察,所以很期待在這堂課看看螢火蟲的蘆山真面目與深入了解牠們的習性。

以下是我的在網路找到的補充資料:
(一)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呢?
光是螢火蟲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可是螢火蟲為什麼能發光呢?原來在這些螢火蟲的發光器裡頭含有一種叫做螢光 (luciferin) 的含磷化學物質。這種螢光素在發光酵素的催化下會進行一連串的生化反應,而光是這些複雜生化反應下的產物。由於在反應過程中大部份的能量都用來發光,只有2-10%的能量轉化為熱能,所以當螢火蟲停在我們的手掌上時,我們不會有有熱熱的或燙燙的感覺,你看 圖一,螢火蟲發光的樣子是不是很可愛呢!有關螢火蟲的發光機制。

(二) 水棲螢火蟲
1.幼蟲的習性:
水棲螢火蟲的幼蟲通常是以水域中的螺貝類或小型水棲昆蟲為食物。捕食獵物的模式與陸棲螢火蟲相似。根據牠們所棲息環境可分為靜水域及流水域兩種。靜水域的種類就如大家常看到的,如黃緣螢 (Luciola fica);牠們生活於水田中,捕食螺類為食,老熟的幼蟲會攀到田埂上化蛹;化蛹時會築一至二公分深的蛹室;約401成蟲羽化;再經一至二日後便可進行交尾,交尾後一至二日便會產卵。流水型種類,例如黃胸黑翅螢,棲息在河流緩流的地方。
2.棲息場所:
水棲的螢火蟲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生態棲位;蛹期在水邊岸上渡過;成蟲則依雄蟲及雌蟲分為水上方開闊水域及水邊的植物上。卵期則在岸邊。由此可知,水棲螢火蟲的棲地需要包括田埂、水域、水域上方的開闊空間及水域旁的植物等。目前許多農村由於現代化,將田埂及田間的溝渠水泥化,這種建設方式容易導致螢火蟲蛹及卵的環境遭到破壞,幼蟲無法尋覓化蛹地點,成蟲也找不到適合的地方下蛋!
3.成蟲活動時間:
螢火蟲成蟲依種類不同,活動的時間也有差異;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及夜行性的種類。夜間活動的種類出現的時間,由傍晚六點至清晨三、四點都有。一般而言,多數種類是在日落後開始活動,而且大多在晚上八、九點休息;以黃緣螢來說,通常活動高峰在晚上七點半左右,到八、九點就很少飛翔了。其實,除了水棲種類和陸棲種類,螢火蟲也有所謂半水棲的種類;這類螢火蟲幼蟲是棲息水邊,但覓食時則進入水中,以捕捉螺類為主食。

(三)繁殖
螢火蟲幼蟲階段分為水生和陸生。時間上以幼蟲階段最長。幼蟲一般需要6次蛻變後才進入結蛹羽化的階段。牠們有與同類分享食物的習性。曾經有住在農田附近的參加者將雌性雙色垂鬚螢螢火蟲放在窗口,連續數天都吸引到雄性的雙色垂鬚螢在窗口附近徘徊,所發出的光亮較常見的水生螢火蟲暗弱。窗螢的成蟲在7月開始出現,在11月相當明顯。

以下是上課筆記:
1•螢火蟲完全變態的4個階段都會發光。
2•幼蟲喜吃螺類和甲殼類動物,捕捉獵物後會分多次注入麻醉液,在癱瘓的獵物上以消化酶把肉分解成糊狀液體方便吸吮。
3•在泥地發現的窗螢,如果尾部兩點發光的是陸生窗螢,屬台灣窗螢幼蟲,和全身發光黑白雙間的垂鬚螢是屬雙色垂鬚螢幼蟲,此兩品種的成長雌蟲翅膀退化,與幼蟲形狀沒有太大分別。雄蟲才可以飛行。曾經有住在農田附近的人,將雌性雙色垂鬚螢螢火蟲放在窗口,連續數天都吸引到雄性的雙色垂鬚螢在窗口附近徘徊,所發出的光亮較常見的水生螢火蟲暗弱。窗螢的成蟲在7月開始出現,在11月相當明顯。
4•所謂的十萬隻螢火蟲其實最多也只是二百多隻,只是眼睛產生了錯覺,看起來十分的多。加上有人就很愛誇大。
5•全世界有2000多種的螢火蟲,而水生的就只有20種。台灣有12屬54種(可望達到70種以上)。
6•新北巿就佔了「12屬31種的螢火蟲」。
7•台灣和新北巿的水生都是只有3種。
8•幼蟲有80%是吃蝸牛,20%是吃蚯蚓。成蟲則是吃露水或是花密。

感想:
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是在幼稚園的一個暑假,媽媽帶我去美國的康州住一段時間,在那裡每當吃完晚飯之後家裡的庭院就會出現一閃一閃的亮光,那時我才知道那是螢火蟲。而我對螢火蟲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去牛伯伯生態園區看螢火蟲。我為了近看螢火蟲而一不小心掉進了池塘。
當我爬上來時已經全身濕透,但是為了觀賞這難得一見的景象,我忍受這全身濕溚溚說:「沒關係啦!我們繼續看。」後來是因為媽媽怕我感冒一直的催促才回家的。

以上欣賞完畢

螢火蟲課後心得:
現在我把我自己當成一隻北部常見的螢火蟲—-黑翅螢,「今天我們請到螢火蟲的專家陳燦榮老師來跟各位介紹我們螢火蟲家族的的點點滴滴,各位營火蟲們說好不好?」螢火蟲們異口同聲的說:「好!!!!!!!」。
首先,陳燦榮老師要跟我們解說一下螢火蟲的種類「以全世界來說,大約有2000多種,水生種大約20種;而如果就台灣來說的話,有12屬54種,水生種則有三種(1種是熠營屬,2種是水生營屬);但是就台北來說,就有12屬31種,一樣水生種有三種(1種是熠營屬,2種是水生營屬),所以由此可見台灣幾乎所有的營火蟲都聚集在北部地區。但是還有一些研究螢火蟲的學者,發現了一些尚未被發現的螢火蟲新品種,所以可望台灣的螢火蟲在這兩三年內,螢科昆蟲估計可達到70種以上。」接著,陳燦榮老師要介紹我們的發光器,「通常啊!雄蟲的發光器為兩節,而雌蟲則是一節,但是我曾經有個經驗是我帶著一個營隊去找螢火蟲,啊然後發現了一隻發光器只亮一節的螢火蟲躲在草叢裡,當我看到牠時,以為牠是母的,結果抓起來一看,竟然是公的,後來,公的螢火蟲看到旁邊有一隻母的螢火蟲,就越靠越近,然後,突然看到一隻公的螢火蟲,在空中飛來飛去,接著,地上的兩隻螢火蟲對著空中的螢火蟲一直亮燈,最後,真的母的螢火蟲才發現原來旁邊就有一隻公的,好!趕快交配!然而在空中飛的公螢火蟲心想:好吧!只能再去找另外一隻母的螢火蟲吧!你們說那隻只亮一節燈的公螢火蟲是不是名符其實的老奸巨猾!」陳燦榮老師神色自若的說著,當陳燦榮老師剛說完時,接著說:「現在先休息15分鐘好不好?!!!!」螢火蟲們說「好!!!!!!」
15分鐘過後……
鈴!~鈴!~鈴!~鈴!~ 「時間到囉!請聽眾趕快就座,我們要請陳燦榮老師繼續演講了喔! 」「趕快坐好!趕快!」螢火蟲們紛紛坐好在位子上,那我們有請陳燦榮老師繼續演講!「謝謝黑翅螢主持人,那我們來講下一個主題—-營火蟲吃什麼?你們覺得螢火蟲會吃什麼呢?」「蝸牛!」「蚯蚓!」螢火蟲聽眾們一起回答。「沒錯!你們答對了!」「螢火蟲的幼蟲有百分之八十吃蝸牛,有百分之二十吃蚯蚓,牠們大多是在土中和小溪或植物上,而成蟲就只吃露水和花蜜,但是牠們的幼蟲吃東西的方法非常的妙喔!你們知道牠們怎麼吃東西的嗎?」「不知道耶!」「好吧!那我就特別告訴你們好了!牠們在吃東西的時候,會用尾足的吸盤吸住蝸牛的殼,然後用大顎去咬蝸牛,在咬到牠的時候,螢火蟲的幼蟲會分泌麻醉劑,但是有時候面對體型更大的蝸牛要咬好幾次才能把蝸牛麻痹,接下來螢火蟲的幼蟲還會再分泌一種消化液將蝸牛肉變液體,然後就開始吸食牠的大餐了,而成蟲就直接用口器吸食露水及花蜜,接下來我們來講螢火蟲的幼蟲羽化時,會在哪一種地方進行羽化呢?」「不知道耶!欸!你知不知道啊!不知道!」「我就知道大家一定不知道螢火蟲的幼蟲羽化時,會住在怎麼樣的地方?那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螢火蟲的幼蟲羽化時是住在土繭裡頭,那怎麼製作土繭呢?請看↓
做土繭的步驟:
A、找基地。
B、用大顎咬土粒回來,加上唾液做成土繭。
C、咬四、五棵大土粒卡住洞口,還留有小洞可呼吸,洞口如喇叭狀,等到變為成蟲時,用前腳一推即可爬出。
D、土繭長約1.5公分,洞口約0.5公分。
(5)土繭怕被雨淋常做在土坡凹縫、石頭下、樹根旁。欣賞螢火蟲時,若走在既有的步道上,較不會破壞到土繭。
(6)曾做實驗:把做好的吐繭剝掉上半,放在旁邊,二十多分鐘後,幼蟲回來看看就走了,兩天後發現,土繭已經修好了,但那被剝掉的屋頂還在旁邊
(7)又做實驗:再把修好的土繭剖掉一半,放在旁邊,一週後觀察:螢火蟲放棄這個連續被破壞的吐繭,離開了。」「喔!原來如此!原來土繭是這樣做的喔!」「好了!各位同學今天的課我們就到這裡結束囉!我要先謝謝我們今天的主持人—-黑翅螢先生,」「不用客氣!沒關係!」「再來我們要謝謝邱老,給我很安靜上課的學生
,好了,廢話不多說,同學們下課囉!」
以下是我以前的個人經驗:
以前四年級的時候,我和志清國小資優班的老師、同學們一起去過牛伯伯植物園,在那裡頭,我也同樣看到許許多多一閃一閃的螢火蟲喔!還有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去東勢林場也看到許多一閃一閃的螢火蟲,不過那時候的我,還沒有完全正式的了解到我們螢火蟲,但是現在上過這堂螢火蟲的課後,我終於明白螢火蟲的生活史、身體上的發光器、螢火蟲的行性、螢火蟲分別雌雄的方法
以下是我從網路上查來的螢火蟲資料:
——————————————————————
螢火蟲的一生
1.卵期–20天,初期淡黃色至末期的灰黑色。
2.幼蟲期–約86天,以小蝸牛為食。
幼蟲通常以尾足附著在蝸牛殼上,以大顎攻擊蝸牛,經數十次攻擊後,蝸牛癱瘓無法縮進去時,才用大顎撕下肉塊進食,並慢慢的伸進殼內將蝸牛肉吃得一乾二淨。
3.蛹期–約10天,進行羽化。
4.成蟲期–約3-7天。
螢火蟲會發光是因為體內有一線體內含螢光素(Luciferin), 經由螢光酵素(Luciferase)的氧化作用而發光,螢火蟲的光是一種求偶的訊息他是屬於冷光的一種。螢光的發光器有兩層內為反射層外為發光層,雄性有兩節發光器,雌性只有一節。
資料來源:http://www.cyps.hlc.edu.tw/animal-web/%E8%9E%A2%E7%81%AB%E8%9F%B2.htm
——————————————————————

有地方格式錯誤!
螢火蟲課後心得:
現在我把我自己當成一隻北部常見的螢火蟲—-黑翅螢,「今天我們請到螢火蟲的專家陳燦榮老師來跟各位介紹我們螢火蟲家族的的點點滴滴,各位營火蟲們說好不好?」螢火蟲們異口同聲的說:「好!!!!!!!」。
首先,陳燦榮老師要跟我們解說一下螢火蟲的種類「以全世界來說,大約有2000多種,水生種大約20種;而如果就台灣來說的話,有12屬54種,水生種則有三種(1種是熠營屬,2種是水生營屬);但是就台北來說,就有12屬31種,一樣水生種有三種(1種是熠營屬,2種是水生營屬),所以由此可見台灣幾乎所有的營火蟲都聚集在北部地區。但是還有一些研究螢火蟲的學者,發現了一些尚未被發現的螢火蟲新品種,所以可望台灣的螢火蟲在這兩三年內,螢科昆蟲估計可達到70種以上。」接著,陳燦榮老師要介紹我們的發光器,「通常啊!雄蟲的發光器為兩節,而雌蟲則是一節,但是我曾經有個經驗是我帶著一個營隊去找螢火蟲,啊然後發現了一隻發光器只亮一節的螢火蟲躲在草叢裡,當我看到牠時,以為牠是母的,結果抓起來一看,竟然是公的,後來,公的螢火蟲看到旁邊有一隻母的螢火蟲,就越靠越近,然後,突然看到一隻公的螢火蟲,在空中飛來飛去,接著,地上的兩隻螢火蟲對著空中的螢火蟲一直亮燈,最後,真的母的螢火蟲才發現原來旁邊就有一隻公的,好!趕快交配!然而在空中飛的公螢火蟲心想:好吧!只能再去找另外一隻母的螢火蟲吧!你們說那隻只亮一節燈的公螢火蟲是不是名符其實的老奸巨猾!」陳燦榮老師神色自若的說著,當陳燦榮老師剛說完時,接著說:「現在先休息15分鐘好不好?!!!!」螢火蟲們說「好!!!!!!」
15分鐘過後……
鈴!~鈴!~鈴!~鈴!~ 「時間到囉!請聽眾趕快就座,我們要請陳燦榮老師繼續演講了喔! 」「趕快坐好!趕快!」螢火蟲們紛紛坐好在位子上,那我們有請陳燦榮老師繼續演講!「謝謝黑翅螢主持人,那我們來講下一個主題—-營火蟲吃什麼?你們覺得螢火蟲會吃什麼呢?」「蝸牛!」「蚯蚓!」螢火蟲聽眾們一起回答。「沒錯!你們答對了!」「螢火蟲的幼蟲有百分之八十吃蝸牛,有百分之二十吃蚯蚓,牠們大多是在土中和小溪或植物上,而成蟲就只吃露水和花蜜,但是牠們的幼蟲吃東西的方法非常的妙喔!你們知道牠們怎麼吃東西的嗎?」「不知道耶!」「好吧!那我就特別告訴你們好了!牠們在吃東西的時候,會用尾足的吸盤吸住蝸牛的殼,然後用大顎去咬蝸牛,在咬到牠的時候,螢火蟲的幼蟲會分泌麻醉劑,但是有時候面對體型更大的蝸牛要咬好幾次才能把蝸牛麻痹,接下來螢火蟲的幼蟲還會再分泌一種消化液將蝸牛肉變液體,然後就開始吸食牠的大餐了,而成蟲就直接用口器吸食露水及花蜜,接下來我們來講螢火蟲的幼蟲羽化時,會在哪一種地方進行羽化呢?」「不知道耶!欸!你知不知道啊!不知道!」「我就知道大家一定不知道螢火蟲的幼蟲羽化時,會住在怎麼樣的地方?那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螢火蟲的幼蟲羽化時是住在土繭裡頭,那怎麼製作土繭呢?請看↓
做土繭的步驟:
A、找基地。
B、用大顎咬土粒回來,加上唾液做成土繭。
C、咬四、五棵大土粒卡住洞口,還留有小洞可呼吸,洞口如喇叭狀,等到變為成蟲時,用前腳一推即可爬出。
D、土繭長約1.5公分,洞口約0.5公分。
(5)土繭怕被雨淋常做在土坡凹縫、石頭下、樹根旁。欣賞螢火蟲時,若走在既有的步道上,較不會破壞到土繭。
(6)曾做實驗:把做好的吐繭剝掉上半,放在旁邊,二十多分鐘後,幼蟲回來看看就走了,兩天後發現,土繭已經修好了,但那被剝掉的屋頂還在旁邊
(7)又做實驗:再把修好的土繭剖掉一半,放在旁邊,一週後觀察:螢火蟲放棄這個連續被破壞的吐繭,離開了。」「喔!原來如此!原來土繭是這樣做的喔!」「好了!各位同學今天的課我們就到這裡結束囉!我要先謝謝我們今天的主持人—-黑翅螢先生,」「不用客氣!沒關係!」「再來我們要謝謝邱老,給我很安靜上課的學生
,好了,廢話不多說,同學們下課囉!」
以下是我以前的個人經驗:
以前四年級的時候,我和志清國小資優班的老師、同學們一起去過牛伯伯植物園,在那裡頭,我也同樣看到許許多多一閃一閃的螢火蟲喔!還有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去東勢林場也看到許多一閃一閃的螢火蟲,不過那時候的我,還沒有完全正式的了解到我們螢火蟲,但是現在上過這堂螢火蟲的課後,我終於明白螢火蟲的生活史、身體上的發光器、螢火蟲的行性、螢火蟲分別雌雄的方法
以下是我從網路上查來的螢火蟲資料:
————————————————————————————————————–
螢火蟲的一生
1.卵期–20天,初期淡黃色至末期的灰黑色。
2.幼蟲期–約86天,以小蝸牛為食。
幼蟲通常以尾足附著在蝸牛殼上,以大顎攻擊蝸牛,經數十次攻擊後,蝸牛癱瘓無法縮進去時,才用大顎撕下肉塊進食,並慢慢的伸進殼內將蝸牛肉吃得一乾二淨。
3.蛹期–約10天,進行羽化。
4.成蟲期–約3-7天。
螢火蟲會發光是因為體內有一線體內含螢光素(Luciferin), 經由螢光酵素(Luciferase)的氧化作用而發光,螢火蟲的光是一種求偶的訊息他是屬於冷光的一種。螢光的發光器有兩層內為反射層外為發光層,雄性有兩節發光器,雌性只有一節。
資料來源:http://www.cyps.hlc.edu.tw/animal-web/%E8%9E%A2%E7%81%AB%E8%9F%B2.htm
————————————————————————————————————–

在夏日的夜晚,樹林中總是有似星星的公螢火蟲尋找著伴侶。我自從開始上體驗自然班後,就常常去大溝溪觀賞螢火蟲。
這要從我二年級的那個暑假說起。那一天,我們邀約幾個好朋友一同去大溝溪觀賞螢火蟲,沒想到,我們才剛剛進入森林,就有一些些的螢火蟲在我們附近圍繞,雖然燈光很微弱,不過我們感到非常高興。接下來到了森林深處,哇塞!太壯觀了吧!我映入眼簾的是一閃一閃的燈光,非常的美麗,令我很感動。因為大溝溪其實離繁華的內湖不遠,可是這裡能夠孕育出那麼多的螢火蟲,可見這裡的環境一定很乾淨且沒有開發,才能讓我們這一群人欣賞螢火蟲那奇妙的秀!
那一天發生的事,我到現在還無法忘懷,我很想再去看看螢火蟲牠們,看看牠們數量有沒有變多,看看牠們居住的地方有沒有改變。我這一陣子很替牠們擔心,擔心牠們居住的地方會被破壞?我想,這是他們必經的考驗,所以人類別太貪心,螢火蟲也需要家。

螢火蟲的生態
「小小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這邊亮,那邊亮,好像許多小燈籠。」每當聽到這首歌,就會想起輕盈閃亮的螢火蟲,一閃一閃,放眼望去,好像幾百個在空中飄來飄去的小燈籠,讓人看了賞心悅目。
陳燦榮老師走上講台,開始娓娓說道,從分類上來看,全世界大概有2000多種螢火蟲,水生螢火蟲有20多種,所謂的水生螢火蟲是幼蟲住在水裡,長大後才是在水面上生活的。另外一種分類是日行性、夜行性和日夜行性……,這時一隻螢火蟲從螢幕上跑了出來,害大家嚇了一跳,陳老師急忙說:「請大家別怕,牠是我的好朋友。」螢火蟲趕緊接著說:「大家好,我是櫛角螢,你們有沒有發現我的觸角長的很像梳子,告訴你們,櫛是指以前的梳子喔!我是日夜行性的螢火蟲代表,晚上想要看到我們的話,可以去找發出兩個小點的螢火蟲。突然冒昧的跑出來嚇到你們,真是不好意思!」
接著,老師說起他年輕時的故事,「以前我還小的時候,對螢火蟲還沒什麼興趣。有一次,我去參加一個生態營隊,營隊的老師請來一位螢火蟲專家,這位專家讓我們玩一個挑戰賽,看看我們的實力……。」
那時還對螢火蟲一知半解的我,只能眼睜睜的看別人答題:
「第一題:怎麼分辨螢火蟲是公還是母?」
「看他們的發光器,一節的是母的(大部分),兩節是公的。」
「賓果,第二題:請問哪一個時期的螢火蟲會發光?(1)卵(2)幼蟲(3)蛹(4)成蟲」
「答案是四個階段都會發光。」
「賓果,下一題:請問可以怎麼分辨在空中飛的螢火蟲是哪一種?」
「可以從牠們閃的速度和顏色來分辨是哪一種。」
「不錯喔!第四題:請問為什麼大家都說螢火蟲的環境指標很高?」
「我知道,螢火蟲的環境指標很高是因為母的螢火蟲不會飛,所以沒有辦法到別處產卵。」
「很好,我來補充一下,營火蟲的環境指標很高是因為只要環境被破壞了,螢火蟲會跟著消失不見,如果把環境補救回來,要等很久很久以後螢火蟲才會再回去。最後一題:請一一描述螢火蟲的幼蟲是怎麼吃蝸牛的?」
這題顯得特別難,讓其他人都開始胡亂猜想,我開始發動我的腦袋,仔細地想,用力地想,啊!有了,前幾天我看了一部螢火蟲影片,裡面就有說到螢火蟲的幼蟲是如何吃蝸牛的,我在老師公布答案前,大聲地叫:「我知道答案!幼蟲會先用吸盤吸住蝸牛,在蝸牛身上分泌麻醉液6、7次,最後蝸牛會死掉,幼蟲就可以飽餐一頓了。」頓時,從台下傳出了一陣陣的的讚美聲,大家都看著我,有一種佩服的眼神傳到我的眼裡,螢火蟲專家不禁也讚美我了起來,從這時候開始,螢火蟲這三個字深深打在我心中,所以我現在就變成了螢火蟲…專家,其實也不算是專家啦!嘿嘿嘿!
聽著聽著就快要12點了,大家的肚子都咕嚕咕嚕的叫著,螢火蟲的生態講解也就在咕嚕咕嚕聲中結束了。

以上ok!

本來以為螢火蟲是只在晚上出現,原來螢火蟲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卵→幼蟲→蛹→成蟲;而且因為種類不同在不同階段在不同
環境生長,卵:水生型/ 陸生型;成蟲發光特性:夜行性/日行性/日夜行性。

小時侯曾經到內灣觀賞螢火蟲,因為是團體活動,參觀內灣老街,還有建於1950年的「內灣戲院」,改裝客家料理的餐廳,可一邊吃飯、一邊觀看3、40年代的國片,爸爸媽媽很是享受,但我只是念念不忘晚上怎麼不快點到,我要看螢火蟲,終於是到了觀賞螢火蟲的時間,雖然天色已黑暗,但導遊告訴我們不可開手電筒,大家小心的走過彎曲的小路,並且安靜的聽導遊的指示,導遊說我們運氣很好,下午雖然下了雨,晚上卻放晴…..,我只是睜大小眼睛找著螢火蟲,「哇!」> 隨著大家我驚嘆聲,一群群的螢火蟲慢慢的從山邊,好像迎風起舞般的緩緩靠近我們,一群過來一群過去真是美麗;媽媽用雨傘撈了一下,便有數隻螢火蟲附在傘面,看起來好像寶石裝飾雨傘真是漂亮,之後在別的地方便沒有再看到這麼大群的螢火蟲,而只是兩三隻,但是那個景像卻永遠不會忘記,上了課之後才知道內灣要多麼努力才能有這麼多螢火蟲可以讓大家一起欣賞到美麗之光,自然環境的愛護要大家一起努力,才不會讓一些昆蟲或動物絕種。

螢火蟲的生態by陳燦榮老師

在涼爽的夏日夜晚,你是否看過美麗的螢火蟲像一隻隻小仙女在空中揮舞著仙女棒?你是否看過牠們在神祕的夜晚星光點點,好像天上閃爍的星星?你是否捕捉過牠們,讓牠在手上發出淡淡的光芒?

上課了,今天由螢火蟲專家 – 陳燦榮老師為我們介紹大家都聽過但不見得認識的「螢火蟲」。

【數量】
全世界共有2000多種螢火蟲,而嬌小的台灣已有12屬54種,水棲型的有3種,但是,不虧是繁榮的台北,就有12屬31種,水棲型的3種了!之前,日本發表說,全世界有2900種,但是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刪除重複過的種類,因此,有時候一種螢火蟲會有兩個學名。

【種類】
螢火蟲有日行性、夜行性、和日夜行性,最常見的是夜行性的,因為在黑暗中,牠們動人的光芒往往是最顯眼的。日行性的因為不會發光,因此較不顯眼。

【求偶方式】
每種昆蟲都有不同的求偶方式,而光是雌螢火蟲和雄螢火蟲間求偶的訊號。雄的有兩節發光器,雌的只有一節;在求偶時,雄的會亮出兩節燈,在路邊飛來飛去,試著吸引雌性,雌性如果答應了,就會亮出一節光,讓雄的和她交配。

有些螢火蟲比較瘦小,因此雌性會故意不亮燈,讓瘦小的螢火蟲找不到。不過雄的螢火蟲很聰明,牠們懂得嗅出雌性的所在地,並在氣味最強烈的地方亮出一節燈。當體型較壯的雄蟲看到牠偽裝的一節燈時,便會雀躍萬分的跑來,這時,真正的雌蟲才會亮燈,而在地上耍詐的瘦小螢火蟲,會先跳上前去和她交配。

【習性】
螢火蟲的旺季在夏天,因此許多農場和賞螢地會在這時候辦賞螢活動。牠們較常出現在中低海跋,並且對生活環境的敏感度強烈,環境一但被破壞了,那個地方恐怕就再也沒有螢火蟲了。以前日本有一個賞螢地;他們覺得路旁的溝渠是土的,不美觀,所以花了一夜的時間將溝渠水泥化。第二天,傳來了一則驚悚的消息,螢火蟲全都不見了!經過專家的一番詢問和調查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原來土的溝渠被水泥化了,而螢火蟲就無法產卵,因此就搬家了。於是,他們又將溝渠變回土的,但是,等了十年,才開始有螢火蟲出現。

【食性】
螢火蟲幼蟲會吃螺類、蝸牛等,並用特別的方法處理:首先螢火蟲會分泌唾液把獵物麻痺,再分泌一種「消化液」把獵物溶化,並吸食牠的肉汁。成蟲通常只吃露水,也有些種類會吃花粉、花蜜;少數種類會捕食其他小蟲來吃。

【我的經驗分享】
今年六月,媽媽和我開車到雙溪農場賞螢火蟲,那裡的老師教我們一個抓螢火蟲的方法,那就是:將手呈碗狀放在飛行中的螢火蟲前面,不慢不快的揮向牠,讓牠飛進你的手掌心,再慢慢停住。

我覺得賞螢是每個人一生中一定要做的事,讓他柔和的光芒,綻放在心中;讓牠美麗的身影,烙印在心頭。

●補充:

螢火蟲在野外壽命一般為3-7天,但也有長達10-20天者。螢火蟲依幼蟲之棲息環境,也有人把牠們分為水棲及陸棲二大類

【陸棲螢火蟲】
陸棲螢火蟲幼蟲之棲地,多位於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對濕度高之林間小徑。因為遮蔽度高小徑不受陽光直射,可保持棲地溫度的穩定,並可涵養森林中的水分使其不易散失,而幼蟲便棲息其間;而且這種環境也是牠們獵物喜歡棲息的場所。

【水棲螢火蟲】
水棲螢火蟲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生態棲位;蛹期在水邊岸上渡過;成蟲則依雄蟲及雌蟲分為水上方開闊水域及水邊的植物上。卵期則在岸邊。由此可知,水棲螢火蟲的棲地需要包括田埂、水域、水域上方的開闊空間及水域旁的植物等。目前許多農村由於現代化,將田埂及田間的溝渠水泥化,這種建設方式容易導致螢火蟲蛹及卵的環境遭到破壞,幼蟲無法尋覓化蛹地點,成蟲也找不到適合的地方下蛋!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以上ok~

全世界,大約有著2000多種的螢火蟲,其中99%的幼蟲,都生活在陸地上,只有約1%的幼蟲(20種)生活在水中,且集中於亞洲,吸引不少外國學者慕名而來。而面積僅有36000平方公里的台灣,目前已證實擁有了12屬54種,相當於40分之1的種類,水生螢也佔了3種(7分之1)呢!或許,你曾聽過一則統計說全世界有著近3000種的螢火蟲,不過,目前最可信的數字為2100多種,會達到3000多種,極可能是重覆算了各國共有的種類,想要了解較正確的數量,還是多查詢,並留意可信度吧!

現在,讓我們歡迎今天的「主講蟲」—黑翅螢先生!(掌聲四起)

大家好,我是黑翅螢,讓我帶大家來介紹螢火蟲家族吧!首先,先來了解我們的習性;如果依照我們活動時間來區分,種類的數量由多到少的排名是:

1. 夜行性,2.日行性,3. 日夜行性(全天性),現在,趕緊來認識牠們吧:

1. 夜行性:大家「賞螢」時會發現的品種,講到「螢火蟲」,大家第一個都應是想到牠們,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與「山窗螢」啦!

我就是「黑翅螢」,是全台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種類,不只是夜行性螢火蟲的代表,同時,也是全台約40種「黑翅」的代表,既然我叫作黑翅螢了,想當然爾,其餘同伴們的大名就是在「黑翅螢」前頭加上對牠們的種類描述,例如:黃胸黑翅螢、紅胸黑翅螢、紋胸黑翅螢……, 黑翅螢的幼蟲在化蛹前會做一個土繭,保護在蛹期的自己,小小的牠做的小小土繭,洞口只有0.5公分呢!

「山窗螢」有著碩大的前胸背板,上面還有兩個透明的「小窗戶」,仔細觀察,還可以從中看見觸角呢!牠們的光是持續的,並不會像黑翅螢一樣閃閃爍爍。如果你想效法『車胤』先生『囊瑩』,為了你的眼睛著想,就拜託「山窗螢」幫幫忙吧!

2. 日行性:如果你是個螢火蟲愛好者,迫不及待想要發現新種螢火蟲的人,告訴你,就從「日行性」螢火蟲找起吧!發光器退化的牠們,較不引人注意,資料也比較少。

3. 日夜行性螢火蟲: 來看看這兩個例子吧!(1)櫛角螢: 不同於夜行性螢蟲的兩排發光器,只有兩小點,主要行為在白天,晚上也曾發現牠,不過並沒有得到全數人認同為全天性螢火蟲。(2)大端黑螢:一開始確定為夜行螢蟲的牠,在某一年突然出現了早上活動的螢火蟲,在「實驗」過後,確定為目前唯一受到認可的「全天性螢火蟲」。

我今天介紹到此,後會有期,黑翅螢下台一鞠躬。

你有賞過螢嗎?多年前,我曾有過一次經驗,記得,四周好像有條小溪(因為視線不良),以及屈指可數的房子。隨著天色變暗,人與蟲都慢慢出現了。當時還小的我,如願看到不少螢火蟲,但是,有個令人難忘的插曲,當我看到遠處的人手電筒發出的微光閃爍,竟興奮的跟爸爸說:「好大的螢火蟲!」(至今仍是爸爸常翻出來說的一則笑話)。

螢火蟲,謝謝你們帶給我美好有趣的回憶,希望你們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能永續生存下去……。

台灣是個福爾摩沙島,島上豐富的物種和美麗的景色令人嘆為觀止。光是螢火蟲就有12屬54種,水生的有3種。
有關螢火蟲的故事或民謠流傳千古。例如: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電影螢火蟲之墓和螢火蟲(閩南語民謠)更是家喻戶曉。許多古人會利用螢火蟲的發光器來看書,可見螢火蟲的發光器在各界名不虛傳。
由這些資訊提醒了我們,在以前環境良好的時候常常出現螢火蟲,而比較頑皮的人就開始抓螢火蟲找樂子。但現在重工業發展過度,而且處處都是水泥牆,破壞了螢火蟲的生態,導致族群數量銳減。回想起四年級班遊去苗栗獅頭山國家風景區看螢火蟲。好險去之前有到行天宮拜拜。那天天氣很舒是我們一行人全副武裝、浩浩蕩蕩的向前行。忽然眼前出現了一閃一閃的光芒,我原本以為走太久太累而且跌倒數次,所以眼冒金星。結果聽別人竊竊私語的說:「是螢火蟲耶!」我立即一躍而起、睡意全消,辛苦總算有了代價。終於達到終極目的,賞螢火蟲。
螢火蟲,提著小燈籠,在草蟲間飛舞,面對著耀眼的光芒,狂按快門,直呼好壯觀。當時我不知道牠叫什麼名字,在上完陳老師的課後,才知道是最常見的黑翅螢。
由此可知,螢火蟲必須在不被重度干擾的環境下才能生存。如果螢火蟲因為環境破壞而消失或遷移,即使該地再度復緣成以前的樣貌,螢火蟲還不一定會再度出現。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螢火蟲的棲地。有螢火蟲的地方表示那裡人為干擾少,環性優渥。其實只要我們的小小行動就能減少螢火蟲消失不見的劇情再度上演。我們可以:1.賞螢時不用強燈照螢火蟲,避免無法發光。
2盡量不要踐踏草皮,以免踩死母螢火蟲、螢火蟲的幼蟲或是蛹室。3不隨地亂丟垃圾,製造環境髒亂。5不去抓螢火蟲(那些在天上飛的螢火蟲百分之百都是公的),用欣賞的就好。
希望大家能做到這些,讓我們一起來保護螢火蟲吧!

read

在一點一點的星光下,在地上最耀眼的就是螢火蟲,他的光不比星星遜色,一點點的光芒便可照亮。全世界地上的點點星光總共有兩千一百種左右水生二十種左右,許多會寫成兩千九百多種,他們將每個國家的螢火蟲多加在一起,卻沒將重複的扣掉,就成了這樣的數目,台灣有十二屬五十四種,三種水生螢火蟲,新北市在台灣可以說是台灣螢火蟲之寶地,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它擁有十二屬三十一種有三種水生螢火蟲。
幼蟲的食性都是肉食,百分之八十是吃螺類,百分之二十吃蚯蚓,成蟲大多喝露水。有些吃花蜜螢火蟲出來的時段分為三種夜行性、日行性、日夜行性,有分不發光、發光的螢火蟲,在台灣兩節光都是公的,冬季螢火蟲的雌蟲都不是發一節光。妖負螢火蟲幼蟲會發出似褐斑螢雌的光,使褐斑螢公的被吸引下來,就會被吃掉,櫛角螢是日夜行性螢火蟲裡的代表種,櫛是梳子的意思,在晚上它們都是發兩個小點,因為它們的光都是發兩個小點,而且它們也大多是在早上的時間出來,所以公的找雌的都是靠觸角的長短,因此它們辨認的方法只有這種。大端黑螢是台灣最大的端黑螢,它們是夜行性的螢火蟲,但是有一年在白天卻大量的出來,而且還有行為的表現,母的較會呆在原地,它們每各時段都有移動到其他範圍內的。日行性的螢火蟲較小隻,只有觸角特別長,蠻像蟑螂的,不過,他們較小隻,而且看起來感覺就不一樣。
黑翅螢在台灣有兩大家族,胸部是橘色,在臺南和高雄分一族,東北部地區的螢火蟲又分為一族,如果是淡黃色胸部就叫黃胸黑翅螢,如果紅色胸部就叫紅胸黑翅螢,小又毛明顯的稱為小黑翅螢,在黑翅螢中他們的分法就是由胸部的特徵來命名,就像我們幫人取綽號一樣。
在天空中飛行的螢火蟲幾乎為公的,分辨螢火蟲公母的特別秘笈,公的因為眼睛是用來找母的所以他的眼睛較大,而且螢火蟲的光點有顏色的頻率也不同,所以他們可以分辨自己的種類,上次老師帶了一個專門研究營隊去觀察,老師發現的一隻一排光的母的,每個人都看了牠,老師將它抓出來時,牠突然變成兩排光的,老師就只好硬的下台,黑翅螢母的因為較喜歡大隻的公的,所以小之燈較為的公的飛過去打燈,沒有母的會去理它,不過他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會變成一排光吸引公的,母的見到大隻的公的就會發光,那隻公的在樹叢就可以較快可以接近那隻母的,他的戰略就成功了,還有一種節約能源的方法,不過我叫不相信這種方法,因為每隻不是同一天出來的。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土繭,土繭被老師做成實驗品,老師將土繭剪成一半,幼蟲會盡量的補回來,不過,如果他發現那裡不是安全的地方,他就不會再修補繭,他會放棄這塊地,是個不是呆呆的一直修補。營火蟲都找不到母的時,有些會選擇當同性戀,也不願意孤獨一人。
在螢火蟲的關連性生態,我發現雖然他也是甲蟲科的,但他們的習性和行都會有很大差別,有些在土中,有些在腐木裡,有些則在水中,不過他們的多樣性也實在多,這才叫做生物與生物中的差別吧!

小明說:「我們快去生態營吧!」
媽媽說:「不行,你不是要運動會嗎?」
小明說:「好吧!回去再看影片。」
小明學到的重點如下:
1.再天上飛得都是公的。
2.公的有時候只會只發一節光。
3.螢火蟲有日行性。
4.螢火蟲有夜行性。
5.螢火蟲有日、夜行性。
6.夜行性的螢火蟲居多。
7. 日、夜行性的螢火蟲比較少。
8.台灣有三種水性的螢火蟲。
9.新北市的螢火蟲最多。
10.雌的通常在草叢裡。
心得:
老師不但是螢火蟲專家,以前還是一位蝴蝶專家,真是厲害。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