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行動班]觀霧中海拔森林生態棲地踏查

Filed Under (eci環境行動班) by eco on 04-07-2012

攝影/邱鴻麟、卓麗容、林篆澤

觀霧中海拔森林棲地探查照片(邱鴻麟攝)

沒認得幾個…可見過了很久了…

新竹觀霧之行--

虛無縹緲的夢幻
畢業了…趁這個難得的空閒好好的放鬆自己,我踏上了這趟觀霧行,前往雪霸農場時一路顛簸,不過一抵達雪霸農場,當新鮮的空氣灌進腦門,瞬間感覺通體舒暢,卸下行李後我們繼續朝著我們第一個目的地-巨木步道前進,抵達巨木步道後我們從終點向下走回起點,看著雲霧繚繞的山林,我彷彿將所有煩惱通通忘記,隨著林老師的腳步以及日本柳杉陪伴下一場全新的旅程就此展開,首先向我們打招呼是樺山松,它的種子有一對翅膀,可以隨著風到處遨遊落地生根,還有是台灣特有屬也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臺灣杉」,它的枝枒末端會向上微翹活像一棵聖誕樹,不過只要握到它的葉子就會讓人痛不欲生。步道的地面十分濕滑,導致有些同學不小心滑倒,幸好沒有造成傷害,森林裡霧氣瀰漫導致陽光幾乎照不進來,此時的景色有如仙境一般夢幻,我不禁拿起相機將如此美麗的一刻捕捉下來。沿途我們也發現臺灣原生種的鳳仙花¬¬—¬¬¬¬¬黃花鳳仙花和紫花鳳仙花,林老師說還有一種較稀少的隸慕華鳳仙花,我們非常期待能看見隸慕華美麗的身影。老師說我們一路上看見的三棵巨木之所以都超過五百年的年齡老師說是因為這裡的空氣濕度很大的原故導致火很難在這裡燃燒,我還發現有一棵巨木上安裝了避雷針以防止雷擊,現在的大樹可真是幸福呀!吃過晚餐後一行人信步走到戶外觀星,此時我發現月亮真的好亮好亮,我們陸續找到夏季大三角、大角星、大熊座、天蠍座和獅子座等有名的星星,連火星和土星也來湊熱鬧,整個觀霧夜空有如鑲嵌了一顆顆璀璨的鑽石,不管誰都會沉醉在這滿天星斗下。我們漫步在公路上聽著黃嘴角鴞的聲音,可惜無論我們怎麼找,樹上卻連一個影子都見不到,大家免不了有一些失望,但還是有一些渦蟲和蜘蛛做伴。回到房間我們疲累的身體也在星星的陪伴下安然入眠。
多樣豐富的人文
我們遠眺大霸尖山和聖陵線時,林老師說到當時第一位想攻上大霸尖山山頂的就是明鄭時期的鄭經,可惜因為當時這裡充滿著瘴癘之氣而撤退,到了清領時期傳教士馬偕也想過要征服這座山峰,只是遇到原住民阻擋而宣告失敗,日治時期日本人與泰雅族人正處於武力對抗時期,所以當日本人要爬大霸尖山時泰雅族人極力反對,因為大霸尖山正是泰雅族人的聖山,來自山上的水原本喝起來十分的清甜如酒一般但是從日本留學生瀨谷喜三郎成功登頂之後,山泉就不再清甜。另一則傳聞則是泰雅族人在與日軍對抗時退守至馬達拉溪畔,當時以為此處非常安全只是溪邊的土地過於潮濕,導致族人無法在溪畔種出糧食作物,在食物逐漸缺乏的狀況下只好向日軍投降,日軍也在此處建立伐木產業並將許多檜木砍伐殆盡,雖然隨後進行人工造林,但是以前處處是巨木的景象不再,如今只剩下五棵巨木屹立不搖的聳立在觀霧山區。
價值連城的自然資源
第二天一早我起床就聽見藪鳥和冠羽畫眉清新的歌聲使我有了充足的精神迎接接下來的行程,經過一段顛簸後我們來到大鹿林道西線,一進入林道便發現許多中海拔的先驅植物-臺灣赤楊以及臺灣二葉松,其中臺灣赤楊以快速的生長速度著稱,臺灣二葉松則是擁有非常厚實的樹皮,當它生長在只要一點點火苗就容易引起森林大火的乾燥環境下,只要一發生火災在所有植物都難逃一死的情況之下,臺灣二葉松可以靠著耐燒的樹皮存活下來,並藉由被燒死的植物灰燼和原本其它植物所遺留下來空地迅速繁衍後代,所以我們很容易看到二葉松純林,緊接著我們發現兩種葉片十分相似的普拉特草和異葉紅珠,他們兩種只要沒有果實幾乎很難分辨出差異。老師也說現在調查附近的樹種也可以使用蒐集一定範圍的落葉並藉由落葉的種類及多寡來判斷附近的樹種比例。地面上的落葉主要是以殼斗科植物以及墨點櫻桃的葉片為主,殼斗科的葉片有歪基的特徵,所以很好辨認,我們得知這附近殼斗科的族群占了絕大部分到一定的季節就會有大量的鞘翅目昆蟲在這些樹上出現,沿路邊的水池裡都是盤古蟾蜍和梭德氏赤蛙和莫氏樹蛙的蝌蚪及幼蛙,數量非常驚人,應該是因為落葉量豐富所以蝌蚪的食物不虞匱乏。老師說山坡上也有鐵杉是因為鐵杉雖然在海拔2500公尺較易形成純林但在2300~2499之間也會有分布所以才會在這裡看見鐵杉。這時我們突然看見一隻山羌從高出飛奔而下,正當我們拿起相機的同時,我聽見遠方有山羌媽媽的呼喚聲於是小山羌也飛快的返回媽媽身邊,由於這一切來的太突然我連相機都還沒開機呢!之後我們來到了一條溪流旁,溪裡的水十分清澈,我蹲下用手一摸,水真是無比的清涼呀!許多同學都脫下鞋襪踩進溪流中蝌蚪們共同享受著冰涼的溪水直到我們要折返他們都不肯上岸呢!
很幸運能參與這次的觀霧行,這次踏查也宣告我重新接觸我所熱愛的自然生態,在這次踏查結束後我又開始期待接下來的課程,也懷念起許多浸淫芬多精裡的時光。

這神聖的陵線啊!
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
戴上勝利的榮冠,
敘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

今年是我國小最後一次暑假,畢業考後就非常期待「觀霧中海拔森林生態棲地調查的活動」,這一天終於來到。

這天我跟著環境行動班的老師們坐遊覽車到雪霸農場,那裡的空氣真是清新啊!在大廳放置好行李之後,我們前往巨木步道做觀察,在巨木步道最常看到的樹種是日本柳杉及臺灣杉,沿途我們也發現黃花鳳仙花和紫花鳳仙花,這兩種鳳仙花和平常花市在賣的非洲鳳仙花的外型可是大不相同,林老師說台灣還有一種比較少見到的隸慕華鳳仙花,而這三種鳳仙花中,要屬隸慕華鳳仙花最小也最稀少。在步道上,我們又看見了三顆年齡超過五百年的紅檜,它們長得又粗又高,因為樹幹長得太高了,所以我跟本看不到樹梢上的葉子。聽老師說在日據時期,當地很多棵紅檜都被日本人砍伐並運到日本出售或做建築使用,真是可惡!

晚餐後我們到農場戶外觀星,在夜幕中找到了夏季大三角、天蠍座、大角星、大熊座……,真是奇幻美麗,這在台北城市中是難得一見的。後來我們離開農場到附近的公路上夜觀,可惜在公路上幾乎什麼也沒找到,最後只好回房睡覺了。

第二天早上,我看見了可愛的冠羽畫眉,經過一段顛簸的車程後,我們來到大鹿林道西線,一進入林道便發
現許多中海拔的先驅植物–臺灣赤楊和臺灣二葉松,它們在荒地中生長得比其他植物快,所以稱之為先驅植物。緊接著又在地上發現兩種葉片十分相似的普拉特草和異葉紅珠,它們的葉子很像但是果實的顏色卻不同,前者的果實呈深紫色,後者的果實是鮮紅色。

走了一段路之後,老師發現一隻小山羌,但是牠在我拿出相機之前跑進了冠木叢,沒有拍到牠的身影,讓我非常遺憾,之後我們來到了一條溪流旁,溪裡的水既清澈又清涼,裡面的生物也多的數不完。

看完溪水裡的生物後我們就要折返了,而在回程的山路上也有蟾蜍、蜥蜴及小鳥的陪伴,最後我們坐上遊覽車結束了這兩天美好的行程。雖然我的身體上有些疲累,但是心裏卻是充實快樂的,這真是一趟收穫滿滿的旅程。

暢遊觀霧
  走在濃蔭蔽天的柳杉林中,四野清寂,偶爾幾聲幽幽蟬鳴,有氣無力地從遠處飄來。除了靜,還是靜,靜得連風亦有氣無力,只有濃霧,在這片凝結的綠蔭中無限推展,包裹住舉目所及的一草、一木……
  矇矓間,在心底吶喊著:「終於到觀霧了!」
  終於「又」到觀霧了。時隔兩年,已有不小變化:路況明顯改善,車道兩旁如高堵的亂石堆、房車大小的巨岩已不復見,取而代之,是大量湧現的遊客;唯一不變,是那纏繞著這片山林、迷濛蒼茫、縹緲如紗的霧氣。
  視線穿透懸浮在空中的水珠,投射向密林間交織的陌生樹種。攀藤性小灌木的刺果衛矛懸掛枝頭,米黃色小花凌空招搖,首先為遊人開道;葉背粉白的漸尖葉(高山新木薑子)將枝芽伸進木棧道,宣示著新木薑子屬也能在高海拔的密林間昂然挺立。香杉、台灣杉、粗榧、紅檜,平日難接觸的裸子植物,一一現身於高聳的柳杉群中;毽子栗、大葉石栗,殼斗科喬木矗立步道兩側,由雲葉及墨點櫻桃所簇擁;陽性樹種的馬告、台灣赤楊、二葉松,盤據陡峭邊坡,快速填補森林的缺空。其中,毽子栗是我新學得的物種,根據玉琴老師所言,它「托葉宿存」的特徵,在台灣殼斗科植物中獨樹一幟。
  抬頭仰望,不忘俯身細察,在這檜山步道上,有的是鮮嫩的灌木、草本。最顯眼的,莫過於「一枝獨秀」的台灣天南星──一柄掌狀複葉,直通通地探出濃密草叢,一目了然;但如何與同屬的蓬萊天南星做區別,可沒如此簡單明瞭。蕁麻科植物基乎占據了低層森林世界,左濱懸崖、右臨高坡的險道上,水麻和山苧麻往往扮演了護欄的要角,將步道和數十公尺下的深溝劃清界線;裂葉樓梯草、台灣樓梯草、冷青草、赤車使者、長梗盤花麻,妝點了身側的山壁,掩覆住潮辛而攀滿石松蘚苔的腐植黑土。阿里山鬼督郵、高山酢醬草,以及熟識的東方肉穗野牡丹,不時從枯枝爛葉尖鑽出頭來,至於型色各異的蕈類,更是多得難以勝數。
  這趟路程的另一收穫,是在林老師的幫助下,得以釐清觀霧地區的四種八仙花科植物。其中,高山藤繡球雖有個「藤」字,卻是不折不扣的灌木,八月時節,艷紫色花序綴滿枝頭,和花色淡白的狹瓣八仙差異頗大;大枝掛繡球與圓葉鑽地風則是大型爬藤,前者葉型寬長,後者圓扁。這些植物的共通特徵是特化的白色萼片,此構造代替花瓣的功能,替球狀的花序招蜂引蝶,步道邊常可發現掉落一地的掛繡球花萼。
  即使植被繁多,大片柳杉林及舉目即見的巨大樹墩,無聲宣告著山林曾經遭遇的種種破壞。舊稱「茂義厲」的觀霧,山勢險阻,交通不便,日人直至中日戰爭爆發,方入山伐林,開採量不大;然觀霧終難逃大劫,在國民政府架設的運木纜索之下,於50年代進入伐林的鼎盛時期。站在殘存的千年紅檜前,想像著曾經稱霸山頭的原始神木林,唏噓不已,台灣究竟尚有何座山頭,保留著純正原始的中低海拔林相?
  一路走來,坡度雖緩,然山道濕黏滑溜,十分的不安全──我打滑了十二回,邱老更是被一張木板「陷害」,摔得手腳傷殘,甚至損及胸前貴重的大砲。
  跌跌撞撞得下山,再經過一段顛簸車程,回到雪霸農場已近晚餐時段。莎拉、餐包、肉排、甜點、飲料……西式排餐一一端上桌,我們在群山瞪視下,大啖魚排、蛋糕。到海拔2000多公尺的深山裡吃西餐,感覺頗為詭異。
  飯後提著手電筒,跟隨邱老的腳步,沿林道緩行,冀望一探中海拔森林夜生活的多采多姿。林間微寒清冷,除了黃嘴角鴞斷斷續續的輕呼,唯一聽聞的,只剩細碎的腳步聲,在泛著月光的柏油路上微微震顫。同樣無聲無息,不同於下午的清幽飄然,此時此刻,柳杉林的死寂,令人頭皮發麻。四十五分鐘的林間夜觀,只找到寥寥數隻小型節肢動物,及三尾灼黃的陸生渦蟲,我們著實體驗了柳杉造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上網搜尋,意外發現那幾隻渦蟲名為「廣頭地渦蟲」,是台灣陸渦蟲族群中為一的已命名種。)
  夜間無大霧籠罩,回程時,新竹市區的萬家燈火映入眼簾;難得能由此視角欣賞城市之美,欲按快門留念,無奈手上傻瓜相機不太合作,補光能力似乎比我的眼睛還差。回房間後,刪掉了整整十張的灰黑畫面,突然有股買Google Glass的衝動。
  再度從床上坐起,天已大亮。明煌耀眼的晨曦漫過窗沿,滴漏進房,流淌在四、五坪大的空間中,漸漸淹過了腳踝、漫上了床板,終於連最後的一絲睡意也被蒸乾殆盡……
  山中晨起,不為別的,就為追尋那些躍蹤枝頭的玲瓏倩影。冷豔洗空下,和老黃信步著,燙金的天際沒有沾染半縷雲朵,卻懸掛了鴉科「啊-啊-」長啼,鑲嵌了台灣叢樹鶯「呼-呼-呼-」忽高忽低的音符;鏡頭拉近,頭頂的樹冠層是冠羽畫眉的天下,十數隻黑冠白頰競相爭鳴,三、四音節的清亮叫聲四散飄揚,為方才甦醒的遠山近樹,增添不少朝氣。相較之下,同屬畫眉亞科的藪鳥顯得頗為安靜。
  趁著鳥噪未歇,站在觀霧山莊前,極目眺望聖稜線。起自「世紀奇峰」大霸尖山,結束於雪山,聖稜線由多座3000公尺險峻高山串連,是台灣挑戰性最高的一條縱走路線,登山界甚至有「走完聖稜線才是男子漢」的傳統。長久以來,大霸尖山被泰雅人視為祖靈之地,,更因為它的特殊山形而稱其為「熬酒桶山」。日人弭平山下的部落後,從1915年開始一一征服聖稜線諸山,卻怎麼也爬不上大霸;直至1927年,終於由瀨谷喜三郎攻頂成功。泰雅人心目中的精神象徵遭到破壞,從酒桶山留下來的溪水,也不再甘甜。
  觀霧地區的幹線──大鹿林道在觀霧山莊一分為二,東線通往大霸尖山,連接榛山的西線,則是我們今天的探查點。林道上的植物相,和昨天稍有出入,鮮少蕁麻類植物,懸鉤子家族明顯增加,異葉紅珠更是滿地鋪張,還可見「老鼠拉秤錘」的普拉特草,火炭母草和虎杖則保持一慣的隨遇而安,在哪裡都欣欣向榮;攀藤樹種方面,八仙花科的二大天王不知去向,昨日缺席的阿里山北五味子成為主流。個人認為此地林道較乾燥,才會出現如此差異,而隨處可見的馬告,應該能印證我的觀點。
  走著走著,針闊葉植物交錯間,出現兩種罕見樹種。首先是威氏粗榧,這是台灣特有的品種,長相貌似紅豆杉,經常遭到誤認;其實紅豆杉葉背的氣孔帶是黃綠至褐色,而眼前的這顆呈現粉白色;等到了繁殖季,透過生殖器官的外型,更能分別二者差異。第二種植物,是長在台灣杜鵑與西施花間的台灣水絲梨,與楓香同屬金縷梅科的它,卻常被誤認為杜鵑科的西施花。
  比起昨天,榛山的森林動物相十分豐富。掛在台灣粗榧上的黃白色鮮艷毛蟲,是橙帶藍尺蛾的終齡幼仔;「中海拔限定」的台灣深山蔭蝶,行動緩慢,對於抓蟲白癡的我而言,實在是天賜恩典;水溝中,成群蟾蜍蝌蚪,像一連串逗號,標註著大塊文章,而那幾隻已經長出四肢的莫氏樹蛙幼仔,好似幾枚墨綠色的驚嘆號,惹得我大呼小叫──我已經好久沒看到蟾蜍以外的兩棲類了。
  不過真的大驚嘆,是那讓人措手不及邂逅──當一頭小山羌從崩塌坡上蹦跳而下,大家簡直是看呆了!牠馬上注意到了我們,驚慌地循著母親的叫聲,竄入灌木叢中,失去蹤影。回過神,才發現自己根本忘了相機的存在。
  彎過一面碎石坡,沒多久,一條發亮的錦帶在眼前鋪展開來。快步向前,突破樹蔭的遮罩,跨上連通兩岸的小橋,霎時,金光灑滿全身,我才意識到已接近正午;瞇著眼睛,仰起臉,天空竟比清晨更藍了,藍得有些不真實,又有些令人感動。國中三年來的一切,甚至還比不上這一瞬間。
  將手浸入波光粼粼的溪水,感受高山溪流的沁涼。沒有進一步脫下鞋子,踩進河中(蠻多人都下水了),而是順著溪床向上走,繞過兩個彎,踩過幾塊不穩固的岩塊,在一座小水壩前停了下來。我一直很不喜歡攔砂壩,畢竟清麗河川的光景中,突然出現了水泥構造,不是三個字「煞風景」能形容的;不過看到壩底因沖刷造成的碧幽幽深潭,卻也不忍心批評,反倒有些感激水壩的存在。呆呆站在石灘地上,望著青天,朗日,綠樹,碧水,心底是說不出的舒坦。
  臨別時,只有些許霧氣,薄如蟬翼,很快就散了。觀霧用滿山迷茫歡迎我們的到來,卻以幾朵浮在空中的捲雲送行。我們在山椒魚展示館逛逛,拍了張放大版的山椒魚模型留念,算是補償沒能見到這夢寐以求的兩棲動物。
  遊覽車蜿蜒著下山,經過幾座小山村,跨過雪山溪,鑽過山洞,研一條筆直的雙線道駛入市區。旅途終有結束的一日,但,總覺得心頭還繚繞著一股沁涼的高山雨霧。

觀霧中海拔森林生態棲地調查

一大早,西湖國小的門口,聚集著期待出發的我們,這次我們生態營隊究竟又要去哪呢?原來是要去雪霸國家公園中的觀霧。等到到齊後,大家就抱著充滿學習熱情的心,準備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一、野外小幫手
當我們去野外時,我們需要帶的東西有以下三樣:
1.手電筒:當夜晚時,可以在被黑夜攏照的道路中,幫我們開路。
2.瑞士刀:當遇到障礙物,或是需要切割東西時,它就成了我們必備的物品了。
3.打火機:可以生火、求救等用途。
當然,帽子也是必備的物品,尤其是到達高山時,不但可以預防許多掉落的動物,也可以防紫外線喔!(林玉琴老師說:她覺得海拔升高1000公尺,紫外線會增加百分之十)。

二、觀霧小檔案
觀霧(日據時代稱「茂義利」),顧名思義就是去那兒觀賞美麗的「霧」。觀霧因為位於中海拔地區,位於1800公尺以上,是處於雲霧帶,因此以濃濃的霧聞名(若站在雲霧帶上,就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雲海」,而若站在雲霧帶下方,也就成了我們所說的「陰天」);這裡可以看見許多的檜木,但當到達民國50年代,是伐木的高峰期,大部分的原生檜木已被砍伐光了,因此林務局採取兩種方案:1.種植大片柳杉林2.讓它自己長出來,而使用2這種方案,會使得森林較為多樣性。

三、樂山基地(鹿場大山)
樂山基地位於觀霧上方,是國軍的重要雷達基地,當大陸打過來時,第一個接收到的,就是位於樂山的雷達基地,因此,樂山基地有海、陸、空三軍駐守,而敵軍卻不知道,外表看似平民房子的破爛鐵屋,下面的坑道中,卻有龐大的軍隊正在駐守著。
P.S鹿場大山也是這裡的別稱,因為這裡曾是梅花鹿(或是水鹿)的棲息地。

四、台灣和山
紐西蘭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共有二十幾座,但是你知道台灣有多少座嗎?台灣足足有268座之多,光是這次去的雪山山系,就有十幾座超過3000公尺了,造就這番特色的主因,當然就是歐亞大陸板塊以及菲律賓板塊的傑作啦!

五、中海拔成員
中海拔森林(1500-2500公尺)是屬於針闊葉混合林,這裡的闊葉大部分是:1.樟2.殻斗科,兩種植物。在台灣中海拔的針葉植物(針葉一定是裸子植物,但裸子植物不一定是針葉)就屬松、杉、柏三種植物為主了,而這三種植物的葉子差異如下:
1.松:針狀2.杉:鐮刀狀3.柏:像魚麟一樣
而中海拔的先驅植物則是:
1.赤陽2.松樹

六、是楓?是槭?
有人常常會問,到底怎麼分楓和槭兩種植物,甚至出現了三楓五槭的說法,但其實,這是一個很傻的問題,因為楓和槭就是同一種植物。雖然說楓和槭是同樣的植物,但楓香又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植物了,楓是靠著翅果來繁衍的,但楓香則否。

七、觀霧及人
其實觀霧這個地區不太適合人居住,除了交通不便,附近的糧食少,高山林立,根本無法對外聯繫。有一個例子,就是原住民曾經試過居住在馬達拉溪下游,逃避日本人,但是才沒居住多久,他們就被自己困住了,只得出來投降。

八、植物家族
1.刺果衛矛:是一種中海拔常見的藤本植物。
2.(日本)柳杉:是種日本的植物,台灣沒有,樹型呈三角錐狀,多為人工栽種。
3.鹿場冬青:生長在「鹿場大山」,因此以該地命名,十分特別。
4.漸尖葉:屬於新木薑子屬。
5.瓦氏鳳尾蕨:葉子呈現2、1、2的狀況,也就是說莖分岔出三片葉子,可是最左右兩片葉子,又分別在分岔出兩片葉子。
6.香杉(巒大杉)
7.台灣杉:若碰到它的葉子,會讓你痛不欲生,而它十分的容易分辨,因為它的枝條是垂下來,但在末端又翹上去的形狀。
8.毽子櫟:易分岔,有脫葉樹存。
9.山胡椒:原住民稱它為馬告,可用來調味,它是種陽性植物,生長在中海拔寬闊之區域。
10.雲葉(昆欄樹)
11.裡白楤木:顧名思義,葉子背面是白色的。
12.赤陽
13.松樹
14.台灣楤木:是種十分特別的五伽科植物,它的葉柄會包住它的莖的一半,是羽狀複葉。
15.紅榨楓:生長在中海拔的楓類植物,秋天時,葉子會轉變為紅色。
16.尖葉楓:與紅榨楓同為生長在中海拔的楓類植物,只是秋天時,它的葉子會轉變為黃色。
17.北五味子:具有「酸甜苦辣澀」五種味道,因而得名,而有北,當然就有南,差別則在於果子:南球北串,南的果子是一球一球的,北的果子則是一串一串的。
18.賊仔樹:羽狀複葉。
19.鐵杉:不要被它的名字給騙了,它可不是杉,它是一種松,是種高海拔植物,但在中和高海拔的銜接處長能看見他的蹤影,它的樹幹十分的硬。
20.卡氏櫧(長尾柯):具有葉子「歪基」的特徵。
21.黑果深柱夢草:一種葉子對生的草本植物,果子是黑色的。
22.冬青油樹
23.青楓
24.水絲梨
25.異葉紅珠:對生草本植物,果子是紅色的。
26. 台灣擦樹:是寬尾鳳蝶的食草。
27.普拉特草:它的果實很辣,是種草本植物。
28.鳳仙花家族
(1)紫花鳳仙花:含有紫色的花,花的後方有一條長長的鬚。
(2)黃花鳳仙花:含有黃色的花,花的後方一樣有一條長長的鬚。
(3)棣慕華鳳仙花:花型跟紫花鳳仙一模一樣,只是花十分的小。
29.威氏粗榧:葉子很像紅豆杉,只是背面氣孔帶呈白色。
30.木荷:茶科植物,具有毒素。
九、動物家族
1.渦蟲:這次我們看到了水生及陸生兩種渦蟲,陸生渦蟲的頭是三角形狀的,且是又細又長黃色動物,而水生渦蟲則會躲在石頭下,身體不像陸生那麼長。
2.腹斑蛙:身體有點紅色的蛙類。
3.攀木蜥蜴:一種不會斷尾的蜥蜴,有很多種顏色。
4.黑框蟾蜍
5.盤古蟾蜍
6.水蠆:這次我們在溪中看到了一隻十分大的水蠆,可惜未能好好觀察一番。
7.冠羽畫眉:雖然這兩天都沒看到它的身影,但是卻一直聽到它的較聲,它的叫聲十分的好認,就是「吐米酒」。
8.藪鳥:會發出「急~救兒」的叫聲。
9.山羌:是種台灣特有種生物,我們這次看到它的野生種,但是它卻一溜煙就跑掉了。
10.螃蟹

十、心得
這次的課程讓我收益良多,雖然才僅僅的兩天,但是已經讓我們對觀霧一帶的植物,可說是瞭若指掌了,更懂得如何分辨植物,如何為植物分類,這些基本但是具有重要性的知識,已讓我對植物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讓我對植物又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也期待下次的蓮華池,能夠在讓我大開眼界,體會學習的樂趣。

觀霧中海拔森林棲地生態調查
觀霧,雖然不是非常的先進,但卻是一片綠油油的美好環境,這一片綠地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都市沒有的風光,更帶給了我們活力,這兩天,在這片綠蔭的覆蓋下,學習植物的一點一滴,並享受這個沒有污染更沒有噪音的環境。
1.觀霧之檜山巨木步道觀察:
「觀霧」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觀看霧氣的意思,這也陳述著觀霧是個雲霧帶,高度約2300公尺左右,氣溫約降14度,非常的涼爽
a.台灣杉與柳杉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台灣杉與柳杉,這兩種植物非常容易搞混,所以老師向我們介紹了最容易分辨的方法
台灣杉的枝條會有下垂後上翹的現象
日本柳杉的枝條則是上翹而已
b.中海拔雲霧代的定義
從海拔1500到2500公尺內都是中海拔較容易出現霧的區域,稱為中海拔雲霧帶,過了這個範圍後,往上可以看到一片白茫茫的雲海,往下則是舒服的陰天,在雲霧中,風徐徐的吹過,帶著一股涼意,所以外套是必備的必需品。
c.樂山(鹿場大山)
在步道的不遠處有一座名叫樂山的山,以前叫做鹿場大山,在人類還沒大量的獵殺之前,那裡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有著很多的鹿群。樂山上有一座軍事基地,那是台灣重要的雷達基地之ㄧ,聽說以前只有在地下工作,如今已建設到地面上了,以前就是個非常重要的雷達基地,會先收到別的地方收不到的消息,變做好萬全的準備,雖然外表看似一個平凡的小房子,地底下卻潛藏了敵人想不到的驚喜,非常的重要!
d.台灣奇景
台灣超過3000公只的高山有幾座,不是人人知曉的,大部份的之都只知道玉山、奇萊山等等知名的高峰,但事實上台灣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有200多接近300座,這個數字非常的驚人,日本也只有十多作,甚至連紐西蘭也只有20幾座而已。
e.可愛的鳥
「兔咪揪」跟「兔兔咪揪」白耳畫眉與冠羽畫眉的聲音,飛’常的有趣,to meet you
和to to meet you 這兩種聲音好像在迎接客人一般,讓人感覺有一種親切感
f.人造林的探訪
我們經過了一片人造林,整片就只有一種樹,連其他的職務都沒有,更使我們放棄了想要找尋動物的心態,這就是遭到人類破壞的結果,一旦被破壞後便無法像以前一樣的完美。
g.五大巨木
檜山巨木步道,當然會有巨木啦,其中裡面有著5個巨木,分別是1號巨木至5號巨木,這五顆巨木都保存的非常的完整,其歲數也只少有500歲了,這段時間可以好好的生存下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呢~
2.雪壩農場生態夜間觀察
在出發前,我們在光害及少的環境下,觀賞星星,各個星座都非常的清楚呢,接著我們就出發了,在晚上一片寧靜,太過於寧靜,一點聲音都沒有,直到貓頭應該一生叫聲後,又再度的寧靜,去的途中我們只看到一隻渦蟲實在沒什麼有趣的,但在回來的路上,我們看到了好幾隻很會跳的蚯蚓和一隻被壓死的青蛙,還在一個樹洞裡看到了一個蜘蛛,他的樣子奇特到讓老師都以為他是種子了呢,回來時發現了許多去的時候沒有發現的東西呢!!回到雪壩農場的入口旁,一眼望去的夜景真是美麗極了!
3.榛樹步道觀察
a.單葉&複葉
單葉與複葉之分是由新芽來判斷,新芽旁邊的葉子上如果是一片葉子就是單葉,如果是兩片以上包還兩片就是複葉。沿路上我們也觀察了許許多多單葉與複葉的植物。
b.小動物們
在這個自然的生態中我們看到了山羌還看到了攀木蜥蜴還有一隻非常特別的蟾蜍,收穫良多。
4.觀霧山椒魚
在觀霧山椒魚的保護中心中,我們看了一段影片,有關於保護山椒魚的影片,非常的精采,觀霧山椒魚是一種以當地命名的山椒魚,與他處的山椒魚不同,經過幾次的風災後也變的更加稀少了,使的研究很難進行,可以有這麼一部片子已經不容易了。
5.心得
這一次的觀霧探訪之旅,我們看到了不少東西,也了解到人造林對環境的影響,希望有了這騙人造林所帶來的影響、有這騙人造林的這個例子,可以使以後的人們不要過度開發,等到反悔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想要挽救也只會有一片死寂的後果。觀霧這個地方,擁有著豐富的生態,希望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可以平順的生活下去。

觀霧中海拔森林生態棲地調查

遊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不停的轉彎,窗外的景色由低海拔的闊葉林漸漸轉變為中海拔的針闊葉混合林,兩旁的雲霧也漸漸的增多,沒有多久,我們就來到了位於新竹與苗栗交界的「觀霧森林遊樂區」,這次由林玉琴老師帶領我們觀察中海拔的植物景觀。

車子緩緩的駛進了我們住宿的飯店—雪霸休閒農場,門口的看板上顯示了當時的氣溫—19.5℃,中海拔的溫度果然比平地涼了許多,一陣陣清涼的微風吹來,讓我們感到格外的舒適。這裡的地名會被稱作觀霧,是因為幾乎一整年都被雲霧繚繞而得名。吃完午餐後,我們隨即驅車前往第一個目的地—檜山巨木群步道,在這條步道中,我們可以看到五棵巨木,進入步道後首先是一條下坡,兩旁是原生的森林。在一顆樹上我們看到了一些黃白色的小花,大部分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樹的花,但仔細觀察後發現是藤本植物纏繞到樹上後所開出的花,這告訴了我們不能因為看到花在樹上就斷定是樹木的花,而應該追根究柢,找出源頭。

在觀霧所能看到的針葉樹大部分都是杉樹,而在第一天的檜山巨木群步道,我們能夠看到台灣杉以及日本柳杉,台灣杉是最能代表台灣的一種樹種,台灣杉屬是世界上唯一以台灣命名的屬,也曾經在一次奧運時作為台灣的代表。要分別台灣杉及日本柳杉可藉由觸碰其針葉來辨認,當手掌握住葉片時會覺得一陣刺痛的就是台灣杉,而摸日本柳杉時則不會感到刺痛;台灣杉的枝條在末端會先下垂再向上彎曲,這也是辨別的方式之一。

山胡椒又稱為馬告,全株有辛香味,為陽性樹種,喜歡生長在中海拔的開闊地,是一個森林的先驅植物,果實在尚未成熟的時候是綠色,成熟後轉變為黑色。由於前幾天有下雨,第一天的步道表面都很濕滑,且布滿了一旁植物延伸出的樹根,因此在走步道時必須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會滑倒,不久後我們走到了一片陰暗的日本柳杉林旁邊,觀霧在日治時代及政府遷台初年都有在砍伐森林,之後栽種的植物大部分都是柳杉,但望去除了一整片堅硬挺拔的柳杉林外,沒有其他的植物生長在底層,而兩天內我們所經過的很多地方都出現相同的狀況,這也證明了砍伐森林並且栽種單一的樹種會降低一地的生物多樣性。

在大約三點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第一棵巨木,這是編號為四號的紅檜,不久後又相繼看到了幾棵巨木,每一棵的樹齡至少都有上千歲,樹高也有幾十公尺。這五棵巨木之所以能夠存活那麼久而不會死亡,是因為當地終年雲霧繚繞,空氣中的溼度很高,不容易發生森林大火,檜木會散發出一種精油,使其他生物不會接近檜木,可以避免傷害,也因為紅檜的樹幹生長到一定的高度後會分叉、樹幹中空等原因,經濟價值不如樹幹實心的扁柏,因此沒有被砍伐而得以保存下來。

在觀霧地區能看到三種台灣本土的鳳仙花,分別為黃花鳳仙、紫花鳳仙及隸慕華鳳仙,其中紫花鳳仙的花後面有彎曲的「距」,這是為了讓花粉更為容易經由昆蟲傳遞出去。在中海拔除了杉樹以外,常見的針葉樹還有松科的植物,樺山松的毬果是最大的,葉子跟五葉松一樣是一束五針,而毬果中的種子沒有翅,因此需要靠松鴉來協助傳遞種子。不久後我們又看到了一種很特殊的植物,名為「昆楠樹」,它屬於裸子植物過渡到被子植物的過渡物種,葉子雖然是闊葉,但不屬於針葉樹或闊葉樹。

很快的,下午的觀察行程已經快要進入尾聲,我們經過了一個吊橋,吊橋是由繩子撐起的,寬度只夠一個人通過,而且一次只能通過六個人,每個人走上吊橋時手都緊握者兩旁的繩子,深怕一不小心就摔落。在下了吊橋後,我發現原本早上雲霧繚繞的森林漸漸清晰,濃厚的雲層也漸漸散去,露出了整片的藍天。當我們走到步道口後,拍了一張合照,宣告了下午觀察的結束。

吃完晚餐後,邱老帶領我們觀星,抬起頭望向滿天的星斗,這是生活在都市的我們很少有機會體驗到的,我們看到了夏季大三角、北斗七星等著名的星座,而邱老只要舉起手中的平版電腦對向天空,就可以自動結合GPS定位顯示出每一個星座的位置,從此不需要再熟記每一個星座的位置,邱老說以後應該建立一些資料庫,自此不需將所有的資料都熟記,只要有一台電腦就可以了,這也讓我們不禁感嘆,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深深的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晚上我們每個人手上一支手電筒,到附近的山路上做夜間觀察,我們期待可以看到兩生類、爬蟲類甚至小型哺乳類動物,從一開始我們就很努力的拿著手電筒向左側的山壁照射,希望能夠看到一些動物,但結果令我們感到失望,只在回程時看到兩隻渦蟲、一隻蜘蛛及一隻被車子輾過的蟾蜍。

第二天早上,天空還未全亮之際,我就已清醒,跟同房的同學在附近觀察,此時太陽才剛升起,因此氣溫還是有一點涼。早上整個山區都是冠羽畫眉的叫聲,但只聞其聲卻不見其影,反而在旁邊的樹上看到了一隻幾乎全身黑色的鳥,但可能是因為照片拍得不夠清楚,回到房間後對照鳥類圖鑑一直無法確定其種類。

吃完早餐後,我們坐車前往大鹿林道西線的入口,也就是以前的觀霧山莊,首先林老師拿了一張地圖跟我們講解觀霧附近的高山,從觀霧山莊往前面看,會看到一整排連綿起伏的高山,就是我們俗稱的「聖稜線」,台灣的第二高峰雪山是在1915年由日本人首先登上的。而大霸尖山以前是泰雅族的聖地,又稱為酒桶山,也在1927年被日本人登上,1928年一位日本人老師沼井鐵太郎曾寫過:
「這神聖的稜線啊!
誰能真正完成這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
戴上勝利的榮冠
敘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

當我們大致了解附近的山脈之後,我們就進入了大鹿林道西線,觀察兩旁的植物,首先我們發現楓這一種植物,老師向我們提了一個問題︰「楓和槭要如何區分?」,有人說楓的葉片是三裂,而槭的葉片是五裂,但老師說楓就是槭,但不等於楓香。楓樹及楓香皆為落葉植物,楓的葉序為對生,有翅果以協助繁殖;楓香的葉序互生,在秋天時不同的種類葉子會變成不同的顏色,例如紅柞楓會轉變為紅色,而尖葉楓轉變為黃色。

台灣二葉松是中海拔常見的針葉樹種之一,樹皮會有龜裂的現象,葉子為一束兩針。松樹的樹皮厚,當發生火災時能保護樹木不使其死亡,但其他種類的植物卻會因為火災而死亡,而松樹在繁殖時需要火,綜合前述兩點原因,發生森林火災不但不會使松樹死亡,反而增加其生存機會。老師也順便提到,森林火災發生後的植物種類一定會跟發生火災前有所不同,在低海拔的先驅植物有白匏子、芒草等,中海拔則是赤楊及松樹。從前的原住民耕種方式稱為「刀耕火種」,選擇一塊地後放火燒掉上面生長的植物,使土壤得到養分,耕種數年後土壤漸漸變為貧瘠,就會另尋一塊地,採相同的方法耕種,而赤楊的根部常會有共生的根瘤菌,可以進行固氮作用將氮氣合成可被植物吸收的含氮物質,也可使土壤更加肥沃。

沿著林道我們走到了一處空曠的地方,正當我們在觀察時,老師突然大喊旁邊的山坡地上有一隻山羌,當我們紛紛轉過頭去看時,山羌頃刻間就從我們眼前消失,回去尋找母親,留下在山坡下失望的一群人。當我們抬頭仰望,一片原始森林就在不遠的地方,老師教了我們一個辨別的方式:殼斗科的植物在樹頂常會出現黃色,而這是其他植物所不會出現的,當我們學會各類植物的辨別方式後,就可以大致推論一個地方的植物種類有哪些。

之後我們看到了鐵杉,雖然名稱中有杉字,但在分類上為松科,老師也提到植物是以花、果實、種子等生殖器官的特徵來分類,因為變異較小;而根、莖、葉等營養器官在每一株個體的變異較大,較不適合作為分類的依據。鐵杉的樹幹有一段是軟的、有一段是硬的,以前常被作為學生課桌椅的木材原料,而由於一段軟、一段硬的特徵,學生需要用墊板墊著才能流暢的寫字。

走在碎石子滿布的路上,我們又看到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植物,例如卡氏櫧的葉子快到末梢時會有歪基的現象產生;樹參每一片葉子連接枝條的葉柄長,葉子為單葉、互生、三出脈;木荷的果實為朔果,成熟後靠風力傳播。在路旁的草地中可發現幾顆黑色的果實點綴在其中,其為黑果深柱夢草,每個人都拿著相機對著地面拍照。經過一處裸露的山壁時,老師發現了一種名為「冬青油樹」的植物,要我們聞葉子的特殊氣味,有人覺得像黑松沙士,也有人持反對的意見,而老師覺得它的氣味像沙隆巴斯藥膏的氣味,之後我們也看到了它的果實,大致為紅色,大小不大。

我們在路邊的草地上看到一些紅色的果實,名為異葉紅株;之後又看到了紫色的果實,名為普拉特草。老師將兩種植物的葉片及果實採集並作比較,當我們不看果實,兩種植物的葉片形狀長得幾乎一模一樣,但只要仔細觀察,會發現異葉紅株的葉片生長方式為對生,普拉特草葉片生長方式則是互生。因此只要掌握了葉片生長的方式就能順利辨別不同的植物,這也是林老師之前一直跟我們強調,要把對生、互生、甚至複葉等觀念熟記,對於植物的分類就很有幫助。

第二天早上大鹿林道西線的終點,是一條水淺清澈的高山溪流,溪流中盡是沒有被汙染的水,且非常沁涼,邱老在裡面發現了一隻水蠆,可惜我沒有拍到,溪流中也有許多蝌蚪。接近十二點時,我們從溪流處往回走,抬頭仰望頭上的天空,竟是如此的蔚藍,與前一天中午來到山區的雲霧縹緲差異甚大,當我們眺望遠方的山脈時,感到自己在世界上的渺小,老師也告訴我們大霸尖山的位置,但因為距離過於遙遠,只看到從其他高山間露出裸露的山頂。

下午我們在觀霧山莊旁邊聽林玉琴老師講解台灣檫樹及寬尾鳳蝶的生態,台灣檫樹是寬尾鳳蝶唯一的食草,但寬尾鳳蝶喜歡的是稀疏的台灣檫樹環境,之前曾經有人種了整片的檫樹,卻沒有寬尾鳳蝶來產卵,原因是因為人工種植的台灣檫樹林過於茂密。青帶鳳蝶的主要食草不是台灣檫樹,但有人觀察到青帶鳳蝶也會將卵產在台灣檫樹的葉片上,我們推論這是為了開發青帶鳳蝶的新食草,或許前幾代會因為無法適應而紛紛死去,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繁衍後,台灣檫樹就有可能成為青帶鳳蝶的新食草,增加其存活的機會。

雲杉和鐵杉一樣,雖然用「杉」字命名,但都屬於松科的植物,其毬果較小,寬度不如我們普通看到的毬果那麼寬,而是較為細長,我們觀察了雲杉的蟲引,蟲引是由莖特化而來,形狀長得很像毬果,顏色為綠色,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吸引昆蟲,增加其繁殖能力。蟲引的表面是像蜂窩一樣,有許多空間,昆蟲會將卵產在洞中,待幼蟲孵化爬出後就可以協助雲杉繁殖。

下午我們坐遊覽車前往最近新成立的山椒魚保育館,在裡面看了一部關於山椒魚的紀錄片,館內人員很熱情的跟我們介紹影片,觀霧山椒魚是在民國85年發現的新種,也是台灣海拔分布可達到最低的山椒魚種類,當影片開始播放後,每個人都聚精會神的欣賞,了解了觀霧山椒魚的生態。近年來因為颱風的侵襲,造成觀霧山區的環境被嚴重破壞,破壞觀霧山椒魚的棲地環境,因此研究中心也在積極的尋找保育觀霧山椒魚的方法,希望能讓這個冰河時期的孓遺物種繼續生存在地球上。

兩天一夜的觀霧之旅,讓我回味無窮,無論是那層巒疊嶂的群峰、高聳挺拔的檜木、滿天閃耀的星斗、步道兩旁的植物……,眼前所看到的每一個景象都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腦海裡,經過一年的國中生活,來到觀霧雖然只有兩天一夜短暫的時光,卻令我的身心感到放鬆。感謝兩天中帶領我們觀察的三位老師,讓我對觀霧地區的植物生態有了更多的認識,希望以後有機會還能再度回到觀霧中海拔森林的懷抱。

中海拔森林悸動 7.02~7.03 建國中學吳仲升

雲煙飄渺的山林
滿山滿谷,終年縈繞不去的濃濃白霧,正是雪霸觀霧的最佳寫照。而那筆直入雲的松杉柏、沁入骨髓的無比寒意、和來自泰雅原住民的古老神話,更為這雲霧山林平添了沈澱人心的幽靜。兩千公尺高的海拔,使這兒呈現出典型的中海拔針闊葉混合林相。少了低海拔的喧鬧氣息,卻多出了屬於高山雲霧中的寂靜。而哺乳類和鳥類的活躍,更使這神祕的山林瀰漫著另類的生機和喜悅。

血泊中的傳說
自明鄭時期,雪霸這泰雅族的獵場就不曾寧靜。征服者或傳教士接踵而至,但總是在原住民的頑強抵抗和大霸尖山的懾人山勢下功敗垂成。直到日本人以武力步步進逼掃除林中阻礙,並佐以較卓越的登山技術屢次嘗試,大霸尖山,傳說中不斷湧出美酒般甜美甘泉的泰雅聖山, 才真正被這些異國勇士征服。聖稜線一詞,也是這些征服者來自心中的深沈感觸。日本以強大武力血腥鎮壓原住民的同時,許多部落為了爭一口族群的骨氣而奮力抵抗,潛逃入深山以躲避外來的侵略,瑪達拉溪畔就是當時一個泰雅部落避禍的據點。但觀霧的土質和中年低溫的氣候卻沒辦法種出足夠的糧食,鮮血換來的堅持最終也付諸流水,不得已只能投降日本人。古老部落雖然已不復存在,但代代傳承的血泊中的傳說,卻是一般的令人肅然起敬。

參天巨木
日本佔領了山林之後,殘酷的大肆砍伐就不曾停止。參天巨木被一一送下雲霧的家,千里迢迢送到了日本,而光禿禿的山地則以日本當地較好的木材──日本柳杉來填補。然則這些外來客在台灣卻水土不服,並無法長成一棵棵千年的上好木材,只能淪於二流的材質做成電線桿,台灣中海拔的山林生態卻也因此被破壞殆盡。民國五十年代的國民政府因為抗戰後財政緊縮,也曾上山尋找高山上中現成的財寶,更使原本瀕危的中海拔生態雪上加霜。而今我們所見到的巨木步道旁寥寥幾棵千年古樹,則是因分岔太早或樹形粗大砍伐運送不易而得以倖免。看著這些紅檜蒼翠雄偉的身影,想著數千年來人類在世界各地衍生著自己的文化,從農業到工業、從亞洲到歐洲到美洲、從和平到戰爭的分和,數千年的時光在我們看來是如此的久遠,但面對這些巨木卻是數千年如一日,外界的喧囂擾攘彷彿雲煙日光般的自然,卻又是另一番世界的光景。遙想一百年前台灣高山的情景,如斯的這些數十公尺高的神木遍佈全台的山林,想像自己信步於這些筆直通天的巨物之間,那片光景,又絕非今日的柳杉林可比擬。雖然僅止於腦海中的想像,卻已使我無比神往。

裸子天堂
漫步於林道間,只見地上布滿密密麻麻的毬果和松針。放眼所及,柳杉、鐵杉、香杉、台灣杉、二葉松、華山松……筆直枝幹和尖尖樹形交錯形成的植物林相,比之低海拔又是另一番光景。拜陰濕的氣溫和充裕的水氣所賜,這兒可說是屬於裸子植物的天堂。
台灣杉在台灣植物中的地位可說是冠於群倫。因為它不僅僅是我們的特有種,更是唯一以其名命名屬的植物。最大的特徵是扎手的枝條和邊緣微微向上翹的樹形,和香杉大片的鐮刀葉和柳杉柔嫩的葉片都有所不同。華山松也是此處常見的樹種。當你因為在地上撿拾到大於拳頭的巨形毬果而竊喜時,同時證明華山松必在左近。華山松有許多的特點,包括五針一束的葉片、巨大的毬果和沒有翅膀的種子。那可是松鴉喜歡的佳餚之一呢。抬起頭來,有時會恰好發現遠方森林頂層冒出一棵盆景一般有著漂亮樹形的針葉樹,那就是鐵杉。鐵杉雖然名字中有個杉字,但其實屬於松科。它們的木材質地不均,並不是很好的材料,據說以往大多用以製作課桌椅,以至於寫起字來桌面會漸漸凹凸不平。另有兩種十分相像的樹種,分別是戚氏粗榧和紅豆杉。雖然樹形、葉形十分相似,但只要翻面觀察葉背,就可以發現其一有著白色的條條氣孔帶,紅豆杉則是單純的紅褐色。最後還有十分常見的台灣二葉松,除了一束二針的特色之外,它也和赤楊、血桐並列,是台灣中海拔的先驅植物之一。二葉松樹皮本身會分泌大量的松脂,兼之有著同類中最厚的樹皮,只要被落雷霹中就很容易引起森林大火。但仗著它們厚實的樹皮作為保護,一把火燒死了競爭者卻燒不死自己,且藉著高溫使自己的毬果張開彈出種子正好在陽光充足的沃地入土,一舉完成了傳宗接代的大事。手段雖然凌厲,卻不失大自然物競天擇的本色。

闊葉狂想
中海拔的闊葉樹就顯得較為單純,以殼斗科植物和樟科植物為主。要能夠辨認這些植物,我們可以從對生或互生、單葉或複葉等特徵來進行相似種的區別。例如賊仔樹就是複葉、且搓揉厚的葉片有柑橘的香味,而樹參則是互生、單葉,葉脈屬於三出脈。值得一提的是時時困擾著新手的一個問題──楓和槭如何區分?真的有所謂三楓五槭的說法嗎?其實目前學者們已達成了共識──楓和槭是一樣的植物,以往有槭之名的植物一律改以楓來命名,但兩者卻不同於平地常見的楓香。最明顯的不同就是楓的種子是以翅果的形態傳遞,楓香則是眾所皆知的由帶刺硬殼包覆,且楓是對生,楓香是互生。但兩者同樣是落葉的變色植物,中海拔常見的楓樹有黃色的尖葉楓和紅色的紅榨楓,落葉時都會為山林點綴最鮮豔奪目的色彩。另一種知名的植物就是陽性的山胡椒,也就是原住民口中的馬告。除了特殊氣味外,它們也因時常入菜成為野味香料而著名。若是在森林中發現一吋土地透近了難得的陽光,就很容易發現這陽性植物的身影。同屬陽性先驅植物的還有赤楊,原住民口中的肥料木。因為根部共生著珍貴的固氮根瘤菌,若是以之種植在作物左近就能增加土地的肥沃度,故得其名。特別的植物還有昆蘭樹,因為它的運輸組織同時具有裸子和被子植物的特徵,管胞的構造使它被視為一種較為原始的植物,也是中海拔的特有樹種。這些闊葉植物和針葉植物一起生活在中海拔的雲霧帶,雖然個個貌不驚人,但對同類而言卻是生存在極端地帶的堅強物種,個個倚仗自己特化後的本事,一天一天在山林中默默的競爭著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告別山林
觀霧的深林少了低海拔的喧擾,在古老傳說的襯托之下更顯出了其中的神祕與幽靜。終年不退的濃霧彷彿這片樂土的庇蔭,保護著裡頭的動植物永不受外來的侵擾,使人永遠無法看清它的全貌,卻也更增一窺究竟的內心衝動。這一回我得以揭開這山林的面紗享受無窮的美景與感動,拉近了心靈和自然的距離。林間迷濛的那寂靜的白霧,也緩緩縈繞在我心頭,久久不去。

觀霧行
為了脫離台北酷熱的折磨,生態營隊安排了此次觀霧行,觀霧位於海拔兩千多公尺之處,是屬於雲霧帶,由於在中海拔,想必能看到與低海拔不同的植被以及生物,在低海拔觀察不到的動植物,我這次要把關於他們的知識及經驗通通都收進我的腦袋裡。
經過了四個小時的勞累奔波後,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觀霧,一到了那裏,我們才真正了解到甚麼是雲霧繚繞的感覺,當然,事不宜遲,我們在速速吃完中飯後,就前往巨木林道進行踏查。這裡為甚麼叫巨木林道呢?原來,這裡原本是一座紅檜林,裡面的每一棵紅檜至少都有五百歲,但由於50年代的伐木高峰期,缺錢的國民政府把這邊砍到只剩下5棵巨木,其他有些讓他自己生長,有些則成了人工造林,人造的柳杉林生態非常死寂,我們在柳杉林旁時,真的是連一點蟲鳴鳥叫都聽不到,原本好好的森林卻成了這副模樣,真的令人感到十分痛心。
這次踏查我們看到了第一種植物是刺果衛茅,他是一種中海拔的蔓性植物,所謂蔓性植物指的就是會攀爬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他會這樣是為了要吸收到陽光以行光合作用,我們還看到了一株不知該說他可笑還是可悲的刺果衛茅,他攀在一棵枯木上,看它的果實快成熟了,但他攀的枯木卻在不前斷了,他也快枯死了,所以還是攀活著的喬木比較好。接著我們看到了許多新木薑子屬的植物,新木薑子屬是中海拔的代表性樟科植物。接下來我們看到了香杉,他的別名要巒大山,而他的大小可以柳杉的數倍,至於最刺的一種杉樹,就是台灣杉了,另外他也是種有重要意義的樹,他是屬於台灣杉屬,它是唯一一個以台灣命名的屬。
一般在路上看到的鳳仙花都是外來種的非洲鳳仙花,但我們到了觀霧這個地方,我們看到了3種台灣原生種的鳳仙花,一種是黃花鳳仙花,一種是紫花鳳仙花,最後一種名字最特別也最稀有的叫隸慕華鳳仙花,這種鳳仙花是李清泉教授發現的,但他用他老師隸慕華的名字命名,所以叫隸慕華鳳仙花。
在路上我們也常看到開的黃色花的植物,因為在這個季節,中海拔的殼斗科植物是開花的季節,所以老師說看到那種杏黃色的的花的幾乎都是殼斗科的植物。另外觀霧這邊還有一種以觀霧命名的生物,他叫觀霧山椒魚,這種山椒魚不只生活在觀霧,但在觀霧最先發現他,所以以觀霧命名,台灣能看到的山椒魚有五種,台灣山椒魚,南湖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阿里山山椒魚以及觀霧山椒魚,山椒魚的數量非常稀少,因為他需要乾淨的水質,而且棲地幾乎都被破壞殆盡。
這次的觀霧行,因為是林老師帶隊,讓我們能夠學到很多關於植物的知識,也讓我們更了解植物的基本分類以及分辨的技巧,如單葉複葉,羽狀複葉,掌狀複葉,也讓我們知道分單複葉要從新葉那邊看,這次也學到了許多觀霧這邊的歷史,經老師一說,我們才知道觀霧原本叫做茂義厲,也知道之前許多人想爬聖稜線,也教室從雪山到大霸尖山中間許多做超過3000公尺的山連在一起,所以叫聖稜線,日本人花了20年才終於爬上去,如果以後有機會我也要去爬爬看,成為真正的男人。
觀霧較台北來說是相當寧靜的世外桃源,這次來到這邊,也讓我感受到自然的美,壯麗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

揚帆~啟航~
屈指算來,自己上回出征竟已是一年前的事了!如今終於能放下課業,盡情投入山林的懷抱了!儘管一年未見面,內心期待的火種卻未熄滅。於是,我們坐上遊覽車,踏上這趟旅程。
一開始由台北直奔新竹,走的是高速公路,因此倒也平坦舒適。只不過一闖入山林的蒼翠,車子東一拐西一彎,頓時體會到什麼是「峰迴路轉」。起初雖仍能忍耐,但一會兒之後便真的有些暈了。迷迷糊糊之中,自己竟不自覺地睡去……

雲深不知處
Wow~雙眼剛睜開來見到窗外竟是一片純白!原來我們已身在雲霧之中!車窗外的那片潔白顯得是如此的高貴又帶著神秘,彷彿伸手可及,卻又負有一種誘人的難以捉摸之感。偶爾霧氣稍稍稀淡了,幾支枝葉總喜愛插進來湊湊熱鬧,搶搶鏡頭。它們總會在「霧屏」上留下一些斑駁的黑影,看似多餘,但其實更能襯出背景的雪白純淨。不但如此,白霧更替枝條分出了先後層次:近者清晰且墨綠,遠者模糊且灰暗。枝葉疏密有致,顯得既幽雅又毫無做作之態,酷似一幅山水畫。見到如此美景,我們頓時忘卻暈眩,卻也忽略時間的不停留。轉瞬間,自己已身在「雪霸農場」四個大字的前方。此時屋舍還是籠罩著一層薄霧,因而若隱若現。此趟旅程來到觀霧「觀霧」,沒料到剛上山來,便達成了此願。喀擦!我們迫不及待地用相機記錄下了這片幽雅的景致、美好的回憶。

與千年神木有約
吃完中餐後,我們乘車到了檜山巨木森林步道4公里處。這裡的海拔有兩千三百公尺,雖說溫度較平地低了十來度,但紫外線之強,只須不擦防曬地站在烈陽之下約略十分鐘,便會嘗到曬傷的滋味。林老師告訴我們,海拔每增加1公里,紫外線的強度約增加百分之十左右。而同時氧氣含量就會下降百分之十。面對大自然的威嚇,我們人類有時倒也只能臣服其下,於是,我們一頭鑽入濃密的樹蔭底下。
觀霧在日據時代稱作「茂義利」。適才經過的標示告知我們,再向上走,便是樂山的軍事雷達基地。或許因為它久處於山上,名聲不怎麼響,所以不常聽人提起。但一經老師告知,無人不對之肅然起敬:據說全台第一個能收到大陸那兒傳來訊號的,便是這裡呢!而樂山又名「鹿場大山」是因為擁有許多水鹿而得名,小談一下水鹿吧:牠們大都分布於海拔三千公尺以上。嘉明湖旁水鹿聚集啜飲之景聽說蔚為壯觀;奇萊山卻是專家學者研究水鹿的「聖地」呢!
粗略來說,海拔1800到2500公尺處稱為檜木帶。它包含於範圍為海拔1500到2500公尺的中海拔針闊葉混合林帶(又稱雲霧帶,怪不得一上山來便到白茫茫一片)之內。顧名思義,這一帶地區自是針葉以及闊葉樹種相混。而闊葉林種以樟科和殼斗科為大宗,但因其葉頗為相似,所以用種包來分辨較佳。
沿著步道行走,身旁巨木參天,有種氣勢磅礡之感。饒是紫外線與豔陽在外肆虐,樹蔭底下卻是灰暗、涼爽的。在這兒,我想遊客們就不難感受到什麼叫做「在晝猶昏」了吧!抬起頭來看,不難辨識這一片樹種皆是差不多高度的日本柳杉。同種。同高。這絕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人類的「傑作」。既然樹高相近,意味著這塊土地上的原生樹種極有可能為了自身經濟價值而「血淋淋地壯烈犧牲」了。於是,人類只得以人造林來做些小彌補,而種了這日本柳杉。如果你認為人類就此而止,那麼你錯了。小柳杉苗一面長,人類就一面打掉它的旁枝,就有如正砍掉一個人的雙手一般。其實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它長得筆直。就這樣,一片人造林茁壯了,但同時,生物多樣性相對亦降低了不少……
至於松、杉、柏等裸子植物更是不能少的。世界上的裸子植物約有七百多種,而其中台灣就擁有了27種。老師又聲明:裸子植物不一定是針葉樹種,但針葉樹種一定是裸子植物。細看松、杉、柏三兄弟,最方便辨認它們身分的方式非葉形莫屬了。松,如針。杉,如鐮刀。柏,如鱗。而路程中,我們也見到了葉子較日本柳杉的台灣原生種—香杉(p.s.台灣的原生種約有4000種)。整整兩天幾乎都伴著我們的台灣杉枝條微微上翹,好像一隻想和你握握的手,但保證觸手生疼啊!儘管如此,它們不懼風吹的精神使之榮獲於奧運上代表我國的資格。當然一束二葉的台灣二葉松和一束五葉的華山松也少不了來湊一腳。華山松的毬果和種子算的上是獨一無二的呢!因為它的毬果不但是「松界」最大,而且它的胚珠是唯一無翅的呢(華山松依賴松鴉傳播)!台灣二葉松裹著一層厚厚的、布滿龜裂的「防火衣」。不同於一般植物,它熱愛森林大火。只因它皮厚,所以可以在左鄰右舍的鄰近植物都被燒得精光後,依然屹立。此外,火焰的灼熱可使毬果迸裂開來,有利於下一代的繁衍。雖說如此,但畢竟處於一個如此潮濕的山林中時,森林大火實在不很容易出現。於是它們苦等…苦等…
繼續向前走,我們也邂逅了不少珍奇古怪的植物。刺果衛矛宛若一條細長的青蛇,纏繞著大樹的樹幹而上,卻似又探頭探腦地在瞧我們。名列新木薑子屬的漸尖葉新木薑子拖著粉白的葉被站在一旁。外型特殊的瓦氏鳳尾蕨伸出巴掌般的葉面,沐著日光浴。而有了璀璨耀眼的陽光再加上開闊的空間會得到什麼呢?就是又稱山胡椒的馬告!馬告是中海拔的代表植物。它可說是原住民菜飯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呢!它的果實不但可以吃,而且帶有些微辛辣的它擔任調味兼去腥。蹲坐於道路旁的還有台灣土生土長的鳳仙花。第一天我們看到了黃花、紫花兩種。老師解說道:鳳仙花在花萼的後方有一段彎彎的「距」,也就是花蜜的儲存室囉。再向前走,我們遇見名字和葉片都很特殊的鬼督郵和貌似大枝掛繡球的窄瓣八仙(其「萼」特化成花)。它們如樹林間的小精靈一般一會兒在這裡出現,一會兒在那裡出現。但這條步道上還有一群沈默的巨人等著被發現…瞇起眼,我忽然瞧見薄霧中一面龐然的黑影。走進些…啊!是棵參天的巨大神木。它磅礡的出場秀震撼了所有人的視覺,止住我們一切心跳呼吸。回想童話故事中常談到五人合抱的大樹云云,但把時空拉回現在,我們見到的這棵兩千餘歲的紅檜又豈是十人可以合抱?啪擦!啪擦!使只不聽使喚的按壓著快門,似是深怕再遲一秒,這美景便會憑空消失…
說完大自然的世界,來講些人文的背景故事吧!日治時期大約在二次大戰左右,這裡的木材被大量開發。它們主要砍伐扁柏而非紅檜的原因是:紅檜早分岔,而且易受真菌感染而中空。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的神木都是紅檜了。回歸正題,日本人正嘗試要如何把木材送下山之時…他們就戰敗了!之後,國民政府接手台灣,用纜車把木材給運下山去了。

那一晚,我們夜觀去
走完了4餘公里的步道後,我們回到雪霸農場享用晚餐。8點多時,大家還一起去做農場推出的「藍莓起司球DIY」。(從沒想過在生態營會作這個…)接著,大家準備走向漆黑的懷抱中,開始這天的夜觀!
一路上,我們的興奮與期待濃濃的瀰漫在空氣中。手上的手電筒引領著我們,並不停在身旁周遭的景物上晃著、跳著,如鬼,如魅。我滿心期盼或許會有誘人的驚喜…硬睜大了雙眼,除手電筒的點點亮班,只有死寂的枯黃落葉堆在水溝中;硬撐大了耳朵,除了我們踩踏落葉的喀吱聲,只是一片震耳欲聾,什麼都沒有的死寂。怎麼會這樣??或許那一片單調的柳杉林竟容不下多樣的豐富生態。走了許久,終於見到了一隻「已故」的馬陸。唉~~我們忍不住感嘆自己「走在馬路上看馬陸」!在回程了路上,算是老天爺可憐可憐我們吧!一隻被車碾過的「已故」蟾蜍趴在馬路中央。我想,一群難民在許久沒吃飯後,見到啃剩的雞骨頭而蜂擁而至時那種情景才足以形容那時的我們吧!或許起初我們夢想看到的是山羌等哺乳類,但現在…還是別想了!好好觀察這隻右腿粉碎性骨折的蟾蜍吧!看著牠的屍身被螞蟻分食著,我們該為牠的死默哀,還是感激牠犧牲自我,以換取我們今日夜觀的一點兒小成果呢?

霧盡山空
翌日早起,清亮了陽光糝上窗簾,糝上小木屋外桃紅的、紫的、粉藍的、純白的繡球花。冠羽畫眉清脆的「吐米酒」籠罩清新的早晨。扛起行囊,我們前往榛山步道。據說此一佈道十分難走,大夥兒不禁嚇出一身冷汗。幸好今天我們只要目的非健行,所以,我們走的路十分平坦。
大壩尖山是泰雅族人心中的聖地。此山又稱熬酒桶山(因其山泉甜美)和四季奇山。自古以來,不少人企盼著要登上雪山。早至鄭經就曾希望征服這座高山,但可惜他因為瘴氣而失敗。第二個有此念頭的是傳教士馬偕。他聘請當地原住民做為嚮導,但因當天出發前的鳥卦不吉利,所以又得作罷。一直到最後日本人瀨谷喜三郎成功征服了大壩尖山。
踏上步道,明顯能感覺懸掛高空的豔陽今日沒有白霧遮蔽,顯的格外耀眼。日光穿透層層阻礙,在步道上形成了一個個可人的小圓斑。林老師此時停在一棵大樹跟前,問道:「這棵是楓還是槭?」有人反應迅速,給了個「三楓五槭」的答案。老師笑著說,這就是大家常有的迷思。其實楓就等於槭(但不等於楓香)!原來楓和槭二人被誤會了那麼久啊!
再向前,我們遇見五傢科家族挺著自己的標誌—半包莖。此外,還有山中最常見的紅榨楓(紅色)和尖葉楓(黃色)。果實味道奇特的北五味子也來報到。它的紅色果實有酸、甜、苦、辣、澀五味而得名。雲湘科的賊仔樹、紅棕色氣孔帶的紅豆杉、根有根瘤菌的肥料木—刺楊、屬松家族而非杉家族的鐵杉總突然從濃蔭中探出頭來,使我們驚呼連連。不但如此,我們還瞧見一隻通體棕紅的蟾蜍。牠四戶不怎麼願意成為鎂光燈的焦點,所以當大家的鏡頭蜂擁而上時,牠不斷想掙脫層層束縛。但,那天的重點戲碼該算是那隻一瞥即逝的小山羌了。宛若一枝棕色的飛箭,那隻山羌劃過眼前的綠樹叢。我們急忙拿起相機要拍,但牠早已消失無蹤影了。這,是有緣還是無緣呢?
正當我們準備要回頭時,眼前一流清淺忽然乍現。在這樣的酷暑,還有什麼比戲水更愜意的呢?只見大家脫鞋脫襪,一溜煙就躍入水中。似乎在一瞬間,大家都回到了童年呢!
回到步道入口處,我們吃完午餐後,就出發去尋找大家尚且無緣見到的第三種鳳仙花—棣慕華鳳仙花。在途中,老師指出了一項大自然的美麗成就。抬頭看看,一棵高大的松樹枝條上結滿了毬果,嗎?哇~大部分的「毬果」居然都是「蟲癭」假扮的呢!見到這樣一項大自然的奇蹟,我只能暗暗佩服這些小生物了。
本來旅程理應到此為止,但我們順便再去拜訪拜訪新落成的觀霧山椒魚展覽館。雖然只看了一部影片就走人,但也很榮幸成認識這種兩生類。最後,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向雪霸說再見了。

返回都市塵囂
車外風景又從青綠變回了暗灰。我確知到這短暫的兩天一夜觀霧之旅在我心底以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我們回家後,會隨時等待生態營的下一次出征!

正值暑假的開端,一份生態饗宴的邀請函,便從新竹觀霧寄了過來,我被這封信的內容及圖片深深吸引,因此,決定踏上了這次的生態之旅。

到了觀霧,我們隨著林老師的腳步踏進一座雲霧繚繞的森林。呼吸新鮮空氣,聆聽蟲鳴鳥叫,是排除煩惱的最佳良藥,那一刻,我將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我們一路上看到許多種植物,首先,迎接我們的是樺山松,樺山松最有特色的便是它的種子有一對翅膀,這可以使它隨風飄逸,並找到適合生存的環境落地生根,有利於繁殖。接著,我們看到的是台灣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只要用力握它的葉子,保證手流血並疼痛無比,台灣杉的外型像聖誕樹,非常好辨認。再來我們看到山胡椒,泰雅族語稱為馬告,由於全株有辛香味,可用來調味,屬於陽性植物。一路上,我們還看到美麗的黃花鳳仙花與紫花鳳仙花,一片孤單且寂寞的人造柳杉林,一棵棵樹齡橫跨好幾個世紀的參天巨木—紅檜等數十種植物,就在短短的幾小時內一一映入眼簾。

晚上終於來臨,我們帶著好奇的心,迫不及待地想揭開觀霧夜晚時的面紗,但一路上卻是萬籟俱寂;這一切都是日本柳杉所造,使得這一帶的生態貧瘠。雖然沒看到兩爬類,但卻有滿天的星斗陪著我們,讓我們也不致於太寂寞。

第二天,用過早餐,我們便出發前往大鹿林道西線。走進步道,眺望著遠方的聖稜線與大霸尖山,突然有種敬畏的感覺,那可是世紀奇峰啊! 漫步於小徑當中,老師首先下了一道謎題,如何分辨楓與槭?三楓五槭?錯。這種說法並不可靠,事實上,楓就是槭,但不等於楓香
楓的特色
1葉序對生
2.單葉
3.果實有翅膀
楓香的特色
1.葉序互生
2.果實為球狀聚合果
3.大多位於低海拔
在觀霧最常見到的楓樹分別是
1.紅榨楓,到了秋天,葉子變紅
2.尖葉楓,到了秋天,葉子變黃
認識完楓與楓香後,我們又繼續往前走,接著便看到一種植物:北五味子;它是藤蔓植物,因此需要靠其他植物往上爬,才能吸收陽光。照理說,它應該依靠在堅固大樹上,但沒想到,這棵北五味子很特別,竟靠在枯木上,當然啦,一陣強風吹過後,他就會跟著枯木倒下。不久,老師向我們介紹台灣二葉松,它的樹皮龜裂得很厲害,而且很厚的樹皮能防燒。此外,台灣二葉松也是中海拔的先驅植物。走著走著,我們看到一條清澈小溪 ,將手浸入冰涼溪水中,頓時暑意全消。

下午,我們到了最後一站:山椒魚展示館。我們看了一部山椒魚的影片,內容是關於近年來復育山椒魚的研究及成果等。要離開了,我們望著觀霧這奇妙的仙境,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嘆。

多采多姿的中海拔植物之旅

捱過了顛簸的山路,片片薄霧為這趟觀霧之旅揭開序幕。一下車,冷冽的新鮮空氣迎面拂來,這是多久不曾感受到的清新!在準備好之後,馬上踏上巨木步道,開始我們的行程。

觀霧為何要取名為觀霧呢?因為海拔1500-2500公呎的範圍屬於中海拔,通常在這個高度是雲霧繚繞的環境,所以中海拔也稱雲霧帶,海拔約2100的觀霧長年有霧氣,因而得名。這裡的林向屬於針闊葉混合林,所以能同時見到平地常見的闊葉樹-被子植物和針葉樹,也就是興盛於侏儸紀的-裸子植物(裸子植物不一定是針葉),所以松、杉、柏、鐵樹…這些都不會開花,松樹中,常聽過的有二葉松和樺山松,分法其實很簡單:一束兩針就是二葉松,五針就是樺山松,而且樺山松的種子無翅,所以依賴松鴉來傳播;日本柳杉、香杉和台灣杉也是這裡的主角,日本柳杉的葉子柔軟不會刺人,毬果屬於圓球形,並且是日治時期被引進台灣做為經濟作物的植物,柳杉本來在日本是一種相當優良的樹種,到台灣來因為溼氣太重等因素而水土不服,就不像在日本那麼值錢,於是便無人砍伐,又因為樹種高大,葉子茂密,陽光無法透至底層,連自己的幼苗都無法長大,形成一片死寂的黑暗森林。不過,這裡還是有很多物種豐富的環境,台灣杉也在這片森林中佔有一席之地,而且它在分類學上屬於「台灣屬」,是唯一一個以台灣命名的屬名,台灣杉的特徵主要是當枝條變長時,它會先彎下去然後往上,形成一個弧形,再來就是葉子會刺人,程度不輸仙人掌,而香杉的葉子就較為柔軟,香杉又名巒大杉,因為是在巒大山發現的。

台灣原先有個馬告國家公園的擬定,後來卻未能成立國家公園。而馬告又是什麼呢?馬告其實是種植物,也就是山胡椒……,不是海邊的珊瑚礁啦!山胡椒的葉子經過搓揉後會有檸檬的香氣,果實通常會當作調味料來去腥味,這種植物有向陽性,喜歡生長在有充足陽光的中海拔地區。步道兩側除了山胡椒,還有許許多多喬木矗立,殼斗科的毽子栗有個和同科植物最大的不同點,它擁有「宿存」的特徵,相當好辨認。這裡的植物種類真的很多,簡直比百貨公司還要讓人眼花撩亂!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植物則不可貌「名」!別被命名者騙了。鐵杉不就是杉科嗎?沒想到它居然是松科的,樹幹非常堅硬,所以名字裡有個鐵字,我們看到一棵高高矗立在山頂的鐵杉,它似乎就是這片森林的王一樣,不過,叫做鐵松不是比較好嗎?另外一種是高山藤繡球,看名字像藤本,其實是灌木,白色的繡球其實是萼片,和九重葛一樣。

路邊隨處可見的非洲鳳仙花,顧名思義就是來自非洲,而非本土種,台灣的本土種鳳仙花也不輸給外來種。台灣主要有黃花鳳仙花、紫花鳳仙花和隸木華鳳仙花,台灣的鳳仙花最大的特徵是擁有「距」,是花後方一條微微捲曲的管子,裡面就有花蜜。前面兩種最大的不同就是花的顏色,隸木華鳳仙花也是紫色的,主要是花朵比較小,比較喜歡乾一點的地方。

步道兩旁的被蕨類和草本植物鋪上了繽紛的地毯,像是異葉紅珠和普拉特草,千年的檜木是柱子,頂起蔚藍的天,看到這般美景,都忘了讚嘆。時間不早了,卻還有好多植物來不及認識呢!這時已經要回到雪壩農場了。

山上夜晚的溫度瞬間降了不少,走進西餐廳,原本想像的只是簡單樸素的個人餐點,沒想到沙拉、法式麵包、濃湯、牛排、甜點……一一上桌,令我瞠目結舌,不禁懷疑這是否是用豆皮做的?之後還去做了藍苺起司球DIY,難得生態營會有這種活動安排。

月光皎潔無比,像是一盏路燈,打下柔和的亮光,輕輕地為山林蓋上棉被,繁星熠熠,各個星座在寂靜的夜排好隊,揭開夜遊的序幕。路上只有幾支蚯蚓、渦蟲,連隻青蛙的影子都沒看到,貓頭鷹的鳴叫聲忽遠忽近,但一直沒有辦法親眼目睹貓頭鷹的丰采,有點可惜,回來的時候看見了死亡的馬陸和癩蛤蟆,還長了螞蟻,可能是被車子輾斃的吧!最後回到了雪霸農場入口附近,眺望新竹市的夜景,真是美麗,可惜相機拍不起來,只好留給眼睛觀賞。

一早,天還矇矇亮時,我已清醒,聆聽白耳畫眉和冠羽畫眉的合奏,吐吐米酒和吐米酒,好像在說:too(nice)to meet you,我在園區內走著,忽然,一大群鳥向我們這裡飛來,停在一棵高聳的樹上,不過距離還是有點遠,而我一直無法確認是哪一種鳥,還滿可惜的,不過,我拍到一隻白耳畫眉,牠居然和我距離兩公尺而已,所以拍到超清楚的,至於冠羽畫眉警覺性太高,難以拍攝,留下遺憾。早餐過後,搭車到大陸林道西線入口,老師講解這裡的歷史,從大壩尖山到雪山一帶,被稱為神聖的山稜線,那裡的海拔全部都高於3000公尺,是許多登山客嚮往的地方。介紹完分辨互生和對生的葉序,老師來現場抽考,如何分辨楓與槭?楓就是槭,但不等於楓香。楓是對生、單葉,果實有翅,風香則否,是屬於互生、果實成球狀。

在一棵松樹上,結滿了綠色的球果,仔細端詳,這居然是蟲癭,但做成松果的形狀,實在是令人大為驚訝。途中還看到了山羌,雖然只有看到一眼,但是已在腦海中烙蔭下深深的回憶。

之後順道去了山椒魚館,看了山椒魚的生態紀錄片。這時時間不早,我們坐上車,即將告別這美麗的山和新鮮的空氣,另我有幾分的不捨,總覺得有什麼樣的缺憾,在我心裡徘徊。希望有一天能與觀霧再度相見!

顛簸,中巴在細碎蜿蜒的石子路上奔馳。拋開38度的艷陽,拋開恣意生長的闊葉林。霧,悄悄佔據,自山頭氤氳舒展,在窗外娉婷流轉。路邊的主角,也換成綿延千里的柳杉純林。不見低海拔人聲鳥囀,這朝僅存著無邊的寂靜、無邊的縹緲、和突然襲來,無邊的冷冽。

海拔一千五到兩千的觀霧,身處雲霧帶,林相偏向針闊混合。茂義利,觀霧舊名,在泰雅古語中意指「高起的山巒」,也意指日文「已經起霧了…」,古名訴說著觀霧永亙不變的地理特色,更殘酷地指出百年前政權快速更迭易主,不同的統治者對這片森林無情的層層剝削。

蒼茫的白無止盡的溶化的四周的景物,。走在微濕的土地上,巨木、綠茵顯得朦朧。原本應一束五針的華山松上不尋常的長出寬扁的幼葉,原來是木質藤本附生植物刺果衛矛,有幸記錄到盛開的白色五瓣花,和青綠色的澀果。台灣杉將彎鉤般的枝條深入步道,沒有四周環繞的柳杉柔順,一經碰觸,傲骨似的倔強葉針讓人不敢再領教。仔細觀察,這片彷彿千古冰封的森林也不全是日本柳杉,針狀葉的二葉松、刀狀葉的台灣杉、鱗狀葉的參天扁柏;新木薑子屬的漸尖葉心木薑子,濃蔭下努力伸展的卡氏櫧─低海拔兩大軸心國樟科和殼斗科更沒在這片雲霧森林中缺席。陽明山三大優勢木本中的昆欄樹挺立於迷霧森林中,不同於對抗東北季風的低矮灌木,闊衣裸骨(闊葉型態,裸子植物的維管束)的古老孑遺在此地生得英姿颯爽。

日漸西落,濃霧逐漸消散,一派金光灑落身旁開闊地,一株瓦氏鳳尾蕨在向陽的山胡椒下開掌揮舞,山胡椒辛嗆提神的葉片可不容錯過。頂芽狗脊蕨整齊地羽狀複葉二回互生,青翠的匍匐於巨木根前,忠實地守護著。枝間、葉間,無數的樹縫射進一束束霞光,璀璨奪目,將巨木步道點綴宛如人煙未至的仙境─很可惜這是許多觀光客的愚見。一路走來的柳杉純林、向陽坡地,訴說著日治以來土地上戰慄的悲歌。儘管硝煙已遠,但遠古的生機不再,徒留遍地如癌的柳杉松針植物鹼和靜寂的森林,蒼茫間追昔。

舉目所見寥寥幾株紅檜顯得鶴立雞群,頗有山呼海嘯之勢。自古紅顏多薄命,樹生得太好也會落得一樣下場,這幾株紅檜提早分岔,才能繼續挺立數千載,生得畸形實在不知是福是禍。這次踏查另一個重點,便是紀錄中海拔地區三種台灣原生鳳仙花。很快的在陰濕的邊坡的上發現其二蹤跡,分別是紫花和黃花鳳仙花,不同於非洲鳳仙花,黃和紫色小花隱身於層疊草木中,沒有外來種的霸氣,卻掩不住內涵溫婉光輝。

月明星稀,這枚又大又圓的銀幣廓清寰宇,四周點綴的珍珠微弱地凝望。晚餐過後,循著泛著銀光的產業道路,皓潔柔情地指引明路。夏夜出奇的靜,沉重的喘息聲隨著不停飄動的手電筒光芒信步向前,林子間佈滿松針,水溝一片乾涸……周遭詭異而死寂。黃魚角鴞的叫聲驚喜的響起,大家手中的光束頓時一陣亂顫,聲音卻逐漸遙遠,在幽谷中飄散。陰霾沉重隨著步伐湧上心頭,一隻米黃色的渦蟲,背生數條黑紋,在潮濕的青苔間蠕動,箭頭型的頭部在一縮一伸間左鑽右竄。一回首,望見山下新竹市區燈火熠熠生輝,為夜觀的空白抹上唯一一筆小驚喜。

翌日清晨一睜眼,五點半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屑,澄澈的藍宣洩而入,日已三竿。睡眼惺忪走出小木屋,刺骨寒氣森森直逼,方才凍醒,而睡意早已拋置九霄雲外。陽光懶洋洋地灑遍全身,通體舒暢的溫潤流竄進每一個毛細孔。隨意走走,清晨鳥鳴不論到何處似乎都合情合理,昨夜死寂的山林沐浴在金光下重燃生機。在環伺的噪叫中,雪霸五大優勢鳥類,就給葉老聽出三種,冠羽畫眉、繡眼畫眉、台灣叢樹鶯。其中成群冠羽畫眉在對面山頭枯枝枒間雀躍舞動,清朗的鳴聲似乎喚醒了沉眠山中,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湛藍的邊緣,洪荒的極巔,極目所至嶙峋峭拔的剪影,邊緣泛著金光。南北縱臥的巨人,是日人曾經望而興嘆的崇遠目標。從鄭經、馬偕到沼井鐵太郎,數百年來探險家只能望卻於終年裊繞的瘴癘之氣,在聳而無涯的峭壁前止步。聖稜線,大霸尖山到雪山間群峰連線,是登山者皆想征服的天空之路。比起大和民族氣吞寰宇的征服心態,泰雅族視此地為祖靈聖地,生命的潤澤都是來自嶔崎巨大的酒桶─大霸尖山。直到1927年,瀨谷喜三郎征服大霸尖山,日人的足跡終於串起整段聖稜線,象徵整片山林深陷桎梏,泰雅的贈禮,大酒桶的甘霖也不再甜美。

闊針交織,落葉喬木紅榨槭和尖葉槭青綠招展。同為無患子科楓屬,紅榨槭典型五裂,秋天變紅;尖葉槭則為飛彈型,秋天則是的葉黃素掌控全局。觀霧不尋常的烈日曝曬,皮膚因高輻射能量而隱隱刺痛。除了遠方熟悉的山形,深藍襯底、墨綠蒼松、險要的地形讓人彷彿迷失在加州優勝美地幾萬平方英里的山川地貌裡。前日的降雨,讓微潤的邊坡上爬滿梭德氏赤蛙小蛙,黑色腹斑和背褶是牠們的正字標記。松針堆間碩大的盤古蟾蜍是鮮紅色的特殊基因型,混濁的陰溝間密密麻麻萬點竄動是蟾蜍蝌蚪。而偶見黑背墨綠腹,腮幫子鼓鼓則是莫氏樹蛙幼仔和蛻變中小蛙。

陰溝連結出一大片光禿的崩塌地,低矮的人造林似盡徒勞緊握龜裂貧脊的岩壁,烈日加落石讓人想快快通過。一隻山羌追尋著母親呼喚在岩壁間左鑽右竄,在同學們驚呼議論中鑽入灌木叢。

又穿越一片針葉林,似水金光翻湧,山間溪澗在谷壁間雍容舒放。沁心舒暢的溫度從指間滑過,壯碩的紅娘華、水蠆宣示著水質徹淨無汙。更多的是蝌蚪小蛙在流速較緩的石縫間隱匿身影,梭德氏赤蛙坐霸溪澗。遍地梭德氏赤蛙,卻不見另一珍稀清流之主─觀霧山椒魚,只能在山椒魚保育館一睹其英姿。

午後,從另一個山頭,薄霧裊裊飄忽而致,下山又一顛頗考驗。生命一次次輪迴,命運之輪的運轉,彷彿觀霧規律擰轉的陰晴,不會因為曾經的腥風血雨,人類的恣意妄為而有所停歇。短暫的兩天一夜,我們觀霧,觀群峰層疊,觀千年檜木直抵芎蒼,觀漫天星輝如螢,觀重重山嶺遍布的生機。

觀霧
一大早,我們搭上了遊覽車,準備出發前往新竹。
下了交流道,遊覽車進入了上山階段,到了清泉檢查所,我們要申請入山證,所以大家都要下車,我在旁邊的商店裡看到了一瓶一瓶的「綠色果實」,看了一下標價,天哪,居然要六百元,這會不會太貴了阿,後來才知道,這些其實都是調味料,當車子再次啟程,我因為暈車而睡著了。
當我醒來時,看見身旁都是霧,原來,我們已經到雪壩農場了,當時的氣溫也才15℃而已,這還是夏天,冬天早就下雪了吧!而夏天的臺北會到35℃,整整差了20度,原來只要海拔上升1000公尺,氣溫就會降低6℃,這真是一個良好的避暑場所呀!連吃午餐的時候,霧都會從門外進入。
吃完了午飯,霧也為了我們下午的活動而散開,我們也利用著個機會前往檜山巨木步道進行觀察。
這條步道的特色之一就是有許多巨木,有樺山松、臺灣杉、日本柳杉等,而這些樹都已經不年輕了,但都還保存的不錯,這裡也有下雨、雷擊的日子呀,為什麼都不會倒下呢?原來這和霧有關,有霧代表有溼氣,而森林大火是不太可能在這潮濕的環境發生的,所以這裡的樹木都保存的非常的好。但這些日本柳杉是哪來的啊?這裡很多的樹都是林務局進行造林的,所以才有日本的樹種。
還記得剛在在商店裡看到了一瓶一瓶的「綠色果實」吧!原來,這是原住民的調味料─樟科植物中的山胡椒。山胡椒在泰雅族語又稱『馬告』,是山林中的調味料,在許多的料理中都可以添加一些來提味,它的綠色果實有辛辣味,難怪是一種調味料。
走著走著,我們看到了一株黃花鳳仙花,老師告訴我們,觀霧有台灣的三種原生的黃花鳳仙花和紫花鳳仙花,還有一種比較少的隸慕華鳳仙花,這些沿途都看的到。這條步道有五棵的紅檜巨木,樹高有30m,都至少有1000年了,這塊森林原本不只有五棵的巨木,是當時日本佔領台灣時,從觀霧地區砍了許多的巨木,國民政府來台後,也砍伐了許多,只留下一些賣不到好價錢的,因此這塊森林也有許多只剩下短短樹幹的巨木。
用過晚飯後,我們便進行了夜間觀察,原本以為可以看到許多生物,沒想到只聽到黃嘴角鴞的聲音,沿路上看到了兩隻渦蟲和一隻蜘蛛,最後要放棄的時候,又看到一隻失血過多的磐古蟾蜍,沒想到一個晚上只有這樣的收穫,令大家非常失望。
第二天早上進行觀察時,看到了一隻白耳畫眉,原本要拍下這隻白耳畫眉的,可惜它往山裡飛,這時才注意到早晨的山林有多美,在山中雲霧繚繞,太陽從山後升起,這時才注意到該吃早餐了。
上了車,大夥兒便前往大鹿林道西線,原本大鹿林道東線也是條不錯的登山道路,但因為天災,現在車子進不去,想爬還得走到登山口呢。大鹿林道西線原本是6.8㎞,但因為天災,最安全的也只能走到榛山的登山口。
進入了大鹿林道,生物就多了,比夜間觀察的收穫好多了。 走著走著,看到一隻小山羌從後面的跳出來,隨急一個叫聲,原來是母山羌呼叫小山羌回到樹林裡。在大家來的及拿起相機之前,它又往樹林裡衝,大家只看到它的屁股,即使我們等它出來,它也不會出來,看來它短時間之內是不會出來的,我們只好繼續往下走。
後來我們到了一條小溪,這條小溪比游泳池的水還乾淨,裡面有許多的幼蛙,翻開石頭一看,裡面有好幾隻幼蛙,這些幼蛙都還保留了尾巴,看來正準備上岸。
到了觀霧山莊,看到了原本提供住宿的小房子,如今已經上鎖,現在觀霧山莊也只有餐廳而已,當我們吃玩飯,在路上看到了少見的隸慕華鳳仙花,去了山教魚的保育管後,我們就準備下山了,這次的旅程非常難忘。

有錯誤,重貼
觀霧
一大早,我們搭上了遊覽車,準備出發前往新竹。
下了交流道,遊覽車進入了上山階段,到了清泉檢查所,我們要申請入山證,所以大家都要下車,我在旁邊的商店裡看到了一瓶一瓶的「綠色果實」,看了一下標價,天哪,居然要六百元,這會不會太貴了阿,後來才知道,這些其實都是調味料,當車子再次啟程,我因為暈車而睡著了。
當我醒來時,看見身旁都是霧,原來,我們已經到雪壩農場了,當時的氣溫也才15℃而已,這還是夏天,冬天早就下雪了吧!而夏天的臺北會到35℃,整整差了20度,原來只要海拔上升1000公尺,氣溫就會降低6℃,這真是一個良好的避暑場所呀!連吃午餐的時候,霧都會從門外進入。
吃完了午飯,霧也為了我們下午的活動而散開,我們也利用著個機會前往檜山巨木步道進行觀察。
這條步道的特色之一就是有許多巨木,有樺山松、臺灣杉、日本柳杉等,而這些樹都已經不年輕了,但都還保存的不錯,這裡也有下雨、雷擊的日子呀,為什麼都不會倒下呢?原來這和霧有關,有霧代表有溼氣,而森林大火是不太可能在這潮濕的環境發生的,所以這裡的樹木都保存的非常的好。但這些日本柳杉是哪來的啊?這裡很多的樹都是林務局進行造林的,所以才有日本的樹種。
還記得剛在在商店裡看到了一瓶一瓶的「綠色果實」吧!原來,這是原住民的調味料─樟科植物中的山胡椒。山胡椒在泰雅族語又稱『馬告』,是山林中的調味料,在許多的料理中都可以添加一些來提味,它的綠色果實有辛辣味,難怪是一種調味料。
走著走著,我們看到了一株黃花鳳仙花,老師告訴我們,觀霧有台灣的三種原生的黃花鳳仙花和紫花鳳仙花,還有一種比較少的隸慕華鳳仙花,這些沿途都看的到。這條步道有五棵的紅檜巨木,樹高有30m,都至少有1000年了,這塊森林原本不只有五棵的巨木,是當時日本佔領台灣時,從觀霧地區砍了許多的巨木,國民政府來台後,也砍伐了許多,只留下一些賣不到好價錢的,因此這塊森林也有許多只剩下短短樹幹的巨木。
用過晚飯後,我們便進行了夜間觀察,原本以為可以看到許多生物,沒想到只聽到黃嘴角鴞的聲音,沿路上看到了兩隻渦蟲和一隻蜘蛛,最後要放棄的時候,又看到一隻失血過多的磐古蟾蜍,沒想到一個晚上只有這樣的收穫,令大家非常失望。
第二天早上進行觀察時,看到了一隻白耳畫眉,原本要拍下這隻白耳畫眉的,可惜它往山裡飛,這時才注意到早晨的山林有多美,在山中雲霧繚繞,太陽從山後升起,這時才注意到該吃早餐了。
上了車,大夥兒便前往大鹿林道西線,原本大鹿林道東線也是條不錯的登山道路,但因為天災,現在車子進不去,想爬還得走到登山口呢。大鹿林道西線原本是6.8㎞,但因為天災,最安全的也只能走到榛山的登山口。
進入了大鹿林道,生物就多了,比夜間觀察的收穫好多了。 走著走著,看到一隻小山羌從後面的跳出來,隨急一個叫聲,原來是母山羌呼叫小山羌回到樹林裡。在大家來的及拿起相機之前,它又往樹林裡衝,大家只看到它的屁股,即使我們等它出來,它也不會出來,看來它短時間之內是不會出來的,我們只好繼續往下走。
後來我們到了一條小溪,這條小溪比游泳池的水還乾淨,裡面有許多的幼蛙,翻開石頭一看,裡面有好幾隻幼蛙,這些幼蛙都還保留了尾巴,看來正準備上岸。
到了觀霧山莊,看到了原本提供住宿的小房子,如今已經上鎖,現在觀霧山莊也只有餐廳而已,當我們吃玩飯,在路上看到了少見的隸慕華鳳仙花,去了山椒魚的保育館後,我們就準備下山了,這次的旅程非常難忘。

觀霧之旅-
經過一段段顛得很厲害且雲霧繚繞的山路之後,我們終於呼吸到不同於都市的新鮮空氣,讓身心都期待了這幾天的生態觀察,心裡也滿心希望能開開自己的眼界!

巨木奇觀
常常聽到巨目最有名的地方在阿里山,但是去過拉拉山之後我相信不只有阿里山的巨木是高大雄偉的。這次的觀霧也讓我看到許多高可參天的檜木,在檜山巨木群步道中一棵比一棵高,一棵比一棵歷史更悠久的紅檜就是證明。但是每走一小段的步道舊也會發現一個比一個大的樹根埋藏在草叢中,可見當時砍伐的數量有多驚人,還好我們現在看到的都逃過了一劫。不然可能以後也只能翻翻老舊的圖鑑欣賞當時的巨木了。而眼利的我們也立即發現到巨木身上的黑色東西,經老師講解一番後才知道是避雷針,看來我們真的有在好好保護它。

植物俱樂部
這兩天下來,林玉琴老師當然把中海拔的植物講的淋漓盡致,而我的收穫也是大豐收。說到住在觀霧附近的泰雅族,老師一定會介紹原住民最常使用的調味的調味料-馬告。這幾天來沿路走走都會看到,所以就會知道得越多,像它是陽性植物,喜愛生長在有陽光的寬闊區域。還有介紹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台灣杉,它的葉子末端會微微翹起,長的像三角形,而與柳杉最大的不同就是只要輕輕一握它的葉子,你的手大概就會出現許多一點一點的小傷口。途中老師也有介紹許多植物,例如:賊仔樹、鐵杉、棣慕華鳳仙花、紫花鳳仙花、黃花鳳仙花、裡白楤木、巒大杉、台灣擦樹、刺果衛矛……。把它們的特徵講得非常清楚,第二天時老師也替我們了解了楓和槭的觀念,楓=槭,但是楓香≠槭,老師也說最近植物學家已經達成了共識,把一些什麼什麼槭改成什麼什麼楓了。而這一趟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裸子植物上蟲瘿的部分,我從來沒有見過長的這麼像植物本身的蟲癭,在低海拔得一些葉子上偶爾會看到蟲癭,可是牠們總是長的像腫瘤一般什麼都不像,而牠卻長的超像毬果!讓我非常驚訝。

夜觀的失望
夜晚星空的光輝吸引了我們前去欣賞,只是時機不對,出現了最大的光害「月亮」,不然有許多的星星可以看得更清楚,但也算豐富,我們有看到夏季大三角、天鵝座、北斗七星、天蠍座等。只是我們拿著手電筒去夜觀時周圍的生態卻比滿天星斗遜色許多,沿路上什麼也沒有,只有黃嘴角鴞的聲音陪著我們,還有回途中的渦蟲及蜘蛛,就這樣什麼也沒有的掃興而歸。

鳥語蹤謎
一大清早耳邊的鳥鳴和蟲鳴就喚醒了我,趕走了我的睡意,引領我帶著裝備到戶外去欣賞牠們,陣陣的「吐米酒」以及「吐吐米酒」都是我被吸引的最大原因,雖然一路上都無法瞥見牠們美麗的身影,但是也有一直叫「急救~」的藪鳥在草叢間跳躍,大方的擺pose讓我們拍得盡興。踅了一圈之後,我們就回到小木屋開始在窗戶邊當窗戶賞鳥隊等待,真的皇天不負苦心人,除了遠方跳躍的藪鳥之外,在窗戶邊的樹枝上還有一隻應該是鷦鷯的鳥,離我們非常近,當然二話不說來猛拍,而牠也似乎不怕我們,輕鬆的在那跳來跳去,彷彿把我們當作空氣一般,最後也才因為快碰到牠而飛走了。而在我們吃飯附近的路上我更是看到疑似是白耳畫眉的幼鳥,牠馬上就跑到旁邊的樹叢裡,而且我也看到了白耳畫眉飛了下來一直叫,才能推測牠是誰,只可惜牠跑得太快了,害我無法拍照留念,但我仍然有拍到近距離的白耳畫眉。真讓我驚訝我的運氣竟然這麼好!應該去簽一下大樂透才對。這天的下午,我們去走了大鹿林道西線,這裡的鳥也不在少數,至少讓我見到了許多的冠羽畫眉在樹頂飛舞,途中鳥鳴不斷只是要找到牠們就得費一番的功夫,尤其是台灣小鶯,沿途都有牠的聲音,卻沿途都沒有看到牠的身影,真是可惜。到達終點的時候,反而能清楚看到鳥的行蹤,讓我找到一隻茶腹鳾。

清涼的蛙蛙天堂
在我們走大鹿林道西線的終點是一條清澈冰涼蜿蜒的小溪,我們在那裡觀察了許久,裡頭有許多幼蛙、蝌蚪以及青蛙,當然也少不了蝌蚪的天敵-水蠆。在那裏只要翻一下石頭,就會有蝌蚪跑出來,有時透過清澈的溪水也會看到在水底休息的幼蛙,而在附近活動的我們幾乎每翻到一隻就會愈來愈高興,沒想到還有這麼好的環境沒遭到破壞,只是溪流上的那座橋也就只能用焚琴煮鶴來形容了,往上游慢慢走,兩旁的草叢逐漸茂密,鳥鳴也會愈來愈動人,我心想這裡真是一個好所在!而且如果你能更細心觀察溪流中的石頭,也許你將會發現上面有隻瞵視昂藏的青蛙,俯瞰水底。水蠆部分,雖然邱老有看到一隻超大的,只是我無緣見到啊。

觀霧山椒魚
觀霧有名的物種之一就是觀霧山椒魚,也是我這次前來最想看到的生物,只是我們在野外沒有發現,只能從影片裡才能一睹牠的風采,只是影片所敘述的大部分都是棲地問題,也讓我們警覺不能在這樣下去,棲地的消失是最可怕的,像地球如果沒有氧,那我們人類在一小時以內必定滅絕,同樣的我們也必須推己及人,讓生物能有一片樂土。才不會讓牠的身影只停留在圖鑑上。

心得
這次的觀霧之旅,不但讓我對中海拔的植物及動物有進一步的了解外,也對它的景色念念不忘,在都市中這裡更是世外桃源,有著適宜的氣溫、誘人的山景、清涼的小溪、悅耳的鳥鳴以及新鮮的空氣,有誰不想擁入大自然的懷抱呢?所以你我應該更加的努力保護它,讓生命生生不息!

  自從升上七年級以後,就沒有什麼跟著邱老他們跑野外的時間了。所以當我坐上了即將要載我們去觀霧的小巴時,簡直是開心到快翻掉了啊啊啊~

  一路上我睡的非常差,不知道是司機技術太爛還是道路品質太差,我感覺到車子一直不停的東搖西晃,害我的頭一直不停的和玻璃進行「親密接觸」;我的頭上似乎多出了好多個小包包說。還好一下車就可以吃午餐了!

  檜山巨木群步道是養足體力後的第一站。觀霧在日治時期叫做茂義利,我覺得還是現在的名字比較有藝術性。由於觀霧位於中海拔,所以這裡的林像只要沒被開發過的話,就是真闊葉混合林;要是開發過的呢?那就是一排排站的直直的挺挺的日本柳杉。

  日本柳杉給我一種害羞靦腆的感覺,因為她的枝條並不像熱情洋溢的台灣杉一樣是翹起來的,但是千萬不能和台灣杉握握手啊!不過如果你是那種沒事喜歡搬石頭砸自己腳的人,那請勇敢的、赤手空拳的和台灣杉互相捏一下手吧!(越用力越好喔~)這一握下去包準你畢生難忘,而全長約六公里的步道也都可以聽到你美妙的慘叫聲了。

  走哇走,我們一群青春洋溢的小夥子們緊緊的跟在林玉琴老師背後。路邊有一種超好認的蕨類–瓦氏鳳尾蕨。這種有趣的蕨類呢,會先從葉柄分岔成三根,左右兩根會再分岔一次,所以根據我筆記本上的圖……呃……怎麼越看越像鹿頭了?

  途中有經過一片純柳杉林,除了日本柳杉和地上一些小不隆咚的植物以外,幾乎是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人為砍伐及栽種的結果。當我們正在感嘆人類的無知時,後面突然好大的「碰!」一聲,還伴隨著尖叫聲和噼哩啪啦的聲響。走在比較前面的我們轉頭一看,唉唷喂呀~!邱老竟然老馬失蹄的滑了一個跤了!所以我在此代表邱老向大家傳達一個重要的消息:千萬不要踩樹根!這句話的背後這是有邱老的辛酸血淚史在的!

  我們這群小蘿蔔頭向邱老確認了他的相機(沒錯,不是他本人唷)沒事後,便繼續邁開步伐向前走了。(真是一群冷血學生呀~)沿途林老師向我們一一介紹了根據葉苞才能分辨的殼斗科、台灣本土的香杉、有刺的李白楤木、看起來就很好吃(嘴賤啊)的阿里山鬼督郵、和繡球幾可亂真的大枝掛繡球等我從沒見過的植物。一想到林老師已經把這些數量驚人的資料全部塞進腦袋,我就覺得有股冷冷的風從旁邊「咻~」的吹過去;我大概要四十年才有辦法做到吧!

  路上我們還有看到台灣原生的鳳仙花–黃花鳳仙花和紫花鳳仙花。顧名思義,一個就是黃的,另一個就是紫的,不過他們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唷!花朵後面那個長條狀的距是來藏蜜的;一聽到老師這樣說,嘴饞的我當然是想要來吃吃看,但是這裡可是國家公園啊~~!所以我就只用相機記錄她美麗的身影啦~林老師說原生的鳳仙花有三種,另外一種是隸慕華鳳仙花,顏色更漂亮,林老師說明天有可能就看得到囉。

  當然啦,既然這條步道的名字裡有「巨木」兩個字,那這條步道上就一定會出現巨木。果然,我們就看到了那神聖的偉大的超高的超粗的超大的超老的嚇死人的巨木們,我們看到的巨木都是紅檜,其中四號和五號巨木的樹齡還處於未鑑定狀態,而一號巨木則是……噹噹!約兩千年!很驚人吧!林老師說這代表了這一片森林有兩千年都沒有發生過火災唷。

  林老師還介紹了一種天然調味料–馬告。馬告是泰雅族語,中文是山胡椒,樟科,陽性植物,我們看到的時候果實還沒有熟,所以是綠色的;果實如果熟了就會變成黑色唷。

  後來我們又爬了很多路、滑了很多跤以後,終於到馬路上了;老師們看到大家快脫虛的樣子,決定讓司機來接我們;這個消息讓我們通通鬆了一口氣,否則我們還要走大約兩公里長的路才回的去哩。葉鎮文跟我們說他的「有滑到而且差點跌倒」次數已經超過了他給自己的標準:十次。我想了想,我也是有差點滑倒的經驗,但是多虧了平日追殺男生的經驗以後,我已經越來越「能幹」了;感恩啊感恩。(合掌)

  令人期待的晚餐時間到了!由於住宿的關係,我們大部分的人可以吃西餐,而六個人可以吃中式的。套句邱老的話:「來到山裡還吃西餐,太奇怪了!」所以三位老師都決定吃中式自助餐;反觀,大部分的人大概都覺得西餐比較高級(差不多吧),所以只剩下幾個年紀比較大的學長在爭奪「不吃西餐」的權利。我很幸運的吃了中式的!

  晚餐後就是DIY時間啦,我們做了藍莓起司球,周庚翰還一直被旁邊的大哥哥吐槽(哈哈哈),不過說實在的,大家包的東西都看起來一樣慘–軟趴趴的。不過,搞清楚啊!這是生態營ㄟ!藍莓起司球和這個有什麼關係啊?算了,反正很好吃。

  晚上當然就是我們的夜觀時間啦~!山區的光害果然比較少,讓我抬頭一看,就可以輕鬆的認出北斗七星,而邱老則是在旁邊指指點點:「你看你看,那邊那個是北極星;你說那個嗎?等一下……(低頭撥平板)喔那個是……」託他的福,我生平第一次認清了天蠍座的心宿二,那顆紅紅的星星。

  在星象方面我們頗有收穫,但是動物方面呢?簡直是一塌糊塗。由於旁邊都是單一林相的柳杉林,所以生態一點也不多樣化;我們看到的不是死蟲(而且還壓扁了)就是線蟲,半條蛇都沒有(超沮喪),但是大家都「飢不擇食」,有蟲就照,完全不管它是什麼東東啦。唯二比較有趣的是我們有聽到黃嘴角鴞的聲音,以及看到了一隻被輾斃的盤古蟾蜍;關於那隻蟾蜍呢,我們去程時還沒有牠,但是回程時卻已經發現有螞蟻在搬運牠的屍塊了。既有此有趣畫面,何樂而不拍?

  隔天早上是個晴朗的好天氣,和昨天雲霧飄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但是儘管面對烈日,我們還是勇敢的出征–到榛山步道去啦!去步道入口,林老師給我們上了一點歷史課:關於日治時期的一些趣事,像是泰雅族為了躲避日本人而逃進一個後來自己也被困住的山谷裡呀、1927年日本人終於登上了大霸尖山呀、等等等。

  走進了步道後,林老師拋出了一個問題:「楓和槭要怎麼分?」大家面面相覷,不知道怎麼回答。這時,有人很勇敢的回答了:「兩個應該是一樣的東西吧?」叮咚!正確答案!不同的是楓(你叫他槭也可以啦)和楓香:前者葉序對生,後者葉序互生;前者有翅果(跟ㄑ長的有點像),後者就是那種學校裡常見的「刺刺果」。很簡單吧?

  接下來林老師就拍著一棵樹,介紹介紹這棵於他樹有點不同的樹:台灣二葉松。台灣二葉松,顧名思義,就是一束有兩針(兩片葉子),他的樹皮均裂深且厚,所以不怕火燒。就因為這樣子,這種怪異的樹還蠻喜歡火的:一來其他數因為沒有那麼厚的樹皮保護而被燒死,只剩下台灣二葉松;二來台灣二葉松才得以繁衍下一代–台灣二葉松的果鱗要遇熱才會張開。嘖嘖嘖,還真是聰明啊。

  一般來說,人類破壞森林後,紅檜是回不來的啦,但是台灣二葉松和木質好的赤陽就會把握先機,開始一直長、一直長了。說著說著,林老師又發現了一種藤本植物–北五味子;我們看到的那一株北五味子因為它攀爬的對象已經不支倒地了,所以我們才得以近距離觀察他一串串的未熟果。聽說成熟的果實吃起來有五種味道–酸、甜、苦、辣、澀,而既然有北五味子,那有沒有南五味子呢?答案是「有」,而分辨他們就是要依據果實–南球北串。這個口訣不錯吧。

  一路上,我們半條蛇都沒看到,植物倒是看了不少:和李白楤木一樣樹幹都有刺的台灣楤木、中海拔常見的尖葉楓、芸香科的賊仔樹、上面掛著一隻色彩鮮豔的橙帶藍齒蛾的羅漢松、小小櫸木、小小台灣杉、分岔多且木材一塊軟一塊硬的鐵杉、葉柄長而且葉子有三種型態的樹參、一摸就不得了(樹皮含有植物鹼)的木荷、聞起來像撒隆巴斯的冬青油樹、……;走著走著,前面的同學突然叫的起來:「山羌!」大家一轉頭,哇!還真的咧!可惜只看到屁股,而且一下下就消失不見了。

  接著,我們就趴在地上看植物啦,有葉子對生的普拉特草、有著小小白花的龍膽、葉子互生的異株紅葉,和邱老最喜歡的黑果深柱夢草。啊啊啊!好難唸的名字啊!不過他和異株紅葉一樣,果實都超小的,一黑一紅,剛好可以拿來玩耶!除此之外,我們還抓到了一支蛇目蝶,大概是受到了我們恐怖眼神的脅迫(還是是被捏昏了?),這隻蝴蝶就連我們把它放在石頭上,他也還乖乖的停著,動也不動。看來他回去要收驚了。

  在不遠處有一條小溪(邱老叫它榛山溪)我們一群人就開心的拖了鞋襪,下水觀察。有人在抓蝌蚪,有人在抓青蛙,有人翻石頭找水蠆,有人抓螃蟹,我則是看到了一隻貌似鉛色水鶇的鳥,然後抓到了一隻肚破腸流的梭德氏赤蛙(安息吧孩子)。溪水真的很涼,讓我們差點流連忘返,還好沒有,不然就要餓肚子了。

  午飯後,我們終於看到了昨天沒看到的隸慕華鳳仙花,這種小小花立刻引來了我們一群人;和紫花鳳仙花不一樣的是,紫花是整朵都是紫色,而隸慕華則是有粉有白。其實,我們還有看到另一個有趣的東東–蟲癭。我們看到的蟲癭呢,掌的超級超級像毬果的,如果不告訴你哪個是哪個,大部分人(包括我)都分不太出來;不過這也模仿的太好了吧!

  前往山椒魚保育館時,我們還看到了一點也不黃且有毒的毛地黃、普拉特草的紫色的已熟果、又稱為法螺菊的海螺菊、開黃花的蛇梅、有毒且屬於毛茛科的小白頭翁,和隨風搖曳的法國菊。我最喜歡的是法國菊和小白頭翁,因為他們兩個的花瓣都蠻白的,很適合園藝。

  到了山椒魚保育館後,我們看了導覽員–酋長極力推薦的一部紀錄片。這部片子主要是在記載於民國85被發現,數量非常非常少的觀霧山椒魚。山椒魚大約在中生代的侏儸紀就出現了,可以算是一種偉大的生物。觀霧山椒魚全長約十公分,全黑,身上有白點點,有力的頭部,吃無脊椎動物,在靠近水邊的地方生活,天敵友鳥、蛇、鼠和猴。繁殖期是冬天,會在水裡交配及產卵,雄山椒魚會有護卵的行為;小山椒魚會在春天孵化,並且在夏天的時候出水、上岸。

  我個人覺得山椒魚是一種可愛的生物,就這樣小小隻,行動緩慢,看起來一副就是「楚楚動人」的樣子。林老師說他也曾經在雪霸國家公園裡發現過觀霧山椒魚,害我羨慕死了。只不過,由於牠們數量真的非常非常稀少,加上之前八八風災的關係,土石流把很多的觀霧山椒魚都給幹掉了,所以想看到牠們更不容易了啊啊啊~(回音)

  回到悶熱的台北以後,我開始懷念觀霧的冷空氣了–拜託!晚上蓋厚被還是會冷耶!假如台北也能這麼涼就好了(這樣就可以省下很多很多的電費啦)。不過要是台北這麼涼,那山上不就冷死人?還是算了吧,心靜自然涼!希望下次去觀霧能夠看到觀霧山椒魚!

觀霧之行

雪霸國家公園坐落在新竹及桃園的交界處,是一段由3000公尺以上的山脈堆砌而成的樂土,雪霸其中分三個主要的部份,分別是武陵、見雲和觀霧。武陵因盛產高山蔬果及櫻花鉤吻鮭的發現而名聲大噪;見雲則沒有特意的商業開發;而觀霧呢?這詩意的名字究竟為這次旅程撞擊出什麼火花?霧氣又守護著怎麼樣的森林呢?
走,一起去瞧瞧吧!
遠眺幽靜的山林,只見一層層的銀白覆蓋在挺拔的蒼綠樹冠上,就如詩中所言【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在中海拔的雲霧帶中,遠眺和近觀是全然不同的風貌。車子搖搖晃晃地爬上崎嶇的山路,駛進霧中,伸手不見五指,白茫茫的霧想將大的吞沒般,毫無盡頭的持續擴展著。
觀霧舊名為茂義利,是日據時期的伐木林場,但因海拔過高,砍下來的木材不便運送下山,以致於到了今日還堆積在山上。當國民政府來台時大量提倡種樹,於是便將原本砍罰帶進的中海拔森林種滿一排排的日本柳杉,在長期且大面積的種植下,一部份的觀霧逐漸轉為柳杉純林。這也造就了兩種對比型態的差異,值得我們細細觀察。
車子終於停在雪霸山莊的門口,大家一面卸下行李,一面為下午的累人行程做好心理準備。在吃過飯後,車子將大家一一送上步道口,旅程就此悄悄地拉開了序幕。
走入潮濕陰暗的樹林,樟科的代表植物新木薑子屬微微顫動,一旁柳杉下垂的枝枒掛滿了水氣,從枝枒的縫隙望過去,黑壓壓的一片都是柳杉,也難怪,柳杉不注意也難的樹形讓人覺得威脅性十足。不過,在一片樹林中,似乎有一兩顆植株枝條尾部特別上揚。這和日本柳杉相當相似的樹,正數台灣唯一單屬單種的台灣杉。
台灣杉是亞洲能長的最高的樹種,記錄中有80公尺高和直徑3公尺的樹。一些植物學家將亞洲大陸上的族群劃為另一個種類 Taiwania flousiana;不過在將各地區的標本比較後,發現其所主張的不同並不一致。這兩種植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台灣杉的枝條又尖又刺,我說可不是樸通的刺喔!只要摸一下台灣杉的枝條就足以讓你永生難忘。
再往前走,路愈是濕滑,以致大家寸步難行,大大的降低了前進的速度,不過有幸身處寂靜的柳杉林裡,與身處都市塵囂相比,也是另一種沉澱吧!
專注於濕滑得地面,因此當隊伍前排的同學發出【啊!】的嘆息時,仰頭彷彿又看見一個全新的世界。一顆龜裂整齊的紅檜高聳入雲,也許,語言已經不足以形容它的茂密,這時我才明白,我們走的原來就是觀霧的巨木步道。由於中海拔的濕氣充足,長壽的植物不會有被森林大火燒死的危機,又因紅檜木質雖好,卻較早分岔、容易遭真菌腐蝕,不是早期筏木工人喜歡的樹種,因此比起扎實挺拔的扁柏,紅檜更容易保留下來成為巨木。
除了在公園裡隨地可見的非洲鳳仙花以外,台灣也有原生種的鳳仙,台灣原生的鳳仙花共有三種:黃花鳳仙、紫花鳳仙級棣慕華鳳仙花,而這三種在觀霧都有紀錄,而有幸,在這趟旅程中,我們都有機會一賭他們的風采,凡是鳳仙花家族的成員,花萼下一定都有一隻長長的密杯,而除了花瓣的顏色相異外,黃花及紫花兩者花型相當接近,只有棣慕華花型略小一點,雖不如非洲鳳仙花的豔麗,但更添幾許秀氣。
接近步道的尾聲,我們很幸運的又拜訪到一種很具有指標意義的植物,它叫做昆楠樹,為什麼這種植物有指標意義呢?回朔到250萬年前,冰河時期開始,全球氣溫隨之下降,北方的植物紛紛南遷避寒,高海拔的植物也趁著冰川慢慢遷移到個個大陸棚上尋找新居;然而,到一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時期結束,回暖的氣候又迫使植物向山區遷移,至此,裸子植物的針葉世界宣告結束,被子植物稱霸植物界,佔領資源豐沛的中低海拔,而裸子植物只能退回高海拔。而在這裡介紹的昆楠樹,正屬於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中間的過渡物種,昆楠樹的葉子雖然外型是闊葉,但是就如同鴨嘴獸一樣,是一個植物學家無法分類的意外。
吃飽喝足之後,一行人配上手電筒等夜觀裝備,祈禱著能一窺小型哺乳類的夜姿,然而卻因一旁種植的皆是柳杉,除了黃嘴鴞斷斷續續的哀鳴外,只見一些如渦蟲般的軟體動物,以及聞步伐聲匆匆而走的節肢動物,大家的期待轉落空,悶悶的腳步聲下,彷彿聽見空空的山林裡迴盪著失望的嘆息。
光輕輕地爬上矮牆,翻過窗戶,融化在潮濕得空氣裡,榨乾昨夜的寒意,終於凝結在我的枕頭上,變成一震暖暖的芬芳。我套上外衣,舉起相機,想捕捉窗前的光影,和耐相機總不太配合,便起身輕推木門,想郊外覓尋早晨的眷顧,就在那陽光灑落一的的金黃,前廊上穿來此起彼落的鳥鳴,大多都是畫眉科的,其中又以冠羽畫眉佔了多數。雖聞其聲,但不見其蹤,出現較多的,被我用相機往下來的,反倒是白耳畫眉,白耳畫眉,又戲稱垃圾鳥,雖是戲稱,卻也反映了令人痛心的生態危機,教友觀光開發的山區,雖然帶來觀光利益,但因名勝美景過度熱門,觀光客又餵食野生動物,也就造成了垃圾鳥、垃圾猴、垃圾魚……等等,同時也造就了野外的「人工」動物著種詭異的生態現象。
吃過早點後,邱老宣布今天的路程與昨日較為不同,至於怎麼個不同法?就有留給我們慢慢來體會了!
老師在路口停了下來,我偷看了一下路,相較昨天,今天的路更像是還未成熟的次森林,多是先驅或向陽的闊葉樹。
從400年前的明末清初開始,自雪山到大霸尖山這條聖稜線就少不了喜好挑戰自我的登山客,不過當地剽悍的泰雅族視聖稜線為祖先的安息地,想當然而不會希望有人侵犯,於是挑戰者一一宣告失敗。日治時期,日本人以武力鎮壓扎在山腳下的原住民部落,卻怎麼也攻不上山型詭異,中年雲霧繚繞的大霸尖山。直到1927年,瀨谷喜三郎挑戰大霸尖山成功,才正式牽起神秘聖稜線的縱走,體驗台灣高山的力量與美。
走入步道,陽光從枝枒間灑落,昨夜的露珠未乾,露出一片生意洋洋的樣子,老師在一株很眼熟的植物前停下腳步,這正是很有詩意的楓樹,這時老師問我們一個很有爭議性的問題,楓和槭的差異性在哪?前幾年流行一個說法叫三峰武促,其實,正確的答案是:他們是完全一樣的東西,容易搞混的其實是平地常見的風箱。這兩種植物要麼區分呢?其實很簡單,楓(槭)的果實是長了翅膀的翅果;而楓香的果實則是外表布滿刺的球狀。
繼續向前,來到一處開闊的崩塌地,在一陣高亢的鳴叫後,遠遠一道黑影閃了過去,是一隻小山羌,他的體型略比狗大一點,在他飛馳奔回叢林前,沒人來的及拿出相機,當黑影消失在樹叢裡,只得望著他的背影哀嘆。我們在一條小溪邊休憩,順便捕捉一些兩棲類的身影,我踏進水裡,冰冷和炙熱同時襲擊而來,暫時麻痺了即將要離開觀霧的不捨,旅程中覓尋許久的美,原來就在這裡!
告別步道,來到餐廳,餐庭前幾個阿伯在摘馬告,馬告又叫山胡椒,是原住民常用的調味料,聽說味道辛辣無比,相當受到歡迎,不信邪的我拿起一顆新鮮的現摘馬告,大小大約小拇指指甲的二分之一大,別小看小小一顆,他可是威力十足喔!我輕輕咬開皮,那味道真令人永生難忘,就像直接吃一池的新鮮芥末一樣直衝腦門,差點讓我飆淚!
觀霧之行到此告一段落,車子外的氣溫逐漸飆高,綠葉也轉成灰撲撲的高樓大廈,也許回到人群中,才能真正體會山裡的寂靜吧!再見,聖稜線!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