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30蜻蜓的生態觀察_沈錦豐老師演講心得

Filed Under (eci進階班) by eco on 30-08-2008

蜻蜓與豆娘心得故事,請發表於此。

蜻蜓的生態觀察的簡報全文下載(16.8 MB)

壹. 筆記
一. 蜻蛉科
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蛉目
1. 不均翅亞目(Anisoptera蜻蜓)—晏蜓科 Aeshnidae、弓蜓科 Corduliidae、勾蜓科 Cordulegastridae、春蜓科 Gomphidae、蜻蜓科 Libellulidae
2. 均翅亞目(Zygoptera豆娘)—珈蟌科 Calopterygidae、鼓蟌科 Chlorocyphidae、細蟌科 Coenagrionidae、幽蟌科 Euphaeidae、絲蟌科 Lestidae、蹣蟌科 Megapodagrionidae、琵蟌科 Platycnemididae、樸蟌科 Protoneuridae、洵蟌科 Synlestidae
3.間翅亞目(Anisozygoptera昔蜻蛉)—
二. 蜻蜓生活史(卵-稚蟲-成蟲)
由卵孵化的幼蟲(若蟲larvae),叫做水蠆(音caai3)或蝻,在淡水環境度過大部分時間,演化出呼吸鰓(與魚鰓不同),喜食水棲昆蟲或蜉蝣幼蟲,及孑孓,軟體蟲類,小魚蝦,蝌蚪.水蠆體型肥短,頭上1對觸角,2隻大眼,下顎伸縮自如,背上有2對翅芽,尾部有3根硬棘突.蜻蜓若蟲蛻皮次數因種類不同而有異,一般經過八至十四次的蛻皮(每次蛻皮稱為一齡instar),終齡時爬上小草上羽化成蟲.這段期間短需三個月,長則五年,經最後一次蛻皮時期(終齡若蟲),若蟲就沿著水草,從水中爬出來.大體上是在夜間到天亮為止,身上的翅膀伸展成形,完成羽化成蟲階段,整個羽化過程花兩小時.變為成蟲的蜻蜓就開始捕食其他的昆蟲,充份地補給營養,然後又交尾產卵,完成後,雄雌兩性都會死亡.成蟲為食肉性,以捕食其他小昆蟲為主.牠們沒有蛹的階段(不完全變態類),翅膀生於體外,.牠們擁有一雙碩大發達的複眼(上半部為遠視,下半部為近視),能夠看到微細的移動;上面還有三隻單眼,感應光暗.反而蜻蜓的觸角並不發達.牠們是最擅於飛行的昆蟲,還擁有具咀嚼式堅硬的大顎,這些特點對捕獵十分有利.
資料來源:http://www.hk-green.com/visit/dragonflies.htm↑↑↑↑↑↑

卵期—稚蟲期(前稚蟲、稚蟲)—成蟲
三.蜻蜓與豆娘的辨識
1.共通點:
1.生活史是經過卵─稚蟲─成蟲三個階段,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
2.牠們的稚蟲叫做水蠆,生活在水中。
3.成蟲和稚蟲都是肉食性的。
4.身上有一雙大複眼,二對透明膜質的翅膀,有咀嚼式口器。
5.觸角很短並不明顯。
2.差異處:
1.大多數蜻蜓的體型比豆娘大。
2.豆娘腹部比較細長,蜻蜓的比較粗寬。
3.停棲時豆娘大都會雙翅合併在胸後腹上,蜻蜓則是雙翅平展。
4.豆娘前後翅的大小、形狀、翅脈都很相似,蜻蜓後翅基部比較寬大。
5.豆娘(均翅亞目)兩個複眼的間距較大,蜻蜓(不均翅亞目)兩個複眼的間距較小

四.雄雌辨識
1.在水域看到的蜻蜓比率是9:1
2.雌雄的蜻蜓生殖器都在第9節,但雄蟲第地2腹節面有另一個開口
3.雄蟲在第10節有肛附器,雌的則是尾毛
五.產卵方式
挖土式
打針式
撥水式
摸魚式
插秧式
六.羽化方式
直立式
倒垂式
七.科別分類
一.不均翅亞目
蜻蜓—體型比豆娘大,左右複眼較靠近,腹部比較粗寬,停棲時雙翅向兩
側呈不同角度平展,是飛行能力很強的昆蟲
口訣:春姑慶功宴(春勾蜻弓晏)
1.春—春蜓
2.姑—勾蜓(台語ㄍㄡ)
3.慶—蜻蜓
4.功—弓蜓
5.晏—晏蜓
1.春蜓科
1.兩個複眼分的最開
2.本科包含大、中小蜻蜓
3.下唇前方沒有裂痕
4.稚蟲主要棲息於溪流水域
2.勾蜓科
1.比春蜓的複眼更相連一點
2.屬於大型蜻蜓
3.體身成黑色巨營光黃斑紋
4.下唇有列橫
5.稚蟲主要棲息於小瀑布下方的水池
3.蜻蜓科
1.兩個複眼連接在一起
2.種類最多、且變異最大的
3.體型為中、小型,體色變化多
4.前翅與候翅三角室的形狀不同
5.腹部第2節不具側片突起
6.稚蟲主要棲息於靜止的水域,少部分是在溪流
4.弓蜓科
1.屬於中大型
2.頭、胸部有名顯的藍色或綠色光澤
3.複眼相連
4.前翅與候翅三角室形狀與方向不同
5.晏蜓科
1.複眼相連,連接觸呈直線
2.體型次於勾蜓
3.腹部第1截至第3節前1/4呈橄欖球型,稱為「豐腰區」
4.前翅與候翅三角室形狀與位置不同
5.稚蟲棲息地十分多樣
6.飛行速度快
二.均翅亞目
豆娘—是屬於均翅亞目的肉食性昆蟲,前後翅的大小、形狀、翅脈都很相似,體型大多數比蜻蜓小,停棲時大都會雙翅合併。

1.珈蟌科
1.大型豆娘
2.溪流行
3.褐胸上有金屬光澤
4.雄蟲無翅痣、雌蟲有白色翅痣
2.幽蟌科
1.中型豆娘
2.翅痣是黑褐色的
3.溪流行
4身體以黑色為底,成蟲個體有白粉
3.鼓蟌科
1.小型豆娘
2.溪流行
3.有長鼻
4.翅比腹長
5.腹部最粗
6.雄蟲無翅痣、雌蟲有白色翅痣
7顏色鮮豔
4.絲蟌科
1.中型豆娘
2.除蜻紋絲蟌外,停棲時翅不合攏
3.腳的剛毛稍短
4.上肛附器常
5.合胸較細長
5.洵蟌科
1.最大型豆娘
2.停棲時翅不合攏
3.合胸有金屬光澤
6.蹣蟌科
1.中小型蟌科
2.停棲時翅不合攏
3.雄蟲第9節有脊狀突物
7.琵蟌科
1.中型蟌科
2.腳的剛毛長且密
3.部分種類雄蟲中後腳之巠節膨大
4.部分種類雄蟲下肛附器比上肛腹器長
8.樸蟌科
1.小型豆娘
2.全台只有1種,合胸為橘色
3.腳的剛毛短
9.細蟌科
1.小型豆娘
2.腳的剛毛短
3.靜水水域行
4.肛附器較短
八.蜻蜓之最
1.最巨大的昆蟲(古代蜻蜓身長40cm、展翅長70cm)
2.飛行速度最快的昆蟲(每分鐘速度20m、時速72km)
3.最曲折的愛情(因為雌雄交配時、總是彎著腹部)
九.其他
一.台灣地區已知有15科87屬155種
二.卵的數量
(一)蜻蜓科、勾蜓科、春蜓科常用點水方式產卵,有的會連續點水,一次產下三至五粒或二、三十粒卵,有的則是先將卵堆積在尾端,然後再點 水把一、二百粒卵全部排出沉入水中。
(二)晏蜓科蜻蜓習慣停在水生植物、水邊青苔或泥土產卵,一次一粒連續慢慢的將卵產入植物莖幹或泥土、青苔細縫中。
三.蜻蜓、水蠆的食物與天敵
1. 水蠆的天敵:,鳥類、蛙類、人類、魚類
2.水蠆的食物:蜉蝣、孑孓、小魚、蚯蚓
3.蜻蜓的天敵:蜘蛛、螳螂、螞蟻、青蛙、鳥類
4.蜻蜓的食物:小昆蟲為主如蒼蠅、蜜蜂
四.新發現得蜻蜓
一則報導
台灣北部發現3種新記錄種蜻蜓2006/10/31
  台灣長期觀察蜻蜓生態的生態攝影愛好者秋寒煙,最近在台灣北部基隆市一座尚未命名的湖邊,發現台灣新記錄種的蜻蜓,由於這隻來自日本的嬌客有著紅色的腹部,又是秋寒煙發現,蜓友們決定以「秋紅」在自然保育季刊上發表,並建議將發現地取名為「秋紅湖」。

  秋寒煙9月來到基隆市這座人煙罕至的無名湖,進行蜻蜓生態調查,順利拍到3隻雄蜻蜓與1隻雌蜻蜓後,經蜻蜓鑑識專家葉文琪確認是台灣新記錄種,經討論後命名為「長尾蜻蜓」,之後,由於新記錄種最好能有實體樣本做為佐證,葉文琪等多位專家又協助秋寒煙前往捕撈長尾蜻蜓,秋寒煙再度捕獲另一種也會遷移的新記錄種蜻蜓,為尊重新記錄種的發現者,同行專家建議把秋寒煙抓到的蜻蜓取名為「秋紅蜻蜓」。

  最近秋寒煙又在秋紅湖發現新的記錄種翅黑蜻蜓,短短幾天內就發現3種新記錄種蜻蜓讓人稱羨,專家指出,秋寒煙發現的長尾、秋紅蜻蜓,都是在台灣第一次發現的蜻蜓,可能是在秋天東北季風增強時節,搭著東北季風的順風車,抵達台灣。
資料來源: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NewsID=50669
1. 長尾蜻蜓
2.秋紅蜻蜓

3.

補充
其他-新發現蜻蜓3.
翅黑蜻蜓

蜻蜓新發現 3台灣金紀錄內容:
【大紀元10月3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嘉東/基隆報導〕長期觀察蜻蜓生態的生態攝影愛好者秋寒煙,最近在基隆市深溪路一座尚未命名的湖邊,發現台灣新記錄種蜻蜓,由於這隻來自日本的嬌客有著紅色的腹部,又是秋寒煙發現,蜓友們決定以「秋紅」在自然保育季刊上發表,並建議將發現地取名為秋紅湖。

生態攝影愛好者秋寒煙上個月來到基隆市深溪路旁這座人煙罕至的無名湖,進行蜻蜓生態調查,順利拍到三隻雄蜻蜓與一隻雌蜻蜓後,把攝得的照片貼在自然攝影中心網站的蜻蜓版上,經蜻蜓鑑識專家葉文琪確認是台灣新記錄種,經討論後命名為長尾蜻蜓。

由於新記錄種最好能有實體樣本做為佐證,木柵動物園爬蟲館館長陳賜隆獲知後,10月7日特別邀前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葉文琪等人協助前往捕撈長尾蜻蜓。

一群人前往捕撈時,秋寒煙先捕獲一隻紅色的雌蜻蜓,以為是長尾蜻蜓,經陳賜隆、葉文琪拿出蜻蜓圖鑑進行比對、確定後,證明是另一種也會遷移的新記錄種蜻蜓。

正當大夥為新記錄種的發現感到高興時,秋寒煙突然接到女兒意外身亡的消息。秋寒煙說,當時他不想破壞大家喜悅的氣氛,強忍住悲痛,想不到手中的雌蜻蜓突然伸出牠長長的產卵管在圖鑑上產起卵來,他本能地將圖鑑上的卵全撥進了水裡,深怕稍一耽擱,降低了孵化的成功率。

「當卵都落水的那一刻,我才回過神來。」秋寒煙指出,「在蜻蜓產卵的短短幾分鐘時間裡,真的很神奇,喪女的哀傷突然暫時凍結。」

沈錦豐建議把秋寒煙抓到的蜻蜓取名為「秋紅蜻蜓」,尊重新記錄種的發現者。事隔多日,大夥才知道秋寒煙喪女的事,並且知道秋的女兒竟叫秋豔紅。

秋寒煙最近又在秋紅湖發現新的記錄種翅黑蜻蜓,短短幾天內發現三種新記錄種蜻蜓,由於秋紅湖為私人地,又位於重劃區內,蜓友擔心未來恐遭填平,希望政府能設法保留這塊難得的綠地。

木柵動物園爬蟲館長陳賜隆說,秋寒煙發現的長尾、秋紅蜻蜓,都是在台灣第一次發現的蜻蜓,可能是在秋天東北季風增強時節,搭著東北季風的順風車,抵達台灣。

(http://www.dajiyuan.com)
10/31/2006 9:36:48 A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0/31/n1504067.htm
驚見秋紅蜻蜓 深信是亡女化身內容:
古時候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化作蝴蝶比翼雙飛的故事,而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節發生,基隆市有一位愛好攝影的秋先生,長期紀錄鳥類與蜻蜓的一生,結果就在他發現台灣新物種秋紅蜻蜓時,卻發生女兒跳樓的意外,而這蜻蜓的名字剛好與他女兒一模一樣,感覺就好像女兒化身為蜻蜓,飛來這裡看他最後一眼站在湖邊頭戴鴨舌帽,專注的看著攝影鏡頭的就是秋寒煙先生,因為熱愛攝影,所以只要有空就會跑到湖邊,為鳥類與蜻蜓拍照,就算蜻蜓再小,也逃不過他的法眼看著發現的秋紅蜻蜓照片,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女兒,想不到發現新品種的秋紅蜻蜓,卻突然接到女兒的噩耗,讓秋先生覺得秋紅蜻蜓的出現,就像是女兒來看他最後一眼巧合的是,秋先生的女兒就叫做秋艷紅,剛好和秋紅蜻蜓名字一樣,讓他看到秋紅蜻蜓就好像是看到女兒,為了讓大家能看到更多的自然生態,他也希望政府能多注意環境的維護,留給後代更寬廣的未來
(我怕我做的超連結不成功所以才把內容貼上去,)
蜻蜓的分類
1春 春蜓科 Gomphidae
2姑 勾蜓科 Cordulegastridae
3慶 蜻蜓科Libellulidae
4功 弓蜓科 Corduliidae
5宴 晏蜓科Aeshnidae
我覺得蜻蜓真是個有趣的動物

今天真是一個艷陽高照的好天氣,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的對媽媽說:「今天要上的課是由基隆鳥會理事主席沈老師所要帶來的-『認識蜻蜓』」,於是我就馬上往學校出發去學習知識囉!
蜻蜓是我們對蜻蛉目的通稱,蜻蛉目就是我們常說的和。
分類學上屬於:
1.動物界。
2.節肢動物們。
3.昆蟲網(有翅亞目)。
4.蜻蛉目。
(均翅亞目)-俗稱豆娘台灣有九科,有珈蟌(大型豆娘)、幽蟌(中型豆娘)、鼓蟌(型豆娘)、絲蟌(中型豆娘)、洵蟌(最大型豆娘)、蹣蟌(中小型豆娘)、琵蟌(中型豆娘)、樸蟌(小型豆娘)及細蟌(小型豆娘)。
(不均翅亞目)- 俗稱蜻蜓台灣有五科,有蜻蜓、勾蜓、春蜓、晏蜓和弓蜓。
(閒翅亞目)-昔蜻蛉(台灣目前還沒有這種昔蜻蛉)。
生活史
蜻蜓得一生分為卵期->稚蟲期->成蟲期。
卵期: 蜻蜓卵的外形各式各樣,在夏季只要6~10天即可孵化。
稚蟲期: 蜻蜓的稚蟲期稱為水蠆,有個3~4個月就成蟲3~4年才會成蟲。
成蟲期:大多數蜻蜓的雄蜻蜓和雌蜻蜓的器官有一些地方是不太一樣的,大部分的雌蜻蜓的產卵管都退化了。
蜻蜓和豆娘如何分辨
蜻蜓:
1.通常體型較大,腹部較寬。
2.複眼距離比較近,有的會連起來。
3.後翅比前翅寬及大。
4.停頓時,翅膀不重疊。
豆娘:
1.體型較小,腹部粗寬。
2.兩個複眼距離常過一個複眼的直徑。
3.前翅和後翅一樣大
4.大部分的豆娘停頓時,翅膀合攏豎在背面。
我覺得沈老師所上的認識清廷非常有趣,因為老師讓我更了解到各種蜻蜓的名字、習性和交配方式等等……老師還說了一則故事,讓我覺得今天輸入了好多好多的知識。

上課時,老師教了我們很多蜻蜓和豆娘的雌雄分辨.差別和習性…等等的知識。
像蜻蜓是不均翅亞目 而 豆娘是均翅亞目
有些蜻蜓產卵時,是用點水式,而且大概要點300多下,雄蜻蜓則回在旁邊幫忙守著。
還有很多種蜻蜓,如:猩紅蜻蜓.紫紅蜻蜓.善變蜻蜓.褐基蜻蜓.大華蜻蜓.廣腹蜻蜓.樹穴蜻蜓.艷紅蜻蜓.鼎脈蜻蜓.金黃蜻蜓.灰黑蜻蜓.呂宋蜻蜓.樂仙蜻蜓.三角蜻蜓.賽琳蜻蜓.藍黑蜻蜓.租鉤春蜓.細鉤春蜓.紹德春蜓.杜松蜻蜓.侏儒蜻蜓.彩裳蜻蜓&漆黑蜻蜓…等等(其實我還有記~我手酸了)

蜻蜓也有分種類,有:春蜓.勾蜓.蜻蜓.弓蜓.晏蜓
也可以用:
村姑慶功宴–>春勾蜻弓晏
來記!
今天老師也講了1篇故事~真感動阿~~
409 陳怡廷

一.筆記
區分蜻蜓的種類就要看眼睛。
春蜓科:兩眼之間的距離分得很開。
勾蜓科:兩眼之間的距離有一點分開。
蜻蜓科:兩眼之間的距離有一點分開,又有一點黏再一起。
弓蜓科:跟蜻蜓科有一點一樣,但背上有光澤。
晏蜓科:兩眼擠在一起,變成一條線。
蜻蜓的眼睛黏在一起的占大多數,而且蜻蜓的腹部比豆娘粗大,但是豆娘的眼睛一律分開,而且腹部比蜻蜓細。
二.蜻蜓的外型
頭部:有對付眼和三個單眼,口部大顎很發達。
胸部:前胸、中胸和後胸癒合而成的合翅,前後翅有許多翅脈分隔成不同形狀的翅室,翅近中央有轉折處叫翅結。
腹部:一共有十節,雌雄第八節具有產卵管,雌雄在二、三節的交界處會有一個副生殖器。
三.蜻蜓的一生
蜻蜓:由前稚蟲把卵撐開,再來稚蟲(不均翅亞目)會從前稚蟲的殼掙脫出來,經過二到三年的時間(有些長達十年以上)稚蟲會爬到水面上等待羽化變成成蟲,當稚蟲羽化成蜻蜓後,就可以進行交配,繁衍下一代。
豆娘:由前稚蟲把卵撐開,再來稚蟲(均翅亞目)會從前稚蟲的殼掙脫出來,經過二到三年的時間(有些長達十年以上)稚蟲會爬到水面上等待羽化變成成蟲,當稚蟲羽化成豆娘後,就可以進行交配,繁衍下一代。
四.心得感想
上完了這堂課以後,我學會了如何分辨蜻蜓的種類,而且我還對蜻蜓有了更深的了解,這都要感謝老師用心的教導,原本對蜻蜓一竅不通的我,這次總算對蜻蜓有更深入的了解,自然界還有許多我不懂的地方,我會認真求學,進力的去研究、探討那些深澳的知識的!

蜻蜓(Dragonfly)觸鬚短,通常複眼連在一起,腹部較粗,為半行變態
蜻蜓雉蟲水蠆有直腸鰓,豆娘雉蟲有長長的尾鰓
豆娘(Danselfly)複眼分開,腹部細長
蜻蜓的生物地位: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蜻蛉目→均翅亞目(豆娘)、不均翅亞目(蜻蜓)
雄蜻蜓在交配期會將在第六腹節生殖孔的精子移精到第二腹節的交配器
蜻蜓是最大的昆蟲
蜻蜓飛的最快
蜻蜓有最曲折的愛
蜻蜓有最變態的生活史
蜻蜓生活史:卵→前若蟲→雉蟲→成蟲
在夏天六到七月最適合觀察蜻蜓
在晴天中午前及與後市最適合觀察蜻蜓的時間
(紅蜻蜓)
霜白蜻蜓是紅蜻蜓唯一中胸部為黑色的
猩紅蜻蜓腳是紅的
紫紅蜻蜓紫紅色的
善變蜻蜓為成熟時是黃色,成熟後變為紅色,牠的翅脈是紅色的
小紅蜻蜓是全世界最小的蜻蜓
褐基蜻蜓腹部八、九節背部有黑斑,翅基部為褐色
大華蜻蜓腹部八、九節全黑
廣腹蜻蜓臉白,合胸黑黃相間,交配器細長
樹穴蜻蜓會在樹洞產卵,翅末端為黑褐色
雄焰紅蜻蜓肛附器往上翹
(藍蜻蜓)
鼎脈蜻蜓胸部黑色,翅痣為黑色
灰黑蜻蜓胸部黑色,翅末端有顏色
金黃蜻蜓翅痣為黃,翅基部為黑
呂宋蜻蜓翅痣為黃
樂仙蜻蜓身上有金黃色斑蚊
三角蜻蜓雄性翅基為藍,後翅接近三角形,雌蜻蜓翅基部為黑
賽琳蜻蜓翅末端有藍斑
藍黑蜻蜓幾乎全翅為藍黑色,雌蟲翅為透明
粗勾春蜓第八腹節有二全黑扇
細勾春蜓第八腹節扇黃黑相間
紹德春蜓有黃色平行斑紋在腹背
杜松蜻蜓第二、三節較粗
侏儒蜻蜓白臉、眼睛水藍色
彩裳蜻蜓像蝴蝶
薄翅蜻蜓會聚集捕食蚊子
橙斑蜻蜓胸部為黑黃色
褐斑蜻蜓前翅翅脈為黃褐色
漆黑蜻蜓大小和新台幣五元差不多大
碧翠晏蜓雌蟲有粉紅眼睛,雄蟲為水藍色
(豆娘)
白痣珈蟌翅痣白,體色金屬黑
中華珈蟌接近翅末端藍色,翅末端黑色
青黑琵聰雄蟲藍色,雌蟲黃色
環紋琵蟌腳白色
脛蹼琵蟌產卵為打針式
短腹幽璁後翅幾乎全黑
棋紋鼓蟌翅膀比體長
朱背樸蟌背為黃
白粉細聰成熟後胸全白,下肛附器長
橙尾細蟌似白粉細蔥但胸部不會變白
昧影細蟌是藍色
紅腹細蟌腹部為紅
青紋細蟌腹部有青色斑蚊
葦笛細蟌幾乎身體全黑
弓背細蟌前腹為紅色
(雄與辭的分別)
1.先觀察是蜻蜓或是豆娘
2.再觀察雄性或雌性
3.最後觀察是哪一種
(蜻蜓)
雄蟲腹部第二節有交配器,第九節有生殖孔,肛附器長
雌蟲有尾毛和產卵管
(豆娘)
雌蟲產卵管明顯
雄蟲腳膨大
(科別)
蜻蜓分為:
晏蜓科
春蜓科
勾蜓科
弓蜓科
蜻蜓科
(背誦口訣)
村姑慶功宴
(春勾蜻弓晏)

豆娘分為:
珈蟌科
幽蟌科
鼓蟌科
絲聰科
洵蟌科
蹣蟌科
琵蟌科
樸蟌科
細蟌科

在這堂課中,我學到了許多有關蜻蜓的知識,
老師的講解讓我更清楚蜻蜓與豆娘的生態,
我其實對各種昆蟲都很有興趣,
這次的課程激發了我對蜻蜓興趣,
我也非常喜歡研究昆蟲,
也謝謝老師提供自然攝影中心這個網站,
因為這次的教學,我對昆蟲又有更多的概念了。

這次的生態營,是沈錦豐老師所上的「蜻蜓的生態觀察」,但因為我很晚才到,所以聽到得比較少。在這堂課裡,我了解到了如何分辨蜻蜓的雄雌,可以利用看第二腹節,雄的第二腹節會凸出來,而且有鋼孵器,雌的則是尾毛。豆娘也是雄的第二腹節凸出來。蜻蜓類分為春蜓、勾蜓、蜻蜓、弓蜓、晏蜓,而豆娘類則分為鼓蟌科、琵蟌科、幽蟌科、鋪蟌科、珈蟌科及蹣蟌科。我還了解了蜻蜓跟豆娘的不同,蜻蜓的體型較大,複眼距離較近,後翅比前翅寬大,還有一個:蜻蜓休息時,翅膀像身體攤平;豆娘的特徵則是體型較小、腹部細長、複眼之間的距離超過複眼的直徑、前翅和後翅幾乎一樣大小及大部分停歇時,翅膀合攏豎在背面。蜻蜓得生態史是不完全變態,稚蟲稱水蠆,經過多次蛻皮後,變成成蟲,而成蟲經過約一個禮拜才會成熟
這次的課程,非常有趣,我了解到很多有關蜻蜓的事,而且也學會分辨了蜻蜓及豆娘,原來蜻蜓及豆娘有那麼多種,雖然我只聽到一小時,很多資料都要看手冊,但這堂課我反而吸收得更好。邱老師說:「晚到沒關係呀,因為沒聽到你吃虧!」我覺得沒錯,遲到是我沒上到好聽的課,所以以後,我一定要準時甚至早到。

蜻蜓的生態觀察 生態進階筆記3 沈錦豐老師主講97.08.30
102日新吳仲升
遊走公園時,看著在生態池邊徘徊的蜻蜓和豆娘,個個穿著五彩繽紛的花衣裳,輕巧的飛過清澈的水塘,心中感覺分外平靜,同時腦袋浮現蜻蜓悠閒一生的想像圖-孵化後,無憂無慮的悠遊溪流,長大後,又可以自由自在的在空中翱翔,傳宗接代後,便毫無遺憾的平靜死去。唉,多麼美好的一生啊!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啊,蜻蜓和豆娘從「卵」孵化變成「前稚蟲」再變成「水蠆」後,就根本是過著神經緊繃、提心吊膽的日子。蜻蜓的成蟲活著時可以生產超過三十萬顆卵,但是水蠆的天敵幾乎多到塞滿了水塘,鳥類、魚類、紅娘華、龍蝨等都是毫不留情的看到就吃,許多種類都會因為幼蟲時期被獵食而消滅殆盡,以致數量非常稀少。所以,幼蟲時期短,通常是種族龐大的關鍵喔!有些雖然「僥倖」活到成蟲時期,螳螂、青蛙、蜘蛛、鳥類等也會讓他們不得安寧。因此,雄蜻蜓都會在羽化後的短幾個月中急切的找伴,一天會交配十次以上,因為在自然界,數量越多,存活的機率就越大。
觀察蜻蜓和豆娘時,最好能分辨它們的種類、科目、舉止,運用相機或書面資料記錄下來。尤其是在離水池很遠的森林中,有時會看到難得一見的母蜻蜓,就非拍不可囉。
蜻蜓和豆娘到底該如何分辨呢?大致上來說,蜻蜓的腹部較粗短,豆娘則較細長;蜻蜓的兩對翅膀不一樣大,豆娘一樣;豆娘兩隻眼睛都分得很開,蜻蜓不一定;停下來時,豆娘的翅膀通常會合起來,蜻蜓不會。另外,從一些細節也能分辨雌雄:腹部分為十節,其中雄的在第二節的地方通常會有小小的突起,那是製造精子的地方,雌的沒有。雄的尾部有尖而明顯的肛腹器,是交配的地方,雌的尾部只有所謂的尾毛,有些會有明顯產卵管(大多已經退化)。雖然了解分辨蜻蜓的方法,但兩者之間的區別有時仍需倚靠經驗。
經驗固然重要,但是分辨蜻蜓的科目也是有「撇步」的喔,老師傳授我們一項分辨蜻蜓的獨門絕技—「村姑慶功宴」五字口訣。「村」字聽起來像「春」,是指不均翅亞目中的春蜓,是雙眼分得最開的蜻蜓;其次是「姑」,台語聽起來像「勾」,是指勾蜓,雙眼非常靠近但仍然沒有黏在一起;接著是「慶」和「功」,蜻蜓和弓蜓的雙眼都已經黏起來一點點了,但弓蜓的胸部背面都有金屬的光澤,蜻蜓沒有;最後是「宴」,宴蜓的雙眼近到擠在一起,中間還擠出一條長長的直線。三角蜻蜓是我最喜歡的蜻蜓,牠們的翅膀都呈現鮮明寬大的三角形,且翅膀基部和末端有著亮麗的寶藍色,十分耀眼奪目,因此對牠的印象和好感都最深刻。
豆娘的種類共可分為珈蟌科、鼓蟌科、幽蟌科、洵蟌科、絲蟌科、蹣蟌科、細蟌科、琵蟌科、樸蟌科九種。九種豆娘之間並沒有什麼特色或共通點可尋,所以全要靠經驗來分辨科目。我最欣賞「棋紋鼓蟌」,牠黑色身體裡有著閃亮的青藍色斑紋,像極了一位穿著黑禮服戴著綠松石項鍊的貴族,讓人一看就感受到一股特殊的氣質,十分漂亮。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其實,坐在冷氣房裡聽著別人研究出來的知識,和自己親身觀察、用心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老師也鼓勵我們選擇一個主題,持續的去觀察,不但可以有許多新的發現,其中也會發生一些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自己也會從中得到樂趣。不管是什麼原因,什麼目的,只要勇於嘗試,你我都有可能成為專業的研究者。

台灣蜻蜓種類不但非常豐富,而且近十年來蜻蜓種類更增加十七種,讓台灣蜻蜓種類從原本的一三八種增加到一五五種,實在是非常驚人,尤其是新紀錄種都是國際間備受矚目的保育物種。蜻蜓雖然是大家很熟悉的昆蟲之一,但很多人對於蜻蜓和豆娘有甚麼不同?蜻蜓吃些什麼東西?「蜻蜓點水」真正的意義是什麼?……等等問題卻很少人能完整回答。只知道蜻蜓飛得很快,很美麗等, 這次在基隆鳥會理事主席沈錦豐老師所介紹的『認識蜻蜓』課程中,讓我們利用觀察蜻蜓和豆娘家族的外觀特徵和棲息環境、產卵行為、稚蟲習性和食性等生態行為,對活躍在大自然環境的「空中飛龍」~ 蜻蜓,有一番重新的認識。
蜻蜓的生物地位是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蜻蛉目的不均翅亞目,其生活史分為卵、稚蟲、和成蟲三個時期,進行的是半形變態,每種蜻蜓的外觀、形狀、大小、顏色和花紋均不相同,根據分類系統中,台灣產的各類蜻蜓總共分成五個科,分別為春蜓、勾蜓、蜻蜓、弓蜓和晏蜓五大科。口訣可依照眼睛分開的程度來唸是~村姑慶功宴(春勾蜻弓晏)。豆娘,真正的名字應該是蟌,豆娘是屬於蜻蛉目的均翅亞目。而豆娘的分類較為複雜共九科,分別為珈蟌、幽璁、鼓蟌、絲蟌、洵蟌、蹣蟌、樸蟌和細蟌科。豆娘的身體修長,複眼分開的程度超過了一個複眼的距離,看起來很像是舉重用的啞鈴。以前大家都只知道蜻蜓比較胖,豆娘比較瘦或是一些籠統的分法,其實這個也是其中一個辨認依據。但是如果開始仔細的觀察,就會發現蜻蜓與豆娘真的有許多不同之處,同樣具兩對透明的翅膀,蜻蜓休息的姿勢是攤著翅膀,既不互相重疊,也不覆蓋腹部。豆娘總是合著。蜻蜓的複眼距離比較近,有些種類的複眼甚至會相連。
蜻蜓成蟲通常習慣棲息在和稚蟲(水蠆)相同的環境,如:溪流或池塘沼澤水域環境附近活動。所以通常在水邊常常就可以看到蜻蜓了,在水邊的蜻蜓通常都是公的。當母蜻蜓想要產卵時才會來到水邊,要不然通常都會躲在樹林裡覓食。在水邊的公蟲等待交配的機會,利用複眼上方遠視的功能,一發現有母蟲飛來時,馬上用肛腹器夾住母蟲的前胸,進行交配的行為後馬上就會產卵。隨著种類的不同,雌蜻蜓產卵的習慣也有非常明顯的差異。蜻蜓科、勾蜒科、春蜒科蜻蜓較常採用點水產卵的方式,有的會連續點水,一次產下三至五粒或二十至三十粒,有的則是先將一、兩百粒以上的卵排出,堆積在尾端,然後再點水將它們全部沈入水中。晏蜒科的蜻蜓習慣停在水生植物、水邊青苔或泥土上產卵,一次一粒連續地慢慢產入植物的莖幹或泥土、青苔縫隙中。最特殊的是,少數蜻蜓還會將尾端的卵團空投入水中。

蜻蜓與豆娘都是屬於半形變態,所以生活史只有卵、稚蟲、和成蟲三個時期。在卵剛孵化不久,會有一種前稚蟲的型態專門戳破卵殼,六支腳都黏在一起,像是小蝦米一樣。幾分鐘後,前稚蟲就會蛻皮變成真正的一齡稚蟲。蜻蜓的幼蟲~水蠆,是水中兇猛的獵食者,以捕食水中的小動物為生,蚊子的幼蟲孑孓就是牠們的最愛。經過10次蛻皮,水蠆會產生劇烈的變化從幼蟲變成成蟲,讓幼蟲僅僅的捉住水邊的草,慢慢的進行吊掛式的羽化。羽化成成蟲後,蜻蜓屬於肉食性昆蟲,蚊、蠅、蜜蜂、蝴蝶,蜻蜓等空中的飛蟲,都可以在空中順利被追擊攔截變成食物。體型小的獵物,蜻蜓在空中一下子便能啃食下肚,對付體型大的獵物則必須停下來慢慢享用。有機會也可能在野外看見蜻蜓捕食豆娘,或大蜻蜓捕食小蜻蜓的情形。

★個人心得與經驗分享★
在這次上課中,我才知道蜻蜓是遠古時代最大的昆蟲,在2億年前的遠古時代,蜻蜓的身長可達40公分,展翅可達70公分。而在台灣,最大的蜻蜓就是,我常在內雙溪水圳發現的保育類無霸勾蜓,身長可達12公分。蜻蜓也是飛行速度第一名的昆蟲,每秒可以飛20公尺,也就是時速72公里。同時蜻蜓擁有最曲折的愛。交配前的儀式就像空中加油,交配的形狀像一個愛心。還有,蜻蜓具有最變態的生活史,從幼蟲變成蟲之間蛻皮的過程讓原本用直腸腮呼吸的幼蟲改用氣管呼吸,這之間劇烈的轉變很容易因為某些因素而導致蜻蜓的羽化失敗。蜻蜓的生活與水息息相關,所以常被拿來當作湖泊及溪流水域環境的重要生物指標。近年來因環境破壞,讓蜻蜓的棲地岌岌可危,因此處正面臨土地開發壓力,更突顯問題的嚴重性,以前常看見蜻蜓的地方,現在怎麼都不見了?是因為氣候的改變還是棲地的人為破壞?蜻蜓是否能繼續繁衍下一代?台灣的保育做的完善嗎?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台灣新發現的蜻蜓,大部分是原生種類,但像藍黑蜻蜓及灰脈蜻蜓,是因氣候暖化而從南方擴展到台灣;紅脈蜻蜓、長尾蜻蜓及秋紅蜻蜓是秋季才零星出現的迷失種。有了老師精采詳細的介紹,讓我對於發現新品種蜻蜓更有興趣,或許改天會有用我名字命名的蜻蜓出現 ~ 詳皓蜻蜓!真是令人期待呢!

蜻蜓的生態觀察 九十七年八月三十日

——————————————————————————————————

昆蟲界的直昇機—蜻蜓,牠有兩對看似脆弱但飛行力強的翅膀和敏銳的眼睛,這兩種法寶使牠能成為空中獵人.讓我們來認識這種奇妙的昆蟲吧!

壹.蜻蜓的分類
蜻蜓是我們對蜻蛉目的俗稱.蜻蛉目包括常見的蜻蜓和豆娘.牠們在分類上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們-昆蟲綱-蜻蛉目,而蜻蛉目又再細分為均翅亞目、不均翅亞目及間翅亞目.均翅亞目就是我們俗稱的豆娘,英文叫danselfly;而不均翅亞目就是蜻蜓,英文叫dragonfly.至於間翅亞目就是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及日本的昔蜻蛉,牠的身體粗如蜻蜓,但翅膀雙翅與豆娘一樣豎立在背上.

貳.蜻蜓的外型
蜻蜓的身體分三部分-頭胸腹.頭部由複眼、三個單眼、觸角、前額、上唇及大顎所組成.蜻蜓的複眼視力很好,可以用來尋找獵物;觸角短短的,是蜻蜓主要的特徵.蜻蜓是肉食動物,有一對粗壯的大顎,可以用來撕裂獵物.而大顎緊接著上唇及前額.蜻蜓的胸部是由前、中、後胸組成,稱為「合胸」.胸部長著三對腳及兩對翅膀,翅膀分部許多分枝的翅脈,形成許多翅室.使蜻蜓冠上「世上飛行最快的昆蟲」這個名號,都要歸功於牠的雙翅.蜻蜓的飛行速度高達每分20m,時速72km.翅膀末端有一個斑塊,叫「翅痔」,可以在飛行時用來平衡.翅痔上面不會有翅脈經過.蜻蜓有十個腹節,第十節末端視上下擭握器及尾毛;雌蟲在第八節有有產卵管;雄蟲在第二、三腹節交界處有一個副生殖器.

参.雌雄辨識
辨認雌雄很簡單,從外型及出現地點既可辨識.繁殖期的雄蟲會在水域巡弋,尋找伴侶,雌蟲通常在繁殖時期才會到水邊交配並產卵,平常則在其他地方覓食.出現於水域的蜻蜓雌、雄比例為1:9.若以外型判斷,雌、雄生殖器皆位於第九腹節,但雄蟲再第二腹節有一個開口,裡面有儲精囊及陰莖等生殖器官,並在第十腹節末端有肛附器,形狀較雌蟲腹部末端的尾毛尖.

肆.蜻蜓的生活史
蜻蜓屬於半形變態的昆蟲.半形變態的幼蟲都生活在水中.分四個階段,卵-前稚蟲-稚蟲-成蟲.
卵期:蜻蜓會在交配後產下卵.孵化時間約在6-10天內,並孵出前稚蟲.卵會因種類的不同,顏色及形狀也會有所差異.
前稚蟲期:主要任務就是戳破卵殼,這一階段只有3-5秒至2-3分鐘.然後,背部開始裂開,稚蟲才蛻皮孵化出來.前稚蟲期除了搓破卵殼,也可以保護稚蟲.
稚蟲期:又稱「水蠆」.每個種類的齡期都不同,6-18齡都有,導致時間也會有所不同.如無霸勾蜓的稚蟲期長達的幼蟲期長達三到五年.幼蟲期越久的種類數量越稀少.因為獵捕食物時很像向人乞討的乞丐,因此又稱「水乞丐」.
成蟲期:成長到終齡稚蟲後,會爬到枯枝、石塊等支撐點羽化.大部分的蜻蛉都在夜晚羽化.蜻蜓的羽化方式分兩種,倒垂式及直立式.倒垂式的種類會爬到植物上,然後撐開殼,等腳張開號,抓住殼展翅.而直立式則在石頭上展翅.每一時段後,成蟲的身體及翅膀都會加深顏色,就是所謂的「多態型」.成蟲是肉食性,以蝴蝶、蜜蜂等為食.繁殖期時,雄蟲會將精子儲入第二腹節,並巡弋地盤注意是否有雌蟲.蜻蜓交配時,雄蟲會抓住雌蟲的胸部,而雌蟲則會將腹部插到第二腹節以受精.附帶一提,據學者的研究,同種雌蟲的肛附器和雄蟲的前胸開口可能有鑰鉂和鑰鉂孔之間的關係,也是避免混種的方法之ㄧ.受精後,雄蟲會護著雌蟲到水邊產卵,以免雌蟲被其他雄蟲掠奪.雌蟲以點水方式,將卵產於水生植物上或水面.蜻蜓點水約三百次.蜻蜓有時會產卵於反光的物品上,如引擎蓋.如果蜻蜓將卵產於引擎蓋上,卵便馬上便成「荷包蛋」了.因此,滿佈水生植物的水池,蜻蜓也不會去產卵.

伍.豆娘及蜻蜓的辨識
豆娘:
1.體型較小,腹部顯的細長
2.兩個複眼的間距超過一個複眼直徑,外觀頗似啞鈴
3.後翅與前翅的大小幾乎相同
4.豆娘停棲時,雙翅合攏豎立於背上
5.豆娘的稚蟲身體細長,以三片尾鰓呼吸
蜻蜓:
1.體型較大,腹部較粗寬
2.複眼的間距小.
3.後翅較前翅寬大
4.蜻蜓停棲時,翅膀平放攤開.
5.蜻蜓的稚蟲身體粗短,以直腸鰓呼吸

陸.蜻蜓的食物與天敵
蜻蜓在無論是在水中或是陸地上,都是許多小昆蟲及小魚的頭號殺手.在稚蟲期時,牠以蝌蚪、小魚、紅蟲、石蠅幼蟲等為食,長大後以昆蟲為食,小自蚊蠅,大自蝴蝶和嬋,有的大型種類甚至會吃其他較小的蜻蛉.別看牠們那们強悍,牠們可是處處危機呢!稚蟲期的天敵有魚類、紅娘華等;成蟲期的天敵有鳥類、蜘蛛、螳螂、食蟲蛖等.

柒.台灣的蜻蜓科別
一.不均翅亞目-村(春)姑(勾)慶(蜻)功(弓)宴(晏)
晏蜓科:
1.複眼緊緊靠在一起,連接面呈直線
2.中大型蜻蜓,體型僅次於勾蜓
3.腹部第一節至第三節前1/4處膨大,稱為「豐腰區」
4.通常以快速巡弋方式飛行,幾乎不停棲
春蜓科:
1.複眼分的最開,間距約一個複眼半徑
2.本科蜻蜓從大、中、小型種類都有,多棲息於溪流域
3.下唇前方不具裂痕
勾蜓科:
1.複眼通常有點間距,但距離不比春蜓大
2.大型蜻蜓
3.複眼不相連,但間距與春蜓相比下又稍微靠近
4.下唇前方具裂痕
5.稚蟲生活於水流較緩慢的水域,雌蟲產卵時以插秧式產卵
弓蜓科:
1.本科屬於中大型種的蜻蜓種類
2.複眼剛好的貼在一起,不會擠得有點變形
3.頭部與胸部具明顯藍色或綠色的金屬光澤
4.雄蟲腹部第二節具短小側片突起
5.稚蟲大部分生活於流水域
蜻蜓科:
1.複眼剛好的貼在一起
2.本科的種類是最多且變異最大的一群
3.中小型蜻蜓
4.腹部第二節不具側片突起
5.大部分種類的稚蟲生活於淨水環境
二.均翅亞目
珈蟌科:
1.大型豆娘,但略小於洵蟌
2.溪流型
3.合胸具金屬光澤
4.雄蟲無翅痔,雌蟲具白色翅痔
幽蟌科:
1.中型豆娘
2.溪流型
3.翅痔黑褐色
4.身體以黑色為底色,成熟個體有白色粉末
鼓蟌科:
1.小型豆娘
2.溪流型
3.翅比腹長
4.顏色鮮豔
絲蟌科:
1.中型豆娘
2.除靑紋絲蟌外,停棲時,雙翅不合攏
3.上肛器甚長
4.合胸較細長
洵蟌科:
1.最大型豆娘
2.與絲蟌相同,停棲時雙翅不合攏
3.合胸有金屬光澤
琵蟌科:
1.中小型豆娘
2.部分種類雄蟲中後腳之脛節膨大
3.脚的剛毛長且密
蹣蟌科:
1.中型豆娘
2.雄蟲第九腹節被面有脊狀突起
樸蟌科:
1.小型豆娘
2.合胸為橘色
3.脚上的剛毛短
細蟌科:
1.小型豆娘
2.脚的剛毛短
3.肛附器短

捌.北部常見的蜻蜓與豆娘
蜻蜓
一.紅蜻蜓族:霜白蜻蜓、猩紅蜻蜓、紫紅蜻蜓、善變蜻蜓、褐基蜻蜓、大華蜻蜓、廣腹蜻蜓、樹穴蜻蜓、焰紅蜻蜓
二.藍蜻蜓族:鼎脈蜻蜓、灰黑蜻蜓、金黃蜻蜓、呂宋蜻蜓、樂仙蜻蜓、三角蜻蜓、賽琳蜻蜓
三.其他:粗鉤春蜓、細鉤春蜓、紹德春蜓、杜松蜻蜓、侏儒蜻蜓、彩裳蜻蜓、薄翅蜻蜓、褐斑蜻蜓、橙班蜻蜓、漆黑蜻蜓、小紅蜻蜓
豆娘:白痔珈蟌、中華珈蟌、靑黑琵蟌、脛樸琵蟌、短腹幽蟌、琪紋鼓蟌、朱背樸蟌、白粉細蟌、橙尾細蟌、瘦面細蟌、昧影細蟌、葦苖細蟌、弓背細蟌

玖.經驗
我常常在學校的操場看到一大群的薄翅蜻蜓和焰紅蜻蜓在飛來飛去,捕食蚊蟲,偶爾還可以看到產卵及交配的個體.雖然我和同學偶爾想嘗試著抓,但都不成功.但最近,我捕捉到一隻焰紅蜻蜓的雄體,但抓到沒多久,牠就死掉了.有一次,我徒手抓到一隻蜻蜓,仔細一看,發現是普遍的鼎脈蜻蜓,因為我怕傷害了牠,就將牠放生.我去三芝的農場時,我抓到了一隻橙尾細蟌,那是我抓到過最小的蜻蛉.

拾.感想
這次的課程讓我吸收了不少,也讓我認識了蜻蜓這種昆蟲.我學到如何辨認蜻蜓和豆娘,原來要分辨蜻蜓和豆娘是那麼的簡單.重要的是,我學到如何分辨蜻蜓的雌雄.只要從尾部外型分辨既可.通常尾部較尖的就是雄蟲,較钝的是雌蟲.我還聽了一個發現新種的故事:
台灣北部發現3種新記錄種蜻蜓2006/10/31
  台灣長期觀察蜻蜓生態的生態攝影愛好者秋寒煙,最近在台灣北部基隆市一座尚未命名的湖邊,發現台灣新記錄種的蜻蜓,由於這隻來自日本的嬌客有著紅色的腹部,又是秋寒煙發現,蜓友們決定以「秋紅」在自然保育季刊上發表,並建議將發現地取名為「秋紅湖」。
  秋寒煙9月來到基隆市這座人煙罕至的無名湖,進行蜻蜓生態調查,順利拍到3隻雄蜻蜓與1隻雌蜻蜓後,經蜻蜓鑑識專家葉文琪確認是台灣新記錄種,經討論後命名為「長尾蜻蜓」,之後,由於新記錄種最好能有實體樣本做為佐證,葉文琪等多位專家又協助秋寒煙前往捕撈長尾蜻蜓,秋寒煙再度捕獲另一種也會遷移的新記錄種蜻蜓,為尊重新記錄種的發現者,同行專家建議把秋寒煙抓到的蜻蜓取名為「秋紅蜻蜓」。
  最近秋寒煙又在秋紅湖發現新的記錄種翅黑蜻蜓,短短幾天內就發現3種新記錄種蜻蜓讓人稱羨,專家指出,秋寒煙發現的長尾、秋紅蜻蜓,都是在台灣第一次發現的蜻蜓,可能是在秋天東北季風增強時節,搭著東北季風的順風車,抵達台灣。﹙資料來源: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NewsID=50669﹚
蜻蛉目除了有豆娘和蜻蜓外,還有一種奇特的昆蟲,叫「昔蜻蛉」.我上網查了一些資料:
間翅亞目
這類蜻蛉在型態上是介於均翅亞目與不均翅亞目之間 牠的翅膀類似豆娘 具
翅柄 翅的中室為長方形 但身體結構卻類似蜻蜓 過去大多數學者認為本亞目
擁有較多蜻蛉祖先的特徵 所以稱之為”昔蜻蛉” 或者”蜻蛉的活化石” 但少數學
者認為本亞目在演化上是屬於較晚才分期出來的分類群 所以推測在較年輕的
陸塊上應該也有分布 目前本亞目在全世界只有一科一屬兩種的紀錄 僅分別分
布於日本及喜馬拉雅山區附近
這次的課程真有趣,讓我學到了許多有關蜻蜓的知識.沈老師還說了一句話,「只要你認真尋找,也能找到新的生物品種」.經由沈老師風趣的講解,也讓我對蜻蜓有更深一步的認識.

筆記
1.區分蜻蜓和豆娘
蜻蜓[Dragonfly]
[1]不均翅亞目。
[2]尾部短粗。
[3]複眼相連,或者相隔小於一個複眼的空間。
[4]體型較大。
[5]停止飛行時,翅膀是平展的。
[6]後翅比前翅大。
豆娘[Damselfly]
[1]均翅亞目。
[2]尾部細長。
[3]複眼相隔至少一個複眼以上。
[4]體型較小。
[5]停止飛行時,翅膀是合併的。
[6]前翅和後翅一樣大。

2.蜻蜓
[1]動物界,截肢動物門,昆蟲網,蜻蛉目
[2]分為春蜓科,勾蜓科,蜻蜓科,弓蜓科,晏蜓科
背法春 姑 慶 功 宴
[3]身體分為十節

3.分辨雌雄
[1]雄蟲在尾端有肛附器,負責夾住雌蟲,雌蟲則有尾毛。
[2]雄蟲第二節的生殖器會產生精子,再將它拿到第九節的生殖器官交配,因此有兩個生殖器官。
[3]雌蟲再第九節有產卵管,但大多已退化。

4.豆娘種類
珈蟌科,幽蟌科,鼓蟌科,絲蟌科,洵蟌科,蹣蟌科,琵蟌科,樸蟌科,細蟌科

蜻蜓和豆娘的分別
蜻蜓(英:Dragonfly,台:ㄘㄢˊ ㄋㄟ)
1.通常體型較大,身體粗寬。
2.腹眼很靠近,有些會連在一起 (例如:複眼緊密相連的晏蜓科) 。
3.後翅通常比前翅寬大,翅形不完全相同,翅脈的紋理結構差異也很大,屬於不均翅亞目。
4.蜻蜓休息時,會把翅膀攤平。
5.稚蟲沒有像豆娘有尾鰓,是靠直腸鰓呼吸,因此會利用尾端吸水、排水來呼吸,遇到危險時可以排水,以噴射放式前進,速度較快。
豆娘(英:Damselfly,台:ㄑㄧㄣ ㄚˋ)
1.體型較小,腹部細常、渾圓。
2.兩個腹眼的距離超過一個腹眼的直徑,整個頭部的形狀像啞鈴
3.前後翅一樣大,翅形相似,翅脈的紋理也大致相同,是屬於均翅亞目。
4.豆娘休息時,會把翅膀合併豎立在胸部背側。
5.稚蟲的尾鰓沒有收進腹部,尾部有3個明顯的葉片狀或肉質狀尾鰓,危急時可用來划水游泳,避開敵害。
台灣的蜻蜓及豆娘都屬於不完全變態中的半型變態,一生必須經過卵、稚蟲、成蟲,每一種蜻鈴的卵、稚蟲、成蟲的顏色、形狀、大小都不同。春、夏季是蜻蜓繁殖時期,交配時常連結成一個心形,因雄蟲在第十腹節末端有肛附器,交配時雄蟲以肛附器牢牢夾住雌蟲的前胸,而雌蟲的生殖器在第九節下方,所以會將腹部向上彎曲,將尾部插入雄蟲第2腹節(副生殖器,儲精囊),就形成心形;幼蟲羽化成成蟲時,有時候會從樹上掉進水裡,可能會溺死,因為幼蟲從水裡出來時,呼吸器官就會由鰓轉換成器孔,所以幼蟲掉進水裡會淹死。蜻鈴都有敏銳的複眼,複眼是由成千上萬的小眼組成的,複眼分為上、下兩部份,上半部為遠視,下半部為近視,有時候複眼上下兩部分顏色也不一樣,觸角都很短、不明顯,具有咀嚼式口器,中胸和後胸合併成合胸,翅膀上有翅痣,有一說是讓翅膀平衡,蜻蜓要轉彎時,會先轉身體再轉頭,因為昆蟲都不喜歡動到頭。
台灣的蜻蜓依顏色可分為藍家族,紅家族及其他,藍家族也就是冷色系,有藍色、灰色、白色等等,紅家族也就是暖色系,有紅色,黃色及橘色等等,蜻蜓又分為五科,有種類最多的「蜻蜓科」,如腹部有黑色班紋的燄紅蜻蜓、翅脈為紫紅色的紫紅蜻蜓,太陽很大時,會將腹部抬高指向太陽,是為了不讓曝曬面積過大,還有常見的成群結隊的薄翅蜻蜓,在樹洞積水處產卵的樹穴蜻蜓,臺灣最小也是全世界最小的小紅蜻蜓;「勾蜓科」,如在侏羅記中的無霸勾蜓,是臺灣最大型的蜻蜓,也是列保育類蜻鈴;頭胸有藍或綠金屬光澤的「弓蜓科」;春天羽化的「春蜓科」,如紹德春蜓;複眼緊密相連的「晏蜓科」如麻斑晏蜓。
豆娘分為九科,有翅膀比肚子長的「鼓蟌科」,如棋紋鼓蟌;「琵蟌科」,如環紋琵蟌;腳剛毛短的「僕蟌科」,如朱背僕蟌;種類最多的「細蟌科」,如葦笛細蟌、眛影細蟌;色彩豔麗的「珈蟌科」,如白痣珈蟌、中華珈蟌;體黑擦白粉的「幽蟌科」;「洵蟌科」,如黃腹洵蟌;「絲蟌科」,如長痣絲蟌;「蹣蟌科」。
蜻蜓在地球上已繁衍三億年,那時的蜻蜓翅膀張開來約有70公分寬,飛行的時候容易被發現,翅膀無法像鳥一樣收起來,遇到障礙物很危險,所以經過長期演化體積逐漸變小,生物的演化很奧妙,生物為了生存,就不斷的進化,演化出適合他的生存機制。蜻蜓體積雖小,但飛行技術高超,金屬光澤及艷麗色彩令人驚艷,我上完了這堂課,對蜻蛉科更了解,也了解台灣雖小但種類很多,應要珍惜,愈了解物種習性就會更加關懷及保護。

老師首先用一個非常有趣的方式做自我介紹,老師說本名叫作沈錦豐,有人叫做老虎伍茲,老師的筆名叫做「老鷹十一隻」。
壹、筆記
一.如何區分豆娘與蜻蜓:
1.豆娘的兩個複眼距離至少超過一個複眼的大小,而蜻蜓兩個複眼的距離不到一個複眼的大小
2.豆娘停下來的時候翅膀比較容易看到合起來的,蜻蜓都是張開的
3. 稚蟲最大的不一樣就是沒有尾腮的是蜻蜓,有尾腮(三個分岔)的是豆娘的稚蟲
二.產卵方式:
1.打針式:成蟲停到一個在水面上可以站的地方站著,將腹部插入水中一直產卵不抬起來直到產完卵的時候才抬起來
2.撥水式:母蟲在水面把腹部往前撥,在碰觸到水面的時候也產下卵
3.挖土式:把產卵管插入淺水的土中產卵
4.插秧式:母蟲把腹部碰到水中點一下、點一下
5.「自殺式」:因為人類製造的玻璃很像水面的反光,誤導了蜻蜓,讓蜻蜓誤以為可以產卵,蜻蜓就直接產在上面產卵
三.最變態的生活史
1.卵:有的產在水中,有的產在水生植物的莖裡
2.前稚蟲:牠的任務就是咬破蛋殼,前稚蟲的背就會裂開成為一齡稚蟲
3.稚蟲:有的只有八個齡期,有的有十六個齡期
4.羽化:通常會爬出水面停在樹枝上、葉子上、石頭上做羽化的行為,羽化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式「直立式」,也就是直接從殼裡面爬到高一點的枝上,一種是倒垂式,就是爬出來三分之二以後頭、胸、腹垂下等到有力氣了以後才抬起頭來拉出腹部
貳、經驗:
我曾經在象山西側抓到兩隻大約四、五公分的終齡稚蟲。我很好奇,牠們到底是是誰家的孩子,就決定抓回家養養看。我在飼養箱裡放了十幾隻蝌蚪和一枝樹枝,過了二十幾天一個星期六發現有一隻已經爬上樹枝了,我就架好相機等待他羽化,一出來我就發現牠是倒垂式的羽化方式,而且牠的體型很大,我心想應該是”綠胸晏蜓”。等到晾乾以後,發現真的是一隻綠胸晏蜓,當牠起飛的那一刻我高興極了,因為我竟然養出了一隻健康的蜻蜓。
参、心得:
我很喜歡養水蠆,但是在社區附近並不容易找到水蠆,有些池子已經被污染,而且都市裡的環境不適合蜻蜓豆娘生存。蜻蜓慢慢少了,有很多會吃農作物的蟲就會沒有天敵,農作物就會被吃得很慘,要復育就來不急了,希望人類不要再污染水資源了。

上課心得:
在課堂的最後,老師說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老師的朋友原以為自己拍到的是一般的蜻蜓,一查之後才發現是新品種,

專家提議命名為”長尾蜻蜓”,但是發現者希望以”秋紅蜻蜓”來命名,因此大家都急於找到這隻蜻蜓.最後,當然是由老師的朋友找到

這兩隻蜻蜓.事發不久後,老師提議將找到蜻蜓的那座湖命名為’秋紅湖’,方得知,那位發現者已去世的女兒之名字竟然同時有’秋

紅’二字.我當下也不知這件事是靈異還是巧合,但是我知道這是一個因為蜻蜓所發生的感人故事.
對於蜻蜓,我對牠們的名字一無所知,只知道牠色彩鮮豔,以湖邊最為常見.經過’老虎十一隻’的解說,我看到顏色千變萬化的蜻

蜓,有些閃閃動人,有些色彩繽紛,使人眼睛為之一亮.至於蜻蜓的生活,其實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公的,而母蜻蜓則是都隱身樹林.

草叢…等.因此,你要觀察母的蜻蜓,就必須到離池塘很遠的草叢,才能見牠一面;相反的,要找到公蜻蜓那可就容易的多,只需在中

午以前的晴天在湖邊看著,大部分都會找到蜻蜓.
記得以前,我在陽明山閒逛時,來到了一個池塘邊,見到一個拍攝蜻蜓的專家定在池塘邊不動,我便好奇走過去看,那位先生馬

上制止我,我輕輕蹲下一看,發現蜻蜓正在石頭上交配呢!爸媽趕緊把相機遞給我,我小心翼翼的拍了幾張照片便輕聲離去.雖然現

在那張照片不見了,是有點可惜,不過,這倒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以後拍攝動物或昆蟲時,千萬不能用閃光燈,不僅會把動物嚇跑,

還會讓動物單純的心靈受創,所以以後千萬別做這種傻事.
最令人好奇的是,我原以為公和母的蜻蜓除了生殖器官外,並沒有什麼不同,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有些蜻蜓,例如紫紅蜻蜓,公的

蜻蜓是紫.紅色,而母蜻蜓的顏色就呈黃色,很難以想像的差別,對吧?順便一提,公蜻蜓的肛附器屬於較尖型,而母的正好相反,屬於

較鈍的.至於第二節腹部有突出的便是公的,我個人覺得很好認.另外,我覺得很有趣的蜻蜓,就是很好認的樂仙蜻蜓,因為牠全身有

許多亮亮的點點,而且大部分都出現在河邊,令人一目了然.
其實在這堂課中,我著實學到了許多關於蜻蜓的知識,有些事情若不是老師說了,我永遠也不會懂.有一點我深深體會的是:其實大自然中,有許多事物並未被發現,只要我們專心一意的尋找,一定可以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老師,上面那個斷句怪怪的,我再重弄一次.

上課心得:
在課堂的最後,老師說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老師的朋友原以為自己拍到的是一般的蜻蜓,一查之後才發現是新品種,專家提議命名為”長尾蜻蜓”,但是發現者希望以”秋紅蜻蜓”來命名,因此大家都急於找到這隻蜻蜓.最後,當然是由老師的朋友找到這兩隻蜻蜓.事發不久後,老師提議將找到蜻蜓的那座湖命名為’秋紅湖’,方得知,那位發現者已去世的女兒之名字竟然同時有’秋紅’二字.我當下也不知這件事是靈異還是巧合,但是我知道這是一個因為蜻蜓所發生的感人故事.
對於蜻蜓,我對牠們的名字一無所知,只知道牠色彩鮮豔,以湖邊最為常見.經過’老虎十一隻’的解說,我看到顏色千變萬化的蜻蜓,有些閃閃動人,有些色彩繽紛,使人眼睛為之一亮.至於蜻蜓的生活,其實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公的,而母蜻蜓則是都隱身樹林.草叢…等.因此,你要觀察母的蜻蜓,就必須到離池塘很遠的草叢,才能見牠一面;相反的,要找到公蜻蜓那可就容易的多,只需在中午以前的晴天在湖邊看著,大部分都會找到蜻蜓.
記得以前,我在陽明山閒逛時,來到了一個池塘邊,見到一個拍攝蜻蜓的專家定在池塘邊不動,我便好奇走過去看,那位先生馬上制止我,我輕輕蹲下一看,發現蜻蜓正在石頭上交配呢!爸媽趕緊把相機遞給我,我小心翼翼的拍了幾張照片便輕聲離去.雖然現在那張照片不見了,是有點可惜,不過,這倒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以後拍攝動物或昆蟲時,千萬不能用閃光燈,不僅會把動物嚇跑,還會讓動物單純的心靈受創,所以以後千萬別做這種傻事.
最令人好奇的是,我原以為公和母的蜻蜓除了生殖器官外,並沒有什麼不同,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有些蜻蜓,例如紫紅蜻蜓,公的蜻蜓是紫.紅色,而母蜻蜓的顏色就呈黃色,很難以想像的差別,對吧?順便一提,公蜻蜓的肛附器屬於較尖型,而母的正好相反,屬於較鈍的.至於第二節腹部有突出的便是公的,我個人覺得很好認.另外,我覺得很有趣的蜻蜓,就是很好認的樂仙蜻蜓,因為牠全身有許多亮亮的點點,而且大部分都出現在河邊,令人一目了然.
其實在這堂課中,我著實學到了許多關於蜻蜓的知識,有些事情若不是老師說了,我永遠也不會懂.有一點我深深體會的是:其實大自然中,有許多事物並未被發現,只要我們專心一意的尋找,一定可以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題目:蜻蜓的生態觀察
豆娘-均翅亞目
蜻蜓-不均翅亞目
口訣:村姑慶功宴=春勾蜻弓晏
1.樹穴蜻蜓
(蜻蜓科)體長48-55公分,雄蟲複眼上褐下綠,胸部前視黑色具2枚黃斑,側視黃色具2條寬大的黑色斜帶 ,腹部黃橙色,9-10節黑色。雌蟲近似雄蟲,但合胸前視的黃斑較發達,腹末端較鈍,雄蟲較尖。生活於低海拔山區之溪流環境,雌蟲產卵於樹林中積水的樹洞,稚蟲以此繁殖,此為命名的由來。成蟲於 3-9月出現,普遍分布於全島,但於樹林中活動比較不容易發現。
2. 白粉細蟌
體長大約21-25毫米,雄蟲上唇黑色,胸部及各腳腿節佈滿白粉,腹背黑色,腹面綠色,腹末端具不明顯的橙紅色分布,未熟雄蟲近似雌蟲,但腹末端橙色明顯。雌蟲不具白粉,合胸側視綠色,未熟雌蟲體色橙紅色。本種與橙尾細蟌為台灣最小的細蟌,外觀近似但成熟的雄蟲可從攫握器辨識,橙尾細蟌上下攫握器較短平齊,本種雄蟲則下攫握器長於上攫握器。
3. 橙尾細蟌
體長約21-25毫米,本種與白粉細蟌為是台灣最小的細蟌,外觀近似白粉細蟌但本種雄蟲綠色,胸部不具白粉,腹末端具明顯的橙黃色,肛附器較短平齊。雌蟲腹末端無橙斑,未熟雄蟲腹末端橙斑較發達,未熟雌蟲體色橙紅色。生活於靜水的池塘或溪畔,常與白粉細蟌混棲。橙尾細蟌雌蟲上唇為褐色,白粉細蟌黑色,也可作為辨識參考。
4. 白痣珈蟌
體長約53-82毫米,雄蟲合胸背面白色,側視具金綠色、黃色相間條紋,腹部灰黑色具白粉分布,翅痣粉紅色。雌蟲體型稍小,合胸背面綠色,側視具綠、黃相間斑紋,腹部黑色末端不具白粉,翅痣白色。本種有2型,橙翅型和透翅型;生活於低海拔山區的小溪,屬於早春的蜻蜓,成蟲出現期較短,為較少見的種類。
5. 弓背細蟌
體長約42-47毫米,雄蟲複眼紅色,合胸紅色,合胸側視無黑斑,腹部前段及末節紅色,上攫握器明顯而;,雌蟲複眼黃綠色或黃褐色,合胸側視具褐色條紋,腹背面黑色,腹部側視黃褐色,腹部第9-10節具灰白色斑。生活於低海拔山區,常出現於溪流、溝渠等清靜水域,普遍分布全島,棲息量尚多。
6. 葦笛細蟌
體長約26-32毫米,雄蟲合胸背面藍黑色,側視藍色具不明顯的粉末,腹部黑色,腹部末端具水藍色斑;雌蟲合胸背面黑色,側視具黃褐色金屬斑紋,腹部末端水藍色不明顯。生活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靜水池塘,雌蟲常見於睡蓮、荷花之葉背或水生植物莖上產卵,普遍分布全島,為常見的種類。本屬有7種,其中黃腹細蟌、錢博細蟌、朱紅細蟌為稀有的種類。
7. 朱背樸蟌
體長約33-37毫米,雄蟲複眼上黑下紅褐色,合胸橙紅色,側視具2條黑色條紋,腹部黑色,各節間具不明顯的白斑。雌蟲合胸橙色極淺,側視具2條白色帶紋,腹部較雄蟲粗,不具攫握器。生活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陰暗的溪流、湖泊等潮濕水域,棲息量較少。台灣產的蜻蜓本科只有此一種。
8. 棋紋鼓蟌
腹部長約18-20毫米,雄蟲合胸黑色,合胸側視具水青色的斑紋,腹部各節側面具水青色斑紋,形狀呈點狀或水滴狀,翅膀末端黑色,具紫色的光斑。雌蟲體色灰黑色,不具水青色斑紋,翅膀末端無明顯的黑色區域。生活於較隱密的清澈小溪,成蟲於4至9月間出現,分布於全省山區,但不普遍。本科有3種,其中簾格鼓蟌目前尚未有生態照記錄,為稀有的種類。
9. 短腹幽蟌
體長約39-52毫米,雄蟲頭胸部黑色,合胸側視具橙紅色的曲線條紋,第3組條紋為單一的斜線,腹部橙紅色但後段黑色。雄蟲胸部灰黑色,側視具黃色的條紋,腹部黑色,側視有1條黃色的縱線,翅膀黑褐色,末段透明。短腹幽蟌又名台灣蜻蛉,為台灣特有種,族群遍布全台灣,為最常見的溪流型種類。雌蟲產卵於水中的石頭或枯木上,也會潛入水中產卵,行為較特殊。
10. 脛蹼琵蟌
體長約34-42毫米,雄蟲合胸具黃、黑的條紋,腹部黑褐色,末端白色,各腳黃色,中後腳脛節呈細紡錘狀;未熟雄蟲、雌蟲體色白色。雌蟲外觀近似雄蟲,中後腳脛節較細,顏色較淡,腹末端不具白斑。本種生活低海拔山區之之池塘、沼澤等靜水域,成蟲於 4 – 12 月出現,常成群活動於水域邊的草叢中,為常見的種類。
11.青黑琵蟌
腹部長39-45毫米,雄蟲複眼上黑下藍,合胸具藍色與黑色相間斑紋,腹部黑色,各節間具藍色斑,腹末端水藍色。雌蟲近似雄蟲但水藍色部分為黃色。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之溪流及潮濕環境,為山區常見的種類。本科有5種,其中美姿琵蟌目前尚未有記錄。
12.中華珈蟌
體長54-68毫米,雄蟲頭、胸部綠色具光澤,翅膀透明具紫褐色的光澤,翅端黑色,翅痣灰白色;雌蟲翅痣白色明顯。外觀近似中華珈蟌指名亞種,但本種僅分布於中部以南及東部山區,翅後段無白色的橫斑。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喜歡陰暗的溪流或溝渠。
13.橙斑蜻蜓
體長34-38mm,雄蟲複眼上褐下綠,合胸及翅基背面灰白色,合胸側視具2條黃色的條紋,腹部1-5節灰色,前3節具黃斑,腹末段黑色,翅膀透明,翅痣黃褐色。雌蟲體型較小,合胸側視為2條綠色的斜帶斑,腹部黑色,側視具綠色或黃綠色的大斑。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常見於池塘、湖泊等水域活動,雌蟲以點水方式產卵,成蟲4-10月出現,棲息量尚普遍。
等等美麗動人、魅力四射的蜻蜓。這次的課程實在有趣,而使我對蜻廷有著更進一步的認識。
504 盧奕瑄 溪口國小 97/9/4

今天上的是有關蜻蜓的課,蜻蜓是不均翅亞目,豆娘是均翅亞目,蜻蜓分五科:[春蜓、勾停、蜻蜓、弓停、焰蜓],沈老師教大家怎麼分辨蜻蜓和豆娘,蜻蜓的腹部比較粗短,豆娘的腹部比較細長,蜻蜓的眼睛靠的比較近,豆娘的眼睛比較寬,也敎蜻蜓和豆娘怎麼分公和母,蜻蜓公的尾巴比較尖,母的尾巴比較鈍,公的常在溪邊生活,母的常在森林生活,蜻蜓複眼上面視力比較好,下面視力比較不好,所以常把卵產再會反射的物體上,蜻蜓最小只有1$直徑大小。
上完這堂課,我覺得我們可以運用蜻蜓的構造去做一些有用的東西,幫助大家,讓地球更好!

蜻蜓是一種昆蟲,具有飛行力強的翅膀和敏銳的眼睛,今天,就讓我來跟大家介紹
蜻蜓的一生吧。
一、 勾蜓科
蜻蜓裡屬於大型的種類,台灣產勾蜓科的主要辨識特徵:(1)體成黑色具有螢黃色斑紋參雜於其中。(2)複眼並沒有緊密相連,但跟春蜓相比之下又稍微靠的近。(3)下唇前方具有裂縫。,這種蜻蜓通常會把卵產在森林中溪流流速極緩慢的地方或小瀑布下方的水池中。
二、 春蜓科
這種包含大、中、小型種類的蜻蜓;台灣產春蜓科的主要辨識特徵:(1)複眼相分離。(2)下唇前方不具裂痕。,這種稚蟲在台灣的種類主要棲息於溪流水域。
三、 晏蜓科:(蜓科)
本科蜻蜓屬於中大型的種類:台灣產晏蜓的主要辨識特徵:(1)前翅與後翅三角室的形狀與位置不同。(2)複眼緊密相連。(4)許多種類的腹部第二節有明顯的側偏突起。這種稚蟲因種類不同而分別棲息在靜水域與流水域,靜水域如湖泊、池塘、沼澤等,而流水域則在乾淨溪流的緩流區。雌蟲產卵都會攀爬在植物上或泥土上將卵產入植物組織上或泥土中。
四、 弓蜓科:
本科蜻蜓屬於中大型的種類:台灣產弓蜓科的主要辨識徵:(1)胸部與頭部具有明顯藍色或綠色的金屬光澤。(2)複眼緊密相連。(3)前翅前翅與後翅三角室的形狀與方向不同。(4)雄蟲腹部第二節具短小的側片突起。。這種稚蟲棲息在流水域也有棲息在靜水域。
五、蜻蜓科
這種蜻蜓體型為中小型,體色也千變萬化主要特徵為:複眼緊密相連,前翅與後翅三角室的形狀與位置不同;腹部第二節不具側片突起。本科絕大部分種類雌蟲產卵方式皆以蜻蜓點水方式將卵產在水中,稚蟲的棲息環境,大部分的種類都棲息於靜水環境,少部分棲息於溪流中,有些適應力強的種類可生存於各式各樣沒有高度污染的水域。
上完這堂課,我終於了解很多
有關於蜻蜓的奧秘,我會再深入的去
研究的。

當在空中看見一隻有著四片薄翅、長長身體的昆蟲時,許多人都會將牠稱為蜻蜓。但其實「蜻蜓」並不是一個適當的稱呼,因為這些蜻蛉目昆蟲(以下簡稱為蜻蛉)之下還有分為僅分布於西瑪拉雅山區和日本的間翅亞目(不在台灣,因此不列入我的談論範圍)、前翅比後翅長,體型粗壯,飛行速度可以達到時速72公里,複眼間隔不超過半個複眼寬度的不均翅亞目(統稱蜻蜓)以及四片翅膀一樣大,體型纖細,飛行速度較慢,複眼間隔超過一一個複眼寬度的均翅亞目(統稱豆娘)。
蜻蜓的複眼十分特別,兩顆光滑的眼睛,就如一台小型的液晶電視般,閃出奇特的光芒。更有趣的是:複眼的上半部是屬於遠視,下半部是屬於近視,而在正中間還有三個視覺效果較差的單眼,因此雖然蜻蜓有五個眼睛,但只能有大面積的視野,而無法非常清楚的辨識週遭。
蜻蛉的一生經歷了卵、前稚蟲、稚蟲和成蟲四個階段,讓我從頭開始介紹吧!牠們的卵期在經過6到10天就結束了,這時一隻長相如蝌蚪一般的透明小蟲─前稚蟲,會將卵殼咬破並游出。前稚蟲是牠們一生中最短暫的階段,在數分鐘後,他們真正的軀體會脫離他們的透明包覆,變成水蠆(稚蟲)。水蠆這個階段,短則兩、三個月,長則可至三、四年,在這個階段就能夠清楚的分辨蜻蜓和豆娘之間的差異,蜻蜓的稚蟲是由直腸腮呼吸,身體較圓扁、豆娘的稚蟲是由三片尾鰓呼吸,身體較細長。牠們各個都是水中凶狠的小霸王,魚類和蝌蚪都難逃牠們的魔掌。
當稚蟲的階段邁入尾聲,牠們的呼吸器官便會產生從腮到氣管的急劇改變,這時牠們必須爬到枯枝、樹葉、石塊、圍牆或橋墩等地方進行羽化,在這個關鍵時刻,只要稍微沒有抓緊,就會掉進水中淹死。羽化過程中,蜻蜓會從舊有的水蠆軀殼,由頭部逐一鑽出,並再緊緊的抓住剛去掉的殼,使用長達一個小時的時間將翅膀晾乾,這個時候要是跌入水中,那就前功盡棄了,看來要當一隻蜻蜓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呀!
剛羽化的蜻蜓通常有著顏色很淡、翅膀有金屬光澤等特徵,這些特徵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這個時候的蜻蜓有著視力和速度的優勢,牠們以蜜蜂、蚊子、蒼蠅或蝴蝶為食,有時候還會吃掉牠們的蜻蛉同類。蜻蛉的成蟲中,大多數會在池塘邊飛行的是屬於雄性,而雌蜻蛉通常會棲息於草叢間,只有想要產卵時,才會到池塘邊尋找對象。蜻蛉目昆蟲的交配過程也是十分特殊的,雌蜻蛉會飛到她看上的對象旁,讓對方抓住她的頭部後,用一個像夾子一般的肛附器夾住她細小得如脖子一般的前胸。這時雌蜻蛉通常會願意將產卵管放入對方位於第二節的生殖器官中,完成授精的任務。
受精後的雌蜻蛉仍被雄蜻蛉夾著,大多數的「新郎」都會保護著他好不容易找到的伴侶,一同到湖邊產卵,以免在中途被其他雄蜻蜓、豆娘劫走。雌蜻蜓有五種不同的產卵方式,有些雌蜻蜓會直接將腹部末端貼近水面進行產卵;有些則會將腹部插入水中,產在水草的莖上;還有一種危險的方式,是雌、雄蜻蜓潛入水底進行產卵,在這個過程中,隨時都可能被池塘中的蛙類一口吞下;另一種也是相當特殊的方式,就是蜻蜓在飛行的過程中將卵如炮彈般投入水中;最後一種方式,雌蜻蛉根本不需進入水中,她將卵產在水邊的植物上,等到卵孵化後,之中的前稚蟲就會自己游進水中。但由於蜻蜓無法分辨水的長相,因此有時會誤將卵產在閃閃發亮的汽車上,聽起來或許有些好笑,但實際上這不僅造成對汽車烤漆的腐蝕,還會使得蜻蛉無法順利繁衍下一代,是一件一點也不有趣的事情。
蜻蜓和豆娘之下還有許多科別,基隆鳥會的理事主席─沈錦豐老師告訴我們一個記下蜻蜓科別的口訣:村姑慶功宴這五個好記的字,分別代表春蜓科、勾蜓科、蜻蜓科、弓蜓科、妟蜓科,這五個科別最好的辨認方式就是:春蜓的複眼大約彼此間隔半個複眼的寬度,勾蜓的複眼間隔較近,但通常不相連,蜻蜓的複眼會貼在一起,但仍保有原來的形狀,不會變形,而弓蜓的複眼長相也是大同小異,只不過背部及頭部多出了明顯的光澤,最後一種─妟蜓,牠們的雙眼已經相連成一直線,形成一個被擠扁的圓球形狀。
此外,沈錦豐老師還告訴了我們一個關於蜻蜓的感人故事。沈老師的一位攝影師朋友,也就是故事的主角─秋寒煙先生,在他的推薦下到基隆的一座無名湖觀察蜻蜓,但卻在無意間發現了一個新品種,在大家的討論下決定命名為長尾蜻蜓。當秋先生第二次到湖邊採及樣本時,意外的有發現了一個新品種,由於是於秋天發現的紅色蜻蜓,而且又可以紀念發現者,許多人都贊成將它命名為秋紅蜻蜓。但這時秋寒煙先生卻說到,在發現蜻蜓時,他得知了他的女兒意外身亡的訊息,雖然感到萬分悲痛,但那份悲痛似乎在瞬間凍結,更神奇的是,新發現的蜻蜓名為秋紅蜻蜓,和他女兒的名字─秋艷紅只相差了一個字。這個故事除了讓人聽了感到難過外,最主要的核心其實是在於這群學者鍥而不捨的研究精神,一般人可能在家人身亡時,情緒難過的幾近崩潰,但這些人求知的毅力卻帶領他們度過難關,我想這應該是不論學習任何領域中最重要的精神吧!

303 立農許祐霖 沈錦豐老師
壹、上課內容摘要
一、筆記整理
蜻蜓在生物界的地位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蜻蛉目的春、勾、蜻、弓或晏科,老師教了一句記蜻蜓的口訣「村姑慶功宴」﹝春勾蜻弓晏﹞
環境指標生物——蜻蜓
蜻蜓,這種於稚蟲階段生活於水中,成蟲則遨翔於空中的昆蟲,在蘭陽平原這得天獨厚的環境當中,更是有著龐大族群及多樣的種類。蜻蜓的稚蟲生活在水中,一個水域的水質好與壞,直接影響到稚蟲存活。換句話說;一個地方有多種的蜻蜓棲息,就表示這個地方的水質毫無污染。
  每一種蜻蜓的稚蟲對水質的需求各有不同,對水質可以說毫無選擇的就屬「杜松蜻蜓」,舉凡有水的地方,不論山區溪流、平原沼澤、公園學校的水池,就連馬路旁的積水處及放置於屋頂的水桶等,都可以發現稚蟲的蹤跡。對水質要求最高的就是棲息於山區溪流的一些種類,這些種類的蜻蜓不要說是水質受到污染,就連水溫超過平常2、3度,或是水中的酸鹼值發生變化,這些稚蟲就難以存活。所以說,只要一個水域裡棲息著那幾種蜻蜓,就可以依該地的蜻蜓種類來判定這個水域的水質優良與否,就因為蜻蜓稚蟲的這種習性,所以可將蜻蜓視為環境指標生物。
蜻蜓於生態地位之重要性
蜻蜓的成蟲及稚蟲皆是肉食性,稚蟲主要是捕食生活於水中的各種小動物,如小魚、松藻蟲、牙蟲、孑孓等。在整個水域食物鏈當中,可說是屬於地位較高的捕食者,但他在整個大自然的食物鏈當中,又是一個極為重要地被捕食者。水中大魚,當然是稚蟲的頭號敵人,但同樣是活動於水域,且又善於飛行的「水鳥」,更是稚蟲的致命大敵。
  在水田或沼澤地帶,常可見到小白鷺等長腳水鳥,用腳在水裡東攪攪、西搓搓,再以長喙往水中戳食,每次所捕捉的到食物,十之八九是蜻蜓的稚蟲。根據宜蘭野鳥學會長期觀察彩鷸生態的余遠猛老師,在其觀察記錄中記載,彩鷸的菜單當中,蜻蜓的稚蟲是主食,其次才是福壽螺、田螺等生物,由此可見,稚蟲在整個大自然的食物鏈當中,是一節極為重要且不可缺少之環節。
  另外在中國雲南一帶的少數民族及東南亞的國家當中,也有將晏蜓科的稚蟲,以油炸的方式食用,據曾經嚐過的友人說,其味道香香酥酥,不輸台灣常吃的炸蟋蟀。蜻蜓的成蟲遨遊於天空,其捕食的方式為飛行中捕殺弱小的昆蟲,從蚊蠅至蝴蝶都可以納入成蟲的菜單,其中以蚊蠅為主要食物來源,這對人類來說又是一種完全益蟲。
蘭陽博物館http://ilmuse.gov.tw/~epaper/200711/03.html
貳、上課心得

台灣因四季高溫多雨,河川、山地、森林環境變異大,十分適合蜻蜓與豆娘生存,而在蜻蜓生態過程中,牠的稚蟲–水蠆(四聲ㄔㄞ),必須生存於水域環境,而這裡完整的水系提供了理想的生長與棲息環境,所以在溪流附近隨處可見到蜻蜓四處巡弋、飛行、獵食等生態行為。但以往我卻很少注意它,原因是蜻蜓的外表不是很顯眼,且飛行速度快,出現的地點又通常是在水邊因此不易觀察,所以相對其他昆蟲而言,蜻蜓可說是我最陌生的,印象最深刻的ㄧ次接觸是在南投的桃米生態村,「桃米生態村」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是中潭公路往日月潭必經之地,區內林木遍佈、綠意盎然,當時造訪桃米生態村的目的是全家共同參加當地居民所舉辦的青蛙生態解說課程,而蜻蜓生態解說則是附加課程,雖然透過解說後對蜻蜓有了較初步的認識,不過我仍興趣缺缺,經由此次課程後,才知道原來蜻蜓在自然生態中的重要地位,對它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將來在野外與它相遇時,我定要好好重新認識它。

今天我們上了沈錦豐老師的課,老師跟我們講了很多蜻蜓與豆娘的小秘密!
大家或許不知道,早在中國殷代的甲骨中已出現蜻蜓的象形銘文;而這類活躍在水田環境的「空中飛龍」,也是許多自鄉間長大的台灣人熟悉的昆蟲之一。但問一問身邊的人,蜻蜓吃些什麼東西?「蜻蜓點水」在生態上真正的意義是什麼?答案卻莫衷一是。看來,大家對這些與人類生活關係彌久的昆蟲,應該多花點時間重新認識了。
豆娘及蜻蜓的辨識
豆娘:
1.體型較小,腹部顯的細長
2.兩個複眼的間距超過一個複眼直徑,外觀頗似啞鈴
3.後翅與前翅的大小幾乎相同
4.豆娘停棲時,雙翅合攏豎立於背上
5.豆娘的稚蟲身體細長,以三片尾鰓呼吸
蜻蜓:
1.體型較大,腹部較粗寬
2.複眼的間距小.
3.後翅較前翅寬大
4.蜻蜓停棲時,翅膀平放攤開.
5.蜻蜓的稚蟲身體粗短,以直腸鰓呼吸
台灣的蜻蜓科別
村(春)姑(勾)慶(蜻)功(弓)宴(晏)
晏蜓科:
1.複眼緊緊靠在一起,連接面呈直線
2.中大型蜻蜓,體型僅次於勾蜓
3.腹部第一節至第三節前1/4處膨大,稱為「豐腰區」
4.通常以快速巡弋方式飛行,幾乎不停棲
春蜓科:
1.複眼分的最開,間距約一個複眼半徑
2.本科蜻蜓從大、中、小型種類都有,多棲息於溪流域
3.下唇前方不具裂痕
勾蜓科:
1.複眼通常有點間距,但距離不比春蜓大
2.大型蜻蜓
3.複眼不相連,但間距與春蜓相比下又稍微靠近
4.下唇前方具裂痕
5.稚蟲生活於水流較緩慢的水域,雌蟲產卵時以插秧式產卵
弓蜓科:
1.本科屬於中大型種的蜻蜓種類
2.複眼剛好的貼在一起,不會擠得有點變形
3.頭部與胸部具明顯藍色或綠色的金屬光澤
4.雄蟲腹部第二節具短小側片突起
5.稚蟲大部分生活於流水域
蜻蜓科:
1.複眼剛好的貼在一起
2.本科的種類是最多且變異最大的一群
3.中小型蜻蜓
4.腹部第二節不具側片突起
5.大部分種類的稚蟲生活於淨水環境
三.其他:粗鉤春蜓、細鉤春蜓、紹德春蜓、杜松蜻蜓、侏儒蜻蜓、彩裳蜻蜓、薄翅蜻蜓、褐斑蜻蜓、橙班蜻蜓、漆黑蜻蜓、小紅蜻蜓
豆娘:白痔珈蟌、中華珈蟌、黑琵蟌、脛樸琵蟌、短腹幽蟌、琪紋鼓蟌、朱背樸蟌、白粉細蟌、橙尾細蟌、瘦面細蟌、昧影細蟌、葦苖細蟌、弓背細蟌
蜻蜓小檔案
分類:蜻蛉目不均翅亞目
種數:全世界約有3000種,台灣已知約有105種
生活史:卵-稚蟲-成蟲
http://www.ylib.com/hotsale/bugcd/read.htm
蜻蜓之最巨大的昆蟲(古代蜻蜓身長40cm、展翅長70cm)
飛行速度最快的昆蟲(每分鐘速度20m、時速72km)
最曲折的愛情(因為雌雄交配時、總是彎著腹部)
沈錦豐老師說的故事:
驚見秋紅蜻蜓 深信是亡女化身
古時候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化作蝴蝶比翼雙飛的故事,而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節發生,基隆市有一位愛好攝影的秋先生,長期紀錄鳥類與蜻蜓的一生,結果就在他發現台灣新物種秋紅蜻蜓時,卻發生女兒跳樓的意外,而這蜻蜓的名字剛好與他女兒一模一樣,感覺就好像女兒化身為蜻蜓,飛來這裡看他最後一眼站在湖邊頭戴鴨舌帽,專注的看著攝影鏡頭的就是秋寒煙先生,因為熱愛攝影,所以只要有空就會跑到湖邊,為鳥類與蜻蜓拍照,就算蜻蜓再小,也逃不過他的法眼看著發現的秋紅蜻蜓照片,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女兒,想不到發現新品種的秋紅蜻蜓,卻突然接到女兒的噩耗,讓秋先生覺得秋紅蜻蜓的出現,就像是女兒來看他最後一眼巧合的是,秋先生的女兒就叫做秋艷紅,剛好和秋紅蜻蜓名字一樣,讓他看到秋紅蜻蜓就好像是看到女兒,為了讓大家能看到更多的自然生態,他也希望政府能多注意環境的維護,留給後代更寬廣的未來(雖然和沈錦豐老師說的不一樣但差不多)
相關網址: http://nature.edu.tw/subsystem/member/Main.php?do=showNews&id=3300
這堂課不但讓我了解很多蜻蜓和豆娘的知識,也知道了秋紅蜻蜓的名字來源,讓我感動不已

蜻蜓的生態觀察
一、蜻蜓的自然界地位
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鋼→蜻蛉目。
二、蜻蜓和豆娘的分辨方法
(1.)蜻蜓是屬於不均翅亞目[翅膀大小不同],豆娘是均翅亞目[翅膀一樣大]。
(2.)蜻蜓的複眼是連起來的,而豆娘則是分開的。
(3.)蜻蜓腹部較豆娘大。
三、蜻蜓的生活史
卵6到10天→前稚蟲幾分鐘→稚蟲1個月或3、4年→成蟲,是直立式或到垂式羽化。
四、產卵方式
1.挖土式
2.打針式
3.撥水式
4.插秧式
5.自殺式
蜻蜓會把第四腹節的生殖孔移精到第二腹節的交配器。
五、蜻蜓的種類
口訣:村姑慶功宴
村─春蜓科
姑─勾蜓科
慶─蜻蜓科
宴─妟蜓科
這次老師沈錦豐上的蜻蜓課,教了我很多有關蜻蜓的種類,我最喜歡的,便是焰紅蜻蜓了,牠身體像火
焰般那麼紅,點綴了幾點黑點,好不漂亮,老師還講了一個關於秋紅蜻蜓和長尾蜻蜓的故事,既感人,又有趣,老師那個朋友,女兒去世了,卻找到了兩隻台灣第一次發現的蜻蜓,成了名,可說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認識蜻蜓
筆記整理:
1.豆娘是均翅亞目,蜻蜓是不均翅亞目
2常用分辨特徵:
複眼:豆娘—分開寬(超過ㄧ個複眼的寬度)
蜻蜓—眼睛連在一起
幼蟲:豆娘—有尾鰓
蜻蜓—用直腸腮呼吸
身體:豆娘—腹部較細
蜻蜓—腹部較寬。
3複眼:上半球為遠視,下半球為近視
4蜻蜓:中胸與後胸癒合稱為合胸
5蜻蜓之最:化石發現曾有償40公分展翅長70公分大,最快時速達每小時72公里
6觀察蜻蜓最好的季節為春、夏兩季,6、7月份最多,而且是中午之前或颱風過後的晴天
6.弓蜓科的胸部有金屬光澤
7.春蜓科的眼睛是蜻蜓中分的最開的
8.勾蜓是第二開的
9.蜻蜓的眼睛是黏又不黏
10.晏蜓的眼睛是黏在一起的
11.樸蟌科台灣目前只發現一種
12.珈璁科身體有金屬光澤
13.螨蟌科台灣也只發現一種
14.台灣的豆娘有珈蟌、幽蟌、鼓蟌、絲蟌、洵蟌、螨蟌、琵蟌、樸蟌及細蟌等九科
15.台灣的蜻蜓有蜻蜓、勾蜓、春蜓、晏蜓及弓蜓等五科
16.水蠆破卵而出時會是前稚蟲,過幾秒鐘後,稚蟲就會破殼而出才成為我們所稱的水蠆
17.蜻蜓和豆娘的雌、雄的生殖器都在第九腹節,雄蜻蜓會移精到第2節的交配器
18蜻蜓的產卵方式:
◎撥水式
◎摸魚式(產卵較深)
◎挖土式(水邊土堆)
◎插秧式(如跳水上芭蕾舞)
◎自殺式(人為因素使蜻蜓勿以為會反光的玻璃是水面,而產卵在不應該產卵的地方)
心得:
我上了老師這堂課讓我知識增加許多,讓我學會了各種辨認蜻蜓和豆娘雌雄的方法,也讓我知道蜻蜓和豆娘一次可以產多少顆卵,還有讓我知道水蠆在水裡大概要多少天才會長成成蟲,也有讓我知道我以前拍到的蜻蜓和豆娘牠是哪一種的,還有習性和特徵,像我們有拍到善變蜻蜓,我們嚇到牠之後,牠雖然飛走了,可是過幾秒鐘後,牠就會自動飛回來,而且可以停在相同的地方。嚇了幾次之後,牠就不會怕我們了,還讓我們拍了好幾張照片,並且還把我的手當枯枝停。還有我也看過公的鼎脈蜻蜓在水邊好像在產卵,可是牠明明是公的啊?!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什麼意義?

上完這堂課之後,我想下次我看到蜻蜓或豆娘的時候,我會多看牠幾眼,多觀察牠們的行為,認識牠是誰,以前常看見非常漂亮的豆娘,但總不認識牠。上了課後,就好像幫我開了一扇門,ㄧ扇能走進蜻蜓世界的門。

一、生態地位
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蛉目
二、蜻蜓與豆娘的科別
蜻蜓:不均翅亞目─晏蜓科 、弓蜓科 、勾蜓科 、春蜓科 、蜻蜓科
豆娘: 均翅亞目—珈蟌科 、鼓蟌科 、細蟌科 、幽蟌科 、絲蟌科 、蹣蟌科 、琵蟌科、樸蟌科 、洵蟌科
三、生活史
卵一稚蟲〈前稚蟲期。〉一成蟲
四、蜻蜓與豆娘的辨識
蜻蜓:
1.通常體型較大,腹部較粗寬
2.複眼之間的距離較近,有些種類的複眼甚至會互相連接在一起
3.後翅通常比前翅寬大
4.蜻蜓停棲時,翅膀向身體兩側平展攤開
5.水蠆用直腸鰓呼吸
豆娘:
1.通常體型較小,腹部較細
2.兩個複眼的距離超過一個複眼的直徑
3.後翅跟前翅幾乎一樣大
4.大部分豆娘停棲時,翅膀合攏豎在背面
5.水蠆用尾鰓呼吸
五、雌雄的辨識
1.通常雄蟲都會盤據在水域,因此在水域看到的雌、雄比例約為1:9
2.雄蟲第二節的生殖器會產生精子,再將它拿到第九節的生殖器官交配,因此有兩個生殖器官。
3.雌蟲再第九節有產卵管,但大多已退化。
4.雄蟲第十腹節末端有肛附器
六、產卵方式
1.打針式:成蟲停到一個在水面上可以站的地方站著,將腹部插入水中一直產卵不抬起來直到卵產完為止
2.撥水式:母蟲在水面把腹部往前撥,在碰觸到水面的時候也產下卵
3.挖土式:把產卵管插入淺水的土中產卵
4.插秧式:母蟲把腹部碰到水中點一下點一下的產卵
5.自殺式:因為人類製造的玻璃或其他會反光的東西很像水面的反光,誤導了蜻蜓,讓蜻蜓誤以為可以產卵,蜻蜓就直接產在上面產卵
七、蜻蜓科別
-村(春)姑(勾)慶(蜻)功(弓)宴(晏)
晏蜓科:
1.複眼緊緊靠在一起,由弧形變為直線
2.體型僅次於勾蜓,中大型蜻蜓
3.腹部第一節至第三節前1/4處膨大,稱為「豐腰區」
4.通常以快速巡弋方式飛行,幾乎不停棲
春蜓科:
1.複眼分的最開,間距約一個複眼半徑
2.本科蜻蜓從大、中、小型種類都有
3.下唇前方不具裂痕
勾蜓科:
1.複眼通常有點間距,但距離不比春蜓大
2.大型蜻蜓
3.複眼不相連,但間距與春蜓相比下又稍微靠近
4.下唇前方具裂痕
5.稚蟲生活於水流較緩慢的水域,雌蟲產卵時以插秧式產卵
弓蜓科:
1.本科屬於中大型種的蜻蜓種類
2.複眼剛好的貼在一起,不會擠得有點變形
3.頭部與胸部具明顯藍色或綠色的金屬光澤
4.雄蟲腹部第二節具短小側片突起
5.除慧眼勾蜓外稚蟲大部分生活於流水域
蜻蜓科:
1.複眼剛好的貼在一起
2.本科的種類是最多且變異最大的一群
3.中小型蜻蜓
4.腹部第二節不具側片突起
5.大部分種類的稚蟲生活於淨水環境
八、豆娘科別
珈蟌科:
1.大型豆娘〈但略小於洵蟌〉
2.溪流型
3身體〈尤其是合胸〉有金屬光澤
4.雄蟲無翅痔,雌蟲具白色翅痔
幽蟌科:
1.中型豆娘
2.溪流型
3.翅痔黑褐色
4.身體以黑色為底色,成熟個體有白色粉末
鼓蟌科:
1.小型豆娘
2.溪流型
3.翅比腹長
4.顏色鮮豔
5.有長鼻
6.腹部最粗
7.雄蟲無翅痣,雌蟲則有白色翅痣
絲蟌科:
1.中型豆娘
2.除靑紋絲蟌外,停棲時,雙翅不合攏
3.上肛器甚長
4.合胸較細長
5.腳的剛毛稍短
洵蟌科:
1.最大型豆娘
2.停棲時翅並不合攏
3.〈尤其是合胸〉有金屬光澤
琵蟌科:
1.中小型豆娘
2.部分種類雄蟲中後腳之脛節膨大
3.脚的剛毛長且密
4.部分種類下肛附氣比上肛附器長
蹣蟌科:
1.中型豆娘
2.雄蟲第九腹節被面有脊狀突起
3.停棲時翅並不合攏
樸蟌科:
1.小型豆娘
2.台灣目前只有一種,唯一合胸為橘色
3.脚上的剛毛短
細蟌科:
1.小型豆娘
2.脚的剛毛短
3.肛附器較短
4.大多為靜水水域型

蜻蜓和豆娘的關係 教授老師:沈錦豐
蜻蜓與豆娘在分類學上屬於:
動物界→節肢動物→昆蟲網→蜻蛉目:
(均翅亞目)—俗稱豆娘,台灣有珈蟌、幽蟌、鼓蟌、絲蟌、洵蟌、蹣蟌、琵蟌、樸蟌及細蟌等九科
(不均翅亞、目)—俗稱蜻蜓,台灣有蜻蜓、勾蜓、春蜓、晏蜓及弓蜓等五科
(間翅亞目)—昔蜻蛉(台灣沒有)
蜻蜓為半形變態,因為它沒有蛹期,而在沒有蛹期之下就可以將鰓換成肺。
一、 卵期:蜻蜓一開始在卵裡面的是前稚蟲,它的的任務只是戳]破蛋殼,戳破蛋殼出來以後以後,就會從背裂開,跑出真的水蠆出來。
二、 經過多次脫皮,成長到了終齡稚蟲時,就會爬出水面脫掉皮羽化成蜻蜓,而有的時候因為沒有抓緊的話會掉到水裡淹死。
老師跟我們分享了一些經驗:
老師給我們看了一段前稚蟲的影片。我看了以後覺得有一點噁心,因為水蠆直接就從前稚蟲體內鑽出來!
老師還跟我們講蜻蜓一天點水500下以上!老師還跟我講一個背蜻蜓種類的口訣:春姑慶功宴→春蜓、勾蜓、蜻蜓、弓蜓、和晏蜓。我還問了老師一個問題:「老師,為什麼蜻蜓的腹部比較短。而為什麼豆娘的腹部較長」老師回答:「那是錯覺得關係,因為蜻蜓的腹部叫粗,所以跟豆娘細細的腹部比起來,看起來當然比較短了!」
我以前在外面,常常看到許多蜻蜓,但是他們都飛的太快了,無法拍到或觀察,但老師今天教我們各種蜻蜓的特點,以後看到時就可以馬上知道,下次到戶外旅遊時,我也會進一步觀察的!!!!。

2008.8.30蜻蜓的生態觀察_沈錦豐老師演講心得筆記:

蜻蜓是節肢動物們→昆蟲綱(有翅亞目)→蜻蛉目→均翅亞目的動物。
豆娘是也節肢動物們→昆蟲綱(有翅亞目)→蜻蛉目→不均翅亞目的動物。

牠們的生活史是:
*卵:
母蜻蜓或母豆娘產卵後,剛產下的卵本來是黃色的,經過24小時後,卵會變成藍色,之後稚蟲會破卵而出,俗稱為「水蠆」。

*稚蟲:
破卵而出的稚蟲會經過一個「前水稚期」,在這個時期,身體呈白色,經過幾分鐘後,身體會蛻皮,才變成「水蠆」。然後,水蠆要

在一個月至三年,並經過大約16次的蛻皮,才會變成美麗的蜻蜓和豆娘。

*成蟲:
經過了稚蟲期,蜻蜓會長出大大的翅膀,牠的腹部就像是一根長長的竹竿,共有十節。交配時,公的會抓住母的,母的會把生殖器放

到公蜻蜓腹部第二節小洞。

*如何分辨蜻蜓或豆娘
我們可以觀察,蜻蜓或豆娘停下來時的翅膀,當翅膀呈現展開的樣子就是蜻蜓,而豆娘卻不會把翅膀會展開,而是呈現翅膀合併的樣

子,而且蜻蜓比較大,豆娘相對的就小了許多。

*如何分辨蜻蜓或豆娘的性別
要分辨公蜻蜓或母蜻蜓時,我們可以看牠們的尾毛,母蜻蜓腹部尾端的尾毛比較盾,公蜻蜓的尾毛相對的就顯得比較尖。除此之外,

公蜻蜓的體型也比母蜻蜓大。豆娘的情況也一樣。

※生態攝影師秋寒煙的故事
老師在課堂上向我們介紹他的好朋友秋寒煙的故事,秋先生本來是一位鳥類攝影師,有一次因為在郊外找不到想要拍的鳥,所以

經老師建議他改拍蜻蜓。他在基隆市深溪路旁,一座人煙稀少的無名湖畔,進行蜻蜓生態調查,當時拍到三隻雄蜻蜓與一隻母蜻蜓,

便把拍到的照片貼在自然攝影中心網站上,經蜻蜓鑑識專家確認是台灣新記錄種,經過大家討論後,把這種蜻蜓命名為「長尾蜻蜓」

後來,為了製作實體樣本,秋先生和一群朋友前往秋紅湖捕撈長尾蜻蜓,秋先生先捕獲一隻紅色的雌蜻蜓,本來以為就是長尾蜻

蜓,但是經過朋友以蜻蜓圖鑑比對後,才知道,原來他們又發現了另一種也會遷移的新記錄種蜻蜓。在那時,秋先生正好遭逢女兒意

外身亡的傷痛,但是手上發現的新種蜻蜓,突然開始產卵,在短短的幾分鐘裡,秋先生失去女兒的哀傷,突然暫時凍結了,所以朋友

建議他把這種蜻蜓取名為「秋紅蜻蜓」。不止是尊重新記錄種的發現者,並且也紀念他的女兒秋豔紅。

長尾蜻蜓和秋紅蜻蜓可能是因為在秋天東北季風增強時節,搭著東北季風的順風車,到達台灣;後來,秋先生又在秋紅湖畔,發

現了新的記錄種「翅黑蜻蜓」。

壹.筆記
區分蜻蜓的種類就要看眼睛。
春蜓科:兩眼之間的距離分得很開。
勾蜓科:兩眼之間的距離有一點分開。
蜻蜓科:兩眼之間的距離有一點分開,又有一點黏再一起。
弓蜓科:跟蜻蜓科有一點一樣,但背上有光澤。
晏蜓科:兩眼擠在一起,變成一條線。
蜻蜓之最
1.最快的速度:時速72km
2.最曲折的愛
3.世界最大:長40cm,展翅10cm
4.最變態的生活史:
卵〈6-10天〉→前稚蟲〈幾分鐘〉→水蠆〈1個月到3.4年〉→成蟲
蜻蜓的羽化
1.直立式
2.倒垂式
蜻蜓
一.紅蜻蜓族:
霜白蜻蜓
猩紅蜻蜓
紫紅蜻蜓
善變蜻蜓
褐基蜻蜓
大華蜻蜓
廣腹蜻蜓
樹穴蜻蜓
焰紅蜻蜓
二.藍蜻蜓族:
鼎脈蜻蜓
灰黑蜻蜓
金黃蜻蜓
呂宋蜻蜓
樂仙蜻蜓
三角蜻蜓
賽琳蜻蜓
三.其他:
粗鉤春蜓
細鉤春蜓
紹德春蜓
杜松蜻蜓
侏儒蜻蜓
彩裳蜻蜓
薄翅蜻蜓
褐斑蜻蜓
橙班蜻蜓
漆黑蜻蜓
小紅蜻蜓
豆娘:
白痔珈蟌
中華珈蟌
靑黑琵蟌
脛樸琵蟌
短腹幽蟌
琪紋鼓蟌
朱背樸蟌
白粉細蟌
橙尾細蟌
瘦面細蟌
昧影細蟌
葦苖細蟌
弓背細蟌
雌雄辨別:
1.雄蟲在尾端有肛附器,負責夾住雌蟲,雌蟲則有尾毛。
2.雄蟲第二節的生殖器會產生精子,再將它拿到第九節的生殖3.器官交配,因此有兩個生殖器官。
4.雌蟲再第九節有產卵管,但大多已退化。
心得:
這次老師不但教的很好,也交我們口訣去被蜻蜓的科目,也舉了很生動的例子。謝謝老師交我們這麼好友關於清停的知識!
謝謝!

蜻蜓的生態觀察課堂筆記整理 沈錦豐老師主講

A.蜻蜓
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半形變態(卵-稚蟲-成蟲) 稚蟲叫水蠆生活在水中,肉食性
[ 稚蟲習性 ]
用腹部直腸鰓呼吸水中溶氧 ,會利用尾端吸水 ,排水呼吸,快速排水時可噴射前進,體型較大,吃弱小水棲昆蟲,蝌蚪及小魚苗等
[ 成蟲體型 ]
體型較大,腹部扁平粗寬,複眼大且互相接連或短距分開.有兩對膜質翅膀,上下翅形不完全相同,翅脈紋理結構差異很大,停棲時翅膀平展攤開.飛行速度較快.
[ 分類 ]
1.春 春蜓科 兩眼距離分開 但沒有一個複 眼的寬度
2.姑 勾蜓科 兩眼距離分開一點點
3.慶 蜻蜓科 兩眼靠近 但不成一條線
4.功 弓蜓科 兩眼靠近 但不成一條線
5.宴 晏蜓科 兩眼擠成一條線

B.豆娘
蜻蛉目 均翅亞目
半形變態(卵-稚蟲-成蟲) 稚蟲叫水蠆生活在水中,肉食性
[ 稚蟲習性 ]
尾部有三個明顯的葉片狀或肉質狀尾鰓.吃浮游小節隻動物或水棲昆蟲
[ 成蟲體型 ]
體型較小,身軀纖細,複眼分開相啞鈴.有兩對膜質翅膀,上下翅形相似 ,翅脈紋理差異不大,停棲時翅膀合併豎在胸部背側.飛行速度較慢.
[ 分類 ]
1.珈蟌科-大型豆娘有金屬光澤
2.幽蟌科-中型豆娘身體黑色
3.鼓蟌科-小型豆娘顏色鮮豔
4.絲蟌科-中型豆娘停棲時翅不合攏
5.洵蔥顆-最大型豆娘停棲時翅不合攏
6.螨蟌科-中小型豆娘
7.琵蟌科-中型豆娘
8.樸蟌科-小型豆娘
9.細蟌科-小型豆娘靜水水域型
[ 交配方式 ]
蜻蜓和豆娘的交配方式很獨特,因為雄蟲內生殖器的開口在腹部尾端的第十體節處,交配器位於腹部第二體節,當牠找到雌蟲時會迅速以尾端[肛附器]抓住雌蟲的頭部完成交配連結,雌蟲會彎下腹部讓自己的尾端向前與雄蟲的交配器連結,接受貯精囊傳送來的精子,交配時非常 [曲折]
[ 心得: ]

今天老師很有趣的介紹了蜻蜓與豆娘,我很驚訝蜻蜓以前竟然是最大的昆蟲,展開翅膀就有70公分了!而且蜻蜓飛的速度是最快的,有些可以飛到時速72公里呢!另外老師還告訴我們秋寒煙老師發現新品種[秋紅蜻蜓]時突然接到女兒噩耗的經歷也令我動容.今天認識了蜻蜓與豆娘的生活習性及生態,真是獲益良多.台灣擁有這麼多美麗的蜻蜓是多麼幸福的事阿.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一個美麗寶島!
405/光復國小/周冠馨

認識蜻蜓心得報告 「翱翔空中昆蟲界的飆車族-蜻蜓」

很小的時候我在鄉下常看到紅色的蜻蜓像直升機一樣到處巡弋,或像滑翔翼輕輕滑過,忽快忽慢飛來飛去,原來牠是飛行速度最快的昆蟲,五顏六色-藍的、綠的、紅的、橘的,顏色非常鮮豔,蜻蜓點水的絕招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姿態曼妙舞姿好似在跳水中芭蕾。
從化石記錄推算,蜻蜓比恐龍還要更早出現,早在3億年前,就已經有蜻蜓的現身,當時的蜻蜓很巨大,是目前發現最早出現在地球的飛行生物,展開翅膀的寬度可達70公分,不過這種巨大的古蜻蜓都已滅絕消失。現在所看到的蜻蜓,大約出現在2億到3000萬年前。
蜻蜓和豆娘都是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的蜻蛉目,目前台灣地區已經知道的有15科87屬155種。
(一)蜻蜓和豆娘的區別:
一、共同點:
1.生活史都是經過卵->稚蟲->成蟲三個階段,因為沒有經過「蛹」期,所以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
2.牠們的稚蟲都叫做「水蠆」,因為還沒有翅牓,所以只能在水中生活用下巴捕捉蜉蝣稚蟲、孒孓等,所以又叫「水乞丐」,水蠆為了躲避天敵及捕食獵物,身體的顏色會跟環境接近,形成保護色。
3.頭上都有一雙大複眼,視覺很敏銳,可以在空中補捉飛行中的昆蟲,兩對透明膜質的翅膀,都有翅痣,有咀嚼式的口器。
4.觸角很短不明顯。
5.成蟲和稚蟲都是肉食性。
二、差異處:
1.大小:大多數蜻蜓的體型比豆娘還大。
2.體型:蜻蜓體型粗壯,腹部比較粗寬;豆娘的體型纖細,腹部比較細長。
3.停棲的姿勢:蜻蜓停棲時雙翅平展(張開雙翅);豆娘大都會將雙翅合併豎起在胸後腹上。
4.翅膀形狀:蜻蜓翅牓的後翅基部比較寬大,前後翅大小、形狀,翅脈不大相同,所以列為蜻蛉目的「不均翅亞目」;豆娘前後翅的大小、形狀、翅脈都很相似,歸為蜻蛉目的「均翅亞目」。
5.複眼位置:蜻蜓的兩個複眼很發達,靠的比較近或像蒼蠅相連;豆娘的兩個複眼比較小,分的比較開(分開的距離有一個複眼直徑那麼長)像啞鈴又像凸眼金魚。
6.稚蟲的呼吸器官:蜻蜓的稚蟲(水蠆)體型較粗短,腹部末端沒有尾鰓,用腹部內的「直腸鰓」呼吸,所以蜻蜓稚蟲的呼吸器官是「直腸鰓」,稚蟲還可以利用腹部吸飽水後噴射前進用來捕食或躲避天敵。豆娘的稚蟲(水蠆)體型大多比教纖細,腹部末端有2~3條尾鰓或肉突,可以用來擺動游泳,也是豆娘稚蟲的呼吸器官,所以豆娘的稚蟲用「尾鰓」呼吸。
7.飛行速度:蜻蜓飛得比較快,豆娘飛的比較慢,蜻蜓的飛行術速度最快可達85公里,是昆蟲界的飛行王。蜻蜓飛行時,前翅後翅可以獨立拍動,即分別拍動,前一對翅膀向上時,後一雙可以向下,所以會直線前進,還可以後退飛行、停留在空中。蝴蝶因為是前後翅一起拍動,所以呈波浪飛行。
(二)蜻蜓的交配時:
雄蜻蜓不但在交配時會用尾部夾住雌蜻蜓的頭,交配後還會壓著去產卵,因為這樣做實在很累,所以有的蜻蜓會「護送」雌蜻蜓,一直在雌蜻蜓旁邊飛行,直到雌蜻蜓產完卵。
(三)蜻蜓的產卵方式:
不同種類蜻蜓的卵形狀不太一樣,不同雌蜻蜓產卵方式也不同,例如:蜻蜓科、勾蜓科、春蜓科的蜻蜓比較常用「點水產卵」,有的連續點水,每次產下3到5粒或20粒到30粒,有的先將一、兩百粒以上的卵排出,堆積在尾端,再點水將它們全部沉入水中,最特別的是少數蜻蜓會將積在尾端的卵團以空投的方式投入水中(目前台灣還沒有統計資料)。晏蜓科的雌蜻蜓會一次一粒連續慢慢的將卵產在水生植物的莖幹、水邊的泥土中(目前還沒有發現生活在陸地的蜻蛉目稚蟲)、或者水邊青苔的縫隙中。
(四)蜻蜓的生命:
「水蠆」在水裡至少要經過一年(有的要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蟲,要羽化時水蠆會從水中攀到水草樹枝上面,不吃也不動等待羽化。蜻蜓的壽命大約只有水蠆的十分之一,大概能活一個月到八個月左右,但大部分的蜻蜓只能活一~二星期,因為被天敵吃掉的緣故。
翻開蜻蜓的圖鑑對照老師投影片及精彩的影片,蜻蜓點水的一幕最令我印象深刻,老師教我們蜻蜓科別辨識的記法,不容易忘記「村姑(台語)慶功宴」(春勾、蜻、弓、晏),還介紹我們可上自然攝影中心網站,我上了該網站發現很多人為生態奉獻很多心力、提供照片資料、可延伸閱讀的參考書籍,只要多加努力徹底學習,相信大家都可以成為生態專家,為生態而努力。

永樂國小 211 王振庭

更正錯字
妟蜓科→「晏」蜓科

蜻蜓的生態觀察
臺灣蜻蜓種類非常的豐富,最近蜻蜓種類增加了17種,實在非常的嚇人,尤其新紀錄的種類都是受矚目的保育物種。蜻蜓雖是大家很熟悉的昆蟲之一,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蜻蜓和豆娘有甚麼不同。這次在沈老師所介紹的「蜻蜓的生態觀察」課程中,讓我們觀察蜻蜓與豆娘家族的外觀、特徵、棲息環境、產卵行為、稚蟲習性和食物……等生態行為,讓我們對最大隻的昆蟲—–蜻蜓,有一番重新的認識。
蜻蜓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蜻蛉目的不均翅亞目。蜻蜓的一生分為卵、稚蟲、和成蟲三個時期,算是半形變態。臺灣的蜻蜓共分為五科,分別是春蜓、勾蜓、蜻蜓、弓蜓和晏蜓五大科,沈老師教我們一個簡易記的口訣,是「村姑慶功宴」=>春勾蜻弓晏。每種蜻蜓的外觀、形狀、大小、顏色和花紋都不盡相同。豆娘的生物地位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蜻蛉目的均翅亞目。豆娘的分類更是複雜,有九科分別為:珈蟌、幽璁、琵蟌、鼓蟌、絲蟌、蹣蟌、樸蟌和細蟌科。
若仔細的觀察蜻蜓與豆娘,會發現有許多不同之處。蜻蜓比較粗短,而豆娘比較細長。蜻蜓休息時翅膀張開;豆娘休息時翅膀合起。蜻蜓的複眼距離比較近,有些種類複眼會相連;豆娘的複眼距離比較開,分開超過一個複眼。蜻蜓成蟲通常棲息在與水蠆相同的環境,譬如:溪流、池塘、沼澤。所以通常在水邊常常可以看到蜻蜓。在水邊的蜻蜓通常都是公的,因為母的要等到繁殖期才會到水邊,不然通常都會躲在樹林裡覓食。在水邊的公蜻蜓等待交配的機會,利用複眼遠視的功能,一發現有母蜻蜓飛來時,馬上用「肛腹器」夾住母蜻蜓的前胸,馬上進行交配,交配完後一下子就會產卵。但是不同種的蜻蜓不會交配,因為「肛腹器」的大小不同,前胸也不同,所以不能交配!
蜻蜓與豆娘都是屬於不完全變態,所以只有卵、稚蟲和成蟲三個時期。卵在孵化不久,會有一種稱「前稚蟲」的蟲專門戳破卵殼。幾分鐘後,「前稚蟲」就會蛻皮成為一齡稚蟲(水蠆)。水蠆,是水中兇暴的獵食者,食物以水中的小動物為主。只要經過10次蛻皮,水蠆會產生變化從幼蟲變成成蟲。蜻蜓是肉食性昆蟲,蜜蜂、蝴蝶等空中的昆蟲是牠的最愛,可以在空中攔截所有食物。體型比較小的食物,蜻蜓一下子就吃掉;體型大的食物,蜻蜓就得停下來慢慢享受。
這次上課我才知道蜻蜓是速度最快的昆蟲,最高時速據說可以達到72公里呢!老師說有2種新紀錄種,叫做「長尾蜻蜓」和「秋紅蜻蜓」。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秋紅蜻蜓」,因為那是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取的,而且發現「秋紅蜻蜓」的湖也叫「秋紅湖」,實在很有趣!!希望下次我有機會看到新紀錄種,可以自己命名!!

⊙分類地位
今天,老師教導我們有關蜻蜓的知識,我覺得蜻蜓是一種有趣的生物,其中,蜻蜓的分類地位是:動物界-節枝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鋼-內生翅群-蜻蛉目-不均翅亞目
豆娘則是:動物界-節枝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鋼-內生翅群-蜻蛉目-均翅亞目
⊙分辨方法
相似處:(1)幼蟲接叫水蠆
(2)皆是肉食性
(3)皆是脫皮長大
(4)皆是半行變態
(5)皆是咀嚼性口器
(6)觸角很短
(7)皆是日行性
不相同處:(1)蜻蜓身體較粗壯,豆娘較細長
(2)蜻蜓的幼蟲沒有尾鰓,豆娘的幼蟲有三片尾鰓
(3)豆娘眼睛之間,相差一個複眼,蜻蜓則無
(4)豆娘的上下對翅幾乎一模一樣,蜻蜓不一樣
⊙台灣種類數量
蜻蛉目有14 科87屬 155種
豆娘有9科28屬41種,有珈蟌科、鼓蟌科、幽蟌科、洵蟌科、絲蟌科、蹣蟌科、細蟌科、琵蟌科、樸蟌科。
蜻蜓有5科59屬114種,有春蜓科、勾蜓科、蜻蜓科、弓蜓科、晏蜓科。(資料來源: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
口決(蜻蜓):村姑慶功宴(春勾蜻勾晏)
分辨方法:先從眼睛來分辨;
春蜓:眼睛分最開的一種,通中間間隔大約半個複眼。
勾蜓、蜻蜓:眼睛分開不到一個半個複眼。
弓蜓:眼睛碰在一起
晏蜓:眼睛扭曲變形
另外,勾蜓的胸部有明顯的金屬光澤。
⊙世界之最
★蜻蜓在昆蟲裡的世界之最:
最大的昆蟲
飛的最快
最曲折的愛
最變態的生活史
最大的昆蟲—無霸勾蜓,張開翅膀有70cm,所以最大。
飛得最快—蜻蜓每秒最高達7公尺之遠,只需拍動翅膀20~38次。此外,牠還能承受距離相當遙遠的長途飛行。
(摘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2708048)
最曲折的愛–雄蜻蜓在交配期會將在第九腹節生殖孔的精子移精到第二腹節的交配器,再抓母蜻蜓交配,母蜻蜓會彎曲他的腹部進行交配。
最變態得生活史:半形變態
★蜻蜓之最
小紅蜻蜓是最小的蜻蜓,差不多是1元硬幣的直徑。
★產卵方式
挖土式
打針式
撥水式
摸魚式
插秧式
自殺式—產在窗上
★雄雌辨識
1. 雄蟲在第10節有肛附器,雌的則是尾毛
2. 在水域看到蜻蜓大多是雄的。
3. 第9節有蜻蜓的生殖器,雄蟲第2腹節面有突出。六.羽化方式
★羽化方式
直立式—比較安全
倒垂式—比較危險,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水裡死了
⊙心得
我覺得蜻蜓是一種有趣得生物,尤其一些生物有趣的習性,如:樹穴蜻蜓只能祝樹穴……。可是,至今還是有很多還沒解開的謎,如:蜻蜓的生活史、翅志的作用?……。希望以後能夠解開,可是,人類正在不斷的破壞環境,而且目前的保育類也只有無霸勾蜓一種,而其他的蜻蜓,則逐步面臨絕種的危機,希望蜻蜓與人們,可以互相體諒,讓蜻蜓不再面臨絕種危機,讓世界上少一種生物滅絕。

認識蜻蜓這堂課,我了解並整理了以下這些Q&A:

1. Q: 蜻蜓與豆娘有什麼差別呢?
A: 在科系分別上,
蜻蜓是屬於不均翅亞目,英文是Dragonfly。
豆娘是均翅亞目,英文是Damselfly。
在身體構造分別下,
蜻蜓的複眼是靠在一起的,而且尾部粗大,休息時翅膀攤開。
豆娘的複眼分的很開,尾部細長,停著的時候,翅膀是收起來的。

2. Q: 據說蜻蜓的視力很好,這是真的嗎?
A: 蜻蜓的複眼很大,就像是電視牆般,上半部是遠視,下半部是近視,非常的神奇!

3. Q: 豆娘的尾部真細長,有幾節啊?
A: 豆娘的尾部有十節,第二腹節有交配器,第八腹節有尾扇,第九腹節有生殖孔,而第十腹節的後方則有上肛附器。

4. Q: 蜻蜓是最大的昆蟲嗎?
A: 無霸勾蜓,身長12公分,目前是台灣最大的昆蟲。
而有使以來最大的昆蟲,則是在兩億年前所發現的蜻蜓化石,身長40公分,展翅70公分。

5. Q: 蜻蜓的速度是所有昆蟲中最快的嗎?
A: 牠每秒可以飛20公尺,時速72公里。

6. Q: 蜻蜓的交配為何被說是最曲折的愛呢?
A: 因為雄的蜻蜓需要移精,必須先把第九腹節的生殖器移精到第二腹節的交配器,雄的蜻蜓通常都會在水池邊棲息,等到愛人飛過,就會用腳抓住雌性的頭部,用上肛附器夾住牠的前胸,如果雌蟲願意,就會彎曲腹部進行交配。

7. Q: 蜻蜓有哪幾種產卵的方式?
A: 打針式、撥水式、摸魚式、挖土式、插秧式,以及自殺式。

8. Q: 蜻蜓怎麼成長?
A:卵期六到十天後,變成前稚蟲,牠的任務就是戳破卵殼,只有短短幾分鐘,就會變成稚蟲,有的要一個月,有的要三、四個年,才會蛻變成成蟲。

經過這一堂課,我對蜻蜓有更深入的了解,期待下一次的螢火蟲課程。

 台灣的蜻蜓有很多種,蜻蜓種類從原本的138種增加到155種。
 蜻蜓在分類學上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們→昆蟲網(有翅亞目)→蜻蛉目。
 蜻蛉目又分為
1.均翅亞目:俗稱豆娘台灣有九科,有珈蟌、幽蟌、鼓蟌、絲蟌、洵蟌、蹣蟌、琵蟌、樸蟌及細蟌。
2.不均翅亞目: 俗稱蜻蜓台灣有五科,有蜻蜓科、勾蜓科、春蜓科、晏蜓科和弓蜓科。
3.閒翅亞目:昔蜻蛉(台灣目前還沒有這種昔蜻蛉)。
 雄雌辨識
1.在水邊活動的蜻蜓大部分是雄的
2.雌雄蜻蜓的生殖器都在第9節,但雄的蜻蜓第2腹節面有另一個開口
3.雄蜻蜓在第10節有肛附器(或稱攫握器),雌蜻蜓的則是尾毛
 產卵方式有挖土式、打針式、撥水式、摸魚式、插秧式
 羽化方式:倒垂式、直立式
 最變態的生活史:蜻蜓生活史(卵→前稚蟲→稚蟲→成蟲)
1.卵:有的產在水中,有的產在水生植物的莖裡
2.前稚蟲:牠的任務就是咬破蛋殼,前稚蟲的背就會裂開成為1齡稚蟲
3.稚蟲:有的只有8齡期,有的有16齡期
 蜻蜓—體型比豆娘大,左右複眼較靠近,腹部比較粗寬,停棲時雙翅向兩
側呈不同角度平展,是飛行能力很強的昆蟲
 老師今天還教了我們方便認識蜻蜓各科的口訣:春姑慶功宴(春勾蜻弓晏)
1.春:春蜓科
2.姑:勾(讀成台語ㄍㄡ)蜓科
3.慶:蜻蜓科
4.功:弓蜓科
5.晏:晏蜓科
 同樣的老師為了讓我們記得他,他有個筆名叫做「老鷹十一隻」,比起老師的本名叫作沈錦豐好記多了。
 經驗分享
還記得有次去爬「漁路古道」林子裡發現了中華珈蟌蹤跡,根據沈錦豐老師上課所說的內容,現在回想起來那隻中華珈蟌應該是雌的。
而在我小二的時候,我和家人一起參加過關渡自然公園的「親子賞蜓趣活動」,接近中午十分看見最多的是「紅腹細蟌」,很多對都用「點水式」的在產卵。而且那時候上課的老師還喜歡收集各種的「水蠆殼」,又因為水蠆殼太易碎了,就利用化學原料「環氧樹脂」灌模,將「水蠆殼」的作成標本。自從那次之後在野外我就學會分蜻蜓和豆娘了,但有時還是分不清楚科別,這次上了沈錦豐老師收穫不少也對蜻蜓更了解了。
參考資料:
1. 台灣120種蜻蜓圖鑑(作者:曹美華/台北市野鳥協會)
2. 六足王國─台灣的昆蟲 http://freebsd.tspes.tpc.edu.tw/~afu/
3. 沈錦豐老師上課筆記

蜻蜓和豆娘是溪流和靜水區域的常見昆蟲,經過老師這一番的演講,使我對蜻蜓的認知更進一步。
蜻蜓的英文是dragonfly,豆娘的英文是pamselfly,蜻蜓的生活史是屬於半形變態,幼蟲生活於水中,到了要羽化的時候,才會爬出水面,有些種類是屬
於倒垂式的羽化方式,有些羽化的方式,是屬於直立式的,有一些蜻蜓因為沒有抓好樹枝,所以掉到水裡溺死了。
蜻蜓的雌、雄蟲有一個秘訣,可以區分雌雄:
〈一〉蜻蜓的雌蟲—有產卵管、尾毛末端粗。
〈二〉蜻蜓的雄蟲—第二腹節交配器第九腹節生殖孔肛附器長且尖。

蜻蜓可以分為五科,以下是他們的特徵:
《1》晏蜓科—眼睛擠成一條線。
《2》弓廷科—胸部有金屬光澤,並且一直飛,不常停下來。
《3》蜻蜓科—複眼擠壓得不變形。
《4》勾蜓科—眼睛一點點分開,是這五科之中最大型,顏色大多是綠色和黑色。
《5》春蜓科—複眼分得最開,但是小於一個複眼的距離,活動於流水水域。
老師也告訴我們:用複眼來分辨這五科蜻蜓,就像是在蒸饅頭,愈來愈靠近,到最後擠成一團。

◎蜻蜓與豆娘的辨識
一、相同的地方:
1.生活史是經過卵─稚蟲─成蟲三個階段,屬於半形變態的昆蟲。
2.牠們的稚蟲叫做水蠆,生活在水中。
3.成蟲和稚蟲都是肉食性的。
4.有一雙大複眼,二對透明膜質的翅膀,有咀嚼式口器。
5.觸角很短並不明顯。

二、不同的地方:
1.大多數蜻蜓的體型比豆娘大。
2.豆娘腹部十分細長,蜻蜓的腹部比較粗寬。
3.停棲的時候豆娘大都會雙翅合併,蜻蜓都是翅膀打開。
4.豆娘(均翅亞目)兩個複眼的間距較大,蜻蜓(不均翅亞目)兩個複眼的間距較小。

我覺得許多蜻蜓都很特別,又很稀有,例如:
〈1〉小紅蜻蜓只有2公分長,是全世界最小的蜻蜓。
〈2〉賽琳蜻蜓是全世界第二小的蜻蜓。
〈3〉三角蜻蜓也很稀有。
這些美麗的蜻蜓,我們應該立法保護,讓它們有一個美好的環境生活,世世代代繁衍下去。

在溪流及淨水區,往往會有蜻蜓和都娘的存在,經過老師的講說,讓我更認識它們。
蜻蜓(dragonfly)、豆娘(pamselfly),蜻蜓的生命史是屬於不完全變態,稚蟲生活於水中,用鰓呼吸,到了要羽化的時候,才會爬出水面,有些種類它們會倒垂的羽化,有些羽化的方式是直立的,有些蜻蜓因為沒有抓好樹枝,所以掉到水裡後,就溺死了(當他羽化時它已經不是用鰓呼吸了)。
蜻蜓的雌、雄蟲有一個方法,可以讓我們較容易分辨雌雄:
【一】蜻蜓的雌蟲有產卵管、尾毛末端粗。
【二】蜻蜓的雄蟲第二腹節交配器第九腹節生殖孔肛附器長且尖。

蜻蜓分為五科,這是是他們的特徵:
〈村〉春蜓科→複眼分得最開,但是小於一個複眼的距離,活動於流水水域。
〈姑〉勾蜓科→眼睛一點點分開,是這五科之中最大型,顏色大多是綠色和黑色。
〈慶〉蜻蜓科→複眼擠壓得不變形。
〈功〉弓廷科→胸部有金屬光澤,並且一直飛,不常停下來。
〈宴〉晏蜓科→眼睛擠成一條線。

○●產卵方式●○
挖土式
打針式
撥水式
摸魚式
插秧式
自殺式—產在窗上,或其他看起來像水的地方

※蜻蜓和豆娘的分辨※
【一】一樣的部分:
《1》生命史都是經過卵→稚蟲→成蟲三個階段,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
《2》牠們的稚蟲同樣都叫做水蠆,且都生活在水中。
《3》成蟲和稚蟲都是屬於肉食性的。
《4》有一雙很大複眼,有二對透明膜質的翅膀用來飛行,有咀嚼式口器是他們的共同之處。

【二】不一樣的部分:
1.絕大部分蜻蜓的體型都會比豆娘的體型來得大。
2.豆娘腹部又細又長,蜻蜓的腹部在相較之下顯得較粗寬。
3.休息時的豆娘通常都雙翅合併,蜻蜓都會將翅膀展開休息。
4.豆娘(均翅亞目)兩個複眼之間的距離比較大,蜻蜓(不均翅亞目)兩個複眼之間的距離比較小。

產卵方式
挖土式
打針式
撥水式
摸魚式
插秧式
自殺式—產在窗上

這次的課程,讓我和蜻蜓之間的距離縮短了!讓我學會了許多知識。

打太快了!調動位置時沒注意到,抱歉!

好累喔!剛從英文班回來,這星期我都好累,剛生上五年級怎麼功課跟四年級要發的時間都不一樣。這幾天,
我每天都在趕趕趕,趕寫作業、趕去上英文,外加我媽媽說我的昨文能力太差,八月底開始讓我加上作文課,
我已經連著三天都到晚上12:00才能就寢,現在都已經10:50,不知道我在12:00前是不是可以把報告打好
傳出去。記得再初階班時也有一位同學好像也是這樣,我現在可能體會他的心情,而且我的爸爸一點都不支
持我,一直叫我不要打了,交不出就交不出,去睡覺。唉!好煩喔!

認識蜻蜓心得筆記

夏天的時候,如果你常到戶外、郊遊、健行,一定常常看到很多隻空中巡邏隊,在我們頭上盤旋,或者看到
他們在水面附近飛舞、或憩息於水草間,那就是今天鳥會理事主席沈老師介紹的蜻蜓。

蜻蜓和豆娘外型和一般昆蟲不一樣。蜻蜓和豆娘同屬於蜻皊目,但是兩者之間有些不同。

相同→1.蜻蜓和豆娘都有一對大眼睛。眼睛是由三萬多個小眼構成的,一般我們會稱為複眼,複眼上面黑黑
的部分不是黑眼珠,巨大複眼的頭可以上下左右轉動,方便尋找獵物。
2.胸部成橢圓形,都有兩隊透明的翅膀,翅膀上翅膜很多,呈網狀排列。
3.都有三對腳、腹部細長、顏色艷麗,有各種顏色茶綠色、金黃色、鮮紅色。
4.都會一邊飛行,一邊捕食。都是肉食性昆蟲。也會自相殘殺,大隻吃小隻。

不同→1.蜻蜓體型比較壯碩,飛行數度較快。
2.蜻蜓後翅比前翅寬大,飛行時前翅和後翅一前一後, 上下交互擺動。
3.屬於蜻蛉目不均翅亞目。
4.蜻蜓休息時兩隊翅膀平靜地垂放在身體兩側。
5.豆娘十分纖細、小巧,飛行的力量比蜻蜓弱小。
6.豆娘前後翅大小相近。
7.豆娘屬於蜻蛉目的均翅亞目,休息時,兩對翅膀會豎 立在身體背面 。

生小寶寶→雄蟲生殖孔在腹部末端第九節。交尾器在腹部前方第二節
雌蜻蜓和雌豆娘跟雄蟲交尾後,會在水面飛行,將尾部往水面輕點,把卵產在水中或水面植物上。

水蠆→蜻蜓和豆娘的卵在水中孵化成為小蟲又叫「稚蟲」,我們稱牠為【水蠆】。
以水棲昆蟲、甲殼類、小魚等為食。
平常棲在水底泥沙中,或石頭上。
蜻蜓水蠆較肥胖,以體內的直腸鰓呼吸。
豆娘水蠆長得較細小,沒有直腸鰓,呼吸作用是由腹部末端三個氣管鰓擔任。

分類學屬節肢動物蜻蛉目 均翅亞目─俗稱豆娘,台灣有九科
不均翅亞目─俗稱蜻蜓,台灣有五科

生活史→分為卵期、稚蟲期、。成蟲期

2008.08.30
蜻蜓的生態觀察
沈錦豐老師演講心得
—————————————————————————-
蜻蜓是一種很特別的動物,牠的生活史是屬於半行變態,是卵→前稚蟲→稚蟲→成蟲這幾種,蜻蜓還有另一種表親,叫作豆娘。豆娘屬於均翅亞目,蜻蜓屬於不均翅亞目,也就是說豆娘的前後翅,攤開是一樣大的,相對的,蜻蜓翅膀攤開是不一樣大的。豆娘跟蜻蜓比起來非常的纖細,蜻蜓則粗壯許多。而且豆娘的複眼是分開,的蜻蜓的複眼是連在一起的。而蜻蜓與豆娘的稚蟲(水蠆)最大的不同在於豆娘水蠆用三支尾鰓呼吸,而蜻蜓水蠆是用直腸鰓呼吸。

蜻蜓是世界上「最大的昆蟲」,有「最曲折的愛情」、「最快的飛行速度」和「最變態的生活史」!二億年前的蜻蜓化石身長40公分,展翅可達70公分。而飛行的速度每秒約20公尺,相當於時速72公里,真是讓人不敢相信!

蜻蜓的依兩隻複眼的距離,由最開到最靠近,依次分為五科:
 1. 春蜓科 Gomphidae 兩隻複眼距離最遠
 2. 勾蜓科 Cordulegastridae
 3. 蜻蜓科 Libellulidae
 4. 弓蜓科 Corduliidae 胸部帶有金屬光澤
 5. 晏蜓科 Aeshnidae 兩眼緊緊擠在一起

口訣為:村(春蜓)、姑(勾蜓)、慶(蜻蜓)、功(弓蜓)、宴(晏蜓)

蜻蜓產卵方式共分為:
 1. 撥水式
 2. 摸魚式
 3. 挖土式
 4. 水上芭蕾式(插秧式)
 5. 自殺式:例如,把卵產在汽車的擋風玻璃上

豆娘共分九科:
 珈蟌科、鼓蟌科、幽蟌科、
 洵蟌科、絲蟌科、蹣蟌科、
 細蟌科、琵蟌科、樸蟌科
 
以打針式的產卵方式產卵。

在課堂最後的時候,沈老師講的有關秋紅蜻蜓和秋紅湖的故事更是令人感動,裡面的巧合也非常的離奇不可思議,但卻是真人真事。當秋寒煙先生,在發現秋紅蜻蜓的時候,她的女兒竟然也自殺了,而且他的女兒,正好就叫秋豔紅,和秋紅蜻蜓的名字很像,讓人錯愕。彷彿像是她女兒,化身為蜻蜓去了天堂呢!

這幾天我在植物園拍照時,看到池塘裡,有兩隻「針尾細蟌」正在交尾,我決定拍下這溫馨的一幕。但我忽然發現,旁邊有一隻金線蛙的幼蛙,在旁虎視眈眈,但我不能干預,因為這是大自然平衡的法則,因為“干預自然”,會造成某種生物,過多或過少。所以我決定在旁邊當旁觀者,看著這驚險的一幕,但我卻錯失了這個吃與被吃的畫面,因為我被別隻蜻蜓吸引了過去。當我在回去看的時候,豆娘不見了,但金線蛙卻已到了豆娘的位置,讓我懷疑是不是青蛙吃掉了豆娘呢!
307/南門國小/吳品毅

壹、 筆記
#蜻蜓的特色: (不均翅亞目)(dragonfly)
眼睛很靠近,前翅比後翅窄小,停下來時翅膀打開,腹部很粗。
#豆娘的特色: (均翅亞目)(damselfly)
眼睛分開的距離有一個複眼寬,前翅和後翅一樣大,停下來時翅膀合起來, 腹
部比較細長,尾翅細長。
部位介紹:
複眼的上半部為遠視,下半部為近視。
豆娘和蜻蜓的腹部共有十節,在腹部第二節只有公的才會突起來,在第八節只有蜻蜓才會有尾扇。
產卵方式:
豆娘:以打針試,用細長的產卵管當針筒注入產卵。
蜻蜓:分為潑水式、摸魚式、挖土式、插秧式、自殺式
潑水式:用尾部末端在水面掃過去,同時產下卵,
摸魚式:晏蜓科為主。停在水面,腹部藏在水池中產卵,隨時都有可能被 魚吃掉。
挖土式:在溼潤進水的沼澤地,用腹部稍微挖一小個洞產下卵進去。
插秧式:挺直著副部在水中直立點水產卵。
自殺式:有時蜻蜓或豆娘會把車窗誤以為是水池而在上面產卵,因為缺乏水分,常常前稚蟲都無法存活。
蜻蜓的生活史:卵(6~10天)-前稚蟲(幾分鐘而已)-水蠆(1個月至3、4 年)-成蟲(存活期間大約幾個月,不會超過1年)
羽化:
蜻蜓的羽化方式-直立式和倒垂式 羽化時間1~2小時
北部常見的蜻蜓:
紅蜻蜓家族 藍蜻蜓家族 其他

霜白蜻蜓 鼎脈蜻蜓 粗勾春蜓
猩紅蜻蜓 灰黑蜻蜓 細勾春蜓
紫紅蜻蜓 金黃蜻蜓 紹德春蜓
善變蜻蜓 呂宋蜻蜓 杜松蜻蜓
褐基蜻蜓 樂仙蜻蜓 侏儒蜻蜓(最小的蜻蜓)
大華蜻蜓 三角蜻蜓 彩裳蜻蜓
廣腹蜻蜓 賽林蜻蜓 薄翅蜻蜓
樹穴蜻蜓 藍黑蜻蜓 褐斑蜻蜓
焰紅蜻蜓 橙斑蜻蜓
漆黑蜻蜓
北部常見的豆娘:
白痣珈蟌 青黑琵蟌 短腹幽璁 朱背樸蟌 白粉細蟌
中華珈蟌 環紋琵蟌 橙尾細蟌
脛環琵蟌 瘦面細蟌
昧影細蟌
紅腹細蟌
青紋細蟌
葦笛細蟌
弓背細蟌
雄雌辨別
公的腹部第2節有突起儲精囊,肛腹器尖尖的
母的腹部平平的,第8節有產卵管,肛腹器钝钝毛毛的,有分上尾毛和下尾毛。
科別辨認
蜻蜓
春蜓科的複眼在蜻蜓綱中分得最開
勾蜓科是蜻蜓綱中體型最大的
蜻蜓科的眼睛很接近
弓蜓科的胸部有金屬光澤
晏蜓科的眼睛最靠近,擠得中間呈一條線
豆娘
鼓蟌科的翅膀比腹部長
琵蟌科的體型中型
樸蟌科,台灣只有一種,唯一合胸中後胸
珈蟌科的腹部有金屬光澤
蹣蟌科第9節有長出一根刺
洵蟌科的體型最大
思聰科的身體很細長
貳、 心得
我曾在二子坪看過有一對豆娘在交配,那時的我認為這是難得的好機會,立刻拿出傻瓜相機拍下那愛心狀的交配情形,作為留念的「紀念品」。還有一次,我在大尖山的一個池子中看到成群的環紋琵蟌以及鼎脈蜻蜓在交配,仔細想想他們的交配方式和老師上課所講的一模一樣,公豆娘在上監督,公蜻蜓用尾部按壓著母蜻蜓,真的好好玩呀!
在蜻蜓的生活圈中,有各式各樣的科別、種類,但是每隻都長得不一樣,常常看到了確較不出名字來,心中會很不高興,不過在吸取老師這次講課的精華後,我對蜻蜓有更深的認識,也比較能準確的分辨它們的科別種類。

2008/08/30 〈三〉 蜻蜓的生態觀察─沈錦豐老師演講心得

蜻蜓是一種很容易另人著迷的昆蟲,早在唐朝詩聖杜甫的〈曲江對酒〉寫著:「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詩詞的優美,形容蜻蜓們領域的行為恰到好處。
廣義的蜻蜓泛指〈蜻蜓和豆娘〉也就是動物分類學上所說的昆蟲綱蜻蛉目動物,在臺灣包括均翅亞目和不均翅亞目,均翅亞目就是俗稱的〈豆娘〉不均翅亞目就是俗稱的〈蜻蜓〉。
依據目前出土化石的年代考證蜻蜓的祖先早在3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就已存在了,當時蜻蜓若把翅膀張開,約有75公分長,但複眼較細小且觸角很長。經過進化,直到1億5000萬年前左右中生代,現代的蜻蜓才出現,若再分得仔細些,均翅亞目〈豆娘〉出現在古生代,間翅亞目〈昔蜓〉出現在古生代的三曡紀,而不均翅亞目〈蜻蜓〉則在中生代的侏羅紀才出現。
※蜻蛉目昆蟲,目前全世界有三個亞目,共29科約5800種。
※臺灣有兩個亞目14科約150種。

身體構造─稚蟲
蜻蜓和豆娘的〈稚蟲〉稱為「水蠆」而豆娘水蠆以「尾鰓呼吸」,蜻蜓的水蠆用「直腸鰓呼吸」,口器為咀嚼式,下唇特化為捕食工具。胸部的翅芽通常在終齡的前一期才會長出來,到了終齡期翅芽成熟時,也就是將羽化的時候了。

臺灣的蜻蛉稚蟲期長短因「種類」而異,某些種類只要幾個月即將達到終齡而羽化,有些種類則需跨越冬季,兩年左右才成熟,※除少數種類以成蟲方式度冬之外,大部分的蜻蛉都以稚蟲的方式度冬,甚至有些種類會以卵度冬。

成蟲:蜻蛉成蟲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腹部三大部分。
頭部:有一對由成千上萬個「小眼」所組成的「複眼」,是重要的視覺器官,在頭頂區有三個排列為「三角形」的「單眼」
還有咀嚼式的口器,大顎發達以方便咬食獵物,此外,還有一對很短呈鞭狀的觸角,只有3至7節。因為蜻蛉有敏銳的〈複眼
〉因此觸角上的感覺器官比蛾類少很多。
胸部:依三對角所在的位置分為〈前胸、中胸、後胸〉三個部分,前胸很短,呈頸狀,中胸及後胸相當發達而且癒合為一,稱為「合胸」。※不同種類的蜻蛉,合胸上面斑紋也不同,常被當做分類的依據。合胸上方有兩對翅膀,通常透明,※有些種類則有不同的色彩或斑紋。前、後端部前緣都有一〈翅痣〉顏色因種類而異。※蜻蛉翅膀上的「翅脈」相當複雜,親緣關係不同類群的翅脈也不相同。※是目前蜻蛉目成蟲分類系統的主要依據。合胸上的翅膀肌肉非常發達,也因此牠們的飛行技巧高超無比呢!
腹部:共有十節,雄蟲的生殖孔開在第9節下方,但在第2腹節腹面卻有開孔,第十節末端有「肛附器」在交尾或連結產卵的時候可以牢牢挾住雌蟲前胸。※雌蟲產卵管在第9節下方。

蜻蜓生活史─
蜻蜓是一種不完全變態的昆蟲,牠們的一生必須歷經→卵→稚蟲→成蟲等三個時期。
※蜻蜓和豆娘停棲休息的方式不盡相同。蜻蜓通常會將翅膀伸展到兩旁,豆娘則大部分將翅膀合在一起豎在上方。
※當陽光非常強烈的時候,許多蜻蜓會將腹部翹得高高的,以減少日照的面積,來降低體內水分的消耗。

技巧高超的獵人─
蜻蜓和豆娘都是兇猛的肉食性昆蟲,牠們的稚蟲─水蠆,是
水中捕食高手,特別是蜻蜓的水蠆,有著特殊構造的口器,小動物一旦被牠盯上,就很難逃脫。

領域行為的霸主─
蜻蜓和豆娘的領域性都很強,一旦停棲的地方有別的個體侵入,便會奮力將牠驅逐,以悍衛自己的勢力範圍。

孕育下一代─
有1.雌蟲單獨點水產卵2.插秧式產卵3.護衛點水產卵4.連結產卵
5.空頭產卵。
生命的蛻變─牠們羽化方式分為兩大類1.直立式2.倒垂式

對許多生物來說,棲地是賴以生存的命脈,蜻蛉自然也不平地的湖泊,溪流及野塘,許多有水的地方,都有牠們的蹤跡。
※甚至有極少數種類的水蠆,還喜歡在樹洞中的小水潭生活,如樹穴蜻蜓。

色彩鮮艷有金屬光澤的珈蟌科─
珈蟌科是均翅亞目中色彩最豔麗,而且翅膀的色彩非常豐富,所以有人稱牠為色蟌。在臺灣這一科的成員有〈白痣珈蟌、細胸珈蟌、中華珈蟌〉
翅膀比身體長的鼓蟌科─
牠是均翅亞目中造型最有趣的一科,也是臺灣唯一身體比翅膀長的蜻蛉目昆蟲。在全世界有17屬125種左右,※臺灣記錄有3屬3種,分別為簾格鼓蟌、棋紋鼓蟌、脊紋鼓蟌。其中棋紋鼓蟌最常見。
體黑而擦白粉的幽蟌科─
※是臺灣特有種比例最高一科,體色以黑色系為主,而臺灣只有2屬2種,分別是〈短腹幽蟌及短尾幽蟌〉都是臺灣特有種。
藍褐兩色為主的絲蟌科─
分別為〈隱紋絲蟌、青紋絲蟌、長痣絲蟌、鑲紋絲蟌〉在臺灣都不常見。
有鮮艷綠色金屬光澤的洵蟌科─
是大型豆娘,臺灣只有〈黃腹洵蟌〉為特有種,並不普遍,數量不多。
背面第9節有脊狀突起的蹣蟌科、體黑有藍斑或黃的琵蟌科,如〈環紋、黃尾、青黑、美姿、脛蹼〉琵蟌。
種類最多的細蟌科,也是臺灣最多的豆娘。

不均翅亞目〈蜻蜓〉─
複眼緊密相連的晏蜓科,到了春天羽化的春蜓科,種類最多的蜻蜓科。

在課堂上老師講了,他朋友秋寒煙發現新種的蜻蜓,長尾蜻蜓和秋紅蜻蜓的由來。

蜻蛉,這大自然的飛龍,如果沒有牠,世界將失去許多光彩,而在我們驚豔大自然美妙之際,不妨拿出相機,來捕捉舞姿曼妙的「空中飛龍」,除了足跡,請不要在原野上留下其他的東西,來破壞這大自然,讓牠們能永遠生生不息。

305 西松國小/賴郁駿

蜻蜓,是我們常見昆蟲的一種,牠們在池塘、溪流裡飛舞著,透明的白裟、色彩絢爛的舞衣以及牠曼妙的舞姿,是許多攝影愛好者的對象,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牠們吧!
壹.蜻蜓在分類學上的「地位」
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蛉目
均翅亞目:豆娘
不均翅亞目:蜻蜓
貳.蜻蜓與豆娘的差異
1. 翅膀—豆娘的翅膀的大小一樣,停棲時合攏豎在背後;蜻蜓的後翅通常比前翅大,停棲時向身體兩側展開,不重疊。
2. 複眼—豆娘的複眼連在一起;蜻蜓的複眼寬度超過一個複眼的距離。
3. 腹部—豆娘腹部較為細長;蜻蜓腹部較為粗寬。
4. 體型—豆娘較小;蜻蜓較大。
參.雌、雄的辨識
1. 雄蜻蜓的尾部較尖;雌蜻蜓的尾不較鈍。
2. 聚集在池塘邊的蜻蜓,大都是雄蜻蜓,牠們在池塘邊等者雌蜻蜓,一看到就馬上衝上去,抓住雌蜻蜓。
3. 在遠離水域附近的樹林、草叢所能看到的蜻蜓,有97﹪都是雌蜻蜓。(另外3﹪可能是誤打誤撞飛過來的)
肆.產卵的方式
1. 打針式—也就是我們常見且常說的「蜻蜓點水」,大約點300次。(好驚人喔!)
2. 撥水式—類似用尾部撥水,而產卵方式為撥水式的蜻蜓,雄蜻蜓會在旁保護直到產卵完畢。
3. 摸魚式—老師這樣講,雖然有戲謔之意,但卻也十分貼切;以這種方式產卵的蜻蜓,腹部會沉浸在水裡產卵,有時真的可以摸到魚呢!(只不過被吃掉的機率大於摸到魚的機率)
4. 挖土式—會產在水域附近的濕泥、青苔上,幼蟲孵化出來後便爬到水裡。
5. 插秧式—這的確就像農田裡插的秧,只不過,這些「秧」會動呀動的,很不安分呢!
伍.羽化方式
1. 倒垂式
2. 直立式
陸.北部常見的蜻蜓
北部其實有許多常見的蜻蜓,如虹蜻蜓家族裡的廣腹蜻蜓、善變蜻蜓……等,藍蜻蜓家族的賽林蜻蜓、藍黑蜻蜓……等;以及其他類的蜻蜓,如:彩裳蜻蜓、杜松蜻蜓……等,就讓我介紹幾種較為特別的蜻蜓。
紅蜻蜓家族
1. 霜白蜻蜓
雖然名字裡有「霜白」二字,外觀卻是胸部黑色、腹部紅色。(命名原因不可考)
2. 紫紅蜻蜓
名符其實—一身紫紅色的衣裳,另外,紫紅蜻蜓還有個奇特的習性—當豔陽高照時,牠的尾部都會指向太陽。原來,紫紅蜻蜓的這個習性是為了減少太陽的高溫照射。
3. 樹穴蜻蜓
顧名思義,就是將卵產在樹洞裡的一種蜻蜓。但是,近年來人類砍伐樹木的數量越來越多,造成這種蜻蜓的銳減;因此,現在樹穴蜻蜓已經難以看到了。
藍蜻蜓家族
1. 呂宋蜻蜓
這種蜻蜓停棲時只會停在有生命的物體上,如:植物。(另外有一種金黃蜻蜓只會停在無生命的物體上)
2. 樂仙蜻蜓
唯一棲息在溪流邊的藍蜻蜓家族,所以,在北部的溪流邊所看到的藍色蜻蜓,就是樂先蜻蜓啦!
3. 三角蜻蜓
沒錯!後翅長的奇形怪狀、還有點像三角形的蜻蜓,就是三角蜻蜓。
其它類
1. 侏儒蜻蜓
雖然取的有點不好聽,卻十分貼切(這種蜻蜓真的很小)。
2. 漆黑蜻蜓
這種蜻蜓真的很小,只有五塊錢銅板直徑的大小而已,是全世界第二小的蜻蜓,台灣只有四個地方有。(有人開玩笑的說—那世界第一小的的蜻蜓豈不是只有一塊錢銅板大小而以?老師的答案:沒錯)
柒.北部常見的豆娘
跟蜻蜓一樣,指介紹幾樣較奇特的豆娘(順代一提,豆娘共有九科—珈蟌科、幽蟌科、鼓蟌科、絲蟌科、洵蟌科、蹣蟌科、琵蟌科、樸蟌科以及細蟌科),其它如白粉細蟌、青紋細蟌、環紋琵蟌……等,就先不談。
1. 掑紋鼓蟌
只有棲息在北部而已。另外,這種蜻蜓的翅膀比腹部還要長。
2. 葦笛細蟌
這種蜻蜓可說是十分挑剔,只有在乾淨的水池裡才能發現它的蹤影。
3. 昧影細蟌
並不會將卵產在水裡,而是會產在水水域附近的土堆、濕泥、青苔上,讓前稚蟲破了卵殼後才爬到水裡。
捌.蜻蜓五科口訣
村—春蜓科;眼睛分最開
姑—勾蜓科(台語:勾);眼睛稍微有點靠近
慶—蜻蜓科;眼睛快要碰到了
功—弓蜓科;眼睛稍微擠在一起
宴—晏蜓科;眼睛碰觸的地方由圓弧變為直線
玖.經驗
在學校球場(球場喔!不是操場)上,往往能看到幾對雄蜻蜓挾住雌蜻蜓、形成一條線的的景象。但是,這「一條線」已很快的速度飛行,還邊往地上點。老師不是說,要再交配完之後,雄蜻蜓將雌蜻蜓放開,雌蜻蜓才會產卵嗎?為什麼在我們學校的球場上,蜻蜓會有這樣奇怪的行為呢?上網查了查,看來應該是所謂的蜻蜓點水了。但為何是在球場上?就算球場顏色是碧綠色,為何會在上面產卵?
拾.心得
這次由基隆鳥會理事主席沈錦豐老師所上的—認識蜻蜓,讓我了解了更多有關蜻蜓的種種事情。但是,由於人類的濫墾濫伐,蜻蜓的棲息地越來越少,加上工業興盛,更使許多蜻蜓走上滅絕之路,下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雖然老師戲稱這種產卵方式為「自殺式」,大家也笑的前翻後仰,每個人心中不免還是有些悲痛。因為工業的發達,許多農田、水塘被砍伐掉,車子也越來越多,這些蜻蜓沒有地方產卵,加上視力不好,看到會反光的東西就以為是水池,就直接在汽車的擋風玻璃上產卵。想想看,夏天的車子裡簡直是烤箱,那擋風玻璃就是鐵板了,這些卵一下去可就變成了「荷包蛋」,哪裡還有存活的機會?這件是說來新奇,卻一點也不有趣。所幸,現在人類總算有點警覺到地球的滅絕,正努力的復原這些青山綠水,還倡導「節能減碳」這四個字。盼望這些努力能有所成效,讓我們世世代代的子孫們,還能欣賞到這蜻蜓滿池飛舞的樣子。

蜻蜓的生態

蜻蜓的分類:
蜻蜓在分類學上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蛉目→不均翅亞目(蜻蜓)、均翅亞目(豆娘)
蜻蜓分為五科:春蜓科、勾蜓科、蜻蜓科、弓蜓科、晏蜓科,依照雙眼的距離排列,由遠到近排序。

蜻蜓與豆娘差異:
1.複眼─ 蜻蜓兩個複眼間的距離小於一個複眼的大小,豆娘剛好相反。
2.腹部─ 蜻蜓腹部較短胖,豆娘較細長。
3.翅膀─ 豆娘前後的翅膀等長,蜻蜓後翅較前翅長。休息時,豆娘的翅膀合起來,蜻蜓的翅膀是張開的。
4.稚蟲─ 豆娘的稚蟲有3根尾腮,較細長。

蜻蜓身體構造:
頭部構造:單眼、複眼、觸角、額、上唇
1.蜻蜓複眼上半部遠視,下半部視力較差,看上方的事物比較清晰,因此多半會在水池靠近地面/水面的地方徘徊。
蜻蜓與一般的昆蟲一樣,有頭、胸、腹
1.前足、中足、後足,分別在前胸、中胸、後胸
2.腹部有十節。雄性蜻蜓第二腹節有一個開口,第十腹節末端有肛附器。

蜻蜓交配方式:
1.移精→公蜻蜓用腳和肛附器夾住母蜻蜓→交配→母蜻蜓打針式產卵在水中
2.撥水式─ 蜻蜓點水
3.伸到水裡產卵到植物根部
4.挖土式─ 將卵產在土裡,下雨時雨水會將卵和土沖到旁邊的水池中
5.插秧式─ 看起來像是在跳水上芭蕾
6.自殺式─ 一定要反光的地方蜻蜓才會產卵,所以如果一個水池上面覆蓋滿荷葉,牠就不會產卵。但是牠們並不會分辨一個反光的東西到底是不是水池,所以產卵在上面,等於失敗。

蜻蜓小檔案:
蜻蜓是半形變態的昆蟲,牠的生命週期是這樣的:卵→(6至10天)→前稚蟲→(幾分鐘後)→水蠆→(1個月至3、4年不等)→成蟲→(1個月至數個月)→產卵
羽化方式分為直立式、倒垂式兩種,過程是1~2小時。
有人說蜻蜓是最大昆蟲,因為曾經發現過其40公分大化石
蜻蜓飛行的最快速度可達到時速72公里

蜻蜓‧搜索大作戰:
When? 夏天─晴天─上午,最佳時機為剛下過雨後
Where? 飛行中的蜻蜓:池塘、溪流、人工容器、水域附近草叢
休息中的蜻蜓:水池植物上、水域附近地上、石頭上、枝條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得
我對蜻蜓和豆娘的印象非常差,覺得牠們是討厭、可怕的昆蟲。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小學一年級那年溯溪,溪流旁的石頭上,到處都是蜻蜓和豆娘,飛來飛去,數量多到跟蒼蠅一樣煩,看到牠的感覺就跟一隻蜜蜂接近一樣那麼討厭。從此,便很不喜歡蜻蜓、豆娘這種小昆蟲。其實我對蜻蜓的壞印象還不只這個。如果看過宮崎駿的卡通,可以發現每當快要世界末日的時候,或者是類似外星生物入侵的時候,都會出現狀似蜻蜓的生物;大大空洞的黑色眼睛,一整群蜂擁而上,十分可怕。上完「蜻蜓的生態」後,了解不少蜻蜓的常識,每樣都很有趣,但還是沒有改變我對蜻蜓的壞印象。

課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發現蜻蜓的感人故事。沈錦豐老師的一位生態愛好者朋友秋寒煙先生,在基隆一個尚未命名的湖邊,發現了蜻蜓的新物種,經過討論後,把牠跟日本的一種同類取一樣的名字─ 長尾蜻蜓。在同一時間,秋寒煙得知了女兒意外身亡的消息,可能是因為不想破壞大家興奮的心情,也可能是想要藉由繼續尋找蜻蜓,暫時忘記感傷,所以他並沒有告訴大家。當秋寒煙先生第二次回到湖邊,想要採集樣本時,意外又發現了另一種新物種。因為這隻蜻蜓是紅色的,在秋天發現,而且發現者又叫做秋寒煙,把牠命名為秋紅蜻蜓簡直是實至名歸!而發現蜻蜓的湖就叫做秋紅湖。巧合的是,「秋紅」兩個字僅跟他身亡個女兒名字「秋艷紅」相差一字。一個生態愛好者,可以日夜守候在生物的棲地旁,為的可能只是拍幾張照片,或是採集樣本,而秋寒煙先生更令人感動,雖然當下心中充滿了喪女之痛,依然努力尋找蜻蜓,憑著毅力,最後度過了難關,甚至發現了新物種,研究精神相當讓人敬佩。

更正─
三對角,更正為三對腳

305/賴郁駿

壹、蜻蜓之最
1.最大的昆蟲
無霸勾蜓:身長40公分,展翅70公分。
2.最快的速度
最快每秒20公分,時速72公里。
3.最曲折的愛
雄性將第九節的生殖孔移精到第二節的交配器,在攔截住雌性蜻蜓後,互相夾住對方固定身體,雌性再將交配器放到雄性第二節的生殖器上進行交配。
4.最變態的生活史
在水裡用鰓呼吸,到陸上改用氣孔呼吸。
貳、觀察蜻蜓
1.何時觀察蜻蜓?
六~七月較常見,通常出現在晴天的中午前,颱風過後的晴天特別容易見到。
2.蜻蜓哪兒找?
池塘、溪流、人工容器、水域附近的草堆都有他們的蹤跡。
3.蜻蜓停哪裡?
通常停在植物、枯枝、石頭上,另外,有些種類幾乎都不停下來。
參、蜻蛉目(分為均翅亞目、不均翅亞目、間翅亞目)
一、均翅亞目
1.鼓蟌科
為溪流型的小型豆娘,翅膀比腹部還長。
2.琵蟌科
為中型豆娘,腳上的剛毛又長又密。
3.幽蟌科
為中型豆娘翅膀跟身體差不多長。
4.樸蟌科
台灣只有一種-朱背樸蟌,因為是橘色的,因此被老師戲稱是親民黨的。
5.細蟌科
小型豆娘,腳的剛毛、肛附器較短。
6.珈蟌科
大型豆娘(比洵蟌科小),身體有金屬光澤。
7.蹣蟌科
中小型豆娘,停棲時翅膀不會合攏,雄蟲第九腹節脊椎凸起像一根刺。
8.洵蟌科
是台灣最大的豆娘,停棲時翅膀不會合攏,身體有金屬光澤。
9.絲蟌科
中型豆娘,除青紋絲蟌外其他種類停棲時翅膀不會合攏,不過老師說今年都沒有發現絲蟌科,不知是被滅絕?還是…..。
二、不均翅亞目
1.春蜓科
是不均翅亞目中眼睛分的最開的一科,兩眼相距半個複眼。
2.勾蜓科
複眼只有一點點分開,是不均翅亞目中體型最大的。
3.蜻蜓科
複眼微微的粘到一點,但不是很靠近。
4.弓廷科
胸部有金屬光澤,除了其中一種例外,其他都不在水域活動,成蟲不常停下來休息。
5.晏蜓科
體型僅次於勾蜓科,雌蟲會將卵產在植物或泥土上,成蟲很少停下來休息。
不均翅亞目還有一句口訣「村姑慶功宴」→「春勾蜻弓晏」。
三、間翅亞目
間翅亞目是界於均翅亞目和不均翅亞目之間,牠的翅膀類似豆娘,身體結構似蜻蜓,但台灣尚無此種。世界上只有一科一屬兩種,一種在日本,一種在喜馬拉雅山。
老師最後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台灣蜻蜓專家秋寒煙曾跟沈老師一起觀察蜻蜓,某天秋寒煙在一個無名湖發現一種新紀錄種,取名為長尾蜻蜓,後來又跟沈老師在同一個湖發現秋紅蜻蜓,於是沈老師朋友討論決定將這座湖命名為秋紅湖,秋寒煙起先不答應,後來他才說早在發現長尾蜻蜓時他的女兒就已過世,秋寒煙忍住悲痛繼續觀察蜻蜓,才造就出現今的成果。

蜻蜓是一種飛行速度很快的昆蟲,使他成為昆蟲蟲界的「空中霸者」,但是他還是有許多天敵的,如:青蛙、鳥類……等,並且交配的時後會形成心形,讓我們來慢慢認識牠吧!
1. 生物地位:動物界-節肢動物們-昆蟲綱-蜻蛉目的均翅亞目(Zygoptera豆娘)和不均翅亞目(Anisoptera蜻蜓)
2. 生活史:蜻蜓屬於半形變態的昆蟲.其生活史分為四個階段:卵-前稚蟲-稚蟲-成蟲.
一.卵期:蜻蜓會在交配後產下卵,卵會因種類的不同,顏色及形狀也會有所差異,在夏天通常只須6-10天內,少數蜻蜓會以卵來越冬。
二.前稚蟲期:主要任務就是戳破卵殼,這一階段只有3-5秒至2-3分鐘.然後,前稚蟲的背部開始裂開,一齡稚蟲在這個階段才蛻皮而出。
三.稚蟲期:稱為水蠆,每個種類的齡期都不同,8-16齡都有,整個稚蟲所需要的時間都不同從一個月到三、四年都有,目前所發現的臺灣蜻蜓的稚蟲都是水棲昆蟲,稚蟲是肉食性,以小魚和雙翅目幼蟲為食,天敵則是鳥類、大型雜食性魚類、負子蟲、紅娘華和龍蝨等
四.成蟲期:成長到終齡稚蟲後,會爬到枯枝、石塊等支穩定攀爬以進行羽化,大部分的蜻蛉都在夜晚羽化,少部份蜻蛉則在清晨羽化,而羽化方式分兩種,倒垂式和直立式,倒垂式的種類會爬到植物上抓緊,然後撐開殼,等腳張開後就抓住殼展翅,而直立式則在石頭上展翅,成蟲通常體色很淡,等過一天後體色就會慢慢加深,大約要一週才會完全成熟,就是所謂的「多態型」.成蟲也是肉食性,以蝴蝶、蜜蜂等為食,天敵則是青蛙及鳥類。
3.雌雄的辨識:通常雄蟲會在水域排徊,而雌蟲通常在繁殖時期才會到水邊交配和產卵,因此,在水域看到雌、雄比例為1:9,雌、雄生殖器都在第九腹節,但雄蟲再第二腹節有一個開口,裡面有儲精囊及陰莖等生殖器官,並且在第十腹節末端有肛附器,形型比雌蟲第十節末端的尾毛長且尖。
4.產卵芳式:打針式、潑水式、模魚式、挖土式、插秧式、自殺式
5.蜻蜓和豆娘的辨識:
蜻蜓:
1.體型較大,腹部較粗寬
2.複眼之間間距小.
3.後翅較前翅寬大
4.蜻蜓停棲時,翅膀平放攤開.
豆娘:
1.體型較小,腹部較細長
2.兩個複眼的間距超過一個複眼直徑,外觀頗像啞鈴
3.後翅與前翅幾乎一樣大小
4.豆娘停棲時,翅膀合攏豎
5.心得:
蜻蜓對我來講是種的昆蟲,但是上完這堂課後,我不但對蜻蜓有了一個概念,還發現了有許多蜻蜓雌雄有顏色上的差異,如:三角蜻蜓,並且有一些種類的雄蜻蜓會保護跟他交配的雌蜻蜓,所以也是有溫柔的一面。

在池水邊,我們常會看見有如蝴蝶般一樣「偏偏起舞」的蜻蜓以及豆娘。小時候,我都會興高采烈的拿著已有點破損的網子,跳來跳去的追逐牠們,試著把牠們抓下,但可惜都未能成功。好玩的是,每一次靠近牠們時,自己總是會先滑一跤,而蜻蜓或豆娘也因為水花濺上身子而快速飛走。如今我能輕鬆自如的用一手捉住豆娘合併的翅膀;或一手用捕捉網快速的套到蜻蜓身上,以方便來觀察牠們。回想起這樣的練習過程,真是不簡單!今日有機會聽著專業老師講解,我突然對蜻蜓和豆娘產生一種不知名的親密感﹝也許是從小的接觸吧﹞,就讓我們認識認識牠們倆的生態。
一.蜻蜓
小時候的記憶裡,蜻蜓總是讓我抓的滿身大汗,但卻也是「一無所得」的昆蟲。在試圖捕捉牠們的過程中,常常被騙的團團轉。譬如有一次,我看見一隻天王弓蜓,當時我也帶著昆蟲網,心中偷笑:「有目標了!」結果當我網子揮下時,那隻可惡的蜻蜓竟然飛走,而且還驕傲的停在我旁邊的樹幹上,摀著「嘴」,恰似在偷笑。所以在這次課堂上,我也特別認真,期待有下一次,抓住牠們時、毫不放過的「報復機會」。蜻蜓在分類學上是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蛉目→不均赤亞目。因為遠看之下,體型看起來比較「壯碩」,所以英文名字便是─Dragonfly。Dragon﹝龍﹞在中國人的信仰裡以及傳說中,是很神聖的動物且體型非常的「健美」。蜻蜓那雙大又十分敏銳的眼睛是牠們的秘密武器。一顆眼睛是由數百個小眼睛組合而成的,有如「台北小巨蛋」建築外觀的廣告電視牆,是由數十個小螢幕組成一種影像畫面,而蜻蜓牠們的眼睛看東西時,也是有如拼圖似的,一個眼睛負責一小部份,最後拼湊成完整的畫面。上半部是負責「偵測」遠處,大略的「風吹草動」。而下半部份的眼睛則在管理眼前的事物。一對眼睛分別有「近視」和「遠視」的功能,真是特別的與眾不同。蜻蜓的種類科目也相當複雜繁多,以下有五字口訣供你參考─村姑慶功宴﹝春蜓科、勾蜓科、蜻蜓科、弓蜓科、晏蜓科﹞。「春蜓科」的兩顆複眼之間,相差約有半顆複眼的距離。牠們是蜻蜓科類中胸部以及尾部最大的,這也是牠們獨特的構造特色;「勾廷科」的眼睛比起一隻春蜓,複眼的距離近多了。而牠們倆卻有一個共同點〜尾部都比較澎大。;「蜻蜓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科類之一。牠們整個腹部的模樣,在人們遠看之下,有些感覺扁扁的,但當你從近距離側面看時,牠那健美的身材便出現在你眼前;只要看見眼睛閃亮出有如小星星一樣光彩亮麗的金屬光澤時,就是台灣僅有7種的「弓蜓科」。就像春蜓和弓蜓一樣,尾部特別澎大;最後,「晏蜓科」是在全部的蜻蜓科目中,眼睛「黏」的最緊,一絲空隙也沒有,且不會變形的蜻蜓。我曾經看到一隻公的碧翠蜻蜓,還以為哪個調皮的小孩,幫牠貼上兩張立體藍貼紙呢!
二﹒豆娘
與蜻蜓相較之下,豆娘在於感情方面,是同我較親密多了。可能是從小在河邊戲水時,較多機會觀察到,以及「暫時性」的捕捉牠們時,豆娘的配合度也較高。豆娘和蜻蜓最大的差別是:蜻蜓體型比較壯,但豆娘不是;豆娘停歇時,翅膀是合併的,蜻蜓剛好相反。豆娘因為身材苗條,所以英文名字是─Damselfly 。Damsel在英文的解釋裡,代表身材好的姑娘。你說,像不像呢?目前台灣總共有九種豆娘─珈蟌科、琵蟌科、幽蟌科、鼓蟌科、樸蟌科、絲蟌科、洵蟌科、蹣蟌科、以及台灣數量最多的細蟌科。「珈蟌科」翅膀上有一個「假」翅痣還有翅膀色彩豐富,因而有『色蟌』的綽號;「琵蟌科」屬於中型豆娘且眼睛上半部和下半部顏色不同;「幽蟌科」在台灣目前僅有2種,而成蟲有黑褐色的翅痣;「鼓蟌科」的整個尾部比較粗壯,且前翅比後翅長,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牠那個『長鼻』的特徵;「樸蟌科」在台灣目前只有1種─朱背撲蟌。雄蟲的胸部是橘黃色,而且腹部比雌蟲還要細;「絲蟌科」在停留時,翅膀並不是合攏的,而且雄的隱紋絲蟌停歇時,還會翹起腹部末端;「洵蟌科」和絲蟌科的豆娘一樣,翅膀不合攏,且身體﹝特別是合胸﹞有漂亮的金屬光澤;只要見到翅膀不合攏且雄蟲第九節背面有脊狀忽攏起的,就是台灣唯一的「蹣蟌科」─芽痣蹣蟌。雌雄長相一樣,只差母的腳是褐色,雄的是紅褐色;台灣最多的豆娘科類,就是「細蟌科」。牠們是較小型的豆娘,所以腳上的剛毛和肛附器較短。
蜻蜓和豆娘都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牠們倆“從小”就有一個壞毛病─都是領域性很強的生物。其他小動物一旦靠近牠們時,通常只有被吃掉的機會!讓我最感興趣的是雉蟲時期的牠們。有些特殊的蜻蜓或豆娘,在雉蟲期就需要3~4年的時間等待羽化,而羽化完畢後,便立即尋找交配對象,繁殖下一代。交配中,牠們會出現一個奇特的現象。沈老師比喻蜻蜓和豆娘各自的交配方式,是一個曲折的愛情故事。不常出現於水邊的雌蜻蜓,想交配時,就會到水池邊找雄蜻蜓進行交配。而「眼力佳」的雄蜻蜓透過上半部的複眼,看見徘徊的雌蜻蜓,便快速衝向前用剛附器夾住雌性的脖子,到一個地方進行交配。因雄性的精子儲存在第二節的腹面,所以雌性必須把腹部彎起,在接近剛腹器的地方,貼上公的腹面進行「受精卵」以及「交配」的動作。因為雄雌的模樣有如一個曲折的愛心形狀,故被稱做「曲折的愛情故事」。
蜻蜓和豆娘是我從小喜好玩弄的對象,但我卻不懂得如何觀察分辨以及了解牠們的生活形態。我認為的河邊常客─蜻蜓以及豆娘,都是好幾萬年前的生物,輩份上也算是我們的老祖宗。隨著年代及地球的變遷之下,牠們不知克服了多少苦,今日卻還能出現在我們眼前,真是不簡單!假如在假日時和家人出外郊遊碰見牠們時,不妨停下腳步,多拍些照片留下牠們那美妙的倩影!

更正:雉蟲的「雉」,應該是這個「稚」!

認識蜻蜓
偶爾走在有溪澗的山野附近,空中常看到一些昆蟲的身影,輕巧的掠過身旁,牠們有時會成群出現,有時又可以觀察到牠們休憩在池子邊的植物或石頭上。小時候,也曾在鄉下的爺爺家旁的小溪流,興奮的追著牠們,但牠們總不愛留下倩影,因此只好坐在溪旁的石頭上,靜靜的欣賞牠們在天空中翱翔的模樣。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蜻蜓。
蜻蜓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牠是蜻蛉目中的不均翅亞目,因為牠們的後翅比前翅寬大。蜻蜓也有一個親戚──蜻蛉目中的均翅亞目,我們稱牠們是豆娘。牠們十分相近,但是也有區分的方法:蜻蜓的體型通常較大,腹部比較粗且寬,複眼之間的距離較接近,有些種類會互相連接,但是也有種類會分開半個複眼的距離,蜻蜓停棲時,翅膀向身體的兩側攤平展開。而豆娘的體型通常較小,腹部較細長,兩個複眼之間的距離超過複眼的直徑,而且翅膀的大小幾乎一樣(均翅亞目),大部分的豆娘停棲時,翅膀合起豎在背面。
蜻蜓的複眼是由六小型的小眼所組成的,有趣的是,牠的複眼上半部是遠視功能,下半部則是近視的功能,而且有三個單眼(也有完全退化或只有一兩個單眼的種類),但只有辨別光線明暗和物體遠近的功能。
蜻蜓在昆蟲中有許多「第一名」,牠的體型最大的種類體長約四十公分,展翅有七十公分,只可惜這種巨無霸蜻蜓是化石,我們無緣目睹。蜻蜓的速度也是最快的:一秒可以飛約二十公尺,換算大約是一小時七十二公里!我們若以九秒來計算人類跑一百公尺最快的速度,那麼蜻蜓只需要大約五秒就可以飛一百公尺呢!雖然跑和飛的等級,要把牠們歸為一類是有些牽強,但也顯示出蜻蜓飛行的速度是如此的快速。
蜻蜓的一生也是很值得觀察的,經歷了卵、前稚蟲、稚蟲、成蟲的階段,卵經過六到十天後便會孵化,孵化後的白色透明小蟲我們稱為前稚蟲,幾分鐘後,真正的稚蟲才會脫離前稚蟲的階段,離開白色且有些透明的「包裝紙」,成為水蠆,水蠆是水中的超級小惡霸,不僅是小型蝦子、小魚、蝌蚪、其他水生昆蟲牠們照單全收,甚至連較弱小的同類牠們也會吃,不過這群小惡霸也是有天敵的,像是紅娘華、大型魚類、負子蟲等。這時可以分辨蜻蜓和豆娘了,蜻蜓的水蠆是用直腸鰓呼吸,豆娘是用三片尾鰓呼吸,水蠆的齡期長短視不同種類而分別,短則一、兩個月,長則三到四年。水蠆歷經多次的蛻皮成為終齡稚蟲時,胸部會有明顯的翅芽,這時牠們會爬出水面附近的枯枝、植物、圍牆等可以進行羽化的地方,羽化時,牠會將原本的殼蛻去,從頭部開始鑽出,後抓住剛蛻下的殼,把翅膀晾乾,這時是很危險的時刻,如果一不小心掉進水裡,剛羽化的蜻蜓就會淹死,因為牠的呼吸器官已經不是稚蟲期間的鰓,而是氣管了。
羽化成蜻蜓的水蠆,體色通常很淡,翅膀會有強烈金屬反光,但是會隨著時間而漸漸消失,蜻蜓倚仗著先天的優勢──視力好、身手矯健,因此飛蟲、蝴蝶、蜜蜂,甚至是較小的蜻蛉,都可以捕食。蜻蜓的天敵是蜘蛛、青蛙和鳥類等,牠們在六、七月的夏季晴天時,或是颱風過後的晴天容易觀察到,我以前也曾在夏天時在校園操場旁看到牠們的蹤影。在山上看到的蜻蜓,大部分是雌蜻蜓,水邊則反之,池塘、溪流等水域附近,常可以觀察到蜻蜓。
蜻蜓的求偶方式非常特別,首先雌雄蜻蜓如果看對眼,雄蜻蜓會用腳抓住雌蜻蜓的頭部,用肛腹器夾住雌蜻蜓的脖子,雌蜻蜓會將腹部彎曲放入雄蜻蜓位於第二腹節的生殖器官,藉以完成交配。由於雌蜻蜓必須用「高難度」動作(在我的看法)完成交配,因此沈老師稱蜻蜓的第三個最為「最曲折的愛」,我覺得真是名副其實。交配以後,雌蜻蜓開始產卵,此時雄蜻蜓會在一旁守候,我認為也可以稱為保護吧!雌蜻蜓有一些不同的產卵方式,我們常說的「蜻蜓點水」是屬於打針式的產卵方式,可以點水三百多次,很驚人!其他的方式有撥水式,類似撥水的產卵方式,而挖土式則是將卵產在土裡,像是水上芭蕾的產卵方式是插秧式,名字最有趣的摸魚式是成蟲把尾部浸在水中,將卵產在水裡,不過這很可能被天敵吃掉,還有一種我們稱之自殺式,由於蜻蜓常會以為會反光的就是水,因此汽車會反光的擋風玻璃,成了蜻蜓產卵的目標,雖然可能有人覺得可笑,但是這不僅會造成汽車烤漆腐蝕,蜻蜓的幼蟲也無法孵化,是令人難過的事實。
蜻蜓和豆娘下仍有許多科別,一一記住實在有些困難,但是沈老師介紹的村、姑、慶、功、宴的五字口訣,讓我們很快便記住了蜻蜓中的五科種類如何辨識:村(春),是春蜓科,是蜻蜓中複眼分得最開的科別,通常相距半個複眼的直徑,姑(勾),勾蜓科,比春蜓科的複眼更靠近一些,不過通常不相連,慶(蜻),是蜻蜓科,兩個複眼剛好貼在一起,但不會擠的像是異形一般,功(弓),弓蜓科,複眼的特徵和蜻蜓科大同小異,因此辨別的方法是這科蜻蜓的頭、胸部有明顯藍色或綠色的金屬光澤。宴(晏),晏蜓科,兩個「饅頭」(複眼)緊緊的擠在一起,連接成一條直線,這就是晏蜓科。豆娘分為九科,合胸有金屬光澤的珈蟌科、搽了白粉的幽蟌科、有長鼻的鼓蟌科、絲蟌科、有金屬光澤的洵蟌科、蹣蟌科、琵蟌科、樸蟌科和細蟌科等等。
沈老師以一個感人的故事做為課堂的結尾,老師的攝影師朋友秋寒煙先生,在基隆一個未命名的湖邊觀察蜻蜓,而且發現了新品種,命名為長尾蜻蜓,在秋寒煙先生第二度到湖邊觀察蜻蜓時,無意間又發現了另一個新品種,命名為秋紅蜻蜓,一來紀念發現者,二來這種蜻蜓是紅色的,且還是在秋天發現,而發現秋紅蜻蜓的無名湖則稱為秋紅湖,不過這時,秋寒煙先生才告訴大家,當他發現蜻蜓時,也傳來他的女兒因車禍死亡的惡耗,但巧的是,他的女兒的名字──秋艷紅,僅和秋紅湖及秋紅蜻蜓有一字之差。這故事讓我感動的在於,秋寒煙先生即使忍著喪女之痛,也鍥而不捨的觀察蜻蜓,這種執著的態度以及堅忍不拔的毅力,更令人為之動容。我覺得,他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和敬佩。
西湖國小|301|林妍緹

97-8-30認識蜻蜓:
蜻蜓生態地位: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蛉目。接下來的蜻蜓(dragonfly)及豆娘(damselfly)分別為及豆娘分別為不均翅亞目及均翅亞目。

一.蜻蜓與豆娘的辨識
蜻蜓 豆娘
1.複眼: 靠進 至少一個複眼的距離分開
2.腹部: 較粗大 較細長
3.停棲時: 翅膀平攤 翅膀豎在背上
4.稚蟲: 沒「尾」 有三支「尾」

二.生活史:蜻蜓屬於半形變態的昆蟲.其生活史分為四個階段:卵-前稚蟲-稚蟲-成蟲。
1.卵期:蜻蜓會在交配後產下卵,卵會因種類的不同,顏色及形狀也會有所差異,在夏天通常只須6-10天內,少數蜻蜓會以卵來越冬。
2.前稚蟲期:主要任務就是戳破卵殼,這一階段只有3-5秒至2-3分鐘。然後,前稚蟲的背部開始裂開,一齡稚蟲在這個階段才蛻皮而出。
3.稚蟲期:稱為水蠆,每個種類的齡期都不同,8-16齡都有,整個稚蟲所需要的時間都不同從一個月到三、四年都有,目前所發現的臺灣蜻蜓的稚蟲都是水棲昆蟲,稚蟲是肉食性,以小魚和雙翅目幼蟲為食,天敵則是鳥類、大型雜食性魚類、負子蟲、紅娘華和龍蝨等……
4.成蟲期:成長到終齡稚蟲後,會爬到枯枝、石塊等支穩定攀爬以進行羽化,大部分的蜻蛉都在夜晚羽化,少部份蜻蛉則在清晨羽化,而羽化方式分兩種,倒垂式和直立式,倒垂式的種類會爬到植物上抓緊,然後撐開殼,等腳張開後就抓住殼展翅,而直立式則在石頭上展翅。成蟲通常體色很淡,等過一天後體色就會慢慢加深,大約要一週才會完全成熟。成蟲也是肉食性,以蝴蝶、蜜蜂等為食,天敵則是青蛙及鳥類。
5.雌雄的辨識:通常雄蟲會在水域排徊,而雌蟲通常在繁殖時期才會到水邊交配和產卵,因此,在水域看到雌、雄比例為1:9,雌、雄生殖器都在第九腹節,但雄蟲再第二腹節有一個開口,為雄蟲的生殖器,並且在第十腹節末端有肛附器,形型比雌蟲第十節末端的尾毛長且尖。
蜻蜓是最大的一種昆蟲(曾經發現化石中有展翅70公分、頭到尾40公分的蜻蜓)、最快的速度(時速72公里)、最曲折的愛(必須彎曲腹部交配)、及最變態的生活史(劇烈、快速的變化)。
★蜻蜓種類辨識口訣★
村姑慶功宴:
村-春蜓-複眼分開半個複眼的距離。
姑-勾蜓-複眼距離較近一些。
慶-蜻蜓-複眼剛剛好碰在一起。
功-弓蜓-複眼剛剛好碰在一起,但身體有金屬光澤。
宴-晏蜓-複眼擠在一起,交接處形成直線。
★心得交流★
暑假到宜蘭的跑馬古道健行時,在步道旁一水流處發現一隻體型巨大的蜻蜓,身體黃黑相間顏色鮮豔。那時,很多人圍著它七嘴八舌的討論,爭相照相留戀。在上完沈錦豐老師的課後,才知道原來那是無霸勾蜓的一種!以前從不覺得蜻蜻或豆娘可愛,但自從上了沈錦豐老師的認識蜻蛉後,驚覺它們色彩之美,實在令人驚艷,對於他們的生活史及繁衍的習性更是叫人印象生刻。還有,令人興奮的是,在台灣也有發現新品種-秋紅蜻蜓。秋紅蜻蜓的發現是由一位生態攝影愛好者秋寒煙,在基隆市深溪路一座尚未命名的湖邊發現的,因此蜓友們決定將發現地取名為秋紅湖,新紀錄種則取名為秋紅蜻蜓。聽沈老師講完秋紅蜻蜓的曲折故事後,心想上次在宜蘭的跑馬古道遇到那隻巨大蜻蜓會不會是新品種啊?如果是,那我可太幸運了。可惜,我沒把它捉回家研究,不然就可送去檢定,說不定還可留名蜻蜓史上喔!?

處理完畢~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