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鴻麟
今日的專題演講,卓老師請到張平宜女士(軒宇媽媽)為各位介紹人道關懷使命感的小芽,在經過十二年的努力與經營後,究竟創造了什麼樣的幸福花香!從老師、記者、志工到基金會執行長的身分轉變,人生需要自己對自己有多大的感召力,才能有如此堅韌又柔軟的心。聽演講的過程,其實老師們的心情也深受感動的,幾次眼淚不自制的亂跑,不是只有因為同情而心酸,而是更有文明感受的大愛。這種愛可以跨越種族、社會、宗教與國家的藩籬,更能跨越對立與仇恨,這是一種老師以前也不甚理解的愛,卻代表生長於台灣社會的我們擁有這樣的人性關懷的文明觀是何其的幸運。
文明是追求人類生活的真善美,善念的部分在台灣人集體意識中已經很明顯的發芽了,追求真知與美感經驗的部分,更需要未來教育的灌溉與化育。除了資優班今天的照片外,老師找了youtube上大愛頻道經典書摘的訪問,讓同學們回味一下這些故事的對你的影響。
謹將老師寫給張女士的感謝卡分享給大家
給創造[幸福的幸福次方]的平宜老師:
為本我付出是一個人的幸福 =x =幸福
為小我付出是一個家庭的幸福 =2x=2幸福
為大我付出是一個社會的幸福 =x2=幸福2
為超我付出是一個文明的幸福 =xx=幸福幸福
看了您的書
發現人生的課題何其多
感佩的是
您選了一條最需要勇氣與智慧的那一個
我很好奇對岸明明有錢的要死怎麼這種事都不做一做
(幫痲瘋病人多爭取一點福利所花的錢可能只不過是幾十萬而且還一勞永逸阿結果捐這麼一些對那些有錢人來說是九牛一毛的錢心是會痛齁?)
應該不只幾十萬吧
大概會花個幾百萬…
哈哈
這些事情不是有錢的問題而已
是觀念與教育的問題
而且十二年前中國的經濟並未起飛
還有tree
[有錢得要死]這種情緒性的字眼少用
會減低大腦的思考力
了解~
學習的對象-第十一週心得報告
今天鹹魚的媽媽來學校演講,其實也不算是演講,是分享她在痲瘋村裡的所見所聞。
在大陸四川省凉山州越西縣有個痲瘋病人所居住的痲瘋村;嚴格說,是「痲瘋病人被社會排斥及流放,只能居住在那裡的痲瘋村」。基本上,我們一般人對痲瘋病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認識,知道的大概就是:「啊唷他們得了會讓人變畸型怪物的病,不要碰他們,不然我們也會被傳染。」
所以,這些被無知的人所稱為「痲瘋鬼」的人就被趕到那偏遠的高山或山谷下啦;其實不去痲瘋村也不行,因為痲瘋病人在路上買個鹽啊、味精啊、醬油啊、…等民生用品都是買不到的,不是店裡沒有,是老闆不賣!這根本是歧視嘛。由於是在很偏遠的地區,因此水利設施到不了,電更不用說了,只能用火,而且連身分、受教權、…都沒有;張阿姨說這些老一倍的痲瘋病人會隨著時代而凋零,但是他們的後代子孫怎麼辦?
那些小朋友有些年紀都比我們小,但是卻要砍柴、煮飯、耕種、…這種事情對我們這些養尊處優的小朋友來說,都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們能夠生在台灣,真的是太幸福了。上學,對我們來說是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對那些痲瘋病人的小孩來說,卻是遙不可及的。大陸政府為了因應痲瘋病人的要求而蓋了一所小學供他們使用,但是只有兩間破教室;要是這是我們台灣小孩上的學校,我大概可以猜到家長會怒氣沖沖的出來抗議:「這是什麼東西!怎麼可以給我們的小孩這種環境?」
但是在對岸,沒有人會幫痲瘋病人及其子女站出來講話,所以他們就這樣的生活下去了;我可以保證如果我到了那裡一定會適應不良。張阿姨去的時候也有嚇到,由於這個大營盤小學是所有痲瘋村裡唯一的小學,所以她就決定:既然這是唯一的學校,那就要把它做到最好!於是,一連串的改革就轟轟烈烈的開始了。由於受到了一些阻礙,張阿姨就去跟當地的教育局長吵架,吵架的結果是大營盤小學終於在2005年有了十六位畢業生!我們一般人在十二歲的時候就小學畢業了,但是他們卻有的二十幾歲才畢業,由此可見,我們真的很幸福;另外,我們只要申請就可以拿到身分證,但是張阿姨所呆的這個痲瘋村子卻在千申請萬申請之下只有一個人拿到,真是太不公平了。
我很好奇中國大陸明明非常的有錢,結果怎麼這種事都不做;幫痲瘋病人多爭取一點福利所花的錢可能只不過是幾十萬,而且還一勞永逸,結果捐這麼一些對那些有錢人來說是九牛一毛的錢心是會痛嗎?其實這還有很多的問題,並不是我光在這裡出一張嘴巴講一講就有用的,所以我以後應該也要為這種非常不人道的事情做點貢獻;嘿嘿,吵架和死纏爛打是我的拿手絕活喔。
最後一段太恐怖了….
為何?
因為
吵架跟死纏爛打
你去吵的話
中國政府會垮掉
恩…
其實這樣也不錯啦(無誤)
不要說是恐怖
我怕他如果真的去吵
會怕整個中國炒翻掉
謝謝誇獎~^ˇ^
錯字喔
啥叫做張阿姨所「呆」的這個痲瘋村子
暸啦
愛的長征
今天可是個大日子,因為終於可以見到軒宇媽媽,雖然知道軒與媽媽是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我們才不容易看到她,但是從來沒人跟我講說他的媽媽是做什麼工作,今天終於可以解開這個疑問。
痲瘋病……是一種病菌,感染這種病菌的人末梢神經會漸漸的被病毒侵蝕,而被侵蝕的地方漸漸的不會有任何感覺(包括冷、熱、痛等……..),而軒宇媽媽就是到大陸的痲瘋村幫助痲瘋病人及他們的後代;軒宇媽媽去的痲瘋村是位在中國的四川省凉山州越西縣很偏遠很偏遠的一個地方,而為甚麼有痲瘋村呢?是因為以前大陸政府將有患有麻瘋病的人集中,再將他們丟到一個很偏遠的地方,進行隔離,而且不給他們身分證,也不給他們物資,讓他們在社會上永遠消失(這算哪門子的隔離),我覺得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而且個人認為他們是在抹滅他們,對任何人不管他們得了什麼病都應該接受他保護他關懷他並且治療他,就算不能做到這些事也不應該欺負他歧視他放棄他而且遺忘他,這不是一個真正關心同伴的人應該做到的事嗎?所以我舉雙手贊成軒宇媽媽做的事。
十幾年前,那裡還是個停留在五0年代的小村子,根本沒有水和電,房子也還停留在很古老的房子,而且學校只有兩間教室,最令我震驚的是,他們的沒有小學畢業生,而且最大的六年級生還有二十幾歲,這個不誇張還有哪個誇張;在聽軒宇媽媽演講前有人說有學習的小孩和沒學習小孩書有差,我一直不知道差在哪,看了軒宇媽媽的影片我終於了解這番話的意義,我們有讀過書的小孩眼神是很銳利而且對世界充滿好奇,而他們的眼神卻是空洞的,他們因為不知道什麼是學習,所以不知道什麼是好奇,對他們來講世界可能只是像他們熟悉的環境一樣;十幾年後,在軒宇媽媽的努力下,將痲瘋村煥然一新,在軒宇媽媽的爭取下痲瘋村正式成為行政區,房子也重新裝潢,連學校都蓋得很有規模,除了基本的學校餐廳外,還有學校宿舍,為啥我們台灣沒有這樣(氣=3=),連我都想去讀了,軒宇媽媽還做了一件事,他讓那些小學還沒畢業的人全部都讓他們成為國中生,讓他們能夠更進一步的去求學,而當那些人高中畢業後如果再繼續求學可能要到30幾歲都還沒完成,所以讓他們進入一個可以教導他們如何求職的學校,讓他們學會一技之長。
我想在軒宇媽媽正在大陸工作的時候最對不起的,應該是林軒宇,因為從小他就要學習適應這樣沒有媽媽陪伴的時候,反而是這樣讓他堅強起來,而從小陪他長大的爺爺奶奶,因該是他最感謝的人,比起我實在是比他幸福多了,所以我很希望林軒宇能聽到我的這段話,「你是個堅強的朋友」。
你無聊喔= =
你對幸福的定義實在太狹隘了
不要再逼幸福再穿你的緊身衣了
你聽過「痲瘋病」這三個字嗎?你聽過「痲瘋村」這三個字嗎?你聽過真正「可憐」的人是多可憐嗎?真正被「歧視」的人是怎樣的心嗎?你看過現在還有超過16歲的人還沒有身分證嗎?你看過成天受人歧視說:「你有痲瘋症喔?一ㄜ~~走開啦!」還要被政府用地形隔離,這不是悲慘是什麼?現在有了醫療痲瘋的設備,政府又為何要將他們隔離,遺忘他們,他們的生活非常苦,自力更生,幸好有我們台灣的善心記者:張平宜女士,他藉由記者的身分來到大營盤村,他是一個痲瘋村,受盡大家的歧視,生活非常困苦,也沒有受到一些教育,別人看起來就是個文盲,他們活得非常困苦。
痲瘋症,會讓人手指頭的神經等等壞死,手會變畸形,所以會受世人歧視,他們喝過的水世人不喝,他們穿過的衣服世人不穿……連政府也是,一張人民必須有的身分證也沒有,國家完全不能認定他們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子民,所以不能給他們身分證,明明有95%的機率都不會傳染,只有5%會傳染而已,是藉由接觸……等等方式傳染,由於大家的觀念錯誤,因此而歧視他們,他們是想說:「我們和你們一樣,我們都很健康」連講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在張阿姨的努力下,成功畢業了,我們小學畢業是12、13歲,他們有18、19、24、28……歲,非常晚畢業,他們小學畢業後,有的可以在讀國中,有的就出去半工半讀了,一邊讀書一邊打工,他們可以不用受盡歧視了,他們可以拿到身分證了!他們可以重獲自由了!政府也同意他們的身分,身分證對他們來說就是「得來不易」,張阿姨經過十年的努力,他們很開心的到外面工作,努力籌備一些錢,想到台灣來看看能讓他們重獲自由的恩人到底是哪些人,應該好好的對他們報恩!
每個人都是一個生命,痲瘋?只不過是一種疾病,傳染了,那又怎樣?我們應該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每一個人都是人,我們不應該用異樣的眼光對待他們!
愛的長征-張平宜女士
愛,是不分種族、不分國籍的。有位勇敢的女士,跨越了國際上的仇恨,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幫助痲瘋村的小孩們。她的右腳溫暖著痲瘋村的孩子,左腳已踏向全世界。她雖然有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卻不忘關懷居住在世界角落,缺少愛的孩子。她是張平宜女士,一位為了大愛而付出小愛的勇敢女士。
「為本我付出是一個人的幸福,是x,等於幸福。
為小我付出是一個家庭的幸福,是2x,等於兩個幸福。
為大我付出是一個社會的幸福,是x2,等於幸福的二次方。
為超我付出是一個文明的幸福,是xx,等於幸福的幸福次方。」
張平宜女士,付出小愛,關懷痲瘋村的小孩。痲瘋病,會讓人的手畸形,痲瘋病人受人們歧視。就連痲瘋病人的孩子也難逃一節,在他們睜開眼睛的那一剎那,人們歧視的眼神就已烙印在他們的眼裡。他們的右頰滿是家人的歡呼聲,左頰卻只剩世界的噓聲。痲瘋病人被趕到世界的偏離角落,人們用害怕、歧視的眼光,稱之為痲瘋村。他們喝的水,世人不喝;他們穿的衣物,世人不穿。他們明明是人,卻不得一人的待遇。他們居住在世上,卻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他們不被國家承認,不被人民尊重,沒有國家的證明─身分證。唯一的一所學校,竟然只有兩間破教室。孩子們小小就得幫忙家計,每天忙得灰頭土臉。像這樣在黑暗裡打轉的生活何時才會結束呢?
張平宜女士,以記者好奇的身分拜訪痲瘋村。看到村子髒亂,沒水、沒電的樣子,有如踏進了被遺棄的50年代。更令她心痛的是痲瘋病人的孩子,竟然比痲瘋病人還不如。他們沒有身分地位、沒有教育機會,得不到一個人該有的權利,也得不到政府的補助。張平宜女士,為了痲瘋村的孩子,為了文明的愛。不畏旁人的眼光,不畏世人的排斥,一心一意,改善痲瘋村的設施。希望世人不要再用那種害怕的眼光看待痲瘋病人,痲瘋病傳然的機率很小,大多數人確觀念錯誤,誤導大家,使人們自亂陣腳,連累了無辜的孩子。張平宜女士決心想幫助這些孩子。她用堅韌又柔軟的心,爭取孩子教育的機會,鼓勵村民看向希望之光。這些年來,她常為了這個夢想而遠到大涼山努力,她的右手緊抱著痲瘋村的孩子;左手緊握著希望的堅持。終於在2005年大營盤小學有了第一屆畢業生,在全校學生眼淚的祝福下走出了校園。在張平宜女士極力的爭取之下,他們從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踏向了光明的社會。社會中於接納了痲瘋村的孩子們,痲瘋村的孩子更因為了解何謂痛苦,更努力的讀書、工作。張平宜女士創造了許多紀錄,這些紀錄依然還會延續下去。
張平宜女士創造的幸福花香,已經飄散於世界的每個角落了。張平宜女士付出的愛,是文明的愛。這種愛可以跨越種族、國家的區隔,更能將仇恨轉為愛的力量。這是一種深不可測的愛,身於臺灣的我們能嘗到文明的愛是多麼的幸福!文明是將仇恨轉為愛的美,這種美經過許多人的傳播已經在臺灣的土地上萌芽了!張平宜女士的經歷,讓我了解到用文明的愛關懷世界,是件多麼美的事!希望大家都能享受這種愛。
看到分寫法
眼睛亮了
台灣娘子上涼山-愛的長征
一個台灣的母親,因為自己是記者,而到大陸的痲瘋村採訪,它位於四川越西縣,一的世界隔絕的世界,原本發誓不再到那個地方,卻因為看到那裡的痲瘋病人所生下的子女,是多們可憐,所以這位記者決定要一個人到那裡,幫助他們,這位偉大的母親就是六年級林軒宇的媽媽─張宜平女士。
感染到痲瘋病的人,病毒會到他的神經末梢,然後侵蝕掉,那個人被侵蝕的部位就會開始沒有知覺,臉也可能會變的畸形,但是這種病毒並不會傷害到人們的主要器官,像是心臟等,所以麻瘋病人也可能活到幾百歲。人們總是以為痲瘋病會傳染,所以把這些痲瘋病人丟到山谷中、深山中等偏遠地區,讓他們和外界隔離,他們被稱為痲瘋鬼,大家也都不願意接納他們,如果他們到山下買生活用品,店家也會因為他們是痲瘋病人,而不賣給他們鹽、味精……日用品,他們穿過的衣服別人不穿,喝過的水別人也不喝,而這些病人為了要存活,所以各個都過著自力更生的生活,他們也想要傳宗接代,所以生下了孩子,但是這些病人所生下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九本身他們並沒有生病,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在長期與痲瘋病人想處在一起才有可能會感染,可是卻要待在一個沒有任何資源、行政補助的地方,六歲的孩子要可能要照顧四歲的,四歲的要照個兩歲的,就這樣一個帶一個,但他們沒辦法選擇自己要出生在哪裡,也沒辦法有身分,更沒辦法就讀,所以他們的眼神總是空洞、無神,但也因為張宜平女士的幫助,讓他們離開了這種生活。
在台灣,我們遇到困難時政府會幫助我們,但在對岸如果有人遇到瓶頸,政府會因為要照顧的人太多,所以無法全部的人都幫助到,只好放棄一些,但是這些被政府放棄的人正是這些麻瘋病人,但他們也是人,為什麼他們不能得到別人可以得到的,他們的村落為什麼一直都停留在50年代?就是因為他們沒辦法和外界接觸,過著像原住民的生活,所以台灣的這些善心人士就代替對岸的政府來幫助他們,讓他們也能夠親近這整個世界。
張阿姨到了那裡,看見那裡的小學,看見那裡的孩子,看見那裡的環境,他覺得怎麼會有一個地方是長這樣的?小學只有兩間破教室,孩子沒有衣服沒有食物,那裡連電、水都沒有,若我們待在那個環境下,或許一天就受不了了,更別說要在那裡住一輩子,他決定要伸出他的援手,幫他們解決這些困難,他投入大量的基金,幫助他們蓋一座小學,幫他們向政府申請身分證,又考量到這些孩子因為就讀的時間很晚,所以小學畢業時可能就已經是20幾歲了,他們讀完大學可能都已經30幾歲了,於是他將這些孩子送到青島,半工半讀,學習他們想要學、應該要學的技術,現在大營盤村小學(痲瘋村所蓋的小學)已成為一個對外開放的小學,別的縣市的學生也都來這讀書,我想,大家一定都非常感謝張阿姨所幫他們做的一切。
張阿姨願意犧牲她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來幫助原本和他毫無關係的人,可見他知道這些孩子的前途和我們一樣是無限的,每個孩子都很聰明,只是有些孩子沒辦法看見他們的未來,更沒辦法創造前途,一切的一切全都不是他們自己選擇的,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幫助他們,讓他們找到未來,創造自己的一片,我們要像張阿姨所說的一樣,要愛自己也要愛別人,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別人,這堂課大家全都到了涼山,和那裡的哥哥姐姐們聊了天,更了解了他們的生活環境,或許我們沒辦法真的到涼山,但是我相信因為張阿姨的努力,他們現在一定在青島過著美好的生活,大眾接納他們了,他們更找到了自己的夢想,或許有人也完成了這些夢想,如果我是他們,我的夢想就像張阿姨所說的是存錢,然後飛到台灣感謝這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我們一定要學著去珍惜,身邊的每一樣事物,只要我們的身邊有水、電,今天就是一個幸福的一天,只要我們可以不去歧視別人或不被別人歧視,那你就是一個幸運的人,只要你的身旁有關心你、陪伴你的人,那你就可以藉由他們的關心、陪伴,去溫暖他人,張阿姨藉由他踏溫暖的手,帶給痲瘋村一個溫暖、窩心的世界。
被我看到錯字= =
張宜平女士←打錯……應該是張平宜女士才對
痲瘋村重建之路
林軒宇學長的媽媽張平宜女士,是資深媒體人,花了十年時間在中國涼州為那邊的痲瘋村作改建。痲瘋病人生下的孩子和一般人是一樣的,但卻常常受到歧視,因為一般人總認為,父母有甚麼病,小孩一定有病的錯誤觀念,以至於那邊的小朋友,很沒有自信,今天軒宇媽媽將與我們分享她為那些小朋友所做的付出及遇到的困難呢!
軒宇媽媽剛開始在那邊做改建時,有遇到許多困難,像得不到當地人的信任,無法了解他們的需求,也就無法為他們提供所需的幫助,不過軒宇媽媽後來和他們一起上課,和他們聊天,也就和他們變得很熟,就能夠得知他們的所求了。
軒宇媽媽在那邊所做的改建主要是學校,因為那邊的痲瘋村只有一個小學校,只有兩個老師,都是工友兼任,從來沒有一個小朋友畢業過,而讀書又是他們與世界接軌的唯一道路,所以軒宇媽媽就從學校做起,先募集資金在學校,接著在台灣招募義工,向當地政府申請老師,還和教育部長大吵一架呢!而在軒宇媽媽的努力下,現在已經有12個老師,有很多小朋友畢業,也已經成為正式小學了呢!那邊小學的第一屆畢業生現在已經在青島做職業訓練,成為那裏的第一批希望,我也希望他們能夠爭取光榮,不辜負軒宇媽媽的努力。
那邊痲瘋村的人本來都拿不到身分證,你知道拿不到身分證是多麼可怕的嗎?不能上學,不能搭飛機,不能看醫生,幾乎甚麼都做不了,於是軒宇媽媽就為當地的人申請了身分證,在過了很久之後,才得到回覆,還好,最終還是讓那些人擁有了身分證,可以走出那個痲瘋村,看到希望。
我覺得軒宇媽媽能夠下這麼大的決心,前往涼州為他們真心真意的付出,真的很令我感動,因為那些人跟軒宇媽媽非親非故,怎麼有辦法呢?但軒宇媽媽是用他那寬大的心胸,看到他們的困難,盡自己所能幫助。所以我決定,將來看到有需要幫忙的人,不論是跌倒的老人,迷路的小朋友,我都會幫助,從自己身邊做起,成為社會上一個會幫助人,有用的人。
愛的長征
張平宜女士,原是一位記者,帶著好奇的心情前往大陸四川省凉山州越西縣的一個痲瘋村去採訪,後來以媽媽的身份去體會,覺得他們真的很可憐,一心一意就想幫助他們。
痲瘋症的細菌會慢慢的侵蝕掉手指或是腳趾,臉也會變畸形,最後末梢神經也會被侵蝕掉,這樣手腳就沒有知覺了,包括冷、熱、酸、痛……等等。他們喝過、用過的水世人不用,衣服世人也不穿;沒有身分證明,也沒有受教的機會,政府也不把他們看在眼裡,好像消失了一樣;只有5%的機率會傳染,世人還是非常歧視他們;柴米油鹽醬醋茶也都不賣給他們,不是沒了或不想賺錢,而是歧視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人們的想法、觀念錯誤,把他們當麻瘋「鬼」一樣看待。
張阿姨到了痲瘋村後,看了一下環境,看了一下大人小孩,又看了一下小學,心想:這世上怎麼會有一個這樣的地方?衣服都是撿別人穿過的來穿,小孩甚至不穿,再來是那個小學,只有兩間破破的教室,這樣孩子怎能好好的讀書呢?所以決定要幫他們做一下改革,幫他們把原本的小學建立好,並跟當地的教育局談,讓它成為一所正式小學,叫大營盤小學,且培養出第一屆的畢業生,再來是努力的跟當地政府申請他們身分證,讓他們正式成為中國人民共和國的人。
痲瘋病人只不過得了一種病,人偶爾也會生病嘛!你被傳染了又怎樣,現在可以治療啊!所以我們不可以歧視痲瘋病人,他們不過的難看一點罷了!
你的觀點十分奇怪
是非常奇怪
中國人民共和國??你是不是打錯了= =
對阿因該是中華人名共和國
今天資優班的課程跟一般不一樣,不是資訊課、文學課、自治會、生態課程、分組課,更不是桌上遊戲,而是一場得來不易的演講,是經由卓老的努力之下才邀請到這位從百忙之中抽空來為我們演講的—軒宇媽媽,同時也是《台灣女子下涼山》一書的作者張平宜女士。
涼山?很涼的山?位置在哪啊?這座山很高嗎?好啦!好啦!你就別再胡思亂想了,涼山並不是山,而是大陸的四川省的一個洲,稱為涼山洲,在涼山中的越西縣確有一個不被重視的群落,去鎮上買東西,卻又被趕下來;要辦身分證,政府不給辦;想要受教育,沒有學校可上學,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父母或者長輩得了一種病症叫做「痲瘋病」,痲瘋病會慢慢的把身體的各個部位腐蝕掉,而使得那些部位沒有知覺,但也因為這個殘酷的事實,使得他們被鎮上的人排擠。
雖然他們是在痲瘋村中長大的,但是並不代表他們都有得痲瘋病,除非是被村中正在發病的病人感染到,但卻因為長輩有這樣的病症,就被社會排擠,他們有的比我們小,在養家活口,有的比我們大,卻沒受過教育,而他們出社會打工,有被趕回村中,這樣的生活就是在痲瘋村中場看見的。
擔任記者張平宜女士看見了這個村中的痛苦及無奈,確定助他們一臂之力,辭掉了記者的工作,專心的去涼山幫助那些村中的人們,不管是受到人們的指指點點,或是政治上的因素,都抵擋不了張阿姨的意志力,當他到達涼山時,當地的景象的確讓他大吃一驚,,每個人的家中比廢墟還要破爛,唯一的大營盤小學只有兩間破教室,沒有一個人從小學畢業過,於是這些景象不但沒有成為張阿姨的「阻力」,反而成為他的「動力」。
張阿姨想:「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於是他開始籌備金費,決心要重新完成大營盤小學,而他也邀請了各地的熱心人士來當老師,但是真正的挑戰是要和當地的教育局長打一場激烈的口水戰,但是這個挑戰張阿姨終究還是通過了,終於,大營盤小學在2005年有了第一屆的畢業生,雖然人數僅有16人,但這些人卻是整個村落的希望,一般的畢業生大多是12歲,但是大營盤小學畢業生大多是20歲以上,所以他們讀到國中就去青島學習半工半讀的學習一技之長,而現在已經有人在社會上開始工作了喔!而除了教育方面上,他們之前連身分都不被社會肯定,連申請個身分證也不行,就算盡力爭取到了,也不一定全村的人都有,真的是「得來不易」啊!
張阿姨的行動令我非常感動,我們有許多人會不懂得知足,已經夠幸福了卻還不滿足,當我聽了這段故事後,我發覺快樂並不是擁有,更不是富有,那些小孩們雖然不富有,雖然沒有擁有很多的東西,但他們卻很快樂,反而沒有想我們會常「抱怨」,甚至比我們更知足,原來在大陸這麼富有的地區也有一群這麼貧窮且痛苦的人們,真希望我有機會能到那兒幫助他們。
反而沒有想我們會常「抱怨」
改為
反而沒有像我們會常「抱怨」
愛的長征─張平宜女士
禮拜五我們請到了林軒宇的媽媽來為我們演講,其實她不算是來演講,只是跟我們講大陸涼山上的一個痲瘋村的故事。
台灣的痲瘋病人都是老人,但是涼山上的痲瘋村卻有一堆小孩,那些小孩的肚子都大的跟皮球一樣,但張阿姨跟我們說那是水腫,然後痲瘋病人的神經還會被痲瘋病菌給侵蝕,而老人臉上總是皺皺的,眼睛都是兔子眼,好像得了紅眼症,而手的神經被侵蝕後,就算手被燙到也絲毫無感覺,所以很容易受傷,小孩什麼都不懂,當張阿姨還沒去那裡的情形是這樣,但是張阿姨到了那裡時,為這些小孩感到可憐,於是用做母親的心情,關懷他們,在夏天幫他們洗澡,但他們一年也只洗那一次,還把他們原本的兩間破教室,改建成一間小學,成為中國第一所在痲瘋村的學校,那裡的人都不會講國語,只會講他們的彝(ㄧˊ)族話,而他們小學的第一屆畢業生,有的都已經二十幾歲了,而我們十二歲就畢業了,想一想,他們真的很可憐。
而現在他們都會說國語了,而且他們也有小孩,現在在青島的學校邊工作邊學習,現在那個痲瘋村終於被中國政府認同,但關於身分證的問題,在台灣我們只要滿十四歲就可以辦理自己的身分證,但在痲瘋村裡只有一個人有身分證,這張身分證還是張阿姨跟他們的教育部長吵架吵來的,跟他們比起來,我們真的太幸福了。
人類生而平等,為什麼痲瘋病人就要被排擠,出去買個菜也不行,中國大陸真的要把這個問題想一想,雖然我們身在台灣,但我們還是要多多關懷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以及那些不知道愛是什麼的人,把愛傳遞給他們。
踢開痲瘋之牢
在中國四川南部的涼山痲瘋村,有一群世世代代被拋棄的痲瘋病人(又稱彝族)。今天軒宇媽媽的專題演講分享她於涼山的所見所聞和救助行動。
痲瘋病對一般中國人來說有點噁心。住要是因為病人本身有手臉畸形的現象;再加上來自偏僻地區,就更不易為人所接受他們。他們得不到工作、糧食,甚至半毛錢!
軒宇媽媽於1999年來到痲瘋村,對於那些已經辛苦走到人生盡頭的老病人也就認了,但還有許多才剛開始人生旅程的小朋友用冤枉的眼神看著她,怎不令人痛徹心扉呢!因此回到台灣後,就展開籌募經費的活動,以便在涼山興建小學,而隨後當地政府也實踐她的建議,興建了中學,更在最近興建了青島大學。可喜的是,一群乳臭未乾的痲瘋孩子經過十年,如今已長成了大人。
軒宇媽媽解釋當初她在痲瘋村看到的是一群被命運束縛而毫無選擇權的孩子。而在建立學校後,她仍需為了孩子們的成長而奔波。與此同時,那些成年痲瘋病人則可能已被大家放棄了!
軒宇媽媽所要表達的不只是關懷痲瘋村的病人,更希望我們惜福-珍惜目前所擁有的。我們天天吃便當,他們連看到馬鈴薯都會垂涎三尺;我們天天買衣服,他們每天都光著身子;我們住在公寓裡,他們還住在50年代的土屋裡;我們有汽車,他們都走路上學;我們天天都快快樂樂的,他們則是每天無語問蒼天:為何給予他們這樣的待遇。
一般人看到麻瘋病人或許會有些難過,但不太可能像軒宇媽媽一樣力行救人助人的宏願。她具有超乎常人的智慧與勇氣,才能達到這種境界。我們要多向軒宇媽媽學習,為愛付出。
第十週心得-愛的長征
你是否想過你快快樂樂的在臺灣生活、學習,而在中國 四川省 涼山州 越西縣 痲瘋村的「正常」兒童,因跟著痲瘋父母被放逐於社會邊緣,長久以來,不僅不能讀書,連合法的身份也沒有,只能如同幽靈般,在疾病的陰影下成長。
痲瘋病又稱癩病,痲瘋病是由痲瘋桿菌引起,全世界90%以上的人對此菌有自然免疫力,它主要侵犯人體的皮膚黏膜以及周圍的末稍神經(手、腳)。感染痲瘋病的人,手腳已無知覺,所以他們不覺得痛。我們對痲瘋病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他們身體潰爛,變成畸形,遠離他們。很難想像一個愛心人士,拋棄在臺灣美好的生活,拋棄與家人生活的時間,去照顧那些痲瘋病患,那個愛心人士就是林軒宇的媽媽。
那個地方在林軒宇媽媽去之前,是一個落後的地方,中國的政府說是要把他們「隔離」我看那叫「與世隔絕」吧!不給他們任何物質,包含食物、自來水、電等等,這些在臺灣生活的「必備品」,讓他們自生自滅,沒辦法讀書,甚至連生份都沒有。他們都是正常人,他們與我們的最大差別就是:他們是活在父母的陰影之下,他們各個都是俊男美女,但因為他們的父母是痲瘋病患,所以他們也被隔離在偏遠鄉鎮。
經過軒宇媽媽的努力之下,讓痲瘋村恢復水準,便募款,設立學校(超讚的!!!),讓孩子們讀書,但他們去讀書可是要走很遠的路,在影片中那些人們為了快點去學校,五個人排成一排,涉水而過。¬¬¬¬想知道他們小學畢業生幾歲嗎,在臺灣的稱呼叫做:「大學生」或已出社會的「成人」吧!
我們應該要多多關心這些可憐的人們,不只捐錢,更要去幫助他們,而不是像中國政府排擠他們,長大後我要定期錢給這些需要幫助的人。
星期五上午,是自治會,卓老師邀請我媽媽去演講關於她所做的工作-關懷中國大陸的痲瘋病人的子女,因為他們雖然沒有痲瘋病,但卻被歧視,令人生氣。
痲瘋病,又叫癩病,是一種侵犯皮膚及週邊神經的疾病,由痲瘋桿菌所引起。人類是最主要的傳染源,而上呼吸道是主要入侵的途徑,其潛伏期約為三~五年,最長可達四十年之久,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有自然免疫力。其他百分之五接近痲瘋病人會遭受感染。痲瘋病的主要症狀為所侵犯神經支配區皮膚之感覺消失、神經腫大、皮膚有特別形狀的病灶。我媽媽在1999年當記者時採訪中國的十幾個痲瘋村,其景象慘不忍睹,用土牆蓋起來的房屋,看起來非常的殘破,沒水沒電,完全停留在四、五零年代。他們的生活用品都不能去買,因為中國人歧視痲瘋病人,當他們去到商店買東西時,他們根本買不到,但是並不是沒賣,而是不賣給他們。而且只要某家族有一個痲瘋病人,那個家族就會被歧視,不管那個家族裡都是甚麼達官貴人,或是那個痲瘋病人的子女根本沒有痲瘋病,還是會淪落到很慘的下場。因為種種原因,所以讓我媽媽開始了她的工作。首先,她發現十幾個痲瘋村中,只有其中一個痲瘋村-高橋痲瘋村中有一所克難小學,名叫-大營盤小學,大營盤小學只有一個代課老師、兩間破教室而已,真的是一間「克難」小學,當初是痲瘋病人跟政府請求而建的一個克難小學。因此她決定將這個小學變為正式小學,並且幫助這些痲瘋病人的子女接受教育。在媽媽的努力下,原本克難的小學,變成了正式小學、原本都是幽靈人口的痲瘋病人的子女,變成了有身分證的人、原本只有一個代課老師的小學,變成了有十二個正式老師的小學、而那些沒有接受過教育的痲瘋病人的子女,也已經進入社會打拚、原本的高橋痲瘋村,也改名為大營盤村、以前的大營盤小學,沒有人要讀,現在的大營盤小學,連外縣市都要來讀…這些年來的改變,都是媽媽為那些孩子努力的結果,雖然媽媽偶爾不在身邊,但我知道,她是在幫助比我更窮困、可憐、無助的孩子。
我覺得媽媽很偉大,因為她雖然無法天天在家照顧我,但是她卻是去照顧一些處在偏遠地區的孩子,他們比我更需要一些我們平常生活中所擁有的東西,雖然大家認為自己非常的平常,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可以用水、用電、三餐吃的飽、生活用品都能買、走在路上跟人平等…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都具有的條件,她們卻沒有,難道我們還不夠幸福嗎?從這次演講中,我們了解到,現在我們所用的任何資源,都是那些辛苦工作、為大家奉獻的人努力工作所得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資源,畢竟我們了解到,還有另一群人被困在沒水、沒電的生活中。我們還了解到:「當一個社會的人主動去幫忙另一個社會的人,那一個社會一定是文明的社會」邱老說(其實有點忘記,大概是這樣),雖然臺灣地少人稠,卻非常注重人權,是個進步的社會,但中國地廣人稀,卻沒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現象未免太奇怪了吧。
「愛的長征」演講
現在是一個地球村的時代,在世界上有很多人在生活上需要各國的協助,今天資優班邀請到了林軒宇的媽媽—張平宜女士,演講有關十二年來她在四川省痲瘋村的貢獻及其歷程。
四川省越西縣痲瘋村原本是一個被世間所遺忘的偏僻村莊,村裡許多人民都患有痲瘋病,痲瘋病是由痲瘋桿菌所引起,感染後會導致手腳漸漸潰爛,導致手腳對冷或熱沒有知覺,並會透過呼吸道及破損的皮膚進入人體,雖然現在已經有可消滅痲瘋桿菌的藥物,但大家都還是避之唯恐不及。
中國隔絕痲瘋病的方式是將感染痲瘋病的人隔離在偏遠之處,利用地形使其不易跟外界接觸。張平宜女士原本是一位記者,在採訪痲瘋村後,下定決心要協助當地的居民。來到痲瘋村時,當地還是很落後,沒有電力、自來水等生活設施,且村裡只有一間破舊的教室當作學校,人民過著困苦的生活,她透過募款的方式籌措經費,爭取建設學校的權力,並聘請老師到當地教導學生,因為受教育是小孩走出痲瘋村的唯一途徑,她到教育局跟局長爭取設置學校,最後建立了一所小學,也陸陸續續的培育出幾屆的畢業生,大多繼續讀書或到青島半工半讀,除了讀書外也學習一技之長。
在今天的演講中,我們看了一部四十分鐘的記錄片,我們從影片中可看到當地的環境是多麼的艱困,痲瘋村是彝族的自治縣,彝族人的房屋都是一片漆黑,沒有任何的窗戶,許多痲瘋病人的手腳都已經犄形,甚至需要截肢,小孩在很小時就必須幫忙家事,幾乎沒有受教育的權利,且政府不承認痲瘋村人民的身分,因此很少人擁有身分證,這些事情早已困擾村民很久,直到張平宜女士的到達後才得到改善,首先她建立學校,教導村民知識,但因為村裡尚未有一所中學,許多村民都需要途步到外縣市的學校上學。雖然痲瘋村的小孩不患有痲瘋病,但社會還是不願承認當地居民的身份,村民第一張正式身分證也是在張平宜女士的協助下申請的。
聽完今天林軒宇媽媽的演講,我感到很感動,原本是記者的張平宜女士到了四川省痲瘋村改善當地的生活及教育品質,無論生活環境是多麼艱苦,至今為痲瘋村無怨無悔的付出了十二年,甚至成立了基金會幫助需要的民眾。犧牲了自己對小孩的小愛,轉換成對痲瘋村居民的大愛,因此我覺得她非常偉大。
世界上有非常多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們,生活在台灣的我們算是非常的幸運,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讓世界各國都變得更加美好,例如捐款、捐獻物資或實際到需要幫助之處做善事,就像林軒宇媽媽一樣,犧牲了自己,卻使痲瘋村的居民有更好的生活。
愛的長征
在一片貧窮與痲瘋的時代,殘酷的大陸政府利用險峻的地勢,將痲瘋的病人都囚固在偏僻的荒野外。而痲瘋的病人沒辦法像台灣的療養院,提供他們完善的補助;他們成為一個群落,而被生下的孩子大多都沒有遺傳父母。但,在別人的眼中,他們都是「麻瘋病的小孩」,甚至連身分證也沒有。而林軒宇的媽媽就是在大陸四川省的一個痲瘋村中,為這些父母是痲瘋病人的孩子建立幸福的未來!
身為新聞記者的張媽媽,在命運的巧合下進入了偏遠的痲瘋村。看見老人、孩子孤苦無依的啜泣,以及孩子眼中不被教育過的空洞眼神,讓張媽媽十分憂心。回到台灣,張媽媽決定回到大陸的痲瘋村,為孩子建一所能與社會聯繫的唯一通道─學校。千辛萬苦下,張媽媽終於從教育局得到導師,從好心人士中得到金錢,建造了一座學校,才終於讓可憐孩子能上學。
在所有孩子與張媽媽的努力下,2004年,第一屆的畢業生誕生了,而他們也得到了身分證。這也宣示了它們就和普通的孩子一樣,他們能上學、能學習、能得到應有的關懷!近幾年來痲瘋村的孩子漸漸長大,他們進了半工半讀的學校,在社會上立足。如今,他們在我們眼中,再也沒有「痲瘋病人的孩子」這樣的標籤,而這一切,都要感謝張ㄇ媽的努力。
我覺得張媽媽他這樣奉獻的精神,以及不分國籍的救助,真是非常令人學習。我想,有朝一日,張媽媽愛的長征,將會帶領著痲瘋村的居民們,走向全新、幸福的生活!
愛的長征 張平宜女士
張平宜女士,她不單單是一位母親,還是一位資深媒體人,在中國四川省涼山州越西縣的痲瘋村(大營盤村),興建第一所痲瘋病人子女小學¬-大營盤小學。
踏進痲瘋村,就像踏進50年代,「痲瘋病人的子女,所得到的待遇,比痲瘋病人更不如」,痲瘋病人的子女,沒有身分,不能讀書,一點救濟也沒有,身分證對他們來說,更是得來不易。從只有兩間教室的破學校,到一間設備較齊全的學校,經歷了許多困難。他們喝過的大家不喝,衣服大家不穿;雖然痲瘋病有95%的機率不會傳染,只有5%的機率會傳染,但大家還是躲避著他們、歧視他們。
張平宜女士非常勇敢,她犧牲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到這麼偏僻的地方照顧可憐無助的痲瘋病人,以及他們的子女,並且幫他們爭取學習的機會。
愛,是不分種族、不分國家的,我們要付出的愛,不只有對台灣的人付出,更要對全世界的人付出。
愛的長征—張平宜女士
偏遠地區的人、住在痲瘋村的人、得了痲瘋的人,就不能到愛嗎?就不能學習知識上學嗎?為什麼他有,我沒有?上天真不公平,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就連你這麼幸福的人,也這樣想,那那些得了痲瘋的人怎麼辦,他們比你更可憐,那他們不是難過死了?你覺得呢?
真討厭,為什麼是我!真討厭,為什磨不是我!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老天爺怎麼做都不對,我們現在的人做什麼都很方便,食衣住行通通有,但還不滿足,實在是「幸福到什麼叫幸福都不知道」,也不懂得「惜福」,我猜,這樣的人應該很難想像住在痲瘋村的人怎麼生活吧!
身為一個記者的張平宜女士,以記著的身分到大陸四川越西縣的痲瘋村採訪,看到他們那髒亂、沒水、沒電的模樣,真令人心痛!不過真的讓張平宜女士想幫助她們的原因並不是這,而是因為他們明明也都是人,為什麼待遇差別那麼大,我們常常用那害怕及歧視的眼光看待他們,得了痲瘋的病人穿過的、吃過的、用過的,普通的人都不穿、都不吃、都不用,因為他們怕得了痲瘋的人會傳染給他們,也因為這樣,痲瘋病人子女能受到的教育就很少,以前,他們只有兩間破破的教室,及一個老師,學到的知識也只有一點點,像數學,他們就只有教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都是一些我們一、二年級就教的課程,都很簡單吧!但有的從小就一直學這個,所以到大的時候也只會這些,自從張平宜女士伸出援手之後,痲瘋村就有了大大的變化:原本兩間破破的教室便成了一所跟我們一樣的大營盤小學;原本簡單知識,變成有分年級的深度;原本可憐、艱難的生活便好了許多;原本傷心、嘴角下垂的臉部,變成開心、充滿微笑的臉…,這些轉變大家都看到了,聽張平宜女士說,為了能讓那些學生學會更多知識以及發現自己未來的路,她建議他們半工半讀,而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將來的某一天,等他們存夠的錢,就能來臺灣見我們,真令人期待他們的到來!
張平宜女士左眼看見他們的困苦及努力,右眼卻看見他們的成功與成就,左手推他們一把,右手卻拉他們走向未來的路。愛是不分國際的,愛是不分仇恨的,幫助也是,所以大家一定要永遠懷著愛及幫助人的心喔!
台灣娘子上涼山-愛的長征
前幾天,就有聽邱老說星期五要聽資優班一位學長(林軒宇)的媽媽演講他為痲瘋村的所付出的愛、及其中遇到的瓶頸。
「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張平宜,張阿姨。」邱老說完,張阿姨從邱老手中接過麥克風的那一瞬間,我心想:這樣一位外表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的媽媽,怎麼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一個被遺棄的村落?!就因這個疑問吸引了我,讓我開始對他的演講產生了興趣!
它位在中國四川省的涼州,那是個被世界遺棄、隔絕的村落,那裡的居民是沒有身分的,總是受到大眾異樣眼光的看待。張阿姨原本是位資深的記者,有一次採訪,到了一個名叫「痲瘋村」的村落,痲瘋村之所以會叫痲瘋村是因為大家認為是痲瘋病人的人通通被外界隔絕在這個村落裡。「痲瘋」是一種傳染病,被譽為第三危險疾病,被感染到的病人,病毒會到他體內各部位的神經,然後開始侵蝕,被侵蝕的部位就會沒有知覺,例:臉會畸形、嘴唇會腐爛、手指頭也變畸形….等,但他就是不會把你的主要器官侵蝕掉,所以很多麻瘋病人都可以活到一百多歲。人都是自私的,中國人因自己不想被麻瘋病人感染到,所以不顧他們的感受,把他們隔絕起來,不給予他們身份,並且視同他們是個隱形的村落。
張阿姨原本以為痲瘋村裡大多都是老人,沒想到,一眼望去,看到最多的竟是小孩!那裡的小孩他們並沒有得痲瘋病,但大家都認為,爸、媽是痲瘋病人,生出來的小孩也一定會被感染到,所以那裡的小孩總是受到歧視,變得很~沒有自信。張阿姨以一個母親的角度看到那裡的小孩每個人的眼睛都是無神的,非常心痛,所以下定決心要幫助他們,讓他們在這個世界上不僅有了身份,也不再被眾人排擠。
剛開始,張阿姨必須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到涼州去幫助他們,我很佩服那位學長和他的哥哥,他們會體諒自己的媽媽長期不在身邊,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媽媽是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去玩樂。張阿姨為他們付出很多的時間、愛、與關懷,他就是抱著「這些孩子和一般人一樣都是人,都很健康,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個國家,就應該要有身份,不能因此受這個社會的「差別待遇」這個心態,堅持到現在,如今,在張阿姨堅持不懈的精神、與努力的廢鬥下,「痲瘋村」已不再是個被遺棄的村落。名字不僅改了,也恢復一個受到重視的地方了!
有人撿到我的usb嗎?
白色的,約3.5*1.5
若看到,拜託環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