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龍鑾潭賞鳥
龍鑾潭是台灣最南方的濕地。對北上的候鳥而言,是海上遷徙的第一個休息站;對南下的候鳥而言,是踏上海洋旅程的最後棲息點。因此每年在此停棲的鳥類高達數百種。四周有許多丘陵環繞,又是整個屏東最低窪的地方。只要雨水一降下,總會順勢流入此處,所以也是屏東地下水源的主要涵養地帶。雖然此時天色陰沈,但我們仍然以期待的心情,希望在這裡一睹鳥兒的真面目。
此處取代了過度開發的澄清湖,成為南台灣賞鳥的最佳聖地。生物選擇適合牠的環境,當然鳥也不例外。從不適合居住的澄清湖遷移至龍鑾潭,印證了鳥類是敏感的生物環境指標。
被風吹得上下波動的湖面上散佈著許多小黑點,用望遠鏡細看,原來是此處最常見的鳳頭潛鴨。一隻隻鳳頭潛鴨三兩成群,隨著湖面不停的上下搖動,不時還會一展潛水抓魚的特技!相較於台北的關渡溼地,龍鑾潭擁有較周詳的管制和清澈的水質,因而可見到北台灣少見的潛鴨。水質較差的關渡溼地,就只能見到些吃水中小生物的水鴨了。
除了一身黑的鳳頭潛鴨之外,一旁的草地還可以見到許多的花嘴鴨、白冠水雞和飛飛停停的白鷺。花嘴鴨顏色較鮮艷,有著深橘色的腳和淺褐色的身體,而白冠水雞則是全身黑羽。這兒可看到的白鷺有中白鷺及小白鷺。蔡乙榮老師事後也幫我補充大中小白鷺的區別原則:黑嘴巴的是小白鷺,黃嘴巴是中大白鷺。黃嘴巴的白鷺之中,脖子比身體長的是大白鷺,比身體短的則是中白鷺。經過老師的再度提醒,更加深了我的印象。
正當大家陶然於水鳥的魅力時,人群中突然掀起一陣騷動。我趕緊提起望遠鏡,一隻魚鷹正拎著剛到手的獵物飛向湖中央的石頭,並堂而皇之的停棲在石頭上的細枝享用剛到手的戰利品。在此刻之前,這珍貴的保育類飛禽對我而言彷彿只活在圖鑑中,如今不僅親眼看見魚鷹飛行的英姿,更目睹牠展現絕佳的獵食技巧,賞鳥的樂趣也莫過於此。
但紅隼高超的飛行技能也不在魚鷹之下。過了不久,正高速飛行於空中的紅隼居然在我們頭頂上空施展了獨門的高超飛行技巧—定點飛行。紅隼快速地鼓動著翅膀,但身體卻真如傳說中的一般滯留空中,一動也不動。在這猛禽定點空中的那三十秒,時間彷彿也跟著暫停了,大家心中只期盼牠能停留久一點,其他的事全都拋到九霄雲外了。耳聞中的空中之王和捕魚高手的技巧今天盡收眼底,將成為往後難忘的回憶。
告別這處賞鳥勝地之前,蔡老師和我們分享每年在墾丁記錄灰面鷲數量的經驗。每年的十月初,總有大批的猛禽陸陸續續的飛越墾丁南端。其中,又以國慶鳥—灰面鷲的數量最為龐大。這時,點數這些猛禽的數量就成為鳥類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連續幾個月,每天從凌晨開始,點數、紀錄過境猛禽的數量,一直到傍晚才可停歇。工作雖然辛苦,但若持續不間斷的記錄,長久下來,我們就能知道過境數量的平均值是多少,進一步追究影響其數量的因子。例如:早期台灣因為盜獵的行為十分頻繁,許多獵人大量獵殺灰面鷲製作標本並銷至國外,造成野生數量長久以來不超過一萬隻。之後,國家公園的管制降低了獵殺的比例,數量提升至一、二萬隻。然而近來幾年,過境期間少了颱風的干擾,數量更是高達四萬隻!由此可知,數量的紀錄乍看之下成果不明顯,但長久的紀錄資料,卻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數據。
我的心中有著疑惑:鳥不停的飛動,而且又十分快速,要如何準確地算出牠們的數量?老師一一的解釋,雖然鳥飛得快,但因為距離遙遠,所以有足夠的時間數牠們的數量。另外,避免在短距離(如:數水鳥的數量)的計算時數到重複的個體,有時會需要另一個人幫忙注意有沒有鳥在飛動。其實,最主要的一項要訣就是「經驗」。如同科學家數培養皿中的菌,鳥也不可能一隻隻慢慢算,利用經驗判斷鳥的數量,才是專家最常用的方法。
相較於翠綠山林中聆聽山鳥鳴聲,在灰藍的天空下欣賞水鳥的千姿百態又別有一番趣味。這一次的課程,我們走出森林生態系,首次接觸了溼地的生態,多虧了這些生物,讓我能夠享受創造的美及生命的可貴。
黃裳與魚鷹 黃裳鳳蝶是台灣珍貴稀有保育類之一,已瀕臨絕種─十年內族群種數減少百分之五十,豔麗的外表使很多人著迷,卻也帶來致命的危險,由於他的顏色鮮艷,在陽光下就像披了一件黃色洋裝而得名,很多人希望可以將他的美麗禁錮在家裡的飼養盒中,殊不知他的美麗是在自然中襯托出來的,而黃裳鳳蝶也漸漸消失在人們的眼前。 謝桂禎老師,是一位為了做研究而不辭勞苦的生態保育工作者,也是一位以杜虹花的杜虹兩字為筆名的作家,老師的博士論文就是在研究黃裳鳳蝶,不但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資料,也成為這方面的權威。 要了解黃裳鳳蝶的棲地,就必須先了解我們所在地的氣候,屏東─台灣最南端之地─有著極為強勁的落山風,這是東北季風順著山勢,翻過山嶺強勁的吹拂下所致,這對黃裳鳳蝶的生長有相當的影響。黃裳鳳蝶的幼蟲食草為港口馬兜鈴的成熟葉子,這是長久以來的演化造成的結果─幼蟲食草往往都是寡食性、單食性,因為幼蟲吃葉片時,這株植物會阻止他繼續吃,而產生特殊的鹼或酸﹝EX:馬兜鈴酸﹞,所以幼蟲會為了要吃這種植物而演化出相容的形體而不會被毒死,長久下來植物和昆蟲就「共同演化」,便出現現在這種單食性或寡食性的現象了;而成蟲的蜜源植物就不同了,成蟲會吃任何有蜜的植物,不挑食,有蜜就好!﹝以上情形適用大部分蝴蝶及蛾類﹞。 吃港口馬兜鈴的蝴蝶還有一種,那就是紅紋鳳蝶,有別於大紅紋鳳蝶,與黃裳鳳蝶共同競爭,依據高斯競爭定律,兩種物種在互相競爭時,若習性及各種生存條件都一樣,一定會產生排斥,除非其中一方落敗,不然兩種物種會持續爭鬥,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打個比方好了,兩個建商若同時看中一塊地,要將他買下來並蓋房子,兩家的力量、才能又勢均力敵,都能製造極大的商機,那一定會爭到其中一家失敗為止,任何生物都一樣,都會有霸佔、為自己的後代著想的心理,這種野蠻但卻不可避免的情形就產生了! 不過還好,黃裳鳳蝶和紅紋鳳蝶有一個小小的差別,那就是黃裳鳳蝶將卵產在成熟的葉子上,而紅紋鳳蝶將卵產在嫩葉上,所以不會產上訴的情形,不過這樣就苦了港口馬兜鈴,因為當黃裳鳳蝶吃完了成葉,馬兜鈴為了生存只好趕快長出嫩葉啊!但好不容易出來又被紅紋的幼蟲給吃光,這樣的情形往往使的港口馬兜鈴的大量死亡,所以,當某一年的黃裳和紅紋鳳蝶特別多的時候,也不要太開心,因為這就象徵著明年的蝴蝶數量會大大減少─食草都被吃光,找不到地方下蛋─這也是謝桂禎老師近來培養馬兜鈴的原因之一。 我們這次很幸運,除了看到黃裳鳳蝶的俑之外,還看到幼蟲還有成蟲呢!此外,我還特別被帶到老師架的梯子上,從樹冠層看馬兜鈴的葉子,落山風大力的吹拂之下,梯子也隨著樹枝搖晃,心中不禁感到一絲的惶恐,生怕一個不小心往後一摔就此回天乏術,但上面的風景真的很美麗,從樹冠露出的小缺口,看到神前的連綿山峰,那瞬間,風也不怎麼令我害怕,心中只有無限的讚嘆與感謝! 謝桂禎老師的講解結束後,相信所有人的腳都累了,但這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每次謝桂禎老師他都要凌晨就起床,走上一整天的山路,不停的記錄、觀察,有時天氣燠熱,有時如黃豆大的雨點傾盆而下,風雨無阻,真的很令人佩服! 下午,在蔡乙榮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龍鑾潭進行賞鳥活動,龍鑾潭,原本就是某些鳥類遷徙的中繼站,不過,在澄清湖受到人為污染後,大批的鳥類遷移到這裡來,成為最佳的賞鳥地點,和關渡相比,這裡的鳥類數量雖然沒有那麼多但種類卻是極為多樣,能夠同時看到很多鳥類,當然就理所當然的成為賞鳥人的最愛啦! 由於本人不擅長鳥類,所以就只拿著望遠鏡不停的看看看,而看到什麼都不太清楚,心中只有看到鳥類精細動作的感動,不過,我們很幸運的看到兩種讓我印象深刻的鳥類─魚鷹、紅隼─就在我們頂著強烈的落山風,勉力支持著手臂拿著望遠鏡時,突然有人大叫:「魚鷹!!」這隻鳥瞬間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看到他那碩大的身軀,張開厚實的雙翼,站立在沙中上的樹上,悠哉的吃著手中的魚時,把大家都樂歪了,輪流看著、替他拍照。鳥類算是恐龍的後代,他們即結了很多恐龍的特色於一身,例如多塊骨頭合併在一起、手骨的相似度,都令人不得不相信,雖然體型相距甚遠,但源自同個祖先。在這隻魚鷹身上,將魚撕裂,仰頭吞食的動作,讓我不禁想到異特龍的吃飯方式,這兩者竟是如此相似,令人讚嘆。經期的情緒過後,老天又讓我們開開眼界,一隻紅隼在此時俯衝向前,在我們的面前停了下來,展現了在空中停滯飛行的高超技巧,那瞬間,彷彿時間也跟著停止,抓起相機,迅速的按下快門,捕捉到了他的身影,這真是太驚奇了! 蔡乙榮老師是位資歷很深的賞鳥專家,他跟我們分享塔所參與過的研究,每次到了十月,灰面鷲就會大規模的遷徙,這時就會有很多人一起計算著過境鳥的次數,在那同時還要避免計算到重複的鳥,這真是一項高深的技術啊!此外,蔡老師也給了我們一個觀念─研究短時間的記錄雖然無法證明什麼,但長時間下來,他就變成一項數據,令其他人佩服且可拿來使用的數據─這就是研究者的精神,願意花長期的努力,去替生態做紀錄,並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落山風猛力搖晃門窗,砰砰聲響,迫使我和周公告別。翻來覆去,就是無法再度入睡,腦海中,盛滿了一整天的記憶…… 記得早上,也是風叫醒我的。出了寢室,太陽還慵懶地趴在雲頭,只有幾束金光穿透雲層,灑在地面。趁著天氣涼爽,四處晃晃,活動活動筋骨,迎接墾丁的第二天。 坐車前往鵝鸞鼻的途中,玩弄著幾粒在林子裡撿到的木麻黃果實──剛才從邱老那得知,木麻黃屬於被子、裸子植物間的「過渡物種」,它狀似毬果的果實,以及鱗片狀的葉片,便是有利的證據(怪不得,以前常把它誤認為松樹)。中海拔的台灣赤楊,也是過渡物種。 終於,到了台灣最南端──鵝鑾鼻。這裡是五大保育類蝴蝶之一──黃裳鳳蝶的家園,也是謝桂禎老師的研究地點。四周是平坦的草原,遠遠看去,只見一塊巨大的白色珊瑚礁岩上,挺立著幾叢花木,有如翠綠汪洋中的一座孤島。礁岩雖缺乏養分,仍有不少吃苦耐勞「珊瑚礁植物」登陸拓荒,想來,「島」上的植物便是這一類吧! 十多年前,沒人做過黃賞鳳蝶的野外普查,謝老師是第一個研究者。為什麼?怕麻煩。黃裳的主食──港口馬兜鈴生長於岩壁,研究之初,老師得在懸崖爬上爬下,尋找適合的馬兜鈴作樣區。另外,鳳蝶是大食客,幾十隻幼蟲就能「K.O.」一株近百年的老藤蔓,為方便紀錄,老師乾脆算出樣區中所有的葉片──總共有2000多片葉子!以我的急性子,看來還不夠格做個研究者。 黃裳非常挑嘴,雌蝶只肯在四公尺以上的馬兜鈴產卵;紅紋鳳蝶──另一種馬兜鈴愛好者──則喜歡吃馬兜鈴的嫩芽。過去為復育黃賞鳳碟,大量種植幼苗,沒什麼成效,反而「便宜」了紅紋鳳蝶。 接著,我們走進森林,參觀謝老師的研究樣區。一路上,看到不少粗狀的馬兜鈴藤蔓,相互糾結,我這才知道,原來它可以長得這麼大!最令人驚豔的,莫過於與黃裳鳳蝶的邂逅。一片金色光點劃過頭頂,有如慧星摩擦大氣層,激出耀眼的火花。「是黃裳鳳蝶!」走在前頭的同學大聲叫著。我瞪大雙眼,注視那如鳳凰般嫚妙的身形漸行漸遠……過了良久,金光燦爛的殘影才逐漸消失。這是我和黃裳鳳蝶第一次的面對面接觸,稍縱即逝,當下的激動情緒,卻久久難以平復。 上午賞蝶,下午觀鳥。站在龍巒潭前,強勁落山風掠過地面,連站都站不穩,我們忍受著風的威力,用望遠鏡觀察遠處的水鳥。 這時,邱老在草坪上,發現一塊「巧克力麵包」──不!將它剖開才知,原來是一株大型蕈類!邱老把解剖過後的「麵包屍塊」裝進塑膠袋,準備帶回去確認品種。望著咖啡色的殘骸,我感到有些後悔,當初不該這麼衝動,把它給割了開;割開還不要緊,另外兩顆蕈類也遭殃了。 蔡老師終於到了。他說,高屏地區「鳥」氣最旺的渡冬地點,便是這隆鑾潭,根據統計,曾造訪的鳥類多達240種。早期龍鑾潭和高雄澄清湖「均攤」候鳥,但近年澄清湖人工化,周邊綠地遭破壞,不再受鳥類喜愛。「所以,」老師說,「好的溼地不只要有水,水邊的自然環境也很重要。」 這裡離水潭太遠,我們決定轉移陣地,往遊客中心前進。隆鑾潭賞鳥中心經過別設計,從停車場下車,還需走八百公尺的步道。這樣一來,避免了車輛干擾,順便將閒雜人等「過濾」在外。 在遊客中心前,更能仔細觀察鳥類。龍鑾潭水質清澈,潛水性的鳥類眾多,我果然見到一群澤鳧翻身鑽入水中。潭中黑點斑斑,是數千隻的雁鴨,聲勢極為狀觀。 不過,當魚鷹抓著獵物,飛過湖面,所有雁鴨都相形失色──在眾人的驚呼聲中,它驕傲的飛向沙洲,像個模特兒,停在枯枝,享用美食,直到飽餐一頓,才瀟灑的離去;不久,一隻游準不甘示弱,也飛來我們面前,賣弄瞬間暫停的特技,然後盤旋而去。可惜我的相機不好,沒能拍下牠們的英姿。 天色漸暗,風也越來越囂張。沿著小徑走回停車場的路上,不時可見叢生的鵝掌藤(現在才知道,它是台灣原生種);我還遇見了一種特殊攀藤植物──雙龍瓜,藤上那兩顆小西瓜般碧玉果實,晶瑩可愛。 回到房間,大家還不覺疲憊,三三兩兩,到大街上逛逛。好玩的是,人聲滾滾、五光十色的墾丁大街,和古色古香、寂靜無聲的活動中心,成了強烈對比。玩到深夜,才依依不捨的爬回被窩。 臨睡前,我想起了謝桂禎老師的四篇文章。生活中,處處是美,處處是感動,像謝老師那樣,一手寫論文,一手寫散文,兼具理性、感性,卻是不容易的。媽要我出來的這幾天,寫寫日記,紀錄心情,我卻完全沒做到,實在慚愧……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明天再說吧。
707/石牌國中/張鈞皓 龍鑾潭賞鳥 龍鑾潭——是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淡水湖泊,但是對許多候鳥來說,這個水潭可是缺少不了的中途休息站,所以每年到此棲息的鳥類就多達數百種,這也表示鳥類是可作為環境指標的生物之一。加上地勢低漥所以這裡也是屏東地下水的主要涵養地帶。
到了潭邊,聽著蔡乙榮老師的講解,我才知道,因為高雄澄清湖的過度開發,導致原本棲息於澄清湖的鳥類移居至龍鑾潭,我們在潭邊自行觀察的時候突然有一群鳳頭潛鴨成群飛起,正當我一隻隻在點數的時候,蔡老師已經大聲的喊著有十三隻了,這樣的點數速度讓我感到震驚,原來這都是老師平時的經驗累積而來的判斷能力呀!老師說雖然有些鳥類飛得較快但飛的距離較遠所以可以有充裕的時間數,而距離較短的就要靠經驗了。
接著我們來到龍鑾潭的另一邊,這裡可以看到更清楚的鳥類藉由老師的單筒望遠鏡,我看到了全身烏溜溜的鳳頭潛鴨、有著黃褐色衣裳的紫鷺和許多花嘴鴨、白冠水雞,看到這麼多美麗的鳥類,我心裡不禁想:「既然有這麼漂亮的鳥類在台灣生活,那為什麼要去獵捕這些鳥,讓他在自然中生活,留給下一位觀察者觀察,不是很好嗎?」正當我還悠遊在我自己的腦海裡的時候,突然有人大叫,「魚鷹!魚鷹!」我趕緊望過去,一隻魚鷹正以高速飛向水面,一瞬間,牠已經叼著牠的戰利品到湖上的樹枝大快朵頤了,我也趁這個絕佳時機,利用蔡老師的望遠鏡,拍下了這個珍貴的畫面。 但是猛禽的這場飛行秀還沒有結束,繼魚鷹之後,一隻紅隼竟然在我們頭上展現了牠獨門的飛行絕活——定點振翅,在這短暫的幾秒,時間彷彿完全停止,我看呆了,心想紅隼真是太厲害了他真的可以在空中滯留耶!!但是我竟然忘了要拍照,實在是虧大了,但是今天所謂的空中霸主以及捕魚高手的姿態和技巧盡收眼底,十在感動,這也將成為我一生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在我們告別這座鳥類天堂的時候,蔡老師和我們聊了一下他在從事灰面鷲數量紀錄的甘苦談,老師提到因為以前臺灣的非法捕獵的行為非常的嚴重,大部份獵人都捕捉灰面鷲,在將其製成標本銷往國外,所以之前老師在統計時幾乎都不超過一萬隻,但是現在保育法規越來越嚴格,參與保育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使灰面鷲的數量大幅提升,已達到了一萬至兩萬隻,今年因為颱風變少了的數量更高達了四萬多隻!真是可喜可賀,所以長久以來的統計數據是不可或缺的,就是因為這些數據的幫助,才能使灰面鷲得到這麼優良的保育。 經過這次造訪龍鑾潭讓我心中生態保育的觀念更加清晰了,也了解了自然學者日復一日的研究辛勞也讓我了解不只森林,溼地的生態也是十分可貴的。
行程2 黃裳與魚鷹 一大早就很幸運的看到彩虹,美妙的新起點,看完了有關於龍坑的影片之後,對於南台灣土地,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認識。到了鵝鑾鼻,又再度見到彩虹橫跨半邊天的美麗,然而卻開始下起了綿綿細雨,我忍不住嘟囔著。不過現在回想起來,要是沒有雨水的降落,何來的彩虹,是不是呢? 圍在椰子樹下的桌子旁,謝桂禎老師和我們分享多年來的研究成果。生態研究,是既花費體力又花費心力的,尤其黃裳鳳蝶的族群少之又少,要每一寸土地都去調查,這需要多年的經驗去累積實力,才不會只是眼茫茫的在蓊鬱的森林中誤打亂撞,毫無頭緒找不到蛹或是幼蟲的蹤跡。黃裳鳳蝶幼蟲的食草是港口馬兜鈴,可是港口馬兜鈴的數量卻日趨減少,面對一隻隻食量龐大的幼蟲,馬兜鈴被吃到整株死亡並不是件不可能的事,黃裳鳳蝶的幼蟲常常就這樣子「吃斷」自己的後路,然而小小的幼蟲要怎樣去尋找下一株馬兜鈴呢?真替他們擔心! 這次很棒的是,我們有看到蛹、幼蟲還有成蟲呢!看到那隻仰臥在樹枝上的幼蟲,比我的大拇指還大的幼蟲!瞧瞧它那種飽滿的身軀就可以想見它的食量一定大到足以把一整棵馬兜鈴吃垮!其實如果只有黃裳鳳蝶在吃馬兜鈴的話,情況也不至於如此嚴重,但是紅紋鳳蝶的幼蟲也喜食馬兜鈴,他們喜歡吃嫩葉,而黃裳喜歡吃熟葉,在這樣的環境下,兩種物種也不大會造成衝突,不會發生高斯定律的悲劇。 走在步道上,呼呼作響的落山風強而有力的削過我們柔嫩的面頰,腳也不時對我發出悲淒的哀嚎,終於走到觀景台上可以好好休息,一睹海洋、天空、森林的藍綠交響曲。面前的海洋是一匹湛藍的錦緞,那種調色盤也調不出的藍,而另一邊的天空卻灰灰黑黑的,讓大半片海洋都陰鬱黯淡了下來,好像黑白照片噢!再望向一旁森林,一端突出的綠色纖纖細指向海洋伸去,白色的浪花在山腳下舞動,像隻小貓一般的對著山壁磨蹭。一邊看著美景一邊聽著老師更加詳述他對於黃裳鳳蝶的研究分享,心中不禁讚嘆做一位生態研究者的辛苦,為了一隻蝴蝶破蛹而出,老師就得一大清早起身去觀察,看他慢慢脫離原先的軀殼,蛻變成一隻蝶,等待他的翅膀由皺摺漸漸茁壯,到最後拍拍翅膀去探索新的世界。對老師而言,下雨與烈日,根本不礙事,老師也練就了一身森林調查的好本領,像是要是有螞蝗爬到自己腿上時就會感覺到,當下就把他摘除,才不會讓那隻螞蝗,奪走自己滿滿的血,臃腫飽足的攤在皮膚上耍賴不肯走。 接著我們到了台灣最南邊的濕地—龍鑾潭,想一睹濕地鳥類的風采,見有幾隻白鷺愜意的在覓食,冷冽的風吹拂著,一隻魚鷹從天上俯衝而下,標準的竄入水中,抓起一隻魚,滿足的尋找一個極佳的吃魚位置享用自己的魚肉大餐,閱讀後圖鑑,圖鑑寫著魚鷹喜歡棲息在水面附近凸出物。的確,他停棲在一隻突起的樹幹上,很可惜的,他居然背對著我們!我們只能藉由蔡乙榮老師的望遠鏡看到一個褐棕色的身影,爪邊有一隻新鮮的活魚死命的跳動。不久,有一隻紅隼從遠處盤旋而來,和風競逐。他停留在我們頭頂的天空上,就那麼短短的幾秒鐘,時間在剎那凍結了,雄健的紅隼張開翅膀,壯美的剪影被相機的鏡頭攫取下來了。那種鳥類自由的感動還深深的烙在我的心裡。 風越晚越強,我們趕緊折返,回到溫暖的房間。在墾丁大街踅了一趟,回來時,天色已暗,繁星在天空中閃爍著,雖然我對星星這種神祕的東西沒多少了解,只認的出獵戶座的三星腰帶(我還分不出哪邊是頭,哪邊是腳呢!)還是很興奮可以看見遠比台北星空還要更加浪漫的夜。
黃裳與魚鷹 初次到鵝鑾鼻公園,炙熱的南台灣飄著點微冷細雨,獨自在草坪上探尋著,越走越高,開闊的視野自然填滿了襟懷,忽見遠方縹緲的一彎虹彩,甚如一抹微笑。原來彩虹是如此令人期待,「難道你不期待彩虹嗎?」 在墾丁國家公園管裡處時,我們就已幸運的瞧見那泰雅族人的彩虹橋,除了留意彩虹,老師還叫我們留意一下海濱植物,我偶然瞥見一株杜虹花,很可惜的,沒看到解說牌中粉紫穗的花開,但腦中突然竄過一個訊息,這不就是今天我們要拜訪的謝桂禎老師的筆名嗎? 第一次看到謝桂禎老師,實在不像常跑野外的研究者。老師說到她的同事也總是覺得她做研究做得很優雅,但其實在野外,雨毫無預警的就下來,卻不適合穿上易被勾破的雨衣,雨傘更是不必談,所以每次總是會落得一身狼狽。實驗室與野外就差在這,懂學術的人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野外研究。我想人前與我們優雅解說的謝桂禎老師,想必也有獨自一人做研究時的辛苦吧! 老師的博士論文就是在研究黃裳鳳蝶,老師說當時她的教授建議她做蚜蟲的研究,但是老師毅然的選擇黃裳鳳蝶。這意謂著:近乎沒有的參考資料,一切都要自己摸索,好比馬兜鈴的植株該種植到多大才適合在野外供黃裳發揮最大效用,而不是紅紋;黃裳的族群遷徙,座落地點;野外馬兜鈴的辨視,藉統計將植株年齡與公分數達到相對配合……並且捨棄了實驗室的優渥環境,從此得與山林為伍,時時注意研究主題的生長變化,思考在大自然中不同的變因下,可能產生的結果。 不同於成蝶只挑蜜源取食,因為植物體與動物體間的共同演化,港口馬兜鈴的化學性質變得只有紅紋與黃裳能夠消化使用,兩者能共同存在的關鍵就是前者幼蟲取食嫩葉,後者偏重於成熟的葉子,但這卻苦了港口馬兜鈴,雙重取食,造成了馬兜鈴接近垂死關頭,這又勢必影響到了蝶的下一代;因此藉著老師的實驗圖表我們可以發現,就紅紋與黃裳而言,可見錯開的兩條折線;而見著卵、幼蟲、蛹、成蟲的長條圖又可發現每一季的四種型態呈垂直變化,這一季的大起,將造成下一季的大落。 在鵝鑾鼻公園內,踏察謝老師的樣區後,我了解許多,研究的熱忱是自然散發而驅使去做,絕不是因轉瞬間的美麗身影而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去做,一旦投入,隨時都可以抽身,卻也隨時都不能抽身,一旦離去,放下的不只是自己的研究,而是與後人承接的一條道路。謝桂禎老師聯合社區居民,為黃裳鳳蝶共進心力,並且藉由文學的彩筆,讓我們與南臺灣的這塊土地有了連結。 下午,在蔡乙榮老師的帶領下,駐紮於龍鑾潭的不同面向賞鳥;以前,我來過這兒好幾次,也同這次在路上遇到伯勞鳥,但是卻沒有一次是在館以外的地方賞鳥,這次,因為主體建築物維修,使我得以用不同觀點,並且藉著蔡老師的單筒望遠鏡看鳥,看得更加清楚。
每次來這都可以看到鳳頭潛鴨,老師說這些鳥是從日漸污濁的澄清湖遷徙而來,在北部的關渡,因為水的能見度低,所以無法看到此一鳥種。龍鑾潭憑著低窪水勢的匯流,地下水涵養與棲地保護,過境的鳥種十分多元,我們這次就看到魚鷹與紅隼,當下實在令人難忘。 當大家四下搜索,苦於季風盛行,只看得到花嘴鴨、白冠水雞和飛飛停停的白鷺,或是因為紫鶴而驚奇一陣時,飛來了一隻刁著魚的魚鷹,終引起眾人目光,牠始終只送給我們一個背影﹝因為風向,不得以使然﹞但這就夠了,一個猛禽威武的背影就已足夠。我很好奇,這樣的光學成像,為何有這麼大的魅力,透過管子一窺就好像在幾步之遙外望著牠,說到幾步之遙,那天又看到一隻紅隼就停在我們的上空,時間彷彿是禁止的,那肅然的美也是禁止的,很奇妙的感覺,既不是牠特意展現,也不是我們特意的挽留,說真的一生邂逅一次,想到都會微笑。 蔡乙榮老師最後說道,野鳥的記錄有的是靠照相再清點,有的是數個人分區計算,但都需要長久的經驗來輔助;那麼這些記錄需要持續多久呢?老師說隨時都可以停,只要覺得要得到的結果有了,就可以停,但是若持續記錄下去,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資料,依照每一年每一季的鳥種、數量,可得到一個趨勢、一個走向;我們現在所發現了解的,正是經由多年的努力累積。
黃裳鳳蝶,就如同牠的名字,就像是一位身穿黃衣的舞者,在日光下隨著旋律翩翩飛舞。黃衣在日光下閃耀,牠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寵物,同時也是謝桂禎老師─或是作家杜虹的研究對象。 遊覽車駛離閩式建築,前往墾丁國家公園。一路上,風將路旁的樹葉吹亂,車穿越落山風,到達目的地。進入園中,迎接我們的是一片草原,以及後方高低起伏的樹林。謝桂禎老師首先為我們介紹她的研究對象─黃裳鳳蝶,為了研究黃裳鳳蝶,一定要有它的食草才行,而謝桂禎老師選定墾丁國家公園作為研究地點的原因,就是因為黃裳鳳蝶的食草─港口馬兜鈴生長在這個地方。 黃裳鳳蝶可是大胃王呢!而且它還十分挑嘴,因為只要幾時隻的黃裳幼蟲,就可以結束掉一株近百齡的馬兜鈴生命。黃裳鳳蝶的雌蝶只產卵在四公尺以上的港口馬兜鈴,可見牠們非常挑食。但這樣子就讓他們的對手─同樣愛吃馬兜鈴的紅紋鳳蝶開心啦!因為沒有競爭對手,所以紅紋就肆無忌憚的消滅一株又一株的港口馬兜鈴,使得黃裳的族群越來越少。一陣黃色的亮光閃爍著,大家都目不轉睛的看著,看著這美麗的黃裳鳳蝶,但這美麗稍縱即逝,我來不及用相機記下那美麗的身影,是到墾丁的一大遺憾。 湖水旁的寒風凜冽,大家都把自己包的密不透風,一隻手壓著帽子,另一隻手拿著望遠鏡,並將圖鑑擺在腳上,坐著觀察龍鑾潭上的鳥類。蔡乙榮老師告訴我們,因為湖泊的汙染,所以水鳥都聚集到了龍鑾潭這個未經污染的溼地。接著我們驅車前往潭的另一邊─自然中心,雖然自然中心在維修中,所以沒有開放。我們在賞鳥台觀看龍鑾潭的水鳥,有人看到了一隻魚鷹,叼著牠的戰利品,高傲的站在樹枝上。上空的紅隼也展露了牠定點振翅的技術,幸好我透過了老師的望遠鏡拍下了他們的身影,彌補了些今早的遺憾。
黃衣天使與天生王者
很高興有機會來到墾丁國家公園認識動植物多樣性的生態和「蝴蝶王國」的蝴蝶之美。以前全年皆可見到黃裳鳳蝶翩翩飛舞的美景,在繁盛的季節,南仁山常見成千上百的蝶群婆娑起舞令人驚艷。 但是由於被濫捕、山林砍伐棲地遭到破壞、牛羊放牧啃食,使的黃裳鳳蝶的食草──「港口馬兜鈴」,數量大量減少,造成黃裳鳳蝶生存危機,被列為珍貴稀有瀕臨滅種野生動物之一。
要了解黃裳鳳蝶,就必須先了解牠的棲地,台灣本島最南端的地方──屏東,這裡有強勁的落山風,造成這項天然因素的就是冬季時的東北季風翻過座座高山然後順著山坡而下,這樣強烈的風,連人都站不穩了,牠們竟然還能在此生存,真是厲害啊;黃裳鳳蝶幼蟲的食草是港口馬兜鈴,港口馬兜鈴是與黃裳鳳蝶共同演化的植物,這是因為黃裳鳳蝶的幼蟲有單食性,什麼叫單食性呢?港口馬兜鈴為了讓自己不被吃光,所以會分泌馬兜鈴酸,而幼蟲會因為吃了太多的馬兜鈴酸死亡,但可能會有一些存活,這些幼蟲化蛹成蟲後,生出來的幼蟲可以抵抗較強的酸,但是馬兜鈴又會分泌更強的馬兜鈴酸,這一直下去,就形成了幼蟲的單食性。 還有兩種也吃港口馬兜鈴的蝴蝶,分別是大紅紋鳳蝶和紅紋鳳蝶,大紅紋鳳蝶食草較多種,所以較沒有威脅,但是紅紋鳳蝶也只吃港口馬兜鈴,這對黃裳鳳蝶具有威脅性,但還好,因為牠們只吃老的葉,所以不會起衝突,但也因為這樣,所以有許多的港口馬兜鈴,就這樣被他們聯手「殲滅」了。 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苦,焉得梅花撲鼻香」,在那強勁的又寒冷的東北季風下,我們進入森林尋找黃裳鳳蝶的食草以及牠那美麗的身影。雖然寒風刺骨,但是一想到可能會見到黃裳鳳蝶,我仍感到滿腔的熱血在沸騰,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當我們正通過一個交叉的路時,一隻有如「黃衣」天使般的黃裳鳳蝶從我們的上方飛過,我有聽別人說過黃裳鳳蝶的美,也看過書上的圖片,但是,再怎麼比,也比不上在面前的感動、震撼。 還好有謝老師、以及許多人的復育行動成功,數量越來越多,我想如果大家肯同心協力一起為生態保育努力,台灣生態的工作不分你我,相信假以時日生物多樣性會更豐富,令人嚮往的風景會更美。
下午,我們在蔡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龍鑾潭進行賞鳥這項活動,原本龍鑾潭沒有這麼多鳥類的,十幾年前大部分的鳥都在澄清湖,但後來因為人為的破壞以及水質的汙染,讓原本在澄清湖的鳥類遷徙到龍鑾潭。 在被落山風吹起一波波漣漪的湖面上,有許多小黑點散播在湖面上,用望眼鏡細看,便可看出是風頭潛鴨,雖然湖面一直有波浪,但牠那淺水抓魚的技術仍沒受到干擾!這裡跟台北的關渡比較,龍鑾潭不但水質乾淨,而且較關渡有計畫管理,人為干擾很少,所以這裡的鳥類雖沒有關渡多,但卻比關渡的鳥類種類多。 正當大家目不轉睛地觀察水鳥時,忽然有人大叫:「魚鷹」,當我聽見這名字時,我感到非常興奮,看著牠那強壯的身軀,厚實的雙翼,站在湖中的枯枝上,優哉優哉的吃著他捕食到的獵物,我們大家都樂歪了。這時,人群又起了一陣騷動,有一隻紅隼定點飛行在我們的頭頂上,牠那居高臨下的樣子,令我震懾住了,害我差點連相機都忘了拍。 雖然今天天候不佳,強猛的落山風侵襲讓人幾乎站不住腳,我只能勉強拿著望遠鏡四處張望,不過,我很幸運有看到天生王者的魚鷹和紅隼。
黃裳與魚鷹
微風輕輕吹拂,細雨在風中飄揚,在島國的最南端,矗立著潔白的鵝鑾鼻燈塔,交織著一首黃裳與馬兜鈴的曲子。十幾年來,這個課題總是很少人願意發掘,只因困難重重。在行程開始前,我們就在草原上發現了一隻蝗蟲,是個好的開端。 沿途上,我們處處發現港口馬兜鈴的蹤跡,也對於黃裳和紅紋的幼蟲能連手「解決」一棵有兩千多片葉子的「元老級」馬兜鈴感到驚異不已。突然,一隻黃裳鳳蝶從我們的頭頂上掠過,我深深的感到,那一秒,我停止了呼吸,沉浸於牠的美當中。不過,這總是驚鴻一瞥,但是那一秒,卻會永遠的烙印在我的心中。 終於,抵達了終點,老師又傳授了我們許多有關黃裳的知識,令我們的功力更加深了一層。 返程時,我們還看見了黃裳的蛹!回想起來,這趟行程還真是豐富呢!看到了黃裳幼蟲、蛹以及成蟲,也增加了我相機內的滿滿回憶。
一個最南端的濕地,孕育著許許多多的野鳥生態資源,由於處於最南端,因此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中繼站」的角色,由北飛往南的候鳥,這兒是他們最後的休息處;由南飛往北的候鳥,這裡是他們的第一個歇腳處。因此,這裡鳥類眾多,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並且,此潭也取代了澄清湖成為了最多水鳥棲息處。沒錯!這裡就是──龍鑾潭。 在老師到達之前,邱老就發揮了它的功力,尋獲了一種看似巧克力麵包的蕈類,使我們感到驚奇不已。 就在我們忙著驚訝的時候,蔡乙榮老師來了。果然有著大師風範,一開始,就給我們使用雙筒望遠鏡觀察野鳥,並且快速的說出野鳥的數量。後來,我們又到了自然中心外的腹地,旋即就有人發現了雨鷹的身影。可惜的是,沒有將他保留在相機裡。不過,老天爺馬上就彌補了我的遺憾,一隻紅隼從我們的頭挺上飛過,還刻意向我們炫耀他在空中停留的本事,令我們驚異不已。現在回想起來,今天都是在驚訝中度過的! 夜色朦朧,在那一片星光下,說不出的美,籠罩心頭。
黃裳鳳蝶在我的心目中總是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一對亮黃色與黑色相間的翅,優雅的飛行姿態,極少的數量…多麼神秘的一種蝴蝶啊!終於在去年夏天在山裡瞥見牠的身影,那時心中的興奮,實在是比拿一張一百分的月考考卷還要實際的多。
因為黃色的翅膀與碩大的身軀(展翅可達13-20公分)太惹大家的喜愛,造成大量捕捉,所以在近十年來已被列為珍貴稀有的野生動物了(保育等級ii級)。謝老師努力的為黃裳鳳蝶建立珍貴的資料長達6年之久,在她精采的解說下,讓我對黃裳鳳蝶的生態又了解了不少。
在選擇樣區之前,老師曾經花了1年多的時間在這個終年都吹著落山風的地方進行普查,把該地的食草位置明確的標示出來,再把不易觀察的食草排除,最後進行觀察。有時3至5天就必須到樣區做觀察,而在觀察進行中,最令老師頭痛的不是天氣,而是擾人的蚊子。做觀察有時會發現一些令人吃驚的事情或推導出一個明確且實用的結論,最壞的狀況頂多是你精心設計的實驗失敗了而已,不過都沒關係,因為這就是可貴的研究精神。
黃裳鳳蝶是鳥翼蝶屬,謝老師說常常有人在鵝鑾鼻公園內看到「影子很像鳥」的蝴蝶,那就是黃裳鳳蝶了。在鵝鑾鼻公園內黃裳鳳蝶的食草大多是港口馬兜鈴,而他們在大自然中的天敵之一是紅紋鳳蝶,紅紋鳳蝶喜歡吃較低矮的港口馬兜鈴,所以當然和喜歡吃莖較粗的黃裳鳳蝶互相抗衡。
這次老師破天荒的帶同學們參觀她做研究的樣區,只見長長的竹梯子聳入樹冠層之中,攀在一旁的就是直徑有兩公分粗的港口碼兜鈴,原來黃裳鳳蝶的生活條件如此嚴苛啊!若是較小的馬兜鈴都被紅紋鳳蝶被啃光了的話,那黃裳鳳蝶該吃什麼呢?
在那充滿枯枝雜葉之間,躲了一枚黃裳鳳蝶的蛹。枯黃的顏色加上葉脈爬滿了整個蛹的表面,在還沒看過黃裳鳳蝶蛹的我眼中,實在是很難分辨枯枝和牠的差別。相較於成蟲,黃裳鳳蝶在蛹的階段似乎「保守」的多。
我認為,台灣現在徒有「蝴蝶王國」之稱。雖然近二十多年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大量捕捉蝴蝶,但是山區過度開發嚴重威脅了蝴蝶的棲息環境,使得蝴蝶數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相對減少。我不禁開始納悶:我們的黃裳鳳蝶、寬尾鳳蝶、難道不夠美嗎?為什麼全台灣只有極為少數的人會重視他們?美濃的黃蝶谷,茂林的紫蝶幽谷都是國際間稀少且有名的蝴蝶盛況,為了蓋一座水壩,犧牲掉一切會不會太可惜?每次看到青斑蝶漫天飛舞,心中常常會有一種感動~我看到了大自然的活力,也感受到什麼是生命的美!
上午聽完了謝桂禎老師精采解說之後,這些沉重的疑問一直湧上心頭,不過在蔡老師的帶領之下,讓我又見識了台灣的鳥類迷人之處。
相較於關渡自然公園,這裡的水質清澈,所以多了許多潛水性的鳥類,沿路的紅冠水雞,小、中、大白鷺,花嘴鴨一直陪伴著我們走向八百公尺的佈道另一端。
來到了龍鑾潭,龍鑾潭是台灣首座以鳥類生態為主題的展示館,也是墾丁國家公園中重要的賞鳥據點。原本的候鳥原本的休息站是在澄清湖,但因為澄清湖受到汙染之後,雁鴨群與其他的候鳥才漸漸的來到了龍鑾潭。所以此地的鳥種逐漸多樣。
第一次看見魚鷹與紅隼的心情真是無法形容,看著魚鷹腳上緊抓著獵物不放飛翔,優雅的飛行姿勢,在觀景窗中更是生動活潑,這時邱老的大砲正好在我手中,我當然就毫不客氣的按下快門,而邱老則是欲哭無淚(因為邱老的相機和鏡頭都被借走了)。我們看到的第二隻猛禽是紅隼,蔡老師說他是鳥類中飛行速度最快的,而在這一次,不曉得是不是風的關係,這位少見的稀客竟然願意在大家的面前多停留幾刻,令我難忘。
然而鳥類的狀況也不比蝴蝶好多少,最近一份報告指出,近年來已有1/3的鳥類種類受到棲地破壞,外來種入侵等問題而即將淪落到瀕臨絕種的困境中。全球暖化預期會增加乾旱的可能,而減少草原生產力,使鳥類食物來源減少。然而,而改變草原作為農業利用、注入除蟲劑、以及其他化學污染等,也破壞了鳥類棲地。我相信這絕對也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
蔡老師和謝老師都是很資深的研究者,謝老師這次帶領我們觀察的是黃裳鳳蝶,而蔡老師則是猛禽等鳥類的觀察者。在這一天中,我從他們的口吻和眼神中看見了無比的熱心與耐心。做研究必備的東西之中,我相信除了要有設計實驗的方法或寫報告的邏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這兩樣了,若是不具備熱心,就沒有研究的動力;而若不具有耐心,可能也無法進行長時間的調查或嘗試各種不同的研究方法。我認為,身為研究班的我們,不是就是要學習這些老師的精神嗎?
黃裳鳳蝶是台灣珍貴稀有保育類,幼蟲喜歡吃馬兜鈴科的植物。每種蝴蝶的幼蟲 對食物大多有專一性,但是成蟲比較沒有。黃裳鳳蝶的幼蟲食草為港口馬兜鈴的成熟葉子,而紅紋鳳蝶吃的是港口馬兜鈴的嫩葉。
港口馬兜鈴因為被黃裳鳳蝶吃完了成葉,馬兜鈴長出嫩葉又被紅紋的幼蟲給吃光,這樣的情形使港口馬兜鈴大量死亡。當某一年的黃裳和紅紋鳳蝶特別多的時候,明年的蝴蝶數量會大大減少原因就是食草都被吃光了
從前跟家人來墾丁玩,總是會經過龍鑾潭。我對他的了解,僅止於是個有很多鳥的淡水湖。但是在這次的課程中,我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龍鑾潭取代了過度開發的澄清湖,並且擁有較清澈的水質,因此可見到北台灣少見的潛鴨。在一旁的草地還可以見到中白鷺及小白鷺,老師說黑嘴巴的是小白鷺,黃嘴巴是中或大白鷺。而黃嘴巴之中,脖子比身體長的是大白鷺,比身體短的是中白鷺。
在龍鑾潭賞完鳥後,來到的是遊客中心。但是很可惜遊客中心在整修,沒辦法進去。不過在失望之餘,我們還是靠到了很多鳥類,有獵食技巧絕佳的魚應還有飛行技巧高超的紅隼!
老師說:「好的溼地不只是要有水,水邊的自然環境也很重要」 我覺得,人們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慾望時,是否有想到會不會影想到其他的動物呢?希望龍鑾潭這片淨土,能讓來來去去的鳥類們,有一個休息的地方。
明媚的陽光,伴著強烈的落山風,以及天邊出現由水氣所彩繪出來的彩虹,隨著我們來到了鵝鑾鼻。這是一個美好的早晨。 身披黃衣裳,黑色的蕾絲邊使得黃裳鳳蝶在蝶群中特別顯眼。這是一種稀有的蝴蝶,是五大保育蝶的其中之ㄧ。這是一種十分難研究的保育蝶,因為它的不常見,因此大概只有墾丁才比較常露臉,所以,這裡同時也是謝佳禎老師的研究地點,只是雖然說老師所研究的地點較容易找到黃裳鳳蝶,但是研究的難易度十分高,連謝老師的老師一聽到她要研究此種蝴蝶都忙著勸他打消此念頭,但是基於對研究上的熱忱,謝老師還是堅持己見,帶領其他研究生一同在墾丁的山上找尋黃裳鳳蝶的蹤跡,並且做觀察紀錄。因此謝佳禎老師也可以說是第一個研究黃裳鳳蝶的老師。 黃裳鳳蝶為什麼數量少,原因之一是和他小時在搶食食草常搶輸有關。黃裳鳳蝶的食草和紅紋草蝶的食草絕大部分是一樣的,只是其中,兩者皆愛吃港口馬蔸玲的葉子。或許是因為紅紋鳳蝶較為霸道強勢的關係,較不易在港口馬蔸玲的葉子上發現黃裳鳳蝶的蹤跡,但也因為黃裳鳳蝶是屬於保育類動物,有些人,就連是一些研究人員,在看到黃裳鳳蝶和紅紋鳳搶食時的落敗,一時的大發慈悲,便將好不容易獲的勝利的紅紋鳳蝶幼蟲給逐出葉子上,將美食留給失敗的黃裳鳳蝶。對於這件事,雖然有所違反生態系中強者存活的道理,但是因為要搶救數量稀少的黃裳鳳蝶,我想這大概也是不得已的,不過在一個自然的環境下,強者勝弱者敗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我們就算在一旁看的很心痛,但是還是不要去插手比較好! 一行人沿著步道,參觀謝老師的研究樣區,沿路的藤類很多,有一些還帶有刺,不過真正是屬於港口馬蔸玲的不多,有一些是粗壯無比,有一些則是剛長出的幼苗—再過不久,我想這些剛長出的有苗大概就會名花有主,順理成章的成了一隻最幸運的紅紋鳳蝶的產卵處。 說到產卵處,這是紅紋鳳蝶和黃裳鳳蝶一個大大的相異處:紅紋鳳蝶總會把卵給產在新長出來,嬌嫩青翠的嫩葉上,但是黃裳鳳蝶並非,而且性情古怪的將卵產在四公尺以上的港口馬蔸玲之老葉上。 下午的行程—賞鳥。眺望著龍巒潭,成群的鳥在潭中覓食,再然,便是展開優雅的翅翼,在群鳥間穿梭著,希望能成為眾人眼中的焦點。回望邱老,他正蹲在一坨看似咖啡色海綿前上下打量,緊接著便是一群人湊上前想瞧個究竟,連其他純粹是來旅遊觀光的遊客也湊過來以為我們是不是發現了什麼新大陸,但當邱老失望的宣佈那只是一塊普通的蛋糕狀海綿時,遊客們只是抱著一種譏笑的心態離開,彷彿是笑我們什麼事情都要誤以為他是什麼特別的東西,又好像是責怪我們浪費了他們的時間。不過,保著許多的疑問以及懷疑的心態,我們小心翼翼的將蛋糕狀的海綿剖開時,一粒粒黃色的孢子告訴我們答案。在堅持之下,我們看到了,也發現了一個我們前所未見的蕨類植物。漫山遍野的咖啡色蕨類植物,也難怪邱老會起疑心而彎下腰去觀察他,若非如此,咱們的這次旅途中可就少了一樣新鮮物啦! 蔡老師隨後來到。他解說:這附近其實還有很多的溼地,只是因為這附近在蓋工廠,像是我們身後的核三廠,因為這些工廠而將許多的濕地給填平了,因此,其他地區的拜訪兼棲息者便成群的轉移陣地,到了龍巒潭來湊一腳。真的是如此,現在台灣的溼地逐漸減少,不只是台灣的溼地在減少,全世界都是一樣,由於溼地的減少,許多候鳥便得無家可居。唉~人類的自私真可怕,到最後不會只有殃及到這些候鳥,自己一定會吃到苦頭的! 離開了原先的眺望處,我們前進一個較能看的清楚的地方─龍鑾潭賞鳥中心。由於希望來觀光的遊客不要只憑著遊玩的心,而要有真正想了解生態知識的心態,再加上擔心人潮過多,因此賞鳥中心的建築物所佔的地比外圍(像是停車場、步道等)所佔的面積來的小很多,而且從停車場到賞鳥中心還得沿著步道步行800公尺,大約要步行10分鐘,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建設,因為這麼一來,在裡面參觀的遊客也部會受到外面吵鬧地干擾了! 由於遊客中心還在整修,因此我們便停留在館外透過個人的望遠鏡來俯看水鳥。突然,一隻魚鷹飛了過來,牢牢的抓住了眾人的目光,在空中繞完了一圈,展現完自己帥氣的一面時,才得意的停在枯枝上,享用著他所獵捕的點心,只聽見快門聲不斷響起,魚鷹像是害羞了般,總是背對著我們,並且洋裝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品味,直到將最邊的那條魚給吃的剩下骨頭時,才依依不捨的離開龍巒潭。這是我和魚鷹第二次的邂逅。 晚上的報告我在匆促中結束,急忙飛奔到墾丁大街上血拼一頓。晚上,我們那一房~三個人皆是在電視機前睡著,忙碌的一天…累得連電視機都忘了關,便和周公作伴去,真期待明天的南仁山…
龍鑾潭的精采賞鳥 龍鑾潭的介紹 龍鑾潭是台灣最南端的溼地,對北上的候鳥來說,是海上遷徙的一個棲息點,非常的重要。而對南下的候鳥來說,則是踏上海上旅程的最後一個棲息點。因此每年在龍鑾潭停棲的候鳥種類高達數百種。四周有許多丘陵環繞,是整個屏東最低窪的地方。只要一下雨,雨水總會順勢流入這裡,所以也是屏東地區的地下水源主要涵養的地帶。還有此處取代了開發過度的澄清湖,成為南台灣賞鳥的最佳地點。 精彩的賞鳥 第二天中午過了以後,雖然天黑黑的,但我還是非常的興奮,因為就要去龍鑾潭賞鳥了!以前我是對鳥類不熟的,直到爸媽帶我們家去合歡山後,我才開始對鳥類有興趣。原本剛到龍鑾潭時覺得有點無聊一點也不精采,直到蔡老師拿著那巨大無比的單筒望遠鏡後,才開始精彩,老師指著那遠遠的鳥群,才讓我看到許多鳳頭潛鴨聚在一起,老師繼續指著旁邊的草地,更可以看見一群一群的花嘴鴨、白冠水雞和不斷飛翔的白鷺。而他們的特徵花嘴鴨顏色較鮮艷,有深橘色的腳和淺褐色的身體。白冠水雞是全身黑羽。後來又經由老師的捕捉更是有看到難得一見紫鷺!但是這裡的鳥兒還不夠精采。直到更深入龍鑾潭,才知道裡面的物種比外面精彩許多,像外頭一樣有顏色純白的小白和中白在飛翔,但是精彩的則是因為強風而讓猛禽滯留在空中將近半分鐘以上的時間,讓我們個個非常驚奇,也拍的非常過癮,經過老師的準確判斷,原來是紅準!真難得!後來老師的眼睛又有看到魚鷹展現那潛水抓魚的特技捕捉到一條新鮮又肥美的魚,飛往湖中央的島上享用大餐,只可惜我們的肉眼無法看到那麼遠,而且我們的相機也拍不到,但是老師的望遠鏡卻能讓我們看的到魚鷹的廬山真面目,看他一副津津有味的樣子,我還真想嚐嚐看呢!當然拍照還是很重要的,才能做記錄,於是老師就借出單筒望遠鏡,讓我們非常慶幸邱老請到這樣的專家,否則就不必賞鳥了~。 龍鑾潭之美 經過蔡老師的講解後,我發現以前對龍鑾潭只是一個湖的認知是錯誤的,這裡其實是一個鳥類最好的棲息地,也是許多賞鳥嗜好者最佳的聖地,這裡不僅有十月來的灰面鷲,還有許多鴨科的居住地點,有時還可以看到灰面鷲以外的猛禽,如魚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且這裡視野遼闊、鳥類又不易躲藏、種類又豐富,當然是賞鳥者的最愛,相較於森林,密密麻麻的樹,連一隻鳥都很難看到,只能聽聽鳥鳴,讓照相機只是裝飾品,圖鑑也是沒用了,望遠鏡只是來看樹葉的。但是龍鑾潭每樣工具都派的上用場,只是湖的面積太大了,需要好一點的望遠鏡才能看到湖的對面,我的裝備也得升級了。這次的旅程實在太精采了,沒想到也有這樣棒的賞鳥環境,這也得謝謝老師安排這樣精彩的活動,希望以後的活動也能如此的精采。
黃裳與魚鷹 令人永遠不會忘的一幕…. 黃裳鳳蝶以那優雅輕盈的姿態和我們邂逅,隨著風,輕輕的揮動翅膀,就像隻小巧玲瓏的仙子。身上完美的曲線配上亮彩奪目的顏色,簡直可以媲美國色天香的絕色美人,或者像是第一名模的美艷。 黃色和黑色的搭配一向都感覺似乎帶有殺氣,像是老虎、蜜蜂,可是這黃裳鳳蝶可就不是這樣,他的黃黑搭配顯現出得並不是往常的殺氣,而是一種剛強中帶柔嫩的細緻。既不會太堅強,更不會太柔弱,剛好達到平衡。 黃裳鳳蝶的食草-馬兜鈴,由於數量很少,又有紅紋鳳蝶幼蟲一起來搶這個少之又少的植物,再加上這個紅紋鳳蝶的幼蟲相較於黃裳鳳蝶又比較強勢兇狠一點,導致黃裳鳳蝶幼蟲不容易搶到食物,變得很稀少。 當下的我,聽到這樣的情況多多少少會為黃裳鳳蝶感到悲哀,總覺得他們很可憐,吃的植物都被紅紋鳳蝶搶去了….。但是其實我們現在是站在黃裳鳳蝶的立場這樣可憐他們的。 但是回頭想想卻又突然覺得那若是我站在一個中立的角度去看這個情形,又完全不同了,因為若是這樣想的話,其實黃裳鳳蝶並不可憐,而紅紋鳳蝶也並不可惡,這畢竟只是一個大自然弱肉強食正常現象而已嘛! 在大自然裡,本來就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沒什麼好計較的,你身為失敗者就必須被這個公平但無情的大自然淘汰,然而身為一個勝利者就可以好好享受應得的權利。所以其實我認為這種事情好像不能以可憐可惡來衡量。
黃裳與魚鷹 強勁的風,在我耳邊嘶吼著。我努力壓著帽子,有些後悔穿了件太薄的外套。一大早,美麗的彩虹映入眼簾,像是天空中一抹燦爛的微笑,不免讓人精神大增,揮去方才的瞌睡蟲。我拿出相機猛拍著彩虹的「倩影」,希望將這美麗的畫面,永遠捕捉在腦海裡。
到達了台灣的最南端─屏東的鵝鸞鼻,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悶熱。的確,在我意料之中──下起了傾盆大雨,迫使大家四處竄逃,避免淋濕。在一陣大雨的「洗禮」後,這世界彷彿沖了個舒服的澡,將日積月累的灰塵泥土沖刷掉也涼爽許多;葉子和腳地下的青草,更加翠綠;遠方聳立的鵝鸞鼻燈塔,更是顯得加倍乾淨、潔白。大夥兒在樹下圍了個緊密的圈子,開始了我們的「樹圈會議」,手中的筆也因期待吸收和寫下知識而微微顫抖著。眼前的謝佳禎老師,正是專門研究台灣謎樣而冷門的黃裳鳳蝶。黃裳鳳蝶的樣貌十分貴氣,那亮眼的黃色,宛若是中國古時候皇帝身穿的龍袍,好不神氣!也許就是因為牠生來就不凡,以至於牠特別挑嘴,好死不死,居然只吃台灣瀕臨絕種的港口馬兜鈴。顧名思義,這種植物長的像是馬鞍上的鈴當,樣子可愛又討喜。然而,這也是一種因人為破壞而漸漸絕跡的植物,在台灣各地的蹤影只能說是少之又少!在此必須先提到一點,蝴蝶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食物是─幼蟲食草和成蟲蜜源;少了這兩樣東西,蝴蝶眼前的未來,將會是一片灰暗,活下去的機率更是渺茫。說到這,不免讓人有些心酸;想到這樣美麗的物種將永遠消失在這世界上,只留下相框中的身影,不是非常的可惜又可恨嗎?
再加上,黃裳鳳蝶有個強勁的生態競爭者─紅紋鳳蝶。兩者都是港口馬兜鈴的忠誠愛好者。然而可怕的是,紅紋鳳蝶幼蟲吃的是嫩葉,而黃裳鳳蝶幼蟲吃的是成熟的葉子,簡稱「老葉」;當黃裳鳳蝶媽媽千辛萬苦的好不容易找到一株港口馬兜鈴時,卻將會發現肥胖的紅紋鳳蝶幼蟲正大口大口的吃著嫩葉,將自己親愛的寶寶賴以維生的食物,無情的一掃而空。謝老師說到著,似乎有些痛心,因為她曾經在野外看過一株好不容易長到3~4cm粗的馬兜鈴就這樣活活被這兩種幼蟲「吃死」。只能說,大自然自有它的循環方式,雖然殘忍、冷酷,卻十分有它的道理。
在經過一番沉重的論壇,我們進入了濃密的森林裡,睜大眼睛搜尋著黃裳鳳蝶的影子,也順便大口大口吸入繁雜都市中絕對沒有的芬多精。在樹蔭的庇護和輕微涼風的伴隨下,我們經過和探訪了許多老師從未讓人參觀的研究區。託邱老的福,我甚至有機會爬上那有點搖搖欲墜又恐怖的「竹研究梯」;雖然腳軟,但卻十分值得!眼前一片壯觀的「馬兜鈴叢」是令人永生難忘的美景。不知道為什麼,我甚至因為牠們的「茂密」而感動。天助我也,在返回的路上,一隻黃裳鳳蝶也飛了出來,宛若是一位仙女,不僅帶給我們歡笑,也使我們大飽眼福!
當風愈吹愈大時,我們來到了龍鑾潭。我拚命似的和沉重眼皮奮鬥到底。最後乾脆抓起望遠鏡,無目的地的亂瞟,不禁瞟到一堆「黑點」和「白點」。經過一番研究,才看出「白點」是白鷺鷥。而透過蔡乙榮老師的高倍望遠鏡,我欣賞了一段「鴨兒戲水」的逗趣場景。這些鴨子的羽毛顏色不凡,說藍不藍,說黑不黑,反倒是在這兩者之間,甚至會因光線照射不同而產生微妙的變化。原來,這是一群鳳頭潛鴨。
再往高處,我終於體會到「狂風」在耳邊大聲吼叫的感覺。也許我們真的是一堆「好人」,老天特別關照我們。一隻魚鷹以敏建而優雅的姿勢衝向水面,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刁起牠的獵物。那孤傲的背影正因大快朵頤而微微顫抖。雖然只是在遠方觀望,我仍然感受到身為猛禽的牠,該有的「王者氣質」。享受了一番「魚鷹驚奇」,仰天瞧見一隻正在和大風奮鬥的小白鷺。牠那苗條、瘦弱的身體似乎無法負荷這樣的力量,隨時都可能支撐不下去;最後也因這樣經不起考驗而只好掉頭飛走。當我們還在為白鷺鷥感到惋惜時,又來了一個勇敢的挑戰者──紅隼。身材嬌小的牠,不免讓人有些懷疑和擔憂。「牠辦的到嗎?」成了許多人心中的大問號。「哇!」這是我們接下來唯一的感言。我們屏氣凝神,絲毫不大意。幾十雙眼睛都投向牠,是期待也是佩服;我們等待著,等待牠接下的一舉一動。逆風行駛──紅隼的翅膀形成了一個完美又象徵勝利的V字形;那充滿自信的樣子,不禁讓人對牠產生敬佩。大自然中,總是有這樣代表「堅忍」的生命存在。這樣值得紀念的一刻,至今仍烙印在我腦海裡,提醒著我,在面對考驗、挫折,和困頓時,也要向這隻紅隼般的勇往直前和堅強!
下午吃完午餐就驅車至龍鑾潭東側觀景台等待蔡乙榮老師,在此時邱老師發現了一團茶色的怪物一直以為是泡棉,後來撕開也一度認為是泡棉等人造物,多看了一眼才發覺它是馬勃菌真是誤會一場蔡老師到場後為我們我們介紹龍鑾潭,經老師一解說,大家才知道,原來龍鑾潭的水鳥並不多,以前,水鳥都在澄清湖,在二三時年前,澄清湖開始被污染,且澄清湖周遭的環境以鄒到人們改變,因此,大量水鳥便遷至龍鑾潭棲息,因此墾丁國家公園將此地劃為水鳥保護區,並設置賞鳥牆及解說中心,介紹完龍鑾潭,老師帶領大家用望遠鏡觀察潭內喜歡群聚行動的澤鳧和花嘴鴨,觀察了一段時間,我禿然發現西南方有幾隻大型像鷺科的鳥 ,果然薑是老的辣,老師看了一眼就說是紫鷺,一聽到是大名鼎鼎的紫鷺,大夥兒都把望遠鏡朝向紫鷺,紫鷺和蒼鷺的體型很像但羽色卻是紫色的,喜歡躲藏與草叢中,不易發現到他的蹤跡。第二戰我們移動到解說中心旁的賞鳥牆看鳥的路上出現了紅尾伯勞,和老師走在一起的我和王詳皓馬上拿起相機對他猛按快門,為了拍下這麼美麗的鳥,還可以聽到掐掐的聲響,這還不算什麼呢!到了賞鳥牆大家都專心的看著水鳥,這時蔡老師卻大聲的說有魚鷹,全部只要有相機的人都狂拍,我還能聽到邱老師和王詳皓相機發出掐掐聲,得到這種戰利品,那種喜悅實在無法說出,就連挖到金礦也未必有如此興奮,雖然沒有不捉到他俯衝抓魚的樣子,卻令人精神大振,但邱老師卻看起來悶悶不樂,原來他的600鏡頭被借走了! 這次的旅途能有如此多的收穫與如此的順利都要謝謝兩位老師的辦理。
這只有龍鑾潭 (慢慢把債務還清阿~)
黃裳鳳蝶 黃裳鳳蝶是習性很特別的蝴蝶,母碟只產卵再攀爬於樹冠且達四五公尺高的港口馬兜鈴嫩葉上,造成母蝶選擇性較少,而產卵密集,又和紅紋鳳蝶共用棲地,紅紋鳳蝶則是大小通吃,所以能夠適合黃裳鳳蝶的馬兜鈴就會變少,黃裳鳳蝶的幼蟲食量很大,甚至會把整顆馬兜鈴葉子吃光,這就危險了,因為,他會餓到對馬兜鈴做出環狀剝皮行為,吃掉藤的皮,然而藤就會死亡,便會少了一顆生長數十年的健壯馬兜鈴,因此一定要對黃裳鳳蝶做深入的研究,否則黃裳鳳蝶可能會滅絕,因此我們今天既然來到鵝鑾鼻,就請研究黃裳鳳蝶已有十年一上的謝桂禎老師位我們介紹吧!
走遍全墾丁 甚麼?!用走的走遍墾丁?天哪!要走遍墾丁這麼大的範圍已經的是很難的事了,竟然要在高位珊瑚礁上尋找港口馬兜鈴就更不容易了,原來,謝老師是在尋找黃裳鳳蝶的食草並加以標記,聽了謝老師說他走遍全墾丁,而且是一週三次以上的調查,喔~真有強烈挫折感啊,我再家後面的步道上作夜間動物調查一個禮拜才一次,又有步道,我覺得好累又很辛苦,我真是太懶惰了!,真的是被謝老師感動,我要努力的調查。
真實觀察 喔真的好美~大家擠在樹林中觀賞一個無比巨大微微透光的蛹,真的是美麗極了,我們和邱老幾個拍照迷,不斷的按下那有如機關槍射擊的快門,照到心滿意足之後,謝老師又帶我們去看幼蟲,哇!這支幼蟲竟然比拇指還大還長,我想黃裳鳳蝶果然是個巨無霸,而且他全身是黑,只有一節白環,又格外的醒目,真希望見到她美麗的成蟲,大家的嘴裡嘟囔著,竟然就在一個佈道的岔路口就看到他再添上盤旋著,哇黃裳鳳蝶真是太美了。
Name (required)
Mail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Website
Δ
龍鑾潭賞鳥
龍鑾潭是台灣最南方的濕地。對北上的候鳥而言,是海上遷徙的第一個休息站;對南下的候鳥而言,是踏上海洋旅程的最後棲息點。因此每年在此停棲的鳥類高達數百種。四周有許多丘陵環繞,又是整個屏東最低窪的地方。只要雨水一降下,總會順勢流入此處,所以也是屏東地下水源的主要涵養地帶。雖然此時天色陰沈,但我們仍然以期待的心情,希望在這裡一睹鳥兒的真面目。
此處取代了過度開發的澄清湖,成為南台灣賞鳥的最佳聖地。生物選擇適合牠的環境,當然鳥也不例外。從不適合居住的澄清湖遷移至龍鑾潭,印證了鳥類是敏感的生物環境指標。
被風吹得上下波動的湖面上散佈著許多小黑點,用望遠鏡細看,原來是此處最常見的鳳頭潛鴨。一隻隻鳳頭潛鴨三兩成群,隨著湖面不停的上下搖動,不時還會一展潛水抓魚的特技!相較於台北的關渡溼地,龍鑾潭擁有較周詳的管制和清澈的水質,因而可見到北台灣少見的潛鴨。水質較差的關渡溼地,就只能見到些吃水中小生物的水鴨了。
除了一身黑的鳳頭潛鴨之外,一旁的草地還可以見到許多的花嘴鴨、白冠水雞和飛飛停停的白鷺。花嘴鴨顏色較鮮艷,有著深橘色的腳和淺褐色的身體,而白冠水雞則是全身黑羽。這兒可看到的白鷺有中白鷺及小白鷺。蔡乙榮老師事後也幫我補充大中小白鷺的區別原則:黑嘴巴的是小白鷺,黃嘴巴是中大白鷺。黃嘴巴的白鷺之中,脖子比身體長的是大白鷺,比身體短的則是中白鷺。經過老師的再度提醒,更加深了我的印象。
正當大家陶然於水鳥的魅力時,人群中突然掀起一陣騷動。我趕緊提起望遠鏡,一隻魚鷹正拎著剛到手的獵物飛向湖中央的石頭,並堂而皇之的停棲在石頭上的細枝享用剛到手的戰利品。在此刻之前,這珍貴的保育類飛禽對我而言彷彿只活在圖鑑中,如今不僅親眼看見魚鷹飛行的英姿,更目睹牠展現絕佳的獵食技巧,賞鳥的樂趣也莫過於此。
但紅隼高超的飛行技能也不在魚鷹之下。過了不久,正高速飛行於空中的紅隼居然在我們頭頂上空施展了獨門的高超飛行技巧—定點飛行。紅隼快速地鼓動著翅膀,但身體卻真如傳說中的一般滯留空中,一動也不動。在這猛禽定點空中的那三十秒,時間彷彿也跟著暫停了,大家心中只期盼牠能停留久一點,其他的事全都拋到九霄雲外了。耳聞中的空中之王和捕魚高手的技巧今天盡收眼底,將成為往後難忘的回憶。
告別這處賞鳥勝地之前,蔡老師和我們分享每年在墾丁記錄灰面鷲數量的經驗。每年的十月初,總有大批的猛禽陸陸續續的飛越墾丁南端。其中,又以國慶鳥—灰面鷲的數量最為龐大。這時,點數這些猛禽的數量就成為鳥類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連續幾個月,每天從凌晨開始,點數、紀錄過境猛禽的數量,一直到傍晚才可停歇。工作雖然辛苦,但若持續不間斷的記錄,長久下來,我們就能知道過境數量的平均值是多少,進一步追究影響其數量的因子。例如:早期台灣因為盜獵的行為十分頻繁,許多獵人大量獵殺灰面鷲製作標本並銷至國外,造成野生數量長久以來不超過一萬隻。之後,國家公園的管制降低了獵殺的比例,數量提升至一、二萬隻。然而近來幾年,過境期間少了颱風的干擾,數量更是高達四萬隻!由此可知,數量的紀錄乍看之下成果不明顯,但長久的紀錄資料,卻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數據。
我的心中有著疑惑:鳥不停的飛動,而且又十分快速,要如何準確地算出牠們的數量?老師一一的解釋,雖然鳥飛得快,但因為距離遙遠,所以有足夠的時間數牠們的數量。另外,避免在短距離(如:數水鳥的數量)的計算時數到重複的個體,有時會需要另一個人幫忙注意有沒有鳥在飛動。其實,最主要的一項要訣就是「經驗」。如同科學家數培養皿中的菌,鳥也不可能一隻隻慢慢算,利用經驗判斷鳥的數量,才是專家最常用的方法。
相較於翠綠山林中聆聽山鳥鳴聲,在灰藍的天空下欣賞水鳥的千姿百態又別有一番趣味。這一次的課程,我們走出森林生態系,首次接觸了溼地的生態,多虧了這些生物,讓我能夠享受創造的美及生命的可貴。
黃裳與魚鷹
黃裳鳳蝶是台灣珍貴稀有保育類之一,已瀕臨絕種─十年內族群種數減少百分之五十,豔麗的外表使很多人著迷,卻也帶來致命的危險,由於他的顏色鮮艷,在陽光下就像披了一件黃色洋裝而得名,很多人希望可以將他的美麗禁錮在家裡的飼養盒中,殊不知他的美麗是在自然中襯托出來的,而黃裳鳳蝶也漸漸消失在人們的眼前。
謝桂禎老師,是一位為了做研究而不辭勞苦的生態保育工作者,也是一位以杜虹花的杜虹兩字為筆名的作家,老師的博士論文就是在研究黃裳鳳蝶,不但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資料,也成為這方面的權威。
要了解黃裳鳳蝶的棲地,就必須先了解我們所在地的氣候,屏東─台灣最南端之地─有著極為強勁的落山風,這是東北季風順著山勢,翻過山嶺強勁的吹拂下所致,這對黃裳鳳蝶的生長有相當的影響。黃裳鳳蝶的幼蟲食草為港口馬兜鈴的成熟葉子,這是長久以來的演化造成的結果─幼蟲食草往往都是寡食性、單食性,因為幼蟲吃葉片時,這株植物會阻止他繼續吃,而產生特殊的鹼或酸﹝EX:馬兜鈴酸﹞,所以幼蟲會為了要吃這種植物而演化出相容的形體而不會被毒死,長久下來植物和昆蟲就「共同演化」,便出現現在這種單食性或寡食性的現象了;而成蟲的蜜源植物就不同了,成蟲會吃任何有蜜的植物,不挑食,有蜜就好!﹝以上情形適用大部分蝴蝶及蛾類﹞。
吃港口馬兜鈴的蝴蝶還有一種,那就是紅紋鳳蝶,有別於大紅紋鳳蝶,與黃裳鳳蝶共同競爭,依據高斯競爭定律,兩種物種在互相競爭時,若習性及各種生存條件都一樣,一定會產生排斥,除非其中一方落敗,不然兩種物種會持續爭鬥,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打個比方好了,兩個建商若同時看中一塊地,要將他買下來並蓋房子,兩家的力量、才能又勢均力敵,都能製造極大的商機,那一定會爭到其中一家失敗為止,任何生物都一樣,都會有霸佔、為自己的後代著想的心理,這種野蠻但卻不可避免的情形就產生了!
不過還好,黃裳鳳蝶和紅紋鳳蝶有一個小小的差別,那就是黃裳鳳蝶將卵產在成熟的葉子上,而紅紋鳳蝶將卵產在嫩葉上,所以不會產上訴的情形,不過這樣就苦了港口馬兜鈴,因為當黃裳鳳蝶吃完了成葉,馬兜鈴為了生存只好趕快長出嫩葉啊!但好不容易出來又被紅紋的幼蟲給吃光,這樣的情形往往使的港口馬兜鈴的大量死亡,所以,當某一年的黃裳和紅紋鳳蝶特別多的時候,也不要太開心,因為這就象徵著明年的蝴蝶數量會大大減少─食草都被吃光,找不到地方下蛋─這也是謝桂禎老師近來培養馬兜鈴的原因之一。
我們這次很幸運,除了看到黃裳鳳蝶的俑之外,還看到幼蟲還有成蟲呢!此外,我還特別被帶到老師架的梯子上,從樹冠層看馬兜鈴的葉子,落山風大力的吹拂之下,梯子也隨著樹枝搖晃,心中不禁感到一絲的惶恐,生怕一個不小心往後一摔就此回天乏術,但上面的風景真的很美麗,從樹冠露出的小缺口,看到神前的連綿山峰,那瞬間,風也不怎麼令我害怕,心中只有無限的讚嘆與感謝!
謝桂禎老師的講解結束後,相信所有人的腳都累了,但這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每次謝桂禎老師他都要凌晨就起床,走上一整天的山路,不停的記錄、觀察,有時天氣燠熱,有時如黃豆大的雨點傾盆而下,風雨無阻,真的很令人佩服!
下午,在蔡乙榮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龍鑾潭進行賞鳥活動,龍鑾潭,原本就是某些鳥類遷徙的中繼站,不過,在澄清湖受到人為污染後,大批的鳥類遷移到這裡來,成為最佳的賞鳥地點,和關渡相比,這裡的鳥類數量雖然沒有那麼多但種類卻是極為多樣,能夠同時看到很多鳥類,當然就理所當然的成為賞鳥人的最愛啦!
由於本人不擅長鳥類,所以就只拿著望遠鏡不停的看看看,而看到什麼都不太清楚,心中只有看到鳥類精細動作的感動,不過,我們很幸運的看到兩種讓我印象深刻的鳥類─魚鷹、紅隼─就在我們頂著強烈的落山風,勉力支持著手臂拿著望遠鏡時,突然有人大叫:「魚鷹!!」這隻鳥瞬間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看到他那碩大的身軀,張開厚實的雙翼,站立在沙中上的樹上,悠哉的吃著手中的魚時,把大家都樂歪了,輪流看著、替他拍照。鳥類算是恐龍的後代,他們即結了很多恐龍的特色於一身,例如多塊骨頭合併在一起、手骨的相似度,都令人不得不相信,雖然體型相距甚遠,但源自同個祖先。在這隻魚鷹身上,將魚撕裂,仰頭吞食的動作,讓我不禁想到異特龍的吃飯方式,這兩者竟是如此相似,令人讚嘆。經期的情緒過後,老天又讓我們開開眼界,一隻紅隼在此時俯衝向前,在我們的面前停了下來,展現了在空中停滯飛行的高超技巧,那瞬間,彷彿時間也跟著停止,抓起相機,迅速的按下快門,捕捉到了他的身影,這真是太驚奇了!
蔡乙榮老師是位資歷很深的賞鳥專家,他跟我們分享塔所參與過的研究,每次到了十月,灰面鷲就會大規模的遷徙,這時就會有很多人一起計算著過境鳥的次數,在那同時還要避免計算到重複的鳥,這真是一項高深的技術啊!此外,蔡老師也給了我們一個觀念─研究短時間的記錄雖然無法證明什麼,但長時間下來,他就變成一項數據,令其他人佩服且可拿來使用的數據─這就是研究者的精神,願意花長期的努力,去替生態做紀錄,並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落山風猛力搖晃門窗,砰砰聲響,迫使我和周公告別。翻來覆去,就是無法再度入睡,腦海中,盛滿了一整天的記憶……
記得早上,也是風叫醒我的。出了寢室,太陽還慵懶地趴在雲頭,只有幾束金光穿透雲層,灑在地面。趁著天氣涼爽,四處晃晃,活動活動筋骨,迎接墾丁的第二天。
坐車前往鵝鸞鼻的途中,玩弄著幾粒在林子裡撿到的木麻黃果實──剛才從邱老那得知,木麻黃屬於被子、裸子植物間的「過渡物種」,它狀似毬果的果實,以及鱗片狀的葉片,便是有利的證據(怪不得,以前常把它誤認為松樹)。中海拔的台灣赤楊,也是過渡物種。
終於,到了台灣最南端──鵝鑾鼻。這裡是五大保育類蝴蝶之一──黃裳鳳蝶的家園,也是謝桂禎老師的研究地點。四周是平坦的草原,遠遠看去,只見一塊巨大的白色珊瑚礁岩上,挺立著幾叢花木,有如翠綠汪洋中的一座孤島。礁岩雖缺乏養分,仍有不少吃苦耐勞「珊瑚礁植物」登陸拓荒,想來,「島」上的植物便是這一類吧!
十多年前,沒人做過黃賞鳳蝶的野外普查,謝老師是第一個研究者。為什麼?怕麻煩。黃裳的主食──港口馬兜鈴生長於岩壁,研究之初,老師得在懸崖爬上爬下,尋找適合的馬兜鈴作樣區。另外,鳳蝶是大食客,幾十隻幼蟲就能「K.O.」一株近百年的老藤蔓,為方便紀錄,老師乾脆算出樣區中所有的葉片──總共有2000多片葉子!以我的急性子,看來還不夠格做個研究者。
黃裳非常挑嘴,雌蝶只肯在四公尺以上的馬兜鈴產卵;紅紋鳳蝶──另一種馬兜鈴愛好者──則喜歡吃馬兜鈴的嫩芽。過去為復育黃賞鳳碟,大量種植幼苗,沒什麼成效,反而「便宜」了紅紋鳳蝶。
接著,我們走進森林,參觀謝老師的研究樣區。一路上,看到不少粗狀的馬兜鈴藤蔓,相互糾結,我這才知道,原來它可以長得這麼大!最令人驚豔的,莫過於與黃裳鳳蝶的邂逅。一片金色光點劃過頭頂,有如慧星摩擦大氣層,激出耀眼的火花。「是黃裳鳳蝶!」走在前頭的同學大聲叫著。我瞪大雙眼,注視那如鳳凰般嫚妙的身形漸行漸遠……過了良久,金光燦爛的殘影才逐漸消失。這是我和黃裳鳳蝶第一次的面對面接觸,稍縱即逝,當下的激動情緒,卻久久難以平復。
上午賞蝶,下午觀鳥。站在龍巒潭前,強勁落山風掠過地面,連站都站不穩,我們忍受著風的威力,用望遠鏡觀察遠處的水鳥。
這時,邱老在草坪上,發現一塊「巧克力麵包」──不!將它剖開才知,原來是一株大型蕈類!邱老把解剖過後的「麵包屍塊」裝進塑膠袋,準備帶回去確認品種。望著咖啡色的殘骸,我感到有些後悔,當初不該這麼衝動,把它給割了開;割開還不要緊,另外兩顆蕈類也遭殃了。
蔡老師終於到了。他說,高屏地區「鳥」氣最旺的渡冬地點,便是這隆鑾潭,根據統計,曾造訪的鳥類多達240種。早期龍鑾潭和高雄澄清湖「均攤」候鳥,但近年澄清湖人工化,周邊綠地遭破壞,不再受鳥類喜愛。「所以,」老師說,「好的溼地不只要有水,水邊的自然環境也很重要。」
這裡離水潭太遠,我們決定轉移陣地,往遊客中心前進。隆鑾潭賞鳥中心經過別設計,從停車場下車,還需走八百公尺的步道。這樣一來,避免了車輛干擾,順便將閒雜人等「過濾」在外。
在遊客中心前,更能仔細觀察鳥類。龍鑾潭水質清澈,潛水性的鳥類眾多,我果然見到一群澤鳧翻身鑽入水中。潭中黑點斑斑,是數千隻的雁鴨,聲勢極為狀觀。
不過,當魚鷹抓著獵物,飛過湖面,所有雁鴨都相形失色──在眾人的驚呼聲中,它驕傲的飛向沙洲,像個模特兒,停在枯枝,享用美食,直到飽餐一頓,才瀟灑的離去;不久,一隻游準不甘示弱,也飛來我們面前,賣弄瞬間暫停的特技,然後盤旋而去。可惜我的相機不好,沒能拍下牠們的英姿。
天色漸暗,風也越來越囂張。沿著小徑走回停車場的路上,不時可見叢生的鵝掌藤(現在才知道,它是台灣原生種);我還遇見了一種特殊攀藤植物──雙龍瓜,藤上那兩顆小西瓜般碧玉果實,晶瑩可愛。
回到房間,大家還不覺疲憊,三三兩兩,到大街上逛逛。好玩的是,人聲滾滾、五光十色的墾丁大街,和古色古香、寂靜無聲的活動中心,成了強烈對比。玩到深夜,才依依不捨的爬回被窩。
臨睡前,我想起了謝桂禎老師的四篇文章。生活中,處處是美,處處是感動,像謝老師那樣,一手寫論文,一手寫散文,兼具理性、感性,卻是不容易的。媽要我出來的這幾天,寫寫日記,紀錄心情,我卻完全沒做到,實在慚愧……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明天再說吧。
707/石牌國中/張鈞皓
龍鑾潭賞鳥
龍鑾潭——是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淡水湖泊,但是對許多候鳥來說,這個水潭可是缺少不了的中途休息站,所以每年到此棲息的鳥類就多達數百種,這也表示鳥類是可作為環境指標的生物之一。加上地勢低漥所以這裡也是屏東地下水的主要涵養地帶。
到了潭邊,聽著蔡乙榮老師的講解,我才知道,因為高雄澄清湖的過度開發,導致原本棲息於澄清湖的鳥類移居至龍鑾潭,我們在潭邊自行觀察的時候突然有一群鳳頭潛鴨成群飛起,正當我一隻隻在點數的時候,蔡老師已經大聲的喊著有十三隻了,這樣的點數速度讓我感到震驚,原來這都是老師平時的經驗累積而來的判斷能力呀!老師說雖然有些鳥類飛得較快但飛的距離較遠所以可以有充裕的時間數,而距離較短的就要靠經驗了。
接著我們來到龍鑾潭的另一邊,這裡可以看到更清楚的鳥類藉由老師的單筒望遠鏡,我看到了全身烏溜溜的鳳頭潛鴨、有著黃褐色衣裳的紫鷺和許多花嘴鴨、白冠水雞,看到這麼多美麗的鳥類,我心裡不禁想:「既然有這麼漂亮的鳥類在台灣生活,那為什麼要去獵捕這些鳥,讓他在自然中生活,留給下一位觀察者觀察,不是很好嗎?」正當我還悠遊在我自己的腦海裡的時候,突然有人大叫,「魚鷹!魚鷹!」我趕緊望過去,一隻魚鷹正以高速飛向水面,一瞬間,牠已經叼著牠的戰利品到湖上的樹枝大快朵頤了,我也趁這個絕佳時機,利用蔡老師的望遠鏡,拍下了這個珍貴的畫面。
但是猛禽的這場飛行秀還沒有結束,繼魚鷹之後,一隻紅隼竟然在我們頭上展現了牠獨門的飛行絕活——定點振翅,在這短暫的幾秒,時間彷彿完全停止,我看呆了,心想紅隼真是太厲害了他真的可以在空中滯留耶!!但是我竟然忘了要拍照,實在是虧大了,但是今天所謂的空中霸主以及捕魚高手的姿態和技巧盡收眼底,十在感動,這也將成為我一生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在我們告別這座鳥類天堂的時候,蔡老師和我們聊了一下他在從事灰面鷲數量紀錄的甘苦談,老師提到因為以前臺灣的非法捕獵的行為非常的嚴重,大部份獵人都捕捉灰面鷲,在將其製成標本銷往國外,所以之前老師在統計時幾乎都不超過一萬隻,但是現在保育法規越來越嚴格,參與保育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使灰面鷲的數量大幅提升,已達到了一萬至兩萬隻,今年因為颱風變少了的數量更高達了四萬多隻!真是可喜可賀,所以長久以來的統計數據是不可或缺的,就是因為這些數據的幫助,才能使灰面鷲得到這麼優良的保育。
經過這次造訪龍鑾潭讓我心中生態保育的觀念更加清晰了,也了解了自然學者日復一日的研究辛勞也讓我了解不只森林,溼地的生態也是十分可貴的。
行程2 黃裳與魚鷹
一大早就很幸運的看到彩虹,美妙的新起點,看完了有關於龍坑的影片之後,對於南台灣土地,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認識。到了鵝鑾鼻,又再度見到彩虹橫跨半邊天的美麗,然而卻開始下起了綿綿細雨,我忍不住嘟囔著。不過現在回想起來,要是沒有雨水的降落,何來的彩虹,是不是呢?
圍在椰子樹下的桌子旁,謝桂禎老師和我們分享多年來的研究成果。生態研究,是既花費體力又花費心力的,尤其黃裳鳳蝶的族群少之又少,要每一寸土地都去調查,這需要多年的經驗去累積實力,才不會只是眼茫茫的在蓊鬱的森林中誤打亂撞,毫無頭緒找不到蛹或是幼蟲的蹤跡。黃裳鳳蝶幼蟲的食草是港口馬兜鈴,可是港口馬兜鈴的數量卻日趨減少,面對一隻隻食量龐大的幼蟲,馬兜鈴被吃到整株死亡並不是件不可能的事,黃裳鳳蝶的幼蟲常常就這樣子「吃斷」自己的後路,然而小小的幼蟲要怎樣去尋找下一株馬兜鈴呢?真替他們擔心!
這次很棒的是,我們有看到蛹、幼蟲還有成蟲呢!看到那隻仰臥在樹枝上的幼蟲,比我的大拇指還大的幼蟲!瞧瞧它那種飽滿的身軀就可以想見它的食量一定大到足以把一整棵馬兜鈴吃垮!其實如果只有黃裳鳳蝶在吃馬兜鈴的話,情況也不至於如此嚴重,但是紅紋鳳蝶的幼蟲也喜食馬兜鈴,他們喜歡吃嫩葉,而黃裳喜歡吃熟葉,在這樣的環境下,兩種物種也不大會造成衝突,不會發生高斯定律的悲劇。
走在步道上,呼呼作響的落山風強而有力的削過我們柔嫩的面頰,腳也不時對我發出悲淒的哀嚎,終於走到觀景台上可以好好休息,一睹海洋、天空、森林的藍綠交響曲。面前的海洋是一匹湛藍的錦緞,那種調色盤也調不出的藍,而另一邊的天空卻灰灰黑黑的,讓大半片海洋都陰鬱黯淡了下來,好像黑白照片噢!再望向一旁森林,一端突出的綠色纖纖細指向海洋伸去,白色的浪花在山腳下舞動,像隻小貓一般的對著山壁磨蹭。一邊看著美景一邊聽著老師更加詳述他對於黃裳鳳蝶的研究分享,心中不禁讚嘆做一位生態研究者的辛苦,為了一隻蝴蝶破蛹而出,老師就得一大清早起身去觀察,看他慢慢脫離原先的軀殼,蛻變成一隻蝶,等待他的翅膀由皺摺漸漸茁壯,到最後拍拍翅膀去探索新的世界。對老師而言,下雨與烈日,根本不礙事,老師也練就了一身森林調查的好本領,像是要是有螞蝗爬到自己腿上時就會感覺到,當下就把他摘除,才不會讓那隻螞蝗,奪走自己滿滿的血,臃腫飽足的攤在皮膚上耍賴不肯走。
接著我們到了台灣最南邊的濕地—龍鑾潭,想一睹濕地鳥類的風采,見有幾隻白鷺愜意的在覓食,冷冽的風吹拂著,一隻魚鷹從天上俯衝而下,標準的竄入水中,抓起一隻魚,滿足的尋找一個極佳的吃魚位置享用自己的魚肉大餐,閱讀後圖鑑,圖鑑寫著魚鷹喜歡棲息在水面附近凸出物。的確,他停棲在一隻突起的樹幹上,很可惜的,他居然背對著我們!我們只能藉由蔡乙榮老師的望遠鏡看到一個褐棕色的身影,爪邊有一隻新鮮的活魚死命的跳動。不久,有一隻紅隼從遠處盤旋而來,和風競逐。他停留在我們頭頂的天空上,就那麼短短的幾秒鐘,時間在剎那凍結了,雄健的紅隼張開翅膀,壯美的剪影被相機的鏡頭攫取下來了。那種鳥類自由的感動還深深的烙在我的心裡。
風越晚越強,我們趕緊折返,回到溫暖的房間。在墾丁大街踅了一趟,回來時,天色已暗,繁星在天空中閃爍著,雖然我對星星這種神祕的東西沒多少了解,只認的出獵戶座的三星腰帶(我還分不出哪邊是頭,哪邊是腳呢!)還是很興奮可以看見遠比台北星空還要更加浪漫的夜。
黃裳與魚鷹
初次到鵝鑾鼻公園,炙熱的南台灣飄著點微冷細雨,獨自在草坪上探尋著,越走越高,開闊的視野自然填滿了襟懷,忽見遠方縹緲的一彎虹彩,甚如一抹微笑。原來彩虹是如此令人期待,「難道你不期待彩虹嗎?」
在墾丁國家公園管裡處時,我們就已幸運的瞧見那泰雅族人的彩虹橋,除了留意彩虹,老師還叫我們留意一下海濱植物,我偶然瞥見一株杜虹花,很可惜的,沒看到解說牌中粉紫穗的花開,但腦中突然竄過一個訊息,這不就是今天我們要拜訪的謝桂禎老師的筆名嗎?
第一次看到謝桂禎老師,實在不像常跑野外的研究者。老師說到她的同事也總是覺得她做研究做得很優雅,但其實在野外,雨毫無預警的就下來,卻不適合穿上易被勾破的雨衣,雨傘更是不必談,所以每次總是會落得一身狼狽。實驗室與野外就差在這,懂學術的人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野外研究。我想人前與我們優雅解說的謝桂禎老師,想必也有獨自一人做研究時的辛苦吧!
老師的博士論文就是在研究黃裳鳳蝶,老師說當時她的教授建議她做蚜蟲的研究,但是老師毅然的選擇黃裳鳳蝶。這意謂著:近乎沒有的參考資料,一切都要自己摸索,好比馬兜鈴的植株該種植到多大才適合在野外供黃裳發揮最大效用,而不是紅紋;黃裳的族群遷徙,座落地點;野外馬兜鈴的辨視,藉統計將植株年齡與公分數達到相對配合……並且捨棄了實驗室的優渥環境,從此得與山林為伍,時時注意研究主題的生長變化,思考在大自然中不同的變因下,可能產生的結果。
不同於成蝶只挑蜜源取食,因為植物體與動物體間的共同演化,港口馬兜鈴的化學性質變得只有紅紋與黃裳能夠消化使用,兩者能共同存在的關鍵就是前者幼蟲取食嫩葉,後者偏重於成熟的葉子,但這卻苦了港口馬兜鈴,雙重取食,造成了馬兜鈴接近垂死關頭,這又勢必影響到了蝶的下一代;因此藉著老師的實驗圖表我們可以發現,就紅紋與黃裳而言,可見錯開的兩條折線;而見著卵、幼蟲、蛹、成蟲的長條圖又可發現每一季的四種型態呈垂直變化,這一季的大起,將造成下一季的大落。
在鵝鑾鼻公園內,踏察謝老師的樣區後,我了解許多,研究的熱忱是自然散發而驅使去做,絕不是因轉瞬間的美麗身影而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去做,一旦投入,隨時都可以抽身,卻也隨時都不能抽身,一旦離去,放下的不只是自己的研究,而是與後人承接的一條道路。謝桂禎老師聯合社區居民,為黃裳鳳蝶共進心力,並且藉由文學的彩筆,讓我們與南臺灣的這塊土地有了連結。
下午,在蔡乙榮老師的帶領下,駐紮於龍鑾潭的不同面向賞鳥;以前,我來過這兒好幾次,也同這次在路上遇到伯勞鳥,但是卻沒有一次是在館以外的地方賞鳥,這次,因為主體建築物維修,使我得以用不同觀點,並且藉著蔡老師的單筒望遠鏡看鳥,看得更加清楚。
每次來這都可以看到鳳頭潛鴨,老師說這些鳥是從日漸污濁的澄清湖遷徙而來,在北部的關渡,因為水的能見度低,所以無法看到此一鳥種。龍鑾潭憑著低窪水勢的匯流,地下水涵養與棲地保護,過境的鳥種十分多元,我們這次就看到魚鷹與紅隼,當下實在令人難忘。
當大家四下搜索,苦於季風盛行,只看得到花嘴鴨、白冠水雞和飛飛停停的白鷺,或是因為紫鶴而驚奇一陣時,飛來了一隻刁著魚的魚鷹,終引起眾人目光,牠始終只送給我們一個背影﹝因為風向,不得以使然﹞但這就夠了,一個猛禽威武的背影就已足夠。我很好奇,這樣的光學成像,為何有這麼大的魅力,透過管子一窺就好像在幾步之遙外望著牠,說到幾步之遙,那天又看到一隻紅隼就停在我們的上空,時間彷彿是禁止的,那肅然的美也是禁止的,很奇妙的感覺,既不是牠特意展現,也不是我們特意的挽留,說真的一生邂逅一次,想到都會微笑。
蔡乙榮老師最後說道,野鳥的記錄有的是靠照相再清點,有的是數個人分區計算,但都需要長久的經驗來輔助;那麼這些記錄需要持續多久呢?老師說隨時都可以停,只要覺得要得到的結果有了,就可以停,但是若持續記錄下去,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資料,依照每一年每一季的鳥種、數量,可得到一個趨勢、一個走向;我們現在所發現了解的,正是經由多年的努力累積。
黃裳鳳蝶,就如同牠的名字,就像是一位身穿黃衣的舞者,在日光下隨著旋律翩翩飛舞。黃衣在日光下閃耀,牠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寵物,同時也是謝桂禎老師─或是作家杜虹的研究對象。
遊覽車駛離閩式建築,前往墾丁國家公園。一路上,風將路旁的樹葉吹亂,車穿越落山風,到達目的地。進入園中,迎接我們的是一片草原,以及後方高低起伏的樹林。謝桂禎老師首先為我們介紹她的研究對象─黃裳鳳蝶,為了研究黃裳鳳蝶,一定要有它的食草才行,而謝桂禎老師選定墾丁國家公園作為研究地點的原因,就是因為黃裳鳳蝶的食草─港口馬兜鈴生長在這個地方。
黃裳鳳蝶可是大胃王呢!而且它還十分挑嘴,因為只要幾時隻的黃裳幼蟲,就可以結束掉一株近百齡的馬兜鈴生命。黃裳鳳蝶的雌蝶只產卵在四公尺以上的港口馬兜鈴,可見牠們非常挑食。但這樣子就讓他們的對手─同樣愛吃馬兜鈴的紅紋鳳蝶開心啦!因為沒有競爭對手,所以紅紋就肆無忌憚的消滅一株又一株的港口馬兜鈴,使得黃裳的族群越來越少。一陣黃色的亮光閃爍著,大家都目不轉睛的看著,看著這美麗的黃裳鳳蝶,但這美麗稍縱即逝,我來不及用相機記下那美麗的身影,是到墾丁的一大遺憾。
湖水旁的寒風凜冽,大家都把自己包的密不透風,一隻手壓著帽子,另一隻手拿著望遠鏡,並將圖鑑擺在腳上,坐著觀察龍鑾潭上的鳥類。蔡乙榮老師告訴我們,因為湖泊的汙染,所以水鳥都聚集到了龍鑾潭這個未經污染的溼地。接著我們驅車前往潭的另一邊─自然中心,雖然自然中心在維修中,所以沒有開放。我們在賞鳥台觀看龍鑾潭的水鳥,有人看到了一隻魚鷹,叼著牠的戰利品,高傲的站在樹枝上。上空的紅隼也展露了牠定點振翅的技術,幸好我透過了老師的望遠鏡拍下了他們的身影,彌補了些今早的遺憾。
黃衣天使與天生王者
很高興有機會來到墾丁國家公園認識動植物多樣性的生態和「蝴蝶王國」的蝴蝶之美。以前全年皆可見到黃裳鳳蝶翩翩飛舞的美景,在繁盛的季節,南仁山常見成千上百的蝶群婆娑起舞令人驚艷。 但是由於被濫捕、山林砍伐棲地遭到破壞、牛羊放牧啃食,使的黃裳鳳蝶的食草──「港口馬兜鈴」,數量大量減少,造成黃裳鳳蝶生存危機,被列為珍貴稀有瀕臨滅種野生動物之一。
要了解黃裳鳳蝶,就必須先了解牠的棲地,台灣本島最南端的地方──屏東,這裡有強勁的落山風,造成這項天然因素的就是冬季時的東北季風翻過座座高山然後順著山坡而下,這樣強烈的風,連人都站不穩了,牠們竟然還能在此生存,真是厲害啊;黃裳鳳蝶幼蟲的食草是港口馬兜鈴,港口馬兜鈴是與黃裳鳳蝶共同演化的植物,這是因為黃裳鳳蝶的幼蟲有單食性,什麼叫單食性呢?港口馬兜鈴為了讓自己不被吃光,所以會分泌馬兜鈴酸,而幼蟲會因為吃了太多的馬兜鈴酸死亡,但可能會有一些存活,這些幼蟲化蛹成蟲後,生出來的幼蟲可以抵抗較強的酸,但是馬兜鈴又會分泌更強的馬兜鈴酸,這一直下去,就形成了幼蟲的單食性。
還有兩種也吃港口馬兜鈴的蝴蝶,分別是大紅紋鳳蝶和紅紋鳳蝶,大紅紋鳳蝶食草較多種,所以較沒有威脅,但是紅紋鳳蝶也只吃港口馬兜鈴,這對黃裳鳳蝶具有威脅性,但還好,因為牠們只吃老的葉,所以不會起衝突,但也因為這樣,所以有許多的港口馬兜鈴,就這樣被他們聯手「殲滅」了。
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苦,焉得梅花撲鼻香」,在那強勁的又寒冷的東北季風下,我們進入森林尋找黃裳鳳蝶的食草以及牠那美麗的身影。雖然寒風刺骨,但是一想到可能會見到黃裳鳳蝶,我仍感到滿腔的熱血在沸騰,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當我們正通過一個交叉的路時,一隻有如「黃衣」天使般的黃裳鳳蝶從我們的上方飛過,我有聽別人說過黃裳鳳蝶的美,也看過書上的圖片,但是,再怎麼比,也比不上在面前的感動、震撼。
還好有謝老師、以及許多人的復育行動成功,數量越來越多,我想如果大家肯同心協力一起為生態保育努力,台灣生態的工作不分你我,相信假以時日生物多樣性會更豐富,令人嚮往的風景會更美。
下午,我們在蔡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龍鑾潭進行賞鳥這項活動,原本龍鑾潭沒有這麼多鳥類的,十幾年前大部分的鳥都在澄清湖,但後來因為人為的破壞以及水質的汙染,讓原本在澄清湖的鳥類遷徙到龍鑾潭。
在被落山風吹起一波波漣漪的湖面上,有許多小黑點散播在湖面上,用望眼鏡細看,便可看出是風頭潛鴨,雖然湖面一直有波浪,但牠那淺水抓魚的技術仍沒受到干擾!這裡跟台北的關渡比較,龍鑾潭不但水質乾淨,而且較關渡有計畫管理,人為干擾很少,所以這裡的鳥類雖沒有關渡多,但卻比關渡的鳥類種類多。
正當大家目不轉睛地觀察水鳥時,忽然有人大叫:「魚鷹」,當我聽見這名字時,我感到非常興奮,看著牠那強壯的身軀,厚實的雙翼,站在湖中的枯枝上,優哉優哉的吃著他捕食到的獵物,我們大家都樂歪了。這時,人群又起了一陣騷動,有一隻紅隼定點飛行在我們的頭頂上,牠那居高臨下的樣子,令我震懾住了,害我差點連相機都忘了拍。
雖然今天天候不佳,強猛的落山風侵襲讓人幾乎站不住腳,我只能勉強拿著望遠鏡四處張望,不過,我很幸運有看到天生王者的魚鷹和紅隼。
黃裳與魚鷹
微風輕輕吹拂,細雨在風中飄揚,在島國的最南端,矗立著潔白的鵝鑾鼻燈塔,交織著一首黃裳與馬兜鈴的曲子。十幾年來,這個課題總是很少人願意發掘,只因困難重重。在行程開始前,我們就在草原上發現了一隻蝗蟲,是個好的開端。
沿途上,我們處處發現港口馬兜鈴的蹤跡,也對於黃裳和紅紋的幼蟲能連手「解決」一棵有兩千多片葉子的「元老級」馬兜鈴感到驚異不已。突然,一隻黃裳鳳蝶從我們的頭頂上掠過,我深深的感到,那一秒,我停止了呼吸,沉浸於牠的美當中。不過,這總是驚鴻一瞥,但是那一秒,卻會永遠的烙印在我的心中。
終於,抵達了終點,老師又傳授了我們許多有關黃裳的知識,令我們的功力更加深了一層。
返程時,我們還看見了黃裳的蛹!回想起來,這趟行程還真是豐富呢!看到了黃裳幼蟲、蛹以及成蟲,也增加了我相機內的滿滿回憶。
一個最南端的濕地,孕育著許許多多的野鳥生態資源,由於處於最南端,因此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中繼站」的角色,由北飛往南的候鳥,這兒是他們最後的休息處;由南飛往北的候鳥,這裡是他們的第一個歇腳處。因此,這裡鳥類眾多,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並且,此潭也取代了澄清湖成為了最多水鳥棲息處。沒錯!這裡就是──龍鑾潭。
在老師到達之前,邱老就發揮了它的功力,尋獲了一種看似巧克力麵包的蕈類,使我們感到驚奇不已。
就在我們忙著驚訝的時候,蔡乙榮老師來了。果然有著大師風範,一開始,就給我們使用雙筒望遠鏡觀察野鳥,並且快速的說出野鳥的數量。後來,我們又到了自然中心外的腹地,旋即就有人發現了雨鷹的身影。可惜的是,沒有將他保留在相機裡。不過,老天爺馬上就彌補了我的遺憾,一隻紅隼從我們的頭挺上飛過,還刻意向我們炫耀他在空中停留的本事,令我們驚異不已。現在回想起來,今天都是在驚訝中度過的!
夜色朦朧,在那一片星光下,說不出的美,籠罩心頭。
黃裳鳳蝶在我的心目中總是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一對亮黃色與黑色相間的翅,優雅的飛行姿態,極少的數量…多麼神秘的一種蝴蝶啊!終於在去年夏天在山裡瞥見牠的身影,那時心中的興奮,實在是比拿一張一百分的月考考卷還要實際的多。
因為黃色的翅膀與碩大的身軀(展翅可達13-20公分)太惹大家的喜愛,造成大量捕捉,所以在近十年來已被列為珍貴稀有的野生動物了(保育等級ii級)。謝老師努力的為黃裳鳳蝶建立珍貴的資料長達6年之久,在她精采的解說下,讓我對黃裳鳳蝶的生態又了解了不少。
在選擇樣區之前,老師曾經花了1年多的時間在這個終年都吹著落山風的地方進行普查,把該地的食草位置明確的標示出來,再把不易觀察的食草排除,最後進行觀察。有時3至5天就必須到樣區做觀察,而在觀察進行中,最令老師頭痛的不是天氣,而是擾人的蚊子。做觀察有時會發現一些令人吃驚的事情或推導出一個明確且實用的結論,最壞的狀況頂多是你精心設計的實驗失敗了而已,不過都沒關係,因為這就是可貴的研究精神。
黃裳鳳蝶是鳥翼蝶屬,謝老師說常常有人在鵝鑾鼻公園內看到「影子很像鳥」的蝴蝶,那就是黃裳鳳蝶了。在鵝鑾鼻公園內黃裳鳳蝶的食草大多是港口馬兜鈴,而他們在大自然中的天敵之一是紅紋鳳蝶,紅紋鳳蝶喜歡吃較低矮的港口馬兜鈴,所以當然和喜歡吃莖較粗的黃裳鳳蝶互相抗衡。
這次老師破天荒的帶同學們參觀她做研究的樣區,只見長長的竹梯子聳入樹冠層之中,攀在一旁的就是直徑有兩公分粗的港口碼兜鈴,原來黃裳鳳蝶的生活條件如此嚴苛啊!若是較小的馬兜鈴都被紅紋鳳蝶被啃光了的話,那黃裳鳳蝶該吃什麼呢?
在那充滿枯枝雜葉之間,躲了一枚黃裳鳳蝶的蛹。枯黃的顏色加上葉脈爬滿了整個蛹的表面,在還沒看過黃裳鳳蝶蛹的我眼中,實在是很難分辨枯枝和牠的差別。相較於成蟲,黃裳鳳蝶在蛹的階段似乎「保守」的多。
我認為,台灣現在徒有「蝴蝶王國」之稱。雖然近二十多年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大量捕捉蝴蝶,但是山區過度開發嚴重威脅了蝴蝶的棲息環境,使得蝴蝶數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相對減少。我不禁開始納悶:我們的黃裳鳳蝶、寬尾鳳蝶、難道不夠美嗎?為什麼全台灣只有極為少數的人會重視他們?美濃的黃蝶谷,茂林的紫蝶幽谷都是國際間稀少且有名的蝴蝶盛況,為了蓋一座水壩,犧牲掉一切會不會太可惜?每次看到青斑蝶漫天飛舞,心中常常會有一種感動~我看到了大自然的活力,也感受到什麼是生命的美!
上午聽完了謝桂禎老師精采解說之後,這些沉重的疑問一直湧上心頭,不過在蔡老師的帶領之下,讓我又見識了台灣的鳥類迷人之處。
相較於關渡自然公園,這裡的水質清澈,所以多了許多潛水性的鳥類,沿路的紅冠水雞,小、中、大白鷺,花嘴鴨一直陪伴著我們走向八百公尺的佈道另一端。
來到了龍鑾潭,龍鑾潭是台灣首座以鳥類生態為主題的展示館,也是墾丁國家公園中重要的賞鳥據點。原本的候鳥原本的休息站是在澄清湖,但因為澄清湖受到汙染之後,雁鴨群與其他的候鳥才漸漸的來到了龍鑾潭。所以此地的鳥種逐漸多樣。
第一次看見魚鷹與紅隼的心情真是無法形容,看著魚鷹腳上緊抓著獵物不放飛翔,優雅的飛行姿勢,在觀景窗中更是生動活潑,這時邱老的大砲正好在我手中,我當然就毫不客氣的按下快門,而邱老則是欲哭無淚(因為邱老的相機和鏡頭都被借走了)。我們看到的第二隻猛禽是紅隼,蔡老師說他是鳥類中飛行速度最快的,而在這一次,不曉得是不是風的關係,這位少見的稀客竟然願意在大家的面前多停留幾刻,令我難忘。
然而鳥類的狀況也不比蝴蝶好多少,最近一份報告指出,近年來已有1/3的鳥類種類受到棲地破壞,外來種入侵等問題而即將淪落到瀕臨絕種的困境中。全球暖化預期會增加乾旱的可能,而減少草原生產力,使鳥類食物來源減少。然而,而改變草原作為農業利用、注入除蟲劑、以及其他化學污染等,也破壞了鳥類棲地。我相信這絕對也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
蔡老師和謝老師都是很資深的研究者,謝老師這次帶領我們觀察的是黃裳鳳蝶,而蔡老師則是猛禽等鳥類的觀察者。在這一天中,我從他們的口吻和眼神中看見了無比的熱心與耐心。做研究必備的東西之中,我相信除了要有設計實驗的方法或寫報告的邏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這兩樣了,若是不具備熱心,就沒有研究的動力;而若不具有耐心,可能也無法進行長時間的調查或嘗試各種不同的研究方法。我認為,身為研究班的我們,不是就是要學習這些老師的精神嗎?
黃裳與魚鷹
黃裳鳳蝶是台灣珍貴稀有保育類,幼蟲喜歡吃馬兜鈴科的植物。每種蝴蝶的幼蟲
對食物大多有專一性,但是成蟲比較沒有。黃裳鳳蝶的幼蟲食草為港口馬兜鈴的成熟葉子,而紅紋鳳蝶吃的是港口馬兜鈴的嫩葉。
港口馬兜鈴因為被黃裳鳳蝶吃完了成葉,馬兜鈴長出嫩葉又被紅紋的幼蟲給吃光,這樣的情形使港口馬兜鈴大量死亡。當某一年的黃裳和紅紋鳳蝶特別多的時候,明年的蝴蝶數量會大大減少原因就是食草都被吃光了
從前跟家人來墾丁玩,總是會經過龍鑾潭。我對他的了解,僅止於是個有很多鳥的淡水湖。但是在這次的課程中,我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龍鑾潭取代了過度開發的澄清湖,並且擁有較清澈的水質,因此可見到北台灣少見的潛鴨。在一旁的草地還可以見到中白鷺及小白鷺,老師說黑嘴巴的是小白鷺,黃嘴巴是中或大白鷺。而黃嘴巴之中,脖子比身體長的是大白鷺,比身體短的是中白鷺。
在龍鑾潭賞完鳥後,來到的是遊客中心。但是很可惜遊客中心在整修,沒辦法進去。不過在失望之餘,我們還是靠到了很多鳥類,有獵食技巧絕佳的魚應還有飛行技巧高超的紅隼!
老師說:「好的溼地不只是要有水,水邊的自然環境也很重要」
我覺得,人們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慾望時,是否有想到會不會影想到其他的動物呢?希望龍鑾潭這片淨土,能讓來來去去的鳥類們,有一個休息的地方。
明媚的陽光,伴著強烈的落山風,以及天邊出現由水氣所彩繪出來的彩虹,隨著我們來到了鵝鑾鼻。這是一個美好的早晨。
身披黃衣裳,黑色的蕾絲邊使得黃裳鳳蝶在蝶群中特別顯眼。這是一種稀有的蝴蝶,是五大保育蝶的其中之ㄧ。這是一種十分難研究的保育蝶,因為它的不常見,因此大概只有墾丁才比較常露臉,所以,這裡同時也是謝佳禎老師的研究地點,只是雖然說老師所研究的地點較容易找到黃裳鳳蝶,但是研究的難易度十分高,連謝老師的老師一聽到她要研究此種蝴蝶都忙著勸他打消此念頭,但是基於對研究上的熱忱,謝老師還是堅持己見,帶領其他研究生一同在墾丁的山上找尋黃裳鳳蝶的蹤跡,並且做觀察紀錄。因此謝佳禎老師也可以說是第一個研究黃裳鳳蝶的老師。
黃裳鳳蝶為什麼數量少,原因之一是和他小時在搶食食草常搶輸有關。黃裳鳳蝶的食草和紅紋草蝶的食草絕大部分是一樣的,只是其中,兩者皆愛吃港口馬蔸玲的葉子。或許是因為紅紋鳳蝶較為霸道強勢的關係,較不易在港口馬蔸玲的葉子上發現黃裳鳳蝶的蹤跡,但也因為黃裳鳳蝶是屬於保育類動物,有些人,就連是一些研究人員,在看到黃裳鳳蝶和紅紋鳳搶食時的落敗,一時的大發慈悲,便將好不容易獲的勝利的紅紋鳳蝶幼蟲給逐出葉子上,將美食留給失敗的黃裳鳳蝶。對於這件事,雖然有所違反生態系中強者存活的道理,但是因為要搶救數量稀少的黃裳鳳蝶,我想這大概也是不得已的,不過在一個自然的環境下,強者勝弱者敗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我們就算在一旁看的很心痛,但是還是不要去插手比較好!
一行人沿著步道,參觀謝老師的研究樣區,沿路的藤類很多,有一些還帶有刺,不過真正是屬於港口馬蔸玲的不多,有一些是粗壯無比,有一些則是剛長出的幼苗—再過不久,我想這些剛長出的有苗大概就會名花有主,順理成章的成了一隻最幸運的紅紋鳳蝶的產卵處。
說到產卵處,這是紅紋鳳蝶和黃裳鳳蝶一個大大的相異處:紅紋鳳蝶總會把卵給產在新長出來,嬌嫩青翠的嫩葉上,但是黃裳鳳蝶並非,而且性情古怪的將卵產在四公尺以上的港口馬蔸玲之老葉上。
下午的行程—賞鳥。眺望著龍巒潭,成群的鳥在潭中覓食,再然,便是展開優雅的翅翼,在群鳥間穿梭著,希望能成為眾人眼中的焦點。回望邱老,他正蹲在一坨看似咖啡色海綿前上下打量,緊接著便是一群人湊上前想瞧個究竟,連其他純粹是來旅遊觀光的遊客也湊過來以為我們是不是發現了什麼新大陸,但當邱老失望的宣佈那只是一塊普通的蛋糕狀海綿時,遊客們只是抱著一種譏笑的心態離開,彷彿是笑我們什麼事情都要誤以為他是什麼特別的東西,又好像是責怪我們浪費了他們的時間。不過,保著許多的疑問以及懷疑的心態,我們小心翼翼的將蛋糕狀的海綿剖開時,一粒粒黃色的孢子告訴我們答案。在堅持之下,我們看到了,也發現了一個我們前所未見的蕨類植物。漫山遍野的咖啡色蕨類植物,也難怪邱老會起疑心而彎下腰去觀察他,若非如此,咱們的這次旅途中可就少了一樣新鮮物啦!
蔡老師隨後來到。他解說:這附近其實還有很多的溼地,只是因為這附近在蓋工廠,像是我們身後的核三廠,因為這些工廠而將許多的濕地給填平了,因此,其他地區的拜訪兼棲息者便成群的轉移陣地,到了龍巒潭來湊一腳。真的是如此,現在台灣的溼地逐漸減少,不只是台灣的溼地在減少,全世界都是一樣,由於溼地的減少,許多候鳥便得無家可居。唉~人類的自私真可怕,到最後不會只有殃及到這些候鳥,自己一定會吃到苦頭的!
離開了原先的眺望處,我們前進一個較能看的清楚的地方─龍鑾潭賞鳥中心。由於希望來觀光的遊客不要只憑著遊玩的心,而要有真正想了解生態知識的心態,再加上擔心人潮過多,因此賞鳥中心的建築物所佔的地比外圍(像是停車場、步道等)所佔的面積來的小很多,而且從停車場到賞鳥中心還得沿著步道步行800公尺,大約要步行10分鐘,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建設,因為這麼一來,在裡面參觀的遊客也部會受到外面吵鬧地干擾了!
由於遊客中心還在整修,因此我們便停留在館外透過個人的望遠鏡來俯看水鳥。突然,一隻魚鷹飛了過來,牢牢的抓住了眾人的目光,在空中繞完了一圈,展現完自己帥氣的一面時,才得意的停在枯枝上,享用著他所獵捕的點心,只聽見快門聲不斷響起,魚鷹像是害羞了般,總是背對著我們,並且洋裝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品味,直到將最邊的那條魚給吃的剩下骨頭時,才依依不捨的離開龍巒潭。這是我和魚鷹第二次的邂逅。
晚上的報告我在匆促中結束,急忙飛奔到墾丁大街上血拼一頓。晚上,我們那一房~三個人皆是在電視機前睡著,忙碌的一天…累得連電視機都忘了關,便和周公作伴去,真期待明天的南仁山…
龍鑾潭的精采賞鳥
龍鑾潭的介紹
龍鑾潭是台灣最南端的溼地,對北上的候鳥來說,是海上遷徙的一個棲息點,非常的重要。而對南下的候鳥來說,則是踏上海上旅程的最後一個棲息點。因此每年在龍鑾潭停棲的候鳥種類高達數百種。四周有許多丘陵環繞,是整個屏東最低窪的地方。只要一下雨,雨水總會順勢流入這裡,所以也是屏東地區的地下水源主要涵養的地帶。還有此處取代了開發過度的澄清湖,成為南台灣賞鳥的最佳地點。
精彩的賞鳥
第二天中午過了以後,雖然天黑黑的,但我還是非常的興奮,因為就要去龍鑾潭賞鳥了!以前我是對鳥類不熟的,直到爸媽帶我們家去合歡山後,我才開始對鳥類有興趣。原本剛到龍鑾潭時覺得有點無聊一點也不精采,直到蔡老師拿著那巨大無比的單筒望遠鏡後,才開始精彩,老師指著那遠遠的鳥群,才讓我看到許多鳳頭潛鴨聚在一起,老師繼續指著旁邊的草地,更可以看見一群一群的花嘴鴨、白冠水雞和不斷飛翔的白鷺。而他們的特徵花嘴鴨顏色較鮮艷,有深橘色的腳和淺褐色的身體。白冠水雞是全身黑羽。後來又經由老師的捕捉更是有看到難得一見紫鷺!但是這裡的鳥兒還不夠精采。直到更深入龍鑾潭,才知道裡面的物種比外面精彩許多,像外頭一樣有顏色純白的小白和中白在飛翔,但是精彩的則是因為強風而讓猛禽滯留在空中將近半分鐘以上的時間,讓我們個個非常驚奇,也拍的非常過癮,經過老師的準確判斷,原來是紅準!真難得!後來老師的眼睛又有看到魚鷹展現那潛水抓魚的特技捕捉到一條新鮮又肥美的魚,飛往湖中央的島上享用大餐,只可惜我們的肉眼無法看到那麼遠,而且我們的相機也拍不到,但是老師的望遠鏡卻能讓我們看的到魚鷹的廬山真面目,看他一副津津有味的樣子,我還真想嚐嚐看呢!當然拍照還是很重要的,才能做記錄,於是老師就借出單筒望遠鏡,讓我們非常慶幸邱老請到這樣的專家,否則就不必賞鳥了~。
龍鑾潭之美
經過蔡老師的講解後,我發現以前對龍鑾潭只是一個湖的認知是錯誤的,這裡其實是一個鳥類最好的棲息地,也是許多賞鳥嗜好者最佳的聖地,這裡不僅有十月來的灰面鷲,還有許多鴨科的居住地點,有時還可以看到灰面鷲以外的猛禽,如魚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且這裡視野遼闊、鳥類又不易躲藏、種類又豐富,當然是賞鳥者的最愛,相較於森林,密密麻麻的樹,連一隻鳥都很難看到,只能聽聽鳥鳴,讓照相機只是裝飾品,圖鑑也是沒用了,望遠鏡只是來看樹葉的。但是龍鑾潭每樣工具都派的上用場,只是湖的面積太大了,需要好一點的望遠鏡才能看到湖的對面,我的裝備也得升級了。這次的旅程實在太精采了,沒想到也有這樣棒的賞鳥環境,這也得謝謝老師安排這樣精彩的活動,希望以後的活動也能如此的精采。
黃裳與魚鷹
令人永遠不會忘的一幕….
黃裳鳳蝶以那優雅輕盈的姿態和我們邂逅,隨著風,輕輕的揮動翅膀,就像隻小巧玲瓏的仙子。身上完美的曲線配上亮彩奪目的顏色,簡直可以媲美國色天香的絕色美人,或者像是第一名模的美艷。
黃色和黑色的搭配一向都感覺似乎帶有殺氣,像是老虎、蜜蜂,可是這黃裳鳳蝶可就不是這樣,他的黃黑搭配顯現出得並不是往常的殺氣,而是一種剛強中帶柔嫩的細緻。既不會太堅強,更不會太柔弱,剛好達到平衡。
黃裳鳳蝶的食草-馬兜鈴,由於數量很少,又有紅紋鳳蝶幼蟲一起來搶這個少之又少的植物,再加上這個紅紋鳳蝶的幼蟲相較於黃裳鳳蝶又比較強勢兇狠一點,導致黃裳鳳蝶幼蟲不容易搶到食物,變得很稀少。
當下的我,聽到這樣的情況多多少少會為黃裳鳳蝶感到悲哀,總覺得他們很可憐,吃的植物都被紅紋鳳蝶搶去了….。但是其實我們現在是站在黃裳鳳蝶的立場這樣可憐他們的。
但是回頭想想卻又突然覺得那若是我站在一個中立的角度去看這個情形,又完全不同了,因為若是這樣想的話,其實黃裳鳳蝶並不可憐,而紅紋鳳蝶也並不可惡,這畢竟只是一個大自然弱肉強食正常現象而已嘛!
在大自然裡,本來就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沒什麼好計較的,你身為失敗者就必須被這個公平但無情的大自然淘汰,然而身為一個勝利者就可以好好享受應得的權利。所以其實我認為這種事情好像不能以可憐可惡來衡量。
黃裳與魚鷹
強勁的風,在我耳邊嘶吼著。我努力壓著帽子,有些後悔穿了件太薄的外套。一大早,美麗的彩虹映入眼簾,像是天空中一抹燦爛的微笑,不免讓人精神大增,揮去方才的瞌睡蟲。我拿出相機猛拍著彩虹的「倩影」,希望將這美麗的畫面,永遠捕捉在腦海裡。
到達了台灣的最南端─屏東的鵝鸞鼻,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悶熱。的確,在我意料之中──下起了傾盆大雨,迫使大家四處竄逃,避免淋濕。在一陣大雨的「洗禮」後,這世界彷彿沖了個舒服的澡,將日積月累的灰塵泥土沖刷掉也涼爽許多;葉子和腳地下的青草,更加翠綠;遠方聳立的鵝鸞鼻燈塔,更是顯得加倍乾淨、潔白。大夥兒在樹下圍了個緊密的圈子,開始了我們的「樹圈會議」,手中的筆也因期待吸收和寫下知識而微微顫抖著。眼前的謝佳禎老師,正是專門研究台灣謎樣而冷門的黃裳鳳蝶。黃裳鳳蝶的樣貌十分貴氣,那亮眼的黃色,宛若是中國古時候皇帝身穿的龍袍,好不神氣!也許就是因為牠生來就不凡,以至於牠特別挑嘴,好死不死,居然只吃台灣瀕臨絕種的港口馬兜鈴。顧名思義,這種植物長的像是馬鞍上的鈴當,樣子可愛又討喜。然而,這也是一種因人為破壞而漸漸絕跡的植物,在台灣各地的蹤影只能說是少之又少!在此必須先提到一點,蝴蝶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食物是─幼蟲食草和成蟲蜜源;少了這兩樣東西,蝴蝶眼前的未來,將會是一片灰暗,活下去的機率更是渺茫。說到這,不免讓人有些心酸;想到這樣美麗的物種將永遠消失在這世界上,只留下相框中的身影,不是非常的可惜又可恨嗎?
再加上,黃裳鳳蝶有個強勁的生態競爭者─紅紋鳳蝶。兩者都是港口馬兜鈴的忠誠愛好者。然而可怕的是,紅紋鳳蝶幼蟲吃的是嫩葉,而黃裳鳳蝶幼蟲吃的是成熟的葉子,簡稱「老葉」;當黃裳鳳蝶媽媽千辛萬苦的好不容易找到一株港口馬兜鈴時,卻將會發現肥胖的紅紋鳳蝶幼蟲正大口大口的吃著嫩葉,將自己親愛的寶寶賴以維生的食物,無情的一掃而空。謝老師說到著,似乎有些痛心,因為她曾經在野外看過一株好不容易長到3~4cm粗的馬兜鈴就這樣活活被這兩種幼蟲「吃死」。只能說,大自然自有它的循環方式,雖然殘忍、冷酷,卻十分有它的道理。
在經過一番沉重的論壇,我們進入了濃密的森林裡,睜大眼睛搜尋著黃裳鳳蝶的影子,也順便大口大口吸入繁雜都市中絕對沒有的芬多精。在樹蔭的庇護和輕微涼風的伴隨下,我們經過和探訪了許多老師從未讓人參觀的研究區。託邱老的福,我甚至有機會爬上那有點搖搖欲墜又恐怖的「竹研究梯」;雖然腳軟,但卻十分值得!眼前一片壯觀的「馬兜鈴叢」是令人永生難忘的美景。不知道為什麼,我甚至因為牠們的「茂密」而感動。天助我也,在返回的路上,一隻黃裳鳳蝶也飛了出來,宛若是一位仙女,不僅帶給我們歡笑,也使我們大飽眼福!
當風愈吹愈大時,我們來到了龍鑾潭。我拚命似的和沉重眼皮奮鬥到底。最後乾脆抓起望遠鏡,無目的地的亂瞟,不禁瞟到一堆「黑點」和「白點」。經過一番研究,才看出「白點」是白鷺鷥。而透過蔡乙榮老師的高倍望遠鏡,我欣賞了一段「鴨兒戲水」的逗趣場景。這些鴨子的羽毛顏色不凡,說藍不藍,說黑不黑,反倒是在這兩者之間,甚至會因光線照射不同而產生微妙的變化。原來,這是一群鳳頭潛鴨。
再往高處,我終於體會到「狂風」在耳邊大聲吼叫的感覺。也許我們真的是一堆「好人」,老天特別關照我們。一隻魚鷹以敏建而優雅的姿勢衝向水面,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刁起牠的獵物。那孤傲的背影正因大快朵頤而微微顫抖。雖然只是在遠方觀望,我仍然感受到身為猛禽的牠,該有的「王者氣質」。享受了一番「魚鷹驚奇」,仰天瞧見一隻正在和大風奮鬥的小白鷺。牠那苗條、瘦弱的身體似乎無法負荷這樣的力量,隨時都可能支撐不下去;最後也因這樣經不起考驗而只好掉頭飛走。當我們還在為白鷺鷥感到惋惜時,又來了一個勇敢的挑戰者──紅隼。身材嬌小的牠,不免讓人有些懷疑和擔憂。「牠辦的到嗎?」成了許多人心中的大問號。「哇!」這是我們接下來唯一的感言。我們屏氣凝神,絲毫不大意。幾十雙眼睛都投向牠,是期待也是佩服;我們等待著,等待牠接下的一舉一動。逆風行駛──紅隼的翅膀形成了一個完美又象徵勝利的V字形;那充滿自信的樣子,不禁讓人對牠產生敬佩。大自然中,總是有這樣代表「堅忍」的生命存在。這樣值得紀念的一刻,至今仍烙印在我腦海裡,提醒著我,在面對考驗、挫折,和困頓時,也要向這隻紅隼般的勇往直前和堅強!
下午吃完午餐就驅車至龍鑾潭東側觀景台等待蔡乙榮老師,在此時邱老師發現了一團茶色的怪物一直以為是泡棉,後來撕開也一度認為是泡棉等人造物,多看了一眼才發覺它是馬勃菌真是誤會一場蔡老師到場後為我們我們介紹龍鑾潭,經老師一解說,大家才知道,原來龍鑾潭的水鳥並不多,以前,水鳥都在澄清湖,在二三時年前,澄清湖開始被污染,且澄清湖周遭的環境以鄒到人們改變,因此,大量水鳥便遷至龍鑾潭棲息,因此墾丁國家公園將此地劃為水鳥保護區,並設置賞鳥牆及解說中心,介紹完龍鑾潭,老師帶領大家用望遠鏡觀察潭內喜歡群聚行動的澤鳧和花嘴鴨,觀察了一段時間,我禿然發現西南方有幾隻大型像鷺科的鳥
,果然薑是老的辣,老師看了一眼就說是紫鷺,一聽到是大名鼎鼎的紫鷺,大夥兒都把望遠鏡朝向紫鷺,紫鷺和蒼鷺的體型很像但羽色卻是紫色的,喜歡躲藏與草叢中,不易發現到他的蹤跡。第二戰我們移動到解說中心旁的賞鳥牆看鳥的路上出現了紅尾伯勞,和老師走在一起的我和王詳皓馬上拿起相機對他猛按快門,為了拍下這麼美麗的鳥,還可以聽到掐掐的聲響,這還不算什麼呢!到了賞鳥牆大家都專心的看著水鳥,這時蔡老師卻大聲的說有魚鷹,全部只要有相機的人都狂拍,我還能聽到邱老師和王詳皓相機發出掐掐聲,得到這種戰利品,那種喜悅實在無法說出,就連挖到金礦也未必有如此興奮,雖然沒有不捉到他俯衝抓魚的樣子,卻令人精神大振,但邱老師卻看起來悶悶不樂,原來他的600鏡頭被借走了!
這次的旅途能有如此多的收穫與如此的順利都要謝謝兩位老師的辦理。
這只有龍鑾潭
(慢慢把債務還清阿~)
黃裳鳳蝶
黃裳鳳蝶是習性很特別的蝴蝶,母碟只產卵再攀爬於樹冠且達四五公尺高的港口馬兜鈴嫩葉上,造成母蝶選擇性較少,而產卵密集,又和紅紋鳳蝶共用棲地,紅紋鳳蝶則是大小通吃,所以能夠適合黃裳鳳蝶的馬兜鈴就會變少,黃裳鳳蝶的幼蟲食量很大,甚至會把整顆馬兜鈴葉子吃光,這就危險了,因為,他會餓到對馬兜鈴做出環狀剝皮行為,吃掉藤的皮,然而藤就會死亡,便會少了一顆生長數十年的健壯馬兜鈴,因此一定要對黃裳鳳蝶做深入的研究,否則黃裳鳳蝶可能會滅絕,因此我們今天既然來到鵝鑾鼻,就請研究黃裳鳳蝶已有十年一上的謝桂禎老師位我們介紹吧!
走遍全墾丁
甚麼?!用走的走遍墾丁?天哪!要走遍墾丁這麼大的範圍已經的是很難的事了,竟然要在高位珊瑚礁上尋找港口馬兜鈴就更不容易了,原來,謝老師是在尋找黃裳鳳蝶的食草並加以標記,聽了謝老師說他走遍全墾丁,而且是一週三次以上的調查,喔~真有強烈挫折感啊,我再家後面的步道上作夜間動物調查一個禮拜才一次,又有步道,我覺得好累又很辛苦,我真是太懶惰了!,真的是被謝老師感動,我要努力的調查。
真實觀察
喔真的好美~大家擠在樹林中觀賞一個無比巨大微微透光的蛹,真的是美麗極了,我們和邱老幾個拍照迷,不斷的按下那有如機關槍射擊的快門,照到心滿意足之後,謝老師又帶我們去看幼蟲,哇!這支幼蟲竟然比拇指還大還長,我想黃裳鳳蝶果然是個巨無霸,而且他全身是黑,只有一節白環,又格外的醒目,真希望見到她美麗的成蟲,大家的嘴裡嘟囔著,竟然就在一個佈道的岔路口就看到他再添上盤旋著,哇黃裳鳳蝶真是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