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生態課程】學習心得分享區

22

Posted on : 25-10-2008 | By : jlr | In : 作品分享

本學期的生態課程延續蝴蝶的主題。對於蝴蝶各式各樣的求生術與各科蝴蝶有趣的行為,以及如何利用圖鑑來認識牠們。把你的獨門心得分享在這裡吧!

Comments (22)

牛伯伯蝴蝶園–第七週心得
資優班這學期第一次的戶外教學的地點是「牛伯伯蝴蝶園」,早上一大早就背著書包去資優班等待著老師帶我們上遊覽車。大家在遊覽車上有說有笑,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就抵達目的地。下車後老師帶領大家進入一個小房間,蝴蝶園主人牛伯伯過來跟我們分享他小時候的經歷,他說他小時候住在南投,那裡的風景很漂亮,空氣清新,時常可以接觸到大自然,但他搬到都市後,很懷念當時美好的景色,於是買下一塊地培育蝴蝶,讓我們雖身處在都市,卻還是能接觸大自然。
首先導覽老師帶我們去一個網室,裏面有許多五顏六色翩翩起舞的蝴蝶,還有一些幼蟲、卵及蛹,在外面的網子上老師還發現了一隻蛾的幼蟲。在網室裏,五彩繽紛的蝴蝶在我身邊飛舞,老師小心翼翼的介紹,以免驚嚇到蝴蝶。鳳蝶很懂得保護自己,當遇到敵人時,牠會使出全力伸出臭角及散發出很臭的氣味讓敵人不敢接近牠。接著我們看到一大堆的蝴蝶幼蟲,其中有一個是「樺班蝶」的幼蟲,牠對抗敵人的武器就是最令人所害怕的毒液,當等敵人來時牠會將毒液噴射出來,就像子彈一般射中敵人,將敵人昏迷以逹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網室裏的蝴蝶實在多到數不清,有同學發現了一些金黃色的蛹,大白斑蝶金黃色的蛹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像鑽石,我還是第一次看過有蝴蝶結金黃色的蛹呢!老師還介紹有一種蝴蝶所結的蛹是類似果實的蛹,由於吃起來澀澀的,所以鳥類吃過一次就不敢再吃,而且這種像果實的蛹,還可以存活半年都不被吃掉,真讓我感受到大自然是多麼的特別、奧妙。
參觀完網室後,我們沿著路走下去,看到一種叫做「接骨草」的植物,它可以拔斷,然後在接回來,正確名稱為「木賊」。我用力的拔斷它,結果輕輕鬆鬆的又接回來了,我們也可以把它黏在身上有毛的地方,當作裝飾。有很多人幫梁丞廷裝飾,不到一會的功夫,他身上有毛的地方幾乎都有接骨草了。之後老師還要我們脫鞋子,下去一個水很混濁的地方,小魚在水裡優遊自在的游泳,我們也準備大展身手,到水裡找一些水中生物,放到一個盆子裡,在撈的過程中,同學有時尖叫,有時發出歡呼聲,有人準備在水急的地方等待魚自投羅網,可是我用盡了各種辦法,就是無法撈到任何水中生物,真的很可惜。離開了那裡,老師竟然還帶我們去一個真正的池塘,裡面養了很多鯉魚,當我把腳伸進去的時候,鯉魚在我腳邊嬉戲,感覺很噁心,同學也都嚇的驚聲尖叫,最後我還是鼓起勇氣把腳伸進池塘裡,其實感覺還滿不錯的啦。
這次我學習到蝴蝶如何運用身上的某種器官來保護自己,或是運用特殊的方式來讓自己更安全,真讓我感受到自然界昆蟲的進化真是奧妙及特別,可惜現在人們常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亂砍伐樹林,造成自然生態失去平衡、物種消失越來越快,這些都是人類無法彌補的大錯誤,唯一的辦法就是多勸導人們要愛護自然,節能減碳,保護地球!

第八週心得─有趣的牛伯伯生態園
「福爾摩沙」是外國形容我們台灣的,代表著「美麗之島」的意思。在這片島上,有連綿的山群、清澈的河流、各式各樣的動物和有趣的昆蟲,其中令我覺得最特別、最神奇的就是五顏六色的蝴蝶。台灣也有「蝴蝶王國」之稱,因為在這片美麗的島上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蝴蝶谷」,另外我們還把蝴蝶分為鳳蝶、粉蝶、斑蝶、蛇目蝶、蛺蝶、弄蝶、小灰蝶呢!為了更了解這些神奇的蝴蝶,星期二我們要去牛伯伯的生態園,體驗與蝴蝶共舞的生活。
「呼!」,背著一個大書包的我走進教室,看到同學還沒全到,就放下書包、再次檢查東西是不是都準備好了。不久,大家到齊了,我們就走上遊覽車,準備今天的「半日遊」囉!到了牛伯伯生態園區的門口,我們就對牛伯伯大聲喊:「牛伯伯早!」。進了園區後,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大教室。在教室裡,老師自己演出了一場「鳳蝶寶寶苦生記」。這齣戲是在說鳳蝶的幼蟲生長時利用他們的智慧來克服困難,最後終於成功羽化,變成一隻漂亮的蝴蝶。
介紹完這篇故事,我們就前往蝴蝶的生態園。在這裡老師不但介紹了各種蝴蝶,還讓我們去觀察他們呢!這是我第一次實際的看到蛇目蝶幼蟲那又大又肥的假臉。而且這個生態園裡竟然還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蛹:有的像鑽石、有的像果實、有的像黃金…等。有句話說的好,「百聞不如一見」─每天看蝴蝶的照片,不如親自來這兒探訪蝴蝶。
下一站,我們來到了溪邊。首先,老師拔了一根「兩耳草」,夾在兩隻大拇指的中間,然後往中間吹,就會發出「嗶!嗶!」的聲音,真是讓我們覺得妙不可言。再來老師告訴了我們一種蕨類叫「木賊」,它的孢子囊可以寫字。還教我們如何用木賊一截一截、可以拔開的性質來裝扮自己。裝扮完,老師還讓我們拖鞋子、到溪裡玩,在溪裡可以抓到蝦、螃蟹、水澠或紅虱…等,於是我們就在溪裡玩的不亦樂乎。在抓這些水中動物時,我們還利用圍捕的計畫來抓他們呢!
接著,我們打著赤腳的走到鯉魚池。這裡不但可以餵魚,還可以把自己的腳放進去讓魚幫你去「腳質」,老師還說要在腳趾頭之間夾魚飼料呢!看到每位同學都把腳伸進去,所以我只好也把腳伸進去,享受去被角質的滋味。
最後,老師帶我們到溪邊,摘了一片竹葉來教我們做「葉子船」。看到那些正在比賽的船,速度是一個比一個快,真是讓我不敢相信呢!做完船,終於要吃飯了囉,看到美味的自助餐,不禁讓我垂延三尺,但是突然感覺口渴,又想到自己把水壺放在溪邊,所以只好跟老師講一聲,然後就去找水壺了。找著找著,終於找到水壺了,結果在回來的路上卻被一隻狗給攔住。當我看見他時,他開始慢慢的一動身驅,好像以為我是壞人,於是我就一直逃、一直逃,終於逃到鯉魚池,那隻狗也沒有追來了,更幸運的是有一位老師剛好走過來,還告訴我怎麼回去,我才匆匆忙忙的走回教室吃飯。
我覺得雖然現在科技很發達,但我們也要常常來陪伴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帶來的喜悅,而不是增加溫室效應、破壞這顆美麗的地球。希望下次還有機會體驗和大自然共舞的滋味。

第九週心得-蝴蝶生態
我期待已久的蝴蝶生態課終於開始了,這次有特別請老師來幫我們上「紫斑蝶秘密」喔!那天我一到資優班教室發現有個不認識的人,後來發現這個人有帶一臺電腦和一本有關「紫斑蝶」的書,我才知道,他是來幫我們上課的老師,過了不久,就開始上課了。老師先自我介紹,讓我們認識他這我才知道他是詹家龍老師,等自我介紹後,老師就開始介紹紫斑蝶了。老師一邊講課我們就一邊做小抄,這樣子忘記的時候,就可以看。
老師說紫斑蝶是越冬型蝶谷,和鳥類一樣會遷移,但是不是每個國家的紫斑蝶都會遷移,所以我們算是很幸運的。紫斑蝶的紫色很亮麗,當你、太陽和紫斑蝶連成一條線時(你在中間),會有幻色,紫斑蝶的幻色也很漂亮,但是,我想在夕陽下,會更漂亮。有一種蝴蝶的蛹和樹一樣有裂紋,但是仔細看,會發現上面有很多小氣孔,所以還是可以分辨的出來。老師還有給我們看影片,影片中有很多帝王蝶飛來飛去,而且飛得時候還會發出「咻咻咻」的聲音呢!老師說影片裡約有八萬多隻呢!紫斑蝶的卵像玉米,幼蟲很可愛,蛹是金的,而成蟲很漂亮。老師有說蛹是金的是因為它像千層糕一樣一層一層的,老師又舉了一個例子:「光碟片」光碟片的背面不是都亮亮的嗎?那也是因為它一層一層的,而我真的研究過。介紹完蛹之後,老師還有說不同斑蝶的英文名字。1.斑蝶本來有五種,後來絕種了一種,所以剩三種,斑蝶英文總名稱(Crow)意思是烏鴉。2.青斑蝶有六種,英文名稱是(Blue Tiger)3.大紫斑蝶已經絕種了,英文名稱是(King Crow),意思是「烏鴉國王」大小只比大白斑蝶小一點。4.大白斑蝶是斑蝶中最大的蝴蝶,英文名稱是(Paper Kite)意思是「紙風箏」。5.托氏紫斑蝶,英文名稱是(Tobler Crow)。6.斑蝶,英文名稱是(Milk Weed)意思是「有牛奶的植物」,因為它們吃的植物都有乳汁,而乳汁裡有毒,所以可以保護自己。公的紫斑蝶有「毛筆器」,是用來求偶和驅敵人之用的。最後老師有告訴我們四種班蝶的辨認方法,只要看翅膀中間的點,再背一個口訣是「小紫點一邊、圓翅透兩邊、斯氏有三點、端紫亂亂點」,很好背吧!
我有上網查資料,發現資料上面的圖片上課時有看過,而且還有一樣的口訣,可能是詹老師寫的,真巧!我覺得這次的蝴蝶生態課真是讓我學到了很多,也要謝謝詹家龍老師,真的很開心!

★~◎貴子坑賞鳥記◎~★
耶~終於到貴子坑了!這一次我們四年級的導覽是【邱慶耀】老師,而資優班的邱老師要我們四年級乖一點,因為邱慶耀老師是一個很注重環保概念的〝鳥人〞,連卓老也希望我們能在邱慶耀老師那一邊學習到很多知識呢!
邱慶耀老師告訴我們望遠鏡是一種可以看的很遠而且又看的很清楚的東西,是觀察鳥兒的最佳夥伴,而且最好是用『雙筒望遠鏡』,因為雙筒望遠鏡隨身攜帶較方便,而『單筒望遠鏡』既不方便攜帶又笨重,而且只要你一動就會看不清楚了,這就是雙筒望遠鏡&單筒望遠鏡的差別。
耶!終於要開始賞鳥了!首先,我們在貴子坑溪看到了小白鷺,又紛紛看到喜鵲、麻雀、黑喉鴝…..等很多種類的鳥類,邱老師都一一為我們講解:喜鵲覓食的地方不能夠當作自己的家,因為喜鵲怕水如果它太靠近水的話衝進水裡捕魚上岸的力道不夠大,如果離水太遠又看不清楚魚在哪裡;麻雀都是成群結隊團體行動,路途當中還看到一隻死的麻雀當翻開石頭一看居然有一隻白白的蟲正在吃它的肉呢!好可怕喔!黑喉鴝長的和麻雀很像只是它比麻雀大隻而且顏色也比麻雀深,如果沒有仔細觀察的話會誤認為是麻雀喔!
當我們沿著坑子坑溪關賞鳥的時候,我發現溪裡有很多丟棄的瓶瓶罐罐、塑膠袋、還有檳榔和檳榔渣,真的很噁心!我覺得真的是太沒有公德心了!不論我們走到哪裡都不能隨地亂丟垃圾,一定要愛護我們的環境和大自然,若有看到不遵守的人應該要好好勸導他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
這次的賞鳥讓我獲益良多,因為平時很少走到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我今天看到了很多種類的鳥,也了解鳥類的一些特性,學習到很多知識,好希望以後能多有這種機會走到戶外跟大自然多多接觸!

第十二週心得-校外教學

星期五我們來到了貴子坑溪旁賞鳥,那裡有山有水也有農田,可能就是因為有這些東西,鳥才會比較多,所以我們才到貴子坑溪賞鳥。
當我們到達目的地,帶領我們導覽的老師就開始講解如何使用望遠鏡,一開始老師先拿出兩個望遠鏡,同樣都是十倍的,但是一個比較大、一個比較小,所以當使用大的望遠鏡時,看到的面積會比使用小的望遠鏡來的大,但是小的望遠鏡比較輕也比較方便攜帶,所以各有好處。老師還有教望遠鏡可調整的地方,有1.調焦距,焦距就是讓你看得清楚。2.調適合自己眼睛的距離,讓你兩眼同時看的見,先將望遠鏡開到最開,看的時候會看到兩個圈圈,之後再慢慢把望遠鏡往中間移動,直到使用時只看到一個圈圈。
介紹完望遠鏡的使用方法,我們就開始賞鳥了,我們有看到紅隼、夜鷺、小白鷺、、、。紅隼是鳥類中的猛禽,以獵食小型動物為主,最快可以用時速300公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衝向獵物。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的分別;小白鷺黑色的嘴巴尖而長,腳趾的顏色為黃綠色,大白鷺就是我們所說的白鷺鷥,大白鷺休息時脖子會彎曲成S形,牠的嘴巴顏色為鮮黃色,腳掌為黑色,這些都是和小白鷺不同的地方。中白鷺較類似大白鷺,眼睛前端為黃色,腳趾為黑色,嘴巴夏天時呈黑色,冬天再轉換成黃色。
賞完鳥、吃完午餐之後,我們就去參觀「北投溫泉博物館」,那裡也有導覽的義工,一進去導覽義工就解說「北投」名字的由來。很早以前,住在這裡的原住民「凱達格蘭族」,因為溫泉每天冒著煙,很像女巫住的地方,而「北投」(Pataauw)即凱達格蘭語的女巫之住所,就像北投的台語發音。北投最有名的就是「北投石」,上網查資料上面說「北投石」是溫泉水的礦物質逐漸沈澱結晶,而產生「北投石」。這次校外教學讓我學到望遠鏡的用法和一些鳥類的特色,也讓我認識到北投的由來及特色,真是豐富的一天。

第十二週心得-校外教學

星期五我們來到了貴子坑溪旁賞鳥,那裡有山有水也有農田,可能就是因為有這些東西,鳥才會比較多,所以我們才到貴子坑溪賞鳥。
當我們到達目的地,帶領我們導覽的老師就開始講解如何使用望遠鏡,一開始老師先拿出兩個望遠鏡,同樣都是十倍的,但是一個比較大、一個比較小,所以當使用大的望遠鏡時,看到的面積會比使用小的望遠鏡來的大,但是小的望遠鏡比較輕也比較方便攜帶,所以各有好處。老師還有教望遠鏡可調整的地方,有1.調焦距,焦距就是讓你看得清楚。2.調適合自己眼睛的距離,讓你兩眼同時看的見,先將望遠鏡開到最開,看的時候會看到兩個圈圈,之後再慢慢把望遠鏡往中間移動,直到使用時只看到一個圈圈。
介紹完望遠鏡的使用方法,我們就開始賞鳥了,我們有看到紅隼、夜鷺、小白鷺、、、。紅隼是鳥類中的猛禽,以獵食小型動物為主,最快可以用時速300公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衝向獵物。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的分別;小白鷺黑色的嘴巴尖而長,腳趾的顏色為黃綠色,大白鷺就是我們所說的白鷺鷥,大白鷺休息時脖子會彎曲成S形,牠的嘴巴顏色為鮮黃色,腳掌為黑色,這些都是和小白鷺不同的地方。中白鷺較類似大白鷺,眼睛前端為黃色,腳趾為黑色,嘴巴夏天時呈黑色,冬天再轉換成黃色。
賞完鳥、吃完午餐之後,我們就去參觀「北投溫泉博物館」,那裡也有導覽的義工,一進去導覽義工就解說「北投」名字的由來。很早以前,住在這裡的原住民「凱達格蘭族」,因為溫泉每天冒著煙,很像女巫住的地方,而「北投」(Pataauw)即凱達格蘭語的女巫之住所,就像北投的台語發音。北投最有名的就是「北投石」,上網查資料上面說「北投石」是溫泉水的礦物質逐漸沈澱結晶,而產生「北投石」。這次校外教學讓我學到望遠鏡的用法和一些鳥類的特色,也讓我認識到北投的由來及特色,真是豐富的一天。

鳥人就是指賞鳥的人(有人會以為是髒話)。這次我們到貴子坑溪賞鳥,聽說那裡是因食物豐富,所以吸引了許多令人驚奇的鳥類,有時還會有稀有種出沒 . . .

到了目的地,老師先說明望遠鏡的使用方法:

1.把兩眼的距離對好。
2.再把右眼閉上,測量左眼跟目標的焦距。
3.測量左眼的倍數。
4.右眼的測量方法相同。
終於,我們出發去賞鳥了。

到了河岸邊,老師趕緊拿出單桶望遠鏡,瞄準河裡的小白鷺。小白鷺的腳黃黃的,又有蹼,所以長的像鸭科的鳥類,但是只要看彎彎的頸部,就能辨認是鷺科的鳥類。我們還發現灰綠色的翠鳥(魚狗)。

繼續向前走,在農地裡看見許多小白鷺,趁此大好機會,我拍到了小白鷺飛行的樣子。旁邊是一群群的麻雀,但最美麗的,是那隻矗立在圍欄上的夜鷺,他全身閃耀著鮮豔的黑、藍、綠三種顏色。

爾後,老師在頭頂上發現紅雉,雉科是較小型的猛禽類,分布的地方很廣。準備回去了,突然聽見黑喉鵴的叫聲,一發現稀有種,老師趕緊拿出望遠鏡,終於在草叢堆裡找到黑喉鵴。黑喉鵴長的很像麻雀,大小也只差1 cm,能發現稀有種的鳥類,實在是太棒了!

這次的校外教學,不但讓我增加了關於「鳥」的知識,也讓我終驗了賞鳥的樂趣。

第十二週心得報告-貴子坑賞鳥

令我期待的校外教學終於到了,這次我們要去「貴子坑」賞鳥,一聽到貴子坑,我就開始想,不知道貴子坑是怎麼樣的地方,结果發現它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淺淺的溪水、樹林、稻田,果然非常適合賞鳥。
四十分鐘的路程,終於抵達貴子坑了,一到貴子坑,就看到兩位老師高舉著手歡迎我們,讓我在一開始,就對老師有了好的印象,首先老師先把我們帶到涼亭裡上課,老師跟我們講解雙筒望遠鏡,當然要先了解它的功能:
1.「調焦距」。
2.「雙筒望遠鏡的雙筒可以拉大拉小(作用是可以調到適合自己眼睛看的位置)」。
3.「在眼睛看地方會有橡膠圈,作用是要讓眼睛和鏡面隔一段距離(但是如果戴眼鏡的話,眼鏡有厚度,所以就必須把它拔下來或反折)。
4.「正負(在望遠鏡上會有加減的標示,可以利用他來調到自己看的清楚的地方)」。
最後,老師還告訴我們一個可以把望遠鏡調到自己看的最清楚的方法,那就是:「先把右眼閉起來然後利用左眼來看一個目標,利用焦距把他調到左眼可以看的很清楚,再把左眼閉起來,也是一樣看著那一個目標,利用正負把他調到右眼可以看的很清楚。」這樣一來兩眼在看的時候就會很清楚。
終於開始賞鳥了,首先我們先看到「小白鷺」在貴子坑溪,全身是白色的,嘴吧是黑色的,腳是黑色的,腳趾是黃色的,它的腳如正在掙扎一般不斷的動,不知道它到底在幹麻,原來它是在找食物吃,想要驚嚇小魚讓小魚跳出水面好讓它吃,老師還跟我們提到說,像這些在水裡覓食的鳥類的眼睛跟人都不樣,怎麼說呢?因為我們人要在有陰影的水的區域,才能看到水裡的生物,可是它們卻不一樣,他們在沒有陰影的地方竟然還能抓小魚(代表它看的到水底),接著我們又在岸邊看到了一隻「磯鹬」,身體小小隻的好可愛,它有黑有白,老師又帶著我們沿著岸邊慢慢的走,突然老師帶著我們往樹林走去,原來呀老師發現了「八哥」,八哥身體黑黑的,有點像是烏鴉,正要走出樹林時,老師問我們:「你們想要留在這裡被蚊子叮,還是出去外面曬太陽?」沒想到大家不約而同的說,曬太陽,而且曹秉鈞還說:「出去曬太陽還要加上被車撞的風險。」真是把我們給笑翻了,再到另一個岸邊的路上我們又認識了一種鳥,叫「牛背鷺」,又稱「黃頭鷺」,頭和背偏橘黃色,身體下面白白的,在淡水區域生活,常在稻田裡會遇見它。我們又看到了最常見的「麻雀」他們聚集在一起,好像正在排隊,真是有趣,還看到「喜鵲」,喜鵲身體有黑有白,當郭宇傑學長看到他時,他說我們真有福氣(因為那個「喜」字),我們到了另一座橋,我們在那裡可以看到在貴子坑溪的鳥類,首先看到「翠鳥」,再岸邊走來走去,而且又很小隻,很難拍它,我又沒帶雙筒望遠鏡,使用老師的單筒望遠鏡才可以看清楚,可是不管用什麼看我都覺得怪怪的,為什麼它總是離岸邊有一段距離,原來它是為了要方便它找尋獵物,和準備俯衝下去抓小魚,真是聰明,突然天上飛來一隻不知名的鳥,厲害的老師馬上就跟我們講它是「紅隼」,我一開始就覺得它飛的速度很快,而且他在空中轉了兩圈才飛走,看它飛的很優雅,沒想到他竟然是猛禽類的,也是利用俯衝的方式來抓獵物的,而且它的速度快的驚人,它每秒可以飛兩、三百公里,嘴巴彎彎的,就像銳利的刀子,老師還特別跟我們介紹另外兩種猛禽類,捕捉獵物的方式也相同,那就是「遊隼」、「魚鷹」,這時三年級的也過來了,他們跟我們說,他們看到了特有種,叫做「黑喉鴝」,我們四年級都好羨慕,真希望我們也可以看到,老天爺果然有幫忙,我們就在草叢中找到了它,它的顏色就像枯草的顏色,咖啡色的,真的很難找,我們還聽到他的聲音「嘰嘰嘰」的聲音,聽起來真的很悅耳,最後老師問我們有什麼問題,陳庭儀問:「請問老師,為什麼有時候我都還沒看到有小鳥,您卻很快就找到了?」,老師回答:「第一個,我利用聽鳥叫聲,再去找他在那裡,第二個,我利用眼睛去觀察有沒有動靜。」我覺得老師講得很有道理,的確必須利用我們的視力和聽力來發現鳥。
這次的活動讓我對鳥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讓我對賞鳥這件事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原本覺得賞鳥是一件枯燥無趣的事,現在覺得賞鳥不但是一件有意義、有趣的事,還可以培養我們的觀察力。

第十二週心得─物理課
大家都知道,從鏡子裡看東西可以看到自己。然而,為甚麼會看到自己呢?為甚麼鏡子裡的自己剛好跟原來的自己相反?為甚麼我摸不到鏡子裡的自己?這禮拜二早上,我們就要藉由「鏡子」來解釋這些得一切。
前幾週,我們在教室看了一部影片,是在述說一個在日本的命案:有一天,有一群人在吵,旁邊的人怕干擾錄音,於是在垃圾桶上點火,把他們嚇跑,結果卻把一個人的頭髮燒起來了。在那個時候垃圾桶離那個人很遠,但卻意外地燒起來了,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用了甚麼「絕招」呢?許多人們都在討論這件事。後來,有一位博士發現路到旁有很多鏡子,想到了一項假設:利用光反射的原理殺人,並做了一套模擬。最後終於把歹徒逮到。
今天,我們就各帶一面鏡子,準備「現場演出」這段影片(沒有真的要殺人,只是用螢光筆)。首先,談老把案發現場的建築物、路道排好,並告訴我們兇手放「激光」的位置。然後,我們就把鏡子的位置排好。最後,把鏡子再調到正確的角度後,就完成了「殺人模擬」了。終於,展覽的時間到了─談老來「考察」我們的實驗了。當談老來到我們這組時,心情真是緊張又刺激。「哇!」,當我看到綠色亮光從一面鏡子又到了另一面鏡子在擊中奶茶罐子,頭上不禁冒出了一個大問號,為甚們會這樣呢?原來這些通通都是因為光反射的原理─利用光照射鏡子後,反射到鏡子上,再反射到另一面鏡子上,再反射到另一面鏡子上…,最後射到目標物上。
另外,談老還教我們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找出鏡子最正確的角度,那就是用眼睛看。因為用眼睛看就等於是把光線射出去。所以只要我們可以從射擊點看到目標物,就一定可以用光線射中。我們就利用這個方法來調出正確的鏡子角度。
上完這堂課後,我才知到了光反射的特性可以利用在這麼多的地方,另外,光還有很多種特性,例如:折射、繞射、漫射…等,原來,「光」還真深奧哪!其中令我覺得最難懂卻令我最有興趣的就是「繞射」。希望下次可以學到更多這門深奧的科學學問─光。

第十四週心得¬¬¬-物理課
今天我們上了我最喜歡的物理課,這次的物理課要玩一個遊戲,我們要用鏡子將雷射光反射照在一個固定的東西上,而我們第一次每一組都很成功,但我們第二次幾乎每一組都沒調整好,所以沒有反射到目標只好下次再繼續。
第一次我們只用兩個鏡子,所以比較簡單,但是還是有一組沒成功,因為有一個鏡子傾斜,所以當雷射光照在上面時會往上反射。第二次我們照著老師給我們看的影片去排,總共有四面鏡子,所以很難去調整,再加上時間不夠,所以幾乎每一組都沒完成。老師還有教一些有關反射的一些知識:你射進去的角叫做入射角,相反的反射出來的角叫做反射角。當你把光射在既平坦又光滑的東西上時(例如:鏡子)入射角會等於反射角。當你把光射在不平坦的東西上時,會產生「擴散反射」也就是說反射角不一定和入射角相同但相似。當你把光射在不光滑也不平坦的東西上時會產生「慢速反射」也就是說反射角一定不會和入射角相 同。記得我們上次還有看一個有關「伽利略」破案的影片,影片內容大意:有一個人利用鏡子將很強的「激光」反射到垃圾堆讓垃圾堆燒起來嚇走在他家樓下吵鬧的「不良少年」,但是剛好有一個頭上塗很多髮膠「不良少年」擋住光進行的路線,所以那個人的頭就燒起來了。這件事便成當時最熱門的案子,最後被「伽利略」破案了。
如果要利用兩個鏡子將雷射光反射到一個目標上,首先要先從第一個鏡子透過第二個鏡子調整到可以看到目標,這樣雷射光就可以射到目標。

第九週心得報告─紫斑蝶

星期二上午,我們一打掃完,就匆匆忙忙的趕到資優班教室,而且都帶著一本筆記本,因為今天有一位紫斑蝶專家─「詹家龍老師」,要來為我們介紹「紫斑蝶」英文是「Crow」,這真的很難得,所以我們在上課時,每個人都屏氣凝神,想要把一大堆的紫斑蝶知識帶走。
終於開始上課了,首先,老師跟我們介紹紫斑蝶遷移的過程,所謂「蝴蝶走的道路」就叫做「蝶道」,而紫斑蝶走的道路就是他遷移所走的路線:「高雄茂林─雲林林內─阿里山─八卦山」,還會經過福爾摩沙高速公路,而當紫斑蝶跑到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時,都會被一些車子撞的鼻青臉腫,不然就是死亡,真是可憐。有一些從別的國家飛來的蝴蝶,我們稱它為「迷蝶」(因為他們就像是迷路的蝴蝶),真是有趣。
接著最重要的來了,紫斑蝶總共有八個特色:
1.他們會形成越冬型碟谷(特定種類的蝴蝶為了過冬而大量聚集在一個山谷的現象,但在台灣很少見)
2.紫斑蝶有四種(原本是五種,可是「大紫斑蝶」英文是「King Crow」(比大笨蝶小一點)已經絕種了,至於是那四種後面會再解說)「老師還告訴我們,在墨西哥的山谷裡,帝王蝶也會形成『越冬型碟谷』」,而且老師還有給我們看影片呢,壯觀極了!
3.一卵產嫩葉(意思是一個卵產在一片嫩葉上),因為如果蝴蝶媽媽把很多卵產在一起時,天敵只要看到其中一個卵,就會把其他但卵也一起吃掉
4.警戒色、肉角、擬態(為了保護自己、警告敵人。擬態是指動物或昆蟲模仿一種物品。而當幼蟲受到驚嚇或騷擾時,會舉起胸部搖動背部之肉角)
5.黃金蛹
6.幻色(當光線通過紫斑蝶的鱗片後會產生繞射、反射、色散等物理現象,於是隨著觀察方位及陽光照射角度的改變,紫斑蝶翅膀便會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顏色)
7.假死(裝死)
8.毛筆器(雄性紫斑蝶腹部末端有一對會散發特殊氣味的黃色毛筆器)。
下列是詹老師跟我們介紹的其他種蝴蝶:1.帝王蝶「Monarch」(只有一種)2.青斑蝶「Blue Tiger」3.黑脈樺斑蝶「Common Tiger」(只有一種)4.大白斑蝶,又稱「大笨蝶」,「Paper Kite」(只有一種)5.小紋青斑蝶「Thin」6.淡紋青斑蝶「Fat」,最後詹老師敎我們一首詩,描述四種紫斑蝶翅膀上的「點」:
「小紫(小紫斑蝶)點一邊
圓翅(圓翅紫斑蝶)透兩邊
斯氏(斯氏紫斑蝶)有三點
端紫(端紫斑蝶)亂亂點」。
經過詹老師這短短的一個半小時的指導,不但讓我對紫斑蝶有了一些認識,更讓我對蝴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希望詹老師可以再來為我們介紹紫斑蝶和其他的蝴蝶。

第十二週心得報告─貴子坑賞鳥記

令我期待的校外教學終於到了,這次我們要去「貴子坑」賞鳥,一聽到貴子坑,我就開始想,不知道貴子坑是怎麼樣的地方,结果發現它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淺淺的溪水、樹林、稻田,果然非常適合賞鳥。
四十分鐘的路程,終於抵達貴子坑了,一到貴子坑,就看到兩位老師高舉著手歡迎我們,讓我在一開始,就對老師有了好的印象,首先老師先把我們帶到涼亭裡上課,老師跟我們講解雙筒望遠鏡,當然要先了解它的功能:
1.「調焦距」。
2.「雙筒望遠鏡的雙筒可以拉大拉小(作用是可以調到適合自己眼睛看的位置)」。
3.「在眼睛看地方會有橡膠圈,作用是要讓眼睛和鏡面隔一段距離(但是如果戴眼鏡的話,眼鏡有厚度,所以就必須把它拔下來或反折)。
4.「正負(在望遠鏡上會有加減的標示,可以利用他來調到自己看的清楚的地方)」。
最後,老師還告訴我們一個可以把望遠鏡調到自己看的最清楚的方法,那就是:「先把右眼閉起來然後利用左眼來看一個目標,利用焦距把他調到左眼可以看的很清楚,再把左眼閉起來,也是一樣看著那一個目標,利用正負把他調到右眼可以看的很清楚。」這樣一來兩眼在看的時候就會很清楚。
終於開始賞鳥了,首先我們先看到「小白鷺」在貴子坑溪,全身是白色的,嘴吧是黑色的,腳是黑色的,腳趾是黃色的,它的腳如正在掙扎一般不斷的動,不知道它到底在幹麻,原來它是在找食物吃,想要驚嚇小魚讓小魚跳出水面好讓它吃,老師還跟我們提到說,像這些在水裡覓食的鳥類的眼睛跟人都不樣,怎麼說呢?因為我們人要在有陰影的水的區域,才能看到水裡的生物,可是它們卻不一樣,他們在沒有陰影的地方竟然還能抓小魚(代表它看的到水底),接著我們又在岸邊看到了一隻「磯鹬」,身體小小隻的好可愛,它有黑有白,老師又帶著我們沿著岸邊慢慢的走,突然老師帶著我們往樹林走去,原來呀老師發現了「八哥」,八哥身體黑黑的,有點像是烏鴉,正要走出樹林時,老師問我們:「你們想要留在這裡被蚊子叮,還是出去外面曬太陽?」沒想到大家不約而同的說,曬太陽,而且曹秉鈞還說:「出去曬太陽還要加上被車撞的風險。」真是把我們給笑翻了,再到另一個岸邊的路上我們又認識了一種鳥,叫「牛背鷺」,又稱「黃頭鷺」,頭和背偏橘黃色,身體下面白白的,在淡水區域生活,常在稻田裡會遇見它。我們又看到了最常見的「麻雀」他們聚集在一起,好像正在排隊,真是有趣,還看到「喜鵲」,喜鵲身體有黑有白,當郭宇傑學長看到他時,他說我們真有福氣(因為那個「喜」字),我們到了另一座橋,我們在那裡可以看到在貴子坑溪的鳥類,首先看到「翠鳥」,再岸邊走來走去,而且又很小隻,很難拍它,我又沒帶雙筒望遠鏡,使用老師的單筒望遠鏡才可以看清楚,可是不管用什麼看我都覺得怪怪的,為什麼它總是離岸邊有一段距離,原來它是為了要方便它找尋獵物,和準備俯衝下去抓小魚,真是聰明,突然天上飛來一隻不知名的鳥,厲害的老師馬上就跟我們講它是「紅隼」,我一開始就覺得它飛的速度很快,而且他在空中轉了兩圈才飛走,看它飛的很優雅,沒想到他竟然是猛禽類的,也是利用俯衝的方式來抓獵物的,而且它的速度快的驚人,它每秒可以飛兩、三百公里,嘴巴彎彎的,就像銳利的刀子,老師還特別跟我們介紹另外兩種猛禽類,捕捉獵物的方式也相同,那就是「遊隼」、「魚鷹」,這時三年級的也過來了,他們跟我們說,他們看到了特有種,叫做「黑喉鴝」,我們四年級都好羨慕,真希望我們也可以看到,老天爺果然有幫忙,我們就在草叢中找到了它,它的顏色就像枯草的顏色,咖啡色的,真的很難找,我們還聽到他的聲音「嘰嘰嘰」的聲音,聽起來真的很悅耳,最後老師問我們有什麼問題,陳庭儀問:「請問老師,為什麼有時候我都還沒看到有小鳥,您卻很快就找到了?」,老師回答:「第一個,我利用聽鳥叫聲,再去找他在那裡,第二個,我利用眼睛去觀察有沒有動靜。」我覺得老師講得很有道理,的確必須利用我們的視力和聽力來發現鳥。
這次的活動讓我對鳥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讓我對賞鳥這件事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原本覺得賞鳥是一件枯燥無趣的事,現在覺得賞鳥不但是一件有意義、有趣的事,還可以培養我們的觀察力。

牛伯伯的蝴蝶園一日遊--第八週心得報告
  星期二早上一大早,資優班裡就出現了一群背著書包的人,大家都興致勃勃的在討論等一下就要開始的校外教學,我則是坐在位子上看書,這時老溫急急忙忙的衝進來,看著老溫那氣喘如牛的樣子,就好像他後頭有一大群獅子在追他一樣,光想到這一點,我就可以笑到整個人攤在椅子上。好不容易上車了,我卻覺得司機開車的速度好慢,如果我有一雙翅膀,我就要馬上飛到牛伯伯的蝴蝶園,那該有多好啊!好像過了一世紀後,老溫叫:「嘿!旁邊的鐵皮上有寫『牛伯伯』的標示耶!」大家在往窗外看以後,也都高興的附合著:「對耶對耶!」「我也看到了!」「ya!」「好棒喔!」......和許多歡呼聲,我也高興的一起歡呼。

  在走了一小段路後,我們看到了蝴蝶園的主人-牛伯伯,在經過一段牛伯伯勉勵我們長大以後要團結的小演說後,我們就走進了蝴蝶園,經過了一條窄窄的小路之後,映入眼簾的是幾棟房子,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了其中一間房子,進到裡面以後,我們看了一齣由湯圓老師獨自演出的『苦蝶努力記』,內容是在講鳳蝶-美美的一生,裡面我最喜歡的部分是美美從蛹裡面飛出來的時候,因為湯圓老師把一隻真正的鳳蝶給放了出來,讓我們嘆為觀止,嘖嘖稱奇。接下來我們去網室看蝴蝶、去人造小溪捉螃蟹、用腳餵錦鯉魚和作竹葉船,其中在捉螃蟹的時候,我發現這些小生物雖然小,但是也有獨特的求生以及脫逃方式,因此我們常常為了捉一支螃蟹或是一隻魚而鬧的全班都聚過來一起七手八腳的捉。在用腳餵魚時,湯圓老師送了林軒宇和梁丞廷300隻魚,害坐在旁邊的我的腳癢得要命;另外,卓老和陳老也在大家的大聲喊叫下,把腳放進去水裡,結果卓老在把腳放下去後,不到2分鐘就又把腳伸回來了,而大家唯一的遺憾是沒有把邱老以及郭老拖下水。最後我們用竹葉作小船,放在小型的人工瀑布上,來比賽看看誰的竹葉船先掉下去,誰就贏了。在這其中,我順著小瀑布旁的隱形樓梯下去撿墜落下去的竹葉船,並且把它們歸還給主人,沒人認領的竹葉船就成了我等一下跟其他人比賽的船,所以我被湯圓老師稱為「女海盜」,嗯~這個綽號也不錯啦。

  這次去牛伯伯的蝴蝶園,不僅讓我看到了許多蝴蝶,也讓我體會到了早期農業社會時小朋友在小溪裡捉小螃蟹、小魚的感覺,而且用腳夾住飼料讓錦鯉魚吃的感覺還留在我心中,令我意猶未盡,所以我在未來也要去牛伯伯的蝴蝶園玩!但是由於科技越來越發達,人類過度開發大自然,並且將黑煙廢水排到大自然裡,影響大自然的生態,所們我們要節能減碳,好好保護我們的台灣,讓她恢復原本美麗的面貌!

第十六週-物理課
上週物理課因為我們實驗失敗,所以這次再做一次,我們這次分三組,而我們這組用三面鏡子將光利用反射到一個目標。
我們這組的作法是先將老師指定的發射地放一支粗吸管,這樣看到的範圍縮小了,看的時候會比較準,再來我們用捲尺的一頭對齊粗吸管,然後將捲尺拉長,在捲尺的另一頭放一個量角器,而捲尺對著量角器的45度,再將第一面鏡子靠著量角器的直邊,然後再將捲尺的一頭對著量角器的135度,再將捲尺拉長,另一頭對著另一個量角器55度的地方,再將第二面鏡子靠著量角器的直邊,然後再將捲尺的一頭對著量角器的125度,將捲尺拉長,因為我們不知道第三個鏡子要量幾度,所以我們只好在捲尺拉長的另一頭放第三的鏡子再慢慢的調整,直到可以從第一個鏡子看到目標。
這次我們又失敗了,當時我們都覺得是動到鏡子的關係,但是後來我和爸爸一起討論,發現失敗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角度不精準和線不夠直,構成以上的錯誤,近看是誤差一點點,但長距離時誤差就變得很大。如果想要讓實驗成功最好準備一個有直角的三角板和一條縫東西用的線會比較容易成功,因為只要有兩點就可以畫出一條筆直的線,這樣拉出去的角度就比較準。

貴子坑賞鳥 第十一週心得
今天是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也是資優班這學期的第二次校外教學日,一大早我們興奮的走進資優班等待著前往貴子坑。當我上遊覽車後,突然間發現這個司機似曾相似,原來是昨天去動物園校外教學的司機。在遊覽車上我們有說有笑,很高興。
過了不久,就到了貴子坑了,我們的導覽老師是邱老師,一開始,我們先學習如何使用望遠鏡,他教我們調焦距、眼睛的寬度、如果有近視也有地方可以矯正,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因為我在家裡發現右眼有地方可以調整,原來那就是可矯正近視的地方。我很快的學習望遠鏡的用法,我也發現看不同的東西焦距都必須重新調整一次,才可以看得很清楚。學習完望遠鏡的用法後,接下來就是今天的重頭戲-賞鳥,首先我們觀察小白鷺,小白鷺有著尖尖的嘴巴,還有黃色的腳指,小白鷺覓食的方式會像啄木鳥一樣去啄水裡的土,找找看有沒有蟲子,然後飽餐一頓。我們在農田裡又看到了小白鷺,這時我才知道小白鷺不只會在水裡,也會在陸地上。麻雀是台灣最常見的鳥之一,在貴子坑也一定會看到,而我們看到的不是只有一隻,而是成群結隊站在木頭上,木頭上至少就有20隻麻雀,數量驚人,可是因為麻雀很膽小,所以到最後就沒剩幾隻了。翠鳥也是我們今天觀察的重點,發現翠鳥的背部有一條像翠綠色的緞帶,這應該就是翠鳥名稱的由來吧!導覽老師說地球上平均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雨燕,每小時可飛300多公里,翅膀最長的則是信天翁,而翅膀長的鳥一般都適用滑行的。我們今天站了一整天,腳都快酸死了!
吃完午餐後,我們乘坐遊覽車繼續參觀,這次的目的地是北投圖書館及北投溫泉博物館,我們先去溫泉博物館,外面的風景秀麗,有一個像是露天劇場的地方,進到溫泉博物館後,導覽老師是沈老師,他跟我們介紹北投溫泉博物館是民國2年建造的,距今已95年,聽老師講解就像走過了95年。以前真的有人在這裡泡湯,現在的博物館是重建的。「北投石」是世界上四千多種礦物中唯一一種以台灣地名命名的礦物,可見北投石對於台灣來說是多麼珍貴,之後我們去地下室參觀,地下室有北投石的一小塊,北投石的放射線很強。台灣簡直就是個天然的溫泉博物館,除了彰化、雲林外,其他縣市都有溫泉,溫泉數目多達128處。北投圖書館是一個以綠色建築為重點的圖書館,外面有蓮花池、樹木、甚至還有兩個小瀑布呢!我們在圖書館內外練習拍照技術,每個人還要選一張好照片給資優班六位老師評選,好的就必須代表資優班去參加攝影比賽,所以我很認真的拍,好的照片也不知不覺出現在我的相機裡。
這次的校外教學我學習到鳥類的各種知識,也看到了各種鳥,也看到了北投溫泉博物館的輝煌歷史,我今天還練習了一下照相,收穫很多,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校外教學,增長我的知識殿堂。

北投一日遊
『快!快!快!不能遲到啊!衝啊!』我心急如焚的衝進資優班,不想遲到,到了資優班,看見大家都還在玩、聊天、發呆……,這時,心中的大石頭才落下。咦?你猜為什麼我這麼的著急呢?因為今天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資優班校外教學,遲到了就不能去,而且是要去貴子坑『賞鳥』喔!現在,就和我們一同搭上遊覽車,賞鳥去吧!

『叭!叭!』遊覽車停了下來。我們爭先恐後的跑出去,希望能最先看到鳥。咦?不是應該在樹林或森林裡賞鳥嗎?怎麼會在既吵吵鬧鬧又有來來往往的汽車道路上賞鳥呢?鳥不是都被嚇走了嗎?這個問題令我左思右想,始終想不出答案。我們四年級的導覽—-邱老師,先教我們怎麼使用『望遠鏡』,並說最好的望遠鏡是既輕又小,而且和大型望遠鏡的效率一樣好的。終於要去賞鳥了,我們看到的第一隻鳥是—-小白鷺,小白鷺的腳趾是黃綠色,腳細細的,非常方便水上移動,這隻小白鷺正在覓食,因此我們悄悄地走過,不想打擾它。過了一會兒,邱老看到一隻磯鷸和一隻翠鳥,翠鳥藍藍的翅膀,以及橘橘的身軀,模樣可愛極了,我觀察了一陣子,發現離水面有一定的距離,這時,邱老說翠鳥不會離水面超過三公尺,因為太高有時會看不清楚獵物,而且也沒有像『隼』一樣飛的那麼快。看完翠鳥後,老師帶我們去樹林裡觀察,樹林裡傳來嘰嘰喳喳的鳥聲,讓同學們興奮的大叫了起來,我們的聲音驚動了小鳥,啪啪啪的,鳥兒們拍動著翅膀飛走了,令大家大失所望,幸好在那之前,我已經看到了喜鵲和樹鵲。走啊走啊,我們來到了田園旁,邱老用『掃描眼』,看到了一隻正在覓食的牛背鷺,我們的步伐跟隨著牛背鷺過去,又看到了兩隻牛背鷺,放眼望去,我們看到了許多麻雀停在木頭上,牠們的動作都一樣,好像在觀察附近的狀態。

過了一會兒,我們又走回貴子坑溪,看到了一隻翠鳥,大家急忙站在邱老的後面,想先看翠鳥,就在大家看的入迷時,邱老較大家轉頭看盤旋在空中的『紅隼』,紅隼是準科,飛的非常快,一下子就不見蹤影了,說到了隼科,老師向我們介紹其他的猛禽,隼科,用飛行的方式,當牠確定獵物時,俯衝下來的速度快到時速三百公里,非常驚人;鷹科,翅膀較大,則是滑翔,所以速度就會比較慢;但是平常飛行的速度,當然是雨燕稱霸,時速一百二十公里到一百五十公里,別小看小小的雨燕喔,速度快到看不清楚。就在這時,邱老的掃描眼看到了黃鶺鴒、灰鶺鴒以及白鶺鴒在水邊跳來跳去,他們與貴子坑溪相映成趣。最後,邱老利用鳥的叫聲和掃描眼找到了黑喉鴝,黑喉鴝的顏色很像麻雀,沒有認好可會搞錯喔,他們的體型比麻雀小(14cm>15cm)。終於到終點了,大家汗流浹背,疲累不堪,都快不支倒地了,這時,大家的肚子異口同聲的發出『咕嚕咕嚕』的抗議聲,表示該吃午飯囉!大家坐上遊覽車,到附近的麥當勞大吃一頓,填飽肚子後,我們就要去參觀『北投溫泉博物館』和『北投圖書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是民國二年建,已經有九十五年的歷史了,北投溫泉博物館的興起是:北投國小寫了一張信給台北市政府,這裡的風景非常迷人,溫泉更是一級棒,只可惜大家都拋棄它,沒人願意保養,使這裡造成髒亂,希望市政府能出錢重新裝潢,變回原本乾淨、美麗的面貌。於是,在民國八十七年,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那時,館內的溫泉的還能泡,但現在已經不能泡了,所以取名為『北投溫泉博物館』,開放讓遊客參觀。導覽中,我才知道『北投』的由來:北投有溫泉,臺北盆地的原著名—-凱達格蘭人,以為溫泉的煙是女巫正在下藥,因此稱叭捯(女巫),但是漢人來了,以為是台語,所以稱呼它—-北投。

參觀完北投溫泉博物館後,老師給我們自由時間參觀、拍照、玩,,,,,,等,我和郭宇傑以及葉鎮文一組拍照,當我們進到圖書館,我的嘴巴張得大大的,哇!獨特的造型,整潔的書櫃,安靜的圖書館,以及前後的美麗蓮花池,風景美不勝收,而且圖書館大部分的是用木頭建造,館內有特殊的原木氣氛,『哇!這實在太壯觀了,如果不進來參觀,會失去難得的機會,我一定要把它看完!』就在我參觀完時,正好到了集合的時間,『叭!叭!』遊纜車來了,我就在這美麗的景色下,依依不捨的向北投告別,結束了今天美好的行程。

貴子坑是鳥兒們的天堂,也是一個賞鳥的好地點,今天我認識各式各樣的鳥兒,也欣賞了鳥姿態,又參觀了北投溫泉博物館和北投圖書館,這些滿滿的回憶,讓我留下美好又深刻的記憶。

紫斑蝶的遷移
星期二詹家龍老師介紹的紫斑蝶課程,讓我對紫斑蝶越來越感興趣,我整理了筆記,內容如下:

紫斑蝶的英文是:crow,帝王班蝶的是:monarch,青班蝶是:blue tiger,樺班蝶的是:common tiger,大白斑蝶的是:paper kite,大紫斑蝶則是:king crow,乳草蝶是:milk weed butterflies。

台灣現在有4種紫斑蝶,以前有5種,有1種絕種了,那就是—-大紫斑蝶,大紫斑蝶的體型很大,比大白斑蝶小一些而已大白斑蝶雙翅展開有7公分。也是英文名字的由來,剩下小紫斑蝶、斯氏紫斑蝶、圓翅紫斑蝶和端紫斑蝶。小紫斑蝶的體型是台灣裡最小隻的,翅表面上下翅緣具一排白色斑點,翅半部有藍紫色的琉球光澤,翅腹面顏色較淡,斑紋位置與翅表面同,但前翅中有1點白色的斑點。雄蝶翅顏色比較深,前翅後緣較彎曲而突出。斯氏紫斑蝶上翅表面具藍紫色的光澤。上翅腹面具3點圓型的淡青色斑點,下翅腹面 中央處也有一些小斑點,但較端紫斑蝶的斑點橢圓。圓翅紫斑蝶,雄蝶翅表面黑褐色,具琉璃光澤,前翅中室靠近後緣處有1點條狀白斑點,後翅前緣至中室有灰褐色的 性標。翅腹面黑褐色,雌蟲前翅下緣較平直,雄蟲下緣略為弧線。端紫斑蝶上翅端部具亮麗的藍紫色光澤,十分美麗。雌雄差異在於,雄蝶下翅腹面散生微細小的白色斑紋,雌蝶則在靠近基部處以放射線佈滿白色細線條,外觀大不相同又稱異紋紫斑蝶。

台灣有13種班蝶,其中12種班蝶可以在紫蝶幽谷看到;帝王蝶谷有600萬隻,台灣有40萬隻到60萬隻,當100萬多隻蝴蝶聚集在一棵樹上,樹完全變一片漆黑,而且相當於5000公斤喔!

紫斑蝶特色:
1. 紫班蝶是1種越冬型的蝴蝶,牠們用成蟲過冬,並且聚在一起,成千上萬隻的蝴蝶聚在一起,就不會冷啦!
2. 每年至少出現三次大規模遷徙,包括清明節前後的「初春北返」;五、六月的各地新羽化第一代紫斑蝶的「二次遷移」;每年十月國慶日前後的「南遷渡冬」。
3. 在一片嫩葉上只產一顆卵,因為當2顆以上產在同一片嫩葉上,牠們會自相殘殺,吃掉同類,紫斑蝶媽媽為了寶寶,只好一片一片找囉!
4. 紫斑蝶幼蟲期,顏色都很鮮艷,也是警戒色,而且還有肉腳,其實因為班蝶幼蟲時,吃得植物都有毒,這些毒會留在體內,當天敵吃牠的時候,就會非常難受。
5. 當你和太陽、蝴蝶成一條直線,蝴蝶就會產生『幻色』,當紫斑蝶舞翅時,前翅的鱗粉經由光線的折射及觀看的角度不同,會呈現出淡紫、豔紫或是奇幻的寶藍色。
6. 口訣:小紫斑蝶點一邊、圓翅紫斑蝶透兩邊、斯氏紫斑蝶有三點、端紫斑蝶亂亂點。

我希望大家多保護自然生態,別再讓物種滅絕,僅存的四種紫斑蝶,能好好的培育保護,別忘了,清明節走北二高的時候,不要撞到初春北返的紫斑蝶們喔!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r/28/today-life5-4.htm
http://gaga.jes.mlc.edu.tw/new23/000x/s3-122.htm
http://gaga.jes.mlc.edu.tw/new23/000x/s3-112.htm
http://gaga.jes.mlc.edu.tw/new23/s3-12.htm
http://gaga.jes.mlc.edu.tw/new23/s3-11.htm

第十八週-物理課
這星期二,我們上了一堂物理課,而這次我們要上有關「摩擦力」的課,當然老師有解釋什麼是「摩擦力」。其實要產生摩擦力很簡單,只要兩個東西碰在一起,往不同方向移動,就會產生「摩擦力」啦!
老師一開始有講一個例子,「有一個人倒著溜滑梯,結果褲子掉了那是為什麼?老師問完問題後大家都搶著說:「因為有摩擦力」。老師又問我們會讓摩擦力變強或變弱是什麼原因?我們後來討論結果有:材質、重量、時間、接觸的面積、力量、溜滑梯的長度、斜度….等等,討論完之後,老師做了一個有關「接觸的面積」的實驗,首先我們先將棋盤傾斜(約20度),再把約20粒圍棋子放上去,最後把書本放在圍棋子上面,發現書本會動,之後再慢慢的把圍棋子減少,然後重複做同樣的動作,直到觀察完圍棋子減到三粒圍棋子之後,你會發現圍棋子越多,接觸的面積就會變多,摩擦力就變大,而相反的,棋子越少,接觸的面積就會變少,摩擦力就變小。這個實驗是老師作給我們看的,老師要我們自己分組做實驗,而我們這組要做的實驗是「材質」,我們要用不同的東西來試試看什麼東西摩擦力比較大,什麼東西摩擦力比較小,而這個實驗我們下次才要做,因為時間不夠多。
其實在生活上有很多地方都有用到摩擦力,譬如說腳踏車的輪子,為什麼沒氣時很難騎,那是因為沒氣時,輪胎軟軟扁扁的,這樣輪子接觸地板面積變大了,摩擦力也跟著變大,所以變得很難騎,當然不止這個,只要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鞋底的紋路磨平了,走路時會常滑倒和輪子越寬滾越慢,這些都是日常生活會發生和摩擦力有關哦!

貴子坑的藏鳥盒–校外教學
「貴子坑溪」,位於台灣北部,溪水流經貴子坑和關渡自然公園內;許多候鳥常在這裡出現,因此貴子坑溪是台灣北部一個重要的賞鳥地點。很幸運的,這次資優班校外教學的地點就是鳥兒的天堂—貴子坑溪!想要跟著我們一起去賞鳥嗎?那麼就趕快搭上遊覽車,Let’s go!

本來以為會很冷賞不到鳥,沒想到天公作美,一路上晴空萬里,真是太棒了!遊覽車一到目的地,大家都爭先恐後的衝出去,咦?真奇怪,我本來以為是在樹林裡賞鳥,結果看到的卻是縱橫交錯的馬路。導覽老師—丘老師,先告訴我們怎麼使用「望遠鏡」,把望遠鏡搞定好後,就要去貴子坑溪找「鳥」囉!原來貴子坑溪在橋的下面啊!丘老正在解說時,我突然看到一隻嘴巴是黑色,腳是綠黃色的中白鷺,牠正在溪裡抓魚吃呢!過了一會兒,丘老用他的「找鳥魔力眼」看到了一隻在岸邊的小翠鳥,牠長的小小的,背是黃綠色的,肚子則是深藍色的,好可愛呀!我們又聽到樹林裡有一大群鳥在嘰嘰喳喳的叫著,大家高興的大聲尖叫,鳥當然通通被震耳欲聾的尖叫聲嚇「飛」了啊,真可惜。我們繼續往前走,突然一大群麻雀成群飛到我們的面前,停在牆上跳啊跳的,好像在跟前面的中白鷺打招呼。我還在觀察麻雀時,丘老的單筒望遠鏡後面又大排長龍了,一定又是有什麼新發現。果然,望遠鏡看到的是一隻圓滾滾的咖啡色斑點鳥,牠看起來就像是麻雀的放大版呢!

終於,我們走到了橋的對面,又看到了一隻翠鳥,牠也是停在岸邊休息。為什麼翠鳥大多會停在岸邊呢?因為岸邊離溪水很近,覓食較方便;如果停太遠,看到獵物也沒辦法像遊隼一樣用超快的速度飛過去抓住獵物。我們又在排隊看翠鳥跳來跳去的時候,丘老的「找鳥魔力眼」看到了飛在高空的「紅隼」,紅隼也是隼科,飛得也非常快,一下子就不見了。講到了隼科,丘老就介紹了紅隼、遊隼和「魚鷹」。紅隼和遊隼都是隼科,隼科的鳥像鷹但比較小,飛行很快,性敏銳。魚鷹是鷹科,棲息在溪或河旁,以魚為食,看到魚就飛過去捉住牠。魚鷹的翅膀很大,是利用風在空中滑行,飛得比隼科慢,要快速飛翔時,只要把翅膀縮起來,就可以快速的從空中往獵物俯衝。當大家走到終點時,都疲憊不堪,今天老天爺的心情真是好,偏偏艷陽高照,害大家都汗流浹背,真累啊!「咕嚕—咕嚕—」糟了,我的肚子已經在唱空城計啦!告別丘老後,我們坐上遊覽車,到附近的麥當勞飽餐一頓,接著就要去參觀「北投溫泉博物館」和「北投圖書館」。

這棟溫泉博物館,已經有91年的歷史了呢!北投溫泉博物館的興起,是「北投國小」的小學生們寫陳情書給台北市政府,告訴政府這個地方風景很美,溫泉非常舒服,但是沒有人來保養,造成環境髒亂,希望政府出錢裝潢。終於,在民國87年,北投溫泉館正式開張。那時,館內的池還可以泡湯,現在不但不能在室內泡湯,還把館名改成「北投溫泉博物館」,並且遊客參觀,但在夏天的時候還是可以來泡這裡的露天溫泉喔!

參觀完溫泉博物館,老師就帶我們去參觀有名的「北投圖書館」。大家一看到圖書館,都傻眼了。圖書館由木頭蓋成,造型獨特,風景美不勝收,前面的大池塘蓮花開得又大又鮮豔;整體說起來,真是…真是太壯觀,太令我感動了。因為造型像一艘船,加上風景非常迷人,如果沒有進去參觀,一定會以為這是一家五星級精華飯店。北投圖書館不僅外觀獨特,裡面也佈置的很舒適、整潔,讓人會迷上這棟圖書館呢!太陽緩緩的向西移動,差不多要離開了,於是我們依依不捨的搭著遊覽車,告別北投,回到溫暖的家。

貴子坑溪不但是鳥兒們的天堂,還是一個珍貴的「藏『鳥』盒」,讓我可以在這裡尋找各式各樣的候鳥,所以我看到「鳥」,等於挖到「寶藏」了!這次的校外教學讓我留下深刻的記憶,看到了候鳥,參觀了溫泉博物館和北投圖書館,讓我得到滿滿的收穫,希望以後有機會再次光臨貴子坑溪,再來和鳥做朋友!

第二週心得
星期二,我們上了一堂有關「台灣常見的鴉科」的課,老師要教六種鴉科的鳥,有:巨嘴鴨、台灣藍鵲、樹鵲、喜鵲、松鴉(橿鳥)和星鴉。而這次老師要教巨嘴鴨和台灣藍鵲。
一開始老師告訴我們鴉科的生物分類法:界、門、剛、目、科,牠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鴉科。再來老師要開始介紹巨嘴鴉了,巨嘴鴉長43公分,全身是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烏鴉」,牠住在中高海拔,冬天時因為高山很冷,所以會移到低海拔地區過冬。牠是雜食性,吃堅果、蛇、老鼠等東西。他們都在一起行動,而年輕的在前面,老的在後面。繁殖期間為3~5月,一次生5~6顆蛋。介紹完巨嘴鴉就介紹台灣藍鵲吧!台灣藍鵲又稱::「長尾山娘」,長64~65公分,除了嘴和腳是紅色以外,其他都是藍色。牠生活在低海拔地區,他們都一起出動,連照顧寶寶也在一起。他們的繁殖期是3~4月,一次生4~6顆蛋。牠們也是雜食類什麼都吃。
補充:1.台灣藍鵲是數億年前冰河時期從中國藍鵲特化出來的,之後飄洋過海來台,成為台灣特有的台灣藍鵲。兩者體型相近、都是雜食性鳥類,顏色稍有不同「中國藍鵲」的頭頂和肚子有一點白色。因為中國藍鵲和台灣藍鵲長的很像,所以他們會交配,如果他們再這樣下去,就沒有正統的台灣藍鵲!2.其實烏鴉很聰明,以他的比例來看,牠的腦袋算很大。有一個故事可以證明烏鴉真的很聰明,這是一個「烏鴉喝水」的故事,有一隻烏鴉喝不到瓶子裡的水,牠就把石頭丟進瓶子裡,結果瓶子裡面的水就滿出來了,烏鴉就可以喝水了。
我們不要再破壞環境,不然台灣藍鵲和其他鳥類就要絕種了。要是我們繼續破壞森林,很多鳥都沒有地方住,連我們台灣特有種的「台灣藍鵲」都可能絕種,像翠鳥在小河邊挖洞然後在裡面築巢,但是現在我們都在小河旁邊鋪柏油所以牠們無法生存,就快絕種了。

天下烏鴉一般黑

這次我們的生態課程,要敎的不是昆蟲,也不是植物,而是「台灣常見的鴉科鳥類」,其中我們這次要說兩種鴉科鳥類,就是「巨嘴鴉」和「台灣藍鵲」,首先我就來報告我所學到的成果。
有些人是不是一直以為鴉科一定是黑色的?其實並不是,像台灣藍鵲,就是一位很好的示範者,雖然牠的身體是藍色的,但牠其實也是鴉科的;還有,鴉科其實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像巨嘴鴉,如果沒辦法把果實咬開來,就會把果實丟到馬路上,讓車子把果實輾破,就可以享受美味的果實大餐。
首先我要先來介紹「巨嘴鴉」,巨嘴鴉是普遍的留鳥,身長43cm,叫聲非常得不好聽,復興鄉比較容易可以見到,而且牠非常非常的聰明,因為牠的腦容量很大,活動於低到高海拔的樹林地區,以小群的方式活動,冬天的時候會出現在低海拔的地區,如果對牠有威脅,牠就會攻擊你,是一夫一妻制,不但是雜食類,而且還是個清道夫,3月到5月是繁殖期,蛋和鳥巢會產在高高的地方,通常會生5到6顆蛋,而蛋的孵化期是15天;之所以會叫巨嘴鴉其實是因為,牠的嘴巴和頭的比例,牠的嘴巴真的比較大,住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地區。
接下來,我要介紹台灣藍鵲,台灣藍鵲的身長是64cm到65cm,但部分的三分之二,其實幾乎是尾巴的長度,叫聲也和巨嘴鴉一樣難聽,在低海拔的丘陵和山地可以看到,而且台灣藍雀是第3級的保育類動物,牠的另外一個名字叫作長尾山娘,是團體活動,和巨嘴鴉一樣是一夫一妻制,也是雜食類,但牠連蛇都可以吃,3月到4月是牠的繁殖期,會生4到6顆蛋,而孵蛋的機率是78.3%,孵化期是17天到19天,還有,台灣藍雀的幼鳥也可以叫雛鳥,分布在喜馬拉雅,西藏、中國南部、錫蘭、海南島和中南半島,如果超過牠的視野範圍,牠就會攻擊你,像卓老有一次和邱老去金面山的時候,就因為超過台灣藍雀的視野範圍,所以被台灣藍雀啄了幾下,我想那一定超痛的!
我覺得這次的生態課程非常的有趣,而且也讓我對烏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原本以為烏鴉只是一種兇猛、骯髒、噁心的動物,但因為這堂課,才讓我知道烏鴉其實是很聰明的一種動物,和我自己所想像的模樣其實是不一樣的!

這次課程探討的是「烏鴉」,而烏鴉常被人們視為不討喜、不幸運的象徵、你同意嗎?為甚麼呢?

烏鴉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鴉科,冬天經常在低海拔的山區中飛翔。在台灣常見的烏鴉有巨嘴烏鴉、喜鵲、台灣藍鵲等,是屬於雀形目的鳥類中,最大的一種。多數為雜食性,喜歡集群行動。

在海邊,經常會看到黑色或深咖啡色烏鴉在搶食物。這些聰明的烏鴉還會把堅果向路邊一丟,讓汽車迅速輾過,藉此讓殼破碎並吃到果子。這件事就證實烏鴉是鳥中的天才中的天才;而搶食則是他們的一種謀生方式。

Surprice!美麗的台灣藍鵲也是烏鴉唷,讓我來介紹一下她們與巨嘴烏鴉吧!

台灣藍鵲:頭呈黑、身體和尾巴呈藍色、嘴緣和腳為紅色。是一種稱為長尾山娘;特有種兼保育類的烏鴉,經常成群直線飛行,非常華麗。擁有特殊的幫手制度。
產卵數:4~6 繁殖期:3~4月

巨嘴烏鴉:身體呈黑灰色,是一種台灣的留鳥。搶食習性有明顯差別。相對的,警戒性也很高,飛行速度卻很緩慢。(?)
產卵數:3~6 築巢並繁殖期:5~6月

現在你是否一百八十度的改變了一般人認為烏鴉就是聲音暗啞、羽毛黑鴉鴉的鳥類的錯誤印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