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的力學原理新思維的影響,表現在皇家學會的三個重要的人物身上,這三個人為哈雷、瑞恩(Christopher Wren,1632 – 1723)、虎克(Robert Hooke,1635-1703),請你去瞭解這三個人在科學史上有什麼成就與重要性?然後來回報吧!

在〈【教學網誌017號】銀河系大定位:皇家學會三人物:哈雷、瑞恩、虎克的事蹟★gs18-一二四組專屬任務★〉中有 12 則留言

  1. 虎克(Robert Hooke)生於1635年7月18日,逝於1703年3月3日,是英國的物理學家與發明家。出生在威特島的弗雷什沃特,小時就讀威斯敏斯特學校。 1653年,進入牛津基督學院,並在此遇見了波以耳,擔任他的研究助理,幫他建立了奧托模型的空氣幫浦,使其完成早期對稀有氣體的物理及生理學效 應之實驗。
    1662年,虎克擔任倫敦皇家科學院的實驗評審員,於1663年正式成為會員;他的工作是修正與完成其他會員所構想的實驗。1665年獲聘為倫敦格雷莎姆學院教授 ,1677-1682年間,出任皇家科學院秘書。1666年於倫敦大火後就任城市測量員,最後卒於倫敦。
    虎克的成就頗多,像是以顯微鏡發現了細胞,發表彈性定律。他也研究晶體構造和聲音性質。虎克是第一位啟用發條來調節手錶的人,也是第一位用擺動來測地 球重力的人。他還發明了許多儀器,及證明了氧在呼吸作用及燃燒時所扮演的角色。

  2. (1656~1742)
    17歲入學牛津大學皇后學院時,已經是個優秀的天文學家
    19歲時協助皇家天文學家福蘭斯迪(Flamsteed)做觀測,福蘭斯迪盛讚他是個有天才的年輕人
    1675年格陵威治成立,而後福蘭斯迪擔任繪北半球星圖的工作
    1676年11月前往英國在南半球的殖民地最南端的聖赫倫那島(St Helene)進行天文觀測,在聖海倫那島的18個月中,儘管天候不佳,哈雷仍繪製了341個南半球恆星的星圖,這項工作為他贏得「南第谷」的美名。
    在英王查理二世的命令下,哈雷得到他的學位,並於1678年9月30日,成為英國皇家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士,年僅22歲。
    23歲時奉皇家學會的命令,到波蘭的但澤(Danzig)調停虎克(Hooke,彈簧的虎克定律、生物細胞的發現者)與赫夫留斯(Hevelius)的紛爭,讓已經68歲的赫夫留斯都不得不佩服這個年輕小伙子。
    他研究範圍相當廣,以現在的說法,他是天文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同時在數學、天文史、儀器製造、考古學也有著墨。改善六分儀、首次完整觀測水星凌日、發現在低緯度地區鐘擺擺動週期變慢、繪出世界第一張氣象圖、統計人口死亡率、發明潛水鐘、磁極的漂移、潮汐現象的解釋、預言哈雷彗星的回歸、發現恆星的自行、完整觀測月亮運行週期,林林總總,都是他著名的事蹟。
    在他最親愛的親人相繼去世後(妻子瑪麗死於1736 年,兒子愛德蒙死於1741年),跟著病逝,享年86歲。

  3. 哈雷:
    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於1686年出版,此書提出假設,認為有些彗星有封閉的軌道,也就是會有規律地重複出現;哈雷想驗證這個假設。

    從1695年起,他收集過去的觀測記錄,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加以分析,發現1305、1380、1456、1531、1607、與1682年觀測到的彗星軌道非常相似,應該是同一個彗星。如果這個推測是正確的,那麼它應該會在1758年再度出現,哈雷在1705年對世人做了預言,這是首次有人預言彗星的出現,他說:「如果1758年時他果然再現,那麼後代人將會記得,發現這顆彗星的功勞,要歸給一個英國人。」他說對了,1758年聖誕節(剛好也是牛頓的生日,真是美好的巧合),它又再次出現於世人眼底,比哈雷預測的稍微晚了一些些,並於1759年3月14日通過近日點。後來,這個最富傳奇色彩的彗星,果然以這個英國人為名,沿用至今。
    虎克:
    虎克(Robert Hooke)生於1635年7月18日,逝於1703年3月3日,是英國的物理學家與發明家。出生在威特島的弗雷什沃特,小時就讀威斯敏斯特學校。 1653年,進入牛津基督學院,並在此遇見了波以耳,擔任他的研究助理,幫他建立了奧托模型的空氣幫浦,使其完成早期對稀有氣體的物理及生理學效 應之實驗。
      1662年,虎克擔任倫敦皇家科學院的實驗評審員,於1663年正式成為會員;他的工作是修正與完成其他會員所構想的實驗。1665年獲聘為倫敦格雷莎姆學院教授 ,1677-1682年間,出任皇家科學院秘書。1666年於倫敦大火後就任城市測量員,最後卒於倫敦。

      虎克的成就頗多,像是以顯微鏡發現了細胞,發表彈性定律。他也研究晶體構造和聲音性質。虎克是第一位啟用發條來調節手錶的人,也是第一位用擺動來測地 球重力的人。他還發明了許多儀器,及證明了氧在呼吸作用及燃燒時所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http://www.wcjs.tcc.edu.tw/bio/bioist/hook.htm
    2http://content.edu.tw/junior/earth/tp_tm/new/item0602/halleysay.htm

  4. 虎克(Robert Hooke)生於1635年7月18日,逝於1703年3月3日,是英國的物理學家與發明家。出生在威特島的弗雷什沃特,小時就讀威斯敏斯特學校。
    1653年,進入牛津基督學院,並在此遇見了波以耳,擔任他的研究助理,幫他建立了奧托模型的空氣幫浦,使其完成早期對稀有氣體的物理及生理學效 應之實驗。
    1662年11月,虎克擔任倫敦皇家科學院的實驗評審員。
    1663年正式成為會員;他的工作是修正與完成其他會員所構想的實驗。
    1665年獲聘為倫敦格雷莎姆學院教授。
    1665年出版的《顯微圖說》,是虎克早期的科學工作。《顯微圖說》包括了60個觀察報告,主要是他把周遭一些物品放到顯微鏡下的觀察結果。
    1666年於倫敦大火後就任城市測量員,最後卒於倫敦。
    1677-1682年間,出任皇家科學院秘書。
    虎克的成就頗多,像是以顯微鏡發現了細胞,發表彈性定律。他也研究晶體構造和聲音性質。虎克是第一位啟用發條來調節手錶的人,也是第一位用擺動來測地 球重力的人。他還發明了許多儀器,及證明了氧在呼吸作用及燃燒時所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junior/bio/tc_wc/bioist/hook.htm

  5. 1649年進入牛津大學。
    雷恩〈Wren Sir Christopher〉
    1632.10.20~1723.2.25
    1653年穫得文科碩士學位。
    1661~1673擔任牛津大學天文學教授
    1665年他做為一個使團成圓到巴黎訪問六個月,並結識當時的義大利的建築師貝爾尼
    尼,並從當時正在建造的羅浮宮、凡爾賽宮中吸取了很多新的東
    西。
    1670年起他在英國興建許多教堂,設計風格多變,最傑出的
    就是聖保羅大教堂。他在事業上有許多對手,由於建築思想的不
    同及野心的驅使,他們反對雷恩的工作。
    1680~1682年擔任皇家學會會長。
    1714年雷恩把工程檢察 官的業務教給一個委員會,只保留一個空名,後連空名也保不住
    於1718年被解職。

  6. 哈雷:1680年,哈雷思索一個問題,他由克卜勒第三行星運動定律推導,太陽對行星的引力應該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但這個引力,是否能符合克卜勒第一行星運動定律所述:行星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哈雷無法證明,他向曾經研究過相同問題的虎克請教,也徵詢其他皇家學會成員,但沒有人能解,最後,哈雷決定去找牛頓。

    1684年8月,哈雷到劍橋找牛頓,發現他煩惱好久的問題,牛頓早在幾年前就寫下答案了!當時,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只是根據觀測記錄歸納所得,並不瞭解其原理,牛頓卻能解釋為什麼而且有觀測資料支持,甚至發現推導天上的天體與地上的物體的運動,均可由同一定律解釋:萬有引力定律!這真是驚人的發現,牛頓卻沒有發表的打算。

    牛頓向來不愛與人爭辯,終其一生,他的偉大成就都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發表。隨著二人的友誼逐漸增長,哈雷卯足全力說服牛頓,將他非凡的發現公諸於世,並分成幾卷出版成書。牛頓同意了。

    有人說,沒有哈雷,就沒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本改變歷史的書,這話一點也不假。哈雷想盡辦法、好說歹說才讓牛頓同意寫書;皇家學會同意出版這本書了,卻因瀕臨破產無法印行,哈雷於是自掏腰包,儘管此時因為父親的去世,他自己也有財務上的困難;最後,所有出版庶務都由哈雷一手包辦:和印刷商周旋、校訂、驗算數據和審圖。這之間還曾因為虎克宣稱是他先發現萬有引力,使得牛頓灰心想做罷,都靠哈雷鼓勵《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才有機會呈現在世人眼前。

    《原理》一書出版後大受歡迎,但真正看的懂得人卻寥寥可數,因此需要有人解讀宣傳,這個不二人選當然就是哈雷。哈雷寄了一封信給當時的英王,以《論海潮》為題,深入淺出地介紹潮汐現象。由此可知,哈雷是個蠻優秀的科普作家,同時也很有外交手腕;潮汐的確是個很好的宣傳話題,它與天文、物理相關,同時又與當時在經濟、軍事上扮演重要地位的航海學有重要關係,當然國王會大感興趣。

    這二位科學巨擘的關係相當密切,當牛頓任職倫敦皇家鑄幣廠廠長時,也不忘任命當時經濟狀況也不怎麼好的哈雷,任職位於卻司特(Chester)的鑄幣廠管理人,哈雷在此職位待了二年,直到鑄幣廠關門大吉。

    不過,也曾發生為人詬病的事。當時航海時,很難訂出經度,船難常因此發生,為此英國以鉅額獎金懸賞尋求解決之道。許多科學家都認為要從天文解決,他們提出相當多方法,現在當然知道其實都不太實用,不過在當時都討論的熱鬧滾滾,而不管使用哪種方法,都需要精確的天文觀測與星圖。哈雷與牛頓不知哪裡弄來,當時的皇家天文學家福藍斯迪花了四十年時間的觀測資料,未經同意便擅自印行,哈雷還在序文中批評、攻擊福藍斯迪怠惰、藏私,缺乏公開的精神。福藍斯迪為此大感震怒,他立即收購已上市四百本書中的三百本,一把火全燒了;福藍斯迪認為這些資料未經仔細檢驗,擅自發行有損科學家的名譽。各位看官,你們認為這是誰對誰錯?總之,福藍斯迪與哈雷的關係雪上加霜,後來福藍斯迪去世後,皇家天文學家一職由哈雷接任,福藍斯迪的遺孀生氣極了,她把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儀器賣光光,讓哈雷剛上任就面臨沒有儀器用的窘境。不過大家可不要以為福藍斯迪的遺孀侵佔公器,這些儀器很多都是福藍斯迪自掏腰包買的。

  7. 虎克(Robert Hooke)生於1635年7月18日,逝於1703年3月3日,是英國的物理學家與發明家。出生在威特島的弗雷什沃特,小時就讀威斯敏斯特學校。 1653年,進入牛津基督學院,並在此遇見了波以耳,擔任他的研究助理,幫他建立了奧托模型的空氣幫浦,使其完成早期對稀有氣體的物理及生理學效 應之實驗。
      1662年,虎克擔任倫敦皇家科學院的實驗評審員,於1663年正式成為會員;他的工作是修正與完成其他會員所構想的實驗。1665年獲聘為倫敦格雷莎姆學院教授 ,1677-1682年間,出任皇家科學院秘書。1666年於倫敦大火後就任城市測量員,最後卒於倫敦。

      虎克的成就頗多,像是以顯微鏡發現了細胞,發表彈性定律。他也研究晶體構造和聲音性質。虎克是第一位啟用發條來調節手錶的人,也是第一位用擺動來測地 球重力的人。他還發明了許多儀器,及證明了氧在呼吸作用及燃燒時所扮演的角色。
    http://www.wcjs.tcc.edu.tw/bio/bioist/hook.htm

  8. 1678年11月18日牛津大學授給哈雷碩士學位,慰勞其南半球測星的成功。11月30日皇家學會推選他為會員,後來又選他為皇家學會重要秘書。1680年赴歐洲大陸漫遊,在巴黎曾受熱烈歡迎。巴黎天文台台長噶西尼(Cassini)係一著名天文家,二人共同研究大彗星的位置,此為哈雷後來研究這顆彗星徑路時極有價值的幫助。在歐洲逗留二年,返回英國。1682年哈雷與一少女瑪麗杜克(Mary Tooke)結婚,安居於伊斯林頓(Islington)。在其居住處製置觀測儀器,開始觀測彗星,那顆大彗星終於在1682年來臨。哈雷認為它與1531年及1607年出現的大彗星是同一顆,於是預測其將於1758年再出現。後來果然在那年再度出現,這顆彗星就命名哈雷彗星,而哈雷名垂千古。
    http://www.toyps.ttct.edu.tw/allclass/science/scientist/scientist.htm
    1665年 英國人虎克 事蹟 :(1665年 英國物理學家虎克(Robert Hooke,1635~1703)在顯微鏡下觀察軟木切片,發現蜂窩狀小室,稱之為“細胞”)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20715439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