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課程概況:

星期一文學課:分寫1(邱鴻麟、卓麗容老師),部分同學桌球比賽。

星期一深度閱讀:廢除死刑的申辯小組申辯內容稿。(邱鴻麟老師)

星期二情意課:領導與企劃3。(李依霞、卓麗容老師)

星期二桌上遊戲:scotland yard。(邱鴻麟老師)

星期三資訊課A:程式設計(吳侑邦老師)。

星期三數理邏輯:部落格技術探討。(邱鴻麟老師)

星期五自治會:愛的長征  張平宜女士(軒宇的媽媽)演講。

星期四文明收藏家課程:磁力線、磁力砲、磁浮列車,部分同學桌球比賽。(邱鴻麟老師)。

星期四生態天文課:學校桌球比賽。(邱鴻麟、卓麗容老師)

星期三、五資訊課B:自由軟體inkscape。

成就引導課程:專題研究計畫書和聽力自學(Apartments for Rent)。

 

————————————————

星期二gs21(六年級)資訊課:專題研究發表技術討論。

 

在〈110418-0501★gs22★w11-12學習任務〉中有 45 則留言

  1. 愛的長征-張平宜女士
    愛,是不分種族、不分國籍的。有位勇敢的女士,跨越了國際上的仇恨,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幫助痲瘋村的小孩們。她的右腳溫暖著痲瘋村的孩子,左腳已踏向全世界。她雖然有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卻不忘關懷居住在世界角落,缺少愛的孩子。她是張平宜女士,一位為了大愛而付出小愛的勇敢女士。
    「為本我付出是一個人的幸福,是x,等於幸福。
    為小我付出是一個家庭的幸福,是2x,等於兩個幸福。
    為大我付出是一個社會的幸福,是x2,等於幸福的二次方。
    為超我付出是一個文明的幸福,是xx,等於幸福的幸福次方。」
    張平宜女士,付出小愛,關懷痲瘋村的小孩。痲瘋病,會讓人的手畸形,痲瘋病人受人們歧視。就連痲瘋病人的孩子也難逃一節,在他們睜開眼睛的那一剎那,人們歧視的眼神就已烙印在他們的眼裡。他們的右頰滿是家人的歡呼聲,左頰卻只剩世界的噓聲。痲瘋病人被趕到世界的偏離角落,人們用害怕、歧視的眼光,稱之為痲瘋村。他們喝的水,世人不喝;他們穿的衣物,世人不穿。他們明明是人,卻不得一人的待遇。他們居住在世上,卻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他們不被國家承認,不被人民尊重,沒有國家的證明─身分證。唯一的一所學校,竟然只有兩間破教室。孩子們小小就得幫忙家計,每天忙得灰頭土臉。像這樣在黑暗裡打轉的生活何時才會結束呢?
    張平宜女士,以記者好奇的身分拜訪痲瘋村。看到村子髒亂,沒水、沒電的樣子,有如踏進了被遺棄的50年代。更令她心痛的是痲瘋病人的孩子,竟然比痲瘋病人還不如。他們沒有身分地位、沒有教育機會,得不到一個人該有的權利,也得不到政府的補助。張平宜女士,為了痲瘋村的孩子,為了文明的愛。不畏旁人的眼光,不畏世人的排斥,一心一意,改善痲瘋村的設施。希望世人不要再用那種害怕的眼光看待痲瘋病人,痲瘋病傳然的機率很小,大多數人確觀念錯誤,誤導大家,使人們自亂陣腳,連累了無辜的孩子。張平宜女士決心想幫助這些孩子。她用堅韌又柔軟的心,爭取孩子教育的機會,鼓勵村民看向希望之光。這些年來,她常為了這個夢想而遠到大涼山努力,她的右手緊抱著痲瘋村的孩子;左手緊握著希望的堅持。終於在2005年大營盤小學有了第一屆畢業生,在全校學生眼淚的祝福下走出了校園。在張平宜女士極力的爭取之下,他們從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踏向了光明的社會。社會中於接納了痲瘋村的孩子們,痲瘋村的孩子更因為了解何謂痛苦,更努力的讀書、工作。張平宜女士創造了許多紀錄,這些紀錄依然還會延續下去。
    張平宜女士創造的幸福花香,已經飄散於世界的每個角落了。張平宜女士付出的愛,是文明的愛。這種愛可以跨越種族、國家的區隔,更能將仇恨轉為愛的力量。這是一種深不可測的愛,身於臺灣的我們能嘗到文明的愛是多麼的幸福!文明是將仇恨轉為愛的美,這種美經過許多人的傳播已經在臺灣的土地上萌芽了!張平宜女士的經歷,讓我了解到用文明的愛關懷世界,是件多麼美的事!希望大家都能享受這種愛。

  2. 台灣娘子上涼山-愛的長征
    一個台灣的母親,因為自己是記者,而到大陸的痲瘋村採訪,它位於四川越西縣,一的世界隔絕的世界,原本發誓不再到那個地方,卻因為看到那裡的痲瘋病人所生下的子女,是多們可憐,所以這位記者決定要一個人到那裡,幫助他們,這位偉大的母親就是六年級林軒宇的媽媽─張宜平女士。
    感染到痲瘋病的人,病毒會到他的神經末梢,然後侵蝕掉,那個人被侵蝕的部位就會開始沒有知覺,臉也可能會變的畸形,但是這種病毒並不會傷害到人們的主要器官,像是心臟等,所以麻瘋病人也可能活到幾百歲。人們總是以為痲瘋病會傳染,所以把這些痲瘋病人丟到山谷中、深山中等偏遠地區,讓他們和外界隔離,他們被稱為痲瘋鬼,大家也都不願意接納他們,如果他們到山下買生活用品,店家也會因為他們是痲瘋病人,而不賣給他們鹽、味精……日用品,他們穿過的衣服別人不穿,喝過的水別人也不喝,而這些病人為了要存活,所以各個都過著自力更生的生活,他們也想要傳宗接代,所以生下了孩子,但是這些病人所生下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九本身他們並沒有生病,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在長期與痲瘋病人想處在一起才有可能會感染,可是卻要待在一個沒有任何資源、行政補助的地方,六歲的孩子要可能要照顧四歲的,四歲的要照個兩歲的,就這樣一個帶一個,但他們沒辦法選擇自己要出生在哪裡,也沒辦法有身分,更沒辦法就讀,所以他們的眼神總是空洞、無神,但也因為張宜平女士的幫助,讓他們離開了這種生活。
    在台灣,我們遇到困難時政府會幫助我們,但在對岸如果有人遇到瓶頸,政府會因為要照顧的人太多,所以無法全部的人都幫助到,只好放棄一些,但是這些被政府放棄的人正是這些麻瘋病人,但他們也是人,為什麼他們不能得到別人可以得到的,他們的村落為什麼一直都停留在50年代?就是因為他們沒辦法和外界接觸,過著像原住民的生活,所以台灣的這些善心人士就代替對岸的政府來幫助他們,讓他們也能夠親近這整個世界。
    張阿姨到了那裡,看見那裡的小學,看見那裡的孩子,看見那裡的環境,他覺得怎麼會有一個地方是長這樣的?小學只有兩間破教室,孩子沒有衣服沒有食物,那裡連電、水都沒有,若我們待在那個環境下,或許一天就受不了了,更別說要在那裡住一輩子,他決定要伸出他的援手,幫他們解決這些困難,他投入大量的基金,幫助他們蓋一座小學,幫他們向政府申請身分證,又考量到這些孩子因為就讀的時間很晚,所以小學畢業時可能就已經是20幾歲了,他們讀完大學可能都已經30幾歲了,於是他將這些孩子送到青島,半工半讀,學習他們想要學、應該要學的技術,現在大營盤村小學(痲瘋村所蓋的小學)已成為一個對外開放的小學,別的縣市的學生也都來這讀書,我想,大家一定都非常感謝張阿姨所幫他們做的一切。
    張阿姨願意犧牲她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來幫助原本和他毫無關係的人,可見他知道這些孩子的前途和我們一樣是無限的,每個孩子都很聰明,只是有些孩子沒辦法看見他們的未來,更沒辦法創造前途,一切的一切全都不是他們自己選擇的,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幫助他們,讓他們找到未來,創造自己的一片,我們要像張阿姨所說的一樣,要愛自己也要愛別人,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別人,這堂課大家全都到了涼山,和那裡的哥哥姐姐們聊了天,更了解了他們的生活環境,或許我們沒辦法真的到涼山,但是我相信因為張阿姨的努力,他們現在一定在青島過著美好的生活,大眾接納他們了,他們更找到了自己的夢想,或許有人也完成了這些夢想,如果我是他們,我的夢想就像張阿姨所說的是存錢,然後飛到台灣感謝這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我們一定要學著去珍惜,身邊的每一樣事物,只要我們的身邊有水、電,今天就是一個幸福的一天,只要我們可以不去歧視別人或不被別人歧視,那你就是一個幸運的人,只要你的身旁有關心你、陪伴你的人,那你就可以藉由他們的關心、陪伴,去溫暖他人,張阿姨藉由他踏溫暖的手,帶給痲瘋村一個溫暖、窩心的世界。

  3. 拯救痲瘋
    你聽過「痲瘋病」這三個字嗎?你聽過「痲瘋村」這三個字嗎?你聽過真正「可憐」的人是多可憐嗎?真正被「歧視」的人是怎樣的心嗎?你看過現在還有超過16歲的人還沒有身分證嗎?你看過成天受人歧視說:「你有痲瘋症喔?一ㄜ~~走開啦!」還要被政府用地形隔離,這不是悲慘是什麼?現在有了醫療痲瘋的設備,政府又為何要將他們隔離,遺忘他們,他們的生活非常苦,自力更生,幸好有我們台灣的善心記者:張平宜女士,他藉由記者的身分來到大營盤村,他是一個痲瘋村,受盡大家的歧視,生活非常困苦,也沒有受到一些教育,別人看起來就是個文盲,他們活得非常困苦。

    痲瘋症,會讓人手指頭的神經等等壞死,手會變畸形,所以會受世人歧視,他們喝過的水世人不喝,他們穿過的衣服世人不穿……連政府也是,一張人民必須有的身分證也沒有,國家完全不能認定他們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子民,所以不能給他們身分證,明明有95%的機率都不會傳染,只有5%會傳染而已,是藉由接觸……等等方式傳染,由於大家的觀念錯誤,因此而歧視他們,他們是想說:「我們和你們一樣,我們都很健康」連講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在張阿姨的努力下,成功畢業了,我們小學畢業是12、13歲,他們有18、19、24、28……歲,非常晚畢業,他們小學畢業後,有的可以在讀國中,有的就出去半工半讀了,一邊讀書一邊打工,他們可以不用受盡歧視了,他們可以拿到身分證了!他們可以重獲自由了!政府也同意他們的身分,身分證對他們來說就是「得來不易」,張阿姨經過十年的努力,他們很開心的到外面工作,努力籌備一些錢,想到台灣來看看能讓他們重獲自由的恩人到底是哪些人,應該好好的對他們報恩!

    每個人都是一個生命,痲瘋?只不過是一種疾病,傳染了,那又怎樣?我們應該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每一個人都是人,我們不應該用異樣的眼光對待他們!

  4. 來自遠方來的一封愛心
    打完桌球,我急切的想去聽可以感化人心的演講,不管時間剩多少,我都想去聽!張阿姨前神是一位記者,在2000年時退出記者這份工作到偏遠地區「中國涼山」,去幫助一群痲瘋村的小孩,但是他們卻像一般的小朋友一樣,健健康康,只不過受到差別待遇,出去都被別人掛上一個牌子,「痲瘋村的小孩」。大眾看到他們都會說:「痲瘋村來的小孩!我們不要靠近他」,也因為這樣,中國政府早在十幾年前,就把他們流放到中國涼山的荒郊野外─大營盤村。
    中途進資優班,我看到影片中,當地小孩的頭髮怎麼變褐色的?原來是強烈的太陽把頭髮都曬成這樣了,可見在村子裡一定很熱,哪會像我們都市小孩,熱了!就吹冷氣。影片中,有位大哥哥看起來差不多有18、19歲了,但是卻還沒小學畢業,他說:「我非常的想要讀書,讀書就像我們的良師益友一樣……」,在西湖國小,卻有非常多人說:「好煩喔!明天還要上學」,我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
    在這次的演講中,張阿姨告訴我們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你們將朗想要做什麼的可以,但是一定要做個感恩惜福的人」,我覺得這段話非常有道理,因為只要我們感恩惜福,就會有那顆關懷別人的心。

  5. 愛的長征
    張平宜女士,原是一位記者,帶著好奇的心情前往大陸四川省凉山州越西縣的一個痲瘋村去採訪,後來以媽媽的身份去體會,覺得他們真的很可憐,一心一意就想幫助他們。
    痲瘋症的細菌會慢慢的侵蝕掉手指或是腳趾,臉也會變畸形,最後末梢神經也會被侵蝕掉,這樣手腳就沒有知覺了,包括冷、熱、酸、痛……等等。他們喝過、用過的水世人不用,衣服世人也不穿;沒有身分證明,也沒有受教的機會,政府也不把他們看在眼裡,好像消失了一樣;只有5%的機率會傳染,世人還是非常歧視他們;柴米油鹽醬醋茶也都不賣給他們,不是沒了或不想賺錢,而是歧視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人們的想法、觀念錯誤,把他們當麻瘋「鬼」一樣看待。
    張阿姨到了痲瘋村後,看了一下環境,看了一下大人小孩,又看了一下小學,心想:這世上怎麼會有一個這樣的地方?衣服都是撿別人穿過的來穿,小孩甚至不穿,再來是那個小學,只有兩間破破的教室,這樣孩子怎能好好的讀書呢?所以決定要幫他們做一下改革,幫他們把原本的小學建立好,並跟當地的教育局談,讓它成為一所正式小學,叫大營盤小學,且培養出第一屆的畢業生,再來是努力的跟當地政府申請他們身分證,讓他們正式成為中國人民共和國的人。
    痲瘋病人只不過得了一種病,人偶爾也會生病嘛!你被傳染了又怎樣,現在可以治療啊!所以我們不可以歧視痲瘋病人,他們不過的難看一點罷了!

  6. 愛的長征─張平宜女士
    禮拜五我們請到了林軒宇的媽媽來為我們演講,其實她不算是來演講,只是跟我們講大陸涼山上的一個痲瘋村的故事。

    台灣的痲瘋病人都是老人,但是涼山上的痲瘋村卻有一堆小孩,那些小孩的肚子都大的跟皮球一樣,但張阿姨跟我們說那是水腫,然後痲瘋病人的神經還會被痲瘋病菌給侵蝕,而老人臉上總是皺皺的,眼睛都是兔子眼,好像得了紅眼症,而手的神經被侵蝕後,就算手被燙到也絲毫無感覺,所以很容易受傷,小孩什麼都不懂,當張阿姨還沒去那裡的情形是這樣,但是張阿姨到了那裡時,為這些小孩感到可憐,於是用做母親的心情,關懷他們,在夏天幫他們洗澡,但他們一年也只洗那一次,還把他們原本的兩間破教室,改建成一間小學,成為中國第一所在痲瘋村的學校,那裡的人都不會講國語,只會講他們的彝(ㄧˊ)族話,而他們小學的第一屆畢業生,有的都已經二十幾歲了,而我們十二歲就畢業了,想一想,他們真的很可憐。

    而現在他們都會說國語了,而且他們也有小孩,現在在青島的學校邊工作邊學習,現在那個痲瘋村終於被中國政府認同,但關於身分證的問題,在台灣我們只要滿十四歲就可以辦理自己的身分證,但在痲瘋村裡只有一個人有身分證,這張身分證還是張阿姨跟他們的教育部長吵架吵來的,跟他們比起來,我們真的太幸福了。

    人類生而平等,為什麼痲瘋病人就要被排擠,出去買個菜也不行,中國大陸真的要把這個問題想一想,雖然我們身在台灣,但我們還是要多多關懷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以及那些不知道愛是什麼的人,把愛傳遞給他們。

  7. 痲瘋村重建之路
    林軒宇學長的媽媽張平宜女士,是資深媒體人,花了十年時間在中國涼州為那邊的痲瘋村作改建。痲瘋病人生下的孩子和一般人是一樣的,但卻常常受到歧視,因為一般人總認為,父母有甚麼病,小孩一定有病的錯誤觀念,以至於那邊的小朋友,很沒有自信,今天軒宇媽媽將與我們分享她為那些小朋友所做的付出及遇到的困難呢!
    軒宇媽媽剛開始在那邊做改建時,有遇到許多困難,像得不到當地人的信任,無法了解他們的需求,也就無法為他們提供所需的幫助,不過軒宇媽媽後來和他們一起上課,和他們聊天,也就和他們變得很熟,就能夠得知他們的所求了。
    軒宇媽媽在那邊所做的改建主要是學校,因為那邊的痲瘋村只有一個小學校,只有兩個老師,都是工友兼任,從來沒有一個小朋友畢業過,而讀書又是他們與世界接軌的唯一道路,所以軒宇媽媽就從學校做起,先募集資金在學校,接著在台灣招募義工,向當地政府申請老師,還和教育部長大吵一架呢!而在軒宇媽媽的努力下,現在已經有12個老師,有很多小朋友畢業,也已經成為正式小學了呢!那邊小學的第一屆畢業生現在已經在青島做職業訓練,成為那裏的第一批希望,我也希望他們能夠爭取光榮,不辜負軒宇媽媽的努力。
    那邊痲瘋村的人本來都拿不到身分證,你知道拿不到身分證是多麼可怕的嗎?不能上學,不能搭飛機,不能看醫生,幾乎甚麼都做不了,於是軒宇媽媽就為當地的人申請了身分證,在過了很久之後,才得到回覆,還好,最終還是讓那些人擁有了身分證,可以走出那個痲瘋村,看到希望。
    我覺得軒宇媽媽能夠下這麼大的決心,前往涼州為他們真心真意的付出,真的很令我感動,因為那些人跟軒宇媽媽非親非故,怎麼有辦法呢?但軒宇媽媽是用他那寬大的心胸,看到他們的困難,盡自己所能幫助。所以我決定,將來看到有需要幫忙的人,不論是跌倒的老人,迷路的小朋友,我都會幫助,從自己身邊做起,成為社會上一個會幫助人,有用的人。

  8. 愛的長征—張平宜女士
    偏遠地區的人、住在痲瘋村的人、得了痲瘋的人,就不能到愛嗎?就不能學習知識上學嗎?為什麼他有,我沒有?上天真不公平,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就連你這麼幸福的人,也這樣想,那那些得了痲瘋的人怎麼辦,他們比你更可憐,那他們不是難過死了?你覺得呢?
    真討厭,為什麼是我!真討厭,為什磨不是我!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老天爺怎麼做都不對,我們現在的人做什麼都很方便,食衣住行通通有,但還不滿足,實在是「幸福到什麼叫幸福都不知道」,也不懂得「惜福」,我猜,這樣的人應該很難想像住在痲瘋村的人怎麼生活吧!
    身為一個記者的張平宜女士,以記著的身分到大陸四川越西縣的痲瘋村採訪,看到他們那髒亂、沒水、沒電的模樣,真令人心痛!不過真的讓張平宜女士想幫助她們的原因並不是這,而是因為他們明明也都是人,為什麼待遇差別那麼大,我們常常用那害怕及歧視的眼光看待他們,得了痲瘋的病人穿過的、吃過的、用過的,普通的人都不穿、都不吃、都不用,因為他們怕得了痲瘋的人會傳染給他們,也因為這樣,痲瘋病人子女能受到的教育就很少,以前,他們只有兩間破破的教室,及一個老師,學到的知識也只有一點點,像數學,他們就只有教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都是一些我們一、二年級就教的課程,都很簡單吧!但有的從小就一直學這個,所以到大的時候也只會這些,自從張平宜女士伸出援手之後,痲瘋村就有了大大的變化:原本兩間破破的教室便成了一所跟我們一樣的大營盤小學;原本簡單知識,變成有分年級的深度;原本可憐、艱難的生活便好了許多;原本傷心、嘴角下垂的臉部,變成開心、充滿微笑的臉…,這些轉變大家都看到了,聽張平宜女士說,為了能讓那些學生學會更多知識以及發現自己未來的路,她建議他們半工半讀,而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將來的某一天,等他們存夠的錢,就能來臺灣見我們,真令人期待他們的到來!
    張平宜女士左眼看見他們的困苦及努力,右眼卻看見他們的成功與成就,左手推他們一把,右手卻拉他們走向未來的路。愛是不分國際的,愛是不分仇恨的,幫助也是,所以大家一定要永遠懷著愛及幫助人的心喔!

  9. 愛的長征 張平宜女士
    張平宜女士,她不單單是一位母親,還是一位資深媒體人,在中國四川省涼山州越西縣的痲瘋村(大營盤村),興建第一所痲瘋病人子女小學¬-大營盤小學。
    踏進痲瘋村,就像踏進50年代,「痲瘋病人的子女,所得到的待遇,比痲瘋病人更不如」,痲瘋病人的子女,沒有身分,不能讀書,一點救濟也沒有,身分證對他們來說,更是得來不易。從只有兩間教室的破學校,到一間設備較齊全的學校,經歷了許多困難。他們喝過的大家不喝,衣服大家不穿;雖然痲瘋病有95%的機率不會傳染,只有5%的機率會傳染,但大家還是躲避著他們、歧視他們。
    張平宜女士非常勇敢,她犧牲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到這麼偏僻的地方照顧可憐無助的痲瘋病人,以及他們的子女,並且幫他們爭取學習的機會。
    愛,是不分種族、不分國家的,我們要付出的愛,不只有對台灣的人付出,更要對全世界的人付出。

  10. 台灣娘子上涼山-愛的長征
    前幾天,就有聽邱老說星期五要聽資優班一位學長(林軒宇)的媽媽演講他為痲瘋村的所付出的愛、及其中遇到的瓶頸。
    「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張平宜,張阿姨。」邱老說完,張阿姨從邱老手中接過麥克風的那一瞬間,我心想:這樣一位外表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的媽媽,怎麼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一個被遺棄的村落?!就因這個疑問吸引了我,讓我開始對他的演講產生了興趣!
    它位在中國四川省的涼州,那是個被世界遺棄、隔絕的村落,那裡的居民是沒有身分的,總是受到大眾異樣眼光的看待。張阿姨原本是位資深的記者,有一次採訪,到了一個名叫「痲瘋村」的村落,痲瘋村之所以會叫痲瘋村是因為大家認為是痲瘋病人的人通通被外界隔絕在這個村落裡。「痲瘋」是一種傳染病,被譽為第三危險疾病,被感染到的病人,病毒會到他體內各部位的神經,然後開始侵蝕,被侵蝕的部位就會沒有知覺,例:臉會畸形、嘴唇會腐爛、手指頭也變畸形….等,但他就是不會把你的主要器官侵蝕掉,所以很多麻瘋病人都可以活到一百多歲。人都是自私的,中國人因自己不想被麻瘋病人感染到,所以不顧他們的感受,把他們隔絕起來,不給予他們身份,並且視同他們是個隱形的村落。
    張阿姨原本以為痲瘋村裡大多都是老人,沒想到,一眼望去,看到最多的竟是小孩!那裡的小孩他們並沒有得痲瘋病,但大家都認為,爸、媽是痲瘋病人,生出來的小孩也一定會被感染到,所以那裡的小孩總是受到歧視,變得很~沒有自信。張阿姨以一個母親的角度看到那裡的小孩每個人的眼睛都是無神的,非常心痛,所以下定決心要幫助他們,讓他們在這個世界上不僅有了身份,也不再被眾人排擠。
    剛開始,張阿姨必須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到涼州去幫助他們,我很佩服那位學長和他的哥哥,他們會體諒自己的媽媽長期不在身邊,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媽媽是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去玩樂。張阿姨為他們付出很多的時間、愛、與關懷,他就是抱著「這些孩子和一般人一樣都是人,都很健康,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個國家,就應該要有身份,不能因此受這個社會的「差別待遇」這個心態,堅持到現在,如今,在張阿姨堅持不懈的精神、與努力的廢鬥下,「痲瘋村」已不再是個被遺棄的村落。名字不僅改了,也恢復一個受到重視的地方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