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緯度對船員來說容易多了,主要是運用北極星與正午太陽在海平面上面的高度。然而準確的儀器就是利用星盤,星盤的演進就像現在的電子儀器,越變越小,不斷提昇精確性與攜帶性,請你彙整資料將星盤的演進說明出來?

在〈【教學網誌008號】銀河系大定位:星盤(astrolabe)的演進★gs18-三六組專屬任務★〉中有 9 則留言

  1. 星盤最早是一跟棒子和一個圓盤,後來由牛頓和哈雷繼續研究討論,而發明了四分儀,漸漸成為六分儀,和八分儀,最後就演變成現在的星盤!

  2. 小郭  ˋ︿ˊ
    看我的
    伸縮自如的橡膠機關槍
    ———O ———O     
     ———O ———O   (★︿★)
    ———O ———O    /   \ 
     ———O ———O    | |   <--小郭
                  o o

  3. 四分儀 九十度的分度器,為舊時測量天體高度的儀器。
    六分儀(sextant),在測繪和船舶通信導航中,是由分度弧、指標臂、動鏡、定鏡、望遠鏡和測微輪組成,弧長約為圓周的六分之一,用以觀察天體高度和目標的水準角與垂直角的反射鏡類型的手持測角儀器。廣泛用於航海和航空中,用來確定觀測者的自身位置。
    在測繪和船舶通信導航中,是由分度弧、指標臂、動鏡、定鏡、望遠鏡和測微輪組成,弧長約為圓周的六分之一,用以觀察天體高度和目標的水準角與垂直角的反射鏡類型的手持測角儀器。廣泛用於航海和航空中,用來確定觀測者的自身位置。
    六分儀的原理由伊薩克·牛頓提出,1732年,英國海軍開始將原始儀器安裝在船艇上,因為當時最大測量角度是90度,因此被稱為八分儀。1757年,約翰·坎貝爾船長將八分儀的測量夾角提高到120度,發展成為六分儀。其後六分儀的測量夾角雖然逐漸提升到144度,但是其名稱卻一直保持不變。
    沒找到八分儀和星盤
    不過我知道一件事
    *四分儀是一整個的圓的4分之一,是星盤演變的第一順序
    *六分儀是一整個的圓的6分之一,是星盤演變的第二順序
    *八分儀是一整個的圓的8分之一,是星盤演變的第三順序
    *星盤就是像小郭說的一個圓圓的儀器,是一整個圓的1分之一
     也是最古老的一個

  4. 星盤後來變成了四分儀,又變成六分儀,又變成八分儀。
    四分儀
    四分儀即象限儀。
    象限儀又名地平緯儀,中國傳統用四象表示四方,因此象限儀以四分一個圓形而得名。象限儀用於測量天體的地平高度及天頂距離。象限儀的功用相當於簡儀當中地平裝置上的立運環。立運環為全圓環而象限儀只用90度圓弧。但對於實際測量,這已經足夠。所以象限儀可算是簡儀的地平裝置的簡化設計。
    象限儀是用來測星體在地平上的高度或它的天頂距離。方法是移動窺衡,由立耳測橫軸和星成一直線時,把窺衡定住,則游表所指的度數,就是星在地平上的高度或天頂距離。
    六分儀
    在沒有GS之前,航海家靠著六分儀來縱橫四海,這外型古怪儀器令航海家不會迷途,六分儀主要是用來測量兩物件之間的夾角,在航海上常用來測量太陽和水平線之間的夾角。它有兩塊鏡子,其中一塊是一邊透明,一邊反射的固定鏡子,另一塊則安裝在一支活動臂上。觀測者通過小望遠鏡觀望水平線,同時調較活動臂,讓天體(例如太陽)的光線剛好反射到小望遠鏡,這樣,太陽的影像便會和水平線重合。再查看刻度,便可知道太陽距離水平線的角度了。
    六分儀是相當準確的儀器,能達到10角秒(1角秒即1度的1/3600)的精度,而實際定位則準確至1公里左右。

  5. 星盤(又稱天文觀測儀或星象盤)是最初航海員測量所在位置的緯度,星盤是一種銅或錫至的原盤,它利用北極星或正中午的太陽所在位置跟海平面的角度,即能知道所在緯度,但因為星盤是圓的,所以如果人員不小心失手而使星盤掉落話,星盤就會隨著波浪起伏而到處滾動。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星盤的便利性便大幅跌落。向有些科學家(例:牛頓、哈雷、哈德里和高福瑞等……)想盡辦法,要把星盤的功能再提升,便做出利用四分之一個圓(四分儀,又稱象限儀),和六分之一個圓(六分儀),來提升星盤的準確度,只不過還是不能測量所在經度。

  6. 星盤,他的發端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其發明的年代當在托勒密時代或更早,在中世紀的阿拉伯和歐洲趨於流行,是西方古代天文測量的基本儀器之一,也是星占學家用於星占活動的工具。
    據<元史.天文志>記載,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西域人札馬魯丁造西域天文儀器七件來華。其中,第七件就是星盤。此書是記載西方星盤最早傳入我國的文獻。
    星盤的分類:簡化平面儀、複雜平面儀、直線儀、球體儀等四種。
    明末隨著西方傳教士來華,包括星盤在內的西方天文儀器寶物以及相關製作原理的文獻被先後介紹到了中國。
    傳入中國的星盤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為可觀測多個天體的複雜形式平面儀;另一種為專以觀測單一天體的簡化形式平面儀。
    來華傳教士和中國人在製作這兩種形式的星盤中,都先後融合有中國傳統天文學的內容,如根據不同的需要而配有十二辰、二十四節氣和二十八宿等標識,故又有著多種不同的仿製和創作相結合的變型,並有著不同的稱謂,如平儀、星晷等。
    第一部介紹西方星盤的中文著作<渾蓋通憲圖說>,由利瑪竇口授、李之藻筆述,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兩人合作譯述而成。

    資料來源:彩圖版 中國古天文儀器史 編者潘鼐 春光出版

  7. 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星盤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三時,三十萬軍民齊聚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這時升起了五星旗。朱德宣讀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接著,舉行了閱兵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一九七八年,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從平均主義向市場經濟走出了嘗試性的一步。它創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歷史。自十八世紀英國發生工業革命以來,世界被西方統治,或者說是被歐洲和美國統治。直到二十世紀中期以前人們普遍都認為,但是東亞的崛起告訴人們,情況不是這樣,引人注目的是中國的轉變,已經使世界的重心東移。二十一世紀權力不再掌握在歐美手中。也很少有人預料到中國能夠上升得如此之快。天王星為改革與變動之星,一九七六年,太陽弧推運天王星沖命度,一九七八年,天王星再沖命宮內的月亮,一九七八年是鄧小平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年份,這開啟了一個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之久年均兩位數經濟增長率的年代,中國經濟也得以轉型。

    次限法推運,一九七六年,次限的命度也正好離開土星的沖,華國鋒在一九七七年中共十一大上作政治報告,宣佈「文化大革命」結束。十一大閉幕後的人民日報社論宣稱:「這樣,歷時十一年的我國第一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以粉碎『四人幫』為標誌,宣告勝利結束。」在這時,次限的木星與星盤的天頂成六十度,木星為經濟宮之主星,此為一九七八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星相。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經濟社會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活力,經濟總量和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中國的國際地位也顯著提高。28年來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

    到二○○六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已經二十八年。二十八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創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以改革開放為標誌的歷史新時期,國家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制度在除弊創新中自我完善和發展。

    新華網北京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專電(記者陳剛)商務部二十三日公佈的資料顯示,二○○五年中國人均餐飲消費支出達到680元,比改革開放初期的一九七八年增長了118.4倍。 二○○五年中國餐飲市場快速增長,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張,連續十五年實現兩位數高速增長,與改革開放初期的一九七八年相比增長161倍。

    從二○○六年次限星盤來看,次限的天頂與內層金星成六十度,次限的木星力道最大,正與內層的命度合相。次限的金星與內層的木星將合相,二○○八年成正相位,正是北京主辦奧運。

    二○○六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說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是深刻總結改革發展歷史經驗得出的重要結論。……二十八年來,我們大力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同時不斷加強和改善國家的宏觀調控,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 9.6%的速度增長,並且有效抑制了市場經濟的週期性起落,總體上保持了平穩發展的態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把對外開放作為基本國策,形成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對外經濟貿易規模迅速擴大,既有力促進了國內經濟的發展,又為世界各國帶來了合作共贏的機遇。

    從二○○○年開始,中國對全球GDP成長的貢獻度(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就已經超過美國,更比印度、巴西和俄羅斯三國加起來的貢獻多出一半以上。中國大量買進美國政府公債,使美國得以維持低利率,刺激了美國人的花錢意願。中國對能源的饑渴,使全球油價創下新高。中國在二○○一年加入WTO,對外打開了全世界最大市場。經濟不斷成長,信心日益增加,中國在世界舞臺上也起了變化,開始扮起強權的角色。

    由於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快速,二○○五年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達到18兆2,321億元人民幣,較二○○四年成長9.9%;而固定資產投資成長率則達到27.2%,顯見中國大陸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仍相當龐大,宏觀調控措施對減緩經濟成長及固定資產投資金額成長並無顯著成效。

    最值得注意的是木星為財星,如以一度的容許度計算,次限木星在命度駐留的時間將達二、三十年之久,中國持續的發展,必帶來全球經濟巨大衝擊。在中國大陸持續進行宏觀調控下,經濟發展及趨勢仍有待觀察。

    在對外貿易方面,中國大陸二○○五年全年進出口總額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4,221.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3.2%,中共改革開放二十八年,成就可謂一長串,二十八年前,中國的外匯存底不足200億美元,時任總書記的胡耀邦還喜不自禁說,這麼多外匯都不知道該怎麼花了,而今至二○○六年二月底為止,中國的外匯存底已增至8537億美元,可能超過日本的8501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二○○四和二○○五年的外匯存底暴增一倍,二○○五年底達8189億美元,平均每月增加170億美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