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科學課程】學習心得分享區

37

Posted on : 02-03-2009 | By : jlr | In : 作品分享

在同學的期待下,郭老師的科學課又重新開張了。科學課中,你觀察到哪些有趣的現象?或是發現哪些科學原理原則呢?

Comments (37)

潛艇指揮官 98.2.27
今天老師要教我們潛艇指揮官,這令我十分期待,因為從小我就對潛水艇感到興趣,如今能知道它的原理及實驗,那真是太棒了!
潛艇指揮官的作法:1.先將一瓶600㏄的蘋果西打喝完,再把水倒進去(不要全滿,留一些空氣)2.把滴管剪剩下1.8㎝到1.0㎝3.在滴管裡加水4.插上銅釘(千萬不能是鐵釘,會生鏽)5.把坐好的滴管放進裝水的蘋果西打,並且蓋上蓋子,用力壓,看能不能沉下去,再鬆手,會不會浮起來了。放進蘋果西打後會的滴管有三種可能性:1.太輕,滴管整個翻起來,沉不下去,失敗。2.滴管沒有翻起來,並且能隨意操控它上或下,成功。3.直接沉下去,失敗。
其實,潛水艇的原理就是阿基米德原理。而什麼是阿基米德原理呢?它是指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等於所排開的液體重量。物體的浮與沉,也牽涉到密度的問題。當物體的密度小於液體的密度時,就會浮上來;相反地,當物體的密度大於液體時,就會下沉。而密度是怎樣求出來的呢?密度是質量÷體積。潛水艇的浮與沉是船身裡有一個佔據相當大空間的『壓艙』,當潛水艇浮在水面上的時候,壓艙裡沒有水,因此質量較輕,在除以潛水艇的體積後,密度小於海水,所以會浮在水面上;而當潛水艇要潛入海中時,壓艙的進水口就會打開,引入海水,在潛水艇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因為增加了海水的重量,使得潛水艇的密度增大,超過了海水的密度,因此就往下沈了!而當物體浮在液體上時,重量=浮力;當物體下沈時,重量大於浮力。因為潛水艇的體積固定,所以它所能排開的海水重量是固定的,也就是說最大的浮力是不變的。這種情況下,要控制潛水艇的浮沈,只能改變潛水艇的重量,也就是上面所說的排水、進水的方法。蘋果西打裡的滴管也一樣,當你用力擠時,水會進入低管裡,使它變重,自然就會往下沉了,當你鬆開手,水會流出,滴管就浮起來了
今天實驗時,我的滴管大半都沉在下面,只有少數的浮在上面。我想是因為滴管裡加的水太多,導致他的重量大於水的密度,所以才會沉下去。回家後,經過不斷的改良、實驗,將滴管裡的水量減少,讓它的重量減輕,密度小於水,這才讓我的潛水艇完全成功,也才徹底的了解它的製作原理。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52209109

心有千千結—「紙」能承受的重量 98.03.20
你知道一張A4紙能承受的重量嗎?你知道使用哪一種方法可以讓它承受的力量最大嗎?你還知道承受的技巧嗎?如果不知道,就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一上課,郭老師叫一些人去拿糾察棍、28瓶蘋果西打和塑膠袋。她說不能用黏膠,只能用「紙」讓糾察棍與塑膠袋綁在一起。塑膠袋裡要裝蘋果西打,看看 紙能支撐幾瓶蘋果西打的重量。郭老用過一種方式,可以吊600㏄的蘋果西打67瓶呢!我用打結的方法,綁了一個活結。把一瓶又一瓶的西打放下去,到了第 18瓶時,終於支撐不住,紙斷掉了。後來我們不斷的改進,終於研究到可以放27瓶了。就在我們興高彩烈時,邱老說他要試試看,他也是用打結的方法,只是他 放了4個塑膠袋,不知葫蘆裡賣了什麼藥?他放每一瓶時,都會放在不同的塑膠袋裡。瓶子擺完時,紙依然還沒斷,老師又加放了9本百科全書,但是紙張居然沒有 斷,真是厲害啊!
其實,邱老是用重力分散的方法,在打結的地方細,而綁的地方較厚,棍子不搖動,這樣,紙就可以承受較多重量。分散重力的原因是:假如你把蘋果西打放 在同一個塑膠袋裡,重量會集中在一個地方;如果分散重力,每個塑膠袋的重量平均,就能使紙支撐久一點。打結的地方細,而綁的地方較厚的原因是:如果綁的結 都一樣厚,支撐力就一樣;如果中間厚的話,因為是受重力的地方,便可以承受較多物品。
這堂課令我大開眼界,再也不敢小看一張薄薄的紙。上完課,也讓我知道科學的知識真是深奧,沒想到利用力學原理,可以讓輕如羽毛的紙,變成一位超級大力士。

第三週心得-潛艇指揮官
星期五下午,郭老又回來幫我們上課了!這次老師要教我們在可樂瓶裡作「潛水艇」,我想因該很有趣,所以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上這堂課。老師先教我們如何做潛艇:1.把小滴管長長的部分剪掉(留1.8公分左右),2.吸一點水在滴管裡,3.把銅釘刺在裝水的滴管上面讓滴管變重。做完這些步驟之後再把潛水艇「丟」到一個有裝水的容器裡測驗,如果潛水艇沉到下面無法浮起來,那你就要擠一些水出來減輕重量,如果潛水艇很快得浮起來,那在多刺一根銅釘進去增加重量,如果潛水艇緩慢得浮起來,那就可以直接丟進有裝水的寶特瓶做同樣的測驗,再把蓋子蓋起來就可以開始玩了!但是到底怎麼玩,我一開始也不知道,後來看同學玩我才知道。其實玩法很簡單,只要壓著瓶子潛水艇就會開始潛水,放開之後他就會浮起來。
想法:為什麼壓瓶子的時候潛水艇會往下沉,放開的時候潛水艇會浮起來?我認為壓瓶子的時候瓶子裡水的壓力變大了,而因為瓶子裡水的壓力比潛水艇裡面的壓力還大,所以水就跑進潛水艇裡,這時潛水艇的重量比水的浮力還大,就沉下去了。相反的,當你放開以後,瓶子裡水的壓力變回來了,而潛水艇的壓力比瓶子裡面水的壓力還大,潛水艇就會把多餘的水擠出來,這時潛水艇的重量比水的浮力還小,潛水艇就會浮起來。
潛水艇的原理:這方法稱為「阿基米德原理」或「比重定律」。科學家仍根據這定律測量許多東西。東西的浮與沈,牽涉到密度問題。當物體的密度小於液體的密度時,就會浮在液體上;相反地,當物體的密度大於液體時,就會下沈。而密度是怎樣求出來的呢?在物理上的定義,密度=質量÷體積。傳統潛水艇的船身裡,有一個佔據相當大空間的『壓艙』,當潛水艇浮在水面上的時候,壓艙裡沒有水,因此質量較輕(只有船身的質量),在除以潛水艇的體積之後,密度小於海水,因此就浮在水面上;而當潛水艇要潛入海中時,壓艙的進水口就會打開,引入海水,在潛水艇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因為增加了海水的重量,使得潛水艇的密度增大,超過了海水的密度,因此就往下沈了!

→§任督二脈§←
奇怪~卓老要我們撿五片葉子,而且要盡量撿不同的,到底要做什麼呢?哈~!答案就在下午揭曉啦!原來郭老要我們先把撿來的葉子分門別類,例如你覺得這片葉子的葉脈很像哈密瓜的外紋,那就可以叫哈密瓜類,但是如果你一個叫哈密瓜,那你另外一個就不能叫什麼樹枝啊、鉛筆啊,就一定要取水果類的名字,例如西瓜類… …。
取好名字之後要─ ─拓印看你要用鉛筆拓印或者是用水彩拓印都可以,但你拓印完以後一定要用東西把你取名字的摘要畫下來,這樣老師才會知道這一些葉子是那一個地方讓你有想取這一個名字的靈感。我拓印了3,4片葉子,分成兩堆我分別取名叫”鴨掌類”和”樹枝類”,鴨掌類真的很有趣真的長的跟鴨掌很像呢!
接下來的這個實驗郭老會發給我們2個像小杯子的東西,裡面分別裝了紅色和藍色的顏料,接著第1個老師發給我們一根芹菜,第2個老師則幫我們把芹菜的梗從下面剪到約三分之二的地方就可以一邊各插入一半的梗,接下來就要仔細觀察了,結果就可以發現梗插在紅色杯子裡的莖、葉慢慢變成紅色的了,但是藍色杯子的梗只有變一點點藍色不是很明顯,這植物真是神奇ㄝ—它居然會吸水呢!
今天的科學課真是有趣!上課前和允貞先去鯉魚池撿樹葉,我們邊撿邊聞,樟樹的味道最香了!期待下星期的科學課快點來臨喔!

植物的任督二脈!

每一個禮拜五,下午的科學課,都是由郭老師來指導的,而這禮拜的科學課,我們上的是「植物的任督二脈」,雖然聽起來和自然生態的東西很像,但其實自然生態的東西,也是可以把它改造成全新的科學!而這次的「植物的任督二脈」主要是要探討:「植物的紋路是否有分類!」和「植物真的有吸收水分嗎?到哪裡去了?」有些我們要藉由「科學」的方式來解答!
首先我們要葉子上面的紋路來做分類,不過為了讓科學課更有趣,所以可以把紋路形容成別種東西,例如像:西瓜類(因為長得像西瓜上面有規律的紋路)、哈密瓜類(因為長得像哈密瓜上面一條一條的紋路)、羽毛類(因為長得很像羽毛上面整齊又漂亮的紋路)………可以有很多不同種名字的稱呼,接著就要把分好類的葉子拓印在圖畫紙上,讓我們更清楚植物的紋路其實可以有那麼多種的!而且每一種不同紋路,都有著不同的特色!
接下來,要做「芹菜」的實驗,首先,要先準備好兩個小瓶子,並且在瓶子裡面,分別加入藍色和紅色的墨水,再在芹菜屁股的地方,剪一小刀,讓芹菜的屁股變成兩段,並把芹菜屁股的兩端,分別插入紅色墨水和藍色墨水的瓶子裡。幾分鐘之後,芹菜就會吸收瓶子裡的紅色墨水和藍色墨水,但這並不代表芹菜的葉子會變成紫色的,而是一邊是藍色一邊是紅色,但我們說的藍色,其實是用肉眼都看不見的,因為藍色加上綠色的顏色依舊只是綠色,只不過是顏色變得深一點而已,所以才會看不出來!而紅色就很明顯了!一看就可以看到有一粒一粒的紅色在上面,非常非常的明顯!一開始我還以為只有紅色佔領了鮮綠的芹菜,原來不是這樣,而是因為「藍加上綠等於綠」,所以藍軍,才會決定要用比較隱密的方式來侵略。
這次的科學課,不只讓我學到神奇無比的科學,還讓我知道很多事,原來在科學裡,還可以加入那麼多的東西,像是藝術、神奇的水彩、神秘的大自然以及自然生態,這些聽起來和「科學」沒有什麼關係的科目,但沒想到,當它們融入科學的世界裡十,竟然是那麼的神奇、那麼的奧妙!所以不論是什麼東西,只要是可以融入「科學」裡的東西,配合起來一定會是一個更好玩的實驗。

任督二脈 98.03.20

任督二脈!難道是要解剖身體嗎?不不不,我們是要探討「植物」的任督二脈啦!這堂課我們要做植物分類,了解植物是否需要水分?被植物吸收的水又到哪裡去了?我們將藉由科學的方式解答。

一般植物的分類有蘚苔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等,但今天我們要用「葉脈」來分類喔!假如牠的葉子像哈密瓜的葉子,我們便把他歸類為哈密瓜類。你也可以用其他的分類法,例:羽毛類(葉子上有像羽毛整齊又漂亮的紋路)、螺旋類(葉子上有螺旋一圈一圈的紋路)、樹枝類(葉子上有樹枝一條一條的紋路)……等等,也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分類,但有一點一定要注意,那個物品要像葉脈的形狀。

植物一定需要水嗎?是的!植物一定需要水,如果沒有水,植物無法吸收養分,又受到太陽的日照,便會慢慢枯死。很多人會問:「奇怪?被植物吸收的水跑到哪裡去?」答案是葉子。你先準備兩個杯子,一個裝入藍色墨水,另一個裝入紅色墨水。將芹菜的莖剪成兩半(不要弄斷),一邊放進藍色墨水,一邊放進紅色墨水。幾分鐘後,你會發先葉脈上有微微的紅色,再等幾分鐘後,紅軍就會完全侵略那片葉子。但是等了很久,你會發現大多的葉子都是紅色的,藍色卻一點都沒有。原來,「藍+綠=深綠」,所以當你看到一些葉子顏色變深了,那就代表藍軍佔領了那片葉子。芹菜吸水是虹吸作用,它的氣孔在葉子部分,而莖部的維管束會將水分帶往葉子的地方,讓植物呼吸,獲取養分。

這次實驗讓我了解所有的植物都需要水,只要含有「水」的東西,植物都會吸收。不管金墨水、銀墨水、黑墨水……等,植物不會分辨好壞,只會不停的喝水。所以灑農藥時,植物為了生長,也會不停的吸收,而變成有毒蔬菜,經過食物鏈,便會進入人類的身體,危害健康。為了環保,也為了健康,我們要呼籲農民,不要使用農藥。

生態象牙塔 姜沛韶

本週的科學課是做一個生態球和葉脈書籤。甚麼!你不知道生態球和葉脈書籤?好吧,就讓我慢慢解釋給你聽。

生態球製作:
【材料】準備小蝦1~3隻、生態球瓶(球形,附塑膠蓋作為底座)、水草適量、岩沙、海綿、熱熔膠、水500公升以上。
【步驟】1. 先把岩沙倒進生態球瓶並裝水;
2. 放進小蝦;
3. 把海草插在海綿上;
4. 用熱熔膠把海綿固定在底座背面,並塞進瓶身;
5. 小心的把生態球瓶反過來,瓶蓋作為底座。

葉脈書籤製作:
【材料】準備多脈的葉子1片、牙刷1支、燉鍋1只。
【步驟】1. 將葉子用燉鍋煮5分鐘;
2. 用牙刷刷掉葉肉;

一般來說,生態球內的各種生物一方面各取所需,一方面也相輔相成;在這過程中,另有無生物加入,協助形成了循環共生架構。光線及水中的二氧化碳可讓水草進行光合作用並產生氧氣。水草也會利用水中的無機營養物幫助生長。小蝦呼吸會消耗氧氣而放出二氧化碳,並以藻類及細菌為食物而排出消化完畢後的廢物。細菌則把小蝦的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營養物,供藻類使用。小石為微生物提供藏身之處,免被小蝦所吃,也為它們提供生長的地方。據瞭解,生態球內的各種物種可望不斷的循環1~3年。

製作生態球時,最好能趁反轉生態球時把水草植栽在岩沙上。這需要一點技巧;或許有人會誤將小蝦掩埋。我倒是想到了一個妙計:先把瓶身翻轉90度又還原,此時小蝦將會漂浮在水中,這時就可趁機將生態瓶真正翻轉過來。

第七週心得-生態球
今天,我們要做生態球。一開始老師會給我們兩隻蝦、一株水草、一包沙、一個瓶子和一個蓋子,作法:1.先把沙子到進瓶子裡2.把瓶子去裝8分滿的水3.把小蝦放進去4.將海綿用熱融膠黏在蓋子中間5.將水草插在海綿上並且用熱融膠黏住6.把蓋子蓋起來7.小心的將瓶子反過來(小心不要活埋蝦子)8.完成了!9.觀察半年。
這些動作聽起來很簡單,但卻要做很久,因為在過程中會有許多困難,例如:海綿會一直掉下來。當你翻過來的時候,水草會被沙子蓋住,但是當你再反過來海綿又掉了,好麻煩!後來乾脆把水草直接黏在瓶子上就好了。但是因為熱溶膠有毒,水草就不會生長,也無法製造氧氣。
要做好生態球,最重要的是水草要選的好,適應力要很強,因為水草供應氧氣和食物,如果沒有水草,蝦子會死掉。水質也要好,因為自來水裡面有殺菌的物質,也沒有消化菌,這樣細菌就不能生長,無法分解成無機營養物供給水草養份,水草就會死掉。還有一件最重要的是水草、蝦子、細菌「多少」的平衡,如果蝦子太多,水草供應的氧氣不夠,蝦子就會死掉。如果水草太多,細菌供應的養分和蝦子供應的二氧化碳不夠,水草就會死掉,而蝦子也會跟著死掉。如果細菌太多,消耗很多的氧氣,蝦子也會死掉。
我有上網查有關生態求的資料:生態球內進行的生態循環代表著簡化了的地球生態循環。光線及水中的二氧化碳讓藻類可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它們也會使用水中的無機營養物,藻類因此是系統中之生產者;小蝦呼吸用去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並以藻類及細菌為食物,排出廢物,小蝦是消費者;細菌則把小蝦之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營養物,供藻類使用,所以細菌成為分解者。小石為微生物提供藏身處,免被小蝦所吃,也為細菌提供生長地方,讓其能作分解者分解生態系統中之廢物。因此,生態球內的食物及氣體皆可以不斷的循環使用。生態球是密封的,因此你不能加入任何食物或氣體,唯一可進入生態球的是光線,整個生態球也是靠光線作能量推動的。

生態象牙塔
耶!郭老說今天要做「生態球」,全班都好高興喔!因為裡面有活生生的小蝦子和美麗的貝殼、水草…..,在郭老發小蝦子之前,竟然有人說要把蝦子煮來吃呢!郭老便說:連兩隻蝦子都不夠塞你的牙縫的啦!說著說著,就請我們到後面拿小蝦子了。
接下來,郭老就請後面的四位大哥哥大姐姐幫忙發給我們一個生態球、一包貝殼、沙子和一個蓋子,拿到之後,郭老就先叫我們把沙子和貝殼倒進生態球裡面,再請四年級先出去加水,加到八分滿為止,加完之後再把小蝦子和水草一起倒進生態球裡面,這時你就得請另外一個人幫你顧你的生態球,而你就得幫顧你的生態球的人把他的蓋子和你的蓋子一起拿去給老師在上面黏一塊海綿,拿回來之後,就得自己把水草插進海綿裡,怎麼插!?用手插!好啦,開玩笑的啦!其實只要在海綿上用剪刀剪一個小洞,再把水草插進去就可以啦!當插完水草之後再拿給大姐姐幫你用熱熔膠把水草固定在海綿上,等到熱熔膠完全乾了再蓋起來,再輕輕的把它翻過來以免小蝦子被沙活埋了喔!有些人的海綿後來浮起來了那就是因為熱熔膠沒有完全乾的結果,只好再把它打開來重新黏一次了。
完成生態球之後郭老告訴我們半年後(9/27)要觀察小下子還活著嗎?我覺得生態球很有意思,小蝦子可以在球裡面生存那麼久嗎?請耐心等待我的好消息吧!!^.^ 我上網找到的資料是生態球內進行生態循環代表簡化了的地球生態循環,水草利用光線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小蝦子呼吸用掉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因此生態中的食物和氣體可以不斷的循環作用;生態球是密封的,唯一可以進入系統的是光線,整個系統也是靠光線作能量推動的。

第八週心得─科學課
地球在46億年前就誕生了,而生命(包括植物和動物)也在4.5萬年前出現了,那為甚麼這個生態可以維持那麼久呢?其實地球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你無法打開一扇窗戶,添加更多的資源,那生物們究竟是如何生存的呢?今天我們就是要做一個封閉生態球。
還記得上禮拜,老師問我們:「把蝦子裝在一個密閉的盒子裡,讓空氣完全不能接觸,那要如何讓蝦子存活半年?」,我想了很久,但都沒有答案。上課囉!我連忙把正在刷的葉子收起來,看著老師發下來的學習單。原來今天要做生態球。老師先發下材料,並告訴我們如何做這顆球。其實做法很簡單,先把沙子倒進球裡,再到水跟蝦子倒進去,接著把水草黏在蓋子上,並跟球接在一起,最後,再把蓋子用力壓進去,就做好了生態球了。但是我的水草彷彿是故意跟我做對,每次我把瓶子倒過來時,葉子就浮起來了,真是「悲」啊!後來,我就讓它浮在水上,因為就算浮起來了,但是植物還是可以依樣進行光合作用,並提供給蝦子氧氣。
做好生態球後,我們就要做葉脈書籤囉!熱心的大哥哥(大姐姐)早已幫我們「煮」好了葉子了。開始刷葉子囉,我拿起牙刷,往葉子身上刷了幾下,沒想到卻輕易的就破掉了,於是我葉請大哥哥幫我煮一片,結果最後也是不堪設想,當然,最後一片也一定刷破了。
我原本沒想到密封的玻璃球竟然真的有辦法可以維持生態平衡。但是,我忽略了一個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選項─植物。植物可以行光合作用,並把二氧化碳轉為氧氣,而當我把植物丟進瓶子裡,植物就會吸收二氧化碳。這時就會產生一個循環:蝦子吸收氧氣(O2),並吐出二氧化碳(CO2),而植物就吸收二氧化碳,並吐出氧氣,蝦子又吸收氧氣。但是植物要如何取得自己的養分呢?這個又可以牽扯到另一個循環:蝦子吃水草,水草吸收沙子的養分,沙子吸收蝦子的排泄物。有了這些循環,玻璃球裡的生態才可以保持著完美的平衡,當然,窗外世界的生態一定比這個更複雜、更深奧。
我發現上完這堂關於「生態球」的課,其實就是要告訴我們窗外世界的生態之妙和循環的機制。希望下次還有更多關於大自然的課。

地球生物能維持現今這種平衡狀態,
要歸功於那些形體微小的居民─微生物。
它們讓物質在生物圈中旬還,提供所有生物各種資源。
從雨林到海洋、到海溝,
微生物是把所有生命連結成複雜網路所必需的「黏膠」
─觀念生物學3

生態象牙塔

這次的科學課我們上的科學課,主題是「生態象牙塔」,一開始我還不知道「生態象牙塔」是什麼東西?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是一顆玻璃球裡面有砂子、水草以及兩隻小蝦子。
而我們本週的挑戰是要維持生態球的平衡,至少要高達半年才可以,挑戰限制是:1.生態球必須密封,並且不能接觸到外界的空氣,也不能給牠氧氣以及食物類等等…,2.蝦子在半年的時間必須一直保持活蹦亂跳的樣子;天呀!要遵守挑戰限制,還真的是有一點困難。
今天郭老的問題一:生態球中有蝦子、水草和砂子,請說明生態平衡的循環;並說明你要如何維持這個生態的平衡。郭老的問題二:如果你是月球太空站的移民,你覺得哪些東西是一定必備要帶的?(並且要注意太空沒有空氣,只有太陽的陽光是先天性的條件)
首先,我要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那麼就先來介紹葉子在生態球的功能,因為葉子比較屬於水草,所以只要在水裡就能夠存活了,同時也可以用太陽的光線來存活,當然也有一個對蝦子很棒的優點,那就是葉子可以吸入蝦子所吐出的二氧化碳,而葉子可以吐出氧氣來讓蝦子呼吸,所以「葉子」也是讓蝦子活下來的其中一個原因;接下來是「砂子」,砂子同時也可以算是蝦子的食物,因為蝦子吃的是維生物,而沙子裡的維生物就特多,所以蝦子只要吃維生物就好了,接下來是空氣,因為生態球是密封的,所以裡面的空氣是有限的,而這就會和蝦子的數量有關係了,因為愈大隻的,空氣的所需量就比較多,所以就只能養一隻的,而相反的,愈小隻的,空氣的所需量就比較少,所以就可以養2到3隻左右,而這些解答其實真正要我們的是「砂子」、「空氣」和「水草」是維持生態球和蝦子的循環以及平衡。
接下來是郭老的第二個問題,如果是我,我會帶充分的糧食、足夠的保暖衣物、夠多的氧氣筒、帶一些植物,因為到太空的路途遙遠,如果氧氣筒不夠多的話,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帶牙膏和牙刷……,一些衛生用品,因為既使到外太空,也是有要注重衛生的。
這次的科學課讓我了解到一件事,原來空氣在實驗之中,是非常有用的,而同時「空氣」,對我們人類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是,少了空氣,各種生物就會面臨死亡,所以要珍惜,當然這次的科學課也很有趣,而且還可以有一隻小寵物,真是有史以來最好玩的科學課了!

電火蟲
今天郭老要教我們做的東西是「電火蟲」,需要的材料有:電池×1、電線×2、電燈泡×1、電燈座×1、銅膠×0.5cm、活動眼睛×2、萬能黏土×1。
首先,將電線纏繞在電燈座較高的那一邊,再把它往上折,電線就可以接觸到電燈座。接著,把萬能黏土分成兩半,把其中一半搓成蛇狀,另外一半放在桌上,再把電池壓在上面當作固定。再來把搓成蛇狀的萬用黏土由下到上一圈一圈把電燈座固定在電池上,在黏的過程中記得一定要把電燈座的尾端緊緊黏在電池上、電線也要緊黏在電燈座的旁邊以免接觸不良喔!這時就可以把電燈轉上去了;再把另一條電線暫時用萬用黏土黏在另一端,將兩條電線的頭壓在一起看會不會發亮呢?如果會發亮的話就代表你成功囉!不會發亮就是失敗囉!表示那就是接觸不良了,要把萬用黏土輕輕拿起來把電燈泡用力往電池的地方往下壓再試試看,成功之後就可以用膠帶固定在電池外面再找老師用銅膠將電線固定在電池上;完成其他裝飾之後就大功告成啦!!
郭老要我們自己試試看電火蟲到底喜歡吃什麼呢?我試了鉛筆盒的拉鍊但不會發亮,卓老說可能是拉鍊上有上一層漆所以不會發亮;椅子旁邊有鐵的地方可以發亮;剪刀可以發亮;我的手錶上發條的地方也可以發亮;我的尺下面有一層鐵也可以發亮;這讓我們了解到電火蟲愛吃鐵的東西呢!也就是鐵可以導電呀!!真是有趣!
下週因期中考又要停課了,期待下下星期的到來喔!~~~

可樂電池
什麼?可樂可以做電池!?當然可以!!!需要的材料~也很簡單,材料有:1.餐巾紙2.鋁泊紙3.led燈泡4.可樂5.鹽巴6.一塊錢錢幣×18個.
首先,先將可樂倒進加有鹽巴的小碗內,放一下(千萬不要喝喔!因為鹽巴要加多一點,我過了一會兒喝喝看…呸呸呸!難喝死了!!)再將餐巾紙對折(餐巾紙的寬要比錢幣稍為大一些些),折個5到6折就好了,再把錢幣放在餐巾紙上,沿著錢幣剪下來,鋁泊紙也是一樣(每一個都要剪18個)。以上步驟都做完了之後,將餐巾紙拿到可樂裡沾溼,溼了之後壓一下(不要壓乾呀!),每一個都做好後,以鋁泊紙、餐巾紙、錢幣的順序排成18疊,錢幣是正極,而鋁泊紙是負極,這樣一來,可樂電池就大功告成了! Led長的地方是正極,短的地方是負極。
緊接著的就是實驗結果了!!把led的正、負極和可樂電池的正、負接在一起,看你最少需要幾個可樂電池就能亮了!我的結果原本需要5顆電池就才會亮,是因為聽到老溫說:「餐巾紙不要太濕,要乾一點。」所以我把可樂電池壓乾一點後,就變成只要用4顆可樂電池就會亮了!!
我有上網找有關”可樂電池”的資料,有看到『日本用可樂發電–SONY展出功率密度增至2倍的生物電池,生物電池在負極利用酶分解葡萄糖,然後提取電子和氫離子進行發電。正極在空氣中的氧氣的作用下,電子和氫離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水。』這個真的太深奧了,我都看不懂,下星期五一定要來去問郭老問個清處楚呢!沒想到好喝的可樂居然還可以用來發電呢!真是非常奇妙!!下一次要上的是磁浮列車耶!!我好期待下一堂課的來臨唷!!!

老師真的好勵害,真羨慕現在的學生可以學到這麼多,好希望時間倒回學生身份好去上老師的課…

磁浮列車
哇~!今天要做磁浮列車耶!!首先,先想好你的軌道路線(直的或圓的),想好後就開始動手做你的磁浮列車囉!若要把車頭做成圓的,就按照右上角的圖來做,先沿著藍色虛線剪下來,再把底黏在牙膏盒的頭,這樣一來,車頭就做好了呢!如果你不喜歡磁浮列車的外表,那你可以在外面包ㄧ層白紙,在上面塗鴉。接下來,就要來做軌道的部份了!先將「塑膠瓦楞紙」割成ㄇ字型,將長磁鐵黏在左右兩側當做軌道,就可以測試列車是否有感覺浮起來,如果不行的話就表示列車太重了要剪短。
磁浮列車是一種靠磁懸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來推動的列車。由於其軌道的磁力使之懸浮在空中,行走時不需接觸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氣的阻力。磁浮列車的最高速度可以達每小時500公里以上,比輪軌高速列車的300多公里還要快,因此可成為航空的競爭對手。磁懸浮技術的研究源於德國,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並於1934年申請了磁浮列車的專利。1970年代以後,隨著世界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德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已開發國家相繼開始籌劃進行磁懸浮運輸系統的開發。
而美國和前蘇聯則分別在1970年代、1980年代放棄了這項研究計劃,目前只有德國、日本仍在繼續進行磁懸浮系統的研究,並均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進展。利用磁鐵吸引力使車輛浮起來的磁浮列車,用的是「T」形導軌,車輛的兩側下部向導軌的兩邊環抱。在車輛的下部的內翻部分面上裝有磁力強大的電磁鐵,導軌底部設有鋼板。鋼板在上,電磁鐵在下。 所謂電磁鐵,就是一個金屬線圈,當電流流經線圈時,能產生磁力吸引鋼板,因而車輛被向上抬舉。當吸引力與車輛重力平衡,車輛就可懸浮在導軌上方的一定高度上。改變電流,也就改變磁場強度,使懸浮的高度得到調整。 另一種磁浮列車,採用相斥磁力使車輛浮起。它的軌道是「U」形的。當列車向前運動時,車輛下面的電磁鐵就使埋在軌道內的線圈中感應出電流,使軌道內線圈也變成了電磁鐵,而且它與車輛下的磁鐵產生相斥的磁力,把車輛向上推離軌道。
利用相斥磁力懸浮的列車,一開動很快就可以加速到時速50公里,跑了50-60公尺的距離之後,便在軌道上懸浮起來。列車沿著地面越「飛」越快,目前最高可以達每小時550公里(理論上可以到更高速)。
磁浮列車的發展,將使地面交通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它速度快,運行安全、平穩舒適、無噪聲,可以實現全自動化運行。德國曾在80年代於柏林鋪設磁浮列車系統。該系統設有三個車站,長度1.6公里,用的是無人駕駛列車,於1989年8月開始試驗載客,1991年7月正式服務。由於政治原因,柏林圍牆倒塌,該線於運行兩月後改為普通輪軌列車行走。
英國的伯明罕國際機場曾於1984年至1995年使用低速磁浮列車,全長600米。由於可靠性的問題,該線後來也改用單軌列車行走。
2000年,中國西南交通大學磁浮列車與磁浮技術研究所研製成功世界首輛高溫超導載人磁懸浮實驗車。
德國的Transrapid公司於2001年於中國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至地鐵龍陽路站興建磁浮列車系統,並於2002年正式啟用。該線全長30公里,列車最高時速達430公里,由起點至終點站只需八分鐘。參見上海磁浮示範運營線。
2003年,四川成都青山磁浮列車線完工,該磁懸浮試驗軌道長420米,主要針對觀光遊客,票價低於出租轎車費。
日本現在的山梨縣試驗線使用低溫超導磁鐵,可容納更大的縫隙,該線列車的最高速度達每小時580公里,成為世界紀錄。
最近,中國成功研製一種新技術──永磁技術MAS-3,其造價比德國及日本的技術還要低。
2005年5月,中國自行研製的「中華06號」吊軌永磁浮列車於大連亮相,據稱其速度可達每小時400公里。
2005年9月,中國成都飛機公司開始研製CM1型「海豚」高速磁浮列車,最高時速500公里,預計會於2006年7月在上海試行。但到 目前為止還沒有消息公佈。
2006年4月30日,中國第一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列車,在四川成都青城山一個試驗基地成功經過室外實地運行聯合試驗。利用常導電磁懸浮推動。
德國曾在80年代於柏林鋪設磁浮列車系統。該系統設有三個車站,長度1.6公里,用的是無人駕駛列車,於1989年8月開始試驗載客,1991年7月正式服務。由於政治原因,柏林圍牆倒塌,該線於運行兩月後改為普通輪軌列車行走。
英國的伯明罕國際機場曾於1984年至1995年使用低速磁浮列車,全長600米。由於可靠性的問題,該線後來也改用單軌列車行走。
2000年,中國西南交通大學磁浮列車與磁浮技術研究所研製成功世界首輛高溫超導載人磁懸浮實驗車。
德國的Transrapid公司於2001年於中國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至地鐵龍陽路站興建磁浮列車系統,並於2002年正式啟用。該線全長30公里,列車最高時速達430公里,由起點至終點站只需八分鐘。參見上海磁浮示範運營線。2003年,四川成都青山磁浮列車線完工,該磁懸浮試驗軌道長420米,主要針對觀光遊客,票價低於出租轎車費。
日本現在的山梨縣試驗線使用低溫超導磁鐵,可容納更大的縫隙,該線列車的最高速度達每小時580公里,成為世界紀錄。
最近,中國成功研製一種新技術──永磁技術MAS-3,其造價比德國及日本的技術還要低。2005年5月,中國自行研製的「中華06號」吊軌永磁浮列車於大連亮相,據稱其速度可達每小時400公里。2005年9月,中國成都飛機公司開始研製CM1型「海豚」高速磁浮列車,最高時速500公里,預計會於2006年7月在上海試行。但到 目前為止還沒有消息公佈。2006年4月30日,中國第一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列車,在四川成都青城山一個試驗基地成功經過室外實地運行聯合試驗。利用常導電磁懸浮推動。
以上的資料都是我所查到的資料,我覺得很有趣呢!像日本的新幹線已經是非常快速了沒想到還有更快的發明呢!希望我們台灣也能很快創造出自己的磁浮列車喔!!

磁浮列車
在上一堂科學課中,郭老就已發給我們這一次的作業,害上個禮拜功課好多喔。這次,郭老要教的是「磁浮列車」。做功課的時候,在網路和雜誌上都看到了許多關於磁浮列車的資料;磁浮列車,就是用磁鐵的吸引力將列車浮在軌道上而走動的。郭老說這一次的課是花費最多錢的一堂課,也是最好玩的課,這讓我既興奮又期待!

材料有:小磁鐵六個、長磁鐵兩條(用來做兩條軌道)、紙板和牙膏盒(牙膏盒要自己帶)。我和旻頷七手八腳的組合好「黑人班次列車」,我的是「天然草本班次」,旻頷的是「阿基師抗敏感班次」(哈哈)。我們這兩台車都很大台又很長,因為看起來比較像列車,嘿~我們很貪心,兩個人用了三塊紙板,誰叫郭老這麼好康,發的磁鐵這麼長!鬧了那麼多笑話後,就要開始組合囉!先把六個小磁鐵和做好的磁鐵軌道比一下,只要有和軌道相斥的感覺,就表示是正確的,但是用雙面膠黏的時候要把磁鐵反過來才對喔。

照理說,這一個步驟黏好後,應該就大功告成了呀,但是我們的黑人班次兩台都不會走,後來我們去詢問「老溫」的「輕功」,發現我們的車實在是太重也太長了,於是我與旻頷就開始動手改良黑人列車,將銀色膠帶(對列車來說挺重的)撕掉一些,只要可以黏住就好了;接著把長長的列車剪成兩半,這就是重量的來源;最後,我們把原來的六個磁鐵改為四個磁鐵,加以減輕。但是後來郭老告訴我們,磁鐵根本不是重量,不用減少啦(嘿嘿嘿,誤會了…)!經過這麼多修改後,列車還是只會在原地一動也不動。我和旻頷都氣的快要發飆了,只要再強逼我多聽一個知識,我的頭腦就要毀掉啦!磁浮列車啊,拜託您,哪怕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動一回就好了,我們都為您做到腳酸了,手黑了,心快要「崩潰」了,求求您,讓我看看自己親手做的磁浮列車能跑來跑去的模樣嘛~~(哭)當我們已經沒希望時,只能在軌道上建造一座座的隧道,把紙板斜斜的拿起來,然後將磁浮列車當作溜滑梯玩,唉~

本來以為這是最好玩的科學課的說……覺得好可惜喔,如果能像上一次水火箭的時候得到第一名,那該有多好哇。沒關係,還有很多科學課可以等我們這些瘋狂的小孩們去「玩」呀!加油!加油!加油!

ㄟㄟ
上上樓的人
你在囉哩八說蝦米啊(好多喔)

磁浮列車

這次的科學探索課程,上的是「磁浮列車」,「磁浮列車」是什麼東西啊?一開始的時候,我還一直以為,磁浮列車是把磁鐵裝在車廂內的列車,上了這堂課,我才知道,其實磁浮列車是由美國火箭工程師羅伯特•戈達德(RobertGoddard)於1909年提出,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而他所用到的力量就是「磁力」和「排斥力」,他把磁鐵固定在車子的底部,並在軌道上也加裝磁鐵,讓極性相同,就會互相排斥,這種力量同時也稱為「懸浮磁力」,所以在行走的時候不用接觸到地面也可以駕駛,這種車子也有一個特色,就是它沒有輪子,重量就會抵消,所以行走時摩擦力會減少,可以讓遊客坐得很舒適。雖然沒有輪子,但磁浮列車的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500」km「以上」,比一般的列車還要快上300km,很厲害吧!這種速度已經可以和航空一較高下了!
老師除了要讓我們知道什麼是磁浮列車,還要讓我們知道磁浮列車和「子彈列車」、「火車」有什麼差別,上網查資料後才發現,原來子彈列車和磁浮列車一樣,都是使用磁懸浮力來行駛,但子彈列車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子彈列車有輪子,因為啟動時還是要靠底台,所以輪子是可以伸縮的,一開始的時候,有許多遊客都很訝異。
火車大家都知道,但火車靠的不是磁力,而是電力,所以駕駛時,火車會和鐵軌摩擦,就會使車子很吵雜,無法和子彈列車、磁浮列車一樣,很安靜。
查完了資料,郭老就要我們根據資料,製作一個屬於我們的磁浮列車,需要的材料就只有牙膏、膠帶、塑膠片和磁鐵,一開始,我要在牙膏盒的底部加裝磁鐵(牙膏盒是車子),並在塑膠片上貼上長條型的磁鐵,以這種方式來呈現它的動力。這次我決定要和允貞一起合作,雖然我們的想法都相同,但不管怎樣,就是做不好,所以我們一試再試,也一直失敗,我和允貞都已經快要沒電力了!所以我們一起去問老師,才發現原來有些磁鐵裝反了,而且版子沒有先固定好。不過,我最後還是從失敗中找出原因了,這樣我也能算是進步!
這次的科學課真是令人永生難忘啊!一開始,我從來不知道磁浮列車是什麼,但上了這堂課我不但知道了,還自己親手做做看,雖然失敗了,但我覺得很有意義!

第八週心得─科學探索課程磁浮列車
現在有一種列車跑得比火車還快,科學家到現在還想設計它、改造它,這種列車叫做「磁浮列車」。它是利用磁力異極相吸、同極相斥的原理,讓磁浮列車浮起來。就是因為可以浮在空中,減少了與地面的摩擦力,所以可以跑得比其他列車還快。今天,我們就要製作磁浮列車。
前幾天,老師出了滿多樣功課,其中一樣是關於磁浮列車的資料與創作。剛開始上課,我們討論了一下功課,並分享自己查到的資料。吳沛恩說:「列車的速度跟電有關。」那又出現了一個問題:「明明是用磁力,那跟電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是因為磁浮列車裝的是電磁鐵,只要電流流過電磁鐵,就會產生磁力。
開始發材料囉!磁鐵、軌道、雙面膠、銀色膠帶就是我們今天要用的(還有一個材料是擋板,要先設計好自己的,老師才會發)。我先開始設計我的列車,想做很小、很輕、有造型的,就用牙膏盒設計成一台「迷你電視」。
接著,要裝上磁鐵。要裝上磁鐵最艱難的地方在於:每個磁鐵被貼住的地方的極,都要是同樣的。例如:我把正極固定在牙膏盒上,那其他的磁鐵正極都要固定在牙膏盒上。
再來─也是這次的實驗中最難的一項─調整軌道,並讓磁浮列車浮起來。我試了試、把軌道反過來,都沒有成功。正想要放棄時,我才發現原來磁鐵朝下的那一邊,正好是反過來的軌道。所以同級相斥,一樣的極,就會排斥。這時,當我放下去時,感覺浮起來了。耶!成功了,只剩下最後一個步驟,我的心裡不停的歡呼著。
只剩最後一個步驟了─放擋板。我把磁浮列車和軌道放到擋板上面時,磁浮列車總會飛到擋板的邊邊,並吸住,大概是因為它會吸附軌道吧!我試了試,都還是不成功。最後,我還是沒成功。
磁浮列車是一種靠磁懸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來推動的列車。由於其軌道的磁力使之懸浮在空中,行走時不需接觸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氣的阻力。因此能將阻力減到最小,在前進的時候,利用電與磁的交互作用,可以使磁浮列車前進及後退。磁浮列車使用了許多的電磁,電磁鐵的好處就是可以用電流方向來改變磁極,不但方便而且容易控制。磁浮列車的最高速度可以達每小時500公里以上,比輪軌高速列車的300多公里還要快,因此可成為航空的競爭對手。磁浮列車的下部上裝有磁力強大的電磁鐵,導軌底部設有鋼板。鋼板在上,電磁鐵在下。
我覺的磁浮列車這玩意兒真是科學得一大躍進,雖然很難作,但也讓我們知道了好多原理。希望下次還會上更好玩的課程。

第十二週心得-磁浮列車
今天我們要做磁浮列車,而這次我們是用牙膏盒做磁浮列車,要用的材料有:圓的強力磁鐵四到六顆、長的磁鐵兩條(約八十公分)、牙膏盒一個、裝飾品、雙面膠。首先,先把圓的強力磁鐵用雙面膠貼在牙膏盒上(黏在牙膏盒上的磁鐵朝下的磁極要一樣,不然會失敗。),第二,長磁鐵之間的間距要和牙膏盒的寬度一樣,第三,測試圓的強力磁鐵與長的磁鐵的磁極(圓的強力磁鐵與長的磁鐵要排斥),第四,把磁鐵黏在板子上(黏越中間越好),並把旁邊甚於的地方折起來,這樣車子飄起來時才不會往旁邊移。
有人成功嗎?結果如何?這次只有少數的人成功,因為我們沒有算的很精密,我們只是實驗而已。1.我覺得我們會失敗是因為:紙板折起來的時候會造成摩擦力,或卡住,所以無法動。2.磁鐵的磁極不對。3.有可能板子和車子之間的距離太長,所以會東倒西歪4.車子可以再輕一點或短一點。我覺得要怎麼做成功的機率會比較高的作法有:用厚紙板會比較好折,重量可以重一點,不要大於磁鐵排斥時能支撐的重量,(例如:磁鐵能支撐十磅的話,那車子的重量是八磅最好),因為有點重量才不會往旁邊移(不是完全不會移,但比較沒那麼嚴重。)其實應該有其它的辦法只是我沒想到,又或許是我們的手不夠靈巧也說不定。
我查的資料:「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活品質提升的要求,我們不斷的追求更方便、更舒適的運輸工具,我們已經向磁浮列車發展了。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上浮原理所設計的。有分「吸引型」和「推斥型」兩種。「吸引型」磁浮列車是德國常用的高速運輸系統,它是在列車的兩翼上安裝了一系列的電磁鐵,而兩翼又伸入導軌下方。當電流通過時,電磁鐵會吸引鐵軌而往上升。而「推斥型」磁浮列車,為日本常用的磁浮列車,是靠超導電磁鐵,感應埋藏於U型導軌內之線圈以產生渦電流,再利用這個渦電流產生另一個磁場,且其極性會與列車上電磁鐵磁場的極性方向相同。由於兩個磁場互相推斥的結果,車體就懸浮起來了。」這些是不同的浮磁列車和它的原理,磁浮列車上面有電磁鐵,磁浮列車的軌道上有很多磁塊,當同性相斥時,就會浮起來往前走,異性相斥時,就會停住。

生態球
今天我們要做生態球。咦?什麼是生態球?顧名思義,和生態有關。生態球是一個玻璃球,裡面有水、水草、沙子、貝殼及蝦子,佈置得和地球一樣。地球就像一個生態球,無法再增加更多資源。那真奇怪,為什麼生物能在生態球裡活得那麼久呢?今天我們要解開這個謎題喔!

一個密閉式的空間,有水、水草、沙子和貝殼,外面只要有陽光照射,蝦子就能在生態球裡活半年以上,這是為什麼呢?根據我的了解,這和水草及水有關係。水草能供應氧氣與食物,水草太少,不能供應充足的氧氣給蝦子,蝦子便會死掉。水則能殺菌,但如果沒有消化菌,使細菌不能生長,不能給水草充足的養分,水草便會死去,蝦子也就會死掉。所以水草、蝦子及細菌要維持「平衡」,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假如蝦子數量多,水草無法平均供應蝦子氧氣,蝦子中的弱者便會死去;假如水草太多,細菌和蝦子製造出來的二氧化碳不夠多,水草便也會死;假如細菌太多,會吸收很多氧氣,便會和蝦子搶奪氧氣,當蝦子吸收的氧氣太少,自然就會死去。

生態球內進行的生態循環代表著地球的生態循環。光線及水中的二氧化碳讓藻類可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它們也會使用水中的無機營養物,藻類因此是系統中之生產者(producer);小蝦呼吸用去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並以藻類及細菌為食物,排出廢物,故此小蝦是消費者(consumer);細菌則把小蝦之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營養物,供藻類使用,所以細菌成為分解者(decomposer)。無生命的樹枝狀物質及小石為微生物提供藏身處,免被小蝦所吃,也為細菌提供生長地方,讓其能作分解者分解生態系統中之廢物。因此,生態球內的食物及氣體皆可以不斷的循環使用。

生態球要注意的事項:
1.太多光會導致大量藻類繁殖,使水的PH值升高,也可能導致水體缺氧, 殺死小蝦。
2.溫度:把生態球維持在攝氏15-25度之間,不可使溫度有突然的改變。
3.光線:用人造光源或散射光,每天照6-12小時。

經過這次的研究,我發現各式各樣的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循環,不需要人為的影響。因為人類過度的干預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地球更多負擔,現在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應該讓許多生物按照自己的生活循環來生活,以減輕地球的負擔。

頭昏眼花~~轉啊轉
「呼呼呼呼…」星期五中午,我們三班的都拖著沉重的腳步來到資優班(梁丞廷和曹秉鈞除外),眼看著今天的午餐都要沒了,我的肚子帶著我用超快版的速度拿起便當盒,裝滿滿的飯和菜(有我愛吃的蒸蛋耶>-

頭昏眼花~轉啊轉
「呼呼呼呼…」星期五中午,我們三班的都拖著沉重的腳步來到資優班(梁丞廷和曹秉鈞除外),眼看著今天的午餐都要沒了,我的肚子帶著我用超快版的速度拿起便當盒,裝滿滿的飯和菜(有我愛吃的蒸蛋耶>-

奇怪
都投不上去..
好討厭喔

顏色呀顏色,我不信

這週科學課,是研究七彩霓虹燈。這種七彩霓虹燈只要拿一張圓卡紙,然後在上面畫矩形圖案並上色,最後在中心插上竹籤就完成。

第一張,大家都用黑白的方式,轉出灰紫色。

第二張,我把圖分為六等份,外面是紅、靛、綠,內圈是紫、黃、白。驚訝的是,轉出來竟然是—外靛、內橙、分格線黃,外部不會出現白的原因可能是我畫出的靛色密度較高。

第三張,我畫了一張類似十字架的圖形,只用了紅、黃、綠、藍的顏色。結果轉出藍灰色,ㄝ…大概是因為顏色種類差太多了吧!

第四張,也是我認為最怪異的一張。我在上面畫兩條平行線,然後再從平行線的頭尾兩端交錯的畫出對角線而因此呈現了各種三角形及菱形的格子; 我在格子裡畫紅和黃,格子四周畫藍和綠,竟轉出內是橙,外是深綠的現象。

第五張,我把紙剪成三角形,像洞窟一樣,並畫了外藍,中綠,裡紅;竟轉出外藍,中是粉紅,裡是橙的怪異現象。

關於混色的問題,假如我們的眼睛以陀螺的速度跟著旋轉,就會覺得陀螺沒動且顏色沒變;相反的,陀螺旋轉著,眼睛所看到的景象會同時反射。眼睛隨著速度的變化,自然而然就會看到重疊或混色的現象。

轉吧七彩霓虹燈
今天郭老要教我們做2種玩具,第一種是陀螺,最少可以做2個,第一個一定要做黑色和白色的,第二個、第三個就可以用自己的顏色看是要彩色還是和別的顏色配在一起都可以,但是記得做好之後要轉轉看會變成什麼顏色? 材料:1.圓形厚紙板2.彩色筆3.雙面膠4.竹籤。而第二種玩具是你在2張長方形的紙上畫圖,轉一轉就會 變成一個完整的圖! 材料:1.長方形紙×2 2.彩色筆3.橡皮筋    好了,那我們就開始動手做吧!!!
第一種首先將厚紙板裁剪成圓形的,有一面是灰的,一面是白的,你就在白色那一面塗上顏色(要記得先畫分隔線!)塗好顏色之後就將竹籤插在中間再用雙面膠固定好,我的第一個陀螺是黑+白色,轉起來就變成白色的;第二個是亮黃+粉紅色,轉起來變成淺橘色;第三個是淺綠+淺藍+深紫+淺粉,轉起來變成芋頭紫帶點灰色。因為轉動的速度很快而讓顏色綜合在一起了!
第二種是:有兩張紙,第一張紙上畫一隻鳥第二張紙畫一個鳥籠,在紙上下正中間打個洞用橡皮筋綁在一起,拉住橡皮筋轉動紙片再放開就可以看到鳥好像在鳥籠裡呢!我畫的是一隻海豹坐在車上,好可愛喔!
郭老有先給我們看他做的ppt檔,主要的亮色有:紅、黃、綠色,紅+黃=橘、黃+綠=藍、綠+紅=咖啡,橘+藍+咖啡=黑,顏色就是這麼奧妙,每種不一樣的顏色都可混合出各式各樣的顏色!所以我很喜歡畫畫,可以用顏色畫出各種事物和景觀,活在這世上真是快樂呀!!

維尼你是允貞吧???

第十三周心得-科學課
今天,我非常的累,因為我剛才校外教學爬山時被操的好慘…,管它的,好玩的科學課就要開始了,我們要上:「轉吧七彩霓虹燈」這次我們要在不同的形狀的紙板上面塗上不同的顏色,再用竹籤從中間穿過去,最後,讓它轉一轉看看會變成什麼顏色。基本的是圓形,而且上面是黑白的,猜猜看會變什麼顏色呢?會變灰色!對了,老師一開始有畫了兩張圖,一張是顏料的三元色:青、洋紅、黃(CMYK)(備註:其實還有黑),中間是他們混在一起的顏色:黑色,而另外一張圖是光的三元色:紅、綠、藍(RGB),中間是他們混在一起的顏色:白色,而為什麼中間是白的呢,因為白色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做成的,而橙、黃、靛、紫又是由紅、綠、藍組成的,所以這三種顏色加起來是白色。
回到作品,我做了一個六角形的,轉起來和圓的差不多,有同學做卍字形的,轉起來中間有空心的感覺,還滿有創意的,有同學做三角形的,轉起來也和圓的差不多。除了形狀外,有人做彩色的,猜猜看轉起來會變成什麼顏色?答案是白色,為什麼呢?我覺得是因為,當紙在轉時,我們的眼睛就利用光的三元色來調配,結合是,當然就會變成白色啦!
我們還有玩一個東西,那是由兩張紙組成的(請在上下各打一個洞),再把兩張紙黏起來,並且在兩面畫圖,把橡皮筋穿過洞並綁好。玩法:抓緊橡皮筋,並且將紙轉一轉,放開時,兩面會變成一張圖,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可能是我們的眼睛沒辦法看那麼快,照成看到之前的圖像,又加上現在看到的圖像,所以兩張圖會重疊。

第十週心得─科學課
光,就在我們的四周;就像空氣一樣,捉不住它,但它卻比空氣更神祕。還有許多關於光的見解,科學家還無法解釋;光的速度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想像,只需要花一秒的時間就可以繞七圈地球,它到底是甚麼玩意兒?那光到底是不是物質?我們今天上的課就是關於光的課程。
「光的異想世界?」,郭老不知不覺得打開投影片,並讓我們看到標題。,下一張圖片非常詭異,其中,它是一幅達文西的畫,並利用鏡子相映出來時,就變成了一個人的樣子。郭老說《蒙娜麗莎的微笑》、《最後的晚餐》也可以看到同樣的現象。右圖就是蒙娜麗莎的秘密。詭異的是還沒結束,聽郭老說,有一個人,他的右手寫出普通的字,但他的左手卻可以寫出鏡子裡看到的字。哇,這回的圖片怎麼出現了兩個郭老啦!原來郭老站在鏡子前面。接下來一張…郭老已經變成了無線多個啦!郭老說他是站在「鏡子迷宮」裡。假日時,真想去體驗一下鏡子迷宮。
看完簡報,當然就要開始做實驗囉!郭老發下了萬花筒的材料。郭老說要讓我們先自己做。我拼湊了很久,始終還是拼不出來。最後郭老還是把我教會怎麼做了。哇,萬花筒裡面真是漂亮,色彩鮮明、光彩奪目,但最致命的一點就是─太複雜了,我無法在學習單上畫下來,所以我只放了同顏色的花片。
畫完後,就要開始研究了。學習單要我們提出一個假設,並證明我們的假設。我的假設是:若三角型的孔沒對到物體,就看不見物體。
我的證明是:先用三菱鏡對準我要看的物體,再往旁邊移,觀察它的變化。
我的發現是:當三菱鏡對準我要看的物體時,物體就會出現在第一層;當三菱鏡離開了一點點,物體就會出現在第二層;當三菱鏡又離開了一點點,物體就會出現在第三層…依此類推。最後就會看不見物體。
光是一種人類眼睛可以見的電磁波波長(可見光譜)。在科學上的定義,光有時候是指所有的電磁波譜。光是由一種稱為光子的基本粒子組成。具有粒子性與波動性,又稱為「波粒的二象性」。光的特質有:直進性、反射、折射、全內反射、干涉、繞射、光電效應。以波長來看,光譜就是光的分類。人類可以看見的光較「可見光」。比可見光高一點點的是「紫外線」、比可見光低一點點的是「紅外線」。頻率最高的是「放射性物質」,例如「X射線」、「加瑪射線」…等。
我覺得光真是有趣,而且它是我最想要了解的一個東西。從萬花筒到科技的發展,都脫不了跟光的關係,雖然我們摸不到,但是只要我們去更加的了解它,就等於是學會了科學的頭部,讓我們有更多東西創造、能發現。

頭昏眼花轉呀轉
今天的主題是「光的異想世界」,郭老要教我們做萬花筒,我想大家以前應該都有玩過吧?郭老跟我們說萬花筒裡面的那一些小亮片都是老闆精心調配好的,所以千萬不要懷疑!(聽說一個要好幾萬!老師真辛苦!)郭老又說萬花筒裡面的鏡子有兩種形狀,一種是正三角形,一種是等腰三角形。因為老師覺得正三角形沒什麼特別,等腰三角形比較特別,所以就選等腰三角形囉!
接著就要開始動手做囉!將包裝打開,先把鏡子跟萬花筒拿出來(小亮片和放大鏡還沒有要拿出來唷!),將萬花筒裡的一個紙捲拿出來後把鏡子裝進去,鏡子的兩端都有個海綿,其中一邊貼了一個「eyes」的貼紙,那就是你用眼睛看的一面,再從包裝裡拿出一個有點霧霧的圓紙,將它塞在較長的筒子裡面(萬花筒可以打開,一邊較長,一邊較短),要記得塞到底唷!再將一個無蓋的小盒子拿出來,包裝裡面還有兩個黑色的東西,沒錯!那是防滑的貼紙,用來貼在小盒子的外圍。貼好之後也是一樣將小盒子塞進較長的筒子裡面,也就是有點霧霧的紙上面。接下來你就可以將小亮片、放大鏡、鏡子依照順序放進去,最後再將較短的筒子蓋上就大功告成了!你就可以開始玩你的萬花筒了喔!不過玩一玩也要記得紀錄「原本是什麼圖案,轉一圈是什麼圖案?再轉一圈又是什麼圖案呢?」
萬花筒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做成的,在三面鏡子上連續多次反射,組成一幅幅彩色的圖案。看著萬花筒裡面的圖案真是變化無窮好有趣喔!期待下週的科學課來臨~~

第十六週心得-空降雞蛋
上星期三,我們大家各做一個降落傘,而這次我們要分組一起做,老師要我們把蛋放進降落傘的杯子裡,從四樓丟到三樓看看雞蛋會不會破掉。
降落傘的基本作法:把塑膠袋剪成正方形(邊長約60cm),剪出四條長度一樣的線(大概30cm),再將紙杯杯口1cm處,以十字的四個點打洞,把線穿過紙杯的洞,並打結(單結或死結都可以)再用膠帶黏住,把繩子照順序黏在塑膠袋上就完成了。
這次你可以在降落傘的杯子裡面放任何東西來保護蛋,也可以任意改變降落傘,譬如:繩子長度、數量,傘面大小、形狀,這些都可以調整,我來介紹我們這一組改造後的降落傘吧,我們的降落傘的傘面是長方形的而且比較大,我們的杯子裡面種共有四層,第一層是海綿,第二層是被氣泡紙包住的蛋,第三層是海綿,最後一層是一堆膠帶把它黏住,這樣完全封閉,絕對不會破。但不能光說,要實際實驗,我們總共試了兩次,雞蛋都還好好的,而另外一個沒被修改過的降落傘,裡面的雞蛋都破掉了。
降落傘的原理有利用到「空氣阻力」和「柏努力定律」,哪裡有空氣阻力?當降落傘向下時,降落傘向上的力就是空氣阻力,空氣阻力可以讓降落傘緩衝,而「柏努力定律」是怎麼運用的?當上升氣流由下方的口進入傘體內的部份後傘衣會鼓起形成一個半圓體,空氣通過時,因為傘肋的外層距離長,下層距離短,所以空氣經過傘的外層較快,經過傘內層慢。上層空氣流速快,所以空氣壓力小,而下層因為空氣流速慢,所以壓力比較大,因此造成一股由下往上推擠的「昇力」,但是下降力量大於昇力許多,所以還是會下降,可是會降落的比較久。

第十三週心得─日全食與望遠鏡的認識
在四百多年前,伽利略拿著望遠鏡看天空,發現了一些不可思議的現象,但他最後因為違背了當時的宗教,所以被監禁在牢裡。我們把四百年後的這一天稱為「天文年」。剛好,七月二十二號有日全食(台灣只能看到日偏食)。
六月六號星期六的晚上,我們資優班的學生都在學校,為甚麼呢?因為呢,今天裡晚上我們要進行一個「秘密活動」。其實是一位老師要介紹日全食和觀察星星。等我們集合完畢後,我們就前往試聽教室。嗯,老師的演講馬上就要開始了,真令人期待。老師自我介紹完以後,就開始介紹日食了。日食是太陽、月亮、地球這樣的順序垂直一條線時,就會發生日食。日食包括了:日偏食、日環食、日全食、全環食,其中最特別的是全環食,發生全環食時,地球的某些地方發生日食,有些地方發生環食。老師講著講著,突然講到了一個叫做「沙羅週期」的東西。剛開始我聽得一頭霧水,接下來才慢慢聽懂了。 其中,我覺得最奇怪又有趣的是「培里珠」,因為這些亮亮小珠子居然是因為月亮表面凹凸不平的關係才露出來的。接著,我們開始上:如何觀測太陽。老師說:除非是用高度的慮鏡,不然不能直接看太陽,只能看黑墨汁裡的倒影、或用望遠鏡、雙孔望遠鏡投影在紙上看…等。
看完投影片後,我們就到戶外看星星囉!首先,老師先把望遠鏡對準月亮讓我們看。哇,月亮真的是凹凸不平,有些地方黑黑的,有些地方又很亮,反正就是沒有玉兔就對了。接著,我們就開始看星星了。原本以為真的可以看這個星球,但是還是只能看到一個正在發亮的小星星。
日食,又叫做日蝕,是一種天文現象,只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發生。這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來說,月球位於太陽前方,因此來自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被擋住,因此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
日食是相當罕見的現象,在四種日食中較罕見的是日全食,因為唯有在月球的本影投影在地球表面時,在該區域的人才能夠觀測到日食。日全食是一種相當壯麗的自然景象,所以時常吸引許多遊客特地到海外去觀賞日全食的景象。古代的時候,人類因為缺乏天文學知識,以為日食是因為天狗吃掉了太陽,或象徵災難的降臨,而在日食時舉行儀式。但在現代社會中,日食的這層意義已逐漸為人們所揚棄。日食一定發生在朔,即農曆初一當日。此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時,但因太陽軌道(黃道)與月球軌道(白道)成5°9‵交角,故並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發生,而日食發生時,日月兩者皆一定在「黃白交點」(升交點或降交點)附近發生。上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08年8月1日,而下一次的日全食將會於2009年7月22日發生。
我覺得日食實在很好玩,雖然它很罕見。7月22日台灣雖然只有日偏食,但是我一定會「搶先看的」。

第二週心得報告-心有千千結

當我一拿到聯絡表時,我就急著把眼珠子轉移到郭老上的課程,但沒想到題目竟然是-「心有千千結」,這是什麼東西呀,我心裡冒出一個特大號的問號?說是心理課程還差不多,但是現在可是科學課啊?所以我一直想要探個究竟。

令我迫不期待的一天終於來了,結果經過老師的講解後我才知道,原來「心有千千結」的意思是要用一根長長的棍子,並且把紙當作繩子綁在棍子上起來,下面連接著塑膠袋,裡面裝蘋果西達,看紙能載多重的蘋果西打,老師取的名字還真不賴呢!但是這些連來連去的東西到底是要幹麻呢?原來它是要測試一張小小的、不起眼的A4紙,到底能載多少瓶好喝的蘋果西打呢?這時我心裡想:「拜託,一張A4紙大概一瓶都載不起來。」但是老師卻說:「有一次我和高中同學去比賽,結果載起了六十多瓶礦泉水。」當時,大家嘴裡只說的出:「不可能。」三個字,因為那真是太不可思議了,老師現在就要讓我們體驗一下,紙張是如何載起那麼重的東西的,並且要我們動腦並且觀察,要如何載起最多數量的蘋果西打,結果我們這一組最多也才十瓶而已,別組愈競爭愈激烈,26、27、28…請求支援,請求支援,資優班像是菜市場一樣,大家都拉高嗓子大叫,大家也都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這邊支援那便支援,忙得不可開交,這一組已經到第二十八瓶了,也就是全班的蘋果西達了,卻還在請求支援,於是就用書來代替,大家的心臟也隨著數目的多少跳得愈來愈快,29…30,「碰!」紙斷掉了,邱老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他也參加比賽,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之下,邱老破了紀錄,30…32…35…40,紙都還沒斷,但是長長的棍子卻快要斷了,這時,邱老舉了白旗,宣佈失敗,不然如果長長的棍子真的斷了,那還得了,寫學習單的時間又到了,老師叫我們分類,並且找出每個人覺得用哪一種摺紙方式最不容易斷,而且要說明原因,結果我覺得「細粗細棒」最不容易斷,因為粗的地方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而細的地方又容易綁。

這次的科學課程,不但讓我了解到小小的A4紙的威力,也讓我知道紙非常的耐扯,非常的有韌性,希望下一堂課會有更新鮮有趣的東西。

第三週心得報告-潛艇指揮官

這一次的科學課程是「潛艇指揮官」當我一看到這幾個字時,我的頭腦就聯想到,在茫茫大海中,我指揮著潛水艇,但是不對吧,學校的游泳池又沒那麼大,況且學校也沒有潛水艇呀?原來呀,是要我們做迷你潛水艇,你要利用科學原理讓他可以在蘋果西打瓶裡上上下下的潛水,但是這可是一項艱難的考驗呢!

首先,我們要先製造潛水艇,然候再製造一片屬於他們的大海(把蘋果西打的壺子裡裝水),潛水艇就是小枝的滴管,把下面的十分之八減掉,留下十分之二,並且在裡面加水,然後把它丟到蘋果西打瓶裡,壓壓看,看他會不會太輕(也就是掉不下去),如果太輕的話,那就在加幾個銅釘,但是又有可能太重(也就是浮不起來),那就必須要擠掉一些水直到沉的下去又浮的起來為止,其實要指揮潛水艇也不是那麼辛苦,你可以先把它丟到裝水的壺子裡,當你發現一丟下去它會往下沉大概四分之ㄧ壺水,又浮起來的時候,那就代表那一艘潛水艇很有可能會成功,當你五艘潛水艇都成功時,就可以得到一支裡面的水是紫色的滴管,我們叫他-紫色的潛水艇,並且研究他與透明潛水艇的差別,結果我們發現紫色的潛水艇在我們一按下去的那一瞬間,他紫色的汁液會噴出來,而且會形成煙霧,溶解於透明的水中,而透明的水卻會跑進去,這是因為當我們按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壓力,而滴管就會受到壓力的影響,被按了下去,裡面的紫色顏料當然也會噴出來,而透明的水就會趁機偷跑進去,但是為什麼透明潛水艇不會呢?其實也會,但是他是透明的所以我們看不出來,老師之所以要把紫色潛水艇的實驗放在最後面做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越做會越習慣,技術也會變好,最後面是我們最厲害的時候,這樣才不會在試驗的時候,紫色的水都不見了,最後我得到了一個結論:「少一點的水就要多一點的釘子,多一點的水就要少一點的釘子。越慢沉下去的潛水艇就會越快浮起來,因為它的浮力很強,相反的,越快沉下去的潛水艇當然也就會越慢浮起來。」,而真正的潛水艇的原理是因為:「潛水艇底部為一大儲水艙及一個高壓儲氣艙:當將儲氣艙內的空氣排入儲水艙,高壓的空氣將儲水艙的水排出潛水艇,則潛水艇重量減少而上浮。當將儲水艙內的空氣吸入儲氣艙,儲水艙內的壓力減少,海水流入儲水艙內,則潛水艇重量增加而下沉。」它和我們做的潛水艇相同的地方是他們都有使用到空氣壓力,但是一個是利用空氣壓力把它擠壓到海底(自己做的),而另一個卻是利用排走和吸入空氣讓它浮起和下沉(真正的),最後我要介紹一個很有趣的東西,那就是「潛艇堡」一開始我還以為是一座城堡,它是潛水艇的基地,原來不是這個意思呀,潛艇堡其實是一個很像潛水艇的漢堡,真是太有趣了!

這次的課程讓我學到了潛水艇的原理、潛水艇跟壓力的關係、潛水艇和重量的關係、潛水艇和浮力的關係…讓我增加了許多潛水艇的知識。

第七週心得報告-象牙金字塔

當你聽到「有一堂課,要撿五片有厚度的樹葉,還要帶牙刷」時,心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美勞課對吧,但是如果那一堂課同時也要做生態球,你們一定是想到自然課對吧!但是,這一堂課交給這一位資優班經驗豐富的郭老師來上,她既不是跟你講「自然課」,更不是講「美勞課」,她會說是「科學課」,我知道,你們不用再跟我吵了,看完這篇文章保證你就會心服口服。

在一間充滿喧嘩聲、歡笑聲的教室,頓時安靜了下來,一個矮矮的人影出現在講台,不用說,不用看,你們也知道,那就是郭老,看到郭老就必須安靜下來,因為郭老總是帶給我們很多有趣的實驗,這次我們要做兩樣東西,第一是生態球,第二是葉脈書籤,我們這次要先煮樹葉,然後做生態球,最後做樹葉書籤,首先我們每一個人先挑出自己最喜歡的葉子,交給老師煮。

做生態球的時間到了,首先我們要先去老師那裡領取水草和蝦子,然後再領玻璃瓶、它的蓋子和沙子,都領完之後,把沙子倒到玻璃瓶裡,拿著玻璃瓶出去裝三分之二的水,回來後兩個人一組,一個人拿著生態球(兩個人的),一個人拿著瓶蓋(兩個人的)去找老師黏海綿(幫助海草吸水),黏完後把水草插到海棉上,再去找老師用熱熔膠把水草和海棉黏在一起,現在我們要讓蝦子下水了喔!都做好了,我們要慢慢進入最後的階段了喔!再來我們要把蓋子蓋起來,用力塞住,確定不漏水之後,我們要慢慢的把它反過來,千萬不能夠把蝦子活埋喔!這時,老師手忙到都快打結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隻蝦子,又有人的海綿掉下來,整間教室的噪音足以把飛過的小鳥嚇跑了,都還停不下來,地上桌上,甚至連椅子上,都慢慢形成了一灘灘小水漥,桌上連放學習單的空位都沒有,終於收拾東西的時間到了,過了不久,所有桌子都被「掃」空了。

現在我來為大家說明一下生態球的循環:「生態球內進行的生態循環代表著簡化了的地球生態循環。光線及水中的二氧化碳讓藻類(水草等水生植物)可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它們也會使用水中的無機營養物,藻類因此是系統中之生產者 (producer);小蝦呼吸用去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並以藻類及細菌為食物,排出廢物,所以這隻小蝦是消費者(consumer);細菌則把小蝦之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營養物,供藻類使用,所以細菌成為分解者 (decomposer)。小石頭為微生物提供藏身處,避免被小蝦吃掉,也為細菌提供生長的地方,讓其他能作分解者分解生態系統中之廢物。因此,生態球內的食物及氣體皆可以不斷的循環使用。」,原來小小的生態球中,卻蘊藏著一個神祕的世界,這個神祕的世界,有著許多的「科學原理」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挖掘。

最後我們要來做葉脈書籤,葉脈書籤就是只把指剩下葉脈和一些漂亮的紋路的葉子,護貝做成書籤,如果想要使書籤更完美的話,可以加上一首小詩,相信各位一定看過葉脈書籤,但是沒做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做的步驟、做的樂趣和做的技巧吧!要有好的成品就必需要有好的材料,因此做葉脈書籤挑選樹葉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樹葉要是厚厚的材質,但是不能太老太厚,會不好刷,也不能太嫩太薄,葉脈容易斷掉,楓香的葉子就不錯,煮完葉子後就要拿起牙刷輕輕刷,慢慢刷,不然葉脈容易斷掉,會使葉子不成型,刷到只剩下葉脈,而且都沒有斷掉時,那就代表成功了,就去跟老師領一張小張的紙,再上面寫一首詩,再把刷好的樹葉放在上面,護貝完,就成功了,我有做成功喔,那一個書籤可是我的心血結晶,也是我的無價之寶呢!

這一堂科學課,實在是太有趣了,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生態球藏著大大的秘密,真是不可思議,還讓我們嘗試做了漂亮的葉脈書籤,這真是一堂充實的科學課!

第十週心得報告-可樂電池

就在教室吵的快要爆炸時,郭老出現了,看到她,教室馬上變得鴉雀無聲,大家都迫不及待的衝上前去問郭老,可樂電池是什麼?怎麼做?要什麼材料?…等,等一下答案就會揭曉囉!

首先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影片裡面說到了可樂電池的材料,現在我就來告訴你:
1.衛生、餐巾紙(厚一點的會比較好)
2.鋁泊紙
3.燈泡(不分種類)
4.可樂
5.鹽巴
6.一塊錢錢幣(看你要幾個都行)
7.碗
都準備好了嗎?我們要開始做了喔!首先,先把鹽倒到碗裡,再把可樂加下去,在等它溶解時,我們要先把衛生紙和鋁箔紙都先摺三到四折,然後再把他們的大小形狀都剪的跟錢幣一樣,等到可樂和鹽溶解之後,把衛生紙放下去,然後再拿起來,捏一捏,不能讓他有太多水,然後再把錢幣和鋁箔紙分別放在它的上面和下面(不分上下),就這樣重複一直做做到你滿意為止,然後用燈泡來測試他是否可亮,如果可以亮的話,電池的數量就慢慢減少,減少到不能亮為止,越少,代表你做的越好,老溫刷新了記錄,用三個就可以發電了,真是令人大吃一驚啊!

這次也有人試著用寶礦力水得…等物品,來進行實驗,沒想到竟然通通成功,這時,我們才知道,原來不只是有可樂可以發電,有很多東西都可以發電啊!而且,竟然還有人測試完全不沾東西的,沒想到,也能發電,大自然真的很奇妙,也很有趣,所以值得我們去探索。

我發現了幾個「秘密絕招」,可以使燈泡更亮,而且也可以使我們的可樂電池變的更完美,第一,我們在把他剪成錢幣的形狀時要剪的愈剛好愈好,因為在通電時會比較容易通,第二,紙千萬不要全乾,也不要只剩一點沒乾,因為沒有電解質,所以這樣會無法發電,第三,鋁箔紙不能碰到鋁箔紙,錢幣也不能碰到錢幣,因為沒碰到衛生紙,就是正極和正極、負極和負極在一起,讓同類的在一起,當然就不會亮了,第五,要排整齊,不然會影響到發電的效果,就像人明明有電梯可以搭,你卻建造樓梯給他走的道理一樣,發電會發的很微弱,如果你的電池有這五項標準的話,那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電池。

這次的科學課令我大開眼界,原來科學的世界那麼廣闊,那麼新鮮,藏著許許多多的有趣事物,等著我們去把他挖出來,希望以後的科學世界會更進步。

第十六週心得報告-科學課程(空降雞蛋)

今天是大哥哥大姐姐們第三堂來幫我們上課了,而這一堂課也是他們幫我們上的最後一堂課了,而這次的實驗非常刺激、有趣,當然也很好玩,我們的挑戰目標是要讓雞蛋安全著地,讓郭老享受到這顆美味可口的雞蛋,究竟誰是「降落傘尖兵」呢?

要做一個「完美無缺」的降落傘,架構、樣子、原理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我們必須要先畫個草圖,而我們這一組想要把傘面變大,繩子不變,而裝雞蛋的杯子裡,四面八方都有保護雞蛋的東西喔!上下是用「海綿」,其他的地方是用汽泡袋,也就是會發出「波波波」聲音的那個東西,接下來我們又做了一個普通的降落傘,也就是上次的原始版的降落傘,這樣才有「比較」的功能,達到實驗的目的。

現在,大家都已經完成自己精心設計的降落傘了,是該實驗的時候了,我們今天的活動場地是「活動中心」,兩個丟的人在四樓,兩個接的人在三樓,預備,「三!二!一!」放!在大家高聲歡呼中,一個一個降落傘落下了,我們這一組原始版的降落傘,「咚!」的一聲墜落在地板上,原來是因為下面太重,當然,雞蛋也破了,而另一個降落傘卻慢慢的落下,而且非常穩定,沒有左右亂飄,雞蛋也因為如此,再加上有著保護裝備,所以他完好無缺,第二次測驗時,原始版的降落傘不但下面太重,甚至有一條繩子斷了呢!而另外一個降落傘還是一樣把雞蛋安全的送下了,果然,原始版和改良版的效果顯然不同,一個堅固穩定,一個非常鬆動,如此可見,降落傘的設計也是很重要的。

做完降落傘,也做完實驗了!下一個就是要懂降落傘的原理到底是什麼?現在就讓我來對你們說明一下降落傘的原理吧!降落傘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空氣的阻力,打開降落傘後減速,增大橫截面積,增大空氣阻力,使得空氣阻力大於重力,合力向上與速度方向相反,做減速運動,使降落的物體因減速而安全下降,而降落傘當然也有利用到一點點的空氣浮力的原理,說到原理,你知道它是誰發明的嗎?其實偉大的達文西也是其中一個對降落傘發明有功勞的人喔!降落傘的原理雖然簡單易懂,但是靠著這個原理卻能救出好幾個人。

還有,我在這次的實驗中,我也發現了讓雞蛋不會破的秘訣,最重要的當然是做的時候要仔細做,不可馬馬虎虎,也要注意到膠帶要黏緊,不然降落傘在飛的時候可能會因為繩子斷掉而直接墜落,而第二點,我們再放下落傘時,也要注意,盡量讓降落傘離牆壁遠一點,這樣才能預防雞蛋和牆壁的碰撞,也能防止傘面因為撞到牆壁而撐不開,第三點,放的時候要自然放,不可用力往下放,會影響到降落傘飛行的順暢度,第四點,再放的時候不要搖晃,不然降落傘下降時可能也會搖晃,最後,有一個降落傘本身的秘訣,就是下面的東西重上面的傘面就要大,當然下面的東西輕,那傘面就要小,如果東西輕,傘面又大,那就比較容易被風吹走。

這次的科學課程真是精彩萬分,不管實驗成功或不成功,都讓我們學習到降落傘的知識,降落傘的原理…,也點燃了我對降落傘的好奇火柴,讓我對降落傘有了基礎的認識,希望以後我可以挖掘更多降落傘的秘密,研究更多降落傘的奧秘,讓我成為一位「降落傘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