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將加俐略之生平事蹟作成年表,如有做好的圖表,可以寄給老師,老師幫你發佈。
以下是奕萱整理好寄來的的圖表:奕萱的完整檔案由此下載
Referen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Galileo_Galilei
http://www.hps.cam.ac.uk/starry/galileo.html
請將加俐略之生平事蹟作成年表,如有做好的圖表,可以寄給老師,老師幫你發佈。
以下是奕萱整理好寄來的的圖表:奕萱的完整檔案由此下載
Referen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Galileo_Galilei
http://www.hps.cam.ac.uk/starry/galileo.html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
伽利略(1564~1642)生於意大利北部佛羅倫薩一個貴族的家庭。
當他還是比薩大學醫科學生時,就發明了能測量脈博速率的擺式計時裝置。
後來他的興趣轉向了數學和物理學,26歲就擔任了比薩大學的數學教授。
他製造瞭望遠鏡,觀測到木星的四顆衛星,證明了地球並不是一切天體運動環繞的中心。用望遠鏡進行觀測,他發現了月面的凹凸不平以及乳帶似的銀河原來是由許許多多獨立的恆星組成的。
他製成空氣溫度計,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溫度計。
1632年,伽利略發表《兩種世界觀的對話》一書,被教會認為違反了1616年的禁令。伽利略被召到羅馬囚禁了幾個月,受到缺席審判,遭到苦刑和恐嚇,並被迫當眾跪著表示”公開放棄、詛咒和痛恨地動學說的錯誤和異端”,最後被判處終身監禁,他的書也被列為禁書。
1638年完成了《兩種新科學的對話》。由於教會的禁令,這部書無法在意大利出版,只能在荷蘭秘密刊行。伽利略首先研究了慣性運動和落體運動的規律,為牛頓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研究鋪平了道路。他堅持”自然科學書籍要用數學來寫”的觀點,倡導實驗和理論計算相結合,用實驗檢驗理論的推導。這種研究方法對以後的科學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1642年,伽利略在貧病交加中逝世,享年78歲。1983年,羅馬教廷正式承認,350年前宗教裁判所對伽利略的審判是錯誤的。
加利略科學成就:;
1.新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研究方法
////在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得到公認之前,物理學以至整個自然科學只不過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他認為世界是一個有秩序的服從簡單規律的整體,必須進行系統的實驗定量觀測,找出它的精確的數量關係。伽利略倡導了數學與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是他在科學上取得偉大成就的源泉,也是他對近代科學的最重要貢獻,伽利略的數學與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分三個步驟:①先提取出從現像中獲得的直觀認識的主要部分,用最簡單的數學形式表示出來,以建立量的概念;②再由此式用數學方法導出另一易於實驗證實的數量關係;③然後通過實驗來證實這種數量關係。他對落體勻加速運動規律的研究便是最好的說明。
2.物理學概念和原理的創新
///慣性原理和力與加速度的新概念推動重物時需要的力大,而推動輕物時需要的力小,是人們的直覺經驗。伽利略觀察到一個沿著光滑斜面向上滑動的物體,因斜面的斜角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減速。在無阻力的水平面上滑動,則應保持原速度永遠滑動。因而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運動的物體,假如有了某種速度以後,只要沒有增加或減小速度的外部原因,便會始終保持這種速度-這個條件只有在水平的平面上才有可能,在斜面的情況下,朝下的斜面提供了加速的起因,而朝上的斜面提供了減速的起因;由此可知,只有在水平面上運動才是不變的”。伽利略便第一次提出了慣性概念,並第一次把外力和“引起加速或減速的外部原因”即運動的改變聯繫起來。
3.幾種基本物理實驗儀器的研製
///伽利略不但親自設計和演示過許多實驗,而且親自研製出不少實驗儀器他的工藝知識豐富,製作技術精湛,他所創制的許多實驗儀器在當時及對後世都很有影響,下面舉出幾項:
(1)浮力天平這是利用浮力原理快速測定金銀器皿首飾中金銀含量比例的直讀儀器。
(2)溫度計伽利略首創的溫度計是一種開放式的液體溫度計,玻璃管內盛有著色的水和酒精,液面與大氣相通。其學術價值仍很大,溫度從此成為客觀的物理量,不再是不確定的主觀感覺。
(3)望遠鏡伽利略製成的望遠鏡,可以觀察到物體的正像。經過改進後,不但指向星空,還可應用於船艦要塞,取得空前豐碩的發現成果。
4.徹底推翻亞里士多德的物質觀
///歐洲中世紀佔絕對統治地位的自然觀,是經過神學改裝了的亞里士多德的自然觀。伽利略從望遠鏡發現月亮表面有山峰和窪地,金星有盈虧變化;太陽表面有活動不已的黑子。這些打破了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伽利略通過流體靜力學對浮體的研究,得知所有物體都是重物,沒有絕對的輕物。真空也可能存在和產生,而且只有在真空中才能研究物體的真正性質。
5.科學革命的先驅,近代科學之父
///伽利略是偉大的意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在人類思想解放和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他是科學革命的先驅,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純屬思辨的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他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他的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和成果,永遠為後代所景仰。
Tr:
我滴小部名稱改嚕~!!
下面是新的名稱↓
“♂♣波蘿♧♀の粉彩空間”
伽利略(Vincenzo Galilei)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科學真理需要以觀察和實驗來證明
1564 生於義大利北部的比薩城
1581 進入比薩大學學醫,發現「擺錘的等時性原理」
1585 大學畢業
1586 發表「比重秤」
1589 在比薩大學當數學老師
1590 「論重力」發表
1592 換至帕多瓦大學當數學老師,數年後發現了「慣性原理」
1609 發明天文望遠鏡,分別觀察月球、恆星、行星、太陽等
1610 出版<星球的使者>
1613 發表「論太陽黑子的信札」
1615 和守舊派的學者辯論
1622 朋友烏爾班八世成為教皇
1632 出版<托勒密與哥白尼宇宙論之談話>
1638 出版<新科學談話>
1642 去世,享年78歲
資料來源:
科學家傳記 王延智 業強出版
世界歷史人物事典 牛頓出版
西元1564年
伽利略誕生在義大利比薩城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裡
西元1608年
他成功的製造了一個能放大兩三倍的望遠鏡。
伽利略又不斷改進,最後竟然製造出一架可以放大20倍的
1610年
他把望遠鏡指向木星,發現木星有四個衛星,就像是地球的衛星—月亮一樣。證明太陽本身在旋轉 金星是繞著太陽轉
1610年
出版《星際使者》
1612年
《關於太陽黑子的信札》,
推翻古代學者托勒密的「地球是宇宙中心」
1616年
教會為了鞏固權威於1616年宣布:「哥白尼學說為異端,地動說違背聖經教義,不得任意傳授與公開談論」。伽利略鑑於以前有位學者—布魯諾,因為主張哥白尼的學說而被活活燒死,因此也就停止宣揚他的想法。
1622年
利略的好朋友成為羅馬新教皇 於是他開始撰寫《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宇宙論的對話》這書完成的隔年,伽利略就被押到羅馬宗教法庭總部,並被指控為「反對教皇、宣傳異端」的罪名
1642年
伽利略 離開人世。但是同一年,牛頓在英國誕生
1984年
1984年,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六世公開發表談話,承認當年教會迫害伽利略的行為是錯誤的
老師,
我的圖表好像只出現一半,
另一半年表在那兒?
需要通關密語嗎?嘻嘻嘻!
奕萱
伽利略出生於意大利的比薩城,他博學多聞,他既是天文學家、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哲學家。
伽利略自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思考能力、製作和觀察的能力,17歲時進入在比薩大學學醫,期間得以接觸阿基米德和歐幾里德等的數學著作,奠定數學方面相當的深厚的造詣。
18歲時,一次到比薩教堂去做禮拜,他注意到那些搖擺不定的油燈,儘管擺幅不同,只要懸繩一樣長,其擺動周期便會相同。
因為伽利略常用自己的觀察和實驗,驗證教授們的理論和教條,伽利略並沒有完成他的大學學位,就回家幫父親經營店鋪,餘暇完全投注於自學及獨立研究,勤於學習數學及做實驗。
在友人吉多鮑多伯爵推薦下,伽利略擔任比薩大學的數學講座教授,主講數學及天文。這時期的研究幾乎完全集中於有關運動方面的問題,對亞里斯多德的落體運動提出了質疑,試圖以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來解釋落體運動,認為在真空中物體下落的速度和它的密度成正比,在空氣或水中落下時,則物體的下落速度與物體和所通過的介質的密度差成正比。實際上這段時期的伽利略並未擺脫亞里斯多德思想的影響。
1592至1610年是伽利略科學研究的黃金時期。伽利略受聘於地中海威尼斯共和國的帕多瓦大學,此地自由的學術氣氛,鼓勵自由研究和自由思想,對伽力略來說較少的教會控制,讓他能充分發揮所長,建立他的科學宇宙觀。在這裡伽利略研究了大量的問題:
落體運動──發現物體在空氣中落下,它的速度不僅和它的重量及密度有關,還與它的大小及形狀有關,使他意識到空氣阻力的存在;
斜面運動──他注意到,物體沿斜面向下運動時,速度不斷增大,沿斜面向上運動時,速度不斷減小。這兩種運動變化的差別,完全是由於斜面傾斜的方向不同而引起的;如果一小球從一斜面滾到一個既不向下、也不向上傾斜的平面上,它將會怎樣運動呢?通過實驗,伽利略由此繼續推想,水平面如果光滑得沒有阻力呢?那結果必然是永遠運動下去的,不會停止;
天文觀察--1594年,伽利略患關節炎在家休養期間,閱讀有關哥白尼日心說的書籍,引起對天文學的興趣,並以哥白尼的信徒自居。1609年,伽利略做出了放大倍數達32倍的望遠鏡,並開始觀察浩瀚的星空,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並不像亞里士多德所說所有天體都是平滑的,另外伽利略亦發現銀河是由千千萬萬顆星星組成,而木星亦有四個衛星。以上種種,都對當時教會觀念有很大的打擊。
另外,歷史上亦流傳了以下這個廣為人知的比薩斜塔實驗的故事。相傳1590年的某一天,在義大利比薩大學的校園裡出現了一張通知,通知裡告訴人們 : 年輕的伽利略教授 ( 當時年僅二十六歲 ),在他的幾位學生的協助下,將於第二天中午在比薩斜塔上做一個內容新奇而有趣的實驗,邀請全體師生前往觀看。第二天中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一些學生和教授按時來到了斜塔腳下,想弄清這個「內容新奇而有趣」的實驗的奧秘著名的比薩斜塔,建於公元一一七三年,塔高55米。當年築塔時,由於塔基出了問題而使塔身發生傾斜,最後成了一座斜塔。
伽利略向人們解釋了他要做的事。因為在當時歐洲的各個大學裡,長期以來人們都接受著亞里斯多德傳統理論的教育,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的快。那麼,客觀事實是怎樣回答的呢?實驗開始了。伽利略讓一個學生首先登上斜塔的第二層,將兩個分別重一磅和十磅的鉛球放進一個特製的盒子裡。只見伽利略在塔下一揮手,持盒子的學生一碰按鈕,盒子頓時打開,兩個輕重不同的鉛球同時離開盒子,轉眼之間,只聽「啪」的一聲,兩只輕重不同的鉛球同時落地,這便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按著,伽利略分別讓學生在塔的第三層、第五層。
1611年,羅馬教廷向伽利略發出警告,不准宣傳他的學說,;1615年,在教廷的壓制下,他只能秘密地寫書。1623年,直到他的朋友,以保護科學藝術聞名的烏爾班八世即位教皇,伽利略無形中從禁令中解放。1632年,伽利略發表了《關於托勒玫和哥白尼的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以對話形式表明了他的觀點。但此舉再次激怒教廷,更判他無限期監禁在家中。1635年,伽利略發表了另一部著作《關於兩種新科學的對話》,進一步對力學的問題作出精闢的論述。
1642年1月8日,伽利略是被認為教會的罪人,含冤而逝,終年78歲。直到1979年,羅馬教廷才承認伽利略所受到的審判是不公正的。
嗯!…..
基本上部落格的留言真的只能留「言」
遇到表格或圖片都是gg的
真希望有夢幻的教學部落格的外掛程式出現
所以老師一按存檔word打的表格有時就會發生意外
只剩一格
老師正在想辦法解決中
伽利略出生於意大利的比薩城,他博學多聞,他既是天文學家、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哲學家。
伽利略自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思考能力、製作和觀察的能力,17歲時進入在比薩大學學醫,期間得以接觸阿基米德和歐幾里德等的數學著作,奠定數學方面相當的深厚的造詣。
18歲時,一次到比薩教堂去做禮拜,他注意到那些搖擺不定的油燈,儘管擺幅不同,只要懸繩一樣長,其擺動周期便會相同。
因為伽利略常用自己的觀察和實驗,驗證教授們的理論和教條,伽利略並沒有完成他的大學學位,就回家幫父親經營店鋪,餘暇完全投注於自學及獨立研究,勤於學習數學及做實驗。
在友人吉多鮑多伯爵推薦下,伽利略擔任比薩大學的數學講座教授,主講數學及天文。這時期的研究幾乎完全集中於有關運動方面的問題,對亞里斯多德的落體運動提出了質疑,試圖以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來解釋落體運動,認為在真空中物體下落的速度和它的密度成正比,在空氣或水中落下時,則物體的下落速度與物體和所通過的介質的密度差成正比。實際上這段時期的伽利略並未擺脫亞里斯多德思想的影響。
1592至1610年是伽利略科學研究的黃金時期。伽利略受聘於地中海威尼斯共和國的帕多瓦大學,此地自由的學術氣氛,鼓勵自由研究和自由思想,對伽力略來說較少的教會控制,讓他能充分發揮所長,建立他的科學宇宙觀。在這裡伽利略研究了大量的問題:
落體運動──發現物體在空氣中落下,它的速度不僅和它的重量及密度有關,還與它的大小及形狀有關,使他意識到空氣阻力的存在;
斜面運動──他注意到,物體沿斜面向下運動時,速度不斷增大,沿斜面向上運動時,速度不斷減小。這兩種運動變化的差別,完全是由於斜面傾斜的方向不同而引起的;如果一小球從一斜面滾到一個既不向下、也不向上傾斜的平面上,它將會怎樣運動呢?通過實驗,伽利略由此繼續推想,水平面如果光滑得沒有阻力呢?那結果必然是永遠運動下去的,不會停止;
天文觀察--1594年,伽利略患關節炎在家休養期間,閱讀有關哥白尼日心說的書籍,引起對天文學的興趣,並以哥白尼的信徒自居。1609年,伽利略做出了放大倍數達32倍的望遠鏡,並開始觀察浩瀚的星空,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並不像亞里士多德所說所有天體都是平滑的,另外伽利略亦發現銀河是由千千萬萬顆星星組成,而木星亦有四個衛星。以上種種,都對當時教會觀念有很大的打擊。
另外,歷史上亦流傳了以下這個廣為人知的比薩斜塔實驗的故事。相傳1590年的某一天,在義大利比薩大學的校園裡出現了一張通知,通知裡告訴人們 : 年輕的伽利略教授 ( 當時年僅二十六歲 ),在他的幾位學生的協助下,將於第二天中午在比薩斜塔上做一個內容新奇而有趣的實驗,邀請全體師生前往觀看。第二天中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一些學生和教授按時來到了斜塔腳下,想弄清這個「內容新奇而有趣」的實驗的奧秘著名的比薩斜塔,建於公元一一七三年,塔高55米。當年築塔時,由於塔基出了問題而使塔身發生傾斜,最後成了一座斜塔。
伽利略向人們解釋了他要做的事。因為在當時歐洲的各個大學裡,長期以來人們都接受著亞里斯多德傳統理論的教育,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的快。那麼,客觀事實是怎樣回答的呢?實驗開始了。伽利略讓一個學生首先登上斜塔的第二層,將兩個分別重一磅和十磅的鉛球放進一個特製的盒子裡。只見伽利略在塔下一揮手,持盒子的學生一碰按鈕,盒子頓時打開,兩個輕重不同的鉛球同時離開盒子,轉眼之間,只聽「啪」的一聲,兩只輕重不同的鉛球同時落地,這便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按著,伽利略分別讓學生在塔的第三層、第五層。
1611年,羅馬教廷向伽利略發出警告,不准宣傳他的學說,;1615年,在教廷的壓制下,他只能秘密地寫書。1623年,直到他的朋友,以保護科學藝術聞名的烏爾班八世即位教皇,伽利略無形中從禁令中解放。1632年,伽利略發表了《關於托勒玫和哥白尼的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以對話形式表明了他的觀點。但此舉再次激怒教廷,更判他無限期監禁在家中。1635年,伽利略發表了另一部著作《關於兩種新科學的對話》,進一步對力學的問題作出精闢的論述。
1642年1月8日,伽利略是被認為教會的罪人,含冤而逝,終年78歲。直到1979年,羅馬教廷才承認伽利略所受到的審判是不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