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Finder
西湖國小校園發現者
未分類
3 月 26
受保護的...
Posted by ecofinder
There is no excerpt because this is a protected post.
未分類
3 月 2
蛙類簡介
Posted by 簡老師
蛙類包含青蛙和蟾蜍。青蛙的皮膚佈滿圓形的小肉疣,濕滑富彈性,蟾蜍則是粗糙的角質皮膚,許多凸起的纍粒和耳後腺。 蛙類的皮膚可幫助呼吸外,還可以感應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 蛙類的視覺角度很寬廣,無論是近距離的小蟲或遠距離的景物都能看得見,且能四處轉動。有上下眼瞼,上眼瞼不會動,下眼瞼會往上閉合。 蛙類利用在眼睛後面的鼓膜聽到聲音。鼻子的鼻囊可感受外界的氣味。 蛙類發聲時,先脹大鳴囊,將空氣來回往聲帶推擠造成共鳴現象。有的蛙類只有一個鳴囊,有的則有一對。
動物
,
未分類
,
爬蟲類
3 月 2
爬蟲類簡...
Posted by 簡老師
爬蟲類出現在三億年前的石炭紀,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爬蟲類是由兩生類動物演化而來。牠門的外表通常覆蓋著鱗片,以避免水分的散失,指、趾有爪,有些在掌面還有瓣膜以便吸附或攀爬,成長過程中不需經過「變態」過程。 爬蟲類動物包含恐龍、鱷魚、龜鱉、蛇和蜥蜴等。恐龍已於六千五百萬年前滅絕,只剩下體型較小型的爬蟲類動物。在西湖校園中,小朋友可見到蜥蜴和烏龜,就校園的環境中可推知,烏龜應是人為放養並非原本就在此地生存,而蜥蜴、壁虎、草蜥,則是西湖校園的原住民喔! 根據2007年台北市野鳥協會出版的台灣爬行動物圖鑑一書的介紹,台灣有紀錄的蜥蜴有34種,龜鱉類有11種,蛇類55種。但此紀錄有可能因為外來種動物的入侵而有所更動。 蛇類和蜥蜴的外觀比一比: 尾部和身體的比例,蛇比較短而蜥蜴比較長。 蜥蜴在頭部有耳孔蛇沒有,那麼蛇聽得到聲音嗎? 眼睛部分,蛇類沒有眼瞼只有一層膜,因此不會閉眼睛,蜥蜴則有眼瞼能夠閉眼睛。 腹部的鱗片,蛇類只有一排有助於爬行,蜥蜴有許多排。 上顎牙齒,蛇左右各兩排,蜥蜴左右各一排。
幼稚園
,
未分類
2 月 26
金花蟲
Posted by 鄒瑞嬋老師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金花蟲小型的甲蟲,體長介於1.0mm ~ 16.0mm是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可分為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階段;台灣金花蟲皆為食植性,大部份成蟲均以特定植物為食,幼蟲生活環境與食草多半與成蟲相同。
未分類
2 月 26
裳夜蛾
Posted by murmurchon
Platyja acerces (Prout, 1928) Subfamily Catocalinae 裳夜蛾亞科 Family Erebidae 裳蛾科 參考資料: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ttaman/5811626953/in/photostream/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ttaman/sets/72157622925772013/ 參考影片:
未分類
,
植物
2 月 26
炮仗花
Posted by 彩環
炮仗花 ,又稱黃金珊瑚. 在香菇亭旁花架上 熱熱鬧鬧的開放 蜜蜂蝴蝶快樂的穿梭.
未分類
10 月 2
kkk
Posted by ecofinder
未分類
10 月 2
jjj
Posted by ecofinder
未分類
10 月 2
hhh
Posted by ecofinder
未分類
10 月 2
ggg
Posted by ecofinder
未分類
10 月 2
fff
Posted by ecofinder
未分類
10 月 2
hfdfg
Posted by ecofinder
未分類
10 月 2
dddd
Posted by ecofinder
未分類
10 月 2
aaa
Posted by ecofinder
未分類
10 月 2
addas
Posted by ecofinder
Prev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