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行動班]20120820-21七家灣溪台灣櫻花鈎吻鮭生態課

Filed Under (eci環境行動班) by eco on 23-08-2012

圖/文 邱鴻麟

更多活動照片集錦

 

*抱歉!老師,放錯了。現在PO的才是完整版!
【雪霸國家公園之行】在一大早集合,點完人數後,興致沖沖的出發,沒有到卻漏了一隻小貓,這意外的驚奇,讓我們這次的雪霸之行有了一個美好的開始。漫長的車程使我在顛簸中沉沉睡去,到達目的地時,已是精力充沛。
【櫻花鉤吻鮭孵育所(一)】再用過午餐後,便迎向第一個行程-櫻花鉤吻鮭孵育所。在研究並保育櫻花鉤吻鮭十餘年,並曾榮獲十大傑出青年獎的廖林彥主任的帶領下,我們首先認識了台國寶魚的身體構造與身家背景。在所有魚類中,只有少數種類和鮭、鱒類的魚種,在背鰭的後方,尾鰭的前方多了一個很特別的鰭,叫做-脂鰭。而其實鮭與鱒兩種魚,非常難分別,不僅身體構造相仿,連生活習性也十分相似,除了極難觀察的尾鰭鰭條數外,幾乎無一不像。鮭魚在大自然的複雜環境下發展出兩種生活型態,一種是洄游型的鮭魚,另一種則是陸封型的鮭魚。兩種型態的魚最明顯的差別有二,其一是會不會洄游,洄游型的鮭魚會在河川上游出生,一段時間後便游入海洋,在海中長大後,靠著嗅覺回到出生的河川交配、產卵,最後死亡。陸封型的鮭魚則是終其一生都待在河川中,平均壽命是四年,也代表平均可以生產四次;其二是婚姻色明不明顯,洄游型的鮭魚因一生只有一次交配機會,且必須在廣大的海洋尋找配偶,所以婚姻色會極其明顯。至於陸封型的鮭魚婚姻色不明顯的原因則是,他們在空間有限的河川中便能找到配偶,不必耗費多餘的營養、體力去產生鮮豔的婚姻色。櫻花鉤吻鮭,台語稱梨山鱒,是屬於陸封型鮭魚,是所有鮭魚分布最靠近赤道的品種。而他的名字是有來由的。櫻花,指的是他祖先的婚姻色跟櫻花顏色相似,另一種說法則是,雄魚產生婚姻色的十、十一月,正好是櫻花樹開花的時節,鉤吻則是形容雄魚的嘴型。那為甚麼在亞熱帶地區會有溫帶的鮭魚呢?答案很簡單,在冰河時期前後,氣候過於寒冷,迫使鮭魚必須南遷取暖。具推論,這群鮭魚看見大甲溪地勢較平坦,因而游入,在地殼變動之後,受困於溪內,漸漸適應溪中環境,也不再洄游,成為了台灣獨一無二的國寶陸封型鮭魚。
【櫻花鉤吻鮭孵育所(二)】
在主任的積極復育下,七家灣溪的鄰近溪流,幾乎都有主任流放的紀錄。有許多歷史溪流,也就是曾經有存在櫻花鉤吻鮭的溪流,都因颱風來襲而導致流放失敗,目前除了七家灣溪以外,只有一條非歷史溪流的小支流成功。主任進而求取其他方案,發現還田於林的成效十分明顯,但是這種與民爭利的方案,通常會遇到很大的瓶頸,像是民眾抗議,使高層幹部決心不夠等等。而且一個物種,若低於500個個體,幾乎等於滅種,因為基因庫不夠豐富。廖主任為了復育台灣國寶魚,曾想過和他的近親-日本鮭配種,但有許多人抗議,台灣的國寶怎麼可以跟其他國家的魚混種,會打亂國寶魚的基因。雖然復育這條路遙遠又漫長,但至少我們是在前進的。
【櫻花鉤吻鮭孵育所(三)】導覽館行程結束後,廖主任帶我們前往視聽室,詳細
觀看台灣國寶魚的生活寫照,以及主任到日本實習的紀錄。有一個攝影師非常慘,跟主任借一顆國寶魚卵,但主任很捨不得,所以借了他一顆紅鱒的卵,攝影師不知情,還是拍得很高興。借下來是主任的日本實習之旅,有許多以前的青澀照片,技術也不是很成熟,但現在已全然不同。在日本的鮭魚族群龐大,連路邊的小溝都有大量的鮭魚,所以在路邊也經常有熊出沒。雖然主任只有看過照片,但他有親看到並記錄熊的排泄物和爪印。
【夜觀飛鼠】
在享用晚餐的Bafe`後,我們前往夜間觀察。邱大說看到山羌的機率不高,但看到飛鼠的機率高達九成。沿路大家都仔細尋找,卻都未發現山羌害羞的身影。不過幸好我們沒有中飛鼠的那一成,如願看到了飛鼠,還一次兩隻,讓第一次看見飛鼠的我一飽眼福。
【桃山瀑布健行(一)】在一個晚上的充分睡眠之後,迎面而來的就是極限體力挑戰。邱大帶領著大家,往桃山瀑布前進,沿路介紹國家公園的管理、地形的形成和特別的物種。首先老師介紹了原始林和人工林的差別,前者排列較混亂,陽光透到地面較多,所以地面上會有較多的草本植物,樹種也多;後者排列緊密整齊,較不透光,樹種也較單一化。因為人造林的成果有要求的標準,存活率要很高,數量也要很多才行。接著老師介紹的是開山路造成的影響,第一個例子是因開山路,颱風來時造成土石流,原先造的路被掩埋,又將他挖開造路,所以路的兩旁是高聳的土丘,土丘內則含有大量土石流帶來的細小砂石。第二個例子是因開路造成兩旁崩塌,再繼續開後,兩旁也會形成土丘,但內含的石頭就比較大顆。
【桃山瀑布健行(二)】沿路上還有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一個稍嫌有點擠的林子裡,有些樹的樹枝全都往同一個方向長,邱大說那是因為有些樹被其他樹的枝葉擋住,吸收不到陽光,便努力往有陽光的地方長,因而產生了這種有趣的現象。歷經千辛萬苦,穿越了4000多公里的山路,終於到了桃山瀑布,輕飄出來的水霧,使我感到一陣沁涼。在大家與瀑布合影完後,邱大召集大家講解了一些台灣的生態情形。世界的年平均雨量有約850毫米,但台灣一個小海島卻高達約2300毫米,這種多雨的情形,也造就了台灣大量的瀑布。
【觀魚台】
再辛苦了一個上午之後,終於可以坐下來好好享用午餐。接著,便趕去最後一個行程-觀魚台。雖然在櫻花鉤吻鮭孵育所看到了很多國寶魚,但都不及在野生溪流看興奮。有一部分的觀魚台在颱風期間被沖毀,但大部分都還完整。雖然最後後因水流湍急,而看不到櫻花鉤吻鮭,不過澄澈潔淨的溪水也替這次的雪霸之行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歸途】剛踏上回程時,窗外的滂沱大雨和濃厚的山霧令我昏昏欲睡。當我醒來時,已是雨過天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到七色的彩虹,一銷車程的顛簸與勞頓,也使我的心情逐漸晴朗……
【心得感想】像這麼重要、國際級的櫻花鉤吻鮭,卻只有廖主任實際力行復育,大家也只是喊喊口號而已。在對櫻花鉤吻鮭有所了解後,雖然不一定能像廖主任那樣,全心復育,但至少能好好保護環境,不做環境的破壞者,並讓更多人知道國寶魚有何其珍貴,這樣起碼能小小幫助到廖主任吧!

櫻花鉤吻鮭生態課程
大部份的人都知道,櫻花鉤吻鮭是我們的國寶魚,能在這次的旅程中親眼目睹櫻花鉤吻鮭的模樣,是這趟旅程最大的收穫,也最值得讓我們坐三個小時多的「恐怖」車程。
剛出發時,大家總是懷著興奮的心情在車上嘰嘰喳喳討論個沒完,但是一過了棲蘭,我們的興奮開始轉化為恐懼,因颱風而變的陡峭的路、前車的飛沙走石以及司機的開車技術讓大家頭昏腦脹,本想在這段路好好睡個覺的我,在經過思源啞口時,完全被震醒了,突然的一個大轉彎,讓車上的人幾乎都「昏迷」過去,連什麼時候到了雪霸國家公園裡的武陵山莊都不知道,只知道要做的下一件事就是吃午餐,不過我被震的沒什麼胃口,當時我真的很想躺在床上好好睡一覺,可惜吃過午飯後我們馬上就要往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前進。
在生態中心裡,廖主任介紹了很多關於櫻花鉤吻鮭的資料,我們也有看到館內的生態池,裡面是一群櫻花鉤吻鮭,他們的顏色真的蠻像櫻花的,另外,廖主任也讓我們去觀賞櫻花鉤吻鮭的復育活動,並且親自去餵食櫻花鉤吻鮭,牠們的食物非常的香、有種柳葉魚的味道,我們還有親自品嚐,實在是超好吃的!在館外有一個「避難池」,在颱風來臨時,鮭魚們可以游到「避難池」避難,再我們慢慢的欣賞這個「避難池」時,有些眼尖的人馬上發現了石頭上有隻公的鉛色水鶇,我想,櫻花鉤吻鮭一定很好吃,才會引來這些水鳥,除了鉛色水鶇外,還有台灣紫嘯鶇呢!
晚餐的「把費」(歐式自助餐)實在是超級好吃,我煮了一碗麵、吃了鴨胸捲還有水果拼盤和冰淇淋!才剛吃完,走出餐廳時感覺就像到了南極一樣,寒冷的風吹著我們的臉頰,要不是房間就在附近,我們可能要冷死了,大家各自披著自己的羽絨衣或外套,跟著邱老及卓老搭上車,準備去找邱慶耀老師,邱慶耀老師告訴我們,晚上的武陵常會有飛鼠及山羌出現,果然沒錯,花不到幾分鐘我們就找到了白面鼯鼠,在夜晚中,雖看不太清楚,但我總覺得牠們的眼睛一閃一閃的,像星星般美麗,那裡的星星實在是數不清,在台北,找顆星星都不容易,在這裡,抬頭一望,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牛郎、織女、銀河…想到夏天的各種星座或是星星,在空中都找的到,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溫度好像又往下降了一點,我們不得不加緊腳步回到山莊,一進房,我們趕緊拿出燒好的熱水,坐在地上慢慢飲用,再爬到自己的位子上,拉緊棉被,進入夢鄉。
睡過好覺和吃過早餐之後,我們前去「挑戰」桃山瀑布,在往桃山瀑布的路上,我們拍到了漂亮的蜘蛛網、地星、各種不知名的菌類…因為忙著拍照,我們總是在隊伍的最後,依照邱老的說法,我們可能需要兩小時才能走完這四公里多的步道,但是我們並沒有那美國時間,只好加緊腳步跟上前面的隊伍,當我們終於走到了瀑布時,所有人都累的筋疲力竭了,好在巨大的瀑布給了我們一點能量,飛濺的水花和壯麗的急流瞬間就朝我們施了定身術,過了好一會兒我們才拿起相機捕捉這震撼的美景,要走回武陵山莊時,為了午餐,大家以飛快的速度步行著,然而錯過了一些美麗的風景,看來,走快不一定好,這種時候還是跟著老師慢慢走最好。
吃過一頓豐盛的大餐後,我們搭車來到了遊客中心,在不遠的樹上,我們看到了一隻領角鴞,大家拼命拉長了鏡頭想拍的清楚一點,但是我們的鏡頭都無法拉的非常遠,只能看到一團毛球在樹上,倒是老師拍的很清楚,連眼睛都看的到呢!再來,我們到了觀魚臺,雖然並沒看到什麼魚,不過看到七家灣溪裡的漩渦,也是不錯。
最後要回家時的車程,只能以「悲慘和恐怖」來形容,下坡的路本來就不好走,再加上下雨,每個人不是在睡就是在吐,還有人睡到「飛」起來了,再重重的摔到椅子上,要不是有彩虹來安慰我們,恐怕每個人的魂都要飛了,真不知道當初自己怎麼會想要報名,但這趟旅程的收穫也不少,我們也只能忍一忍了,幸好我一路上都在睡覺,傷害不大,最後我們總算是平安到了家,結束這趟旅程。

【前言】
這是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們一早就到了西湖國小,準備踏上這令人興奮的旅程。

【顛簸崎嶇的路程】
打從上山那一刻,我就知道這二小時內,我有得好受了。從台北到宜蘭的高速公路上,一切都還算可以,但一往山路行駛,蜿蜒、顛簸,崎嶇的路途,讓我開始暈車,不到思源啞口,就吐了。

【台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
抵達目的地,也已經是中午的事了,將肚子填飽後,我們變動身前往「台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一進到館內,廖主任便出來迎接我們。廖主任目前積極的做各種櫻花鉤吻鮭的復育工作。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一一認識了櫻花鉤吻鮭的習性、生活史、保育策略等。櫻花鉤吻鮭的名稱由來有二,其一是雄性櫻花鉤吻鮭婚姻色會呈現如櫻花般的粉紅色,且吻部成倒鉤狀;其二則是每年到了櫻花鉤吻鮭的繁殖季,也正是櫻花盛開的季節,因而得名。鮭魚有分為陸封型及迴游型,而我們的櫻花鉤吻鮭就屬於陸封型鮭魚。照理來說,一般的鮭魚應該生活在溫帶的北方,但櫻花鉤吻鮭為何會成為台灣的陸封型鮭魚,原因是因為在冰河時期時,北方過於寒冷,迫使他們必須南遷。這群鮭魚因而游入了大甲溪,在地殼變動之後,他們受困於溪內,無法在迴游,成了台灣的國寶──陸封型櫻花鉤吻鮭。
櫻花鉤吻鮭的生長過程可分為卵、發眼卵、卵黃囊期、稚鮭、幼鮭、亞成鮭、成鮭等七個階段。接著,我們到櫻花鉤吻鮭種源中心參觀,這可是一般遊客無法進入的。裡面有很多孵育櫻花鉤吻鮭的器具,還有幾項是申請過專利的呢!像是有溫度控制與水質殺菌設備的鮭魚復育盒。我們也看到一條條長長的魚飼料從機器擠出來的樣子。然後,我們看到一群在種魚培育區中,即將被放流的櫻花鉤吻鮭。最後,我們便到遊客中心聽廖主任的演講,聽了他十多年來的復育行動:退耕還田於林、退壩還水於河、放流櫻花鉤吻鮭等,及他在日本實習的過程。

【夜間小精靈】
晚上,邱大帶我們去找飛鼠及山羌,讓我非常期待。走著走著,我們看到了白面鼯鼠,接著,又看到了大赤鼯鼠,讓我們大家非常興奮,牠們的眼睛在夜間黃亮亮的,好似透露著什麼神秘的訊息般。我們趕緊拿起相機連拍,可惜飛鼠一眨眼就溜走了,讓我根本來不及拍,但至少這次有親眼看到牠的樣貌,這也值得慶幸。

【挑戰瀑布步道】
隔天早上,邱大帶我們走桃山瀑布步道。全長約四公里。途中,我們看到了摸起來硬硬刺刺的台灣杉、人造林與天然林的差別:人造林排列整齊,且較不透光,地面植物不多;相反地,天然林排列不整齊,但透光,因此植物種類較雜。我們還發現一個很特別的現象:植物為了吸收足夠的陽光及養份,會發展出一些特徵。我們看到了好幾棵樹,為了吸收陽光,因此所有的樹枝都單一朝向太陽的方向,真特別!我還看到了蛇目蝶等。在路上,邱大介紹了很多地質的特色。走著走著,正當我筋疲力盡,想蓆地而坐時,遠方傳來了「嘩啦!嘩啦!」的聲響,我抬頭一看,一匹懸掛在樹梢的絹絲,是瀑布!想到了瀑布,便讓我加快腳步。終於, 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桃山瀑布。我靠在圍欄上,享受一陣陣水花濺到臉上的快感,真是消暑的好地方呀!看著雄偉的水勢由上往下衝,「啪」!水面濺出一大朵水花,吸收著芬多精,大家拿著相機用各種方式,捕捉下這美景。拍完照後,邱大便告訴大家:由於台灣的年降雨量非常豐富,且高山陡峭,因此造就了這奇景──瀑布。

【打盹的領角鴞】
吃完午餐後,我們便到釣魚台觀察,接著再到遊客中心附近的竹林,發現了一隻在樹上打盹兒的領角鴞,牠有著一身毛茸茸的灰色羽毛,真是有趣。

【山谷中的彩虹】
回程的途中,開始下起了大雨,尤其到了思源啞口,更是一大片濃霧。在這種情況下,我便昏昏的睡去。一醒來,往窗外一瞥,一道朦朧的彩虹!大家又驚又喜,為這次的旅途畫下完美的句點。

【心得】
這次的旅途讓我收穫不少,更讓我了解環境保育的重要。我真是佩服廖林彥主任,他那復育櫻花鉤吻鮭的計畫從未放棄,這精神值得我們尊重及學習。因為他使我們的國寶魚重新登向了世界的舞台。

驚豔國寶魚-櫻花鉤吻鮭

【出發】
拿出一張2000元面額的鈔票,背後印了兩隻魚,他們就是台灣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前往武陵農場的車子朝向顛簸的山路前行,沿路的風景因為水系而有了變化,接著經過思源埡 口後,就能看見整個宜蘭平原,剛離開宜蘭不久,就看見了雪霸國家公園的石碑,開始了這次的櫻花鉤吻鮭的課程。

【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我們的第一站就是櫻花鉤吻鮭保育中心,在曾獲的十大傑出青年獎廖林彥主任帶領我們認識這不會洄游的路封性鮭魚,鮭魚是一種會在河流出生、在大海長大,最後繁殖時會洄游到自己出生的河流產卵,櫻花鉤吻鮭是在冰河時期,因為原本生存的環境太冷,所以南遷到了今天的大甲溪,後來冰河時期過了之後,氣候變得暖和,櫻花鉤吻鮭只好往上游遷移到平均水溫10℃七家灣溪的位置,形成不洄游的陸封性鮭魚,而且他們是全世界分布最南邊的鮭魚。而櫻花鉤吻鮭這個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有人說!是因為他的婚姻色類似櫻花的顏色,也有人說:是因為在櫻花開的時候繁殖的。擁有鮮豔的顏色就容易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另一半,但是陸封性鮭魚就可以在自己的生存環境繁衍,不用去花養分在婚姻色上,所以顏色就比較黯淡。櫻花鉤吻鮭最大的特色是在尾鰭前方有一片脂鰭,因為脂鰭沒有用處,受傷不會影響游泳,所以做DNA鑑定時會使用脂鰭。而依據耳石和鱗片的判定,櫻花鉤吻鮭的壽命通常是四年,成熟的母魚有300-500顆卵,年輕的公魚則是繁殖力較強,所以在復育的時候通常會選擇這兩種年紀的魚來交配,此外,櫻花鉤吻鮭如果吃了很多蝦子,卵的顏色就會從黃色變成紅色,而母魚在挖產卵場可以挖到22.5公分這麼深,生物真是奧妙。剛開始復育櫻花鉤吻鮭時,種族只剩下200隻,在生態上缺乏了基因多樣性,但是工作團隊從完全不了解他的生活史,到成功復育出5000尾櫻花鉤吻鮭,還建立了許多專利設備,達成土地收購及拆除攔沙壩的計畫,這一切不知道要花費多少的心力才能達成,也因為有了這樣的努力,才能給予櫻花鉤吻鮭更適合的生長環境。如今將復育目標定為擴大棲息地,希望實現的一天快點來到。

【養殖場】
一進到這個「『遊客』不得進入」的養殖場,進入眼簾的是大大小小的圓形塑膠魚缸,這種設計能利用漩渦把剩餘的飼料和排泄物從中央的水管排出,另外還有魚網架高圍住四周,防止魚跳出去,接著是一排白色的有蓋箱子,這是用來孵化魚卵及培育幼苗用的,要加蓋是因為魚卵是被沙子蓋住的,所以人工飼養時要防止光線的照射。接著我們參觀飼料製作的過程,主要是由藻粉、魚粉和魚油做成,分別提供了植物性與動物性蛋白還有不飽和脂肪酸,所以有很濃烈的香氣,當然,我們將幾顆飼料投入水中,魚群果然蜂擁而上。最後看到三排長形水道和水車,這是用來訓練魚適應湍急的水流,忽然,聽見一生粗糙的叫聲,發現有一隻紫嘯鶇正站在上端覬覦著魚群,有防衛著我們
,拍了幾張照之後,我們到遊客中心看以前的復育照片和影片。

【日本的鮭魚養殖】
在日本有鮭魚的養殖,目的卻不是復育,而是為了漁民的生計,否則鮭魚會不夠供給漁民,我們看到的影片,是先封河接著用水車將魚捕捉,雌雄分缸後,再把魚打昏,將雌魚剖腹取卵,再淋上雄魚的精液,一盆盆人工受精卵就這樣出現了。接著看的就是主任在日本研習的紀錄,日本的鮭魚數量龐大,多到家門前的水溝都可以釣到鮭魚,實在有夠誇張,因此連路邊都有熊出沒。

【夜觀飛鼠】
吃完晚餐後,我們隨著老師茶莊附近觀看飛鼠及山羌,兩者的出現機率都很高,但是我們沒有看見山羌,等待片刻後,果真發現兩枚閃閃發光的寶石,原來是一隻白面鼯鼠,後來我們發現了第二隻,但是都拍不起來,就只好留給眼睛觀察了。

【桃山瀑布】
經過一晚的充電,一早就立刻前往桃山瀑布前進,沿路有不同的地質及植物向,也能明顯區別出人造林和天然林的不同,因為人造林考慮到成本的緣故,所以會比較密集,土表照射不到陽光,因此人造林的地上通常是光禿禿的,反之天然林就是綠油油一片,另外人造林的樹種也單純了許多。當我們走到一座涼亭附近的時候,忽然發現這裡的樹都只往一邊長,而且每一棵的方向都不一樣,唯獨中間一棵闊葉樹例外,原來這是一種避免競爭的生長方式,將生長的養分全力投資在照的道陽光的地方,至於中央那棵樹因為沒有別的植物需要競爭,所以就能夠往四面八方長。走了許久,終於到了桃山瀑布,看見那傾瀉而下的水流,平日的那些壓力好像也跟著沖走,我們看到了一隻鉛色水鶇之外,還從不同的角度拍攝這壯觀的景象。台灣是一個蕞爾小島,但是因為季風、颱風和高低起伏的地形而帶來一年2300毫米的雨水,所以造就了大量瀑布。

【觀魚台】
這次的行程接近尾聲,順道來到觀魚台看看有沒有野生的櫻花鉤吻鮭,結果很遺憾,沒有看到它的身影,不過我們在遊客中心對面附近看見了一隻領角鴞,讓我們拍的很高興。

【歸途】
雖然每次參加都盡興,但是顛簸的山路還是無法避免,經過思源埡口時,不但起了大霧,還有好幾次的跳躍,讓我不禁懷疑我們是否還開在陸地面上。這時,有人突然發現了彩虹,這讓許多還在夢鄉中的人頓時精神百倍,大家都搶著拍下這短暫的美麗。這次的旅途,更加讓我體會到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廖林彥主任未曾放棄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有些人仍然有著不是保育類就可以隨意屠殺動物的觀念,其實不論是貓狗或是牛馬,都不該任意使其受到不合理的迫害,否則有一天連老鼠都要瀕臨絕種了,那麼就後悔莫及了,期待未來這些生物能被友善的對待。

武陵之夏
武陵的夏天是繽紛多彩的,蟲鳴鳥叫環繞耳邊,四周綠意盎然,為了一睹國寶魚的風采,為了瞭解牠的生活史,為了思考牠在生態中扮演甚麼樣的角色,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武陵農場。
吃完飯,大家迫不及待的到了復育台灣櫻花鉤吻鮭的復育中心,由辛苦復育台灣櫻花鉤吻鮭的廖林彥主任為我們解說,讓我們了解到有些台灣櫻花鉤吻鮭是一種陸封性鮭魚,顧名思義,就是被封在陸地了,所以不會降海,因此終其一生都在溪流中,而台灣櫻花鉤吻鮭在一齡就成熟,大部分在二齡成熟,最大可以活到四歲,而牠最特別的是有可能在繁殖後還不會死亡,這是其他鮭魚做不到的。老師也為我們解釋了一些關於鮭魚卵的知識,讓我們了解到看似脆弱的鮭魚卵,就算我們使勁去捏他,也是不會破的喔,而鮭魚卵在人工復育的時候是會先將卵從卵巢內擠出,再將精子放入碗內並攪拌,就完成這階段手續了,接下來就等他出生了。老師做復育最後的目標當然是讓牠們可以自行繁衍,現在已經有兩個族群了,老師也從失敗中了解到要放流一齡多的魚才能有最大的機會復育成功,而地點還是做重要的,要找到適合台灣櫻花鉤吻鮭生活的地方已經很少了,所以每一個剩下的棲地更要保護好,才能讓我們的國寶魚繼續在台灣生活下去。
老師也讓我們看了日本的鮭魚-創,那個數量實在是非常龐大,而他們除了做保種的工作外,也將大部分的鮭魚未受精卵賣到不同地方,可見,他們的環境還是保護得相當好。
夜深了,我們仍滿懷期待地與另一位邱老師見面,因為這位經驗豐富的邱老師將要帶領我們去看可愛的飛鼠,也就是白面鼯鼠,我們如願的見到了飛鼠,也覺得他在樹叢中躲藏的能力真的名不虛傳,讓我們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找到他,。老師也讓我們知道他之所以要衍生出夜行性、滑翔等特長,是為了躲避天敵及更方便覓食,我覺得這是比親眼看到飛鼠更重要的。
清晨,我們已經從房間出發,到了停車場附近觀察不同鳥類的動向,也為了待會的登山活動先讓身體保持清醒。到了山上,我們觀察四周不同的林相,也了解為甚麼,因為邱老師說我們要有求知的精神,我們首先看了自然林及人造林,他們不同的地方在於,人造林樹很密集,所以草本植物沒有陽光,很難生長,穰自然林則是常常有空隙照到豐富的陽光,那就有許多草本植物,也讓林相更多樣,更生氣蓬勃。在路上,看到路邊的石頭,有一個地方他原本是沉積岩,但從一個地方開始卻從另一個方向轉過去,讓我們得以知道,這邊曾經發生了地殼崩動的事情,這也告訴我們,只要仔細觀察附近的環境,就可以知道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
在回程前,我們也看到了可愛的領角鴞,他正在睡覺,不知道當他看到我們大家一直在拍他的時候會有甚麼反映,說不定會以為他是大明星呢!
如果我們出來看生態,只是一昧的記名字,記看過了多少動物,那還不如去集郵票就好了,學生態最重要的應該是要了解每一種動物在生態中的定位,了解他們的重要性,他們為甚麼有不同特長,而那些特長又是為了甚麼,這可能比只是不停地看不同動物更有意義吧。

  八月底,是快要開學的日子;照理說,像我這種一開學就要面臨考試轟炸的學生呀,應該是要乖乖待在家裡讀書,但是!「讀書」和「出去看看珍稀國寶魚」一比較,前者完全就黯然失色了。所以,我就意氣風發的殺去武嶺啦。

  要知道,台灣是個颱風很多的國家,所以前往武陵的路上根本就是一蹋糊塗。隨著小巴毫無韻律感的彈跳,我們每個人也被震得七葷八素;只要路面稍微有一點點小石頭,那就真的是有「我在天上飛~」的感覺了。不過一下車,就哇哈哈,有好吃的午餐啦,所以總是活力無窮的我就又更精力旺盛了。食物真是一種能夠安撫人心的偉大的神聖的上帝的恩惠啊。

  午餐結束以後,就得拿出幹勁好好學習啦。幫我們進行講解的是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站的廖林彥主任,一個為櫻花鉤吻鮭拋頭顱灑熱血的勇士。要先復育一種生物,就得先了解牠的基本資料和生態習性。櫻花鉤吻鮭的學名很長很難記,所以我們在這邊就把他的台語名字–梨山鱒記下來就好;雖然說「櫻花鉤吻鮭」這五個字很難念,但是只要靜下心來,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念,那「櫻花勾引鮭」就不會從你嘴裡冒出來啦:不然你把別人的名字念錯,人家會哭哭耶。

  一般來說,鮭魚是溫帶魚類,但是櫻花鉤吻鮭卻生活在是亞熱帶的台灣,是全球分布最南限的鮭魚;和其他鮭魚不同的是,櫻花鉤吻鮭是屬於不降海的陸封型鮭魚,而且繁殖後不一定會升天,有大約兩成在繁殖後可以繼續存活。由於這一點,所以當廖主任他們要取出雌魚肚子裡的卵時,都沒有辦法像日本那樣直接豪邁的把魚肚頗開,而是要小心翼翼的把卵擠出來。光是聽廖主任敘述「擠卵」這一點,我就已經快要受不了了–這樣不會累死嗎?魚有很多隻欸!

  櫻花鉤吻鮭的生活史大約可以分為五個部分:卵→發眼卵→卵黃囊→上浮期幼魚→成熟鮭魚。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卵黃囊時期,因為吃水生昆蟲的會變成黃色,而吃蝦的會變成紅色,超好玩的–不知道吃什麼才會變成紫色?不過卵黃囊時期超怕光的,所以必須關在暗暗的空間裡。在幫櫻花鉤吻鮭標標籤的時候,可以選擇在魚眼的透明部分打入標籤,或者是在鮭魚特有的脂鰭上剪一剪:脂鰭是一個長在背鰭後面的鰭,受傷後並不會有影響,所以可以放心的做記號。

  如何判斷櫻花鉤吻鮭的年齡呢?從耳石和鱗片下手是無法得到結論的,只有從生活史參考才能成功。想到這裡,我忽然又有了「廖主任真是太偉大了」的感覺。其實台灣在進行復育工作之前,有先去日本實習實習,學習那邊的做法;不過日本的鮭魚數量比我們的多非常多,所以「捕鮭」已經是日本經濟的一部分了。

  民國87年對櫻花鉤吻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台灣開始對牠們伸出援手啦!原本大約只有兩百多條,經過了二十多年的保育及復育,櫻花鉤吻鮭的數量有約5000尾了!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啊。目前廖主任他們正在非「歷史的溪流」中繼續進行野放的工作,要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以避免一個颱風一來,野外族群就瞬間下降,達到個位數了。

  為了復育櫻花鉤吻鮭,廖主任他們還有做了其它很多事:像是退壩環水於河、退耕還田於林、弄出避難池、成立巡守隊,還有發明出孵化系統以及測試魚群耐力的造流系統,以及研發出最適合櫻花鉤吻鮭們的飼料。這些飼料含有豐富的動植物性蛋白和魚油,丟到水裡五分鐘內不會分解,而且有著莫名的「香氣」,差點沒把我薰死,令我印象格外的深刻。

  對櫻花鉤吻鮭來說,現在的情況有好有壞:好消息是在羅葉尾溪已經有新生的一代,這些非人工飼養的鮭魚們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壞消息是現在櫻花鉤吻鮭面臨著基因的問題–由於都是近親交配,所以擔心會有劣化的情形出現,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辦法:一是要靠不同地區(溪流)的繁衍,來達到個體差異;二是和日本的鮭魚交配,只不過這個想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彈,認為國寶魚怎麼可以和日本的魚亂來?所以,加油吧!小鮭鮭們!

  晚餐後,就是令人期待的夜觀時間啦~這一次,要待我們出去東走走、西跑跑的是邱慶耀老師;才剛一見面,邱老師就跟我們公布了天大的好消息:晚上有可能看到飛鼠喔!一聽到這天上掉下來的喜訊,我興奮得心臟都快要爆炸了–拜託!飛鼠欸飛鼠!大家想必都跟我一樣的興奮,所以一路上吱吱喳喳,嘰哩呱啦,聊天的聲音可說是響徹雲霄,所以膽小的山羌就被我們無敵的「趕走方原百里所有生物生波」給嚇跑了。唉~真是可惜。

  不過人是能夠知錯而改的,所以其他人在經過老師的提醒之後,大家就都躡手躡腳、偷偷摸摸的扮起了夜晚裡的狩獵者;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有些人的嘴巴就是特別癢,而我的耳朵又沒有像蝙蝠一樣厲害到可以直接回聲定位,不然我的正義之拳早就以光速準確的飛過去了。還好最後還是有看到我們一直苦苦追著的大明星–白面鼯鼠!結果本人相機太爛,怎麼拍都只有一團糊糊的棕色毛球,只能用我的眼睛好好看個夠啦。

  話說回來,飛鼠其實不會飛,牠們只會滑翔,大概是古時候,某個確切日期不可考的年代,我們無知的祖先們看到了這種不可思議的生物,就天真的將其命名為飛鼠了;又或者是「滑翔鼠」念起來就是特別沒有美感,而「飛鼠」就是給了人一種美好的憧憬,所以造成了一些小朋友們的誤解。而飛鼠們又何必這樣滑翔,給我們造成這麼大的困擾勒?這其實要追究到飛鼠的食性–堅果、種子和嫩葉大部分都長在樹的末端,而「從一顆樹的頂端爬下來再小心翼翼穿越地面然後再爬上另一棵樹的頂端」這個動作光是用敘述的就很麻煩,而且中途還可能直就被天敵幹掉,所以直接咻~的過去就真是太省事啦。

  第二天早上,我一大早就醒來了,因為外面的空氣多新鮮多美好,外面的鳥鳴多悅耳多麼有聲樂家的水準啊啊啊~~~!所以,使用相機獵殺鳥類美好倩影大作戰就此開始。不知道是不是太冷的關係,冠羽畫眉們都聚在一起,讓我不禁聯想到一球一球的毛線;到野外走走除了可以了解各種生物們的生態習性,並進而探討牠們在生態中的位置之外,美景也是一大誘因啊!像晚上所看到的銀河就是可以讓本人震撼到潸然淚下的嚇死人不償命景點之一呀!更不要說是早上了,光是看著山巒被陽光當成畫布,一筆一筆、慢慢的將整片山渲染成油菜花的金黃色,我想,超級憂鬱的梵谷也會重展笑顏的!

  早上的行程是要到桃山瀑布那兒走一走,沿途看到的石頭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像一走進步道所看到的堆積的石塊,就可以經由它「沒什麼銳角」這件事而判斷它原本不是在這裡,而是經過一定程度的搬運;再繼續往前走,又有崩落的石堆,它的銳角看起來就是那種可以當成天然武器的銳角;旁邊還有一坨一坨的石頭,它們是造山運動下的「受害者」,都被擠得歪七扭八,彎彎曲曲的。

  另外,我們也很明顯的看到了人造林和原生林的天壤之別。人造林的樹都會排隊,站得很密集,而且由於站的很密集,所以陽光就無法照到林底,導致沒有其他樹種或者是小花小草,非常的單一化;原生林的話,由於排列較疏鬆導致林底照得到光,所以草啊、花啊、貓啊、狗啊、怪東西啊、阿飄啊……通通都跑出來,造成安全方面的問題。

  走了四千三百公尺以後,終於好不容易看到了桃山瀑布。照理來說,若是平常幹勁滿滿的我應該是會衝上去手舞足蹈、大唱山歌,可是我實在是太累了,所以就像死屍一樣的趴在欄杆上看著邱老和大陳老架好腳架,開始「喀擦喀擦」。其實要形成瀑布是不容易的,除了要有豐沛的雨量,還要有陡峭的地形,而台灣因為山多,而且年雨量還比各國的平均值多了約1650毫米;所以台灣就有很多很多的瀑布啦~

  拖著疲憊的身軀又再走了一次四千三百公尺以後,我覺得我根本是達到了快要升天的境界;但是既然我下學期要繼續擔任「偉大的班長」一職,這種小事是不能難倒我的!所以我光鮮亮麗(?)的外表後,藏著數不盡的悲哀啊啊啊~幸好熱騰騰的午餐是一帖良藥,瞬間將我的「又餓又累又睏」症狀一掃而去。後來阿,我們還很幸運的看到了一隻鴒角鴞,我從邱老相機的螢幕可以看見原本正怡然自得打盹的牠,被我們吵醒了以後就惡狠狠的盯著我們,一副「你把老子吵醒是要付出代價」的樣子;拍謝,不過要是你想繼續瞪那些很吵的男生我是沒意見啦。

  在踏上返程前,我們還有去觀魚台晃一晃,看看櫻花鉤吻鮭,鄭重的像武陵到別。回程的車上,我發現要忽略那嚇死人的晃動,最好的方法就是睡得跟一頭豬一樣;所以,我既不暈,也不累,活蹦亂跳的呢。

  其實這次從武陵回來以後,我才發現:原來櫻花鉤吻鮭這麼小隻啊啊啊!我以前都不知道,真是太丟臉了(跪地)。我以前都像邱老說的,都只記自己看了幾種動物,記名字;這次聽了邱老的教誨後,我決定我以後都要真正的去了解這些動物:習性、特長、特色、特長的用意,以及在生態中所占的位置;這樣才是學生態的最高境界啊!我這次學到了「櫻花鉤吻鮭比我想像中還要小隻」這件事,應該有小小的進步吧?

  武陵農場,起源於民國五十年代,原本是由原住民泰雅族所開墾的,五十年代末期蔣中正總統曾巡視過武陵地帶,改名叫武陵農墾區。武陵農場位於台中和平鄉,屬於中高海拔,林相大都是針葉林,也有很少的闊葉樹夾雜在其中。
  一早,大家都準時在西湖國小前集合上車,一行人,就浩浩蕩蕩的往這次調查的目的地-武陵農場出發了。一路上,清一色的高麗菜園和滿山遍野的高麗菜,像一顆顆的水晶球鑲在地上,令人嘖嘖稱奇。颱風肆虐過後,強大的風暴把原本就彎彎曲曲的羊腸小徑吹的是崎嶇不平、飛砂走石,晃的全車的同學們都眼冒金星,連自己在哪都不知道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久到連我也初嘗了暈車的滋味,可還真不好受啊!午餐時間來了又去,把我們為防暈車而沒吃什麼早餐的肚子填了滿滿,前往我們調查的第一站,七家灣溪鮭魚的復育中心。復育中心的主任是個不折不扣的鮭魚先生,他把他的青春都奉獻給了櫻花鉤吻鮭,待「鮭」如子,年輕時曾到日本的鮭魚場修習養「鮭」之術,學習如何繁殖並復育他們,包括取卵、抓魚、孵化魚苗等艱辛工作。經過主任的解說後,我才之道,鮭魚和其它不同的魚類最大的差別是,鮭魚除了正常魚都有的背鰭之外,還有一個小小的鰭,位於背鰭和尾鰭的中央,稱做「脂鰭」,是鮭科魚類特化的鰭,在其他種類的魚身上是看不到的。鮭魚以活動的範圍分做兩種不同類別,第一種是迴游型鮭魚,迴遊型鮭魚的卵通常生在河川的上游,卵孵化成小魚會在河裏先度過一段時間,養大了身子,等到身體變得強壯之後,會沿著河川游入大海,過了三年五年的某一天,繁殖季節到了之後,迴游型鮭魚會回到從小生長的河川中,產下下一代,如此循環,不停的繁衍;反之陸封型鮭魚,顧名思義就是不會迴遊,終其一生都住在河裡,體型大約是一呎到兩呎不等,活動範圍僅限於幾公里的河道上,日本有別稱叫「鱒」,所以櫻花鉤吻鮭也叫做「櫻鱒」,而我們台灣的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就是屬於陸封型的鮭魚。鮭魚的棲息範圍都在寒帶的北大西洋和北大平洋,還有少數的大型鮭魚會由到北極圈附近,但是為什麼鮭魚會出現在亞熱帶的台灣高山呢?據目前台灣學者的研究,可能是因為冰河時期,原生於日本北海道的陸封型櫻花鉤吻鮭因無法抵禦寒冷,所以有少數的鮭魚群順流而下游入大海中,南下時遇到大甲溪的出海口便逆流而上,找到上游的七家灣溪,可能是因為環境、氣候和水溫都跟家鄉北海道在冰河時期之前類似,因而定居了下來,成為台灣的特有種-台灣櫻花鉤吻鮭,不過為何這群櫻花鉤吻鮭最終會選擇大甲溪而上,仍然是個謎,老師則認為大甲溪的下游較為平坦、寬敞的關係。
  接著,我們來到了鮭魚養殖場,這裡的設備齊全,從鮭魚卵的孵化艙到訓練鮭魚游泳的流動槽,一應俱全,每一項都是嘔心瀝血而得的專利,這裡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是為了台灣僅存的櫻花鉤吻鮭努力奮鬥!主任還帶我們看了他們精心製作的鮭魚飼料,每一粒飼料都經過了長時間的烘烤和攪拌而成的,裡面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胺基酸,提供鮭魚所需要的營養,還會加上一點油脂,保護牠們的皮膚不受傷害。鮭魚飼料的味道有點臭,有一股很濃厚的鮭魚油的味道,讓大家聞了都有點反胃,鮭魚飼料在下水餵食前還有一個重要步驟,就是要將飼料丟進水中,觀察飼料是否會正常沉澱,沉澱到水底也要呈塊狀的,而不會糊呈散狀,如此繁雜的過程,讓我更加感覺到台灣櫻花鉤吻鮭的珍貴以及工作人員的辛苦。
終於到了養殖半成熟鮭魚的流動槽,可以一觀台灣櫻花鉤吻鮭的真面目了!半成熟的台灣櫻花鉤吻鮭大約只有幾十公分,體型與魚市場裡的香魚差不多,流動槽外觀像是一個環型的水道,水道中有馬達帶動水車旋轉,水車會製造水流動的假像,可以將鮭魚的肌肉強化。
  晚上,在大家用過晚餐之後,就是每次出來調查,最令人期待的夜間調查了。這次,我們要在武陵附近的山區尋找白面鼯鼠,也就是俗稱的飛鼠的蹤影,晚上帶領我們的邱老師是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對於尋找飛鼠這檔事是駕輕就熟,跟吃飯睡覺一樣簡單。出發之前,老師先提醒我們,飛鼠是非常害羞的動物,只要發出太大的聲音就可能把躲在暗處監視我們飛鼠嚇跑,所以在尋找飛鼠的時候必須非常安靜,當你看到牠的時候,也不要大聲驚叫,就拿著手電筒和相機就行了,老師還告訴得我們一個秘訣,如果發現手電筒的電總是很快就消耗殆盡得時候,就是你要想辦法改掉壞習慣的時候了,如果將手電筒不停的開開關關,那可是比持續的點亮手電筒還要浪費電力喔!
在出發走進森林小徑後不久,我們馬上就在路旁的一棵大樹上聽到了飛鼠的蹤跡,可惜還沒看到它的本尊就被他跑了;第二次,大家學了個乖,都安安靜靜的仔細尋找飛鼠的蹤影,果不然,又在同一棵樹上發現了另外一隻飛鼠的蹤影,這隻飛鼠十分膽小,當他被我們發現之後,一直躲在樹梢,一動也不肯亂動,剛好給了我們一個大好機會,大夥兒的放下背包,拿起攝影裝備,對準了樹梢上的飛鼠,刷刷刷的瘋狂按下快門,那隻飛鼠想是被眼前的影像嚇傻了,居然連逃跑也不會了,真是奇怪哉也。我仔細看那隻飛鼠,發現牠的體毛是棕色的,但是從嘴巴下方到尾稍下方的毛卻有一大片是白色的,小小的頭部像是果子狸一樣尖細。
  看完飛鼠後,夜也已經深了,大家都迫不及待上床睡覺,迎接明天的到來。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就起床在整理東西了,昨天一夜是熱得要命,熱得我全身得像要起了濕疹似的,但是一早卻是寒風刺骨,害我趕緊加了件外套。吃過了早餐,就要進行我們早上的桃山瀑布調查。昨天晚上的解說老師邱老師也是早早起床,剛吃完早餐就跟我們一起在武陵山莊前集合了!而步道的入口就在山莊的旁邊,用走路的就可以到達,非常方便。
  步道旁的林相與低海拔的山區相差甚遠,路旁都是高聳的冷杉、台灣杉,地面上沒有綠油油的青草,只有一些蕨類和菌類生長在陰暗的角落,如果踩在步道旁沒有水泥覆蓋的路面,會感覺到土質鬆軟,好似立刻就要陷下去了一般。沿著山陵線走,老師說一路上的森林都是人造的純林,所以人類會在陵線上種些可以充當防火牆的樹木,因為在火是往上燒的,將防火牆樹木種植在稜線上制約效果會較佳。有時候,人類為了方便運輸而開發道路,不惜破壞路旁的生態環境,路旁許多的巨石都是人為破壞所帶來的後果。
奇怪?為什麼石頭斷裂的地方不是平整的,而是呈崎嶇不平狀的呢?而且石頭好像是由許多的小石片所組成的,原來這些岩石的組成是因為造山運動,經過擠壓,將許多的石頭壓縮在一起,稱為沉積岩。路旁岩石上還有一些地方有著奇怪的紋路,有的呈圓環狀,有的是優美得長型線條,但是都一樣的黝黑,中間還有輻射向內的紋路,老師說,這是串腸構造,是岩石經過小型岩脈的擠壓或是拉長而型成的沉積岩,通常出現在岩石斷裂的地方。
又沿著稜線走了許久,忽然聽到淙淙水聲,閉著眼睛走,會感覺到眼睛上有一道道的水霧往自己襲來,十分痛快,想也知道是瀑布到了,短短四公里的路,因為一路東看西看,到也走了兩個多小時。往回走又用掉了一個多小時,以至於八點離開山莊,再次回來吃午餐時已經是日正當中了!
  吃完午飯,在回程的路上,一樣的鵝毛小路、一樣的彎曲,空空的腦袋來,滿滿的收獲帶回家。這次出來調查,讓我們揭開了櫻花鉤吻鮭神秘的面紗,看到台灣是如何的在保護特有種-台灣櫻花鉤吻鮭,很多新奇的培養槽,像是從哆啦A夢的百寶袋裡掏出來的一樣,讓我在深山裡也見識了人類科技的發達,桃山瀑布的一行路,讓我們認識了人造林的優點缺點,以及人造純林是如何防範疾病和火災,收穫了不少。

星期一早晨,我們到了西湖國小集合出發,經過漫長的路途與顛簸的山路,終於到達目的地-武陵農場。
吃飽後,我們前往櫻花鉤吻鮭的展示場,由廖林彥主任解說,我們首先認識了櫻鮭的身體構造,在魚類中,只有鮭、鱒類的魚種,在背鰭的後方,多了一個鰭,叫做”脂鰭”。而鮭與鱒兩種魚,非常難分別,不僅身體構造相似,連生活習性也相似,除了鰭條數外,幾乎都非常相似。廖林彥主任說:為什麼要叫櫻花鉤吻鮭呢?因為牠們的祖先的婚姻色與櫻花顏色相似,另一種說法則是,雄魚產生婚姻色的十、十一月,正好是櫻花樹開花的時節,鉤吻則是形容雄魚的嘴型!但是,台灣的櫻花鉤吻鮭的婚姻色不明顯的原因是:雄魚只要在河川就可以找到雌魚,所以不用耗費營養來產生鮮豔的婚姻色!櫻花鉤吻鮭,俗稱梨山鱒,是屬於陸封型鮭魚,也是所有鮭魚分布的最南界。鮭魚為什麼生長在亞熱帶呢?因為,在冰河時期前後,氣候過於寒冷,使鮭魚必須南遷取暖。這群鮭魚看見大甲溪地勢較平坦,因而游入,在地殼變動之後,困於溪內,漸漸適應溪中環境,也不再洄游,成為了台灣獨一無二的陸封型鮭魚。接下來,我們前往種源庫參觀,有看到孵卵的器具,養殖中的魚苗,認識魚的飼料成分(植物性蛋白、動物性蛋白、魚油等等…)還有今年要放流的魚,正放在進行游泳訓練! 在主任復育下,七家灣溪的鄰近溪流,幾乎都有流放的紀錄。許多歷史溪流,就是曾有存在過櫻花鉤吻鮭的溪流,都因颱風來襲而導致放流失敗,為了有溪流可讓魚避難,主任選了一條溪—羅葉尾溪,為了櫻鮭的保育,而有許多方案,發現還田於林的成效十分明顯,但是這種個方案,通常會遇到很大的麻煩,像是民眾抗議,使的決心不夠等等。而且一個物種,若低於500個個體,幾乎等於滅種,因為基因庫不夠豐富。為了復育櫻鮭,曾想過和他的近親-日本鮭配種,但有許多人抗議,說台灣的國寶魚怎麼可以跟其他的鮭魚混種!主任也給我們看日本鮭的復育方式,居然是剖腹取卵,太恐怖了!
吃飽後,我們前往夜間觀察。老師說運氣好時,可以看到白面鼯鼠、大赤鼯鼠和山羌,看到飛鼠的機率較高,看到山羌的機率較低,路大家都仔細尋找,卻都沒發現害羞的山羌,不過幸好我們看到飛鼠,還有兩隻,讓我有一個驚喜的夜晚。
隔天早晨,老師帶我們去走桃山瀑布沿途都是人造林有台灣杉,它是台灣特有的林木還有因為步道開挖所以可以看到的下的世界有些岩石是直立,有些是斷裂的,我們走了好久好久終於到達’’桃山瀑布’’拍完照’’,我們一路衝回去!
吃飽飯後,我們先去觀魚台看櫻花鉤吻鮭,再去遊客中心但是有人發現領角鴞,我們就去拍,拍完就上路,一路顛回家。
心得:
這次的櫻鮭之旅不但讓我了解櫻鮭的身體構造、生活習性、復育過程,了解許許多多的事!

櫻花鉤吻鮭之旅
(武陵農場之旅)
武陵的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李花、蘋果花,散發淡淡的幽香;夏季,初熟的水果,在枝頭嬌豔欲滴;深秋,鑲嵌在山林中火紅的楓葉,款款舞動;初冬,靄靄白雪,鋪滿山頭,展露北國風情。這樣多變的景緻,一向吸引著遊客流連忘返,捨不得踏上歸途。一早,我們來到了武陵農場,我們在昏昏欲睡的心情中,展開了一系列的櫻花鉤吻鮭的研究。
(櫻花鉤吻鮭的認識)
吃完午飯後,我們便隨著老師的腳步來到了櫻花鉤吻鮭的復育地。老師向我們介紹,櫻花鉤吻鮭是溫帶魚類的一種,而處於亞熱帶的台灣溪流,只有在1500公尺以上的河川上游,才可能找到16度的平均溫,因此,理論上台灣應該不會有鮭魚才對。櫻花鉤吻鮭原來與一般生長在溫帶的鮭魚一樣,迴游性,會從大海溯溪而上回到牠出生的河流上游交配、產卵。雌魚產卵後不久就會死亡,雄魚則順河而下回到大海。魚卵在河流上游孵化後,稍微長大會再往下游出海,成熟後又回老家交配、產卵,如此循環不已。冰河時期,台灣溪流裡的鮭魚,也是這樣來回溯溪、生生不息。在大約1萬5千年前,冰河期接近尾聲,由於地殼的劇烈升降,台灣地形隆起,氣溫升高。平緩的河川變為陡峭、短急,櫻花鉤吻鮭無法生存。唯獨大甲溪上游相對上平坦的地形,保存了櫻花鉤吻鮭的生活環境。但是該溪的中、下游水溫又過高,中游在今天的谷關到德基水庫中間又形成一個小斷層,阻止了櫻花鉤吻鮭迴游大海的機會,於是櫻花鉤吻鮭遂成為「陸封型鮭魚」。
(夜觀飛鼠)
享受完美味的午餐後,我們開始了夜觀的饗宴。我們沿著馬路兩側走,老師也沿路解釋今天晚上應該如何才能見到飛鼠。到了馬路旁的兆豐橋後,老師要求我們將手電筒關掉,體驗夜間小動物在沒有光線下的感覺。果然不一會兒,我們就在橋邊的一棵樹上發現了白面鼯鼠害羞的身影;接著老師將手電筒的光移到另一棵更近的樹上,又發現了另一隻更小的白面鼯鼠,他頭向下凝視著,不敢看我們手電筒發出的光,不一會兒,便往下滑行了。雖然我們沒有看到山羌害羞的身影,但我們卻也結束了夜觀,準備第二天的行程。
(煙聲瀑布)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們背著沉重的行囊,準備前往煙聲瀑布。一到橋邊往下望,看到那清澈的溪水,不經讓我想到鮭魚存在的「七家灣溪」,接著我們便開始了8.6公里的登山行程。沿路我們看見了不少的植物,例如地星、台灣杉及柳杉,這些植物都屬於高海拔的植物,因此我們沿路處處可見。大約經過了2小時的路程,我們來到了煙聲瀑布,果然我們的辛苦並沒有白費,煙聲瀑布那約六層樓高壯闊的景象令人讚嘆不已,我們也在這驚嘆為人的景色下結束了早上的觀察。
(觀魚台)
在享受完美味的午餐後,我們來到了觀魚台,雖然說櫻花鉤吻鮭已經復育了4000多隻,但卻因為這次水流太急,因此無法看見櫻花鉤吻鮭的身影,但我們卻也在回程的路途中撞見了不少的彩虹,為完美的武陵農場之旅畫下了句點。
(心得感想)
這次參觀的國寶級魚類,令我深深體會到生態的重要,櫻花鉤吻鮭曾經少到剩下400隻,但現在卻復育成功,而成了4000多隻。了解了櫻花鉤吻鮭的生命事後,我們雖然並不像廖主任一樣花了一生的心血在復育工作上,但我相信大家只要勇於保護環境,並讓大家更進一步的認識櫻花鉤吻鮭,就能為自然生態盡一份心力,讓台灣的生態再次興榮。

武陵農場
到了宜蘭,我們的小巴上了台7甲線,沒想到這段路是惡夢的開始。

上次的蘇拉颱風造成了路基崩塌,有的路段要靠司機的高明駕車技術才得以通行,有些10m的路段還要開到10秒,車子花了好大的力氣才通過。整條路上塵土飛揚,路況實在不怎麼好。不過到最後,我們還是底達了目的地。

用過了有蒼蠅的午餐,我們前往在武陵農場的第一個行程-櫻花鉤吻鮭孵育所。這是研究櫻花勾吻鮭長達10年的傑出青年-廖林彥主任。廖主任告訴我們,鮭魚分兩大類,太平洋鮭魚又分陸封型鮭魚和洄游型鮭魚,我們的櫻花勾吻鮭正屬太平洋鮭魚中的陸封型鮭魚。鮭魚和其他魚類不同的地方是在背鰭的後方多了一個很特別的脂鰭。為什麼我們的櫻花勾吻鮭會叫櫻花勾吻鮭呢?有兩種說法,一是雄魚的婚姻色在開櫻花的時候出現,另一方面有人說櫻花勾吻鮭的祖先的婚姻色是櫻花的顏色。最近幾年都有放流的記錄,廖主任會先用非常獨特的裝置將魚苗養大,這裝置讓魚都有乾淨的水喝,要交配前在用人力運到放流地點,一開始都有失敗的紀錄,經過一番研究,換了一種方式,竟然成功了。現在不只七家灣溪有櫻花勾吻鮭,連附近的小支流也有櫻花勾吻鮭的族群出現,後來為了更好的方法,向人民徵收土地,這種『還田於林』的方法雖然好用,但畢竟和農民爭地總是要剝奪農民的權力,政府高層也不是很願意為了櫻花勾吻鮭向人民徵收土地,看來廖主任還要再想別的辦法了。

櫻花鉤吻鮭種源中心是一般遊客不能進入的地方,這次我們進入了種源中心,看到了主任如何製造鮭魚飼料,這些飼料非常好吃,拿來配飯一定更好吃。這裡製造的飼料要先測試不會糊調才能給魚吃。
到了晚上,便是我們活動的大好時機。我們到了吊橋邊尋找飛鼠,我們運用了手電桶在樹林中掃瞄,因為飛鼠的眼睛一旦看到光線就會呆置,我們便運用了飛鼠的特性來尋找它們。我們找到了一隻白面鼯鼠,經過那麼多人的手電筒照設,它當然被困在那裡,直到我們放它離開恐怖的監獄。
隔天一大早,我們走上了桃山暴不的部到,這是一條充滿奇特景觀的步道,還有一部份可以看到地面下的景觀,這是因為開部道的時候遇到斜坡,斜坡挖開後就看到了地面下的景觀。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知名的桃山曝不,台灣有許多的瀑布的原因是因為台灣有高山,又加上年雨量多,行成了這樣的景觀,冰冷的水從天打下來,真是快樂。
這次的武陵之行使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包含:飛鼠的觀看記巧、櫻花勾吻鮭的保育過程…,這趟旅程非常豐富,雖然保育是件難事,但是保育還是非常重要。

七家灣溪櫻花鉤吻鮭生態課程
一提到鮭魚,聯想到的畫面大概是“鮭魚群奮力躍上溪流上游,一旁一隻棕熊靜靜等待,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捉起魚,接著牠大塊朵貽,從容不迫的享用這個鮭魚盛宴“吧!但臺灣國寶級的臺灣櫻花鉤吻鮭,是陸封性鮭魚。牠不必花九牛二虎的力氣自海洋迴游到大甲溪中。
這次的七家灣溪櫻花鉤吻鮭生態課程,帶領我們到雪霸國家公園的武陵。在武陵,有冠羽畫眉、黃胸藪眉(即藪鳥)、青背山雀、領角鴞、赤腹山雀、黃尾鴝等種種鳥類。蝶類則有俗稱西瓜蝶的曙鳳蝶、雙翅中五彩繽紛雙環鳳蝶等等。除了豐富的動物資源以外,樹木、植物、野草、花朵的種類更是令人目不暇給。
前往武陵的路程非常顛簸。在路上,還能看到山頂上仍未散開的霧氣。蟲鳴鳥叫在樹林間大聲響著。用完午餐後,下午我們參觀的第一站就是臺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和平常不開放的櫻花鉤吻鮭孵育所,由研究、復育櫻花鉤吻鮭十二年的主廖林彥主任進行解說。
世界上的鮭魚種族大多分佈在大西洋、太平洋、日本俄羅斯外海、美國北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河川、湖泊;而這些地方溫度都偏高。但位居亞熱帶的臺灣,會有鮭魚,可說是一種奇蹟般的事。但究竟櫻花鉤吻鮭為何成為路封性鮭魚呢?櫻花鉤吻鮭的發表人大島正滿先生的推論是冰河時期末期,地殼發生劇烈的變動。臺灣不論在地形、氣溫都有明顯變化。而大甲溪中游(谷關到德基水庫一帶)行成斷層,阻止了櫻花鉤吻鮭迴游到大海中。
櫻花鉤吻鮭,亦稱梨山鱒。梨山鱒、櫻花鉤吻鮭,是同樣一種魚,但為什麼名稱上卻會分別用「鮭」和「鱒」?其實鮭魚、鱒魚光用外表分別不太出來,唯一的差異就在臀鰭。而構造、習性也都幾乎沒有很大的差異,只有生物學家能精準的鑑定了。所以命名的原住民大概就直接叫牠「鱒」了吧。
櫻花鉤吻鮭的特色就是靠近尾部的一個「脂鰭」。而櫻花鉤吻鮭的名稱之所以會有「櫻花」二字,是因為櫻花鉤吻鮭在繁殖期時,婚姻色和櫻花的顏色十分相近。但現在的櫻花鉤吻鮭婚姻色不明顯。因為牠的競爭空間不大,不需要花費大量的營養體力去顯現其婚姻色。另外,在日本還有一種櫻花鱒。主食為蝦子,造成它的身體略帶淺粉紅色,繁殖期時更為明顯。櫻花鱒的DNA在研究後發現,與櫻花鉤吻鮭非常相似。櫻花鉤吻鮭必須生長在水溫攝氏十七度以下的溪流中。而處於亞熱帶的臺灣溪流,只有在一千五百公尺以上的中海拔山區河川上游才會有十七度的平均溫。
除了”梨山鱒“以外,櫻花鉤吻鮭又稱做臺灣鱒、大甲鱒、次高山鱒、高山鱒、臺灣鮭魚、臺灣鮭、臺灣陸封型櫻鮭、櫻鮭、石田氏鮭魚、臺灣馬蘇麻哈魚、三文魚、本邦(本邦是泰雅族語)。一種魚就有這麼多名字,是非常驚人的。
晚上,我們去找鼯鼠和山羌。原本預定可以看到白面鼯鼠和大赤鼯鼠,幸運的話能看到山羌。看到山羌的機會渺茫,因為按照邱慶耀老師的說法,山羌通常在十秒內就會逃走。
到了兆豐橋時,我們見到了兩隻鼯鼠。當光一照上去,牠的眼睛還會反射出綠光,和貓的雙瞳神似。第一隻鼯鼠很快速的爬到樹冠層後逃逸。而第二隻白面鼯鼠則翹著屁股不露面。後來牠被煩的心情很不好,也跳走了。
那天晚上沒有看到山羌,但看到了滿天耀眼的星星。黑色的布幕上,它一眨一眨的閃爍著,在午夜深沉的夜色中看起來格外璀璨。星星散發著淡淡光暈,銀白色的亮光,有的柔和,有的亮眼。天蝎座躺在地平線上,自上次在蓮華池看到它,它已從夜空慢慢向下沈,快要消失於地平線下。
第二天一早,我們去挑戰桃山瀑布的步道。一路上觀察到許多植物和真菌。整個路途都能看到許多紅而扁平的菇類,以及大量生長在樹枝上的地衣,淺藍色中帶點綠。而最特別的一種就是地星。地星在還沒打開前,形狀如一顆饅頭。而在打開後,裡面會有一個栗子狀的孢子囊會露出來,造型十分特別。
桃山瀑布的造型壯麗雄偉,白色的水花在瀑布下方的碧綠深潭中激起,猶如千百隻銀色小魚,不約而同的飛躍。淙淙水聲在快抵達時已聽聞,而大概是陰離子發揮它紓壓的功效,拍攝瀑布的時候,感到十分快樂放鬆,格外的神清氣爽。在瀑布後面,映著一片如龍膽花的蔚藍天空,旁邊則有著重重綠色樹木,是處令人著迷的美麗景色。
這次爬桃山瀑布的時候還是很累人,但發現的東西比上次多很多。自從參加生態營隊後,我在戶外會比較常注意一切會動的東西和各種植物,也對攝影開始產生興趣。另外,這次有人在武陵「徹夜未眠」,玩通宵,被扣了熱情點數,我才知道大型踏查活動有這種分數制度。所以我更要踴躍的參加活動,努力寫文章,爭取參加活動的機會囉。

【往雪霸國家公園出發出發】
一大早,大家都為了櫻花鉤吻鮭而努力,沿途的路上顛簸,蜿蜒的小路旁盡是颱風吹下的小碎石,車子搖搖晃晃,讓我感覺到陣陣噁心,一到目的地我就把早餐給吐
光了,雖然很不舒服,可是為了櫻花鉤吻鮭,我決定繼續往前走。
【台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
吃完午餐後,我們便前往台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一到館內廖主任就熱情的迎接我們,廖主任現在正積極的復育櫻花鉤吻鮭及研究,廖主任說,櫻花鉤吻鮭是在冰河時期,因為生存的環境太冷,所以南遷到大甲溪,冰河時期過了以後氣候變得溫暖,櫻花鉤吻鮭只好往上游遷移到平均水溫較低的七家灣溪,形成不洄游的陸封性鮭魚,陸封性意思是因受到陸地的阻隔而無法降海,一生都只能留在河中;櫻花鉤吻鮭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因為他的婚姻色及像櫻花的顏色,因而得名。第二種是因為櫻花鉤吻鮭在櫻花開的時候繁殖的;櫻花鉤吻鮭最大的特色是在尾鰭前方有一片脂鰭,因為脂鰭沒有用處,因此受傷不會影響游泳,所以做DNA的鑑定時會使用脂鰭。
【櫻花鉤吻鮭種源中心】
接著,我們到櫻花鉤吻鮭種源中心參觀,這裡是一般遊客無法進入的!我們參觀飼料製作的過程,主要是由藻粉、魚粉和魚油做成。裡面有很多孵育櫻花鉤吻鮭的器具,有幾項甚至還有申請過專利的呢!像是有溫度控制與水質殺菌設備的鮭魚復育箱,孵蛋器……等。最後,我們到遊客中心去聽廖主任的演講,回顧了他這幾年來的復育行動,以及他在日本實習的,以及人工受精的過程。
【尋找飛鼠】
吃完晚飯後我們一起去找山羌與飛鼠,雖然沒有看到山羌,可是我們看到了兩隻飛鼠,因為晚上太暗了,所以相機拍不了,只能用望遠鏡欣賞,但是我還是很興奮,因為我是第一次看到飛鼠!
【桃山瀑布】
隔天,我們一起去桃山瀑布步道,沿路上有不同的林像,這裡有人工林和天然林,兩種很好分辨,人工林的樹種植較緊密,因沒有陽光透進來,所以地上幾乎沒有植物;天然林生長較散,地上通常是綠油油的一片。我還發現這裡的樹都為了吸收能量(陽光)都朝著一邊生長,真是特別。走了很久,終於到了桃山瀑布,我趴在欄杆上,享受著這清涼的感覺,也用力的吸收負離子,實在很享受。
【觀魚台】
午飯後,我們一起去關於台觀賞櫻花鉤吻鮭,因為有點距離,因此我們並沒有看到櫻花鉤吻鮭,有點可惜,不過回程時我們在遊客中心對面的竹林看見了一隻領角鴞,讓大家都很興奮。
【回程】
顛簸的山路,蜿蜒的小徑,我們已要離開這個有如仙境的地方,感謝廖主任多年來努力不懈的保育櫻花鉤吻鮭,讓我們有這次寶貴的生態知識之旅。保育是件不簡單的事,與其保育生物,我們不如保護生態,讓這些生物不再受到威脅,因為人類的破壞,地球上許多種的生物已經滅絕,生態非常的不穩定,人類是與大自然共生的,期待有一天,大家能平等的看待這些生物。

到世外桃源造訪鮭魚之鄉–武陵農場

上一次跟營隊出發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事,尤其是國中的基測功課繁忙,有的時候根本已經忘記注意營隊的消息,所以基測結束後好不容易有很長一段的時間,可以讓我拿來參加營隊的活動,因此我再次收拾行囊,跟著營隊往台灣愈見稀少的寶地武陵農場出發。

【簡介武陵】
武陵農場原本是政府用來安置榮民的武陵農墾區,在民國七十幾年的時候,才轉型為現在以觀光農業為主的型態,而因為其地理位置在河川的上游,所以流過農場的七家灣溪,跟中下游被農業污染嚴重的河川比起來,依然可以保持相當澄淨的狀態,也因此對環境要求相當高的櫻花鉤吻鮭才能在這邊勉強延續族群。

【蘭陽風景】
從西湖國小出發後途經宜蘭,路上大多是宜人的風景,但是台7甲一線往梨山方向,卻到處可見落石坍方,甚至可以看到菜農將大量的高麗菜種在危險的邊坡上,加上不久前颱風的肆虐,路上盡是崩落的砂石,看起來更是怵目驚心,而旁邊的蘭陽溪河床上一樣堆滿了砂石。聽老師說,這個地方以前並不是這樣子的,河流非常清澈,兩旁的河床綠草如茵,梨山原本還有森林。會造成現在的慘況,是人為過度開發的後果,究竟人的利益和環境保護該如何取捨呢?或許會是不斷被提出來爭論的問題吧!

【國寶魚¬─櫻花鉤吻鮭】
這一次前往武陵農場有一個主要的重點,就是生活在七家灣溪裡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由櫻花鉤吻鮭復育中心的廖林彥主任,帶我們認識這個重要的物種。台灣的櫻花鉤吻鮭是世界上少有的陸封型鮭魚,也就是說牠們的祖先在冰河時期,順著河流來到台灣的山區,但冰河消退後,來不及回到海裡就被困在台灣。

現在的櫻花鉤吻鮭則是全太平洋分布最南端的種類,但牠們的族群目前遭受到極大的威脅,像是水源的汙染、人為環境開發,攔沙壩阻斷河流使得鮭魚無法進行季節性的遷移,還有氣溫的變異都嚴重威脅了鮭魚的族群。所幸在廖林彥主任十幾年來辛苦的復育工作下,鮭魚族群慢慢回復到了五千多條。

想從事復育的工作要先從了解牠們的習性開始,櫻花鉤吻鮭較早熟的雄魚一齡就有生殖能力,但通常雄魚和雌魚則是二齡成熟。一般的鮭魚判斷性成熟,是從鱗片、耳石等構造可以判斷魚的年齡,但台灣的氣候變化不大,耳石的生長速度並不會因季節變化而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只能從擠壓卵巢和精巢來判斷其成熟狀況,也因此增加了復育的難度。

台灣的櫻花鉤吻鮭在保育地位上如此重要,應該是牠們在生態指標上的重要性,因為是對環境有嚴格要求的物種,只要有一點的差異就令櫻鮭難以生存,而如果一個河川有大量的櫻花鉤吻鮭,也代表該河川適合其他的物種生存。所以以此來看七家灣溪,和整個武陵農場的生態是非常豐富的。

【武陵夜觀】
晚上的武陵農場天空上星子點點,七夕的男女主角牛郎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相望,這景象是在光害嚴重的平地難以看到特殊景致,讓人不禁覺得人類真是渺小。在這美麗的夜晚,我們在國家公園的解說員邱慶耀先生的帶領下前往夜觀。老師在一開始先問我們,為什麼有些動物要在晚上出來活動?而這些動物又要具備甚麼能力呢?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因為避開白天競爭激烈的時段,和躲避白天出現的天敵。這些動物也都有在黑暗中相當敏銳的感官,例如聽覺和嗅覺,這些感官是在毫無光亮的黑暗中必備的工具。

在老師稍微介紹了一下夜行性動物後,立刻出發跟白天看不到的嬌客們見面,老師說這次夜觀重點有三種動物,分別是山羌、黃嘴角鴞和白面鼯鼠,沿著一條小路走到了一條橋上,只要保持安靜,不要拿手電筒亂照,在道路兩旁的樹上很容易就能發現白面鼯鼠的蹤跡,可惜的是因為距離和昏暗的夜色,很難用相機將牠們靈巧的身影留下紀錄,但能夠看到白面鼯鼠,依然是一般人不易有的珍貴經驗。

【桃山瀑布】
桃山瀑布全長4.3公里,走起來要一至二小時,其中不乏上坡路段,體力不好或許會有點吃力,但舒適的氣溫倒是讓人心情舒暢不少。一路上邱慶耀老師常會停下來跟我們講解這周遭的環境。天然林的樹木較鬆散,陽光能從樹冠層透到底層,使得底層的植物能夠茁壯生長,人造林相對起來就沒有這種寬容性,樹木種的很密,陽光透不進來,底層的植物生存空間被扼殺難以生長。從這點來看天然林的生物多樣性和面對天災的彈性,就比人工林大上很多。

邱慶耀老師還有講到山上的鳥鳴和平地鳥鳴的差別,平常聽平地的鳥像麻雀白頭翁,叫聲都不怎麼動聽,有的時候甚至會覺得有點吵雜。但山上的鳥鳴卻感覺婉轉悅耳,會造成這樣的影響,主要是山上的森林茂密,在與同種溝通時很容易就有溝通不良的狀況,甚至會把別種鳥鳴當作是自己同伴的,所以牠們演變出了各種特異且高亢婉轉的鳥鳴。

經過了一番的努力好不容易才到達瀑布,我覺得這或許是孤陋寡聞得我所看到最壯觀的瀑布,感覺很像是猴子居住的水濂洞。另外有些人或許會注意到,瀑布旁的山壁上刻著斑駁的「煙聲」兩字,在網路上查了之後發現,原來桃山瀑布的舊名是煙聲瀑布。此外,台灣的瀑布在世界上的密度算是很高的,原因主要是造山運動的擠壓,造成的崎嶇山勢,往往有山的地方就會有瀑布,瀑布造成的侵蝕,也會使自己不斷往後退,在瀑布底層的深潭也是強大的侵蝕作用造成,所以瀑布對地貌的影響相當大。

【再會… 武陵】
在離開武陵農場的時候,我們非常好運的與領角鴞邂逅,讓大夥們興奮得拍了好幾張照片。回程的路上,又一次經過了滿目瘡痍的梨山山區,天空下著濛濛細雨,好像是大自然在為這被破壞的綠地嘆息,不久之後太陽露臉,在這面目全非的山谷裡築起了一座彩虹橋,記得小時候看到聖經裡看到一則故事是說,諾亞在四十餘天的大洪水過後,上帝以彩虹向諾亞約定,每一次雲雨過後的彩虹,都象徵著世界不再被洪水毀滅。是的,大自然的確很寬大無私,但看到這裡,以及是上所有被人類破壞過的地方,我很好奇上帝跟人類的約定,是否依然有效?!

【前言】
  這次要去的地方在雪霸國家公園,如果聽到雪霸國家公園,你會想到什麼呢?會想到稀有山羌呢?還是櫻花鉤吻鮭?又或者是可愛的白面鼯鼠?……。沒錯我們這次的主題就是「櫻花鉤吻鮭」。
【和櫻花鉤吻鮭的邂逅】
  我們一到目的地,放好行李,就趕緊吃完午餐,台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一進到館內,曾獲十大傑出青年獎的廖林彥主任便出來迎接我們。老師告訴我們「櫻花鉤吻鮭」這個名詞觀其名思其意,可想而知吻部呈到鉤狀但只有公魚有這個特徵,並且在繁殖期時公魚的婚姻色會呈現櫻花般的粉紅色。台灣的櫻花鉤吻鮭是屬於陸封型的顧名思義,是一種不會迴游的鮭魚。少數種類和鮭、鱒類的魚種,在背鰭與尾鰭的中間靠後多了一個很特別的鰭,這一個神祕的小小鰭叫做-脂鰭,因為脂鰭沒有用處,受傷或失去後並不會影響櫻花鉤吻鮭的游泳功能,所以再為櫻花鉤吻鮭和少數鮭、鱒做DNA鑑定時會使用脂鰭。
  老師告訴我們:櫻花鉤吻鮭的生長過程可分為卵、發眼卵、卵黃囊期、稚鮭、幼鮭、亞成鮭、成鮭等七個階段。鮭魚在大自然的複雜環境下發展出兩種生活型態,一種則是陸封型的鮭魚,另一種是洄游型的鮭魚。陸封型的鮭魚婚姻色其實不如迴游型明顯,原因是,他們在空間有限的河川中便能找到配偶,且終其一生都留在河川中,平均壽命是四年,陸封型的不會迴游,所以不必耗費多餘的營養去產生鮮豔的婚姻色,來吸引配偶交配,且陸封型鮭魚產卵較為精緻,產卵完可以繼續存活,等到下一次的繁殖季,便可以再交配並產出子代。
  另外一種則是會洄游的洄游型鮭魚,洄游型的鮭魚會在河川上游出生,成長一段時間後便游入海洋,在海中長大後,靠著嗅覺回到出生的河川交配、產卵,最後死亡,洄游型的鮭魚因一生只有一次交配機會,且必須在廣大的海洋尋找配偶,所以婚姻色會極為明顯、鮮豔,迴游性鮭魚產卵數量極大,也因為傾注了全部的能量與體力在繁殖產卵,所以繁殖期結束就香消玉殞。
  但是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原本會洄游的櫻花鉤吻鮭,到台灣後就不洄游了呢?其實這件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鮭魚出現後的一次冰河時期,氣候太寒冷,迫使鮭魚南遷,但是因為游到台灣時,因為大甲溪地勢平坦,所以鮭魚們有意或無意的游入了大甲溪,當冰河時期結束,海平面下降,在加上地殼變動,鮭魚們便無法離開台灣,漸漸的適應了台灣的氣候、水土、食物來源、生活環境……所以再也不回游了,因此變成為台灣獨一無二的國寶魚——陸封型櫻花鉤吻鮭。
  台灣的櫻花鉤吻鮭成熟的母魚通常能產下300-500顆卵,而年輕的公魚繁殖力較強,所以廖主任在做復育時,通常會選擇這兩種年紀的魚來做復育的工作。老師還告訴我們當櫻花鉤吻鮭吃很多蝦子時,蛋就會從橘黃色轉為橘紅色,真的很神奇呢!
  在介紹完櫻花鉤吻鮭的生活使後,老師帶著我們去看真正的櫻花鉤吻鮭,以及復育的器具,及人工的櫻花鉤吻鮭卵孵育槽,並且帶著我們跟我們介紹櫻花鉤吻鮭的飼料製造方法以及機器長什麼樣,並且讓我們親手切割櫻花鉤吻鮭的魚飼料,還蠻香的,我們不但有親手切割,還「親口」嚐了一些魚飼料,說起來有一點可笑,可是那個飼料還滿有海藻的海水腥味,不過還不錯吃。
【復育櫻花鉤吻鮭的經驗談】
  在櫻花鉤吻鮭研究權威——廖主任的積極努力復育之下,七家灣溪及附近的流域都曾有過廖主任的流放紀錄,老師在許多曾有過櫻花鉤吻鮭一機的歷史溪流試著流放過,但都因櫻花鉤吻鮭是應時間不夠,每到夏天就應台風來襲,櫻花鉤吻鮭們無處可逃急躲避而全軍覆沒。但是皇天不負苦人心老師終於找到了一條溪流是流放成功的,但只有一條小支流和原本的七家灣溪有櫻花鉤吻鮭而已,很容易因為物種不夠多樣化而造成全軍覆沒的情形,聰明的廖主任終於又想出了一個聰明的方法——退耕還田於林、退壩還水於河,以及就地保育和移地保育,台灣櫻花鉤吻鮭的研究精英團希望能夠達到再擴大棲息環境,並且使保育與農業可並存。這個方法對大自然有很大的益處,也有很明確的成效,但因為這一種與百姓爭吵的方案,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且有很多處理不完的事情,雖然復育我們的國寶魚還有一大段很遙遠漫長得路要走,且路上充滿障礙,但至少我們是持續在前進的。並且有明確的目標——1.在20年內復原七家灣溪台灣櫻花鉤吻鮭原有健康且具自我為持的族群。2.在二十年內選擇七家灣溪以外適合河段建立第二個獨立、健康且能自我為持的台灣櫻花鉤吻鮭族群。3.20年內復原大甲溪台灣櫻花鉤吻鮭原有七的,使台灣櫻花鉤吻鮭重回舊棲地,恢復原有族群。總歸一句,大家都希望能防止台灣櫻花鉤吻鮭絕種並且能復原其族群,免除瀕臨絕種的危機。假如真的復原了,這一定是大家所樂見的。
【夜遊觀飛鼠】
  在享用完晚餐後,我們開始我們的夜間觀察。邱大——邱慶耀老師說看到山羌的機率不高大概只有一成到三成的機會看的到,但看是在這看到飛鼠——白面鼯鼠的機率高達九成。沿路大家都仔細尋找,卻都沒有發現山羌羞怯的身影。幸好我們有如願看到了我們想看的白面鼯鼠,還一次看到了兩隻眼睛圓滾滾的飛鼠,讓第一次看見白面鼯鼠的我大飽眼福。其是白面鼯鼠叫做白面鼯鼠只有一個原因,白面是形容詞,形容牠的臉是白色的,而鼯鼠則是他的種小名而已。
【桃山瀑布健行】
  在一個晚上補充體力之後,老師一等我們吃完早餐,便帶著我們開始爬山,往美麗的桃山瀑布前進。老師像我們介紹了人造林和原生林的差別與好壞處,人造林的好處在於排列整齊,可以為我們抵擋陽光強烈的紫外線,但因為陽光無法照射到地面,許多長的較矮的植物便無法生存,造成物種單一,原生林的植物因為是野生的,所以參差不齊,但也因此陽光使灌木叢等低矮植物得以生存,五種較多樣性,比較不會因物種單一而容易缺少重要的生物鏈環節。我們走的路旁有一些路段旁邊山壁的砂石看起來較細,這是因為當土石流來襲後又將掩埋的道路開挖,因此路的兩側含有許多土石流帶來的細碎砂石,但有一些路段砂石則較粗,這個鑿是因為當開路後造成原先的山坡崩塌,但還是繼續開挖,於是原本埋在土裡的大顆粒砂石便裸露出來了。
  大家都知道其實植物有向陽性,所以比較高大的植物就會檔道比較低矮的植物,比較低矮的植物就會往露出陽光的樹林隙縫長,因此在山路的步道上有許多植物往同一個方向生長,看起來很有趣,但是在看的同時,也要了解其中的奧祕。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便穿越了長達4000多公尺的步道,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看到了這想像中的「桃山瀑布」,輕輕飄出來的水霧,使我感到疑陣沁涼,在大家拍玩團體照後,邱大就為我們講解了一些身為台灣人應該要具備的地理常識–世界的年降雨量大改有850毫米左右,但在台灣,每年的平均降雨量大概在2300毫米左右,足足多了2.7倍多,台灣這一種多雨的氣候,以及因為造山運動造成地勢改變極大,造就了台灣許許多多壯觀的瀑布,因為瀑布不斷的沖水,所以容易造成山崖的沖蝕,所以瀑布對地貌也有極大的影響。
  邱大在沿路上還有講到許多與鳥類有關的知識,老師告訴我們,我們住在平地時,常常將麻雀、白頭翁……的叫聲,都視為噪音,但在山上的時候卻會因為叢林茂密,在溝通時因為會有溝通不良的情況,易跟不同種搞錯,所以各自發展出各自獨特的聲音,甚至有時候會變成高亢婉轉的鳥鳴,十分特異的一種改變。
【觀魚台】
離開桃山瀑布後,我們前往觀魚台,但是因為距離太遠,根本看不到,但還是看到了一隻領角鴞,讓我們稍微感到安慰!!
【行程反思】
  如果我們了解生物是用名字的話,那就去蒐集明信片就好了啊!!其實如果你真的了解生物,了解植物,了解大自然了一切,那就要真正去了解他的生活習性,他的生活環境、特色、食物或是棲息地和外觀……等等,其實了解生物重點不在於被名字,名字固然重要,但是了解其在生物鏈甚至是在生態系中的角色……等等。
  這次我在路程上學到很多,但是讓我學到最多的不是出外的經驗,而是這一次的住宿,因為我帶頭玩通宵,讓想睡的同學睡不著,不僅讓自己被扣熱情分數,更害了同寢室的熱情分數也被扣了,我是個室長卻沒做到自己應該做的,老師信任我,我卻讓老師失望,做出十分脫序的行為,而且讓同寢室的隔天都沒有精神可以爬山,真是太不應該了,我下次一定會改進的。

Post a comment